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法范文

时间:2023-11-01 11:16:55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启发式 教学 探讨

启发式教学法是与注入式教学法相对立的,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主体的。其基本精神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倡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这也是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体现。那么启发式教学法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更好地运用呢?那么,如何全面认识中学语文中的启发式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运用启发式应该抓住学科自身特色

我们知道,从语文学科的性质来看,语文是语言的交际工具,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而对学生来讲,它所起到的是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写作实践中,则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形成学生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特长。因此,利用启发式教学应从这一科的自身特色出发,把启发的重点放在对“人”的心智培养和对语文的感悟力上,要打破过去那种单纯地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而付出努力的惯例。所以,启发性的教学怎样“启发”固然重要,而“启发”什么则更为重要。

二、启发式的适用也有其具体要求

我们知道,中学语文的要求是这样界定的:学生的语文能力,最具体地表现在听、说、读、写几种能力上,除此之外,还应该表现在认识、联想、思维能力和道德、情感、美德能力上。因此,提高语文水平,不仅要提高听、说、读、写几种能力水平,还应该包括提高认识、联想、思维等智力因素和道德、情感、美德等非智力因素的能力水平。概括地说,提高语文水平,实际上是一个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问题。由上可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是有一定的原则要求的。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如何正确把握这些要求,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考虑教法的问题。只有在教法上创新,寻找最佳途径,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三、“启发式“教学的具体作法

启发式教学法以单元宏观为序列,以课文微观为主体,在活动教学中以教师的启发为主导,既注重学生的自学与创造,又注重教师的导读与激发,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教师导读激发。这是指在单元教学的开端,即单元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教师一定要发挥主导作用,以激发为主要手段,从设疑人手,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变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基本概念原理为主动地探讨发现新知,获得乐趣,设疑时宜精不宜多,抓住最主要的问题深入地研究带动整个单元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从而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例如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训练“诗歌朗读”,就学习的基础知识主要安排了诗歌的“节奏”和“用韵”。教学时,教师可抓住“诗的节奏”进行导读,可以在学生对音乐节奏比较熟悉的基础上把诗的节奏和音乐的节奏相联系,以加深对诗的节奏的认识,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把握节奏的诗歌朗诵,从而把课文和单元基础知识结合起来,不致空洞,激发的效果也就很显著,学生既动了脑,也动了手,动了口,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其次教师启读、精讲。所谓“启读”主要指启发学生学会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精讲主要指在阅读教学中一要精选,二是精讲,通过对课文的最精练的讲解,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充分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把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精讲过程要注意完整性、精练性、实效性,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有的放矢,把课文与单元教学相结合。这一阶段,教师引导还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再次 学生的理解精练。这个过程是在前两个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进行消化吸收的过程。学生精练的载体主要是“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这一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对难点给以适当的点拨,对学生的理解巩固进行验收即可。第四教师评价及学生创造。这一阶段是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转化为技能技巧的阶段,特别有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从而也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读和写的关系来看,它体现在写作训练上,写是读的目的,写是读的质的飞跃。另外,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角度来看,写是最能实现这一目的要求的。一是写本身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二是常言道“文如其人”,从某一角度可以看出学生个性的质的发展状况,写作训练时,指导学生恰当及时地评价,使其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以上分析说明:总结启发式教学法,可以看出它有如下特点:首先 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既是活动教学,也是启发教学。其次以阅读为基础,以写作为要求,体现听、说、读、写结合的教学特色。再次以单元教学为客观整体,以单篇文章为微观文体,既注重单元教学,又使教学过程程序化。

启发式教学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 启发式 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传统班级授课制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

传统班级授课制以讲授法为主,封闭和整齐划一是它最大的优点,也是它最大的缺点。它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容易形成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这样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难以表现,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也会造成学生厌学或课堂不注意听讲的现象。在探索新的教学法的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

一、启发式教学法的含义及教育目的

启发式教学法又称发现式教学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积极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法认为教学过程是有一定目的、经过精心组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执行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积极自觉、独立地学习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所以该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向未知领域探索,进而学生得到各个方面发展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启发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动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之前教师要求的“你要学”变成学生自发自愿的“我要学”,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使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获得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运用所教学科知识的魅力去激励学生,让学生产生学好功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成为推动一个人积极地去认识或处理某事物的一种内在动力,可以激发学生去刻苦学习。积极主动钻研问题,并发挥创造才能;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能使人在艰苦的条件下也可以产生欣慰快乐的感觉,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鼓励学生积极的解决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克服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

学习只依靠学生的兴趣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向学生讲清学习的目的、意义,引导学生把学习文化知识。技术理论与技能和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要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转化成为学生学习的需要,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布鲁纳提出: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教学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教学要能引人入胜,使学生“欲罢不能”,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会起到重要作用。相反教师灌输知识型教学和赶进度教学只能使学生厌倦学习,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开阔思路,活跃整体学习气氛,使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尝到克服困难的益处和战胜困难的喜悦。这可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诱发出无穷的内动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鲁迅先生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正说明了这一点。布鲁纳认为教学法要认真考虑的一个事实是“一门课程不但要反映知识本身的性质”,而且还要反映求知者获得知识的过程。我们教一门课程,不但要在学生头脑中塑造一个小型的图书馆,而且应当使学生像一名数学家那样思考数学,像一名史学家那样思考史学。因此他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而且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启发式教学法的基本精神即指导思想不是由教师把现成的知识或结论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精心安排的问题或作业,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像科学家发现知识那样,亲自去“发现”知识和得到结论,这就是启发式教学法的教育目的――发现知识和发展智能。

二、启发式教学法应把握的原则

1.鼓励学生

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够解决问题,能够通过资料(证据)得到正确的答案(结论),同时让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2.帮助学生把已有知识同正在研究的问题结合起来

让学生能够“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指导学生如何对比事物,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让学生随时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程度,让学生深入思考,并培养学生正确的判断力和较强的分析能力。

三、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的步骤

1.创造提出问题的环境

提出要求解决或研究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明确问题的目的和要求。这和传统教学方法的预习要求、教学目的和要求内容有关,教师可在课前把问题列出条目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提出问题要注意如下几方面。

(1)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对所提问题涉及的内容,重点和难点以及关键处,提问的对象,每个问题所需要的时间,问题的排列的先后顺序等都要有周密的思考和精心的安排。对提问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事先要有足够的准备。

(2)提出的问题要有系统性。有经验的教师认为有系统性的问题好似路标,它能引导学生沿着合乎逻辑的思路去思考。提出问题应根据教材的体系、结构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先易后难,步步深入,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和主动学习的良好气氛之中。

思维是反映事物的一般特性并发现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和关系的过程,是人的重要的一种心理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起学生探索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和通过独立思考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古人说:“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人,工作才有创造性,提出问题是第一步。李政道博士曾对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学生说过:“最重要的是要学生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接收能力,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起学生的探索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教师还可以通过复习、测验考试和各种形式的作业,引导学生多思善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这样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才能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认真钻研的习惯。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推理等思维形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提出的问题必须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提出的问题应该言简意赅,让学生回答的范围十分明确,问题的语句不宜太长,而且语言要准确具体,不能含糊其辞或模棱两可。提出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这是启发性教学法的灵魂。只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提出的问题内容既要注意系统性和问题之间的衔接性,又要注意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必须紧紧围绕教材或教学大纲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动脑思考,高质量地回答问题。

(4)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并给被提问者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教师提问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人人积极思考,能够人人都参加讨论,然后指名回答。切忌教师刚提出问题就让学生回答,这会使学生精神紧张,又由于没有认真思考,回答问题的质量往往不高。也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充分利用网络等工具寻求答案,经过小组讨论后再集中讨论。对深浅难易不同的问题,要向相应有回答该问题能力的学生进行提问,提问的对象要普遍,不要局限于几个学生。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听别人回答问题,对别人回答不出来或回答不全面的地方,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回答或进行补充。教师自己不要急于对问题做出解答或做结论,要启发学生回答或进行补充。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要热情、耐心听其回答,要多启发引导他们,绝不要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冷漠和不耐烦,对难度较大和综合性的问题可提问优等生,通过他们的回答使全班学生受到启发,使学生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可以得到提高。

(5)在提问结束时要进行总结。提问结束,教师应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总结。指出问题的正误,给学生以系统、全面正确、完善的知识,提出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提问过程的优缺点,并说明今后如何克服缺点,如何提高回答问题的质量。

2.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对所提的问题作出解答假设

这里所说的教材应不仅包括教科书,更应包括实物模型或音像资料。学生通过教师的提示和模型实物的演示,摄像机所拍摄的现场和计算机所绘制的结构原理、工作原理或模拟动态等,调动学生所有感官,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来掌握知识,解答问题。

例如北京某公司开发出的《多媒体家庭课堂》,就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使用多媒体功能,通过动画、录像、音乐、游戏等方式使学习者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为使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该套软件以生动幽默的语言进行讲解,使高深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讲课之后,从题库中选出典型的例题进行分析,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配合适当练习,以便及时巩固新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这样就克服了传统班级授课制封闭整齐划一的缺点,解放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照顾了学生的差异,真正贯彻了因材施教的原则。避免了学科中心主义的不利影响,培养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如果能够有条件建立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和CMI(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两个系统工程,就能发挥视频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的优点和优势,为学生及教师提供的资料信息将更快、更新、更准,信息量也将大得惊人。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强化思维都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以CAI系统应用为例: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设计的PLATO-5型自动程序逻辑教学系统,该系统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带动遍及美国各大城市和其他一些国外城市4000个终端装置,存储有150个专业近万个课时的教材,全年能提供近千万个“人/学时”的教学量,相当于一个有24000学生的四年制大学全年的总学时量。该系统能授课答疑,测验评分,记录成绩,进行分析,布置作业,实施检查等,同时还能高效率地协助教师编写和修订教材。

CAI系统最突出的优点就是适合个人特点,体现教学的自主性,缩短学时,节省教师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减轻教师负担。毫无疑问,新科技的应用,将是教学改革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起着事半功倍的重要力量,也是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便捷方法。

3.检验学生的解答

学生通过用上述种种方法所掌握的信息资料,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再检验自己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得到相应的结论。学生中若有不同结论,可结合实际及社会实践情况开展讨论。教师要对争论做总结,得出共同结论。

4.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利用启发式教学法还要注意循循善诱,建立新型的尊师爱生关系,做到教学相长。尊师爱生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主动性的重要前提。只有学生尊重和信赖老师,才能在教师的诱导下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并从学生的发问质疑中吸取营养,提高自己的能力。要让学生在尊师爱生的气氛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使之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发问,这样才会让学生学得生动积极和富有朝气。

上述启发式教学法,只不过是对现在教学法的一点尝试,无非是想把教师从日益繁重的重复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从繁重的应试教育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拿出主要精力去从事那些更需创造性的工作;让学生也能在相同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更好的生产生活所需的技术技能即所谓的“综合能力”。这样教师也就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了,启发式教学法事半功倍。

未来,掌握在拥有今天的人们的手中。

启发式教学法范文第3篇

1、巧设问题启发

设置问题,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启发式教学的主旨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它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状态,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索,然后发现“为什么”,最终找出问题的结果。教师要善于设置疑问,多积累学生易出错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这样既避免了课堂教学的平铺直叙,又使课堂气氛波澜起伏。例如,在讲《礼貌待人》一课时,学习讲文明、有礼貌时,我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思考价值的问题:“讲文明有什么意义”?“如何讲文明”、“你见到有哪些不讲文明的表现”、“不讲文明的后果是怎样的”,这种提问启发,既丰富了知识,又增长了智慧,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铺开,让学生展开想象、揣摩人物情感、探究事态的发展。这对强化学生道德认识,加深道德情感,开发学生智力是极其有益的。

2、设疑举例联想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重视学生掌握知识间联系,引导学生分析事物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联想力,这也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问题设疑,激发联想思维问题设疑,教材中其实有已经设置了一些问题,但教师还可以设置更多的问题,此类问题能够引起学生联想和回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与此同时还可以激发他们的联想思维,引导他们从后面的内容联想到前面所讲过的知识,或者是从课本知识联想到课外知识,让知识迁移,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归纳综合的能力。在上《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的教学中,教材给出了这样一则故事:邓亚萍面对自身条件不足,别人也觉得她不行的种种挫折,还是苦练乒乓球,最后获得巨大的成功。在此,我就这样设疑:请列举你们知道的在挫折中奋起并获得成功的例子?学生就会积极做出思考,热烈讨论,纷纷列举自己身边认识的此类人,或是张海迪、司马迁等这些在挫折面前不屈服,勇于和命运做斗争的著名人物。榜样作用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直面挫折,并能在挫折中不抛弃不放弃,勇敢地向挫折发起挑战。此设疑能升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最后收到良好的效果。

3、创设问题情境启发

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形象化语言描绘、探究性问题设置、具体教育活动的组织等创设最佳教学情境,营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达到启发、感染目的。在讲《明辨是非》一课,我设置的疑问是:一个经常偷窃的小偷,他却用所偷来的钱去资助有困难的孩子上学,请学生来评论一下他的行为?这时学生可能就会觉得迷茫,这个小偷到底是好还是坏呢!当他们思考到这个层面的时候就说明学生已经开始要辨别是非了。学生自己能明白这个小偷盗窃是不良行为,但是他却有心为社会做好事。接着老师做适当的点拨,最后学生认识到对待事情要分别看待,一分为二的来看待这个问题。

启发式教学法范文第4篇

学习《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软件设计方法并熟悉软件开发工具,从而熟练使用此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文中以教学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为案例,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以微视频为核心,以启发式教学为手段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微视频;启发式教学;主动性;C程序设计基础

0引言

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在给学生上“最大的麦穗”一课时,将学生带到麦田,让学生从麦田一端走向另一端,找一根最大的麦穗并只许前进不许后退,直到麦田的尽头学生都在迟疑、纠结、挑拣,一再错失良机,此时苏格拉底进行引导,使学生们自己悟出了要把握时机的道理。一个普通的麦田,一个简单的任务,经过教师的巧妙设计就成了魅力无限的课堂。课堂中,学生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而教师仅作为配角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其有所领悟。由此可见,教师的“教”不在于教多教少,而是在于如何“教”,能否采用正确的方法。

1以微视频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微”即微小、碎片化,微视频泛指时间很短的视频短片,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在此是由老师制作的将《C程序设计》课程中的诸多知识点逐步细化为多个微视频且每个视频都遵循注意力10分钟法则,在3~8分钟的时间范围内讲清某一个知识点,使用视频资料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难以独立解决的问题,支持在线播放、下载或保存到移动终端设备上,让学生可以利用闲暇之余随时观看。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推理、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科研的能力。学生课前观看视频,对所学课程进行一定的了解,便于老师在课堂中通过设疑来启迪学生的思维,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学生积极思考,体验获取知识的情绪,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以微视频辅助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可以创设更为客观真实的教学情境,通过微视频的播放帮助学生理解内容、解决疑难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以启发式教学为手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孔子讲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是“开其意”,指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仍不能领悟时,教师从旁启发,指引思路,使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寻求最佳答案。“发”指“达其辞”,指学生经过教师引导后获得新知,提高了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处于想理解清楚而又不清楚、想要表达而又表达不出来的心理状态下,教师再给予启发帮助。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钻研→探索”这一过程。长期如此,既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又可促进他们深入理解知识、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还可为他们以后创造性的学习提供知识经验与智力的基础。如何将部队院校的课堂设计成具有吸引力并能够实现学生自我的课堂呢?在此将结合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探讨。

3基于微视频的启发式教学综合实例

迈入程序设计大门的第一步是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涉及到的数据类型、变量、运算符、表达式等基础知识,对学生来说,必须夯实基础。没有坚实的基础就无法谈及随后的程序设计。如果在课堂中通过对数据类型的讲解学生了解到了数据是计算机处理的对象,数据的类型决定了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占内存空间的大小以及可执行的操作。由于理论知识相对枯燥乏味,难免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不集中,造成漏学、不学的现象。因此我们将这些知识点以学生熟知的一些趣事或者动画为例做成微视频,让他们可以利用闲暇之余随时观看,以达到对课内知识随时预习以及补充的作用。微视频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知识碎片化,课程知识体系结构不会在微视频间体现,因此还需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式讲解。首先根据学生观看微视频的情况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维。其次通过提问与微视频相结合,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课堂讲授。合理提问,步步诱导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教与学融合到一起。提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老师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还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状况、接受能力、思维习惯等。只有这样老师才有可能针对性地提问、启发,既做到面对全体学生,又做到面对个别学生,恰当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班上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提问最佳时机是“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时,教师应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地提问,适时、适度地启发,形成一条问题链,引导学生拾级而上。通过提问激发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探寻结论,解蔽、释疑。逐步掌握知识体系结构,启发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C程序设计》课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课堂讲授时可先通过日常生活或应用系统中的典型实例引出,学生会觉得非常实用,不但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学有所用的乐趣。

4结语

基于微视频的启发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出发点不同,从灌输知识为主转变到提高能力为主,教学观念上强调把教学的重心从怎么“教”转到怎么“学”上。实则是将老师工作的重心从“教会知识”转向“教学生会学知识”,即“授人以渔”。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体会和摸索。

作者:安利 魏钰洁 单位:空军工程大学理学院 空军西安飞行学院空种勤务系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项响琴.浅谈程序设计语言C的教学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4(32):1166-1168.

[3]钟琦,武志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26-33.

[4]张文,马秀芳.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5(3):3-9.

启发式教学法范文第5篇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效教学方法,对于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启发式教学法中处于核心地位,老师起到从旁辅助和引导的作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本文从启发式教学法的概念出发,分析了高校声乐教学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启发式教学法对声乐教学的积极作用,并对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作用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为声乐教学工作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法;声乐教学;积极作用;具体应用

声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的声乐技巧,还需要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流露出真情实感,达到声情并茂的表演意境,引起听众情感上的共鸣,实现更加理想的舞台表演效果。但是传统声乐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老师讲解和示范教学为主,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和自由发挥空间,严重局限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声乐作品理解不够全面,在演唱过程中缺乏真情流露,导致声乐演唱比较空洞、乏味,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必须对声乐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进。

一、启发式教学法的概念

启发式教学法既是一种高效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新型教学思想,是在坚持基本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教育观转变的具体体现。启发式教学法的本质含义,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教学安排,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完成整个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启发式教学法重新定位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核心主动地位,老师仅仅对教学起到组织和引导作用,所有学习任务基本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1]。

二、声乐教学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一)声乐教学的优势

声乐教学属于艺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学生能够在艺术氛围的长期熏陶下,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是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和实现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声乐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唱歌和跳舞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作品的印象和理解,深入了解声乐作品作者所要传达的想法和情感,同时还能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然后再利用表演手法将其进行加强,将声乐作品呈现在公众面前,在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和生活情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二)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声乐教学内容及类型多种多样,不同声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所要传达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很多概念性的东西都是抽象化的,同时,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表演风格也会有所不同。传统声乐教学法都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所有声乐作品以及对待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几乎是相同的,都是以理论教学和演示教学为主,忽视了声乐作品以及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无法做到对声乐作品内涵的真正理解,没有掌握较为系统的发声技巧和唱歌技巧,声乐教学效率较低,严重影响了声乐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了解决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三、启发式教学法对声乐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想的声乐教学效果是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学生将声乐学习作为一件趣味十足的事,才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教学效率。启发式教学法是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经过不断调试,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科学设置学习内容及难度,保证学生不会因内容过难或者过于简单而失去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方法转变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了轻松、良好的学习课堂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带动其他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习[3]。

(二)活跃学生的思维

在启发式教学方法中,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不是整个教学活动都是按照老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以教材内容为核心,根据教学目的设置各种难度适中的问题,并通过提问、抢答、小组合作、知识竞赛等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声乐教学中,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将自己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和看法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时,不仅能够加深对声乐作品的印象和理解,思维也会得到充分发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能够走得更高、更远[4]。

(三)使学生掌握完善的声乐知识

声乐知识具有复杂性、系统性和抽象性特点,很多知识理解和掌握难度较大,并且不同知识点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要想使学生掌握完善的声乐知识,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就需要降低声乐知识的理解难度。将启发式教学法应用于声乐教学中,使用更加简单、形象的方式,将复杂、抽象的声乐知识表现出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能够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声乐知识体系。同时,还能针对重难点知识设置相应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强化教学和训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重难点知识进行理解,起到复习巩固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对声乐知识掌握的熟练度,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四、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在唱歌中气息的运用

声乐教学中歌唱气息的学习实际上是教授学生掌握正确调整气息的方法,这是学生进行声乐学习的基础。将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声乐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熟悉的案例让学生在特定的想象情境下进行发声练习,学生通过对想象情境的理解和感受,自然正确学会发声,同时掌握好呼吸的要领。跳音训练也是一种较好地促进学生掌握发声训练的方法。跳音训练能促进学生把握好声线,在练习中能放松身心,保证腹部轻松,处于吸气状态。同时练习跳音能帮助学生锻炼腹肌,使腹肌在经过专业训练后变得灵活而富有弹性,这样更有利于在歌唱时调整气息。对发声技巧的掌握主要是进行基础练习后,采用正确的调整呼吸方法,掌握气息的调节要领,这样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唱出长音[5]。

(二)在声音练习中的运用

声音是表现声乐作品内涵及情感的最为直接方式,声音练习成效会直接影响到声乐教学效果,所以,要想提高声乐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就需要在声音练习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发声技巧。原有的声音练习中,都是选择旋律比较简单的歌曲,使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很难使学生的发声技巧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学生对连音和跳音的应用不够熟练,练习过程比较枯燥、乏味,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抵触心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有效改善声音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在连声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将连声发音比作放风筝,使学生根据放风筝的特点,准确掌握连声发音中气息的力度,在保证声音清晰、连贯的基础上,实现声音的自然过渡,避免出现发声生硬的现象,使学生的发声技巧得到实质性提高[6]。

(三)在吐字咬字中的运用

要想将声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呈现出来,实现与听众情感上的交流,就需要在吐字咬字上狠下功夫,将作品情感融入到吐字咬字中,在表演时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准确的将声乐作品情感传达给听众。在吐字咬字教学过程中,声乐老师应该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根据声乐作品特点以及所要传达出的情感,加强对学生的情感训练,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作品情感的基础上,选择更加合适的吐字咬字方法,将作品情感更加全面的呈现出来。比如,在演唱《保卫黄河》时,咬字吐字时要饱含高亢的情感,加重声音力度,使听众能够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点燃听众的激情,提高声乐表演效果。

(四)在情感启发中的运用

情感是一部声乐作品的灵魂,情感体现是衡量声乐表演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只有通过表演将声乐作品中的情感完全呈现给听众,触动听众内心深处,才能实现声乐表演的最终目的。但是,声乐专业学生的社会阅历不够丰富,理解能力不强,很难了解到声乐作品创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无法在表演过程中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导致声乐作品缺乏张力和表现力,所以,声乐老师应该利用启发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赋予声乐作品鲜活的生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声乐作品创作者所生活的时代,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使学生在了解创作者生活背景的基础上,明确创作者通过声乐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在表演过程中融入自身情感,做到声情并茂,提高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实现更加理想的表演效果,提升声乐教学质量。

五、结语

声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心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掌握更加完善的声乐知识,改善传统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将启发式教学应用于声乐教学中唱歌气息、声音练习、吐字咬字、情感启发中,能够实现更加理想的声乐教学效果,在提高声乐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显著成效。

作者:武静 单位: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红漫.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4,(13):99.

[2]王静.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4,(19):37.

[3]陈萌璇.浅析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旬刊,2014,(23):149.

[4]李媛媛.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3,(07):54-55.

[5]敖特根其木格.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旬刊,2013,(12):46.

启发式教学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启发式 教学法 教学模式

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研究和更新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也需要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探索创新型教学方式,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体说来,在教育理念方面,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全面素质,强调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教学,在探索和研究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追求真理的志向和勇气;在教学内容方面,不仅需要分门别类的专门性的学科知识,也需要更加强调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反映学科交叉与融合趋势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拓宽视野,掌握科学方法、科学手段以及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敏锐洞察力;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不仅是文化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且与教师一样,是知识的积极探索者,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自觉运用研究型、启发式教学方法,变灌输为启发,变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探索精神的同时,做到教学相长。

多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多用“灌输式”方法,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大有教师唱独台戏,学生被动当观众的感觉。目前职业教育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发展,教师更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能力本位的观念。自觉探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教学模式。

实施研究型、启发式教学,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科发展前沿和方向,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启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实施研究型、启发式教学,能够很好地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在自主学习、研究活动中逐步建立起基于教师指导下的探索研究的学习模式。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和合作精神,锻炼表达能力、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充分体验探索性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氛围。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一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更可以学到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严谨治学、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

启发式教学法,以启发式教学理论为导向、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优化组合、灵活运用的教学体系,构建以准备、诱发、释疑、转化、应用为基本要素的传动结构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进行诱发导引,并结合课堂练习精讲启发,及时总结学生讨论交流结果,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突破教学难点,从而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笔者就常用的几种启发方法做如下讨论。

1 实验启发和直观启发。根据学科特点,从感性材料入手,通过实验和直观教具启发学生思维,得出科学结论。例如在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教学中,通过金属钾、钠、镁、铝与水反应的实验对照,使得很抽象的递变规律直观而易于总结。通过观察,启发学生对比实验现象:①钾、钠与冷水即可以反应,说明金属性很强,那么哪个更强昵?钾与水反应,在水面上可以看到火苗;钠与水反应。钠粒变成小球在高速度旋转。②镁与水加热可以反应;铝与水不反应。③镁、铝与稀盐酸反应,哪个金属性更强?镁粉与酸反应放出气体较快。在教师的启发下,多数学生可以得出结论:金属性由强至弱为钾>钠>镁>铝。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设疑应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亦即从实验事实入手,去归纳概括某种结论或道理。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2 问题启发。“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学中提出知识实际应用的相关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在渗透现象的教学时,举例提问,“中午我们还没下课,就已经闻到了食堂饭菜的香味。这是为什么?”“去医院点滴,护士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葡萄糖配好药液,为什么?”这些虽然是学生们熟知的事实,但在这一节课学习之前却难以做出正确的解释,于是很容易产生解答问题的内在需要,学习便兴趣盎然。

3 比喻启发。恰当地以生活现象为例,用生动的比喻引起学生兴趣,运用联想开拓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不难学。而是满有趣味的。讲化学键一节。对于“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的说法,内容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我做了如下比喻:共价键的作用形式共用电子对由双方提供,好比两名同学各自买好午饭,一起在食堂吃;配位键由单方提供电子,另一方提供空轨道,作用形式仍然是共用电子对,这好比一名同学请另外的一名同学吃午饭一样,由一个人出钱・又如,在有机化学链式反应特点的教学中,链式反应一经引发就不能终止,如何理解呢?我们将其比喻成多米诺骨牌,第一颗骨牌倒下去,就会一直传递下去,直到最后一颗骨牌也倒下才可以停止。形象的比喻,学生连连点头称是,欢笑不已,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化解了难点,掌握了知识。

4 对比启发。化学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学生如果靠死记硬背,学起来自然感觉枯燥无味,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找出易混淆的知识点问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帮助学生全面、准确、深刻地记忆它们的共性与个性,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如学习分散系时,把分散粒子直径、存在形式、分散系特征、透过滤纸及半透膜等,与学生一道边讲边作一次认真的归纳,列成表格,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求学生以同样的方法把卤素、硫、氮的性质等列成表格,以达到条理清楚、一目了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对比分析,抓住矛盾的普遍性,又突出了各元素的特殊性,使思维条理化,促进了思维的敏捷性。

5 联想启发。在化学结构式教学中,学生如果机械地去记忆,很容易混淆,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办法帮助学生记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单糖结构式教学中,要求学生能书写葡萄糖的开链式、氧环式及哈沃撕式。我在课堂教学中,先写出葡萄糖的开链式,同时画出其骨架式,启发学生联想像一条被吃掉了肉的鱼骨架;进而变换写出葡萄糖的氧环式,并向右扳倒启发学生联想鱼摆尾翘在环的上边;苷羟基在环下方(与2位羟基一致)为α-葡萄糖,苷羟基在环上方(与3位羟基一致)为β-葡萄糖,启发学生联想2和α、3和β形似的特点。这样记忆就不容易遗忘了。

6 跨学科知识应用式启发。在化学教学中通常离不开数学、物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尤其医用化学与医学知识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跨学科知识的应用。在溶液PH值计算的教学中,应用数学的对数知识绘出PH函数曲线,直观讲解溶液PH值与氢离子浓度的关系。并可以推导;PH+POH=14。又如,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内容中,为了使学生初中已经掌握的电子排布规律与教材中的能量最低原理有机联系。特提出“为什么最外层电子数≤87次外层电子数≤187”提示学生用能量最低原理去说明。并画出原子轨道填充顺序示意图。并用到数学上的反证法加以说明,假设某层为最外层且超过8个电子或次外层超过18个电子成立,依据能量最低原理进行分析,便可以得出我们假设的那层不是最外层的结论。这样可以训练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跨学科知识之间的借鉴能力。

7 小结式启发。化学课的小结,也是启发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过程带有总结的性质,与传统教学总结不同的是,教师不是对自己的分段讲述进行自我总结,而是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疏理学生认识结果,推导出结论,是学生由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的迈进。由于学生思维主动性的贯穿和渗透。其教学结构表现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能动作用实现了有机的统一。

启发式教学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粮食;化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4-0289-1

启发式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充分调动学生感观的能力作用(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精神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倡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是唯物辩证法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其实质在于它严格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学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的内因作用。因此,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和教学观。当代世界各国教学改革无一不是围绕着启发式或和启发式相联系。

粮食学与粮食化学主要研究粮食的成分、性质及其在储藏、加工中的变化,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粮食的组成结构、物理性质;掌握水分、矿物质的存在状态及生理作用;掌握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等化学成分在粮食籽粒内的分布、化学组成、性质及生理作用;掌握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等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储粮的影响。其中部分章节的内容理论抽象、概念繁多、结构复杂,大多数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导致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下降。那么在粮食学与粮食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呢?

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根本。精通教材内容,全面掌握学生情况是前提。在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必须刻苦钻研教学大纲与教材,全面细致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只有吃透了这两头,才能真正掌握教学的主动权,才能有的放矢,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吃透两头(教材、大纲及学生)的基础上,关键就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结合粮食学与粮食化学课“课时少,内容多”的特点,在教学中把着重点放在“打好基础,培养能力”上。注重运用机动灵活的方式方法。采用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1 提问启发式

新课伊始,如何复习好旧课,引入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采用提问启发式即在掌握教材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较巧妙的提问,使学生在紧张而有兴趣的思维活动中寻求答案,获得知识。例如讲授粮食的物理性质――容重时,提出问题:玉米是根据什么确定等级的?大多数同学会回答:水分。这时你告诉他们不是水分而是容重时,学生感到很新奇:什么是容重?怎么测定的?从而引出容重的概念、测定意义、影响因素及容重的测定方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描述启发式

在课堂上教师必须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生动的讲解强烈地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增强记忆能力。

3 推理启发式

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中知识的的连贯性,规律性较强的内容,可以进行科学地论证,逻辑的推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以诱使学生联想思维,并启发学生学会掌握粮食学与粮食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规律性,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4 质疑启发式

所谓质疑启发,就是不断地激发学生的疑问,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战备状态。让学生在质疑、释疑,在提问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矛盾中探求知识,发展智能。例如,讲授粮食中水分的内容时,以将粮食晒干为例,讲授水分的两种存在状态及性质,进而引申至水分对粮食加工和储藏的影响,扩展介绍粮食水分的测定方法。

5 现象启发式

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经常选做一些现象明显,吸引力较强的演示实验。通过直观、有趣的现象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以寻求导致现象产生的原因。启发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讲粮食中蛋白质种类时,让学生根据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的溶解性不同,用水、中性盐溶液、75%乙醇溶液、稀盐酸溶液将其区分开,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这几种蛋白质的性质。

6 讨论启发式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巧妙的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而后引导,组织学生讨论,研究。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地寻求答案,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粮食学与粮食化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大有用武之地。应该指出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的方式很多,但它们并不是孤立的单一的,只有把各种方式、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地运用在教学中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我们在不断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中受到有益的启发。

参考文献

[1] 李璐.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71-72.

[2] 王坤.“两课”的启发式教学法探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1,(02).

[3] 蔡肯.浅谈案例和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在高校课程中的应用.中国科技信息[J].2007,(23).

[4] 王晓林.也谈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J].新课程(上),2011,

(03).

启发式教学法范文第8篇

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启发式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药理学的学习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大有裨益。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法;药理学;教学效果

笔者时常在药理学考试前看到学生发表“考前拜佛,保佑药理”的俏皮言论,可见药理学学习对医学生而言有不小难度。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学科。学生需在掌握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合理应用药物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临床疾病。药理学与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知识关系密切,而药理学各章之间逻辑关系并不紧密。在目前“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对一年前所学习的各器官系统的解剖学、生理学知识有所遗忘,对后续的临床医学知识全无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药理学,可以说是“桥墩”不牢,难以架“桥”,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帮助学生提高药理学学习效果吗?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而是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因此,医学教育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家孔子曾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雏形。现今启发式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各科知识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无论在复习巩固,还是在内容讲解,亦或是病例讨论中灵活应用启发式教学法都能带来很好的教学效果,以下笔者就启发式教学法在药理学课堂中的应用谈几点体会。

1温故启发,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通过温故,使知识层层推进,由彼及此,由已知到未知,变陌生为熟悉,由已学知识逐渐引向新知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把现有的疑惑与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使问题迎刃而解。药理学内容很多都与解剖学、生理学知识紧密相关,如果把药理学知识单独提出来讲解,学生学起来不知前因后果,必然感觉枯燥乏味。而如果教师带领学生先复习相关解剖学、生理学知识,根据已有知识,提出新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则教学效果会更好。如在学习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概述这一节时,通过复习传出神经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引出传出神经系统主要的神经递质和受体;结合生理学中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分类、分型、分布及激动以后的效应,药理学总论中药物的受体作用机制,请学生思考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可能的分类及作用方式。学生在教师的一步步启发下,层层推进,理清思路,对这章内容可以大概掌握,再通过对教材的详细阅读,学生即可完全理解教学内容。这种先启发后思考再结合教材学习的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后续章节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设疑启发,培养学习能力

古语说:“学启于思,思源于疑”,设疑启发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办法,有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提问能“一语惊醒梦中人”。在讲解药物的作用机制时常可灵活应用设疑启发,如在讲解有机磷酸酯中毒的解救这一节时,教师创设情境:患者服用大量有机磷农药,有机磷酸酯进入机体,与胆碱酯酶结合,抑制了胆碱酯酶的活性,乙酰胆碱不能水解,蓄积过多,患者出现大汗淋漓,瞳孔缩小,大小便失禁等M样症状、骨骼肌震颤等N样症状、谵妄等中枢症状。然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全班学生陷入沉思,随即有人小声议论:“把有机磷农药赶出体外,不让它为非作歹”,“这样还不行,应该还要组织敢死队,把胆碱酯酶救出来”,“还有,占据胆碱受体,不让过多的乙酰胆碱激动受体”。全班学生达成共识后,以兴奋和期待的眼神望着教师,见时机成熟,教师用红笔在有机磷酸酯中毒机制图上标出了解磷定(胆碱酯酶复活药)和阿托品(M受体阻断药)的解救靶点,两种药物的解救机制完全符合学生想出来的解决方法。在教师的设疑启发法中,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找到了药物的作用靶点,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悦,顺理成章地记住了两种药物的解救特点和用药原则。

3推理启发,掌握学习方法

药物的作用是药理学的重点内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忌证等都与药物作用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讲授,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所以可先详细讲解药物的作用,再请学生推理药物的用途可能与其哪个作用有关,通过对药物作用两重性的理解,请学生推理可能给患者带来哪些不良反应。尽量将作用多讲,用途少讲,不良反应让学生讲,给学生留出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学会应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识记重点药物的作用。如在讲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时,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作用是纲,用途、不良反应、禁忌证是目,将纲讲细,讲透,同时可让学生推理,它的药理作用有什么临床用途,可能会产生哪些不良反应,能与不能用于哪些患者等。这样,学生在学习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时则简单易懂多了。在讲到其禁忌证时,一改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而是请学生来解释该禁忌证的原因,这时,课堂气氛活跃,有的学生听得仔细,主动将此禁忌证归因于其某项药理作用上,有的学生听得糊涂,没有把“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禁忌证”的逻辑结构建立起来,则正好可以复习一下此药物的药理作用,把知识构架建立起来。这样教师即可启发学生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掌握重点药物的相关内容。对于专科层次的学生来说,学制短,学习任务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药理学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低,学习难度大。合理应用启发式教学法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所教内容易于理解,便于记忆,使学生充分领悟到医学知识的奇妙,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还需注意,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对教材内容非常熟悉,能抓住授课内容的关键点,有针对性地、精心地设计问题,既不呆板平淡,又不过难或过易,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还需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寻找符合其学习规律的启发方式,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有高度的责任感,对医学教育工作充满热情,具有工匠精神,熟悉教材、教学内容,对学生贴心关怀,就能灵活应用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启发式教学法;教学方法

艺术的教学是讲究情感与个性领悟的教学类型,比如声乐教学事业的开展,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阶段都用心感悟,不止是单纯地灌输和接收理论,依样画葫芦地练习技巧,更多的是需要带着情感去演唱。声情并茂,才能演唱出美感,创造出真正的艺术品,传递音乐的魅力。一、启发式教学的概念启发式教学法,指的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这里要着重说明,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当代世界各国教学改革无一不是围绕着启发式或和启发式相联系。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兴趣

在声乐教学中大范围推行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发音方法深入解读和把握的能力。老师加强对学生发音的方法和习惯的指导,可以进一步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态度与创新意识。众所周知,兴趣在教学中是老师应该大加利用的手段。在声乐教学领域,加强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活跃学习氛围;老师多多分享多媒体资料,让同学们在产生兴趣的同时,感受到声乐的美好。

(二)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中,老师需要传授大量的抽象理论,在教学中,老师不善于利用生活化、具象的语言来讲解,学生就很难读透教学内容。而在启发式教学模式中,老师会更多地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述声乐知识,把抽象的、枯燥的知识点变成有趣的学习对象,帮助学生迅速吸收内容,把握重点,同时提升教学效果。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可以更有效地培养的发散性思维习惯。和传统的教学办法比较而言,启发式教学更加关注课堂的整体氛围,借助提问、师生互动的形式,促进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一套思维方法。

三、高校声乐教学的优势及问题分析

高校的音乐教育事业,对于整个学生群体的整体素质提升意义重大。该教学事业的宗旨在于,在艺术教育的引导下,帮助同学们实习自身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它是各个高校完成审美教育启迪的重要方法。在高校声乐教学领域,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相关活动,最终提高同学们的思考和学习能力。高校声乐教育的一大优势,便在于可以从整体上提升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但是,在目前的许多高校声乐教学事业中,尚且存在诸多发展不完善之处。老师不能忽视同学们在自己的性格与技能水平上的差距,而采用“一刀切”的办法来完成教学与指导。因此,声乐教学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注意在教学技能与能力上进行有效的强化,可以科学地实施个性化的歌唱技巧培训。在以前的声乐教学方法影响下,声乐教学领域的许多抽象概念都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从而让学生产生消极被动的学习心态,缺乏对发声办法、唱歌技巧的科学认识,难以提升个人的演唱技巧。

四、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启发式教学发在气息训练中的应用

在声乐教学中,最基础最常被老师强调的一点是气,怎样在教学中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调整气息的方式,在整个声乐教学任务中都是很关键的一点。唱歌的支撑点和动力便在于呼吸,调整呼吸也是演唱的基本功。教学中,老师需要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若需要学习的曲目是以山川和河流等为主题,那么老师就可以为同学们创造漂亮的山川河流情境,从而加强大家对歌曲内涵的理解。感受这首歌的内涵。引入情境之后,无疑更有利于同学们更好地把握调节气息的规律,抓住调整呼吸的关键方法,明确学会该技巧的重要性。在声乐教学的课堂教学阶段,也要根据深呼吸的要求完成对应的气息训练工作,老师也可以根据相同的原理让同学们沉浸到各种环境中去,培养不同的情感体验。学生可以在假想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深呼吸,唱歌时,人可以在用鼻子呼吸的同时,也下意识地张嘴进行,学会更好地调整气息。学生在进行气息练的过程中,抽象的理论和技巧对于学生的练习和深入掌握是有很大难度的,需要在启发式教学的教导下,创设相关艺术情境,从而使学生把握核心。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声音训练中的应用

声乐教学的重点要素在声音方面,把握好声音是强化学生的发声技能的一大关键手段。就之前的声乐教学习惯而言,发声训练选歌基本是往上和往下的音节,旋律比较单一,美感不足,许多刚刚涉足到声乐练习中的学生,可能掌握的技巧不多,大多数时候店铺只能依靠机械学习的方式,对于有难度的连音和跳音技巧,学生把握起来就比较有难度,学生的主动性不够,也就很容易丧失继续钻研的动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可以在对学生的发声进行指导的过程中,添加启发性元素的内容,让学生更为轻松地掌握发声要领。

(三)启发式教学法在咬字吐字训练中的应用

歌曲的架构包括了旋律和文字,因此为了完美地演唱出一首歌曲,咬清文字就显得尤其重要。咬文嚼字的重要方面就在于咬字吐字和半音二者,不管是怎样的音乐,都会用对应的语言和声音来传递情感与内涵。优秀的演唱者不仅发音基础良好,更会在咬字吐字上驾驭得相当成熟。当演唱者面对的是一首温柔浪漫的爱情曲目,就会在演唱中显得很婉转缠绵,曲调和文字相得益彰,声音和形体高度融合,将观众带入一种逼真的环境中去。

(四)启发式教学法在情感启发训练中的应用

情感是影响演唱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要注意情感启发训练。如果是性格比较外向、爱动、主动的学生在进行声乐演唱时,往往会爆发出比较强烈的渲染力,继而营造出激情感觉,他们也往往会选择更多的豪迈的声乐作品加以演奏。相反,性格比较沉寂内敛的学生,则会倾向于抒情、舒缓、细腻的声乐作品风格,同时用婉约的方法加以诠释和表达,当然他们也可能更具有深入挖掘声乐曲目潜在内涵的能力。

(五)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求让学生自己感悟音乐,因此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老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互相合作。老师要转化角色,不只是课堂上一板一眼不可侵犯的权威,要走进学生的日常和生物学习生活中,亲切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带领学生更深刻的领会学习音乐的意义。老师需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活动和思考空间,并且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恰当的引导。

五、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高校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的研究,对于促进声乐教学事业发展、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是非常必要的。相关的从业人员需要认识到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次,是做好高校声乐教学的优势及问题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出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措施,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启发式教学发在气息训练中的应用、在声音训练中的应用、在咬字吐字训练中的应用、在情感启发训练中的应用。

作者:安璐 单位:平顶山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涛.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品鉴,2015,08:266.

[2]王丽春.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通俗歌曲,2015,05:94-95.

启发式教学法范文第10篇

启发式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根本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习的客观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灵活运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 小学数学 ;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245-02

1 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牵" "启发"一词

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后来,人们概括孔子的教学思想,也吸取朱熹的注释,就使称为"启发"或"启发式".从孔子的话和朱熹的解释来看,"启发"主为指教学的表现形式艺术,强调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对于这一点,《学记》给予了更深刻的具体说明:"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鼓励而不是压抑学生,点拨而不是把答案全部端给学生。

如今,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已不再局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具体情景状态,现代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上下功夫,"导" 已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但也存在导而牵的误区,具体表现为:

1.1 教师扶着学生走路,不肯放手,只满足课堂上就某一具体问题的师生对答方式,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教师思维框架内,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求异思想和创造性。

1.2 不教点金之术,即不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只能顺其意,而未能继其志。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时应采取思路教学,采取"大处导,小处启"的策略,运用提纲契领――分析――综合的方法训练学生,把教材思路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思路,再引导学生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新思路。 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乘数是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末位与百位对齐"的结论。

为了今后继续学习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我认为这样设计教学比较合理:一、复习:笔算,67×8,167×28 二、试算:167×128 ,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通过学生的观察 、比较,不难算出正确答案。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这就在数学教学中体现了教学思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

因此,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面对全体学生而言,"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是符合求学者的意愿和现实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尽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知识,发现新问题。

3 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

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教师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

一是要"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 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

二是要"巧",在学有困难学生盲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的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

4 正确处理好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关系

有人认为:启发式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应大力提倡,讲授式教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应全盘否定,这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现象:人们一方面全力肯定启发式教学而又理解不深,操作不透。另一方面极力否定讲授式教学而又在时刻不由自主地动用。

上一篇:高效能源管理范文 下一篇:特殊儿童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