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入门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7 17:00:20

绘画入门基础知识

绘画入门基础知识篇1

【关键词】初中美术 基础绘画 教学方法 创新

近年来,伴随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基础教学无论从理念还是教学手段上都有了崭新的变化。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也自然顺应了这股潮流,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呈现出良好的教学变化,也真真正正地提高了美术基础绘画的教学效率。

一、新时期初中美术基础绘画的特点

教育制度和理念的变化带给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的影响是深远的,新时期下,基础绘画也体现出了新的值得特别关注的特点。

1.学以致用,注重学生综合美术素养

作为一门艺术学科,美术不但能提升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同时也是一样能够使学生在社会上立足的本领。基础绘画教学传统中只侧重考验学生基础知识,忽略综合美术能力培养,现代基础绘画应该注意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为不同的学生群体设定有的放矢的方案,既重视绘画基础理论知识的奠基,又积极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力求学以致用。

2.教学理念转变,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往往占绝对地位,而漠视学生本应该起到的主体作用。而现在,基础绘画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学”摆在高于教师的“教”的位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产生一种“我的学习我做主”的自豪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3.多元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涵

新时期下数字化技术的成熟,使得多媒体技术广泛融入基础绘画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中对于视频、图片、文字等素材的灵活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刺激了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和学生都不再满足于课堂教学这样的单调形式,更多的、更加频繁地走出校门,到生活中、到社会中、到大自然中去体察这个世界,感悟人生的精彩。

4.灵动的教学氛围,学生与教师互动加强

教师与学生平等地位的形成,使得学生摆脱以往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和拘束,大胆地展现自己的风采,与同学、教师更多地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想法,取长补短。同时,教师能在这种畅通的互动渠道里及时把握学生学习乃至生活动态,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过程的时效性。

二、初中基础绘画的教学方法

1.基础绘画中的基础――临摹与写生

临摹和写生是锻炼学生基础绘画能力的重中之重,着重对于这两个能力的提高才是教学的主要方向和目标。临摹和写生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但是通常来讲临摹要为写生积累经验和基础,学生写生能力的提升反过来加深了其对临摹作品的认识。两者的平衡和融合,能够最大程度奠定学生的绘画基础。

2.授人以渔不如授之以渔

基础绘画教学讲究对于绘画方法的传授,将学习能力教给学生能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或者更长的时期内自我提升。学生于不经意间把生活中的角落变为了美术课堂,在潜移默化之中就提高了基础绘画能力。具体来讲,教学方法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①初中生刚开始接触绘画,不容易打开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多观察,注意观察事物的各种特征,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从各个角度去充分了解事物才能更好地表达。②美术作业的设置是从客观上加强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领会程度。作业在于强化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绘画技巧,加深学生印象,同时对于绘画能力的提高也是一种促进作用。③基础绘画能力的提升很大一部分在于学生要不断地画,不断地改进,不断地融合。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去创作,对于学生的作品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全方位地分析学生作品中的优缺点,让学生对于绘画的认识从理论上升到实践。

3.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学校和教师对于基础绘画教学要从根本上去把握,根据学生的兴趣,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制定个性化的绘画教材。同时,要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保证每一位学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和最大的原动力,基础绘画教学同样有这样的潜在优势,积极培养学生对于绘画的兴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生动灵活的氛围,尽可能将学生带到教学主体过程中。比如,教师可以预设多种情境丰富学生想象力;讲述知名画家的成长故事和绘画学习经历;利用当地的风物锻炼学生写生能力;开展贴近生活的社会观察等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辅助教学能够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完善合理的教学检验机制

对于学生基础绘画能力的掌握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检验制度,既合理又准确地反映学生真实水平,提升学生对于自身能力的认识,及时弥补不足,促进学生绘画能力的良性发展。同时,这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

结论

初中生对于世界充满了好奇,教师应该利用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充分挖掘学生对于基础绘画乃至美术的兴趣,通过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于美术和美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素质。

【参考文献】

[1] 范小娟. 依据初中美术课的特点上好绘画、工艺课[J]. 现代教育科学,2011(05):59-60.

[2] 乔颖慧. 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分析[J]. 新校园,2012(10):124-125.

绘画入门基础知识篇2

1框架清晰、重点突出,全面介绍服装设计中的美术知识

该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框架清晰完整,全面介绍服装设计中的美术知识。全书目的明确,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读者进行服装美术设计能力的提升。编者以简单易懂的语言,素描写生、色彩写生的练习为主要任务目标,搭建起了极为扎实的服装设计美术基础。以色彩绘画章节为例,色彩是服装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服装设计学习的基础环节,该书涵盖了色彩绘画的工具材料和特性、色彩基础知识、色彩写生等多个层面的内容,通过色彩的调配、色彩的观察等训练让读者充分掌握绘画色彩的特点。相关内容条理清楚、全面深入、层层递进,在帮助读者开展训练的同时又培养了服装设计的色彩体会。

2内容丰富生动,阐明了绘画色彩在服装美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设计对服装的风格及特色影响极大,当代服装美术设计中大量地运用了绘画色彩的技法,两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一方面,染织、刺绣甚至绘图等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将绘画作品直接运用在服装上,展现直观的美感;另一方面,服装设计创意中并不直接体现绘画作品,而是含蓄地展示绘画作品中的色彩。无论是采用哪种方法,绘画色彩在服装美术设计中的重要性都可见一斑。全书共分成12个章节,其中前7章以素描基础知识、透视基本原理、素描写生为主,第8~12章则针对色彩绘画的内容对绘画色彩相关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作者围绕绘画色彩,介绍了色彩的产生、物体的基本色彩等知识点,围绕这些知识点设置了色彩的采集与重构等任务,对服装设计师的色彩运用给予了相应的帮助。实际上,书中无论是对色彩基础知识、色彩静物写生还是对色彩风景写生、色彩设计等内容的编排,都做到了循序渐进、生动清晰,极好地展示了绘画色彩涉及的基本知识和实践作画的要领,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与实操性。

3可操作性强,体现了绘画色彩与服装美术设计的融合

现代艺术理念的不断发展使绘画艺术与设计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有些情况下两者似乎已经没有了界线,设计是为了体现艺术,艺术就是设计。绘画的重要基础内容是色彩,服装设计的重要表现元素同样是色彩,优秀的服装设计离不开合理搭配的色彩。很多服装设计师都是灵活地运用绘画色彩,将色彩与服装设计进行无缝“对接”。书中强调,创作时必须注意色彩与设计主题的协调统一,无论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多少,都不能忘记自己的设计初衷及想表现的东西。这正是绘画色彩与服装美术设计能否完美融合的关键点。服装设计史上有很多优秀的色彩运用案例,比如著名的“蒙德里安裙”,黑、红、黄、蓝、白五色组成的经典方格,简单却极富张力,搭配出愉快活泼的效果;又如,设计师运用中国红(正红)设计出的红色婚纱、礼服等,体现出红红火火、大吉大利的效果。实际上,中国传统的色彩绘画语言特别丰富,服装设计依托这些中国特色、中国传统的色彩绘画形式,能够体现出浓浓的东方文化、中国特色。我国著名的服装设计师吴海燕就特别擅长使用深深浅浅的墨色及灰色,设计出的服装轻盈灵动、优雅大方,具有浓厚的中国水墨山水悠远的气质与风格。总的来说,《服装美术基础》一书紧密结合了高职高专服装专业的特点与要求,以及不同层次学生们的美术基础实际,选择“图+文”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美术基础理论和技法,将专业特点融入美术基础知识的训练之中,既适用于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以作为服装设计人员的学习参考用书。同时,该书通过绘画色彩探索服装美术设计中的新思路、新创意,希望服装设计行业及从业人员能够更加重视绘画色彩在服装美术设计中的影响与作用,从而为服装设计理念的产生带来新的方法。

绘画入门基础知识篇3

【关键词】艺术设计;绘画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165-01

艺术设计专业是我国一门比较新的课程,该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时很受欢迎,所以高校中艺术设计专业在不断地扩大。但是该专业开设的时间过短,所以绘画基础课、教学模式在该专业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绘画基础课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但其教学模式不够完善,使得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不理想,所以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绘画基础课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必须的。

一、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模式的现状

传统的绘画基础课主要是要求学生对人像、事物等进行写生,但是在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之后,这种教学方式就已经不合适了。各高校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主要是对色彩与素描绘画进行一定的调整,将这两种分局予以打破。当前高校主要是把绘画基础课课程分解成空间、平面等综合的作用,也就是把传统的绘画基础课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分解,这就使得绘画基础课在艺术设计专业中更受欢迎,学生们学习起来也就更容易些,学到的范围也更加广泛。

二、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的教学模式

(一)造型设计训练。学生在学习艺术设计专业之前对艺术设计中的造型多少有一定的了解,所以高校在该阶段主要是对学生的创造能力与修养进行深入的培养,进而导致改革的教学模式对对形体与画面方面的建设更为重视。改革后的绘画基础课对色彩的要求更广泛,不再限制颜色的使用,甚至有了“非写生”这方面的内容,这也就要求学生对色彩的运用要更加成熟,可以为学生对艺术的整体性运用奠定基础。造型训练时要求学生要运用色彩,突出整体,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创造、归纳的能力。另外,教师在训练写生能力时,要要求学生与形式美进行联系,在对点、线、面的处理上要比例均衡,和谐。在艺术设计中,美的法则是不同的,比如说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协调等,这些都是绘画基础课中要研究的东西,在设计中就是要突出这种和谐,来追求更高美的境地。

(二)使形体与空间从自然到抽象的转变。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中,重要的要求就是要将形体与空间从自然性向抽象转变。在该转变阶段,教师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空间绘画、色彩、透视等方面的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空间构建能力与感觉认知。同时,这也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材料、工具等的认知、分析的绘画过程,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与认知。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提醒学生对色彩原理在现代绘画中的作用进行深刻的思考,从而影响学生对画面构建的认识。

(三)实现写生从空间向平面的转换。艺术设计专业在进行造型设计时就是希望可以给学生开发出一个“写实”的空间,使得学生在绘画时能够突破自身的限制,博学多识,实现空间向平面的转换。绘画基础课针对这种情况,教学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对比合适的物体进行写生,从而实现黑白与彩色平面的转换,该种模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学习能力。

(四)综合运用绘画材料。绘画基础课教学中,对材料的运用是涉及到对平面绘画材料的综合运用与学生对材料的敏锐度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涉及到平面向立体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对材料运用的敏锐度。在该种教学模式中,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生动活泼,也更加富有创造能力,使得学生在绘画基础课的学习中更加轻松。综合的运用材料主要是希望学生可以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总结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与许多学科都有着联系,所以在该专业中应该要开设绘画基础课。但是高校在开展绘画基础课时都会有些误解,因此,在高校开设绘画基础课就要明确知道其要求,发现不足,对其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创新:对造型技能进行训练,综合的运用材料等。通过对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模式的研究,希望在未来,绘画基础课可以有更多的突破和创新,更加符合现代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郑少俐.中职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模式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3(05).

[2]李志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改革思考[J].艺术教育,2014(05).

[3]余育锐.浅谈中职美术专业绘画基础课的教学[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10).

[4]夏燕靖.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12月.

[5]刘少帅.室内设计四年制本科专业基础教学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3(05).

作者简介:

绘画入门基础知识篇4

一、课程的优化整合

根据高职教育提出的建筑制图的教学目标,把手工制图、计算机绘图两门主干基础课进行优化整合,将制图原理、计算机绘图和专业图识读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贯彻“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教学思路;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重新组合适合高职特色的教学内容。将课程开发建设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识读图样、规范使用工量具的能力上,在学生打下扎实基本功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利用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绘制图样,使学生有更大的拓展空间,就业后能进一步提升自己。将课程的能力模块体系划分为基础模块、投影模块、计算机绘图模块和专业制图模块。其中基础模块完成国家标准的学习,着重进行基本作图和尺寸标注等绘图基本技能的培训;投影模块是学习机械制图的重要内容,主要完成画图与读图的基本训练,培养空间形体与其投影图形之间的转换能力,是本课程难点和关键所在;计算机绘图模块重点是训练应用绘图软件,使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的能力;专业制图模块则是在投影模块和计算机绘图模块的基础上,针对生产中各种机械图样的特点,加强制图知识和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技能,以及熟练使用绘图软件的能力,使本课程更具先进性、适应性、适用性与针对性。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式应摒弃旧的“满堂灌”,逐步建立起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方式。因为学生最先接触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制图课,他们在没有完全建立空间概念的前提下学习这门课程,显然存在很大难度;在初次进入绘图室时,不知如何下手画图,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讲解;同时还要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模型(实物和虚拟)、图表等教具,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例如我在讲述组合体三视图一节内容时,利用电子课件演示形象逼真的三维立体造型,还可以旋转不同的角度,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组合体的不同方向的形状,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培养空间想象与思维能力。根据当代高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遵循教育理论,因材施教,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多想、多看、多练,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与投影图的绘图练习,使学生对国家标准规定的绘图知识有系统的理解。例如在讲述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与画法时,我在平面与圆柱面相切处故意画上线,而相交处不画交线,让学生比较视图与模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出正确的画法,使学生记忆深刻,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又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绘图模块时,我按照教参给出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采用“任务驱动法”,将计算机绘图命令以绘制平面图形的实例为载体进行讲解,在演示讲述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线段分析、绘图方法与步骤,以及如何在计算机实现对图幅、线型、比例、字体的设置之后,让学生上机自主练习平面图形的画法,在绘图过程中强化标准化意识,熟悉基本绘图命令和编辑命令的使用,使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识读、绘制各类机械图样的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

建筑制图是一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课程,且实践环节对本课程的学习内容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的形成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入,使得教学效果与效率明显提高,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表现在学生听懂课后,不会做题、不会应用,而这一问题必须通过“精讲多练”来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大量的练习时间、指导时间和实践时间,使学生能够通过练习、动手、讨论、提问等环节,巩固所学知识,加强知识的应用;同时还要结合企业提出的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识图与制图能力,对课程重要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通过对知识点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绘图和读图能力,技术图样表达能力,国家标准应用能力,绘图工具使用能力,并且要使训练贯穿教学各环节,保证训练的不间断,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根据企业的需要,工科学生的手工仪器制图、徒手画图和计算机绘图都必须训练,只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后两种能力的训练比重将逐步增大,但手工仪器制图在课程标准中不会没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减少仪器制图的作业训练,加大徒手画草图的训练,加强计算机二维绘图的实训,以适应现代工业化、数字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还要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或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参观的目的在于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相关职业的认识和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图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推行“双证书”教育,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高职教育推行双证书制,是提高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对接的重要举措。对于高职教育来说,不仅要体现“两高”:比本科生动手能力高,比中专生知识能力高,而且要体现就业能力,将职业资格证与毕业证结合起来,展开双证教育或多证教育,从而不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而且使技能教育真正融入学历教育中,培养目标结合岗位技能需要定位明确,有力地促进学生就业。建筑制图课程应充分体现这种思想,可结合“制图员”中级、高级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证工作,在技能训练中融入考证的要求,将历届制图员的考证的试题整理归类,穿插到各个技能训练中,使考证知识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拓宽知识面,增加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的竞争能力,真正做到高职教育就是职业教育。

五、结语

绘画入门基础知识篇5

关键词:基础素描;素描审美;造型方法

素描是绘画艺术的基础,有着无可超越的地位,基础素描教学也是众多院校相关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素描绘画涵盖的题材极其广泛,从静物、石膏到人体绘画,从风景到建筑,处处都能体现对造型的要求和审美的能力。对于学习素描的学生来说,在造型技巧中学习审美,同时在审美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造型技艺。素描既可以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存在,同时也是学习绘画,解决众多问题的必经之路,素描需要解决的问题几乎包罗绘画中的全部,形体结构、比例关系、透视关系、解剖结构、点线面的应用、黑白灰层次、空间塑造等。

一、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

长久以来,学习素描都是以写实为开始,要求学生尽可能的客观描写写生对象,构图之后比例关系是第一个步骤,不管静物还是石膏像,亦或是风景,比例透视关系是首要解决问题,只有在大的框架内抓住对象的基本比例和透视关系,接下来的形体塑造才具有写实意义。绘画过程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是自主能动性得到发挥的过程。手脑眼并用,抓住对象的内在关联,各素描关系的合理统一是需要整体和局部观察、刻画相交替的,既需要遵循客观对象,又需要在现实中去提炼。所以,观察是绘画的前提,学习绘画也是重构观察方法的过程。绘画形式因人而异,观察方法跟艺术家的创作也有先天的联系。敏锐的观察力是深入绘画的一个重要能力。高校素描基础课的侧重点理应放在培养学生观察力上。素描的学习不能是技艺的不停重复。重复性训练最后出来的只是有着扎实技艺的匠才。学生的观察力也是学生总体能力的一个反应,任何艺术形式的实践都需要跟理论知识相结合,这种结合是内在的积累。比如,除了素描相关的课程以外,美术史论,美术批评理论,设计学,哲学等课程都是很好的培养学生认识对象、观察对象的途径。

二、素描是造型思想和观念的延伸

在高校中基础素描解决的一般是造型写实问题,这个是最低层次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素描的目的不是为了客观还原对象,而是能够更好的创造“对象”,绘画专业学习素描是尽可能从主观中去理解和认识对象。这种创造、理解或认识的目的都是去延伸自身对艺术的感悟,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造型艺术。每一个人对艺术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在艺术领域去追求和毕生挖掘的都是这种“另类”,所以在基础素描中,也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素描绘画。启发式、,逆向思维、或是延展性教学都是应该加强和实践的方向。素描既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体系存在,也是加强各艺术形式之间联系的纽带。在艺术院校里不乏基础较好,技艺强的学生,但是对于创作缺乏与之匹配的能力,这也是院校教学的一种失败,建立完善的素描教学体系不单单是看学生能够客观的描绘出什么,更应该关注学生在看的时候能够想到什么,这既能让学生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进行创作,也能打破学生对于素描绘画狭隘的简单认知。艺术主张和艺术理解需要教师去引导,通过学生对自己的绘画意识的培养逐渐到艺术主张的培养,并能够不断的更新已知的思维观念,通过观察,用心去感受作品的内在。

三、基础素描教学的手段与形式

素描教学需要系统、严谨、完整的过程,讲究循序渐进和正确的观察及作画习惯,新生入学带来考前班的素描绘画习惯,极其讲究方法而不是所谓的“观察”。一个地方或是一个考前班出来的学生几乎统一的作画工具,统一的画风,统一的作画步骤和方法。这已经脱离了绘画中对“观察“的要求,不管是静物还是石膏又或是人物写生,打轮廓都是切直线,铺大调子都是一遍遍的画颜色,画面中心或是近的区域必然是重点塑造的亮点。这明显已经进入到素描的“套路“中来了。基础素描绘画讲究的是结构及体块关系的表达,以这个目标为中心,不要求线条排的多美,画面多么千净。基础素描的要求说来不高,无非是解决轮廓、形体与结构、明暗关系以及空间的塑造。通过绘画者的观察,把实际的对象搬到画面上来,这个过程重点考虑的是“观察”的问题。以人物写生为例,每个人都千差万别,去抄表面的光影或是黑白,无法画出紧凑、质感、立体的人物形象,缺少精神气。观察要建立在良好的解剖知识下,才能更加主动的把客观对象变为具有一定个人审美的绘画作品。另外,画的像不像的问题是初学者以及大众作为衡量好不好的一个重要指标。个人认为画的像不像只是绘画过程的一个附属“产品”,遵循和掌握以上造型能力,画的像就会必然产生。其实通过大师的作品我们也能发现其中的解剖也不尽准确,但是这并不会影响作品的美感,相反,还能增加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德加“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形体的观察”。这也从而证实,素描其实就是发现的行为,准确也只是感觉上的准,而不是客观的准。在素描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并不是简单的描出外形;素描不是单单由轮廓组成。画素描,更多的是思考和理解的过程,同时也需要时常停下来,否则很容易过犹不及。刚刚进入校园的新生,对绘画的套路都很熟悉,可能身边的应试高手是他们崇拜的偶像,但是问及德加、安格尔、丢勒,了解的也许就不多了。大师经典的作品是我们学习的源泉,临摹其作品是学习的的门槛,大师的作品超越了所有的时代。

四、素描表现语言以及媒介的探知

素描既是相对独立又是融入到各类艺术范畴中的艺术形式,其带有的艺术表现语言及方式也是通过绘画方式及媒介表现出来的。画面形式语言的研究和训练在高校的基础教学中也是应当被重视和培养的。通常面对写实绘画,画者更多的是关注物体本身,很容易造成画面局部的割裂,整个画面的构成关系应当是和谐且统一的。素描是一种用单色或少量色彩绘画材料描绘生活所见真实事物或所感的绘画形式,其使用材料有千性与湿性两大类,其中干性材料有铅笔、炭笔、粉笔、粉彩笔、蜡笔、炭精笔、银笔等,而湿性材料有水墨、钢笔、签字笔、苇笔、副笔、竹笔、圆珠笔等,习惯上素描是以单色画为主。尝试众多的表现方式,运用更多的媒介进行素描创作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货。即使是在同一主题下进行创作,利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媒介来表现也会有很大的变化。即使是同样的材料,在不同的机理效果下传达出的质感差异也会很大,这就给素描提供了很大的施展空间和舞台。素描的绘画空间被扩大,表现语言相对也得到了扩大。研究各个时期的素描,研究不同材料带来的质感各机理效果,打破习惯性思维找到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和语言方式,同时通过此来技法和提高创造空间。

参考文献:

[1]蒂尔•塞勒,克劳迪亚•贝迪著.《当代素描新概念训练教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2

[2]于振平.《造型各专业基础素描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9(1).

绘画入门基础知识篇6

关键词:国画教学;问题;方法;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2-022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2.136

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承载着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不管是绘画题材,还是绘画技法都已经比较成熟,具有以形写神、神形兼备、气韵生动的特点。传承和发展这一优秀的文化艺术形式是我们的责任,尤其是教育事业,更应当承担起发展和创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担。虽然国画艺术有着比较独立的传承方式,但是受西方美术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的国画教学也逐渐西化。这虽然为国画教学带来了一些启示和进步,但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其弊端也日益凸显。为了使国画艺术得到传承、发扬和创新,国画教师应当认识到当前教学中的不足,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国画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国画作品。

一、高校国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画专业生源质量下降

自高校实施扩招政策以来,高校每年的招生规模都在扩大,再加上艺术专业的文化分数相对较低,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了艺术专业,虽然高校扩招为一部分喜欢美术的学生提供了更专业的学习机会,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和学生为了能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获得更高的文凭,选择了学习美术,而且其中有很多学生只是在高考的前一年或半年,通过美术强化班来学习一些绘画技术和技巧,不能掌握绘画的原理和规律。基于以上原因,很多进入到高校国画艺术专业的学生缺乏美术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专业素质较差,生源质量层次不齐导致国画专业的教学质量很难取得明显提升。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国画是一种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艺术形式,有着丰厚的精神内涵,与诗歌、书法等艺术也有很多相通之处,因此,中国古代很多绘画大家不止有着高超的绘画技巧,还精通其他艺术,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有着很高的艺术鉴赏能力,这些都有助于他们的绘画创作。反观当前的国画教育,开设的课程范围较窄,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绘画技巧,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文化内涵的培养。作为国画专业的学生,应当具备扎实的国学基础,这对于发展他们的艺术想象力,从更深、更广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事物,但是当前国画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不够合理,缺少类似于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古代文学作品赏析等课程,这种只重视技术教学的课程设置显然是有弊端的,无法培养出优秀的国画绘画人才。

(三)受西方美术教育影响较为严重

虽然我国的绘画艺术起源已久,但是我国的高校美术教育起步很晚,美术教育体系的构建基本上是借鉴国外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高校美术教育体系基本上是从苏联借鉴来的,可以说这种美术教育体系占据了主导地位。苏联的写实主义绘画风格针对的是油画创作,素描是美术学习的基础,而中国画更倾向于写意、虚实结合,描摹是非常重要的学习途径。很多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以素描、油画学习为主,其创作思想、构图布局、表现方法、色彩处理都偏向于西方绘画,所以当他们进入高校国画专业后,会有很多不适应,不论是绘画形式,还是绘画理念都无法在短时间内转变,对于国画艺术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也无法理解,进而导致他们的学习热情大打折扣,其学习效果自然也不会理想。

二、提高高校国画教学质量的方法

面对当前高校国画教学的不足和问题,美术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要认识到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本质区别,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研究多种有效方法,进而促进高校国画教学质量的提升,争取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国画创作人才。

(一)提高国画专业入学门槛

当前,我国艺术高考中的美术专业实行的是统一化的考试,考试内容不外乎素描、色彩,即便是以后有报考国画专业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接受的也是西方化的美术教育,基本围绕素描、造型、色彩进行训练,他们每天面对着静物、模特、石膏,一遍又一遍地磨着光影,塑造着三度空间,力图最真实地还原所画物象,从一开始就在接受西方绘画体系的教育。统一化的考核方式导致学生只学习了西方绘画技法,创作理念,从源头上就扼杀了国画的生力军。因此,提高国画专业入学门槛是从生源的角度来探讨提高高校国画教学质量。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国画专业的入学门槛,首先,欣赏和理解国画艺术必须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有相应的文化知识做基础,因此,国画专业可以适当提高学生的文化要求,学生有比较扎实的文学基础,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国画艺术的精髓。其次,为防止部分考生采用投机取巧的方式考入艺术院校,可以改善艺术考试的要求和考试形式,确保入学学生有良好的美术基础。即选拔美术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作为中国画专业的进修者,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国画教学的质量。

(二)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

国画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了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多种表现技法、多种绘画题材的艺术形式,有壁画、卷轴、长卷册页等形式,也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等绘画技法,还有人物、山水、花鸟等绘画内容。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之前对中国画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上了大学让他们在课时量有限的情况下学习这些知识,大部分学生无法掌握国画艺术的理论知识、创作理念、表现手法。因此,中国画学科教学的板块设置是否合理,影响着学生对中国画艺术主旨综合考量。因此国画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加大国画教学的课时,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学生就能尽可能多的掌握绘画技巧,在练习过程中,从多角度了解国画的线条规律和艺术特色,从而对国画精髓有较深刻的理解。第二,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国画的内容过多,不可能全面掌握,所以我们要调整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首先让学生掌握一种画科的表现技法,使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第三,还要根据不同画科的难易程度,调整教学的先后。先从工笔画开始学习,当学生对线条的运用有了一定心得后,再教写意画。通过以上三项调整措施改善高职院校的国画教学,就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国画的理论知识和绘画技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国画审美能力也得到加强。

(三)注重发挥临摹和写生的作用

当前的国画教学缺乏对传统绘画理念和思想的深入讲解,对绘画技法的训练也不够深入全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中国画的艺术风格、创作精神、思想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其最终结果便是学生创作出的作品缺乏韵味。要想真正学习和认识国画艺术,领悟其精神和意境,教师应当让学生多临摹和研究我国优秀的国画作品,从中领悟出国画艺术的精髓和奥秘。在临摹历代名家作品时,学生不但能深入学习名家的笔墨用法,反复揣摩其中笔墨设色的妙处,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画作的意境和名家的思想。临摹是一个长期过程,只有多临摹多体会,反映到作品中才能有形似到神似。写生课是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另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内容与临摹课紧密配合,但又有很大的不同。写生是在自然环境中,针对山水、花鸟、鱼虫等对象的一种初级创作。在这个独立创作的过程中,不但练习了绘画技法、还能培养学生的选材和构图造型能力,由此进一步掌握以线造型和以形写神的中国画造型特点。而且这种野外自然环境中的写生训练还为今后的创作搜集了素材。临摹强调的是对名家作品结构形态上和画者意念的深入认识,而写生强调对写生对象自由表现上的追求。两方面训练结合才能使学生的绘画境界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由此看来,对于中国画学生而言临摹和写生都是其学习过程中重要内容,并为将来的独立创作打下基础。

三、结语

绘画入门基础知识篇7

关键词:绘画课程;艺术设计;联系分析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是由于各个高校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定位不同,设置课程与教学也不同,特别是对待绘画基础课程的态度也不相同,有的高校对其还存在一定的误解。在工业设计上就会更多地重视专业而轻视基础,甚至认为绘画在工业设计中的比重轻,更多的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绘画,不够重视思想上的表达。但事实上,绘画基础课与艺术设计有着诸多的联系。

一、绘画基础课程与艺术设计教学的联系

艺术设计教学与绘画基础课有着一定的联系,尤其是与其密切相关的有素描、色彩与速写。从起源看艺术设计主要是源于工艺美术,艺术设计中存在着工艺美术的基因,设计应该追求实用化求美的原则。一位有名的设计师,他的作品无论是成品图还是草图,都应该用视觉效果来表达,若想拥有这个效果就应该依赖一定的造型,而造型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绘画基础课来进行。所以,绘画基础课是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基础,应该受到重视。在各个理科高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都是招收理科考生,这样导致大部分学生缺少绘画基础,创造能力的表达很薄弱,教学过程及教师忽视绘画基础课的重要性,进而导致对日后艺术设计教学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学生在设计的时候,通常会参考现成的资料,这样虽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但是很多内容在设计的时候都是有针对性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资料就可以照搬的。学生在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很浅薄的,需要通过实践来强化,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加强对速写的捕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绘画功底的提高。但是当今教学上却很难看到速写课堂,甚至有些课堂上看不到写生,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学生设计作品能力的提高与兴趣。

二、由绘画基础课培养艺术创新能力

我国的美术教育长期以来只是重视纯正艺术方面的培养,导致美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与形象、意境等关联的事物,无法表现出具有一定功效的产品。最近几年来,我国的艺术专业不断扩招,但是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的绘画基础课在艺术设计中却得不到重视。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第一,绘画基础课中大多数的时候都会模仿,很少要求学生进行创新。另外在艺术设计教学中通常把绘画课作为附属课程,那么学生也就不会认为其有多重要了。实际上,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该对绘画基础课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应该要求学生了解对象的色彩等特点,同时也要对组成的对象的色彩进行提炼,这样有利于形成新的视觉状态,这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例如,可以在教学中需要的课程体系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可以在教学中加强速写课程,在绘画基础课中要求学生进行创新。绘画基础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感觉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审美能力。若想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设计能力,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培养学生的设计观念;第二,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技能。有句话说得好,技术容易教,艺术不容易教,要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应该重视绘画基础课,而重视绘画基础课就应该留意艺术思维的想法与看法。离开了这两点,绘画基础课也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绘画基础课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应该开设一定数量的绘画基础课,因为艺术修养对培养一个设计师具有重要的作用,不能随心所欲。我们不能说绘画基础课是为艺术设计教学而服务的,这是不正确的,它们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开展绘画基础课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设计艺术时的创造能力。

三、总结

艺术设计可以看作是艺术与技术二者的结合,但是我们又不能把它们看成是简单的二者相加,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分割。绘画基础课程与艺术设计教学是相互联系的,在整个教学中不应偏废其中一个,两个都特别重要。要格外地重视绘画基础课。

参考文献:

[1]于雷涛.中职艺术设计教学中绘画基础课的作用[J].现代教育,2013

[2]郑少俐.中职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模式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3

[3]李志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改革思考[J].艺术教育,2014

[4]王晴.谈绘画基础课与艺术设计教学的关[J].美术大观,2009

[5]高威.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设置研究[J].西南大学,2009.

绘画入门基础知识篇8

论文摘要:本文对高职高专《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整合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分析目前各大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基于整合的思想,着重论述了价值导向、基本理念和整合要点,以服务于高职高专的技能培养要求,最后对该研究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以培养建筑设计基础技能为目标的一个课程系列,在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专业教学计划(2009~2012版)中,设计基础课程包括《建筑初步》、《建筑设计入门》以及《设计绘画》。但是设计基础课程之间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问题较为突出,并影响到内容设置、学时分配等其他方面的问题,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点问题,目前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并未深入开展。本文即以该计划中这三门课的教学大纲①为切入点,对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整合研究。

一、核心概念

整合②是指基于发展的需要,通过对系统内以及系统之间各要素关联性的挖掘,利用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机制,积极地改变或调整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克服系统发展过程中构成要素分离的倾向,实现新的综合。整合与当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迅速变化的时代,由于众多因素改变着职业教育的面貌,这就导致了各组成要素之间关联性的缺乏,因此需要将整合概念引入到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研究中来,以实现在它们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二、问题分析

(一)课程目标

在原有教学计划中,已经确定《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并为后续核心技能、综合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这几份大纲虽然均已注重贯彻了这个总目标,从单个课程看已经比较合理,但是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由于学制限制及培养目标等多方面的因素,在目标设置上还存在缺乏重点和层次性、部分目标陈述不够规范等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建筑初步(1)原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识图和制图能力,能准确地理解和表达建筑方案图;②了解建筑的基础知识,对建筑、建筑师、建筑设计等有一定的理解。主要问题:①两个目标之间的主次关系不明确;②缺乏技能培养的具体目标;③目标二和建筑设计入门的目标一有重叠,需要进一步明确。

建筑初步(2)原目标:①了解形态构成在建筑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掌握建筑学专业的形态构成学习方法;②对当代建筑大师及其作品有一定了解,学会用构成的方法分析和表现建筑形态和空间;③掌握建筑形态与空间基本表达方法,学会用轴测图或模型表现建筑形态和空间。主要问题:①目标过于具体、缺乏统领性;②陈述不够简洁、明了;③目标二、三和建筑设计入门的目标二有重叠,需要进一步明确。

建筑设计入门原目标:①逐步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提升认识水平及专业素养;②训练学生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的方法、过程和表达技巧。主要问题:①目标设置不够具体,指导性不强;②与建筑初步一、二的部分目标有重叠。

设计绘画(1)原目标:①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地安排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以课堂写生为主;②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学生多动手,多思考,既有统一要求,又要注意学生个人特点,在研究对象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主要问题:①陈述不够简洁、明确;②目标设置不够具体,指导性不强;③缺乏与建筑初步和设计入门课程目标之间的关联性。

设计绘画(2)原目标:①在教学过程中,作好从单色认识到彩色认识的过渡,合理地安排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以课堂写生为主。②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学生多观察,多感觉,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体会色彩对万物的影响,在研究对象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主要问题:①陈述不够简洁、明确;②目标设置重点与层次不突出,指导性不强;③缺乏与建筑初步和设计入门课程目标之间的关联性。

(二)教学内容

建筑初步(1)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其意义不言而喻,重点内容是建筑的识图与制图,主要包括建筑基本认识、建筑识图、工具制图、建筑测绘等内容。建筑初步(2)的教学重点是建筑形态和空间的理解和分析,这是建筑的核心研究对象,它逐步将学生们带入建筑创作的领域中来,主要包含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空间限定、建筑形态分析、大师作品分析等内容。建筑设计入门作为连接基础系列课程和核心系列课程的过渡,主要是提升学生的专业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评价能力,包括国内外著名建筑作品及流派介绍、建筑设计的过程介绍、建筑设计宏观环境解读、场地分析、建筑设计方法等内容。设计绘画(1)包括结构表现和明暗表现两个阶段,主要包括整体构图、形体结构轮廓、物体间比例、结构、透视、明暗色调等训练。设计绘画(2)包括单色表现和彩色表现两个阶段,主要包括三原色的认识,色相、明度、纯度的概念,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复色、间色等概念的理解,色彩的调和配置。从以上对于教学内容的简述可以看出,它们之间还是缺乏整体性,均各自从课程自身的角度来编制教学内容,而没有在设计基础课程的框架中,打破自身的界限,并进行内容的相互渗透、融合,增加内在整体性。具体分析如下:建筑初步(1):①建筑概述的部分内容与设计入门课中建筑设计基础知识重叠;②建筑方案图教学单元的案例选取欠妥;③人体尺度与设计入门课中空间的功能与形式部分知识重叠;④缺乏三维层面来识图和理解建筑。建筑初步(2):①理论性知识比重过大,包含了3个教学单元,这与高职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体系相悖;②教学单元过多,需要进一步精简;③缺乏与初步(1)的过渡性教学单元。建筑设计入门:①国内外著名建筑作品及流派介绍、经典的建筑设计理论简介、当代建筑设计发展趋势介绍等内容与建筑历史课知识重叠;②人体尺度的内容不够,这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③部分教学内容对初学者来讲太难,不宜过度展开。设计绘画(1):①教学案例的选取较为独立,没有与其他两门课的案例结合;②结构素描对建筑设计尤其重要,但比重过小。设计绘画(2):①从就业市场需求来看,钢笔淡彩应用不多,因此此部分内容比重过大;②教学案例的选取较为独立,没有与其他两门课的案例结合。

三、整合思路

1.价值导向。高职高专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建筑就业市场输送合格人才,因此在教学大纲的整合过程研究中,始终要把当前建筑市场的基本走势、就业岗位的人才需求作为重要导向。除了就业市场以外,高职高专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培养目标也是重要导向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就不宜按照本科的基础课程大纲来要求学生,必须要结合国家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编制。

2.基本理念。在教学大纲的整合过程中,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对不同课程通过进一步审视和论证进行内容的增减,并根据各课程地位和关联度的不同,分配到这三门课程中去。主要思路是:首先在调研的基础上,把与市场需求、培养目标、学生特点不符合的部分内容删减掉,并增加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相关内容;然后再根据专业课程的性质重新分类。另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通过课程内容之间的开放和教学进度安排中的相互渗透,来高效率地利用三年的学习时间,使它们能够形成“1+1>2”的效果。在这个理念下,各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具有相关性;并需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对部分课程的教学顺序调整,使三门课互有穿插,做到“边学边练、以练促学”。

四、整合要点

(一)目标的重新定位

各课程的教学目标虽然都已经贯彻了基础技能培养这个总目标,但是正如前面的问题分析,它们之间缺乏整体性,有的课程其目标过多,没有层次,有的课程目标之间重叠等。因此,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对各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进一步优化,使其体现出整体性、层次性。具体建议如下:建筑初步(1):①了解建筑的基础知识,对建筑、建筑师等有一定的认识;②熟练掌握建筑识图和制图的技能,准确地理解和表达建筑方案图;③增加对于建筑的学习兴趣,适应建筑设计专业的学习特点。建筑初步(2):①了解建筑形态构成的相关知识、并能够从构成角度来理解建筑;②熟练掌握用构成的方法分析和表现建筑形态和空间;③基本学会用轴测图或模型表现建筑形态和空间;④增加对于建筑设计的学习兴趣。建筑设计入门:①逐步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提升认识水平及专业素养;②初步掌握进行建筑设计的主要分析方法、设计过程;③增加对于建筑设计的学习兴趣。设计绘画(1):①了解素描对于建筑设计的作用、意义;②熟练掌握应用结构素描的方法来分析和表达建筑形态与空间;③增加对于建筑设计的学习兴趣。设计绘画(2):①了解色彩表现对于建筑设计的作用、意义;②熟练掌握应用彩铅和马克笔表达建筑形态和空间;③增加对于建筑设计的学习兴趣。

(二)内容的增减渗透

1.建筑初步。建筑初步(1)把重点放在建筑识图和工具制图中来并进一步细化,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将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并入到建筑设计入门课程中,而在本课程中取消这部分内容;将建筑综合表达的案例对象进行调整,与抄绘和测绘内容一致;将人体尺度的内容并入到建筑设计入门课程中;增加通过模型制作理解和表达建筑的课程内容。

在建筑初步(2)中,把重点放在形态与空间的理解和分析上,在教学案例的选取上强调关联性,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缩短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理论教授时间;对世界著名建筑实例的解析应进一步缩小建筑师范围,而增加统一建筑师的不同作品比较分析;能够将部分案例与设计入门课和设计绘画相结合,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全面认识和理解某个建筑。

2.建筑入门。建筑入门课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将建筑、建筑师的基础知识并入到建筑初步一课程中,而在本课程中集中讲解建筑设计这部分基础知识;对于建筑设计方法的讲解不宜过度展开,让学生从最基本的方法入手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增加从人体尺度、室内家具的角度分析和设计功能空间的课程内容。

3.设计绘画。设计绘画(1)着重训练学生的空间分析和表达能力,以具体的建筑空间、形态、构件为主,着重刻画它们的结构关系、形体组合关系,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增加结构素描的内容;减少明暗色调训练;与建筑初步(1)在同一学期,因此教学案例的选取应与其内容相关,如对门卫、门厅等空间作为教学对象。设计绘画(2)把适用于快速表现的马克笔、彩铅以及钢笔淡彩作为主要的训练内容,能够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建筑的主要特征并快速表现出来,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减少或去掉钢笔淡彩的教学内容;增加彩铅和马克笔表现的训练;与建筑初步(2)和设计建筑设计入门在同一学期,教学案例的选取应与它们的内容相关,如大师作品表现等。

五、总结与展望

高职高专设计基础课程整合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工作,本文对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初步整合,目前这些成果已经在一线教学中得到了充分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2009年以来,教学质量和就业率得到了大家的好评;该研究的下一步工作将加强对各课程的关联性分析,并对整合评价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注释:

①这三门课程大纲是指基于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专业教学计划(2009-2012版)而编制大纲。

②整合一词来源于系统科学,目前在很多领域进行了广泛地应用,如建筑学、工程学、遗传学等。

参考文献:

[1]荀勇,程鹏环,王延树,吴发红.高等工程教育——德国工程技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2]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者,2006.

[3]陈君.对开发高职课程的几点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2,4(3).

上一篇:电气自动化研究方向范文 下一篇:广播电视现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