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旅游资源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08 17:35:40

体育旅游资源分析报告

体育旅游资源分析报告篇1

摘 要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与经济、文化的结合力度越来越强。当前,体育资源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被应用到经济发展上。下文中,笔者在查阅我国大多数区域体育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就广东省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就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广东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SWOT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 广东省 体育经济 SWOT

作为一种新兴的产品,体育旅游资源被越来越多的开发和应用。从体育发展的角度来看,广东省一直都是一个体育大国,将体育旅游资源充分挖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推动广东省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为广东省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下面通过SWOT分析法就广东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等因素进行阐述。

一、广东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优势

广东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旅游资源丰富

笔者这里提到的旅欧资源主要包括体育旅游资源和其他旅游资源两类。从体育旅游资源角度来看,阳江海陵岛的大角湾,深圳的大、小梅沙等都适合开展游泳、潜水、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体育旅游项目。探险性特色体育旅游活动包括漂流、溯溪等探险性的特色旅游资源也正在逐步普及。从其他旅游资源类别来看,广东省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及历史资源等都相当丰富,罗浮山、西樵山、丹霞山九泷十八滩、飞来峡―清远峡、湟川三峡等自然全国有名;南越王墓、五仙观、光孝寺等古代资源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广州港、十三行、黄花岗、孙中山大元帅府、北伐纪念碑、农讲所等是近代历史发展的一个见证。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广东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

(二)经济发达

发达的经济是广东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另一优势。广东省的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及零售总额等经济指标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占据第一的,GDP从1989年至2010年连续21年居全国第一。强大的经济实力为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三)交通便利

一直以来,广州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对于城市的经济、政治及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广东省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地理位置极为优越。从交通环境上来看,铁路、航空、水路、公路等交通四通八达,方便了游客前来旅游。

(四)体育设施完善

广东省举行过很多国际都有影响力的大型运动会,比如六运会、九运会和亚运会等,这些运动会的举行提高了广州的知名度。广东省第5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广东省拥有各类体育场地77656个,总面积达到1538982万平方米,全省人均体育场馆2.02平方米。完善的体育设施方便了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广东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劣势

广东省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虽然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劣势。下面,我就劣势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缺乏体育旅游意识

目前来看,广东省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大家重视电商发展、重视旅游、重视轻工业等多行业的经济发展,却忽视了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大多数人并没有看到体育旅游所具有的经济爆发力。因此,这是当前存在的劣势之一。

(二)缺乏体育旅游专业人才

体育旅游专业的人才主要是指综合性人才,要求人才不仅懂得体育方面的知识,更是懂得旅游发展及营销方面的知识,将二者结合的人才,才能够有效地推动体育旅游专业的发展。实际上,当前广东省匮乏这样的人才,人才具有偏向性,要么懂得体育知识,要么懂得旅游知识,将二者结合的人才极度匮乏,这对于今后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三、广东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机遇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国际旅游的发展,广东省体育旅游经济在发展之时有很好的机遇,下面,我就广东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机遇进行阐述。

(一)体育旅游行业的兴起

随着体育盛会的不断举行,在我国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百姓体育意识的不断增强。随着大家体育意识的兴起,体育活动也慢慢渗透到我们的周边来,以体育健身、娱乐、观赏竞赛为目的体育活动逐步,体育旅游已成为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来说,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体育旅游这一概念进行关注,英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都充分发挥其国家内的体育资源开展旅游。在这一趋势之下,广东省充分开发体育旅游资源是推动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旅游逐步成为一种休闲方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越来越多人休闲之外的选择,随着人们旅游需求层次的提高,旅游目的也开始从观光转向休闲。《中国自由行发展报告(2012-2013)》中指出:我国旅游业正在向多元化、个性化的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散客的绝对数和在客源总数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目前,国内旅游游客中超过90%、出境旅游游客中超过70%的客源并不是由旅行社来服务的。2012年国内旅游市场游客数量接近30亿人次,跟随旅游团的比例不足5%。个人自由行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旅游行业盛行这一大规模之下,对广东省体育旅游经济的重视与发展是重要的机遇。

(三)广东省的大力支持

政府的支持是广东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只有政府支持,在今后各项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开展,这也是广东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机会。早在2010年11月15号,广东省深圳市文化体育旅游局印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文体旅游领域社会投资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通知。在通知中,提出了关于广东省体育旅游业市场准入、审批制度改革、社会投资鼓励等多项扶持和鼓励政策。制度和政策的规定在很大程度上让广东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规划化、合理化。

四、广东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威胁

广东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威胁,具体如下所示:

(一)环境因素

广东省的环境一直其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劣势,具体来说,广东省区域内大多数地区的城市其空气质量都有受到污染,其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另外,从降水层面来看,由于受到工业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广东省在将于的过程中酸度较强,就以广州市为例,广州市区域内降雨的PH均值为4.71,酸雨频率达50%左右,酸雨污染极为严重。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形成矛盾的时候,广东省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就面对着很大的威胁和挑战。

(二)其他省份竞争力度大

随着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省份都开始重视体育旅游经济资源的开发和营销工作。在这种情况之下,广东省所面临的竞争对手较多。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北上广一直是作为主流城市发展的,但是目前来看,北京、上海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较之广东工作做得都要到位。北京自2008年奥运会开展之后,就发展体育旅游经济,北京提出了“奥运北京”,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北京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截止到2013年,在5年的发展中,北京体育旅游经济发展不断成熟,景区设施不断完善,服务不断提高。相对于北京来说,广东在体育旅游经济发展中的核心竞争优势很差,这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很大的威胁。

(三)营销力度匮乏

营销力度的匮乏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大家需要营销,需要通过包装及宣传来提高自己的形象和知名度。在这一方面,广东省体育旅游经济的品牌影响力差,是其今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劣势。

五、推动广东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措施

通过上述对广东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进行的SWOT分析,我们得知,广东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未来任重道远。我们要充分发挥优势,合理解决和规避劣势,科学把握机遇,勇于面对威胁与挑战。下面,我在结合广东体育行业发展的基础上,就自己的研究情况探讨如何推动广东省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

(一)合理开发体育旅游资源

广东的体育资源相当丰富,在广东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合理开发体育旅游资源。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发体育旅游资源的时候,不能盲目开发,要充分考虑广东的优越经济基础、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做好统筹规划,认真定位,在这个基础上,开发投资,进行开发。

(二)加大体育旅游宣传力度

做好营销工作,提高广东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知名度。在传统广告工作做好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力量,积极开展网络营销,提高对广东省体育旅游资源的介绍,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在这里,我们可以就广东体育资源来拍摄具有创意的微电影,吸引大家前来参观的兴趣。

(三)培养体育旅游专业人才

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为广东省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基础。培养体育旅游专业人才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从高校的课程设置来看,进一步设置体育旅游专业的人才,而不仅仅是旅游专业或者是体育专业,将二者专业融合,聘请专业老师,从人才的源头上提高其技能水平。第二,对现有的人才进行培训。对于体育专业的人才,在培训的时候就侧重于旅游知识的培训,相反,对于旅游专业方面的人才,其在培训的时候就侧重于体育方面的知识来培训。这样,全面提高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水平和素质,推动广东省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

(四)联系实际加强多方合作

广东省可以与其他周边省份合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全面进行宣传及发展工作。举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2011年3月在大连举办的广东清远市旅游推介会就可以加强大连与清远的区域合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共享、客源互送,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样,广东省可以努力寻找合作伙伴,与其他体育大省或者文化大省进行合作,实现共赢。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加快发展体育旅游,是顺应市场需求、推进我国经济又快又稳发展的切实举措,是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有效拉动内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方法。作为经济大省,广东省在今后的发展中要高度重视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不断优化体育旅游资源,强化体育旅游营销力度,培养体育旅游营销人才,为今后广东省体育旅游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朱玲,惠蜀,张国力,尤运生,石渝飞,秦勤,李忠鹏.发展壮大四川省体育旅游产业的研究.体育科学.2006(02).

[2]肖沛雄,廖慧平.影响广东省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发展的因素分析.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05).

[3]张红松,丁世聪,吴劲松,钟贵钦,刘夫力.举办亚运会对广东体育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04).

[4]王桂忠,邱世亮,罗千人,陈婉儿.韶关体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对策.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

[5]邓凤莲,于素梅,武胜奇.我国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支持系统与影响因素.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02).

[6]翁家银.加快广东体育旅游业发展的思考.体育学刊.2006(05).

[7]周琥.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策划探析.体育与科学.2007(02).

[8]崔瑞华,王泽宇,于文谦.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SWOT-PEST分析.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03).

体育旅游资源分析报告篇2

随着湖北省大力推动生态旅游建设,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在推进了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当前旅游业人才短缺的状况,本文分析了随州旅游产业急需发展和旅游专业人才资源紧缺的现状,提出了根据当地旅游资源特色,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切实服务好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腾飞。

[关键词]

旅游人才;地方特色旅游;旅游资源;需求

随州被称为炎帝故里、编钟之乡,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国务院颁布了将旅游业培育成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科学定位后,旅游业更是成为当地迅速发展的龙头产业,其产业地位逐步上升,发展空间不断扩大。高职旅游教育应为发展地方经济而服务,完善现代教育体系,重新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创新培养人才模式,全面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为地方经济培养高素质人才。

1随州旅游人才需求现状与特点

随州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带动当地的“食、宿、行、游、购、娱”各项要素的有力提升,给当地旅游业带来了紧迫的人才要求。

1.1需要旅游开发的规划人才。

随州旅游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的开发和规划设计景区景点和项目建设,当前,旅游产业正处于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亟需整合开发阶段,需要大量的能够对地区旅游资源进行评估、调研、并进行开发规划的设计人才。随州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旅游资源,由于人才短缺许多资源尚需开发。

1.2随州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全区有23个少数民族,民族文化特点突出

同时,当地人文资源深厚、物产资源丰富,是不可多得的原始生态型旅游开发区。因此,需要拥有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方面知识,了解当地旅游特色的人才来帮助开发、研究、挖掘这些特色遗产,承担旅游研发任务。

1.3旅游业的发展除了需要高级研发人才外,更需要大量的经过专业训练和学习的旅游服务管理人员。

缺乏良好的服务质量和专业能力,就会出现“一流的设施,三流的服务;上等的美景,下等的态度”这样尴尬的局面。同时,旅游人才的知识结构也应有进一步的调整,除了掌握常识性的旅游知识,还应掌握电子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外语等多方面技能,人才的需求由单一型开始向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型等方面扩展,适应新时期下旅游业的发展。

2结合地方旅游资源特色,有针对性地培养旅游专业人才

2.1随州本土旅游资源特点分析

2.1.1独一无二的物质文化资源

5000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在这里开创了农耕文明,是海外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1978年,随州城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65件编钟,其规模之大,建筑形式之奇在世界上罕见,被誉为“世界第奇迹”。随州不愧为“古乐之乡,文物之邦”。随州文物遗存丰富,已发掘历史文化遗址168处、古墓葬(群)137处、古建筑144处、重点文物居市州前列。

2.1.2非物质文化资源独特

炎帝神农传说、神农祭典、花鼓戏,大洪山打锣鼓都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1.3历史人文资源灿烂

随州自古是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众多的名人大家在随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

2.1.4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

随州有秀美的大洪山自然风景区,温泉资源和茶叶、香菇、兰花、木耳等农产品。

2.2结合本土资源特色,有效提升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

2.2.1加强职业意识教育,制定职业规划职业学校应培养学生从进入旅游学校开始,就有意识地关注旅游行业的话题新闻、行业动态、以及行业案例,让学生对这份职业由陌生到熟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让学生热爱自己将要从事的事业。此外,通过聘请资深旅游专家、企业家、学者、成功人士来学校讲课、作报告、畅谈职业远景和规划,让学生加深对旅游产业的理解以及对旅游事业的前景未来的信心,让学生从学校里就树立职业理想、构建职业规划。

2.2.2加强职业责任和团队意识教育

学校应让学生深入旅行社和酒店工作,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旅游业是一个比较辛苦的行业,和学生的表面认识有极大的差别,应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做好思想准备,磨练坚强的意志,树立担当责任、经受考验的勇气和信心。同时,在团队实习培训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设置共同完成的工作和学习项目,让学生在团队氛围里相互协作、相互学习,体会人与人思想的差异,为学生以后接触不同的人群、做好服务工作做铺垫,并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体会到集体荣誉、团队力量的重要性。

2.2.3学校应与地方旅游业建立联系,培养学生的职业工作技能,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地方文化知识,为地方旅游事业的发展积蓄后备力量

随州本土旅游资源深厚、文化底蕴丰富,具有浓厚的文化历史渊源,学生由于知识积累有限、阅历尚浅,还不能深入的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和神韵,无法透彻细致地针对当地的特色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做进一步的剖析,讲解时比较干瘪生硬,没有感召力和生命力,因此,针对这些现象,学校应有目的有意识的加强这方面的培育工作。首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和学习当地旅游业的品牌营销活动,如:编钟文化节、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桃花节等,让学生深入活动实践亲身感悟和学习当地的特色文化,接受熏陶,形成自己的感官意识;同时带来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文化馆,聘请研究当地地方文化的专家、学者做讲座、报告,以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知识储备。其次,加强对学生课外读物的指导,根据学校的综合素质培养方案,让学生从入校开始每学期阅读各类课外书籍10部,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由指导老师组织读书报告会,让学生进一步提高文化素养,提升个人的精神品味。最后,学期末组织专业知识和技能比武,由业内专家做评委,并加大奖励力度,做好宣传,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和鼓励学生热爱本职专业,积极学习的信心。

3结语

随州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资源的软实力支持,同样,高职旅游专业的发展在地方经济的强力支持下才能更适应市场的需求,职业教育和旅游产业紧密合作,才能实现共同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应将学校的发展、专业的建设、人才的输送同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连接起来,加大特色教育,让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够迅速适应社会,找准位置,更好地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黄竞玲 于晓光 单位: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博文.以本土化人才培养促进民族地区高等旅游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旅游论坛,2009(01).

体育旅游资源分析报告篇3

关键词 体育旅游 永州 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国体育旅游发展迅速,同时旅游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按照《中共永州市委、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把永州建成旅游主体形象鲜明、产品特色突出、旅游设施完备、服务质量优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成对珠三角地区具有强大吸引力、拉动港澳、辐射东南亚的优秀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并成为湖南的旅游大市。

一、湖南永州地区体育旅游资源优势

(一)区域资源优势

1.山水资源。永州的山水旅游资源极其丰富。部级森林公园7处,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13座。山地面积达980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3.9%。潇水和湘水是永州境内的二条主要河流。这为永州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气候资源。永州市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全市年均气温在17.6℃~18.6℃之前,无霜期长。多年平均降雪天数为5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00小时以上,平均降水量1700毫米左右。这种适宜的气候特征为旅游者开展体育旅游提供了更多的途径。

3.动植物资源。永州地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据统计鸟类有172种;哺乳动物有56种;森林资源也十分丰富,植物种类繁,林相结构复杂,层次分明,据统计永州境内木本植物有400多种,加上草本植物就超过千种以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对体育旅游爱好者具有极大的诱惑。

(二)人文资源优势

永州素以“锦绣潇湘”驰名中外,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的游览胜地。有历代形成的古陵、庙、塔、阁、桥两千多处,已被国家、省、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38处,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同时“大唐中兴颂”碑,文奇、字奇、石奇,被尊为国宝。因此如果充分发挥体育文化的积极作用,利用丰富的人文体育旅游资源开展体育旅游活动对永州的体育旅游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契机。

(三)社会环境优势

1.政府重视。永州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永州旅游产业的发展。以“三山一城”建设为重点,以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为主线,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加大旅游发展投入,加强旅游市场建设,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已逐步成为永州市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永州市政府编制的《永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划要求要把永州旅游业发展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市旅游总收入要达到GDP的10%以上。

2.交通优势。永州的公路、铁路、航空网络显著改善。衡昆高速公路太澳高速公路永州段的建成为永州的公路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另外洛湛铁路、湘桂高铁、零陵机场等航线使用,永州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交通的改善为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关键因素。

二、永州体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品牌开发落后

体育旅游的开发方式相对独特,永州的体育旅游资源还没有形成知名的品牌。目前,在开发利用上只注重依靠自然资源本身来发展;只注重短期的效益,盲目的开发利用,体育旅游缺少足够的生命力,各个阶层对体育旅游认识也不足目前体育旅游的发展前景堪忧。

(二)需求不足

体育旅游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而对永州的广大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体育旅游意识缺乏、体育旅游消费只是停留在了解的层面上。对于一些开展体育旅游项目的景区,只是把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娱乐的形式,观赏性的价值远大于参与性。

(三)专业人才短缺

我国目前的高校中,还没有一所院校开设体育旅游专业方向和建立体育旅游学科;在产品开发方面存在特色不突出,大众化的多、个性化的少,目的性不强。体育旅游的专门性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发展上的需要。

三、推动体育旅游发展的建议

(一)制定可持续发展体育旅游规划

要加强政策扶持,完善旅游的资源开发利用,要把体育旅游市场开发作为发展旅游业的重点,政府要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的资金参与到本地区的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要制定一个统一规划和长远计划,全面合理的发展永州体育旅游业。

(二)拓展体育旅游市场加大宣传

加强对永州地区体育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才能拓展永州体育旅游市场。当然永州体育旅游市场的定位首先应该考虑国内和周边市场,在国内市场得到充分培育后,再积极开展国际旅游业务。

(三)培养体育旅游人才是关键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需要进行科学的论证、规划和布局各项体育活动项目,这些工作需要既精通旅游知识,又精通体育知识的专业人才参与。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而目前永州这方面的人才非常短缺,难以形成有组织、成规模的专业力量,只有大力的培养体育旅游的专门性人才,永州的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2011年1月11日市长在永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讲话[R].永州市2011政府工作报告.

[2] 中共永州市委、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R].地方法规.

[3]何艳群.湖南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8).

[4] 姚先林.永州旅游业开发模式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03.

体育旅游资源分析报告篇4

【关键词】体育旅游;释义;起源发展;现状

0 前言

体育旅游虽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人们早巳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大多数人对体育旅游却全然不知或了解甚少。经过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体育旅游在我国不仅已广为人知,而且成为一项受社会广泛关注和人们热情参与的活动。

1 国外学者对体育旅游的释义

虽然体育旅游这种社会现象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体育旅游的概念和含义的解释却因角度或理解的不同而多种多样。

国外学者Hall1992年将体育旅游定义为:“为了参加或参观体育活动,离开日常生活范围的非商业性旅游。”Standeven和De Knop(1999年)却将体育旅游定义为: “一切主动或者被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且参与形式可以是随意的,也可以是有组织的.其目的可以是为了非商业利益,也可以为了商业利益,但必须是离开居住地和工作地的出游行为。”长积(1996年)认为: “体育旅游,是指将参加体育活动或参观体育活动作为目的的人们,从暂时离开日常生活范围起.到返回日常生活范围止的这样一个活动。”

2 国外体育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体育旅游活动由来已久,原始社会就已产生。有些国家历史文献中就有人们外出旅游进行各种运动的记载.但实际上体育旅游是20世纪中叶之后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

体育旅游与近代旅游业同时出现并存在。1857年,英国就有了登山俱乐部,1883年挪威、瑞士等国也相继成立了滑雪俱乐部;1885年,英国人又成立了野营俱乐部;1890年,法国、德国成立了休闲观光俱乐部。各种俱乐部的成立,向热爱登山、滑雪、野营、休闲观光的游客提供了各种服务.满足人们体育旅游的新需求。

19世纪末,体育健身和闲暇娱乐在一些国家已形成一定规模。20世纪后期,旅游业的发展和运动的普及.使得体育运动为特色的旅游项目在欧美国家快速发展。当时,英国体育旅游年平均增长15%,法国增长9%。

3 国外体育旅游的现状

3.1 总体状况与特征

由于体育旅游具有其他旅游形式所不具备的运动体验特征,是人们对健康文明生活的一种追求,因而在全球发展迅速。据欧洲一份本关于体育旅游的调查报告称,2004年体育旅游占全球旅游市场的11%,创造价值愈500亿美元。到2020年,旅游业会占到全球GDP的13%。一些国家的体育旅游占到整个旅游收入的30%,往后10年体育旅游将是黄金发展时间。

国际体育旅游协会一份报告中的数据:在1994年时,世界体育旅游收入占世界旅游收入的26%,41%的旅游日程与体育旅游有关。有关资料表明,2008年世界旅行和旅游业产生约8亿美元的经济活动,2018年将看到旅游收入超过10.000亿美元。而体育旅游作为全球旅游业增长最快的部门,是快速增长中的核心部分。

体育旅游在国外将其划分为参与型体育旅游和观赏型体育旅游。目前,欧美等旅游发达国家,参与型体育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此外,由于欧美国家在举办国际重大比赛上优势明显,又有比较完善的国内联赛的市场开发体系,因此,观赏性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体育旅游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了较长时间,目前已经较为成熟。总体上看,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体育旅游有以下特征:发展进入成熟阶段,体育旅游市场已形成规摸;体育旅游经营部门已形成,经营渠道多元化;注重资源的持续利用,带来可观的效益。

3.2 澳大利亚体育旅游发展

澳大利亚政府十分重视体育旅游发展,该国体育与旅游部在2000年出台了“全国体育旅游的发展战略”。此战略分为背景分析、国际市场分析、国内市场分析、发展策略、实施等方面,在战略的核心部分,从多个方面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发展策赂。澳大利亚体育旅游发展战略的要点主要包括:强调合作与交流、重视科学研究和教育培训。总之,在澳大利亚,人们深信旅游经济的发展潜力,认为体育既是一个重要的旅游促进因素,又是一个特殊的旅游市场。无论是在商业活动中,还是在政府的方针政策上,已经紧紧地将体育和旅游联系在一起。

3.3 法国体育旅游现状

法国在体育旅游的开发与运营中,早已走在前列,且规模惊人。目前来看,法国外国游客数量约7000万。高居全球之首,甚至超过了本土人口数量。外出旅游度假已经成为法国人生活中的时尚。法国的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大型赛事活动年年举办,极大推动了法国体育旅游的发展。法国的体育旅游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且居领先地位,主要是得益于法国政府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法国体育教育的普及,以及本国体育明星的推广和本国社会对体育的需求。这些都为法国体育旅游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4 瑞士体育旅游现状

瑞士的体育旅游也遥遥领先,瑞士是欧洲乃至世界的冰雪运动圣地。登山和滑雪是瑞士旅游业中最先开展的项目。随着现代化发展,瑞士加强了对体育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高山铁路、公路、高山缆车道等,旅游设施的日臻完善,加速了登山、滑雪等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并逐渐成为瑞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4 结语

现代休闲生活与旅游和体育高度相关,体育与旅游结合的产物--体育旅游充实与丰富了现代休闲生活的内容。在国外,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历经百年,已成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体育旅游资源在全球很多经济发达国家中已被很好的开发和利用,体育旅游业成为整个社会休闲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罗明义.现代旅游经济学[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2]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体育旅游资源分析报告篇5

据悉,本届盛会由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及国家相关部委支持指导,中国饭店杂志社发起,世界旅游组织亚太酒店协会、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中国饭店业名人俱乐部、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中山大学房地产教育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广东酒店行业协会、香港酒店业协会、澳门酒店协会等近三十家省/区级酒店及餐饮行业协会协办。主要活动内容有:第十三届中国饭店全球论坛、2013中国饭店品牌展、魅力中国·名流飨宴、第十三届中国饭店金马奖盛典晚会、第五届中国名人高尔夫球邀请赛等。

论坛期间,高盛高华证券有限公司了《环球经济走势及中国经济前景展望报告》,贝恩投资(亚洲)有限公司了《中国旅游及饭店业投资契机报告》,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了《中国酒店业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报告》,中国社科院财经院了《中国餐饮业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报告》,全球最大的酒店数据专业研究机构STR Global了《全球与中国饭店业经营业绩对比分析报告及2013年预测报告》,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了《2012-2013年度中国饭店业薪酬调研报告》。为与会代表提供了一个回顾大事、剖析典型、展望趋势、交流思路的机会,受到了现场与会嘉宾的高度评价。

第十三届中国饭店金马奖颁奖晚会在广州大剧院盛大举办。据了解,中国饭店金马奖源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马踏飞燕”,象征行业先导,是全国饭店业至高荣誉之一,被媒体视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获奖企业被业界公认为行业的丰碑。

当晚,中国饭店杂志社、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隆重了:2012-2013年度中国酒店百佳、中国餐饮百佳、产业链供应商、设计机构、中国饭店英才榜等四大榜单。

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换届大会筹备工作会议暨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投资商分会发起人联席会议,也在本届年会期间同期举办。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会长杨柳女士主持大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会员代表共约100多位出席了本次筹备会。

体育旅游资源分析报告篇6

关键词:组织结构 运营绩效 规模集团化 功能精专化 经营网络化

引言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旅游企业是旅游产业的微观基础,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是产业促进的第一着力点。……‘十二五’期间,要更加重视旅游企业在产业促进和旅游强国战略中的主体地位和积极作用。……争取用五年的时间,初步形成一个‘以大型集团为主导、中小企业活力充沛、新型业态持续涌现’的旅游产业发展良好局面”。可见,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产业的基本单元和运营主体,其组织结构的优化程度直接制约着旅游产业的结构优化。

旅游企业组织结构与运营绩效分析

本文基于对星级饭店组织结构与运营状况的考察,剖析其组织结构与运营绩效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此探寻旅游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模式及其变革趋势。

(一)组织结构考察

1.规模结构。从总量来看,2000-2009年,星级饭店从10481家上升到14237家,增长了35.8%;房间数从948185间增加到1673475间,增长率为76.5%;床位数从1855965张增至3064684张,增幅为65.1%。从增长速度来看,自2005年以来,数量上的扩张速度逐渐放缓;而从平均房间数和床位数的增长情况来看,近几年来几乎没有变化,这说明饭店总量的增长并没有带来单体饭店规模的显著扩大,我国星级饭店增长模式还是简单的数量扩张型而非规模扩张型。

从不同规模星级饭店的构成比例来看,客房数500间以上的饭店数量为145家,仅占饭店总量的1.02%,房间数占客房总数的6.31%,床位数占床位总数的5.51%;客房数300-499间的饭店占饭店总数的4.3%,房间数和床位数分别占13.43%和12.35%;客房数200-299间的饭店占饭店总数的8.54%,房间数和床位数分别占17.43%和16.81%;而客房数在100-199间和99间以下两种饭店分别占饭店总数的30.54%和55.6%,客房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5.59%和27.24%,床位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6.1%和29.22%。从不同规模饭店的平均规模来看,差距也较大,大型饭店平均房间数为728间,而最小型饭店的平均房间数仅仅为58间。由此可见,在我国目前星级饭店的规模构成中,客房数在200间以下的小型星级饭店占绝对统治地位,饭店总数超过了80%,同时,其房间数和床位数比例均达2/3。

2.类型(所有制)结构。考察十年来星级饭店经济类型结构,即所有制结构的演变,可以清晰地看出一条“国退民进”的发展脉络,国有和集体性质的饭店数量比例由占2000年饭店总数的四分之三降到了2009年的五分之二;而十年间其他经济类型的饭店,包括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私营经济等所有制形式的饭店数量所占比例由16.4%上升到52.6%,占据了饭店行业的一半。

(二)运营绩效分析

1.不同规模星级饭店运营绩效分析。从运营整体状况来看,占饭店总数1.02%的大型星级饭店(客房数在500间以上)的营业收入占全部星级饭店营业收入的近10%;占饭店总数12.84%的中型星级饭店(客房数在200-499间)的营业收入占全部饭店营业收入的40%;而占饭店总数86.14%的小型星级饭店(客房数在200间以下)的营业收入占比为近50%。而从平均营业收入的对比情况来看,规模与营业收入呈正比关系。这表明依靠规模优势,大中型饭店的总体运营效益优于小型饭店企业。

此外,通过对每间客房和人均效益的对比,也可以看出大中型星级饭店确实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虽然出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每间客房的年收入、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实现利润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全国星级饭店的均值。

但从资产运营效率(绩效)来看,则出现了明显的反差。根据计算,五种不同规模星级饭店的平均营业收入占平均固定资产的比例,分别是35.84%、32.93%、34.73%、47.87%和56.87%。可见,星级饭店的规模与效益并不成正比,运营绩效最好的是客房数99间以下的饭店,运营绩效最低的是客房数300-499间的饭店,这也是以经济型酒店为代表的中小型饭店企业发展势头迅猛的一个旁证。

2.不同类型(所有制)星级饭店运营绩效分析。首先,国有星级饭店的总体运营绩效不理想,无论是全员劳动生产率、百元固定资产创营业收入,还是平均营业收入均低于全国星级饭店的平均水平,仅平均客房出租率超过全国平均指标。

其次,内资星级饭店的运营状况低于全国饭店的平均水平,而外资星级饭店数虽仅占总数的4%,但已表现出较强的规模经济优势,在某些经济指标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如平均营业收入外资是内资饭店的3.6倍,平均利润和利润率内资饭店更是出现了负增长。当然,客观而言,外资饭店较好的运营效益是由其巨大的资产投入带来的。

因此,应进一步扩大酒店业的对外开放程度,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和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借助国外先进酒店管理集团的资金优势和管理优势,调整和改善星级饭店的组织结构,增进组织运营效能。

旅游企业组织发展模式及变革趋势

对旅游企业发展演进的认识,国内学者认为旅游企业组织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魏小安、韩健民,2003):第一个阶段是市场组织的分散化,基本上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在市场上经营,我国目前大体上处于这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集团化和网络化阶段,旅游发达国家目前已经进入这个发展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国家化阶段,国家建立举国竞争体制,一方面是以企业竞争为基础,以联合竞争为主导,以部级的大型活动为龙头的体制,另一方面是各个相关部门积极支持,社会资源全面动员的体制,这是旅游发展更高阶段的体现。

结合上述分析,本文以为,未来旅游组织发展的趋势应该是“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两种发展模式的结合与共生(如表1所示)。

(一)规模集团化

集团化的内涵其实就是建立在专业化基础上的大型企业的规模化和综合性发展,即实现“顶天立地”式发展模式,其实质是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旅游企业集团化实际上是企业生产要素与发展要素的有机组合,旨在形成生产商、运营商、渠道商和品牌商的“四商合一”的格局和效果,而旅游集团的规模效应体现为单体规模、群体规模和网络规模三个方面(魏小安,2012)。

当然,在规模集团化的过程中,也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目前,旅游企业的集团化发展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一是有一些集团发展出现过滥的趋势;二是集团过分追求多元化,常常进入一些毫无产业关联的行业,认为这样可以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实际上其前景并不乐观;三是在集团化发展过程中,不注重加强内部管理,不注重建设完善的内部组织结构,而只是追求盲目扩张,这种倾向很容易产生前些年工业领域中已经发生的所谓“十个集团九个空,还有一个不成功”的尴尬局面(魏小安、韩健民,2003)。

(二)功能精专化

“向规模要效益”并非企业发展的唯一路径。为更好地促进组织有效运转,企业还可以聚焦自身的核心业务,即企业在行业中的分工。而分工体现的是组织在现代化大生产背景下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和市场地位。由此,对于中小型旅游企业而言,经营专业化、市场专门化以及服务细微化是安身立命之本。这一趋势被称为功能精专化,与上述规模集团化相对。

对于小微旅游企业而言,实现组织功能精专化主要采取的是市场利基者和服务精细化两种战略:市场利基者(Market Nicher)也被称为市场补缺者,是指选择某一特定较小之区隔市场为目标,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并以此为经营战略的企业。这一战略的关键是实现专业化,主要途径有:最终用户专业化、顾客规模专业化、特殊顾客专业化、地理市场专业化、产品或产品线专业化、服务专业化、销售渠道专业化等。服务精细化战略的内涵是将提供的服务产品做深、做专、做出品牌和特色。如国内第一家多品牌经济型连锁酒店汉庭酒店,其下属的三个酒店品牌,分别聚焦于不同的服务精细化和专业化以满足不同顾客群的需求,汉庭快捷酒店致力于为商旅客人提供便捷的住宿体验,汉庭全季着力于为客人提供最优质地段的选择,而汉庭客栈则立足于为休闲旅游客人提供干净、低价的住宿选择(严斌、吕勤,2010)。

(三)经营网络化

1.实体网络。经营网络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旅游企业通过在国内各城市和地区设立连锁机构来拓展自身的业务范围。如许多酒店集团以自建、委托经营或者特许经营等方式构建网络体系。

实体网络还体现为企业间的合作和联盟关系的建立,即企业网络分工。企业网络分工是指若干家企业以交易契约或隐含契约的方式,形成一个互相依赖的企业网络来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王建军,2006)。如2008年,7天连锁酒店成立了国内首家品牌经济型酒店跨区域联盟“星月联盟”,加盟对象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型品牌连锁经济型酒店,从网络系统平台、会员体系、营销管理经验以及酒店管理经验四个方面为联盟商提供支持(黄敏、吕勤,2010)。

2.虚拟网络。经营网络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是旅游企业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在线旅游业务,实现所谓的“鼠标+水泥”经营模式。如港中旅旗下的芒果网采用“网站+电话客服中心”的服务模式,依托先进的电子商务旅行网站和全国7×24小时旅行服务热线,基于统一的后台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旅行预订服务,充分地发挥出了港中旅集团丰富旅游资源的协同效应(徐春晓、李宏,2010)。

综上所述,规模集团化和功能精专化两个发展趋势体现了“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两种发展模式较显著的差别,而经营网络化则是上述两种发展模式实现扩张和渗透的共同特点。可见,两种发展模式虽然存在路径的差异,但在某些运营手段和方式上则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对二者的联系和结合,也可以将其归纳为旅游组织发展的趋势,即“分工专业化、产权多元化、规模集团化、经营网络化、管理现代化”(张辉等,2010)。

参考文献:

1.魏小安,韩健民.旅游强国之路:中国旅游产业政策体系研究[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2.魏小安.老家河南 壮美中原:河南旅游发展新篇[M].中国旅游出版社,2012

3.王建军.分工和产业组织演进与优化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6

4.严斌,吕勤.汉庭酒店2009年度报告[A].谷慧敏,秦宇.中国旅游企业年度报告(2010)[M].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

5.黄敏,吕勤.第一家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中国酒店集团—7天连锁酒店2009年度报告[A].谷慧敏,秦宇.中国旅游企业年度报告(2010)[M].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

6.徐春晓,李宏.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2009年度报告[A].谷慧敏,秦宇.中国旅游企业年度报告(2010)[M].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

7.张辉等.中国旅游产业转型年度报告(2009)[M].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

体育旅游资源分析报告篇7

关键词: 体育旅游 优势 劣势 机遇 挑战

体育旅游在国内是一种新的产品,它是体育与旅游相互融合交叉的部分,体现了体育的社会性与旅游的社会性。体育旅游属于社会体育的一个产业分支,也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种旅游的一种,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新兴旅游活动[1]。本文采用SWOT方法对广东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内部因素(优势、劣势)和外部因素(机遇、威胁)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广东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更好地推动其发展。

1.优势(Strengths)分析

1.1经济优势。广东省作为中国的第一经济大省,在许多的经济指标中占据第一的位置,如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其中进出口总额年均占全国约1/4,从1985年至2008年连续23年居全国第一;年财政总收入占全国约1/7;累计吸引外商投资约占全国的1/4;GDP从1989年至2010年连续21年居全国第一[2]。这些都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1.2旅游资源丰富。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大发展,广东旅游业“行、游、吃、住、购、娱”6大门类建设成效显著,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广东省是适合开展夏季体育旅游运动的地区,各种岛屿如阳江海陵岛的大角湾,深圳的大、小梅沙等都适合开展游泳、潜水、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体育旅游项目[3]。探险性特色体育旅游活动包括漂流、溯溪,其中以登山、漂流和徒步最为盛行,而自驾车旅行则是近年来新兴的运动。

1.3强盛的竞技体育。广东省作为体育强省,不断创造着竞技体育的辉煌,近年来全省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多次打破亚洲和世界纪录。从最早的陈镜开、容国团到现在的易建联、冼东妹等都成为广东体育旅游的宣传品牌。

1.4地理位置优势。广东是中国重要的海上交通要冲、沟通海外的通道和主要对外通商口岸之一,与香港、澳门临近,香港、澳门作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商埠和世界自由贸易的港口,同世界各地特别是与欧美有着天然的联系,对紧靠港、澳的广东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1.5人文自然旅游优势。广东是一座人文气息浓厚城市,古代的南越王墓、五仙观、光孝寺无不彰显着广东的悠久历史;广州港、十三行、南海神庙,三元里、黄花岗、孙中山大元帅府、北伐纪念碑、农讲所等一批古代和近代革命遗迹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如今,随着广东经济的发展,各种现代化大都市又将广东和活力联系在一起。[4]

1.6岭南文化。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岭南文化的包容性很强,从古至今先后吸收了儒家、法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将其融合并进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流派。位于大学城的岭南印象园就是岭南文化的体现。

1.7完备的体育设施。六运会、九运会和亚运会都在这里举行,这些全国性质的盛会都对广州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广东省第5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广东省拥有各类体育场地77656个,总面积达到1538982万平方米,全省人均体育场馆2.02平方米,场地投资及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2.劣势(Weakness)分析

2.1环境质量有待提高。全省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21个地级以上市有19个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居住区标准)。全省城市降水酸度较强,pH均值为4.71,酸雨频率达54.5%,酸雨污染仍较严重。

2.2体育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多样化。目前广东的体育旅游还是把很大的精力放在竞技体育运动的观赛方面,以此来吸引游客,如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但群众体育娱乐的开展有所欠缺。

2.3缺乏专业的体育旅游人才。专业人员既要懂得户外运动的专业知识,又要对旅游的知识了若指掌。目前广东高校没有开设体育旅游专业,而旅游专业的人才又对户外体育运动项目缺乏了解,这就造成体育旅游专业人员匮乏,对体育旅游的规划、运营、发展方向确定等方面产生影响。

3.机遇(Opportunity)分析

3.1持续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体育旅游业要得到发展就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仍然保持着每年8%以上的经济增长率,广东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强省经济也在快速增长。

3.2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用于休闲的消费比重正在逐步增加。中国体育人口比重逐年增加,广东更是在2009年达到41.3%。工作压力的增大使人们向往大自然,希望自己的心情得到释放,而体育旅游活动正有这样的功能[5]。

3.3政策支持。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也是一种机遇。2010年11月15号,广东省深圳市文化体育旅游局印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文体旅游领域社会投资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通知。其中有对体育旅游业市场准入、审批制度改革、社会投资鼓励等多项扶持和鼓励政策,以促进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4.威胁(Threat)分析

4.1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矛盾。在经历了保经济增长和环境破坏的阶段后,中国已经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2010年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明确了中国的环境生态问题,并定义了绿色发展。如果说广东省还以环境为代价的话,就将对广东体育旅游产业造成威胁。

4.2其他各省的竞争。随着体育旅游的不断发展,各省都加强了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有的地方将它作为经济的新增长点,这就使各省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广东虽然是体育强省,但与中国的许多省相比在很多方面还处于劣势。例如辽宁省的冰雪运动,每年吸引了国内国外大量的游客;山东省以孔府、孔庙为主打的孔子文化旅游产业,等等。

5.广东体育旅游发展对策与建议

5.1合理利用扩大优势。

5.1.1充分利用广东的优越经济基础、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加大对自然资源的经济投入,加大资源的开发力度。借鉴港澳的发展模式,提高开发的科学性。

5.1.2对广东的体育名人进行商业包装,提高人们的体育热情,促进人们用于体育休闲的消费。

5.1.3将传统文化与体育旅游结合在一起。岭南文化作为广东的主要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点,可将岭南的一些民间节日与体育旅游结合起来,形成岭南体育旅游区。

5.1.4利用广东居于全国首位的体育设施,引进世界性的比赛,打造比赛观赏类的旅游品牌。

5.2缩小劣势。

5.2.1针对环境污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整顿力度,净化广东的环境,以生态环境吸引游客。

5.2.2体育旅游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引进。首先,要在广东体育专业院校如广东体育学院设立体育旅游专业,培养体育旅游高素质人才,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短缺的现状;其次,聘请专家对现有在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这样就可在短期内起到一定的效果;最后,提高待遇,吸引体育旅游专业人员。

5.3把握机遇。

5.3.1乘上中国持续迅速增长的经济这一座大船,抓住人们生活方式逐渐改变的机遇,不断整合资源,强化管理,提升体育旅游质量,吸引潜在的客源。

5.3.2在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深化体育旅游改革,吸引更多的公司加入到体育旅游的市场开发中来,实现投资的多元化。

5.4应对挑战

5.4.1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第一,加强体育旅游法制建设和旅游景区的规章适度建设,制定切实有效的游客管理规定,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第二,树立绿色旅游发展观[7]。加强对游客的即时资源保护意识教育,使他们明白如何更好地保护资源,使体育旅游与人文、自然、人类生存环境形成一个整体。

5.4.2加强区域合作,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多个区域旅游品牌。如2011年3月在大连举办的广东清远市旅游推介会就可以加强大连与清远的区域合作,为两地的旅游企业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相互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促进大连清远两地旅游业的共赢发展。[6]广东各市要加强此类项目的开发,提升知名度。

参考文献:

[1]廉恩勇,张建忠.对体育旅游研究现况的分析[J].泰山学院学报,2006.12.

[2]吴克辉.略论广东经济特区的建设[J].新西部(下半月),2010.4.

[3]翁家银,周德书等.广东省体育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

[4]林帝浣.广州经典游[M].广东:广东旅游出版社,2007.

[5]冯淑凤.我国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

[6]人民网.清远市在大连举办旅游推介会.2011-3-30.

体育旅游资源分析报告篇8

关键词:旅游地理学;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1-0136-02

1 引言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1],其研究对象是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分析它们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成因,以及进行科学合理开发的思路和途径。《旅游地理学》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目前国内高校的旅游专业课程体系中均有开设。课程教学旨在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与旅游地理相关的基础知识,为今后从事旅游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

2 《旅游地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2.1 知识教学目标

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理解旅游地理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并且掌握旅游地理学中所涉及的各个具体内容,最终成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到旅游工作中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2 能力培养目标

始终坚持以必需、够用和适度为原则,对学生进行旅游地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灌输,尤其是通过一系列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等实际操作,使其具备适应旅游服务一线工作所需要的业务技术应用能力,具有较宽的旅游地理学知识面,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

2.3 素质教育目标

对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学校和教师始终希望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将其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等特点的“多元素”人才。热爱旅游管理事业,同时拥有勤奋求实的学习态度,遵纪守法的思想觉悟,配合协作的团队精神,适应社会的交往能力,严谨务实的工作理念以及开拓进取的奋斗目标。

3 《旅游地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3.1 实践教学的目的

旅游教学的关键,就是学生在深入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能不断地在实地进行锻炼[2]。构建《旅游地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首先可以巩固学生所掌握的旅游地理学基本理论知识,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其次,通过“旅游资源调查”及“旅游线路设计”等实践项目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确旅游线路设计的基本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将其与相关专业内容紧密联系起来,锻炼独立思考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学好本门课程的重要性。

3.2 实践模块的设计

在实践教学模块的设计中,根据课程内容,将实践内容分为两大模块,并做了进一步设计。实践模块一是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主要内容是使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的调查、分类、评价标准及方法,通过区域旅游资源的考察及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背景分析、整合机制、内容及方法;实践模块二是旅游线路的设计,在实践模块一完成的基础上,学生对区域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位置、交通状况、配套设施等均有所了解和掌握,这时再结合旅游线路设计的框架内容及方法等理论知识,学生就可以基本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旅游线路方案。

3.3 实践环节的推进

3.3.1 认知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的第一步是认知实践环节[3],该环节的重点是让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进而对今后从事的旅游工作产生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实践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在课内安排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课堂演示及企业参观实习,也可以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布置学生进行家乡或者学校所在地的旅游资源调查实习、游客市场调查实习等。

3.3.2 模拟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的第二步是模拟实践环节,该环节主要利用校内的多媒体影音教室,旅游专业训练室等现代化实验室,配合课程的理论学习,及时在校内进行情景模拟实践,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实践锻炼的效率,节省了教学成本的投入。在模拟实践环节中,还可以结合管理实践的内容,通过设置仿真的情景模拟,让学生按照其岗位角色来模拟参与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塑造学生的高情商素质。

3.3.3 专业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的第三步是专业实践环节,该环节的主要实践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设身处地的进入旅游景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了解并掌握对旅游景区的资源、形象定位、宣传营销、旅游线路设计等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经过专业实践环节的学习,既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也可以给旅游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有利于旅游企业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达到双赢的效果。

3.4 实践成绩的评定

实践报告的成绩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其中实践模块一的考核分数占实践成绩总分值的50%,具体考核要点包括有对旅游资源的感性认识(占总分值的10%)、旅游资源的调查分析(占总分值的10%)、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占总分值的10%)、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占总分值的10%)、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的撰写格式(占总分值的10%);实践模块二的考核分数占实践成绩总分值的50%,具体考核要点包括有旅游线路设计(占总分值的20%)、旅游景点主体形象和宣传口号设计(占总分值的20%)、旅游市场开发策略设计(占总分值的10%)。各个同学的具体得分根据其在小组分工中所承担的工作量可以做适当的增减,但是总体得分是以小组的团队综合表现进行打分。

4 《旅游地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意义

4.1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旅游管理专业高素质人才,是旅游管理专业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实践教学在这一使命的完成过程中具有贯穿始终的地位和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基础保障,所以推广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各所高校应该规范实训课程,增加实践教学在整门课程教学中的比重,大力投入建设好校内实践教学实验室,主动联系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并与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调动教师运用实践教学模式的积极性,灵活考核实训成绩。《旅游地理学》这门课程应用性很强,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在旅游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采用实践教学的模式,可以使教师及时收集到一些典型的案例,这样在讲授时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技能。

4.2 有效补充了教师的实践经验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4]。从事旅游高等教育工作的教师很多都是从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可以说其整个学习工作的环境变化只是从“一所高校”换到了“另一所高校”,始终是“校园”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并没有真正的与社会接触。教师们的理论知识都非常的丰富,可以很好地讲解书本上的知识点,可是实践经验却相当不够,因此如今全国各大高校在引进新教师时,越来越多地注重其工作经历,有企业工作经历者在应聘教师岗位时更受青睐。对待老教师,学校层面现在也强调专业课教师每年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去企业结合实践,并将此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时间仍然有限。而《旅游地理学》课程采用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补充教师的实践经验。因为在进行实践教学模式中,教师首先需要搜集大量的案例,在学生进行实践时,教师亦要一直给予引导、分析,直至最终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参与始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学生得到了能力的锻炼,教师的实践经验也得到了丰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支撑素材。

5 结语

目前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社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效果提升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针对行业的具体需求来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从知识准备、能力提升两方面入手,准确把握课程定位,丰富实践教学的模式,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将其与理论教学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培养出优秀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庆东.旅游地理学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5).

[2]任贤英.《旅游法律法规》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3]郭海燕.《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

上一篇:对花艺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下一篇:开展廉洁文化建设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