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入门范文

时间:2023-03-22 09:09:38

绘画入门

绘画入门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绘画;方法;入门

“入门”这个简单明了的词一听一看便懂,但要真做起来就很难了。任何事从入门开始都有门外徘徊的过程。有人说“不知从何处下手”这就对了,因为你没有入门。

对初学绘画的人来说:难也不难,不难也难,这就取决于教师的指导方式方法了。但在教育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问题之一,教师的要求大而统一,不知从何入手辅导孩子,而孩子同样不知如何绘画;问题之二,着重于作品的完成,而忽略了孩子在绘画时的情感体验,我们教孩子绘画,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通过绘画使孩子认知、情感、思维等得到健康发展。下面就浅谈一下绘画教学入门的方法。

一、从面到体、透视、构图入门

透视对孩子而言很陌生,教师要针对不同的物体解释本词的专业术语。首先讲明透视在绘画中的意义极其作用,并且阐明透视的规律、透视的种类,只有掌握它才能准确表现物体的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圆透视,并示范给孩子,要求孩子掌握运用粗浅的透视作图方法及难点,通过反复练习去理解透视原理。

透视法也可以潜移默化为事物的观察法:形、体、光下的空间物象等等。

构图,简单地讲就是物体在画面上的安排,教师要有代表性地列举几种不同形式的构图方法,让孩子分析他们的形态变化和展示方位,这样给孩子空间认识过程和有效区别在透视构图中的重要作用。孩子做完后,教师要剖析不同位置的构图,用最佳方法引导,然后让孩子讨论分析:一是会更加科学性;二是使孩子通过对比观察在很短的时间内指出相互差别,再在原位不动去画第二张作品,无疑事半功倍。

二、掌握结构和比例入门

教学中怎样去分析物体的结构。有经验的教师往往都采取从物体平面入手。将一张六开纸给孩子画,画准物体的透视关系后,再在四个角上画上垂线,按透视规律连或画线。这样既能巩固透视知识又能进一步理解简单的形体结构,教师要侧重提示孩子什么是比例关系及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怎样去找比例、如何测量等知识及方法。教师设计大小不同的物体给孩子练习。通过反复比较认真测量,把握好轮廓,指导孩子所画物体关系和比例关系,并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

三、多角度、多元化表现入门

绘画是时空艺术的表现体,画面物体空间有很大的伸缩性,可高可低,可左可右,可静可动,可远可近,可浓可淡,可大可小。与其说方位不妥,不如称角度不对。角度靠透视,方位靠布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同一组静物从不同角度去表现,就提出不同程度上的难点。针对这种情况,要指导孩子如何去构图,在光照下如何对个别物体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移位,以达到构图和画面的完美性,提高表现手法之技巧。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调整孩子位置变化去画同一种物体,体会不同方位下的绘画方法和构图方法,力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知识的有效传授乃至利用。

绘画入门范文第2篇

为了考生能对我们学校的要求有所了解,在素描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我们对历次考试中,考生暴露的问题加以归纳总结,分列如下:

缺乏整体观念

这是不少初学者和考生共同的毛病,由于他们缺乏长期性作业的训练,在考试中不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全面推进,而是急于求成,急着出效果,在缺乏对整体效果的把握下一味死抠局部,因而造成局部相互之间关系无法很好地衔接。常常是某一部分已经画得非常突出和完整,而其他部分还是空白的,其画面效果可想而知。

一个整体是由若干个局部组成的,没有局部的整体,是空洞的不真实的;然而,没有整体的局部,再精彩、再深入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素描的目的,不光是练就一手“好活”,而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艺术思维的“想法”和如何观察事物的“看法”。离开了这两点,素描练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有人说:“素描就是比较,比较,再比较。”这话虽然有点片面,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既然整体是关系到一幅素描作业的成败,那么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解决这种关系,就是靠比较的方法,比色调的深浅,比形体比例的长短、宽窄、大小,比透视关系的远与近、虚与实。根据这种比较画出来的物象,才是客观对象真实存在的一面。

缺乏理解对象

物体的起伏凹凸,明暗虚实关系,都是光线作用于物体的内在结构的外部表现。要想深入地刻划对象,必须要做到“知其所以然”,要研究其内在结构关系。有的同学面对模特儿,不是积极主动地由表及里地分析研究对象,不去研究外部表象的内在成因,而是机械被动地抄袭对象,哪些地方深点,哪些地方浅点,他就把这种深浅变化照抄下来,至于这深和浅意味着什么,却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因此,很难深刻地、真实地表现对象。

缺乏敏锐感受

有人说世上所有的人,没有绝对相同的面孔,每一个人都有区别于他人的相貌特征,即使是双胞胎也不例外,他(她)们也都有别人不易察觉的差异。捕捉对象的特征和独具个性的差异,是素描训练的根本任务。但是在素描写生的过程中,常常看到有的学生不管画谁,不管对象的长相如何,气质怎样,都画得像一个人,模特儿似乎成了摆设,成了他们胡编乱造的参照物。这种现象有一定的代表性。这里有初学时期老师指导上的失误,还有考生自己认识上的误区。有的考生错误地认为:模特儿像不像没有关系,只要画面效果好就行,反正评分的老师也不知模特儿什么样。像不像确实不是衡量一张素描作品优劣的惟一标准,但它却能检验一个学生对事物所具备的敏感性和表现能力。如果一个学生长时间脱离对象去感受,去编造所谓的画面效果和废弃对客观对象感知能力的训练,那么他就有可能造成感知能力的退化,失去一个艺术家所应有的敏感性。具体到素描写生中的表现就是千人一面,概念化,脸谱化等等。而这些毛病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这是因为作为一个画家重要条件的眼睛已经退化了。无疑,这样的试卷是无法得到高分的。 缺乏画面把握

在最后画面调整时,最容易出现画面灰,效果不强烈,和画面锁碎的毛病。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毛病呢?这是因为光线照射下的物体都会产生三种基本的色调:黑(最深的色调)、白(最亮的)、灰(色调丰富的中间色)。有了三种不同的色调,画面的层次就清晰,画面的效果就响亮,至于哪一种成分多点,哪一种成分少点,都要视客观给你的感受而定。但不管怎样的比例关系,三大基本色调都不应缺少其中的一个。

造成画面灰的原因很多。比如模特儿的面部大部分都处在亮部里,于是,画面上基本都是亮和灰的色调;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画灰。这时,应强调深灰的作用,尽量拉开深灰和浅灰的距离,使之保持画面的层次感。还有一种情况:模特儿的皮肤比较深,黑和深灰色调占其面部的大部分面积,而浅灰和亮面所占的面积很少。处理不好也容易造成画面灰暗、沉闷,影响作业成绩。对此,考生应主动减少中间色调的深度,提高画面(脸部)的亮度,保持画面的层次感。写生的过程当中,在整体尊重客观对象的前提下,允许对局部的色调进行调整、或减弱、或加强的艺术处理。

素描写生的对象,或明或暗,或强或弱,或虚或实,都有着它的规律和秩序。写生时如果打乱了这种客观秩序,就会出现零乱琐碎,因而影响画面的整体感。比如,暗部里的反光,画得太亮超出了它所在的范围,就破坏了局部的整体。一个画面是由若干个局部所组成的,如果每个局部都出现类似的情况,那么这个画面就会支离破碎。

绘画入门范文第3篇

现代美术作品与传统的中国画不同,它十分注重技巧性、组合性和独特性以及线条、色彩的明暗处理。因此对于美术初学者而言,掌握最基础的绘画技巧是创作优秀美术作品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将绘画技巧的理论理解透彻,再加以实践练习,方能强化技巧的灵活性,创作出带有自己风格的美术作品。对初学者的绘画技巧,西班牙派拉蒙专业团队进行了深入研究,成果颇丰,现已出版了《油画入门表现技法》、《101个绘画创作技法》、《水彩画入门表现技法》、《综合材料入门表现技法》等多部著作。其中,以派拉蒙专业团队编写、钱绎菲翻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综合材料入门表现技法――西班牙绘画基础经典教程》(以下简称《技法》)颇具代表性。此书旨在帮助初学者更快、更好地理解绘画材料的基本概念、使用方法和绘画技巧,力求为初学者提供简单易学、操作性强的绘画思路。该书有如下两方面的特点:

第一,概念与方法并重。绘画过程非常注重使用综合材料,所以初学者必须掌握材料的基础概念和使用方法。众所周知,西班牙绘画具有典型的西方油画特点,在材料使用上不同于我国传统的水墨国画,在材料的选取、比例搭配方面都有章可循。其中主要材料之一是油性材料,它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树脂和合成树脂。树脂不仅富有光泽、表现力强,且可以反复覆盖涂抹。油性材料是展现光影对比的最佳选择,无论是在色彩的逼真程度,还是在人物写实度、风景的表现力以及作品的留存时间等方面,油性材料都具有其特有的优势。油性材料的问世并在绘画艺术上的广泛应用,为西方美术的发展变革奠定了转型基础,这也是西班牙油画享誉世界的重要原因。与之相对的是干性材料和水性材料。干性材料和水性材料具有较强的覆盖能力和低透明度,通过水的调和能使画作细腻入微,增添作品的生动性和活泼性,因此通常被用于细节的描绘与刻画。马克笔、铅笔在西班牙绘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用铅笔来勾勒线条、打阴影、明暗处理等,均能使得画作更加具有立体感和可视性。对于初学者而言,必须明确西班牙绘画作品中对原料的需求,以及各种原料的概念、作用、使用方法,方能在实践^程中更容易上手,让创作过程变得更加游刃有余。《技法》一书中将西班牙绘画作品中所需用到的材料种类、概念、特性和作用等进行了细致而全面的讲解,并以油性材料、干性材料、水性材料、蜡笔、马克笔、铅笔、油画颜料、拼贴画等为例,阐述了它们的使用技巧。它以精确独到的概念解析给初学者以直观、全面的认知和理解,对美术教育工作者而言更有重要的教学参考意义。

第二,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践性强是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理解基础材料的概念和特性之后,初学者的重要学习任务便是将绘画理论付诸实践,并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总结材料的使用方法和规律。既然要运用综合材料,那便要体现材料的合理搭配和比例协调。西班牙绘画中没有使用单一材料便可完成的画作,必需两种以上的材料,才能体现西班牙绘画的创作理念,才能使作品变得生动富有感染力。与复杂的作品创作相比,西班牙现代绘画的操作过程步骤简单、创作周期短,不需要掌握过于复杂的创作理论,因此这也更加体现出实践的重要性。以人物的创作为例,炭条、红棕色粉彩条和河白粉条是勾勒外表、展现人物形态的基础材料,通过将这三种材料进行合理运用和比例搭配,创作者便可以进行简单的人物绘画练习,并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摸索综合材料绘画的关键技巧;以海景的创作为例,海景需要展现大海的宽广和浩瀚,这时便不需要进行过多的细节描绘,墨水和水彩便是最能体现海的空灵、绵延的材料,初学者使用这两种材料进行海景描绘。在不断的实践中方能真正提升创作技能。本书中选取了扇子、水果、斑马、狂欢节、人物、少年、花朵、海景、小镇一角、运动鞋、公文包等不同类型的绘画对象,将它们所需的材料和绘画技巧进行详尽讲解,加之译者钱绎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出文章的核心内容,让读者的绘画过程变得更加简单、轻松。这不仅利于增强初学者的绘画学习信心,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少走弯路,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尽管美术创作是一个需要耐心和不断钻研学习的漫长过程,但随着现代绘画技术的成熟和经验总结的深入,初学者要想创作出栩栩如生、风格独特的美术作品也不再困难。《综合材料入门表现技法――西班牙绘画基础经典教程》就给出了很好的学习范例,为西班牙绘画登堂入室者提供了一部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的基础作品。

绘画入门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整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17-03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以培养建筑设计基础技能为目标的一个课程系列,在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专业教学计划(2009~2012版)中,设计基础课程包括《建筑初步》、《建筑设计入门》以及《设计绘画》。但是设计基础课程之间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问题较为突出,并影响到内容设置、学时分配等其他方面的问题,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点问题,目前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并未深入开展。本文即以该计划中这三门课的教学大纲①为切入点,对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整合研究。

一、核心概念

整合②是指基于发展的需要,通过对系统内以及系统之间各要素关联性的挖掘,利用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机制,积极地改变或调整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克服系统发展过程中构成要素分离的倾向,实现新的综合。整合与当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迅速变化的时代,由于众多因素改变着职业教育的面貌,这就导致了各组成要素之间关联性的缺乏,因此需要将整合概念引入到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研究中来,以实现在它们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二、问题分析

(一)课程目标

在原有教学计划中,已经确定《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并为后续核心技能、综合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这几份大纲虽然均已注重贯彻了这个总目标,从单个课程看已经比较合理,但是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由于学制限制及培养目标等多方面的因素,在目标设置上还存在缺乏重点和层次性、部分目标陈述不够规范等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建筑初步(1)原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识图和制图能力,能准确地理解和表达建筑方案图;②了解建筑的基础知识,对建筑、建筑师、建筑设计等有一定的理解。主要问题:①两个目标之间的主次关系不明确;②缺乏技能培养的具体目标;③目标二和建筑设计入门的目标一有重叠,需要进一步明确。

建筑初步(2)原目标:①了解形态构成在建筑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掌握建筑学专业的形态构成学习方法;②对当代建筑大师及其作品有一定了解,学会用构成的方法分析和表现建筑形态和空间;③掌握建筑形态与空间基本表达方法,学会用轴测图或模型表现建筑形态和空间。主要问题:①目标过于具体、缺乏统领性;②陈述不够简洁、明了;③目标二、三和建筑设计入门的目标二有重叠,需要进一步明确。

建筑设计入门原目标:①逐步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提升认识水平及专业素养;②训练学生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的方法、过程和表达技巧。主要问题:①目标设置不够具体,指导性不强;②与建筑初步一、二的部分目标有重叠。

设计绘画(1)原目标:①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地安排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以课堂写生为主;②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学生多动手,多思考,既有统一要求,又要注意学生个人特点,在研究对象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主要问题:①陈述不够简洁、明确;②目标设置不够具体,指导性不强;③缺乏与建筑初步和设计入门课程目标之间的关联性。

设计绘画(2)原目标:①在教学过程中,作好从单色认识到彩色认识的过渡,合理地安排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以课堂写生为主。②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学生多观察,多感觉,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体会色彩对万物的影响,在研究对象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主要问题:①陈述不够简洁、明确;②目标设置重点与层次不突出,指导性不强;③缺乏与建筑初步和设计入门课程目标之间的关联性。

(二)教学内容

建筑初步(1)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其意义不言而喻,重点内容是建筑的识图与制图,主要包括建筑基本认识、建筑识图、工具制图、建筑测绘等内容。建筑初步(2)的教学重点是建筑形态和空间的理解和分析,这是建筑的核心研究对象,它逐步将学生们带入建筑创作的领域中来,主要包含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空间限定、建筑形态分析、大师作品分析等内容。建筑设计入门作为连接基础系列课程和核心系列课程的过渡,主要是提升学生的专业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评价能力,包括国内外著名建筑作品及流派介绍、建筑设计的过程介绍、建筑设计宏观环境解读、场地分析、建筑设计方法等内容。设计绘画(1)包括结构表现和明暗表现两个阶段,主要包括整体构图、形体结构轮廓、物体间比例、结构、透视、明暗色调等训练。设计绘画(2)包括单色表现和彩色表现两个阶段,主要包括三原色的认识,色相、明度、纯度的概念,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复色、间色等概念的理解,色彩的调和配置。从以上对于教学内容的简述可以看出,它们之间还是缺乏整体性,均各自从课程自身的角度来编制教学内容,而没有在设计基础课程的框架中,打破自身的界限,并进行内容的相互渗透、融合,增加内在整体性。具体分析如下:建筑初步(1):①建筑概述的部分内容与设计入门课中建筑设计基础知识重叠;②建筑方案图教学单元的案例选取欠妥;③人体尺度与设计入门课中空间的功能与形式部分知识重叠;④缺乏三维层面来识图和理解建筑。建筑初步(2):①理论性知识比重过大,包含了3个教学单元,这与高职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体系相悖;②教学单元过多,需要进一步精简;③缺乏与初步(1)的过渡性教学单元。建筑设计入门:①国内外著名建筑作品及流派介绍、经典的建筑设计理论简介、当代建筑设计发展趋势介绍等内容与建筑历史课知识重叠;②人体尺度的内容不够,这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③部分教学内容对初学者来讲太难,不宜过度展开。设计绘画(1):①教学案例的选取较为独立,没有与其他两门课的案例结合;②结构素描对建筑设计尤其重要,但比重过小。设计绘画(2):①从就业市场需求来看,钢笔淡彩应用不多,因此此部分内容比重过大;②教学案例的选取较为独立,没有与其他两门课的案例结合。

三、整合思路

1.价值导向。高职高专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建筑就业市场输送合格人才,因此在教学大纲的整合过程研究中,始终要把当前建筑市场的基本走势、就业岗位的人才需求作为重要导向。除了就业市场以外,高职高专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培养目标也是重要导向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就不宜按照本科的基础课程大纲来要求学生,必须要结合国家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编制。

2.基本理念。在教学大纲的整合过程中,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对不同课程通过进一步审视和论证进行内容的增减,并根据各课程地位和关联度的不同,分配到这三门课程中去。主要思路是:首先在调研的基础上,把与市场需求、培养目标、学生特点不符合的部分内容删减掉,并增加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相关内容;然后再根据专业课程的性质重新分类。另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通过课程内容之间的开放和教学进度安排中的相互渗透,来高效率地利用三年的学习时间,使它们能够形成“1+1>2”的效果。在这个理念下,各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具有相关性;并需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对部分课程的教学顺序调整,使三门课互有穿插,做到“边学边练、以练促学”。

四、整合要点

(一)目标的重新定位

各课程的教学目标虽然都已经贯彻了基础技能培养这个总目标,但是正如前面的问题分析,它们之间缺乏整体性,有的课程其目标过多,没有层次,有的课程目标之间重叠等。因此,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对各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进一步优化,使其体现出整体性、层次性。具体建议如下:建筑初步(1):①了解建筑的基础知识,对建筑、建筑师等有一定的认识;②熟练掌握建筑识图和制图的技能,准确地理解和表达建筑方案图;③增加对于建筑的学习兴趣,适应建筑设计专业的学习特点。建筑初步(2):①了解建筑形态构成的相关知识、并能够从构成角度来理解建筑;②熟练掌握用构成的方法分析和表现建筑形态和空间;③基本学会用轴测图或模型表现建筑形态和空间;④增加对于建筑设计的学习兴趣。建筑设计入门:①逐步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提升认识水平及专业素养;②初步掌握进行建筑设计的主要分析方法、设计过程;③增加对于建筑设计的学习兴趣。设计绘画(1):①了解素描对于建筑设计的作用、意义;②熟练掌握应用结构素描的方法来分析和表达建筑形态与空间;③增加对于建筑设计的学习兴趣。设计绘画(2):①了解色彩表现对于建筑设计的作用、意义;②熟练掌握应用彩铅和马克笔表达建筑形态和空间;③增加对于建筑设计的学习兴趣。

(二)内容的增减渗透

1.建筑初步。建筑初步(1)把重点放在建筑识图和工具制图中来并进一步细化,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将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并入到建筑设计入门课程中,而在本课程中取消这部分内容;将建筑综合表达的案例对象进行调整,与抄绘和测绘内容一致;将人体尺度的内容并入到建筑设计入门课程中;增加通过模型制作理解和表达建筑的课程内容。

在建筑初步(2)中,把重点放在形态与空间的理解和分析上,在教学案例的选取上强调关联性,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缩短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理论教授时间;对世界著名建筑实例的解析应进一步缩小建筑师范围,而增加统一建筑师的不同作品比较分析;能够将部分案例与设计入门课和设计绘画相结合,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全面认识和理解某个建筑。

2.建筑入门。建筑入门课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将建筑、建筑师的基础知识并入到建筑初步一课程中,而在本课程中集中讲解建筑设计这部分基础知识;对于建筑设计方法的讲解不宜过度展开,让学生从最基本的方法入手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增加从人体尺度、室内家具的角度分析和设计功能空间的课程内容。

3.设计绘画。设计绘画(1)着重训练学生的空间分析和表达能力,以具体的建筑空间、形态、构件为主,着重刻画它们的结构关系、形体组合关系,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增加结构素描的内容;减少明暗色调训练;与建筑初步(1)在同一学期,因此教学案例的选取应与其内容相关,如对门卫、门厅等空间作为教学对象。设计绘画(2)把适用于快速表现的马克笔、彩铅以及钢笔淡彩作为主要的训练内容,能够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建筑的主要特征并快速表现出来,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减少或去掉钢笔淡彩的教学内容;增加彩铅和马克笔表现的训练;与建筑初步(2)和设计建筑设计入门在同一学期,教学案例的选取应与它们的内容相关,如大师作品表现等。

五、总结与展望

高职高专设计基础课程整合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工作,本文对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初步整合,目前这些成果已经在一线教学中得到了充分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2009年以来,教学质量和就业率得到了大家的好评;该研究的下一步工作将加强对各课程的关联性分析,并对整合评价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注释:

①这三门课程大纲是指基于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专业教学计划(2009-2012版)而编制大纲。

②整合一词来源于系统科学,目前在很多领域进行了广泛地应用,如建筑学、工程学、遗传学等。

参考文献:

[1]荀勇,程鹏环,王延树,吴发红.高等工程教育——德国工程技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2]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者,2006.

[3]陈君.对开发高职课程的几点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2,4(3).

[4]济光学院建筑系.建筑设计专业教学计划(2009-2012版)[Z].上海:济光学院,2009.

绘画入门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分;白色;高级灰

当前,水粉画已是我国绘画、实用美术、舞台美术等专业色彩基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有关这些专业的院校在招生中,大多也以水粉画作为衡量考生色彩表现能力的应试科目。要使水粉画的学习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好的效果,就应该提高认识,明确正确的学习方法与途径。就此我对学习色彩的入门水分的运用与白色的运用技术的教学谈一些看法。

对于刚接触水粉和刚入门的同学往往画面薄薄的,因为不敢用颜料,生怕画错不敢放颜料总是依靠水分湿稀物体的明暗。总而言之就是脱离不了素描明暗画法,总是用明度的变化来塑造型体。因此我要让学生了解水粉画里水分的特性与用途。

一、水粉里水分的特性

水粉画就是用水调和粉质颜料来作画的一种绘画形式。水粉画是以水作为媒介,这一点,它与水彩画是相同的。所以,水粉画也可以画出水彩画一样的酣畅淋漓的效果。但是,它没有水彩画透明。它和油画也有相同点,就是它也有一定的覆盖能力。而与油画不同的是,油画是以油来作媒介,颜色的干湿几乎没有变化。而水粉画则不然,由于水粉画是以水加粉的形式来出现的,干湿变化很大。所以,它的表现力介于油画和水彩画之间。水彩画的特点是颜色透明,通过深色对浅色的叠加来表现对象。而水粉画的表现特点是处在不透明和半透明之间。如果在有颜色的底子上覆盖或叠加,那么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加法,底层的色彩多少都会对表层的颜色产生影响,这也就是它较难掌握的地方。但是,有经验的画家往往就是利用它的这种特性来表达水粉色彩自身的和特有的艺术魅力。

水粉色彩纯度与明度的局限性。水粉画在湿的时候,它颜色的饱和度和油画一样很高,而干后,由于粉的作用及颜色失去光泽,饱和度大幅度降低,这就是它颜色纯度的局限性。水粉明度的提高是通过稀释、加粉或含粉质颜料较多的浅颜色来实现的。它的干湿变化非常大,往往有些颜色只加少许的粉,在湿时和干时,其明度就表现出或深或浅的差别。由于水粉画干后颜色普遍变浅,所以,运用好粉是水粉画技术上最难解决的问题。而含粉的色彩又恰恰是水粉画的魅力所在,它使画面的颜色充满水粉画特有的“粉”的品质,而出现特别丰富的中间色彩。

二、学生容易犯的错误

十个初学者有九个都是“平”与“色彩单调”的毛病在初学者画面中经常出现。它们主要是指画面物体包括衬布在内,要么被画得平平的(显得非常的单薄),要么就是画成单色画(只有体积,没有色彩),物体之间都贴在一起,没有空间,让人透不过气。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素描观念显得非常单薄,认识不到调子因素在画面中表现的重要性,认识不到色彩关系的形成是依赖于三大面、五调子的,从而导致物体被画得相当平整。这种情况的产生归咎于学生胆子小不敢用颜料老用水来调颜色的明度变化。

三、解决方法

很多教授学生绘画水粉画入门的时候,都用普兰加白色单色作画。这是种普及的教法,它的优点能让初学者容易从素描到色彩的学习过渡,能有效地解决色彩的型体感觉。但这种教法也有个缺点,就是让学生过渡依赖用明度作画严重剥夺学生的色彩感觉。用明度作画对初学者免不了就滥用了水分。其实作画如性格一样,一旦养成了习惯就很难改正。所以我认为色彩教学刚开始就让学生第一次接触全色彩因素作画。

第一阶段:完全让学生接触不了水,让学生一开始的时候用油画入门。油画与水粉的区别:水粉与油画在绘画方法上有相同之处,都具有表现力、覆盖力强的特点,可以表现出不同光线作用下的明暗、色彩的复杂变化,使画面呈现出很强的立体感、空间感和丰富的色彩变化。区别是所用的工具材料不同。油画是使用油质材料,通过油画笔、油画刀等工具在经过处理的画布或油画纸上,表现出具有光泽感和不同机理效果的绘画。水粉画是运用粉质颜料,使用水粉笔在普通绘画纸上表现的绘画。前者用油调和颜料,后者用水调和颜料。

就是因为油画特性能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把颜料放上去,把胆子练大。在此过程不多讲任何的色彩理论,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因为对于一个初学者知道太多反而是种包袱,剥夺他们天生的色彩感觉。在油画入门中以临摹大师名画为主,例如凡・高的《星夜》《夜晚的咖啡馆》《向日葵》的作品让他们自由地发挥。临摹完后直接进入写生练习,在此阶段开始正式讲授色彩的理论何为冷暖、明度、纯度、补色等色彩理论。其实这种用油画入门水粉画的方法不单是种技术上的传授,更有种心理成功法。初学者往往认为绘画是以油画为最终阶段(其实是错误的想法)。但对于教学来说将错就错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让他们有成功感,增强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和决心。

第二阶段:进入真正的水粉练习,其实这阶段水粉工具的准备很重要。有很多学生初学的时候颜料总是很吝啬每格就那么一小坨,挖几下就没了,为了不那么快用完又用水的方法。其实并不是学生吝啬,因为他们都怕麻烦,用完又要重新挤颜料。所以要求学生都买大号深格的颜料盒,而且颜料要放得满满的,好让他们尽情地挖。其实这点要求是十分重要的。总之,不要让他们有任何绘画小气的借口。在进入水粉练习中也要分两部走,先大量地临摹一些优秀的美术高考书,让他们尽量地按照书上的效果绘画。那为什么不直接写生呢?因为这时候学生都还没熟悉水粉的水性,往往控制不好画面,而且色彩感觉还没练出来,此时最好是借鉴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到了第二阶段才让学生进行写生。

这种教法当然也有它的缺点,就是学生的画面很容易焦和过厚。所以在教授过程要适当平衡与度的把握。当然世界上是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教学也是。

在水粉绘画练习中只要教师秉着以人为本、“浅入深出”,重视教学方法的认真态度,采用区别对待、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对待。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学习方法得当,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只有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爱好,使学生在情感上喜欢,而使美术学习成为一种高尚的享受,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理论指导实践,熟练地掌握美术水粉画的各项技能。

参考文献:

刘武.水粉画基础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08.

绘画入门范文第6篇

以下,结合自己学画、作画的体会以及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绘画方面的心得,作为经验的积累,充实自我,启发学生。

一、入门要有“明师”引路

李可染说:“学艺重要的一条,要在正确的方向指引下有坚强的毅力,艰苦的磨练,深厚的功夫”。学习绘画的途径因人而异,但最终目标是美术创作。现在书店里有关学习绘画的书籍用“铺天盖地”来形容也不为过,但绘画毕竟是一门操作性的技艺,书上的理论知识对初学者来说是一时难以理解的,需要这方面的专业者指导,当入门后有了正确的实践感受,就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俗话说得好“入门靠师傅修炼靠自己” ,笔者对此深有体会,有事半功倍之效。现在的美术高考生绝大部分都经过老师的亲临指导的,这是最好的证明。学习任何知识入门阶段都应有老师的指导。

二、关于构图

在构成美术作品诸因素中,个人认为构图是作品成败的重要因素。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六法”(南齐谢赫)中的“经营位置”,讲的就是构图。讲得简单些,构图就是把安排在画面上的物象依据物体的位置、高低起伏、大小、长短、曲直、主次、疏密等因素灵活运用,使画面达到美的效果。其中,物体的位置、大小是构图成败的关键,尤其是主体物。构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是很活的,不能受几种形式规限,要从主题表现的需要灵活变通。多从变化与统一、突出主体上考虑。学习构图多看连环画,分析其如何布局是很有益处的,尤其是一些优秀的连环画更是值得一看。连环画画幅多、构图各异,从连环画里学构图是一条捷径。画人物众多的构图,要考虑人物如何穿插、遮掩,画面才丰富、饱满,否则,达不到目的。

三、关于造型

绘画是视觉造型艺术。点、线、面、体、材质、机理、色彩等造型元素,要在绘画中灵活运用,写实绘画要求在平面的二维空间中,营造出立体的三维空间。这就要求比例正确、透视合理、空间感强、质感真实。造型能力是学画的基本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是要经过不断的训练才有收效的。对于那些非科班出身、没有受过严格训练的的业余学画者来说更不容易。因此,要长期坚持训练。

四、关于色彩

色彩是构成美术作品的重要因素,几乎所有的绘画作品都离不开色彩,是美术创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西方印象派画家,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对室外光下景物色彩的表现,作出了可贵的探索,丰富了色彩理论的宝库。画面的色彩可概括为三大块:天、地、物(人)。三大块要注意和谐,再在每大块色中搞些变化。画面中不能有两块完全一样的色彩,既对比又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不能顾此失彼,两者时刻都要兼顾。

五、关于气势

中国画讲究布局取势,色彩画同样讲究构图与气势,无气势的画面给人的感觉平淡无奇。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强调的是“活”字,“气势”则强调的是“力”。王肇民说:“艺术品,真则美,力则美,所以作画首先真实有力。”有气势一般都活,但“活”未必有“力”,因此,两者都不能缺。营造“气势”,作者在作画之前要做到成竹在胸、意在笔先,努力达到一气呵成的效果,中国画家就是讲求“贯气”;还可以在构图和用笔上多加考虑,做到构图严谨,或画面恢宏,或以小见大,或高屋见瓴,或宽广深远;用笔做到笔走龙蛇,力透纸背,抑、扬、顿、挫,富于节奏。

六、关于审美

审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欣赏能力、创作水平的高下。画家要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除了技能技法过硬,还要在作品主题、内涵、情趣、意境、创新等方面下功夫。所谓画外功夫,讲的是画家的修养,而高水平的审美能力是画家修养的重要表现。

为了拓宽视野,要多“看画”。学习不能离开生活,也不能离开传统,人们常说:学写作的要博览群书,学作诗的要熟读唐诗三百首。其实,学画也是要饱览美术作品的。画家朱屺瞻说:“师造化,师前贤,两者都不可缺少”。“我主张努力多看细看,看时一笔一笔在胸中临摹”。一方面,通过看作品可以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的风格、不同画家的特点,知道美术的发展趋势、变化。二是,可以从别人的作品中吸取适合自己的东西,提高绘画水平。

在初中美术教材中,建立了“欣赏?探索”学习领域,编排了一系列美术欣赏课。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提升我国公民的美育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七、关于创作

创作,是一个学画人文学、美学等素养的综合体现。创作的实质就是画什么?如何画,两大问题。画什么容易解决,如何画就不容易了,但可以归纳为:构图、造型、色彩、技法这几方面内容。开始学习创作不妨从仿别人作品入手,就是利用别人的构图画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从旧瓶装新酒,慢慢过度到独立创作,这也是一条学习的捷径。自己是这样学创作的。创作是受个人风格的追求、生活的体验、水平的高低制约的。因此,不同的人画同一个题材,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画面,原因就在这里。

在初中美术作业中,也有创作的内容。尽管学生作业幼稚,谈不上专业水平,但能锻炼学生的创作思维与创作能力,有的作业还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天真的童趣。初中生的创作训练,主要重过程,不太看重结果。

八、感悟

绘画入门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素描 入门方法 初学者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素描绘画学习中的用笔、画纸以及橡皮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学问。

木炭笔,圆珠笔,粉笔等都是素描绘画不错的媒介,初学者素描应从铅笔开始,铅笔在描绘过程中精确易修改,能较为细致地刻画细处,有利于刻画严谨的形体和反复地研究画面。铅笔的种类较多,有深有浅,有硬有软,比较其全,能刻画出的调子较多,铅笔的色泽能表现调子中的许多灰色层次,对石膏像等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初学者比较容易掌握。铅笔的B数表示质地的软硬,数字越大,质地越软,可用来画较暗的部分。H表示质地较硬,数字越大,质地越硬,可用来画较光的部分。画纸的选择方面,可选用纸面较粗的,搭配软质橡皮。

素描画入门的临摹对象一般先从石膏像开始,一方面石膏像是白色的物体,便于初学者观察形体结构的转折关系及层次差别;另一方面静态的石膏像比例规范、特征鲜明,这为初学者细致、耐心地观察和描绘对象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石膏像的素描绘画应遵循从基本形体到复杂形体再到石膏人体的学习。基本形体有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它们是素描训练的入门级别。初学者容易从整体上把握,认识其基本结构,明暗和透视,并通过它们的组合与变化,掌握大千世界各种的物体都是基本形体的组合和重复。

素描画的基本技法主要有以下四种,(1)线和线条技法,素描的要素是线,线在实质上却是不存在的,它只代表物体、颜色和平面的边界,用来揭示物体的形体转折。所以在刻画物体的边缘线时要有意识地进行虚实区分。

(2)用线条来组成物体的形象,素描是用线条来塑造物体的形象,并且描绘于平面之上,即由线条形式引起观者的联想。例如两条线相交所构成的角度,可以认为是两个面的交接处;另外加上第三根线条可以在平面上制造出立体感;人们可以从线条的变化当中,领会到所描绘的对象是什么。

(3)运用辅助材料,在画物体的暗部的时候,因为要多次进行刻画,往往会造成画的过于油腻,这时候可以,运用柔软度良好的干净纸巾或者是l生纸在所画部位上面进行轻微的擦拭,这样既可以使暗部看上去更加的和谐整体,也可以使暗部更加的“透气”。

(4)线描训练,从造型出发不要从明暗出发,根据视觉先明后暗,先高后低,通过线条挤压出形体。 要点:P只看高低,远近,不看明暗调子。Q减弱线条个性,增强形体个性,线条轻松。R抓住自然结构,仔细刻画对象个性。

素描画的基本作画步骤遵循以下四点:(1)确立构图:要仔细的推敲构图,使画面上物体主次得当,构图匀称而又有变化,物体过大、过小,构图太偏,背景太多等问题。(2)画出大的形体结构:用长直线画出物体的形体结构,要求物体的形状、比例、结构关系准确。再画出各个明暗层次(高光、亮部、灰部、暗部,投影以及明暗交接线)的形状位置。(3)逐步深入塑造:通过对形体明暗的描绘逐步深入塑造对象的体积感。对主要的、关键性的细节要精心刻画,之后再从局部当中跳出来观察画面的整体效果。(4)调整完成:深入刻划时难免忽视整体及局部间相互关系,这时要全面予以调整(主要指形体结构还包括色调、质感、空间、主次等等),做到有所取舍、突出主体。

对素描初学者学习过程提的三点建议:(1)观察入微。在铅笔素描的练习过程中,素描必须注重光线、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笔触的运用,将自己眼睛所观察到的形体,具体而细致的呈现出来。所以,素描需要培养自己的观查力。

(2)不可急躁。铅笔素描虽然可以得到三维立体的效果,但是有别于照片;照片是将时间和空间在一瞬间记录下来,而素描是绘画者在长期的绘画过程中不断地观察,不断地体会,一点一滴积累出的结果,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看法和体会,画面凝结了绘画者的心血和精力。素描是绘画的基础,是最能体现人的绘画水平的画种,因此,在学习中要踏踏实实,持之以衡,不可浮躁。(3)研读经典作品。优秀的作品中每一个因素的大小去向、结构、色彩、黑白、冷暖、肌理等,都有一部分是占统治地位,与之相对另一部分则以有恰当的比例的附属地位,或有一个因素,主要部分是强的,另一部分是弱的。甚至有第三部分处于中间状态使之协调。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边在经典作品中研读,一边在视觉世界中寻找,这个和谐的秩序,体会其中的美感并能应用它。是学习绘画语言表现技巧,能更加自由的表现,在自己的内心去创作,便可去走近陌生领域,更接近心灵的真实,只有这样,才可能进入艺术创作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绘画入门范文第8篇

在我国的绘画历史上,本来就有“书”“画”同源,“字”“画”一家的传统。中国书画配有诗词文字题跋,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这是我们审美欣赏与交流的习惯。只是在近百年来,学习西方的课堂教学形式和引进教育教学科目以后,“书”和“画”就被分隔在“语文”和“美术”两个独立的教学科目中。 小学语文的“写作入门教学”与美术启蒙阶段的“儿童画教学”,本来都应该在发展学生观察世界,认识生活,创造“图形形象语言”和运用“文字符号语言”,以及在创造性地表现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反映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的启蒙教育教学训练中,共同承担着别的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教育作用。但是我们现在的语文“写作入门教学”和“美术启蒙教学”,都已经完全丧失了他们本身原来赋有的“创造性”色彩,完全背离了同源、又同根的两种语言形式的特殊的“互补与依存”关系。两个语言工具学科进入教学课堂,成为互不往来的教学科目以后,各自盲目地步入已经无法自拔的教学困境中。

当前常规的小学美术教学,没有“启蒙阶段”引导儿童画进入美术教学的设计,没有促进 “儿童画”发展的教学目标,没有保护与发展“儿童画”创造性表现才能的教学要求。近年来虽然表面上教材有些改进,但是总也没有脱离开沿袭“成人化”的“临摹模仿教学”的模式。错过了启蒙教育阶段,引导学童创造“儿童画语言”,发展“创造性表现才能”的教育机遇,放弃了引导“观察——思考——发现”发展认知功能的教育优势。由于长期习惯于临摹模仿,学生观察写生的能力低下,所有“创作性表现”的教学,都已经成为美术教学的困难课题。

同样具有“创造性”色彩的“语文写作教学”,直到今天也还是语文教学的难点。“看图作文”流行了三十余年,几乎成为当前的“改革”时尚。老师引导学生把平面的图画当作真实的、立体的、生活空间去观察;引导学生编造“虚假”的情节故事;引导学生“臆想”设计语言和对话;引导学生统一写作的模式。从课堂教学表面上看,教师热心的启发引导很有章法,学生积极的踊跃发言还很活跃,好像是激活了“写作教学”的一湾死水。可是“程式化”“模式化”和“说假话”的习惯影响,总是难免要危及到学生的未来。

以写作入门教学——欢乐的春节为例。

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创作表现的“儿童画语言”,回忆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样游戏玩耍的。先请一位同学展示欣赏并讲述自己创作的“图画语言”,接着就让学生们默读欣赏自己创作的图画,让学生用无声的语言思考编拟自己要写的作文。

引导学生们“怎样说——就怎样写”。把美术课上自己创作的“图形形象语言”,通过语言表述导入写作创作。遇到不会写的字就用拼音,这样学生就无障碍的写出了完全是自己看的、自己做的、自己想的、自己说的和自己创造性的运用“文字符号语言”表达出来的“作文”。

两节课,间隔两天。虽然衔接不够及时,但“写作入门教学”进行的还很顺利。其实“发展式美术教学”与语文教学的配合,在一年级入学时的美术启蒙教学,就已经开始:

刚入学的小学生尚不认字,语文课进行的“拼音”教学正好能够帮助“美术启蒙”教学,利用“拼音”做“画题”,引导小学生创作随意性的“抽象表现”的“儿童画”。给学生发表的机会,讲述自己的画,进行“语言”训练。学生在读自己的“画作”时,都能用自己的语言讲出画中的故事。

语文课进入识字教学后,“美术启蒙教学”又利用“组词”、“造句”,启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画题”,随意创作“主观写实表现”的“儿童画”。这时进行“语言”训练,学生读自己的画,能讲出更有情趣的故事情节。

进入“视觉写实表现”阶段的“儿童画”,形象逐渐趋向客观,初现写实倾向,画面中的“形象语言”及情景故事逐渐丰满,这个阶段的儿童画,配合“语文写作入门”教学,就像上述实验课一样,能够提供大量可供选择的“素材”。

儿童画——说话——作文的‘写作入门教学’,实验教学进展顺利,初步可以看出:

“儿童画”确有“语言”功能。实践教学证明,引导学生从“读画”——“说话”——再用“文字”转换,确能轻松写出“作文”。

言为心声。学生“说话”是思维在活动。学生本能的表现出来的:“儿童画——说话—— 作文”的写作途径,自由畅通。

绘画入门范文第9篇

【关键词】阅读 绘本 绘制图画 搜集素材 摄影 旅游

三年级的小学生初学习作训练,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有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万事开头难”,小学生的习作训练也是如此,但我们如果能够抓住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还是可以化难为易,顺利解决小学生习作入门问题的。

一、鼓励阅读绘本,奠定习作基础

绘本的画面夸张,构图饱满,小孩子十分喜欢,他们一边欣赏图画,展开丰富的想象;一边阅读文字,实现文字与图画的契合。孩子们游走在绘本之间,心灵愈发充盈,眼睛愈发明亮,脸上洋溢着笑容,伴着轻松与自信。

例如,阅读《小桔灯》这个绘本,孩子们吃惊地望着图画里的小姑娘,又陌生又熟悉,绘本刻画的小姑娘的形象,更具有那个时代的特征,现在的小孩子看了,更容易由此展开想象,准确理解文字的内容。小桔灯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没有绘本的图画做提示,对于今天的小孩子,认识起来是模糊不清的。读过绘本,一个小姑娘做小桔灯的场面就会闪现在我们脑际,让小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就是小学生涵养语言的好办法。

绘本,是小孩子认识事物,并借此展开想象的最佳蓝本,可以使小孩子的想象更准确,不至于失之偏颇。小孩子借助绘本,对那个时代有所了解,就能更加准确地理解语言,学习语言,从而在图画和文字之间搭建一座无形的桥梁。这座隐形桥,就是小孩子从现实生活走进习作天地的捷径。而这种感悟,是小孩子反复阅读绘本才可以体会出来的,小孩子一旦有了这种悟性,习作自然不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了。

小孩子把看到的图画,和题图文字结合在一起,这是学习书面表达的好办法。这种对图画的感知,对文字的理解,是简简单单的阅读永远做不到的,同时,阅读绘本,是小孩子与图画进行心灵的对话,这种阅读的冲动,这种阅读的喜悦,促使他们把自己看到的讲给同学们听,讲给家长听,这种交流是自发的,是小孩子用自己的话表述自己看到的东西。这种口语表达方式,更自由,更真实,是他们习作训练的基础所在。

阅读绘本,可以帮助小学生突破习作的瓶颈。我们要鼓励小学生阅读绘本,不断丰富他们的阅读经历,这种阅读经历便于小学生读懂图画,熟悉表达,从而实现我手写我心。利用阅读绘本,开启小学生的想象空间,丰富小学生的语言词汇,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指导绘制图画,搜集习作素材

我鼓励小学生走进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然后把看到的生活画面,用画笔描绘出来,可以是一幅图画,也可以是连续的画卷。小学生对图画感兴趣,有了绘画要求,他们观察生活就会更用心,更细致。

比如,我带着同学们去春游,小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有的画了一棵大杨树,杨树开花了,火红一片;有的画了一棵大柳树,柳芽吐绿,柳枝依依;有的画了一棵大榆树,榆钱串串,浅黄微绿;有的画了一条小河,河水清澈,绿波荡漾;有的画了一只黑喜鹊,站立枝头,呼朋引伴。

小学生画完图画,我鼓励他们说说自己的图画,他们结合自己读绘本的经历,就可以用自己的话,讲述自己的图画,这些画面是他们对春游的再现和加工,这些语言,就是他们的本色的语言。利用绘画作媒介,激发小学生的习作热情,貌似走了弯路,实际是走上了习作的坦途。

小学生利用绘制图画搜集习作素材,是我近年来的一个尝试,小学生的反响不错。小学生年龄小,更喜欢具体可感的图画,他们游春画春,比写春天更有热情。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就不会有为难情绪,就可能看到细节末梢,就可能抓住最感人的一幕。

小学生交流绘画体验,介绍自己的画作内容,都离不开语言的交流。通过绘画交流,我们把习作训练渗透其中。小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借鉴同学们的观察成果,学习同学们的表达方法。同学们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把个性化的习作训练与消化吸收结合起来,更利于初学习作者认识自己、提高自己。

小学生利用绘画学习习作,是一条习作创新之路,也是一条习作自由之路。小学生在绘画交流中学习语言表达,搜集习作素材,可谓顺理成章。小学生学习作,从观察生活,学习绘画,交流绘画开始,轻松自然,没有太多的压力,是化解小学生习作困惑的好办法。

三、关注旅游生活,拍摄旅游图片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去旅游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可是往往旅游回来,小孩子除了喊喊累,似乎对美景的印象不是很深刻。究其原因,还是走马观花,看得不够仔细,毕竟旅游要赶时间,不可能围绕一处景物大做文章。为此,我提出了拍照法,就是对那些来不及细致观察,但对那些触动自己心灵的景色,可以用手机或者相机拍摄下来。

小学生旅游归来,一边休息,一边制作动感相册,就可以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发现旅游时没有发现的靓点,填充自己的素材库。制作动感相册,不仅仅是个纪念,还是一个梳理习作素材的过程。小学生回忆旅游的经历,与摄影图片相结合,就能加深每次旅游的印象,采撷自己习作训练中需要的材料。

小学生把旅游摄影作为搜集习作素材的补充,是现代科技为我们展现的学习优势。这种方法,生动有趣,深得小学生喜欢。我利用习作课,展示小学生的旅游摄影,然后让小学生自己介绍给同学听。这种习作课,不仅拓阔了小学生的视野,还丰富了他们的习作素材,同学们看得专心致志,交流得热火朝天。

久而久之,关注旅游生活,用手机或者相机记录自己的旅游经历,成了同学们的必修课,分享旅游经历,共享旅游相册,成了同学们的自觉行动。借助手机或者相机摄影,我们把小学生的习作课延伸到了室外,更加真实有趣,更加新颖实用。

小学生的习作入门课,不需要繁复的理论和说教,那样孩子们不喜欢,自然也就不会买单;只需要我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就可以构建最实用的课堂,找到最有效的习作入门之路。

从看绘本做起,从绘画做起,从摄影做起……这些来自生活的简单做法,都可以优化我们的习作训练,为小学生学习习作开启一道方便之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绘画入门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素描;教学;训练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中学生是初学素描,素描对他们来说属于新鲜事物,所以对于学生的积极性方面来说是不需要过多关注,因为许多学术成果已经论证了:学生对新的东西是不缺乏兴趣的。但是对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素描课,却是十分重要的,在入门阶段,老师必须要逐渐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整体观察,逐步深入”是素描绘画的基本原则。所以在学习素描的入门阶段,学生对事物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素描绘画的过程中,要贯彻“整体思维”。举个例子,在一次树木素描课上,首先我会强调个体事物之间的差异,树木种类有很多,即使是同一棵树木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季节也是不一样的。之后引领学生,让他们从教室看窗外的一棵树,再让学生站在树下去观察这棵树,让他们理解绘画对象的个体差异性。这种发散性的思维训练通常都会激发学生的思考欲,他们会对身边的事物给予足够的关注并细加观察,有可能还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学生上交的作业来看,画的树是千姿百态,形态各异,有的树叶葱郁,有的枝干光秃;有的弯曲饱满,有的躯干笔直。在之后的深入教学中,学生还会把树木和外物联系起来。比如加入鲜花、小草、飞鸟、雪花、人物,甚至有的同学还加入了故事情节。这样的训练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有效果的。

二、基本的素描训练

1.轮廓结构训练

在素描课学习的入门阶段,必须强调学生对事物轮廓结构的认识,绘画应按照先外后里,先形后体的顺序,事物轮廓的质量对内部结构的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事物的轮廓表达不够准确,也就不能将事物的特点反映出来,也就失去了素描绘画的意义。造型上似是而非是学生在入门阶段最容易犯的错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就是轮廓训练,要求学生对事物轮廓有准确的把握。在初级阶段并非一定要求学生对事物外形把握非常的细致入微,只要学生能够做到比例准确、构图恰当、要点鲜明形象就可以了。轮廓训练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对事物要有严谨、客观的态度,这也有利于学生平时在学校和生活中养成求实的作风和严格的态度。

2.明暗训练

基于轮廓结构训练的基础之上,应该要求学生抓一抓素描绘画的细节,明暗训练就是重要的一环。学生勾勒出事物的形体结构之后,可以让学生用 2H 铅笔,以浅色调去描绘暗的部分,根据“关系紧,调子松”的原则,找出最重的点,以此作为参照,让整个画卷最重的颜色浅于此点。此外进行点和点之间的对比,由实至虚,由深至浅,严格遵循绘画步骤,自始至终强调明暗调子的深浅程度。有些同学对于明暗表达不是很清晰,可以尝试利用版画的效果方便他们理解表达,争取做到画面效果生动简洁。

3.表现训练

在平时的素描绘画训练时,可以尝试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因为本身绘画是一种创作,即便是素描或者是临摹也会有绘画者自身的感情在里面,所以每一幅作品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事物的表现力。所以学生在进行素描绘画时,不能仅仅停留在临摹的层面上,必须有自己内心的表达和体现艺术的再度呈现。学生所描绘的内容不单单是事物的一部分,也是画面的有机构成部分;不单单注意是否画的对与错,更要注重其作品的表现力。素描作品的表现力对于黑白灰、线条、概括以及画面的组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使作品能够达到形神兼备,才是此项训练的最终目的。不得不承认,这项训练属于素描训练的进阶训练,需要学生对于美术,对于审美,对于素描有较深的理解,能够在绘画中注入自己的感情,所以教师在平时的素描教学中应该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鼓励并给予学生创造的空间。

三、运用工具表现素描多样性

素描绘画的工具非常多,主要的有钢笔、铅笔、木炭条、油画棒、炭精条等。辅助的工具有画板、纸、橡皮、定画液、画架等。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特点,也能够呈现作品不同的表现力。例如钢笔可以勾勒出细致而肯定的线条;铅笔可以表现出细微的变化和调子,木炭条能构成粗犷的效果。在进行素描绘画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对象的特点,根据之前的训练,把握事物的轮廓结构、各部分的比例关系,运用不同的工具展现不同事物的个性。根据自己学生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在头像作业中表现的不尽如人意。学生难以表现出各个外露骨骼之间以及不同肌肉之间的区别,例如颧骨与额头、脸颊与眼睑,而这些都是对于操作工具不熟造成的,所以工具的多样性选择也是画好素描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平时也应多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初中美术课已成为学生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素描绘画是美术绘画的基础,更是重点,本人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也一定会不断钻研,拓宽初中美术课的教学方法,努力致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把初中美术教学引领到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赵曦.素描设计在素描教学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2006(7):92-92

上一篇:绘画作品范文 下一篇:电脑绘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