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27 17:05:07

创新能力培训

创新能力培训范文第1篇

——创新人才培训理念。要树立能力建设,突出抓培训的观念,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提高各级人才执政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努力实现由“拥有文凭”向“拥有能力”的转变;遵循以人为本、因人施教的原则,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多样性和实效性,使人才真正学为所需、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用有所成。使各类人才真正认识到学习是成长进步之基,是提高素质之本,追求学习就是追求进步,把学习当作第一能力。把对人才的培养教育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实现由“阶段培训”向“终身学习”的转变。要树立质量效益的观念,充分认识对人才教育是最具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的投入,舍得投入,敢于投入,加大投入,努力实现对人才教育培训效益的最大化。

——创新人才培训方法。要学习借鉴当今国内外先进的培训经验,不断创新各类人才培训的有效方法:一是注重目标。经过规范的程序确定目标体系。二是注重技术。目标体系确立之后,要制定与之相应的技术要领和操作措施,使所有参与培训的机构和人员都能够按照一套完整的、分步的、明确的、可操作的技术要求开展培训工作。三是注重过程。要对实现目标的全过程和各个阶段进行监督。对实现目标的难易程度、技术措施是否得当、组织者和受训者是否满意、资金能否保证等情况,及时分析、调整和改进。四是注重效率。要把培训效率和效益作为对培训流程进行评估和对培训机构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五是注重结果。切实通过培训,提高能力,提升素质,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广和运用广播、电视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发展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全方位、大视角、深层次、高品位地培训各级各类人才,开拓教育基地。

——创新人才培训内容。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实际,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优化培训内容,分级分类推进,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认真开展公务员培训。结合实施《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全面开展公务员初任、任职、更新知识和专门业务培训;以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认真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采取政策推动、典型带动等手段引导和鼓励各系统主管部门结合行业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知识为重点,认真开展企业管理人才培训。人才资本的增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条件,增加人才资本的存量,提高人才资本的能力,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靠企业人才培训,要通过培训,造就一大批掌握当今世界最新的企业理念、运营模式、竞争规则、经营之道和管理经验的企业家队伍。

——创新人才培训机制。健全和完善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除运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培训机构外,要适当运用市场机制进行管理,制定和执行准入规则,要加强宏观指导,放手微观操作,努力营造宏观管好、微观搞活的生动局面,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人才培训教育的宏观调控机制,努力构建适应形势和任务需要的资源整合机制。要更新观念,放开视野,建立开放的人才培训“大基地”。选择办学条件较好、师资力量雄厚的高等院校,建立政治理论、经济理论、行政管理知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知识、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和高层次学历(学位)等不同类型的人才培训基地,负责实施不同类型的培训任务;充分发挥驻外办事机构的优势,开辟人才培训基地,逐步确定一批中长期培训合作项目,探索省外培训的新形式;与发达地区的施教机构建立长期的人才教育培训联系,开辟大批量培训人才的新渠道。在积极拓展培训基地的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采取挂职锻炼、进修深造、交流合作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专职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兼职师资队伍建设,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著名专家学者、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和优秀企业家中选聘教师,构建开放式、高层次的师资库,努力实现师资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资源共享。

——创新人才培训服务。要逐步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服务制度。要坚持考试考核、绩效评估、总结通报等服务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考学、评学制度,根据培训需求设计和确定一批培训项目,并进行成本核算和效益评估,积极引导培训机构根据项目要求,开发一批培训模块和培训菜单,为人才自主择训创造条件。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先进的评价手段,对培训项目和培训基地进行跟踪服务与评估,努力推进人才培训教育的长期化、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

——创新人才培训管理。按照“政府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要求,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逐步形成一套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建立培训备案年报制度,对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既充分发挥各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又切实履行行业监管职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选取培训课题,制订培训计划;建立培训登记制度,为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管理,培训结束,要对考试考核合格人员颁发结业证书,由主管部门将其情况如实填入本人档案;建立培训考核制度,在大规模人才培训期间,要求党政机关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脱产累计不能少于一定的时限。根据培训计划,单位不按规定选调人员参加培训的年终不得评先进。新录用公务员不参加初任培训不能上岗,新任职公务员一年内必须参加任职培训,对按规定应该参加而无正当理由不参加或培训成绩不合格的,年底不得评定为优秀等次。专业技术人员不按规定参加培训,达不到规定学分的,不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等等;建立培训质量反馈制度,对委托施教机构举办的主题班次,每期结束后,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请学员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然后进行反馈,以便更好地改进工作,提高培训质量。

创新能力培训范文第2篇

为了促进学生艺术创新能力的发展,艺术高校必须深入分析当前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紧扣学生艺术创新能力生成的三大因素——动力因素、智力因素、知能因素,围绕教学改革的四大核心——制度、课程、教师、课堂,从教育生态的整体结构出发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为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与平台。 一、积极推行制度创新,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环境 制度创新的主要目的就是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与成长的制度机制。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体现人文关怀的文化环境。艺术高校需对学生学习管理有关规定特别是学籍管理条例进行修订,破除传统专业培养制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束缚,将学生学习的自由性、自主性体现在制度的各个方面。 1.实行弹性学制 本科教育的基本学制为四年,但学习年限可以设为3—8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定在校学习时间。同时,实行结业证换发制度,学生如果在规定的年限内未达到毕业要求,只取得结业证,结业后可回校重修、补考,符合条件者,换发毕业证并授予学位。这样的弹性学制,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自主、自由学习不再是一种奢望。 2.加大学生的专业选择权 首先是在录取阶段充分尊重学生的专业学习志趣。 学校应改变以往划定一个录取分数线,线上考生调剂录取到各专业方向的做法,按专业(有的按专业方向)划定专业考试录取分数线及文化高考录取分数线,以学生填报的第一志愿专业方向录取,以此降低学生刚入校就盼望转专业的现象发生。其次是扩大转专业(方向)范围。 学生经过将近一年的艺术专业学习、对所学专业有了较深认识之后,对专业选择更为理智、也更体现其艺术学习的兴趣。因此,学校应将第二学期末定为学生转专业(方向)的办理时间,面向全校受理转专业方向的申请,不再对专业转入转出人数进行限定,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学习意愿。此外,还应简化学生转专业方向的审批程序,学生在同一个专业范围内转方向的,由各教学单位根据教学资源及学生的意愿确定,报学校教务处进行学籍备案即可。 3.实行免昕制度 对一些能力强、潜力大的学生,课堂上教师提供的教学服务往往不能很好满足其学习要求,容易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此时严格要求学生到课堂听课,势必造成教与学的资源浪费。为此,拓展课程学习方式,将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有机结合,在“两课”外的其余课程推行免听制度,由任课教师审定学生的免听资格,将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学习与创作提供更多的自主时间,促进学生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激活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战场,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成效。为此,艺术高校必须改变只注重教师专业能力水平的评价与提升,而忽视教学能力、教研能力提高的弊端,树立新型教学观,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性,激活课堂。 1.树立新型的教学观与学习观 有效的教学主要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指导,关心教学对学生的思想、态度、情感、思维、能力等方面产生影响,关注怎么教才能有助于学生学习这一关键问题。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自觉性,教师始终关注学生所处的学习情景、认识学生的差异性,不断对教学做出评估以改进学习效果。为了更好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学校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比如:召开“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主题研讨会,开展“课程改革建设年”等主题建设活动,围绕着“为谁而教”“为何而教”“学生怎么学”‘我怎么教”等问题,组织教师研究教学,在全校形成一个反思教学、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的热潮,建设一个成熟的学习型学校,提高教师从事创新教育的自觉性。 2.激活课堂教学 首先,采取适宜的教学组织形式,严格控制班级授课人数。在办学规模适度扩大的当下,艺术高校还必须回归学科的本真,采取个别教学、小组教学、小班教学等体现艺术教育规律的教学组织形式。严格控制班级授课人数,音乐类专业主课采取一对一个别教学,美术类专业控制在15人左右,设计类专业控制在25人左右,专业理论课控制在45人左右,公共人文类课程一般为60人左右。其次,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应积极采用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方法,建立一种开放课堂教学模式,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的艺术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实践证明,工作室制的教学方式、社会项目进课堂的实战教学方法、目标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写生与创作融合互动的教学方法、头脑风暴式的参与讨论教学法、问题式案例教学法等方式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 3.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首先是实施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与专业能力提升工程。鼓励教师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学校专业能力展示活动、各级各类专业比赛以及科研创作活动,激励教师岗位创新、岗位成才,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其次是形成有助于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通过专家评教、学生评教、学生选教制度的实施,促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将教学成果、教学改革项目、教改论文等列入教师的职务晋升、考核评优、硕士生导师遴选条件,激励教师重视教学能力的提升,鼓励教师投身教学、研究教学,自觉掌握教育规律。三是强化教学团队的建设。实行新进教师与外聘教师导师制,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开展精品课程课堂教学示范观摩活动,把课程建设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有机结合,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卓越大学教师的培养。#p#分页标题#e# 三、优化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构建课程体系,关键要处理好课程与学科发展、社会需求、学生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关注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与自身潜能的发展。 1.突出课程体系的先进性、适切性 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办学经验,学校每年都应对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以保证课程体系的先进性、前沿性。在课程设置环节,充分吸纳学生的意见,课程设置专家善于换位思考,同时将高年级学生及走向工作岗位2—5年的毕业生列入课程设置咨询队伍。在课程结构上,将学科课程、实践性课程、科研创作课程紧密结合,提高课程的综合化,保证创新能力素质结构与课程设置高度融合,以促进学生艺术理论素养、艺术创作水平、艺术创作能力技艺、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 2.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建立开放性课程 为增强课程体系的创新性与开放性,必须提高专业任选课的学分比例,增加专业任选课的开课数量,避免整齐划一的课程方案,让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扩大公共任选课的学科知识领域,鼓励学生跨专业选修课程。要求音乐舞蹈类学生至少选修l门美术类课程、美术设计类学生至少选修l门音乐类课程,促进学科专业交叉渗透,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 3.设立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体系 分层教学,就是允许同一专业的学生在同一门课程上达到不同的目标,教师通过准确把握同一层面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实现自主设计、自主发展提供可能。 音乐、绘画、雕塑等专业课教学,具有实施分层教学的良好基础和现实需求。比如t在油画、版画、水彩、雕塑等专业(方向)采取工作室制,根据每个工作室的不同艺术风格,设定不同教学目标以及不同的课程计划,充分尊重学生的艺术个性,发挥学生的艺术潜能,赋予学生更高的学习自,为学生艺术创新能力的科学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环境.

创新能力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TRIZ理论;研究性学习;创新能力;培训

一、创新能力培训的必要性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竞争全球化的21世纪,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十五”以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全面推进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操作性难题的人员,是技能操作队伍的骨干和技能带头人。

高技能人才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不断变化的一个动态概念,传统的高技能人才是在数十年的一线生产实践中通过不断积累经验而形成的,他们主要凭借自己的经验去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当今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技能人才的含义已悄然改变。满足于当今社会的高技能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专业(工种)知识水平、精湛的生产劳动技艺、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要能从事创造性劳动,独立的解决复杂和关键技术操作难题,事实上他们已经成为企业创新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大高技能人才创新能力培训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

然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两种,一种是极端的学院化模式,这种模式更适合传授理论知识,却培养不出现代高级技能人才。另一种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培养出各类能工巧匠,但却培养不出来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现代技师和高级技师。

因此,探索一种新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方式,特别是针对高技能人才创新能力的培训方式成为当今高技能人才培训的重要课题。经过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人事部精心策划,选择创新能力为目标,以高技能人才为培训对象,于2009年和2011年由我处分别举办了两期首席技师和高级技师创新能力培训班,以期探索高技能人才创新能力培训的有效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在这两期培训班上,我们采用的是以TRIZ为主要内容,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培训方式的方法。实践证明,这种内容和方式非常适合石油炼化高技能人才创新能力培训。

二、创新能力培训有规可循

创新来源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探索提高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努力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所使用的手段大多是手工的,如头脑风暴法、奥斯本检核表法等等,这些方法实质上就是最好的试错法,是否存在一种更加有效的创新方法,即人们只需要遵循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法则,就能迅速地实现新的发明创造或解决技术。

TRIZ理论对指导如何实现发明创新“自动化”具有重要意义,该理论认为,创新并不是灵感的闪现和随机的探索,它存在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和原则可以告诉人们按照什么样的方法和过程去进行创新并对结果具有预测和可控制性。人们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能动地进行创新并能预测创新。

1、TRIZ理论

TRIZ理论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俄文简称,它是前苏联G.S.Ahshuller及其同事们在分析研究了世界上近250万件高水平发明专利,综合多个学科领域原理、法则的基础上提出的创新方法理论体系。

该理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建立在三种基本前提下:首先,技术系统的演变遵循一些重要规律,可以归纳为8种模式(如遵循产生、成长、成熟和衰退的生命周期等);其次,任何技术系统,在它的生命周期内,趋于越来越可行、简单、有效,即更加理想,增加技术系统的理想成为解决创造性问题的一般规律;第三,创造性问题的解决至少要解决一对冲突,TRIZ将冲突分为技术冲突和物理冲突两种类型。

基于以上前提,TRIZ提出了具体求解创新问题的工具和方法:(1)矛盾矩阵和40项创新原理。 (2)物质场分析与76项标准解决方法。

最后,TRIZ认为一个问题解决的困难程度,取决于对该问题的描述,描述越清楚,问题的解就越容易找到。在TRIZ中,通过ARIZ解决创造性问题的算法,采用一套逻辑过程逐步实现问题过程化求解。

2、与现有创新思维培训工具的区别

当前,针对高技能人才创新能力培训的方法林林总总,大多数方法都只是着眼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上,而忽略了对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具体体现为创新问题的解决方案)关系的研究。作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来说,思维的创新非常重要,但如何应用创新思维产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更具有现实意义。造成这种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前诸多创新能力培训方式缺乏一个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的创新体系框架,使得通过该框架能有目的地指导创新思维的生成,规范创新思维到创新能力的转化。

基于TRIZ的创新方法通过研究人类创新的实例,实现了对创新过程的高度概括,通过建立创新思维的激发环境,设定创新思维的转换条件,规范创新活动的流程,结合技术创新原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创新思维的控制和预测,形成了一个新的创新体系综合框架。

与传统的创新方法相比,TRIZ 有以下优势:TRIZ总结出创新的规律性,使得创新过程效率提高。

(1)、TRIZ 帮助打破思维定势和知识领域界限。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中,人们的思维惯性和有限的知识领域,严重地阻碍了创新的过程。TRIZ理论中提供了诸如九屏幕法、尺寸‘时间’ 成本((#))算法、小矮人法等一系列科学方法,帮助人们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灵感,从更广的视角看待问题。

(2)、TRIZ 能帮助预测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如何预测下一代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的问题,是一个具有战略决策意义的问题,这用传统创新方法根本无法解决。而TRIZ 理论总结出了技术系统的进化规律,这些规律对于产品的开发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让决策者清晰地了解到在什么阶段该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来发展自己的产品,有效地取得产品的竞争优势。

(3)、TRIZ 具有良好的可推广性和普适性。与通常的创新方法比较,TRIZ 是可传授的,可以用语言以及文字的方式来表达它的作用,是可以作为一门学科向众人推广的, 具有良好的可推广性。同时,TRIZ 具有良好的普适性。不同领域问题的解决往往遵循共同的规律,同一创新规律往往在不同科学和工程领域反复应用。TRIZ 理论包括的具有普遍性的创新方法和规律,是经过对大量发明的分析、研究、提升和总结来的,TRIZ 能够被广泛应用到不同领域。

三、创新能力培训有法可依

教学观念转变是实现教学方式改变的前提,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在对比中西教育的区别时深刻地指出:“中国的教育是一种传统式教育,特别注重知识的系统学习,与美国相比,在创新教育方面显得不够”。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要改变这一状况,从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入手,培养创新型人才。

1、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研究性学习是有别于传统的接受学习的一种新的学习观或学习方法,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指导学生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从而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统的单一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强调如何接受和掌握人类已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方法,目标是把学习者的头脑作为储存知识的“仓库”,为一个已知的世界培养已知的人。这样培养出来的人一般能从事特定的、终身不变的职业,却往往缺乏创造性,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时代要求。“研究性学习”则是一种面向将来的学习。它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已有的理论和技术,更要在继承一切知识精华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激励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新的理解、加工、组合,提出疑问,探索新的领域,鼓励学生应用各种不同方式去得到不同结论,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周密思考,选择最佳方案,并付诸实施。目标是把学习者当作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为未知世界培养未知的人。

研究性学习至少应该包括以下的内涵:首先,要通过课程教学实现教学和科研的结合;其次,要发挥学员的主动性,让学员有机会参与研究工作,培养学员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再次,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在教学科研结合的氛围中使师生互动;此外,还要提供教师和学生研究问题的条件,激发其创新教学与研究的动机;总之,研究性学习整个过程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理念之精髓。

2、研究性学习的步骤

研究性学体可分为几个阶段,即确立问题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成果交流阶段。这三个阶段并不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叉推进的。实施流程通常为:“引出问题,建立假设”―“研讨探究,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切磋交流”―“归纳总结,形成评价”。

在技师创新能力培训过程中我们把研究性学习贯穿始终,由学员组成研究小组自主确定研究问题,搜集资料,制定和实施研究计划,课题探究,研讨,成果展示。这一学习模式不仅锻炼了小组成员分工与协作学习的团队合作能力,也为他们提供了一次全方位的展示机会,提升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实践证明这种方式特别适合高技能人才创新能力的培训,高技能人才都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是技能操作拔尖人才,传统的培训方式采取的是对知识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TRIZ理论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个全新的理论,只有依靠他们自己主动去探究,研讨,小组内外互相学习,教师只在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才能使他们更好的掌握应用这一创新理论知识。并且在课前项目负责人又布置了作业,他们每个人都带来了自己的半成品,作为问题结合TRIZ理论小组内外互相探讨,研究,吸取教师的意见,最终结业前作成果展示,这一整套方式使得培训就是学员主动学习理论知识和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完全不存在被动的问题。

四、TRIZ理论与研究性学习的融合

TRIZ理论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个方面都涉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TRIZ理论能在研究性学习进行的过程中为学员和教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1、创设问题情境阶段

研究性学习方法的首要任务是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思考的引子,明确研究任务,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储备,诱发其探求动机;创设的问题具有引导性,才能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问题看作一个个待解决的问题,采用TRIZ理论进行求解,获得需要设置的问题。

具体到一门专业课程,创设问题情境就归结为各子课题的引导问题情境的设计,究竟采用什么样的启发方式才能引起学生思考和帮助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建立待求这个题目后,根据TRIZ理论,进行程式化描述,解决冲突,获得合适的情境设计。

这一阶段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进入探究状态,并在自我学习或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归纳出研究的具体课题、目标和范围。 问题创设过程是教师为主、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在创设问题情境阶段所面临的课程的子课题划分、待求的题目获得等问题,都需要采用TRIZ理论进行解决,进而对师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开发。

2、教学阶段

研究性教学过程重点是帮助学生对自己先前提出的问题进行求解,安排好学生的讨论、初步交流和总结,使研究性教学有序地进行,达到传授专业知识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此阶段的内容包括:一是搜集选择和分析加工信息资料,二是调查研究与探索攻关,三是阶段性实践体验与初步研究结果的交流。

这个问题探究的过程,TRIZ理论发挥的作用最大。针对一个个实际问题,TRIZ理论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解决,首先通过问题分析和定义把这些实际问题转换为TRIZ问题模型,然后利用TRIZ的分析工具得到问题通解,最后得到特定解。

3、成果交流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报告材料,做好实物成果展示的准备。成果交流的形式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外,对学术性、技术性较强的内容也可写成学术论文,还可以采取报告会、研讨会、答辩会等方式,相互交流,共享成果。这一阶段着重展示学生利用TRIZ理论分析获得的成果并对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 研究性学习评价是重视过程的评价,而非结果评价,侧重关注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投入的程度和取得的阶段成果。真正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采用系统的理论进行分析求解,而TRIZ理论能根据评价的要求给出备选方案,并进行选优。

通过上述分析,TRIZ理论在研究性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具,二者的结合,将构建比较完善的研究性学习方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更好的途径。

结束语

高技能人才在实践中已经总结了很多经验,并且有一些创新成果,如何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使创新有规律可循,采用研究性学习和TRIZ理论结合,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处处设置诱导的契机,挖掘他们的潜在智慧,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是一个具有推广前景的方法,并将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余光莉 陈小玉 基于TRIZ 理论的创新能力教学[J]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4)

[2]陈叙祥 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J]探索者,2010,(5)

创新能力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工培训;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特征日益明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同煤集团培训工作要顺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就必须不断学习、求知与创新,必须切实转变创新培训思维模式,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1 树立创新培训观念,把创新能力培训纳入到职工培训体系

1.1 树立创新培训观念

树立创新培训观念是培训创新的前提,我们已处于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它一方面以人文素养为基础,一方面又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这两方面的统一使它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之上。要使职工培训在知识经济中顺应趋势,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更好地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要求,把创新能力培训纳入到整个培训体系中。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大同矿务局成立于1949年8月30日,2000年7月改制为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现有总资产750亿元,职工20万,矿井54对,分布在山西和内蒙古,东西跨度300多km、南北跨度600多km的区域内。2008年煤炭产销量1.22亿t,连续4年突破亿吨。现已形成煤炭为主,电力、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等多业并举的特大型综合能源集团。正在建设的晋北煤炭基地是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矿山的技术水平、建设规模、发展速度在国内都走在前列,但主要生产设备及工艺大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这也决定了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顺应这一要求,公司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同煤”的口号,要求开拓思路、转变思维、创新培训方式,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推动创新型矿山建设。

1.2 把创新能力培训纳入到整个员工培训体系中

职工培训既要向职工传授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也要重视职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培训的整体功能是难以实现的。为了利于开展创新培训,应构建集科研、培训、生产为一体的培训体系,由同煤集团科研部门收集国内外最新技术信息及其发展方向和单位技术应用状况。培训部门设计培训方案并组织培训,生产部门及时反馈生产动态。全公司形成了一个“培训—提高—创新—再培训—再提高—再创新”的良好态势。

职工的创新培训是每一个企业创新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同煤集团把开展创新培训课堂“搬”到了井下,不仅将井上的书本延伸到井下的现场教,还把触角直接拓展到采掘工作面。每月组织教师到井下为一线员工进行一次现场观摩教学。学员们在井下工作面边看边听。边学边讨论,教学操作结合。原本在井上课堂难理解的“排距”、“掏槽眼”等操作方法通过现场示范变得简单易懂了。另外,同煤集团加大对员工的创新培训力度,成立公司、矿、区三级培训网络体系,选拔理论水平高和工作经验丰富的科技人员和老工人担任授课老师,坚持做到“培训一个、合格一个、上岗一个”,使接受培训的员工逐渐成为各自岗位上的顶梁柱。

2 建立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要开展创新培训,首先必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样教师才能主动去探索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寻求新途径,并在实施创新培训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容易束缚学员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就必须建立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培训教师队伍。近年来,大同煤矿集团根据员工的不同文化程次、不同工种、不同技术专业,建立了专业的师资队伍,从而保证了企业职工培训的质量。另外,每年都要送职教老师到省内外院校、培训机构学习,一方面提高老师的专业技术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让老师开拓眼界,树立新的培训理念,以满足创新培训的师资要求。

3 创立员工教育培训的全新体制和模式

大同煤矿集团的技术装备先进,尤其是采矿技术装备水平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为了更好地驾驭现代化矿山,把同煤集团建成世界一流的矿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采取了多管齐下、灌疏结合的方法,创立了员工教育培训的全新体制和模式。集团公司建设成了一大批三级、四级技术培训基地;编制下发了大量通俗易懂的读物,培训目标直指一线、二线员工,通过密集的理论研讨、高级讲座、集中学习、定时抽查和现场培训考核等形式,全面提高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集团公司在员工立足岗位成才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员工素质教育上,开辟了技校、党校和工大等教育培训平台,让员工学有门道;在技术教育上,利用现有培训基地紧紧和生产现场结合起来,坚持学练结合,使员工练有渠道;在后备员工队伍建设上,以同煤大学为依托,变招工为招生,按照计划专门培养矿山急需技术员工作为储备,使全公司后备员工补有通道。另外,同煤集团从改革培训机制人手,在全公司范围内推行了员工“双级制”,即员工等级制和员工技术等级制。员工技术等级制按各专业员工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考试成绩来评定,分初、中、高3个级别,分别享受相应上浮岗位系数0.15、0.3、0.6的不同待遇,员工等级制就是依据员工技术等级划分为首席员工、优秀员工、合格员工和待培员工,首席员工享受年薪制待遇,优秀员工采用工资补贴方式进行奖励,合格员工按标准工资执行,待培员工则进人培训中心进行再培训,直到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期间只给基本工资。这种以专业技术素质为主要考核标准的员工“双级”体系,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员工钻业务的积极性。

4 开展课堂教学与技能操作培训重在创新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不仅要在教学课堂上开展创新教学、掌握必要理论知识,而且要在生产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必要基本技能,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4.1 在教学中培养学员创新思维的能力

同煤集团培训部门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备课,设置一定的情景,确定要达到的目标,然后提出问题,由学员针对问题进行探讨,教师则启发学员求异思维,鼓励学员思维的多样性、新颖性、独创性,从而培养学员创新思维的能力。另外。同煤集团以多种渠道齐头并进,引导职工拓宽视野,全方位、多视角地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为此,公司先后邀请北京大学张国有教授、中国企业文化协会孟凡驰教授、山西省水利局、大同大学、同煤集团公司等专业人员举办专题讲座,从思维上使职工开阔眼界,有效地激发了职工竞相成才的热情。通过多种培训教育活动,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公司培养了一大批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等复合型人才,基本满足了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4.2 在煤矿企业职工培训中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训范文第5篇

1利用语文课教学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

语文学科相对其它学科来讲,因其具有丰富的想象、联想、再造和独特的人文内涵,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十分有利,所以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好语文学科的文学形式、思想内涵、写作技巧、诗情意境、表情达意、想象和联想等题材特点的前题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写作时才有新思想。

首先是利用语文课教学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求异"心里,让他们敢于对已有的现成的看法产生质疑,进行反思,并反其意而行之。也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用新的眼光来审视一切、用新的观点来分析一切。比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老师一般都是引导学生去体会"愚公精神",但有学生公然反对,他认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当今世界,这种精神与"埋头拉车不问路"没什么区别,与其"移山"不如"搬家"。这时我们可以依照该学生的观点,以《愚公搬家》为题写一篇作文,这样学生在自己作文时就能折射出适应新时代的新思想。

其次是利用语文课教学培养学生作文时的多元化思维意识。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去考虑问题,从而增强学生作文时的创新意识。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大多数语文老师都是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来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艰辛和爱子之情。而我给学生拓展了一个新问题:"父亲"年轻的时候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学问、教子有方,因为朱自清就是他父亲培养出来的,有其子,必有其父嘛;精明能干,因为"父亲"的背影显的胖墩墩的,不像其他旧中国穷苦人那样干瘦,说明他生活还搞得可以嘛。当学生的思维被拓展之后,我又适时给学生布置一道作文题:对你熟悉的人进行某个方面的描写以展示其特点。这种训练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意识。

2 利用丰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赏析,奠定扎实的作文基础

知识是创新思维的基本要素,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富的知识内涵,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文章的,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除了学好课本中的文章外,还必须扩大阅读量,以阅读来促进作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当今学生,又特别是初中学生很爱上网玩电脑。我们有其老是指责学生上网丧志,不如利用好网络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到网络中去搜寻大量的古今中外名著,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从中吸取大量的健康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学校还可以经常组织一些读书班会,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可以以讲故事或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也可以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兴趣。这样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作文素材多了,要在作文上创新,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了。

3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写作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是创造性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写作作为精神劳动,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性在作文教学中就是"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意思来。

首先、作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进框、不落套、不师云亦云、不邯郸学步。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拓展思路,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出最佳方案。要想使自己的作文有一定的创新,并打动读者的心,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或在结构上独创,不落窠臼,走出俗套;或在内容上出新选材新颖,构思独特;或在语言表述上高人一筹。比如曹冲称象就是克服思维定式而采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典范。

其次是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加强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优化其创新品格是写出有创新性作文的关键。为此,我们可以组织专题讲座,强化当前中学生应当弄清的十种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信息观念、法制观念、集体主义观念、市场经济观念、开拓创新观念、自立自强观念、时间观念、艰苦创业观念。在这种灌输、引导、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使他们的作文和做人能进入更高的境界,为作文的创新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学生作文如果强化了创新意识、优化了创新品格,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创新能力,突显他们的特色,张扬他们的个性。

创新能力培训范文第6篇

一、矿业类工程硕士技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

对于矿业类工程硕士的培养,应重点把握好“课程设置与授课、选题要求、答辩”三个关键培养环节。

1.在课程设置与授课内容力求“实效性”尤为重要。由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都有其特殊性,仅仅承认创新的共性,而忽略行业特点,往往创新做不到“实”处。煤炭行业就有着其特点,施工地点狭小、自然灾害多、安全易患多、对技术的可靠性要求很高;同时,不同矿区因地质条件的复杂性,面临技术难题的类型和特点也有很大变异性。因此,依靠科技进步,进行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是企业实施人才战略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口号中,而是要落到实处。这就要求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的制订,应充分考虑学生所在企业技术需求,由高校和企业协商共同制订量体裁衣式的培养方案。根据我国煤矿特点,对矿业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提出了如下培养方向:并实施模块化管理: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采矿方法与工艺、绿色开采技术、资源经济与管理、矿井特殊开采、安全技术与工程、矿业地质工程。对上述方向,实施模块化管理。

2.强化论文选题的“实战性”。采矿工程最大的特点是地质条件变化大和采掘施工进程的动态性。矿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在选题上贴近实际,进行实际工程的训练,日积月累方能做到创新能力的提高。如果选题仅仅停留在“模拟”上,其创新能力就有可能呈现“教条式”性态,无法应对未来千变万化的工程环境。因此,矿业工程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要特别注重应用相关理论和、知识,解决矿山生产实际中技术的研发,这种“务实性”是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选题必备基本条件。

3.注重过程、严格细化培养环节、全程严格监控。由于矿业工程技术人才要求的特殊性,要培养过程必须严格把关。矿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最主要的标准是学生能否已经掌握实际工程技术创新的能力,而不是推演出新的理论公式,这一点与学术型硕士生的培养有着质的区别。从某种意义上讲,一篇矿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好坏直接体现在是否为企业解决了生产中的某些关键技术问题,是否已经获得发现实际技术问题、有效解决实际难题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培养目标,根据实际需求,矿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指导可以采取双导师制,即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校内导师重点指导理论、方法及创新理念的提升;企业导师重点指导创新实践技能的提升。

二、矿业工程硕士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初步实践

山东科技大学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教育部改革试点单位,积极探索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授课方式上按照培养方案要求,为了便于学员学习和力求教学效果,组织建立多个教学基地如新汶、内蒙、枣庄、济宁、淮南、攀枝花等,并选派富有教学和科研实践经验的高职称教师亲临各个工程硕士教学点进行授课,并有企业对听课人员严格考勤。这样,在教学地点、时间上体现了高度灵活性;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学员构成和企业需求,进行专场技术讲座或报告会:深部矿山岩石力学灾害、采动巷道支护技术、综采综放工作面关键技术、薄煤层开采方法、煤矿火灾防治技术等,把学员带入矿业工程最新技术前沿。在学位论文选题上,要求以解决矿山企业在工程技术中的急需技术难题为目标,基于开发研究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等,来训练提高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自2002—2011年10年间招收和培养的矿业工程硕士452人选题的专业方向比例为:矿山支护技术占24%;采矿方法、工艺等方面占22%;选择资源经济与管理等偏软方面的占到了6%;涉及地表沉陷控制等特殊开采技术方面约占17%;与煤矿安全有关的占19%;选择矿业地质工程方面占到了7%;而选择矿山岩土加固工程方面占5%。从选题的工程特点来看,有94%的论文源于矿山生产和安全技术急需的课题,直接指导和应用于矿山开采与安全生产实践中。严格答辩程序,是保证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后关口。山东科技大学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答辩以前必须通过分学位委员会组织的专家内部盲评。对于盲评不合格者,将延期半年答辩。同时严格控制全票通过率,自2002—2012年期间,有32%的学生全票(5票)通过论文答辩,有34%的学生4票通过论文答辩,有18.1%的学生3票通过论文答辩,有15.9%学生未通过论文答辩。通过严格的答辩程序,提高了学位论文质量并维护了学校办学声誉。通过对237名已经毕业矿业类工程硕士工作情况调查表明,有93%以上的矿业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毕业生已经成为煤矿企业的骨干力量。创新使企业的灵魂,教育是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努力提高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保障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任重而道远。

创新能力培训范文第7篇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做笔记,在课堂结束之后,学生就死记硬背,在课堂上学生如果有什么疑问,基本上是没有机会去解决。这种课堂教学的模式缺乏教学信息的反馈,主要在于灌输知识,对于《师说》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思想严重偏离,政治教师可能做到了“传道和授业”,至于“解惑”是完全没有考虑,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政治的兴趣,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高,所以中学政治教师需要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开展讨论式教学、任务型教学等一系列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的教学中,适当的穿插当前最新的时事热点,吸引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们的灵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理论联系实际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从日常生活中挖掘政治教学的素材,深刻的把握初中政治教材的实质,教学内容相关的时事政治资料都可以作为政治课堂上学生讨论的实例,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去感知,将学生的生活与理论相结合,当前初中紧张的教学节奏让学生很少有机会与外界接触,政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学生常见的情景,然后与学生一起去探讨,同时政治教师在每一节课堂将要结束的时候,要布置一些课外的作业,例如让学生对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让学生利用互联网等方式搜集一些时事资料,将学生分为一些小组,来准备课堂讨论的话题等等,采取这种形式,学生可以主动去学习,去把握当前的热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三、开展情景教学法来学习初中政治

在初中政治的教学中,开展情景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模拟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主动积极的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布置课下的任务,由学生在课下搜集资料,设立下一节课堂将要讨论的时事问题,然后在下一节课堂上分组讨论,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开展情景教学方法,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于政治知识的印象,在讨论的过程中,是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已经学习到的政治知识,教师在政治课堂上处于引导的位置,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适当的进行纠正,当学生出现一些好的想法的时候,政治教师要给予肯定。

四、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对教学中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方式,是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科学的评价机制可以引导政治教学走向好的趋势,长期以来,我国的评价机制都是以考试的成绩作为主要参照,这种教育的方式只能培养出一些高分低能的人才,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机制,初中政治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可以考虑以下几种点:

(1)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依赖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的考试成绩只占综合成绩的一部分,主要注重的是学生的平时表现,例如学生在讨论问题时的积极性,学生对于一个问题的创新性观点或者意见等等;

(2)评价体系公开,教师在评价教学效果之前,公开教学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目标的去学习;

(3)多样化评价,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评价的主体不全部依赖于政治教师,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评价的时候要给出充分的理由。

创新能力培训范文第8篇

一、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只有在主动学习的状态下,才能自觉调动全身的感官和认知,积极地进行思考和探究活动,从而发现新问题、新现象,这就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答案就是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内容从内心产生了兴趣,这样必然会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因此,在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的兴趣问题纳入考虑范围,要尽量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经常性地穿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来调节课堂气氛,也可以开展一些趣味实验来辅助理论知识的讲解;在选择教学用语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幽默风趣,学生比较乐于接受的语言等等。通过这些小细节的改变,可以令过于严肃的课堂氛围变得比较轻松,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讲到“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就在开讲之前给学生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小实验:首先拿出两只瓶子,其中一瓶是清水,一瓶是盐水,接下来把两片相同的马铃薯片分别放入两个瓶子之中。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发现,清水瓶子中的马铃薯片膨胀了起来,而盐水中的马铃薯片则变小了。把两片马铃薯片拿出来仔细观察,结果发现清水中的马铃薯片不但变大了,而且非常坚硬,相反,泡在盐水中的马铃薯片不但变小了,而且也变得软软的。面对这个有趣的现象,学生纷纷来了兴趣。为了找到其中的奥秘,学生开始翻书查资料,最后弄清楚了原来是细胞的吸水失水原理导致的这个现象。透过这个实验,学生理解了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不仅如此,很多学生还联想到了一些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例如腌菜。就在这时,班级有个学生突发奇想说道:“采摘下来的鲜花因为花枝细胞失水最后枯萎了,如果把花枝用火烫一下,使得花枝的细胞遭到破坏,水分被长久地封在细胞中,这样鲜花是不是就可以保持长时间的鲜艳呢?”听到这个颇有创意的想法,笔者感到很欣慰,于是鼓励学生有兴趣可以在课下做个实验,看一看是不是如预想的那样。就这样,由一个有趣的小实验把学生的兴趣激发了起来,而在兴趣的引领下,学生创新的思维源泉也被有效地打开了,从而实现了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一次有效提升。

二、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

在生物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是其中最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学生的大多数的知识学习都是在课堂环境下完成的。与其他的教学形式相比,课堂教学具有效率高、便于组织和调节等优点,但课堂教学也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教学环节封闭,教学形式选择性较小。这样,就使得课堂教学很容易出现枯燥乏味的问题,从而会制约学生的想象力,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了改变单一的课堂环境,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让课堂显得不再那么封闭单一。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光合作用”的问题时,就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有关植物园的视频资料。透过视频,学生看到了春色满园、鸟语花香的景象,看到了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植物,看到了小鸟、蝴蝶、各种昆虫在花草间来回穿梭。就这样,坐在课堂上,学生犹如进入了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中,这时候,教师再顺势引出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下变得异常活跃,大家纷纷在下面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问题和看法,可以说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学习氛围。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既是生物学科自身的要求,又是学生自身能力成长的必要条件。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生物教学中积极发挥生物学科的优势,让传统的生物学科能够散发出创新的魅力。

作者:车玉芹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车辐山中学

创新能力培训范文第9篇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造进行思维锻炼的机会,使学生自主进行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为学生提供探索规律的保障。另外,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是其进行各项知识学习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进行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利于修正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2.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之时,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体制之下的教育方式与学习方式。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敢于认识到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地与教师进行交流,肯定自己的价值,进行自主学习,摆脱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其不再受课本的束缚,不断扩宽自己的眼界,向更为广阔的天地进发。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对于社会与学生个人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下面,我们就来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方法:

1.创造开放性的小学语文学习环境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学习兴趣的激发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之时,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具有开放性的教学空间,使学生更好地发散自己的思维,进行大胆创新。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展的重要时期,生性活泼,对于周围的一切事物充满,很容易受到与学习不相关事物的吸引,因此,教师要对自己教学内容进行改良,使学生的精力永远集中在学习的大环境之下。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游戏与视频欣赏、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去,使学生在更为生动形象的课堂中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另外,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时期。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成果才会具有差异性,学生的发展个性化要求才能得到满足,开放性的小学语文教学环境就是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使学生敢于进行自我创新,也只有开放性的小学语文教学环境才能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在新的教学时代,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学习活动中的引导工作。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翁,配合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服务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教师要在学生遇到思维困难与思考阻碍之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帮助与指导,做学生的良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因为创新是由思考而来的。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之上,教师要将问题启发式教学方式与任务驱动型教学方式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法,丰富小学语文问题的类型与内容,不断开发有限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无限的开发。

3.加大课外活动的比例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结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之时,教师要摆脱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加大课外活动的比例,使学生接触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正所谓,所有的理论都是实践的缩影,都来源于实践当中,没有了实践,教师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钻研,学生也不能对语文学习内容产生更为深层次的理解。固定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进行封锁,不再进行有效的思考与创新,因此,现代小学语文教师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结合,利用合适的主题,进行课外活动的设置与组织,丰富学生的眼界。比如说在讲解《雪地里的小画家》之时,教师可以在下雪天组织学生到课外进行写生,将自己眼中的雪景进行描绘,对于没有画画能力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进行雪人或者其它事物的创造,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竞争因素,对于学生的个人素质的提高与现代教育水平的提高都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与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将创新能力作为关键的教育元素融入教学活动当中,从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出发,丰富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使其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成为具有竞争实力的人才。

创新能力培训范文第10篇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一种基本能力,它是在个体进行各种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并根据活动区域的标准进行划分的基本能力。一般能力也称为智力,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智力包含感知能力、记忆力、抽象思维能力、注意力以及想象力等,这些能力都是在个体的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其中,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因为它对个体的能力、智力的发展都有着制约作用。特殊能力是一种专门能力。特殊能力含有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以及注意力等。特殊能力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专门活动必备的能力。每一种特殊能力都具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结构,例如,音乐能力的构成就主要包含了四种基本因素,分别是音乐的动作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感知能力。正是有了这些因素的不同结合才铸就了不同的音乐能力。

2.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再造能力指的是一种个体能够正确运用和掌握前辈创造出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依照固有的模式顺利进行活动的能力。再造能力能够满足学习的要求。再造能力在人们的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有认知能力、操作能力、记忆能力以及熟练能力等。创造能力指的是一种个体能够在活动中创造出样式新颖、风格独特且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能力的特点主要有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划分标准是活动中个体能力的创造性的大小,二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再造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

3.创新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指人类不断扩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活动,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自身的需要。创新就是指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通过变革事物的整体或者其中的某些部分,最终使其能够得到更新和发展的一种活动。创新是本着不断进取的精神,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一种精神活动。创新并不是复制别人的成果,而是要淘汰旧概念、旧体制,发展新技术和新观念,创造新的体制。创新能力是一种潜在的心理品质,它是在个体按照原有的知识经验顺利创建新事物的活动中产生出来的。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共同发展,并且使学生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是教育的目标所在。高中物理是一门基础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特别的优势。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励学生探索创新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主要目的。总地来说,创新教育以人的智力培养为价值取向。物理学科具有逻辑思维严密、实践性强的特点,它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创新教育的第一步,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积极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不但要具有改革的精神和意志,更要有创新的魄力和能力。教育改革要求教学改革先从教学观念的改革做起,建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观念改革的重点。师生之间的交流既有知识、价值方面的交流,也有情感、态度和兴趣的交流,其次还有生活经验和行为规范的交流,这些交流若能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必能指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应将对学生自我构建的影响放在首位,转换思想,以开发者、指引者、组织者的身份影响学生,让其由学习者的单一身份逐渐向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多重身份转变。此外,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个性,了解其内心思想,与他们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发现自我和超越自我。

2.创造良好的创新探究环境,鼓励学生不断创新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认知能力和心智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最佳心态和最佳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创造思维水平也较高。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为学生的最佳心态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待人,善于与他们交流沟通。其次,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置课程和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多动手、勤动脑,进行探索性学习。此外,还要围绕教材设置一些具有一定技巧和难度的练习,让他们在大胆想象、勇敢实践的同时,敢于就问题提出意见和想法,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求知欲是推动人们积极观察和改变世界的动力。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说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好奇总是与“怀疑”和“探索”连在一起的。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成年人对很多事情都会有见怪不怪的感觉,但是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学生则对很多事物具有高度的好奇和热情,如果引导得当,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瓦特正是通过水蒸气对茶壶盖作用的研究,发明了蒸汽机。因此,高中物理教学不但不能墨守成规,还要敢于推陈出新,对学生提出的新想法和新观点予以一定的重视,从而为他们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打造良好的外在环境。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常见的物理场景和物理现象,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共鸣。例如,在讲到惯性时,教师可就惯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行讲解,如洗衣机脱水桶的工作原理,打保龄球时球离开手后仍能保持运动等。

4.重视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探索的能力

物理学的概念、规律和知识的建立都是以客观的物理实验为基础的,即物理课程的教学离不开物理实验的参与。物理实验具有真实、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高中物理实验是学生近距离接近科学、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注意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百折不挠的创新意志。在物理实验中,哪怕是一个极小的错误,都有可能给实验带来失败。例如,爱迪生在发明灯泡时,经历了成千上万次失败,才找到了适合灯泡灯丝的材料———钨丝。为此,在物理实验中,实验的参与者不但要具有冒险精神,还必须具有自觉、顽强的拼搏精神。在物理实验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讨论、去创新,还要在他们实验失败时,鼓励他们树立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同样,通过物理实验,学生不但可以提高对物理知识和科学精神的认识,还可以培养战胜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5.注重基本素质养成,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的素质

研究性主题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有效方法之一。研究性主题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运用知识,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获得最终的结论。例如,讲到串并联电路时,鼓励学生利用器材,自行组装和改造线路,进而利用教学内容中对活动有用的信息,来发现和解决问题。研究性活动是教师或他人在不对实验参与者公布结论的前提下来进行的。这种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说,经常开展研究性主题活动,可以对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创造力是学生打造知识大厦的基石,时代赋予高中学生的要求是能学习、会学习、会创造。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高中生必须树立“在创造中求发展”的学习理念,方能在与时间的赛跑中不至落后。高中物理教学,也要在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争取在利用物理教学将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上一篇:财务管理常识范文 下一篇:内科护理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