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性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31 11:56:54

启发性教育

启发性教育范文第1篇

效果

关键词:小学 数学 启发 教育 探索

一. 设置兴趣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如果没有任何兴趣,那么学生对于学习就有非常多的盲目性。兴趣是思维的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通过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加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便会产生优势兴奋中心,就能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增强学生自身的素质,开发学生的智力。

掌握知识的基本原理及其衔接性,把课程紧密的联系在一块共同的对学生进行讲解,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易于理解新知识,使得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能够达到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启发式教育关键是要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力,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来促进学生的增长。增强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自己对学生的引导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

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在上课的时候,在启发点出着重交出什么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思考来总结出问题的答案,让我们的教学真正的做到启发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促进学生智力的成长。二.改编例题促进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渴望学习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掌握新知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例题的改编,是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增强自身对于知识点的认知,增强自身对知识点的审查和分析。例如:在分数乘整数这一部分,教材在讲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以后,补充了一例,不能够受到教材对于我们的限制,我们在学生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后,要根据自己上课所讲授的知识点给学生总结,并进行了一定练习以后,出示自己改编的题目。例如我们回归到上述所讲提到的分数与整数的运算,我们根据教材所指导的知识点可以改编一些题目让学生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并且得出分数和整数相乘,先约分再乘比较简便这样一个结论,这比告诉学生一个简单的方法让他们单纯地做计算效果好得多。通过对于学生的实例教育可以使学生加深教育,增强自身的发展。

三.灵活机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去多思多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在课堂上,教师只有提出富于变化、具有灵活性的启发点,才能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当中我们是不是可以把我们所要问学生的问题改编成一个简单的故事,让学生能够发散思维,如:有一个宰相向皇上建言,又怕皇上责罚,他自己身上只有五个小圆点,而皇上身上有好多小圆点,宰相就请教皇上这些圆点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这么多,皇上就说,这50个圆点代表本朝的兴衰,那么就可以问学生,皇上的圆点是宰相的几倍?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宰相说这到底是几倍,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结束语: 总之,用创意法教育理论去指导小学数学教学,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热爱。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新意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将显得更重要。通过教师自身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智力与潜力,增强学生自身学习的信心。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用创意法教育理念指导小学数学教学也是摆在我们全体小学老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同样,我们要注重于学生的启发性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年17期

2陈国伟《广西金融研究》2007第11期

启发性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中体育 启发性教学 教学方法

我国一直将发展体育事业作为关注的重点。高中体育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相关知识水平,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运用启发性的教学思维,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使体育真正为学生的生活带来益处。

一、启发性体育教学的含义

启发性体育教学法,是指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社会要求,在向学生传授体育技能和知识的同时,注重对他们文化、道德和情感方面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牢固掌握体育技能和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创造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注重以启发为中心原则的启发性教育,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知识能够融会贯通,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高中体育的教学目标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变得更加明确。首先,要求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锻炼,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与技巧,并能够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其次,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培养长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体育运动热情,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通过学习体育课程,学生加深了对于个人健康水平的了解,并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后,不论什么阶段的体育教学,一致目标都是继承与发扬体育精神。学习体育中勇于拼搏、艰苦奋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和坚定不移的人生信念。

三、高中体育的教学特点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首先,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具有双重性,既要满足国家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实施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其次,高中体育教学对象具有特殊性,高中生尤其是高三学生,由于学习任务繁重,对于体育学习普遍不够重视,这就要求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高中体育教学应该更加符合学生实际,对于国家体育教学大纲在实际运用中要进行恰当删改。此外,要考虑到高中学生平时负担较重,合理地为他们安排课时和每节课的活动量。课时过多会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课时少,达不到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目的。最后,高中体育教学要注重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四、高中体育启发性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

虽然传统的教学经验为教学工作提供了许多指导,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总结出更多更先进的教学方法。启发式的教学观念,要求体育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使素质教育的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树立启发性的教学观念是高中体育教师首先要做到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体育竞技精神,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启发性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高中体育教师只有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观念,才有利于体育教学的发展。

(二)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动力,高中体育教学也是如此。教师需要在每堂课之前确立教学目标,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每个课时的目标分解和强化,降低目标的操作难度,使之更容易实施。制定的目标对学生来说应具有适当的挑战性,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率地掌握相关体育知识和技能。在实现既定目标后,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有利于未来课程的学习。

(三)遵循科学的教学规律

高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遵循科学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体育知识和技能。首先,要按照人体生理机能的活动变化,特别是人体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体育教学。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应遵循学习、遗忘、提高、运用的规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规律设计体育活动,运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总之,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教育与遵循科学规律紧密相关。

五、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中体育教师更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对教学方式作出创新。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只有将教师启发性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才能推动高中体育教学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强.论高中体育启发性教学实施方案[J].成功(教育版),2011(4).

启发性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启发性教学 主动性 灵活性 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66-02

经过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发现启发性教学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如能灵活应用这一教学原则,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谓启发性教学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目的的认识越明确,学习兴趣就越高,注意力越集中,学习效果越好。对于一堂课的伊始--导入,我非常重视,因为导语往往寥寥数语便能引人入胜,甚至使整堂课都充满生机,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产生更高的求知欲。在教学《比尾巴》这一课时,我这样导入:一年级学《狐狸和乌鸦》时,我们知道乌鸦是非常聪明的。可是今天,这么聪明的乌鸦却被狐狸给骗了,怎么回事呢?马上引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还没等我说"打开书",学生就已经哗哗地翻起来。当然,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导入,因文而异。"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深沉、悠扬的歌声响起,学生们凝神屏息地听着,慢慢被歌声感染。我望着他们,用舒缓的语调说:"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为了我们,不知疲倦的日夜操劳着,就让我们一起为老师栽一株紫丁香,表达我们深深的敬意吧!"再板书课题《孔子拜师》。这样美妙的歌声和我动情的讲述,叩响了学生的感情之弦,也为课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二、教师要抓住重点、难点,"少而精",起到"点播"作用,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维空间和思考空间

《学记》指出:"道而弗牵,强而弗异,开而弗达。"即阐明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或强迫、代替学生。《秋天的雨》是北师大版第五册的课文,我在教学这课第一自然段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自学质疑,结果有两个学生的问题出乎我的意料,请看教学片段。

生:老师,第一句话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怎样的一把钥匙呢?

师:谁能替他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一个举手回答)

师: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是怎样的颜料呢?

生:银杏树是黄色。

生:秋天的雨,藏着好闻的气味,怎样的气味呢?

生:(抢说)像香香的梨一样。

师:最后,秋天的雨,又成了什么样呢?

生:金色的喇叭。

生:它告诉大家,冬天来啦。

生:(齐背)"……秋天的雨是一曲丰收的歌,是一首欢乐的歌……"

这两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不能用语言来直接表述的,而是需要领悟的知识。所以根据启发性教学原则,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学生自然而然地领悟、明白了。

三、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因为学生的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只有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比如在学完寓言《狼和小羊》这一课后,我安排学生自由结合,给他们佩戴上狼和小羊的头饰,让他们进入角色进行表演。表演是孩子的天性,再者小动物的角色又很吸引他们。表演更是对课文内容的一种内化吸收,能让学生进入真实的情境中去。表演完后,我随即扮演一个记者,对众多的"狼"和"小羊"进行采访。请看片段:

师:请问狼先生们,你们在发现小羊后,心里想些什么?

生1:啊,多么嫩的小羊啊,我又可以美餐一顿了!

生2:这顿美味我吃定了!

生3:小羊啊小羊,今天无论如何你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了。

……

师:看来,不管哪只狼,都一心想吃掉小羊。作为小羊的同类,你们想些什么呢?

(扮演羊的学生发表看法)

生1:狼都是凶残的。

生2:对狼是不能讲道理的。

生3:以后再碰到狼,我们一定要趁早离开,不要和他争辩。

还有一生说得更精彩。

生4:狼在一开始对小羊很凶,还找小羊的茬,我都能原谅。但后来却把小羊给吃了,我怎么都不能原谅他了。我想对狼说:如果你们不改掉凶残的本性,总有一天,你们也会遇到比自己更凶残的动物,得到和小羊一样的下场。

听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为他竖起了大拇指。试想,如果孩子不是通过角色表演,身临其境地感受,怎会有如此深刻的感想?而这些不正是这则寓言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吗?

启发性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启发性教学 教学方法

数学的思维特性,要求学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进入数学知识的殿堂。初中数学属于数学的基础教育,对学生数学基础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若想在日后的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就必须在初中阶段打好基础,特别是在数学意识和思维能力这两个方面。而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启发性教学无疑是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问题”启发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意识,是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的有效方式。因此,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初中数学教师有必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加强启发性教学,无论是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还是解决问题的环节上,都需要对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引导。

一、进行启发性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是为了启发人的心智,提高人的素质。因此,初中数学教育必须要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这在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意义。

1.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需要

在素质教育观下,创造力是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之一。初中学生正处于智力不断发展的阶段,也需要在创造力上有更多的建树。而从数学学科教育的本质上看,数学的逻辑性并不能掩盖其创造性的本质,数学科学的发展依靠的就是无限的创造性,数学的魅力也就在于其有巨大的想象空间,能让人们在其中不断的发现自己的创造力。因此,在学科具备创造力的基础之上,学生必须要有创造思维才可能更深入的学习数学知识,也才能在数学学习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2.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在信息时代,具备综合知识素养,成了人才必备的基础特征,而要具备综合知识,就必须建立在启发性教育的基础之上。只有让学生在教学中得到启发,才可能对更多问题进行思考,从可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作为初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初中数学教育不仅仅要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教育,还要从其他角度出发,比如从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启发学生的各项潜能,启发学生无限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各方面进行知识储备。

3.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需要

当前,素质教育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就,但是应试教育的主导地位并没有改变。大部分学生还是在较大的压力之下进行学习的,这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要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成长状况,需要从技术上解决学生的压力。而启发性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发现最合适的学习方式和解题方式,这对学生而言是“减负”的最有效方式。

二、启发性教学在具体教学中的运用

无论是何种教学理念,在具备严谨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执行力才是最关键的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能否贯彻教学理念,学生能否接受,是决定改教学方式成败的关键。启发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是以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教学理念,是建立在创造性教学的原理之上的,教师要有效的执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以有效的导入,启发学生

课堂导入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导入,也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开始。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进入教学语境,可以通过组织设计一个具有启发性的导入作为课堂的开始。而数学知识之间是紧密相连的,数学知识不会孤立的存在。而对于数学教师而言,对某一知识的解读也可以不从单一性的角度出发,不单单从这一知识本身进行实际的引导,而是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理念,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性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例如,教师在讲解切割线定理时,可以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出现。据此,学生易导出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相交线定理及理论和切割线定理及推论它们的共同之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而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长定理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人,能启发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一个证明线段乘积的方法。

又如,教师可以从有趣的数学历史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以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举例: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时,可以向学生讲述丢番图的墓志铭:“过路人!这里埋葬着丢番图,他的童年占一生的1/6,过了1/12以后他开始长胡子,再过1/7以后结婚,婚后5年得子,可惜儿子只活到父亲年龄的一半,丧子4年以后,老人也度完了风烛残年。”通过这一个妙趣横生的数学小故事,将学生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情境中,同时以具有趣味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当学生面对感兴趣而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时,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就会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创造性就会得到良好的启发,这对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有着积极的意义。

2.以有效的数学思想,启发学生

数学作为一门对社会具有重大贡献的学科,其在自身漫长的发展史中,形成了独特的学科思想,也就是数学思想。所谓数学思想,也就是数学学科在发展中形成的具体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各种具有稳定性的数学思维和理念,其对数学学习者养成数学良好的逻辑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初中数学教师而言,要启发学生的智慧,启发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就应该从根本出发,运用数学思想,在教学中贯穿执行启发性教学。如在几何图形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割补思维,进行解答。举例如下:

从题意,一般学生都会利用相似三角形法证线段成比例,再把证明题转化为计算题,即把所证的线段用a、b来表示。这是一种较为常规的解题方式,也是大部分学生解题的思维模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以此方法进行解题的前提下,再从割补思维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图形进行割补换算。具体方法如下:

就是把ABM补到矩形ABCD的下面,如上图虚线所绘,可以得出:延长AM交DC的延长线于F,因为M是BC的中点、AB//CD,所以SABM=SFMC,SAFD=S口ABCD.

在此种方法的解答中,充分地利用了题目中线段的倍分关系,将割补思维运用其中,这样的数学解题思维较前一种显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也更简单实用,教师运用这种教学思想启发学生,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割补思维有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启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图形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实现数形结合,这更有助于学生个人数学思想的构建,有助于学生获得更为有效的解题思路。

如果说上面一题使用割补思维与相似三角形解题的差异明显,但是还没有突出割补思维化繁为简的功能,那下面一题将更明确地凸显割补思维的有效性和启发性。

面对这一题目,如果学生按照一般的解题思维,对两个阴影部分进行分别计算,那计算量将非常大,而且难度也不小,因此是较为费劲的解题方式。当然,在这里教师也不应该否定学生的常规解题思维,只是要在常规解题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启发,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如从割补思维角度出发,进行解题,将弓形BmD补在弓形AnD的位置上,则阴影面积等于ACD的面积,连结AD、DO.

由此过程可以看出,割补思维在这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果教师能够充分的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数学解题中,把割补思维作为解题的方法之一,在常规解题思维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数学思想运用,那将会让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对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能力都是有巨大的帮助的。

三、结束语

总之,教育一定要把启发人的智慧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要把学生的思维锻炼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当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数学的天地里获得更大的自由空间,让学生从常规的数学思维当中跳出来,进行更高层次的数学探索,这是现代教育对初中数学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质量的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何小亚.建构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J].数学教育学报,2002,(01).

[2]王林全.问题解决的有关心理活动及其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2,(01).

[3]黄如炎.培养提出问题能力的教学实践与实验[J].数学教育学报,2002,(01).

[4]卢曦.关于数学“再创造”教学模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启发性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启发性教学;疑难;对策

一、初中语文启发性教学的疑难问题

1、如何做好教学设计

一堂好的语文课多半源于好的教学设计,语文启发性教学设计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怎样看待学生,如何理解教材。教材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例子,教师如何让站在学生的角度而不是一个传授者的角度去看待教材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只有以学生的观念去看待课堂中的事物才能了解通过何种途径去启发学生。其次,启发性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如何让每个学生都收获知识。当下不少语文教师虽然都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上,但语文教学还是没有很好的成效,这主要就在于教学设计中没有体现启发性教学思想。

2、如何看待讲授与设问的关系

不少教师把启发性教学简单理解为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把教授看作是教师对自我理解的陈述,不在启发性教学之列。其实,从实际的语文教学效果来看未必是这样,启发性教学不单是设问,设问过多过碎而没有实效也无法引导学生更深更新的思考;教师的讲授有时可以达到加深理解,启迪思考的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一概而论,教师需要将教学的各种元素相结合,使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上取得进步。

二、启发性教学对策分析

1、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就是结合具体授课对象,选择合适的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自身努力解决问题。在因材施教这方面,孔子可以说是教学楷模:樊迟、仲弓、颜渊三个人问的同样是“仁”,孔子根据三个学生各自的造诣,选用了三种不同的启发性教学方法,最后这三位学生对“仁”各自有了三个深浅不一的答案,三名学生根据自己获得的答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付出实践。将孔子这种因材施教教学思想带入语文教学课堂中来,上《吆喝》一文时,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启发性教育:对于感知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直接引导他们通过对文本的理解认识到“吆喝”是一种声乐艺术;而对于缺乏感知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转换角色,选择一件假定要出售的事物,自己动手为它写吆喝词,为了让自己的物品更能吸引顾客,学生定会使吆喝更加动听,更有新意,学生在反复修改与亲身体验中自然能够加深对“吆喝”这一声乐艺术的认识。针对不同的教学主体,选用不一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2、构建共同思维

启发性教学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接受知识,而学生的思考又必须同教学目标息息相关,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但提问也有一定技巧,教师首先必须对充分了解学生的思路,为此教师常常需要与学生一起构建共同思维,然后结合学生的思路合理安排提问。为此许多教师借助导读提纲来建立师生问的共同思维,例如在《麦琪的礼物》一课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编制以下导读提纲:(1)作者以什么词沟通全文?(2)夫妇俩分别给对方赠送了什么礼物,他们为什么想要送这些礼物呢?(3)他们互赠的礼物有使用价值吗?(4)同学们觉得他们为了给对方礼物而失去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值不值得?为什么?由这样一个导读提纲,师生便可扭结在一起进入故事情节中,构建共同思维空间。

3、启“愤”发“悱”

启发性教学起源于孔子《论语·述而》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进行启发性教学首先就必须营造“愤”与“悱”这两种学习状态,这两种状态下的学生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在讲授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前,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教学仪器向学生展示众多文学名家对这首元曲的评价,如: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景;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马东篱之词,如朝阳凤鸣……众多文人雅士对这首元曲的评价之高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查询与亲身体会,探究这首《天净沙·秋思》成为“秋思之祖”的原因,此时学生就处于一种“愤”的学习状态,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开心中的疑团;经过一番探究后,不少学生心中已有了答案,但仍然无法采用正确的语言将其描述出来,这时学生就处于“悱”的状态,教师再给予适当的引导,学生便能很快组织语言,大胆与教师和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三、总结

启发性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在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解语文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作用,当下语文教师需认识到初中语文启发性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并结合这些疑难问题采取正确的对策,实现启发性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启发性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学体育;批评艺术;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297-01

1.体育教师威信的树立是批评艺术的基础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知敬爱。"一个教师愈有威信,就愈被学生所尊敬、爱戴、信任和拥护;他的教导就容易为学生接受并付之于行动。没有威信的教师常常被学生从心理上自觉不自觉地轻视,他的教导便难以被学生接受。优良的思想品质、精湛的业 务能力是树立威信的保证,当然体育教师的仪表风度等也不可忽视。

2.语言表达能力是批评的主体

2.1 批评的语言力求准确,富有逻辑性。体育教学的复杂多变,要求教师要实事求是地划分错误的责任界限,分清错误的性质、影响大小,根据不同对象和不同情况选择准确规范的字眼,并配以相应的表情和手势,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语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如果用些粗鲁、生硬、讥讽的语言和表情,则会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因此,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用语要文明、简洁、恰当。另外,教师在批评时便可抓住问题的关键。

2.2 批评的语言应形象生动,饱含激情。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从爱护学生的思想出发。情动于中而溢于表,对学生的态度应是热情诚恳的,推心置腹的。尽量和风细雨,形象风趣,避免不良情绪的外露,那些刻板的教条,干巴枯燥的大道理,毫无个人感情的批评则只会令学生生厌。

2.3 批评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启发性实质上是把问题分解为小问题,采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分析,渐次引导,最后使学生分 辩是非,提高认识。学生受批评时往往带有防御抵抗、惶惑不安、羞怯紧张等消极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坚持启发性教育,以扣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内部蕴藏的动力,而不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甚至强词夺理,这样才能实现较好的教育目的。

3.要掌握批评的时机、时间和场合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抓住批评的良好时机。一般在错误的苗头刚出现时,就要及时处理。如体育教师在队列训练中,发现有个别学生做小动作、讲话等,就应立即停下来,进行批评教育,以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有的问题则应延时"冷处理",如:连贯性集体练习中,某学生出现错误时情绪过于激动,教师就应先让其一旁冷静思考一会儿,然后再做处理。

4.批评语言要具有启发性

启发性实质上是把问题分解为小问题,采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分析,渐次引导,最后使学生分 辩是非,提高认识。学生受批评时往往带有防御抵抗、惶惑不安、羞怯紧张等消极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坚持启发性教育,以扣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内部蕴藏的动力,而不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甚至强词夺理,这样才能实现较好的教育目的。批评的语言力求准确,富有逻辑性。体育教学的复杂多变,要求教师要实事求是地划分错误的责任界限,分清错误的性质、影响大小,根据不同对象和不同情况选择准确规范的字眼,并配以相应的表情和手势,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语言要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如果用些粗鲁、生硬、讥讽的 语言和表情,则会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因此,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多读一些中外名著,平时注意现代生活用语和科学的 外来语,以及民间谚语、歇后语,经锤炼、选择、积累,日益完善自己的语言。另外,教师还应学一点逻辑学,在批评时便可抓住问题的关键,语言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推理,无可争辩。切忌拖泥带水,颠三倒四,文理不通,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5.要掌握批评的尺寸

要掌握合理的批评尺寸,首先就要明确行为准则与判断原则,规定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对于中学生来说,组织纪律方面以《体育课课堂常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要求比较合适。同时注意某些不成文的,没有具体形式的规范,它是学生在集体生活中通过不同性格的和 协及时代特点所形成的自觉习惯,它往往比规章制度更有约束力。要掌握合理的批评尺寸,还要杜绝提出要求却又不严格执行,或提出不符合学生实际的过高过严的要求。

6.用幽默来感召

幽默的语言能活跃气氛,又发人深省。以此来批评学生的错误,则胜过于干枯的说教,使学生在快乐中执掌教育。例如一位体育教师在教篮球双手胸前供过于传球时,一位学生不听讲解而在做并不正确的运球动作,这时教师把话锋一转:"在学习传球以前,我们先欣赏XX同学的运球。"所有同学都把目光注意这位运球的学生。

幽默语言用以批评学生时,同样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是低级趣味的或讽刺挖苦的语言。例如一位教师在批评一个快速练习中跑的最慢的学生时这样说:"你这种速度乌龟都跑得比你快。"尽管这种批评方式也能引得哄堂大笑,可这位学生的自尊心却受到伤害,因此也难以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7.用交谈来感化

启发性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启发性教学 主动性 灵活性 创造性

经过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发现启发性教学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如能灵活应用这一教学原则,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谓启发性教学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目的的认识越明确,学习兴趣就越高,注意力越集中,学习效果越好。对于一堂课的伊始――导入,我非常重视,因为导语往往寥寥数语便能引人入胜,甚至使整堂课都充满生机,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产生更高的求知欲。在教学《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时,我这样导入:一年级学《乌鸦喝水》时,我们知道乌鸦是非常聪明的。可是今天,这么聪明的乌鸦却被狐狸给骗了,怎么回事呢?马上引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还没等我说“打开书”,学生就已经哗哗地翻起来。当然,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导入,因文而异。“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深沉、悠扬的歌声响起,学生们凝神屏息地听着,慢慢被歌声感染。我望着他们,用舒缓的语调说:“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为了我们,不知疲倦的日夜操劳着,就让我们一起为老师在一株紫丁香,表达我们深深的敬意吧!”再板书课题《一株紫丁香》。这样美妙的歌声和我动情的讲述,叩响了学生的感情之弦,也为课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二、教师要抓住重点、难点,“少而精”,起到“点播”作用,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维空间和思考空间。

《学记》指出:“道而弗牵,强而弗异,开而弗达。”即阐明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或强迫、代替学生。《小池塘》是苏教版第一册的课文,我在教学这课第一自然段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自学质疑,结果有两个学生的问题出乎我的意料,请看教学片段。

生:老师,第一句话说:“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小池塘怎么能醒来呢?

师:谁能替他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一个举手回答)

师: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呼地刮着,小池塘是怎样的?

生:小池塘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生:小池塘结冰了,不管风怎样吹,他都很平静。

生:(抢说)就像睡着了一样。

师:如今,已是春天了,小池塘又成了什么样呢?

生:冰雪融化,小池塘的水又开始流淌了。

生:小池塘波光粼粼,很漂亮。

生:春风姐姐一吹,小池塘又开始运动了。

师:所以,春风姐姐把小池塘给――

生:唤醒了。

又一生:老师,春风姐姐既然想叫醒小池塘,为什么不大吹一口气,而是“轻轻吹了一口气”呢?

师:我们来背背上学期学过的《北风与小鱼》。

生:(齐背)“……北风猛吹一口气,鹅毛大雪纷纷飘落下来,河水结冰了……”

师:春风与北风有什么不同?

(几生抢说:我知道了……)

学生代表:北风是寒冷的,让人觉得不舒服。而春风是温暖的、柔和的,让人觉得很舒服。

师:所以春风姐姐只能是――

生:(齐接)“轻轻吹了一口气”。

这两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不能用语言来直接表述的,而是需要领悟的知识。所以根据启发性教学原则,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学生自然而然地领悟、明白了,既避免了教师过多的讲解,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给课堂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因为学校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只有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比如在学完寓言《狼和小羊》这一课后,我安排学生自由结合,给他们佩戴上狼和小羊的头饰,让他们进入角色进行表演。表演是孩子的天性,再者小动物的角色又很吸引他们。表演更是对课文内容的一种内化吸收,能让学生进入真实的情境中去。表演完后,我随即扮演一个记者,对众多的“狼”和“小羊”进行采访。请看片段:

师:请问狼先生们,你们在发现小羊后,心里想些什么?

生1:啊,多么嫩的小羊啊,我又可以美餐一顿了!

生2:这顿美味我吃定了!

生3:小羊啊小羊,今天无论如何你逃不出我的手掌心里了。

……

师:看来,不管哪只狼,都一心想吃掉小羊。作为小羊的同类,你们想些什么呢?

(扮演羊的学生发表看法)

生1:狼都是凶残的。

生2:对狼是不能讲道理的。

生3:以后再碰到狼,我们一定要趁早离开,不要和他争辩。

还有一生说得更精彩。

生4:狼在一开始对小羊很凶,还找小羊的碴,我都能原谅。但后来却把小羊给吃了,我怎么都不能原谅他了。我想对狼说:如果你们不改掉凶残的本性,总有一天,你们也会遇到比自己更凶残的动物,得到和小羊一样的下场。

听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为他竖起了大拇指。试想,如果孩子不是通过角色表演,身临其境地感受,怎会有如此深刻的感想?而这些不正是这则寓言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吗?

启发性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启发性教学 ;主动性 ;灵活性 ;创造性

经过几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发现启发性教学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如能灵活应用这一教学原则,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谓启发性教学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目的的认识越明确,学习兴趣就越高,注意力越集中,学习效果越好。对于一堂课的伊始——导入,我非常重视,因为导语往往寥寥数语便能引人入胜,甚至使整堂课都充满生机,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产生更高的求知欲。在教学《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时,我这样导入:一年级学《乌鸦喝水》时,我们知道乌鸦是非常聪明的。可是今天,这么聪明的乌鸦却被狐狸给骗了,怎么回事呢?马上引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还没等我说“打开书”,学生就已经哗哗地翻起来。

当然,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导入,因文而异。“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深沉、悠扬的歌声响起,学生们凝神屏息地听着,慢慢被歌声感染。我望着他们,用舒缓的语调说:“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为了我们,不知疲倦的日夜操劳着,就让我们一起为老师栽一株紫丁香,表达我们深深的敬意吧!”再板书课题《一株紫丁香》。这样美妙的歌声和我动情的讲述,叩响了学生的感情之弦,也为课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二、教师要抓住重点、难点,“少而精”,起到“点播”作用,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维空间和思考空间

《学记》指出:“道而弗牵,强而弗异,开而弗达。”即阐明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或强迫、代替学生。我在教学《小池塘》这课第一自然段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自学质疑,结果有两个学生的问题出乎我的意料,请看教学片段。

生:老师,第一句话说:“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小池塘怎么能醒来呢?

师:谁能替他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一个举手回答)

师: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呼地刮着,小池塘是怎样的?

生:小池塘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生:小池塘结冰了,不管风怎样吹,他都很平静。

生:(抢说)就像睡着了一样。

师:如今,已是春天了,小池塘又成了什么样呢?

生:冰雪融化,小池塘的水又开始流淌了。

生:小池塘波光粼粼,很漂亮。

生:春风姐姐一吹,小池塘又开始运动了。

师:所以,春风姐姐把小池塘给——

生:唤醒了。

又一生:老师,春风姐姐既然想叫醒小池塘,为什么不大吹一口气,而是“轻轻吹了一口气”呢?

师:我们来背背上学期学过的《北风与小鱼》。

生:(齐背)“……北风猛吹一口气,鹅毛大雪纷纷飘落下来,河水结冰了……”

师:春风与北风有什么不同?

(几生抢说:我知道了……)

学生代表:北风是寒冷的,让人觉得不舒服。而春风是温暖的、柔和的,让人觉得很舒服。

师:所以春风姐姐只能是——

生:(齐接)“轻轻吹了一口气”。

这两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不能用语言来直接表述的,而是需要领悟的知识。所以根据启发性教学原则,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学生自然而然地领悟、明白了,既避免了教师过多的讲解,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给课堂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因为学校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只有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比如在学完寓言《狼和小羊》这一课后,我安排学生自由结合,给他们佩戴上狼和小羊的头饰,让他们进入角色进行表演。表演是孩子的天性,再者小动物的角色又很吸引他们。表演更是对课文内容的一种内化吸收,能让学生进入真实的情境中去。表演完后,我随即扮演一个记者,对众多的“狼”和“小羊”进行采访。请看片段:

师:请问狼先生们,你们在发现小羊后,心里想些什么?

生1:啊,多么嫩的小羊啊,我又可以美餐一顿了!

生2:这顿美味我吃定了!

生3:小羊啊小羊,今天无论如何你逃不出我的手掌心里了。

师:看来,不管哪只狼,都一心想吃掉小羊。作为小羊的同类,你们想些什么呢?

(扮演羊的学生发表看法)

生1:狼都是凶残的。

生2:对狼是不能讲道理的。

生3:以后再碰到狼,我们一定要趁早离开,不要和他争辩。

听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为他竖起了大拇指。试想,如果孩子不是通过角色表演,身临其境地感受,怎会有如此深刻的感想?而这些不正是这则寓言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吗?

启发性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平台

在生产力迅猛发展、各种文化信息激烈碰撞、广泛交融的当下社会,全世界的青少年成长都面临着较多的性与生殖健康问题。我国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处于相对滞后状态,传统观念的束缚、家庭教育的滞后以及学校教育中对于性教育的负面影响是开展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发达的今天,各种传播信息良莠不齐,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青少年获取正确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科技的快速发展催生出大量的现代新型的大众传播平台(如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性教育的特殊性和微信平台所具有的在学习时间和地点上的便利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信息获得的快速性、使用的隐秘性和资源共享性决定了微信平台可能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性教育途径。

本项目研究主要是通过青春健康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定期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相关咨询内容的推送,以“细雨润无声”的方式进行青春健康主动宣教,对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的教育新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为今后深化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提供新思路、新方向和新参考。本文为该模式的简要介绍及初步实施结果。

1.方法和材料

1.1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

2014年5月我们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官网,注册申请了“思密达”微信公众账号,通过审核批准后,正式建立了针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公众平台。从2014年8月开始定期在公众平台上推送青春健康资讯。

1.1.1关注平台 两种方法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第一种,手机微信查找(微信号:happyard或微信公众号:思密达)进入公众号;第二种,通过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进入公众号。我们以学校中青春期性和生殖健康专题讲座为契机,发放印有“思密达”二维码的宣传书签,学生通过扫一扫二维a成为关注群体。

1.1.2通过微信平台,每周定期进行健康推送“思密达”是微信公众平台,通过每周定期推送与青少年在生长发育特殊阶段出现的生理、心理相关的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相关信息,利用微信平台获取信息的快速性、在学习时间和地点上的便利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使用的隐秘性、资源共享性和便利的互动性,更有效的传播与青春健康相关的、并带有一定私密性的性和生殖健康信息。

推送的内容以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为主的图文信息和视频影像,带启发性的关注青春期心理健康为辅,并关注时事热点,推送青春健康相关的新视角、新观点和新动态,如世界避孕日关注科学避孕,“歌手姚贝娜”事件关注女性健康和早期自查等。

1.2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

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自带功能,不断完善新媒体平台建设,提升平台对于青少年生殖健康促进的功能价值。

1.2.1素材管理 素材管理帮助更好的进行图文信息的编辑,增加图文信息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利用好的素材管理和图文资料,不断增加关注度。

1.2.2送达人数、阅读人数分析 对于图文信息的送达人数和阅读人数以及点赞人数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专业人员寻找青少年对于生殖健康教育的兴趣点。从兴趣点出发,增加兴趣阅读,增强平台教育功能的有效性。

1.2.3用户管理 对于关注用户可以进行分组管理,健康信息的分组推送。

1.2.4自动回复 自动回复功能有关注回复和关键词回复。关注回复主要是在关注后回复,增加平台和关注用户的互动,关键词回复,可设立关键词的回复,建立功能更为强大的菜单式互动,帮助关注用户更快速的寻找到需要的相关信息。

2.结果

2.1关注度分析

截止2015年11月,微信平台开始推送15服务15个月,微信公众平台累积关注212人。

本次研究关注对象主要来自学校讲座后的扫一扫关注,讲座结束后,有一批关注对象的新增高峰,前后共350名参加讲座的学生,平台的持续关注度约为50%。之后陆陆续续的有一些零星的新的关注者。

2.2图文信息推送

微信公众平台建立开通近1年以来,共推送了18集教育视频,1min/集,以及一百多条图文消息。

图文信息推送以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为主,主要推送了18集微小生动性教育视频《一分钟性教育》,包括性病知多少、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如何科学避孕、男性简介、频繁遗精该怎么办、如何对待等;带启发性的关注青春期心理健康为辅,如什么是性心理,听名人说爱情,青春期性幻想、爱情产生的心理基础等;关注时事热点,推送青春健康相关的新视角、新观点和新动态,如12月1日艾滋病日关注性病艾滋病传播流行预防、世界避孕日关注科学避孕、“歌手姚贝娜”事件关注女性健康和早期自查等。

2.3图文阅读分析

启发性教育范文第10篇

由于心理发展的不完善,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被新奇事物吸引,所以幼儿教育要具有趣味性的特点,以此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这样才能够增强教学的效果。启发性幼儿犹如一张构建宏伟蓝图的白纸,需要教师进行悉心的培养,才能够使他们的生活美丽多彩,才能够促进他们的发展和成长。而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启发性教育,积极引导幼儿学习知识、养成习惯,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基础。启发性教育也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师积极的启发和引导下,让幼儿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幼儿养成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2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多媒体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地,将多个单媒体组合使用。多媒体技术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有机集成,并通过计算机输出设备展示给操作者,使其通过交互界面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操作。信息的多元化多媒体技术提供的教学信息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幼儿提供视觉信息、听觉信息,可以通过文字的形式提供信息,也可以通过录像和图像的形式提供信息,而多种信息的综合更是能够向幼儿提供多渠道的信息,对知识的传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操作的灵活性多媒体技术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幼儿特点、教学条件等主客观条件,删选相应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会拘泥于某种固定的形式,只要具有基本的教学条件和可参考的教学资料,均可以制作出良好的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

3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课堂教学是系统、复杂的过程,尤其幼儿教育由于面对的特殊的群体,教学过程的控制尤为重要。对幼儿教育来讲,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多媒体技术结合了声音、录像、图像、文字的多通道信息施加方式,比单纯的教师讲解、文字阅读趣味性强。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能够大大提高其趣味性,对幼儿教育的发展极为有利。促进幼儿对知识的理解知识传授是教育的基本目的,幼儿也不例外。幼儿教育是让幼儿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阶段,而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都是通过教师和幼儿之间借助某种媒介或载体的信息交流得以实现。由于幼儿身心发展不完善,很多知识在传播的过程中会遇到障碍,以至于幼儿不能够或者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导致教学效果不好。而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展示录像案例、提供形象图片、配以文字或者语言解释的形式,向幼儿具体形象地展示所学知识,达到促进其对知识理解的目的。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能动的重要的教学力量,教学过程中必须大大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幼儿教育知识具有基础性但是繁杂,幼儿具有好动性但是难于管理,所以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幼儿园、自身、幼儿等因素合理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教师对幼儿教育和儿童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需要教师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这对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大有好处。

4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原则

实效性原则教学以质量为衡量标准,教学质量不高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教学质量不好的教育不是好的教育。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形式和阶段,其教育的质量深受社会的关注。作为最基础的教育形式之一,幼儿教育对幼儿习惯的养成、基本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一定要注意实效性原则,即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完成幼儿教育的目标,也才能够体现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运用的优势。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一定要注意实效性,选择符合幼儿身心特点,并具有教育意义的材料。课件的播放也要注意时间的间隔等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最大程度保证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实效性。基础性原则幼儿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幼儿教育所担负的任务就是帮助、引导、支持幼儿获得基本的学习、生活、实践、社会知识,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运用中也要遵循基础性原则,在知识材料的选取上要遵循基础性原则,选择符合幼儿教育特点和目标的基础知识材料。应注意内容的基础性,不要过度追求课件的优美、丰富而忽视了内容的基础性。只有保证多媒体技术的基础性,才能够符合并促进幼儿教育的开展。适当性原则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幼儿这一群体在身心发展上还不完善,对学习、生活、社会、世界的先前知识储备不多,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较差,所以在幼儿教育中要把握传授内容的适当性。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运用也要注意适当性原则,即要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储备向幼儿传授适当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地学习幼儿的身心特点,并不断地进行知识的丰富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5结论

幼儿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主要形式,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多媒体技术信息多元化和操作灵活性的特征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大大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要注意实效性、基础性和适当性原则。建议幼儿教育要高度重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应该督促教师深入地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进行研究,积极地丰富相关的知识和提高相关的能力,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

上一篇:现代建筑技术范文 下一篇:美术绘画教学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