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基础范文

时间:2023-03-20 05:01:32

绘画基础

绘画基础范文第1篇

【关键词】素描 基础

一、何谓素描

“素描”,迄今仍是一个争议不断的名词,素描是什么?其实很难给它一个完整的、精准的定义。按《辞海》的解释,有两层意义:一是绘画的一种。主要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塑造物体形象,水平较高的素描画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二是绘画术语。造型艺术基本功之一,以锻炼观察和表达物象的形体、结构、动态、明暗关系为目的。

当今,大既分“传统素描定义”和“现代的素描再定义”两种说法。

传统和多数人理解,且常见的“素描”定义:素描是指运用单色或清淡的、素的颜色来作描绘的作品或行为。狭义来说,是单色绘画,广义来说,素色的绘画也算素描的一种。

二、素描的地位

素描是“观念”,也是所有图形行为的基础,尤其是绘画的基础。到了现在,素描已被认为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是一种专门的表现技法,包括线条的描绘、光影、重点、调子等,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价值。

素描是其它艺术的必然基础,尤其是水彩,油画,版画,雕刻(浮雕),另外对平面设计,也是画草图的必要基础。素描虽然被视为是两度空间的艺术,不需要颜色及第三度空间,却也同时暗示这两者。

素描是画家工作的最后成果,也可以作为复制或摹写的基础,但以它的性质而言,它是独特的。虽然各种艺术不一定都要先绘出素描稿,但素描却是一切观赏艺术的基础。

三、素描的种类

(1)颜色划分:由木炭,铅笔,钢笔等,用线条来画出物象明暗的单色画,称做素描。

(2)工具划分:素描通常意味着可于平面留下痕迹的方法,如蜡笔,炭笔,钢笔,画笔,墨水,及纸张,其它还包括在湿濡的陶土,沾了墨水的布条,金属,石器,容器或布的表面所造成的磨损。(艺术视觉百科全书)

(3)一般划分:轮廓和线条是素描的一般称谓。不同的笔触营造出不同性格的线条及横切关系,并包括节奏,主动与被动的周围环境,平面,体积,色调,及质感。

(4)概念划分:素描是一种正式的艺术创作,以单色线条来表现直观世界中的事物,亦可以表达思想、概念、态度、感情、幻想、象征甚至抽象形式。它不像绘画那样重视总体和彩色,而是着重结构和形式。(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5)过程划分:在西洋美术辞典这本书中,与素描相关的解释,只有速写一项,文中认为作品或作品部份的粗略草图,是艺术家针对光影、构图和全幅之规模等要点所作的研究和探讨;它是全幅画的初步构图或其中之一。

一幅出自风景画家的速写素描通常是一幅小而快的记录,用来表现风景的光线效果,同时也是为了将来重新作画时的构想作准备(雄狮图书公司出版)

四、素描工具

工具材料对素描而言,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

素描的工具种类很多,如石笔、炭笔、铁笔、粉笔、毛笔、铅笔和钢笔等;也有用钻子和金钢石作画的。工具的不同,关系着素描的性质和构图,工具的选用取决于画家所想要达到的艺术效果,工具也能影响画家的情绪和技巧。

五、素描题材

素描原是为绘画、雕刻等艺术服务的,后因其流畅、充实和美观,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其题材可以取自任何事物,不受拘束,一般以肖像和风景为主,而西方的素描常是人物和静物,到了19世纪又出现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素描。其它还有想象和抽象素描、艺术性建筑素描等。

至于20世纪的素描似乎是反映不安、动荡和科学进步的。其中一些以表现线条豪放为特色。还有一些画家试图把生活纳入几何图形中 (立体派)。

在20世纪各流派中也有X射线式的技法,即同时看到外部和内部。表现主义画家追求“表现一个场面的感情而不是描绘事物的现实外表”,超现实主义者则着重表现潜意识心理。

除以上所列举各种形式的素描之外,还有实用性和技术性素描。实用素描要清晰地记载一件客观事物,从总体上说,它不重审美,而突出技术设计。实用素描包括为科学目的而作的插图与说明。很多艺术家作过科学说明的素描。

文学作品中的素描插图,一般是为某段文字描写而作的图画说明,但因它表现了画家特有笔法风格,至今还享有崇高的艺术声誉。与此相关的还有漫画,这是用于社会批评而创作的一种假定性图画。并由此而发展成连环图画,进而演变成现代卡通动画片。

六、常用的素描语言:

(1)明度:色相明亮或沈暗的程度。

(2)比例:一部份跟另一部份或整体在量或尺寸方面的关系。

(3)构图:各部份的一种配置法,依照经过设计的格式,一致的比例,或重复的体系去安排。

(4)轮廓线:描述前进或后退的形状之变化方面的一条断续线或连续线。

(5)平衡:在设计或绘画里,各项元素达到均衡的状态。

(6)线影:平行或靠近得足以形成一个面的断续线。

(7)体表现法:控制明暗的逐渐变化以创造实体形式的错觉效果,使物体有三度空间的特质。

绘画基础范文第2篇

关键词:添画、涂色游戏;激发兴趣,喜欢绘画

我们班幼儿都是刚入园的新生,他们对于色彩的认识仅仅是表面的认识,许多幼儿连色彩的名称都不知道,只知道他们好看。对于三岁的幼儿来讲,绘画有一定困难,因为这时的幼儿手肌肉尚未成熟,手臂动作很难控制。因此,他们的绘画,只能画出一些乱线、乱点或乱色块。然而,正是这些乱线、乱点或乱色块,体现了他们对世界的梦想和认识,甚至是他们日后在艺术领域中展现才能的起点和开端。

开展绘画教育,要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有了兴趣就有了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能激起欲望,从而使他们喜欢绘画。兴趣做主,情趣引路,在鼓励中激发幼儿的创造表现。

一、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绘画技能,让幼儿能够画出自己喜欢的画。

1. 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涂色游戏。

以《漂亮的帽子》为例,让幼儿通过欣赏漂亮的帽子,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美。边听音乐边讲故事,引导幼儿讲述,“可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帽子呢,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帽子店看一下好不好?带幼儿参观帽子店,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帽子,可提出以下问题:这里的帽子都有些什么样的?你最喜欢哪一顶?为什么?

2.有意识的让幼儿注意帽子的样式、颜色及帽子上的图案,使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美,为下面的装饰帽子打下基础。

“小朋友,刚才我们都把售货员的柜台弄乱了,我们再把它摆整齐好吗?这次老师要求你们能够根据帽子的特征来摆,比如根据帽子的颜色或者制作的材料,能做到吗?”让幼儿在帮忙摆帽子的过程中,学习关于分类的知识。

教师小结:“小朋友,帽子店的帽子真是多种多样呀,好多帽子上都有好看的花纹,有的上面有各种颜色的 直线,像彩虹一样,有的是有一个很可爱的图案,还有的是有好多的点,五颜六色的像是一场彩色的雨,还有的上面有好多的小动物或小花,非常漂亮,你知道帽子有些什么用处吗?”

引导幼儿讲述。 “夏天的帽子能遮挡阳光,冬天的帽子能保暖,冬天就要到了,我们出去玩的时候一定要戴好帽子,要不会感冒的”

3.提出课题要求,引起幼儿装饰帽子的兴趣。

“刚才我们看到了许多好看的帽子,你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帽子了吗?别着急,我们可以来自己动手做一顶最喜欢的,想不想试一下?”

出示已经作好的空白帽子图片,“老师已经作好了好多,但是好看吗?为什么?下面请小朋友来帮助我好吗?”

教师简单示范装饰用的方法,小朋友可以像这个帽子一样用各种颜色的直线或曲线进行装饰,也可以用各种颜色的小雨点,还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动物图案,自己想怎样装饰,就大胆的去做,装饰完后你喜欢什么颜色可以用棉签涂好,一个帽子可以是一种颜色也可以是好几种颜色。帮幼儿巩固对三原色的认识。

二、添画游戏

如《彩色的小背心》,我们班幼儿对于印画很有兴趣,之前的蔬菜印画做的很好,所以这次是印在小衣服上会更有兴趣,颜色丰富。

这节活动是让幼儿1、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印画游戏。2、欣赏自己制作的小背心上的图案,享受创作的快乐。

先通过故事创设情景问题,引导幼儿帮助解决,然后出示材料,讲解制作。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最后把作品展示出来。

开始教幼儿画画时教师要结合日常生活中喜爱的事物,选择外形可以概括成点、线的物体为内容,如用点画“飘落的雪花”、用短线画“绿绿的小草”、用圆画“苹果、气球”等。圆是绘画活动中最早的图形,画圆圈时,幼儿往往急于将起点和终点合拢,因而不容易成功。教师可以在教学时边画边说:“圆圆慢慢圈起来”。又如:画葡萄时一边画一边说:“一个小圆,三个伙伴,许多小圆靠一起,变成葡萄一串串。”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印象和兴趣。

小班幼儿受年龄的限制,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同时对一项单一的活动兴趣不能持久。所以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让幼儿对绘画活动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比如: “手掌印画”、 “拓印图形”、 “纸团压印”、 “泡泡画”,以及 “添画、吹画”等活动。我们把这些称之为玩色活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观去接受色彩的刺激,对色彩产生一种情绪表达的需要和欲望。

平时还要注意捕捉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具体、适当的肯定。如:“你画的太阳真好,太阳公公笑得多开心呀!你画的冰激凌看着好好吃的样子,等一会儿,我们一起来尝尝它的味道怎么样?你画的小乌龟真可爱,你愿意让全班小朋友都来欣赏一下吗?”等等。让幼儿感受被承认的快乐,并由此倍添信心,从而更加主动地参加美术活动。

在新的绘画教学模式下,要求以幼儿发展为中心,注重幼儿个性和创造力等目标的培养,绘画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对于幼儿来讲,它就是一种游戏,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活动,他们全然不知要画得怎样才好,只要自己快乐就行,所以教师要将选择的内容的出发点由以老师为主的 “我要他画什么”转到以孩子为主的 “孩子想要画什么”上来,老师则成为孩子学习的引领者、支持者、合作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创造表现。

作者信息:韩邦娟 1973 女 籍贯:山东日照 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幼儿美术

工作单位:山东省日照港第一幼儿园 职称:一级教师

绘画基础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正确处理传统绘画基础和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关系,强调艺术设计绘画基础教学的目的性。在艺术设计的绘画基础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科发展更规范、更完善,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美术高考热”不断升温,每年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考生日趋增加,艺术设计学科逐渐成为热门的学科,全国各大专科院校也纷纷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如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但对于报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和已经进入高等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简单地把设计专业等同于绘画专业,尤其是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绘画基础教学方面,不能轻易认为用绘画造型可以替代艺术设计中的造型基础,从而忽略艺术设计造型基础的独特个性。艺术设计中的绘画基础教学定位的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我们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素描、色彩,是所有学习美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绘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把它们作为基础绘画教育课程,有我国多年艺术教育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素描、色彩课程一直被认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但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很难把基础绘画课和设计专业结合在一起,只注重绘画写生和技法的训练,而忽视艺术设计的专业性,牵制了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在过去,我们的艺术教育强调基础,强调绘画功底,在这种情形下着实培养了一批批写实功夫和艺术表现力过硬的画家,以至于这些画家至今还陶醉于花费数月表现一个比真的还真实的手工绘画作品的满足感受中。现在的书店里,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素描、色彩书籍被命名为“正规画法、正规范画”的字语,难道除了他们的画法外,其他人的绘画风格都是旁门左道吗?何谓“正规”,艺无止境,但凡形成一定的范式或风格,即是走到了终点,接下来就是必然要打破它,超越它,这样艺术才能进步,我们才能创新。如今是一个数字技术、多媒体影像可以轻松去复制作品,可设计艺术却不能去重复、去拷贝,因为设计追求的是原创性和创新性;目前我们的创新设计、原创设计和国际上一些优秀的设计相比显得有些滞后,看看近年来一些产品造型专业的萎缩状况,一些大型的优秀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都来自于国外的设计师即可而知。我们的一些设计师的创造力相对就显得有些苍白,这是不是过分强调基础忽视创造力培养的结果,是不是所谓“正规”的绘画基础教育造成的?这就需要每个从事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我们的“绘画基础”和功底的了。

过去,我们传统的素描、色彩绘画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物体的造型、色彩搭配、明暗调子、质感、体积、透视关系等方面的要求,这在传统绘画教学中能体现出其合理的教学目的性,因为那毕竟是在培养画家;但在现在的设计教学中如果还过分强调虚实、强调素描明暗调子,而忽略艺术设计教学目标的目的性,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花上过多时间去进行追求光影的虚实和物象的体积、质感的表现时,会不会觉有些得太奢侈,会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呢?既然我们培养的是设计人才,而不是画家、艺术家,那么它的必要性又有多少呢?一味的对着物象去表现、再现,对着石膏像磨来磨去,会使我们学生失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更谈不上创造、创新了。所以把传统的绘画基础课放在课下,把能培养学生快速造型的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设计色彩放在教学首位,不失为一种目的明确的基础训练。

说到基础,我们首先应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结构素描练习中的理性分析作图,表现可见与不可见的关系等;其次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除了传统光影调子的表现外,还应提倡学生个性独特的表现方法,不可用抽象、具象来评判学生作品,应看重他们的真实情况与独特视角,并鼓励他们能用语言来表达创作体会,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表现的独立性;最后,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静物的自由组合练习到想象默写及意象创作。有了这些方法或步骤的练习,我想培养出的学生才能更适合于不同的设计领域,才能培养出更多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家。如今,年轻人价值取向多样化,审美趣味多元化,这样的课程练习对于学设计的学生也许会更受欢迎些,毕竟“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原动力,是成功地完成某件事情的重要因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绘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重要环节。另外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注意的问题是,不可过于看重结果,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时,由于我们教师审美口味的不同,没有很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没有很好的评价标准,片面性的评价可能会挫伤许多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做好观察与沟通,把握好学生的个性特征,虽然每个学生的特性不同,但我们的每个学生却都是有可培养性的。

绘画基础范文第4篇

现代社会,人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师道尊严的影响,再加上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造成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死板地学习,不敢打破常规,不敢有所创新,另外现在的评价体系主要是教师一个人来评价的,这样的话教师会受到个人主观爱好的影响,造成评判不科学,不公允。

二、绘画专业基础教学的策略

以上所谈我国高校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美术基础的培养,不利于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绘画专业基础的教学活动。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美术专业基础绘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让学生欣赏名作名画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读懂作品的深层含义,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再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大自然中,在真实的社会中用心感受美,受到美的熏陶,激发他们的灵感和创造思维。

(二)实行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从内心真正地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主人翁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创作风格,艺术不像数理化那样有绝对的标准答案,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只有高雅低俗之别,关键是看从哪个角度去欣赏,有没有把握绘画中形式美的规律,是否尊重内心真实感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创作风格,要采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地形成自己的艺术创作风格。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美术专业的绘画基础教学都非常重视学生绘画基本功的训练,教师在延续这一良好作风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维方式训练,让学生打破思维的定势,发展个性思维,让艺术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另外教师还需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讲解绘画技巧时还要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有利于学生后期的发展。比如在讲解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时,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这个时期绘画作品的特点,还要讲解这种风格形成的原因是因为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被压迫了半个世纪的人文精神开始复苏,人们努力挣脱宗教的枷锁,尊重人性的自由,因而创造了一大批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大都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

(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绘画是一门艺术,对于美术专业学生来讲,更需要有很高的人文素养。只有具备了高尚的人格才有可能创作出不朽的艺术作品来。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在欣赏文艺作品的时候要让学生体会到艺术的美,美在什么地方,不仅是外表还有内在的精神,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学校的宣传设施大力宣传人文素养对于绘画的重要性。

三、结语

因此,我们要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改变教学理念,理论与技术的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几个方面来改变这种现状,希望能提高我国高校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的质量。

绘画基础范文第5篇

关键字:基础绘画;学习

当下的艺术设计专业以实用性强、就业范围广,在新兴专业中比较热门而居各高校中的首位。在这一专业中,尤其是针对电脑的操作,软件的升级更加的人性化,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只要把电脑软件学好了,基础差,甚至没基础是没有关系的,短期发展,看起来这完全没有问题,是可以做设计的,长期这样一种状态而言,难成大器。设计的好坏,最终结果会回归到传统的这个问题,那就是基础。要想设计出更好,更加经典的设计作品,就必须得回归传统,从基础绘画入手,培养我们这些方面的能力。

一、学习基础绘画的方向性

设计类专业的同学在大一进校门时都会接触一个阶段的基础绘画的训练,主要以素描、色彩为主。而这些课程在不同的专业已经有了一些方向的转变和延伸,以便能更好的为后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服务。素描,包括人物素描、设计素描两大类,一些专业还会有速写课程,这些都作为一个基础中的基础课程来学习。主要培养我们的造型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及创意思维能力。色彩课程方面,不同的专业倾向点不同,有静物色彩、风景色彩等,主要培养色彩的修养及表现力,为后期专业的色彩认知做准备。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对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的学习及平时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融合在整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了。认识到课程的学习目标,我们便有清晰的画画方向,也会增强我们对基础绘画的正能量,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具体从观察方法,造型能力、创意思维能力、色彩的修养及审美的提高五方面来具体分析学习及掌握的方向。

二、科学的观察方法

培养成创新实用型人才是设计类专业当下的目标。创新实用型人才首要培养的是我们的观察能力,怎么来观察,怎么去认识,影响到你的作品,也决定了日后的创作角度,我们需要用正确的观察方法来观察对象,并且需要培养我们整体观察的能力。因此,观察方法很重要。有了观察能力,我们就能从万事万物中发现事物本身的特点,可以归纳成自己的语言。而观察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我们的基础绘画学习中,尤其是素描的学习。在我们进入大学的时候,很多学生的观察方法是有些误区的。正确的观察方法首先要从整体入手,局部比较,再回归到整体。尤其是画面的安放位置、整个绘画对象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是需要备受关注的,这要求我们在画画时,必须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看到的事实,在画的过程中会训练我们及时调整局部和整体的对比观察,学会同类比较,把我们主观的认识和客观的观察做比较,会发现一些不同于以往认识的元素,提高我们设计类元素的积累,这个训练将会使我们的观察产生一次质感的升华,对后期专业设计的学习会非常有益。

三、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

造型能力是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懂得了观察,不懂得怎么表现出来,也是没有成果的,这关系到傍观者怎么欣赏,怎么能让其他人知道你的想法,这个时候,表达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表现的是不是心中的那个感受,就对造型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了。曾有大师这样评价,在设计领域,设计,软件决定了你的下线,绘画决定了你的上线。作为设计专业的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法能力,掌握一定的表现手法,甚至要求我们挖掘适合自己的个性表现方式。在表现形式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我们便可以站在基础上来做创新。让我们表达自己的创意时更加的心手合一,在表现方式上也能准确自如的表达我们内心世界的想法,成为我们自己的表达语言。

四、创意思维能力

只会绘画的人也许可以从事美工,但会绘画并且会设计思考的人那就是设计师了。创意对我们设计专业是不可或缺的。在专业的基础课程学习中,它将成为一个思维演变的过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是艺术设计专业由基础绘画转向专业设计的过渡,是培养我们创意思维方面的一个便捷的徒手绘画。一般我们不经意间接触的事物,可能会激发我们的灵感,形成有创意的作品。但灵感是稍纵即逝的,因此,在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课程的培养中,根据学生独特的兴趣点,发散我们的想象和思维,培养我们的创意,从一个物体出发,延伸出更多的联想和想象,这种课程的训练会使我们的思维角度大大拓宽,面对不同类别的事物,会有一套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创作出有内涵、有思想的作品。

五、色彩的修养

色彩在设计类专业中是一个无可替代的设计要素,是表达创意的一个强大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很强的情感特征,有着非常强烈的感染力。我们所面临的专业需要色彩实用性更强,就这一点,就需要我们提高自己的色彩修养,能根据各个不同的领域搭配适合的颜色。针对这一目标,前期我们所学习的色彩及设计色彩课程主要是为后期设计中的色彩搭配服务的,在这一基础阶段,我们主要通过实践练习来认识色彩,提高色彩的修养。认识色彩的特性,比如冷暖、前后、轻重等等关系,感受同种色相下明度、饱和度不同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掌握色彩空间的独特体现方式,掌握各个不同颜色的心里效应,通过了解各个时期派别的特点了解色彩的历程,通过平时的练习来培养、激发自我的色彩情感,培养出具有个性审美特征的色彩元素,提高色彩的修养和运用能力。

六、审美能力的提高(时代审美精神)

具备最基础的艺术素养是我们做好设计的基本条件。同时这一点也直接决定了设计作品的成败。而审美能力的提高,会让我们的艺术眼光更加的敏锐,从而可以从生活中的万事万物来发现美、提取美的元素。而在基础绘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是贯穿于整个过程中的,是通过我们接触的作品背景、评价等等和平时的绘画练习来提高我们的审美的。学习基础绘画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关于构图、色彩的冷暖、明度、肌理、造型、质感等等很多元素,这些元素的运用与经营,手追目思,审美价值就在这些学习和训练中形成。[1]艺术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中西方无数大师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是来自自我内心深层次的挖掘的。正确的观察方法、造型表现能力、色彩的修养、创意思维、审美的意识等等这些都对我们设计的产品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这些意识、修养是需要经过基础绘画的锻炼,长期的耳濡目染才能做到的。我们必须理论结合实践同步进行,才能让我们的设计站在一个高的基点上,做出更好的设计。

作者:吴美双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绘画基础范文第6篇

【关键词】素描;透视规律;视平线;色彩学;实践

水粉作为表现色彩的一种途径和方式,成为了很多艺术爱好者学习和创作的主要方式,由于水粉画的材料简单便于携带以及价格不是非常昂贵,工具简便、易于携带、材料属性容易掌握和学习,便于修改的特性,成为了当今艺术考试的重要参考科目之一,以便来检测学生的色彩训练及考试科目。随着文化和时代的发展,水粉不仅只是一门简单的艺术表现形式,还出现了新的生命被广泛的应用到设计和其它领域。例如招贴广告、服装效果图、舞台美术、包装设计、壁画、连环画等,就时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并且被广泛的应用。

一、首先我们从扎实的素描来入手谈谈与水粉的关系

素描是任何绘画的基本功,它涵盖了对于客观物体的造型要求,而且还注重物体的体积感,黑白灰的层次,三大面五调子。无疑也是水粉绘画的重中之重,一个连单色造型都没有能力的人是无法把带有颜色关系的物体处理好的。也曾有人认为不学习素描能否可以学习好水粉画,应材施教,因地制宜。毕竟这是对少数人而言的。不是不可以直接学水粉,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得知,例行效果不佳。因为在造型上的问题通过素描来解决是比较理性的。素描能暴露出很多绘画基础方面的问题,对于造型和体积感的锻炼一目了然起到作用的。在我们的中国画绘画艺术中主要是通过线条来表现的,所以有很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借鉴,所以同攻素描练习时可以提倡用线条来表现,不必拘泥于“没有线,只有转过去的面”的主张。没有绝对的事物,任何事情都是可以转化的,因此这种方法并不是不可行的。通过线条来表现物体的轮廓,然后用黑白灰三大面五调子的方法来区分和塑造表现对象的形体,这便是我们经常用到的方法。在素描的绘画过程中,我们应该从整体出发,改正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从局部绘画出不来的这种情况。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基础恒定,决定深入的程度,而渐渐转入细部刻画。在我们观察主题物的时候不能目不转睛的观察对象,应该考虑它在整个空间中的关系。你的主体物是整体的,物体的远近虚实的表现,都可以充分的表现出来。切忌不可盯着一处的进行绘画,因为这样很有可能使我们失去对画面整体控制的主动性。

二、技法理论是画好水粉画的必要条件

1、透视学

在绘画的过程中处处不离透视。学习透视:一是要将现实的客观物体与绘画中的透视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是:抓住重点,透视学是掌握视觉中静物近大远小规律的科学。透视的存在使得我们的画面更加的具有空间感。但如果严格的按着科学的透视推理来进行绘画创作的话难免有些牵强。因为在绘画实践中却难以使用几何计算法,而主要依靠目测,它是感觉,画出来是艺术,这和科学有区别。

2、色彩学

色彩学的论述有很多,观点也大都相得益彰。但是这种纯粹的理论学术对于实践科目很强的绘画来说帮助并不是非常明显。首先,对于光学的研究以及色彩的的研究从学术范畴来说与绘画还是有所区别的。懂的光学与色彩构成并不能为你直接的实践所带来什么显著效果。例如仍然不会调色。几乎所有的色彩学,都会谈及色轮表。当然这是学习或者研究绘画都必须先学习到的知识。从而让我们知道颜色与颜色的不同之处,比如它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是原色,什么是间色,什么是补色以及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等等基本色彩知识。可是到了我们学习水粉画时,去研究色轮表的构成,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复制色轮表的调色方法时,我们时常用到的是图案的调色法,与水粉绘画的区别相差之大。应此我的观点是:在水粉绘画的学习路途中大量的实践是起主观因素的。

三、大量的练习和研究是画好水粉画的关键

从调色入手,首先,我们应该认真仔细的知道颜色在调色盒中摆放的规律,颜色的使用方法以及属性。颜色并不是在调色盒中任意摆放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和讲究的,通常都是按照由浅到深,从暖到冷的上下排列。与油画的调色方式和区域大径相同,分别按照暗面、灰面、亮面三个区域划分,渐进式的调色。而不是局部或者一小块的进行调色。其次,在绘画的过程中调色的意识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调色盒中的颜色什么事理论上的色彩,他们的区别在哪。美丽的颜色是通过合理的调和从而出现的。我么通过在绘画的过程中观察,用画笔在调色板上调出自己需要的颜色,用以塑造形象。通过饱和与微妙的色彩调出的色彩高级灰,使得画面色调和色彩的品味就耐人寻味,使得欣赏者也只沉醉于造型与色彩之中但却无法理解其中颜色的巧妙之处,也无法用语言准确的形容。所以说,在我们明白调色盒的摆放规律与调色规律后,还需要长期、反复的实践练习,才能把水粉画画好。

我们在画水粉的时候应该一直以前面的条件提案和训练目标作为参考认真练习,给学习水粉绘画的爱好者们一些参考的信息。水粉画写生以其静止的状态、固定的物体给初学掌握艺术规律提供了良好基础,绘画者可以反复推敲画面的构图、节奏、大小、疏密、虚实、质感等因素,潜心研究绘画规律和技法,从而使绘画水平得以提高。但前提的基础和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总体上来说,如果我们要学好水粉,就必须考虑到很多的因素,透视的存在使得画面的纵深更具有表现,素描的练习使我们造型的能力慢慢增强,对于色彩的控制力使得我们可以更加精彩的表现出我们对物体的个人感受。只有综合以上几点,才能够使得我们的水粉会技术越加的熟练。总之,任何绘画的基础都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宫六朝.水粉静物写生[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3.

绘画基础范文第7篇

关键词:基础绘画;逻辑思维;色彩的本质

中图分类号:J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5-0054-03

在美术教学领域里,教育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如素描的整体关系、空间关系,色彩的诸多因素把握等等,这些直接的美术表现技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人们对色彩的感受是感性的,但色彩又被光主导着,色彩离不开光,素描也离不开光,而对光的理解却是理性的,光含有复杂的光学物理现象,如光的波长变化等。在绘画应用中,将光学原理和物理现象进行一些研究,将给绘画学习带来综合性、客观性的多项思维方式,既丰富了知识面,同时又给绘画增加了辅的帮助。绘画来源于生活,生活来源于大自然,大自然离不开宇宙的物理现象,这些充分说明,事物是有着内在的联系的。

一、从光学角度看绘画

在一定的条件下,太阳光的温度和亮度成正比,而温度、亮度的程度又和光的照射角度有关,这个道理给我们的绘画带来了一些启示。

我们不妨可以做个实验:手拿一个电筒,站在距一堵墙三米的位置,将电筒的光直射在墙上,用照相机拍下其亮度。再站在距墙两米的位置,将电筒光斜射在墙上,相机的位置和调节都不变,拍下其亮度,再将两个亮度进行比较,结果是,站在距墙三米距离的亮度要亮些。

视觉在一定的时间里会产生疲劳。学生在画长期素描作业的过程中(如石膏像),因视觉疲劳,会对一些明暗变化微妙之处产生反应迟钝的现象。

视觉疲劳了,就不要强行用视觉去看此处的深浅关系,可以换一种方式去思考和观察。根据冬天冷,夏天热的道理,利用光和物体角度的关系,即直射和斜射的原理去分析其亮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里牵涉到有关拓展教学思路的问题。老师教学生不同于师傅带徒弟,在驾校里,一些师傅并不比学生聪明,只是比学生有经验而已,其教学方法拙劣之至。作为一位教师,不能局限于技法的教授,更要提高学生的观察方法以及综合思维能力。多项思维会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

二、从光学原理看绘画

(一)表象客观与科学客观

每个物体虽具有本身固有的色彩,但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看得清,也就是说,物体的颜色有着被光主宰的因素。既然光是有色彩的,我们在观察一个物体的颜色时,不能忽视大自然中难以察觉的已存在的条件,即光的颜色。这里产生了一个人们对事物的观察方法和认识度的问题,即主观和客观,表象和深入。

谁都知道,黑夜里看不清色彩,即使划亮一根火柴,也分辨不清物体的颜色,即使认清了该物体的颜色,那也绝不是“认”清,是因曾认识该物体而“记”清,这属主观认识,因“认”而“识”。

物体的固有色既然通过光来显现,在判断物体的颜色时,实际上是在判断光的来源和光源的色彩。现举例说明之。

在一个朝阳初升的早上,一位美术老师和一个学生背对着朝阳并排坐在山顶,老师将一个梨子高高举起问学生:“这个梨子是什么颜色?”,学生回答“黄色”,老师说:“错了,是红色”,学生不解。老师告诫学生:“你怎么不考虑朝阳的颜色呢”。到了黄昏时分,两人面对着夕阳,老师又举起梨子问其颜色,学生这次学乖了:“红色”,老师说:“错了,是蓝色”,学生愕然。老师说:“你面对着梨子的暗部,为什么没看到天空的颜色?”。

这个事例说明,首先要弄清光的来源,进而判断出光的色彩。这是综合了客观的条件后去客观地看问题。

客观和主观历来被人们所争论。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列举了关于“模仿学”的三种方式:(1)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2)照事物为人们所想象的样子去模仿;(3)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这个“应当”就是“正确”的意思。

笔者以为,只要人们对发生的事情不去编造地描述,便是客观的,但可以将客观分为三个等级,即初级客观、中级客观和高级客观。如果给这三个等级套上名词,就是表象客观、概念客观和科学客观。表象客观是不带任何个人色彩、同时又不具有任何思维和判断、最直观地反映事物的表象;中级客观则含有个人色彩的因素,即对事物的发生进行判断地描述,这个描述有经验的一面,也有主观的一面;高级客观则是对事物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伪存真后,对事务作出了本质的反映。

如果给这三个客观赋予品德属性,那么,初级客观表现了朴实和天真;中级客观很夹生,容易给人带来误解;高级客观则成为了真理。

上面的事例中,老师的回答具备了科学的客观本质,这个“科学的客观”含有对光的深层理解,比如天空的蓝光因素。

(二)光的客观现象

光,究竟有什么样的现象和本质呢?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是诗词《菩萨蛮・大柏地》里的诗句,描述的是雨后彩虹的景象。诗句虽浪漫,却道出了一个科学现象,即太阳的色彩。彩虹,是雨后空中集聚的水分子经太阳光的折射后而产生的一道彩色光环,彩虹里瑰丽的色彩体现了太阳光所包含的七色光谱。

太阳因为有了七色光谱,使世界变得灿烂。

太阳是温暖的,这是我们感受到的太阳温度,而太阳投射到大地上的色彩也呈现出一片暖色,但如果我们强行给阳光的色彩以一个固定值,那无疑于“盲人摸象”。仔细观察,太阳在每一时间段所呈现的暖色是不一样的:早上橙黄色,上午黄色,中午黄白色,而早晚的太阳是一片橙红色。之所以会有这些变化,都是大气层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地球会被太阳烧焦,更不谈繁衍出生命。

太阳七色光谱的排列顺序为:赤、橙、黄、绿、青、蓝、紫,这其实是古人就已发现的光谱和光谱顺序,的诗词只是借用了这个发现。这七色光谱都具有不同长短的发射光波,而每一色谱的光波长度顺序正是按照“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个顺序而排列的,也就是说,红色光波最长,紫色光波最短。

地球,被大气层包裹着,就像给地球盖了一层被子。太阳光的力度在这层“被子”的作用下,衰减了不少,否则,就像前面说的,地球会被烧焦。

早晨,太阳斜射着地面,大气层的厚度加深了,一些很短的光波被大气层阻隔住了,无法投射到地面,而红色光波的穿透力最强,于是,这时的太阳就像一盏红灯照耀着大地。到了中午,七色光谱与大地呈垂直的照射角度,形成了直射,直射时大气层的阻力达到了最小值,所有的光谱都以最大的能量倾泻于大地,光达到了最亮值,便形成了白光。

这里产生了一个光的加法:赤+橙+黄+绿+青+蓝+紫=白。但如果用矿物质颜料如此相加,那将会糟糕到何种程度。

以上的现象可以总结出一个道理:斜射时的力度、亮度、温度最弱,直射时的力度、亮度、温度最强。

由此,我们可以推理出交通信号灯的红、黄、绿各自的作用和该作用的理由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光波并不代表亮度,光波的长短与光波的运动方式、状态有关,就像一盏太阳灯可以照亮很大的范围,但并不能照的很远;一束红外线光不能照亮周围,但却可以发射得很远。

以上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现象,而这个客观存在的现象不是人们一眼就能发现的,是经过科学家研究后而得出的客观现象,是“科学的客观”。

(三)色彩的逻辑性

其实,蓝天之色是阳光色彩的一族,太阳的蓝色光波很短,大部分被阻挡在大气层里,在大气层的上部分相互碰撞,形成了“蓝色的大气层”,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蓝天。在室外,一个物体如果看不到被阳光照射的一面,就只能看到被蓝光照射的色彩。

一副火红的风景写生,如果排除秋天的因素,那一定描述的是“朝”或“夕”的景色。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对室内静物的色彩分析。室内静物的光源条件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白天的自然光,一个是灯光。灯光大家都知道,一种是荧光灯的冷光源,一种是白炽灯的暖光源。

白天的光源一般是窗外来光,窗外的光源较复杂,有阳光,有天光,楼层较矮的房间有可能是对面房屋的反射光。天光又分晴天和阴天,房屋的反射光又有房屋的颜色之分,因此判断自然光源的色彩相对于灯光要复杂。学生们在上课时,相信老师会将这些因素指明,并分析出冷暖关系。

假定窗外是一片蓝天,窗前的静物是一颗梨子,当我们的视角距物体和光源距物体的角度成直角,使物体的受光面、中间色和暗部的面积基本相等时,我们可以告诉学画者的用色方法:这个梨子的受光面用“柠檬黄”,中间色用“中黄”,暗部用“土黄” 。

为什么呢?这个用色是为了产生一个简化或数据化的思维方式,解释起来有些复杂,但这个复杂不是感性的,是逻辑性的,逻辑性的东西将道理说清了便懂了,感性的东西难以捉摸。

首先判断一下光源及角度效应。光源不是阳光,又没有外面房屋的反光,只有天光,晴天的天空一片蓝色,蓝光偏冷,给物体的受光带来了冷色调。

就像一个方程式,先分析这个“方程式”的条件:物体(梨子)的受光面、中间面、暗面与视角产生了三个不同的角度,根据前面谈到的角度与亮度的关系原理,物体的某一面与人的视觉接近垂直角度时,固有色反映最强,由于梨子的固有色为纯度较高的黄色(在没有特殊光照的情况下,也不是秋梨),该面的黄色反应最强。而在受光的一面,因为角度倾斜,黄色衰减了,但光源色加强了,这个面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强烈的光源色(镜子的原理就是当镜子与物体、镜子与视觉产生了两个对称而相等的倾角时,镜中便反映出了该物体)。

条件分析完毕,下一步开始列“方程式”。梨子的基本色为中黄色,该色彩用在物体的中间色部位;亮部,因受蓝天的照射,中黄加蓝色(当然还要加些白色,使该色近似于“柠檬黄”色);暗部,中黄加较深的中性色(即复色),使其接近于土黄色。

有如算术般的用色方式叙述完毕。那么,从彩规律的角度来看,有没有价值呢?色彩艺术里包含了诸多的色彩对比因素。

色彩的明、暗对比:亮面的较亮的柠檬黄和暗面较暗的土黄产生了对比;

色彩的纯、灰对比:中间面很纯的中黄色和暗面纯度较低的土黄产生了对比;

色彩的冷、暖对比:亮面的柠檬黄偏冷,暗面的土黄偏暖。

经过验证,这三种颜色的艺术规律有了。

再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又如何呢?首先,梨子用的是黄色系列,不存在不协调的问题,那么会不会显得单调了?除了以上分析的对比过程已证明了该用色不单调外,还有一个内在的对比潜质,就是受光的柠檬黄和暗部的土黄形成了色彩对比,对比在何处?

以中间面的中黄色为基调来分析这个对比。

亮部:柠檬黄因略含蓝色成份,和中黄相比而偏绿色;暗部:土黄和中黄相比偏红色。也就是说,柠檬黄有绿色成份,土黄有红色成份,明暗部份中的两个颜色各含的红、绿倾向产生了微妙的色相对比条件。在色彩的视觉语言传达中,色相对比是刺激视觉感官的强对比因素。

该用色的最后一个因素是,这三种颜料都有现成的,不用调节,更方便以上教学思维的表达和实施。由此可以判断:这个教学方法是成立的,因教学思路清晰、含有数据化思维条件,因而教学结果是成功的。

当然,一个物体的色彩在不同的环境中,色彩的变化有其微妙和丰富的层次变化,以上谈到的用色方式所表现出的画面效果会显得塑造太简单,但这只是教学过程中多项思维方式的一种,属逻辑性的思维方式,顺着这个思维延伸下去,或许可以使学生很主动、很清醒地逐步自我深入和完善画面。

三、色彩的本质

我们认识色彩虽是感性的,但色彩因与光有直接的关系,因而具有逻辑性和内含的数据原理,具有科学性,这使得我们有必要去研究。

我们使用色彩有两个途径,一是用矿物质颜料进行调配后直接涂抹到所需的介质上,二是在计算机里运用色彩。手工调配色彩往往凭的是感觉加经验,而计算机却将色彩数据化了。在计算机里运用的是光学色彩,三原色是红、绿、蓝三色,即 “R、G、B”系统。矿物质颜料里三原色的黄色在光学色彩里成为了间色,即由光学色彩的红和绿两原色相加组成,也就是将“R”和“G”的数据调成一致,将B为零。如果将矿物质颜料的这两种颜色相调,便成为了“酱色”。而光的三原色叠加在一起,成为了白色,即达到了最亮点,由此可知,光的多色混合,是力量的聚集,体现了“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的原理。

可见,我们对同一目的的任务运用不同的方式运作时,对其内涵的技术原理也不能以同一概念去理解。但两者之间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色彩的排序,这个排序无比的科学。

前面说过,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排列是根据每一色彩的波长而定,这个排列是呈线性的,所谓“线性”,即排列按顺序延续,头和尾没有联系,就像光波由长到短的延续。但光的色彩排列却是呈环状的,这个排列内含着由冷到暖的顺序,比如青色和蓝色的顺序,两者色彩很相近,含绿的成份为青,含红的成份为蓝,因而青色介于蓝色和绿色之间。

从冷暖程度的顺序来看,红色最暖,蓝色最冷,如果没有紫色,这个排列也将呈线性排列。但光色会相互影响,红加蓝等于紫,便产生了过度色――紫色,紫色里含着红色,于是和排列第一的红色很靠近了,七色相互牵起了手,形成了循环。由此看来,光波很原则,很数字化,而色彩却很通融,很“人性化”……

绘画基础范文第8篇

为了考生能对我们学校的要求有所了解,在素描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我们对历次考试中,考生暴露的问题加以归纳总结,分列如下:

缺乏整体观念

这是不少初学者和考生共同的毛病,由于他们缺乏长期性作业的训练,在考试中不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全面推进,而是急于求成,急着出效果,在缺乏对整体效果的把握下一味死抠局部,因而造成局部相互之间关系无法很好地衔接。常常是某一部分已经画得非常突出和完整,而其他部分还是空白的,其画面效果可想而知。

一个整体是由若干个局部组成的,没有局部的整体,是空洞的不真实的;然而,没有整体的局部,再精彩、再深入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素描的目的,不光是练就一手“好活”,而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艺术思维的“想法”和如何观察事物的“看法”。离开了这两点,素描练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有人说:“素描就是比较,比较,再比较。”这话虽然有点片面,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既然整体是关系到一幅素描作业的成败,那么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解决这种关系,就是靠比较的方法,比色调的深浅,比形体比例的长短、宽窄、大小,比透视关系的远与近、虚与实。根据这种比较画出来的物象,才是客观对象真实存在的一面。

缺乏理解对象

物体的起伏凹凸,明暗虚实关系,都是光线作用于物体的内在结构的外部表现。要想深入地刻划对象,必须要做到“知其所以然”,要研究其内在结构关系。有的同学面对模特儿,不是积极主动地由表及里地分析研究对象,不去研究外部表象的内在成因,而是机械被动地抄袭对象,哪些地方深点,哪些地方浅点,他就把这种深浅变化照抄下来,至于这深和浅意味着什么,却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因此,很难深刻地、真实地表现对象。

缺乏敏锐感受

有人说世上所有的人,没有绝对相同的面孔,每一个人都有区别于他人的相貌特征,即使是双胞胎也不例外,他(她)们也都有别人不易察觉的差异。捕捉对象的特征和独具个性的差异,是素描训练的根本任务。但是在素描写生的过程中,常常看到有的学生不管画谁,不管对象的长相如何,气质怎样,都画得像一个人,模特儿似乎成了摆设,成了他们胡编乱造的参照物。这种现象有一定的代表性。这里有初学时期老师指导上的失误,还有考生自己认识上的误区。有的考生错误地认为:模特儿像不像没有关系,只要画面效果好就行,反正评分的老师也不知模特儿什么样。像不像确实不是衡量一张素描作品优劣的惟一标准,但它却能检验一个学生对事物所具备的敏感性和表现能力。如果一个学生长时间脱离对象去感受,去编造所谓的画面效果和废弃对客观对象感知能力的训练,那么他就有可能造成感知能力的退化,失去一个艺术家所应有的敏感性。具体到素描写生中的表现就是千人一面,概念化,脸谱化等等。而这些毛病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这是因为作为一个画家重要条件的眼睛已经退化了。无疑,这样的试卷是无法得到高分的。 缺乏画面把握

在最后画面调整时,最容易出现画面灰,效果不强烈,和画面锁碎的毛病。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毛病呢?这是因为光线照射下的物体都会产生三种基本的色调:黑(最深的色调)、白(最亮的)、灰(色调丰富的中间色)。有了三种不同的色调,画面的层次就清晰,画面的效果就响亮,至于哪一种成分多点,哪一种成分少点,都要视客观给你的感受而定。但不管怎样的比例关系,三大基本色调都不应缺少其中的一个。

造成画面灰的原因很多。比如模特儿的面部大部分都处在亮部里,于是,画面上基本都是亮和灰的色调;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画灰。这时,应强调深灰的作用,尽量拉开深灰和浅灰的距离,使之保持画面的层次感。还有一种情况:模特儿的皮肤比较深,黑和深灰色调占其面部的大部分面积,而浅灰和亮面所占的面积很少。处理不好也容易造成画面灰暗、沉闷,影响作业成绩。对此,考生应主动减少中间色调的深度,提高画面(脸部)的亮度,保持画面的层次感。写生的过程当中,在整体尊重客观对象的前提下,允许对局部的色调进行调整、或减弱、或加强的艺术处理。

素描写生的对象,或明或暗,或强或弱,或虚或实,都有着它的规律和秩序。写生时如果打乱了这种客观秩序,就会出现零乱琐碎,因而影响画面的整体感。比如,暗部里的反光,画得太亮超出了它所在的范围,就破坏了局部的整体。一个画面是由若干个局部所组成的,如果每个局部都出现类似的情况,那么这个画面就会支离破碎。

绘画基础范文第9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绘画基础;探讨研究

绘画基础课通常主要是指美术专业课中的素描与色彩等造型课程。在以前的教学中通常是为纯艺术而服务的,例如,专业的绘画与雕塑等训练,注重审美的表现力。因此,我国艺术设计专业中对绘画基础课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说法不一。

一、艺术设计专业中绘画基础课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的艺术设计发展得十分迅速,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不同的学校对专业表达出的态度也是不同的,不同的艺术设计专业更是表现出不同的教学体系,也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有的高校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提出自己的一套教学内容,主要是为了迎合社会的需求,学校与教师认为学生只要会“做”就可以,对其他的要求不是很高,认为学生只要可以运用计算机来进行制作就可以了。开设绘画基础课程在短期内很难看到成果,所以很多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甚至放弃绘画基础课。虽然有的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延用绘画专业的教学体系,但是却忽视了绘画基础课与艺术设计的联系,这样就会导致绘画基础课实施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学生学习起来兴趣也不大,主动性不够。另外还有些学校,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引入设计基础课,例如,设计色彩、设计素描等来取代绘画基础课。总之,多数情况下还是认为绘画基础课是为纯艺术服务的,对艺术设计教学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

二、绘画基础课的特征

艺术设计教学中的绘画基础课主要是从具象的绘画方式来进行的,进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塑造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主要是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抽象规律进而向图形的设计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使得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造型的能力,眼手更加协调。增加了学生对空间的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绘画基础课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它具有一定的教育、认识与审美的作用,它的价值是通过对精神的熏陶来进行培养的。绘画基础课的造型特征通过作者的情感来体现,重点强调的是艺术的审美特征。另外,绘画基础课也重视作者的感性认识,通过对外在的精神面貌与内在的特征来体现。绘画基础课也重视整体与内部的结构。但是艺术设计不仅仅强调绘画基础课的基本内容,例如明暗、透视等,更加强调理性与物质,这些是不能够完全取代绘画基础课的。

三、艺术设计专业中开设绘画基础课的重要性

绘画基础课是以培养学生的感知与技能为目的的,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审美能力。艺术设计专业开展绘画基础课不仅是培养学生练就一手“好活”,同时也是希望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所以,开展绘画基础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1.绘画基础课培养艺术感觉一名好的艺术家都是需要有艺术感觉的思维,这种感觉不仅仅是纯艺术的教育中心,同时也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中心。对感觉的培养不应该只停留在视觉的层面,而是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只有当我们很好地了解了一样东西,才能更好地对它进行感觉,而绘画基础课就是对感知能力的培养,把感觉的东西放到理性上进行思考,这也就是思维能力。感觉是进行感知的前提条件,我们把感知到的东西用心体会就会有不同的感受,通过一定量的感受,我们最终就会有一定的感悟,把感悟到的内容表达出来就是艺术产品产生的过程,而且艺术设计也是这样。如果说艺术感觉是艺术教育的中心,那么绘画基础课就是对艺术感觉培养的具体方式。2.绘画基础课培养审美能力对艺术人才的培养,其中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价值取向—审美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影响艺术的表现。而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开展绘画基础课可以促进非智力因素的提高。学生在绘图中,可以通过对构图、色彩等造型元素的构建与思考,对客观事物的表达进而完成对视觉形象的塑造。有的灵巧、有的注重色彩、有的注重空间等,经过长期的审美观培养最终形成“修养”,从而渗透到设计过程中。

四、总结

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应该开设绘画基础课,毕竟艺术修养对一个设计师来说是相当的重要,同时绘画基础课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能力。

绘画基础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绘画课程;艺术设计;联系分析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是由于各个高校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定位不同,设置课程与教学也不同,特别是对待绘画基础课程的态度也不相同,有的高校对其还存在一定的误解。在工业设计上就会更多地重视专业而轻视基础,甚至认为绘画在工业设计中的比重轻,更多的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绘画,不够重视思想上的表达。但事实上,绘画基础课与艺术设计有着诸多的联系。

一、绘画基础课程与艺术设计教学的联系

艺术设计教学与绘画基础课有着一定的联系,尤其是与其密切相关的有素描、色彩与速写。从起源看艺术设计主要是源于工艺美术,艺术设计中存在着工艺美术的基因,设计应该追求实用化求美的原则。一位有名的设计师,他的作品无论是成品图还是草图,都应该用视觉效果来表达,若想拥有这个效果就应该依赖一定的造型,而造型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绘画基础课来进行。所以,绘画基础课是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基础,应该受到重视。在各个理科高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都是招收理科考生,这样导致大部分学生缺少绘画基础,创造能力的表达很薄弱,教学过程及教师忽视绘画基础课的重要性,进而导致对日后艺术设计教学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学生在设计的时候,通常会参考现成的资料,这样虽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但是很多内容在设计的时候都是有针对性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资料就可以照搬的。学生在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很浅薄的,需要通过实践来强化,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加强对速写的捕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绘画功底的提高。但是当今教学上却很难看到速写课堂,甚至有些课堂上看不到写生,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学生设计作品能力的提高与兴趣。

二、由绘画基础课培养艺术创新能力

我国的美术教育长期以来只是重视纯正艺术方面的培养,导致美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与形象、意境等关联的事物,无法表现出具有一定功效的产品。最近几年来,我国的艺术专业不断扩招,但是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的绘画基础课在艺术设计中却得不到重视。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第一,绘画基础课中大多数的时候都会模仿,很少要求学生进行创新。另外在艺术设计教学中通常把绘画课作为附属课程,那么学生也就不会认为其有多重要了。实际上,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该对绘画基础课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应该要求学生了解对象的色彩等特点,同时也要对组成的对象的色彩进行提炼,这样有利于形成新的视觉状态,这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例如,可以在教学中需要的课程体系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可以在教学中加强速写课程,在绘画基础课中要求学生进行创新。绘画基础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感觉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审美能力。若想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设计能力,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培养学生的设计观念;第二,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技能。有句话说得好,技术容易教,艺术不容易教,要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应该重视绘画基础课,而重视绘画基础课就应该留意艺术思维的想法与看法。离开了这两点,绘画基础课也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绘画基础课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应该开设一定数量的绘画基础课,因为艺术修养对培养一个设计师具有重要的作用,不能随心所欲。我们不能说绘画基础课是为艺术设计教学而服务的,这是不正确的,它们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开展绘画基础课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设计艺术时的创造能力。

三、总结

艺术设计可以看作是艺术与技术二者的结合,但是我们又不能把它们看成是简单的二者相加,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分割。绘画基础课程与艺术设计教学是相互联系的,在整个教学中不应偏废其中一个,两个都特别重要。要格外地重视绘画基础课。

参考文献:

[1]于雷涛.中职艺术设计教学中绘画基础课的作用[J].现代教育,2013

[2]郑少俐.中职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模式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3

[3]李志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改革思考[J].艺术教育,2014

[4]王晴.谈绘画基础课与艺术设计教学的关[J].美术大观,2009

[5]高威.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设置研究[J].西南大学,2009.

上一篇:幼儿绘画作品范文 下一篇:职业能力测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