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21 17:41:02

创新教育教学

创新教育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兴趣;创新教育

一、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兴趣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的时候尤为兴奋,对化学实验感到很有意思。但学到化学概念、元素周期表的时候,感到枯燥乏味,视化学为“第二外语”,对学习化学失去兴趣。在教学中,为了把学生暂时的兴趣变为持久的动力,教师结合课本,介绍科学家如何运用化学的知识发明了与生活相关的事物,如:中国闻名世界的造纸术、火药等。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组建化学兴趣小组,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制作实验品,如:铁丝、灯泡、蜡烛等。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模型等展开直观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消除学生学习化学的抵触心理,使学生感到学习化学更有兴趣。

二、教育的创新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1.改变教育理念,激发创新精神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创新教育的关键。现今教育资源的优化、学校条件的完善,社会对教育的质量要求很严格,所以,教学课堂就是发挥创新教育重要作用的基础。在学习课本的基础上,要结合社会一些实际问题,如:组织学生通过观察环境污染、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自己的建议。教师将把课本搬到课外,从校内走到校外,提供给学生创新性、自主性的表现机会,有效地加强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在校园里形成发挥创新的精神,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挖掘和开发。

2.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就要有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要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老师就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加以指导,不予简单否定。为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老师也可以设疑的方式教学,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结合掌握课本知识和运用。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质疑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敢于创新的能力。

化学教育的启蒙是在中学阶段。初中化学是要引导学生从中揭示出知识的本质,帮助学生过好基本概念、实验操作的这些难关,激发学习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化学的学习方法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赵玉玮.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初中化学.新华出版社,2005:32-152.

创新教育教学范文第2篇

创新教育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教育。它与传统的教育不同,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学内容的侧重点和教学方法上。实行创新教育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是落实现代教学理念的需要,是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需要,意义十分重大,本文先分析创新教育的内涵与意义,然后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更好的运用创新教育。

关键词:

创新教育;教学;能力

创新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探索,创新教育在教学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为此,笔者针对创新教育的内涵、意义以及创新教育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进行探讨。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所谓创新教育,指的是在能传授知识的同时又能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创新、创造潜能和意识的教育。从这个含义中可以看出,创新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单纯的获取和继承前人积累的知识,而且更注重对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培养。也就是说,创新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主要区别在于:第一,两者的培养目标不同,换句话说,传统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文化继承人,而创新教育的目的则是培养文化开拓者。打个比喻来说传统教育好比把学生当成“储存器”,而创新教育更像是把学生当成“炼金炉”。传统教育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是看学生得到的现存知识的多少;而创新教育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则是看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的创新、继承和发扬的水平和能力。第二,两者的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教学内容服从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同,教学内容自然也会有差别,从而教学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传统教育的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在于总结前人的研究结果而创新教育的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则是关注前人的研究和思维的方式方法。第三,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手段。传统教育最主要和最常见的方法是灌输式或者说是填鸭式,创新教育的常用的教育方法是启发式的教学,注重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创新和发散思维。传统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容易使学生陷入死记硬背,背得越多越好的死循环;创新教育则可以有助于受教育者活学活用,学用结合。

二创新教育的意义

实行创新教育,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意义重大,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社会主义建设是前所未有的事业。当前,我国正处于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以及“十三五”的规划目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各行各业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实行创新教育对于创新型的人才培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落实现代教学理念的需要。现代教学理念的核心是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坚持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总量成倍激增,科技突飞猛进发展,知识飞速更新。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只记住已有的知识,必须有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其它实际能力。而创新教育就是培养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三是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需要。创造欲是人类的原始欲求,是人类本性和本质力量最鲜明的表现。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他们为了使自己成为思想解放、开拓进取、具有创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今后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求知欲和创造欲就更加强烈。而这种欲望的开发、诱导和升华,最佳手段就是创新教育。

三创新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

从创新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可以知道,要全面实行创新教育就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创新教育,将创新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在教学中有效实行创新教育,就必须切实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调整培养目标

做到在教学良好的运用创新教育就必须将创新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而这首先需要落实的就是调整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调整应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调整。第一是在政治思想方面的培养目标,教育教学的目的除了要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素质之外,更加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主要包括了学习动机是否正确积极、个人兴趣是否广泛浓厚、意志力是否坚定、是否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以及是否有积极探索、乐于思考、独立自主和创新进取的意识。从思想政治方面谈论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要增强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有利于学生能走出依赖、狭隘、思维固化、人云亦云的思想误区,实现承继知识、发散思维、加强创新能力的目的。第二是在知识学习方面,创新教育应强调将掌握好事物的基本概念、内在规律有效转化为能动系统,简单的说就是要把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和创造能力。第三是能力培养方面,创新教育除了要培以养操作能力为目标之外,更要注意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目标,包括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充实教学内容

创新教育在教学的运用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方面的充实和改善。真正的创新教育是在保证好常规教学内容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意识、思想、思维等方面的内容的学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思想观念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等,同时还有学生对于自身的理想、信念和前途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虽然停留在意识形态方面,但是他们引导人们进行创新、创造性活动,树立是否需要创新的思想。二是对学生的个人情感、意志力、兴趣、气质、性格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教育。这看起来似乎和创新并无关系,但是这些方面的内容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动力因素,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或者适合创新。三是关于感觉、知觉、想象、记忆力、理解力及分析、综合、判断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内容关系到创新活动的执行,也就是探讨如何进行创新的,因此对学生进行理解、分析、判断等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三)建立教学民主

所谓教学民主是在老师教学中建立一种与学生平等、尊重、信任和合作的关系,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让其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使其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增强心智。而在教学中注重民主,建立民主教学正契合了创新教育的目的。心理学上认为,创新的事物是在自由民主的环境下研究出来的,创新的方法也产生于自由和民主的过程中,创新的思维和欲望也是在自由和民主环境中得到实现。因此,在教学中坚持民主,保持师生的配合与互动,有利于进行更好的进行创新教育。

(四)加强思维训练

这里说的思维训练主要是指的发散思维的训练,发散性思维也叫做求异思维,也就是说这种思维方式是要求能探索出更多的、不同的答案,它是创新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发散性的思维就很难实现创新。要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多提问,老师应该善于针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提问,用发散性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第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能主动的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跳出既有的、常规的思维模式,从而得到新的观点、结论,新的观点不一定一开始就正确,但是经过多次检验、修改和多角度思考,可以促进学生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第三,多采用启发性强、能触类旁通的作业或习题进行课程检验。

(五)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一方面来源于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来源于学生的需要。因此,老师在教学中除了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应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教学,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教学方法作为参考。(1)批判性教学法批判是认识事物的解剖刀,这里说的批判是说对事物、观点、知识的分析和审查,并非简单的否定。批判性教学法是借助“批判”的外衣,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继承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事物和新的知识进行探索和发现。(2)特性分析教学法所谓特性分析教学法就是说老师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并深入分析,进而找出事物的本质特点,并对事物产生新的构想。(3)演练教学法演练教学法其实也可以说是实践教学,就是说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模拟、实践。可以通过演练的方式对事物进行创新探索。(4)智力激励教学法智力激励教学的方式有很多,常见的有头脑风暴教学法、讨论法等等。老师在提出问题后,可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过程,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李晚晴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建勋.创新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15(7):55-55.

[2]韦宝平.创新教育视角下的研究型教学[J].江苏高教,2003(4):85-86.

创新教育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教育教学;创新教育;学习兴趣;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376-01

创新是一个名族的灵魂,是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本动力。长时间的应试教育导致现在的学生只会“读死书”不会“读书”,实践能力更是缺乏,新课改颁布后,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教育是发掘与强化学生的创造潜力,带领学生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自主能动性。简言概述: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是教育的方向与根本。

一、英语创新教育

英语创新教育是目前英语教学的主题方向,我国的母语是汉语,接受另外一门语言并运用是比较难的,因此,我们必须在英语教育中采用一些新的方法,新的技巧。英语创新教育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特征:全体性、全面性、创新性。

1、全体性 全体性是指英语创新教育的对象,对象是每一个学生,不是单独的个体。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全体的学生进行教育才能获得更多的创造才能,才能激发更多的创造精神。因此英语创新教育的对象不是精英式教育,是全面的大众教育。

2、全面性 全面性是指英语创新教学的综合素质,并不是针对英语的考试成绩、英语口语、英语书面表达、英语阅读、英语听力等等单一方面,是对英语教育的综合;也可以这样理解,在对学生进行英语语言基本知识的传授与语言技能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渗透,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才能。

3、创新性 创新性是指创新教育的目的,其目的是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综合型素质人才。一个团队领导没有创新意识,其带领的团队也不会出现创新意识。所以作为一名英语老师要大胆地对教育进行创新,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创新,带领学生进行创新的教育课堂,掌握创新能力。

二、英语教学创新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强调教师课本、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老师大部分时间是在研究课本的语法、结构、成分、大纲等等,学生最多的时间是在读、写、背、听、练习,这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的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潜能成长,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英语教学创新。

1、培养学生敢于问问题、敢于质疑的能力 孔子说过“学贵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会质疑是学习的基础,没有质疑就不会出现牛顿定律,没有质疑就不会出现勾股定理,有了疑问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有了动力才会学习,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是关键。

2、带动学生主动参与英语教学活动,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语言学习需要良好地学习环境,当我们出生的时候便沉浸在汉语的语言环境中,因此,我们会觉得汉语是最好学的语言,是最好用的语言。语言在生活、生产中产生,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实践,因此,合理的设计课堂内外的活动,要求学生用英语来完成一项任务。

3、实施课堂教学创新 课堂是学生接受英语内容的最主要途径,也是学生质疑、解惑的地方。只有高效的课堂才能够取得良好地教学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实际情况来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创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社会的角度来讲,社会要求学生学会前人的经验与知识,但是更多的时候需要学生推陈出新,教师必须把握好教学内容与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到英语知识与方法的同时,保持创新的精神,以便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体罚学生的现象在当今社会已经比较少了,但是在很多的教学地方还是存在变相的体罚学生,由此让学生对老师产生畏惧的情绪,学生极其容易将这种情绪带入到学习中,会因为对老师的畏惧而产生厌烦情绪,对老师所教授的课程也报以否认的态度,无法真正的学习。同时,英语是与我们母语完全不同的一门语言,很多学生从各种渠道听说英语难学,也会出现一定的畏惧心理。

5、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协作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有更多地时间、更多地空间进行自主学习与思考,达到学生自主探究,独自创新的目的。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一位同学提出一个关于本节课所讲内容有关的问题,然后由下一位同学回答,该同学回答正确之后可以向下一个同学或者老师提出一个关于本节课所讲内容有关的问题,没有回答正确的同学丧失提问题的权利,这样会让学生思考关于本节课内容的问题,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协作能力。

6、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 领导团队没有创新意识,其领导的团队也不会存在创新意识,虽然这句话太过于肯定,但是不否认其内在道理。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实践者,他们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是最为深刻的,也是最有资格发言的参与者,其对于教学改革的认识程度与理解程度,直接关乎着教育改革的成败。

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首当其冲的教师的观念转变,只有树立了与课程改革相应的教学观念与策略,才能进行创新教学,创新教育。再者是教学内容、模式、方法等的改变。将两者在实践中进行结合,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进行英语创新式教学与创新式教育。

参考资料

[1] 赵娟.杨战礼. 英语教育教学与创新教育[J].中国科技博览,2009,(16):13-13.

创新教育教学范文第4篇

一、职业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教学法的特点

1、问题是展开教学活动的缘起。

创新教学的首要任务并不在于直接给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学生头脑中形成获取知识的悬念。因为只有问题的存在,知识才有意义,学生才有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要求,否则,一切知识都会变成多余的东西,更谈不上去发展和更新,教学也就不可能取得成效。

2、问题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

创新教学活动至始至终都应围绕问题而展开。问题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开端,而且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始终都应存在问题,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提,而且还是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的前提。知识只有围绕问题凸现出来,才能很好地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因此,只有使问题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学中处处时时都有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3、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源泉。

创新教学活动不仅应以问题为开端和主线,而且还应以问题为终结和延伸。教学的最终结果绝不应当是用所传授的知识完全解决问题,而应当是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深、更广泛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出现和解决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够使教学活动无止境地进行下去,更重要地还在于它能最终把学生引上创新之路,从而让学生成为创造者。

二、职业教育中的创新教育的问题教学法与传统教育的问题教学方法的区别

1、教学目标不同。

职业教育中的创新教育的问题教学法倡导的是:教学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为首要任务,而知识仅作为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教学设计时,应围绕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开拓思维,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触发灵感,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来展开。传统教育的问题教学法注重的是:教学的首要目的是传授知识,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2、对问题的理解不同。

创新教育所说的问题是指知识本身的内在矛盾,即知识的局限性、相对性。而传统教学所谈的问题则往往是凭空虚设的、表面的问题。知识的本身是完美无缺,无庸质疑。

3、师生的地位不同

创新教育的问题教学法倡导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自主性,要依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加以引导,培养个性独立和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传统教育问题教学法注重教师的作用,教师往往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过高地要求整体性和规范化,所教学生是一个模子里铸模出来的产品,没有个性也没有特长。

4、问题的作用和目的的不同

创新教育的问题不仅能够激发求知欲望,而且还能够激发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活动,促使学生超越现有的东西,创造出新的东西;而传统教育中的复现性问题则仅仅使为了引导学生承认、接受和记忆现成的结论。

5、问题的地位和归宿不同

创新教育认为,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比知识更重要,问题既是教学的起点和主线,也是教学的终点和延伸。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不仅仅是为了增进知识,而且更主要的是为了引发更多的新问题,并进而激发创造。而传统教学则只热衷于现成的结论,问题只是一种陪衬,只是为了得到现成知识的过渡而已。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就是为了获得现成的结论。教学过程以问题开始,以无问题而结束。这就是传统教育的问题教学法的精神实质所在。

三、如何进行职业教育中的创新教育的问题教学

1、教师应首先解放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转换角色,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要让学生靠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将解题过程由“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

2、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大胆想象。学生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快、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因此,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导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最宝贵的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学会创造。

3、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是创造的基础,灵感是创造的锲口,要充分发挥想象和灵感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育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育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1)暴露概念的形成过程

通过巧妙的设计引导学生对新概念产生、发展、形成过程的探索,促进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的状态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从而学会提出概念的思维方法。

(2)暴露结论的发现过程

传授教科书的定理和性质时,让学生经历曲折的实验、比较、归纳、猜想和检验等一系列探索过程,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知识结论的由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以及总结规律的能力,这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创新教育教学范文第5篇

创新是一个名族的灵魂,是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本动力。长时间的应试教育导致现在的学生只会“读死书”不会“读书”,实践能力更是缺乏,新课改颁布后,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教育是发掘与强化学生的创造潜力,带领学生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自主能动性。简言概述: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是教育的方向与根本。

一、英语创新教育

英语创新教育是目前英语教学的主题方向,我国的母语是汉语,接受另外一门语言并运用是比较难的,因此,我们必须在英语教育中采用一些新的方法,新的技巧。英语创新教育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特征:全体性、全面性、创新性。

1、全体性 全体性是指英语创新教育的对象,对象是每一个学生,不是单独的个体。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全体的学生进行教育才能获得更多的创造才能,才能激发更多的创造精神。因此英语创新教育的对象不是精英式教育,是全面的大众教育。

2、全面性 全面性是指英语创新教学的综合素质,并不是针对英语的考试成绩、英语口语、英语书面表达、英语阅读、英语听力等等单一方面,是对英语教育的综合;也可以这样理解,在对学生进行英语语言基本知识的传授与语言技能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渗透,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才能。

3、创新性 创新性是指创新教育的目的,其目的是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综合型素质人才。一个团队领导没有创新意识,其带领的团队也不会出现创新意识。所以作为一名英语老师要大胆地对教育进行创新,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创新,带领学生进行创新的教育课堂,掌握创新能力。

二、英语教学创新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强调教师课本、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老师大部分时间是在研究课本的语法、结构、成分、大纲等等,学生最多的时间是在读、写、背、听、练习,这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的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潜能成长,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英语教学创新。

1、培养学生敢于问问题、敢于质疑的能力 孔子说过“学贵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会质疑是学习的基础,没有质疑就不会出现牛顿定律,没有质疑就不会出现勾股定理,有了疑问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有了动力才会学习,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是关键。

2、带动学生主动参与英语教学活动,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语言学习需要良好地学习环境,当我们出生的时候便沉浸在汉语的语言环境中,因此,我们会觉得汉语是最好学的语言,是最好用的语言。语言在生活、生产中产生,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实践,因此,合理的设计课堂内外的活动,要求学生用英语来完成一项任务。

3、实施课堂教学创新 课堂是学生接受英语内容的最主要途径,也是学生质疑、解惑的地方。只有高效的课堂才能够取得良好地教学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实际情况来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创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社会的角度来讲,社会要求学生学会前人的经验与知识,但是更多的时候需要学生推陈出新,教师必须把握好教学内容与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到英语知识与方法的同时,保持创新的精神,以便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体罚学生的现象在当今社会已经比较少了,但是在很多的教学地方还是存在变相的体罚学生,由此让学生对老师产生畏惧的情绪,学生极其容易将这种情绪带入到学习中,会因为对老师的畏惧而产生厌烦情绪,对老师所教授的课程也报以否认的态度,无法真正的学习。同时,英语是与我们母语完全不同的一门语言,很多学生从各种渠道听说英语难学,也会出现一定的畏惧心理。

5、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协作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有更多地时间、更多地空间进行自主学习与思考,达到学生自主探究,独自创新的目的。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一位同学提出一个关于本节课所讲内容有关的问题,然后由下一位同学回答,该同学回答正确之后可以向下一个同学或者老师提出一个关于本节课所讲内容有关的问题,没有回答正确的同学丧失提问题的权利,这样会让学生思考关于本节课内容的问题,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协作能力。

6、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 领导团队没有创新意识,其领导的团队也不会存在创新意识,虽然这句话太过于肯定,但是不否认其内在道理。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实践者,他们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是最为深刻的,也是最有资格发言的参与者,其对于教学改革的认识程度与理解程度,直接关乎着教育改革的成败。

创新教育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字】小学数学 创新 教育 教学 策略 经验

一、小学数学教学做好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历史在创新中前进,人在创新中成长,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培养更多的适合时代的创新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教育。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在享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它的实施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搞好“创新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当前务必具有的基本技能。

由于小学生的教学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训练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二、创新教育要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挥。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设计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5、50、5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为之感到新奇,议论纷纷。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得到5元=50角=500分,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到5米=50分米=500厘米,此时教师提出能不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学生就得出5元=5.0元=5.00元,5米=5.0米=5.00米,对于这几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的性质”,这样的情境创设,形成悬念,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三、创新教育要倡导一题多变,诱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数学教学中进行一题多变,不仅可通过将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加以改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还更应强调计算题中的一题多解,诱导学生进行发散性创新思维的目的。

1.应用题一题多解,改变题目的不同条件和问题。

例如:“学校购进图书300件,发到各班共180件,还剩多少件?”教师引导审题后,要求学生改编成新的应用题,学生改编后形成如下:

(1)学校购进图书300件,发到各班共180件,还剩几分之几?

(2)学校购进图书300件,发到各班共180件,发出了几分之几?

(3)学校购进图书300件,发到各班共180件,购进的比发出的多几分之几?

教师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地展开创新思维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向纵深发展。

2.计算题中一题多解

例如:“用简便方法计算25×32”,教师应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积累的经验去探索解题的方法。结果学生会有许多不同的解法,比如他们就会分为:

(1)25×4×8或者25×8×4

(2)25×2×16

(3)25×30+25×2等等

综上所解,对于多种解题方法,同样也能达到诱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发散思维的目的。

四、创新教育要重视说理训练,扩大学生的思维范围

说理训练有利于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一工程队,4人6天共修公路240米。照样计算,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针对本题,我们应引导学生进行这样分析:

1.用由果索因分析:要求出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必须先知道每人每天修公路多少米?已知条件告诉我们4人6天共修公路240米,所以每人每天修公路的米数是可求得的,因此,本题列式为:240÷4÷6×8×12

2.用由因导果分析:已知4人6天修公路240米,可以求得每人每天修公路多少米?已知每人每天修路多少米,那么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就可求出。列式为:240÷4÷6×(8×12)

3.用推理、假设、探究分析:由题意可知每人每天修公路的米数一定,假设工作的时间不变,人数由4人增加到8人,是原来的2倍,修公路的米数也相应增加到原来的2倍。而时间由6天增加到12天,是原来时间的2倍,所以修公路的米数应是原来的(2×2)倍。列式为:240×(8÷4)×(12÷6)也就是:240×(2×2)

这种分析思路让学生学会并掌握说理的训练,优化了应用题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途径的能力,在指导学生有理有据地分析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逻辑性。

最后,再结合以上三道算式,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解法说说每一步表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总之重在说理,以完善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创新教育要要充分利用风趣和幽默,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恰当的风趣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常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气氛,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如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几何?”时学生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这时教师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足!”学生开怀大笑。之后,教师说:“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45个头,下面多少足呢?”学生答:“45×2=90只。”“少了多少足?” “26只”这时学生欢快地叫起来“有26÷2=13只兔子,32只鸡”。

与此同时,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也是创新教育课堂的基本要求。这种关系应用于课堂,但建立在平时。所以,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必须首先爱其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平素就应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修养,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付士红.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思考《吉林教育》2008第35期

[2]李淑卿.小学数学教学与创新教育《教育艺术》2010第5期

创新教育教学范文第7篇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领域中具有一定的作用。高中时代,化学课程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学习兴趣又是学生最大的学习动力。因此,在素质化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至关重要,一方面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拥有创新意识的基础,另一方面其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快乐的学习。当前高中教育时代,教师在进行化学创新教育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教学课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空气中的氧气、氢气、二氧化硫等气体的化学性质时,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观看视频的方式开启课堂的授课,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清新与自然,通过了解空气中的氧气比例而明白氧气的重要性;或者通过二氧化硫气体造成的破坏使学生形成保护自然的环保意识,这些教学内容都可以使教学效果更佳显著。

2.提高教师课堂互动性

在化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在其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方法应进行不断地思考,加强有效教学的开展,尽量发挥教师本身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高中化学的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所以教师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上和学生保持互动,在学习上达成共识,并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保证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在进行化学授课之前,教师应对教材做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力求对课程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以便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完善对课堂内容的设计。同时,对课堂内容进行设计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应把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加强对教学实验的学习

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课程教育大都是以教师演示为主,而学生的动手实验的机会较少,这对于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并无益处。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应更新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加深对文化内容的认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结合生活实践,以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进行氯气和水反应的实验教学中,通过设计出适合学生掌握的实验,远离了传统式的实验教学,而进入了探索式的教学方式中,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对实验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了解,从而实现教学实验的目的。在氯气和水反应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先设置一定的问题,如为何在实验反应的过程中会有刺激性的味道,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通过实验,学生便会理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创新教育的高效开展。

4.鼓励课后自主学习

高中时代下的创新教学,学生不仅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授课时间,还应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努力掌握相关内容与知识,提高综合学习水平。同时,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也有着一定的作用,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采取一定的方式改善创新教育的实施效果。对于学生的课后学习,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在生活中进行思考与探究。例如,教师在进行消防安全常识的培训时,可以让学生先在实际生活中了解泡沫灭火器的特点,通过查阅资料理解灭火器的成分、构造;通过询问家长、学者明白灭火器的使用过程及原理,这些事先的学习与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课堂的氛围。另外,通过课外的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给与一定的解答,如若学生回答不正确,教师可给与一定的鼓励,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发现问题的根本,促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与探索精神。由此可见,一定的课后学习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语

提高高中化学创新教学效率的措施仍有很多,但其根本即要把握好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始终保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并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相对应的解决措施,旨在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创新教育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育创新 优点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枯燥乏味,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如今,教育创新致力于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更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为小学生未来更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转变教学方式,拓展课外活动

语文课讲解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文字、声音甚至相关视频短片,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生活气息,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果,让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有趣的课堂总会引起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向老师提供自己拍摄的与所学文章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调动小学生在课堂讨论环节的积极性,把语文教学和生活感悟完美结合。

此外,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组织一些相应的语文课外拓展活动,如对喜欢阅读的学生组织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对喜欢写作的学生开展课外写作兴趣小组,等等。通过组织开展课外拓展活动,达到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的目的,不仅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使小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另外,除了一些拓展性活动之外,在课堂教学之余,教师还可以根据语文教学进度,适当组织开展一些竞赛性活动,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以便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趣味性,确保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语文知识。

2.组织课堂情景教学,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传统语文教学只停留在读、写、背的层次上,无疑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转变成了一种负担。教育创新后的小学语文改革了教育手段,积极开展课堂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采用辩论方式、抢答方式等组织教学活动。例如,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辩论赛,在辩论赛过程当中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更丰富课堂内容,同时,在辩论赛进行过程中充分锻炼学生的语文口语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进一步感受生活,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意识,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取得的成绩更突出。

3.加强小学生写作训练

作文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小学写作教学中存在脱离实际的现象。老师不应只停留在简单讲述指导的阶段,并没有真正引导学生如何写作,如何表达真实思想情感,造成千文一面,文章毫无新意的结果。教师应当告诉学生写作的真实目的,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把握文章中的具体词汇,将实际生活中的景色、人物、事件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例如,课文《小露珠》运用了拟人手法,从不同动物的角度对小露珠进行了描写。青蛙认为露珠闪亮如钻石;蟋蟀认为露珠透明如水晶;蝴蝶认为露珠圆润如珍珠。针对这样的比喻手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想象,模仿课文并联系实际生活,写下相似段落。用这种方法将语文学习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4.运用经典诵读,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朗读的过程是孩子们的认知过程,必须有良好情感参与,教师可以利用一切教学工具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调动学习积极性。

如《美丽的小路》这篇课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精心绘制一些美丽的小路,或者展示一些漂亮的照片,也可以利用多集体设备展示美丽的小路,让学生评比展示的图片,分析这些小路都美丽在什么地方,让学生自由表达感受。当学生逐步被引入到情境之中,就能激发起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实现更好的烘托朗读效果,小学生在这种情境之中能更顺畅地学习语文知识。

5.加强阅读理解训练,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文章的理解和学习十分重要,老师的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思想感情。从实际生活入手进行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思考文章的中心主旨。

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其他学科学习基础,它是靠长时间读书实践逐步培养起来的,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形成的。长时间阅读中会慢慢累积很多知识,从低到高、从简到难。学生可以结合原有知识经验,顺利完成其他课程有关阅读的教学。阅读能力关系学生终身发展,不仅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坚实基础,还是将来面对生活、面对社会的一种能力。

课堂阅读能力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经过多重方式的审美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吸取知识,开放思维,理解书本上的信息符号,转化为具有一定意义的理解和感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和艺术品中的美好事物。感知美的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与阅读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例如,在《华北明珠白洋淀》一课中,作者细致描述了白洋淀的美丽景色,老师可以对文章中的场景进行详细讲述,可以让去过的学生向大家描述他眼中的白洋淀,引起其他学生的兴趣,从而开始进一步探究和讨论,揣摩作者的写作心情,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拓宽知识面。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最核心的目的是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课堂实践中不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积极、乐观的心态下成长,成为实用型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祖力皮亚・吐尔逊赛普鲁.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6):39.

创新教育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创新 激励 质疑 水平 舞台

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在此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是至理名言。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因素,它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可见,对于教育者来说,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般性的要求,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而应该成为所有教育活动中一种基本指向和衡量教育成果的最高标准,也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现代的教学思想、更新观念,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狠下功夫,不断的探索新方法、新路子。下面就创新教育教学谈几点建议:

1.引导学生质疑

现代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质疑是创新的开始,是创新的入门,是创新的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古人曾说过:“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化。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等,无不是从质疑开始的。有疑生惑,学生才有兴趣学习,才有进取创新的精神。因此,在语文数学中,教师要非常重视学生独立质疑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质疑,使学生从“质疑”到“解疑”,进而做到创新、发明。根据语文的特点,可以多方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从课文内容中质疑,从课堂中质疑,从人物动作、语言质疑等。提倡不迷信古人、名家、老师,欢迎在课堂上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使学生乐于质疑、善于质疑,渐渐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为学生提供舞台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班级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摇篮。为了鼓舞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发现某一方面的人才,我们班级经常开展“露一手”的主题活动,给学生构建一个实践的舞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如:庆“六一”和“迎国庆”之际,我动员全体学生办黑板报、展览角、装饰教室,他们构思设计、寻找材料,有剪纸的,有裁彩条的,有折纸鹤的,通过各种方式把教室装饰得即合理又美观。这样,在班级中形成了一个人人有特长、个个学特长的良好氛围,即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又使孩子的才艺得到充分的发展。另外,我们还在班上组织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让作为跨世纪的小学生学会竞争,体验“与众不同”的快乐,比如学习竞赛、棋类竞赛、制作竞赛、美术竞赛、歌咏竞赛等,在有计划的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体会创新乐趣,提高创新能力。

3.点燃学生的心灵

希腊有一位哲学家曾说过:“人的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被点燃的火把,挖掘其潜力,激励他们立志创新的欲望和勇气。”不能像应试教育那样,机械地用缺乏科学系统的知识去填满学生的大脑,那种只重书本、重视死记硬背、重分数的行为,遏制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压制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不能只热衷于教给学生终生不变的知识,应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习惯;不但教给学生必备的学科知识,而且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我们改变观念,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就会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只要点燃了学生心灵的火把,他们就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养成乐于求新求异、勤于思考的习惯,就能大大激发创新的激情。

4.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创新教育对教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创新教育的关键。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知识更新间隔时间越来越短,而知识量却不断增加。教师首先要继续“充电”,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密切关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理论研究的新动态、新成果,努力吸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知识。只有这样,教师的课才能创新,才能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上来,才能使学生接触并掌握新知识,才能促进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他们认识和创造事物的能力,提高科学研究和科学开发的能力。

总之,“学生需要一碗水,教师应具备一桶水”,“打铁还要自身硬。”同时,教师不能单纯的“授人以鱼”,更重要的的是“授人以鱼”,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一些学习方法,使其学会自主学习,感受创新成功后的魅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又是国际科技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我国能否不断强大、综合国力能否不断提高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了教育的发展。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只有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适合社会的需要,才能使祖国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为此,每一位教师必须把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努力以各种形式来落实素质教育,为造就“四有”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工作。

参考文献:

[1]孙凤山.当代教师论丛[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8

[2]马芳亭.教育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7

创新教育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语文教学;初中教学

初中阶段属于学生的重要转型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心理、生理、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因而在创新教育中,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课程教学目标,从语文学科的特性出发,制定合理的创新教育方案。

一、树立创新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对于创新观念的培养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能力。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学习兴趣对于求知和创新都是非常重要的,古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就是强调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知识处于不感兴趣的状态时,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心理上也不积极,感官处于闭合状态;因此,只有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条件下,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创新的大门。其次,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要更新观念,摒弃传统的不合理的教学方法,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加强教育教学能力的修养,在自身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的前提下,才能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教师要做到重视学生的地位,对学生要做到充分尊重,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做到因材施教,平等民主地对待每个学生,突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团结能力、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创设自由民主开放的环境氛围,在语文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思想差异性,兼顾不同等级学生的接受能力,让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去学习,进行深入探索研究;对于学生的观点,不要急于评价,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注意保持学生的高涨情绪,适当给予鼓励和启发,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改进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式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单一,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往往是作品的作者和时代背景,分析段落大意和文字的思想内容,学习文章的表现手法和字词等,这些教学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参与到知识的了解过程中来,不能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教师要改进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充分认识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这一观点,两者相互联系并贯穿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学习参与者,成为学生的朋友,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其动手、动脑、动口,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另一方面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教师要善于提问题,明确质疑的目的性,根据课堂内容和学习目标进行提问,设计合理科学的质疑问题,并顺应学生的思维,在保证严密正确的同时也避免问题的单一乏味,教师也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较有难度的问题,在遇到困难问题时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可以在课堂上设置提问的环节,让学生想问、敢问,发挥其创新能力。最后,要做好知识的传授工作,为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创新能力是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以知识为基础和前提的,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多少和理解程度对创新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要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只有在积累到丰富知识技能的前提下,通过对自身知识技能的整合和重组,从而发现新问题和新观点,也就是说知识的运用为创新提供现实可能性。

三、互动教学,借助多样化的辅助教学工具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也是思想观念和情感精神的传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现文章在结构、语言或者情感上体现的魅力,教给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赏析,对学生进行情感的陶冶,从文章表面延伸到思想情感深处,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的美学修养,教师可以在实践中积累创新经验,适当给学生传授一些课本没有涉及的理论知识,重视道德教育,结合语文教学内容,用作品中主人公的高尚品格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给学生的创新插上翅膀。另一方面,教学中要顺应时代的需求,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这些新技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多媒体能够减少空间和时间对教学的限制,将声音、图画、视频等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把静止单一的画面变得生动形象,帮助学生加深认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将学生的思维逻辑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有利于构建多元化、多维度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帮助教师展示丰富的信息,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获得独特的认知体验,这种互动性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能帮助教师解决课堂的很多难题,将为教学提升授课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卓有成效的、积极的作用。

总而言之,创新教育是符合当前教学需求的教育方式,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的方向发展。初中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其课堂和实践活动更应该是施行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初中语文教学要更新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观念,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为基础,采取多方面的灵活教学模式,让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造就富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作者:丁必亮 单位:江苏省宿豫区丁嘴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陈金明.有益的开拓.可贵的桥梁———评《九年义务教育家庭辅导系列讲座录像片(初中语文)》[J].中学语文教学,1996(01).

[2]田明亮.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两种新课型的有益尝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

上一篇:影视艺术设计范文 下一篇:人文主义理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