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21 17:00:24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篇1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可持续化发展;举措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1-0011-03

随着各级政府相继出台大力扶持畜牧业生产的政策以及市场化经济的稳步发展,我国畜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客观来说,我国畜牧业发展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匮乏、资金投入力度不够以及科技研发水平的局限,还存在一定落后性。

1 畜牧业发展现状

我国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高达34%左右,在畜牧业发达地区,如新疆、、青海、内蒙古、江浙一带及云、贵、川等地,畜牧业的收入已占到当地农民收入的40%左右。因此,畜牧业已逐步成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市场化经济的稳步发展,畜牧业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产品质量不断提高。2010年我国畜产品产量占世界畜产品产量比重为:猪肉47.34%,牛肉9.96%,羊肉28.84%,鸡肉13.77%,鸭肉68.80%,马肉27.43%,免肉39.52%,禽肉17.36%;牛奶6.0%,禽蛋40.6%,蜂蜜25.8%。我国畜牧业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

由于我国畜牧业投入资金有限,专业性人才匮乏,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落后等客观情况,我们不得不面对目前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畜牧业新品种较少

由于我国市场化经济发展和西方国家有一定差距,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农村经济模式为小规模家庭生产,畜牧业为散养状态,缺乏科学化、规模化管理,一般处于家庭生产的副业地位。因此,在思想层面上没有开发和引入畜牧新品种的渴求;其次,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科学文化水平不高,即使畜牧新品种成功选育并投入养殖,但由于农户接受现代化专业养殖技能比较困难,在牲畜成活率和资金、技术投入上的经济效益有限,这些都导致我国畜牧业在新品种选育和养殖技术上的落后。

1.2 饲料资源短缺

我国畜牧业发展长期以来依靠粮食生产,由于畜牧养殖用地因为城市化建设和土地恶化导致的水土流失等各种原因在逐年减少,因此我国畜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粮食生产的制约。畜牧业要想快速发展,饲料资源必须有所保证。目前,我国饲料用粮占粮食产量的比例达到34%,这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1.3 相关科研力度不够

西方畜牧业大多是技术集成化,拥有专业的技术人才和技术设备,而我国畜牧业发展较之西方国家起步晚,加上国家财政收入等多数投入到城市化建设、国防、教育等方面,虽然对畜牧业科研一直很重视,但是科研进展相对较缓,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此外,我国专门从事畜牧业科研和技术普及的人员较少,素质不高,使得畜牧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存在一定的客观制约因素。

2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2.1 畜牧业优势品种保护与新品种选育

我国畜牧业品种资源丰富,如内蒙古牧区拥有三河马和三河牛,青海、牧区拥有牦牛、藏羚羊,新疆牧区拥有新疆细毛羊等优质品种。各个地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人文气候的不同,畜牧业拥有不同的优势品种。对于畜牧优势品种的保护和新品种的选育,应集合自身发展情况,参考欧美国家畜牧业有关技术综合考虑。一方面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经营模式,因为西方国家由于地多人少,技术成熟,畜牧业发展特点为资金密集化,设备机“改”化,专业高度化以及企业组织化。而我国人多地少,畜牧业发展技术有限,短时间内不能实现科技和资本密集化产业,只能扬长避短发展劳动密集型畜牧业;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畜牧业特色产业联盟是由各地各级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和农民联合保护和发展,面对国际化挑战,我国优势品种保护以及新品种选育应与农技人员和养殖户直接对口,实行有分有合的组织化模式,事业单位对优势品种和新品种的选育进行组织协调,统一分配管理,才能保证畜牧业的持续发展。

2.2 合理利用农副产品

农副产品一般为秸秆、秕壳、饼粕等,其主要成分为粗纤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蛋白质以及微量元素等。用这些农副产品来代替部分常规饲料,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农副产品的后续处理工作。我国农村经济和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在春播和秋收后对农副产品的处理方式多为焚烧,这不仅浪费了资源,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环境,极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2.3 发展农区草业

农区草业是指将牧草的种植引入畜牧业,能够有效地将畜牧业生产、饲料生产、牧草生产以及畜牧品种保护与培育、后期加工、销售等耦合起来,既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又促进了牧草资源的开发利用,将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农区草业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进行。

(1)开发山坡草地。我国南方区域山坡草地面积有近8 000万hm2,其中适合人工种草的面积占80%以上;北方部分区域由于风沙侵蚀,可适合开发和利用的山坡少,这些土地通过林草间作来发展畜牧食用饲料,一方面防止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涵养了水资源,保护了生态环境。

(2)农田种草。我国农田种草应以农用闲田、农田路边道路、园林的间隙地及粮草轮作等形式开展。农田种草要做到不影响粮油作物的生长,通过生长季节和空间的利用,能够更好地提高种植效益。

(3)荒地、荒山、荒水以及滩涂的利用。这些区域一般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牧草种植要求的环境条件不高,利用荒地、荒山、荒水以及滩涂种植牧草,一方面可改良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可提高牧草的经济效益。

2.4 合理利用牧草

我国牧草资源有限,有关牧草的合理利用,首先要确保牧草的及时收割,如果耽误了收割的最佳时间,牧草营养成分和消化率都将明显下降;其次要注意牧草与日粮的合理搭配,对动物单独饲喂一种牧草并不能完全满足其营养需求;再次要注意防止牧草中毒。由于中毒是家畜常见病之一,牧草如果选择不当,会给养殖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给家畜饲喂牧草时要确保农药残留量在标准之下。牧草收割、加工以及储藏过程中要防止发霉变质和污染,新鲜的牧草和干枯、腐败的牧草不能混合在一起饲喂,防止交叉污染,牧草的搭配使用要听取技术人员或专家的建议,防止单一饲喂导致某种微量元素过高而引起中毒。对含有氰的牧草,如高粱苗、玉米苗等,要经过处理再饲喂,防止毒素过高引起中毒。

2.5 加强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

我国地大物博,畜牧业发展明显分为南方和北方两种类型。北方地区如内蒙古、青海、和新疆,是我国四大牧区。其畜牧业品种丰富,畜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南方地区跨越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较之北方有较大的优势。因此江浙一带及云、贵、川一带几乎全年都能种植农作物和牧草,畜牧业的发展较为稳定。资金投入的重点和人才培养的方向需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北方可以将发展重点放在加强畜牧业优势品种的保护和新品种的开发等方面,南方可以将发展重点放在种草养畜方面,通过南北的互利合作,共同提高我国畜牧业的竞争水平,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化发展。

3 建立质量追溯体系

GAP标准特别强调“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生产经营者组织要建立其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一是要求生产经营者组织具有书面的质量手册和体系程序文件,建立追溯体系。能够区分认证和非认证产品,能够追溯到具体农户或组织的源头;二是要集中管理。所有注册成员的生产场所在相同的经营、控制和规章制度下运行,即实行统一的行政管理、审核和经营评价;三是规定了协议期限。要求至少有一整年的协议期限;四是建立内部审核程序。通过建立这样畅通的交流渠道、统一的操作程序、完善的监督管理,确保了已注册产品可追溯到终端。

同时,GAP按照“防范优于纠偏”的要求,在畜牧养殖过程中,从养殖场选址、畜禽品种来源、饲料和饮水的供应、场内的设施设备、畜禽健康、药物的合理使用、养殖方式、公路运输、养殖场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养殖生产过程中的记录、追溯以及对员工的培训等方面,都作了规范性的说明,以确保预防和降低食品安全危害的引入,从而建立起完整的质量溯源体系。

4 加快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4.1 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提高行业现代化水平

为加快我国畜牧业从传统散养方式向现代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式转变,应实施生产方式转变战略,即服务小农户、规范专业户、监督大型户,促进标准化、规范化和产业化,大力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畜产品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尽快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具体措施如下:

(1)为广大散养户提供优质的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加强对散养农户的培训,促进散养户的规模扩大和转产、转业。

(2)坚持“发展和创新”并重的原则,在大力加强专业化养殖小区建设的同时,积极鼓励小区经营管理制度创新,鼓励支持畜禽养殖小区进行股份制和合作制改造。

(3)对专业户和大型养殖厂强制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把专业户的标准化生产作为畜牧业生产标准化的工作重点。

(4)着眼于畜牧产业发展,着力构筑现代畜牧业新经济结构。要树立大畜牧、大产业观念,打破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加快畜牧业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和饲料兽药产业的建设,从单纯的饲养环节向生产、加工、储藏、保鲜、流通等后续环节拓展,实现畜牧业与饲料、兽药生产经营紧密衔接、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大产业跨越。

4.2 构建全程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大力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根据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消费者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要坚持全程化监管原则,突出制度建设和设施建设,变被动、随机、随意监管为主动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监管,彻底解决畜产品质量问题,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营养健康。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投入品和饲养质量监管,建立和完善畜牧业投入品的禁用、限用制度,教育并指导养殖户科学用料、用药。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淘汰条件不符的企业和不合格产品。

(2)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体系。通过产、加、销一体化等形式,采取商品畜禽集中屠宰、主产区就近加工的方式,尽量减少活畜禽流通。要继续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批发市场和规范活畜交易市场。

(3)积极引导消费,提倡“安全、营养、健康”消费新观念,促进安全、健康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4.3 多途径开源节流,打破饲料资源制约瓶颈

针对当前我国饲料生产和粮食安全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将畜牧业纳入国家粮食安全体系中加以统筹考虑,实行种养业有机结合的发展战略,彻底打破资源短缺对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具体措施如下:

(1)加大种植业“三元结构”调整力度,实行“以饲(草)代粮”和“以饲(草)增粮”的战略。

(2)优化畜牧业结构,继续推进“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大力发展奶牛、肉牛和肉羊等草食家畜。

(3)积极开发饲料资源。继续大力推广秸秆等农副产品的利用技术。加强对国内不足的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和生产。积极探索南方草山草坡开发途径。

4.4 加快畜牧业科技创新,促进畜牧业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

畜牧科技发展要以推进畜牧业原创性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的创新为重点,对传统技术进行改造和升级,尽快建立优质高效集约化的现代养殖体系,提高重大动物疫病控制能力,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快速转变,为解决我国畜牧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制约问题、质量安全问题、生态安全问题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提供支撑。

4.5 大力促进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进程

充分发挥畜产品加工业在畜牧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龙头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突破口,采取“限小、规中、提大”战略,大力提高畜产品加工业质量安全和现代化水平。以现代化的大型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4.6 加强草原保护建设,促进草原生态和畜牧业协调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草原保护、草原生态建设和畜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草原生态建设、草原保护和生产方式转变为重点,尽快实现生态、生产和生活的协调发展。

5 小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举扭转了畜产品供给绝对短缺的局面,畜牧业已经从家庭副业发展成为农业诸部门中产业化、市场化特征最突出和充满活力的产业。我国畜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落后性,如畜牧新品种较少,饲料资源短缺,科学研究力度不够等。畜牧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关系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因此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篇2

关键词:畜牧科技;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7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虽然畜牧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在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体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粗放经营。同时存在畜牧业投入不足、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第一、环境污染严重。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包括粪便、污水、恶臭、噪声等,但主要是粪便污水处理利用不当对大气和土壤造成的污染。由于缺乏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废物处理系统,粪便未经处理直接大批量的露天堆放,造成了对家畜和环境的污染。此外,恶臭成分对人和动物有刺激性和毒性。据调查畜牧场的恶臭污染占各种空气污染的首位,长时间吸入恶臭物质会改变神经内分泌代谢和免疫功能,使畜禽生产力下降,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由此可见,畜牧场自身环境的恶化和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

第二、畜产品质量问题突出。在传统养殖方式下,养殖户高度分散,难于管理,受利益驱动,部分养殖户会采用不恰当的饲养方法和手段,生产劣质甚至有毒的畜产品。前不久,“瘦肉精”、“牛肉膏”、“毒馒头”等事件,对居民的身体健康及消费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

第三、疫病防控形势严峻。据全国畜禽疫病调查我国共有各类畜禽疫病上百种,近年来各种新的疫病层出不穷。由于大量的分散饲养,加之畜禽商品交易频繁,难以有效的防止交叉传染、控制动物疫病。畜禽疫病已成为影响我国畜牧发展的一大障碍,严重威胁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第四、科技投入不足。产业的发展总是离不开投入。虽然近年来,各行各业加大了对畜牧产业的投入,但相对于其它产业来说,投入的比例是偏低的,尤其是科技投入不足。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偏重于养殖数量的增加,缺乏对一些科学技术的运用,所以畜禽商品质量差,甚至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众所周知的“瘦肉精”、“人造奶”、“牛肉膏”、“毒猪蹄”等畜产品安全事件给我国的食品安全和经济发展,特别是畜牧业发展带来了严峻考验,畜牧经济遭受严重打击。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上至中央,下到普通百姓高度关注的民生焦点。而与此相对应的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民生问题更成为舆论关注的社会焦点。

第五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正是在这样错综复杂的背景下面召开。畜牧科技论坛已成为我国最具广泛影响力的现代畜牧科技信息交流、成果转化和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并且逐步走向国际化。本届论坛主题确定为:畜产安全与民生。论坛期间,来自全国畜牧科技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界的精英汇聚一堂,在理性、和谐的学术氛围中,紧紧围绕“畜产安全与民生”主题,深入研讨当前畜牧业发展所面临的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和节能减排等难题。各界人士积极探讨畜牧产业与食品安全的紧密联系,分析我国畜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正视存在的问题,研究发展方向,提出振兴措施。

本届论坛不仅为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和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还围绕当前畜牧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研究,交流全国畜牧产业新成果,交流和传递了国内外畜牧科技前沿研发最新信息。本次论坛所取得的成果,为现代农牧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对荣昌、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畜牧业发展必将大有裨益。

此次畜牧科技论坛在“十二五”计划开局之年召开,鲜明的主题,既符合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符合千家万户的民生需求,因此具有深远意义。由此可见,“十二五”时期,现代畜牧业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对诸多的风险挑战。

一方面,我国畜牧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是畜牧业扩量提质的关键转型期。随着国家强农惠农力度持续加大,畜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优化。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为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创造了良好条件。另一方面,我国畜牧业发展也面临着生产方式仍然落后、产品质量安全、资源紧缺、生态环境制约等诸多挑战。当前我国畜牧生产中,小规模低水平的散养方式仍占相当大的比重,严重制约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基层兽医防疫队伍执业水平参差不齐,兽医系统培训平台和执业兽医体系尚未建立,难以履行《动物防疫法》赋予的职责任务。随着畜牧业加快发展,饲料粮需求速度将高于国内粮食预期增量,饲料资源紧缺将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同时,规模养殖用地难、用工难、融资难等问题也对畜牧业发展形成严重制约。由于畜禽养殖污染处理成本偏高以及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的缺乏,部分畜禽养殖者粪污处理意识薄弱,畜禽养殖污染已经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瓶颈。

畜牧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始终坚持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一条主线”,紧紧围绕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三大任务”,着力构建畜禽标准化生产、畜禽牧草种业、现代饲草料产业、现代畜牧业服务、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草原生态保护支撑等“六大体系”。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坚持数量质量发展并重,加强农牧结合,坚持科技兴牧。

面对新形势,我国畜牧业未来发展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总量平衡、结构优化、效益稳定、质量安全、资源节约和生态友好为目标,切实加大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力度,由此实现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增长,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型社会。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Z].农牧发(2011)8号.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篇3

关键词:畜牧兽医工作;标准化管理;意义分析

中图分类号:S851.6 文献标识码:A

标准化生产已经不是一个新鲜名词,如今标准化已经受到各界管理人士的青睐。在畜牧业中加强兽医行业的标准化操作,符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充分响应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在我国的牲畜疫情增多的情况下,兽医行业的标准化操作能够保证我国食品安全,提高我国的畜牧产品质量。同时,实现我国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还能够适合我国的畜牧业养殖新技术,实现我国畜牧业的集约化生产,提高我国畜牧产品的产量。除此之外还能够节约我国大量的社会劳动力,提高我国畜牧业的生产效率,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标准化生产。

1 畜牧兽医标准化的含义

标准化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为了实现最佳化的秩序管理而采取的统一的标准流程来进行相关工作的操作。这些操作流程包括制定和实施标准、编制等。在统一的标准下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规范他们的操作流程,最终达到生产的最终目的。畜牧兽医的标准化就是指在对畜牧进行养殖时对兽医所要实施的行动进行统一的规范,从而来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提高畜牧业相关产品的质量,更好的去服务于畜牧业的生产。标准化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它是一个活动的过程。在进行标准化操作时,工作人员始终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工作。但是标准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具体要求也会随着实际情况的改变而发生改变,所以标准化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畜牧兽医的标准化能够为兽医的工作提供标准化的操作过程,能够解决更多的畜牧业中的问题,从而提高畜牧业的发展水平,进而促进我国的社会进步。

2 实施畜牧兽医标准化的意义

2.1 能够提高畜牧产品质量

实现我国畜牧兽医的标准化能够提高我国畜牧产品的质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所以畜牧产品的质量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畜牧兽医标准化水平的提高更利于促进我国现代畜牧业的标准化生产。在生产的过程中,畜牧业需要实现其产业的产业化经营,而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就是标准化。所以标准化的生产会贯穿于生产的始终,从而提高畜牧产品的最终质量,达到生产产品的最佳状态。除此之外,畜牧兽医的标准化还需要制定统一的安全质量标准、动物防疫标准等,在这样的标准中进行畜牧产品生产能够满足社会食品安全要求,提高我国畜牧产品的整体质量。

2.2 能够提高国际竞争

当今市场的竞争不仅仅是国内市场的竞争,更是国际市场的竞争。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就以更加自由更加积极的状态参与到国际竞争的大潮中去,所以我国的畜牧业发展要想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就要实现其标准化生产。在世贸组织的成员国中畜牧业标准化程度越高在国际竞争中就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但是对于我国来说,我国的畜牧兽医标准化起步较晚,标准化管理上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最终使得我国的畜牧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尤其是近几年来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一些国家对我国纷纷实行贸易壁垒,这就导致我国的畜牧产品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我国不仅要采取相关的国际法来维护我国的利益,还应该主动提高我国畜牧兽医的标准化水品,争取能够与世界水平接轨,从而更好的来保证我国畜牧业的竞争地位。

2.3 能够实现我国畜牧业的产业化

当前我国的畜牧业生产的规模还比较小,主要是以家庭经营为主,虽然我国存在一些比较大的畜牧生产企业,但是其生产规模与世界的大企业相比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样的小规模生产现在已经无法很好的满足当前我国人民物质生活的需求,也不符合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实现我国畜牧兽医的标准化管理,能够集中我国的优势畜牧资源,提高我国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我国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的进行模式能够充分利用畜牧资源,在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下,生产出更多的合格产品,进而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3 实现畜牧兽医标准化的方法

3.1 建立我国畜牧兽医标准化体系

实现我国畜牧兽医的标准化管理就要建立相应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3.1.1 建立相关部门

我国的畜牧兽医管理应该建立相关的管理部门,并且还要明确该部门的责任。同时还要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来对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进行科学的规划指导和监督。

3.1.2 制定相关标准

国家和政府还应该制定相关的畜牧兽医标准化的咨询和管理工作,建立标准化执行标准,还要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资金支持等。

3.1.3 考虑当前状况

要提高我国畜牧兽医标准化的管理水平,在制定相关的标准时应该充分考虑当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市场需求状况,要实事求是,及时调整一些落后的标准,建立科学的标准体系。明确各部门的分工、任务,各部门之间要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我国畜牧业管理的标准化。

3.2 加强对企业的监督

实现畜牧兽医的标准化管理,就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企业的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畜牧业生产过程以及生产的产品进行监督检查。监督其产品是否按照相应的标准来进行生产和管理,及时了解动物的疫病防治、兽药和饲料的投入使用情况。对企业的生产管理行为进行实施监督,充分做到生产的标准化,健全高标准化体系,进而促进我国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加强企业的监督管理还能够推动我国畜牧业产业的进步,有利于与世界接轨,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我国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能够促进我国畜牧业的进步,保证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所以,在进行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时应该加强政府和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加大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提高我国畜牧产品的质量,提高我国畜牧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斌.浅谈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的意义及措施[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2,8(8):6-7.

[2] 王开文.我国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建设探析[J].新农村(黑龙江),2011,10(5):29-30.

[3] 李明. 我国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的相关探讨[J].科技资讯,2012,5(3):23-24.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篇4

高度重视畜牧业标准化的重要意义

标准化是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没有标准化就没有产业化,更谈不上现代化和国际化。标准化对畜牧业现代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助推器。标准化可以把分散的畜牧业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是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技术保证。广大养殖场(户)根据市场的需要,以标准为依据规范畜产品生产的每个环节,生产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和规格的统一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又能保证生产者的利益,有效地克服畜牧业生产的盲目性。

撑起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护伞。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食品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畜牧业标准是进行畜产品质量评定和质量体系认证的依据,是进行安全食品生产活动的技术规范,也是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法律依据。在畜牧业生产中建立和完善畜产品标准体系,实施畜产品生产全过程标准化监控管理,对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拓国内外市场的金钥匙。为发挥标准化促进互联互通作用,国家制定了《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我国畜牧业标准化工作起步晚,畜牧业标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导致我国在国际畜产品标准的制定和畜产品国际贸易中处于被动地位,畜产品的价格优势没有体现,国际竞争力不强。因此,加快我国畜牧业标准建设步伐,尽快与国际接轨,这是提高畜牧业国际竞争力、打开国内外市场的金钥匙。

明晰畜牧业标准化重点工作

坚持以全过程风险防控管理为核心,聚焦标准化规模养殖、现代畜禽牧草种业、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市场资源利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力求实现牲畜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

紧紧围绕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工作。伴随着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规模化牧场的政策,企业以及社会资本的积极介入,规模化养殖比例将加速提升。目前,全区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42.9%、52.9%、39.6%、55.9%。规模化饲养不是最终目的,它只是集约化的前提。只有将先进的饲养技术集成,标准化实施,才能实现增产提质、节本增效。重点推广标准化养殖综合配套、优质饲草种植与加工、青贮饲料生产、糟渣类饲料贮藏利用、全混合日粮饲喂、精细化分群饲养、规模化集中育肥、废弃物综合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模式。

紧紧围绕现代畜禽牧草种业建设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工作。在普通羊肉市场价格低迷的背景下,有追溯体系的草原羊肉价格却居高不下,这启示我们建设现代畜牧业离不开现代种业。只有保护好优势畜种、打造草原牛羊肉高端品牌,发展现代畜牧业才不是一句空话。加快建立现代牲畜牧草种业标准体系,推动对苏尼特羊、乌珠穆沁羊、呼伦贝尔羊、科尔沁牛等优势畜种原产地地理标识认证和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建设标准化的优势畜种牧草良种繁育体系,制定和完善畜禽资源品种标准、良种登记、性能测定、种子标签、质量监测等标准。

紧紧围绕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工作。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制定安全用药、科学用料、健康养殖标准技术规范。制定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标准,加强执法监管与标准化生产联动,以“三聚氰胺”等违禁物质为重点,加强投入品监管、产品检疫检测等机制建设。积极支持优势产区建立质量追溯标准体系,逐步实现全程可溯源,保持草原牛羊肉的美誉。

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工作。相对于农区规模化养殖存在的畜禽粪污等生态环境问题,草原畜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脆弱的草原生态保护问题。赛诺草原羊业公司探索的“以提高单位羊只效益、缩小养殖规模、实现草畜平衡”生态畜牧业养殖模式值得借鉴。要抓紧制定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标准体系,修订完善草畜平衡等重大标准,为全面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大力l展草牧业提供支撑。抓紧制定牲畜粪便和秸秆资源化利用标准,推动制定养殖粪污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促进畜牧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紧紧围绕加强国际市场资源利用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工作。为充分发挥标准化联通世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撑作用,国家制定了《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5―2017)》。我区要充分利用这一发展机遇,特别是按照深化俄蒙开放的有关要求,既要深入系统地学习畜牧业国际标准以及相关国家的行业标准,主动参与国际畜牧业标准制订,又要翻译出版国家畜牧业标准,制定授权使用等相关管理办法,积极推广我国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探索形成沿线国家认可的畜牧业标准互认程序与工作机制,为畜牧业贸易往来奠定坚实基础。

统筹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工作

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业标准体系。要根据现代畜牧业发展需求,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制定畜牧业标准建设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标准体系,实现上述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全覆盖。要处理好政府主导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关系,政府主导制定的畜牧业标准要突出技术法规和公益属性,重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品安全、健康养殖、质量安全、公平贸易、种业安全等标准化;团体标准要侧重于创新和市场需求,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企业标准要侧重于提高竞争力,重点做好产品质量、等级规格、生产加工规范等。

不断健全标准化支撑保障体制。加强对畜牧业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畜牧、质监、农业、环保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工作领导机构,统筹协调推进畜牧业标准化;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可尝试将畜牧业标准化建设纳入各级地方政府年度考核指标体系。推进无公害和绿色畜产品认证工作,充分发挥草原牛羊肉的品牌效应。培育一批标准化管理的专业人才,强化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篇5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现代畜牧业是以布局区域化、品种优良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防疫规范化、服务社会化、产品优质化、农民组织化为特征,以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效益显著为目标的产业。发展品质畜牧业,打造现代畜牧强市,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渠道,是统筹工业与农业、城镇与乡村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生产结构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品质畜牧业战略,全市畜牧业取得长足发展,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但仍存在标准化规模养殖、畜牧产业化、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动物疫病防疫基础设施、财力保障、队伍建设薄弱等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为全市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更大贡献。

二、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品牌”为发展方向,以实施品质畜牧业战略为突破口,以京津济地区主要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为目标,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发展与保护同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加快向现代畜牧强市跨越。

(二)任务目标:到2015年,建成15万头奶牛、600万头生猪、100万头肉牛、3亿只家禽生产基地,构筑起现代化的四大产业链条;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8万吨、40万吨、30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超过2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5%以上,力争30%;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基本建立,畜牧业产品质量、公共卫生、生态环境三大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三、工作重点

(一)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

1.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以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认证为重点,开展品质畜牧业示范区创建“双百”工程,即在“十二五”期间,每年提升100处标准化养殖示范区、新增100处标准化养殖示范区,五年共建成1000处高标准现代化养殖示范区,提高畜牧生产基地建设水平,打造畜牧业“品质”品牌。围绕畜产品加工龙头和畜禽优势产区,加强重点帮扶培育,带动区域化产业带快速发展,特别要加快六和金珊和扒鸡5000万只绿色肉鸡产业基地、平原大蔡牧业20万只有机鸡产业基地、临邑临盘1000万只绿色蛋鸭产业基地、临邑海波尔10万头生猪绿色生产基地、庆云中澳2000万只高标准绿色肉鸭产业基地、乐陵国强有机养殖示范基地等优质畜牧产业集群建设,成为全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亮点。到2015年,全市畜禽标准化规模饲养比重达90%以上,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比重达80%以上。

2.加快畜牧龙头企业发展。加强与京、津、济、青等大城市对接,引进培育高档次、大规模和实力强的畜牧龙头。引导企业改善生产和科技条件,提高畜产品深加工水平,不断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条,对畜产品出口企业给予重点帮扶,增加畜产品附加值,提升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积极开拓品牌经营路子。突出传统优势,做大做强牌扒鸡、中澳牌鸭产品、鲁西牌牛肉、仙翁牌鸭蛋等品牌;依托光明牌牛奶、双汇和金锣牌猪肉产品、雨润牌禽产品、六和牌禽产品等国内外品牌优势,积极打造知名品牌。加大京津济市场开拓力度,力争2015年畜产品在京、津、济市场占有份额达15%以上;扩大长三角、粤港澳等市场,开辟欧盟、中东以及日韩等市场,实现畜产品外销新突破。3.加快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要创造条件,扶持和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与行业协会,维护其合法权益;积极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的行业协会,提高行业应对市场变化、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建立健全加工企业与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畜牧业;引导和扶持农村党员干部和有条件的农民,以及畜牧兽医服务部门和社会力量领办合作社,探索形式多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畜牧业各环节的有机连接;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管理及行业自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维护农民利益。

(二)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积极推广健康养殖,大力发展自然养猪法、林间养禽、循环种养和绿色能源建设,鼓励扶持养殖场(小区)利用粪污生产沼气、有机肥料等,实现排放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控制和减少养殖业污染。积极调整畜禽生产结构,抓住国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机遇,发挥我市秸秆养畜传统优势和鲁西黄牛、驴资源优势,以大户和饲养场为重点,加快牛、羊、驴等食草家畜发展,增加食草畜禽比重。到2015年,全市自然养猪法生猪出栏量达50%以上;肉羊、肉兔、鹅的饲养量稳步增长,秸秆入饲率达到50%以上;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三)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水平。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行官方兽医、执业兽医制度和乡村兽医登记备案制度,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坚持“预防为主,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的方针,认真做好六和肉鸡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试点,搞好重大动物疫病集中防控,全面做好强制免疫、疫情监测、动物产品检疫等各项防控工作;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落实队伍、资金、技术、物资储备,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实现动物防疫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长期保护我市畜牧业健康发展。

(四)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对饲料、兽药、奶站、出口企业等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的监管,保障畜产品安全卫生。全面落实兽药生产GMP认证、兽药经营GSP认证和养殖企业兽药使用登记备案制度。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强化档案管理,对养殖过程、销售历史、信誉情况、兽药饲料使用情况全程记录;加快推进动物标识体系建设,到2015年猪、牛、羊等耳标佩戴率达到100%,完成所有猪、牛、羊的数据采集传输,实现全面、快速、准确追踪溯源。加快推进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硬件及制度建设,原则上凡进入专业市场、超市、专卖店的产品,必须经过相关认证并进入质量全程可追溯体系。

(五)健全畜牧业支撑保障体系。

1.加强畜禽良种体系建设。大力实施畜禽良种工程,积极做好种畜禽繁育、种质资源保护、品种改良开发、良种推广应用和良种产业化经营,加强良种管理,提高良种利用率;特别要抓好驴、鲁西黄牛等特色畜禽的保种、扩繁和开发,实现以保护促发展。

2.加强饲料生产体系建设。把饲料工业作为促进粮食加工增值、带动种养业发展、提高农牧业综合效益的大产业来抓,多措并举,提高饲料产能,到2015年全市饲料产量达到400万吨以上。3.加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积极建立以国家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基础,科教单位和涉牧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强化市、县、乡三级畜牧兽医机构的公益性职能,其经营逐步交由社会化服务组织承担。4.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完善全市饲养、加工、市场、服务、监管、质量安全等为一体的信息体系,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四、积极营造现代畜牧业发展环境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通过制定实施发展规划、完善配套政策、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公共服务、营造发展环境等措施,切实解决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资金、用地、融资、风险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各级畜牧兽医、发展改革、财政、农业、科技、国土、检验检疫、质监、卫生、工商、金融、物价、税务、公安、交通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优质服务,共同推进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市、县财政要积极争取国家畜禽良种工程、畜禽良种推广、秸秆养畜、饲养场污染防治等项目投资。不断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投入,积极扶持品质畜牧业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动物防控和兽医工作公共财政保障措施,不断加大强制免疫疫苗经费落实力度,为动物防疫、监测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积极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补贴政策,适当提高补贴标准,逐步完善补贴机制。同时,对畜牧机械、涉畜保费、良种引进、贷款贴息、畜舍改造、粪污处理、防疫服务、贷款风险等项目,通过多种有效形式适当给予补贴,促进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继续落实饲料加工企业免征增值税以及进口种畜禽、牧草种子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初级畜产品加工优惠政策。根据国家、省扶持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落实相关配套性资金。

金融、财政、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联系协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机制。扶持畜牧龙头企业成立担保公司,为畜禽养殖场户提供贷款担保。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机制,通过畜牧企业、畜牧合作社建立会员农户信用档案,加强会员信用考核评估管理,并与金融机构对接,扩大信贷额度,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积极探索畜牧业政策性保险的新路子,逐步提高畜禽保险覆盖范围。

切实落实畜禽养殖用地政策。把畜禽养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保障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用地。鼓励合理利用废弃地和荒地等未利用土地,不占或少占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占用耕地的,应写出复耕保证书。养殖用地停止使用后,要及时恢复原有土地等级标准和耕作条件用于农业耕种。针对畜禽规模养殖的不同兴办主体和建筑性质,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省畜牧兽医局《关于规范畜禽养殖用地管理的意见》(鲁国土资发〔2008〕61号),及时办理养殖用地手续。畜牧生态循环型和休闲观光型养殖场,其永久性设施用地应依法办理农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手续。国土资源、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合作,掌握畜禽养殖用地情况,及时解决用地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篇6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为中心,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不断完善动物疫病防治和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构筑*现代化畜牧经济新格局,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进而实现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重速度数量向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内贸为主向内外贸并重发展,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到“*”末,全市基本建立起畜牧业结构明显优化,规模布局科学,经营机制灵活,综合素质较高,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畜牧业经济新框架。到20*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40万吨、42万吨、13.9万吨;分别比*年增长25.8%、1%和95.7%。畜牧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规模化饲养比重达到65%以上;畜产品深加工率50%;科技对畜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1300元以上,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明显提高。

二、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和布局

(一)稳定猪、鸡等食粮畜禽的规模和数量,推进规模经营,提高质量品质。生猪生产要大力发展三元杂交猪,努力提高出栏率、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并发挥*肉联厂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开发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分割肉、冷却肉、精小包装和方便即食类肉制品,实现畜产品的加工增值,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

(二)巩固扩大现有肉牛生产基地,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养殖和专业饲养小区,加快品种改良步伐,不断提高肉牛生产水平和品质。同时,要大力推广波尔山羊、小尾寒羊杂交改良,使其成为农民致富的新兴产业。(三)按照产业化的组织形式,采取龙头带动、科技引导和增加投入等综合措施,力争到20*年全市奶牛存栏量超过5万头,使奶业成为*市农业和食品工业的支柱产业。要结合推广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实现奶制品结构多元化,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

(四)根据畜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适时调整种植业结构,引导扶持优质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种植生产,形成科学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三元种植结构。以商河、济阳为基地,3年内全市优质牧草的种植面积突破5万亩;以历城、章丘为重点,在*机场周边与济青高速公路两侧实施秸秆养畜示范区工程,实现种、养、加有机衔接,生产、生态和生活兼顾的良性循环。

三、加强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

(一)完善畜禽良种体系建设。建立畜禽良种引进、繁育、推广和管理服务体系是畜牧业增效的关键措施。有关部门要根据全市畜牧业发展规划,以市畜禽良种繁育中心为龙头,尽快建立完善畜禽良种服务体系和监管体系,严格执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加强畜禽良种管理。

(二)建设高效安全饲料生产和质量监管体系。根据畜牧业结构,分类建设饲料生产基地,开发饲料新品种,加快饲料工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引导鼓励饲料企业整合,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同时,要切实加强对饲料生产经营的监管,完善饲料卫生标准和检测标准,坚决查处在饲料产品中使用违禁药品和滥制乱用饲料添加剂的行为。要根据饲料工业发展的需要,尽快建立饲料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提高饲料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服务水平。

(三)加强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要制定防治计划,实施强制性计划免疫,力争“*”末把*市建设成无规定疫病区;稳定防疫队伍,切实稳定并不断加强基层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加大畜牧执法力度。尽快建立注册兽医制度,全方位加强对动物和动物产品的产地和屠宰检疫,并加大对伪劣兽药、饲料的查处力度,确保畜产品卫生安全;要加大资金投入,对预防和扑灭动物疫病所需的经费,按规定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保证有充足的储备;要积极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市里将建设畜产品监测中心,以加强对畜产品质量的检测监督。

四、全面实施科技兴牧战略

要全面实施科技兴牧战略。采取技术引进、技术开发和推广实用技术等多管齐下措施,积极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各级政府要把畜牧科技示范园(区)作为扶持的重点,逐步建成引进高新技术的窗口,科研开发的载体和实用技术推广示范的基地。要坚持实施科技带动计划,力争三年内全市畜牧科技带头人达到100人,畜牧科技园(区)达到1000家,畜牧科技示范户发展到10000个,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系的科技推广和示范体系。同时,要结合实施“绿色证书”制度,加强对畜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五、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

各级政府要引导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通过公司加农户等形式,采取依靠市场运作,政府给以扶持的方法,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区域畜牧经济发展。市里在重点抓好佳宝乳业、华鲁饲料、绿色兔业、维尔康肉制品和市畜禽良种繁育中心等畜牧龙头企业的同时,将扶持一批畜牧饲养、畜产品加工和运销大户。各县(市)区也应有计划有重点地扶持区域性畜牧龙头企业。要搞好畜牧饲养小区建设规划,引导养殖农户向饲养小区集中,不断提高畜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

要把畜产品市场建设纳入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建设产地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初级农贸市场相配套的畜产品市场网络。鼓励产销自挂和连锁经营,开设“绿色通道”,保证鲜活畜产品的运销畅通。同时,要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等中介,提高服务水平。

六、进一步加强对畜牧业的领导和支持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篇7

关键词:畜牧业;结构调整;思路及对策

一、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1.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地位显著上升

畜牧业在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及经验总结后,生产能力普遍提高,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据的比例逐渐上升,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大批养殖专业户,不仅规模呈现扩大化趋势,发展速度更是相当可观,为提高农村整体经济水平做出了一定贡献,畜牧业也就成为改善农民经济环境又一重要产业类型,对农村经济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畜牧业结构调整变化趋于明显化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经济发展不断带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就对天然奶牛及肉牛等的产出量及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以肉牛及肉羊等的以草为食的畜牧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机遇,这其中奶牛的需求前景尤其广阔。在目前部分地区的畜牧业将养殖重点放在了奶牛饲养上,这不仅满足了社会需要,更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部分发展较好的奶牛饲养区更成为了城市,甚至省内的奶牛生产基地,肩负着优质奶源的供应源。而部分肉牛及肉羊的生产也不断向现代化发展形式靠拢,形成了产业化的畜牧生产模式,为肉食品的大量需求提供基本保障,由此可以看出,畜牧业结构的优化及转变是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这不仅解决了肉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的滞后性问题,更提高了畜牧业的生产实力。

3.产业化经营获得新突破

在畜牧业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同时,以往的养殖基础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产需求,因此养殖规模的扩大是必然的,而小型养殖户在拓展规模的大潮中发展速度较快,这其中小型养殖户多以个体形式存在,有奶站、牛奶冷配点、饲料加工、市场信息等的多中形式为一体的中介组织已经初步形成,是服务于畜牧业从始至终流程的产业格局。

4.畜产品安全性得到了有力保障

畜产品安全是保证畜牧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不仅与畜牧业的发展形象息息相关,更会对人们的健康存在着直接影响。因此这一问题已经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以法律、条例的为基础的前提下,对畜牧业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并对单位及个体养殖户进行安全检查、时时监督,一旦发现不良现象,就会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内容对不良违规问题进行处理及处罚,不仅从根本上使畜产品的安全性得到了充分保证,更净化了畜产品市场的不良风气,使市场经济更加平稳的向前发展。

5.畜牧科技含量有所提高

为了促进畜牧业的长远发展,实现更高的经济利益,提高养殖产业的科技水平,开展大量的科技培训班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加大科技宣传力度,从能使养殖户认识到科技的应用力量,提高养殖效率及质量。首先我国将畜牧兽医的实用技术进行了推广及延伸,实现了畜品种的优质改良,并且改良效果较为明显,覆盖水平达到标准一半以上等等。通过将科学技术融入畜牧产业中,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规范畜牧产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更实现了科技领域的延伸,使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更加科学、高效。

二、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按照“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以农牧联动、草畜结合,打造农区畜牧强县为目标,按照“扩牛、增羊、稳猪、发展禽蛋和獭兔”的工作思路,坚持小群体、扶大户,遵循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培育品牌、点面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统筹整合支农资金,将肉羊产业、草业经济、养殖基地、龙头企业、标准化养殖场(区),畜产品交易市场作为今后投资发展的重点。加大种养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协同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标准、生态、无公害养殖技术,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努力推进畜牧业特色化、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促进畜牧经济的快速、持续、稳定发展。

三、畜牧业调整的对策

1.用新的思维谋划畜牧业发展

一是加快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畜牧业生产的产业化水平,增强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培育一批带动力强、支撑和保障作用显著的产业龙头,强化和提升龙头带动作用。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和完善服务体系。以挤奶站建设、饲草料加工机械配置、中介组织的扶持、乡镇站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产业化经营的快速稳定发展,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2.积极改造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

按照发展高效、生态、环保型畜牧业的要求,积极引导养殖户转变观念,改变饲养方式,以项目扶持、科技支撑、农户投入、社会融资相结合的办法,加快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养殖场(区),培育以奶牛、肉牛、肉羊、獭兔等草食畜优势产业,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养殖基地,实现畜牧业草食畜生产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式的转变。一是要积极培植饲养专业户,从兼营饲养向专业规模饲养转变。二是要积极开展畜牧小区建设。三是积极发展协会组织,畅通畜产品销售渠道。

3.积极推进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

对生产环节进行统一管理,根据国内外对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要求日益严格的发展趋势,注重畜产品安全;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大力打造品牌,积极向生产无公害、绿色畜产品方向发展;不断提高生产加工的经济效益和畜产品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努力开拓省内外市场,不断扩大产品外销的比重。

4.加大饲草料开发,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加大草业投资力度,改良退耕还草地和部分退化天然草场,提高产草量,推广紫花苜蓿、高丹草、燕、箭舌豌豆、玉米等优良饲料作物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形成合理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草饲料三元种植结构,建立高质量的饲草料生产基地。二是推广饲草料青贮窖、袋装、裹包青贮及草粉加工技术,推进饲草商品化,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80%以上,玉米桔秆青贮利用率达到20%以上。三是健全饲料加工体系,扶持建立大型饲料加工企业,生产和供应肉牛、肉羊、生猪、奶牛、獭兔和鸡的配合饲料,夯实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 柳谷春.荆州市畜牧业生产结构现状分析及调整对策研究[D].长江大学,2012.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篇8

目标任务:2012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完成28.5万吨,牧业产值达到16.5亿元,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畜产品质量逐步提高,动物性食品更加安全。

工作指导上着重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突出“三个重点”:突出抓好畜牧业生产发展,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突出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争继续保持全市无疫状态;突出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让群众吃上放心肉蛋奶。二是坚持“四个协调”:坚持畜牧业饲养、加工、销售、供应协调发展,坚持畜牧业与农业经济、农村发展、城市经济、社会生活协调发展,坚持畜牧业与自然环境、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坚持畜牧业与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协调发展。三是力求“五个突破”: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力求畜牧养殖方式实现新突破;大力发展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力求生产组织形式实现新突破;搞好资源综合利用,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力求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新突破;落实好畜牧业政策保险,力求畜牧业抗风险能力实现新突破;加快科技兴牧步伐,推进标准化养殖,力求国际竞争能力实现新突破。

一、加快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坚持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导向,在稳定猪、鸡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效节粮型畜禽,加快食草动物肉牛、肉羊发展,重点做大肉兔产业,合理引导野猪、狐狸、貂、貉、鹿等特种养殖,抓好生猪、肉兔、肉鸡、蛋鸡、肉牛、肉羊、奶牛、特种动物产业基地建设。认真落实生猪、奶牛补贴和保险政策,保障主要畜产品有效供给。准确把握生产动态,建立生产预警机制,适时组织生产,稳步提高畜禽存栏量和畜禽产品产量。大力培育和引进具有高产性能的畜禽品种,科学合理地引导农户普及饲养。

二、加快完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产业化水平

1、加快畜牧业养殖方式转变。积极争取各级政策、资金扶持,通过行政推动、政策催动、龙头带动、市场拉动和服务助动,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规模养殖小区为基础,以示范园区为辐射,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2、抓好畜牧龙头企业培育。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通过政策鼓励、资金扶持等方式,重点培育一批生产技术水平高、经营管理水平高、产品附加值高的畜牧龙头企业,下大力气做大做强生猪、肉鸡、肉兔三大产业化经营体系。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合作办场,承包经营,风险独担,让利于民”的办法,建设规模化养殖小区,大力推广“公司+小区+农户”的养殖模式,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3、抓好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依托技术服务部门、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抓好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与完善,大力推行“龙头+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切实提高畜禽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和畜牧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三、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科技化水平

1、大力实施科教兴牧工程。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畜牧兽医科技人员技术培训和新型农民从业人员培训,提高科技人员素质和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2、抓好先进实用技术推广。进一步深化“科技联户”制度,深入开展“兴牧富民”品牌创建活动,切实搞好畜牧科技服务。大力推广使用绿色、安全、高效、低耗、环保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加快高效养殖、标准化生产、疫病综合防制等先进高效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步伐。

3、大力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健全良种推广服务体系,完善80个配种站(点)建设,建立市、镇、村三级人工授精服务网络,年内改良生猪4.6万头、肉牛2万头、肉羊2万只,搞好琅琊鸡地方品种保种选育,积极引进推广国内外优良畜禽品种,有效地改善畜禽品种质量,为产业化发展提供良种支撑。

四、加快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建设,提高标准化水平

1、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生产。鼓励发展各类标准化养殖小区,逐步推进养殖业“退村入区”,实行健康养殖。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标准化的养殖基地、生产车间,大力推广标准化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制定标准化的操作规程,生产标准化的畜禽产品。

2、完善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抓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和实验室认证工作,配备三聚氰胺检测仪器设备,提高饲料和生鲜奶中“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监测能力和水平,使我市动物疫病和药物残留的检测工作跃上新台阶。

3、抓好畜牧业品牌建设。积极组织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无公害产地和畜产品品牌认证、商标注册,力争品牌认证和商标注册实现新突破。重点培育本地优势畜产品,提高我市畜产品的国际市场信誉和市场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康大“嘉府”肉兔品牌,三年内把我市建成全国有竞争力的肉兔加工、出口基地。

五、加快推进畜牧业生态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1、发展循环型畜牧业经济。大力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法,力争三年内全市生猪生产普及发酵床养猪技术,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生态养猪基地之一;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技术,实现农作物秸秆“过腹还田”;大力推广高产牧草种植、林地养鸡、林地养兔等生态养殖模式,促进种养结合、林牧结合,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畜牧业生产体系。

2、搞好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所有规模养殖场必须建设粪污处理发酵池,积极推进畜禽粪便污物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设施建设,提高养殖业设施化水平,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

六、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1、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继续搞好无疫区示范区建设,认真做好动物疫病普查与监测,掌握疫情动态。积极开展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与消毒工作,确保应免畜禽免疫密度、消毒面、挂标率、免疫持证率、免疫登记率达到五个100%。

2、开展奶站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奶牛饲养、鲜奶销售监管机制,严格实行奶牛“健康卡”和生鲜乳收购许可制度,坚决杜绝在生鲜牛奶生产、收购环节违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害化学物质。

3、加强兽药饲料行业监管。加强兽药和兽用生物制品监管,对兽药生产、经营单位实行规范化管理,全面整治兽药及药物添加剂市场,坚决依法查处违法生产、经营、使用违禁兽药、假劣兽药的行为。加大对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的监督执法力度,坚决杜绝饲料产品中添加“瘦肉精”、莱克多巴胺、三聚氰胺等违禁药物。

4、抓好种畜禽监督管理。认真贯彻落实《畜牧法》和《种畜禽管理条例》,进一步加强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确保种畜禽生产经营单位和配种站(点)持证经营率达到100%,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秩序。

上一篇:生物信息学方法范文 下一篇:人文修养的理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