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27 17:00:46

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

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篇1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应具有基础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大力创新,改革陈旧的课堂教育观念,改变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俗套的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一、培养创造型人才,教师本身须具备创新精神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出创造型人才,教师本身必须具备创新精神。有人曾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表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显出来,而是艺术家。”教师劳动的创新性,主要在于教育教学无固定不变的规范、方式、方法。教学绝不是机械地照本宣科,而必须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教育手段,根据课堂内容的变化因材施教,适时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教学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就是一种艺术创造。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崇拜的学生。”这句话十分精辟地说明了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目的和实质。有了对教育教学是创造性劳动的认识,教师就会生出信念,产生动力,为培养创新人才而努力。

二、培养创造型人才,教师应大胆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有成就之人,多惯于求异思维。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认识到偌大社会有着纷繁复杂的问题,解决起来不可能简单到每个问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勤动脑,善思考,允许学生有各种思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讲授《我的老师》一课时,一开始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分析、理解文中“我”的心理活动:“我”对老师的感情是怎样的?如何理解“我”对老师情感的升华?学生可以从词语入手分析,也可以从句子入手分析,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从词的感彩入手,引导学生分析“狡猾”的本义是什么,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甚至,可以让学生来表演蔡老师打学生这一情节。这样一来,沉闷的课堂不再沉闷,学习探讨氛围浓厚,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培养创造型人才,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无论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还是对其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运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钱钟书曾说:“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教师应让学生懂得不管什么科学门类,人文学科也好,自然学科也好,都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存在相同或相通的道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浅出,触类旁通,重在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不断质疑。是问题激发学生去学习,去观察,去认知,去实践。创造性教学过程更是起于问题,收获于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鼓励他们标新立异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培养他们的探求精神和多方面的思维能力,使书本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篇2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师生关系;引导;空间和时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追求和实施的问题。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我们要把这一理念融入课堂,化为我们的教学行为。

一、和谐师生关系是保障,创设情境是课堂创新的重要前提

现代教学思想认为:“只有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融洽、宽容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生活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生,把教学活动视为他们自己乐意的生活。”只有在这种师生关系平等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的情况下,才会感到学习过程中没有压力,学习的灵感才容易迸发出来,也只有在这样的场合下学生的不同观点,不同想法才容易产生,才会产生新的灵感。

“亲其师信其道。”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找准切入点,结合课堂实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有充分动脑思考、动手探索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思维处于高度的动作状态,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如教学“找规律”时,先发给学生学具,引导学生用学具摆出不同的规律。让学生当小小设计师,看哪个小组设计的图案新颖、独特、最有创意。学生的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学到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耐心引导,鼓励学生创新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没想到的,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求异思维必须富有联想,追求尽可能创新,尽可能独特。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一道习题是“修路队修一条3600米的公路,前4天修了全长的1/6,照这样的速度,修完余下的工程还要多少天?”就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方法去解答。学生在求异思维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简捷方法,有利于各层次的同学参与,有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创新

给学生创新的时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一节课40分钟,老师把时间窃为己有,不能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那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是一句空话。创新需要时间,创新更需要空间,学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感悟数学的真谛,才能逐渐养成创新的习惯,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教师要像课例那样,给学生创设一处良好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

1.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让学生的学习不拘泥于课本和教室有限的空间的约束,培养其创新能力。

(1)留给学生独立的思维空间。教师要鼓励学生顺着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千万不要去左右学生的思维。

(2)注意扩展思维的广度。教学中,教师通过发散思维的训练,帮助学生摆脱定势思维的束缚,不断扩展思维的广度。

(3)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思维的深刻性是思维品质的基础。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2.提供学生表现空间。我们在教学中提供学生表现的空间,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果得不到表现、认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创新意识就得不到强化,创新的动机也会慢慢消失。因此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动手能力,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展现创新的才能,体现创新的乐趣。

新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想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创造发明,也是不现实的。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素质的培养效果必定见于学生未来的创造性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

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篇3

体育运动既是身体活动(生理活动),也是脑力活动(心理活动)。在教学的双向活动中,要使学生主动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改进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往的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用“强迫性”的教育对待学生,虽然上课秩序井然,但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学生智力形成发展的规律,同时又要深入研究体育教材,挖掘教材的科学性,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创新性学习活动。在教学中要引入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要改变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所产生的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落后的教学方法,用素质教育的理念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的关系,切实把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到首要的位置上来,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思维由原来的被动思维,变为主动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激发他们学习体育的深层动机,从而使得学生更好的学习,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有所创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法有这样一些:

1.利用原型启发,激发学生想象力

教师要利用原型启发,诱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想象。如上前滚翻课时,教师拿出方、圆两种木块分别在同一平面滚动,圆木块滚得圆滑,启发学生练习时团身要紧。讲鱼跃前滚翻时,向学生说明跳跃的动作就如鱼飞跃时动作一样,诱发学生想象。如讲“蹲踞式”起跑的动作原理时,可用压缩弹簧作类比,从类比中寓出动作的本质,从类似和类比中探求科学规律。深入浅出地激发学生创新欲望,逐步引导学生的想象创造力。

2.通过信息技术,丰富学生思维空间

因信息技术具有声像性、重现性、多样性等特点,故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充分感知,活跃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易于理解,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例如在课前十五分钟放一段教学课件,让学生认真观察,理解动作要领,然后展开联想:如何经济、实效、科学、合理地完成这一动作。这样学生思维的空间被开拓,为练习中掌握正确动作并创造性地完成动作打下思想基础。

3.运用创造性游戏,提高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提高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那么就一定能够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活动。创造性游戏是人们根据周围条件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它依靠游戏者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能力创造性地进行,充分体现参与者的自主性。体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课堂活动和运动练习方法,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学生在可行范围内可以自己摸索或小组讨论取胜对手的方法,充满公平竞争、冒险获胜的气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或分组创编体育游戏,由师生共同评价孰优孰劣。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极高,可以有效地激发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4.自制小器材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在课堂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工艺简单、灵活多变、美观耐用的小器材,让学生自行设计动作。这样,教师设计“小器材”的创新,必然带动学生设计动作的创新,而学生在创造性练习中又能给教师创造小器材提供“灵感”。

5.引导学生克服困难,自己动手布置训练场地

训练场地整洁优美,能给人以美感,使人心情愉快,增强练习或训练的欲望。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布置良好的训练环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6.开展多种体育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学校以群体为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自己所爱的各项体育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如成立兴趣小组;举行体育知识讲座、比赛;开展校内外体育比赛、节假日郊游、参观运动会、课余运动训练等。在上述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培养体育骨干,依靠积极分子,并注意轮流吸收一部分学生参加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编排、裁判以及场地布置工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才能的创新能力。

7.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新活动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要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条件,积极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例如,学生掌握舞蹈或体操技巧单独动作后,就可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创造技巧联合或舞蹈组合。在组织形式上也可以让学生轮着领做准备运动或动作示范、领队指挥或小组带队练习等。

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篇4

论文关键词:创新,能力,方法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野依良治说:“创造奠定了日本近代的国家基础,要埋头研究,努力创新,树人至关重要。”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断言:“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和资金全部夺去,但只要保留我精干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四年之后,我将仍然是一个钢铁大王。”同志在我国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俨然,创造力是发展的源动力,富有创造力的人才成了资本。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人才的创新意识培养显得多么重要。

我国着名科学家扬振宁讲:“中国传统教育强调按部就班的教育方式,提倡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老师循循善诱,学生亦步亦趋。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打下扎实的根基,但是,相对来说在进行科学创造的时候缺少创新意识。”一代宗师钱学森临终遗言:“今天,党和国家都很重视科技创新问题,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大问题。”发人深思的话昭示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迫切任务。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对课文的摘要求,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思维训练的途径和题型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几种做法。

一、溯源题名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材固然是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学生的生活是全方位的,语文要素性资源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从学生所在学校,所在家庭及社会环境中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所以,我们必须树立新的语文课程资源观念,强化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校内外课程资源,以全新的姿态走进新课程,实施新课程。

任何事物都有名称,或高雅或通俗。这些名称,都有一定的背景和内涵。作品名称、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店铺名称、道路桥梁名称、集镇地域名称……我们何不由此入手开展思维训练呢?

譬如:某校实验楼落成后向全校师生征集楼名,几经筛选,最后确定为“躬行楼”。“纸上得来终觉浅语文教学论文,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的诗告诉人们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大胆实践才能有更多的真知灼见。命名用意显而易见。再如:有学校文学社定名“尖尖角”,因为宋朝诗人杨万里有诗云“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是一个妙趣横生的特写镜头:时间尚未到盛夏,荷叶才刚刚从水面露出了一个尖尖细角,已有一只蜻蜓,轻轻地站立在了荷尖上了。现在人们往往引用或者单用第一分句,来比喻某领域内新近出现的佼佼者。“尖尖角文学社”顾名思义指该校文学社处于成长阶段,主办者期望该文学社能出新人,出新篇,越办越红火。又如:有酒店取名“悦来酒家”, “悦来”是成语“近悦远来”的缩写,究其源,出自《论语》。寓意慕名而至的客人来自各地,且所有顾客都能享有称心如意的服务。这方面例子举不胜举。

从名称入手,是认知事物的捷径,也是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在学生储备一定的常识后,教学中大可指导学生将“溯源题名”这种方法运用到平常的语文学习与实践当中。如设计这样几道题型:网络时代,很多人喜欢隐匿真名。你不妨为自己取上一个网名,说说创意?你为自己的书房命一个名称怎样,说说取名的文化内涵?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兴趣是浓厚的,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一定能得到提升。

二、想象推断法

想象是人们头脑中原有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而人能在过去认识的基础上,去构成没有经过的事物和形象的能力就叫想象力。它是人类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翅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古今中外,无论文学家或科学家,都充分认识到想象力的巨大作用。陆机在《文赋》中就说借助想象力可以“观古今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果没有或缺少想象力,科学将不能发展,文学将失去光彩。想象力伴随着人们走到了信息时代,为人类文明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育是一项培养人才的活动,况且当前我们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开发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联想和想象的思维训练呢?我曾经将古人写愁绪的经典名句放在一起让学生赏析,开展联想和想象的思维训练。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多几许,一川烟柳,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的联想力实在丰富。精妙而略带夸张的比喻变无形为有形,活画出心中无限的感伤和愁苦。同学们很受启发。教学中,我们得学会整合教学资源,创造性地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例如:在教朱自清《春》一文前,可以让同学们自由说说自己心中的春的景象;在读鲁迅《孔乙己》过程中,不妨留些时间让学生想象孔乙己被丁举人毒打的场景;学完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后可启发学生讨论,假如于勒叔叔又回来了,菲利普夫妇等一家人又会是怎样的反应。

有这么一道中考仿写试题:“适应是泰山悬崖上迎风劲舞的青松,是 ,是 。”有考生这样回答:“适应是泰山悬崖上迎风劲舞的青松,是寒冬腊月里傲雪盛开的腊梅,是电闪雷鸣中高傲飞翔的海燕。”多么好的答案,这组排比句通俗的为“适应”诠释。细看三个分句,立意相同、结构相似。没有一定的生活感悟和联想力怎能立就?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只有不断教会学生在学习、观察的同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那妙笔才能流淌出灵动的语言,创新思维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又叫辐散思维、求异思维。它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例如,一词多组、一事多写、一题多解。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综合沟通,具有流畅性、多端性、灵活性、新颖性和精细性等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设计一些正向与逆向发散思维的题目让学生去思辨,常见的有:“知足者常乐”与“不知足者常乐”、“旁观者清”与“旁观者未必清”“不能班门弄斧”与“弄斧必到班门”、“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脚”与“常在河边走语文教学论文,就是不湿脚”等等论文网站。也可以给一个固定题目训练学生思维。如以“雪”为题目,可从正面赞美它,用它来比喻人的洁白无瑕的高尚品质或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也可以反面来贬雪:雪,虚伪——以其洁白的外衣来掩盖世间的污秽;雪,冷酷——雪压冰封,万木凋零。雪,猖狂——仗着狂风之势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穷凶极恶。这就是事物的答案往往不止一个的依据所在。这种多元性认识事物方法,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收到意想不到的思维训练效果。

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如果有了创造的天时地利,培养创造之人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循循善诱和激励鼓舞。许多学生对教材中涉及的人、事、景、物,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验,超越于常人思维习惯,出乎教师的“标准答案”之外,其实这就是“创新意识”的体现。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和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别出心裁的“创新”欲望。要善于启发他们“求异”的心理,摒弃“从来如此”的固定看法,逐步养成乐于创新、敢于创新的思维方法

当然,发散思维培养绝不能脱离原则,想入非非。教师应正确引导,防止出现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背离事物的内涵和外延。

四、去伪存真法

读书人要崇拜权威,但也不能迷信权威。时过境迁了,很多“定论”是需要用现代人发展的眼光来重新审视的。只要学会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求新求异,创新思维就能得到有效的发展。任何墨守成规或抱残守缺的做法都会使前进的空间变得狭窄。

愚公移山的故事学生们耳熟能详,寓言旨在歌颂只要有恒心毅力,人定能胜天的思想。愚公精神固然可嘉,可是从遵循自然法则,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角度看,愚公不能仅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而置自然规律于不顾,子子孙孙挖山不止。大自然给予人类社会的种种教训还少吗?在教学中我们何不以此为例,告诉学生思维不可定势。

有人质疑杜牧名诗《清明》,语言重复拖沓。“清明”谁人不知是节令,“行人”还能不在路上,“借问”与“何处有”雷同,去掉“牧童”给人的想象空间更广阔。诗的意境以五言诗的形式来表现,“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未尝不可。这种分析不无道理。我曾就此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批判。

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篇5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高中数学教师在教育方面要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人而异,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调动高中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教师在教育中扮演的是引路人的角色,为了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发现新概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用各种各样的技巧,同时也要保留自己的教学风格,不能为了一味迁就学生,而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初中时代可以成绩一般,但数学知识已经掌握了不少,到了高中,想要让其变优秀,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指引学生走向好学生的道路,是教师的一大重要职责。要培养、发展高中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特别重要的一点。那么,如何调动高中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呢?

一、好的引导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要学习一门课程,首先要对其感兴趣,才能用心研究、探索它。教师要做的是给学生好的引导,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数学的独特魅力,从而对之有很大的兴趣与好奇心,想要探索它、了解它、拥有它。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去菜市场、超市买东西要用到数学;篮球、羽毛球等一系列体育项目要用到数学中的抛物线及函数知识,这些则是更高一层的数学……数学是一环套一环,从易到难的,一步一步探索出来会让学生有种莫名的喜悦感和兴奋感。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给学生讲一些生活中的数学,吸引他们,让他们自己想要学习数学,让学生主动学习,比在后边追着,一味地被动学习要强很多倍。当然,有些学生本身就是爱学习的,好的引导能让他们学习的劲头更足,而那些不爱学习的学生,则需要教师给予更深刻的引导和教育。可以挑选课后时间或者业余时间,不能为了不爱学习的学生而耽误了整个课堂。

二、有趣的课堂氛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不需要有多华丽的语言,也不需要有多花哨的技巧,高中数学教师在给学生做好引导的同时,要给学生营造好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上,可以把数学知识用另外一种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有趣的课堂活动比单调乏味的数学知识讲解效果要好得多。教师在讲解数学课题的时候,让学生融入到这一课题中。这样,一是高度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二是学生能够更好更容易地吸取课题中的精华,更有利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技能,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说到思维,大家都知道,人的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不只是在学习数学这一门学科,在生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可以从某个人说话的方式、语气看出来这个人的思维能力。有位教授说:“这学期,我要教给你们的不是这本书,是思维方式,思维明确了,做人也就明白了,做事也就清楚了。”再来说说高中数学中思维的重要性。教师在讲数学题的时候,告诉学生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教师要看到学生的做题思路,也就是学生的思维是否明确。再回到课堂,以前,是教师讲、学生听,也不知道是否所有学生都学会了、吸收了;现在,更多的是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学生不会的时候大胆向老师提出,这样的课堂更有趣,更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适当的作业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有不一样的学习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难易程度的作业。课堂上接受了新的知识以后,课后学生要多做练习题,以便巩固课堂上的新知识,也能通过做练习题看到自己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看到学生对课题的掌握程度,如果多数学生完全掌握,下节课就可以进行新的课题,少数同学进行课后补习或者其他方法;如果基本都没掌握,下节课就上练习课,讲解习题。当然,在一个大课题以后进行总的练习讲解也是可以的,相比之下,这种方法是比较切合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学习能力强的可以在基础练习题后加一些较难程度的练习题,让他们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将会大大提高;学习能力一般的就布置平常的练习题,从易到难,一步一步,让学生自己慢慢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较差的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基础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反复练习同一题型的不同题目,从而慢慢熟练掌握,然后在其掌握以后可以布置难度较高的练习题。高中数学教师给学生留的作业要有技巧,循序渐进,让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能够到达同一水平,普遍得以提升。

四、通俗易懂的学习技巧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是变幻莫测的,但是找到诀窍以后,就会发现数学原来那么简单。学习高中数学是需要技巧的,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就是有自己的学习技巧,像记英语单词一样,数学也有要记的东西,这时候就有了技巧,并不是一种技巧适合所有学生,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不同的技巧,让他们自己选择合适的技巧。比如英语单词“cabinet柜子”,有的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就记住了;有的学生通过把这个单词分解开,cabinet(擦比net网络大家都知道);也有的学生通过读音记忆,kanbenet。数学中,记忆函数、抛物线算是一个难点,例如,一次函数y=ax+b,判断函数图像在哪个象限,看a和b,a大于0在一三,x大则y大;a小于0在二四,a大则y小;b大于0在一二,b等于0过原点,b小于0在三四。同理,二次函数、三角函数、反函数等都有特别的口诀,会使学生更容易记忆、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长生.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2010(11).

[2]刘锡凤.浅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篇6

【摘要】 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关键是能力培养和提高素质。对于科学实验,主要通过实验教学加强学生的智力培养,增强其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创新能力培养。近几年我们采取了实验课实施“三步走”科学方案、引导学生设计综合型实验、PBL教学方法的应用、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定性意思培养、探索性实验设计、电子设计竞赛、考核与评价值等方法,并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和同学门的认同,于2006年底均受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 机能学;实验教学;创新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1]。因而,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实验教学是学生接受实践锻炼和提高实践能力的课堂,在实施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机能实验教学在医学教育中位于中心环节,作为未来的医学人才,在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的同时,通过机能实验训练学生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在巩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近几年我们在医疗系、麻醉系、药护本等专业开展了创新能力方法的研究,并获得很好的效果。其具体做法如下。

1 实验课实施“三步走”科学方案

1.1基本实验训练—基本能力的训练这是医学生进入操作启蒙的第一个环节,学生动手技能培养,学生操作是否规范与将来上临床和科研直接相关。此阶段要求学生:第一熟练掌握所有仪器设备的使用;第二培养学生要科学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实验;第三每次实验组员分工应和谐是关键;训练学生手术操作,如、气管插管、颈总动脉插管、股动脉插管、颈外静脉插管、膈神经、股神经、迷走神经、减压神经分离等;离体标本灌流;神经干和神经肌肉标本的制备;量效曲线制作等。通过这样训练,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基本操作、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学生感觉很充实,获得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并激发学生探究生命现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被动转为主动。

1.2综合实验训练—综合能力提高进一步强化训练,如系统功能的综合,例如:蟾蜍体表心电图和心室肌动作电位及不应期测定实验,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是心肌细胞兴奋活动的标志,也是心电图的来源,心电图则反映兴奋在整个心脏上顺序传布过程。实验找出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与心电图之间的时间对应关系,便可利用动作电位的变化原理来解释某些异常心电图变化规律,能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了医学生在学习医学基础课时与临床相结合的位点,使学生对实验课兴趣大大提高,从中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系统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探索性实验—科学能力提高让学生自己选题、审题、检索文献、确定题目、实验设计,开题报告、研究项目,参加人员、指导老师(由学生挑选老师);而项目研究的内容和意义,如立题依据、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可行性论证,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除科学性和可行性外,必须有一定的创新性,通过实验设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学生通过自己设定探索实验,翻阅大量资料、查阅与实验有关的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状态。在此环节老师扮演被动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科学思维及创新能力〔2〕。再由学生完成自己设定的探索实验,观察到实验结果,学生很振奋、陪增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 引导学生设计综合型实验

通过上述的训练,学生已具备基本要求的条件,引导学生设计综合型实验,从基础到临床实验,如,尿生成—利尿剂—肾功衰—治疗;胆汁作用—利胆药—胆汁流量—胆汁成分分析—初步了解胆道疾患的病因;血压测定—制备失血性休克模型—设置不同抢救方案(①输失血量等量的全血、记录各项指标;②8%去甲肾上腺素维持静脉点滴,使血压维持在放血前所测的收缩压高度;③8%山莨菪碱维持静脉点滴,解除小血管痉挛而改善微循环;④生理盐水维持静脉点滴。需注意的是;补充血容量应适度,输液、输液量过多,过快会引起急性肺水肿)。等。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首先是止血,补充血容量,以便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灌流量。正确的输液原则是“需多少,补多少”而不是失多少补多少。一个实验室分四组,每组抢救方案不同,让同学们循环观察比较各组抢救效果,找出最佳抢救方案。采用基础培养与临床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认为综合型实验的优点:①增加动物使用率;②综合性实验贴近现象,激发学生兴趣;③提高思维空间,增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学生很欢迎此类实验。④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奇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思索与怀疑是一种诱惑力与推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求索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建议:在动物方面,希望能提高学生福利。

3 PBL教学方法的应用

目前,PBL有成为世界医学教学改革的趋势之一,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至90年代以来,开展PBL教学的院校逐渐增多,PBL教学模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21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资源,特别是网络信息能适应“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更新发展趋势)。在实验中注意创立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一些不确定,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其结果,允许学生发表不同于老师的见解,允许学生提出在老师看来很怪,很简单或不是"问题"的问题,帮助学生摆脱主观上的操作被动性,在不违反操作原则的前提下,给学生自由实验的想象空间,使他们主动投入到实验活动中来。使学生在这种"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训练技能、拓宽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发展个性、实现其人身价值是教育目的。如在2005级普临本医疗系有几位同学,想开展创新性实验,请老师指点,老师说消化系统开展的实验寥寥无几,在这方面同学们操作一下胆总管插管引流胆汁流量,并分析胆汁成分,几位同学在没有动物的情况下,将其他班的学生做完实验的动物拿来插管,为了证明此管是否插到胆总管,又用墨水注射、最后解剖动物尸体确定是插在胆总管才肯罢休;手术完后,同学们找出手术中出现的新问题,立出需要更改的方案和建议。引发出更多问题思考,如,胆囊神经—体液调节等,留给老师。老师看到学生的思路不在束博在课堂上,真刮目相看我们的学生动手能力这么强、思维空间也广,发现的新问题,学生自己分工查阅资料;第二天学生顺利插管并引流出胆汁流量等。看到学生高兴的神态,心里沾沾自喜,科学只要坚持攀登,梦想一定会实现。新的问题层出不穷,课堂、教材、再也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此方法有利于发掘学生自我获取知识,有利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比授以医学知识本身更为重要。辨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中介,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在机能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意思地加强学生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验有时在同一机体出现正反两方面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不能局面、片面、静止地看待问题,而应从整体、全面、动态的角度来解释、分析现象。如刺激迷走神经引起血压急剧下降到达零点时、往往偶尔出现一些波动,以后血压逐渐回复,为什么?刺激迷走神经后出现的这种现象称为迷走脱逸。尤其是右侧迷走神经主要支配窦房结,血压下降后,减压反射的作用减弱,通过心交感中枢,缩血管中枢的活动增强,引起心脏复跳,血压回升等。通过这样的过程,既给学生传授知识,又培养了其辨证思维能力。

5 定性意思培养

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需要发散性思维。发散并非完全自由地胡思联想,而是指思维广阔、灵活并包含数学直觉。数学直觉是经验的升华,大学教育应该有意思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这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消除片面的追求精确的思维定势,让学生学会定性分析、近视分析、数量级估计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乃至解决问题,并结合实验结果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学会将合理的想象与逻辑推理相结合,学会舍去无伤大雅的细节、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以形式理想模型并通过对简化的理想模型的分析解决概念上的困难、预测新现象或发现新方法。通过此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空间扩展了,并不停止在验证有关理论和教材的基础上,也不需要老师牵着鼻子走,自学能力、判断能力和科学思维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6 探索性实验设计、电子设计竞赛

三科实验开完后。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基本技术、鼓励学生开展课题设计、让学生自己选心目中最喜欢的带教老师。引导他们由浅入深的进行课题设计,引导学生用网络技术查到本人研究的课题,是否有先进性、可行性和实践性等以及目前研究的动态,帮助他们去实现他们最终目标;培养学生求真、求探、求新的能力与素质,使同学们学习理论知识网络化,分析病例系统化,学生通过这一科研的训练,综合素质,特别是科研素质得以提高。

7 考核与评价值得重视

2004级普本医疗等专业调查表 考核与评价过程是实验教学中的关键过程,它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实验内容的检验,而且也是对老师进行实验教学的评判等(见表)。教师应了解到自己事业的可能性限制性,合理界定对自己的期待值。教师只有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所在,才能消除那些事业的迷茫,做好一个真实的人。

通过调查问卷中不难看出,该教学方法虽然对教学质量有一定提高,受到多数同学普遍欢迎。但也应该指出,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更好地启发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机能实验教学由于其固有的特点,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较好途径。①机能实验正式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多科动物手术和实验程序操作;使学生较早接受与临床操作及手术相似的训练,而且机能实验技术往往反映了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水平,如计算机技术。微量生化检测技术,多种机能功能检测技术,也是医学生较早学习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并将其用于实际工作的平台。②机能实验是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要求将多学科知识融合贯通用于实验,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良好途径。③机能实验的相关学科中未知因素很多,大部分机制、原理、仍属未知领域。因此机能实验正好符合大学生思维活跃,探索热情高,创新要求迫切这一特点,为强化学生创新性思维素质,提高创新能力提高了良好平台。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之上,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现代的科学创新人才,必须掌握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形成和发展与之想适应的创新能力。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经过几年的教学方法探索,我们深深体会到机能实验教学在医学教学中的重要位置,面对高等教育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机能实验教育模型。为把我校的机能实验教学再推上一个台阶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李自英.改革机能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J].医学教育探索,2003, 2(2): 41-42.

2 赵永娜.药理毒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医学教育探索重庆医科大学,2007,6(6): 496-491.

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有效方法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8.130

小学语文是教育课程中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想要逐渐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语文课堂就是一个良好的培养平台。语文教育本身就肩负着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使命,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主要培养方式就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教师要通过思和分析考,创设新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创造力的培养放在教学任务的首要位置。

1 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

创造力培养的前提就是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创造思维开发的原动力,也是学生探索和求知的源泉。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培养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前提,也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学本身就要具有创新意识,教学课堂就是教学创新的一种方式。首先教师本身要具备创新能力,能够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目标,在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实施创新型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提到创新教学手段,一般想到的都是各种课堂活动的开展,比如小型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借助问题,自主想象自主发问,脱离原有理论的束缚,便是创新的体现。其实,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每一个新发现,每一个新问题的提出都是创新的表现。除了教师创新,学生也可以创新,而且必须创新。

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课本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将具有时代特征的趣味性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理论、新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地学习方法,丰富自身的语文知识,培养自身创新性思维能力。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2.1 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培养很大部分决定于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想象能力相当于创造的翅膀,学会正确地联想和想象能够丰富自身知识内涵、举一反三,唤醒自身对理论知识的记忆,突破现实空间的局限、发现新事物,提出新问题、产生新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联想,如何由现实问题和事物产生相关联想,再通过联想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模式,利用语文课文课堂抽象化的特点和优势,着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在课堂结合生活实际,联系课文中的实际事例来创造生活情境,激活学生创新能力。总之,正确地想象和联想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这个问题。

2.2 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创新意识

有疑虑才会思考,思考就是学习的过程。创新意识起源于积极活跃的思考能力,思考的前提是要有问题被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可以将传统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反过来,由学生自发提问并解决问题,或者由教师故意提出有“问题”的问题,鼓励学生反问质疑。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灵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发问,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质疑,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和课题,教师可以通过其内容设置疑问,也可让学生自己分析设置疑问。把问题的探索作为发散思维的训练点,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阅读文章,可以使学生带着探究和解惑心理主动性学习,积极在文章中划出关键词汇和语句,在巩固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让学生解决问题之后拥有强烈的成就感。在此过程中,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会显著提升。

2.3 注重课堂实践合作,培养学生思维创新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经常开展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将教师单向传输知识的模式改为师生间实践合作模式。课堂活动开展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掘自身的潜力,大胆展示个人风采,将自身掌握的知识体现出来,和同学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在此过程中,可进行分组讨论,也可以全班讨论,教师也可以参与进来,总之奉行畅所欲言的准则,让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特点,参考和学习其他人的思维方式。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互帮互助、彼此欣赏、取长补短,提高思维创新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自新课改后很多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被提出,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新课改的意义和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多多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同时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苑占霞.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2,(3).

[2]吕会玲.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创造力[J].大观周刊,2012,(36).

[3]谢亭禄.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金色年华(下),2013,(7).

[4]牛艳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10).

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篇8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在社会的发展之下,美术教学也逐渐受到了社会的重视,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基础之下,我们必须要重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推崇创新教育模式,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采取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不仅难以充分的发挥出美术教学的效果,也会磨灭学生的灵感,实际上,中学阶段的学生有着良好的创作能力,只有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在中学美术教学阶段之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激发出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教师可以将生活中丢弃的易拉罐、蛋壳、纸盒、电线、快餐盒、瓦楞纸收集起来,让学生使用这些材料设计作品,做成形式各异的工艺品,在学生设计的过程中,还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联想。如目前的塑料制品对于环境的污染较大,此时就可以鼓励学生分析废物利用的方法,利用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各种废物变废为宝,这样既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也能够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二、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氛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

基础

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自由、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要注意到,美术教学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双方会受到相互的影响,如果教师心平气和,那么学生也会放松、自然,如果教师充满激情,那么学生的学习也会劲头十足。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出发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了解学生的困惑,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困难,不对学生的思维作限制,让他们进行自由的表现。

例如,在绘画课中,就可以鼓励学生自由绘画,教师可以规定一个大概的主题,让学生根据理解来描绘出心中所想,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对于学生的作品,教师不能轻易的否定,缓解学生的后顾之忧,鼓励学生主动的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与意见,此外,教师还要激励学生勇敢的假设与猜想,肯定学生的努力,这样就能够为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各个学科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学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可以让学生的新奇、轻松的分为中完成学习任务,也可以有效优化教学效果。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课堂之中,用直观的形象来丰富学生的感知,在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绘画教学中,就可以以教材为出发点,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梅、兰、竹、菊相关的图片与视频,让学生欣赏、体会、感受、观察、想象,在图片与视频播放完成后,再鼓励学生进行临摹。

再如,在剪纸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剪纸作品收集起来,放置在投影仪中方法,让学生进行欣赏与点评,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剪纸艺术的视频,将民间艺术家精湛的剪纸艺术通过视频播放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这样的美术课堂,是丰富多彩的,在这种灵活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与创造力必然可以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就必须大胆的创新,引导学生掌握思考与探索的方法。

四、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就目前来看,在中学美术教学课堂中,很多教师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该种模式不仅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甚至还会招致学生的逆反情绪。长久以来,一些教师未能把握好美术教学的性质,加上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美术教学逐渐的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远离,而美术教学一旦失去了生活的源泉,必然会成为无本之木。为此,教师就需要积极主动的开辟第二课堂,挖掘出丰富多彩的资料,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从多种渠道中获取知识。

例如,在日常教学中,就可以举行关于美术知识比赛、课外写生、绘画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踊跃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再由大家共同选举出优胜者,对于优胜者,可以予以适当的奖励,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

滋味。

总而言之,现代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同时,创新能力也是美术创作的动力,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朝夕的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动手与动脑能力,在提升学生创造与创新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孙传云.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探究[J]. 林区教学,2010(02)

[2]徐仕刚.勇于创新 大胆改革——浅谈如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 美术教育研究,2012(24)

[3]徐露萍.“四轮”驱动,让想象驰骋美术课堂——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 美术教育研究,2013(06)

上一篇:化学品储存基本要求范文 下一篇:安全防溺水预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