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0 17:11:48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方法篇1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发散性思维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现代的教育都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把发散性思维作为创造思维的核心,不断深化素质教育. 而数学的学习过程正好包含思维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发散性思维. 在当今的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老师们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为这不仅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可以便于我们开展素质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发散性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体的大脑对于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作出间接或概括性反应的过程,是人们在感性的基础上对事物的进一步认知. 思维属于一种理性的认知活动,思维不仅可以推动人们智力的发展,还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 而发散性思维又可以称为辐射性思维、放射性思维、扩散性思维或者求异思维. 所谓的发散性思维就是指思维者可以根据自己目前已经掌握的信息资料,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争取获得多种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 发散性思维已经被作为评价每个人创造力的重要依据.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灵活性,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情感因素和心理素质的启迪和培养方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每个人都是情感动物,而每个人的思维又是随着情感诞生的,情感不仅可以激发思维,同样可以阻碍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们应该从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从思考问题的角度方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之所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针对某个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避免以前那种中规中矩和由因循果的思考模式. 因为所谓的发散性思维就是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最终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或者鼓励学生从侧面思考问题.

(三)从解决问题的方法方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数学的解题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现象. 一题多解指的是对于某一个具体的问题,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得到解决,在这个解题过程中,需要学生善于发现各个解题方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多元性思维. 而一题多变指的是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扩展和延伸,对某个问题所涉及的领域进行逻辑梳理. 我们国家那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应付考试,很少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或者一题多变.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对每个问题都要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注重探究猜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每个人思维的灵活性主要展现为思维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作出反应的灵敏度,思维的灵活性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崭新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们开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可使数学的教学成果得到提升,使教学的质量得到提升,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得到加强,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较大的提升. 另外,在平时,老师们应该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好奇心的推动下,不断思考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

高中的数学和中学的数学相比,难度有所加大,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恰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其实,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很多种方法,本文介绍的只是比较常用的几种方式.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具备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意识,并在讲课的过程中慢慢渗透这一理念,采取比较实用的培训方法,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可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薛超喜.深化例习题课教学 优化学生思维品质[J].数学教学研究,2001(09).

[2]袁敏芳,吴春喜.把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贯穿于数学教学之中[J].教育科研论坛,2011(05).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方法篇2

关键词:数学 发散思维 意义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062-01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它又称扩散性思维,是一种从同一源头出发,但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具有求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等特点。它可以使人们的思路变得开阔、不落入俗套,从而很容易地找到问题的答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思维开拓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 发散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数学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过程,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过程。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发散性思维,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在遇到难解问题时不知所措;另一方面,创造性思维可以使学生把握不同知识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促进他们数学成绩的提高。如果学生长期接受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就会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会有质的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成绩好的学生都是思维开阔、发散性思维运用最为熟练的学生。

2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策略

(1)从解题方法上培养发散性思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们用一种方法无法解决问题时,老师就要引导他们摒弃这种方法,而选用另外的方法和途径。当一道题目已经解决,老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从另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数学的魅力之一就是对于同一道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去解决从而得到不同的解答方法,这就是一题多解;老师也可以从一道题变换某些内容而引出多道题,这就是一题多变;老师也可以从几种看似不同的题目而是用相同的解法解答,这就是一法多用。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些方法都是极其有效的方法,教师应当多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使他们的思维开阔,富有联想力,以提升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2)重视素质教育对发散性思维养成的促进作用。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素质教育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素质教育使学生们养成喜欢思考、热爱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的习惯,将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关心社会,并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也可以在素质教育过程中了解学生学习的途径,以便制定出更加适合他们养成思维习惯的教学计划。素质教育引入,必然会提升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3)重视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功底。

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老师在培养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解决数学问题时,如果他们的基础不过关,不熟悉基本的概念、公式和定理,那么教学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将数学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讲透彻,让学生们清楚概念和定理的来龙去脉以及与其它知识的联系,不能仅仅将公式和定理作为解题的工具,而应该帮助学生完全理解其中的内容。只有让他们先具备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知识基础,才能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否则培养只能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根。

(4)鼓励学生的“异端”思维。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其思维方式也各式各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同一个问题,如果有学生的思维活动超出了教师的安排或者是持有某些“异端”想法,教师不能终止或抑制他们的想法,相反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思考,表扬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并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如果学生的意见有错误之处,老师不应批评,而要耐心地给予讲解和鼓励。学生在受到表扬之后,自信心会有很大的提升,思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就会更加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养成。

(5)创设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场景。

教师在备课时,要创设一些新颖的问题,能设置一些发散性思维的场景,引入学生们愿意参与的话题。在这些场景下,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问题,并将更多的课堂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鼓励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和讨论。

3 发散思维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如果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发散性思维,那么他们就很容易会将这种思维应用到其课程的学习之中,甚至会将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生活中,由此,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需要综合性人才的时代,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运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学习,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无任何发散性思维或者创新性思维能力,那么当其走上社会后,必然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对他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具有重要的作用;反之,如果老师教学方式不当,学生就会妄自尊大,不思进取,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必将被淘汰。

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事情都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也没有固定的经验可供参考,很多事情都是在自己的摸索和实践中积累经验。如果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就可以在工作过程中,运用发散性思维,对问题进行发散性加工,兼顾考虑各种因素,提出多种方案,然后在这些方案中探索,综合考虑,最终选出合理的方案。因此,在工作中,在遇到无法解决问题时,我们不要固执地坚持原有的想法,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并根据事情的变化和发展,让自己的思维不断改进和完善,使自己思考更全面、更富有创造性,这样才会使我们的工作成绩有质的提高。

4 结论

数学的能力与思维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教师就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创设能培养发散思维的场景,去引导学生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并应积极地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让其在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中大胆地尝试锻炼发散思维。此外,发散思维的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当他们走上社会后,发散思维能力也能引导他们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大胆地创新,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王怀彬,高而安,贾洪志.新教学方法[M].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1995.

[2] 刘大椿.发现与创新之路[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0.

[3] 占立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J].池州师专学报,2003(3):100-102.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方法篇3

一、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意义

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的源泉,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内容,而发散思维在整个创新思维过程中起着决定思维方向的指导作用,没有发散思维,就不会有任何创新的萌芽和创新的成果,可以说一切创新都起源于发散思维,在物理教学中,为了创新,必须强调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不遵循正常规则,寻求变化,从多方面探求答案形式的思维,包括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如:丹麦籍奥斯特在1820年发现了通了电的导线可以令在其左右的磁针转动,即表明接电导线会使周围产生磁场;同一年法国籍安培也发现两根通电导线之间电流同向时相吸,异向时相斥.而法拉第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想到,既然电可以产生磁,那么反过来,磁也应该可以产生电.正是在这种逆向思维、求异思维的指引下,法拉第经过11年的努力,终于用实验证实了这一假设,并且发现了感生电动势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的电磁感应定律。另外,直升飞机的发明起源于对螺旋桨安装方式的求异思维;航空母舰的创造起源于异想天开的多向思维;新一代治癌药物的出现起源于与传统观念完全对立的逆向思维……一件件的发明创造,无一不闪耀出发散思维的光辉。

二、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

实验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作用,实验探究也是新课程提倡的基本教学方式,更是培养学生发散与收敛思维的有效途径。从实验原理、方案设计、器材选取、操作过程等等,都可广开思路,多方猜想,将思维发散,但考虑客观条件,操作难易,误差大小,又必须从发散的思路中选取操作简单、器材易取,误差较小等更加合理的方法。这一从发散到收敛思维过程中学生往往闪现出创造思维火花。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具体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根据同一实验目的,进行多样性的实验设计。例如:要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用以下几组器材动手实验:①伏特表、电阻箱、电池、电键各一个,另加几根导线;②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电池、电键各一个,另加几根导线;③安培表、电阻箱、电池、电键各一个,另加几根导线。这几组器材组成的电器均可以测量出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学生通过类似的实验,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从而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提出物理问题,加强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向学生提一个问题比告诉一百个答案更为可贵。一个物理问题的结构对于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答程序具有导向作用。教师怎么问,学生就怎么思考,也就怎么回答。因此,要培养发散思维,要在问题的问法与提法上下功夫。试比较:①若电阻两端电压一定,电阻减少时,电功率如何变化?②电炉中的电阻丝被剪短了一段,煮东西比原来热得快还是热得慢?显然问题①的作答,学生只要熟记电功率的公式就可以了,学生运用的思维方式是集中思维;而问题②的作答,学生需要知道电阻丝的长度对电阻的影响、接到电炉两端的电压是一定的、煮东西时热得快还是慢与电阻丝的电功率有关,考虑了上述因素后学生才能用电功率公式讨论、作答,学生作答时的思维方式属发散思维。

四、在习题教学中,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物理习题往往是针对一系列物理知识点而编制的,精心设计一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习题,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各知识点,从而达到知识迁移和巧解巧算的目的。(1)广开思路,一题多解。一题多解,用多个物理规律去处理同一物理问题,这样,脑海里储存的大量信息会充分调动起来,在探求问题的解法方案中,使思维极大地得到发散。(2)一题多变。主要包括题型变换、条件变换两种形式。例如:填空题与选择题的互换,已知与未知的互换等。通过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变化发散思维。此外,一题多问、一题多答、反向思考、设计新题、巧解巧算等习题教学也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总之,传统教育重视的是集中思维,教育的目标是要向学生灌输知识,认为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器,只懂记忆知识,而不是要培养“创新”能力,忽视了学生是具有主动性和创新性的主体。这样只能使学生的认识永远停留在前人的水平上,不可能产生新的理论和新的思想。当前,物理新课标提出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其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出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毫无疑问,物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自觉肩负起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重任。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更不可能一蹴可成,需要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的自始至终。教师只有重视它、研究它,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并落实到具体教学中,真正发展学生创造思维品质,培养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从根本上转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袁国道.《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发散”与“收敛”思维能力培养》.

[2]周继东.《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徐成贤.《浅谈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4]李向英.《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5]应届毕业生网.《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方法篇4

[关键词]小学生 创造思维能力 培养

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智力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显然是尤其重要的。而发散思维却正好反映了创造性思维“尽快联想,尽多作出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因而成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一、在诱导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赞可夫这句话说明了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以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作为一种重要的内驱力。教师妥善于选择具体题例,创设问题情境,精细地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求异因素要及时予以肯定和热情表扬,使学生真切体验到自己求异成果的价值。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教师则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使学生渐渐生成自觉的求异意识,并日渐发展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在面临具体问题时,就会能动地作出“还有另解吗?”“试试看,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一下!”的求异思考。

二、在诱导变通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变通,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要对问题实行变通,只有在摆脱习惯性思考方式的束缚,不受固定模式的制约以后才能实现。因此,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一般方法后,要注意诱导学生离开原有思维轨道,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进行思维变通。当学生思维闭塞时,教师要善于调度原型帮助学生接通与有关旧知识和解题经验的联系,作出转换、假设、化归、逆反等变通,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设想。

三、在鼓励独创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异的想法和解法,这是思维独创性的表现。尽管小学生的独创从总体上看是处于低层次的,但它却蕴育着未来的大发明、大创造,教师应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们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与质疑,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维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如解答“某玩具厂生产一批儿童玩具,原计划每天生产60件,7天完成任务,实际只用6天就全部完成了。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件玩具?”一题时,照常规解法,先求出总任务有多少件,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然后求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件,列式为60x7÷6-60=10(件)。

而有一个学生却说:“只须60÷6就行了”。他理由是:“这一天的任务要在6天内完成所以要多做10件。”从他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的思路是跳跃的,省略了许多分析的步骤。他是这样想的:7天任务6天完成,时间提前了1天,自然这一天的任务(60件)也必须分配在6天内完成,所以,同样得60÷6=10,就是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做的件数了。毫无疑问,这种独创性应该给予鼓励。独创往往蕴含于求异与发散之中,经常诱导学生思维发散,才有可能出现超出常规的独创;反之,独创性又丰富了发散思维,促使思维不断地向横向与纵向发散。

四、在多种形式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达到诱导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

1.一题多变。对题中的条件、问题、情节作各种扩缩、顺逆、对比或叙述形式的变化,让学生在各种变化了的情境中,从各种不同角度认识数量关系。

2.一图多问。引导学生观察同一事物时,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仔细地观察,认识事物,理解知识,这样既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一题多议。提供某种数学情境,调度学生多方面的旧知、技能或经验,组织议论,引起思维火花的撞击。

4.一题多解。在条件和问题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分析思考,探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一题多解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好方法。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方法篇5

【关键词】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特点

引言:创新是当前社会中各个行业中,关注度最高的焦点,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也需要进行创新,这个创新除了教学方面的创新,还要从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低年级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中,充分的利用学生自身的特点,发挥其想象力,对其发散思维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1.创新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的特点

从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创新思维影响着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也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发育,所以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中,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在处理数学问题时,可以充分的引导学生发挥其想象力,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散思维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所以在低年级学生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发散思维入手进行培养,帮助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可以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帮助学生在处理数学问题时,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思路。对低年级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发散思维作为创造思维的核心,具有以下这些特点:

第一,敏锐

在学生发散思维中,敏锐性主要是指学生对观察的事物的敏感度,可以将事物中不寻常、缺损等部分特征找出,可以根据自己的敏锐性,将问题解决。在低年级学生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的敏锐性进行培养,让学生主动的发现数学问题,并利用自己的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将遇到的数学问题解决。

第二,流畅

在创新思维中,发散思维有个流畅性的特点,在学生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其发散思维将发挥其作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是在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其思维较为敏捷、迅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多种解决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其思路是畅通的,思维是活跃、敏捷的。

第三,变通

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会变通,也就是随机应变,也就是俗语中的“不一条道走到黑”。发散思维就具有随机应变的特性,在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变通能力,要让学生不受常规知识、解题方法的束缚和限制,要让学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敢于大胆的构想,转变思路,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

创造思维的核心组成部分发散思维,其除了以上这些特征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特征,例如独创性、创新性等。发散思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2.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在学生学习、成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解题能力,需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分析,要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入手。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有很多,要从多方面、多角度的活跃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一,在疑问中培养

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喜欢问为什么,所以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在疑问中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疑问点,让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对学生问题的见解,学生针对数学教学中有疑问的地方,有不同的见解,学生的想象力、思维活跃度非常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会充分的发挥想象力,所以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从数学疑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第二,在变化中培养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将数学问题,转变为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或者是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将数学问题中的主语等进行转变,使其接近学生的生活,通过与学生的生活贴近的问题分析,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第三,在想象中培养

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这是学生发散思维培养中可以充分利用的,面对数学问题时,让学生发挥其想象,将其想象成自己喜爱的水果、饮料等问题,通过想象,将遇到的数学问题解决。想象力是发散思维培养中的关键因素,所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需要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锻炼和提升。想象力促进发散思维能力等的培养,所以在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中,要从学生的特点、学习状态等入手,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3.小结

数学在生活和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在低年级教学中,是学生必学的一门课程,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掌握更多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成长,提高其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永兵.活用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09(09):41

[2]张存山.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J].网络财富,2009(02):13-15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方法篇6

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既有利学生智力的发展,又能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目的。

1.如何理解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既是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指根据面前的条件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沿着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各种答案的一种思维,从而产生大胆的设想,进而提出独特的见解,它与集中思维是构成创造思维能力的必要因素,在创造性思维的行程过程中,发散思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应用题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要重视,发散思维更值得重视,例如,一捆钢丝,第一次使用了全部的四分之一,第二次使用了全部的五分之一,___________?(提问题并列式),这个发散思维的点的提出,学生的思维显得异常活跃,先后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想法。当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以充分展示时,教师再进一步深入引导在发散-集中-再发散-再集中的系列训练中,提高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沟通了知识间内在联系,锻炼了解题技巧,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切实提高了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

2.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流畅性。知识面越广,流通的量越大,发散思维就越好。那么如何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呢?

2.1 充分运用变式。一题多问,一题多变,扩题练习,改变问题的叙述形式等都属于这个范畴。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应经常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渠道、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不依常规地去寻求为异,逐步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从而产生新、奇、特的见解,并初步形成创造思维。

2.2 充分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解是开发学生智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要想学生能进行多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必须善于引导他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寻求答案,让他们学会独出心裁地按特殊思路去进行特殊分析,寻求最新最优的解法,总结解题规律,以便举一反三,提高解题技巧,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2.3 破除定势对学生思维的发展的影响。为了防止定势对学生思维的束缚,教师应在应用题教学中,不能赋给学生某种固定的思考模式,而尽可能地运用提示、比较的方法消除这种定势的影响,以便于使学生在遇到新的问题时不因守旧,灵活地进行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方法篇7

【关键词】发散思维;创新;一题多解

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源泉,培养发散性思维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去思考问题,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发现问题,解决新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创新能力,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和思维习惯,经过长期的训练,势必使得学生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多思广想,多疑善解,思维就会闪烁出探新与独创的智慧火花.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尤其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学生形成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的效果.一题多解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能力,又直接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1世纪,创新型人才是现在社会最稀缺的人才,不仅仅要懂得信息的接受,还要懂的信息的处理与运用.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进行有效的引导,运用自己独特的思维进行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单纯的模仿别人的解决方法.下面举例说明.

计算∫x31+x2dx

一、利用第一类换元积分法

解法1 ∫x31+x2dx

=12∫x2x2+1d(x2)

=12∫x2+!-1(x2+!)12d(x2+!)

=12∫x2+112d(x2+1)-12∫x2+1-12d(x2+!)

=13x2+132-x2+112+C

=13x2+1x2-2+C.

解法2 ∫x31+x2dx

=∫x3+x-x1+x2dx

=∫x(x2+1)-x1+x2dx

=∫x1+x2dx-∫x1+x2dx

=12∫1+x2dx2+1-12∫x2+1-12dx2+1

=13x2+1x2-2+C.

解法3 ∫x31+x2dx

=∫x2dx2+1

=∫x2+1-1dx2+1

=∫x2+1dx2+1-∫dx2+1

=13x2+1x2-2+C

=13x2+1x2-2+C.

二、利用第二类换元积分法

1.根式代换

解法4 ∫x31+x2dx

令1+x2=t,

∫x31+x2dx

=∫x2・x1+x2dx

=∫t2-1ttdt=∫t2-1dt

=13t3-t+C

=13x2+1x2-2+C.

2.三角代换

解法5 ∫x31+x2dx

令x=tant,

∫x31+x2dx

=∫tan3tsectsec2tdt

=∫sin3tcos4tdt

=∫cos2t-1cos4tdcost

=1cost+131cos3t+C

=-x2+1+13x2+132+C

=13x2+1x2-2+C.

三、利用第一类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相结合的方法

解法6 ∫x31+x2dx

=∫x2dx2+1

=x2x2+1-∫x2+1dx2+1

=x2x2+1-23x2+132+C

=13x2+1x2-2+C.

解法7 ∫x31+x2dx

=∫x31-x21-x4dx

=-12∫1-x2d1-x4

=-121-x21-x4-∫1-x4d1-x2

=-121-x2x2+1+12∫x2+1dx2+1

=13x2+1x2-2+C.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培养数学发散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并不局限于笔者上述所指,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毛琪莉.高等数学发散思维培养新探[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2,28(2),63-66.

[2]李孟兰.谈谈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144-148.

[3]戴明宏.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发散性思维及创新能力[J].石油教育,2005,(12):100-102.

[4]李明辉.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培养[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27(2):70.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方法篇8

小学数学 发散思维 培养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发散思维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传统教学以集中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学生习惯于按照教材上写的或者教师教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符合常规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这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完全必要的,但对于激发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兴趣促进其智力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显然是不够的,这种集中思维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我们要充分注重小学生的内心世界,注意培养其创新意识,尤其是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创新意识越来越显得重要,发散思维却正好反映了创造性思维“尽快联想、尽多作出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因而成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完全必要的。

二、小学数学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一)训练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小学数学老师要善于激发、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由暂时兴趣发展为长期、稳定的兴趣。利用、调动各种外部因素,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兴趣和作用,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根据数学的特点,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味、掌握并能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课堂学习与实践结合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学习兴趣,就不能从内心深处喜爱数学,更不能在数学课上积极地思索问题,产生创造性思维。

(二)营造有利于建立培养发散性思维的环境

教学过程中和谐、宽松、自由的氛围能最大限度地触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想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就需要有一个和谐的环境,给学生留下充分表现和发挥个性的平台,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块肥沃的土壤。教师要克服创新认识上的偏差,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不同于别人的思路,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都是创新。如何挖掘和提高这种潜能,取决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程度,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以平等、宽容、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更多地采取讨论、探究等方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始终,真正成为探索研究的主体,这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气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采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从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一题多解,体现在没有唯一性、固定的模式,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要求学生不满足于一种解法,从一个问题出发,根据所给的条件,突破固有的解题思路,去寻找多种解题方法,教师在讲述例题时,可多角度、多方面地变化问题的条件或结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在练习题的设计上,要有层次,有坡度,题型多变,要让学生通过变式训练不断掌握解题的捷径,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四)强化基础知识,为发散思维奠定有力基础

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着小学生的认识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于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来说,数学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就如同毫无根基的空中楼阁。因此,创新教学首先要从强化基础知识开始,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数学基础知识,强化数学基本功,渗透数学思想,积累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小学数学首先要从最自然质朴的境界开始,在最利于学生数学基本素养发展的地方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只有在不断地练习中学习,学生的各项数学素质才能得以激发生成、跃进,进而解决新的问题,教师能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确切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找到最适合每个学生的引导方式和学习方法,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

三、结语

上一篇:篮球基本动作教学范文 下一篇:中医临床专业培养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