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范文

时间:2023-10-17 08:21:2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篇1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找出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敷衍了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习惯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阿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

一、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知识掌握的正确与否。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题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解题出现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审题能力的培养。我在教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求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另外,在做一些计算题目时,我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计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了。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

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未结束,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却垂头丧气,根本不去听别人发言;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凡此种种,不由得人不去深思。

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迸发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予纠正,必要时还要给予适当的惩罚。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就主动了。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更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三、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一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有多种。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如,对应用题的检验学生感觉非常困难,然而检验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检验方法是使学生养成自觉检验习惯的首要条件,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好成绩的必要条件。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能盯着成绩,学习成绩是一时的,要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受益终身。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篇2

一、传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根据小学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前预习的习惯。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实际操作中,一开始可以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以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去做。如讲统计表时,就可以让学生课前调查好同组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

2.认真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接受来自课堂各个方面的信息,扎实学好数学知识,提高能力的基本保证。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持久性差,这就直接影响到学生听课效率,而这又无法避免。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相对的稳定,在课堂教学中,我用富有新意的教学设计加上抑扬顿挫的语言和各种模型、图片、实物,还有生动形象的简笔画,让学生从具体、形象、生动和快乐中获得知识。同时,我对学生提出了“三注意”:①注意听老师讲解的每一个知识点,听清、听全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②注意观看老师的演示,体会其中的奥妙;③注意听取同学们的发言,善于吸收其中的营养,充实自己。此外,我还经常利用班会课、学科活动课讲述革命领袖、科学家专心学习的事迹,使他们明白,只有上课专心听讲,才能学好知识。

3.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在学生做作业时,老师不仅要注意学生做得是否正确,而且要检查学生是否按老师提出的要求来做,是否独立完成作业。做得好的要及时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就感,从而激励其向更好的方面发展,同时引导做得不好的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对有抄袭作业等问题的学生,应以鼓励性语言教育为主。做到随时反馈学生信息,对于学生点滴的进步及时表扬,耐心帮助他们,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时代的发展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养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比获得知识更重要。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

在参与、经历数学知识发现、形成的探究活动中,善于发现,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质疑问难,是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2.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讲一讲来获取新知。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联系?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操作自制的角,边操作、边观察、边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就能使学生养成手脑结合,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猜想、联想、发散思维、推理、操作、实验、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教师可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等言语,启发、诱导和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如:一位老师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要求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请大家折一折,试一试,你能找到哪些方法?”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看看还能否找到其它的分法。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习惯。

三、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在数学课的学习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合作实验、合作操作、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老师布置的学习内容要有价值、有意义,不要流于形式。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参与,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篇3

一、规范小学生的学习方式

1、认真预习。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做好小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工作。让小学生知道下一课时学习什么内容,这一课时的知识是否已经掌握;预习中一旦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做好标记,预习后试着完成课后的习题,找出自己的不足等等。这些看似简单,实际教学中却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讲课,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而对学生来说,因为有了预习这一环节,他们在听讲时就可以更专心更有选择性。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

2、认真听讲。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关注力集中在讲台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保持饱满的情绪和良好的兴趣。教师还要告诉学生,听讲时也不可以只是听,还要一边听、一边想、一边记、一边思考,要学会做笔记,对老师讲的重难点要熟练掌握,并且还要学会融会贯通,让新旧知识可以连在一起,学会举一反三等。

3、认真作业。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知识也只有通过适当的练习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学习完新知识,教师要布置相应的作业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指导学生作业时,教师要明确要求,让学生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如书写必须规范、卷面要清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做题时要认真审题、运算时要细心仔细,养成验算的习惯等。数学教师对布置的作业要即使验收并进行反馈,做好学生作业的评价,对作业认真的同学要进行表扬。

4、认真复习。

复习在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数学知识具有连贯性,因此只有温故才能更好地知新,教师要让小学生意识到复习的重要性。因此,复习不仅仅是对已学知识的重复,更是一种创造。数学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科学的复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认真复习的习惯。

二、引导学生善于思考

良好的思考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不仅是要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知识掌握数学思维能力,让小学生爱思考、善思考,这样才能达到数学教学的目标。

1、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教学阶段,数学教师要着力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养成在思考问题时思路清晰、有条有理的思维习惯。第一,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意识,在讲解题型或者知识点的时候,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小学生们跟着自己的教学思路走,让他们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按照这个步骤来讲,初步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路数。第二,在日常练习中,教师要让学生多发言,多思考,让学生对知识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如在讲解应用题的做法是,就要让学生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明确题目中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对解题有什么帮助等。这种训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着很好的作用。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说到底,思维能力还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的,一味依靠教师和其他人的帮助,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很难得到大的提高,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立性,也就是独立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问,更不要说解决问题了。教师就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诱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提问并解决问题。学生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才能提出独到的见解,也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兴趣。这些,都是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关键。

三、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习惯

数学源于生活,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是数学教学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将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培养小学生把数学知识灵活地在生活中实践,这样小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和动脑的习惯,让他们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学习了三年级下册的《轴对称图形》后,就可以让学生去生活中寻找或者制作一些物件,分别说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如何确定等等。这样学生就能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的具体应用了。

总之,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我们广大的数学教师从零开始,从基础抓起,从小来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并要持之以恒,同时在培养过程中,还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篇4

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竣其泉源”。以上三条真正“求实了,也就巩固了数学教学的根本”,疏浚了数学的“泉源”。从目前学生学习数学实际情况来看,我觉得数学教学的“求实”工作,首先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起。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教数学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何谓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它是构成一个人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人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标志。习惯就是把信念变成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所谓习惯,实际上是经过反复历炼,在长时间内逐渐形成的一种不易改变的行为。教师最基本的任务和职责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抓好数学学习前后三个环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三个环节:一是课前,二是课上,三是课后。课前预习: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

新课教学前,给学生交代预习的内容和方法,学生在较长时间的数学学习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不易受干扰的学习行为和方式 ,我们称之为数学学习习惯。由于这种行为的稳定性,它必然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它不仅能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更能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学生"会学"的体现。可要求学生按下面的步骤进行预习:(1)通读,从头到尾阅读新课教材,边读边划记号,大致了解知识内容;(2)细读。研究定义、法则、公式等是怎样得出来的,关键在哪里,新旧知识有什么联系等;(3)再读。仔细读例题,文字解说及计算过程的旁注,弄清怎样列式,为什么要这样列;(4)试做几道习题。把不会解答的习题做好记号,以便新课讨论或向老师发问。开始要做到步步引导,天天检查,让学生尝到预习的甜头,慢慢地形成习惯,在这基础上坚持在新课前布置预习任务。提出要求及具体自学提纲,在课上就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纠正疑点,解决难点,使学生感受到课前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效率。课上听讲:要求做到三动:一动脑,二动手,三动口。

一动脑:课上认真听讲,当学习的主人,积极动脑思考,对每一道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每一步求的什么? 二动手:在读题时,要做到读懂,边读边划。划,就是辅导学生制定一些划的记号。如在看到例题时用横线“――”,把已知条件断开,在问题下面划“一一”,在关键句下划……”,在特别注意的地方划“”,经过动手划,使学生从认识问题外部联系提高到认识问题本质特征,并养成了自觉审题习惯,提高解题正确率。三动口: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对题目的思考过程,对疑问的地方要勇于发问,课上能及时解决。我对学生这样讲,上课时,你们要做到:眼看、耳听、手动、注意力集中,养成细观察,然后思考问题的习惯,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解题能力。因为你们是学习的主体。

课后复习:要做到:一读,二练,三联。

一读:再读通读懂法则,公式加深理解,重点的地方要求背诵。

二练:首先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及学生自己出的练习题,要求独立完成,如有疑难,同学之间互相解决。有时还让学生自己选出练习题,由教师从中选出合适的题,然后让学生做。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自学练习、学习数学积极性的兴趣,又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联: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弄清相互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规律,使学后知识融会贯通。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把有一定联系的题目进行比较,分别找出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相同点及不同之处。如:比与比例等。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篇5

摘要: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尽可能多的美德――节制、宽容、勤奋、公正、节俭、整洁、秩序、谦逊......是的,这些美好的品德会让我们的孩子最终走向成功,并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人,对孩子如何进行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有用的人,这将是每个家庭乃至是一个社会关注的话题。未来社会日益纷繁复杂,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如何成就一番事业,都有关系到对孩子如何进行培养的问题,本文通过学习和生活进行分析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兴趣;习惯

习惯决定人生,好习惯主宰孩子的一生。对于孩子来说,要成就学业,事业,要拥有美好的人生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当代,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学会学习:如何教孩子学会学习,归纳如下:

(1)培养学习兴趣,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先要使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如果孩子一旦灰心失望就永远不会有进步。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父母要避免急躁情绪,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强迫孩子学习。要多鼓励。对于孩子的好表现和好成绩,父母不要吝啬使用赞美之词。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要不断地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勤于思考,奠定思维能力。要引导孩子们自己去思考,给孩子出一些思考问题,无论是看书,看电视,都启发孩子进行思考,并且全家参与,对问题要全面思考,善于归纳,举一反三,形成习惯后孩子就会对所看到事物进行独立思考。学会归纳。

(3)认清事物,善于观察,张开想象的翅膀。让孩子多参加活动,指导孩子观察时,认清事物,注意启发将观察与想象紧密结合,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观察自然和观察社会的机会。培养孩子绘画,音乐等方面的素质。让孩子脑手密切配合,多种心智积累同时参加的智力活动,它可激发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4)打破常规,积极创造条件。专心学习,珍惜时间,勤于动笔,平时读课外书时让孩子拿一只笔,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那怕非常粗略、简单;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让孩子随身携带纸笔,把自己脑中闪过的灵感捕捉下来。启发孩子自己提问题,和孩子交谈,激发孩子的思考

(5)喜欢阅读,通过阅读训练,激发儿童对书籍、报刊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儿童求知的各个愿望,养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一切书籍和文章都是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再现,并给孩子创建一个舒适的读书环境。

(6)读写姿势,正确的读写姿势,一开始读书就要严格训练,坚持两三年,正确的习惯就养成了,保护好孩子的心灵之窗――眼睛,耳聪目明是学生用途学习的最基本的身体条件,通过训练让孩子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科学用眼的好习惯,以保护视力,促进脊椎健康发育

(7)认真书写。正确书写姿势正确,包括笔姿和握笔姿势,折顺正确,包括笔顺规划和基本笔画书写,架结构正确,书写格式规范,文面整洁美观,作为父母要帮助孩子认识到写好字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孩子正确书写的习惯

(8)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孩子,读课上籍需要动笔,读课本要动笔,写读书笔记不要局限照抄上面,还可认写读后感。如抄录生字、新词。精彩句子,摘录名言,警句,日积月累会使你的生活和定出的文章很有说服力。

(9)预习,复习。预习做为课堂学习的准备环节,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事先对老师要讲的内容有所了解,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大致的认识,记忆的方法很多,要教会孩子正确的记忆方法,

(10)善于记忆、写日记、刻苦钻研、科学视听,安全上网收集信息。训练孩子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并付诸实践,提高学习成绩,日记是人内心的独白,写日记是自己和自己的灵魂,这种交流帮助人感悟生活和促使人成长,许多文学家和科学家都有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刻苦钻研的好习惯使孩子在学习上能发扬不怕困难,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孩子科学视听、安全上网的好习惯。

除了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对孩子进行审美,爱美教育。

(1)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养成保护大自然的好习惯,让他们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并自觉地投身于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行列,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快乐,让美丽的大自然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能为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提供一种精神动力,使孩子长期保持饱满的精神和充沛的精力,对人对事较乐观,积极、热情永远,保持逢过细向上的精神状态。

(2)爱音乐、常唱歌,听歌曲,爱美术爱画画,音乐的作用很多,它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可以振奋人的精神,鼓舞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要以愉悦人的身心,增进健康,帮助人们排除被动,忘却痛苦,提高人的生活质量,音乐可以治病,也可鼓舞人的士气,也可涣散军心等益处很多。养成勤画画的习惯,能培养和发展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使儿童在画画中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

(3)爱名著勤习作,通过训练,使儿童养成爱名著勤习作的好习惯,让儿童在文学名著的艺术殿堂里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境界,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增长才干,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想象力,提高审美力,

(4)赞美他人,使儿童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养成赞美他人的良好习惯,保持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5)完善自我,改正错误行为,使儿童懂得不良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父母的要想帮助孩子进步,必须先沟通和了解,多抽点时间陪孩子说说话,针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及早帮助改正,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帮助他们提高自觉意识,逐步实现自我完善。自觉积极改正以往不良习惯,逐步实现完善自我的目的。

总之,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作者简介:白彦琴(1971.6-)女,新疆木垒县人,助理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篇6

关键词:中年段 学生 数学 习惯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218-01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语)。这一点,笔者想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也都深有体会。就说今年笔者教三年级数学第一次布置十五分钟就能完成的家庭作业,全班56人,竟然有27人作业没有按时完成。在感到惊讶的同时,笔者寻找原因,是教学方法出问题,还是学生听不懂,还是……于是,笔者利用下课的时间找学生聊天,终于知道他们在一二年级根本没有什么家庭作业,他们已经养成了回家不写作业的习惯。可见,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的课题。那么,小学生应养成具备哪几方面的数学学习习惯呢?下面,笔者就以三年级为例,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1 教给方法,着力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也是我们一项教学要务。值得注意的是,重视之余,我们还应该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课前预习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对新课的内容一番浏览,而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对新内容开展准备性的学习。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几分之一。笔者让学生提前在家预习新课,学生通过课前预习,都知道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但她们不知道二分之一是怎么写,各部分的意思是什么?到了课堂,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思考进课堂,于是学习的目地就显得明确,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就很高了,学习效果也得到极大的提升。而且,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既学会所学的知识,又能够把所遇到的问题解决,他们就会产生成就感。不过,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学习自觉的学生。而对于学习自觉性较弱的学生,为了让他们也参与预习,刚开始时,教师就得采取任务驱动。比如要教新课,笔者有时会这样布置作业的,预习例题和完成课后的做一做。有些学生会说:“老师,新课还没教,我们不会写。”笔者说:“没关系,允许你们写错,但不允许你们没写作业。明天来到学校,要把作业交给组长,组长要及时登记,没完成作业的要及时向老师反映”。虽然带一点强制性,但学生都能按时完成课前预习。

经过这样不断训练,让学生慢慢学会预习并逐步养成了预习的习惯,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新课有初步的了解。学生能读懂的那些知识内容会自然地让学生联系起以前学过的旧知识,使学生找到学习的捷径,学会了迁移的方法,为学习新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预习中不懂的地方,也懂得做个标记,这样可以在课堂上及时寻求解决。因此,提前预习不仅为学习新课作好充分的准备,也为师生的积极互动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 倡导互动,积极引导学生课堂倾听习惯的养成

诚如美国教育家丹尼斯所言的“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倾听来进行的,教师首先教给学生的学习技巧应该是课堂倾听”, 课堂上认真倾听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对别人发言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更是积极互动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因此,好的倾听习惯对学生学习数学也是起重要作用的。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逐渐走上独立,没有正确的听讲方法,学习效率势必会受到影响。因此,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如在课堂上,笔者在讲解新课或引导学生时,非常关注学生的倾听表现。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笔者就停下来,引导学生重复老师刚才的讲解。如果回答不出来,就请同学们评价一下,回答不出来的原因是--上课不专心听讲,再引导学生评价这种习惯好不好。慢慢的,学生听课讲话变少了,跟着老师思路的人变多了;在课堂上,如果学生能把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解复述一遍的同学,笔者就表扬他们,这样,倾听的习惯慢慢就养成了。

又如在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例1(进位加法)时,笔者先把题目抄在纸上,上课时,让学生先把题目齐读一遍;再请学生说说已知信息和所要解答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独自计算98+25=?;最后请学生前、后桌交流各自的解法,每个学生都把自己的解法说出来,并允许同伴提出质疑,由于学生有认真倾听同伴的解法,并积极参与提问,合作学习完毕,学生也知道了自己的做错的原因是没有加进上来的数,并及时改正过来。课堂上,对于同学的发言,老师的提问,由于他们有认真倾听,就积极与同学、老师互动,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与问答更具目的性了。

3 加强督促,关注学生课后复习习惯的养成

复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巩固新知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时做好新知的回顾与建构,做好学生复习习惯的养成,也需要教师去加强督促。

当然,刚开始,学生不懂得怎样复习,我们有必要先做好引导示范。笔者是这样引导的,笔者问学生,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样复习的,有的学生说:“我是把课本的例题看一遍,再写家庭作业。”有的学生说:“我先把课本的例题看一遍,再把预习中不懂的地方联系老师讲的方法再理解一遍,接着,想想老师说那些是重点、难点,那些是需要比较注意的地方。复习完才开始写家庭作业。”笔者对学生说:“你们认为谁的复习方法更好?”学生说:“第二个同学的方法更好。”笔者说:“你们以后像他那样复习,会吗?”学生说:“会”。由于有老师的引导、有了模仿对象,学生会较快地学会复习。

另外,让学生适当地通过布置一些适量的作业,作为复习的一项内容来进一步巩固建构知识也是相当必要的。毕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检测,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自身的教学实效。当然,学生能否按时完成作业,也是非常烦恼的一件事。孩子如果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会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利用下课的时间或早读的时间来加强督促学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总之,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足,因材施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细心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而且要耐心、用心地通过上面三个习惯的培养来加强,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篇7

【关键词】中学生;英语;良好习惯;意义;现状措施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取得学习上的成功。《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学生在校学习主要是“学会如何学习”,为真正实现终身学习创造条件。英语教育,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信心、策略和习惯。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应将“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作为一项首要任务认真给予落实,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由此看来,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意义相当重大。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作为中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画入手呢?

一、良好学习习惯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

“习惯”简单说来就是在长期重复性活动中逐渐养成的相同或类似的思考方式和办事方式。在学校教育中,我们主要指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而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交际工具学科。英语学习必须要有大量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训练。从这个意义上说,英语教学的过程,尤其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英语习惯的培养过程。有关教学研究表明,“要学好英语,就必须掌握英语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可以保证、促进外语的掌握。“不少学生觉得学习英语费时费力且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惯。”“有统计显示,在学习外语成功的因素中,良好习惯占30%,兴趣占25%,智力占15%。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教师头等重要的工作。”

二、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现状及根源

纵观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大致有三类情况:一类学生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如有勤学好问、独立思考、积极发言、独立作业等习惯;一类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不良,如作业拖拉、缺交、抄袭,考试作弊等不良习惯:还有一类学生缺乏学习习惯,满足于听懂、会做、考得出,没有预习、复习等学习习惯。英语学习习惯不同,学习水平也就不同,可见学习习惯对学习水平的影响很大。

据调查和观察,目前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方面的状况令人担忧。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大多数学生来看,几乎哪一种习惯都不具备。其反面就是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在书写句子时,有些学生写一个单词就随手打一点,如I.like. English. very. Much.要么字迹潦草、无法辨认,要么句首字母不大写、标点符号与汉语混淆等;课堂上不少学生,怕被别人笑话,不敢大胆开口,大声说英语,大声朗读,回答问题时几乎听不见;有些学生学习生词不是按音标去拼读,而是用汉字注音,并按照注音的汉字来朗读课本上的“英语”如此等等。出现这样的问题,首先不能责怪学生。最直接的原因在于教师对英语教学目的认识不足,在教学中没有真正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往往忽略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的地位。但是,教师不能负完全的责任。目前普遍采取成绩考查办法,在这种体制下,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虽然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很难被察觉,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不容易引起重视的一个原因。

三、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措施

良好的或不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不是在短时期内形成的。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教学体会,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主要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应贯穿教学的每个环节

叶圣陶先生说:“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实践,换一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它给我们提供了正确的教学导向:学生只有时刻都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真正实现这个目的。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应在教学中发挥指导作用

由于种种原因,不少教师的自身英语语言教学素质偏低,何谈在教学中高水平地发挥。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英语素质修养和业务学习,了解最新教学动态和教研成果,认真备课,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时刻注意加强学生英语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注意并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学习习惯。教师还要以身作则,发挥指导作用。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教师的潜移默化影响和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中,主动习得英语,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持之以恒,决不放松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严格要求和经过长期的训练,要重视开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还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有计划地提出不同的要求。

一旦提出某种要求后,教师就要狠抓到底。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时,就要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丝毫不能放松。在严格训练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多以正面教育为主,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当某个学生反复出现某种不良学习习惯,教师要有耐心。此外,习惯的养成时间有长短,有的学生有时还会有反复,因而教师要因材施教,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梅广稳,蒋月娥.英语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中小学教学与研究,1996,(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篇8

关键词: 小学生 学习习惯 方法指导

很多学生其实只要用心学习,完全可以提高成绩,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有能力孩子们的成绩迟迟不能提高呢?当然存在多方面因素,其中习惯养成是影响因素之一。养成学习习惯是小学生最重要的功课之一,尤其在小学阶段。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从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不仅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着特殊意义,而且对他们将来学习和工作有着深远影响,那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有哪些方法呢?以下是我多年来当班主任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些方法。

一、培养学生习惯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习惯意识。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日常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按一定规矩做事,并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如小学生并不能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我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三分之二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学习生活缺乏父母指导和监督,教师可引导学生早读前写作业,中午到学校听写词语等,教师或班干坚持督促,几周后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二、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学习前提条件。课堂上,教师要从儿童心理学特征出发,让学生在学中玩、在乐中学,从而避免数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乏味疲劳这一现状。还可以从本班实际情况出发,如有的班级学生喜欢听故事或比赛,上课时教师可适时创设类似情境,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效果。

三、注重学生自信心培养

日常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进行适当表扬,让学生不断在学习中得到肯定认可,激发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成功喜悦,增强学生自信心。如班级中一些学生对自己缺少自信心,特别是一些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心里总觉得学习不如别人,上课不敢发言,日积月累,这种自卑心理必定影响学习积极性,容易养成懒惰心理,针对这种自卑心理,其一教师可在上课时让他们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并对其回答及时肯定和鼓励。这样可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其二教师要与学生融洽相处,经常与学生个别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及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关爱,促使学生积极学习。

四、注重学生专心听课习惯培养

小学生在课堂上主要通过学习听讲获得知识,听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课上学生听得是否专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数学知识具有渐进性、连续性,一旦不专心听某些知识就会不懂,影响后面学习,给数学学习带来很大难度。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搞好组织教学,使学生始终聚精会神地听讲。如一年级学生上课时总是注意力不集中,老是爱摸抽屉或跟别人说话等,要纠正此坏习惯需要老师长期努力才行。上课时教师要时时提醒学生坐姿,学习新课前,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再学习例题强化新知,通过提问吸引学生注意力,由问题引导学生养成动脑习惯。

五、注重学生审题习惯培养

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学生做题时,有些较简单的题目不应该错的也做错了,让老师觉得很费解。如低年级计算中,学生加减误算、乘除误算的情况较多,中年级常有学生把很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当做一步应用题解答,或者两步只做一步,漏掉一步,高年级解决问题中,学生常把单位“1”判断错。出现这样的错误,是由于没有审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审题习惯与解题能力同样重要。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儿童识字量少,理解水平低,思维缺乏深刻性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学生做题急于求成,不愿审题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教师要从低年级教起,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意识。同时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建立解题基本程序,如审题―列式―计算―验算―做答等,把审题摆在解题第一位。

六、注重学生作业习惯培养

培养学生认真做题的好习惯离不开教师示范和指导,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模仿能力强,所以老师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树立榜样。从黑板上的板书到作业批改的书写,从按时上课到准时下课,从每周工作流程安排到具体每项工作的落实,都给学生严谨、准时、有效地示范。

上一篇:温暖的作文范文 下一篇:助学金申请书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