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0-23 17:00:01

启发式教学的作用

启发式教学的作用篇1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操作系统;处理机调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3-3223-02

Application of Heuristic Teaching in Operating System Course

WEI Ti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Guangzhou Auto Colleg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800,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 in the Operating System Course teaching, the important effect of heuristic teaching is discussed. Then, processor scheduling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demonstrate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using heuristic teaching. It is proved from practice that heuristic 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Operating System Course.

Key words: heuristic teaching; operating system; processor scheduling

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其内容涉及计算机硬件、软件多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理解计算机的运作、进而提高编程层次、完善对整个计算机学科的理解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操作系统课程本身涉及的概念多、原理性强、内容抽象,若采用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对内容难以理解,对操作系统课程无法提起学习兴趣,而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学习层次,未能真正理解操作系统的原理[1]。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在学习原理的同时提高运用合适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根据累积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应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提高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质量进行探讨与总结。

1 启发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通过引导、指导、开导、启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积极地学习和思考,并主动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2]。根据认知派学习理论著名教育家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提倡发现学习法。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3]。运用启发式教学,虽然学生学习的知识是已有的知识,但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引发出这些知识的过程,对学生而言他自己就成为了发现者,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把认知的知识在脑中整理成适合他的知识体系结构。

启发式教学法的“启”体现的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导向地位,“发”体现的是学生在教学中自主的认知方法,“启”和“发”正是“教”与“学”的辩证统一。为了让学生能顺利的自主发现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恰如其分的启迪与引导,正是启发式教学法实施过程要探讨的关键内容。

2 操作系统课程的启发式教学过程

2.1 操作系统课程的启发式教学思路

操作系统课程虽然具有概念性、理论性、抽象性强的特点,然而,学习操作系统的目的一方面是掌握其原理,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培养用计算机的的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系统本身的形成与发展正是一个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操作系统是人设计出来的,设计者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来源于日常的生活[4]。因此,在应用启发式教学法的过程中,运用日常生活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引导学生解决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问题,能使学生感到亲切而易于思考,从而达到良好的启发效果。

在应用启发式教授操作系统的过程中,教师可按如下步骤实施教学过程:首先明确该知识点要解决的问题,确认教学目标;接着选择日常生活中与该问题有共通点的情境,并提出思考性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类似的情境思考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之后启发学生运用思考出的方案思路解决操作系统中的问题;最后进行反馈与总结。

2.2 启发式教学的应用

本节以处理机管理中的重要知识点:处理机的调度算法为例,讲述如何在操作系统课程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

对于不同的系统和系统目标,操作系统可以采用不同的处理机调度算法[5]。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直接逐个罗列出各种调度算法,而是通过启发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逐步主动想出各种调度算法的思路。

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处理机调度的任务是在多道程序中选择出一个来获得处理机执行。同时明确调度的总目标是按照可以优化系统行为的方式分配处理机时间。

在学习调度算法时,教师引入生活中与处理机调度有共通点的情境:学校食堂的打饭情境。全校学生的下课时间统一,食堂会在同一时间涌现非常多学生,而每个打饭窗口每次只能为一名学生提供打饭服务。为了与单处理机的调度算法更好的类比,设置一个限制性假设,食堂只有一个打饭窗口供学生打饭。

教师对生活中的上述实例提出问题:有如此多的学生,食堂应该采用怎样的策略,才能使学生都有序的获得打饭窗口打饭呢?由于食堂打饭问题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学生很自然的迅速能想出排队策略,谁先来谁排在队伍的前面。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对于多个进程都就绪等待处理机,可用怎样的策略使进程都能有序的获得处理机执行呢?学生有了前面打饭问题的启示,自然能顺利的想到采用类似的排队算法,哪个进程先到,哪个进程排在队伍的前面先获得处理机执行。教师在对学生的算法思路进行肯定的同时,引入这种调度算法的专业名称叫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

正当有部分学生认为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已能极好的解决处理机调度问题时,教师在原问题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情形提问:假设排队在你前面的同学要帮他们全班同学打30盒饭,排在队伍后面的你是否感到不乐意呢?学生此时必定反应强烈的表示不乐意。而且此时学生也因切身的体会,已完全投入到问题的讨论中。教师进而让学生思考:应采用怎样的策略,对只打一盒饭的学生更公平。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出应该让只打一盒饭的学生排在队伍的前面,而思维更完善的部分学生会提出让需要打饭盒数少的学生排在队伍的前面。教师此时引导学生把类似算法思路运用于处理机调度的问题上:对于多个进程,有些进程需要执行的时间长,有些则比较短,应怎样设计算法更公平?学生把打饭问题的解决策略迁移到处理机调度问题上,因而想出了应该让执行时间短的进程先执行。教师采用这种启发式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想出了这种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教师再进而分析这种算法的优点是缩短了整个系统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

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回到打饭问题再思考:刚才的方法是否仍有不妥,要打30盒饭的同学能否顺利完成打饭任务?学生们会猛然发现上述算法会让打饭盒数多的学生根本无法获取到打饭窗口打饭。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如何让打饭盒数多和少的学生都比较公平?有部分学生会提出让每位排队的学生都打一盒饭就回到队伍后面重新排队的方案。教师肯定这种思路的同时,启示学生对于处理机调度问题是否也能采用类似策略。学生们此时较容易的能想出让每个排队的进程每次只执行一定的时间,若仍未执行完,则必须回到队尾重新排队。教师肯定学生思路的正确,指出每次执行的这段时间可称为时间片,并明确这种算法称为时间片轮转算法,同时分析时间片轮转算法中时间片长短是可选择的,最好能使大多数进程能在一个时间片内完成,这就类似于食堂打饭时每位同学的打饭时间限制应该能使大多数同学只排队一次就能完成打饭任务。此时,学生在教师借用生活实例的启发下,主动的逐步改进思路,想出了三种调度算法。

教师再采用类似的方式启发学生,通过在食堂打饭问题中增加可能出现校长光临的情境,引发学生想出应让校长先打饭的策略,进而引入处理机调度算法中让优先权高的进程先执行的优先权调度算法。并融合以上各种算法的思路,引入真实的UNIX系统中使用到的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以先来先服务原则在第一个队列中排队调度,若时间片内未执行完,则调到第二个队列的队尾等待,只有当第一个队列为空,才调度第二个队列中的进程;系统有多级这样的队列,策略以此类推。教师小结这种算法以排队为基础,既考虑了优先权问题,又兼具了时间片轮转的公平,达到了较好的调度效果。

至此,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在逐步思考与发现的过程中,自觉主动的学习与掌握了处理机调度的各种算法。并且对各种算法的设计思路来源有了清晰的认识。

2.3 总结与反馈

教师最后对各种调度算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场合进行分析与总结。同时,赞扬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自主思考完成了对处理机调度算法的学习,并且鼓励学生在其他知识点的学习中也应学会联系生活情境、活跃思维、勤思考,学习操作系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主动发现学习的有趣过程。

3 结束语

启发学生思维与提高教学质量是相辅相成的过程。把启发式教学法应用于操作系统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持续的思考与自主发现中掌握操作系统的知识,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操作系统的兴趣,又有效的提高了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质量。而学习质量的提升又反过来促进学生有更高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培养了学生开拓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曹玲,葛艳.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0(4):65-66.

[2]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 张积家,陈俊.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 邹恒明.计算机的心智:操作系统之哲学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启发式教学的作用篇2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 作物栽培学 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传统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有待改进之处

传统的作物栽培学教学只是一种继承型的教学,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不注重学生智能的发展;多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多注重现有成果的传授,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远远不够。

基于上述原因,传统模式培养的农科学生通常存在如下共性问题:(1)读得多,但不能干,存在“高分低能”现象。(2)思维方式属于再现型,遇到新的问题、新的情况时,则不知如何应对。(3)对快速更新的新知识吸收、理解和应用能力欠缺。(4)缺乏敢于创新的意愿和才能。(5)面对非对口专业的工作,适应性差。

针对目前作物栽培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农科教育工作者都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探索。其中将启发式教学灵活应用于作物栽培课程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农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

2 启发式教学在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1 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展启发式教学的前提

就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而言,教师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程与方法起规划、引导作用, 因此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但从整个活动的终极目标上来看,教是为了学,因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思维活动为主线,做到适时启发,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观点。

2.2 创设问题情境是开展启发式教学的基础

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设问题情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以此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是启发式教学的外在表现形式。实践证明,好的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注意力集中,促使学生主动自愿地探求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但提问并不完全等同于启发式教学。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创造问题情境,包括问和答的情境,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互设问答的过程开展学习活动。

例如,作物栽培学“水稻产量形成及其调控”章节内容时,为使学生明确水稻产量和产量形成的基本概念,掌握产量形成的主要过程及其调控方法,全面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水稻产量响应问题的能力,可抓住主线提出问题“水稻栽培学量重要的关键词是什么?为什么?”启发学生了解整个水稻栽培学的主线以及本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位置。通过“生长”、“发育”和“器官建设”这3个关键词回顾过去的教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水稻生长、发育和器官建成的过程其实就是水稻产量形成的过程。然后进一步设问“水稻产量形成是否还有其他过程?主要包括哪些?”自然引出本节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进而层层设问,逐步推进,从产量构成因素、光合生产与分配、源库协调和群体质量优化等角度全面解析水稻产量形成的主要过程及其调控方法。以点带面,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空洞泛味的抽象概念讲解变得生动有趣,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3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手段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大脑不断处于主动思维状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设法造成学生的“愤”、“悱”心理状态,先让他们暂时求知而不得,想说而不能而后引导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变学生以知识被动的接受者为,知识形成的参加者和发现者。

例如,在开展小麦幼穗分化过程观察实验时,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单一,只借助于解剖镜观察特征,往往是实验做过了,但学生普遍感到一是概念不清,二是这些知识不知如何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因此,对实验方法加以改进,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从不理解走向理解,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可以先制作小麦植株标本,让学生总体认清什么是成穗,成穗的结构(包括小穗、穗轴、护颖、内外稃等)。然后借助电视摄像装置进行穗分化观察,把各时期的形态特点直观加以呈现,引导学生思考幼穗和成穗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怎样对号入座?这样同学们很容易把概念弄清、记牢。然而实验并非到此为止,通过让学生进一步反复观察,设问在各时期分化中能否看到一些特殊情况?并尝试推测形成特殊情况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再和学生一起分析在非正常情况下,如遇到干旱、冻害、高温等各时期的分化又是什么样,从中找出差距,分析出后果。接着鼓励大家再接再厉,把思路进一步延伸,为什么幼穗的每个小穗的小花数目达728个以上,而成熟的小穗小花只有324个结实,减少了很多呢?我们在生产上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小花的退化,从而提高产量呢?最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搜集资料,撰写一份实验报告。

2.4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开展启发式教学的保证

教学中,教师不可唯我独尊、搞一言堂。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大胆向教师质疑问题。要充分释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开思路去操作、去讨论、去争辩。教师更多是将自身角色定位为裁判员,而不是教练员。只有这样,启发式教学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组织课堂讨论和进行角色扮演可以改变教师在传统教学法中“满堂灌”、“说教式”的 “一言堂” 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教学活动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课堂讨论通常以3~5个学生为一组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选取重点、疑点、热点内容,预设讨论主题,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搜集资料,准备发言提纲或背景知识。在开展堂讨论时以小组为单位抢答发言,然后相互进行质疑和答辩。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全神贯注地耐心倾听,并对讨论中的一些误点、疑点和难点作必要的解释和补充。最后由全班集体评定各小组及作自由发言者的考核成绩。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它是与注入式教学相对而言的,而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则是与讲述法相对而言的。启发式教学在能否有效实施,取决于涉及参与教学过程中的诸因素,特别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只有参与教学过程的诸要素融洽配合并有效地发挥作用,启发式教学才会在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中发挥出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凌启鸿.论中国特色作物栽培科学的不可替代性[J].中国农学通报,2003.19(8):1-6.

[2] 杨建昌.对作物栽培学发展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8(1):154-155.

[3] 朱新开,郭文善,李春燕.作物栽培学课程组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9(35):227,230.

[4] 左青松.对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的思考.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1):177.

[5] 侯熙光.怎样进行启发式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1997(5).

[6] 熊梅等.主体性.人的发展.与启发式教学[J].东北师大学报,1997(3).

启发式教学的作用篇3

1.1启发学生智力快速发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模式可以将学生置于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且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创造性设计、创编一些有趣的体育活动,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1.2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启发式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的情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强调引导、启迪等能力,使得体育教学充满趣味性、竞技性,丰富了体育教学模式的内容,使其变得更加生动,提高了学生体育教学的娱乐性、形式多样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1.3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整体思想素质,帮助学生适应自身环境,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弱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顽强的意志。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自身问题,鼓励学生发展自身,启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潜移默化提高学生整体思想素质。

2.启发式教学常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非常科学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2.1直观启发

直观启发可以引导学生基于感性认识出发,给学生操作、演示本身熟悉的知识和体育技巧,以便帮助学生能够直接感知,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够正常发展。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挂图、定向和分解示范、播放幻灯片和录像等高等的教学手段,能够全过程的分析体育动作,帮助学生掌握关键技巧,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

2.2提问启发

体育教学讲解过程中,可以采用提问启发式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提问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层次、接受能力等设计问题,并且要善于质疑和解疑,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开动大脑和实践动手能力。比如体育老师讲解弯道技术时,可以结合物理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将向心力、离心力等基本原理应用于弯道跑体育教学过程中,讲解身体内倾的原因,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能力。

2.3形象比喻启发

形象比喻启发可以采用类比、推理等逻辑方法,积极的引导学生掌握新的体育理论和技能,并且能够借助联想等思维模式理解新的体育知识和技术原理,教授学生时可以使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喻,使得问题更加的形象化和具体化,激发学生的联想功能,使得体育教学过程更加的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例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想像铅球和不规则石块,哪个滚动的快?再联想到前滚翻身体该团成什么形状才能更好更快的完成动作?那么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都会去注意自己身体是否团身够圆,很快解决了教学难点。

2.4对比启发

对比启发模式使用关联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使用正反比较和新旧对比启发技术,并且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等方法实施深入的分析,以便能够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层次的深度理解,使用观察对比、概念对比、视觉和动觉对比等加强体育教学的效果,引导学生观察注意体育教育的动作技能,实施分析比较,了解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本质。例如在篮球运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作按拍球运球动作与拍打球运球动作,让学生进行观察、运用、对比、分析,这两种动作那种动作能够更好的控制球?那种动作更好看?那种动作才是正确的运球方法?学生通过对比两种练习方法,再通过教师对动作要领的提示,很快能掌握正确的运球方法。

2.5练习启发

体育练习具有很强的启发性,采用启发性练习可以提高练习效果,练习存在多种多样化,其具有很强的新异刺激能力,可以通过刺激学生的神经系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兴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体育教学任务、教学目的开展诱导练习、辅助练习、组织竞赛等,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性。练习启发最为关键和有效的手段包括很多种,通常使用体育拓展游戏模式进行。体育拓展游戏过程中,教师、学生可以创造性的设计游戏,制定新的游戏规则,传授游戏经验,并且不断的持续性创造出更多的新的体育拓展游戏,适应新的学生体育教学需求。体育拓展游戏可以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拓展新的教学方法,以实践锻炼为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的智力、体力同时发展。

2.6方法上的启发

体育教学采用方法层次的启发模式,需要体育教师拥有极其渊博的教学知识,并且具有较高的体育技能和技术,以便带给学生极大的鼓动能力和教学感染能力,同时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步骤,恰当的把体育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比如教授学生掌握单杠前上动作要领时,教师只需要把相关的动作讲解清楚,学生即可从两臂进行用力,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教学方法,并且可以将其应用于同类的体育训练过程中,较快的掌握新的技术和动作。

3.启发式教学实践注意事项

笔者在开展启发教学过程中,实践探索多个方法和途径,取得了良好的经验,根据自身体会,发现开展启发式教学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启发式教学执行方案,因此实施启发式体育教学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3.1启发式体育教学要具有针对性

启发式体育教学设计和开展过程中,其需要遵循针对性原则。首先,启发式体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教学服务,因此设计启发教学内容时要注意时间分配;其次,启发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体育专业教材,具有积极向上的重要作用;再次,教师要根据教学规划合理安排启发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情况,突出教育效果。

3.2结合学生的知识掌握基础组织启发式体育教学

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身体素质和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差异,采取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教育原则,并且在运动过程中适当安排学生的运动量和强度。

3.3启发式体育教学要具有组织性和纪律性

在启发式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要交代学生掌握相关启发教学规则和要求,保持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让学生能够按照规则和学习计划,开展启发式体育教学模式。

4.结束语

启发式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能够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且将复杂的体育动作分解为简单的技术要领,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启发教学模式可以更新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能够把素质教育贯穿到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并且要求教师能够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结构出发,采用有效的手段,激发他们对新的体育教学内容产生认知需要,完成教学目标。

启发式教学的作用篇4

本文在简要阐释启发式教学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高师院校的教育教学方式现状,提出了践行启发式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方法、提高现有师资水平、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等策略,以期回归启发式教学的本真,实现新时期启发式教学的优化与创新。

[关键词]

高师院校 启发式教学 创新

所周知,启发式教学的历史源远流长,若从孔子、苏格拉底提出启发式教学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人们不断赋予启发式教学以新的内涵。变革旧的教学方式对人才培养和高校教学有重要意义。

1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启发”一词源于教育家孔子所讲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即学生不是特别想知道的东西,老师就不要启发他。西方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提出“产婆术”式的启发式教学,认为启发学生教学就像接生新生儿一般,主要分为讥讽、助产、归纳、定义四个步骤,专注于为思想接生,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和新思维。宋代的理学家朱熹认为“愤者,心求通而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大意为当学生想理解知识却理解不透彻、想表达却又不能完整表达时,教师需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旨在使学生顿悟,当学生有强烈的愿望探究知识本源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诱导,带领学生一起走向学习的天堂,这种学习方法通常被认为是启发式教学。

2启发式教学的特征

2.1发展性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和技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多方面发展。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原则和指导思想,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特殊作用,“使学生能主动并按科学的方法去学习、思考,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1]

2.2引导性

启发式教学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首先需要教师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在学生学习遇到难题时,教师不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诱导他们一步步接近真理。现代的启发式教学有别于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是对传统启发式教学的丰富与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个体差异,启发诱导、因材施教,体现了‘导’与‘学’、‘学’与‘思’的辩证统一。”[2]

2.3创新性

启发式教学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协作,教师要创新知识储备与知识传授的方式,不仅在授课观念上有所创新,也要在授课内容与方式上力求创新。另外,时代的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启发式教学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手段正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实践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教学实践中。”[2]

3启发式教学的策略

3.1践行启发式教学观念

启发式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重要体现形式。这不仅是对教师专业知识和授课技能的考量,也是对教师综合专业素养的评价。一直以来人们都强调和号召“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但目前大部分教师仍未真正践行启发式教学,因此从观念上引起教师注重教学理念成为教学重中之重。第一,教师需及时关注学生的想法与课堂上的表现,并相应作出点拨与指引。教师授课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第二,贯穿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深厚而新鲜的知识,具备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做好终身教育的准备。启发式教学的实施在高师院校具有良好的土壤条件,高师院校是培养未来教师的园地。

3.2转变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式,教会学生学习。教师要用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一系列铺垫、启发、诱导将学生引导到豁然开朗的境界”[3]。首先,摆正教师位置———设置疑问。教师是启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的有效帮手,要思考如何将知识更有效地讲述出来,如何在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其次,发挥教师价值———引导研究。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后还面临着一项重要的任务,即为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并在实践中应用知识。教师的真正价值在于用一种引导式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正确思考问题,用科学的方式探究知识的本源。通过向学生设问,引导学生挖掘问题的本真,让学生充分感知获取知识的过程。最后,运用情感教学———砥砺人格。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航标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教师采用民主型的教育比采用专制型或放任型的教育,更能激发养成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4]因此,教师要善于采用民主型的教育方式进行情感教学,关注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育。

3.3提高师资水平

“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潜能,培育人才,增进社会之福祉。”[5]教育的核心目的在于教学,教学质量的高低是教育实现程度的重要指标。首先,严格规范教师上岗制度。对教师的理论知识、授课技能、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等进行全面的衡量,优先录用采用多样教学方式上课的教师,从源头上保证教师的高质量,保证日后启发式教学和其他教学方式的顺利实施。其次,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可参加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会议、进修、培训,在会议上与同行交流教学经验,相互促进与提升。最后,加强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与监督。加强对教师的评价与监督是发挥教师教学积极性有利于教师更新传统的教学方式。

3.4持有创新思维

第一,教师需具备创新意识。教师是学生思维创新的引路人,是有效实施启发式教学的重要主体。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会影响学生考虑问题的方式。为更好地实现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做好对学生创新观念的引领工作。第二,学生需对学习充满兴趣。学生只有真正地读书,才会对知识充满兴趣,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才会有创新思维的基础。第三,教师尊重学生的创造热情。教师与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背景与生活阅历,因而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并不总是处于一个层面上,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实现师生互动协作式的学习。

4结语

本文在追本溯源的基础上探讨启发式教学,挖掘启发式教学的内涵,探讨启发式教学的发展性、引导性、创新性的特征,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主体、创新思维的视角构建启发式教学策略。实施启发式教学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把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与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联系起来,使之科学化、系统化。

作者:李春超 王小芳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钟祖荣.启发式教学的特征及实施要领[J].中国教育学刊,1996(4):42-43.

[2]李慧勤,李红君.现代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与实施[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21-23.

[3]文敏.现代启发教育思想及其在创新教育中的运用[J].辽宁教育研究,2000(12):72-74.

[4]王荣德.现代教师人格塑造[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118.

启发式教学的作用篇5

1 研究教学模式的意义

美国著名师范教育专家B•乔伊斯(Bruce Joyce)和M•威尔(Marsha Weil)在对自身及许多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之后,从100多种模式中总结出了25种模式,在1972年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对规范课堂教学、研究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教学模式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现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个性化学习;教学手段多媒体化。高校研究教学模式的意义大致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助于推动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转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学模式的正确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有助于适应课程和专业设置的调整,使教学过程更具科学性、艺术性,体现育人本质。

2 基础教学模式

2.1 教学模式: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采用特定的教学程序而形成的一种操作样式”。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教学模式既不是纯粹的理论,也不是纯粹的实践,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模式处于中介地位,教学模式比教学理论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比教学实践抽象,有理论特性。教学模式的结构一般来说包括以下五种要素: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教学评价、师生关系。

大多数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一定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在不同的理论指导下,对教学过程中各阶段、环节、步骤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

2.2 基础教学模式介绍。“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就是在以下常用的基础教学模式中升华产生的。

2.2.1 讲解——接受模式。这是一种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目前被大多数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该模式的内涵较以前更为丰富。但由于学生客观上处于接受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的地位,不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需要研究、采用多样化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优越性可以使传统的讲授法有机地贯穿启发式教学原则。教师在讲课时,如果能够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以多媒体设备为载体,师生互动,结合讲授进行思维能力、组织能力的训练,实施德育教育等,就能收到其它教学手段很难达到的成效。这种启发式的讲授法更具发展性、适用性。

2.2.2 示范——模仿模式。该模式是通过教师示范,指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以培养学生技能、技巧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这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教学模式之一。该模式对形成技能非常有效。该模式的成效取决于教师所发挥的作用和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自主练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启发其创造性思维。

2.2.3 环境——模拟训练模式。环境模拟训练模式充分利用具有仿真的职业环境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在的智能,通过模拟训练,要求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具体职业岗位的基本技能和管理要求,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模拟训练阶段,教师应起到教练和裁判的作用,适时对其指导、启迪、评价。这种教学模式适合于专项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形成训练课程的教学。

2.2.4 体验教学模式。其理论基础是通过将学生置于特定的职业环境中,使其获得职业体验,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毕业岗位实践大多属于这种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般运用于顶岗实习期间。从实践效果分析,这是目前“校企合作”的成功典范。这种教学模式在“双赢合作”的基础上,才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2.5 任务教学模式。任务教学模式是通过明确而具体的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养成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运用学校或社会现有资料的习惯并形成能力。教师在实施教学时的关键之处是培养学生兴趣。该模式以任务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特定的能力。

2.2.6 观察教学模式。在教学见习、实习中得以应用,目标是要使学生通过观察学习,验证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巩固、扩展专业知识,获得特定的行为模式。观察学习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一些先进的专业知识和工艺手段,有助于开拓视野,了解专业背景或某些特定的专业知识。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网络、多媒体技术、图片、影像、动画制作等,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集中其注意力。

2.2.7 范例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某一真实的典型事例为基础,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学习者完成特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建构。范例教学通过具体范例的讨论和思考,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师生互动性强。专业课程中许多内容的教学可以采用这种模式。

2.2.8 合作学习模式。该模式是在学生已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由学生或教师提出一个小组学习目标(可以是某一专题,也可以是一项设计或探索性实验),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会合作、协调与沟通的过程。该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系统整体协调的力量。

2.2.9 项目教学模式。是在基本完成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训练的基础上,主要由学生独立或相互合作完成某一系统的相对完整的项目或课题,完成新的知识体系的建构,完成综合职业技能的训练。在这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利用各种手段查阅相关资料,请教教师、工程技术人员或其他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对教师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并能有所收获。该模式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对具体学生的个体评价着重其通过项目教学后能力的提高、情感发展的评价。学生是模式中的教学主体,有很大的个人发挥空间,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以上主要介绍九种基本教学模式,这些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目标有些部分相近或相同,选择时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习对象。没有一种模式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对象,或优于其它模式,也就是说模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用与否。每种模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使用这些模式时可以根据实际加以改进,使之更具针对性。掌握和熟练运用模式的关键是更有效地将其用于教学实践并总结提高。作为一个教师,如能集中研究和使用其中2至3种模式,就能提高教学技能。“教有定则,教无定法”, “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或扩展的结晶。

3 “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的启发观

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中的“启发”源于传统启发,又不同于传统启发。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它不是把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仅仅视为教学方法,而是看作一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思想。[这一教学思想的着眼点在于引导学生爱学、指导学生会学。启发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独特的个性。启发活动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动性和使学生“会学”。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真正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上。教师的工作重点放在启发诱导和指导上。在教学策略上,“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的启发十分重视观察活动、实验活动、研讨活动和阅读活动等内在的启发性特点,主张除运用语言外,还要更多地综合运用观察、实验、讨论、阅读等手段来实施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笔、动手的探索过程。总之,“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的启发观是师生间的启发、学生自身的启发和活动内在的启发性等综合运用的完善教学活动。他不同于传统启发那种注重某一教学环节某一方面的启发性,而是强调启发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贯彻启发式教学理念,关键在于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地位。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精神,一般采取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启发方法,同时将以教师活动为主的启发方法贯穿于其中。

4 “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的综合观

“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的综合观包含着教学环节优化组合、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的优化组合,综合评价教学的观点。围绕使学生“爱学、会学、学会”三方面来设计课堂教学的程序、组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设计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指导思想。“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不提倡课堂教学模式固定化、单一化,而要求从实际出发来安排教学过程。没有固定模式并不是讲课堂教学没有规律性。“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的结构只提出基本环节或结构要素,不规定程序和基本环节的取舍标准。“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在进行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优化组合时遵循五条基本原则:①与“以学生为主体”相统一的原则。即尽量采用那些能增加学生实践活动的、信息交流渠道较多的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②与“实验为基础”相统一的原则。即边学边实验,把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尽量使用多媒体手段。③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原则。尽可能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让学生体会人类在认识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和基本途径。④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即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的优势和校内外的设备出发,创造条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⑤高效率的原则。即选择费时少、成本低、见效快的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综合评价是“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综合观的又一具体体现。首先,“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是把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人格品质的协调发展作为教学目标的,因此,评价包括认知领域、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三个方面。其突出特点是把技能领域的评价具体化、可操作化和量化,同时对情感领域的评价也作了一定程度的具体化和量化。第二,强调结果和过程评价的统一。第三,重视学的评价和教的评价相统一。即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要看学生是否学会,更重要的是要看他们是否爱学、是否会学;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看教学是否有科学性、逻辑性等,更重要的是要看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精神。第四,主张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启发式教学的作用篇6

[论文摘要]探索启发式教学改革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主体性原则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在现代启发式教学改革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启发式教学既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又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针对启发式教学,目前学界的研究可谓“百花齐放”,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很多学者往往从实证的角度加以研究,而不太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原理对启发式教学进行研究,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原理——主体性原则作为方法论和基本原则对启发式教学加以探索。

一、主体性原则的内涵

所谓主体性原则。一般来说就是承认、重视并坚持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则。其核心是突出人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主要包括能动性、自主性、意识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从哲学意义上讲,它主要有三种规定:

其一,把人看作价值主体,既重视人的理性因素又重视人的非理性因素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的作用;其二,重视人的主体间性,突出强调人的社会性。从主体活动范围上说,每个社会主体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个体性。强调主体间性其实质是强调“大家”的主体性;其三,应把实践看作是主体性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实践能动性角度去理解主体。通过实践活动,使主体具有意识性和创造性。其中创造性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二、启发式教学的主体内涵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受教育者在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满人格的过程。”启发式教学就是要对学生的兴趣动机、思维方法、情感体验各方面的全面影响。

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的创新思维,教师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仍发挥主导作用,但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不断创新。教师要充分利用“两个主体”的理性和非理性因素,不但要创新教学方法。而且还要倾注爱心。与学生一起共同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

启发式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对学习的意义、学习的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能使他们产生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快乐中渴望学习,在学习中感到快乐,进而主动学习。启式教学的目的就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离开学生的积极主动,这一目的是很难实现的。

启发式教学,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所谓双向互动,即教学过程的主体间性,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启发式的互动,不是机械的互动和肤浅的双向信息交流,更不是否定教师的作用。教师既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要对学生的学习加以适当的引导,并将这种引导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启发式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启发式教学理念不仅适用于课堂教学,也适用于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条条框框的理论,应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实践结论,让他们自觉地把这些实践结论与所学有关知识理论加以对照,这样一方面深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兴趣,锻炼学生勤于思考、勤于实践的能力,在这种启发式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还能获得许多高于书本的知识,这样既能“温故”又能“知新”。启发式教学需要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是主体性原则主体观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只有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过程时时处处关注学生,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才容易接受教师的“启”,学生的“发”也才能水到渠成,也只有这样启发式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主体性原则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的意义

2005年9月10日,总理在第2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强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除了需要深化高等教育体制和方法的改革外,还要做三件具体的事情。第一件事就是贯彻启发式教育方针。并指出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八个字的意思就是要实行启发式教育,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保持着主动性,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主动去探索。启发式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要使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创新的能力。

(一)理论意义

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突出启发式教学实现的可能性。孔子日:“不愤不启”,怎样让学生“愤”,可以说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要使学生发生疑问,然后查出他们疑难的地方,接着再调动他们开动脑筋解决这个问题,诱导他们从许多方法中选出更好的方法,最后加以验证,如果不对,就换个法子,如果对了,再去研究一下,简单地说,这就是“愤”,“愤”就是揭示矛盾,就是在学生大脑皮层中建立起兴奋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造性地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积极主动地揭示被认知对象隐含的矛盾,让学生在发现这些矛盾时就会觉得兴奋,这样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就容易调动起来。这样也就容易达到启发的目的。

主体的意识性和实践性是启发式教学的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承担者,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主体。”,乍为意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教师,是能够自觉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有目的、有意识地实现启发式教学的。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思想,也是一项教学原则,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或原则,是可以通过多种教学理念、多种教学实践来实现的。它可能是被赋予了问题情境的问答与讨论,也可能是在轻松教学实践过程中,不留痕迹地创设了启发的情境,渗透了启发的理念。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启发式教学的充要条件。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保持着自主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是“火把与火柴”的关系,教师教的方式通常是“点燃”、促进和帮助,学生的学是探究的、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但以学生为中心并不等于“学生就是上帝”。教师固然有视学生为上帝的态度,以学生为中心,当好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但教师不能消极地坐等学生主宰,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做自己的上帝。因此可以说,能否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启发式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

和谐的主体间性是启发式教学的价值取向。人类的主体间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这种交往关系体现了人的社会属性。启发式教学要体现的和谐的主体间性就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和谐互动,它是一种良好的交往关系,它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谐的师生互动可以更好地激发教师和学生灵感的进发,能够让师生通过互动取长补短,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在和谐的互动过程中,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及团队合作氛围,这是启发式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也是启发式教学的价值趋向。

(二)现实意义

1.启发式教学通过主体性原则的引导,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启发式教学不是盲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是通过揭示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的矛盾因素,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而实现自主创新。从我国的教育教学目标看,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这种创新精神的形成与启发式教学的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启发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2.启发式教学通过主体性原则的引导,可以更好地创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拥有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探新、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实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外部条件。在“专制型”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因恐惧而产生被动学习的态度,思维也相应处于被动状态,这样导致师生互动渠道阻断,使得教师与学生思想的交流与沟通无平台可依,从而失去启发式教学展开的条件。与“专制型”的课堂氛围相对的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则完全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体、主导作用,又充分重视激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是自信的、主动的,思想是开放的、自由的,师生交流是平等的、和谐的,这为启发式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环境保障。

3.启发式教学通过主体性原则的引导,有利于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启发式教学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启发式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思维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密不可分。启发式教学通过主体性原则的引导,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更大的自由,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思维发展,进而使学生获得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在谈到人的发展时,一方面强调“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哪另一方面又要求“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强调主体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本身就是教育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

启发式教学的作用篇7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体育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11-01

“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法。它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民主、科学的教学方法。而体育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利用学生自身的经验(体育基础知识、体育基本技能、技术和其它学科知识等),以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去思考,去领悟,主动实践,从而达到尽快地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目的。下面结合实际简述对体育课中“启发式”教学的认识。

一、合理运用多种“启发”性教学法

体育课中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意味着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忽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和“学”两者的积极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突出,那么教师主导作用的要求就越高。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得如何,关键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怎样。为此,体育教师在按照设计程序进行“启发式”模式教学时,一定要掌握并学会合理运用多种“启发”性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采用直观法进行启发。从学生感悟性认识出发,运用熟悉的知识和具体的运作给学生以演示和示范,通过学生的直接感知,促进其形象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中用挂图、定向和分解示范、幻灯、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清晰地分析动作的全过程和技术关键,从而提高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例如:跳远教学中的落地缓冲,就可以用车轮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把车轮想象为有无数个点组成,那么车轮着地的顺序为点1、点2、点3……因此,在跳远落地时,脚的着地顺序是关键。

2、采用提问法进行启发。讲解中的适时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手段。问题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师不但要善于解疑,而且要善于质疑,促使学生开动脑筋。例如:在教弯道跑技术时,不是按常规方法讲解弯道技术,而是一开始就向学生说:“今天我们要做一个物理实验”,立刻引起学生疑问,接着就把向心力、离心力的原理运用于弯道跑的教学中,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弯道时身体要内倾,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的及时提出可以一步步启发学生积极开拓思路和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采用形象比喻法进行启发。根据类比推理的逻辑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事物,掌握技能,借助联想这一思维形式去理解新知识和新的技术原理。教师用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作比喻,可使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联想,使练习过程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如用“鞭打”来比喻投掷标枪的出手动作;用“弯弓”、“竹竿”等来比喻投掷项目的“背弓”。

4、采用对比法进行启发。用互相联系的知识或技能,进行正反比较和新旧对比启发。通过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深入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用概念对比、观察对比、视觉与动觉对比以及对象与背景对比等方法来加强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技术动作,通过比较分析,了解错误的本质。

5、采用练习法进行启发。练习富于启发性,就可以避免盲目地尝试练习,提高练习效果。练习方式多样化,本身就是一种启发。练习的新异刺激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学任务、目的、要求开展的辅助练习、诱导练习、组织竞赛等都是练习启发的有效形式。游戏是体育教学与训练的主要内容,合理选择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一些技术动作的启示。如迎面接力跑,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和途中跑的动作要领。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体育教师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提问的目的,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目的性应明确,使学生有一个思索的方向,才能使领悟的道理与要传习的体育知识、技术或其它学科知识相一致。

2、突出问题的重点,确保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抓住要害,抓住实质,重点突出。切忌简单的是非选择或填充式的问题。

3、启发要有一定的广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也可以从生理知识,运动力学或其它学科知识等角度加以启发,使启发的面越来越广。

4、语言要精炼,注意语感。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简明、精炼.避免问题含糊不清。提问是诱导性的,不同于考查性质提问,所以语言应含蓄、婉转而又有亲切感。为此要求教师对所教教材的钻研要更为深透。

三、体育课中“启发式”教学的优越性

1、“启发式”教学模式在现代体育教学中不仅可行,而且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操作关键在于模式程序的合理设计以及教师教学的正确。

2、启发式教学模式不但使学生学习动作技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更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愉快的体育活动中既掌握动作技术要领,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又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总之,体育教师应当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应用启发式教学,合理选择启发方法,精心设计提问,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在体育课中的作用和优势。

参考文献:

[1] 王海霞.启发式教学好处多[J].学周刊,2012(16).

[2] 陈玉骥.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与基本要求[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启发式教学的作用篇8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教学方法 高等教育 实施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识结构等思维,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众所周知,启发式教学自我国古代的孔子、西方的苏格拉底开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所以说,启发式教学是古老的。但是,启发式又是一个新鲜的教学理念,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传承、创新、发展,人们又赋予它以新的内涵,各种流派的启发式教学风靡全球,有人称其为现代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注入式、过去的启发式又是不同的。对其内涵的真正把握,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有效实施,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一、启发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

在教学理念上,启发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注入式教学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教师主宰教学课程,漠视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兴趣、意愿等,完全将教学过程运作成一种支配自然界的过程。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应该以适合学生的发展为共同主题,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中心,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在互动交往情景中共同体验、共同创造、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真理的化身、权威的象征、而是在学校、班级这一“学习共同体”中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一起探索的参与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此,教师的教学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价值和人格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高校教师应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或提供背景材料,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质疑、研究和探索,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答案。另一方面,教学的过程不仅包括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而且包括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通过信息的多项传输、相互启发诱导,从而在现实的教学情境中创造和生成新的知识的方法。

二、现代启发式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实施

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育目标上,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及其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对象,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认识主体;在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上,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指导,注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注意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就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而言,教师因掌握专门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与教育技能,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程与方法起到一种规则、引导的作用,从而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因此,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考虑学生的认知特征,注意学生思维的活动,做到适时启发。

掌握启发式教学的适时与适度原则。也就是说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与准备来安排教学内容与进度。同时,教学必须要适应学生的年龄、智力、心理与生理发展水平,施教过早,学生的接受能力跟不上;施教过晚,错过了学生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机。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和材料,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关注问题,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问题教学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途径,是影响启发式效果的重要方面。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应具有可行性的、有价值的、合伦理的、可持续的四方面要素。“可行性的”是指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能过对问题做出解答;“有价值的”是指学生通过对此问题的研讨可以获得知识、增长能力、提升素质;“合伦理的”是指学生在研讨问题时的实践活动要符合社会道德标准;“可持续的”是指问题要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探索才能得出答案。

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手段的现代化是启发式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自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全面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与组织框架之后,课堂教学以其特有的高效性、计划性在各类教学组织形式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课堂教学也有其自身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教学时间的有限性使得在第一课堂教是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上教师难以真正的因材施教,而启发式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适时与适度原则更多的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使得启发式教学在第一课堂的实施难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能否有效的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与作用,将成为影响启发式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为学生第一课堂的学习内容提供一定的认知基础,起到预习作用,由于相对自由,可为学生放飞思维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教学手段是教师教和学生学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方法、工具与设备。教师的语言是最主要的教学手段,高超的语言艺术和富有启发性问题的结合,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但传统教学手段的单一性,已成为制约启发式教学发展的因素。教师在实施启发教学过程中,就教学手段的改进而言,一是注重非语言的应用。教师的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亲和的形体动作,都会成为启迪学生思维的火花;二是要注意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能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良好的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环境是现代启发式教学有效实施的背景。当前,高等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又要关注学生的科学思维的品质养成,以科学方法指导学生的人文精神,以人文精神为底蕴,实施科学教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学生主题意识的觉醒,启发式教学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将成为一种迫切需要的教学方法。

要使这种教学方法发挥最佳的效果,作为教育工作者在以下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改善教学评价模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导向,它决定了教和学的内容和方法。单一的考试方法、呆板的考试内容、机械的考试问卷,使得启发式教学只能成为一种时髦的教学方法,无法发挥其实际功效;二是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只要在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人格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的思维才会放飞。有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实施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才会减少主观臆断,就会更多的考虑学生的认知和思想实际,将教师在启发式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在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也只有在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下,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得到充分挖掘,学生个性才会得到充分张扬,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才会实现。

上一篇:运筹学指派问题范文 下一篇: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