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指派问题范文

时间:2023-10-23 17:00:01

运筹学指派问题

运筹学指派问题篇1

关键词:公安机关;农村;派出所;科学发展观;新时期;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中心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派出所如何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善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保持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治久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点,开拓创新农村警务已成为农村派出所的历史使命。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派出所发展相对滞后,存在不少问题。农村派出所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改变自身形象,提高服务能力,提升公安战斗力,切切实实为农村发展服务,为推进三农工作在农村的开展做出贡献,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一、新时期农村派出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要性、紧迫性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即: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中的发展是科学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和平的发展。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科学完整全面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在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中,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在“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的同时,“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等内容。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十七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强调要“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这是党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和生动体现。同时又指出:要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善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保持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治久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点。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派出所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农村派出所警务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二、当前农村派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包括农业、农村、农民。同时,也就存在农业、农村、农民等三个问题,而农村地区是三农问题的实施载体。农村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打击农村犯罪、维护农村治安、服务农村百姓、保农村一方平安的基层综合性战斗实体,是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第一道防线,是密切联系农村人民群众的窗口和纽带,是整个公安机关工作在农村的根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成为农村派出所应对农村新变化,开拓创新农村警务的历史使命。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派出所发展相对滞后,存在多个方面的问题,从公安机关来看,有以下主要方面问题。

(一)地广面大,警力缺口较大。长期以来,农村始终是我国人口的承载地之一,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大发展,农村社会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到发展,由社会改革带来的利益格局调整,引发了大量的社会矛盾纠纷,农村治安问题层出不穷,刑事犯罪高发。而农村派出所民警人少事多,严重制约了农村派出所工作的开展。

(二)设施落后,警务效率低下。很多农村地区地广路远,人员流动,有些农村经济不发达,财政困难,受发展条件制约,派出所办公设施得不到保障,大大降低了其工作效率。

(三)职能模糊,非警务活动较多。在农村,地方政府碰上征收税费、计划生育、农田基建、道路拓宽等棘手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往往“以保一方平安”之名,最先想到的就是找民警去联合执法,“排忧解难”,而不是“谁主政谁主职,谁主管谁负责”,严重模糊了地方部门的职能。

(四)管理不严,监督不到位。由于农村派出所交通不便,地理位置偏僻,往往又实行包片包面,单兵作战,忙于事务,领导靠教育,管理靠自觉,监督实施不到位。尤其偏远农村派出所,上级监督机构或领导很少突击下访,这就使得民警纪律涣散、对自身要求降低。

(五)设施缺乏,业余生活乏味。不少派出所“五小工程”不到位,民警的日常学习生活文化锻炼需求得不地落实,空闲之余易滋生不良的自娱自乐习惯。

(六)警民感情少投入,关系不和谐。由于缺乏深入了解理解农民群众感情的管道和方法,民警与农民群众存在着较大的隔阂,民警害怕与农民交往,也缺乏耐心,农民对民警更是存在畏惧感。从全国公安机关接待的案件来看,群众反映基层一线警种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公安机关和民警工作不负责任、办案粗糙、取证不及时、执法不规范、不作为、乱作为。这种现象在农村极为普遍。

三、新时期农村派出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新时期农村派出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农村派出所只有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改变自身形象,提高服务能力,提升公安战斗力,切切实实为农村发展服务,为三农工作在农村的开展做出贡献,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一)科学发展,实现农村派出所“五个保障”。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农村派出所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创造条件,努力克服制约农村派出所职能发挥的因素。一是保障农村派出所财政经费,提升农村派出所的实力。由于一些农村派出所仍然借用房屋办公,其它硬件投入更是得过且过。农村派出所前期硬件投入应当由所在的镇、县政府负责,保证农村派出所正常办公;县、市政府要编制足够的预算,从各镇办财政上划拨给派出所,切实保障农村派出所的良性运行。在当前的历史时期,为了体现“人民公安为人民”“人民公安人民办”,应当设立治安奖励奖金,奖励那些对农村治安作出贡献的民警和人民群众。二是保障农村派出所器械装备,提升农村派出所的战斗实力。随着农村治安问题层出不穷,刑事犯罪高发,尤其一些经济较为落后地区,一些群众由于主客观原因其法制观念较为淡薄,民警在出警时容易被盲目的暴力反抗伤害。农村派出所器械装备应当跟得上农村形势的发展,提升公安战斗力,能够保证农村派出所复杂工作的需要,保障民警自身安全的需要。三是保障警力充足,提升农村派出所的接待能力。

农村派出所由于地处偏远,生活艰苦,一些民警由于婚姻、家庭等等原因不愿去农村派出所工作,工作也是关注主要、重要,对一些次要案件撒手不管,工作浮在表面,极少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加上上级机关也严重缺乏警力,农村派出所警力也就难以保证。应当切实推进警力下沉,保障农村派出所的警力需求,切实解决农村人民群众安全需求。四是保障管理科学,提升农村派出所的综合能力。上级公安机关要思基层所思,急基层所急,想基层所想,不能在机关办公室定任务,拍脑袋下考核指标,应当制定出一套人人争着为群众办实事的管理体制,考核的标准应以与民警朝夕相处的人民群众意见为重要标准。另外要争取减少甚至消除与镇政府的利害关系,应当由公安机关独立操作或者由市级政府直接拨付经费,全额保障,使农村派出所切实独立履行其职能。五是保障民警业余生活,提升农村派出所民警的自身素质。当前,很多农村派出所因为经济条件较为落后,“五小工程”不落实或流于形式,缺少必备的生活、学习、训练的场所,导致一些民警自已寻找生活、学习、娱乐方式与场所,一些民警交友不慎,聚赌、上网等方式消遣时间,极大地破坏了民警的战斗力与素质养成,破坏了人民警察的形象。应当从农村派出所科学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提升农村派出所民警自身素质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认真加以解决。

(二)以人为本,树立农村派出所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是指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总书记在接见“二十公”会议代表时指出:“制定公安工作的方针政策,推出公安改革的重大举措,都要以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根本依据和标准.努力做到人民公安为人民。”农村派出所工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一是以群众为本。在农村,群众对警察意识模糊,老百姓见到警车就产生畏惧感这种现象还是存在的,归根结底,是因为民警没有以群众为本。一些民警因事多活忙很少主动深入群众,去了往往也是处理纠纷,了解案情,给群众的印象也是警察在执法、在抓人,群众去派出所也是求政府、派出所办事或个人、家里出了什么事,久而久之,警民关系就疏远了。

在新的历史时期,民警应当切实转变观念,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人民群众无小事的观念;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农村派出所工作的根本标准。人民群众有要求,民警应当不辞辛劳、无私帮助;人民群众有事,民警要公正文明执法,更要满腔热情地为人民群众办事;人民群众有困难,民警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疾苦,竭尽所能帮助解决;人民群众有问题,民警要赋予群众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担负起向群众宣传国家政策法律的责任,热情通情达理地解答,提高群众法制观念,让群众理解人民警察。二是以民警自身为本。农村派出所工作面对村村落落、家家户户、形形人员,针对农村群众知识水平较低、法制观念较为淡薄要切实提升民警耐心细致、处事果断、随机应变等能力和廉洁自律。要不断提升民警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与群众沟通的能力。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廉洁自律,不向群众要好处、不从经费饱私囊,维护好自身形象,上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农村派出所的艰苦性,把握好财政投入的侧重点。要加强农村派出所内部管理与监督,自觉地、持之以恒地严格管理与关心爱护每一个人民警察,做到内务整洁有序、办公场所干净有致。要定期促进所内民警的交流,深化民警的团结意识,提高整体作战力,促进农村派出所的科学发展。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促进农村派出所队伍全面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发展的全面性,才能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撑。只有坚持发展的协调性,才能有效地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环境。只有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使和谐社会建设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农村派出所是是公安机关最基层的综合性战斗实体,农村派出所民警是处在公安工作最能够接触人民群众的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最直接的践行者,全面建设和发展农村派出所队伍是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和“长治久安”,完成党和政府在农村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针对农村派出所工作,全面建设发展农村派出所队伍,就是要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四统一五规范”为基本内容,按照构建现代警务机制的要求,以“大练兵”活动为载体,全面落实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公安队伍建设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群众满意的公安队伍,使民警在自身素养、知识更新,使用科技能力,驾驭困难本领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提升队伍正规化建设水平。

党的十七大指出,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应当成为公安机关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职业要求。每个民警要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能力、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品行,切实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针对农村地区事情多发、群众接触频繁易产生纠纷的特点,着重训练民警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协调发展是农村派出所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可持续发展是农村派出所开展工作的保证。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农村派出所民警在处理好所内民警与民警、上下级、民警与群众等关系的同时,更要按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加快、形势演变剧烈的发展趋势,定时根据新形势调整派出所的工作重点,不能以陈旧的方法和思路一成不变地处理日益变化的各种事件。从内部看,随着改革开放在农村的一步步深入,农村群众法制观念逐步增强,这就对农村派出所民警的执法水平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农村派出所工作要以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为目标,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按照新阶段新任务的要求,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推动农村公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四)统筹兼顾,把握农村派出所建设方法。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和提升。实践表明,坚持统筹兼顾,对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避免社会矛盾的激化,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一切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作用。坚持与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农村派出所要把握好统筹兼顾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当前,由于社会改革带来的利益格局调整,引发了大量的矛盾纠纷,农村治安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农村派出所民警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充分认识农村公安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一切从群众出发,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化平安建设,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运筹学指派问题篇2

关键词:管理运筹学;教学体系;本科生;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1-0244-03

引言

目前,各高校经济管理等文科类专业大都将《管理运筹学》作为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运筹学主要分支的基本概念、基本模型与求解模型的基本方法,重点是对各种模型与方法的运用。

在多年的运筹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文理兼招而且文科学生占多数的经济管理等文科类专业的本科学生,在学习运筹学课程中的理论证明、繁复的数学推导和复杂的运筹学算法等知识时感到非常吃力,自学起来更加费力,尤其是在遇到规模稍大的实际管理问题时,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有效的建模、求解工具去解决。另外,现有的有关运筹学方面的教材内容多、理论性强,需要的教学课时量大,48学时或64学时的课堂教学无法完成全部的教学内容。鉴于此,我们尝试从实用的角度,针对文科学生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一套适合文科类本科生的理论教学体系。该体系注重方法与应用的教学,回避复杂的理论证明和繁复的公式推导,有效控制教学所需学时数,将运筹学的建模方法、应用实例和LINGO软件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经济管理等文科类本科生《管理运筹学》课程的教与学提供参考。

一、教学体系及学时分配

《管理运筹学》课程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包括运筹学所涉及到管理问题的各个领域,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对策论、决策论、图论、优化论和预测论等各个领域。其教学内容包括以上各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数学模型的建立、求解算法及模型的应用等多个方面。对于经济管理等文科类专业本科生来说,课程的教学学时是有限的,在教学中对以上的教学内容必须有所取舍,不可能涉及到所有的方面内容。根据我们多年实际教学经验以及各高校的教学大纲,我们认为,对于文科类本科生来说,《管理运筹学》的教学内容大体上应该包括线性规划及其对偶问题、整数规划与运输问题、动态规划、排队论、存储论、图论、决策与对策等基本内容,为他们了解运筹学的理论、方法,解决日常的基本经济管理问题,或者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48学时的课堂教学,安排的教学内容和各内容的教学学时分配如图1所示。

对于64学时的课堂教学,除了要完成图1中所包括的线性规划、整数规划与运输问题、动态规划、图论与网络计划以及决策分析等教学内容外,还安排了排队论和存储论两个分支的理论教学以及8个学时的上机实验,这部分的内容及学时分配如图2所示。

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压缩整数规划与运输问题、动态规划等部分的理论教学学时,从而增加上机实验学时数。尤其是当总教学学时只有48学时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是通过压缩动态规划等教学内容的学时,而将相关的建模和模型求解方面的内容放在了实验部分,从而达到增加实验学时的目的,这样做往往比仅进行理论教学的教学效果更好。

二、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以上的教学学时分配,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用管理运筹学》教材(见参考文献1)为基础,并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我们对线性规划等7个运筹学分支以及上机实验教学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1.线性规划

此部分包括线性规划及其对偶问题、灵敏度分析和目标规划三个部分内容,总学时16,主要内容框架如图3所示。

从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制定生产计划方案案例入手,引出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模型的一般形式,为了得到初始案例的最优解即最优的生产计划方案,必然涉及到线性规划模型的求解,进而介绍图解法和单纯形法,在单纯形法基础上,介绍非标准线性规划模型的标准化方法以及大M法和两阶段法。以上内容是本部分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学时分配相对较多,大概需要6-8个学时左右。

线性规划模型的建模及求解技术是学好《管理运筹学》的基础,因此还需要重点介绍如何建立线性规划模型,这需要花费2-4个学时的时间讲解诸如资源的合理利用、生产组织与计划、合理下料、作物布局等几类常见问题的建模方法,对于所建大型模型,利用单纯形法人工求解已很难进行,因此可以在此时给学生介绍LINGO软件的基本知识,并让学生能够利用LINGO软件解决较简单的线性规划模型。

通常的教材均将目标规划单独提出并放在线性规划及其对偶问题之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介绍线性规划建模方法之后就引出目标规划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学起来也更轻松,因此,建议在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上能将目标规划提到对偶问题及灵敏度分析之前。

在讲解对偶问题的时候尤其需要注意让学生理解对偶问题与原问题的关系、对偶价格的经济含义以及如何在线性规划原问题的最终单纯形表中找出对偶价格和对偶问题的最优解。在灵敏度分析中,重点介绍目标函数的价值系数以及约束条件右端项变化时如何进行分析。LINGO软件灵敏度分析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教学学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进行介绍。如果教学学时不够,可以放在上机实验部分进行讲解。

2.整数规划与运输问题

该部分包括整数规划、运输问题和指派问题三部分,总学时10,主要内容框架如图4所示。

整数规划相对比较简单,安排2学时的理论教学,重点介绍分支定界法和割平面法的求解思想和步骤。运输问题和指派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是本部分的核心内容,重点介绍求解平衡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和产销不平衡运输问题转化为平衡运输问题的方法。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求解指派问题的匈牙利方法理解不透,在考试的时候得分率相对较低,建议在教学时仅对匈牙利法做简单的介绍,指派问题的求解仍然采用表上作业法。

3.动态规划

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介绍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重点介绍最优化原理。根据最优化原理,提出状态转移方程的建立方法,利用最短路问题的求解过程介绍动态规划方法的基本思想,并解决资源分配问题、背包问题和排序问题。这部分的内容概念较多,尤其是最优化原理,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教师可以在具体介绍最短路问题求解过程中,让学生总结得出动态规划方法的基本思想。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般利用4-6个学时完成此部分的理论教学,可以节省出2-4个学时以补充上机实验学时的不足。

4.图论与网络计划

图论与网络计划的总学时为10学时。该部分的内容较多,涉及的定义、定理不下20个,计算量和计算的复杂程度也是教材中各章节最高的。因此,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应该注意有选择性地进行讲解,可以参照图5所列出的主要内容框架进行教学。

图和最小树中的基本概念是本部分的基础,在教学时需要学生重点掌握,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对概念有感性的认识。最短路问题中涉及了有向图的Dijkstra算法、无向图的Dijkstra算法、标号法和改进标号法等4种算法,重点介绍改进标号法。在网络最大流问题中,求最大流的标号法可以参照求最短路的标号法,重点介绍求最大流的LINGO程序,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可以放在上机实验部分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在讲解网络计划时,突出网络计划图的绘制技巧,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多练习,因为计划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网络计划图各时间参数和关键路的计算。网络计划部分的重点在于网络计划图的绘制和求各时间参数的LINGO程序的编写。如果教学学时不足,关键路线与网络计划的优化、完成作业期望和实现事件的概率等内容可以放在上机实验中完成。

5.决策分析

对于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来说,决策分析部分所涉及的大部分内容在前期的有关课程中学习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所花费的教学学时不要过多,仅系统地复习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有可能的话,在4个教学学时之内讲一些对策论(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以满足后续课程的学习所需。

6.排队论模型简介

利用4个学时的时间重点介绍排队论的基本概念、little公式以及等待制排队模型、损失制排队模型、混合制排队模型、闭合式排队模型所关心的各有关参数,最关键的是@peb(load,S)、@pel(load,S)和@pfs(load,S,K)等三个与排队论模型有关的LINGO函数的应用。服务系统的最优化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利用LINGO软件求解起来也相对比较容易,最主要的问题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其LINGO程序的编写方法。

7.存储论模型简介

虽然存储论模型的种类很多,但每一种模型都是在固定的假设条件下,根据平均总费用利用求导数(或偏导数)求出订购(生产)量Q以及订货(生产)的时间间隔t等参数。因此,只要将此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讲清楚各种模型的平均总费用的求法就能让学生学得比较轻松。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该部分一般安排4个学时的理论教学,如果4学时不够的话,可以在上机实验的时候增加该部分的内容,通过实验让学生熟悉各种存储论模型的LINGO软件求解方法。

8.上机实验

上机实验部分大约8学时,在实际的理论教学中,通过压缩动态规划等部分学时,上机实验可以增加到10-12学时。可以安排4-5个实验专题,除了熟悉LINGO软件的使用外,线性规划模型的求解及灵敏度分析、整数规划及运输问题模型的建立与求解、网络最大流及网络计划问题的建模与求解等三个实验为必做部分,以弥补理论教学学时的不足。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对运筹学的学习兴趣,建议各个实验均在相应的理论教学过程中进行,最好不要集中安排,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理论部分的理解并能有效地利用和调节各章节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

本教学体系注重从管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介绍运筹学的基本知识,试图以各种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出运筹学主要分支的基本概念、模型和方法,侧重各种方法及其应用,而对其理论一般不作证明,对许多数学公式也回避繁复的数学推导。对于复杂的运筹学算法,大都尽量运用直观手段和通俗语言来说明其基本思想,并辅以较丰富的算例、实例以及LINGO软件求解算法来说明求解的步骤和方法,为《管理运筹学》课程的教与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运筹学指派问题篇3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面临着制度与管理的双重风险。制度的缺失与基金管理的不可持续性,造成养老保险制度的一系列潜在风险。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制度经历了现收现付制、现收现付与个人账户结合、个人账户累积等制度的变迁:制度变革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养老保险的框架改革,而不断发生转变的。养老基金重在财务资金的管理与运营,唯有此才能保障资金支出的持续供应。但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灵活性差、限制条件多、法律漏洞大等方面问题,违规挪用养老基金的情况屡禁不止。2010 年10 月28 日国务院下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指出:社会保险基金通过预算实现收支平衡,在社会保险基金支付不足的情况下,地区政府财政要对社会保险基金给予适当的补贴。社会保险的资金运营机构,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向社会公布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支出、结余、收益情况,特别要定时汇报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情况。政府也将成立社会保障基金机构,通过财政预算拨款、社会筹资的方式,给予社会保障基金相应的补贴与调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经济学院王亚柯教授指出:在破解城乡居民养老基金管理难题方面,不仅需要从基金管理与运营方面下功夫,还要寻求更为广泛的筹资融资渠道, 以推动养老基金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将城乡居民养老基金中的国有资金调出,同时通过增加征收社会保障税、发行社会保障债券、调整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完成城乡居民养老基金的筹措与管理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栗燕杰提出:城乡养老保险基金只有进入资本市场,才能在较长时间内获得稳定的资金收益。在养老资金的管理方面,可以将个人账户、社会统筹账户区别管理;也可以聘请养老基金管理公司人员,展开社会统筹账户资金的运营活动。政府要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资金运营中各个环节进行紧密监督,以解决个别政府人员的资金管理不作为。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主要特征

1. 法制性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需要按照国家法律规范执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缴纳投资、支出、监督管理, 都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节制地开展,团体与个人不得干涉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活动。

2. 长效性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具有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责任与任务。其中个人享有的保障基金数目,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资金的缴纳数额,以及基金享有人的生命长度, 有着密切相关的正比例关系。但当前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制度尚未健全,基金的长效性特征还没有完全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基金的长期保障特性在未来会逐步彰显。

3. 专用性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保障城乡居民养老生活的专用基金,地方政府在基金的管理与运营方面有着特殊的规定与限制。财政部颁布的《关于规范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的财政专户问题通知》,提出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取与运营都由国家立法部门强制控制,地方政府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中,需按照相应的规范妥善执行。结余资金不能任意使用,也不能用到其他的投资活动中。

4. 公平性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投资、管理、分配,要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基金利用。公平公正包括经济、社会的公平公正,也就是在养老基金的分配过程中, 要照顾到贫困地区养老基金的财政压力,以及贫困居民的养老基本基金交付水平。通过政策与财政的倾斜,来完成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活动。

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1. 新制度经济学派理论及制度主张

新制度经济学派主要研究的课题为公共设施、外部财产纠纷问题,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属于公共保障产品,可以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展开相应研究。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指的是在运行某种经济制度中花费的资金,交易成本过高会使经济制度的发展陷入低效局面,交易成本过低也会产生一系列的贪污腐败行为。其中在交易成本中加入产权理论,能够有效解决交易成本问题。产权理论对各方的经济产权有着明确的划分,这能够从根本上对外界的不利产权特征进行界定,从而降低交易成本。而特定的产权方式若能够对外部的积极因素进行内化,则能够有效提升产权主体的经济收益。新制度经济学派理论指出: 各种制度会伴随社会发展而发生转变,制度的好坏会对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养老保险基金中新制度经济的运用,提出降低交易成本、明确基金产权的养老基金发展模式。通过控制收入支出、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交易成本,强调基金监管主体来降低养老保险基金的颓势。

2. 政治经济学派理论及制度主张

当代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理查德克洛沃德指出: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缓解社会因收入不均而产生的矛盾与冲突问题,以维持社会长远与稳定的发展。民主论代表人物指出:政治力量的博弈促成了社会养老金制度,社会养老金制度有利于劳动与资本的分配不均衡问题的解决。新工业主义理论代表人物埃米尔迪尔凯姆提出,社会工业化成熟度的提高,促进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快速发展,国家财政也会逐步增加养老基金的补贴投入。政治经济学派将社会稳定作为养老基金管理的前提,现收现付养老基金制度的施行, 能够缓解老龄化的养老基金缺口。资金累积的养老基金制度,则会对同时代的老年群体造成利益冲击。

3. 新古典主义学派理论与制度主张

新古典主义学派包括生命周期假说理论、交叠世代模型理论等学说,是养老金经济学的研究依据。生命周期假说是根据某人一生消费结果的统计分析,理性消费者会利用收支平衡方式,来规划自身的消费与理财行动。交叠世代模型指出人口增长速率、社会生产力的增长率, 是影响养老基金数额提升的主要因素。新古典主义学派制度强调社会生产力与养老基金制度间存在的关联作用,通过增加养老基金税收和减少养老基金的政策干预,来提高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效率。市场化的养老基金运营制度,有利于养老基金的累积增值,有利于养老基金的私人化发展。

4. 公共组织管理理论与政策主张

公共组织管理理论以市场化管理、竞争机制作为主要管理理念,注重公共产品的绩效性、灵活性特征。公共组织管理理论指出:政府机构人员臃肿与贪污腐败问题,严重降低公共产品的运营效率。而且当前的公共产品服务属于政府垄断项目,公共产品服务的投入远远大于服务产出。因此利用企业管理方式,在市场竞争的前提下展开公共产品运营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管理质量,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公共组织管理理论提出政府应逐步放开对公共产品的管理政策,通过自由的市场化管理、竞争机制,来提升公共产品的自身效率。政府在公共产品服务中起到监督作用,国营与私营合作才能促成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

四、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

疲软态势的原因分析

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制度缺陷困境

(1)法制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大多通过规章、通知、决定等进行基金的规定。但国务院下发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并不是《宪法》中的法律条文,没有硬性的法律效应。大多数通知、规章制度的严谨性欠缺,会随着社会发展发生不定向转变,这为养老制度埋下了隐患。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缺失,会产生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支出、运营投资、管理等方面问题。政府人员会借助义务、管理方式、管理原则的模糊性,逃脱法律漏洞以展开一系列贪污腐败活动。法律缺失也会产生基金管理的碎片化和基金信息的不对称问题,这对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影响严重。

(2)基金收支机制问题。我国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制度,只属于大范围的含糊概念。不同地区在养老保险基金的补贴方面,并没有固定的方式与比重要求。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并不能一味依靠政府补贴予以实现, 养老保险基金应保持稳定的筹资渠道,专一的投资与发展方向,这需要相应的收支制度保障。同时在制度不健全、养老基金政府补贴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城乡居民并没有信心投入到不稳定的基本资金缴费中。

(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给付制度,并没有伴随国家生产力与物价的增长, 而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动。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以缴费时长、缴费资金总额,作为养老基金发放的主要标准。但目前我国不同地区城乡居民养老基金领取数额, 存在着将近10 倍的差距。其中经济较为发达的上海地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月540 元,而吉林、河北、安徽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仍旧为55 元。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郑秉文指出:不同地区的基础养老金差距在不断扩大,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基础养老金差距,已经超过社会工资、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

(4)基金投资运营机制不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基金运营问题,基金运营是实现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主要手段。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基金运营,包含制度与运营经验两方面难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主体为地方财政,但地方财政并没有较为保险与适宜的投资方案。财政并没有对货币市场的投资方式、投资风险、运营模式,有着清晰地了解与准确地把握。因此在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保值方面,不具有相应效益。《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指出: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中,银行存款、国债投资不应低于总投资的50%, 银行存款应高于资金投资的10%, 金融债券投资应控制在总投资的10%以内,证券与股票投资应低于总投资的40%。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制度规定,有着更加单一的投资控制,其中银行存款为大多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投资渠道的限定,无疑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造成严重影响,养老保险基金无法从金融市场获得可观的投资收益。

各地区养老保险基金统筹为县级统筹,地方统筹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资金流。县级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分化严重,不同县市没有资金互助与调节的习惯,因此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难以获得可观的效益。基金规模较小的前提下,投资与运营管理会出现管理成本大于投资收益的现象,这在各级政府都为棘手的问题。

2.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

(1)资金来源缺乏。《关于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指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的养老基金构成,分为个人缴纳养老基金、非缴费型养老基金两部分。其中非缴费型养老基金的金额支付,需要由地方财政、户籍集体予以提供保障。但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渠道,大多为个人缴费与地方政府补助的结合,各地区的户籍集体或限于财力、或存有私心,都没有对养老保险基金给予相应的补贴。我国城乡地区存在区域经济实力弱、人口相对集中的弊端,城镇化程度偏低限制了地方财政的税收和非税收收入。在政府本身实力较弱的情况下,农村地区依靠财政补贴维系居民养老保险的做法,显得不太现实。

(2)基金运营效率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关乎养老保险基金的资金流动与保值增值。但当前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 存在两方面问题:首先国家采取较为严格的约束政策,对养老基金的投资方向进行重重限制;其次地方财政在养老基金的投资过程中,对养老基金的安全问题较为担忧,在资金投资中采取保守的投资策略。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总量巨大,但分散到各地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资金持有量较小。而地方财政大多利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结余基金,购买银行定期存款、国债等风险低的投资产品,获得的投资收益自然微小。央行利率、投资渠道、物价等因素的长期波动,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面临严峻压力。地方财政在资金持有量较小的情况下,恐于承担资金损失的责任,再加上人社部门的基金运营能力较差,因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无法保障。

(3)基金监管有待完善。各地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规模较小,但仍然存在资金挪用、贪污腐败的状况。这一方面是国家基金补贴政策不明确,各地区补贴落实不到位所产生的并发症。另一方面地区养老基金参保人数的增长, 基金支付比例的不断上升,对地方财政造成严重的压力。因此在各项资金筹措不能到位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人员就会产生动用居民个人账户资金的念头,这样一来即造成账户亏空与运营困难。而普通居民、财务审计机构无法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对各种资金流动账目进行监督,因此资金的监管处于相当混乱的状态。

五、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

疲软态势的破解路径

1. 多支柱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

鉴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困难、投资渠道单一的现状,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构建才是未来养老保险基金的发展方向。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由国家财政、地方财政、社会集体、雇主、个人5 部分构成,是较为复杂的养老保障体系。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以个人为养老基金的主体与责任对象,以各种组成部分协同筹款作为供款方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的养老保障需求。政府、集体、家庭在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中,起着重要的资金分配与调节作用,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长远发展。

2. 养老金管理法律系统的完善

当前我国尚且不存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有关法律文件, 只是从规章制度层面下发相应的通知与决定,而且国务院的《通知》与《决定》有着较多的疏漏之处,不足以形成良好的规范效应。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法律体系的完善, 首先要将以往的各种《通知》与《决定》展开规范化整理,梳理出一整套完整的养老保险基金文件体系, 补充完善以往的疏漏之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立法,需要从养老基金的收入、支出、投资、监管等多方面展开,以此构建出具有等级体系的宪法、养老保险法、养老金管理法。通过明确的内容来规定各部分的权责范围,以保障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基金权益。在立法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城乡居民代表的意见, 结合各个地区的现实情况进行协调与问责, 以保障养老基金法律的正确性、合理性。

3. 逐步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有利于形成较为庞大的基金规模,有利于各地区养老基金间的互济与联动,有利于缓解不同地区基金给付水平的差异。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仍处于地级统筹阶段,想要完全实现省级统筹还需要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全国统筹则需要经济与制度的全面支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是对养老基金统一而有效的管理,是缩小区域养老基金发展差异的有效手段。在养老基金的统筹方面,可以先将基础养老基金展开全国统筹,在基础养老基金差距逐渐缩小的过程中,推进其他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或者可以先将地市级养老基金统筹,逐渐发展为省级养老基金统筹,再逐步向全国养老基金统筹方向迈进。

4. 基金收缴支出制度体系的完善

(1)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多方供款机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在财政补贴方面,仍旧遵照中央财政补贴基础养老基金,地方财政依据当地情况设定完备的补助层次。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基础养老基金实现100%补助,对东部地区实现50%补助。这样的补贴机制虽然实现补贴政策的全覆盖,却不能因地制宜地解决当前城乡养老金较低的现状。其中与国际社会保障投入比例相比, 中央财政的补贴金额较少。其次国家在集体补助方面的制度规定,并没有明确的任务与资金分配,这是导致集体补助额度较低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要利用各种缴费激励机制,提升农村居民的参保比例。城乡居民中涵盖较多的工人、自由职业者与农民,其由于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等限制,对养老基金参保没有明确的意识。地区财政可以通过缴费年限补贴、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缴费方式,激励广大城乡居民踊跃参保。

(2) 确立待遇给付增长机制。2014 年7 月1 日起, 全国基础养老基金数额从每人每月55 元提高到70 元,这一政策变化使全国1.4 亿城乡居民受益。但相比于物价水平、工资水平的增长,基础养老基金数额的增长幅度依然较小,待遇给付增长机制还需要长时间的调节与适应。因此在待遇给付过程中,不仅要从基础养老基金数额、物价与工资水平等方面考虑,还要从地区差异、特殊人群方面着手,使待遇给付增长机制保持稳定发展。

5.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机制的完善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需要交由专门的基金运作部门进行投资。当前我国已经实行部分地区的养老基金交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运营的先例,但政府参与的资金投资活动产生的收益非常低。而专业基金投资机构则熟悉投资的一整套运营方案,在市场竞争的前提下会选择更多的投资产品组合,以保障养老基金的最低收益。我国在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并没有制定出健全的法律体系,因此专业的投资机构运作所产生的法律风险较大。当前可行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可以采取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专业基金投资机构公共运营的基金策略,社保基金理事会将部分基金通过竞标的方式, 交由专业基金投资机构打理。而其自身则为基金流动状况的监督者,时刻关注基金运营中的各个环节。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 可以从公路、能源、环保等公共设施方面着手,依据相应的政策以确保养老金的投资收益。国有企业的投资不仅稳定性较高,养老金的收益也相当可观。也可以将养老基金交由专业的投资机构管理,投资较为稳定的基金与债券产品。地方政府债、企业债都是良好的投资项目,对债券的风险预估,能够带来可观的投资收益。

6. 基金监管体系的完善

运筹学指派问题篇4

关键词组合优化;指派问题;负荷约束;算法分析

1引言

组合最优化中的运输与指派问题在各种离散系统的资源分配中有广泛的应用,因而得到深入的研究.进一步的发展是各种推广模型的出现.例如,能力受限的运输问题[1]、广义指派问题[2]、时限运输问题[3]等都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随后,文献\[4\]提出一类带负荷(时间)约束的指派问题,即每台机器有执行任务的负荷限制,并给出分枝定界算法.这实际上等价于文献中的一类“广义指派问题” (the generalized assignment problem,详见综述论文献\[5\]).关于此类广义指派问题,最近文献\[6\]还讨论混合禁忌搜索算法. 本文主要针对文献\[4\]的结果和方法,给出计算复杂性及多项式可解情形的结果,并改进其分枝定界算法.

众所周知,指派问题及运输问题,作为特殊的线性规划,都有十分有效的多项式时间算法,如匈牙利算法和网络流算法(参见文献\[7-9\]).过去的推广问题(如文献\[1-3\])都存在多项式时间算法.但是,上述\[4\]提出的有负荷约束的指派问题(作为特殊的0-1规划),即使只求可行解(不求最优解)也是NP困难的.因此,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就应该是多项式可解的特殊情形、近似算法及实用的隐枚举方法等.

2数学模型的讨论

5结论

对有负荷约束的指派问题,我们首先给出计算复杂性的理论结果, 进而对配对型及一致性机器的特殊情形给出多项式时间算法或近似算法. 至于分枝定界算法,定界和截枝规则均改进了文献\[4\]中的方法,从而加速了枚举进程如果在算法开始时能够求出一个可行解,得到最小值的上界z,便可以尽早进行截枝,加速求解过程. 如前所述,配对型问题存在多项式时间算法. 所以开始时可以先解一个配对型问题,如果能求出一个可行解(如前面的例题就存在这样的可行解),便可以作为初始解,得到上界z.

既然有负荷约束的指派问题是困难问题, 在实用上可以采取一些简化措施. 例如取消整值约束, 用线性规划求分数最优解; 或者加上匹配约束( 不一定一对一), 转化为运输或网络流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寅初.能力受限的运输问题的算法\[J\]. 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1981, 2(3): 143-148.

\[2\]石忠民.广义指派问题\[J\]. 运筹与管理,1999,8(1):21-26.

\[3\]李珍萍.最短时限运输问题的解法\[J\].中国管理科学,2001,9(1):50-56.

\[4\]李引珍,郭耀煌.一类带时间约束指派问题的分枝定界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25(6):39-42,75.

\[5\]D W PENTICO. Assignment problems: a golden anniversary survey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7, 176(2): 774-783.

\[6\]A J WOODCOCK, J M WILSON. A hybrid tabu search / branch & bound approach to solving the generalized assignment problem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0, 207(2): 566-578.

\[7\]C H PAPADIMITRIOY, K STEIGLITZ.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and Complexity \[M\]. New Jersey: PrenticeHall,1982.

\[8\]R K AHJUA,T L MAGNANTI,J B ORLIN. Network flows: Theory, Algorithms,and Applications \[M\]. New Jersey:PrenticeHall,1993.

\[9\]T C HU. Combinatorial Algorithms \[M\]. Massachusetts: AddisonWesley,1982.

\[10\]M R GAREY, D S JOHNSON. Computers and intractability: a guide to the theory of NPcompletemess \[M\].San Francisco: Freeman,1979.

运筹学指派问题篇5

广交会一直是在的关怀与支持下举办和发展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封锁、禁运成为西方国家制约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手段,国家建设所需的大量物资因缺乏外汇而无法解决,急需寻找一条扩大对外贸易的渠道。1956年11月19日至1957年1月9日,在的直接过问下,在外贸部和广东省政府的双重领导下,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在广州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这是中国出口商品第一次按系统、有组织、大规模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标志着新中国正式开启了对外贸易之门。鉴于这次展览会的成功举办,外贸界人士建议凭借广东与港澳客商联系密切的优势,在广州举办全国性的出口商品交流会,这个建议得到的大力支持。从1957年4月15日起,中国商品交易会便每年两届定期在广州举行,从未间断。恶劣的环境、僵化的体制、甚至是的狂风恶浪,都没有使广交会夭折,而在这些背后,可谓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力挽狂澜保盛会

1966年秋,“破四旧”之风兴起。当时有不少省份的红卫兵扬言要到广交会上“破四旧”,砸烂外贸商品中的一切“封资修”。及时指出:“风景图片不能叫做‘四旧’产品,石头刻章出口是废物利用,旧古董可以卖。外国人欣赏这些,我们也能换回外汇。”国庆节过后没几天,又派廖承志等亲临广州做红卫兵的工作。

1967年4月,春季广交会召开日期已近,筹备工作却仍然一片混乱。有人扬言要冲进会场,砸烂这个为“帝修反”、“封资修”服务的“黑锅”,变其为宣传“世界革命”的阵地;负责筹备的工作人员引发内讧,分成两派,互相攻击甚至发生武斗;原有的地方和外贸负责人被批斗和绑架;一些群众组织武装占领了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广交会面临无法开幕的危险境地。得知这一紧急情形后,感到事态严重,心急如焚。4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小组就开好广州春交会给广东省军管会和中南财经委员会并各军区,各省、市、自治区发了通知。亲自对通知稿进行认真修改,增写了“不在交易会及其所属组织内进行夺权”一句。4月14日清晨6时,又就此事致信、,指出:“对广州交易会虽有五点指示发出,但据黄永胜报告,情况较紧,而军管会又难于控制。因此,今晨在解决内蒙古问题后,特约外贸部和外贸学院两造反派商谈,他们愿派人去协助解决。考虑到目前各院校和机关造反派多忙于内争,因而影响了广州交易会各公司、各馆的内部领导,并与地方各造反派形成派别,如不立即劝阻,对明如开幕,极为不利。我现定今晨七时同黄永胜同志飞广州,亲往解决此事……”信发出仅1小时后,便赶赴广州,亲自处理此事。这是“”开始后,第一次离京处理群众问题。到广州后,情况比预想的要复杂得多。他白天听取、军管会及外贸部负责人的汇报,晚上查看广交会大楼,并在中山纪念堂向群众组织代表作了3个小时的重要报告。15日、17日、18日,一连三个夜晚,他强忍病痛的折磨,通宵达旦,召开两派群众组织代表座谈会。他轮番找各派红卫兵组织代表谈话,就开好广交会对国民经济和中外交往的重要意义及有关贸易会的大量具体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经过努力,两派对立情绪大有缓解。然而,却因一连几十个小时没有睡觉,又连续几天不能正常休息,过度劳累导致心脏病严重发作,出现胸闷、心绞痛,早搏频繁。随行医生立即决定给用药并吸氧。就是在健康已如此严重恶化的情况下力挽狂澜,保证了1967年春季广交会的正常开幕。然而到了1967年秋天,广州两派间发生武斗,广交会展馆被武斗人员占据,无法进行秋季广交会的筹备工作。又于明至11月,四次接见广东两派赴京代表团,要求停止一切错误行动,马上撤销武斗据点,保证开好广交会。广州两派经做工作,实现了革命大联合。秋季广交会虽推迟了1个月但终于得以召开。从那之后,几乎每届广交会,都要亲自进行部署,终于保证广交会没有中断,维护了我国的对外形象。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党政机关瘫痪,工厂停产,学校停课,整个社会都陷于内乱状态,广交会能坚持办下来,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若是没有的亲切关怀,广交会的命运不堪设想。

事无巨细般的关怀

还密切关心广交会的会址建设。他不仅亲自确定了最早的会址,在以后扩建、新建展览馆的过程中也大力支持。1958年秋,在陪同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参观交易会时指出:“展馆太小,应该新建一座大馆了。”在的密切关注下,起义路陈列馆在1959年11月1日第六届广交会开幕时投入使用。可是到了1970年秋交会,交易会场地严重不足的状况比以前更加突出。1971年,经批示,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委员会和财政部批准立项“广州外贸工程”,拨专款6000万元筹建位于广州流花湖畔的新馆。该展馆已于1974年4月建成并交付使用。

也为广交会的后勤保障工作出谋划策。1972年广交会举办时,交通工具奇缺,引起了外商的不满。知道后马上作出重要批示,“轿车由北京、天津、上海临时调一些去,并带司机,同时要在广州征用军车临时服务,司机要好的,随车调用。”结果,仅从北京就调来100辆小车,供广交会作接待用车,化解了燃眉之急。

还非常重视交易会的诚信、质量等问题。“重合同,守信用”是外贸思想中一贯强调的出口方针。在他的心目中,出口不仅要为国家创汇,支援国家建设,还关系着国家的信誉与形象。1971年春季广交会时,有外商反映我们的外贸企业不能认真履行合同。知道后,立即批示:“今年春交会闭幕后,各省市、各总公司的同志不要马上走,要很好地进行总结。有一些外商指出我们不能按合同交货,贸易函电迟迟不复。各省市争着成交,成交后又不认真履行合同。我们是社会主义对外贸易,这样对外影响不好!订了合同就要按期交货,不交不行。”广交会贯彻的重要指示,建立了合同审查制度,负责对广交会上所签合同进行检查,直至合同执行完毕为止。1972年4月9日晚,在礼堂接见了广交会代表。这次接见,主要强调了要重视出口商品的质量,他批评了一批质量不好的产品,并指示说:“离春交会还有5天时间,有问题的产品要马上撤,质量问题非抓紧不可。”广交会恪守“质量第一”这一重要原则,使中国出口商品在国际上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广交会成了“中国制造”的一座丰碑。

运筹学指派问题篇6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

几年来,局党组始终把驻村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把驻村工作纳入局的工作计划,在我局形成“干部驻村抓、全局共支持、班子齐重视、领导负总责”的工作格局。

(一)精心选派驻村干部

我局选派的驻村干部人选,都经过局党组的充分讨论和集体决定。三批派驻的干部,都由局的年轻后备干部、正科长当组长,局的业务骨干当组员,把最有能力的干部派驻到村,把驻村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局派出的第一批驻村干部,组长李孔祥同志是局的后备干部、会计科科长,组员冯志凡同志是绩效评价科的业务骨干,驻村锻炼回来后,提拔为副主任科员;第二批的驻村工作组组长陈治国同志是局的后备干部、法规科科长,组员赵晓波同志是人事教育科的业务骨干;第三批的驻村工作组组长林良鉴同志是局的后备干部、预算科科长,组员梁国钒是新提拔的契税征收中心副主任。

(二)大力加强对驻村工作的领导

局党组切实负起对驻村工作的领导责任,由党组书记对驻村工作负总责,分工负责人事教育工作的副局长主管驻村工作,其他领导也经常过问关心驻村工作。

局的两任局长王作雄同志和许培业同志亲自过问驻村工作,多次到驻点村走访驻村干部,调查指导工作。现任局长许培业同志,到任后与上任局长对驻村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交接,并到挂钩点深入听取驻村工作组的工作汇报,指出驻村工作要继续加大力度,完成市委下达的工作任务。

(三)全局干部职工共同支持驻村工作

局党组要求,驻村干部是代表局到驻点村开展工作,各科室要结合各自业务,对驻村工作的开展给予大力支持。局要作为驻村干部的坚强后盾,全体干部职工要积极配合,把驻村工作作为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立派员驻村、全局参与的工作机制。如村两委的办公活动场所,共投入了29.7万元,是经过三批驻村干部“接力”完成的,参与协调申请资金和项目实施的的科室有局办公室、农业科、基建科、投资审核中心;村农田水利、修桥筑路等建设项目,局各科室也大力支持,配合做好资金筹措、项目实施等工作。

二、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为驻点村办实事

驻村以来,我局全体干部职工与驻村干部一起,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服务驻点村群众为根本宗旨,积极筹措资金,不断改善驻点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经我局各科室共同努力,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取得上级和有关部门的支持,至目前为止已筹集投入资金近90万元,切实解决了大岗村的一些实际困难,加快了大岗村的发展。

(一)着力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投入4万元,修复了松树岗村和望牛岗村水利陂头各一座,解决了500亩农田的灌溉问题;投入3万元,疏通了旧寨村与木金水村长1公里的灌溉渠,解决了1000亩农田的灌溉问题;投入0.78万元,加宽了双捷青年运河引水渠泄洪坝,消除了泄洪坝的安全隐患,保障引水渠泄洪坝防洪灌溉功能的正常发挥。

(二)帮助兴办“造血”功能项目

出资4万元,扶持村委会购置325国道旁商住地350平方米;并向上级争取资金20万元,帮助村委会建起了二层300平方米的商铺。

(三)着力解决驻点村群众“行路难”问题

筹措资金17.5万元,修建了1公里硬底化公路;投入资金16万元,帮助建好了太平岗村青年运河上两座桥梁;初步解决了驻点村群众“行路难”问题。

(四)着力解决驻点村“读书难”问题

投入资金4万元,兴建村小学教学设备室2间共56平方米,改善了驻点村小学的办学条件,有效解决驻点村“读书难”问题。

(五)着力解决驻点村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

筹措资金3万元,帮助驻点村对3户孤寡老人的60平方米危房进行改造,使孤寡老人住得安心。

(六)着力改善驻点村卫生条件

投入资金9万元,帮助驻点村修建了两所公厕,改善了驻点村卫生条件。

(七)着力改善村两委办公活动条件

出资5.7万元,帮助驻点村两委改造办公和活动场所,建造了长20米的宣传专栏,购置了必要的办公设备一批。

今年下半年,我局还计划筹集20多万元为村修建硬底化公路1.2公里及小学球场一个;协调市、区计生局,向省申请补助,把村两委新办公楼建设成市级计生宣传示范点。下半年各项资金全部到位后,我局累计筹集投入改善村各项环境硬件设施的资金将达120万元。

三、引导村干部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发展信心

为帮助驻点村发展村集体经济,我局领导与大岗村村干部多次座谈,充分分析当前我市的经济发展形势和周边村镇的土地资源情况,深入分析大岗村自身具有的土地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等有利条件,使村干部拓展了发展视野,坚定了发展信心。

现在,村决定把原来我局筹资20多万元建造用于造血功能的二层楼房用作村的办公和活动场所,改善村的办公条件,方便村民办事,为将来做好投资服务工作提供硬件条件。对旧村委会办公用房,经我局与村干部多次研究论证后,决定将旧村委会转让用于清还历史债务,使大岗村能够轻装前进,快步发展。

运筹学指派问题篇7

元省委召开这次大会,对第三批选派工作进行总结表彰,欢送第四批选派干部到村任职,这充分体现了省委对选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农村基层对广大选派干部的殷切期待。刚才,亚东同志宣读了追授沈浩同志“全省优秀选派干部标兵”称号的决定和第三批选派工作的表彰决定,表彰了200名优秀选派干部标兵、197个选派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选派工作先进工作者。有4位同志分别代表第三批选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第四批选派干部作了发言。等一会,明方副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省选派工作联席会议,对第三批选派工作成效和九年来选派工作经验进行简要总结,并就贯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1号文件精神、做好第四批选派干部到村任职的开局起步工作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第三批选派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按照省委的要求部署,11月,全省选派了第三批3000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农村任职,其中124人到省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担任党委副书记,2876人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相对贫困、后进村担任党组织书记或第一书记。三年来,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各选派单位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广大选派干部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第三批选派工作扎实深入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第一,加强了基层组织,选派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选派干部连续三年组织开展了农村“小学教”活动,开展了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乡村党员干部学习理论、入户访问、查找问题、认真整改,有效地提高了乡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解决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理清了所在地的发展思路。认真开展村“两委”换届工作,优化了班子结构,增强了整体功能。据统计,全省第三批选派村中有1248个在换届中调整了党组织书记,45岁以下的占50.1%,有一技之长的达78.3%;共组织4448名村干部参加了学历教育,选派村中大专以上文化和大专在读的村干部达27.8%。大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三年中,选派村新发展党员20130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3520人,村均每年分别达2名和5名以上。深入推进“五大载体”建设,坚持为民服务全程制和党员承诺制,选派村党员干部共承诺为群众办实事25万多件,为群众代办各类事务近136万件,平均每年有1.8万多名党员参加“双培双带”、7万多名党员参加设岗定责、1.1万多名流动党员参加“双向带动”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普遍建立了党员议事会,不断推进党务公开,加强了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建设。

第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选派村农民收入和集体收入明显增加。选派干部紧紧抓住发展经济、富裕农民这个中心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在深入调查、反复研究的基础上,立足村情实际,找准比较优势,想方设法争取政府项目、选派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累计投入资金7.6亿多元,实施发展项目6891个,促进了经济发展,选派乡镇年财政收入增幅普遍在20%以上,选派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普遍达到或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同时,以省财政安排的发展专项资金为“酵母”,通过三年的努力,选派村年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537个,5-10万元的村616个,3-5万元的村908个,基本消灭了“空壳村”,化解村级债务2.8亿多元。

第三,有效改善了民生,选派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选派干部以改善民生为己任,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改起,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解决了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使农民群众得到了许多实惠。据统计,选派乡镇、村新建村组道路2.2万多公里,挖当家塘5906口,打机井13997眼,修建桥涵1.4万多座,新建村级活动场所1811个,改扩建校舍53万多平方米,明显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宣传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选派村参保率明显提高。主动争取单位支持和社会资源,切实关心五保户、残疾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为群众办了大量的实事和好事。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户活动,认真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村上了水平,一些后进村由乱到治、后来居上。

第四,培养锻炼了干部,选派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明显提高。广大选派干部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磨练,了解到了许多在机关了解不到的情况,学到了许多在单位学不到的知识,体会到了许多在城市体会不到的感受。三年的农村工作实践,使他们认识到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增强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加深了同农民群众的感情,强化了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学会了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了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特别是在带领群众抗洪抢险,抗击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治手足口病、甲型流感等急、难、险、重工作中,选派干部成了农民群众的“主心骨”,提高了应对复杂局面、处理突发事件的本领,一批选派干部正在成长、成熟起 来,涌现出许多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沈浩同志就是全省优秀选派干部的杰出代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选派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有的地方和乡镇对选派工作重视不够,指导不力;少数选派干部能力不够强、作风不够实,工作成效不太明显;一些选派单位对选派干部关心支持不够,等等。对这些问题,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九年来选派工作中形成的基本经验

自7月起,省委已经分三批选派了1名干部到农村任职。广大选派干部牢记组织重托,深入基层,扎实苦干,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选派干部自身也得到锻炼提高,较好地实现了省委提出的“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维护稳定、锻炼干部,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目标要求。实践证明,选派干部到农村任职,一举多得,功在当前,利在长远。经过九年的实践,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开展选派工作意义的认识,把握了做好选派工作的规律,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选派工作放到统筹全省城乡发展的大局下来谋划、部署和推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我们开展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做好选派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九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选派工作放在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这个大局下来审示,作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重要措施来推进,作为各级各部门延伸和拓展服务职能的现实要求来落实,作为让全省人民共建和谐安徽、共享发展成果的迫切需要来对待,使选派工作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得到各地各部门的一致认可,受到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

第二,必须着眼于加快农村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来开展选派工作。我们确定的选派村,基本上都是一些相对贫困落后的地方,加快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九年来,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广大选派干部按照省委确定的选派工作目标要求开展工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着力改善群众民生,切实弘扬文明乡风,使当地的农民得到了实惠,使选派村的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而提升了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加快了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第三,必须对选派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把开展选派工作与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有机结合起来。抓好对选派干部的教育管理,提高他们的素质,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既是做好选派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开展选派工作的一个目的。实践证明,凡是选派干部选得好、教育管理工作做得实的地方,选派工作的成效就非常明显;凡是干部素质得不到保证、教育管理工作薄弱的地方,选派工作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对选派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认真执行选派工作的各项政策和规定,大力支持他们开展工作,使选派干部在农村基层一线,砥砺意志品质,提升思想境界,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健康成长。

第四,必须抓住带头人队伍这个关键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巩固和发展选派工作的成果。选派干部坚持把加强组织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团结和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有力推动了任职地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抓住物色和培养村党组织继任书记人选这个关键,对那些有发展潜力的,加强培养,提高素质;对那些不适应的,通过换届,及时进行组织调整。从第一批、第二批选派村的情况看,75%的村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实践证明,选好一个继任书记,建好一个班子,就能保持选派村好的发展势头,巩固和发展选派工作的成果。

第五,必须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是一项统筹推进农村发展和农村党的建设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关键。九年来,在省委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领导下,各级坚持和完善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各成员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支持选派工作,大多数选派单位切实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形成了工作合力,推动选派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以上几条,是我们从选派工作实践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希望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坚持和运用,并不断丰富发展,进一步提高选派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扎实做好第四批选派工作开局起步阶段的工作

做好第四批选派工作,要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按照省委提出的选派工作“六句话”目标要求,总结运用前三批选派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在高起点上认真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当前,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在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选派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上下功夫。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出了具体部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问题提出了若干意见,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对选派机关干部到农村基层锻炼、建立干部从基层一线成长的链条提出了要求。因此,我们要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选派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尤其是第四批选派干部的任期缩短为两年,但选派工作的目标没有变、任务没有减、要求没有降,从一开始就必须把工作抓得紧而又紧。

第二、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理清工作思路上下功夫。两年看头年,头年看开局。选派干部进村伊始,各级就要组织和指导他们从调查研究入手,通过遍访农户、召开会议、个别走访等办法,深入实际,走近群众,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摸清村情民意,在此基础上理清工作思路。特别是第四批选派干部任职村都是“难点村”和其它一些相对贫困、后进村,尤其要通过深入调研,把村里的难题找出来,把致“难”的原因分析透,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首先解决什么问题。要指导选派干部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且最容易见效的事情做起,选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首先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群众得到实惠,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第三,要在充分发挥优势、突出工作特色上下功夫。扎实推进选派工作,既要按照省委提出的“六句话”目标要求全面推进工作,又要突出加强组织和加快发展这两个重点。每个选派单位的职能特点、选派干部的所学所历、选派村的情况都不尽相同,但都有各自的比较优势,关键是要把这些比较优势分析好、与选派村的实际结合好。选派干部到任后,各选派单位联系负责同志、各县乡负责同志都要在第一时间深入到选派村,用一定的时间,与选派干部一道调研分析,一道拿出发挥比较优势、在选派村落地生根的办法,这项工作最好能在一个月左右完成。这是对选派干部最直接、最有效的指导和帮扶,不仅符合实际,能尽快产生效果,而且也使选派工作更加富有特色。

第四,要在严格教育管理、促进选派干部健康成长上下功夫。在农村基层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是选派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把选派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继续深入开展向沈浩同志学习活动,学习他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政治品质,学习他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锐意改革、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学习他舍己为公、无私奉献的思想境界,学习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认真贯彻选派工作的各项规定,严肃工作纪律、群众纪律和廉政纪律,督促选派干部坚持做到吃住在村。要把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选派干部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支持他们的工作,而且关心他们的成长,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选派干部在村任职期间,要与选派单位的工作完全脱钩,确保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任职村的各项工作中去。

第五,要在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管 工作格局上下功夫。选派工作能否取得预期成效,关键在于各级各部门重视的程度,在于抓各项工作落实的力度。各级选派工作联席会议要按照党委的要求,切实担负起领导和指导的职责,认真谋划,精心组织。要加强调研工作,不断了解选派工作取得的新进展和出现的新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扎实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优势,继续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向选派村倾斜。各级组织部门要始终把选派工作抓在手上,加强组织协调,形成推进选派工作的整体合力。要认真落实选派工作办公经费,加强选派办建设,保证有钱办事、有人办事。各选派单位要把选派工作当作份内的事来抓,继续建立选派单位领导联系选派干部和单位帮扶选派村制度,关心选派干部的生活和成长进步,指导和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成为选派干部的坚强后盾。各地要进一步落实好选派干部的工作和食宿场所以及生活必需品,各级选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尽快派员下去,对这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运筹学指派问题篇8

学生运动的后起之秀

唐公宪名政,字海湖,学名伯宣,生于1898年,浙江遂昌世代农民家庭。1917年考入杭州师范大学前身、浙江新文化运动的摇篮――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堂。在校长经亨颐、导师陈望道、刘大白、李次九、夏丐尊等人的引导下,接触到了、陈独秀、鲁迅等人的激进思想,受《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进步书刊的熏陶,迅速成为学生运动的后起之秀,推崇新文化运动的新生力量。先后担任了学校学生会、杭州学联、省学联要职,兼任全国学联评议部议员。1920年春与宣中华、徐白民等同学果敢地领导了全校师生开展“挽留经亨颐校长、保护浙一师”的震惊全国、历时一个多月的“浙一师”,挫败了以省长齐跃珊、教育厅长夏敬观为代表的反新文化运动的罪恶企图。在学生运动中他紧紧依靠全校师生有组织有计划的行事,通过全国学联的支持与配合,争取了社会的声援,形成了一支推行新文化运动的新生力量。通过斗争使他认识到反帝反封建势力的斗争是艰巨的,革命的激进思想为他以后步入新的战斗行列奠定了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础。

农民运动的青年先驱

1921年从浙一师毕业的唐公宪随即应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的邀请,与我省早期的党团负责人宣中华及徐白民、杨之华、王贯三、张春浩、赵并欢等人去浙江萧山衙前农村以小学为依托,点燃了我国现代农民运动的第一把烈火。影响扩及萧山、绍兴,上虞等82个农村,在中共一大思想的指引下,掀起了史无前例的有组织、有纲领的减租、减息、抗税为中心的革命风暴。在农民运动中他深入群众访贫问苦,调查研究,通过大量鲜活的事实揭示贫苦农民的深重苦难,教育农民、组织农民,依靠农民,讨论和制定出我国最早的农会纲领,成了夺取斗争的法宝。实践提高了他的阶级斗争觉悟,锻炼了他的革命斗志。1922年1月,农民运动被当地的地主豪绅勾结反动政府镇压下去了。但宣中华、徐白民、唐公宪等革命青年并没有因农民运动的失败而撤退,又转移到萧山农村的坎山镇,于1922年5月联合地方开明绅士创办了一所与衙前小学同一性质的“继志学校”为依托,一面教书,一面继续研究农村革命问题。同年7月,他们根据中共二大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成立革命社团――任社,唐公宪和宣中华、徐白民、魏金枝、钱义璋等都是成员。以“任社”的名义于11月创办《责任》周刊,徐白民为主编,宣中华、唐公宪、王贯三为编辑。唐公宪为该刊撰写了《怎样解决社会经济问题》和《社会的教育》等文笔犀利,针砭时弊的政论文章,亮出了他研究农民运动的积极成果。萧山的农民运动使他对党中央的领导,对党的革命路线靠的更近了,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成了他最坚定的信念。

同年4月,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局派俞秀松来杭建团。唐公宪参加了团组织。1923年春,他由中共上海地方江浙区执行委员徐梅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浙江省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党团建设的可靠助手

1923年5月下旬,唐公宪奉命与徐白民、何孟英等党员到绍兴女师任教,开展建党工作,他们在绍兴女师积极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发展了王承伟、韩步光、王华芬等同志入党,当年暑假即由唐公宪主持成立了绍兴地区第一个党的组织。1925年1月,他奉徐梅坤指派,到浙江省立第九中学(严州中学)附小任教期间,他介绍了九中老师竹均之入党,播下了建德地区的第一颗革命种子。后又奉命到温州瓯城中学任教,担任中共温州独立党支部书记,和党员苏中常(苏渊雷)、朱亚苹、蔡雄及省立第十中学进步师生俞子显、朱景等建立密切联系,积极宣传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揭露日寇制造的五卅惨案,教育广大师生和市民,社会影响很好。

唐公宪工作到哪里,就把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共产党的主张宣传到那里,把培养和发展新党员、建立党支部工作做到那里。但凡听过他宣传的群众无不反映他的讲话“令人猛醒、令人鼓舞”受到深刻教育。他的工作显现出他对党的无限忠诚,对组织建设的高度重视,是一名党的组织建设的可靠助手和得力干将。通过这些实践使唐公宪对党的性质、党领导革命斗争的作用,在思想上、政治上有了飞跃的进步。从1923年到1925年,唐公宪曾当选为团杭州地方委员会委员长,按照团中央的决议,组织了一个有40多人的“青年协进会”,办起了《协进》半月刊,宣传马列主义,鼓励青年起来革命。主持和组织纪念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胜利6周年,纪念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1周年和列宁逝世的悼念活动。

革命统一战线的坚强卫士

1923年,孙中山决定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同意对进行改组,并同意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实现国共两党的党内合作。我党为了协助孙中山将改造成政治上能够执行新三民主义,组织上能够成为各革命阶级和阶层广泛联盟的政党,达到团结一切反帝、反封建的力量,把革命推向新阶段的目的,审时度势,及时召开中共三大,作出了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在政治上、组织上保持独立性的前提下,准许以个人名义参加的决定。同年7月,在出席党的三大代表徐梅坤的主持下,中共杭州地方组织为了促进浙江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形成,决定让唐公宪等20多名中共党员于8月以个人名义跨党加入,并在西湖刘庄举行党员大会,成立浙江筹备处,推选沈定一、宣中华为出席一大代表。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大会的宣言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共同纲领。

一大结束后,沈定一、宣中华等受命在杭州成立了浙江省临时党部筹备处,迅速开展各项工作。同年3月,在中共党员和左派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浙江省临时党部。选举沈定一、宣中华、戴立大、安体诚、俞秀松、经亨颐、沈肃文、沈乔尔、陈维俭9人为执行委员,倪忧天、刘无畏、应山 三、陈为人、唐公宪5人为候补执行委员。一个以共产党员和员左派占大多数的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在浙江形成。接着,浙江各地的工农运动在三大政策的指引下迅速蓬勃开展。宣中华、唐公宪等人在杭州组织的宣传活动,大大地提高了群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热情,与此同时,省党部内部左、之间的矛盾斗争也逐步发展。在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在国共合作问题上的矛盾更趋激化。原本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中共的主要成员沈定一经不住的蛊惑和唆使,公开放弃了共产主义原则,叫嚷“共产主义还不适合中国国情”投身戴季陶阵营,共同策划召开临时省党部执行委员全体会议,反对三大政策,企图排挤共产党员和左派在浙江各级党部中的领导地位,改变出席二大的代表人选,挑起了破坏国共合作的严重事端。11月,沈定一宣布开除宣中华、安体诚、俞秀松、倪忧天、唐公宪等人的党籍,另筹所谓的“浙江省党部”。一场重大的政治斗争终于爆发了。

宣中华、唐公宪等和左派在中共杭州地委的领导下,开展了积极坚决的反击斗争。决定召开浙江省各县市党部联席会议。推选唐公宪,顾作之,宋云彬三人为筹备会负责人。12月联席会议在海宁硖石镇召开,一致声讨的叛变行为,并决定通电全国,以“浙江各县市党部联席会议”名义取代沈定一等人把持的浙江省临时党部的职权。会后,设立办事处推选唐公宪为秘书,筹备召开浙江省代表大会,以成立左派的省党部。1926年1月,二大在广州召开,坚持三大政策,根据沈定一的叛变行为给予党纪处分。在中共上海江浙区委和杭州地委的直接领导下,同年3月,召开了浙江省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浙江省党部。选举宣中华等9人为执委和唐公宪等5人为候补执委。新的以共产党员为核心的左派省党部得到了广州中央的支持和承认,反的斗争获重大胜利,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开创了新的局面,同时也引起了以为首的的注意。同年10月,中共杭州地委和左派策动省长夏超独立事件失败后,杭州又变成为孙权芳的天下,省党部被查封,许多共产党员被捕、革命形势急转直下。省党部决定由执委、共产党张寅中率30余人去衢州设立金、衢、严(州)、处(州)办事处,命唐公宪为主任,开展浙中、浙南地区工作。唐公宪以省党部特派员的身份赴江山、常山、遂昌等地领导和开展农工运动、筹建县党部、发展中共党员。1927年1月在遂昌大柘泉湖寺建立了中共遂昌支部,同时宣传孙中山三大政策,发展员,筹建遂昌县党部。2月18日,北伐军光复杭州,他参加北伐任职返杭(衢州办事处撤销),接任《杭州国民日报》主编,兼省党务人员养成所(党员培训机构)所长,省教育厅主任秘书,一身数职,工作十分繁忙,常常抱病工作,夜以继日操持党务,为发展新的革命形势不遗余力。

过早消失的革命尖兵

1927年,露出反动的狰狞面目,利用所窃取的权力下令全国范围内逮捕、陈独秀、邓颖超等197名中共党员,唐公宪也名列其中。4月11日,唐在杭州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30余人,多为省党部骨干成员。浙江的国共合作大好形势被彻底毁灭。

被捕后的人员多关在浙江杭州陆军监狱。唐公宪识破敌人的种种威逼利诱,严守党的机密、被判12年徒刑。1932年他被以“服刑时间过半”的名义“大赦”(实为疏散囚犯)出狱进反省院继续改造(实为羁押)。1937年7月,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形势出现转机,他健康日差,由友人具保获释,于1938年回遂昌挂职党部秘书。12月病情恶化,不治身亡,英年41岁。

上一篇: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范文 下一篇:启发式教学的作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