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培训范文

时间:2023-12-11 17:12:18

创新意识培训

创新意识培训范文第1篇

想象是创造能力的表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运用想象,有助于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如人们看见蜻蜓在空中自由飞翔,最终发明了飞机;看见鱼在水中灵活自如,从而发明了潜水艇;瓦特看到水壶里的热气滚沸,发明了蒸汽机。可见,想象是创造的源泉之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在语文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性材料,调动他们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展开想象,以拓展其思路引导其创新。例如,文言文《狼》一文中讲到狼和屠户眈眈相对时,教师提出:“两敌对峙时,狼想什么?屠户想什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学生通过想象踊跃发言,有的说:“狼心里想:如此对峙不是办法,硬拼也许会两败俱伤,不如想个万全之策:前后夹击!”有的说:“屠户心里想:敌众我寡,不能硬拼,如能等待时机各个击破,岂不更好?”有的说:“屠户已是穷途赤未路,六神无主,迫不得已摆出一副拼命的架势,哪有心情思考良策?狼虽垂涎欲滴,却也不敢妄动。”还有的说:“也不一定,屠户临死方镇定,迟早都死,不如斗智,能杀两狼,明天又有狼肉卖,岂不更好?”一石激起千层浪,经此一问,学生大胆想象,各抒己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讨论,激发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学习中,整个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学会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适时点拨诱导,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根据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争论、辩论,这样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努力营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自由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生讨论中,教师不应过早评论,过多限制,应该允许有不同意见,互相补充争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当遇到容易混淆的内容时需要讨论。例如,在学习《狼》一文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有学生问: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是什么意思?有学生回答:是名词“狗”的意思。有学生马上反驳:不对,课文明明写“狼”,咋会是“狗”呢?

2、需讨论的问题难易适度。有时候讨论的问题也不能太难,学生应该具备讨论问题所需的知识背景,否则讨论就不可能深入下去。在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文的教学,教师不用急于让学生讨论,可以先为学生补充介绍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生平经历,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积累之后,再抛出:诗人为何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深入理解,体会到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这样的课堂讨论有知识积累做铺垫,很容易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另外,在问题的设计上尽量兼顾深浅程度不一的各类选题,这样可让班里水平存在差异的各种学生都能参与讨论,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所以,讨论不能流于形式,泛泛而论,问题的设计与选择是课堂讨论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需求,在仔细分析教学内容包括学科、课型、教学重难点等基础上,找出最能体现本堂课知识联系的、最具讨论价值的讨论点,在教学的适当时机组织学生讨论,并把握好课堂讨论的时间,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真正从课堂讨论中受益。

总之,学生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法与途径非常多,在今后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引导他们善于从多角度看问题,养成求异创新的思维习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探索、善于创新的合格人才。

创新意识培训范文第2篇

一、在教学目标上, 做到“上不封顶”。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练”等程度的要求。“上不封顶”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细越好。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为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我会学”。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等等。

在设计好教师“引”的前提下,我还十分注意学生“学”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带着教师“引”的问题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对新知识达到懂和会,即求“会”,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带着“为什么”去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达到对新知识解决问题办法的认同,即求“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渡;三是带着“这是唯一的吗?”质疑去自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于无疑处见有疑,从而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其它途径和办法,即求“新”,这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当然,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题一课所能完成的,只有坚持持久,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生创新意识是会逐步形成的。

三、在教学练习中,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会学”中逐步形成的,而创新意识的巩固与提高,则是在教学练习中得到保证的。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十分注意练习题的设计,我的做法是:一是层次分明,既要设计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题,又要设计出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题;二是形式要新颖有趣,就是说练习题既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乐学善思;三是条件要发散多变,使学生认识到,结果不能垂手可得。需要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才能解决;四是适当运用一题多解等等。

创新意识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艺术教育 创新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2.015

Abstract The art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and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in Vocational schools.

Key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art education;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cultivation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职业教育的主体,中等职业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既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于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也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众创战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效的关键所在。

在创新意识培养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的大背景下,各中等职业学校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各校办学特色和学生发展的实际,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意识教育。因“艺术教育就是创新教育”这一本质特征,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将艺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积极推进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艺术教育之于中职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中等职业学校均比较注重艺术教育工作,努力发挥艺术教育的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功能,使艺术教育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不竭动力。在这一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也发现了艺术教育在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开始将艺术教育与创新意识培养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使艺术教育在中职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方面的优势和作用日益显现。

(1)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创新意识培养需要多元的策略和手段,术教育被认为是对创新意识培养最具成效的教育方式之一,源于其具有其他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艺术教育有利于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综合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艺术教育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自由、广阔的想象与创造空间,让学生保持创造的热情和创造的动机。

(2)艺术教育是适合中职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教育形式。“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经历过中考的失意,普遍存在厌学现象和自卑心理,成长过程中长期处于‘弱势’,与普高学生比较,中职学生知识水平较低,情感意志方面也较薄弱”。[1]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切实把握这一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合他们的教育形式。艺术教育涵盖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学科,教育手段生动活泼、教育形式灵活多样、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格、心智的完善,是中职学生最易接受、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3)艺术教育在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的艺术教育在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的同时,未来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育的重点更多地应定位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上。中等职业学校应通过艺术教育,满足学生的个性情感要求,并使之丰富和高尚,从而激励其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2 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对策和措施

艺术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已经引起了各中等职业学校的普遍重视,但工作进程和实施效果参差不齐。上海市医药学校是一所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一直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工作。在新的形势下,他们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全方位改革艺术教育工作,从课内到课外,从显性到隐性,从表层到深层,构建起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艺术教育运行模式和运作体系,实践教育意识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他们的探索对于其他学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1)构建创新型艺术教育体系。艺术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常抓不懈,必须健全科学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为此,上海市医药学校从学校艺术教育的实际出发,立足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组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委员会,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和过程指导;组建德体艺系,负责落实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的落实;通过引进、招聘、培训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配齐配优学校的艺术教育师资团队;将艺术教育纳入全校性教育教学考评工作机制,由教育运行处和质量评价处对艺术教育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通过这一体系的建设,切实发挥艺术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特殊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实现学生创新意识的整体提升。

(2)打造创新型艺术教育师资队伍。艺术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是艺术教育创新意识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只有教师具备创新能力,才能实施创新型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为此,上海市医药学校要求艺术教师紧跟时展的步伐,平时要注意不断 “充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做到对本学科的精通和对相关学科的触类旁通,教美术的教师要懂得音乐,教音乐的教师要懂得绘画,教美术和音乐的要同时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等。

上海市医药学校将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作为一项长期和系统工程来抓,他们通过系统全面的培训等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着力打造一支创新型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内容不限于专业本身,还包括师德培训、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规范化教学能力培训等。“多元化的培训使学校的艺术教师具有全面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及时掌握国内外先进艺术教育理念信息,不固守陈旧的知识结构体系,不受制于某一学科及单一的教材内容,不教条地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从事教与学”。[2]

(3)丰富创新型艺g实践活动载体。艺术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手段,上海市医药学校设计形式多样、富有创意的艺术实践活动,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参与艺术活动,使学生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将技能和实践联系,锻炼思维能力,养成创造品质,提升创新意识。以学校艺术节为例,从方案的设计、活动的策划,到活动的顺利开展,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鼓励学生创新。在坚持每年举办艺术节的同时,学校还举办的班班有歌声、班班有心理剧等艺术教育实践活动,举办音乐、美术、绘画等艺术社团,这些活动和社团也均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目标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实施创新型艺术教育教学方法。艺术教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主渠道。上海市医药学校组建音乐、绘画、健美操等艺术特色班,在全校范围内开设艺术类课程,将艺术欣赏课列入基础性必修课之中,并组织教师开发艺术欣赏校本教材,参加上海市艺术欣赏精品课程建设。除此之外,学校引导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结构等方面有所创新,尤其是注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艺术性,注重在教学过程体现创新思想,涵盖创新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舞蹈课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使课堂轻松活泼,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美术课老师带领学生前往景德镇,将课堂搬到了生产场所,学生现场绘画、现场烧制,老师现场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制作了一批优秀作品。

(5)建立创新型师生关系。在学校艺术教育中,只有建立良好、积极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潜能。为此,上海市医药学校在教育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着力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创造一个能真正“自由”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体验到了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关爱和自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学生“敢于发现,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学生的学习态度也由“被动接受”型转变为“主动探究”型。经过持续的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逐渐养成,创新意识亦由此而生。

3 关于艺术教育中创新意识培养的思考

上海市医药学校在对创新意识培养现状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上厘清了艺术教育与创新意识培养之间的关系,从实践操作层面推进了艺术教育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他们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可资借鉴学习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也引发了我们对于艺术教育与创新意识培养更多的思考。

第一,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育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和他们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制定和完善艺术教育体系,创新艺术教育形式,积极发挥艺术教育在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方面的作用。

第二,中等职业学校在将艺术教育作为创新意识培养的途径和载体的同时,应该改革艺术教育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尤其必须改革传统的居高临下和由外而内的教学态度和方式。

第三,中等职业学校应着力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艺术教育的特色,从多个层面、通过多个途径开展立体式的艺术教育,时时处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潜能。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和日积月累的过程,艺术教育的作用更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中等职业学校应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在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方面的作用,不断加强和改进艺术教育工作,创新艺术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发展艺术教育,使艺术教育为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素质能力的提升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江玲飞.中职音乐教育之我见.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3).

创新意识培训范文第4篇

科技管理要创新,管理者就要提升自身素质,因为他们是科技管理体系创新的主体,科技管理创新水平的高低完全在于于科技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创新意识是科技管理人员首要必备的素质,创新意识在科技管理创新行为构成中起着引领、支撑的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科技管理人员创新思维的产生、形成以及创新性成果质量的高低。通过培训,引导科技管理者运用创造性思维、实现创新及产生创新性成果,使科技管理创新的具体实施有着坚实的基础。适应科技管理创新的要求,科技管理人员的知识能力结构必须合理和优化。科技管理人员的知识能力结构是催生管理创新意识的先决基础条件。科技管理人员的合理知识能力结构包括:对新事物敏锐的洞察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对科研活动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对各学科发展前沿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对科研发展方向的科学预测能力、对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能力等等。科技管理人员具备了这些知识能力结构,在实际的科技管理工作中发挥管理创新能力可能性必然增大。科技创新管理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科技管理人员的素质及能力提高问题必须通过培训这一有效途径来解决。

2科技创新人才培训

科技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要实现科技创新,终归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创新品质、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来完成。科技创新,人才为本。有关部门要积极发现、举荐、培养、培训科技创新人才。拥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而且获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可谓是创新型人才。他们有三个特质:首先是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其次是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最后是有较强的成就欲望。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抓紧并持之以恒地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如何把握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和特征,提升科技创新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效益,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要建立一个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形成以本专业为主的多知识、多技能的综合的、有效的培训体系。保证培训工作持续的、有计划的开展下去。

3结语

在培训过程中,要坚持改革和解放思想,果断抛弃旧方法、旧体制,吸收国外成功的人才培训经验,培养交叉、综合、复合和系统方面的能力,培训能为创新人才保持创新活力提供保障。

创新意识培训范文第5篇

现代教育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对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是通过对学生的意识培养尤其是创新意识来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吸收。创新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教育发展、国防发展中重点提倡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体育;创新意识;培养

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作为支撑,而作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与良好的运动习惯的高中体育,也应该要积极响应国家创新型发展的这一号召。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这一发展的背景下,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行相P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高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意义分析

从教育的发展态势来看,在高中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培养是为了以后能够将创新意识的培养普遍化、科学化。从人的思想发展上来讲,创新意识是其他一切意识养成的基础和推动力量,也是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必须具备的思想意识。从体育教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意识的培养改变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识,让学生能够全面认识体育教学,并创新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提炼自己的体育潜能。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学生思维变革、思想变革的导火索,学生才能够点燃创新与变革的火箭。

二、高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分析

创新意识培养需要一个更为开放的教学制度,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验证。高中体育教学属于户外教学活动,实践机会也更多,能够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提供相应的条件,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树立创新意识,培养教学核心。传统的高中教学理论主要针对体育发展史和体育技能进行培养。目前,我国大部分高中档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缓解学生文化学习课程的压力,一切活动的开展也都是按照教育部关于高中体育教学课程要求开展的,对体育教学还不够重视,教学核心的制定更是偏离了教学本质,因此,必须树立以创新意识体育教学核心,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应该围绕创新意识培养而开展。高中学习生涯中较为重要的学习阶段,学习压力比较大,在体育课中放松身心是一方面,但是,更应该抓紧对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对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推动作用。

(二)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开展体育创新课堂的基础,也给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起到了标榜作用。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意识,然后对教师的教学技巧、课程安排进行培训和优化,以创新教学为主要参考标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尤其注意是规范,而与约束无关,积极支持教师在教学中标新立异,创新教学方法。

(三)教学准备工作。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同样具备层次性、递进性。在向创新意识培养的体育教学课程过渡之前,要给予学生一个缓冲期、适应期,之前学生的体育课一直都比较自由涣散,如果突然将学生召集起来进行统一的管理,容易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因此,一定要事先进行规划,例如,第一次的课程可以给学生预留25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第二次预留20分钟,第三次预留15分钟,循序渐进地让学生适应慢慢被统一管理的体育教学课。在学过程中,要注意迎合学生的兴趣,实施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更有创新的体育活动,注意增加竞争气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常对学生提问,提问是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方式,提问的类型要有创新性,例如:羽毛球还可以有哪些发球和对打方式,然后邀请回答者进行演示。

(四)方式创新与实践。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学生的思想向创新的方向上引导,注意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某些问题的答案评价方面、学生练习方式上面不能过于刻板。在竞技技能学习与运用中,可以提出要求与规范,但是,并不限制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达到标准效果即可。可以较多地利用现在的网络教学技术进行教学,生动的多媒体画面演示、精彩赛事播放与讲解等,都是非常优秀先进的教学方式。下面,笔者将举出两个例子进行说明:一是制订任务与角色学生在课堂中不仅仅是学者角色,也可以是教师角色,可以让学生进行教学讲解,以角色转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学者的时候,学生的想法是学生要如何躲避老师的监督,当他成为老师以后很清楚地知道学生会做些什么,也就能够意识到制止曾经自己有过的、不恰当的行为。二是技能教学的创新在篮球教学中,一般会采用小组传球、头顶传球的方式,经历创新以后,出现了胯下运球、背后运球的方式,还可以有单手运球方式,通过新颖的技能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养成必须经历的过程,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会试图去创新,从而养成创新思维。高中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独特优势,应该大力进行开发,通过思想与方式的转变,提高其创新意识培养的力度。

总之,随着我国创新型人才战略的提出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高中体育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了时展的要求。笔者认为,要做好高中体育创新意识培养需要相关的人员切实做好相关方面的工作,并将创新培养的观念落实到体育教学的实际中,进而促进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改进,加强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创新意识培训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办公室工作模式 创新意识

自从到了二十一世纪,很多高校的图书馆都面临着从传统纸质文献的收集向着多媒体资料的转变,面临着数字化和网络化,所以,在这个新时期将要迎来更复杂更多样的管理任务,信息和服务方式也会更加多样化,这就对各大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提出了非常迫切的需求。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办公室以往那种简单程序化的工作模式将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当前要做的就是摒弃保守低效的工作模式,树立起创新观念,发动所有成员积极探索,对工作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促进管理模式的变化,为各部门的协调工作提供保障,为读者们提供更加完善优质的服务。

1.传统图书馆办公室工作状态

(1)被动工作,员工的责任意识不强。很多高校图书馆目前的办公室工作往往是比较混乱的,往往会出现一些因为无序导致的突发事件。办公室内的工作人员普遍责任感不强,遇事想到的总是推卸责任,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些不在其管辖范围内的哪怕是举手之劳的事都不愿参与,分内之事也往往敷衍了事,办事只会墨守成规,毫无创新意识可言。

(2)服务意识跟不上时代。很多员工的概念里对对内工作仅仅是简单的文件处理,发送和接收货物,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面向读者的服务就是人工服务,这样的工作往往缺乏工作效率,服务也是被动的。

(3)缺乏研究意识。整天在图书馆办公室忙于日常事务的工作人员很少有机会学习和研究,办公室之间缺少交流,相互之间的管理经验无法得到推广。客观地讲,现状就是办公室人员的培训滞后,基本停留在只使用不培训,导致无法充分发挥办公室的职能。在知识总量不断扩大的信息化社会,越来越多的信息需要办公室接收和处理,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应该对此有所作为,主动进行学习,持续提高自身素质和科学技术能力,强化自己的语言技能,熟悉和掌握现代办公系统的各种技术手段。

(4)创新意识薄弱。很多员工不知道办公室工作如何创新,认为办公室工作的内容就是上传下达。这种观念已经不适用于现在这个社会,办公室在协调,运营,服务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忙乱现象,对于简单的问题无法做到及时的处理。缺乏独立思考,无法单独解决问题,无法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员工的工作效率过于低下,不具备超前的服务意识。

2.树立创新服务意识

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工作需要进行创新,第一点需要进行转变的就是员工对于办公室工作的认识。要不断进行创新,拥有创新意识,首先就应该对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找到创新点,将服务创新由点到面,逐渐培养起来创新意识。传统的图书馆办公室认知应该被摒弃,用活跃的思维代替被动思维,树立起创新服务意识。所谓的创新意识,指的就是遵循社会和个体发展的原则引发创作意图,落实到行动上,实现体制或者手段的创新。这种工作方式是积极正面的,能够充分挖掘人的创造性,可以以活动为出发点带动内在动力,是实现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对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工作模式进行创新,需要转变传统观念,鼓励进行独立思考,真正从解决问题出发,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继而提高办公室人员办事能力;其次,要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重新认识图书馆工作,懂得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创新;最后,要懂得发掘业务中的创新点,将服务从点推广到面,真正提高创新意识。

3.图书馆办公室工作创新对策

(1)培养学习意识。如今这个信息飞速更新的年代,知识更迭非常迅速,作为高校办公室工作人员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以供日常工作中所需,所以,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当树立起危机意识,意识到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按照自己所处的位置有针对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此外,办公室内部也要定期组织全体馆员参与各种学习和培训,保证图书馆内部人员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量,更高效地完成工作。以笔者所在的图书馆为例,培训人员出去参加学习回来后应向办公室汇报学习成果,分享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构建起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有利于改变传统意识,办公室自己也可以组织一些基本的培训,制定简单的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逐渐形成学习系统,建设起学习型图书馆,以提高面向教师和学生的服务质量。

(2)剔除被动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办公室工作要想实现创新,首先应学会主动思考,如何提高办公室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完成度。对办公室工作进行重新的认识和重新定位,找出内在激励因素并加以合理利用,面对复杂的工作时学会自我调整,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若没有主动性,和超前的意识,纯粹靠着被动意愿去工作和服务,可想而知服务的质量和效果都不会出色。优秀的管理需要结合维护和管理层面的创新,对所有涉及管理的活动进行创新,拓展工作思路,进行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实现有序地组织工作,系统地归纳方法,具备更加有效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

(3)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由于高校办公室一般都需要承担大量的服务工作,包括图书馆日常举办的大型活动,各种公务活动安排、文件处理、会议准备,、答读者问、提供安全保障等,图书馆办公室的服务工作在其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为了实现更高的目标,对待工作就要求精益求精。可谓办公室无小事,对待每一件工作,都需要用认真的态度去负责,只有用高标准,严要求去对待每一件事,才能高质量,高速度地完成每一项工作。

结语

若我们将图书馆当做一个系统来看待,那么,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在整个系统的运行中发挥的就是决定性的作用,要想真正提高全员的创新意识,那就需要有团队精神带动,继而维持整个高校图书馆正常运作,快速地处理日常事务,保证大学各种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黎.高校图书馆效率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7.

[2]海金梅.基于知识创新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D].吉林大学,2009.

[3]刘琳.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

[4]金再华.试论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和创新人才的培养[J].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05:58-60.

作者简介:

创新意识培训范文第7篇

一、高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意义分析

从教育的发展态势来看,在高中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培养是为了以后能够将创新意识的培养普遍化、科学化。从人的思想发展上来讲,创新意识是其他一切意识养成的基础和推动力量,也是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必须具备的思想意识。从体育教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意识的培养改变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识,让学生能够全面认识体育教学,并创新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提炼自己的体育潜能。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学生思维变革、思想变革的导火索,学生才能够点燃创新与变革的火箭。

二、高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分析

创新意识培养需要一个更为开放的教学制度,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验证。高中体育教学属于户外教学活动,实践机会也更多,能够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提供相应的条件,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

1.树立创新意识,培养教学核心

传统的高中教学理论主要针对体育发展史和体育技能进行培养。目前,我国大部分高中档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缓解学生文化学习课程的压力,一切活动的开展也都是按照教育部关于高中体育教学课程要求开展的,对体育教学还不够重视,教学核心的制定更是偏离了教学本质,因此,必须树立以创新意识体育教学核心,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应该围绕创新意识培养而开展。高中学习生涯中较为重要的学习阶段,学习压力比较大,在体育课中放松身心是一方面,但是,更应该抓紧对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对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推动作用。

2.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

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开展体育创新课堂的基础,也给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起到了标榜作用。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意识,然后对教师的教学技巧、课程安排进行培训和优化,以创新教学为主要参考标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尤其注意是规范,而与约束无关,积极支持教师在教学中标新立异,创新教学方法。

3.教学准备工作

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同样具备层次性、递进性。在向创新意识培养的体育教学课程过渡之前,要给予学生一个缓冲期、适应期,之前学生的体育课一直都比较自由涣散,如果突然将学生召集起来进行统一的管理,容易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因此,一定要事先进行规划,例如,第一次的课程可以给学生预留25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第二次预留20分钟,第三次预留15分钟,循序渐进地让学生适应慢慢被统一管理的体育教学课。在学过程中,要注意迎合学生的兴趣,实施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更有创新的体育活动,注意增加竞争气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常对学生提问,提问是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方式,提问的类型要有创新性,例如:羽毛球还可以有哪些发球和对打方式,然后邀请回答者进行演示。

4.方式创新与实践

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学生的思想向创新的方向上引导,注意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某些问题的答案评价方面、学生练习方式上面不能过于刻板。在竞技技能学习与运用中,可以提出要求与规范,但是,并不限制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达到标准效果即可。可以较多地利用现在的网络教学技术进行教学,生动的多媒体画面演示、精彩赛事播放与讲解等,都是非常优秀先进的教学方式。下面,笔者将举出两个例子进行说明:

(1)制订任务与角色学生在课堂中不仅仅是学者角色,也可以是教师角色,可以让学生进行教学讲解,以角色转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学者的时候,学生的想法是学生要如何躲避老师的监督,当他成为老师以后很清楚地知道学生会做些什么,也就能够意识到制止曾经自己有过的、不恰当的行为。

(2)技能教学的创新在篮球教学中,一般会采用小组传球、头顶传球的方式,经历创新以后,出现了胯下运球、背后运球的方式,还可以有单手运球方式,通过新颖的技能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养成必须经历的过程,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会试图去创新,从而养成创新思维。高中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独特优势,应该大力进行开发,通过思想与方式的转变,提高其创新意识培养的力度。

创新意识培训范文第8篇

一直以来受到教育体制的限制,我国的学生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生存在着动手实践能力差、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欠缺的问题。这一问题很长时间成为教育界甚至全民的关注,与教育相关的各层次的研究者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其中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是提高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主要对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影响从理论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专业技能培训;科技竞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1 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教育问题。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无论是软实力还是硬件的提升都要良好的教育打基础,在教育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又是重中之重。但是,受到我国固有的课堂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差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多方面的研究者们都对其改进措施进行了研究、探讨和分析。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主要体现着以下几点: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无论是物质领域还是精神领域,人的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愈加重要,成为了一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发达程度的标志。2)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科技知识、设备以及概念层出不穷,不断地被改革和更新,如果没有具备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学生很难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不能在社会上体现自身的价值,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3)对于未来社会生产的特点来说,以前的生产活动都需要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如果学生不加强对这方面的学习就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4)创新实践能力是其他一切能力发展的基础。从哲学上说,劳动创造了一切,人类是靠双手来开发大脑的,可见创新实践能力对于其他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2 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的相关知识阐述

2.1 专业技能培训的概念

对于当前的学生来说,专业技能培训一般是指按照一定的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要求,对在校的学生进行从事某种职业和做好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等的培训工作。

专业技能培训是社会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学生就业的需要。学生如果想从事任何一种职业,进行生产劳动,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的操作技能,所以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外,学生还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和训练来培养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操作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掌握专业技能,还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

2.2 科技竞赛的概念

对于学生来说,科技竞赛是一种与科技课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在教导老师的带领下,参与的某项校级、地区级、部级甚至国际级的针对某种项目或某个研究范围的各类科技竞赛,一般可单人参加也可学生自由组队参与。例如较为常见的“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中国青少年数学论坛、数奥等。这些科技竞赛大多都是基于对学生理出学科知识(包括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生物等)、动手技能和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考察和培养。

2.3 创新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创新能力是除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等以外的最为重要的一项能力,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等诸多要素。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点是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之在主观上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并怀有极大的兴趣对现有的知识开展探索创新。

3 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力分析

3.1 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人学习、生活和工作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那种想要创造崭新的、尚未出现的新的事物或观念的某种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关意向、想法和设想。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创新能力的基点和出发点,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才会进一步的产生出创新能力。

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的相关概念和内容决定了其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在这两项活动中,学生都需要接触新鲜的事物和知识,为了很好地完成这两项活动,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想法,要有钻研的精神,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这两项活动,学生对新鲜事物和知识的探索兴趣被激发出来,从而产生了探求心理,进一步引导出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产生出创新行动。

3.2 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

当创新意识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的层面上才产生出了创新思维,这个升华过程就是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实现飞跃的过程。在长期的校园学习中,受到旧有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容易形成某些惯用的、格式化、大众化的思维模式。一旦面对外界的新鲜事物或者某些从未经历过的现实问题时,他们会一贯地、不加考虑地应用这些固定化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并处理问题。这在处理问题方面往往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针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就是要打破这种固有的思维定势、思维惯性,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思维成果。

针对学生开展的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和开发的途径。在专业技能培训中,通过认识、操作、摸索到熟练应用;在科技竞赛中,通过选题、分析、到设计完成作品,无不对学生的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起到帮助作用,此外,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多样性创意,训练其思维的发散性,通过缜密的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3 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有利于学生创新技能的掌握

对于创新能力而言,创新技能同样居于创新素质的核心地位。只有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技能才能得以表现和确认的(的字不要)。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活动就是一项技能的实践环节,在这两项活动中能够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自身学习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这个过程能够最大程度地对创新技能起到锻炼的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专业技能培训、科技竞赛和创新能力的概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了重点阐述。这两项活动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这三个方面的作用来对创新能力施加影响。

【参考文献】

[1]周雪梅,何昆鹏,许德新,等.基于科技竞赛的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184-185

[2]孔丽英,梁汉昌.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创新型人才[J].肇庆学院学报,2011(5):8-10

【作者简介】

创新意识培训范文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规划大赛 创新意识 培养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这一报告精神于高校而言。就是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创新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而由教育部指导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则是在高校中推行创新教育的有益尝试。大赛成功地把行业企业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真实面试、就业实习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参赛选手通过使用大赛职业规划支持系统生成对个人生涯发展十分有参考意义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在此基础上进行再思考,形成集独创性、个性化、可行性于一体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作品。学生参赛的过程,其实就是接受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

一、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的双重意义

1.大赛的举办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

“传播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职业规划意识,指导大学生学习掌握职业规划的一般方法,认识自我、了解就业环境,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是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初衷。为了提高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热情而采取的竞赛形式,为了便于学生主动学习生涯规划知识而设立的职业规划支持系统、与之配套的网络技术等,都使大赛相对于高校以往的以第一课堂为主体就业指导形式有了很大的创新。依托互联网为平台,使用先进的测评工具,通过体验式的实践方式,引导学生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作了~次深刻的思考。大赛的举办在全国高校学生中反响热烈,大学生乐于接受这样的一种新的职业教育方式,作为推动高校就业工作发展的方式之一,大赛无疑是成功的。

2.大赛促进了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大赛的又一成功之处,在于促进了高校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由于参赛选手通过职业规划支持系统自动生成的《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只是一个基于个人职业测评的基本框架。要成为一份可参赛的职业生涯规划书面作品,选手必须对《职业生涯规划书》进行润色加工,通过进行生涯人物访谈、再测评、寻求指导老师意见或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更多相关材料来不断对作品进行充实,最终完成人职匹配度较高的、可行性较强的、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书》。美国《创新杂志》对创新所下的定义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想出新办法、建立新工艺、创造新产品。因此,职业规划大赛作品的润色加工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基于原始材料创新的过程。大赛的举办为广大高校学生提供了可供创造的原材料,推动了国内发展相对滞后的创新教育,促进了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创新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

1.创新是大赛的需要,也是适应就业环境的需要

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不是以个人魅力、口才和文件编辑技术定胜负的比赛,规划大赛看重的是选手的规划能力或是对职业生涯的驾驭能力。参赛选手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我展示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在于其树立了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并具有良好的职业规划意识。职业规划意识体现在作品之中,就是基于个人情况进行分析、职业世界探索而得出的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个人兴趣、性格相近的A与B由于自身所学专业不同,职业目标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工作的目标地区不同,会有差异很大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就是比赛的迷人之处,每位参赛者的职业规划都是独一无二的,无可复制的。

2.以职业规划大赛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

(1)通过培训加强职业规划指导老师的创新精神

教师是高校教学活动的主体,想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必须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通过培训加强指导老师的创新精神可分两步走:首先,是熟悉大赛的基本情况。如流程、测评工具的使用和作品设计的基本常识及当下国内外就业环境、各类职业的前沿信息;其次,培训要引导教师要在职业规划作品的指导过程中贯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观,帮助指导教师树立起利用职业规划大赛提供的原始材料(即对个人和对职业的认知)帮助学生将参赛过程转变为参与创新活动的学习过程,善于在比赛中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2)学生参赛要敢于张扬个性,开拓创新

创新意识呼唤敢于标新立异、改革创新的精神,职业规划大赛给予了大学生良好的发挥平台。来自不同专业教育背景、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个人的职业生涯作规划,要求的就是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作为参赛选手,必须要深刻领会到大赛的这一特点,善于张扬个性。根据自身特长、专业特点来撰写个人的职业规划书,在上交职业规划作品及展示个人作品的时候突出特点、展现亮点。此外,由于职业规划作品强调可行性,因此参赛选手在进行职业规划的时候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目标及实际情况进行详尽的规划。总之,参赛过程就是同学们“不走寻常路”但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明确指向个人职业目标的创造过程。

(3)职业规划与创业教育相辅相成

创新意识培训范文第10篇

现今,在县级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工作上,首要切入点当属于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只有内部人员的职业素质、专业技术以及知识结构得到有效的强化后,才能为读者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让读者在无形中接受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内涵。同时,也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制度化与提升管理创新能力。而在实际工作上,县级图书馆管理层与县级文化部门要基于工作人员的知识体系、职务以及年龄等实际情况出发,对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以及培训形式进行规划。尽量实现培训基于岗位要求,使基础性职业要求与专业性技术培训有效结合。另外,图书馆内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情况出发,制定学习计划。同时,图书馆对于人才的引进要根据其技能进行定岗安排。

2构建一个优质的图书馆环境

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的前沿,其属于一个文化学习与自觉接受的地方,因此其内外部环境是否符合要求也就显得特别的重要。而构建优质环境在实际县级图书馆工作中,由于部分人员的素质有限,容易对图书馆的其它阅读者产生噪声干扰,因此首要解决内外部噪声干扰的问题,营造一个在图书馆范围内安静的环境。同时,阅读环境同样要改善,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要提升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增加馆藏数量等。

3强化管理体系创新力度

基于县级图书馆管理体系而言,其不能够停滞不前,只有在根据图书馆不同时期的管理要求和业务流程上,实现管理体系的循环创新才能满足日常管理工作的需要。例如,在新形势下,通过数字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的网络技术构建县级图书馆管理体系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从而符合现代信息环境与阅读者的实际需求。而构建网络智能化管理体系后,将有利于县级图书馆对各乡镇、街道以及农村图书资源的集中管理,在自身的管理辖区内强化信息互动与共享,构建一个具备多功能与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4提升管理创新意识

在图书馆管理创新工作上,一定要从管理层出发,构建自上而下者的内部创新意识。只有全员的创新意识得到有效提升后,管理创新才能集全员的力量构建一个优质的管理工作,推动创新管理的顺利进行。另外,在管理机制上,领导者对图书馆的影响是不可轻视的,创新意识是图书馆领导者创新的基本素质与先决条件,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与领导者的根本职能决定了领导的决策能力和创新意识。综上所述,县级图书馆管理创新属于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的实际要求,虽然在管理创新工作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大的阻力与反弹。但是,在现实问题上,只有创新才有出路,只有创新才有未来。因此,图书馆管理人员一定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为管理创新构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实现管理体系成功转型的同时,还可以为内部工作人员与阅读者带来实惠,强化其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排头兵的作用。

上一篇:无机化学原理范文 下一篇:智慧医疗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