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修养范文

时间:2023-02-21 14:27:27

人文修养

人文修养范文第1篇

人文精神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不是说文化先进的就一定能够胜利。人与人、国与国之间都是这样,先进的文明不能总是战胜落后的文明。人文精神总的来说还是人类追求的大趋势。明朝被满清入关战败了,明朝文化是先进的,努尔哈赤的文化是落后的,满清入关后仍要搞人文精神建设。建设的核心是从修身开始,如何修身、如何待人、如何做事?

武侠小说中的术语中有“内功”一词,我们看武侠小说出场的武侠人物,使用很奇怪的兵器的肯定不是高手,越是大侠拿的东西越简单甚至是赤手空拳,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就是靠双手而天下无敌的。中国人讲究靠内在修养去征服世界,而不是过多地依赖于工具,这对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工作具有极大的启示。它是人生的一个象征,象征我们要注重内功的修养,不要注重外在的东西。不要注重你是正教授还是副教授你是正科长还是副科长,那都是外在的,首先你要关注你有多少力量、有多少力气,“我读了多少本书?我有哪些具体的能力?我办事能力如何?”这些就是你的内功。人要追求的是内心的充盈。

我们要把练武看成是人生修养的过程,人活着除了满足温饱之外就是要修养自己的精神。怎么修养?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没有天生的大侠,没有人天生就武功盖世,大侠都是经过艰苦磨炼的。郭靖非常笨,别人练一遍他要练十遍一百遍,但他反复练,一直练到功夫和身体成为一体成为一种本能。但光有勤奋还不够,还要加上觉悟,武侠人物中成为大侠的很多都有奇遇,或是遇到名师或是发现一本秘笈或是从一个场面中悟出一个道理。人生需要勤奋与觉悟。有时我们也需要渐悟,渐悟多了才有顿悟的机会,顿悟的机会多了,人生才豁达通透。

人活着是有欲望的,欲望分为很多层次,最低的欲望是活着,然后是吃饱,然后是吃好等等。鲁迅认为是三个层次:生存、温饱、发展。发展的最高层次是什么?赚钱享乐是正常的,赚钱后还做什么呢?满足个人的东西其实不需要多少,为人民做贡献会得到最大的奖励。雷锋为何幸福?他天天为人民服务,因此吃得香睡得香,他与千万人一同生活,最符合侠义精神。把生命融入天下苍生的生命,这才是真正的长生不老,把自己融入全人类才会真正长生不老。

人文修养范文第2篇

所以我认为,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进行语文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热爱与深刻领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应该优化情商教育,积极为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来进行高中语文教学。

一、优化情商教育的重要性

是学校教育要与时俱进,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鲜明时代特征。二十一世纪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竞争成为时代的潮流,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面不被淘汰,仅仅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感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而且这点日益成为人生成功的关键因素。

是学生学习实际的迫切需要。许多学生学习不好,成绩不高,不是由于他们的智商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缺乏自控力,没有科学的学习习惯,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各种非智力因素的问题。必须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提升学习的动力。

是为学生发展服务,为每一个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的需要。教育是一种服务,服务的核心在于质量。为学生服务就是要不仅为学生的今天负责,更要为学生的明天负责,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负责。学生离开学校以后,也许学习的知识会有所忘记,但是学生一旦形成稳定的健康心理和养成良好的自学、生活习惯,将受益一生。

而语文教学活动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无论是意境渲染中的教学深情还是灵魂深处与作者情怀相融,亦或是人物形象感人蓄满深情,都为情商教育提供了环境。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养成高尚情操,培养坚强意志,激扬充沛激情,进而净化灵魂,提升道德标准;教学生在健康的心理调控中舒展才志;教学生用积极的人生观对待生活;要学会用爱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塑造真与美的人格。

二、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的方法

首先,激发学生兴趣,唤醒热情,以情促智。语文是最有可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快乐的一门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机会,使得学生得到知识上的满足和学习上的鼓励,享受进步的快乐,从内心深处产生自我学习的追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在心里产生成功感,诱发他们巨大的情绪力量,启动他们学好语文的动力,产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比如运用暗示法激励学生树立自信心,用欣赏法引导学生去欣赏、去感受,用活动法帮助学生表现自己,发挥学习潜能等等。通过不同的方法,学生课堂积极情绪被唤醒,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调动,从而促进情商发展,以情促智,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深入挖掘语文教材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感受先贤智者深邃的思想和超凡的智慧。语文教材字里行间不仅寄托着作者深厚的情感,而且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应引导学生去体会为本深处作者的情感,将作者、教者与学生三者的心声交织成美妙的交响乐。那样,学生很容易进入情境,并在学习中学会以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意识与文本后潜在的生命对话,也从而实现自我成长和提升。如读赏《再别康桥》这首诗时,我将朗读与欣赏合为一体,读中赏,赏中读,让我们不仅身临其境地感受康河的美景,更体味到了诗人志摩德情感纠结。因此,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

再次,积极发挥教师的情感在语文课堂中的诱导作用。美国的一个心理学家曾总结出如下的公式:信息的效果=7%的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学生由于受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的限制,在阅读课文时,往往体会不出作者的感情,或体会得很肤浅。教师的真情实感,对诱发和深化学生的内心体验,起着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有一位教师,我为了让学生体会海伦市的感知世界,上课时让学生蒙住眼睛,用手摸,用鼻子闻自己准备的东西,以此引领学生和自己一起走进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文本教学,收到了非常的效果。所以教师备课时,要认真研究课文的感彩与表达方式,充分调动自己的情绪记忆,随着人物的遭际、矛盾的起伏、场景的变换去经验一番作者的情感世界。课上,教师要用饱含情感的语言讲课。教师语言的亲和力,能使学生的情感不知不觉地跟随着老师的情感。

人文修养范文第3篇

人文素质修养教学是高校极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关系着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塑造,也关系着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而在人文素质修养教学中,要想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需要让学生们感受到人文素质修养课程中的美妙之处。这就需要在人文素质修养课程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二、人文素质修养课程教学现状

人文素质修养课程教学正处于发展的瓶颈期。由于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大,学生和学校片面追求与就业相关的专业知识教育,而轻视个人人文素质修养教育,因而人文素养教学也逐渐失去了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位置。[1]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文素质修养课程失去了往日的地位,学生对这一课程的认同度也不高,甚至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真诚的对人文素质修养感兴趣,而只是为了拿到一个学分。[2]学校便降低了人文素质修养课程教学的标准,很多学生并没有合格的文学素养,但却能够在考试中顺利通过。教师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开始敷衍教学,很多教师甚至对文学教育绝望,不再给学生授课而是潜心创作。这些因素都导致当下的人文素质修养教学得不到发展,若不及时进行改进,可能会对人文素质修养教育的发展造成阻碍。[3]

三、人文素质修养课程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要改变人文素质修养教学的现状,促进人文素质修养教学的发展,必须要进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人文素质修养本身便是极富美感的,无论是语言、句子、还是意境,都有很高的美学欣赏价值。人文素质修养课程教学培育学生审美观念,能够通过对文学的审美分辨是非善恶,从而培养出自身高尚的人格和美好的品性。而要发展人文素质修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合理设置课程,将汉文学的美充分展现出来,以便实现人文素质修养教学的审美教育。审美的前提,是要有美可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文化素养,只有自身文化素养高了,才能从中发现文学的美,进而选择合适的教材进行人文素质修养的审美教育。其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对人文素质修养的学习兴趣。目前很多学生学习人文素质修养课程,只将其当作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作为一种拿到学分的需求,而并不能真正静下心来认真品读文学,去发现人文素质修养之美。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除了学生自己的问题,也和当下的人文素质修养教学太过枯燥有着一定的关系。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人文素质修养专业,但是却并没有认真对待,在课程设置上有诸多的不合理之处,学生在人文素质修养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很多教师在人文素养教学课堂上,授课时只是对我国的某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写作手法的分析,却并不去研究学生们较为感兴趣的写作背景。这样的教学相对比较乏味,学生们自然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要实现人文素质修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教师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好书,供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感悟比较深刻的作品进行发言;可以组建读书小组,成立读书协会,让学生们自由交流学习,并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这样,学生们不仅能够自主的学习,长期以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够增加对人文素质修养的兴趣。同时,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好的文化的熏陶,自然能够培养出正确的审美观。最后,审美教育要了解作者的内心,让学生与优秀作者进行灵魂的对话。好的文学作品,他的作者必然是极具智慧的,并且思想是深刻的。比如《傲慢与偏见》,作者虽然只是写了当时的一个小地方的几户人家之间发生的事情,但却反映出作者的内心,她看人看事时眼光透彻,对待爱情又极为认真。学生在学习这本书时,如同与作者进行交流,感情方面必然得到了启迪;再比如《追风筝的人》,作者的视角是宽阔的,他结合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象,即阿富汗战争,让人们明白了人的命运总是和历史关联的,人只是一个渺小的个体,但同时,每个人却不能放弃自己;再如《教父》,看这本书,我们便会想象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一个足智多谋且经历丰富知识渊博的人,只有一个有着足够的生活阅历的人,才能给写出如此惊世之巨作。作者对“唐”有着超乎常人的敬意,这与当时的国家政局混乱,执政党能力不足的背景有关。提到警察,人们会嗤之以鼻,而对于唐,人们却将其当作自己的保护神。学生在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经历,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作品的深意,与作者的灵魂进行对话。

四、结束语

总之,要促进人文素质修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合理选择教学素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对人文素质修养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且,还要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了解作者的内心,让学生与优秀作者进行灵魂的对话。从而明白什么是美丑,什么是善恶。在此基础上培养出好的审美观,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人文修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护理人文修养 护生 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F6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已成为当前护理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加强护生的人文教育,对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护理人文修养课程将美学理论、礼仪技能应用于护理实践,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与高尚的精神境界、仪表、语言、行为相融合,运用沟通技巧,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从而有效提高护生对护理的职业认知和对生命的尊重、敬畏,进而使护生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1]。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简略的说是重视人的文化,其集中体现为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人文素养就是一个人将这种尊重人、爱护人的精神理念内化后再通过言行而有效表达的能力。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应包括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对护理事业的奉献精神、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及完善自我的能力等[2]。护理教育者的目标是培养这种素质,使护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尊重、照护患者,为患者提供身、心、社会全方位的护理服务[3]。

二、护理人文修养课程简介

护理人文修养是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为加强护士人文素质而设置的综合型课程,我校自2013年开始,对护理专业本专科学生开设该门课程。护理人文修养教材相对较少,内容主要包括人文概述、护理社会学、护理美学、护理礼仪、人际沟通、护理伦理、护理临床思维等,结合本校护理专业开课实际情况,选择201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护理人文修养》、《护理伦理学》为主要参考教材。

三、护理人文修养课程在护生培养中的作用

(一)提高护生人文综合素养,满足整体护理模式需要

整体护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全方位服务的护理模式。整体护理强调以人为中心,倡导人文关怀,构建护患关系和谐,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协调患者的人际关系、满足患者的个性需要[4],成为病人的照顾者、协调者、病人权利的维护者。

护理人文修养课程涵盖了护理领域中的美学、礼仪、伦理、人际沟通模块,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可以使护生掌握必要的人文知识,得到护理文化的启迪和职业情感的熏陶;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护生可以有机地将护理人文核心内涵与护理科学紧密结合,展现护理职业的认知与情感、科学价值与人的价值;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护生可以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走向护理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提升护生自身品质,促进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

护士的内在美是护士精神世界的美,包括思想品格、情感操守、精神意志、智慧才能的美。外在美侧重指人的容貌、形体、行为、语言、举止等外观形态的美,如相貌美、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护理职业的内在与外在美的统一体现在护理人员整洁得体的言行、尊重生命的人道主义胸怀、对工作认真审慎的态度和救死扶伤的责任感。护生通过对人文修养课程的学习,培养其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思维上形成对美的鉴赏、判断能力,提升道德、精神境界,并通过护理职业特有的美与礼释放出来,表达对患者的尊重与关爱。只有寓人文修养于护理实践中,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配合高尚的精神境界、仪表、语言,完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协调统一[4],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5]。

(三)提高护生伦理道德修养,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道德素质是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核心,这种品质在护理工作中表现为对患者的真诚关心、同情的人道主义的精神、对护理事业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及护理活动中的“慎独”精神[7]。护理伦理学是培养护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关键[6]。护理是一项特殊的职业,高尚的道德素养是对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个体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护理活动中,护患双方存在着思维方式、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冲突。为协调关系,护患双方必须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约束自己的言行,尊重对方人格和权利,通过对护理伦理基本原理、原则同临床实例的学习,培养护生高尚的道德认知,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在护理实践中应用道德标准约束自己的言行,建立基于护理道德的和谐护患关系。

(四)培养护生沟通技巧,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人际沟通能力是护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在护患冲突频繁发生的今天,培养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已成为护理教育的重中之重。沟通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桥梁,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开展护理工作的前提,能够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福冈宣言》中指出: “所有医师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应该看作与技术掌握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7]。因此,对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人际沟通是护理人文修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模块教学实践中通过模拟临床情景案例的讨论分析,使学生熟悉人际沟通的基本理论、原则及掌握人际交往中的沟通策略和禁忌,护患冲突的化解技巧等,在未来的工作中应用于临床护理,减少护患纠纷,建立护患关系和谐。

结 语

我国护理前辈林菊英先生曾说,只有将人文、社会心理科学与医学科学统一起来,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才能造就出更多的高素质护理人才[2]。护理人文修养课程能够培养护生美学、礼仪、职业道德、沟通多方面的人文素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念,指导学生的职业行为,应该得到重视和普遍开展。

参考文献:

[1] 吴茵,李惠玲.护理人文修养课程中培养护生职业情感的实践与探究[J].护理研究,2013,27(443):3063-3064.

[2] 王凤荣.浅谈护理专业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2(257):12- 13.

[3] 王 新, 李 娟.护理人文精神的教育与维护[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6,27(4):311- 312.

[4] 徐亚英.试论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模式下的护理人文[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9)713- 714.

[5] 刘海涛等.医学美学在医学生培养中的作用[J].医学与哲学,2015,36(536):81- 83.

[6] 王明丽,傅伟韬.护理伦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6.

人文修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护士; 人文修养; 教学方法; 实践

[中图分类号] R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9-79-02

为了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适应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加之临床护理在护理实践中更加注重人文精神,人文护理服务领域在不断扩展和延伸,在护理管理科学化和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护理是科技和人文完美结合与统一的专业[1],所以人文修养课程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本文现针对护士人文修养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情况进行探讨,并进一步研究适合教学发展和改革的思路。

1 以合作性学习为主,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在合作性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为把班级44人分成8个学习小组,强调学习以小组形式进行,强调通过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来完成,小组成员需要积极协作,通过小组、组际、师生间的合作讨论,各抒己见,互相交流信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共同完成个人和小组任务,以小组成绩为评价依据[2]。同时结合案例引导教学法、讨论法、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以实践教学为主,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成为主体。在分组中强调随机性,把成绩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的学生分在一起,为了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人际接触,组长轮流更换,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角色扮演的机会。例如:在社会舞台上演绎人生――护士的社会学修养一章中,结合角色的学习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其目标为使学生养成团队的协作精神,学生通过一个几分钟的团队合作游戏“如何说出一段合理的故事”,发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学生互相评价并得出结论:团队合作成功的基本要素,而且与每个成员的努力分不开;在人生因你而多彩――护士的文化修养中,学生课后以小组的形式搜集关于不同医院的文化,以讨论的形式各抒己见,共有9位评论员进行评价,并选出完成较好的小组给予鼓励,学生在此活动中既获得了鼓励与荣誉,又明确了学习的内容、文化素养对医院和护理的重要性;在美的职业与人生――护士的美学修养及“不学礼,无以立”――护士的交往礼仪中,真正训练学生自我介绍、鞠躬礼、行姿、坐姿、蹲姿、端治疗盘、持病历夹、握手礼、馈赠礼、介绍礼等,逐一练习,并对实践中表现优秀及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鼓励,通过考核标准及学生互评进行一一评价;在生命在沟通中璀璨――护士的人际关系修养中,鼓励学生在随机抽取的情景下进行对话,观察学生的语言与非语言的运用能力,提问是否符合主题、是否恰当、倾听是否认真、表情是否真实自然等,并通过演讲来检验学生驾驭语言、感情、表情、肢体的能力;在给生命插上翅膀――护士的科学思维修养中,运用案例进行讨论,突破思维定式,进行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运用联想、发散、逆向、创新等思维模式进行学习、探讨。

通过以合作性学习为主的以上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首先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上课下积极进行资料的收集及讨论,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以实践为主的教学达到了教学的目标,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学生完全参与到教学中来,用学生的话说,从第一次课战战兢兢的自我介绍到最后充满信心的进行表演,觉得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2 以实践考核为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由于护士人文修养课程的特殊性,在实践中锻炼学生,从实践中达到目标,所以在考核中,本着对于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以实践作为考核的主要方面,主要以护士的职业形象美、演讲考核、人际沟通考核、社交礼仪考核为主,让学生从仪表、语言、表情目光、手势姿态、情境下的思维能力等方面达到合格和满意。

结果显示:①学生对此门课程有浓厚的兴趣,态度认真,表现能力较强,成绩较高。②从各项来看,职业形象美中学生着装规范,但表情和精神状态较差,个别学生不能熟练掌握各种形象美的表现要求;演讲考核中整体缺乏感情真挚的表现,说服力、感染力不强;人际沟通时语言沟通稍差,不能适当地进行提问和阐述;社交礼仪中能熟练掌握礼仪的要点,整体表现和谐自然,内容详实。③从整体上看,理论结合实践、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积极性较高,但学生综合表达和适应问题的能力稍弱。今后要更加注重学生对人文修养课程内涵的了解,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还应加强对于理论的重视程度。

3 以过程评价为重点,终身学习和提高

在人文修养的课程中,学生从多种方面得到了提高,但是正如人文修养本身的内涵所说,人文修养的提高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我们能做的是过程的评价而非结果。我们护理教育工作者要把人文修养的教育贯穿到教学、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护理专业的学生也必须主动融入到人文培养的过程中去。在护士人文修养的教学过程中,最大的体会是师生相长,寓教于乐。护生在积累人文知识的同时学习人文研究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努力成为真正适合护理事业发展的新型护理人才[3]。

[参考文献]

[1] 史瑞芬. 护士人文修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2] 胡昕,徐静娟,蒋玉宇,等. 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与评价[J]. 中华护理教育,2008,5(2):141-143.

[3] 史瑞芬. 护士人文修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人文修养范文第6篇

【关键词】古诗词;审美趣味;人文修养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曾经是一个泱泱诗歌大国,诗歌灌溉了伟大的民族,抒写了辉煌的历史,浓缩了几千年的文明成果。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异彩纷呈。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世外,胸怀万物,笔显百态,人情物理,体察入微。其作品或执著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或豪放或婉约,风情万种,千古流芳,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养料。他们的作品对于滋养性情,提高审美趣味;陶冶灵魂,加强人文修养,具有其他任何事物无法代替的作用。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随着商品经济社会带来的价值冲击,现代人已经没有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的情怀;没有了“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兴致;没有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胸襟;没有了“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的豪情。我们的大诗人李白、杜甫、坡,更多的成了当地人发展旅游业的招牌,还有多少中国人会津津乐道的谈起辛弃疾、关汉卿、曹雪芹呢。物质的富足并不必然带来精神境界的提高,诗歌在当今社会正面临着日益遭冷落的可悲处境。也许有人会说,诗歌已经落伍了,它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了。与其这么说,我看倒不如说是现代社会的文化演变正在偏离“美”的原则,正在向粗糙、肤浅和病态的深渊滑落。而这种演变方向,也不可避免的影响着现在的中学生,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会经常慨叹,现在的孩子缺少了对美的追求,我们经常会抱怨,现在的孩子提前世俗化了。

可是任何慨叹和抱怨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我们无力改变社会这个大舞台。但是,我们能够,我们可以立足并抓住课堂这个小舞台,用那些渗透着民族个性,承载着民族精神,有着丰富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诗歌,去滋养孩子们的心灵,感染他们的灵魂,进而占领他们的精神主阵地。这正如苏格拉底留给学生的一个问题:如何让一片空地不被野草占领,最正确的答案就是,让茁壮的庄稼在其中生长。我想我们的课堂也应该这样,与其一味的抱怨社会的不良风气,与其一味的害怕学生沉迷于网吧,痴迷于游戏,倒不如拿起我们的武器,用这些极具审美趣味及人文色彩的诗歌,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其健康个性,并逐步形成其健全人格”。

同志就曾指出:“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佳作传世,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括很多哲理。学一点古诗,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更多的带上一层文化的色彩和诗性的光辉。我们完全可以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这些代表着民族精神和智慧的先贤圣人带入课堂,与学生为友;我们还可以在陶渊明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中感受古人的个性追求和高雅闲适的志趣;我们还可以把他们带入曲径通幽的大观园流连,到烟波浩淼的梁山泊荡漾,到鸟语花香的花果山嬉戏,到烽烟四起的赤壁边观战。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想让学生朝什么方向发展,便要尽量用相应的事物去影响他们,感染他们。语文学习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内化过程,所以,我们要重视极具审美趣味和人文精神的诗歌教学。

而要想学生热爱诗歌,我们教师甚至家长要更爱诗歌。我们首先应该丰富自己的古文学素养,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更系统的了解,在古诗词方面有更深厚的造诣,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能够出口成诵,信手拈来,把诗歌灵活运用到课堂中去,不仅会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瑰宝的魅力,还可以引起学生的向往之情,而一旦学生喜欢上诗歌,那么诗歌中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自然会在学生心中慢慢内化,最终成为自己精神的一部分。

而且中国古典诗词,不仅意境优美,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而且读起来抑扬顿挫、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诗中的对偶、音韵,修辞手法的运用,尤其是对词语的推敲、选用上,往往会倾注作者的一番心血。比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一个“绿”字就几易其稿;再如“吟安一个字,拈断数径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推敲”的典故,就足以说明古人炼字的辛苦,也正是因为古人的精雕细刻,才让我们今天读到如此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如果学生能在这方面有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相信对于学生的写作也会大有裨益。

不仅要让学生爱诗歌,还要引导学生用诗歌,不是浮光掠影,一闪而过,而是要在思想中扎根,在灵魂中生长,在生活中开花。如果古诗词学习还只是停留于让孩子们能准确的默写,这无异于把一块宝玉当成了一粒铺路的石子,舍弃了诗歌的人文精神,也就是舍弃了诗歌的灵魂。当然,我们也承认简单的几首诗歌教学挽救不了世道人心,我们也不是要把学生都培养成诗人,但是,我们可以让他们爱诗、读诗,让他们在诗歌的海洋中陶冶性情,在文学的殿堂里感悟人生,在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放飞心灵……

人文修养范文第7篇

“医生的诚信对于社会就像空气对于生命一样重要。人无信则不立,一个没有信用的医生是难成大事的,永远也不会成为大医生的……工作中,医生的人文修养还表现在语言上。语言就是力量,说话要得体。但任何时候都不能吓唬患者。人在生病的时候心灵是很脆弱的,就像是秋天的树叶,任何一阵微小的风,就会引起树叶的凋零。”

这段颇具文采和哲理的话,出自王悦娥在2011年写的一篇博文《一个医生的人文修养》。

王悦娥是青岛坤如玛丽妇产医院产科主任,虽然已有65岁,但心态还十分年轻,思维新颖敏捷,言谈幽默直率,爱看评论,喜欢剪报,看上去至少年轻15岁。

王悦娥退休前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做了20年妇产科主任,连年被评为优秀科主任,是潍坊市医院名医。她在任期间,潍坊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没有出现一例非正常死亡。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医生越老越是宝。如今,王悦娥早已成为网络名人,她的微博有近10万个粉丝,博客的浏览量接近20万次。

对于退休后在青岛坤如玛丽妇产医院“再就业”,王悦娥很享受自己毕生经验被病人和产妇需要的感觉,对她来说,医生,不仅是一个职业,一个饭碗,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颗爱心。工作着,就是一种乐趣。

医生需要提高人文修养,给病人负责任的诊断

话题:听说您的博客已经写了6万多字,很了不起。平时您工作那么忙,仍然坚持写博文的动力是什么?

王悦娥:“用散文笔记的写法,轻松地阐述沉重、艰涩的科学命题和复杂的操作过程。”这是我国著名的妇科专家郎景和的一句话,我很喜欢。我喜欢读这位大师撰写的《妇科手术笔记》,这本书的文笔非常美,而且富有哲理。我希望能像郎景和那样,用散文或者科普的形式,把自己40多年来印象深刻的临例、临床经验记录下来。毕竟,纯理论性的东西普通读者看不懂,也不爱看,而用科普形式表现出来就能引起普通读者的阅读兴趣。

我总以为,像我们这样工作了很多年,拥有这么多年临床经验的主任医师或者教授们,任务就不只是为人看病了,“小医治病,中医治人,大医治国”,我们虽然还达不到大医的层次,但作为一个全面的医生,应该能够写出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现在中国写科普的医生还是比较少,需要我们这些人去做这样的事。

因为有很多现成的案例作为素材,写起来并不是非常困难。我主要通过个案分析,写自己的感想,提醒孕妇应注意什么,让她们懂得妇产科,这样可以增进医患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也可以给年轻医生提供借鉴。

写博文时,我尽量把题目取得比较新颖一些,比如“夜半铃声”、“牛氏‘变胎’记”等,比较吸引眼球。不谦虚地说,我除了愿意写东西之外,给孕妇讲课也是强项。在山东医学院当教授授课期间,我连年被评为先进老师,学生们都很喜欢听我讲课,上课时他们只顾了听我讲,甚至顾不上记笔记。这都是我的爱好,所以有人说我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多元化的医生,不仅仅会为病人看病。我年轻时很喜欢文学,虽然考了医,但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也是自然科学,郎景和曾经说过,医生做完一台手术,就像一个画家画完一幅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医生也是艺术家。

话题:看您的博文里有一篇谈医生的人文修养问题,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医生只要看好病就行了,人文修养对他们来说有那么重要吗?

王悦娥: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人文修养对医生来说,非常重要,而且愈来愈重要。

我给你讲个十几年以前的病例吧。

当时,有一位孕妇在当地县医院足月待产,胎心监护发现胎心率只有每分钟七八十次。医生认为孕妇必须做剖宫产术,否则胎儿很可能窒息或者死亡。孕妇的丈夫询问医生:如果马上剖宫产,能否保证孩子安全?答日:那也不一定,因为剖宫产的并发症也很多,如新生儿湿肺、窒息、先天性畸形等。医生冷漠且模棱两可的话,让孕妇及家属的心几乎冷到了冰点。随后医患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后来孕妇转院至潍坊市人民医院,家属找到我,希望孕妇能够顺产。我给孕妇做了胎心监护,发现胎心率是正常的,由此判断之前胎心监护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原因导致出现了假阳性。于是我告诉家属,顺产问题不大,孕妇可以待产。但我也不敢放松警惕,经过近8个小时的严密监测,孕妇顺利分娩一个健康可爱的男婴,评10分。一家人喜极而泣。孕妇的丈夫感激地握住我的手说:

“你和别的医生不一样,不但医术高明,而且说话有底气,让我们感到踏实放心。希望所有的医生能像你们这样‘会说话’。”

十几年来,我经常回忆起这个病例,回想起病人家属的话。从那时起,我就深刻意识到,医生在提高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同时,更需要提高人文修养,而修养的核心就是一个“爱”字。爱自己,也要爱别人。医生需要有一颗善心,同情病人,站在病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用得体的语言与病人交流。也就是病人家属说的“会说话”。当然,前提是必须有一定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有了金刚钻,才敢揽瓷器活。

话题:胎心率每分钟七八十次是不是真的很危险?

王悦娥:从理论上说,胎儿正常的心率是在120次/分~160次/分之间,胎心率每分钟七八十次确实很危险,但在实际工作中,医生仍然需要仔细观察,不应草率下结论。这体现了医生的责任心。

我再给你讲个例子。我一位朋友的女儿在加拿大生孩子,胎心率曾一度降低到每分钟七八十次,但加拿大的医生却一点也不紧张,摆摆手说“Don’Iworry,nothing.(不要担心,没问题)”然后让孕妇改变一下,给孕妇吸氧,然后保持监测。后来朋友的女儿分娩下一个健康女婴,评10分,婴儿并没有窒息迹象。

对于医生来说,观察产妇产程非常重要,这可能需要七八个小时,甚至IO多个小时,费时费力,但体现的是对病人的负责。一出现胎心不好,或者只要出一点问题,医生不去仔细观察是什么原因,就吓唬病人,把1%的风险扩大到50%,这固然是医生保护自己的一种策略,但医生是个特殊的职业,它不仅仅是个饭碗,用来挣钱、养家糊口,而更多的是一份对健康和生命的责任。要想做一名好医生,就必须对病人负责任。

当然,国内医生之所以这样做,医患关系紧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加拿大的医生为什么敢说不用担心?国内医生为什么不敢?为什么遇事总是推卸责任?为什么有一点问题就要剖宫产?医患关系紧张也是原因。

话题:从医30多年,您肯定遇到太多病例,太多故事,每个个体可能都是不同的。您可以再举几个例子吗?

王悦娥:前些日子,有个青岛开发区的孕妇来找我看病。她怀孕已有七八个月了,但胎儿有轻微脑积水。此前她去过好多医院就诊,没有一个医生给她一个准确的答复。有的说这个孩子不能留,生下来有可能是痴呆。也有的说没大有问题,要仔细观察。孕妇心里很害怕,晚上睡不着觉。我检查后告诉她,胎儿只有第四脑室有轻微扩张,但在正常值之内。胎儿的这种情况一般是生理性问题,问题不大,孩子不会因此弱智痴呆,建议保留。病人听了非常感激和宽慰说,我走了好几家医院,终于听到一个准确的答复。后来病人坚持要来玛丽医院生孩子。孩子生下来后一切正常,现在已经16个月了,非常健康聪明。

这样的病例还有很多。有一个孕妇,要到香港去生孩子。但检查结果显示,胎儿两个脑室都有点扩张。这个孕妇也是到处去看医生,也没有得到准确答复。到了玛丽妇产医院之后,我告诉她,问题不大,这种轻微扩张会随着脑内导水管系统的发育完善而逐渐消失。后来她去香港待产,专门打电话来,很兴奋地告诉我说,“王主任,香港医生和您说的一样,说没事。”

还有一个朋友的女儿,怀孕期间不慎吃了短效避孕药毓婷,大部分医生都建议她去流产。后来找到我,我问清楚情况,认为问题不大,因为此前已经有过报道,这种避孕药(短期)不是必须要流产的指征。于是建议朋友的女儿保留胎儿。后来,孩子出生后一切正常,很聪明。朋友的女儿高兴地说,“王主任,我就是您的忠实粉丝。”

其实病人的心理很简单:就是希望得到真实的诊断结果,这个病到底有多大风险。但有些医生掌握不好病人的心理,人为地夸大风险,搞得病人很紧张。在工作中,我不太愿意说模棱两可的话来推卸自己的责任。如果认为没有大问题,我一般会说“问题不大”,或者“没问题”。

将来产科发展的趋向是:哪个医院顺产率高,哪个医院就能占据主导

话题:您刚才提到剖宫产的问题,现在中国是世界上剖宫产率最高的国家,总剖宫产率为46.2%,相当于两个孕妇中就有一个人采取剖宫产。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王悦娥:我1970年从山东医学院毕业后,就来到潍坊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那时,中国剖宫产率只有5%左右。但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剖宫产率迅速上升。2010年初,世界卫生组织在医学权威期刊《柳叶刀》上的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剖宫产率高达46.2%。也就是说,中国剖宫产率30年飙升了9倍。现在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很多地方高达百分之六七十,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15%的上限。

这种现象导致的一个后果是,如今年轻医生剖宫产手术做得很好,但自然分娩能力越来越弱了。剖宫产术省事啊,半个小时解决问题。但那叫“开刀匠”,成不了一个好的妇产科医生。就像画画,有些人只能成为画匠,成不了画师。

我主张顺产。在门诊上,我摸摸孩子不大,量量骨盆也可以,都建议孕妇顺产。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愿意顺产,我给孕妇讲课时,百分之八九十的孕妇都愿意顺产。但住院以后,因为一些社会因素以及一些医生的不正确导向,造成很多产妇改选剖宫产。

有一次,有一个孕妇宫口已经开全了,发现胎心不好,医生一定要给做剖宫产。我过去之后,发现胎头已经下来了,就否定了剖宫产。通过助产、会阴侧切,不到半个小时孩子就生下来了。

也就是说,很多剖宫产其实是可以避免的。按照国际标准,应该85%的孕妇都顺产才对。现在剖宫产率这么高,真的不正常。我经常说一句话:“将来产科发展的趋向,就是哪个医院顺产率高,哪个医院就能够占据主导地位,威信就高。”

话题:现在很多人会建议朋友:不要去某某医院啊,去了就给你剖宫产:也不要去找某某医生啊,他只会做剖宫产手术。

王悦娥:是啊。剖宫产是在难产时挽救产妇生命的一种手段,我们现在滥用了,需要法律来规范。我曾在报纸上看过一句话,非常赞同,说,现在滥用剖宫产术,在下一代看来,副作用不亚于今天我们看到的环境污染。这个问题已经提到了这个高度上。确实,剖宫产术隐藏着很多潜在危害,说得严重点,甚至会影响整个下一代的身体素质。

在剖宫产指征方面,国外很多国家掌握得比较严格。德国上世纪90年代剖宫产率也曾达到40%,后来降下来了。日本、新加坡剖宫产率都比较低,美国则不超过30%。每当剖宫产率升高,美国妇女会游行示威,抗议产科医生不负责任。国外出现医疗事故,有保险公司负责,谁的责任谁来承担,一般不会出现医患冲突。

我国台湾地区的剖宫产率也很高,50%左右。我听一位台湾医院院长说过这样的理念:剖宫产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手术,产妇愿意,我们能避免风险,又能得到实惠,为什么不做呢?这样的观点,我不敢苟同。

话题:有朋友第一胎是剖宫产,第二胎能够顺产吗?风险大吗?

王悦娥:有子宫破裂的风险。我曾有个VIP客户,第一胎剖宫产,第二胎想顺产。当时,当班医生一看是疤痕子宫,就准备剖宫产。孕妇打电话给我,我一进门就说“且慢,等我看看。”当时,宫口已经开全,我摸摸孩子也就6斤左右,于是决定顺产。等了半个多小时,就生下来了,孩子五斤八两,经过检查,子宫也没有破裂。应该说很成功。

其实,在美国,第一胎剖宫产的孕妇,如果第二胎时不存在剖宫产指证,都可以尝试顺产,但需要认真观察。当然,也有子宫破裂的,但他们的抢救措施非常到位,一发现试产失败,可以马上实施剖宫产术。所以美国第二胎试产率很高。现在,国内有些医院也这样做,比如北京朝阳医院,已经推出第一次剖宫产的,第二次想顺产都可以试产。

话题:与之前在三级甲等公立综合医院相比,您在民营医院感觉有何不同?

王悦娥:2006年5月,玛丽妇产医院刚建院的时候,我就过来了。玛丽妇产医院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宽广的平台,可以充分展现我的才华,我非常喜欢这份事业。很多人觉得我这么大年纪应该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但我不这样认为,有很多病人需要我的知识和医疗经验,我觉得工作是一种乐趣。郎景和曾经说过,医生最高兴的三件事是:第一,把病人的病治好,病人投来感激的目光;第二,做完一台漂亮的手术,就像一个画家完成一幅作品,自己也很欢喜;第三,每天享受到病人的尊重,从病人感谢的眼光和话语中感受到生命的美丽,这种感受是别人体会不到的。

民营医院肯定与公立医院不同。首先,在公立医院,等级分明,很多工作需要科主任推着院长往前走,比如想上项目或者做课题,就要向院长写申请,很长时间不给答复也很正常。在民营医院,科主任却可以起主导作用。比如我提出建议,院长认为合理,马上就能去办,用不着审批。

此外,两者抗风险的能力不同。公立医院像是一艘航母,是当地最好的医院,有着最好的技术,疑难杂症病人都敢留下。而民营医院却像大海上的小帆板,一个浪头就可能砸翻它。作为学科带头人,责任就很不一样。如果来了一个危症病人,留还是不留?留下就要承担责任,不留年轻医生怎么成长?所以很矛盾。

一个医院的学科带头人非常重要,很多科室医生之间文人相轻,闹矛盾。我则希望年轻医生赶快成长起来,我很讨厌老医生把着手术不放,应该赶快把年轻医生带起来,让他们去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好的人才梯队,提高业务水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真理。

人文修养范文第8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人文素质;修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6-0242-02

一、问题的提出

“核心竞争力”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战略管理学家普拉德与哈默在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中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的,该文精辟地论述了特定企业或组织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取决于其核心竞争力。此概念提出后,西方一大批学者紧随其后,特别是美国麦卡锡公司的研究结论――核心竞争力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使核心竞争力研究成为显学,并被引入经济、管理以外的众多领域。

近年来,核心竞争力被引入高职教育的研究领域,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德国:首提“关键能力”;英国:构建了完善的核心能力培训认证体系,政府重视,成果显著。从20纪80年代起,英国在国家NVQ体系中实施六项核心能力(与人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提高)的培训和认证;美国:政府重视基本素质和能力培养,测评认证体系完善,推进有力。澳大利亚:1990年开始,澳洲进行即以“核心能力取向的教育”(Key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简称“KC教育”),新加坡:2003年,新加坡人力资源部(MOM)成立了新加坡劳动力发展局(WDA),以引导并推动新加坡的劳动力发展;香港特别行政区:借鉴英、澳经验,推出资历架构,制定课程结构,强调职业核心能力,引导培训。台湾地区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注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称为“关键能力”,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也有人称它为“关键能力”;美国称为“基本能力”,在全美测评协会的技能测评体系中称为“软技能”;香港称为“基础技能”、“共同能力”等等。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的培训具有鲜明的共识:职业的核心能力是就业需求的必备技能。

二、核心竞争力与人文素质两者关系

人文素质:它是相对于“科学主义”,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本主义,相对于“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强调的是价值理性和目的理性;相对于实用主义,强调的是注重人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协同学(Synergetics)是由赫尔曼・哈肯(Harmann-Haken)创建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研究开放系统通过内部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而形成有序结构机理和规律的学科。而核心能力与人文素质的关系就是交叉协同的关系。

“人的一种可感觉的综合素质”,一个人的人文素质高,则核心竞争力就强,成正比例。核心能力在的人本主义的引导下,会朝着人的健康与幸福的方向发展。人文素质则是贯穿在核心能力中的主题与实质之中。以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的培训具有鲜明的共识:职业的核心能力是就业需求的必备技能。通过重视和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关键能力)的培养培训,使劳动者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应用技术的能力、计算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人文素质)能力等,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

20世纪90年代中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展望21世纪,提出了“四个学会”的教育理念:“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处”,这四者形成教育目标的整体,成为了教育发展的四个支柱,也成为了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

在描述“学会做事”这一支柱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已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简单地理解学会做事的含义就是为了培养某人去从事某一特定的具体工作……不能再被看做是单纯的传授多少有些重复不变的实践方法……知识和信息对生产系统起着支配作用,专业资格的概念变得有些过时,雇主们越来越注重能力方面的要求,能力是每个人特有的一种混合物,它把通过技术和职业培训获得的严格意义上的资格、社会行为、协作能力、首创精神和冒险精神结合在一起。”未来的劳动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这个在就业市场上提出来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一个组织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然而,根据1998年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银行在17个国家的研究表明,职业教育和培训在适应企业和劳动者的就业需要上却总是令人失望。针对这个问题,世界发达国家的政府和企业都十分关注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寻求改革举措,以期建立一支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的劳动队伍。为此,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富有远见的目标:“开发劳动者的核心能力”。而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而,核心能力又推动了人文素质的提高。他们互为影响,共同推动向前发展。

三、高职院校如何提高人的人文素质,增强人的核心竞争力

1.强调个性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注重专业课程与人文素质的开设的科学性。就是自由成长的需要,使教育教学满足每一个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人类也同样如此,人无完人,突出自己的优势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生存的空间。个体是存在差异的。因而在学校教育中、尤其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要突出学生的个性知识的挖掘和个体能力特色的培养,这就为培养专长打下基础,为特殊技能成为专家打下基础。注重专业课程与人文素质的开设,注重特色与创新性,规模化与竞争力,文化性与社会性,教育与经济的兼容性与双赢性。

2.探索核心能力与人文素质教育在增强高职教育吸引力方面,提高就业和人才培养质量。围绕教育与就业质量,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质量观,人文素质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理应被视为整个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单纯的岗位教育。

3.开设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和人文素质课程。通过学分互认,学分替换,发展学生能力。通过重视和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培训,使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应用技术的能力、计算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等。

4.加强对职业核心能力与人文素质课程设置,探讨融合性;探索高职职业核心能力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吸引力:特色与创新性,规模化与竞争力,文化性与社会性,强调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意志品质培养与训练。面对教育实际,树立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独特性、价值性、系统性、稀缺性、发展性。20世纪末出现的一场波及全球的新技术革命,一方面有力地冲击着传统的产业结构并构建着新的行业,另一方面极大地激发了人们新的需求及其消费方式。在这两个互为因果条件的推动下,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市场需求结构的巨大变化,推动了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组,改变了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和速度。这种巨大的变革必然会从根本上影响着社会职业结构和就业方式的变化。首先,大批新职业以超出人们想象的形式和速度显现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之中。这些新职业工作岗位的技术更新快、技术复合性强、智能化程度高,工作的完成更多地依靠劳动者的善于学习,会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其次,现代职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产品、服务和管理更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工作的完成更多地依靠每一个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此外,人们发现不再有终身职业,工作流动加快,人们在职业生涯中要不断改变职业,不管你现在掌握了什么技术,都不能保证你能成功地应对明天的工作,社会最需要的是能不断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的能力。

5.探索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以人文素质建设为平台,大力开展学生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职业方法能力”(含“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三个模块)和“职业社会能力”(含“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三个模块)组合培训;可以全部模块系统培训,也可以按需选择模块培训。职业院校开展各项学生活动,与企业一道举办各种竞赛,提供学生拟就业和创业平台,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语

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或关键能力,已经成为世界先进国家、地区的政府、行业组织和职业培训机构人力资源开发的热点,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而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推动核心竞争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良青.核心竞争力视阈下的示范院校建设[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2]成长春.赢得未来――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46-147.

人文修养范文第9篇

【关键词】护理人员、人文修养

【中图分类号】R2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60-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护理工作的职责和内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型护患关系的理念要求护士把患者当成一个“社会人”来看待[1]。作为一名护理人员,除了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并与临床工作紧密联系,使每位患者从门诊住院出院整个过程中都能感受到人性化服务,从而对提高患者满意度,防范医疗纠纷以及提升医院形象等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充分体现现代护理工作的丰富内涵。

1 医院中人文关怀缺乏的现状

1.1 患者方面:在医院中患者始终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在整个诊疗过程中非常被动。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人们对就医的选择已不再只是对看病的片面要求,而是更多的关注医疗机构的人文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医学高新诊疗手段越来越多,患者对各种诊疗措施一知半解、半信半疑、无所适从。

1.2 医院方面:一方面我国护理人员学历教育普遍偏低,人文素质教育“先天不足”,护理人员利用人文素质关爱生命的意识较差。另外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医院床护比根本不达标,几乎所有的医院都是紧缺护理人员,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疲于奔命,只能保证完成正常工作,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常常流于形式,根本不能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的需求。再有,部分医务人员为了自我保护及经济利益的驱使,常对病人进行不必要的检查,使用新药贵药。不仅增加了国家和患者的负担,也使医患矛盾尖锐化,稍有不当,医患关系就会变成原告和被告的关系,更有甚者伤害医务人员的事件时有发生,导致医务人员人人自危,救死扶伤的价值观念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

2 护理人员提高人文修养措施

2.1 加强学习、提高修养

护理人员应有健全的人格、仁慈的爱心,丰富的学识,良好的修养。这些都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够获得。护士应明白自身学历教育的欠缺导致各种知识的缺乏,因此要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需要通过博览群书加强各方面的知识,也可以通过与各种病人的交流沟通中学习和获得各种知识。并有意识的将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体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才能获得病人的信任,进而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

2.2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在护理专业的具体体现[2]。医院是一个社会窗口,医院行风建设也是百姓最关心的地方,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能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也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根本。医院可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可通过正面的楷模人物来激励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反面的警示人物教育工作人员。让医务人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3 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医学模式的转变丰富了护理工作的内涵,促使护理工作向高质量、人性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转变观念,在工作中充分考虑到病人的人性化需求,尊重病人的权利,使病人得到真正的优质服务。充分利用为病人做治疗的机会与病人沟通,以获取病人在不同的阶段的心理反应和对心理护理的需求。并有计划、有目的的为他们提供最合适的护理。

4 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作为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本着方便人、爱护人的观念,事事处处为服务对象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比如诊疗环境需要安静、整洁、温馨。医院的规章制度 充分考虑全体利益的同时也可兼顾个别特殊患者的需求。护理技术专业化,护理服务礼仪化等,最大限度的满足服务对象的生理、安全、爱与归属的需要,使病人能尽快接受角色的转变,并积极配合我们的治疗、护理,争取早日康复。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必须深入学习和领会现代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内涵,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人文知识水平,最终为服务对象提供更高层次、更加满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贾启艾.整体护理的人文关怀.2003,993-995

人文修养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自然科学;真理;价值

自然科学下的个体实践和人文修养的融合问题被提出来,是因为在当今个体实践越来越受到重视,个体实践的作用之大,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几乎囊括了人类生活实践的个个领域。这并不是说自然科学下的个体实践发展过了头,而是,自然科学下的个体实践作为一种自觉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对象性活动,是一种现实的物质力量,现实生活中,每个人以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生活着,实践着。这些独特的实践方式,就形成了个体的实践模式,对于个体的实践而言,整个社会的实践模式我们不能选择,但自然科学下的个体的实践活动对于促进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改善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有着巨大的影响。特别是个体实践活动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发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使人们忽视了人文修养的重要性。人文修养以人文教育为主,人们往往认识到传统教育的改革要与时俱进,以此顺应现代化科技发展带动经济发展这样的时代特性,而往往忽略人文教育对于人文修养,甚至是自然科学下的个体实践的重要性。因此,人文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的弱化,人文修养修养的忽视,在自然科学下个体实践能力不断进步的同时逐步显现出一些问题。人文修养的弱化必然会对个体实践产生不良的影响,那么,怎么对待这个问题呢?

一、自然科学下的个体实践与人文修养

这里所说的自然科学下的个体实践,就是在追求真理的自然科学指导下的个体实践。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科学发展关系的密切性显而易见的。在历史上,自然科学指导下的个体实践对革命,对传统人文学科的突破,才能够使得社会快速发展。在今天,它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自然科学下的个体实践的成果在社会中的运用,不仅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并且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部门,深刻影响着社会和人的活动。可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资源等问题。在矛盾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唯有自然科学下的个体实践与人文修养结合,才是比较正确的选择。人文教育促使人们用科学的观念和思维来认识世界的教育。人文教育下的人文修养就是以人为本,教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告诉人们怎样做人做事,告诉人们怎样认识客观世界以及正确处理好种种关系,它着眼于思想道德的培养,立足于个人整体修养的提高,从人的内心最深处改造人,并最终达到整个社会的人的普遍行为规范,进而以和谐的人与人关系这种形态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文追求的高级境界就是提升个人的人文修养。这样一来,自然科学下的个体实践与人文修养的就更要融合了。

二、真理与价值

自然科学下的个体实践与人文修养的实质真理和价值关系。人类活动的两大原则就是真理原则以及价值原则。认识论中一个标明认识深度的层面就是真理,揭示了事物存在本质和规律。真理原则,在意识及行为中探究真理,服从真理,坚持并且执行真理就是真理原则。真理原则要求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依据世界的固有规律。价值,就是客体满足主体的有用性。坚持这一点就是坚持价值原则。主体的需要必然寓于人的意识以及行为之中。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必然以人的尺度和需要去执行。价值原则体现的是主体性原则,价值标准以及价值原则是与主体性相一致的。人们的意识和行为都要最大程度的保证人的社会需求以及利益,使客体最大程度的服务与主体。

人们的主观世界要和客观世界相是真理原则的一个必然要求,而客观世界要与人的主观世界相符合是价值原则的必然要求,但是不统一性又是真理与价值关系的一种必然,真理揭示了客观规律,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然而价值却是与人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并且随主体利益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讲真理与价值又是辩证统一的。真理和价值互相包含,互相渗透,并不是可以完全的区分开。真理和价值在人类实践过程中可以相互转化,其中间环节就是主体的需要,人的行为目的是作为动力,主体把真理性认识和与自身相关的利益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并用真理性的认识来指导具体行为。人的需求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变化发展的,当主体的需要被满足以后,新的主体需要以及行动的目的会再次出现,为了能够满足这种需要,价值目的就会作为能动的力量促进主体再去认识并了解客体,探究真理,并去改造客体,最终证实真理。与此同时确定价值,并且创造出新的价值。价值转化为真理,就是说,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以价值作为目的和动力,促使主客体不断的进行对象化以及非对象化的变化运动。真理和价值的关系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不能把二者绝对分离或者完全等同,真理以及价值是不同性质的认识,不能混为一谈,不然会造成思维的混乱。但是二者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又是相互统一的,真理为实践提供可行的依据,价值为实践提供能动的动力。真理和价值的结合形成了认识和改变世界的动力。

真理和价值都具有局限性,科学并不是万能的,价值的主体性特点,使得价值包含着主体本身的特点。正是这样,真理和价值必然是互补的,这种特点也为我们融合自然科学下的个体实践与人文修养提供可能。

三、自然科学下的个体实践与人文修养的有机融合

目前,在国内,自然科学下的个体实践相对于人文修养更会被社会重视。特别是,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被人们普遍接受以后,要改变落后的局面,讲科学,注重个体实践会成为第一性的选择。这里所说的人文修养,不仅仅是对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中个体实践的补充。自然科学下的个体实践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在个体实践的推动下,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结构,而这种改变也要求人文修养和人文观念进行不断地更新。如果教条化的照搬传统诚信,反而不利于市场经济的规则有序进行。

因此,融合自然科学下的个体实践与人文修养,必须重视大学的作用。发挥大学的人文教育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人得到长足的进步,社会也能更加和谐。(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上一篇:融资制度范文 下一篇:融资政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