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课的教学目标范文

时间:2023-10-18 16:47:07

绘画课的教学目标

绘画课的教学目标篇1

关键词:新时代;民办高校;绘画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高校绘画教学,尤其是民办高校绘画教学正处于发展与探索时期,其基础、实践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正在逐渐进行发展与完善。而在新时代教学改革环境下,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绘画特性,已成为教师思考的重点。因此,笔者结合新时代民办高校绘画课程特色和素质教育教学要求,提出了一些改革设想。

一、民办高校中基础绘画课程的特色简述

民办高校绘画教学相对于其他高校绘画教学而言,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培养针对性。其基础绘画课程不仅包括素描、彩绘、速写等课程教学内容,也包括绘画技巧的实践与绘画内涵的解读[1]。民办高校绘画课程重点在于,在培养学生绘画知识与素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学生艺术、人文、审美等综合性的教学特色。

二、新时期民办高校绘画教学改革意义

现今在社会各方面的深化发展中,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更注重其所具有的素质。与此同时,教育领域的改革要求,也侧重于学生的主体性、品质、技能的综合性发展。民办高校作为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绘画教学改革已成为提升民办高校实效性、竞争性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期民办高校绘画教学改革,不仅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基础差、绘画作品缺乏内涵和精神的弊端,也有助于体现出绘画教学课程所具有的培养学生艺术、人文、审美等综合发展性的特性,从而提升民办高校绘画教学新时期的可持续竞争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三、新时期民办高校绘画教学改革策略

(一)转变绘画教学改革理念,突出学生主体性

新时期民办高校应依据我国教育领域“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转变传统绘画教学中“以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教学,学生跟学”的教学理念,更新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教学为辅导”的教育理念,从而实行民办高校绘画教学改革的有效发展[2]。这就需要高校做到:首先,提升绘画教学以及民办高校绘画教学改革重要性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如,高校通过“增加课时”或开展“绘画教学座谈会”、“优质教学评比”等活动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突出学生日常学习的主体地位;其次,改变学生学习理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创新发展;此外,改变传统绘画教学中“像不像”、“如不如”的评价理念,注重学生自身艺术内涵以及个性化的全面提升。

(二)改革绘画教学方法,创新绘画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手段的创新是民办高校绘画教学改革的重要实施对策,也是教师革新传统绘画教学的重要思考的课题。笔者结合新时代人才发展需求和教育改革要求,提出以下几项设想:

第一,实行多元化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绘画教学的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在绘画基础理论与绘画技能教学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目标性、层次性的开展启发式、示范性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述素描绘画技巧时,在明确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知识掌握与个性发展的差异性,进行启发性引导,通过一对一示范性指导,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第二,通过教学手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优化基础绘画课程教学中的绘画特性。首先,在明确民办高校绘画教学目标和培养要求上,革新并完善原有的各阶段教学教材内容、教学计划、教学体系,从而设计出具有符合新时代学生发展要求的课程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强化学生绘画理论与实践技巧的理解和应用[3]。例如,开展“一对一”指导临摹课程,使学生通过对不同优秀绘画作品的临摹,以及教师启发性、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和审美鉴赏能力。其次,实行开放性课程特色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多元化、全面化的发展。例如,在教学题材上,除传统绘画课程具有的风景写生、人物素描等,添加个性创作教学题材。在绘画理论基础上,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尤其在学生实践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从而强化学生对绘画技巧的进一步掌握和认知,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目标。此外,改变传统“以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实行“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传统的“以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艺术思维的创新发展,影响了学生对绘课程的学习兴趣,并降低了教学效率,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则有效改善了这一弊端。例如,教师利用多元化包括对话法、演示法、多媒体、探讨式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效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强化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对知识掌握的能动性。

第三,在民办高校绘画教学手段中,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发展,从而深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绘画作品,并适当地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绘画竞赛”、“学术交流会”、“学生个人画展”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包括审美价值、艺术修养、人文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实现新时期民办高校绘画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在准确掌握高校绘画课程特色的基础上,依据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采用全新的绘画教学方法和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手段,从而实现教师“一对一指导”并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绘画教学改革,进而将民办高校绘画教学特点展现给学生,提升学习质量和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勇.\谈应用型民办高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设想及思路[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15):82-83.

[2]赵晓曦.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4(07):149-150.

绘画课的教学目标篇2

论文摘要:随着终身学习教育思想的普及,以及绘画课程理念的更新和“美术”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的不断扩展.绘画课程不仅仅指课堂教学,它有很大的延伸空间,绘画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课程资源开发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它是所有课程领域中综合程度最高、开放性最强,也是在实践过程中最容易出问题的一种课程形态。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意味着“课程领导”概念的转变和“课程开发方式”的转型。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这些规定都说明了我国课程实行三级课程体系、开设校本课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我国很多省市教研室及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编写促进了绘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所以。绘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成为绘画教学的重点。在绘画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研究、探索和实践。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绘画课程资源不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绘画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终身学习教育思想的普及,以及课程理念的更新和“美术”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的不断扩展。绘画课程不仅仅指课堂教学,它有很大的延伸空间,绘画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全国每个省市都具有一定的经济、地域、文化特点,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特点开发课程资源,有效避免了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由于学习材料的缺乏,使得教学不能正常进行的情况。把现有的教学资源闲置起来,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所以,开发本地的教学资源用于绘画教学中去.成为学科的科研的课题,以此解决一些课程的资源匮乏的问题。

校内绘画教材的延伸,首先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宝地”。在美术学科实施课堂教学中,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开发好教材资源。就美术学科教材内容而言。具有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的特点。其中的绘画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均可视作塑造学生动手、动脑、合作、创新以及学生个性培养的教学资源,而且,这种资源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现的。部分美术教师开发与利用教材资源过程中,过于注重完成绘画教材基本教学目标,而对教材内的教学资源的利用是不够重视,只是教教材.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另外,探索绘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途径。可采取开发当地的生态经济资源的形式。由于一些农村学校根本没有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丰富的社会性课程资源,所以开发课程资源可广泛利用当地生态经济资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地区开办了很多企业,地方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根据这一特点,可利用当地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开发本地生态经济资源,成为绘画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挖掘身边资源.经过绘画课堂教学转化,美化生活,唤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欲望。课上,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启发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好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在教学中得到认可,把绘画开发的课程资源带进课堂,带进师生活动过程中,通过与学习者发生互动,才能最终体现课程资源的价值。美术教师不能把课程资源带进课堂,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会造成了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最后,利用乡土地域特点开发绘画教学资源。绘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要求美术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一些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校实际的乡土地域特点。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乡土地域资源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成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乡土地域素材.从乡土资源中挖掘出丰富的绘画教学内容。

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尤其是与课程资源相关的新的教师观和教材观,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显著的因素是美术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本身就是一种教学资源。美术教师不仅决定绘画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其本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的条件资源。我们发现很多美术教师对绘画课程资源还存在模糊认识,如果不帮他们树立正确的绘画课程资源观.不帮助教师去分析和探索绘画课程资源的内涵、性质、种类和在课程目标实施中的价值.绘画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一句空话.要满足当前本地绘画教育教学的需要,只有当美术教师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才有可能。因此,我们在地方性绘画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把美术教师队伍放在首位,抓好对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及时向教师介绍课程资源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推广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总结出的好经验。挖掘、调动和利用教师的才能和潜能,帮助广大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反省,形成科学的课程资源观,通过美术教师这一最重要的绘画课程资源的突破.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绘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开发课程资源,不仅能使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丰富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创新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共同参与开发,师生之间的互动、相长,使传统的单一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转化为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也必然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实现转变这时的教学过程也成为了师生共同开发、丰富、整合课程资源的课程建设过程。

绘画课的教学目标篇3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美术 绘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b)-0160-01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在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小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及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小学阶段的美术绘画教学也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促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美术知识及绘画表达技巧,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审美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在新课改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将小学美术绘画教学仅仅当做是一种技能的传授过程,而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美术绘画思维的传授,并且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在独立思维意识、认知能力、审美观念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其各方面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

1 小学美术绘画教学过程中的注意要点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培养目标上都做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应该对小学美术绘画教学中的相关教学要点进行有效的分析,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这对于整体的教学成果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对小学美术绘画教学过程中几项教学要点进行简单分析。

1.1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都比较欠缺,教师在其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显得非常的重要,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是非常的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结合学习内容及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美术绘画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绘画技巧,还要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绘画,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良好的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充分的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并要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筛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1.2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存在各方面的特殊性,他们对世界及周围的事物都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对于绘画课程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认知能力及知识经验的不足,他们在进行绘画学习时,往往只能进行简单的涂抹,想要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还具有较大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认识到小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对教学过程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选取,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绘画内容,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并且能够使课堂教学处于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并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度,使学生能够采用简单的框架、线条、色彩来对自我的内心世界进行良好的展示。

1.3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好学生的课后辅导及评价工作

要使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对其作品进行有效的课后辅导及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知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的改进,这对于学生绘画能力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时,应该认识到有效的评价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对学生的每一副作品都应该予以仔细的、专业的评价,找出其作品中的不足之处,但是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给予足够的耐心,采用适当的语言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对于学生的品格的塑造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非常重要的。

2 小学美术绘画教学过程中的相关实施策略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美术教师在进行绘画教学时,所承担的教学职责早已不是简单的绘画技巧的传授,对学生的创作意识及创作思维进行有效的引导,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给予更多的关注及帮助是非常必要的。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周围事物的认知能力与成人有着较大的差别,而美术绘画作品的初衷就是要帮助学生表达其内心世界,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的认知思维进行详细了解的基础上,对其予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美术绘画学习过程中创作出赋予生命力的优秀、健康的作品,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为了拓宽学生的眼界,对其艺术欣赏水平进行有效的培养,教师可以积极的组织学生去一些高水平的美术展览中参观,并就一些优秀作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讲解,这对于学生的审美情趣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及自主探索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3 结语

小学生在进行美术绘画学习时,对于该门课程具有很大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希望其作品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美术绘画技巧的教学时,关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及身心的成长,使其通过绘画学习,各方面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这也是新课标要求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 胡松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绘画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2).

绘画课的教学目标篇4

一、绘画和手工制作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活自理能力

1.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 生活教育的最基本原则和方法就是做与学相统一,学习绘画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完后绘画出精美的作品,展现艺术的价值和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绘画特长的学习,掌握生活的基本技能,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绘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例如:我在教授《鞋子的理想》一课时,首先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鞋子的模样和颜色,鞋子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清楚地绘画出《鞋子的理想》这个作品。另外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理想”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展现在作品上,通过绘画让学生热衷于观察生活,渐渐地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再加上老师有目的、正确的引导方法,学生们也会用绘画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为学生以后的艺术创造以及生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开展生活化的课内外结合教学 学生的绘画作品大多数是表现日常生活的,而且部分作品是表现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的,这就是绘画如何渗透生活自理能力的标准。例如:教师讲授《喂鸡》一课,学生可以先观察喂鸡的动作,从生活中寻找艺术的灵感,也可以亲自动手喂鸡,感受整个喂鸡的过程。这样在绘画的过程中,才能将《喂鸡》这幅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鲜活的生活经历为学生的绘画内容注入了“活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开展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生活自理能力来说,学生通过《喂鸡》这幅作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帮助父母做家务,对于智力有缺陷的孩子来说,自主生活、自主学习的能力会提高。

3. 美化生活 将绘画和手工制作应用于生活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在课下通过实践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例如:学习《布艺温馨》一课,学生通过课下寻找家中漂亮的、带有美感的衣服,如毛衣,袜子等材料,通过基本的服装样式来设想出自己想要的服装,将这些样式利用手工制作出来,运用美术去装饰,去美化生活。通过布艺制作,同样可以体现生活自理能力,比如学生在遇到衣服掉线的时候可以自己进行缝补,也可以利用穿旧的衣服去重新组合成更漂亮,更有特点的服饰,不仅美化了生活,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4.通过手工制作再现生活 学生观察事物的方式和大人是不同的,学生比大人更有想象力,通过手工制作可以再现生活。例如:学习《真情对印》一课,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物品的观察去制作自己喜欢的书签。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是很多的,他们不仅与同学相处同时也与大自然相处,他们把在大自然中的所见所感融入到手工制作中,将会是一个富有创新的、有特色的作品。通过手工制作,学生们可以间接地感受到手工制作人员以及父母工作及做家务的辛苦,对学生生活自理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学生通过学习手工制作,动手操作能力逐渐加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总结

古人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绘画与手工教学课程不是一潭死水,需要的是学生们运用灵活的思想和创新性的思维进行创作。所以,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分类教学,将这种绘画与手工课学到的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也是新大纲教育下,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目标,这样绘画与手工课堂将不会像从前一样枯燥乏味。开展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思维开拓是特别有好处的。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绘画与手工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应该是学生,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将会引导学生的差异个性健康地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小燕. 《中师手工课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研究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 2010

[2]夏小婷.《5-6岁幼儿手工活动教育教学研究》[D].温州大学 2014

[3]柳健.《以幼儿认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色彩启蒙教育研究》[D].聊城大学 2014

绘画课的教学目标篇5

关键词:小学低段;绘本教学;目标;误区

绘本指的是图文并茂的一类书,它兼具图画的直观和文字的隽永。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世界图绘》被认为是绘本的发轫之作,几个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作家关注到这种创作形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作品,如,大卫・香农的《大卫不可以》、琼・穆特的《石头汤》、山姆・麦克布雷尼的《猜猜我有多爱你》、佐野洋子的《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等,这些作品滋养着儿童的心灵,也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近年来,绘本的教育作用渐渐被国内外的专家发掘,低年段各学科的课堂中经常出现绘本的身影,自然而然地就成为儿童启蒙阅读的首选阅读材料。

这与绘本本身的优势是分不开的。首先,绘本不是简单的一个故事或片段,而是一本书,具有整体性。它有一本书所应该有的完整的格式,封面、封底、扉页俱全,介绍了作者、译者、出版社、书号等重要信息,这些富有个性的书籍装帧设计能给读者美的享受,对于尚处启蒙阶段的儿童来说,绘本让还不会读“大部头”的他们知道书原来是这个样子。其次,绘本具有独特的画面文字,有的画风温和,语言充满爱,有的画面温暖,文字简练,不一而足,每一页都凝聚了作者和绘者的心血,无疑会在视觉上带给孩子冲击,教给儿童多元的知识,带给儿童美的启迪。同时,儿童在这些生动形象的书籍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深刻的思想感情。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绘本非常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按照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小学低段的学生处于前运算阶段后期与具体运算阶段前期交替之间,这是一个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逐步发展的过渡时期,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的眼睛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东西吸引,脑袋里装满了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刚刚认识了一些文字而阅读能力有限。绘本的出现刚好可以解决这一点,唯美的画面包裹着深刻的主题,晦涩的哲理情思化为简练的文字,润物无声地教会儿童如何快乐地阅读,如何深入地思考。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绘本“是父母长辈和幼儿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艺术花园,是现代幼儿文学发展和繁荣的标志”,对儿童阅读能力、想象力、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正是因为绘本在教育方面的明显优势,许多教师乐于在课堂中运用绘本进行教学,无论是常规课还是公开课,都可以看到绘本的身影,绘本教学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用得多就一定代表用得好了吗?事实可能并非如此。与实施了多年的幼儿园绘本教学相比,小学低年段的绘本教学还只能算是一个新的需要探索的领域,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一些老师过分简单地把绘本教学理解为讲故事,仅仅把绘本朗读一遍就算结束,没有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并不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第二,有的老师会把绘本课上成语文课,从字词的读音、字形切入,把注意力过分放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上,有趣的内容又变得枯燥,反而降低了课堂的趣味性。第三,把绘本课上成思想品德课,过分地挖掘解读画面和文字的深层含义,而且不论教师的理解正确与否,学生的思辨能力肯定会受到限制。

正是意识到这些问题,我们对该如何实施绘本课进行了一些探索:绘本阅读到底是为了什么?回归新课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一年级以说一句完整的话为目标,二年级培养学生说几句话的能力。所以,我们的目标不宜制订得过高或过低,一堂课不仅要涉及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还要让儿童对文本产生个性化的理解,在不断地反思中逐步形成评价。

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选择一本适合教学的绘本,市场上的绘本琳琅满目,而质量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具备一双慧眼精心挑选。本次我们选择了德国儿童图画书作家兼画家赫姆・海恩的作品《狐狐》,这本书涉及的面很广,有关于梦想的,有关于亲子关系的,还有关于音乐的,这节课我们抓住最关键的主题――梦想,进行教学。在课堂开始之前,我们先给每位儿童填写一份《我的梦想调查单》,孩子或写或画,描绘了心中的小秘密,教师也做到心中有数。课堂先从儿童自己的爱好出发,激起孩子的兴趣,再从整体上观察绘本,进而切入故事,在观察画面、理解文字的过程中穿插有关声音的字词句练习,最后回归坚持梦想的主题,由儿童来讲述故事、创编故事。整堂课以丰富的内容调动了儿童的各种感官,不仅锻炼了低段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他们真正爱上绘本阅读。

参考文献:

[1]郑玲.小学低年级绘本教学误区及归因探究[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15.

绘画课的教学目标篇6

关键词 :     高中美术;绘画教学,模块教学法,

目前,高中美术教学以鉴赏教学为主,学生从鉴赏课中能够了解古今中外较多的优秀美术作品。人类历史发展中存在多元化的文化内容,这些优秀的作品展现出的美感和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是,美术鉴赏课程在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学生通过鉴赏课程能够爱上美术创作,但部分学生会因缺乏绘画技能而对创作望而却步,甚至逐渐丧失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注重研究美术绘画模块的教学模式,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快速掌握绘画技能,进而实现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模块教学与固有教学的区别

模块教学模式与固有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的区别。首先,从教育理念角度分析,固有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知识为核心,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模块教学的教育理念是以素质培养为核心,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其做到学以致用[1]。其次,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分析,固有教学的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占据的比例较大,技能教学环节占据的比例较小;而模块教学模式高度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并未有明显区分,而是在理论中有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再次,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分析,固有教学模式注重的是传授知识,教学方法以教师语言阐述为主;而模块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教学法、探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发现式学习法等以学生参与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同时提升能力,特别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在学习时也通过边聆听边动手实践的过程掌握知识点及其应用方法。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绘画教学逐渐缺失的原因

目前,部分高中在美术教学中逐渐缺失绘画教学,分析其原因,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教师将绘画教学理解成针对小学生或初中生开展的教学内容,部分高中生也认为不需要学习绘画知识,认为绘画教学意义不大。二是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长期缺乏正确的绘画训练,绘画水平不高,难以创作出成型的艺术作品;并且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较大,一周一次的美术课程难以让学生掌握足够的绘画技能。三是部分高中生认为自身的绘画水平有限,对绘画学习不感兴趣,不愿作画。因此,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绘画课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逐渐缺失[2]。

三、模块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美术教学,可促进绘画教学恢复自身地位

针对绘画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逐渐缺失的原因,高中美术教师除了需要重视绘画课程教学,还需要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喜爱绘画课程,采用正确的绘画训练方法,在让学生喜爱绘画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技能,使其具有创作绘画作品的自信[3]。将模块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美术绘画教学,可以达到上述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可有效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高中美术绘画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深入地体验绘画学习,进而培养学生喜爱绘画。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充分发挥绘画教学的作用,教师就需要拥有专业的绘画能力,具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意识。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出绘画水平,不断感染学生,进而实现培养学生绘画兴趣的目的。模块教学具有非线性与生成性的特点,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归纳与整理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要将教的思路与学的思路有效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具备探究精神,并在学生积极探究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第二,可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感悟能力。美术是学生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学生学习绘画艺术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并且在绘画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过去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学生在学习绘画时存在功利思想;部分学生在学习绘画课程时会产生枯燥、烦闷等心理,这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在绘画教学中实施模块教学法,可以显着提升学生对绘画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在应用模块教学法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开展各种绘画活动引导学生实践。学生在绘画活动中能够提高综合能力,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各项能力有效提升的目标。

四、高中美术绘画教学中模块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 尊重学生存在的个性化差异现象并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并且在学习绘画时也会因自身能力差异而存在学习效果差异化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实际绘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方案与教学内容。教师可在前几次教学中积极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而在之后的课堂上将学生分组,布置不同的任务。教师不应单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组,而应结合绘画技能的特点,根据思维活跃度、手工能力、学生对绘画艺术的认知三个方面分组,保证每个小组都包含有这三方面优势的学生。然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绘画知识时,可向小组学习任务,由思维活跃的学生构思策划,由手工能力强的学生制作,由对绘画具有较高认知的学生点评。最后,小组内展开艺术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每名学生都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也会对绘画学习产生较高的兴趣。

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时,在引导学生学习这幅作品的艺术特征和表达的思想情感后,可以让小组内的学生合作创作出一幅《日出·印象》。作品的构思由小组内思维活跃的学生完成,构思后向负责绘画创作的学生阐述;负责绘画的学生将作品创作出来;最后由对艺术认知较高的学生评价作品。三者要进行良好的沟通,找出创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作出改善,以敲定最终的作品。通过这样的过程,小组内的每名学生都得到了绘画艺术的培养,并且提升了创新思维,绘画课堂的教学目标也得以实现。

2. 利用趣味教学法活跃绘画课堂氛围

绘画教学除了能够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利用绘画实践的过程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在绘画教学中不能采用呆板、模式化的教学方法,而要尊重学生的创作思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将自己的创作思想充分表达出来。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并充分表达思想,教师就需要利用趣味教学法活跃绘画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放松心情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达到引导学生充分表达创作思想的目的。

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毕加索的作品《卡思维勒像》后,可以利用趣味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师可以采用猜谜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自己所画的内容,让学生猜一猜自己画的是谁。此时,教师画的人物应是学生中的一员,而非知名人士,因为学生虽然可能认识知名人士,但是未必对其有着较多的情感,而创作学生画像会因学生之间较为熟悉、存在较深的情感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且能够激起学生画肖像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同伴的样貌并熟悉绘画步骤。

3. 注重绘画技能传授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绘画时需要充分运用自身的创作思维和动手能力。教师在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后,需要注重绘画技能传授的方法。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总结自己学习绘画时所用的学习方法并传授给学生,这是教师学习绘画的经验,可帮助学生少走弯路。教师还可以将绘画技能教学划分成若干个环节,针对每个环节开展精细化的教学和反复训练。因为要想保证绘画作品具有较高的质量,学生就需要熟练掌握且灵活应用每一项绘画技能。另外,教师要慎重对待反复训练的环节,因为反复训练容易降低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在每次训练时设计有趣的训练方式,从而始终保持学生的训练兴趣。

4. 情境教学中要注重实效性

学生要想在绘画学习中获得一定的进步,就需要感受绘画艺术作品的美感。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利用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绘画艺术的美。教师在设计情境时需要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融入情境,从而让学生在情境的感染下产生学习兴趣,并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与技能。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学生的生活元素,但要合理地引入,避免因大量引用而导致学生缺乏新鲜感,从而降低教学效果。

结语

教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要注重绘画教学,并采用模块教学法,让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有效结合、相辅相成,进而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了绘画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将其灵活应用于作品创作,从而在绘画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惠浅谈在高中篮球模块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C]/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七卷),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4:225.

[2]余红燕合作学习在高中篮球模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昆明会场)论文集(上),2020:151-155.

绘画课的教学目标篇7

单元1通过让学生与接触电脑,玩电脑、用电脑,来认识鼠标和键盘,掌握鼠标的用法,以及学习和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窗口等知识。其主要任务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对电脑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养成正确、规范地学习和使用电脑的良好习惯。

单元2是让学生用电脑进行绘画创作。教学内容是:学会使用一种计算机画图软件,设计并绘制图形,熟练操作鼠标。本单元从绘画的角度入手:熟悉绘画工具用线条绘制简单图形给图画添加颜色使用技巧绘画创造绘画作品。通过绘制一个个作品,逐步掌握电脑绘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画出一幅比较完整的作品。而且在完成作品、展示作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习画图,既能掌握计算机处理图形的基本技能,同时让学生熟练鼠标的操作,掌握保存文件的方法,理解复制、粘贴操作,又能培养他们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打下基础。

单元3是让学生掌握打字的规范,考虑到组织教学的方便性,教材自主开发了一款打字软软件,非常适合教学的需要。教材的编写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思想,从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围绕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来安排教学内容。本单元逐一学习基准键的指法、主键盘区指法、大小写字母和数字符号的切换输入方法、盲打技术,最后还安排了一些比赛项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3)学会使用鼠标进行操作,认识windows操作系统的窗口。

(4)认识电脑中的“桌面”、“任务栏”、“开始”菜单。

(5)简单了解电脑在生活中的应用。

(6)学会启动和退出“画图”软件,掌握应用软件启动和退出的一般方法。

(7)熟悉“画图”软件的“菜单栏”与“工具箱”。

(8)知道画图工具和颜料盒的作用。

(9)学会保存和打开自己的绘画作品。

(10)学会图像的复制、粘贴、翻转等编辑操作。

(11)掌握键盘指法。

(12)掌握正确的打字姿势。

(13)掌握盲打技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游戏,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练操作鼠标。

(2)体验计算机在处理信息方面的优势,知道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3)根据表达意图确定图画的主题和大体构思。

(4)能使用常用的绘画工具画出点、线、面,并通过剪切、复制、粘贴等电脑特用的功能对点、线、面进行组合、编辑,构成符合表达意图的完整图画。

(5)能对自己和他人的绘画作品进行评议,并在评议的基础上对绘画作品进行必要的优化以增强表现力。

(6)能够根据打字练习软件所提供的“学一学”、“练一练”和“测一测”各种练习方法来练习键盘指法。

(7)能够通过比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习惯。

(2)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和使用电脑的浓厚兴趣。

(3)保持学生用电脑绘画的兴趣和创作欲。

(4)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

(5)养成学生有次序、有目的地观察事物的能力,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6)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精神,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7)规范打字姿势和指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打字习惯。

(8)通过在学习过程中相互监督和鼓励,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9)通过在练习过程中的相互比较,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学生坚持不懈地练习,培养学生的毅力。

三、学生情况

本学期担任三年级两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每周一节课。三年级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信息技术课,他们的兴趣非常浓,对电脑有一种神秘感。一开始就要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知道在机房上课的纪律要求,培养学生正确、规范地操作和使用电脑的良好习惯。在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毅力。

四、教学措施

1、培养学良好的上机操作习惯。

2、严格遵守机房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3、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

5、发挥小组长作用,加强课前、课中、课后的指导。

6、评选星级小组,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五、教堂进度表

三 年 级 教 学 进 度 表

周次

起止日期

计划进度

备注

1

1/9-5

开学报名工作2

8-12

第1课 迈入电脑教室3

15-19

第2课 与新朋友初接触4

22-26

第3课 动动手玩电脑5

29-3/10

国庆长假6

6-10

第4课 成为学习好帮手7

13-17

单元测试8

20-24

第5课 用规则图形组画9

27-31

第6课 用变化线条画画10

3/11-7

第7课 让美丽色彩帮忙11

10-14

第8课 画画要有次序12

17-21

第9课 画出心中的故事13

24-28

第10课小能手的基本功14

1/12-5

第11课小能手的指法功15

8-12

第12课小能手的小魔法16

15-19

第13课小能手的小诀窃17

22-26

第14课小能手的擂台赛18

29-2/1

单元测试19

绘画课的教学目标篇8

关键词:绘本;品德;亲情;情感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3.15

1.几个当代儿童情感缺失镜头引起的思考

例1:《亲亲热热一家人》的课堂上,说说自己家的开心事烦恼事,小明说:“上学前,奶奶总要跟我唠叨一番,在学校要认真听,多喝水,太罗嗦了。”

例2:《进厨房》一课,说说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菜。小诚抱怨:“我不喜欢吃番茄,可是妈妈一定要我吃,真讨厌。”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当代儿童面对家长的爱观察不细微,感知不深刻,不能感受到家人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爱;思考不深,理解不透,不能理解家人对待自己的爱的语言和方式;把家人对自己的爱当作是理所当然,坐享其成,更不会去反过来想如何去爱家人。我们也发现,在课堂和生活中,从低段贯穿到中高段,儿童都存在着这三个问题。《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都有关于要培养儿童爱亲敬长的情感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为儿童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与儿童共同进行活动中,发展他们亲情的良好基础品质。而绘本以图为主,其语言简洁、图画优美、故事有趣,讲述儿童的生活。其不乏亲情主题的绘本,对小学中低段的儿童有着不小的影响,所以我尝试让绘本进品德课堂,促进课程亲情教育目标的达成。

2.绘本与品德课程结合的优势

2.1绘本与教学目标的合一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它具有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等四大特征。《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三大特征。即品德课程为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以活动和实践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而绘本以图画为主,配以少量文字或无字,浅显精炼,生动有趣,一个小小的故事既形象又有曲折的情节,吸引学生。绘本的主题贴近儿童的生活,有亲情,珍爱生命,关爱自然等各种主题,这也非常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绘本往往可以用表演、游戏展现出来,这样就可以从图画文字进一步深入到行为与生活,多种方式地利用绘本,给学生带来的绝不是一点点好处。这些特点都符合小学生的认知,适合运用绘本进行教学。所以是与品德教学目标有着合一性。

2.2绘本与教学内容的合一

根据品德课程情感与态度目标亲情的目标,让儿童能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精心选取同一主题的优秀绘本。我选择的绘本从以下几类着手:感受家人的爱、理解家人的爱、学习去爱家人。依据儿童认知的发展情况,同一主题的教学在不同年段中体现知识点螺旋上升的特点。因此,我选择的与教材配套的绘本在同一主题下,难度也逐步递升。

3.巧用绘本,达成情感目标的运用策略

3.1课前学习单,情感作铺垫

学会感知、理解父母的爱,在此基础上,能学着去承担一些力所能力的家务劳动,是儿童品德课程学习的重难点。绘本通过简洁的语言、优美的图画、有趣的故事,把父母的爱深入浅出地展现出来。笔者尝试在课前对儿童进行导读推广,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布置作业亲子阅读作业,全班向图书室借阅图书,发放课前绘本阅读学习单,H子共读绘本为课文学习作情感铺垫。

案例:绘本教师导读:《爱心树》

师出示封面图片,请生看图。

这是一棵树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书名叫爱心树,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带着学习单问题,跟家长一起阅读这本书吧。

问题:

(1)这个故事中有两个主角,分别是谁?

(2)小男孩和爱心树接触几次?分别是哪五个阶段?

(3)为什么“男孩好爱这棵树……好爱哦!树好快乐!”?

(4)为什么“男孩长大了,书常常好孤单”?

四上《谢谢你们,我的父母》的情感学习目标是:理解父母为我们辛勤操劳,我们应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家庭责任感。课文通过对比父母与自己的账单来感受父母的辛劳,是理性的认识。绘本通过树无怨无悔的为孩子付出是一个感性的认识。

课前亲子阅读,开启绘本与课堂结合之旅。教学伊始,学生就有了理解父母之爱的情感铺垫,在进行课文的学习的时候,能够更加深刻地从理性的角度感知父母对于自己的付出和爱,让教学高效地开展,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3.2游戏兴趣高,感知浓浓爱

绘本作为展现儿童视域中的审美世界,并能与儿童这个接受主体产生积极的、有意义的互动效应的一种读物。它经常使用动物、卡通人物、以及想象出来的人物形象进行故事讲述,儿童喜闻乐见,更容易受其影响。

案例:游戏请你照我这样做《猜猜我有多爱你》

这是该课第二课时活动版块,通过绘本的游戏形式感知父母与孩子间深厚的感情。

刚才小朋友们分享了自己与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今天,一只小兔子和它的妈妈也有一段快乐时光要跟大家分享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小兔子和兔妈妈之间美好的爱吧,做个小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学生当小兔子,老师当兔妈妈。生:请你照我这样做。师:我就照你这样做。

在笑声中,学生感受并交谈美好的亲情。

一上第三单元第二课《亲亲热热一家人》的情感教育目标是:感受一家人的亲热,感受亲密关系的基础上,感受家庭生活的快乐与温馨,喜爱自己的家庭生活。能感受到我对父母的爱,更能感受到父母对我的爱的巨大和无私。课文通过与家人相处中要注意文明礼貌,与家人之间真情相待等,学习爱家人的家庭生活行为,让家人间的感情浓厚而真诚。

3.3课中讲绘本,理解家人爱

课前,老师对儿童进行了调查,发现儿童有很多蔬菜是不喜欢吃的,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苦瓜。苦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C、钙、铁等,能解疲乏,清心聪耳明目,使人强健等。儿童的饮食的不规律也让父母担心。儿童的饮食牵挂着父母的心,而儿童往往无视甚至厌烦对于父母的叮嘱,更无法体会父母叮嘱中的爱。《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以一种极其有趣的方式使我们了解自己的消化系统,从而帮助我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也让孩子了解了对自己有帮助的餐饮。在这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父母对于自己的叮嘱中的爱。

案例:进厨房与《肚子里有个火车站》绘本的结合

理解父母的叮嘱

(1)原来我们的肚子里还有这样的秘密。可是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举例不听父母叮嘱,挑食、不合理膳食),如果你是他,你现在想对父母说些什么?

(2)感受父母叮嘱的爱。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具有生化性、开放性。本课程重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教材为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创造和开发课程资源留有较大的空间。

绘本《肚子里有个火车站》的引入,正是教师有效地拓展、利用了教材资源,帮助学生在听故事中认识了生活常识。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受用的饮食知识,并从中感悟父母对于自己饮食上的叮嘱是深深的爱的表现,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更能理解父母的爱。这是教师多少语言也换不来的。

3.4写绘来迁移,深入理解爱

画画是儿童的天性,每个儿童都喜欢画画。绘本《亲爱的小鱼》是通过通过猫对鱼无条件的付出和爱的故事是感性的认识。二下《我长大了》让儿童能感知自己的成长,并能学习关心家人。儿童通过绘本的学习,对于与父母的关系有了更切身的体会,画画就是一种情感的展现。把从中感受到的爱用图画和文字描绘出来。

案例:《亲爱的小鱼》写绘

(1)昨天我们在家读了这则绘本《亲爱的小鱼》,原来猫和小鱼之间的感情是那么深厚,就像爸爸妈妈爱着自己的孩子。你特别喜欢故事中的哪个地方呢?请你把脑中的印象画下来,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写绘,表达感受。

写绘,就是对学习的所听的绘本故事进行回顾绘画,写下想法,或是用图画文字续编故事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在感受这份美好的感情,也能更加理解父母对于自己的爱。把故事中的亲情迁移到自己的身上,从别人的事迁移到认识自己的事情上,从而真切感受自己的家人对自己的爱,真切理解他们对自己的爱。这是儿童分享阅读体验的一种有效形式。

3.5课后来表演,学习爱家人

绘本《活了100万次的猫》讲述的是一只猫在第100万次的生命中懂得了爱别人,才真正活了一次的故事。故事深入浅出,能让孩子们陷入深深的思考。三年级上《家人关爱我成长》让儿童能通过深切感受家人无私的爱,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萌发感激之情。课中结合的绘本《活了100万次的猫》进行了再现和讨论,感受了爱别人的生命才是有价值的。爱,要感受、要表达,还要练习。课下,布置绘本操练表演内容,与家长一起表演部分的绘本内容,通过对绘本的表演练习,孩子们也学习了如何进行爱的表达,如何学习爱别人。

儿童对于故事表演这种形式是非常喜欢的,这些活动对于儿童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对于巩固学习、强化感受有着重要的作用。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儿童在活动中成长,从活动中学会交流和交换信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活动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游戏,通过与父母之间的表演,孩子们解决了难题,操练了爱别人的方式,并能运用于平时对父母的爱的行为中。在有所感悟后,回家跟父母对猫的第100万次生命进行表演,演示了如何才是爱别人的表现,从而让孩子思考怎么样去爱家人。

4.结语

第一,绘本与品德课程亲情情感态度目标达成实施过程的结合,有益于孩子更深刻地感知、理解家人对自己的爱,有益于学习如何去爱家人。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值得在后期进行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索,形成更为严密、效率更高的教学系统。

第二,本次研究只是在品德课程庞大的体系下情感态度目标中细小的亲情目标的达成的研究,还可以在情感态度目标中的其他细目标进行研究,也可以推广为绘本在整个品德目标达成使用中进行思考,期待后期的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卫文娟:儿童绘本与情感教育,幼教天地,2014.11(下半月)

[2]陈伦超: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幼儿亲情教育的行动研究,西南大学研究所论文,2013.4

上一篇:综合管理部绩效考核范文 下一篇:对网络交友的认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