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人文素养.人文精神

时间:2022-08-21 05:11:34

人文教育.人文素养.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做现代人,即通过提高人文素养,使人活得更自觉、更高雅、更高尚,使现代人拥有乐观开朗、善于沟通的心胸,有悲天悯人、恻隐同情的情怀,有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超脱,有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品格。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

人文素养,就是做人的基本修养,主要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中。人文素养是由人文知识、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构成的,人文知识和人文态度是人文素养的基础,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和灵魂,人文素养的最高形态是人文精神,人文素养主要通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体现出来。人文素养不直接体现为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

华中师范大学胡晓明教授认为:“人文素养是对看不见的事物想像与感受的能力、对精神财富的储存能力、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精细的艺术鉴赏能力、批判能力与对文化基本价值的守护能力。”胡教授的观点,全面、准确地界定了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中央电视台资深节目主持人王利芬说得更简洁,她说:“跟具有人文素养的人打交道,你付出的心理成本会小许多。从大的方面来说,会构成一种人文精神的提升,人文素养是社会文明水准提升的一个基石。”

所谓人文精神主要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是指一种超越动物性感望和工具性功利的精神价值,它决定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决定着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伦理取向。

按照著名学者周国平的观点,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可以确定为三个层次:一是人性,是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是理性,是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是超越性,是对生活意义的追求,是广义的宗教精神。因此,人文精神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周国平说:“人身上有三样东西是最宝贵的、最有价值的,哪三样呢?就是生命、头脑和灵魂。”展开来说,人文精神就表现为三个尊重:尊重生命的价值,尊重头脑的价值,尊重灵魂的价值。尊重生命是人道主义,尊重头脑是科学精神,尊重灵魂是广义的宗教精神。对于个人来说,就是要有自己的人格,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头脑和灵魂,在对世界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态度上自己做主、自己负责;对于社会来说,就是要为此创造一个相宜的环境。

学校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场所。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它尊重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尊严,重视对人类处境的终极关怀。对教师而言,要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施教者本身必须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和道德品质;要把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作为从事教师职业最重要的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让学生自由地展示个性风采。各学科教师要通力协作,共耕人文精神的沃土,催开万紫千红的人文精神之花。要通过道德的体验性学习,使人文精神在学生心灵深处得到升华,使受教育者不断地积累经验,并且把人文精神内化,使之潜入自己生命的深处,从而自觉地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自觉地表达出对真善美的追求。

因此,培养人文精神,要通过传授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阅历经验,使人能较好地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教育和鼓励青少年追求理想世界、理想人格,高扬人的价值,追求人自身的完善;坚持理性,反对迷信和盲从,使青年学生的社会理想、生存意义、价值目标、自我实现得到升华,从而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养。

上一篇: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下一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