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最重要的品质范文

时间:2023-11-21 17:43:33

创新思维最重要的品质

创新思维最重要的品质篇1

创造思维萌于20世纪初。学界普遍认为,《创造的进化》(1911)、《创造精神》(1919)这两本著作标志着人的创造思维研究的开启。20世纪初,一些先行心理学家开始对创造思维和心理动机和心理过程进行研究,开始对各种创造性思维活动进行概括。美国心理学家沃拉斯1926年发表的《思维的艺术》中把创造思维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酝酿、启发和检验。同年,美国学者吉尔福特对发明家,艺术家、作曲家,科学家的创造思维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创造思维的共同因素,如对问题的敏感性,有新颖的观念,有综合分析的能力,有掌握复杂概念的能力等。与此同时,对于创造性思维的普及应用也随之兴起。1941年,美国BBDO广告公司的经理奥斯本(A.F.0sborn)出版了他的《思考的方法》一书,针对集体探讨方式在各个领域的创造活动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许多领域运用集思广益方法获得创新成功的事例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一种创造方法——“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rig)(也称“智力激励法”)。这种方法在近几十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对产品设计、广告创意中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最广泛的创造技法之一。不管各方面专家如何界定如何阐述,这些研究成果从不同的侧面与角度揭示出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涵义与特质。笔者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亦称为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是各种思维形式中的最高层级,思维过程中不仅要一针见血地看到实物的特质,而且要在特质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思维成果。这种创意思维能力是一名优秀产品设计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开发创造思维能力是高职产品设计教育的终极目标,如何提高高职产品设计学生的创意思维,这一目标在产品设计教学中尤其重要。

二、创意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最复杂的思维活动之一,人类就是凭借着创造性思维,在不断地认识着世界、利用着世界和改造着世界。可以说,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成果都是创造性思维的外化和物化,产品的设计尤显突出。产品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也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以形象思维为表现,以灵感思维为辅助,形成线、面、体结合的综合思维。设计中的创造性无处不在,体现在许多方面。苹果公司可以说是创新和创意的代名词。它推出的任何一款产品都可以使全球为之疯狂,吸引了大量忠实拥趸成为果粉。这当中的秘诀便是创新二字。2005年苹果产品会,乔布斯从牛仔裤小口袋中拿出Ipodnano,引起全场欢呼;2007年Iphone会引起全世界惊呼;2008年当乔布斯在会现场出人意料地从信封中拿出MacbookAir时大家再次疯狂。是什么让全世界都为“苹果疯狂”,是什么让每一次的苹果新品发售都成为全球盛事?苹果设计如何保持他的“新鲜度”?“创新”是它的关键词。在苹果公司,设计师们对每一项新的设计都要拿出10个完全不同的模拟方案,从中挑选出三个,最终决定出一个最优秀的设计方案。并且要求这10个方案必须都要有充足的创新空间。这就保证了苹果的产品能很好地保持着对人们的吸引力,一直保持着苹果的“新鲜度”。不仅如此,苹果公司对于一件新产品的研发,还会有两次非常重要的设计会议。一次是头脑风暴会议,进行自由创新;第二次则将重心转移到应用的开发,挖掘更多的潜在发展可能。严谨、科学的设计方法缔造了完美的产品。“苹果”的“苹果皮”成为令人惊叹的产品美学。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审美情趣可以引发个人的积极态度,甚至会让用户对产品产生情感(如喜爱、忠诚、耐性)。在这方面,苹果一直以其极简的设计理念以及唯美的产品美学让用户发出由衷的赞叹。iPhone已经成为了工业设计的典范,他们的精致构造简洁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乔布斯传》说:“他没有直接发明很多东西,但是他用大师级的手法把理念、艺术和科技融合在一起。”苹果的产品总是体现出一种令人惊叹的设计美学。被“伯乐”乔布斯挖出的“千里马”英国人艾维(Jony-Ivy),已经成为苹果传奇的一个要素,正在以全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新一代苹果产品的扁平化设计。

三、高职院校产品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培养的现状

先看一组数据。中国在2002年时就拥有500多个艺术院校,且呈现逐年猛增态势,而德国2002年时仅有22所,我国艺术类院校是他们的几十倍。但是他们却成功地将他们的产品推向全世界,并成功地打上了设计优良、品质完善的印记。遗憾的是,直到前两年,中国目前产品设计却依旧蹒跚在批量生产、相互抄袭、毫无个性的状态。客观而言,进行创意思维培养的呼声在高职教育中早已出现,但是受到诸多制肘,至今依旧呈现出呼声大、行动缓的状态。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制订明确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确立高职艺术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但是,国内高职院校大多呈现定位模糊,这必将制约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高职产品设计教学需面对市场,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其中实践操作技巧的能力培养是其重要侧重点,但是如果仅仅只是重视实践操作又将与社会上各类培训机构培养目标雷同,此类学生必将呈现后劲疲软,专业技能上升空间不足等问题。而呈现这一状态的关键点就是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因此高职院校产品设计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培养必须要深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二是教学方式单一,内容滞后。创意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长期熏陶和潜移默化,通过各种项目训练来培养思维的灵敏度,保持大脑的活跃。这也是建立在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的基础上。目前我国高职课程出现两级分化的问题,过于侧重传统理论知识点的教授和过于侧重电脑技术的掌握,这是两种过于两极的培养方式。高职教学方法既要区别于本科院校也要区别于培训机构,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产品设计教学内容忽视对学生创意思维能力的引导,强调空泛的理论知识和单一的电脑技能,综合素质难以提高。三是忽视高职学生特性,教学缺乏针对性。高职产品设计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思维活跃,用于表达,讨厌拘束和单调。他们正处在一个思维养成期,具有潜能,如能适当引导必能形成其独特的见解,具备创意思维能力,因此高职产品设计教育要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强调个性,但大多高职院校单纯强调授课内容,拿出文理类专业的管理办法管理艺术类专业教学,授课教师为了服从学校,只能采用被动的教学方法,安排强调统一性,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极大地阻碍了课堂上学生个性的发挥。

四、高职院校产品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培养模式构建

笔者认为,重点放在“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上。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适应时代,更加适合于高职高专产品设计教学的新思维。避免再出现“三年在校不出门,实习半年就走人”的一贯制教学流程,将创造能力的挖掘融入人才培养。

(一)创造能力培养与训练

设计的核心是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产品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打破常规,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织,从而形成新的构想,以独特的视角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如果让学生去掌握设计创新的过程、创新的思维规律及其方法并付诸实践,这种训练将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产品设计教学方式的拓展与改良

在产品设计教学中,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跋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应该注重体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一是形成以发展创造能力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导的问题探讨型教学模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求新的知识,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在求异中爆发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他们的设计创造能力。二是对课程进行合理设置,尤其要合理设置实训教学课程。对现任的实训课程进行变革,提高基础设计实训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在新建立的课程体系中,应该对课程的职业性和应用性提出较高的要求,增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训练,从而真正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最后,加强对学生实习环节的管理。进一步强化理论、理论并重的做法,对于实践教学,要提高思想认识,保证充足时间,进行规范组织。无论是校外实习还是校内模拟实习都是产品设计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五、创意思维在产品设计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从问题挖掘到设计验证

笔者根据多年产品设计类教学经验并参考国外专家创意思维过程大致将设计教学的进程分为四个部分:寻找设计问题——定义设计点——视觉化设计概念——验证设计。

1寻找设计问题——产品设计调研

产品设计调研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找出问题,指示设计方向的重要步骤。调研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同类产品,还包括对产品相关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对产品色彩、功能、形态等方面的研究。当然产品使用群体的需求调研尤为重要。在这个阶段中的思维状态是一个由发散到收集的过程,通过发散的思维寻找调研方向,了解消费者需求及产品变革。再根据调研结果集中分析产品设计方向寻找创新点,为中期设计过程做好铺垫。

2定义设计点

产品设计点从产品本身出发产品的用途、结构、造型、使用方式等。这一阶段我们会经常要求学生首先使用“头脑风暴”法。但是显示状态是,学生仅仅只是在初次使用时有新奇感,后面就会觉得“头脑风暴”多余环节,会完全放弃。事实证明学生在审示自己“头脑风暴”图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创新思维的激发是产品设计创新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要在稳固设计点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创新,扩展设计者的思维视角。

3视觉化设计概念

视觉化设计概念就是将头脑中懵懂的,抽象的影响,付诸于实物,转化成用户可以体验的真实产品,把设计阶段所涉及的产品形态、功能、性能等方面都展示出来。

4验证设计

对设计方案进行择优选择,分析设计概念的合理性。结束语:产品设计的创新与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紧密相连,是时代的体现。设计与创新本就一体,创意思维能力是将鲜活的“设计师”与思维凝固的“设计尸”区分开来的重要标准。在高职产品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的训练在课程中的比重逐渐加大,穿插在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各门专业课程中,虽然然处在摸索阶段,但也充满希望。

创新思维最重要的品质篇2

关键词:高中历史;创新式思维;培养运用

一、前言

历史是一门丰富学科,从时代变迁到大小人物的发展,各个历史事件中都可以折射出时代的变化、思想理念的演变。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应更注重学生思维的提升,从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内容创新、思维创新融入等方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式思维运用能力。将创新式思维运用要点融入到高中历史教学中,改变历史教学死板的方式,使之成为一门“活”的学科,对学生的生活有所启示。

二、高中历史教学创新式思维运用要点理解

1.高中历史教学创新式思维理解。历史虽然以事实为基础,但如何从历史现象深入到底层内涵,从表象理解到实质却需要学生思考,而不是简单地背诵历史事实。因为历史事实是“死”的,发生了的事情,而怎样从历史事实中得到规律性的东西,引导生活却需要老师的引导,学生的思索。所以高中历史教学创新式思维的理解是打破表象的历史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思维环节,引导学生体会历史事实下深层次的内容,让学生不易人云亦云,有自己的理解。此外历史是一份纷繁复杂的学科,其中的历史事件事无巨细,要想抓住重点,需要能抓住历史发展的主线,从大背景下思考历史发展的规律,并在思考地过程中用相互联系的观点思考当今的生活,从而能将历史学到的内容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对现今的生活起到启发的作用。2.高中历史教学创新式思维运用要点理解。高中历史教学更注重实践,而创新式思维符合实践的内涵,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式思维,让学生能从记忆历史事实中解脱。相反让学生摆脱条条框框的历史事实,在学习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不拘泥于书本,而是在培养历史思维后,用辩证及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现象,能用创新式思维思考当下及未来历史的发展路径,从传统的历史记忆中跳脱出来,成为一个具有实践思考能力的人。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创新式思维运用中应注重学生以下两种思维品质的培养:第一,求异思维的培养,求异思维并不是钻牛角尖,故意表现得与他人不一样,而是运用发散性思维,将原因与结果联系起来,应用创新的方法纵观全局得出不一样的结论,邓小平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创举就是求异思维的体现;第二,双向思维,这种思维要求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从全面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将历史学科与政治、地理等学科相联系,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以求得到更加全面的看法及解决方法。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创新式思维运用

1.构建多元化课堂,提升创新式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创新式思维品质,需要从求异思维和双向思维入手,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所以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课堂的多元性与开放性,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引导教学主体的转变。这可以通过改变上课形式得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自主探究思维品质提升环节,在学生大概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利用自主探究发言的形式,通过学生的自我思考,提升思维品质。例如:在学习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并不同意课本上片面的评述,而是从现实中的所观所感来思考这一历史人物,那么在课堂中应多鼓励学生这种疑问的提出,让学生畅所欲言,并从求异思维和双向思维两方面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这种方法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只能安静地听讲,这种创新式思维培养课堂更注重学生自我意识的提升与培养,让学生能主动探究、积极探究、发散性思考。此外,对于课堂活动的设计也可以从多元化与开放性入手,用辩论、小组讨论、历史剧重现、时光回放等上课形式,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言,提升学生思辨能力。而对于一些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还可以组成专题兴趣小组,聚集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让这些学生引导其他的学生进行思维思考活动,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学科气氛,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同时,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学科学习氛围。2.挖掘隐性教学内容,补充创新式思维材料。历史教材只能将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内容编写出来,而对于一些隐性教材涉及的内容却不多,一般是配以相关的图片和注释,但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还需要有额外的补充。因此可以引导学生课后搜集相关的历史素材,在课堂上通过学生间的分享交流,补充相关的历史内容,从素材的完整性,引导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相关的历史事件,并指导学生去伪求真,善于辨别历史材料的真伪性,引导学生全面客观看待问题。而对一些学生甚至可以从祖辈父辈的口中、家庭资料中寻找第一手素材,让学生更加接近历史真相,将课本内容与真实的历史事实相结合,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品质,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来思考问题,提升学生最基本的历史思维品质。

四、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并不局限于历史事实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从客观、全面、发展的角度理解历史,并将历史发展与现实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创新式思维品质。不至于在现今多元化的信息社会中失去自己的判断力,能应用最基本的历史思考品质,丰富自己对历史发展的见解,从而提升自己的见解,将这种思维品质应用于生活之中,提高学生自我思维品质。

作者:何明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宁都中学

参考文献:

[1]周志荣.试论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黑河教育,2015,(10):53.

[2]罗静.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创新思维最重要的品质篇3

[摘要]: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富有情感,极具个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富有情感,极具个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也称创新精神,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愿望与态度,是一种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意愿。只有具有这种意愿,才能善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也于向书本、向前人、向老师提出质疑,才能具有创新的冲动,才能激发创新意识。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善思、多疑、好问,喜欢尝试,对识记汉字、阅读课文、背诵古诗等都很有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决不能泯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要千方百计地给予保护与激励。

1.运用语文教材的创新因素,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很多,广泛分布于字、词、句、段及每篇课文中。小语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几乎都有创新性,它们从选材、立意到谋篇布局、遗词造句,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充满了创新精神。甚至课文中某个汉字的识记,都很有学问,都有可能诱发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善于挖掘、研究和运用这些创新因素,进行创新教育。

2.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因而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使其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形式多样,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和饱满的状态之中。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广泛开展情境教学,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创设情境;运用图画、描绘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活起来。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听听、读读、说说、画画、唱唱、演演中得到增强。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性、独特性的思维方式。在理解和表达问题时,要求有独到的见解,不人云亦云,不说大话、空话、套话、假话,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真实情感。在思考问题时,要求思路开阔,敢于突破传统定势,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语文学科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特殊功能,凭借课文、紧扣语言、展开想象、推动联想,最终实现创新。

1.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文学科在发展学生思维中的特殊作用,有的地方体现的比较明显,如《司马光》中的逆向思维,《称象》中的求异思维,《思忌赛马》中的变异性思维等;有的地方则体现的不是很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去挖掘。如《小山羊》一课,看似很平常,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完全文之后,可以通过启迪:“小山羊还可以和谁交朋友?请大家都来当个小作家、小画家,给课文和插图续几个片断怎么样?”再如,《比尾巴》一课,教师也可以启迪学生,依据自己熟悉的动物尾巴的特点,对课文进行改编。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续编故事、改写课文中得到训练。

2.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具体方法有下述几种:一是鼓励观察,促进联想。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的始发因素,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使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通过观察产生联想,通过联想实现创新。如《秋天》这一课,完全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去亲身观察、体验秋天的美景,然后教师再启示:“同学们能不能想象出冬天和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这时学生就会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积极联想。二是增强直观、展开想象。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人类社会的希望,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就会失去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儿童时代最易幻想、最具想象力,善于形象思维。因此,我们必须依据儿童的特点,结合课文中的一些神话、童话及科学幻想故事,充分运用幻灯、投影、图片、音像设备、电子计算机等各种教学媒体,进行直观形象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想象的基础和丰富的想象素材,让学生尽情地去想象。三是减少统一,鼓励求异。古人云:学则生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统一”的东西太多,字词理解,要以字典为准:提练中心,要以教参为准;回答问题,要以教师的教案为准等。实际上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感受、独立创新的自由,对学生有百害而无利。因此,我们要允许求异,鼓励质疑。四是突破定势,实现灵活。传统教学方式是以讲授式、问答式为主,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完全局限在教师设计的琐碎的问题之中,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为改变这种状况,可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如自读提问方式、分组讨论方式等,甚至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去感悟、去寻找灵性。

三、塑造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

创新能力与人的个性品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能否拥有创新性的个性品质,对于能否自学增强、提高和有效地发挥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至关重要。一个人的创新性个性品质,最主要的是要保持一种追求创新的精神状态及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对小学生来讲,虽然不必要求过高,但也应从小塑造与培养。

创新思维最重要的品质篇4

【论文摘要】创新是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中国企业长期以来创新不够,企业的管理水平还较落后。知识经济给中国企业带来巨大机会,也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大挑战。要求中国企业必须创新,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得到持续稳定发展。

一、企业首先要进行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先导,谁首先转变观念,谁就会抓住时代变化的机会,这是无容置疑的。因为思路决定出路,没有创新的思维,便不可能有创新的行动和方法,没有创新的方法不可能解决新问题,观念陈旧,抱残守缺,企业的一切创新将无、从谈起。

(一)要具有知识价值观念

随着科技的进和发展,知识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知识经济社会里,创造财富的力量已不完全在于机器、设备原料,而在于一种更有效的因素一知识。知识的价值更有效、更直接的体现出来。不尊重科学、不尊重人才、不尊重知识的企业,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逃失败的厄运。

(二)人力资源观念

在知识经济社会,传统的人事管理将向人才开发管理发展。人才开发管理除具有人才资源可开发的特征外,更加注重人的智慧、技艺能力的提高与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人的智力资源的开发。现在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一定素质的劳动者,而且需要超出常人的高素质的综合职能,它使用丰富的人才资本优势转化、代替物质资本、自然资源内核技术的优势,因此,企业要把智力资本的投资看作是一本万利的事情,看成是未来制胜的法宝。

(三)新的竞争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所以企业要有1.全球意识的国际经营和竞争观念。2.合作共赢的竞争观念。

(四)可持续发展观念

企业的可持续是企业存在的本质要求。企业发展应当是可持续性和阶段性的,因而,企业内部支持发展的各种要素也应当是具有可接替性、可继承性、可发展的梯队结构。就现实而言,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企业的管理能力,因此企业应在管理能力上下功夫。把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五)企业应具有建设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的观念

1.致力于企业价值观的塑造。因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没有正确的价值观的企业就像没有正确方向,没有正确的方向企业就无从向前发展。

2.格外突出企业的气质个性。在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没有特色,产品没有特性,管理没有气质,不能使消费者感知到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差别,很难立足于国内外市场之林的能力。

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进行思维模式创新

企业在重视观念创新的同时,要注意思维模式的创新。管理者常常会陷入把他们组织的产品与他们的客户期望的最终产品混为一谈的思维误区。这就是“任务驱动型”的思维模式。

(一)任务驱动型的思维模式

观察表明,相当多的管理者的思维模式完全是“任务驱动型”的。他们的注意力几乎完全埋头于他们不得不做的事情上,如为了保证业务正常运行,管理者常常在如何改进质量,消除进度,尽可能改善计划业绩和使用新技术,重视这些问题对成功固然至关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要保证产品不但适用于客户,而且是最佳解决办法。调查表明,客户对自己提供的产品很满意,但这并不一定说明是否还有别的产品、服务或其他方法可能更好,只有充分理解“客户结果”导向的管理者才着力收集有关信息。对客户来说,产品和服务只是显示这些最终目标的一系列步骤而已。因此,如果对这一事实没有充分认识,任何聪明的努力将只能是仅仅集中于提高现有产品的生产率上,而忽略了其他战略选择的考虑。如果一个企业组织不能以最恰当的方式满足客户的需求,那么要使其产品和服务达到国际的最佳效益是不可能的。这往往是起因于试图提出一个想法解决一个问题而采用的思维方式即任务驱动型思维模式。陷入这种思维模式后,管理者对战略问题的思考开始于同客户需求相关的笼统的计划目的,根据管理原则,他们首先制定一个目标说明,有许多管理者懂得需要这种说明的重要性,而且他们根据有效的结果指标来做这个说明,但他们的失误在于没能把笼统的目标说明细分成一套详细的结果业绩指标,相反他们直接思考战略。

为计划设定一个有效的笼统的客户结果导向的目标,但没有给出详细的结果目标,这是一个根本的错误。任务仅仅以笼统的目标说明为基础,没有详细的说明要解决的问题,就开始制定战略,给出了完成的任务,这是第二个根本错误。同样,也没有以目标为基础的结果业绩指标。在这一阶段时间后,对业绩进行评估,评估的依据仅是任务指标,即项目或任务是否按照时间进度,是否在预算内,是否达到产出量,产品是否符合既定目标等等。这种评估反映不出计划是否以最优的方式达到了客户期望的结果。如果评估结果认为满意(但这种评估实际上只是根据部分必要指标进行的),该计划不变,计划继续实施若评估不满意,可以采用下面两个方法中的一个,管理层或者向上级要求更多的资源投入,或者要求与练功更加努力。但这些新增资源和、或仍然是根据既有的计划、战略、任务进行投入。管理层已经假定现有的战略和任务的达到目标(解决客户问题,满足客户需要)的最优方法。这样假设是否有问题无人质疑,一旦假设错误,整个计划必然失败。采用上述这种思维模式的管理者往往限于某个思维的误区而不能自拔。思维没有了逻辑性,思考结果的质量就会下降。

(二)“结果导向性”的思维模式

任务导向行的思维模式将会阻碍管理者深入思考先行的战略计划,从而严重限制管理者透彻了解战略选择的功能,而客户导向结果的思维模式将会自动的促使管理者深入研究政策和计划的创新。要在逐渐全球化的经济生活中,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需要的不仅仅是如何降低成本,还需要有创新和冒险精神。以便能及时调整自己的产品、服务以适应新的需要,或者懂得适时地改变战略,没有这些本领,竞争者就会将你击败把你变成中等待的客户。暂时毫无疑问,所有管理者偶尔都能产生一些新想法。对未来的发展来说,光有这些偶尔随机产生的新注意是不够的。如果像IBM副总裁估计的那样,发展新业务的成本是维持已有业务的3~5倍,那新想法只有被搁置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不能理解“客户期望的结果”的管理者,在组织中无法长期身居高位。要想在高层站的住脚,管理者需要一个确保他们能够一致性的检验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很有效的系统。这就意味着他们能从“任务驱动型”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避免与之相联系的那些错误,采用一种把注意力集中在客户上,能自动的指出何时应当对计划进行调整的思维方式。我们把这种思维模式称之为“结果导向型”思维模式。“结果导向型”思维模式要求: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弄清基本的问题、需要或愿望。做一张详细的所期望的结果指示、结果目标清单(即说明从客户的角度看,问题已经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或者愿望、需要已在大多程度上得到满足。)找出那些期望结果尚未达到的结果指标。列出所有可能影响该结果指标业绩表现的因素(先不要假设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详细分析与每个因素相关的具体问题。给出对策,制定、调整相应的项目和任务指标(建议先进行某些实验)为你的改革和主要的正在继续采用的战略、项目、任务确定实施中的操作目标~如时间、预算、产出质量目标。(利用MIS(管理信息系统)得到的结果),判断所提供的对策在多大程度上是、使相关得结果指标的情况得到了改善,评估项目、任务的表现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检查主要问题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

三、要进行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必须。企业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观念创新、思维模式创新以外,还要在制度上创造一种全新的土壤,使各项创新活动得以有效进行。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制度创新显得非常迫切和关键。因为几十年来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制度已经成为严重制约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的桎怙。正是由于中国企业缺乏完善的企业创新制度保障,所以许多企业有优良的资源条件,却不能够脱颖而出。制度创新是一个动态概念。需要企业在改革中畅行,在创新中改革,不断调整企业的知识结构、权责关系、运行规则、管理规章等制度要素,是企业制度满足企业内部一系列创新的要求,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企业管理既体现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又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管理者的素质高,管理的组织机构合理,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方法科学,管理手段先进,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使企业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四、要进行技术创新

(一)明晰产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只有明晰产权,才能使不同产权的拥有者与其相应的责、权、利紧密结合,从而带动起各方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同时运用激励机制,把委托人的经营绩效与其收入紧密挂钩,承认他们的人力资本,鼓励他们进行技术创新,把企业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二)体制改革,完善中介服务组织。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去向应是市场化,即把科学技术研究院所全面或部分推向市场,是他们以市场信号为导向,向市场提供的适用的应用成果,同时还必须把科技创新的主体,转向市场导向型,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加快企业进入市场的步伐。企业进入市场实际上确立企业主体地位,使企业成为真正的企业法人,依照市场规律求生存和发展。只有这样,企业有压力进行技术创新,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技术创新的收益,从而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三)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一是通过预算提高技术创新开发研究的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二是企业和其他非政府组织,应增加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三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组织应设置技术创新的贷款业务或风险性投资银行增加技术创新的投入。

五、要进行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是企业创新的载体,企业创新的内容广泛,但最终落脚点是企业的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最后都以产品创新为载体进入市场,接受检验,所以产品创新多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和有意义。特别是近年来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加强,资源的日益紧缺,使绿色产品观念日益流行,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不但产品创新成为企业之问竞争的焦点,而且企业要围绕节能、环保、多功能、微型化等为特点的绿色产品创新而展开角逐,绿色产品创新为知识经济时代产品创新提供广阔的空间。

六、要进行市场创新

创新思维最重要的品质篇5

关键词:国企;市场营销;创新思维

新时期,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下,国企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刺激和推动,各国多元化的产品开始渗透到我国,使得当前消费者可选择的产品种类和渠道不断增多。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客户的可选择项增多,就使得客户更加关注服务。因此,国企在制定市场营销方案过程中,要重视提升国企市场营销创新的服务质量,以通过提供优质的、人性化、特色化的产品服务来吸引客户,并逐步培养出属于国企的长期、忠实客户。

一、国企市场营销中的创新思维现状

(一)国企市场营销中的创新思维内涵

创新思维是指人们在思考过程中,不拘泥于传统固化思维的新颖独创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等一切已知条件和信息,充分调动自主能动性,拓展信息交流途径,开展能动思维活动,充分打开思维的空间,以超常规甚至是反常规的方式和新的视角、思路、见解来思考问题,并经过反复实践和研究,通过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性,提出新颖、独创、与众不同、有价值和社会意义的解决方案,以更新、改变和创造新的东西,如新的事物、方法、路径、环境等,并能获得一定的成果和效果,从而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创新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敏感性等特点,其中常见的创新思维包括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心理思维以及周边思维等[1]。国企市场营销中的创新思维是指在新时期,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能够利用当下流行的新元素、新文化和新理念,有效结合传统的市场营销方案和理念,强调思维的差异性和个性化,不受以往市场营销思路的固化影响,来寻求全新的市场营销模式,包括创新市场营销的理念、分配机制等内容,以保证营销方案、企划策划等内容都符合新时期消费者的价值导向,增强消费市场对国企产品的认知度和了解度,并吸引更多潜在的消费者认同国企产品,从而确保国企产品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新时期依旧能够获得一席之地,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2]。

(二)国企市场的创新思维特点与表现形式

国有企业是由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其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行政性、商业性和公益性特点[3]。国企市场创新思维的表现形式大多体现在营销方案制定、产品竞争以及渠道拓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其中产品竞争方面的创新思维主要体现在针对具有不同市场前景的产品制定不同的创新方式。营销方案是指紧密贴合新时期的新文化、新元素和新理念,以优化创新自身的营销理念,从而满足当前消费者日益增加的需求。营销渠道是在互联网时代,高效应用多元化的现代媒体技术,逐步拓宽自身的市场渠道,以提高国企的市场渠道;评价体系主要针对产品的营销反馈情况,并建立员工奖励机制和评级体系,激发员工创新积极性,使其正确认识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以促使员工提高自身服务水平[4]。

(三)国企市场营销中创新思维的具体实施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时期,国企市场营销的创新思维应重视创新营销手段,更新营销思路,包括网络营销、关系营销、差异化营销的战略理念,并严格区分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才能保证国企市场营销理念和模式符合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需求,以确保国有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网络营销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趋势,也被众多企业重视和应用,更是提高国企市场营销质量和效率的关键路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资源的普及和推广,网络营销已成为新时期最受消费者欢迎的营销方式和消费渠道,其中微信和淘宝这两种网络营销渠道在居民日常生活网络营销中的占比最大,分别达到25.8%和20.2%。因此,当前国企在制定、实施市场营销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高效应用,树立科学的网络营销理念,以充分利用网络覆盖面积广泛、传播速度快、使用群体较多的发展现状和推广优势,积极开展国企市场营销的网络化,拓宽产品的流通范围,以吸引更多潜在消费群体了解国企产品和理念。如结合国企生产经营实际,高效融入当下的流行元素和文化,建立具有国企特色的网络销售平台,并重视产品的宣传形式,通过逐渐丰富国企独特的网络营销渠道,来有效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点击、浏览、关注和收藏,从而在无形中增强国企的口碑和形象建设。虽然关系营销的发展时间较长,但国企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等的影响,导致其不重视关系营销,也就无法高效发挥关系营销的价值优势。在市场竞争激励的新时期,国企要正确认识关系营销的重要性,并重视开展关系营销。关系营销是指国企、销售商、消费者、供应商、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随着新时期网络资源渠道来源广泛、信息共享和公开效率较高的发展现状,国企在进行产品销售过程中要及时处理国企本身、相关组织以及各级部门之间的关系,通过树立良好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以保证国企能在市场宏观政策、消费者需求以及产品发展前景等动态变化过程中及时优化和改革创新自身的市场营销理念,以高效利用互惠关系,保持国企稳定的客户资源,从而增强国企竞争优势。差异化营销强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其他企业不同的营销策略和手段,来突出国企的特性和优势,以吸引大量潜在消费群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当前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国企在制定市场营销理念的过程中,要做好市场调研的准备工作,并细分国企的目标市场,深入研究并明确新时期消费群体的个性特征和需求,以保证在制定产品营销方案过程中能够迎合当前大众需求,凸显国企的独特价值和企业形象,吸引大众的眼球,再逐步拓宽国企的营销市场。

二、国企市场营销中创新思维的构建

(一)创新思维在国企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市场营销理念的滞后性是影响甚至阻碍国企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的新时期,国企依旧采用传统统销模式,缺乏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就会使得国有企业的市场营销方案无法满足当前消费市场的需求,从而导致国企的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创新思维在国企市场营销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国企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和地位,尤其是国企在做好市场调研工作的基础上,能够根据当前用户的特点和实际需求来为用户提供定制的个性化、新颖性、独一无二的产品,可以在增强消费者满意度的同时,为国企的品牌营销策略打下坚实基础。在国企市场营销的渠道构建过程中,应用创新思维,紧跟时展步伐,做好网络营销,能够加快国企产品的传播速度以及扩大产品的传播范围,还能利用网络的双向交互功能,帮助国企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产品精准推送,从而降低国企营销成本。

(二)创新思维的原则

创新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其本身具有新颖性、价值性等特性。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应用创新思维,要遵循冲击性、包蕴性、渗透性以及简单性的原则,从而确保创新思维和营销方案能够在众多的产品营销策划中脱颖而出,有效吸引消费者眼球,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以实现创新思维价值最大化。(1)冲击性原则本质上是希望利用具有冲击力的图案或者形式来提升营销方案的视觉张力,以快速吸引消费者,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从而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时代背景,来增强自身产品的核心竞争力。(2)包蕴性原则是通过引人瞩目的形式和内涵丰富的内容来吸引观众,即引导消费者透过营销方案的表面来看到其本质,如将人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进行巧妙、惊奇的包装和组合,强调新颖、独特,以达到新奇的传播效果。(3)渗透性原则强调怡情,以希望通过有内涵、有韵味的营销方案逐渐渗透到消费者的情感世界中,来有效调动消费者的情感变化,引发消费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4)简单性原则强调清晰、简练的结构和形象设计,突出精炼化,但其与粗制滥造和高深莫测具有明显差别。在多元化的市场营销方案中,平中见奇的创新思维更具有良好的效果。

三、提升中国市场营销创新思维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营销管理

受计划经济等因素影响,当前国企对市场营销的创新思维和管理重视程度不足,尤其是忽视对新时期消费市场调研,使得国企的信息来源较为狭窄。即使针对产品进行市场营销创新,也大多是跟随市场发展现状,缺乏个性化和特色化,不能及时优化和调整。这就使得其采用的市场营销创新手段不符合国企的发展需求和目标方向,不利于推动国企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市场环境发展已趋于成熟,尤其是站在国际发展环境的角度看,随着信息技术的大面积普及和应用,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这给我国国企市场营销带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这就需要国企加强企业营销管理,紧跟时展步伐,明确新时期消费市场的变化特点,科学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并结合国企自身的实际情况,精准定位营销模式,培养和提升国企的市场营销创新思维,使其将自身的发展重点放在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上,遵循高效回应理念和整合营销理念,并积极构建系统、有机的营销整体。例如,将文化和产品进行组合营销的文化营销以及利用消费者情感使其对国企产品产生认同的情感营销等策略,以保证国企市场营销方案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逐步刺激协同销售效应的产生,使其形成品牌效益营销策略,促进国企产品和服务销量的增多,以满足经济市场的发展需求,从而实现营销效果最大化,不断扩大国企市场占有率,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二)提升国企市场营销创新的服务质量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全面形成的新时期,国企要将自身的市场营销目标从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在逐步推动国企市场国际化的同时,将自身的营销方式由传统刚性市场营销转变为柔性市场营销,即更加关注新时期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强调突出消费者的个性体验和认同,从而细化国企市场的目标客户群体。通过建立信息交互沟通渠道,完善国企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互通渠道,以保证国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紧跟当前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不断丰富自身的产品系列和服务质量。尤其要重视制定完善的顾客售后档案和跟踪回访机制,以针对顾客的感知进行科学、系统的优化和调整,从而进一步提升消费者体验满意度,有助于发挥消费者口碑的重要价值,逐步提升国企的品牌建设,并增加消费者对国企产品的信任度,可以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高效转变为现实购买力。

(三)加强人才培养

当前为了增强国企市场竞争力,就要加强人才培养力度,从整体层面提高国企市场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和专业技能。首先,紧密结合市场化因素,合理制定市场营销人员的薪资架构,以积极吸引更多高素质、优秀的专业型、综合型人才投身到国企市场营销工作岗位中,从而为国企市场营销部门引入更多新鲜的血液;其次,国企要积极宣传创新思维对促进员工进步、提高员工能力的重要性,以刺激员工积极发挥自身能动性;再次,国企要重点针对市场营销岗位的人员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培训方案,既要保证营销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能紧跟时展步伐,充分了解新时期其他企业的市场营销方案,以便有针对性地制订既符合国企特点又具有个性化和创新性的营销手段,从而高效吸引客户;最后,制订适当的奖惩机制和晋升机制,将国企市场营销的效益与员工个人利益紧密结合,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新创造思维,并重视产品的服务,从而在帮助国企抓住客户的同时,不断提升员工个人的收益水平,最终实现国企与员工的双赢。

四、结语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加的新时期,国企要想扩大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则要在进行市场营销过程中,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提升,以发挥创新的价值优势,来提高国企的市场营销竞争力。通过加强企业营销管理,明确新时期消费市场需求,做好目标市场群体细分,并精准定位市场需求,积极转变自身的营销理念;加强专业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重视提升国企市场营销创新的服务质量,使其将被动转变为主动,努力把握消费市场的未来发展动向,以通过制订多样化的营销策略来适应当前多元化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从而逐步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信任感,做好自身形象建设和品牌建设,高效顺应动态发展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推动国企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康敏娜.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问题研究———基于线上线下融合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21(13):87-89.

[2]李雄.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路径探析[J].轻工科技,2021,37(7):118-119.

[3]吴雨桐.基于消费者行为的营销服务体系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21(12):54-57.

[4]杨丽丽,李俐蓉.初探国企市场营销中的创新思维[J].海峡科技与产业,2020,33(11):91-93.

创新思维最重要的品质篇6

关键词:创新意识;发散思维;质疑能力

关于教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同志曾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为此,培养创新意识,是当前中学教育改革的出路,也是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树立新理念、掌握新方法,达到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新时代教学工作的关键,也是衡量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成效的关键。

一、在创新型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人类社会的进步其实是慢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源头是对当前状态的质疑,对于教学实际也是一样,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置问题是关键,创设情境是核心,做到以疑导思,以思释疑,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设置疑问,可根据学生自身认识发展规律、思想品德知识的内在联系,营造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设疑建议引导学生在认真阅读教科书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疑问,并相互讨论,回答他们自己的疑问,以掌握知识、培养创新意识。设疑主要步骤是:第一,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在教授新课程时,让学生在阅读教科书的前提下,书面提出课程的框节及疑问。老师对学生的疑问给予不同的点评,由此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其开拓思维,积极思索。第二,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疑问,鼓励学生自己去解决,经过独立思考、分析,会让学生发现自己在理解教材和实际问题上还存在偏差点,促使其积极探索,弥补不足。第三,发动全班同学集体解决普遍性问题。对于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班级集体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看法,相互争论。讨论结束后,教师适当归纳,得出正确结论,从而最大限度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二、在创新型课堂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教材仅仅是引导学生认识自身发展、开展生活学习、构建思想人格的一种范例而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发散思维、标新立异、探究创新,勇于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及实践中,老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敢于使用“头脑风暴法”,敢于大胆地、口无遮拦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课堂上,我们不仅仅要鼓励学生“胡思乱想”,敢于提出更多的问题、看法,更要大胆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去“胡言乱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角色转换情景,让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说出他们想说的话语,讲出他们想讲的心声,这需要勇气,更需要知识的积累和丰富实践的有机组合。如此,就能有效地改变教师讲得多,学生被动听的灌输式应试教育方式,从而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此外,教师应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每位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这样,为了能在讲台上得到大家的认可,课前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寻找话题,整理所学的知识,查找各种资料,这种便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老师应该表演的角色是一位倾听者,一位可以平等对话的朋友,这样就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创新之火,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和心理障碍,让学生充满信心,体验创新的快乐。

三、创设和谐的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在硬件和软件双方面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让其处于兴奋状态,能够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思维极度活跃,自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学生思路便会十分开阔。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十分广泛,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际中,教师要结合实际,科学探索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逯平.从美、趣、情角度入手,活跃思想品德课课堂.职业教育,2013(8).

[2]郭茂生.培养中学思想品德教师的历史责任担当意识之对策.教育教学论坛,2013(44).

[3]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创新思维最重要的品质篇7

关键词:编辑 整合思维 批判性 创造性

整合思维是头脑中同时处理两种相互对立的观念,并从中得出汇集两方优势的解决方案。整合思维倾向于而且善于同时衡量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最终的抉择通过二者优势而达成。当前,正值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时期,在世界各地普遍把培育文化软实力提高到事关综合国力竞争、事关民族利益的高度加以重视的国际大环境下,作为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为满足文化选择、文化把关、文化规范、文化积累、文化传播的需要而形成的独特文化群体的编辑,用整合思维的方法处理编辑工作中的一切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在编辑工作的整个过程中,编辑的思维方法决定着编辑工作的最终效果。编辑工作从市场调查、读者分析,到选题策划、框架构思,再到组织稿件、编辑加工,最后到投放市场、面对受众,其中每一个环节都与两个重要因素有直接的关系:一是正确把握和处理编辑过程中相互对立的诸多矛盾和对立的观点,二是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即批判和创造性思维。把握好上述两个要素的关键,就是科学运用编辑的“整合思维”。

一、编辑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编辑工作中充满相互对立的矛盾体

罗杰・马丁根据系统动力学的原理认为,在系统动力工具的帮助下,整合思维者能够在创建模式过程中考虑到复杂的因果关系,而且事物是以整体的形式出现,而不是分裂成许多的独立元件,必须时刻具有整体概念,这样才能捕捉继而理解所有相关的因果回馈。编辑工作是出版传播大系统中的子系统,而出版传播这个宏观系统又处于社会大系统中,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联系、依赖和制约。将编辑工作置于出版传播的宏观系统中加以考察,是编辑必须面对的现实,也是必须树立的一种宏观观念。编辑在工作中总会遇到选题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选题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出版物的长效机制和短平快出版效果、选题的内容立意和出版物的外在包装形式、选题的正确信息搜集与障碍信息的干扰、读者群的定位是否正确等等诸多矛盾。在这林林总总的矛盾体中,编辑唯有运用系统的、创新的、整合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将矛盾和相互对立的观点进行综合考量、权衡,在此基础上,取最为科学的解决方案来处理编辑工作中的所有问题。编辑的思维始终要在社会形势、文化发展、历史价值、受众需求、市场容量等诸多矛盾体中运筹,从中找出最为科学的思维结果并运用到编辑实践中。

二、编辑整合思维的关键要素在于编辑主体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1.编辑整合思维的批判性贯穿编辑工作的全过程。整合思维经常使用的工具之一即积极质询,积极质询是在探索自己模式和对方模式中隐含的凸显数据和因果关系,然后运用获得的理解和认识为双方相互冲突的模式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整合思维属于建构主义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不满足于现有解决方案并对现有方案进行反思、质疑,甚至是批判和超越。在编辑理念的确立和定位中,编辑的整个思考和运作过程,就是不断对文化及精神产品的反思过程,就是对多元信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正确取舍和运用过程,就是对作者原作品质疑批评,从而实现修正作品、提升层次的过程。经历这样的编辑批判性的思考和运用过程,就一定会达到最大限度的思想超越,体现编辑整合思维的巨大作用,最终实现编辑工作的准确定位,确立正确的编辑理念和方向,为编辑制胜奠定坚实的基础。以编辑策划和选择为例,编辑要面对自己负责方向和专业的所有策划计划和所有来稿作品而作出正确的选择取舍,这是编辑工作中最能体现思想和水平的重要一环,也是编辑工作的关键所在。策划和选择中要洞察力敏锐、选题定位科学、选择稿件准确,才能迅速淘汰质量低劣的稿件和作品,使优秀策划思想和高质量的作品、稿件脱颖而出,从而实现编辑策划和选择的最优化。策划和选择过程要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寻找社会和受众最为需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久远的选题,找出作品和稿件的潜在问题以及不足;对策划和选择中拿不准的学术问题或一些矛盾的观点进行反复比较、权衡、切磋,甚至批判,这样的结果才会产生最佳的策划定位和优质的作品、稿件。

2.编辑过程本身是一种创造性工作,因此其思维须建立在创新性思维的基础上,创新是整合思维的核心所在。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提出,编辑工作是“思想性、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又是艰苦细致的创造性劳动”,这就反映出编辑作为出版物的策划者、组织者、生产者,作为创造性劳动的主体已得到学界认可。大多数优秀的精神产品不是编辑坐享其成的,文字读物、科研成果、视听作品等精神产品的问世,无疑都蕴涵着编辑的精心策划和加工整理,无不渗透着编辑的设计思想理念、编辑技能。“创造性”和“二次再创造”的工作贯穿于编辑工作全过程。尤其在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编辑,在工作中一定会全力发挥自己的社会经验、工作经验、全部的思想感情以及聪明才智。具有创造性职业精神的编辑能产生极大的工作动力,能充分释放出编辑敏锐捕捉受众心理、策划选题的能力、发现作者并协助其创作出更适合读者的作品的能力。编辑的责任不仅在于优选稿件和作品,更在于参与策划和文化创造,在于学术的探索和创新的思考。就学术期刊而言,学术期刊的责任在于刊发最新的学术成果并以此反映学术动态,更重要的是通过编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思考及劳动,以收到预测学术走向,引领学术潮流,激发学术创新,积累文化底蕴,拓展先进文化,弘扬人文精神,推进社会进步的创新性的效果。这其中的创造性和随之产生的深刻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极其重要。

面对当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高培育文化发展软实力的社会责任,编辑们沙里淘金、慧眼识珠、组织策划、编排设计、市场预测等所有的一切前期工作,都要运用上下贯穿、左右衡量、微观分析、宏观考量的整合思维,这样就会少走弯路,产生最佳的编辑工作绩效。正如系统论所言:“诸多事物能够被整合成一个系统,必有互补、共生之需要,即理性的必然,这是产生有序的基础。”编辑运用整合思维的根本目的在于产出具有创新性的精神产品,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和传承,作出应有的贡献。

创新思维最重要的品质篇8

[关键词]品牌战略 创造性思维 期刊

品牌是期刊核心价值的体现,是期刊质量和信誉的保证,是期刊个性和实力的象征。期刊品牌战略实施,离不开期刊社人员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无论是期刊的读者定位、风格定位、内容和形式的精雕细琢,还是期刊的广告宣传和产业链条延伸,都需要创造性思维的支撑。

一、期刊品牌战略与创造性思维的界定

期刊品牌战略包括期刊品牌酝酿战略、创立战略、发展战略以及延伸战略。期刊品牌战略。就是基于期刊所处的“生态”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期刊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以品牌培育和建设为核心而制定的宏观层面的系统化的品牌经营方针和资源分配规划,以及实现期刊品牌化的策略和途径。

创造性思维是有创见的思维,是创造活动中一种特殊的高级思维形式。它是在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和理论思维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将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加以整合,并形成新的东西,或用创造的理念、方法解决问题时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的思维活动,带有强烈的探索动机,经过存疑、假设、推理、验证等阶段达到对新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因而表现出强烈的独创性。期刊要想在激烈的期刊市场竞争中获胜,必须形成特色,创造差异,以满足读者某方面的需求。特色来源于创造,创造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只有打破常规,突破固有模式和思维定势的束缚。不断推陈出新,用创造性的思维变革期刊的内容和格式,才能赢得读者的青睐和好感。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二、创造性思维在期刊品牌战略实施中的重要价值

(一)品牌酝酿中的创造性思维。

简单地讲。品牌酝酿就是品牌定位的过程,即对办刊宗旨、办刊目的、发展目标、读者对象、市场范围等进行的有目标、有计划、有策略的思想过程和行为方式。首先,要确立办刊特色。可以根据期刊所具有的地缘优势、地方文化、学科优势、专家资源等。形成特色栏目,策划特色选题。其次,要创建刊物独特的风格。刊物内容和形式的设计都要围绕确立的刊物风格和特色来组织,要让读者看完刊物后产生一种不同于其他刊物的整体印象。最后,要准确定位刊物的读者对象和面向群体,确立自己的市场范围。社会的多元化和去中心化,使人们形成了多元的价值观和多元的物质精神需求。任何一本期刊都不可能满足所有群体或单一群体各方面的需求。这就要求期刊通过细致的市场调查,细分市场,针对市场需求和读者需要而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和目标读者。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大潮中占据稳定的市场份额。定位目标读者,细分市场。也需要期刊社人员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全方位的调查发现市场空白点,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要。

(二)品牌创立中的创造性思维。

品牌创立本质上是对品牌酝酿环节中形成的计划和方案的执行和实施,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形成刊物的特色和风格,满足目标读者的需要。其一,选题策划是创造性思维最活跃、表现最突出的过程,需要编辑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期刊编辑在挖掘并策划选题时,需要收集信息和材料,并将汇集的这些知识和信息在大脑中组合、交叉、融合。策划一个好的选题,需要编辑具备分析和综合信息的能力,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想象力。其二,精品栏目是期刊风格的突出体现,是期刊个性与特色的代表,有利于吸引读者,唤起读者的探究反射、阅读认同,并刺激读者的购买欲望。创建精品栏目。需要编辑发挥创造性思维,发掘期刊所拥有的地缘优势、地方文化优势、专家资源,并结合刊物的风格和定位,在某一栏目上取得突破,进而带动刊物整体质量的提升。其三,文稿加工是在文稿基础上的再创造,表现在对文稿中的信息或知识的识辨、修正和升华,对稿件的篇章结构、逻辑方法、符号单位和格式体例的修改、规范与优化。这些都渗透着编辑独特的创新精神,体现着编辑的创造能力。其四,期刊封面和版式设计也是创建品牌期刊必不可少的一环。封面设计要力求庄重、雅致、朴素、大方、协调,构思立意深邃,雅而不俗,既要有巧妙的构思和鲜明的创意,能体现出形式美,又要播散出美的信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版式设计是编辑对文稿不同内容进行不同表现形式的创造。只有充分发挥编辑的创造性思维,选择适当的字体、字号。安排好标题、内容提要、关键词、外文等空间布局和图表的位置,才能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三)品牌发展中的创造性思维。

品牌创立后还得注意品牌的维持与推广。为了扩大期刊的品牌影响力,可以广泛参加专门的学术会议。借此机会有针对性地向参会人员宣传期刊,或结识一些潜在的客户,积累社会资本。期刊也可以通过举办会议和培训,扩大品牌的辐射范围。由重庆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改革》,通过召开学术会议、举办论坛的方式,邀请知名高校、研究机构、政府职能部门和大型重点企业的专家、学者,就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三农”问题、区域经济发展等主题展开广泛研讨。产生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既提高了《改革》品牌的影响力,也为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提供了高端智库的深刻分析。不论是举办会议和论坛,还是组织社会调查,都离不开期刊从业人员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品牌延伸中的创造性思维。

为了充分发挥期刊的品牌价值,有必要对品牌进行再开发。利用品牌期刊所拥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出与期刊相关联的衍生产品,实现期刊的“三次售卖”。《中国国家地理》不仅在期刊业内延伸,发行繁体版、日文版、英文版、网络版、影视版等多种版本,而且注意向业外延伸,涉足图书出版领域,推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地理图书和科考画册;推出《中国国家地理》户外用品。如户外旅行包、睡袋、帐篷、运动鞋等产品。通过品牌延伸,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期刊的品牌价值,使无形的品牌资产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这其中包含了期刊从业人员的灵感和智慧,也是期刊从业人员创造性思维的结晶。

三、期刊品牌战略实施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品牌战略的顺利实施。需要同时具备内外两个要件。一方面,要具备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形成的良好外部情境;另一方面,期刊从业人员要加强自身修养,增强知识储备,培养创造性的人格,提升思维能力。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培育

的外部环境。

期刊社可以被视为由一些要素构成的相对复杂的动态复合系统,作为一个系统与外部社会“生态”环境间相互作用,彼此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外部生态的变迁势必影响到该系统功能的正常运作。其一。优厚的经济待遇是从业人员积极性发挥的物质基础。正所谓“物质决定意识”,只有物质层面的需要得到了较好的满足,期刊从业人员才能安心地从事本职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地发现市场的需要和可能有所创新的领域。其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温床。许多研究表明,共同讨论与协作有助于彼此思维的碰撞和融合,容易产生新的思想和方法。期刊从业人员间相处融洽和睦,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员工间主动交流,共同协商,进而产生创造性的观点。其三,完善的内部制度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制度基础。健全的制度能让人形成稳定的预期,是激励期刊从业人员的一种有效手段。如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发展机制。明确了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道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健全的激励制度,可以为员工的每一个创造性想法提供奖励,鼓励员工开动大脑,发挥集体的智慧。

(二)增强知识储备以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创造是知识的重新组合,知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坚实基础。没有专且博的知识结构作为支撑,产出的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和空想,对于期刊的生存和发展毫无裨益。培养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求从业人员对本学科知识的“精”与“专”,让自己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全面而系统的把握。唯此,才能具备敏感的观察力和精确的选择力,策划出高水平的选题和精品栏目。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科发展呈现出交叉性、互联性的特点,形成了许多新的交叉学科。这就要求期刊从业人员要不断拓宽知识面,广泛涉猎多领域的知识,使自身知识储备更具广博性和复合性。由此方能使知识问相互启发,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是潜意识与显意识共同作用的产物。广博的知识结构、密集的信息、丰富的材料,有助于期刊从业人员进行有意识的思考,产生联想,进而达到顿悟。只有增强知识储备。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使潜意识活动顺利进行,为创造性思维提供条件。

(三)培养期刊从业人员的创造性人格。使其具备“三心”。

上一篇:农业技术人员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认识生物的知识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