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产品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13 22:23:31

创新产品设计论文

创新产品设计论文篇1

联想创新设计中心总经理姚映佳告诉《财富》(中文版),中心的作品曾获得世界最著名的三项工业设计领域大奖(IDEA、REDDOT、IF)和日本G-Mark工业设计大奖、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Intel创新PC奖等奖项。最近,在本刊进行的中国最佳创新设计评选中,联想的产品又名列前茅。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主任陈冬亮在跟联想共同工作的十年当中,见证了它从一个自发的工业设计小组逐渐成长为国际著名设计机构的过程。他说,联想获得的奖项已经不仅仅是奖励,而是已经成了一个品牌、一种标志,它标志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设计师的创新能力的形成。

企业重视设计工作,最直接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产品获得市场更大的认可,推动产品的销售。具体到一种设计到底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收益,姚映佳认为这是很难具体量化的,但国外的统计显示,在设计方面每投入1美元,就会给企业带来至少10倍的增值。设计带来的不仅是企业有形的价值增值,更重要是无形资产包括品牌价值的提升。1999年联想天禧电脑上市后,由于是一款创新性的产品,其中的单键飞梭设计让用户上网更加容易,因此深受欢迎。再加上创新的商务模式和服务模式,使天禧成了既叫好又叫座的产品。到了2000年,天禧已经为联想创下37.5亿元的产值,也帮助联想在1999年登上亚太市场PC销量榜首,并跻身全球十强。同时,它使联想在香港的股价同期上升了100%。另一款创新性产品天骄电脑,由于新颖的设计和独特的功能,上市当天就获得了2.5万台的订单。如果按照1万元1台计算,其所创造的销售收入就达到2.5亿元。

一款设计新颖的产品,也意味著新的商机。不久前,联想设计的一款笔记本电脑产品,采用了中国红的颜色外观,可口可乐公司觉得很漂亮。在请联想打上自己公司的标识后,可口可乐公司进行了集中采购。在姚映佳的印象里,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

当然,设计不是产品热卖的惟一原因,热卖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至于技术创新与设计创新的关系,姚映佳说,如果用"桃核"理论来比喻,那么技术就是桃核。消费者在买桃子时,不会直接看到桃核,但桃子是不能没有桃核的。消费者关注的是桃肉、桃皮,这些就是设计所带来的东西。因此,设计和技术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它们的联系越紧密,越能充分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和设计还有一层关系,涉及到设计的一个基本目的:实现技术对用户的价值最大化。

不管是技术还是设计,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创新。在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贺志强看来,设计就是创新,就是不断追求新的可能。这种理念也是为什么联想把工业设计中心变成创新设计中心的原因之一。

联想早在1996年就在业界率先引入工业设计,使之开始在产品开发中发挥作用。当时,姚映佳是联想引进的第一位设计师。到了2000年,联想成立了工业设计中心,开始把关注点转移到"以用户为核心"上。通过对产业生命周期的分析,联想发现,在产业成熟期,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对用户群进行细化,满足用户需求和实现用户增值,是实现商业突破性发展的关键。在不断强化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联想发现只做好外观和结构设计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不能满足产品创新深度需求和用户对产品易用性和安全性需求,于是多专业协同开发创新就成了必然的选择。如今的联想创新设计中心,已经是一个跨越众多专业的部门,涵盖了模具工程、材料工程、产品设计、结构设计、平面设计、交互设计、机电工程以及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专业领域。

经过10年的体验,姚映佳觉得,联想重视设计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设计跟商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天禧电脑正是有了设计师的参与,才取得不同凡响的市场效果。现在,联想重视创新设计中心的程度跟其重视PC市场份额一样,已经把设计工作视为联想的核心竞争要素之一。对于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姚映佳喜欢把它比喻成企业的右大脑,负责情感管理,是人类思考艺术情感的器官。一个企业就像一个人一样,如果右脑被抑制,就会显得缺乏活力和吸引力。在整个联想集团,创新设计中心的另一种突出作用是成为集团的桥梁,连结著几乎所有部门,包括市场、制造、服务等。正是设计把集团连成了一个更加紧密的整体。

在一般人心目中,一谈到设计,想到的更多是风格、造型等因素。实际上,设计工作是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体,它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人文成分的学科,要求设计师既要理性思考,又要用感性去创新和发现。在产品创新过程中,不是说做一个多么漂亮的设计,而是首先了解设计为谁而做。在联想创新设计中心,专门有从事用户研究的部门──焦点用户实验室。比如,要开发一种针对高端人士的手机,首先要确定哪些用户属于高端用户。在具体研讨时,各个部门都要参与进来。

联想内部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满足用户的潜在需求"。联想的设计理念,可以理解为"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使设计成为连接技术和市场的桥梁,多专业协同增值"。

在这个意义上,企业的设计产品与艺术作品会有很大的区别。艺术作品要求尽善尽美,而企业设计则要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感受。艺术家可能会呕心沥血于一件经典之作,而设计人员会考虑产品是否可以批量制造,跟商业结合是否紧密。当年,联想在设计天禧电脑的单键飞梭时,是根据当时国人普遍不会熟练操作电脑的情况出发,设计出只要按下一个键就可以方便进入操作界面的易用功能,使普通用户使用电脑不再是一件难事。姚映佳说,这一设计加快了因特网在中国的普及,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设计工作要满足用户的潜在需求,姚映佳觉得最大的困难是设计师如何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只有跳出老圈子,原有的束缚,才能打开一片新天地。同时,设计作为一门给人以舒适和美的艺术,离不开文化和社会环境。联想作为一家起源于中国的国际企业,已经形成了基于中国文化基因的创新设计风格。获得本刊最佳设计大奖的联想天骄A电脑的整体造型,其语言灵感就来自中国的玉器;新天逸系列笔记本电脑的外形曲线灵感,则来源于中国古代的陶器(这款产品于2005年获得被誉为工业设计界"奥斯卡"的德国"红点奖");而在天逸F30/40笔记本电脑上,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标志性设计,能够一指玩转所有影音功能的"娱乐飞梭"。这一设计巧妙地运用了点线的组合,让人联想起中国古代的折扇。

要设计出独特、新颖的产品,不是找几个学美术的人员画画图纸、想想造型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十几个专业人员的通力合作。姚映佳带著记者参观了设计中心的14间实验室,包括快速模型实验室、色彩开发实验室、材料成型实验室、材质设计室、人机交互机电实验室、摄像室、手板间等,给记者的感觉不像是进入一个设计中心,而是进入一个门类齐全的设计工厂。

创新产品设计论文篇2

论文摘要:产品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多学科的交叉。文章从企业微观层面对与产品创新有关的功能、客户需求和实现创新的几个维度进行了研究和论述,企业在任何一个方面的改进和提高都对产品创新的最终成功有着促进作用。

一、引言

本文对产品创新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解析.并讨论了实现产品创新的几个维度和产品创新的悖论.希望纠正过于重视设计技巧.而忽视方法论研究的误区,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思考.共同探索实行产品创新的有效路径。

二、创新与产品创新

1.创新。目前.国内学术界公认“创新”的概念来源于熊比特的创新理论,比较权威的“创新”定义有两个:

(1)2000年,联合国经合组织“在学习型经济中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报告中提出:“创新的涵义比发明创造更为深刻,它必须考虑在经济上的运用.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只有当发明创造引入到经济领域,它才成为创新”;

(2)2004年,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在向政府提交的《创新美国》计划中提出:“创新是把感悟和技术转化为能够创造新的市值、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标准的新的产品、新的过程与方法和新的服务”。

从创新的概念中可以看出.只有实现经济价值的发明创造才是创新,所以,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创新的主体应该是企业.而企业经营则应该一切围绕产品创新展开.产品创新能力已成为保持企业竞争力和维持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

2.产品创新。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是否为创新产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判别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自主创新和改进创新两大类。自主创新是指提出全新的产品工作原理或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自主创新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性,尤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自主创新的风险也成倍增加。

所以.很少有企业有这样的实力进行自主创新的设计开发。改进创新则指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对相应结构、参数进行改良设计,这是产品创新中最为普遍和常见的一类另外.即使对本企业而言是自主创新的产品也有可能在别的企业已经不是原创产品.也有模型可以参考.所有完全意义上的自主创新已经很少.99%以上的产品创新都属于改进创新。文献也指出很多结构性创新只是对原有技术进行适当性改进。就可以带来了很大的竞争优势。

对消费者而言,并不在乎产品是自主还是改进创新消费者关心的是产品是否价廉物美.是否很好地实现了所需功能,是否带来了新的情感冲击。是否赋予了生活新的意义,尤其是买方时代的到来,消费者的需求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和多元化,给企业的产品创新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无论是从企业角度还是消费者角度分析.产品创新的目标都是实现功能创新对企业而言分为完善已有功能和创造新的功能,对消费者而言则分为实用功能创新和情感功能创新。另外.因为产品设计阶段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从根本上决定了产品的功能、质量、全成本、环境相容性和交货期等影响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所以产品创新很多时候指的是产品的设计创新。

三、产品功能

产品功能是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特定功效和性能.也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主要依据。在早期.产品功能主要指的是产品的实用功能,其目标是满足消费者的生理需要。通过对设计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产品功能的相关理念主要来源于价值工程理论.该理论认为功能是产品的核心和本质,是产品竞争力的首要因素。具体产品结构只是功能的不同表现形式,而且遵循“形式服从功能”的设计原则。在以生产为导向的卖方市场形态下.产品首先要满足消费者的功能需求。

然而,随着设计和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种类日益繁多.市场形态逐渐转变为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买方市场。在买方市场形态下,仅仅依赖产品使用功能方面的创新已经不足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这是因为市场上不同品牌的同类产品在功能、质量、价格等基本品质方面已经差别不大.产品同质化趋势非常明显。另外,现代社会亦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产品如何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日益显得重要。因此,产品功能的内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不仅要包含产品的使用功能,而且要包含满足消费者感性需求的情感功能.即形式不但要追随功能.而且要追随情感。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产品类别,实用功能和情感功能的侧重点不同。如工业产品的多数用户是企业,更强调的是可靠地完成某项使用功能或具有某种特有属性。情感功能的诉求降为其次:而日用消费品的选购则与消费者的情感息息相关。

四、客户需求

开发何种产品功能.与客户需求息息相关。因为只有经过市场检验的创新才是成功的产品创新。客户需求促进产品功能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革命促进客户需求的不断演化。同时也改变其消费方式,两者互为表里,共同促进产品的不断创新。

1.客户分类。对企业而言。产品的客户可以分为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外部客户主要指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即一般我们常说的消费者、顾客或客户,其需求一般映射为产品的功能需求,包括使用功能要求和情感需求,如审美、价格、环境等:内部客户为产品的设计、制造和管理人员以及零部件供应商、产品采购商等,其需求一般映射为产品的技术、结构和设计开发周期等需求。

内外部客户的需求都需要引起产品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但相较而言,内部客户需求较易获取,需求信息的表达也比较清晰,而外部客户需求的获取难度则大的多。且外部客户一般采用自然语言描述其产品需求.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因此其需求信息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对外部客户需求信息的研究是实现产品创新的关键.也是学术界的研究重点,如不特别指明,客户即指外部客户。

2.需求获取模式和方法。确定产品客户需求的方式主要有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两种模式

技术推动模式是通过对技术发展规律和消费趋势进行预测,从已有产品内部分析人手。以技术推动的方式获取客户需求,进而确定产品的开发规划和技术路线。sony公司的奠基人akiamorita认为:“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要引导用户,而不是问用户需要什么。用户不知道什么是可能的,而企业知道”。即产品设计的原始需求和构思来自于企业自身,企业通过自主的技术创新来创造新的需求或者更好地满足已有客户需求。一般而言。对于自主创新的产品设计而言,更多的是依赖技术推动模式来创造新的客户需求,如数码相机、复印机等创新产品就是典型的代表。

市场拉动模式是指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确定用户需求,之后启动产品设计,设计的原始构思来自于市场调研的结果。现在主要采用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神经网络、层次分析法和模糊集算法等技术对这些需求信息进行预处理,通过分析不同信息的重要性,给出量化的权重值。最后利用质量功能展开等工具完成转换。对于产品的改进创新。更多的是依赖于市场拉动式的客户需求获取。因为这时消费者已经对产品有了一定的使用经验.可以提出自己新的需求。

3.客户需求的进化日本kano博士提出了kano模型来表示产品客户需求的进化性。如图1所示。客户的需求分为基本需求.规范需求和潜在需求三类.基本需求是对产品功能和质量的基本要求.如果产品未实现基本需求则会引起客户强烈不满。规范需求与产品的质量呈线性关系.产品的技术水平高。则规范需求的满意度提高。潜在需求是指用户未曾意识到的需求.但确实需要,对潜在需求的满足是产品创新的关键。

随着时间的推移。潜在需求会逐渐转换为规范需求,进而转变为基本需求。如轿车的空调开始阶段属于潜在需求。但随着客户对轿车的逐渐熟悉。现在空调已经成为轿车的基本配置.即成为客户的基本需求。再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目前还属于多数轿车客户的潜在需求,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gps系统也会变为规范需求。

五 创新的维度

根据客户需求信息.就可以确定产品需要开发的相应功能,着手进行后续的产品创新设计。产品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活动,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下面主要从制度、技术、工具和理论与方法四个维度来讨论企业实现产品创新成功的途径(如图2所示)。

1.管理制度创新。制度是组织运行方式的原则规定。制度创新是从社会经济角度来分析企业各成员间.尤其是设计团队之间的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变革.其目标是实现对设计团队的有效管理和激励.提高设计团队的工作激情和开发效率。

从组织理论的角度来考虑.设计团队是由不同的成员担任的不同职务和岗位的结合体.设计团队的机构和结构的形成要受到产品设计活动的内容、特点、规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随着产品设计获得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比如产品设计的流程从传统的串行方式变换为并行方式就需要在管理和组织制度方面进行重大创新.才能适应并行设计的需要。面对复杂性程度高的产品创新开发。有时还要进行组织流程再造以适应各种变化。对于临时性的开发工作.可以组建自我管理团队.跨职能团队等业务小组等。

另外.企业文化对于产品创新的成功与否也具有重要性。顶尖的人才,可以精诚合作设计出世上最好的产品,也可以上演最惨烈的争斗企业如果缺乏富于凝聚力和团结精神的文化,不过是“一盘散沙”,就算人才再多,也必将沦于内耗.产生不了强大的合力所以组织管理制度的创新也必须着眼于建设合作与诚信的文化,因为文化也是生产力。

2.技术创新。一般而言,技术创新包括两个阶段,一是企业常规的技术储备创新.二是产品设计和制造时的技术创新。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加速。新的科学原理,工程算法、材料、制造工艺和发明专利不断涌现,通过选择新的产品工作原理、工程材料和工程算法,设计师能够得到创新性的产品设计概念.新的制造工艺也可以提高产品制造的效率、缩短上市时间。例如,是否可以用控制技术代替传统的机械传动和支承.是否可以用一种新的陶瓷或聚合物替换正在使用的材料等.都属于技术创新的范畴。有了产品创新概念后,是否能率先引入最新技术,在最短时间中开发成功.同时做到最小成本也是影响产品能否创新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3.工具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为产品设计师在设计手段和设计工具方面的创新提供极大的可能性。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绘图、基于网络化的设计、虚拟设计技术、数字化设计技术都是信息技术工具在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另外.像autocad、project等设计工具软件包的不断更新和升级,功能越来越强大,使用也越来越方便,都大大节省了设计的工作量,提高了设计效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环境下的产品协同设计亦成为跨国企业普遍采用的新兴产品设计方式.其目的是使分布在不同地点的产品设计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通过网络.采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辅助工具协同地进行产品设计活动。实现产品信息的共享和交换、设计方案的讨论、设计结果的检查与修改,使产品设计工作能够跨越时空进行如基于web的多智能体异地协同设计等等,网络化的设计既是一种新的设计技术,也是新的设计工具.同时也需要组织管理制度方面的创新以适应设计团队和客户的网络化互动。

4.设计理论与方法。有效、科学的设计方法学的支持.是进行产品创新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发达国家设计界。创新问题解决理论(triz),公理化设计、质量功能展开、田口方法、泛设计理论和约束理论等现代设计理论都是研究的热点。对设计过程、设计本质和设计思维的探讨都是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的重点领域.设计理论的突破性进展将对设计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如triz理论极大改变了设计人员对创新的传统认识.增强了创新的自信心和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基于知识的设计理论研究,尤其是基于网络环境的设计知识获取和重复利用策略的研究都是未来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重点。

当今.我国很多企业并不重视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仅仅热衷于技术的引进,而没有把技术和理论进行有机的结合例如仅仅将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作为替代图板的绘图工具.没有与设计理论与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可以说,没有方法论的指导,产品创新难以取得真正突破。

六、结论

产品创新能否成功的影响因素很多.本文仅从企业微观层面对与产品创新有关的功能、客户需求和创新的几个维度进行了论述。可以说,企业任何一个方面的改进和提高都对产品创新的最终成功有着促进作用。

创新产品设计论文篇3

【关键词】产品设计;创新;设计语言;方法

设计的内涵是创造,没有创造也就没有创新,没有进步。任何产品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当然对原有产品的改进与完善,也属于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在当今快节奏、高科技的市场经济中,产品不论是改进还是打破原有模式都必须具备创造性,产品设计的创新是每一个企业每一个设计师都应关注的点。

1产品设计创新的提出

任何一个新产品的开发都属于一个创造的过程,创造性的赋予产品新的属性,如功能、材料、颜色、肌理的改变,都会成为设计的关键,同时这些也被称为产品的设计语言。当今产品设计的主题,都在围绕创新,如造型、功能、材料、技术以及使用方式。美国经济学家约•阿•熊彼得在最早提出的创新理论中所说:(1)反应新的技术开发,(2)敏感地反应时代的变迁,(3)必须反应广大消费者新的欲求和需要,(4)有新的创造——创造性的构思、功能等,给人以方便性和意外性,(5)便于生产并能有利于企业在市场开拓独特的道路,满足这五个条件之一或多项条件的产品设计,都属于创新性的产品设计。

2产品设计创新的基本原则

在当今世界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新产品的开发与创新作为重要的战略必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产品的创造与开发能否成功,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的创新原则。产品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满足人的需求的物质方式。产品以人为本的创新思路在于,产品在功能的实现中要融入对人的关怀与体贴,也就是对人的精神的关怀。设计活动中,考虑的是人、环境和产品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产品一方面适应环境,一方面给人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应充分调动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2)注重实现产品价值的创新原则。产品的价值,包括使用价值和附加价值,使用价值是产品特有的属性,它直接面对用户的需求。可以说提升产品使用价值的关键在于及时以及正确的把握市场需求,因此正确、认真的做好前期市场调研工作,掌握市场趋向以及消费者心理对产品设计创新事半功倍。使用价值的创新也就是产品功能与技术的创新,二者结合使产品成为适应市场适应消费者的畅销的商品。(3)关注科学技术发展动向的创新原则。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成果为先导,适当运用到产品设计创新过程中,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科技适时转化为产品创新原理,实际上就是强调产品设计对先进技术、现有技术以及可利用技术与成果的有效利用和转化。因此产品的创新是提供安全、可靠、有效、舒适且利于人们健康的,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创新,而不是对科技的滥用。(4)“绿色设计”原则。产品设计致力于创造一种绿色、和谐、合理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最基本的前提就是生态与环境。在产品设计创新中应创造一种引导新的生活方式,达到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一种创新。

3产品设计语言创新的方法与途径

运用产品设计创新的基本原则,我们可以发掘产品设计语言创新的方法与途径。(1)产品技术语言上的创新。即应用科技的发展在产品技术应用上的创新,比如对老技术的移植,通过把一个产品以往或已成熟的技术运用到其他产品上,以挖掘老技术的新用途;还可以通过对新技术的转化,对领域内最新出现的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并尽早将其转化成对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用的产品。(2)使用方式语言上的创新。即改变产品固有的使用方式,如操作方式,为用户重新定义人机交互方式,从而获得产品的创新设计。(3)材料语言上的创新。材料是产品功能与技术的载体,通过新材料创新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传统材料的新应用,二是采用新材料等。(4)功能语言上的创新。一是功能组合,即将两种以上不同的功能巧妙组合在同一个产品上,这会使产品具备多样的功能性来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二是功能延伸,对产品原有功能进行适当地延伸发展。(5)造型语言上的创新。形态、色彩、材质和纹理共同构成产品最外在的表现形式,即产品造型,它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欲望最直观的因素。因此,造型创新是产品设计创新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结语

产品设计语言创新是产品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强产品创新性的重要手段,随着消费者对于创新型产品的诉求越来越高,设计师应积极探索产品设计语言方面的创新方式与途经,做出符合时展的产品设计。

参考文献

[1]李翠.浅谈设计的创新[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10:254.

[2]胡卫军,张帆.产品设计的共性与个性[J].文学界(理论版),2010,07:175-176.

[3]康学伟.绿色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绿色建筑,2013,05:46-47.

创新产品设计论文篇4

关键词:创新设计;设计方法;产品设计

创新设计是 现代 产品设计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知识 经济 时代的到来,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更加依赖于人类的创新实践活动。开展创新设计的研究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意义。

1 创新的内涵

20世纪初,全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只有5%是依靠技术创新取得的,而现在发达国家中的40%是依靠技术创新取得的。

美籍奥裔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将“创新”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首次提出。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发明的第一次商品化,也就是说,把发明引入生产体系并为商业化生产服务的过程就是创新,它意味着建立新的生产函数或供应函数,是在生产体系中引进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的组合。

而发明实际上就是一个产品创新的过程,其关键是设计的创新,设计创新是实现产品创新的根本基础。因此,创新设计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

创新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是设计者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利用人类已有的 科学 技术成果,进行创新构思,应用新技术、新原理、新方法进行产品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2 创新方法的发展

创新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人类对创新本质的认识与研究还远远达不到科学的层次。但是众多创新学者,经数十年的研究发现,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有一定的 规律 可循,他们大多是以原则、诀窍、思路形式指导人们克服心理和思维的障碍,改善思维的灵活性的过程。

自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300多种创新技法,10多种创造原理。这些创新技法,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制约创新的相关因素的限制。

所谓创新技法就是在创造心理、创造性思维方法和认识规律基础上的技巧。这些创新技法不存在科学的逻辑关系,大多数目前在理论上处于“初生期”,还远远未达到纯粹的科学水平。

从思维的角度,创新是人类驾驭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过程。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掌握已有创新技法的基础上,结合认知科学、人工智能、设计方法学、科学技术 哲学 等前沿学科,创新设计方法已成为一门独立且有待于开发的新的设计技术和方法。

创新设计方法的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

最初的创新研究侧重于人的创造性思维,总结出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形成各种创新技法,如:头脑风暴法、联想法、类比法、侧向思考、仿生法等。

后来,创新方法的研究开始注重以知识(专利)为基础,通过对专利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创造活动所遵循的创新原理,该阶段的典型创新方法是triz理论。

随着 计算 机技术的发展,创新方法的研究也出现新的趋势,在现阶段,各种成熟的创新设计方法开始集成化研究与应用,并与计算机(包括 网络 )技术相结合,形成计算机辅助创新(cai: computer aided innovation)技术,如:qfd、可靠性设计、网络协同创新技术、有限元分析等各种成熟的技术和方法开始融入到创新设计过程中。

3 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研究

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研究对于提高机械产品的设计水平、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有着重大的意义,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普遍重视。

机械创新设计是指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人类己有的相关 科学 技术成果(含理论、方法、技术原理等),进行创新构思,应用新技术、新原理、新方法进行产品的分析和设计,设计出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的机构或机械产品(装置)的一种实践活动。

一般来说,创新设计包括全新设计和适应型创新设计两类。

需要指出的是,创新设计和概念设计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概念设计的核心是进行设计创新,而创新设计并不尽限于概念设计阶段。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均有创新设计的问题,但是最主要的是在概念设计阶段进行创新。

国内外学者针对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分别从设计的本质、设计的过程以及设计的方法等不同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创新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现状见表1。

4 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通过上述 文献 的研究可以看出,尽管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创新设计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仍没有解决,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1)创新设计本质过程的研究这实际上也是对设计的创新本质的认识。尽管人们从思维方法、设计手段等多方面对创新问题进行探索,现在对创新的实质过程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深层次的认识,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去指导创新实践。在这方面我们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2)创新设计中知识的表达与应用首先,产品创新过程涉及多学科、多种技术,如何将设计知识组织管理,满足设计主体对知识的需求是今后的研究重点。其次,为创新设计过程建立科学的产品模型,结合 现代 cad技术,支持创新方案的快速表达,对于提高设计效率有重要意义。

(3)设计理论研究与设计工具开发存在严重脱节人们对于设计理论及创新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理论研究与设计工具,特别是产品的结构设计工具存在严重的脱节。一方面某些机械结构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较少考虑 计算 机实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设计工具开发时,又没有适合计算机进行的结构设计自动化和智能化理论。需要深入研究机械产品设计中功——构映射的本质 规律 。

(4)创新设计过程的集成化技术研究创新设计过程的集成化技术的重点在于概念设计的集成化实现,主要是指产品的原理方案创新与结构方案创新的集成。现有的设计理论或设计工具多是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某阶段的创新实现问题,如:techoptimizer可以辅助实现产品原理方案的创新,但需要其他cad系统完成结构的设计工作;一些大型的cad/cae/cam商品化软件,如:ug、pro/e等均开发出了支持概念设计的 工业 设计模块或草图设计模块,但是这些模块基本上仍是计算机辅助绘图的工具,几乎不支持原理方案的创新。缺乏统一的创新设计理论指导创新设计过程,是造成原理方案创新与结构方案创新的集成度低的主要原因。

参考 文献

创新产品设计论文篇5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产品设计 交互设计产品创新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154-01

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在于产品与商业模式的创新,产品的创新需要优秀的产品设计人才,这是移动互联网企业生存发展与壮大的关键。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就是培养出优秀的创新人才,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总体上不太适合创新人才的培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对于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这一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目前国内各等级院校开设相关课程的专业,都制定了不同学时、不同方法,内容也各有侧重的教学大纲。有的高校偏重于技术的培训,有的高校偏重于UI的设计,也有的高校借鉴了互联网产品的设计思路,但目的都是为了把一个个富有个性的学生塑造成具有全面完整的创新能力的人。互联网与移动互联产品设计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出学生丰富的创造性,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与创作,为企业培养适格的设计人才。

为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与较强动手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的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课程主要分成三大块:一是理论基础,该课程以人机交互与用户体验的理论为指导,重在设计心理与用户体验。二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激发,此为该课程的重点。第三部分为实践项目的培养与训练,在该部分中会与校企合作单位联合培养。

在如何引导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上,英国爱丁堡陇比亚大学艺术与设计产业学院副教授宗诗婷博士的心灵编制工坊做了有益的探索,她的分组互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心灵编制工坊的启发下南航金城学院艺术系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将其方法优化后延伸到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的教学中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总体上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以互动设计的基本方法为理论指导

该课程以互动设计与用户体验的相关知识为理论基础,在进行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课程以前,需要对与互动设计相关的社会学、心理学有简单的了解与认识,对人因工程、界面工程、可用性工程、使用者经验设计与信息架构有较好的掌握,对用户体验有较好的掌握,对服务设计有基本的了解。

2 实践上学生创新性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的步骤:

2.1 材料准备

为比较直观地展现与提炼优秀产品的优质基因,需要准备竹签、两种以上色彩的便签条、LED灯泡与细绳子若干。

2.2 分组与产品借鉴

5-6个学生分为一组,在其中一张便签上让每个学生写出自己印象最深、认为最优秀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名称。然后总结出该产品最能打动自己的几个亮点,在其他色彩的每个便签上写出一个关键词,每个产品写出五个左右的关键词。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优秀产品的认识并提炼出其优质基因。

2.3 组合

把便签用竹签串起来,串的时候,务必保证有产品名称的那张便签在第一个,剩余的几张带有关键字的便签随机等距串在准备好的竹签上。每位同学一串,完成这一步操作后每组应该有五六支竹签。然后每组同学将本组的竹签组合成一个立体形状,三角体、方体均可。组合完毕后将其用细绳悬挂起来,以便展示与交流。

2.4 互动交流

各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并查看对方的组合,并在自己认同的产品优质基因上夹上一盏LED灯泡。经过这一步的操作后,可以直观地提炼出不同类型产品的共同创新点,这些创新点就是一个优秀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优质基因,也是自己进行设计创作时需要着重关注的关键因素。

2.5 重组与再现

将优秀产品的优质基因提炼出来并加以组合,随后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产品设计项目。在实施实践项目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优质基因逐点运用。

优质产品的优秀基因是一个移动互联网产品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对优质基因善加组合并在自己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上重现是创新性培养效率较高的一种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培养学生对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深度洞察力,又能培养学生的产品转移与再现能力,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式,效果上也远胜于传统说教式的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融理论贯通、动手实践与产品创新为一体,打破了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主体、理论为中心、填鸭式课堂教学的方法,体现了以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主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宗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增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学效果上,在经过本教学方法的培养后,学生对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多同学进入到各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企业从事产品设计与交互设计的工作,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在这种教学方法的指导下,2011年本系学生参与江苏省检验检疫局商检平台的策划与设计,截止到2014年3月份,累计服务企业3000家,在线销售500余万元,获得淘宝卖家一致好评,检科院也成为淘宝合作伙伴“淘拍档”。2012年本系学生参与大型社交型移动互联网产品项目-掌缘的产品策划与设计,以单位认证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截止到目前该产品已超过60000优质会员。

实践证明该方法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激发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应继续坚持这种方法并不断加以优化与创新,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敬文.浅谈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及用户研究[J].大众文艺,2014(6).

[2] 黄成云.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3] 鲁放.中国新媒体艺术教育发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4] 肖敏,王英,宋秀丽,等.信息安全专业网络管理课程教学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13).

[5] 张继河,张帆.高校培养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研究――基于实践教学路径角度[J].中国高校科技,2011(12).

[6] 王丽,陈江博,苏雪琼,包传辰,彭月祥.科研融入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8).

[7] 谢俊荣.高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

创新产品设计论文篇6

创新设计是创新理念和设计实践的结合。为了对创新设计内在规律、外在表现形式更加深入的加以了解,从而为系统指导设计尤其是创新设计奠定基础,从创新设计理论方法、思维与建模及冲突问题消解等几个方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为促进设计创新的产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创新设计;理论方法;冲突消解;设计思维与建模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9007502

0引言

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某种形式表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创新设计是指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人类已有的相关科技成果进行创新构思,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创造性、新颖性及实用成果性的一种实践活动。创新设计是产品进化的直接原动力,涉及了多方位、多领域、多层次设计要素的综合集成,体现了需求定性要求的量化转换,决定了产品技术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创新设计的范围涵盖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创新设计理论方法、思维与建模及冲突问题消解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研究成果和应用价值。

1创新设计理论方法研究现状

自1912年创新理论提出以来,创新理论在不断的完善及应用研究在不断的深化过程中,逐步形成技术创新的专业化、综合化、智能化及简捷化发展思想。且在创新设计方面,原来所使用的创新方法如仿生法(Bionic Design)、形象思维法、阵列法和智爆法等基于认知的方法(Cognitive Approach),随着计算机在设计领域的广泛应用,有逐渐向基于系统的方法(system Approach)方向发展的趋势。

1.1基于认知方法研究

对于产品创新思考的过程,通常包含发现并确定创新问题,生成解决问题的创新想法,选择、发展并确定创新方案等思考阶段。对创新从认知的角度进行分析开始较早,这方面的研究也较多,如英国学者T.J.Howard,美国的Janet.L等。

1.2基于系统方法研究

德国的Pahl和Beitz提出的普适设计方法学(Comprehensive Design Methodology,CDM)为设计员在每一个设计阶段建立了工作步骤计划。公理性设计(Axiomatic Design,AD)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Suh提出的一种设计决策方法。质量功能配置(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则是将用户需求转化为设计需求、工艺要求等多层次演绎的分析方法。另外,最有名气的还是前苏联G.S. Altshuler领导的研究小组提出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TRIZ)。

此外,美国学者Carayannis和Coleman提出的新的复杂产品设计创新工程设计方法;Goldenberg提出的创造性模板方法;John提出的组合创造方法;新加坡学者Jiao和美国的Helande和Khalid等研究了情感设计;英国学者Ammon Salter和David Gann,美国学者Galanakis等对创新设计过程中不同学习机制、动机、问题解决及各方面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2创新设计思维与建模研究现状

近年来很多学者着重在创造性思维、创新技法、创新设计建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2.1在产品创造性思维方面

由浙江大学潘云鹤教授提出的基于空间探索的创造性设计方法通过类比的设计,将新的结构、行为等从设计需求引入目标设计中。通过采用设计目录法对复杂技术产品进行了智能优化,浙江大学冯培恩教授提出了机械广义优化设计的理论框架和学科体系。山东大学陈洪武则依据分解重构理论和生物基因工程,提出了机械产品基因工程设计理论。浙江工业大学赵燕伟教授依据可拓学理论,根据菱形思维的一些特点,提出了基于多级菱形思维模型的方案设计新方法。

2.2在产品创新设计建模和开发方面

上海交通大学蔡鸿明和何援军利用树结构,结合设计实例,构建出产品结构树模型。面向机械创新设计的概念结构模型,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冯力和叶尚辉提出,解决目前基于特征的机械结构模型还难以适应结构演化的需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邓家提教授为了建立支持产品创新设计的新一代设计自动化技术系统,则带来了一个名为“三叶草(Clover)”的设计自动化系统概念模型。

在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问题的可视化、形式化建模对于设计团队的协同性和效率起着重要作用。且创新思维的可贯彻性与创新设计问题求解的可追溯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研发周期和产品创新设计方向控制的可修正性。

3创新设计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3.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较早就已经开展了创新设计方面的研究,许多大公司已经开发出了基于TRIZ理论的创新设计软件。

美国的Invention Machine公司研究开发出了基于TRIZ的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软件TechOptimizer,它是基于知识的创新工具,将TRIZ的原理与其知识库紧密结合,为设计者提供高质量的设计思路。

美国Ideation International公司也研究开发出了基于TRIZ的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软件 Innovation Workbench。它被称为可携式专家智慧系统的专业创新软件,其最大的特点是内含一个分析知识转换的问题形成器(Problem Formulator),并广泛应用于管理流程或工程中。

3.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创新设计的研究起步较晚,技术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高等院校的研究更多些。

北京亿维讯公司开发了Pro/Innovation创新设计平台及创新能力拓展平台。河北工业大学檀润华通过对TRIZ的深入研究,开发出了Invention tool,天津大学徐燕申教授和林岳等人也开发出了自己的创新设计系统。

产品创新设计系统的应用研究是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转化的直接体现,因此,创新设计系统的开放性高、去专业限制好、形式化描述强、可视化操作简捷、稳定性好是该系统的发展方向及广泛被应用的前提条件。

4创新设计冲突问题协调方法研究现状

创新设计冲突消解过程是一个不断化解设计矛盾、反复协调多设计目标与约束、变对立设计为共存设计的复杂演化过程。目前产品设计中的冲突问题消解大多集中在协同设计、并行设计、公理设计和多目标优化设计等领域中,采用的冲突消解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4.1基于规则推理的冲突协调方法研究

设计中的冲突问题一般较为复杂,涉及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和多个相关领域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基于规则和实例推理的冲突协调支持库较难构建,但它能快捷而高效地解决一些常规的、耦合度较低的冲突问题。赵阳运用一种快速的规则匹配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推理的冲突消解体系架构。Wong和Klein,指出领域知识通常可以通过规则形式表达以形成知识库,在推理机制下进行冲突协调,从而提出了基于知识的冲突协调方法。

4.2基于协商、回溯的冲突协调方法研究

Pena-Mora综合应用协商理论和博弈论设计开发协商系统。Shan-Lin Yang等提出了一种信念函数间的一致度方法,其目的是为减少信念函数间冲突测度的内在差异性。浙江大学魏宝刚对DAI系统中主体间的结构冲突进行分析,提出了协商冲突消解策略。徐文胜等提出了一种基于标准满意度空间的并行工程冲突协商的方法。

4.3基于TRIZ理论的冲突协调方法研究

台湾的张祥唐等针对技术创新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冲突问题,糅合TRIZ与生态创新的观点,构建出冲突问题协调的CAD软件,同时用一些成功的产品实例验证了生态设计工具的实用性。日本的Yamashina等全面结合质量功能配置QFD和TRIZ方法,形成了一种叫创新产品发展过程(Innovative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的冲突协调方法,此法可系统性的对产品进行创新。

4.4基于可拓学的冲突协调方法研究

可拓学是用形式化的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并用于解决矛盾问题的科学。国内外可拓学研究工作目前已形成由可拓论、可拓方法和可拓工程构成的学科体系,并已在诸如机械等领域进行了应用的尝试。广东工业大学的杨春燕提出了可拓策划的理论和方法,构建“化对立为共存”的策划创意。刘飞、曹华军等提出基于可拓理论的绿色制造实施方案设计方法。谭建荣、马辉等通过设计事元、物元对产品设计知识单元进行描述,给出了面向产品设计过程的设计知识重用模型。对于产品配置效率低难以变型等矛盾问题,楼健人提出了产品层次可拓配置设计方法。然而,针对复杂多变的低碳设计过程的冲突问题,各设计域、设计因素之间如何进行知识关联、拓展、转换和推理,如何实现低碳设计定性表达与定量求解算法的智能化,尚缺乏严格、可行的研究支持,可拓设计逻辑发展也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它的研究应该就是下一个热点了。

因此,结合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矛盾问题消解方法去求解现代产品快速响应设计中的复杂问题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在充分发挥每种冲突消解方法的优势情况下,实现不同方法的优势互补是研究的创新点也是难点。

参考文献

[1]檀润华.创新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T.J.Howard,S.J.Culley.Describing the creative design process by the integration of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gnitive psychology literature[J].Design Studies,2008,29(2):160180.

创新产品设计论文篇7

关键词:创新设计;设计方法;产品设计

创新设计是现代产品设计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更加依赖于人类的创新实践活动。开展创新设计的研究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意义。

1 创新的内涵

20世纪初,全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只有5%是依靠技术创新取得的,而现在发达国家中的40%是依靠技术创新取得的。

美籍奥裔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将“创新”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首次提出。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发明的第一次商品化,也就是说,把发明引入生产体系并为商业化生产服务的过程就是创新,它意味着建立新的生产函数或供应函数,是在生产体系中引进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的组合。

而发明实际上就是一个产品创新的过程,其关键是设计的创新,设计创新是实现产品创新的根本基础。因此,创新设计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

创新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是设计者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利用人类已有的科学技术成果,进行创新构思,应用新技术、新原理、新方法进行产品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2 创新方法的发展

创新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人类对创新本质的认识与研究还远远达不到科学的层次。但是众多创新学者,经数十年的研究发现,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他们大多是以原则、诀窍、思路形式指导人们克服心理和思维的障碍,改善思维的灵活性的过程。

自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300多种创新技法,10多种创造原理。这些创新技法,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制约创新的相关因素的限制。

所谓创新技法就是在创造心理、创造性思维方法和认识规律基础上的技巧。这些创新技法不存在科学的逻辑关系,大多数目前在理论上处于“初生期”,还远远未达到纯粹的科学水平。

从思维的角度,创新是人类驾驭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过程。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掌握已有创新技法的基础上,结合认知科学、人工智能、设计方法学、科学技术哲学等前沿学科,创新设计方法已成为一门独立且有待于开发的新的设计技术和方法。

创新设计方法的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

最初的创新研究侧重于人的创造性思维,总结出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形成各种创新技法,如:头脑风暴法、联想法、类比法、侧向思考、仿生法等。

后来,创新方法的研究开始注重以知识(专利)为基础,通过对专利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创造活动所遵循的创新原理,该阶段的典型创新方法是TRIZ理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创新方法的研究也出现新的趋势,在现阶段,各种成熟的创新设计方法开始集成化研究与应用,并与计算机(包括网络)技术相结合,形成计算机辅助创新(CAI: Computer Aided Innovation)技术,如:QFD、可靠性设计、网络协同创新技术、有限元分析等各种成熟的技术和方法开始融入到创新设计过程中。

3 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研究

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研究对于提高机械产品的设计水平、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有着重大的意义,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普遍重视。

机械创新设计是指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人类己有的相关科学技术成果(含理论、方法、技术原理等),进行创新构思,应用新技术、新原理、新方法进行产品的分析和设计,设计出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的机构或机械产品(装置)的一种实践活动。

一般来说,创新设计包括全新设计和适应型创新设计两类。

需要指出的是,创新设计和概念设计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概念设计的核心是进行设计创新,而创新设计并不尽限于概念设计阶段。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均有创新设计的问题,但是最主要的是在概念设计阶段进行创新。

国内外学者针对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分别从设计的本质、设计的过程以及设计的方法等不同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创新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现状见表1。

4 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通过上述文献的研究可以看出,尽管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创新设计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仍没有解决,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1)创新设计本质过程的研究这实际上也是对设计的创新本质的认识。尽管人们从思维方法、设计手段等多方面对创新问题进行探索,现在对创新的实质过程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深层次的认识,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去指导创新实践。在这方面我们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2)创新设计中知识的表达与应用首先,产品创新过程涉及多学科、多种技术,如何将设计知识组织管理,满足设计主体对知识的需求是今后的研究重点。其次,为创新设计过程建立科学的产品模型,结合现代CAD技术,支持创新方案的快速表达,对于提高设计效率有重要意义。

(3)设计理论研究与设计工具开发存在严重脱节人们对于设计理论及创新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理论研究与设计工具,特别是产品的结构设计工具存在严重的脱节。一方面某些机械结构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较少考虑计算机实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设计工具开发时,又没有适合计算机进行的结构设计自动化和智能化理论。需要深入研究机械产品设计中功――构映射的本质规律。

(4)创新设计过程的集成化技术研究创新设计过程的集成化技术的重点在于概念设计的集成化实现,主要是指产品的原理方案创新与结构方案创新的集成。现有的设计理论或设计工具多是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某阶段的创新实现问题,如:TechOptimizer可以辅助实现产品原理方案的创新,但需要其他CAD系统完成结构的设计工作;一些大型的CAD/CAE/CAM商品化软件,如:UG、Pro/E等均开发出了支持概念设计的工业设计模块或草图设计模块,但是这些模块基本上仍是计算机辅助绘图的工具,几乎不支持原理方案的创新。缺乏统一的创新设计理论指导创新设计过程,是造成原理方案创新与结构方案创新的集成度低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孙林夫. 现代产品设计技术及其发展[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3, 32(1): 37~40.

[2]约瑟夫.熊彼特. 经济发展理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0.

[3]沈惠平. 机械创新设计及其研究[J]. 机械科学与技术, 1997, 16(5): 791~795.

[4]张武城. 创造创新方略[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5]刘莹, 艾红. 创新设计思维与技法[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6]高常青, 黄克正, 王国峰. 由TRIZ理论的通用解求问题的特殊解[J].中国机械工程, 2006, 17(1): 84~88.

[7]邹慧君, 张青, 郭为忠. 广义概念设计的普遍性、内涵及理论基础的探索[J]. 机械设计与研究, 2004, 20(3): 10~14.

[8]约翰逊PC(陆国贤等译). 机械设计综合一创造性设计与最优化[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7.

[9]檀润华. 创新设计-TRIZ:发明问题 解决理论[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2月第1版.

[10]I. Rivin. Use of the 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 (TRIZ) in Design Curriculum [J]. TRIZ Journal, 省略, February, 1998.

[11]G.S.Altshuller. And suddenly the inventor appeared [M]. Technical Innovation Center, INC, Worcester, 1996.

[12]牛占文, 徐燕申, 林岳. 实现产品创新的关键技术―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 机械工程学报, 2000, 36(l): 11~14.

[13]颜洪森. 颜氏创造性机构设计(一)~(三)[J]. 机械设计, 1995(10)~(12).

创新产品设计论文篇8

[论文摘要]论述了工业设计创新平台构建的重点内容。从区域整合角度,分析和谐构建工业设计创新平台将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出应利用工业设计创新平台,实现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分领域推进工业设计中心建设,打造优势突出的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区域经济结构升级。

随着科学技术与知识的不断发展,以工业产品设计为核心的工业设计已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制造、纺织、电子信息、运输装备等行业,可有力加快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带动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对工业设计的创新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不仅是在工业设计自身知识体系与理论方法上的创新研究,更是在工业设计创新平台建设方向与内容上的倍受重视。例如,湖南省依据本省产业发展格局,首度提出工业设计创新平台建设方案,并取得一定效绩。因此借鉴首创省份的发展特点,提出全国范围内发展工业设计创新平台建设,依据区域自身产业格局与经济发展特点,加速区域整合。通过区域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复合系统,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有力提升,并对我国整体经济结构的发展意义深远。

1工业设计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内容

工业设计创新平台包含着设计创新、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为全国各地设计行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提供全面、系统、方便、高效的与工业设计有关的创新契机。这个平台增强工业设计对产品、企业和产业竞争的支撑能力,成为全国设计行业、制造行业与工业设计院校、科研机构、培训机构搭建技术交流与合作、人才培养、信息沟通与服务的平台。工业设计创新平台构建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构建产销学研紧密结合的工业设计创新体系[1]。通过国家规划与政策的引导,自主开发工业设计创新成果并进行成果转化,实现市场化运作。建立工业设计院校、研究机构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培养既有技术创新理念,又具有实践设计经验的高端工业设计人才,集技术、人才、成果和产业于一体。

2)构建行业设计中心。围绕增强工业设计创新能力,立足中国产业发展现状,选择中国发达地区工业设计基础较好的机械及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家电产品、IT产品、交通运输装备以及工艺美术、传统手工艺、动漫等产业作为工业设计的重点发展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工业设计中心。根据全国产业结构发展规划,分领域、分专业推进工业设计中心建设,着重发展与产业结构关联度高、基础优势明显的设计中心[2]。

3)构建创意产业园。采用集聚设计创意企业、提升设计创意环境的方式,建设产品研发设计、家具设计、工业陶瓷设计、展示设计直至传统手工艺设计等为发展重点的工业设计产业发展集聚区,创建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产业聚集园区。

4)构建工业设计品牌建设工程体系。品牌工程建设的目标是明确企业的品牌战略和品牌结构,梳理组织与品牌的关系,强化品牌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支撑作用;提炼品牌的核心价值,明确品牌的定位、品牌内涵和品牌口号;进行品牌工程建设的系统规划,为后续品牌建设工作提供行动指南[3]。通过系统的品牌建设工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区域特色的产业和产品。

5)构建合理有效的设计创新管理机制。重视设计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健康发展专利事业并给予资金扶持。嘉奖对经济与社会生活发展有关键性推动意义的设计,严惩一切剽窃行为。有计划、有步骤地每年组织实施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等工业设计创新项目,使优势产业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主导产业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

2从区域整合发展角度看工业设计创新平 台构建

2.1区域整合的含义与作用

从系统论角度来看,区域整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等子系统,在物质、信息和能量的流通与交换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复合系统[4]。区域整合是相互毗邻的地区之间彼此长期联系,尤其是在经济发展上的联系。区域整合的过程也是一个资源共享与融合的过程,目标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的整合。通过区域整合,可以加强区域协调与合作,加速区域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传输,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区域整合发展是区域发展演化的结果,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因此,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等领域整合发展,参与更大范围的地域分工成为必然趋势,是发挥城市与区域最佳效率的重要机制。

区域相互作用,有的是有序的,有的是无序的;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区域相互作用的有序关系可以加强区域合作系统内部各区域、各要素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保持系统内部各种信息渠道的畅通,有利于互相协调、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竞争,增强区域整合发展系统的内部活力,最终实现区域和谐发展的目的。而区域相互作用的无序关系造成区域间过度回流、产业同构、恶性竞争、生活成本上升等,产生区域相互作用的负效应,阻碍区域可持续发展。通过区域整合,消除区域相互作用的负效应,使区域间的无序关系向有序关系发展,达到区域整合和谐发展的目标。

2.2工业设计创新平台和谐构建促进区域经济的 发展

通过区域整合,可以加强不同区域内部工业设计创新平台建设的相互联系和沟通,有助于此平台建设的相互促进与协调,如北京、深圳、长江三角洲地区等发达地区工业设计发展较快,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意产业壮大,有助于建设适应现代设计教育、产业结构、人才培养、技术发展、行业需求的工业设计创新平台。发达地区工业设计创新平台的和谐构建可以带动周边地区及不发达地区工业设计的发展,因此,通过区域整合,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搭建工业设计创新平台。区域整合的根本动力是区域利益,如区域经济利益,区域社会利益,区域生态利益等多种利益族。利益族的核心是区域经济利益,其他社会和生态等利益是通过经济利益可以体现出来的。工业设计创新平台和谐构建,通过产业运动对不发达地区会产生更多因素渗入,区域内部因素发生变动,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演变,区域经济就会进入更新发展阶段,发达地区通过对不发达地区原料、能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使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形式,扩大经济辐射,推动经济发展,因此工业设计创新平台和谐构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从发达地区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来看,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两大战略驱动,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意产业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两大战略产业[5]。科技和文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两大驱动力。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意产业两大产业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因此在平台建设中加大对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构建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尤为重要。然而,与高技术产业不同的是,创意产业的灵魂是文化,提升产品或服务价值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其文化内涵。文化是产品与服务增值的原动力,这一原动力突破了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技术垄断,为后起区域的跨越式崛起提供了文化图强的理论依据。近一个世纪,特别是近二三十年中,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量。发达国家率先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并付诸实践,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保障就业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个性化需求,对区域环境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加强工业设计创新平台构建,立足区域特点,合理建设平台构架,最终利用工业设计的创新平台,实现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打造优势突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推动产业区域经济结构升级。此外,在平台建设中,打造自我品牌、区域品牌和民族品牌,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本土化保护。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树立起民族优势品牌,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国强.构建工业设计专业体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J].燕山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1):1-2.

[2]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36-40.

[3]顾江,朱文雁,昝胜锋.江苏文化产业竞争优势及其发展战略[J].艺术百家,2009,(4):16-20.

[4]陈计旺.地域分工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73-81.

上一篇:教学探讨论文范文 下一篇:探讨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