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不强的原因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15 17:15:22

创新意识不强的原因分析

创新意识不强的原因分析篇1

根据“**”集中教育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结合思想、学习和工作实际,对照党章党规进行了全面查摆和深入剖析,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推动全局发展的责任意识不强。对于自己负责和联系的工作,能够站在全县发展的角度谋划推进工作,全力以赴,尽职尽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对于分工以外的工作关心的不够,主动支持力度不够。分析原因:是因为站位不高、大局意识不强,近年来工作头绪多,艰苦奋斗意识有所弱化。

(二)工作创新能力不强。尽管自身也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和专业业务知识学习,强化工作实践锻炼,积极主动地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个人能力和素质也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也打造了一些工作特色和亮点,但自己也多少存在有满足于现有水平的思想,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和领导安排开展工作的多,凭经验开展工作的多,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的力度还不够大。分析原因:在本职岗位上虽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但工作创新和争先创优意识不够强。

(三)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工作中,我能够坚持以追求工作实效为第一目标,按照军事后备力量建设和战备工作、兵役工作、民兵训练工作高质量的要求,把工作任务具体项目化,一项一项抓落实,并一抓到底,决不懈怠,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同时,自己也能够坚持尽可能在现场解决问题、少听取口头汇报,组织会议简洁高效,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督导推进制度,努力使自己负责和联系地方的各项工作高效开展。但有时候工作任务繁重时,到基层调研的不够,对一些工作现场督导的力度还不够大。原因分析:一线工作的意识还有待增强。

(四)纪律观念还不太强。能够自觉加强对党的政治、组织、工作等各项纪律规定的学习,并严格要求自己全面落实到位,但有时侯迎接上级检查时,存在有接待应酬现象。原因分析:对有关党的纪律规定学习的还不够系统深入,坚决全面执行纪律规定的意识还需强化。

(五)廉政教育力度还不够大。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若干规定,严格要求自己管好自己的心、手和口,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绝不谋取个人私利,但对主管的单位和基层专武干部的廉政教育还不够经常,廉政活动氛围不够浓厚。原因分析:虽然对廉政教育工作思想上也很重视,但责任意识不够强,落实还不够到位。

二、整改措施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增强大局观念,在推动全局发展上作表率。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四个意识、坚信四个自信、做好两个维护,不断强化“全县上下一盘棋”、“凡是有利于宝丰的事情都要积极去干”的思想,不仅要干好分管的各项工作,更要站在促进全县发展的高度,尽力建言献策,对于牵头、协调的工作也要尽心尽力地抓好落实,对于自己分工以外的工作,要主动关心支持,尽力提供帮助支持,为全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做出贡献。

(二)注重工作创新,在谋求工作突破上做表率。在强化工作创新意识、打破思维模式束缚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提升,自觉加强与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学习,全面掌握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深入研究推进工作的基本规律,不断尝试新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着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三)强化工作落实,在增强工作实效上作表率。进一步强化一线工作意识,尽多地在工作一线部署推进工作,协调解决突出问题,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加强工作督导力度,严格自我加压,提高工作效率和实效。

(四)坚持严于律己,在发挥模范作用上做表率。强化严于律己意识,严格执行各项纪律规定,加强自我约束,克服麻痹和松懈思想,加强自身修养,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律,坚决做到不违反中央制定的八项规定和军委十项规定等现象,发挥自身模范带动作用。

创新意识不强的原因分析篇2

http://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创新性思维是用新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通过课堂引导学生对已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从而使学生具备独立见解的能力。这要求历史老师提升自身素质,将学生当前学习能力和教材知识有效结合在一起,改变原有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随着教学模式的转变,教育机制的完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重点,要求老师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将渗透式教学落实到实践中,以达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的目的。以下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具备创新思维对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具备创新思维,才能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进而提升自身整体能力。当前学生历史学习能力低,整体学习能力差的现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起到提升学生整体能力的作用。在讲到《工业化起步》这一章节时,学生对工业发展体系进行评价,并以现有的体系为基础发挥创新性思维,对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此类教学活动,能让学生从自身学习能力出发,增强自身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当前历史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差,缺少必要的思考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自主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后,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了,主观能动性也随之提升。在学到《探究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章节时,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进行总结,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借鉴历史经验的能力。此类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3.有助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教学质量有紧密的联系。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能自主分析历史问题,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学生有了学习欲望后,提升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学到《科学技术的成就》这一章节时,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阐述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将创新意识应用到学习中,对自己了解的科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有目的的教学提升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方法

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求历史老师改变教学模式,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以下将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分析。

1.构建创造性学习活动

构建创造性学习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必要途径。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对教材进行渗透式分析,将历史背景、历史人物以及制度特点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在有效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历史知识。在学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章节时,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分析政治制度改变的原因,理解百年巨变的内涵,小组成员间进行互动,探究历史问题,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迎合学生的心理,强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同龄人间的沟通交流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2.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是创新思维的关键。在历史活动中,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老师要鼓励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敢于对学习提问质疑,能够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老师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如在学到《土地改革》这一章节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向学生提出问题:土地改革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土地改革?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潜在的问题意识也被挖掘出来,而且经常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此类教学活动即扩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3.课堂教学角度创新

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能得到不同的历史结论,历史老师要明确角度创新的内涵。在课堂教学中,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首先老师要引导学生对历史教科书中的结论进行分析,探究此结论是从哪个角度得出来的。在学到《三大改造》这一章节时,让学生探究三大改造的形成,结合历史背景,从历史角度、政治角度和经济角度思考该问题,学生不仅了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同时了解三大改造的意义实质和缺点。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结论的形成过程和背景,进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另外,我们培养学生历史学习中创新思维还需要营造和谐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课堂学习氛围,需要引导他们能够多向思维、互动问难,在合作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总之,基于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要求历史老师创新教学方法,从自身出发,构建创新型教学理念。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的进行课堂学习。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放在第一位,一切教学活动都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出发点,那么,学生历史学习的能力、思维和素养能够获得提升。

http://

参考文献

[1]李焕发.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72)

[2]李京姬.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4(Z1)

[3]刘亚杰.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J]. 新课程(上),2014(02)

创新意识不强的原因分析篇3

社会发展靠的是人才,人才的质态体现在科学素养的高低上,而创新思维能力则是科学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新课标要求物理教学在传授知识同时注重能力培养,特别要重视探索能力、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蕴涵着许多个性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极好素材。中学生正处在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借助于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应是高中物理教育的根本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夯实基础,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好准备

现代教育要求:不仅要给学生知识,还要使学生具备对知识的相当程度的理解能力、消化能力、创造性应用能力,而这都要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为此,要注意做好:

1、注意培养学生读、思能力

所谓读,就是要培养学生阅读课本,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能主动找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难点,掌握重点。

所谓思,就是培养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2、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规律、现象的一门科学,观察能力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前提,要会观察周围的各种现象,发现其内在的问题,为此,可加强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特定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有观察的直观形象的对象,可看到研究对象从出现、发展到消失变化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

动手能力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只有强化这种能力,才能为后边的实验教学的开展,各种自然现象的再现,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才能为后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做好准备。

二、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改革中,要真正实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1、注意采用创造型的教学措施

教学中,要注意采用灵活、科学的管理措施,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实践性的作业,改进和提高教学实验水平,并采取各种可能的方法,把学生的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要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博才多艺,满足时代进步的需要,教学中,要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上,使学生具有获得点石成金本领的愿望和思维。

2、注意采用创造型的教学方法

⑴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上;

⑵要引导学生把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学会知识能力的迁移,做到举一反三,如"密度"、"比热"、"电阻"三个概念的理解,如果突破"密度"概念的理解,建立起正确的牢固的观点,对后面两个概念只要通过类比,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当学生学会了这种知识、方法的迁移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地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⑶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知识进行讨论,分析同一问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理解,又能使知识纵横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还能加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如:滑轮一节的教学,可用杠杆平衡原理来分析、讲解,也可以用力的平衡知识来分析、讲解;还可以用功的原理来分析、讲解;再如测物体密度,可以用密度计直接测定,也可以根据其定义测定,还可以利用浮力知识、压强等知识来测定,这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如在加以良好的引导,将更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如用力的平衡、杠杆平衡原理、功的原理来分析定滑轮最简单,而用力的平衡来分析滑轮组最容易理解,在用不同方法测定密度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最简单,哪种方法误差最小,这种形式的教学,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记忆,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⑷重视物理实验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

在实验教学中,从实验意识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有思维结果,所以,物理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之中锻炼思维能力。

五.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同时,这种创新设计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示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的思维。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其方法都只有一种。从器材到实验步骤及表格设计都由教材按一定的模式制定,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较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先明确实验目的,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经过思考,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在"探究滑动摩擦的因数的测定"中,先复习提问:影响滑动摩擦因数的因素有哪些,接着提问:我们可以怎样来测定滑动摩擦因数,学生回答理论基础F=UFN,引导学生分析测量力的思路,要求每小组从原理出发,设计至少两个以上的方案,选择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案进行实验测定,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想到利用物体受力平衡做匀速直线运动;利用斜面及打点计时器,求物体的加速度,测合外力;还利用功能关系,求力。由于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从而使学生分析、抽象、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挥。创设实验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学习"超重和失重"后,让学生想像,如果你是杨利伟,在宇宙中,会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日常生活会发生什么改变。这要求学生具有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意识不强的原因分析篇4

关键词:教学 学生实验 创新能力

注重培养和加强中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是普通高中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新时期新课程改革、提高中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培养和加强中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过程中,学生以所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将课堂知识与动手实践以及创新相结合,动脑和动手并重,对已知和未知的知识进行检验与更新,培养他们实践与创新能力。

为此,我们在新课程教改中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学融合学生实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他们在学习、思考、动手实践以及创新等能力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一、利用教材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

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把做“教材实验”的权利让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乐趣,愚教于乐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既使他们学会了知识,又提高了他们动手实践能力。

下面是我执教《水溶液》一节中第三个问题“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的案例:

学生阅读:“观察・思考”;

实验:1.在四支烧杯中分别盛有等体积的0.5mol/L的盐酸,氨水、CH3COOH溶液、NaCl溶液,按图3-1-5所示装置连接仪器,接通电源,观察灯泡的亮度。

2.对比实验:把以上四种溶液稀释一倍,重复上面的实验。

指导讨论:①以上水溶液导电能力有所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②溶液稀释一倍后,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③HCl、CH3COOH等电解质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它们最终以何种形式存在?

④溶液的导电能力与什么有关?

结论:①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弱电解质不完全电离。

②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有关。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该案例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设置的栏目,实验由学生自己做,疑难由学生自己议,见解由学生自己讲,结论由学生自己下,学生在争辩中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学生的基本能力得到了提高,使教材的运用达到了最佳效果。

二、挖掘教材实验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相关要求,挖掘教材的实验资源,开展探究活动、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提供知识与方法指导,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地认识化学科学,它的最大特点是寓方法于实践中,增加了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的机会,将实践与知识的教学融为一体,提高了教材的使用性,同时增加了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机会,更大地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更是强探究式教学的前提。我们充分利用教材的各种栏目,把提出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出错,逐步培养学生质疑的信心,久而久之就会增强学生的质疑的意识,探究式教学便能得以顺利展开。下面是我在第三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一节中“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案例。

学生阅读:“活动・探究”

完成实验1、学生分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完成实验2、分析能量的转化形式。

问题:

①画出Cu-Zn(CuSO4溶液为电解质)原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②写出正、负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式。

③正、负极各有什么现象?

质疑:①与理论推测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②与干电池有什么不同?

③该电池的缺点是什么?

④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缺点?如何解决?

继续阅读第22页“交流?研讨”学生自然找到解决的方法。

实验尝试:插入盐桥电流计指针偏转,拿出盐桥,电流计指针归零。

讨论分析:盐桥的作用、该电池结构的优点,分析该装置的工作原理,探究常见电池(干电池、铅蓄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通过原电池原理的学习,通过教材中“活动?探究”“交流?研讨”栏目的应用,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总之我们以课堂理论知识为主线,以教材提供的各种知识为载体,以提高中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为目的的上述教学过程的探讨,通过学生提出问题、调研资料、实验设计与操作、形成结论以及对知识的不断质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了所学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创新等能力,为以后参与各项实践及创新活动打下一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化学反应原理》(选修) 第2版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创新意识不强的原因分析篇5

一是紧扣科学发展观,突出专题性。党员领导班子紧密结合实际,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确定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主题。每位班子成员围绕以“邵武走前头,城郊敢为先”为主题,找问题、查原因、提思路。着重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创新、注重实效、联系群众、廉洁自律和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认真检查和深刻剖析。

二是严格程序步骤,突出规范性。为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城郊镇党委认真按照文件规定,不少程序、不减步骤、不走过场,坚持进度服从质量。扎实抓好每个环节,做到思想认识求“深”,征求意见求“广”,会前准备求“细”,批评与自我批评求“严”,整改措施求“实”,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谈心交心、撰写发言提纲等基础上,相互间严肃而毫不隐瞒、毫不遮掩地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触动了思想,确保民主生活会的高质量。

三是认真找准问题,突出针对性。镇党委针对有哪些不适应的地方、存在哪些影响发展的问题、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工夫改进等问题,按照省委、市委的要求,广泛征求意见,深入调查研究,反复思考论证,从实际出发,切实把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找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认真分析并加以解决,确保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四是深刻分析原因、突出思想性。镇党员领导干部认真查找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深刻剖析了产生问题的思想根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大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带头树立良好的风气,以良好的作风抓好工作落实。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切实通过查摆问题、加强对干部作风的整顿,提高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为制定确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创新意识不强的原因分析篇6

一、深化学习,明确主题,坚持理论学习贯穿活动全过程。

分析检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其效果好坏将对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市建委紧紧围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这一主题开展工作,把科学发展观理论和城乡建设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发现问题、寻找差距、明确改进思路和具体措施。

在分析检查阶段,坚持把理论学习贯穿活动始终,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央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省市领导讲话精神等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全面认识、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政策和实践活动,把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城乡建设、建筑业管理、建筑节能、建筑市场管理中去。把科学发展观和城乡建设科学发展的要求作为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的衡量尺度和重要工具。查清找准当前城乡建设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发展意识、体制机制、思维方式、工作措施入手,认真分析主客观原因,清醒认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符合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二、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认真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

12月21日下午,市建委党组召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暨年度民主生活会。这次民主生活会,旨在进一步查找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查找城乡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通过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议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提出整改措施和工作方案。

1、精心组织,充分做好民主生活会准备。制定了工作计划,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征求意见。在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干部职工之间开展谈心活动,摸清和掌握思想动态。在市建委网站学习活动专栏上刊登征求意见函,设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征求意见电子箱,召开群众座谈会,欢迎群众提出宝贵意见,并要求班子成员认真听取意见,撰写书面材料。这些措施营造了良好的民主氛围,为开好民主生活会做了充分铺垫。

2、发扬民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主任首先代表委党组回顾了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城乡建设工作取得的成就。同时指出我们在解放思想、统筹城乡发展、建筑市场管理、服务意识、工作作风等方面与科学发展观和城乡建设的发展要求相比存在的问题,要求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把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作为今后工作最紧迫的任务和最佳的突破口,创新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监督管理作用,促进建委系统自身改革与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班子成员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作了深入的对照检查,积极发言,摆问题、提意见、表建议,以严肃认真、开诚布公的态度,结合工作实际,深刻检查党组及个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对城乡建设工作和党组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原因尤其是主观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准了领导班子和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了努力方向。会上对问题进行了探讨、归类、研究,力争使问题查找的更准确,更符合实际。委属单位党委(支部)相开了民主生活会,委领导班子成员列席了所分管支部的生活会。

三、深入剖析,实事求是,认真撰写分析检查报告。

委党组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回顾了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查找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具体地分析了主客观原因,并研究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整改措施,最终形成了一份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

1、实事求是地总结成绩、查摆问题。分析检查报告从中心工作、统筹城乡建设、建筑业管理、建筑市场管理、建筑节能和墙改、双清欠、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七个方面实事求是地肯定了近几年城乡建设科学发展取得的成就。同时,按“四对照、四查找”要求,通过认真查摆,查找出建委系统目前还存在的阻碍科学发展的问题有:一是解放思想不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意识不强,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理解的还不透,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工作力度不够。二是统筹城乡发展意识不强,对村镇建设指导不具体。工作中存在重城市建设轻村镇建设,重工程建设轻城乡建设,重加强工程建设轻建筑业管理的现象。三是建筑市场管理有待加强,科学管理水平不高。市场秩序上有待进一步规范,还存在一些压级压价、阴阳合同、工程垫资等现象。对做大做强建筑业企业重视不够,服务、扶持不够。四是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不深入、不扎实。主动上门服务少,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少,服务质量不高。

2、深入具体地分析原因、认真审视。针对查摆存在的实际问题,建委党组积极挖掘根源,深刻剖析原因,确保问题分析的透彻性、深刻性。委党组对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高度重视,主要负责同志亲自主持起草、修改,报告在形成过程中,认真吸纳了“三新”大讨论、学习调研和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的重要成果。在分析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原因上,主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思想解放程度、科学发展的意识、改革创新的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去分析。既查了客观原因,更主要的是查主观原因,努力从灵魂深处、从体制机制深处查找深挖,努力做到不遮丑、不护短、不怕触及矛盾,力求分析原因的深刻性。

3、提高认识,创新思路,研究制定推动科学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市建委党组及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决心贯彻落实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原则,按照市委关于学习实践活动的要求,采取坚决措施,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真正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打造和谐团体的目的,从而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一是抓住“理论武装”重点,不断提高思想和政治素质。二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三是进一步优化环境,促进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四是强力推进建筑节能,促进可持续发展。五是关注民生,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六是加强作风建设,打造服务型机关。

四、征求民意,集中民智,广泛开展群众评议活动

在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中,市建委始终坚持把群众路线和实践特色结合起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问计于民,问责于已,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得没得实惠作为衡量自身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准。于1月15日,召开了群众评议大会,邀请了市指导组、县区对口单位负责人、老干部、政协委员、派、群众代表等参加报告的整个评议过程,各位评议代表本着严肃、认真、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委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了评议,给予了肯定,五项评议结果全部达到100%。

(一)分析评议重在群众参与。采取了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在市建委网站专栏开展网上评议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确保群众广泛参与评议工作,一是所有重大步骤、重大活动和关键环节都让群众了解、参与,接受群众的评价和监督,二是注重群众代表的广泛性。对内,我们征求了委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委属单位、派代表、离退休老干部的意见;对外,我们征求市四大班子、“两代表一委员”、市直单位、县区、县区对口单位的意见。网上评议采取在市建委网站学习实践活动专栏刊登征求意见函、公布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征求意见稿)的办法,让广大群众、干部职工、广大网民对领导班子在解放思想、发展意识、发展思路、创新能力以及体制机制、保障民生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评议,重点是查找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并征集改进意见和建议。

(二)分析评议重在贴近工作。在征求意见和民主测评过程中,我们把有利于改进城乡建设工作、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主导方向,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找出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并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改进,切实把分析检查工作引导到干部职工建言献策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引导到为今后工作明确思路和方向上来,引导真正把思想和行动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上来。整个分析检查阶段我们共收到意见和建议共70余条,既充分肯定了建设工作成绩,也提出了许多诚恳的意见和建议,既有立足于当前的改进建议,也有放眼于长远和全局的深刻洞见,是我们改进城乡建设工作的依据。

(三)分析评议重在取得实效。解决问题求实效是最终目的。我们始终注意边查找、边整改,边提高。要求查找问题要实事求是,分析原因要客观充分,总结经验要具体深入。多强调主观因素,少强调客观因素;多摆突出问题,少摆一般问题;多反思新问题,少反思老问题。坚决深挖根源,解决本质问题。杜绝轻描淡写、浮光掠影、大而化之,避免工作流于形式,成为走过场。委机关各科室、委属单位都针对群众意见和查找出的问题,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五、边查边改,边整边改,学习活动取得初步成效。

创新意识不强的原因分析篇7

根据市《活动方案》要求和《市建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安排,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市建委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分析检查活动,紧紧围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这个主题,把科学发展观理论和城乡建设工作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找问题,深刻剖析原因,深入总结经验,详细制订整改措施,形成了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整个分析检查阶段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深化学习,明确主题,坚持理论学习贯穿活动全过程。

分析检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其效果好坏将对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市建委紧紧围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这一主题开展工作,把科学发展观理论和城乡建设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发现问题、寻找差距、明确改进思路和具体措施。

在分析检查阶段,坚持把理论学习贯穿活动始终,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央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省市领导讲话精神等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全面认识、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政策和实践活动,把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城乡建设、建筑业管理、建筑节能、建筑市场管理中去。把科学发展观和城乡建设科学发展的要求作为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的衡量尺度和重要工具。查清找准当前城乡建设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发展意识、体制机制、思维方式、工作措施入手,认真分析主客观原因,清醒认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符合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二、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认真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

12月21日下午,市建委党组召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暨年度民主生活会。这次民主生活会,旨在进一步查找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查找城乡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通过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议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提出整改措施和工作方案。

1、精心组织,充分做好民主生活会准备。制定了工作计划,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征求意见。在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干部职工之间开展谈心活动,摸清和掌握思想动态。在市建委网站学习活动专栏上刊登征求意见函,设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征求意见电子箱,召开群众座谈会,欢迎群众提出宝贵意见,并要求班子成员认真听取意见,撰写书面材料。这些措施营造了良好的民主氛围,为开好民主生活会做了充分铺垫。

2、发扬民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程震南主任首先代表委党组回顾了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城乡建设工作取得的成就。同时指出我们在解放思想、统筹城乡发展、建筑市场管理、服务意识、工作作风等方面与科学发展观和城乡建设的发展要求相比存在的问题,要求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把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作为今后工作最紧迫的任务和最佳的突破口,创新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监督管理作用,促进建委系统自身改革与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班子成员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作了深入的对照检查,积极发言,摆问题、提意见、表建议,以严肃认真、开诚布公的态度,结合工作实际,深刻检查党组及个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对城乡建设工作和党组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原因尤其是主观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准了领导班子和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了努力方向。会上对问题进行了探讨、归类、研究,力争使问题查找的更准确,更符合实际。委属单位党委(支部)相应召开了民主生活会,委领导班子成员列席了所分管支部的生活会。

三、深入剖析,实事求是,认真撰写分析检查报告。

委党组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回顾了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查找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具体地分析了主客观原因,并研究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整改措施,最终形成了一份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

1、实事求是地总结成绩、查摆问题。分析检查报告从中心工作、统筹城乡建设、建筑业管理、建筑市场管理、建筑节能和墙改、双清欠、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七个方面实事求是地肯定了近几年城乡建设科学发展取得的成就。同时,按“四对照、四查找”要求,通过认真查摆,查找出建委系统目前还存在的阻碍科学发展的问题有:一是解放思想不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意识不强,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理解的还不透,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工作力度不够。二是统筹城乡发展意识不强,对村镇建设指导不具体。工作中存在重城市建设轻村镇建设,重工程建设轻城乡建设,重加强工程建设轻建筑业管理的现象。三是建筑市场管理有待加强,科学管理 水平不高。市场秩序上有待进一步规范,还存在一些压级压价、阴阳合同、工程垫资等现象。对做大做强建筑业企业重视不够,服务、扶持不够。四是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不深入、不扎实。主动上门服务少,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少,服务质量不高。

2、深入具体地分析原因、认真审视。针对查摆存在的实际问题,建委党组积极挖掘根源,深刻剖析原因,确保问题分析的透彻性、深刻性。委党组对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高度重视,主要负责同志亲自主持起草、修改,报告在形成过程中,认真吸纳了“三新”大讨论、学习调研和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的重要成果。在分析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原因上,主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思想解放程度、科学发展的意识、改革创新的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去分析。既查了客观原因,更主要的是查主观原因,努力从灵魂深处、从体制机制深处查找深挖,努力做到不遮丑、不护短、不怕触及矛盾,力求分析原因的深刻性。

3、提高认识,创新思路,研究制定推动科学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市建委党组及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决心贯彻落实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原则,按照市委关于学习实践活动的要求,采取坚决措施,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真正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打造和谐团体的目的,从而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一是抓住“理论武装”重点,不断提高思想和政治素质。二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三是进一步优化环境,促进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四是强力推进建筑节能,促进可持续发展。五是关注民生,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六是加强作风建设,打造服务型机关。

四、征求民意,集中民智,广泛开展群众评议活动

在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中,市建委始终坚持把群众路线和实践特色结合起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问计于民,问责于已,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得没得实惠作为衡量自身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准。于1月15日,召开了群众评议大会,邀请了市指导组、县区对口单位负责人、老干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群众代表等参加报告的整个评议过程,各位评议代表本着严肃、认真、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委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了评议,给予了肯定,五项评议结果全部达到100%。

(一)分析评议重在群众参与。采取了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在市建委网站专栏开展网上评议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确保群众广泛参与评议工作,一是所有重大步骤、重大活动和关键环节都让群众了解、参与,接受群众的评价和监督,二是注重群众代表的广泛性。对内,我们征求了委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委属单位、民主党派代表、离退休老干部的意见;对外,我们征求市四大班子、“两代表一委员”、市直单位、县区、县区对口单位的意见。网上评议采取在市建委网站学习实践活动专栏刊登征求意见函、公布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征求意见稿)的办法,让广大群众、干部职工、广大网民对领导班子在解放思想、发展意识、发展思路、创新能力以及体制机制、保障民生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评议,重点是查找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并征集改进意见和建议。

(二)分析评议重在贴近工作。在征求意见和民主测评过程中,我们把有利于改进城乡建设工作、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主导方向,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找出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并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改进,切实把分析检查工作引导到干部职工建言献策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引导到为今后工作明确思路和方向上来,引导真正把思想和行动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上来。整个分析检查阶段我们共收到意见和建议共70余条,既充分肯定了建设工作成绩,也提出了许多诚恳的意见和建议,既有立足于当前的改进建议,也有放眼于长远和全局的深刻洞见,是我们改进城乡建设工作的依据。

(三)分析评议重在取得实效。解决问题求实效是最终目的。我们始终注意边查找、边整改,边提高。要求查找问题要实事求是,分析原因要客观充分,总结经验要具体深入。多强调主观因素,少强调客观因素;多摆突出问题,少摆一般问题;多反思新问题,少反思老问题。坚决深挖根源,解决本质问题。杜绝轻描淡写、浮光掠影、大而化之,避免工作流于形式,成为走过场。委机关各科室、委属单位都针对群众意见和查找出的问题,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五、边查边改,边整边改,学习活动取得初步成效。

创新意识不强的原因分析篇8

创新心理素质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并在创新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有关创新心理素质的构成目前尚存在分歧[1-2]。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创新需求、思维的独立性等方面,它是创新心理素质形成的必要前提。创新能力是创新活动中所达到的能力水平,表现为创造性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心理素质的核心,是衡量个体创新心理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竞争心是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内在动力,是创新个性的重要表现方面之一,拥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是创新人才在社会竞争中不断前进的重要因素。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虽然在创新心理素质的构成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但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创新意识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前提,可支配和强化创新能力;竞争心可激发创新意识,促使创新能力更好的发挥和运用;创新能力反过来又能增强创新意识和竞争心。我们认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竞争心是创新心理素质的三个重要构成部分,它们水平的高低可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个体创新心理素质的高低。

心理健康状况作为影响个体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心理因素,必然会对创新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国内有关创新素质的理论探讨比较多[3-4],具体的实证性研究比较少,而有关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虽有报道,但缺乏深入系统的实证研究[5-6]。鉴于此,本研究拟对我国中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学校创新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研究方法

2.1被试北京市、河北省两普通中学学生558人,其中男生278人,女生280人,初一生108人,初二生179人,高一生161人,高二生110人。

2.2测评工具

2.2.1创新心理素质量表该量表为王极盛编制,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竞争心三个子量表,每个子量表初步由20个项目组成,采用5级评分作答,从1~5分别表示从无、偶尔、时有、经常、总是。

2.2.2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由60个项目组成,共有十个分量表,分别为强迫(MH1)、偏执(MH2)、敌对(MH3)、人际关系敏感(MH4)、抑郁(MH5)、焦虑(MH6)、学习压力(MH7)、适应不良(MH8)、情绪不稳定(MH9)、心理不平衡性(MH10)。该量表为王极盛(1997)专门针对我国中学生所编制,信度、效度较高[7]。

2.3施测与数据处理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被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采集的数据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管理与统计处理。

3结果

3.1创新心理素质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3.1.1项目与总分的相关

分别计算三个子量表各项目得分与其相应的子量表总分的相关。创新意识各项目与其总分的相关在0.41~0.69之间,创新能力子量表中各项目与其总分的相关在0.45~0.76之间,竞争心子量表中,除第58项与其总分的相关为0.31,其余各项目与总分的相关在0.42~0.79之间。

3.1.2因素分析和结构效度

分别对这三个子量表进行初步的因素分析,将区分度及共通性偏低的8个项目剔除后再次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卡特尔“陡阶检验”原理,结合碎石图可以看出,创新意识子量表中除因素1的特征值为7.45,其余特征值较小可以舍弃,因素1所能解释的变异数为41.4%,该子量表进行因素分析的18个项目在因素1上均有负荷且负荷量均高于0.54。对创新能力子量表进行同样的分析,发现其因素1的特征值为8.65,其余因素较小可以舍弃,因素1所能解释的变异数为48.1%,该子量表进行因素分析的18个项目在因素1上均有负荷且负荷量均高于0.51。对竞争心子量表的分析表明,其因素1的特征值为8.66,其余因素较小可以舍弃,因素1所能解释的变异数为54.1%,该子量表进行因素分析的16个项目在因素1上均有负荷且负荷量均高于0.59。

3.1.3信度分析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三个子量表的同质性信度(Cronbacha)分别为0.91、0.93、0.94,分半信度(Spearman-Brown)分别为0.87、0.88、0.91。

3.2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整体特点

将三个子量表所含项目的评分之和除以其项目数作为该子量表得分,中学生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上的得分分别为3.38±.76、3.32±.81、3.52±.83。

3.3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3.3.1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创新心理素质各子量表得分与其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均分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创新意识与抑郁、焦虑、学习压力呈显著负相关;创新能力与抑郁、学习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与适应不良呈显著正相关;竞争心与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总均分呈显著负相关。

表1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系数

附图

注:*p<0.05,**p<0.01,***p<0.001,下同

3.3.2不同心理健康水平者创新心理素质的差异比较

选择在心理健康总均分上得分最低和最高的27%的被试各153人,分成心理健康水平高、低两组,对这两组学生在创新心理素质子量表上的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两组在创新意识和竞争心上均有显著差异。

表2心理健康水平高低两组被试创新心理素质的比较

心理健康水平高组心理健康水平低组

MSDMSDtp

创新意识3.540.863.270.673.03**.003

创新能力3.420.923.280.761.41**.159

竞争心3.680.973.430.722.60**.010

3.3.3心理健康因子与创新心理素质的回归分析

分别以创新心理素质的三个子量表得分为因变量,与之显著相关的心理健康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学习压力分别进入了对创新意识和竞争心的回归方程,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和抑郁则依次进入对创新能力的回归方程。

表3心理健康水平与创新心理素质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因素BR[2]Betatp

创新意识学习压力-.183.032-.1804.315.000

创新能力学习压力-.210.014-.1953.436.001

适应不良.376.055.3065.534.000

抑郁-.185.066-.1562.612.009

竞争心学习压力-.242.047-.2185.255.000

4讨论

4.1创新心理素质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对创新心理素质三个子量表分别进行项目一总分相关分析,正式项目与其对应子量表总分的相关均在0.50以上,表明这些项目均有较好的鉴别力。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子量表均有一个特征值最大的因素可以说明该子量表的主要成分,且每个子量表的项目在该子量表的这一因素上均有较高的负荷,这一结果与我们编制量表时的理论构思基本吻合,从而表明创新心理素质各子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对创新心理素质各子量表的信度进行考察,发现其同质性信度均在0.90以上,分半信度均在0.85以上,表明三个子量表的信度较高。

4.2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一般特点

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各子量表得分均在3分以上,表明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创新心理素质整体状况不错。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广泛、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不畏权威,具有很大的创新潜力。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处于一生创造力最佳发展年龄区的前端,可塑性较强,因此大力开发青少年的创新潜能,使其具备更为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这应是我国创新教育的努力方向。

4.3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强的个体,体验到的学习压力、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较少,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个体在创新意识和竞争心上要显著优于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学生。创新能力属于创新心理素质的认知结构,创新意识和竞争心则属于创新心理素质的动力结构,因此相对而言后两者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要比前者更为密切些。已有学者[5-6]对创新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本研究从实证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两者关系紧密。创新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因子的回归分析表明,学习压力对创新意识和竞争心的影响作用较大,创新能力受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和抑郁的影响作用较大。现在中学生的主要压力来自学习方面,巨大的升学压力、繁重的学业任务使他们体验到较强的压力感,从而引发焦虑、抑郁等不良应激反应。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充分发挥智力效应,思维活跃,联想丰富,提高创新敏感性,对有关创新的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而极大的提高创新效应。时常处于抑郁、焦虑、紧张状态下的个体,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受到抑制,难于保持较高的水平。学习压力对创新心理素质的三个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这就提示我们,如何将学习压力调控到一个较为合适的水平,以便促进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是创新教育中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另外,本研究还发现创新能力与适应不良因子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适应不良对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这一结果较为有趣和费解。我们推测这可能与创新能力愈高,个体行为方式独特性愈强,导致有时与外界的常规不太适应有关,具体的原因尚有待今后进一步的探索。总而言之,健康心理是创新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心理条件,健康心理的培养和维护有利于促进创新性人才的快速成长。

5结论

5.1自编创新心理素质量表包括三个子量表即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竞争心,经检验这三个子量表均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5.2中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5.3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较为密切,创新意识与学习压力、抑郁、焦虑显著负相关,创新能力与学习压力、抑郁显著负相关,与适应不良显著正相关,竞争心与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总均分显著负相关;心理健康水平高者其创新意识和竞争心较心理健康水平低者高;学习压力对创新意识和竞争心的预测作用较大,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和抑郁对创新能力的预测作用较大。

【参考文献】

1戴春林.创新心理素质浅论.教育发展研究,2000:6:80-83

2崔景贵.论心理科学视野下的学校创新教育.教育探索,2001;126(12):17-19

3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51(1):5-13

4顾明远.基础教育与创新精神.中国教育学刊,1999;94(2):23-25

5王极盛.创新时代.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9:125-146

6俞国良.创新教育理念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学研究,2001;1:40-44

上一篇:对外贸易的好处范文 下一篇:初级电工的基本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