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的调研范文

时间:2023-10-26 03:32:49

创新创业的调研

创新创业的调研篇1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常委会工作安排,为了推进我市企业自主创新,切实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7月中下旬,由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的调研专班在副主席带领下,深入全市各区、市直有关部门和企业,就我市企业自主创新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8月31日,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主持召开市政协五届十七次常委会议,围绕此议题进行专题协商讨论。副市长严国本出席了会议。现将有关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市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情况

(一)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建立。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市已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支持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较好地支撑了企业技术创新。目前,我市拥有部级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工程示范企业2家,中国博士后产业基地2个,部级生产基地2个,省级星火科技示范企业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葛店开发区投资近千万元建成的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孵化器),已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市金刚石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延伸了金刚石产业链,促进了我市金刚石产业的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初步形成,鄂州科技信息网已成为鄂州与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系的纽带。

(二)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xx期间,我市共实施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228项,市级重点科技计划91项,开发出国家和省级重点新产品36个,申请专利达211件,取得省级科技成果18项,评选市级科技进步奖34项。同时,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开发高新技术产品,解决了我市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市还引进农业新品种76个,推广新技术120项,无公害以上农产品认证达到27个。

(三)自主创新产业不断形成。我市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了一批高科技企业,改造了一批传统产业,开发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已初步建成了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和农产品深加工等四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目前,我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8家,其中经省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6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2.2亿元,占gdp的8.3%,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0%。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四)自主创新环境日益改善。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促进高新产业发展、加快产业化、加强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科研人员创业等政策20余项,科技投入保持逐年增长;各级领导对科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各部门对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氛围日益浓厚。这些都为我市企业自主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创新创业的调研篇2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创新;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0-0013-02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和河北省环境容量双重约束下,企业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和方式,以适应当前和今后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阶段和新特征。

企业产学研合作不仅可以实现科研成果转化无缝对接,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开展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资源和资金的配置效率,促进更多综合性、标志性成果和研究团队的培育,打造更多的原始创新及自主知识产权,同时也能促进高校教学科研融合、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契合、人才交流和创新成果集成等,使科研队伍、科研平台等创新资源整合和共享,形成解决区域发展问题的合力。

一、河北省企业产学研现状分析

总的来看,在调查的企业中,实现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仅有1 323个,占有创新合作企业的比重为33.14%。河北省企业实现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数量较少,占总数的比重也较低。可见,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和加强。

从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形式来看(如下图所示),与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共同完成科研项目的占创新合作的比重为65.16%,与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合作在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占创新合作企业的比重为28.42%,在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中设立研发机构的占创新合作企业的比重为7.48%,聘用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的人员到企业兼职的占创新合作企业的比重为27.74%,其他形式占创新合作企业的比重为25.85%。

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形式主要集中在与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共同完成科研项目,但这种创新方式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深入到实践方面的例如在企业或高等学校建立研发机构或是聘用高等学校的人员到企业兼职的比重却很少,这样的创新发展方式对于促进双方的进步作用不明显。因此,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形式,并把主要的着力点落实到实践中去,真正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价值。

按照地区分组,河北省石家庄市与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开展创新合作的企业基数最大,为325个,唐山市、邯郸市、沧州市次之。然而,从与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开展创新合作的企业数占有创新合作企业数的比重来看,秦皇岛市占比最大,为47.73%,邯郸市、石家庄市、张家口市次之。

可见,尽管石家庄市实现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数量相对较多,但是与石家庄市企业实现创新能力比较,产学研合作创新还处于初级阶段,应当进一步加强和鼓励。张家口市尽管实现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企业数相对较少,但是相对于张家口市的创新来看,产学研合作创新相对较好。

按照行业分组,工业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实现情况最好,服务业次之,建筑业相对较弱。并且,在工业企业中,制造业几乎包揽了全部工业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为1 100个,占工业企业产学研合作的95.4%。其他的工业形式实现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程度很低。另外,工业企业中,实现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主要集中在小型企业,其次是中型企业、大型企业。因此,除制造业以外的一切工业形式以及服务业、建筑业,都应该大力提升创新能力,尤其是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

二、河北省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整体上来看,河北省企业产学研合作的程度仍然较弱,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的质量和创造的效益并未凸显优势,技术创新中断的现象也比较严重。

1.产学研合作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强度较弱。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形式主要还是企业自主研发,而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研发所占比重很小。产学研合作创新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除制造业以外的一切工业形式以及服务业、建筑业都应该大力提升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力。

2.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实践性弱。河北省产学研合作创新总体看来程度较弱,河北省企业实现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数量较少,所占总数的比重也较低。创新方式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深入到实践方面的例如在企业或高等学校建立研发机构或是聘用高等学校的人员到企业兼职的比重却很少。

3.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的质量和效益未凸现优势。河北省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成果绝大部分停留在国内同行业新的水平上,达到国际创新水平的较少,与其他研发形式相比,无论是质量还是效益均未表现出自身的优势。

4.产学研合作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连续性较差。创新中止一直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河北省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中断技术创新的比重仍然较大,这无疑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打击了各方进行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信心。

三、完善河北省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的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新常态下完善河北省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水平。建立和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的分类考核、多元评级制度,对从事教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不同工作进行分类评价,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应用为目的的技术创新导向,引导和鼓励科技人员面向市场。

2.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合作的制度和机制。制定并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对合作研究中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规范,尽快建立与完善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风险投资机制,政府每年拨出一定的资金作为推动产学研合作的专项基金,加快建立高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公司,吸纳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入产学研合作,形成灵活多样的投入和退出机制,从而为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加强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充分发挥中央驻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充分挖掘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鼓励高校人才和科研机构人员从事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工作,形成多种成果转化的模式,如:对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进行孵化和再开发;利用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辐射;培育大批高校科技园区,对高校的技术成果进行集成。

4.提高产学研各方的科技素质,加强产学研合作的互动性。提高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水平,在科学研究信息、科学研究项目立项方面,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动态和先进水平,扫描先进国家的专利成果信息,高起点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并将科学研究活动与企业的生产发展相联系,为企业的生产发展服务。企业要积极吸引科技人才,成立科学研究机构,积极组织多级别、多种形式、多方合作的科学研究活动,积极吸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成果用于企业的生产,把科学研究看作是企业的生命线。

5.改善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环境。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强组织领导与指导服务,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为产学研合作和创新成果的转化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协调解决好有关具体困难和问题,促使产学研合作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包括:制定鼓励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财政资助政策、人才交流与流动政策和组织创新政策等,加大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强政府对知识产权的组织建设和宣传,用法律手段保障产学研合作的顺利进行;重视省部间及与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鼓励省内组织与机构参与国内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 付俊超,杨雪,刘国峰,鲍杰.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与绩效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

[2] 陈光华,王建冬,杨国梁.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4,(2):9-12.

[3] 张煊,孙跃.产学研合作网络的创新效率研究――来自中国省域产学研合作的数据证明[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6):59-66.

创新创业的调研篇3

一、 调动基层妇联干部积极性,将摸底工作落实到每一个村每一个户。

2月24日,召集乡镇妇联主席、市直妇委会主任会议,对调查摸底工作进行专门部署,会上发放了《__市妇联关于推动“女性创业就业促进行动”的通知》,要求基层妇联组织做好宣传、摸底工作。乡镇妇联主席要切实负起责任,把宣传、摸底工作落实到每一个村。村妇代会主任要深入到每一个户将有创业意愿、有就业意向、有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的闲散劳动力、失地妇女、女大中专毕业生等人员的具体情况,统计造册,逐级上报。乡镇妇联于3月5日前将所有登记表报市妇联办公室。

二、认真梳理,分类汇总。

这次调查活动共收到“创业就业登记表”1.3万份。登记表内容分三部分,一是拟自主创业人员基本情况,主要包括调查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和希望在哪方面创业和受到哪方面的培训指导。二是拟就业人员基本情况,除个人基本情况外,主要调查其希望从事何工种及相关要求。三是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人员基本情况,除填写个人基本情况外,主要调查其希望受到何种技能培训。

通过梳理汇总,我市共有拟创业人员672人,拟就业人员8100人,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4228人。拟创业人员的年龄段主要在35——45岁之间,拟就业人员的年龄段主要在40——55岁之间,拟参加技能培训人员的年龄段主要在22——40岁之间。

三、多方协调,积极为妇女创业就业搭建平台

2月19日在__电视台,打出滚动字幕:“有创业意愿的城乡妇女到市妇联报名,参加创业项目推介会”,同时乡镇妇联也做了大量的宣传发动工作,截至2月24日,已有780人报名。2月27日市妇联组织1000名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城镇下岗职工、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技校毕业生等参加__市第四届城乡妇女创业项目推介会。推介会上共有100个适合妇女创业的中小项目和1000多个工作岗位,主要涉及家政服务、旅游餐饮、刺绣钩编、社区托幼养老等工种。当场坚定意向120个。

为帮助城乡群众实现就业,妇联大力实施创业促进就业工程,通过组织项目推介会、人才招聘会、企业家与村干部联谊会等多种形式,积极为当地拉项目,拓展就业空间,实现村企双赢。

一是变“输血”为“造血”,以创业促就业。“没想到俺们自己也能当老板,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啊”。现在是“巧儿擦鞋”__分店老板的该市三街村村民卞春先,曾是一名普通农民,正是由于前两年该市妇联组织的一次创业项目推介会,让她了解了这个项目,抓住了创业先机。卞春先说,现在由于生意忙,准备在这次招聘会上再招2名下岗女工帮忙打理生意。截止目前,我市共引进连锁加盟项目4家,自主创业发展农业种植、养殖、城镇社区服务项目6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00多人,城镇新增就业1790人。

二是借助政府服务职能,实施就业援助工程,由政府贴息,发放小额抵押担保贷款10万元,扶持5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干部创业,带动了50多人创业。

三是成立乡镇再就业服务中心。为切实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我市宜安镇探索成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办公室主任担任,成员由工业、农业及民政办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辖区23个村全部建立农村剩余核动力再就业服务站,配备3至5人,村支部书记担任站长。镇服务中心制定基层指导、专家培训、外出交流、法律维权等工作制度,村服务站制定劳动力管理、分析报告、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工作制度。目前,已筹措资金10万元,为服务中心开展活动提供支持。

四是全力提升农村妇女和返乡农民工的整体素质,提高应聘成功率,该市广泛开展送知识、送技能、送项目、送信息等活动,积极组织城乡群众参加技能培训,提升创业和再就业水平。今年以来共完成劳务输出技能培训9980人次,免费再就业培训600人次,免费创业培训200人次,提供用工岗位4004个。

下一步工作设想

一是妇联通过创办女性创业论坛,激励广大妇女要敢于解放思想,冲破一切束缚创业的思想障碍,坚决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看家守 业、固步自封等陈旧观念,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自信地迎接挑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立大志,创大业,争一流。

二是通过举办创业培训班,成立女企业家联谊会等活动,努力为女性创业、就业搭建平台,为“巾帼小老板”快速成长铺路搭桥。

创新创业的调研篇4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龙头 农业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021-02

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先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相对而言在科研资金、人员等方面占有优势。做为农业科技创新中最具活力的主体,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就河间市龙头企业如何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农业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中迈出新步伐

2012年河间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05家,其中有一定规模的65家,部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沧州市级龙头企业31家。龙头企业总资产8.3亿元,固定资产3.4亿元。年产值超亿元的2家,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8家,2000万元以上的15家。全市农业产业化率达到47.4%。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科技的不断创新。

1.农业龙头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

龙头企业通过强化科技支撑不断壮大,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发展。河间市国欣总会自1984年成立以来,依靠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拥有自己的国欣棉花研究所,有科技人员45人,承担了国家及省级多项研发项目。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育种水平,在河间市有6000余亩的科技示范区,200余亩的病圃试验田,在海南建立了永久性南繁工作站,在湖北建立了潜江试验站,配备成套的先进检测设备,达到了每年有1~2个新品系的研发速度,目前拥有3000余个品系资源。为加快技术升级,总会投资120多万元,购买国内外先进设备,建立了国欣生物技术实验室,将新品种选育工作提高到分子水平,此类实验室目前在我国种业应用为数不多。国欣总会凭借不断的技术创新,发展成育、繁、推一体化,技术、信息、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部级重点龙头企业,成为了我国种业50强企业。

2.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延长了产业链条

依靠科技延长产业链,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国欣总会在致力于棉种研发推广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条,开发研制纯棉制品。2007年成立了河北国欣纯棉家纺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国内一流的棉胎生产流线,日加工能力近千套。通过不断改良设备和加工工艺,先后研发出金尊系列无网棉被、可水洗棉被,目前正在开发纯棉衣裤。销售额年均增长30%以上。2011年被授予首批“中国棉花”标志企业,获此标志的企业全国仅有四家。河间市新兴鸭业有限公司,是部级樱桃谷肉鸭养殖屠宰标准化示范区。从最初单纯的农场饲养,不断延长产业链,发展到现在集种鸭繁育、社会放养、屠宰加工、科技服务于一体的河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公司与河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研发的“高效生态网上养殖模式”,从过去每人只能饲养管理1000只肉鸭,年收入2万元,提高到现在每人管理4000只肉鸭,年收入超过8万元。为实现从“鸭场到餐桌”的全程优质化生产,公司不断进行技术装备和工艺技术的改进,建成了全国一流的肉鸭屠宰生产线,通过了无公害畜产品认定,成为全国第十一家进京备案的禽类企业。

3.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带动农户的能力

据统计,2012年河间市31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共带动农户10.8万户,带动生产基地35万亩,农户从龙头企业获得的收入达5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中鸿农产品有限公司是河间市林果业唯一一家有资质出口美、加、澳等发达国家的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为加快果品产业化发展,2008年公司成立了林果专业合作社。通过打造高标准生产基地,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达到出口级别的优果率由过去的不足50%提高到85%以上。通过引进新品种,使市场份额稳定在30%以上。目前,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经销量1.5万吨以上。企业的发展也给果农带来了增收的机遇,目前入社社员2700户,水果种植面积8000余亩,社员户均增收3600元,累计带动果农增收972万元。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还吸纳了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300余人,带动了运输及包装物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4.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了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加快了农业社会化服务

“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连结机制,不但使先进科学技术得到快速推广和应用,还极大地提高了龙头企业专业化服务水平。以国欣服务总会为例,为加快棉花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普及,仅科技服务每年就投入大量的活动经费,2006年科普活动经费为180万元,现在增加到260万元。科技服务形式也在不断创新,有科技服务热线、8支专家科技下乡服务队以及短信服务。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上,达到了每年2个新品种、3项植棉新技术的推广速度。在各地建立了15个科普惠农服务站,受惠棉农达到10万人,带动农户平均每年每户增收从2004年的423元,提高到2009年的530元。获得中国科协颁发的“科普惠农兴村先进组织”称号。新兴鸭业在与养殖户签订订单的基础上,实行“六上门”服务:科普培训服务上门、送资金服务上门、供鸭苗服务上门、供应饲料服务上门、防疫治病服务上门、产品回收服务上门。通过一系列从头到尾的全程服务,农户解除了后顾之忧,也从中得到了实惠。

5.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科技创新,造就了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农业龙头企业不但注重自身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还通过“传、帮、带”等多种方式培养大批的农民科技明白人。新兴鸭业公司拥有一个高标准的科普服务室,配有投影仪、电脑、科普光盘以及16类1500多册科普图书,每年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公司技术人员开展岗位培训、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在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同时,定期对养殖户进行培训,两年来举办各类科普培训班18期,培训会员、农民群众近5万人次。

二、农业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规模小,创新投入不足

由于龙头企业创新经费基本依靠自筹,而大多数龙头企业规模较小,效益增长不明显,没有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在河间市的农业龙头企业中研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的只有2家,占1.9%;龙头企业设有专门的研发机构的只有1家,占0.95%。由于创新投入不足,有的企业有研发成果却没有足够的经费进行市场推广。

2.引进、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较低

由于龙头企业比较收益低,引进高科技人才的能力不足,而龙头企业现有的科技研发人才较少,平均素质较低,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河间市龙头企业中,国欣总会拥有博士生2人,硕士生5人,高级职称的8人,中级职称的10人,其他龙头企业本科学历和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几乎没有。由于缺乏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大多数龙头企业扎堆于中低端产品市场,竞相争夺有限的利润空间。

3.设备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河间市大多数农业龙头企业加工设备落后,即使有较先进的生产设备,技术水平却又跟不上。一些规模较小的农业企业甚至只能对农产品进行简单的分级、洁净或包装等。设备和技术的落后决定了只能进行一种转化层次较低的粗加工,企业从中获得的利润十分有限。

4.自主创新成果推广难度大

农业龙头企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农村主要青壮年劳动力都向城市和第二、三产业转移,农业实际已成为了农民的副业,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受教育程度低、信息匮乏等问题突出,龙头企业要求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条件不能得到满足,这种条件下企业的创新成果推广成本高、难度大。

三、几点建议

1.制定完善的科技创新发展战略

农业龙头企业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上要根据自身的资源情况和发展目标进行整体规划。有实力、有能力的龙头企业要努力研制有自己特色的产品,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与新产品,同时改造传统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储量和附加值;实力不足的龙头企业,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技术依托的产学研联合的新模式,努力进行技术引进、技术推广工作,提高企业现有技术水平。

2.增强科技创新主体意识

首先,农业龙头企业自身要转变经营观念,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型增长方式,树立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识。其次,政府可以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与扶持,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培训,建立龙头企业之间交流的平台,营造龙头企业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

3.建立科技投资机制,拓宽投资渠道

一是企业自身的科技投入。要制定完善的科技投入机制,在每年度的企业利润中按照企业发展需求,按一定比例抽取经费,投入科技研发、引进人才、储备技术等方面。二是吸引外来技术、资金参与企业科技创新。运用外来技术入股、借助外来资金研发、产生效益收入分成等方式提升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整体实力。

4.注重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农业龙头企业要将人才的培养摆在企业发展的突出位置,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员工开展岗位培训、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形成科学合理的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同时,还要通过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收入分配、任用选拔以及考核制度,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

5.加强地方性农业科研开放性平台建设

建设一个综合性的农业科研开放式平台,可有效解决当前农业龙头企业独自建设研发中心存在的资金不足、设备重复购置、人才相对不足等多重问题,从而为企业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创造一个好的条件。

6.加强政府对农业龙头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

创新创业的调研篇5

关键词:团体贷款;领导;Probit;新创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8-0015-03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创业精神的不断释放和新创小企业的蓬勃发展。而新创小企业,作为新创小企业中的一类主体,更加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浙江人民的创业精神与创业文化。这种精神与文化通过新创小企业的发展,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推动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浙江大部分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要经历新创小企业阶段,如万向集团,也是从一个小作坊起步。因此,新创小企业的良好培养,有助于其未来发展成更大规模的企业,实现技术、结构的升级。但是,目前新创小企业由于其自身固有缺陷,在其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一个困境就是融资约束。虽然相较以往,企业的融资渠道更加多元化,但大部分的企业仍然视银行信贷为其主要的融资渠道,但是新创小企业不规范的治理机构、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等所带来的高风险使得其银行贷款受到诸多限制。近几年,研究新创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文献开始从集群角度研究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集群化,是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趋势,有利于其提高创新能力、生产效率,从而提升整体的竞争能力。而这种集群优势运用到融资上,集群形式所形成的资金积累与信誉机制使得群内的企业拥有了与单个企业所不同的融资优势,从而为解决新创小企业融资困境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一、新创小企业与团体贷款

(一)新创小企业概念界定

我国自2003 年之后相继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因此长期以来,中小企业一直是以一个统一的概念出现。但本文在前期调研中发现,中小企业中的部分中型企业其规模并不小、其规模跨度也很大,资产规模从4 000万元至4亿元,销售规模从3 000万元至3亿元,其经营特点相去甚远。因此,中小企业这一传统的研究对象可以进一步细分。而且,通常提及的中小企业经营不规范、信息不透明所导致的融资困境等问题实质上更多的是发生在小企业,尤其是新创小企业身上。典型的企业生命周期一般被描述为五个阶段: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一般研究认为,新创企业(New venture)是处于发展早期阶段的企业。“Global Entreprenurial Moniter”认为,新创企业是指成立时间在42个月内的企业。这类企业面临的风险很大,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与成熟企业相比,新创企业的主要管理目标是保证企业的生存,并在此基础上积累和整合资源,以形成产业基础。蔡莉(2008)则认为,新创企业是指创业者利用商业机会通过整合资源所创建的一个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它能够提品或服务,以获利和成长为目标,并创造价值。从目前国内银行的划分经营来看,新创企业一般是指成立时间在六年以内的企业。因此,本文中所指的新创小企业是指成立时间在六年内的小型企业。

(二)团体贷款

团体贷款由于其源于孟加拉国的Grameen bank 的实践,因此在我国主要是运用在农户贷款领域,在满足农民资金需求、稳定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农民团体贷款的成功推行,这一模式也逐渐延伸到中小企业群体。大部分的新创小企业因规模小、抗击风险能力较弱、收益不稳定等天性原因而导致的融资困境与农户信贷非常相似,这为团体贷款从农户信贷沿用到新创小企业群体提供了基础。

根据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团体贷款的成功很多程度上来源于横向监督成果实施。在团体贷款中,横向监督的作用在于其能成为传统银行对贷款者这一纵向监督的良好补充,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信息优势,缓解信贷机构与借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了还款率和信贷机构的贷款积极性。对于一个多人所组成的团体贷款,其实质就类似于一个集体行动,这一集体行动所最终实现的共享资源总量对于每个人是一样的,但每个成员由于其个人背景、企业背景、融资难易程度存在差异。因此,这一行为对于个体而言的效用却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异导致了个体对团体价值认同的不一致,于是参与的积极性也就会不同。基于这一背景,在团体成员中,由于出现了差异与冲突,就有可能出现领导者这一角色,负责调解成员间的利益,维护团体的发展,而这一角色的形成可能是团体成员基于某一标准推选而成的,也有可能是某一成员主动承担的。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实践调查和实证检验,来研究领导者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期对领导者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二、样本数据和研究方法

(一)指标选择和数据

根据各类相关的研究,笔者将有可能影响领导者的各个变量因素分成四个大类:负责人特征、经济特征、信息和经营特性。具体变量分类如下:(1)负责人特征: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信誉认知度;(2)经济特征:收入、信贷情况、收入的未来预期;(3)信息:出生地、居住年限、信贷了解度、经营情况了解度;(4)经营特性:企业规模、企业年龄、自身需求特性。

基于上述指标所组成的问卷,在2015年间,笔者所在的团队以浙江省的新创小企业为调研对象,设计组织了相应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共发放了220份,其中有效问卷203份,有效率为92.27%。参与问卷调查的都是正处于或曾经参与团体贷款的企业,其中87家企业的负责人在其参与的团体贷款中属于领导者角色。由于笔者选择浙江省为调查区域,因此被调查的企业大部分属于传统制造业,如服装、制鞋、纺织等,共145家,占比65.9%;另有52家从事五金、机械行业,占比23.63%;剩余23家从事建筑等其他行业,占比10.45%。

(二)实证检验

本文所研究团体贷款中领导者的影响因素的数据属于分类的离散数据,这类数据的理想估计方法是概论模型,如Logit,Probit,Tobit等。本文拟采用Probit模型,估计团体贷款中领导者的影响因素,即存在一个“影响”和“不影响”的二元决策问题。假设存在多个解释变量,按照矩阵形式定义模式为:Y=Xβ+μ。其中,Y为1或0的列向量,X为解释变量所组成的观测值矩阵,β为待估计的参数变量,μ为随机误差项。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利用SPSS软件对完整的模型Probit检验,所谓的完整模型,即包括个人特征、经济特征、信息和经营特性四大类15个指标。(2)将未达到10%置信水平的变量删除,说明这些变量相关系数解释性不够明显,留下的指标重新进行模拟,将这一步骤重复进行,直至留下的模型的变量都显著为止。结果显示,共有教育程度、性别、收入的未来预期等11个指标显示对团体领导者有显著影响,具体Probit回归结果(见下表)。

(三)实证结果分析

在所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的指标中,教育程度(X3)、信誉的认知度(X5)、月收入、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居住年限、对经营情况的了解程度、对资金信贷情况的了解程度、企业规模、企业年龄的参数估计值皆为正数,意味着这些指标越强的个体,越容易成为领导者。总体而言,这些指标的实证结果符合现实预期,现对以下几个较为特殊的实证结果做说明。受教育水平的参数估计值0.21762>0,这表明企业负责人所受教育水平越高,越有可能成为团体中的领导者,这一结论似乎与人们以往对中小型民营企业家的了解有所出入。很多人认为,中小型民营企业主是一类对市场嗅觉灵敏、冒险意识强但相对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但调查中发现,新创小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新创小企业主开始意识到,初始阶段的野蛮生长是不可能带领企业长期发展下去的,企业的生命力需要企业主更多的知识积累与铺垫。因此,一些新型的新创小企业主的负责人本身就接受过较高的教育,而一些传统类型的企业主也通过各种渠道,如成人教育或进修班等加强自身的知识积累。对知识教育的重视,使得这类人在团体中更容易成为领导者。因为其他成员认为这类人对收益、风险等专业方面的认知度更高,同时与银行又有着良好的沟通能力,更适合作为领导者。

信贷情况的参数估计值负数,说明存在多种融资渠道的企业主并不愿意成为团体的领导者。正如前文所分析的,在团体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风险鉴定、投资和还款等环节都涉及到支付成本,而受益的非排他性必然会导致“搭便车”情况的出现,若成为团体中的领导者,则势必会比其他成员承担更多的监督成本。因此,若团体中的某个体还存在其他融资渠道,对团体贷款融资的成本会更为敏感,成为领导者的积极性也会随之降低。相反,若企业各个融资渠道受阻,团体贷款成为其唯一可行工具的话,团体贷款的相对收益则会高于其他个体,这类企业主更愿意成为领导者,积极维护整个团体的稳定发展,以期获得资金。

资金需求特性的参数估计值小于0,意味着团体中,长期资金需求的企业主更愿意成为团体领导者,其缘由与指标X8,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相似,长期资金需求者对团体的长远发展更为在意,更愿意主动成为领导者以维持其稳定。

结论

综上所述,一个团体贷款中领导者的产生,有客观因素的影响,如个体所受的教育水平、居住年限、企业经营规模、时间等,这些因素都是显性的,代表着个体自身的能力和成就。因此,往往这些客观因素越强的个体,越容易被推举为团体中的领导者。除此之外,领导者的产生也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如企业的信贷渠道、对未来的收入预期,这些因素会影响个体对团体的价值判断,越是依赖团体贷款,在意团体长远发展的个体越是愿意成为领导者,因为他们能从团体的长远发展中收益更多。大量的实践已经证明,团体贷款已经逐渐成为缓解新创小企业融资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团体贷款的有效长远发展也就更具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实践调查以及Probit方法所检验获得的各种影响领导者的因素,一方面可以帮助团体贷款组建时,成员之间更好地挑选领导者;另一方面,银行等信贷机构也可以根据这类因素,尝试与此相关的激励措施以刺激领导者的积极性,从而减少银行的风险和监督成本,使得团体贷款获得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志芬.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与融资模式――以江苏省为例[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5):98-101.

[2] 章元.论团体贷款对信贷市场低效率的可能改进[J].经济研究,2005,(1):47-50.

[3] Varian.H Monitoring agents with other agents[J].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1990,(3):146-175.

[4] 江能,邹平,王泽丽.联保机制对贷款还款率的影响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5).

[5] Aniket,K.Sequential Group Lending with Morral Hazard[J].LSE Working Paper,2004,(2):244-255.

创新创业的调研篇6

【关键词】非正规金融,技术创新,EVIEWS,回归分析

引言:非正规金融行业在我国作为一种灰色金融行业而存在,是我国金融体制不够健全的一种表现,它在我国正规金融行业无法触及到的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创新是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源动力,总理也在今年不断地提出创新的重要性。然而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难问题依旧困扰着很多企业,本文将论述非正规金融行业如何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出路。

一、非正规金融概述

(一)非正规金融含义及产生

非正规金融(informal finance)又称为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formal finance)相对,指体制外的没有受到政府部门监管的金融组织。现在意义上的非正规金融在我国产生时间较晚。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企业基本都为国有企业,企业资金的调配多由国家财政拨款,银行的贷款也受到国家的管控,在此环境下非正规金融往往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产物被极力打压。在改革开放之后,计划经济逐步由市场经济取代,市场经济下银行等正规金融由于其不愿承担信贷风险,故本能的将资金多贷款给信用良好的大型公司企业,新兴的大量民间企业资金短缺导致了市场大量的资金缺口,非正规金融孕育而生。

(二)非正规金融规模

非正规金融大致可分为个人借贷、典当行、互联网金融、地下钱庄等。个人借贷是历史最长的信贷行为,个人借贷往往来源于自由资金,借款对象多样可能为亲戚朋友也可能为互不认识的人,借贷周期、金额和利率不定,但常和被借方与借贷方之间的关系紧密程度有直接关系。被借款人有可能出于血缘、朋友关系等给予对方低息以至于免息贷款,也可能为获得高额回报而发放高额利息贷款。

典当行也是一种历史久远的金融行业,在古代社会被称为当铺,贫困百姓在经济困难时出当具有一定价值的物品折换货币,赎当时除需要归还借款金额时还需要归还一定的利息。现今典当行仍然保留了古代的当铺的一定特点,但现在多以不动产或股票、债券等价值较大的动产进行抵押,获取一定金额的短期贷款。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型的依托于网络、社交平台、手机和电脑客户端等多平台的网络支付结算工具,其中p2p网贷、众筹融资等就属于非正规金融的范围内的融资形式。

互联网金融运用互联网等工具的便捷与普及性,使得大众可以更广泛的参与到企业的融资中,非正规金融更加走近每个人的身边。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困境

中小企业在我国占比庞大,今年7月工信部新闻会指出中国中小企业已经多达7000多万家,集中解决了近75%的城镇人口就业。且第四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核心论坛上,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专利的66%是中小企业发明的,74%以上的技术创新由中小企业完成。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但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仍然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中小技术创新困难因素主要归结于以下两点。

(一)资金缺乏

1.财政技术创新拨款不足。

我国针对财政技术创新额专项拨款严重不足,例如近日中央财政下拨的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仅为20亿元,根据中新网的报道,仅在合肥一市2011年小微企业融资缺口就达到了205亿元。中央财政拨款的20亿元资金再加上地方财政配套的资金援助却是针对全国的7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平分到每家企业仅能获得百元不到的资金支持。

2.融资渠道缺乏。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运行几十年,有待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上出路甚少,通过正规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主要为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信贷、发行债券进行募集资金或者在中小板上市融资。

但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意将资金借贷给信用程度低、偿贷能力弱、风险程度高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发行的债券多被信用评级机构不看好,评级水平较低,属于高风险债券,因此中国投资者少有投资;而选择在中小板上市更为困难,上市条件极为严格,因此融资渠道极为匮乏。

3.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信贷资金困难。

面对平均存续年限如此短的中小企业,正规金融机构为了降低贷款风险,多采用质押贷款或抵押贷款的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且抵押品多为土地、房产等固定资产,但中小企业的最低注册成本仅为50万元,工厂、办公室等场地多为租用,可供抵押品极少,同时可供质押的资产也较少,正规机构往往不愿冒风险为其提供贷款。

前文分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难以从正规机构获得资金。而技术创新具有高风险、高收益、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在技术创新期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然而中小企业通过一般的经营利润很难承担的起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如果没有良好的融资渠道,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极为不利的。

(二)人才流失

在技术创新中即使有了再多的资金没有相应的人才,那么创新也无从谈起。技术人才是中小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一个好的员工可以为公司提供大量的财富,一个好的技术人才更是在研发创新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又技术人才提供的资产回报率每年可以达到20%-30%,一个好的创新可能就是源于一位优秀技术人才的一个想法或一次思考。然而在注重人才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今,人才流动性极高,大多数优秀人才都流向了待遇较高的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若想留住宝贵的优秀人才,高额的薪金待遇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中小企业人才流失是资金缺乏的间接表现。

三、非正规金融的适用性分析

非正规金融作为正规金融体制外金融机构,在给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支持时具有以下优势:

(一)信息优势

非正规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多会选择自己熟悉的对象展开合作,例如中小企业在寻求非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时,多会寻求人脉关系以适当降低融资成本。建立在这种人脉或血缘关系上的合作关系会给予非正规金融机构许多未及时公开的企业信息,通过这种特殊的信息获取渠道,非正规金融机构能获取商业银行无法获得的企业内部信息,减少中小企业与融资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违约风险。

(二)交易成本优势

虽然非正规金融的贷款利率达到了银行机构的两三倍,但是非正规金融多以提供短期贷款为主,这点满足了中小企业解决短期现金流不足的问题,同时在金额较小,时间较短的短期融资时,通过非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所节约的时间效用远大于利率差额导致的利息差。在提供较小规模资金时效率较高。

(三)担保优势

与正规金融机构的保证贷款与抵押贷款不同,非正规金融接受的担保形式更加广泛。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抵押物必须为固定资产,如公司的房产、地产等,而非正规金融机构可以接受包括汽车等更多的抵押物。同时与银行等正规金融的保证贷款要求有第三人对债务进行担保才可以发放贷款不同的是,非正规金融一般并不需要特定的担保公司对中小企进行担保,因为就非正规金融融资而言,债务方多面临着巨大的道德约束,违约后将面临着信用上的巨大谴责,甚至是暴力威胁,故非正规金融对于融资者担保物的选择较低。

四、非正规金融影响模式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本文以安徽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为样本,对安徽省统计局提供的历年安徽统计年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安徽省技术创新产出的计量经济模型,基本形式为f(x1,x2),其中x1为科技活动人员数,x2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表3列出了近几年来具体数据:

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科技活动人员数的边际效用为-241184,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的边际效用为17542.53,说明随着科技活动人员的增多技术创新产出会下降,这与常识不符。说明该模型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需要进一步验证。

为验证是否x1与x2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对x1与x2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到下表

根据表5中的分析结果表明科研人员数量与科研资金投入量之间存在共线性,说明科研人员会科研资金投入量之间密切相关,且呈现线性关系,随着科研资金的投入的增多,科研人员数量也上升。

因此在技术创新产出计量模型中,可以剔除科研人员这一变量,所得到的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的边际效用为4390.825。回归系数的符号和数值是较为合理的。,说明模型有很高的拟合优度97.18%,F检验有高度显著,说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X2对技术市场成交额的总影响是显著的。同时科研人员数量也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显著相关。

故非正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融资的方式,影响中小企业的科研人员数量,并同时影响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值。

参考文献:

[1]蓝锐彬,卢明.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价值管理[J]价值工程. 2007,26(3)

[2]管仁荣.基于融资结构理论的我国采矿业融资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2013

[3]韩春丽.试论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制度的构建[D]河北: 河北大学.2007

[4]朱万才.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J]科技资讯. 2009,(8)

创新创业的调研篇7

关键词:机电类专业 创新意识问题 策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共涉及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办学点师生452人,其中,教师44人,学生408人。

(二)调查内容

为了解机电类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办学点为例,针对该校机电类专业中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五个专业中高中起点的专科大一、大二年级、五年制起点专科的三、四年级的学生及专业教师进行了调查,涉及问题三十余个。

二、调查的结果

(一)学生问卷

在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办学点的机电类专业中,共发放调查问卷410份,实际收回408份。被调查人员中男生333人,女生75人;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210份,高中起点专科198份;机电一体化专业82人,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166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82人,电气自动化专业40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9份。

被调查的408名学生,有335人认为应该将创新意识教育纳入到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有26人认为应该在其他时间进行创新意识教育,有46人对是否应该将创新意识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持无所谓的态度。

对于学校的创新教育需要重视学生的培养方面,有277人认为应该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有285人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30人认为应该通过创新大赛加强创新教育的培养,263人认为应该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谈及创新人才应具备的条件时,228人认为应具备独到的思维方式,229 人认为应具备高科技素养,226人认为应具备团队精神,305人认为应具备探索精神,190人认为应具备勤奋的精神,134人认为应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与责任感,有130人认为应具备交流能力,有19 人认为应具备其他方面的条件,如良好的创新环境,不懈坚持的精神,较强的动手能力等。

调查中,有63人认为家庭教育对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大,213认为应该是学校的活动和教学才是影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有63人认为是创新大赛,93人认为是个人因素,19人则认为是先天因素对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影响最大。

在对问题“您认为高职学校机电类学生要创新,目前最缺乏的是什么”的调查中,48人认为最缺乏资金,193人认为最缺乏氛围,58人认为最缺乏信息知识,141人认为最缺乏技术指导,绝大多数同学希望能将创新意识教育贯穿于全部年级的教育教学中去,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创新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84名同学认为最重要的素质是有大无畏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有176人认为最重要的素质是有较强的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永无止境的创造欲望,有106 人认为最重要的素质是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较强的创造才能,有39人认为最重要的素质是有独立完整的个性品质和高尚情感。

(二)教师问卷

在对机电类专业教师的44份问卷中,多数教师对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提出了好的意见和建议,并赋予了较高期望。

问卷调查显示:认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好的老师有13人,其中认为很好的只有1名老师,仅占总人数的2%。被调查的44名老师都认为有必要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多数老师都希望能将学生创新教育贯穿于每个年级的教育教学中,并通过创新意识教育的培养,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学校的专业竞争力和影响,从而帮助学生就业和创业。

在问及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因素时,认为是家庭教育的7人,36名老师认为主要因素为学校的创新氛围,22名老师认为是课堂教学,认为是学生个人因素的有27人,认为是教师引导为主要因素的则有21人。

对于制约学校创新意识教育的因素问题,被调查的老师中,31人认为是资金支持,23人认为是制度扶持与激励,23人认为是专任师资的缺乏,36人认为是学校缺乏创新氛围,22人则认为制约学校创新意识教育的主要因素是领导的重视不够。

对于“您认为,学校应该从何种途径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的问卷调查显示:有20位老师认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学生创新意识教育,35名老师认为应该通过每年举行的创新大赛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认为应该通过讲座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33位老师,29名老师认为应该通过外出的参观学习来加强和丰富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

三、结果分析

(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创新创业的调研篇8

关键词:医学生;科研活动;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024-02

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从国家层面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战略。高等学校要积极营造人人参与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让创新创业从“小众”走向“大众”,由“精英”走向“普通”,让创新创业的理念不再遥不可及。有研究表明,二、三年级的医学本科生有朦胧的参与科研意识和一定理论基础,并且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二、三年级为他们开始参与科研活拥闹匾阶段。近年来对医学本科生科研参与现状的研究也较多,但对二、三年级本科生科研参与情况的报道较少。本文对皖南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参与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医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对策、途径。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皖南医学院2014―2015级全日制在校生为调查对象。

2.调查方法。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经有关专家审阅和20例预调查反馈的相关信息修改完善后后确定最终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科研创新活动参与现状、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目的和需要等。

3.质量控制。经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调查,调查过程中随机抽查问卷。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严格筛选,剔除不合格问卷。

4.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0录入数据,SPSS17.0完成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率描述,组间比较使用

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在皖南医学院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4份,有效率为90.4%。调查对象年龄范围为17―24岁,平均年龄(20.36±1.083)。其中男328人,占36.3%;女576人,占63.7%。城市265人,占29.3%;农村639人,占70.7%。学生干部275人,占30.4%;非学生干部629,占70.7%。大二421人,占46.6%;大三483人,占53.4%。临床医学207人,占22.9%;护理学323人,占35.7%;预防医学162人,占17.9%;人文管理85人,占9.4%;其他127人,占14.0%。

2.创新活动现状。参与过科研创新活动的有205人,占22.7%;其中大二参与过学校的创新活动的有99人(23.5%),大三参与过学校的创新活动的有106人(21.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16,p=0.574)。在学校期间有公开发表的创新方面的成果(学术论文、专利等)71人,占7.9%。在问及“您听说过的学校创新活动中主要有?”。

3.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和需要的认知。在问及“如果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您的目的是?”,有640人(70.8%)是因为兴趣爱好参与科技创新活动,751人(83.1%)是选择锻炼能力,409人(45.2%)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是为评先评优,498人(55.1%)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是为就业考虑,还有140(15.5%)还有其他考虑。在问及“您觉得您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中,您需要什么?”,671人(74.2%)认为需要科技创新资金,644人(71.2%)认为需要环境氛围,655人(72.5%)认为需要信息知识与技术指导,595人(65.8%)认为需要强烈愿望和动机,530人(58.6%)认为需要学校多开展创新实践活动,107人(11.8%)认为还需要其他条件。

4.学校在培养型创新人才中应做的改进。在“学校在培养型创新人才中应做的哪些改进?”,有587人(64.9%)认为学校需要丰富性课程体系内容,626人(69.2%)认为学校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613人(67.8%)认为学校需要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540人(59.7%)认为学校需要采取参与式的教学方式,496人(54.9%)认为学校需要改革考试方法,130人(14.4%)认为学校需要做其他(如支持创新创业类社团的发展等)工作。

三、讨论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包括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应用实践新领域的能力及发明开创新世界的能力。因此,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次调查抽取了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护理学、预防医学、人文管理、其他等专业的本科生,较好地代表了医学院本科生。本次调查显示,皖南医学院大二、三年级的本科生科研创新活动参与率为22.7%。高于彭波等在徐州医学院的研究结果原因主要是本次调查研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之后,抽取的是医学院大二、三年级的本科生,排除了懵懂的大一和学业任务较为繁忙的大四、大五学生。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二、三年级的科研创新活动参与度高于大一、大四、五的学生,二、三年级的为医学生开始参与科研活动的重要阶段。本次调查显示,公开发表的科研创新方面的成果(学术论文、专利等)占7.9%,低于科研创新活动参与率;说明在科研创新活动中,本科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尚存在不足,科技成果产出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知晓率也较低,提示今后学校、学院要加大每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报的宣传力度和创新宣传形式,真正地让感兴趣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申报项目,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研创新活动中来,从而产出更多的学生科技成果。本次调查显示,医学院本科生参与参与科研创新活动主要是来自兴趣爱好和锻炼能力,这说明他们在科研创新活动中持积极理性的态度,这也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应加强学生科研兴趣的培养。资金短缺是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瓶颈。本研究中,参与科研创新活动中选择需要科技创新资金的比例最高,其次是信息知识与技术指导和环境氛围;环境的好坏能够显著地影响着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学校必须通过大学生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积极营造一个创新、自由、竞争、有序的大学生科研坏境。对于信息知识与技术指导,一方面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需要大学生自己自觉主动地学习网络信息技术,另一方面通过举办“科技讲座”以及“传帮带”等活动,满足大学生在科研创新知识和信息方面的不足。

学校在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调查中,69.2%的学生认为学校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67.8%的学生认为学校需要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这可能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点放在理论知识学习上,实践课程所占比重较低,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学校在设立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后,需要建立“科研项目驱动+教师指导+学生团队协作+实验室全程开放”的大学生接触科研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宝强.高校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三个维度[J].中国高校科技,2016,(08):12-14.

[2]李丽.医学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心理现状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

[3]雒国胜.结合医学教育改革,加强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03):236-237,240.

上一篇:操作风险案例分析范文 下一篇:财务及融资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