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教学法范文

时间:2023-10-24 11:22:29

启发教学法

启发教学法范文第1篇

笔者对“自学——启发探究式”教学法的研究,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自学——启发探究式”教学法的提出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目前课堂教学基本傻瓜还是教学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讲授法,很多学生也乐于用者种被动接受的方法的学习,这样的方法束敷了他们的思维,阻碍了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高低分能而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不可能够用一辈子,如果没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就不能在工作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因此,在教学种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认识活动的主体的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体学生的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生达到学会。

2.让学生在学习中启发,在启发中学习

教师在上新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的教学大纲的要求,质疑设问,让学生带着迫切解决问题的欲望进行自学,教师在全面掌握自学信息之后,启发开拓学生思维,通过对设置问题的讨论进而深入挖掘材料的结构和内容,攻克教材的重点、难点和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知识、能力双丰收的一种教学手段。

3.加强实验,其结果是学生缺乏经验,动手东脑探究能力

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多讲习题,减少实验,甚至不做实验,其结果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不利用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不利于学生的未来的发展,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论证,中等教育阶级,实验事实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自学——启发探究式”教学法的研究应用

自学能力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独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的综合。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是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面,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学实验证明,学生没有阅读能力,不能正确理解书中的含义和概念,抓不住段落的中心思想,不会使用教科书,也缺乏阅读教科书的兴趣,这种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但不能从科教书去理解和巩固,很快又会模糊的忘记,所以教师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材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及时得到验证,从而增强自学信息和激发自学的乐趣。

三、“自学——启发探究式”教学法的思考

“自学——启发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教育观念,是强调把自学,启发、探究相结合为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笔者认为,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教学并非事事都要经过探究式来运用完成,在中重视实施探究式的同时,应坚持积极启发式和自学式教学,不妨说,所有教学模式也是如此,关键在于以什么教学观,价值观作为实施准则和评价标准!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实施中,我们应当重新认识理解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在教学系中的位置,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追求形式,要讲究实效,学生积极主动地做下去,一定可以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总之,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是极富发展前途的探索,教育的宗旨和任务就是促进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为为民族、国家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国际竞争力。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的在学生能自学自立,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启发、探究能力是作用与学生终身的发展性能力,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去实践,去努力,其结果是使学生受益。

启发教学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 启发式 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传统班级授课制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

传统班级授课制以讲授法为主,封闭和整齐划一是它最大的优点,也是它最大的缺点。它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容易形成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这样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难以表现,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也会造成学生厌学或课堂不注意听讲的现象。在探索新的教学法的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

一、启发式教学法的含义及教育目的

启发式教学法又称发现式教学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积极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法认为教学过程是有一定目的、经过精心组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执行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积极自觉、独立地学习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所以该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向未知领域探索,进而学生得到各个方面发展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启发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动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之前教师要求的“你要学”变成学生自发自愿的“我要学”,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使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获得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运用所教学科知识的魅力去激励学生,让学生产生学好功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成为推动一个人积极地去认识或处理某事物的一种内在动力,可以激发学生去刻苦学习。积极主动钻研问题,并发挥创造才能;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能使人在艰苦的条件下也可以产生欣慰快乐的感觉,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鼓励学生积极的解决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克服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

学习只依靠学生的兴趣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向学生讲清学习的目的、意义,引导学生把学习文化知识。技术理论与技能和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要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转化成为学生学习的需要,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布鲁纳提出: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教学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教学要能引人入胜,使学生“欲罢不能”,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会起到重要作用。相反教师灌输知识型教学和赶进度教学只能使学生厌倦学习,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开阔思路,活跃整体学习气氛,使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尝到克服困难的益处和战胜困难的喜悦。这可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诱发出无穷的内动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鲁迅先生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正说明了这一点。布鲁纳认为教学法要认真考虑的一个事实是“一门课程不但要反映知识本身的性质”,而且还要反映求知者获得知识的过程。我们教一门课程,不但要在学生头脑中塑造一个小型的图书馆,而且应当使学生像一名数学家那样思考数学,像一名史学家那样思考史学。因此他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而且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启发式教学法的基本精神即指导思想不是由教师把现成的知识或结论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精心安排的问题或作业,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像科学家发现知识那样,亲自去“发现”知识和得到结论,这就是启发式教学法的教育目的――发现知识和发展智能。

二、启发式教学法应把握的原则

1.鼓励学生

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够解决问题,能够通过资料(证据)得到正确的答案(结论),同时让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2.帮助学生把已有知识同正在研究的问题结合起来

让学生能够“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指导学生如何对比事物,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让学生随时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程度,让学生深入思考,并培养学生正确的判断力和较强的分析能力。

三、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的步骤

1.创造提出问题的环境

提出要求解决或研究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明确问题的目的和要求。这和传统教学方法的预习要求、教学目的和要求内容有关,教师可在课前把问题列出条目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提出问题要注意如下几方面。

(1)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对所提问题涉及的内容,重点和难点以及关键处,提问的对象,每个问题所需要的时间,问题的排列的先后顺序等都要有周密的思考和精心的安排。对提问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事先要有足够的准备。

(2)提出的问题要有系统性。有经验的教师认为有系统性的问题好似路标,它能引导学生沿着合乎逻辑的思路去思考。提出问题应根据教材的体系、结构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先易后难,步步深入,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和主动学习的良好气氛之中。

思维是反映事物的一般特性并发现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和关系的过程,是人的重要的一种心理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起学生探索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和通过独立思考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古人说:“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人,工作才有创造性,提出问题是第一步。李政道博士曾对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学生说过:“最重要的是要学生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接收能力,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起学生的探索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教师还可以通过复习、测验考试和各种形式的作业,引导学生多思善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这样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才能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认真钻研的习惯。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推理等思维形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提出的问题必须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提出的问题应该言简意赅,让学生回答的范围十分明确,问题的语句不宜太长,而且语言要准确具体,不能含糊其辞或模棱两可。提出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这是启发性教学法的灵魂。只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提出的问题内容既要注意系统性和问题之间的衔接性,又要注意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必须紧紧围绕教材或教学大纲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动脑思考,高质量地回答问题。

(4)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并给被提问者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教师提问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人人积极思考,能够人人都参加讨论,然后指名回答。切忌教师刚提出问题就让学生回答,这会使学生精神紧张,又由于没有认真思考,回答问题的质量往往不高。也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充分利用网络等工具寻求答案,经过小组讨论后再集中讨论。对深浅难易不同的问题,要向相应有回答该问题能力的学生进行提问,提问的对象要普遍,不要局限于几个学生。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听别人回答问题,对别人回答不出来或回答不全面的地方,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回答或进行补充。教师自己不要急于对问题做出解答或做结论,要启发学生回答或进行补充。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要热情、耐心听其回答,要多启发引导他们,绝不要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冷漠和不耐烦,对难度较大和综合性的问题可提问优等生,通过他们的回答使全班学生受到启发,使学生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可以得到提高。

(5)在提问结束时要进行总结。提问结束,教师应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总结。指出问题的正误,给学生以系统、全面正确、完善的知识,提出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提问过程的优缺点,并说明今后如何克服缺点,如何提高回答问题的质量。

2.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对所提的问题作出解答假设

这里所说的教材应不仅包括教科书,更应包括实物模型或音像资料。学生通过教师的提示和模型实物的演示,摄像机所拍摄的现场和计算机所绘制的结构原理、工作原理或模拟动态等,调动学生所有感官,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来掌握知识,解答问题。

例如北京某公司开发出的《多媒体家庭课堂》,就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使用多媒体功能,通过动画、录像、音乐、游戏等方式使学习者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为使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该套软件以生动幽默的语言进行讲解,使高深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讲课之后,从题库中选出典型的例题进行分析,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配合适当练习,以便及时巩固新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这样就克服了传统班级授课制封闭整齐划一的缺点,解放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照顾了学生的差异,真正贯彻了因材施教的原则。避免了学科中心主义的不利影响,培养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如果能够有条件建立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和CMI(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两个系统工程,就能发挥视频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的优点和优势,为学生及教师提供的资料信息将更快、更新、更准,信息量也将大得惊人。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强化思维都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以CAI系统应用为例: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设计的PLATO-5型自动程序逻辑教学系统,该系统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带动遍及美国各大城市和其他一些国外城市4000个终端装置,存储有150个专业近万个课时的教材,全年能提供近千万个“人/学时”的教学量,相当于一个有24000学生的四年制大学全年的总学时量。该系统能授课答疑,测验评分,记录成绩,进行分析,布置作业,实施检查等,同时还能高效率地协助教师编写和修订教材。

CAI系统最突出的优点就是适合个人特点,体现教学的自主性,缩短学时,节省教师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减轻教师负担。毫无疑问,新科技的应用,将是教学改革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起着事半功倍的重要力量,也是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便捷方法。

3.检验学生的解答

学生通过用上述种种方法所掌握的信息资料,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再检验自己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得到相应的结论。学生中若有不同结论,可结合实际及社会实践情况开展讨论。教师要对争论做总结,得出共同结论。

4.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利用启发式教学法还要注意循循善诱,建立新型的尊师爱生关系,做到教学相长。尊师爱生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主动性的重要前提。只有学生尊重和信赖老师,才能在教师的诱导下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并从学生的发问质疑中吸取营养,提高自己的能力。要让学生在尊师爱生的气氛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使之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发问,这样才会让学生学得生动积极和富有朝气。

上述启发式教学法,只不过是对现在教学法的一点尝试,无非是想把教师从日益繁重的重复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从繁重的应试教育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拿出主要精力去从事那些更需创造性的工作;让学生也能在相同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更好的生产生活所需的技术技能即所谓的“综合能力”。这样教师也就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了,启发式教学法事半功倍。

未来,掌握在拥有今天的人们的手中。

启发教学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启发式 教学 探讨

启发式教学法是与注入式教学法相对立的,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主体的。其基本精神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倡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这也是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体现。那么启发式教学法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更好地运用呢?那么,如何全面认识中学语文中的启发式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运用启发式应该抓住学科自身特色

我们知道,从语文学科的性质来看,语文是语言的交际工具,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而对学生来讲,它所起到的是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写作实践中,则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形成学生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特长。因此,利用启发式教学应从这一科的自身特色出发,把启发的重点放在对“人”的心智培养和对语文的感悟力上,要打破过去那种单纯地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而付出努力的惯例。所以,启发性的教学怎样“启发”固然重要,而“启发”什么则更为重要。

二、启发式的适用也有其具体要求

我们知道,中学语文的要求是这样界定的:学生的语文能力,最具体地表现在听、说、读、写几种能力上,除此之外,还应该表现在认识、联想、思维能力和道德、情感、美德能力上。因此,提高语文水平,不仅要提高听、说、读、写几种能力水平,还应该包括提高认识、联想、思维等智力因素和道德、情感、美德等非智力因素的能力水平。概括地说,提高语文水平,实际上是一个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问题。由上可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是有一定的原则要求的。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如何正确把握这些要求,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考虑教法的问题。只有在教法上创新,寻找最佳途径,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三、“启发式“教学的具体作法

启发式教学法以单元宏观为序列,以课文微观为主体,在活动教学中以教师的启发为主导,既注重学生的自学与创造,又注重教师的导读与激发,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教师导读激发。这是指在单元教学的开端,即单元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教师一定要发挥主导作用,以激发为主要手段,从设疑人手,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变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基本概念原理为主动地探讨发现新知,获得乐趣,设疑时宜精不宜多,抓住最主要的问题深入地研究带动整个单元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从而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例如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训练“诗歌朗读”,就学习的基础知识主要安排了诗歌的“节奏”和“用韵”。教学时,教师可抓住“诗的节奏”进行导读,可以在学生对音乐节奏比较熟悉的基础上把诗的节奏和音乐的节奏相联系,以加深对诗的节奏的认识,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把握节奏的诗歌朗诵,从而把课文和单元基础知识结合起来,不致空洞,激发的效果也就很显著,学生既动了脑,也动了手,动了口,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其次教师启读、精讲。所谓“启读”主要指启发学生学会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精讲主要指在阅读教学中一要精选,二是精讲,通过对课文的最精练的讲解,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充分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把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精讲过程要注意完整性、精练性、实效性,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有的放矢,把课文与单元教学相结合。这一阶段,教师引导还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再次 学生的理解精练。这个过程是在前两个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进行消化吸收的过程。学生精练的载体主要是“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这一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对难点给以适当的点拨,对学生的理解巩固进行验收即可。第四教师评价及学生创造。这一阶段是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转化为技能技巧的阶段,特别有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从而也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读和写的关系来看,它体现在写作训练上,写是读的目的,写是读的质的飞跃。另外,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角度来看,写是最能实现这一目的要求的。一是写本身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二是常言道“文如其人”,从某一角度可以看出学生个性的质的发展状况,写作训练时,指导学生恰当及时地评价,使其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以上分析说明:总结启发式教学法,可以看出它有如下特点:首先 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既是活动教学,也是启发教学。其次以阅读为基础,以写作为要求,体现听、说、读、写结合的教学特色。再次以单元教学为客观整体,以单篇文章为微观文体,既注重单元教学,又使教学过程程序化。

启发教学法范文第4篇

一、启发式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法的区别。

1、传统的体育教学法一般是受前苏联教育思想和理论体系的影响,主要是以技术、技能教学为主的教学过程体系。笔者认为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的弊端在于教学过程,是以体育动作技术形成为重点,只以传授动作技术和某些身体素质的提高为主,进行重复练习达到巩固定型和提高运动素质的目的。而启发式教学主要以动作技术形成的过程为重点,以体育实践活动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竞争意识、集体观念、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

2、传统体育教学的评价主要是以学生排队整齐安静、听话、有秩序,时间安排合理的就是好课,对学生只是根据掌握运动技术动作的程度,某一运动项目的成绩好差来评价,这种评价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启发式教学的评价则以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锻炼,如何帮助学生去认识动作的形成原理,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其他学科知识的渗透,而对学生则以学生对动作原理的认识及自我锻炼意识(包括自觉性、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

在启发式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认真指导,过程中不是教学生只学会某一个动作,而是教学生怎样去学会这一个动作,是引导学生将感知、思维、实践三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过程中教的不仅是动作技术,而且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动作技术的原理与方法,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积极发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发现体育的真谛,体验运动的成功与乐趣,达到身心健康自我发展的目的。

1、教学中应用提问的方式,发展学生逆向思维,让学生能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指导实践。如:推铅球时可以向学生提出最佳的出手角度是几度,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分析由于出手点高于落地点,因此出手角度略小于45°。

2、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己探索和实践所学的原理与方法。

三、启发式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1、要通览各科教学内容,把握内在联系,才能融为一体。

2、要吃透教材,熟悉每一个动作的原理,并明确这一动作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密切联系。如:中长跑教学中教师应利用生物理学力学的生理学,解剖学等的原理分析跑的动作与身体姿势,分析呼吸在跑的过程中对身体机能的作用等重要因素,让学生明确怎样跑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3、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生理、认识水平和个体差异,贯彻“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原则,确保全体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4、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

启发教学法范文第5篇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启发式教学方法应运而生。为了提高组胚学教学的教学质量,探究启发式教学方法对此课程教学的影响。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和应用,可有效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能力,同时也促使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就启发式教学法方法、组胚课教学、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方法;组胚教学;应用效果

组胚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和研究人体发育规律的一门生命类的学科,同时属于专业的基础科目[1]。在以往的教学方法中,通常将教师教授作为主讲中心,虽然对讲授知识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对于学生对学习自主能力的调动性缺少关注。可见,此种灌输式教育方式的应用造成学生产生被动性的学习心态,枯燥乏味,继而失去学习兴趣,同时授课教师未做到对教学内容的延仲。因此,应更加注重组胚学的教学方式。

1.启发式教学模式概述

启发式教学是授课者在教学课堂中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目的以及学生知识水平等内容采取诱导、启发等方法进行传授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快速发展。古代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为发愤学习,积极思考,表达知识;“发”为指导;“悱”意思考后而表达不清,需老师进行讲解[2]。针对教师应利用自身外因关系,调动学生内因积极性,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转化作用,将知识转化成学生具体知识,进一步将具体知识转化成学生的能力。曾有教育理论家提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即在教学课堂中注重问题创设和提供氛围,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并着手解决。同时根据学生对学习和知识的不同掌握情况给予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变“灌输”式为“汲取”式。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启发式教学法在组胚课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

2.1利用教具模型进行直观启发

在组胚学教学中,通畅情况下老师会照本宣科导致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继而失去学习兴趣。当代脑研究科学表明人类大脑脑存在抽象、形象以及灵感等思维生理基础。因此在讲授知识过程中应结合理论知识和直观演示的方法,继而激起大脑半球皮质高度兴奋,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3]。直观演示法是指教师在授课或城中,利用辅助教学工具,如模型、标本等,在理论知识的理解上进行演示,可作为知识的载体。利用直观明了的感觉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抽象想象,使得复杂内容易学。就骨骼肌解剖结构的讲解过程中,首先使用挂图将骨骼肌光镜以及分子等结构显现出来,其次讲述不同方法下骨骼肌显示出的不同结构,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促进了学习效果的提高。

2.2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诱导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当发现学生求知欲增强且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中的时后,教师应适时进行诱导启发,变“灌输式”为“汲取式”。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调动,并循序渐进进行诱导启发,以便提高学生独立思维能力,使得自主能力较以往提升。首先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深化探索学习真理的精神和责任感;其次在讲授知识和技能时应遵守职业道德且耐心细致的进行循循善透,指导学生逐渐掌握致使;最后以自行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为准,将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展示给学生,同时适当进行教学进度,突出并讲清重点和难点。例如讲授皮组织章节时,应指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器官上皮分为单、复层以及基底部和结缔组织连接处凹凸不平特点?”等问题,层层剖析,逐步诱导启发,以便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使其深刻记住。

2.3使用纵横联系进行扩展启发

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孤立学习、死记硬背等问题以及部分教师仅仅重视知识传授却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横向联系对比各章节学过的知识,找出内在联系,就在细胞核讲解中将“细胞核最多是何细胞?未有细胞核是何细胞?等形态、结果相似的细胞进行对比和归纳,从而深化学生学习能力,理解透彻。还可以通过纵向联系和对比人体消化管各段结构,帮助学生对消化管以及各器官间的规律、特点进一步掌握和了解。在纵横向联系的运用中,促进了学生可全面、细致的考虑问题、方法。

2.4通过积极探索方法进行创新启发

在讲授课过程中,将现代医学发展形势、新进展等有关内容详细介绍给学生,例如在巨噬细胞可产生干扰素功能的讲述过程中,应采取人工合成干扰素可治疗乙性肝炎疾病等相关有关内容,提高学生兴趣,指导学生自由讨论,并积极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继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拓。

结论

目前,随着教育体不断的深化改革,使得教学模式得到更加完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组织胚胎学属于基础课程,因此应保证课程教学质量以及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也应加强实践教学中的改革。使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可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学习能力。将此教学方法实施在组胚教学中,促进教师对教学手段、方式给予高度重视,从而提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兴趣以及综合素质。

作者:吴浪 单位: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玉英,李艳萍,伍思琪等.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研究,2014(4):316-318.

[2]岳麓旭.启发式教学法在临床医学课堂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6(2):218-218.

启发教学法范文第6篇

案例方法最早是用于法律、医学及工商管理界教学领域,用来教授这些领域业务实践中的重要思想、技能及内在原理的,在师范教育中的运用相对晚得多。那是在美国教育家舒尔曼1986年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组织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发出要发展关于教学的案例知识的呼吁之后,各种研究者及实践者才开始把案例引进师范教育和教师培训的[2]。时间虽然不长,但在全美各式各样的师范教育及师资培训计划中却大多都能发现案例方法的应用。然而,就案例概念而言,却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定义,专家们对它描述不一。劳伦斯认为,“案例是对一个复杂情景的记录。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它可使课堂讨论一直只有真实生活中才存在的棘手问题来进行。但一个好的案例首先必须是一篇好报道”[3]。汉森“愿意把案例说成是对真实事件的描写,其中所包括的内容,能足够引起大家思考和争论的兴趣,且富有启发性”[4]。理查特却认为,“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5]。

舒尔曼则是这样简单地来描述案例的,“一个案例,正确理解的话,不单单是一个事件或事故的报道。称某事为一个案例就相当于做一个理论断言--断言它是某事的一种情况或更大类中的一个例子”[6]。尽管大家对案例的看法不一,但从用于师范教育和教师培训的案例及有关案例教学的研究成果分析来看,案例具有以下特征:(1)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描述的是完全真实的特定教育现象或具体课堂教育实况,有时为了某种目的需要,在案例叙述中允许虚拟一些情节。(2)案例叙述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或例子,事例发生的时间、地点、具体情节及过程交待的一般比较清楚,尤其是事例发生的特定的教育教学背景如课堂教学所处的大的教育改革环境。(3)案例的叙述非常具体,不是事件的笼统描述,更不是事件总体特征的抽象化、概括化说明,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动机、态度、思想、意图、需要等往往都要揭示出来。(4)案例具有时代性,它描述的都是较新近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5)案例具有有效性,每个案例都有其自身的应用价值、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如它可提供正面的经验或反面的教训。(6)案例具有典型性,它所描述的教学事件是包含有教师和学生典型行为、思想和观念在内的材料。(7)案例不是课堂实录,因其用于教学的目的不同,对课堂信息的摄取往往有侧重点。对课堂之外的如涉及到的教师、学生的背景等情况往往也有适当介绍说明,这是课堂实录显现不出来的。(8)案例无一不蕴含有问题,具有困惑性,也正是由此而引发人们的思考。通过以上这些特征描述,相信读者能够获得案例概念的一个全貌,建构关于案例的图式。

二、教学案例的结构

关于教学案例的结构问题,从80年代末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开展的一项意在开发师资培训案例的“关于师范教育专业知识的伊利诺斯计划”及90年代哈佛大学开展的一项关于数学教师培训的“哈佛数学案例发展计划”所组织的案例可以看出,师范教育中的案例结构模式主要有实录式和条列式两种。实录式案例是以教育教学事件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主线,把过程原原本本(当然有适当润色)记录下来的一种形式,其中包括事件发生的背景情况的陈述,事件中师生之间的问答交流及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的描写,课堂某一时刻的特殊场景的说明等,末后再提出一系列供讨论分析用的所谓“案例讨论问题”。如“哈佛数学案例发展计划”提供的20个案例,格式都是实录式的,其中一个案例“符号,甜蜜的符号”(signs,sweetsigns)是关于6年级预备代数课的“整数、变量”课堂教学的。

大致结构就是:先介绍学校所在城市、学校及教改情况和授课教师的情况,接着是连续两天的两节有关“整数、变量”主题的课堂教学记述,然后给出三个案例讨论问题。课堂教学记述的生动具体详尽而形象,为脉络更清晰起见,又分为“问题”、“关于帐单和收支平衡的问题”、“谁更多”、“身无分文买馅饼”、“多或少”(第一天的课结束)、“操作”、“一些东西不能相加”、“数学危机”、“移动比没有还少的东西”等小节描述。案例问题之一就是“琳达(教师)觉得对学生来说,建构他们自己对数学的理解是重要的,她的教学方法能促进这种理解的发展吗?”条列式案例是把事件涉及到的材料,按“背景”、“问题”、“解决方法”、“评论”等部分顺序组织排列起来的一种形式。其中背景、问题、解决方法常以第一人称形式叙述,而评论部分则以其他教师、研究者的身份向当事教师提供、建议多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的方式给出。在有些案例中问题与解决方法不是单列的,而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如匹斯堡大学主持的美国全国性教育改革“QUASAR”计划项目成果中所给的案例结构形式就是背景知识(以局外人身份介绍当事教师、学校、地区等情况)、案例内容(不是实录,是当事教师以第一人称叙述某堂课从计划、准备到课堂实施等过程)、讨论的问题,而一般性评论则放在后面的教学注释(TeachingNotes)中。教学注释或教学引导是为方便教师使用这个案例而附加的关于如何进行这一案例教学的指导说明书,每个案例后一般都有,大致包括案例概要分析或评论、案例讨论前的活动、教学该案例的注意事项、建议讨论的问题(其中可能包括学科专业方面的问题、学生思维评价的问题、教学法问题、情景与背景问题及一些扩展的问题等),最后一般还附有参考文献,为备查相关信息提供线索。

三、案例教学法及其教育价值

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softeaching)可简单地界定为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案例作为被剖析的对象以书面的形式被展现,教师和学生(员)共同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寻找对策等工作。由于可以根据不同的材料组织设计不同的案例,所以案例可以反应各种情景的教学。那么,案例教学就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案例让学生(员)“身临”各种各样的实际教学中才能出现的一些教学情景中去摸索、学习处理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经验,体会教学实际中出现的一些事件的处理策略,从而,可高效地使学生(员)得到处理各种可能的教育教学事件的能力训练,增强直面教育教学实践的本领,培养对现实教育教学问题作出决策的能力。具体而言,案例教学有以下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

(一)知识方面,通过案例教学获得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是“做中学”获得的自己理解了的能驾驭的知识,是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而不象那传统教学模式下获得的抽象的、过度概括化的生硬知识,它能立即被用一似教学实践情景中去解决处理其中的类似的疑难教学问题。

(二)能力方面,案例教学的着眼点不仅在于通过案例分析获得蕴含其中的那些已形成的教育原理、教学原则和方法等知识,还在于学生(员)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案例教学多采用与传统教学方法相对立的讨论法。从而能为学生(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创造环境,学生(员)有着较大的自由度、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这样的培植创造才能的土壤,有利于教育教学创造能力和精神的培养。

(三)技能方面,案例教学通过把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员)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像角色教师那样去作出反应,从而也就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在不用真正深入实践的条件下能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教学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成为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学生(员)从中可以获得各种教育教学技能。同时,学生在分析案例时,一方面不断形成新的理论视野,增长案例分析的技巧技能,一方面在探索思考着理论如何运用于实际教学,从而又能及时而有效地促进了理论向实践地转化,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四)哲学观方面,案例教学可培养学生(员)未来教育教学的反思精神,发展学生(员)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批判的技能,使学生(员)掌握对教学进行自我分析和反思的方法。因为案例教学本身就是对案例所描述的个别教育教学过程的分析、思考、评价等操作行为,教学本身就蕴含着反思教学的方法论因素。教学的自我反思精神对学生(员)作为未来教师的成长过程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另外,案例教学的问题由于少有既定的或固定的答案,这样反而能使学生(员)逐渐认识领悟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期性,从而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教育教学哲学观。

四、案例教学课堂实施环节

案例在教学中的使用方法不一,有只把案例作为理论的例证使用的;有把案例作为课程主要内容的,此即是以案例为本的课程,这种课程理论内容完全融入了一个个案例之中,使案例与整体课程的基本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常常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只对案例教学比较流行常用的讨论法的实施操作规程作一概括讨论,以便读者自如地运用案例教学。具体实施案例教学,大致可按如下四个阶段进行:阅读分析案例、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总结评述。

(一)阅读分析案例

案例教学首先是下发或指定案例材料,并根据该案例教学指导书指导者对指定学习的案例材料进行阅读,分析案例的具体内容,思考案例所提出从学习者思考的问题。这一阶段要求学习者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自居案例中教师角色的地位,设身处地地分析思考案例中教师的行为及对策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寻找其中的因果关系,只有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才可能找到问题的合理解决手段。这中间要注意区分基本性问题(抽象或一般的问题,常与事实背后的概念、原理、规则等有关)和即时性问题(案例中教师所面对的特殊决定、疑难问题等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的那些问题),前者需要通过对案例中所包括的信息进行解释、离析、演绎、推理和抽象来得到概括化的结论,后者需要将自己已有的知识或过去形成的经验与案例展示的背景材料、内外部因素等整合起来进行综合评判来提出多种经得起别人反驳的见解、对策和备择方案。

(二)小组讨论

个人通过第一阶段的阅读、研究、分析获得自己关于案例问题及讨论问题的见解后,便可进入小组讨论阶段,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员)提供了发表自己对案例的看法、认识及对问题的见解的机会。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小组的规模以4人最佳,讨论中要求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简单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具体做法不拘一格,可按案例问题及讨论问题顺序逐一发表各自高见,展开讨论,一个问题画了句号,再进行下一个问题的讨论,也可将几个有关问题合起来系统地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供大家讨论,也可将自己分析案例过程中遇到的特殊难题提出来求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为使讨论充满活力、更好地激发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允许意见、见解有冲突、纷争,无需非达成共识不可。在分析讨论阶段成员自行做一些简单笔记是有益的,把讨论中出现的不同见解、合理建设记录下来,对于有纷争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提交到下一全班讨论阶段进一步讨论。

(三)全班讨论

全班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同学积极参与的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它一方面讨论解决小组讨论阶段各小组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另一方面讨论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有意引导的讨论问题。为了使全班讨论有效地开展,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除了熟知案例陈述的背景、事实、观点、材料外,还要谙知案例反映或蕴涵的原理、规则等知识,以便引导学生概括出来。要认真学习研究案例后给出的教学指南,具体拟定出课堂教学计划,这要求教师认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希望课堂上发生些什么?如何引导这些情况的发生?讨论如何开展?时间如何安排?自己扮演什么角色?是先得结论再分析,还是反之?并对课堂讨论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预测。教师还要依据课程目标、案例目标及教学计划的具体安排重点分析以下方面的内容:案例中反映的情况发生的根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案例中所反映的而学生(员)可能设想不到的情况等。在讨论操纵上,教师要力保讨论沿预期的轨道进行,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并引导出与论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四)总结评述

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是总结述评,要求学生(员)写一个案例学习报告,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等作一总结,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教师最后要作全面总结。值得注意的是,案例教学中,师生都要注意角色转换。如果学生(员)仍然热衷于将自己置身于教学过程之外,只作一名旁观者,案例教学也就失去了它的教育价值。学生只有真正地入案例、体验角色,才会有案例情景的“再现”,案例教学的价值才能被体现。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否则,学生的角色就难以改变。如可充当监督员,监察案例分析、讨论进展情况;示范员,示范演示、讲解、分析案例中的事实、图表、材料等;主人翁,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并在实施中起主导作用;仲裁者,解决各种争端;交警,使讨论回到预定的轨道上来,等等。

五、案例教学对我国师范教育和师资培训的启示

(一)案例教学应成为学科教育学(教材教法)课程的改革方向。我国师范教育改革尚处在探索阶段,高师院校课程体系的改革虽然经过前期“两级”课题立项研究已初见端倪,但培养教师职业素质的学科教育学(教材教法)课程却似乎毫无起色,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一如既往。学生不愿学、不愿听,觉得乏味。我们认为案例教学可作为教材教法课程的改革方向。因为,如若使用案例教学法,便既可体现学科特点,又可将已有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知识运用其中,学生也能处于积极参与状态,这样在教师有效机制的引导下,就可创造性地获得学科教育学的有关知识,增强对学科教育教学问题的分析决策能力。具体行动有多种方案:近期做法,可以压缩原有内容的讲授时间,编制好的案例,教学中增加案例教学;中期做法,可以改造原有课程内容结构体系,融合案例相关内容,大致采取“学科教育教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案例分析理论、案例及案例教学指导”结构形式重新编制课程;远期做法,可以研制以案例为本的学科教育学课程新体系,将原理融于案例之中,课程围绕案例的运用来组织。

(二)师资进修、培训应引进案例教学。我国基础教育对教师进修和培训工作正在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有别于以往“知识充电式”的教育学院、进修学校模式的以培养教育教学能力为本的新型师资培训模式正在起步,各种骨干教师培训班、课程班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班也在逐步铺开,这一切都亟须我们寻找适用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经过国外多年的教育实践基本上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师范教育、师资培训可使用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认为,应该合理的将这种方法借鉴过来,洋为中用,结合我国基础教育及师资培训的特点进行探索试用,尽快摸索出适合中国教育实际的案例教学方略。

(三)抓紧编制优秀案例。没有案例,案例教学无从谈起;没有好的案例,便不存在有效的案例教学。所以,当务之急是编制好的案例,有必要号召师范教育工作者、资培训人员及一线教师联手撰写优秀案例。撰写案例的途径,除通过深入教育教学实际搜集材料撰写案例外,还可以以教育教学中的真实事件为基础,对之做教学法上的加工,使之附合案例的特征,能反映教学实践中可能会面临的两难境地来形成案例。

启发教学法范文第7篇

笔者认为在健美操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启发式”教学方法:

1.讲解示范法

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讲解、示范是非常重要。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健美操编排原则,并结合即将学习的健美操教材的编排特点予以具体分析,使学生初步了解其编排规律,然后老师把成套动作完整示范,加强直观的视听感受,使学生初步建立完整动作的概念。接下来可以依据动作的难易程度及身体变化前后左右方向来选择背面示范和镜面示范带领。在进行示范带领中应注意在完成较复杂的动作时,可放慢带领,待学生基本掌握后,回复正常速度;在完成上、下肢配合的动作时可先掌握动作步伐后,再配合手臂的各个变化。注意:教师在示范动作的时候需要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和优美度,这些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一个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马马虎虎或者不认真完成动作,就会给学生做成错误的示范,并且学生们会产生压抑或者不被重视的情绪体验,达不到示范目的。老师必须要通过精炼的讲解和准确优美的示范,在健美操课上启发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在上完一节健美操课后不觉得累,没有压抑烦躁或者身心疲惫等不良反应,而且意犹未尽。学生的动作感觉比以前好,动作质量也有质的提高,这样才算是成功的一节课。

2.比较法

启发学生发现错误找出不足。在健美操教学中,学生们在学习与练习复杂的动作组合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或者多余动作。如果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造成错误动作定型。因此必须善于观察与发现学生的错误动作,找到错误,对症下药。这时我们选用“比较法”是非常有用的,老师将正确动作与错误动作放在一起示范比较,组织学生观摩,让学生发表意见,找出错误的地方在哪里,应该怎样纠正。说完以后老师要对正确的说法予以肯定,之后再和学生说明正确动作的发力,路线与规格。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有利于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而且领会动作比较深刻,动作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3.递加法

在健美操教学中,每学习一个动作或者组合后,都再与前面所学的动作或者组合连接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递加法”可将先学习的动作在重复中逐渐熟练,使学生有种学习获得的,同时,又有新学动作不断加入,产生新异刺激,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练习密度强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另外,动作与音乐的多次配合,使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更加准确,对动作的力度及表现力的发挥日趋完善。在运用“递加法”时要注意组合动作的选择一般3~4个为宜,切忌过长,否则会影响学生对动作的记忆。教学中采用分解练习。即先学习下肢步伐,再逐渐增加上肢动作,最后达到协调配合完成动作;但要注意上肢动作增加时要循序渐进,不可过于复杂。这种教学方法应多应用在新课教学过程中,以增加练习的密度,使每个动作能够得到规范的练习,提高学生正确动作的本体感觉,也可以作为某一段加强某一动作的强化教学法。

4.接力教学法

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分组接力练习,对动作衔接熟读、音乐节拍准的小组进行表扬。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既听音乐,熟记节拍,又记动作,促进动作技术的掌握,利于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乐感,锻炼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和对动作美感的体验,还有利于增强他们集体感、责任感,强化集体意识,优化课堂气氛,培养乐观情绪和开朗性格,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韩丽群.浅谈青少年健美操教学方法[M].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

[2]王美铃,耿宁.浅谈健美操教学方法与技巧[M].安徽:安徽大学学报,2007.

[3]吴丽萍.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新探[M].吉林省: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

[4]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启发教学法范文第8篇

学习《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软件设计方法并熟悉软件开发工具,从而熟练使用此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文中以教学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为案例,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以微视频为核心,以启发式教学为手段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微视频;启发式教学;主动性;C程序设计基础

0引言

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在给学生上“最大的麦穗”一课时,将学生带到麦田,让学生从麦田一端走向另一端,找一根最大的麦穗并只许前进不许后退,直到麦田的尽头学生都在迟疑、纠结、挑拣,一再错失良机,此时苏格拉底进行引导,使学生们自己悟出了要把握时机的道理。一个普通的麦田,一个简单的任务,经过教师的巧妙设计就成了魅力无限的课堂。课堂中,学生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而教师仅作为配角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其有所领悟。由此可见,教师的“教”不在于教多教少,而是在于如何“教”,能否采用正确的方法。

1以微视频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微”即微小、碎片化,微视频泛指时间很短的视频短片,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在此是由老师制作的将《C程序设计》课程中的诸多知识点逐步细化为多个微视频且每个视频都遵循注意力10分钟法则,在3~8分钟的时间范围内讲清某一个知识点,使用视频资料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难以独立解决的问题,支持在线播放、下载或保存到移动终端设备上,让学生可以利用闲暇之余随时观看。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推理、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科研的能力。学生课前观看视频,对所学课程进行一定的了解,便于老师在课堂中通过设疑来启迪学生的思维,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学生积极思考,体验获取知识的情绪,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以微视频辅助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可以创设更为客观真实的教学情境,通过微视频的播放帮助学生理解内容、解决疑难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以启发式教学为手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孔子讲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是“开其意”,指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仍不能领悟时,教师从旁启发,指引思路,使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寻求最佳答案。“发”指“达其辞”,指学生经过教师引导后获得新知,提高了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处于想理解清楚而又不清楚、想要表达而又表达不出来的心理状态下,教师再给予启发帮助。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钻研→探索”这一过程。长期如此,既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又可促进他们深入理解知识、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还可为他们以后创造性的学习提供知识经验与智力的基础。如何将部队院校的课堂设计成具有吸引力并能够实现学生自我的课堂呢?在此将结合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探讨。

3基于微视频的启发式教学综合实例

迈入程序设计大门的第一步是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涉及到的数据类型、变量、运算符、表达式等基础知识,对学生来说,必须夯实基础。没有坚实的基础就无法谈及随后的程序设计。如果在课堂中通过对数据类型的讲解学生了解到了数据是计算机处理的对象,数据的类型决定了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占内存空间的大小以及可执行的操作。由于理论知识相对枯燥乏味,难免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不集中,造成漏学、不学的现象。因此我们将这些知识点以学生熟知的一些趣事或者动画为例做成微视频,让他们可以利用闲暇之余随时观看,以达到对课内知识随时预习以及补充的作用。微视频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知识碎片化,课程知识体系结构不会在微视频间体现,因此还需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式讲解。首先根据学生观看微视频的情况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维。其次通过提问与微视频相结合,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课堂讲授。合理提问,步步诱导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教与学融合到一起。提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老师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还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状况、接受能力、思维习惯等。只有这样老师才有可能针对性地提问、启发,既做到面对全体学生,又做到面对个别学生,恰当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班上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提问最佳时机是“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时,教师应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地提问,适时、适度地启发,形成一条问题链,引导学生拾级而上。通过提问激发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探寻结论,解蔽、释疑。逐步掌握知识体系结构,启发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C程序设计》课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课堂讲授时可先通过日常生活或应用系统中的典型实例引出,学生会觉得非常实用,不但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学有所用的乐趣。

4结语

基于微视频的启发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出发点不同,从灌输知识为主转变到提高能力为主,教学观念上强调把教学的重心从怎么“教”转到怎么“学”上。实则是将老师工作的重心从“教会知识”转向“教学生会学知识”,即“授人以渔”。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体会和摸索。

作者:安利 魏钰洁 单位:空军工程大学理学院 空军西安飞行学院空种勤务系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项响琴.浅谈程序设计语言C的教学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4(32):1166-1168.

[3]钟琦,武志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26-33.

[4]张文,马秀芳.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5(3):3-9.

启发教学法范文第9篇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效教学方法,对于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启发式教学法中处于核心地位,老师起到从旁辅助和引导的作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本文从启发式教学法的概念出发,分析了高校声乐教学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启发式教学法对声乐教学的积极作用,并对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作用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为声乐教学工作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法;声乐教学;积极作用;具体应用

声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的声乐技巧,还需要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流露出真情实感,达到声情并茂的表演意境,引起听众情感上的共鸣,实现更加理想的舞台表演效果。但是传统声乐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老师讲解和示范教学为主,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和自由发挥空间,严重局限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声乐作品理解不够全面,在演唱过程中缺乏真情流露,导致声乐演唱比较空洞、乏味,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必须对声乐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进。

一、启发式教学法的概念

启发式教学法既是一种高效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新型教学思想,是在坚持基本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教育观转变的具体体现。启发式教学法的本质含义,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教学安排,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完成整个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启发式教学法重新定位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核心主动地位,老师仅仅对教学起到组织和引导作用,所有学习任务基本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1]。

二、声乐教学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一)声乐教学的优势

声乐教学属于艺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学生能够在艺术氛围的长期熏陶下,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是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和实现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声乐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唱歌和跳舞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作品的印象和理解,深入了解声乐作品作者所要传达的想法和情感,同时还能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然后再利用表演手法将其进行加强,将声乐作品呈现在公众面前,在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和生活情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二)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声乐教学内容及类型多种多样,不同声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所要传达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很多概念性的东西都是抽象化的,同时,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表演风格也会有所不同。传统声乐教学法都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所有声乐作品以及对待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几乎是相同的,都是以理论教学和演示教学为主,忽视了声乐作品以及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无法做到对声乐作品内涵的真正理解,没有掌握较为系统的发声技巧和唱歌技巧,声乐教学效率较低,严重影响了声乐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了解决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三、启发式教学法对声乐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想的声乐教学效果是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学生将声乐学习作为一件趣味十足的事,才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教学效率。启发式教学法是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经过不断调试,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科学设置学习内容及难度,保证学生不会因内容过难或者过于简单而失去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方法转变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了轻松、良好的学习课堂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带动其他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习[3]。

(二)活跃学生的思维

在启发式教学方法中,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不是整个教学活动都是按照老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以教材内容为核心,根据教学目的设置各种难度适中的问题,并通过提问、抢答、小组合作、知识竞赛等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声乐教学中,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将自己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和看法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时,不仅能够加深对声乐作品的印象和理解,思维也会得到充分发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能够走得更高、更远[4]。

(三)使学生掌握完善的声乐知识

声乐知识具有复杂性、系统性和抽象性特点,很多知识理解和掌握难度较大,并且不同知识点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要想使学生掌握完善的声乐知识,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就需要降低声乐知识的理解难度。将启发式教学法应用于声乐教学中,使用更加简单、形象的方式,将复杂、抽象的声乐知识表现出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能够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声乐知识体系。同时,还能针对重难点知识设置相应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强化教学和训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重难点知识进行理解,起到复习巩固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对声乐知识掌握的熟练度,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四、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在唱歌中气息的运用

声乐教学中歌唱气息的学习实际上是教授学生掌握正确调整气息的方法,这是学生进行声乐学习的基础。将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声乐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熟悉的案例让学生在特定的想象情境下进行发声练习,学生通过对想象情境的理解和感受,自然正确学会发声,同时掌握好呼吸的要领。跳音训练也是一种较好地促进学生掌握发声训练的方法。跳音训练能促进学生把握好声线,在练习中能放松身心,保证腹部轻松,处于吸气状态。同时练习跳音能帮助学生锻炼腹肌,使腹肌在经过专业训练后变得灵活而富有弹性,这样更有利于在歌唱时调整气息。对发声技巧的掌握主要是进行基础练习后,采用正确的调整呼吸方法,掌握气息的调节要领,这样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唱出长音[5]。

(二)在声音练习中的运用

声音是表现声乐作品内涵及情感的最为直接方式,声音练习成效会直接影响到声乐教学效果,所以,要想提高声乐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就需要在声音练习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发声技巧。原有的声音练习中,都是选择旋律比较简单的歌曲,使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很难使学生的发声技巧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学生对连音和跳音的应用不够熟练,练习过程比较枯燥、乏味,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抵触心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有效改善声音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在连声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将连声发音比作放风筝,使学生根据放风筝的特点,准确掌握连声发音中气息的力度,在保证声音清晰、连贯的基础上,实现声音的自然过渡,避免出现发声生硬的现象,使学生的发声技巧得到实质性提高[6]。

(三)在吐字咬字中的运用

要想将声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呈现出来,实现与听众情感上的交流,就需要在吐字咬字上狠下功夫,将作品情感融入到吐字咬字中,在表演时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准确的将声乐作品情感传达给听众。在吐字咬字教学过程中,声乐老师应该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根据声乐作品特点以及所要传达出的情感,加强对学生的情感训练,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作品情感的基础上,选择更加合适的吐字咬字方法,将作品情感更加全面的呈现出来。比如,在演唱《保卫黄河》时,咬字吐字时要饱含高亢的情感,加重声音力度,使听众能够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点燃听众的激情,提高声乐表演效果。

(四)在情感启发中的运用

情感是一部声乐作品的灵魂,情感体现是衡量声乐表演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只有通过表演将声乐作品中的情感完全呈现给听众,触动听众内心深处,才能实现声乐表演的最终目的。但是,声乐专业学生的社会阅历不够丰富,理解能力不强,很难了解到声乐作品创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无法在表演过程中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导致声乐作品缺乏张力和表现力,所以,声乐老师应该利用启发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赋予声乐作品鲜活的生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声乐作品创作者所生活的时代,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使学生在了解创作者生活背景的基础上,明确创作者通过声乐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在表演过程中融入自身情感,做到声情并茂,提高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实现更加理想的表演效果,提升声乐教学质量。

五、结语

声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心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掌握更加完善的声乐知识,改善传统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将启发式教学应用于声乐教学中唱歌气息、声音练习、吐字咬字、情感启发中,能够实现更加理想的声乐教学效果,在提高声乐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显著成效。

作者:武静 单位: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红漫.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4,(13):99.

[2]王静.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4,(19):37.

[3]陈萌璇.浅析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旬刊,2014,(23):149.

[4]李媛媛.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3,(07):54-55.

[5]敖特根其木格.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旬刊,2013,(12):46.

启发教学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声乐教学;启发式教学法;探索

启发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而通过一定的引导和启发手段,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启发式教学法强调的是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可以说,在声乐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非常具有必要性。

一、启发式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将启发式教学法应用到声乐教学中,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更加轻松的掌握发音方法,正确的调整学生本身的发音状态;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详细来讲,启发式教学法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下面三点内容:第一、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声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自然而然的提升了学习效率。将启发式教学法应用到声乐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交流,能够营造出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声乐学习中,发自内心的喜爱声乐。第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声乐知识。作为一种比较难懂、抽象的知识,声乐学习对于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的教学手段过于枯燥,缺乏形象直观的讲解,学生无法做到充分的理解和掌握。而通过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可以使声乐语言更加具有生动性和直观性,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使学生更加轻松了明确学习重点,由此提升了课堂学习效果。第三、可以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启发式教学法比传统的教学法,更加能够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效果,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以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此种能力,对于学生的以后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推动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进步。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气息训练方面的应用

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可知,在声乐教学中,气息训练属于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通常来说,呼吸是唱歌的源动力,也是重要的支撑点,所以只有学生能够正确的调整自身气息,才能够提升歌唱能力。在平时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营造出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气息训练。例如说,关于赞美祖国大好山河的歌曲,教师有必要通过语言描述、或者利用其它手段营造气氛,引导学生产生联想,想象自己身处于山河的壮丽景色中,由此会自然而然的调整气息,发自肺腑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使歌曲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由此可知,学生在想象的状态下,可以更加轻松的理解调整气息的重要性作用。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中的气息训练,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面前有沁人心脾的花香,正常情况下人都会深深的吸气,闻一闻花香。但是在歌曲演唱时,演唱者除了需要用鼻子吸气之外,还需要用嘴吸气,针对此种状态下的气息调节,还需要教师能够通过举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调整气息。

(二)声音训练方面的应用

在声乐教学中,练声同样属于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通过声音训练,还能够促进学生发声技巧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练声过程中,所采取的歌曲普遍是上下行音节构成的单调的旋律,长时间的训练必将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讲,经常性的反复机械练习,无法正确的的掌握连音和调音,并且此种训练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后续学习。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放风筝”的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的发音更加具有连贯性,在歌唱时能够自然流畅的进行音符过渡,合理的掌控好力度,由此提升了学生自身的演唱能力。

(三)在吐字咬字方面的应用

在声乐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能够准确的咬字和吐字。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时,教师有必要通过观察体验、以及发现创造两种方式,完成学生的咬字和吐字训练。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播放出一些著名演唱者的视频画面,使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能够产生想象,学习演唱者的发音技巧,由此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咬字和吐字能力;并且通过播放视频,有利于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情操的提升。例如说:学生在演唱《美妙时刻即将来临》时,教师便可以提前播放出相关的视频画面,使学生能够细细品味其中的内容,不断强化练习,使自身处于最佳的演唱状态中。

(四)情感表达方面的应用

如果想要使音乐更加具有感染力,可以打动人心,学生必须能够将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全面的释放出来。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必须对情感方面的教学提高重视程度。通过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有必要创建不同的情境,如影像再现情境、生活行为情境、以及实物演示情境等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创建出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表达,由此使音乐情感更加饱满,更具有感染效果。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学生在表达情感时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合理的进行引导,确保启发式教学法充分的发挥出应用的价值。

三、结语

总而言之,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法更加能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必须合理的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实现知识和技能的真正内化和吸收,从而促进自身演唱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敖特根其木格.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旬刊,2013,12:46.

[2]刘燕.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5,35(17):112.

上一篇:成人绘画教育范文 下一篇:现代实用医学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