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环境艺术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0:21

美术环境艺术设计

美术环境艺术设计篇1

关键词:传统民间美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应用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中,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只好让自己变得十分忙碌。数字网络不仅可以开拓人们的艺术视野,但同时文化观念和审美标准也会逐渐受到改变。当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寻找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时,却并不知道自己的根源在何处。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何其的神圣,可如今看着高楼大厦等建筑物会感到格外彷徨。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时会不由自主地把民间美术运用进去,这种设计会得到观众们的喜爱和共鸣。人们希望将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与现代环境艺术风格融合起来,并唤醒出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和人文关怀。

一、民间美术的发展背景及内涵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现代艺术社会工作为了能够接受全球化的视野审视,在促进文化艺术及现代文明的道路上,做了充分的准备。民间美术的审美价值不单单局限于在少数具有突出代表的作品上,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也是各种各样的。由于文化内涵比较深厚,可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上带有一定的使命感,因此,在差异上也仅仅只是表现在造型规律和其他的领域规律上面。民间美术可以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及当地艺术文化,通过与当地的技术、经济、人文的发展逐渐展现出来的艺术文化特色。在进行实际设计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环境设计工作,要把民间美术插入到科学应用中,民间美术在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时,可以大幅度提高环境艺术设计水平。中国民间美术是由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目的则是为了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是流行于日常生活的美术设计。民间美术是各个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当把民间美术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结合起来后,可以创造出艺术的文化宝库。由于民间美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根源,它不仅代表着传统艺术的语言和文化符号,也能够体现人类在劳动生活里比较简单质朴的艺术思想,因此,民间美术才会受到人们的喜爱。当人们的生活元素开始变得丰富后,就会意识到,现实生活的另一方面则是艺术,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发展。艺术的伟大使命赋予在社会上,而这种使命则是将社会和艺术变为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办法。

二、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具体应用

(一)融入设计者的情感

现如今,全球化的经济已经成为了一体,国际化设计也逐渐受到热捧,许多国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越来越薄弱。传统民间美术走到现在,也逐渐变得微弱,虽然是有必要改变观念,但不能一味地抛弃自己所有的文化底蕴,因此,得做到同步文化观念的转变及转型。民间美术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审美价值和作品价值上,还体现在造型规律和文化内涵中。民间美术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审美上也蕴含了独特的传统韵味。民间美术,它的根源是民间的乡土文化,不仅是环境艺术地域文化的承载体,也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民俗风情。当一个地区受到经济、技术以及观念上的约束,恰好农村与城市中的热闹大相径庭,也能不被西方艺术思潮所影响,因此,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民间社会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和底蕴的。在进行探索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传统元素时,需要插入民间美术的精华因素。其实,在融合民间美术与现代环境时,只是融合了表层,并没有将内在的文化精神带入进去。为了能够将传统民间美术更好地融入于环境艺术设计去,需要展现环境艺术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

(二)整合自然环境与人文诉求

过去,设计师们的现代环境设计灵感基本上都是来源于西方的社会文化,而现在的设计师为了得到更多的设计灵感,便踏上了寻根之路,为了发展能够更好,许多设计师们决定把中国的传统文化逐渐升华,便可以吸取中国文化的精髓。在欧洲进行室内装饰,为了能够让室内装饰的格局变得更有韵味,通常会在设计室内空间时会把绘画作品带入进去,恰好设计师们在设计室内装饰是也可以把中国的古代山水墨画加入设计中。随着历史的演变,民间美术也逐渐完善起来,民间美术虽然是来源于生活,可是却又高于生活,不仅展现出了地域性以及民族性,而且与现代艺术环境设计更合拍。民间美术的创作思想来自于“天人合一”的思想,民间美术的整体格局意识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带来不可估量的启发。因此,我国山水画的整体感觉也体现了这种“天人合一”思想,可以在山、水、鸟、鱼、花、木、人等一些事物中找到共生的和谐之所在。为了可以更好地达到和谐目的,需要在进行探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时,有必要整合环境和人文的诉求。

(三)区分不同的设计对象

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创作理念中,祈福、驱邪、繁衍都是不能忽视掉的,通常把“大、活、美、满”当作具体的创造理念,这种民间美术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民间美术图中还会包含较多的动植物,对各种各样的吉祥寓意中会用表号、象征和谐音等图案来展现。民间美术的作品含有许多想象力,无论是从抽象、夸张还是异形同构方面都要用不一样的装饰技巧来体现装饰上的美感,从而展示出装饰上的对称、完整、圆满等特征。民间美术应用于设计内部环境时,通常会把房屋内居室、酒店、商场大厦等建筑物当作设计对象,设计者通过不同场所的风格把民间美术融合进去,并制定出合适的设计方案。居室空间设计不仅要达到房屋构造,还要根据业主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特征进行规划,当家居设计包含着一定地域特色和室内装饰会让住户舒适度能够更良好,再带有农村的乡土气息则会带来浓厚的人情味,让住户会感觉更有归属感和亲切感。在设计室内微型景观时,可以恰当引用室内山水画进行装扮,不仅可以营造出舒适惬意的环境氛围,还可以缓解业主在工作中受到的压力,令人回到家中就能得到舒心愉快的状态。民间美术应用于设计外部环境时,通常会把居民区、高楼商厦、路边街道作为设计对象。由于外部环境属于开放性和整体布局,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更要着重展现民间美术的特征,把创作风格放在传统文化中。在购买房屋时,居民区的美观设计会受到更多人的青睐,小区的环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分不开的,会让更多住户更愿意接触户外的环境,心情也会更加愉快。时至今日,上海里的老弄堂、北京内的四合院、北京胡同都能得到大家的偏爱,因为这些建筑物已经不似曾经那样多了,所以喜欢这种本土文化设计的人也会格外珍惜这些建筑物。想要使现代城市打造地区的本土文化,则要从民间艺术中提取精华进行设计,逐步打造新型居住小区,不仅新颖别致,也会更有民族特色。

三、结语

在中国,民间美术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有多样化的民间美术理念,还可以给更多现代艺术设计带来较多的艺术财富,在促进现代艺术设计工作开展的同时,也应该让民间美术资源不再流失。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还在“国际思维”国际化的进程中,人们会对自己家乡的特色慢慢失去记忆力,在高楼大厦的城市中很难找到存在的归宿感。当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出现了对民族本土化和自然主义的趋势,更能回归本土和自然的情感寄托,人们对生命情感的探寻是会永远不停歇的。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可以将各个地区特色与当地相关的文化元素结合起来再进行创作,这样更能体现出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李沙,乔薇.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1,(4):226-227.

[2]皮佳.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5,(22):137-138.

[3]张蔺.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5,(12):308.

[4]张琼.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6,(10):52.

[5]辛路娟.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11).

[6]张军.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探讨[J].人民论坛,2015,(a11):34-35.

[7]杜轶姝.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22).

[8]张新楠.探讨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分析[J].现代装饰:理论,2016,(7):98-99.

美术环境艺术设计篇2

关键词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审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经济的发展推动艺术的革新。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更加注重文化和艺术的精神需求。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较为贴近百姓生活的领域,它不仅能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快捷、方便、舒适,更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当代社会究竟对现代环境艺术的审美特征有怎样的要求。本文针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审美特征革新的时代背景

当代社会,信息化、全球化的浪潮汹涌澎湃,已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一浪潮的冲击下,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急剧的改变。所谓审美观念是指在一定时期、社会群体和地区环境中所形成的对美的基本认识和看法,以及由此指导下的审美意识、审美趣味、审美心理特征等。审美观念和社会的其它观念形态一样,受到社会生产发展水平的影响,同时它又对社会的整体意识形态产生作用。

在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当代设计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现代设计的强调艺术性和审美内涵的同时,更注重和生活的关系,传统艺术的概念在这里也被颠覆和打破了。如艺术的形式和内容的问题,在后现代艺术家看来,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本来就没有任何区分,形式本身就是内容,内容也就在形式之中。所以,要探讨和研究现代设计的艺术审美特征,就必须对现代审美观念要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和把握,更需要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审美特征革新的时代背景有准确的把握。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

2.1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现代环境艺术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即环境艺术设计完成后,需要达到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完备或者更加便利的目的,这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实用性的体现。但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人们生活中的其他生活系统设施的不同点在于,环境艺术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即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性是建立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同时也是对适应性的延伸,它需要通过构造意境或者氛围来给予人们更好的审美体验。

2.2人文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它本身具备服务性的功能,所以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完成一个作品的过程是一个必须要尊重人的根本利益的过程,应该具有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方便人、爱护人、关心人。而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创作只有做到具有人文性,才能够满足人们追求良好的生活环境的目的。同时环境艺术设计离不开对自然的依赖,环境艺术设计本身需要对自然中的物质进行合理充分的利用,认识到自然对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并尊重自然才能够使环境艺术作品体现出应有的审美性。

2.3多样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的学科主要有:建筑学、城市设计、园林设计、城市规划、建筑室内外设计、美术以及工程结构技术。正是因为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才构成了环境艺术的广泛外延和丰富内涵。

在对象与人群的局限性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需要满足不同对象或者人群的需要,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以及设计思路和设计风格会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同时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又具有整体性,即在面对各类人群或者应用不同的材料,环境艺术尤其自身的设计魅丽并且需要具有统一的、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

2.4积极性与无害性的统一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积极性是指现代环境艺术作品需要表现出正面的、肯定的以及歌颂的主体,所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积极性的要求下需要突出自然环境的纯洁与和谐,同时在设计中挖掘更深层次的含义来满足人们精神上对美好的向往,在这个过程中,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要体现出来的是抵制低俗与丑陋,体现高尚与纯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无害性主要体现为环境艺术设计应当是一种科学的规划以及对审美的创造,它能够实现自然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和谐,无论对自然还是对人类都是有利无害的。

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

3.1实用性之美

环境设计必须首先满足人们的基本使用功能,既功能要求。用一定的物质实现构成特定的环境。在使用上有着便利、安全、舒适、美观、经济的要求。比如卧室设计,需要良好的日照和通风,色彩也需柔和,这样才方便人休息;而城市广场则需根据其使用性质确定硬质景观的材质与面积、植物配置和造景。设计对象不同,设计要求和方法也不同。体现出来的实用性也截然不同。

3.2多样性之美

环境设计要满足人们创造优美舒适的感官要求,包括视觉、嗅觉和触觉等关系环境感觉等要素。人体视觉最为敏锐,接受信息量最大。所以在设计中应首先强调物体造型和点、线、面关系及色彩搭配,其次必须注重整体环境的风格情调,同时考虑观赏者距离与角度。要视设计风格的不同与业主的要求而选择相应的装饰材料。当人身临其境,置身于环境中,常有一种超乎各种感觉的体验,即对于环境的直接综合体验,这种体验因人而异,取决于个人的学识和修养。

3.3动态之美

现代环境艺术的社会服务性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体现出特定人群的生活特性,环境艺术是静止的状态,但是这种静止是相对的,因为环境艺术存在于人类生活的环境中,所以它并不是孤立静止的,比如在一个环境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随着时间和空间变化,环境艺术作品美感会产生变化。而即使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和同一空间下,不同的人欣赏同样一个环境艺术作品会具有不同的效果,而同一个人通过不同角度来看同一件环境艺术作品也能够看到不同的效果,所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动态美,但是受到不同审美能力以及审美角度的局限。

参考文献

[1] 赵书健.对环境艺术设计与色彩的研究[J].农家科技,2011(4).

[2] 肖媛媛.环境艺术设计之于城市绿化景观[J].吉林农业,2011(4).

美术环境艺术设计篇3

关键词: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审美特征;统一

一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

1.文化与自然的统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愈来愈快,人们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对生活品质更加看重,更渴望生活在一个愉悦的生活环境中。因此,现代环境的设计更要考虑到人们实际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性。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首要任务是为人们生活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因此,它是一门服务性与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在操作工程中,首先考虑的是人的感受,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但是,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切忌天马行空的胡乱设计,在现有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合理安排,充分利用天然条件。由于本土文化已经深入人们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得到了改变,因此,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要考虑到人们的审美特点,并进行提炼,做到尊重自然,尊重本土文化,尊重人的审美观,总而做到文化与自然的有机融合。

2.展现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精神风貌

人们在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同时,其实就是渴望得到一个优美的生存环境。这个生存环境的魅力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审美,更重要的是展现出正面的精神风貌,比如展现出和谐的生活氛围,人们之间的谦让,心灵的纯洁等。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着力挖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出积极地、正面的宣传效果,坚决抵制低级趣味,劣质低端的生活态度。只要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及植入健康、向上的艺术元素,就一定能够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精神沟通,实现环境的和谐与无害。

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多样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俗话说,人上千万形形,这就说明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爱好、习惯等等,进而形成了不同的审美观。在这样复杂多样的环境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在追求满足各种人群不同需求的同时,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如今,设计材料逐渐丰富,设计风格也越来越多元化,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基本需求。但是,为了防止局部的不断变化而影响最终的设计目的和效果,一定要在事先制定设计理念,使设计风格最终统一。

4.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和传统环境设计相比,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还要考虑到人们的生活品质,即生活的便捷性,这就彰显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实用价值。但是,这仅仅是其整体功能的一个方面,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说,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必须在现有环境基础上实现实用性和审美性的有机融合,从而营造出方便、快捷、舒适、舒心的综合体验。

二 现代环境艺术的审美特征

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和谐美

要想取得良好的审美效果,设计之初的每个细节都要相互呼应,相得益彰,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在进行环境设计时,不管设计主体有多大,或者多么渺小,都必须遵循这个规律。我国古书上有“美”的记载:“美者,合异类共成一体也。”这其实就表明了任何美的东西都有其特定规律,比如注重整体和谐等。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城市,甚至一个房间,在设计过程中都要注重整体效果。在这些场所的设计中,无论是建筑、花草、垃圾箱、椅子都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个体,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将这些个体统一到一个整体当中,并且要考虑到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的协调,使这些个体成为一个整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通过这个整体,人们可以体会出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的和谐,从而使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更加具有表现力。

2.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动态美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的,用更通俗的话讲,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是为人服务的,从这方面讲,它要满足人们生活中的各种要求,同时能够反映出不同人群的生活习惯和特点。环境艺术是静止的,它无法主动和人产生沟通,但是,人们的生活是千变万化的,根据相对论的说的,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们的审美风格也会发生改变,因此,不同的人在审视同一设计艺术作品时的看法不一,这就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动态美。

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特色美

不同的设计师对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有区别,因此,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千千万万,只有具备与众不同的特点才能脱颖而出,优秀的设计作品身上都闪耀着设计师的思想。我国是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传承了古老的文化底蕴。比如北京、南京、开封、洛阳等城市,都是有名的文化古都,和其它城市相比,它们在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上更加注重对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发掘,因地制宜的发展自己的特色,吸引游客。不但是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加美丽、舒适,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经济的增长点。

三 结束语

总之,环境艺术设计是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在对环境进行艺术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大众的审美需求和认同,考虑到本土文化的植入,考虑到民族精神特征,考虑到未来发展和规划等问题,从而使我国环境艺术设计随着文化发展更加趋于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大卫・瑞兹曼,王栩宁等译:《现代设计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张绮曼、郑署:《室内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3]单炜.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建设与研究发展[J].艺术教育,2005.

[4]顾卫新.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探讨[J].文教资料,2006.

[5]韩巍.形态[M].上海: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6]王超英.设计的功能美与形式美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7]郑罡.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灵厚[J].山西建筑,2009.

[8]王磊.生态美学关照下的艺术设计生态观[J].艺术探索,2008.

美术环境艺术设计篇4

1 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是环境、艺术和设计三个不同概念的集合,它们是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整体。

首先,环境是指人们能够认识到的所有空间,以及该空间内所包含的所有物质与非物质因素。从环境形成的客观规律来看,一是大自然创造的自然生境。二是人类创造的人工环境。

其次,环境艺术是指以自然环境为立足点,以各种艺术和技术为手段而设计出来的能够满足人的需求,并协调自然、社会和人之间的关系,为人提供生存生活时空环境的一门艺术,或者说,在认识和创作的基础上,运用更广泛的材料,并与高科技相结合而产生出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第三,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将建筑、雕塑、绿化、公共设施等诸多要素进行综合、艺术的布局,以塑造建筑物外部空间艺术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艺术设计,是建立在现代环境科学基础之上的一门艺术设计学科。

2 艺术设计生态理念及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方式

运用生态理念能够在传统设计基础上创新使用各种自然环境保护措施,并构建满足各种生活需求的景观格局,促进能源物质获得循环利用与再生,降低废弃物的产生与排放,从整体上强化景观格局生态服务水平及质量。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作用延伸及拓展方式。保留原有场地或场地中具有的部分元素是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种有效应用方式。例如,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设计者首先保留了工厂各种废弃机械设备,包括蒸汽机、压缩塔及煤气裂化塔等,在突出工厂历史基础上创新,将蒸汽机与压缩塔涂刷成红、黄、蓝、紫等颜色,此外,这些废弃设备还可以攀爬游乐,契合了煤气厂公园的设计需求,充分挖掘了固有元素延伸作用。

(2)能源物质循环利用方式。能源物质循环利用思想应该始终贯穿在环境艺术设计整个过程中,设计者应该充分挖掘各种原材料的再次利用与开发职能,尽最大努力创造材料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平台。

(3)强化场地原貌维持方式。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已成为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应用的又一典型。例如,四川成都利用自然的力量实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再生,大大节约资源,并且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他们将府南河人工湿地系统的污水,注入部分厌氧池、植物塘、植物床、养鱼塘、氧化沟等净化系统,使之由浊变清,最终重返府南河。

(4)有效利用能源方式。现在设计师们一方面通过科学技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又大量地使用自然界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以适应现代生态环境。提高住宅的隔热性能,保证自然通风,利用太阳能蓄热等,这些自然能源的有效利用也是设计中的有效手法。此外,以太阳能的热与光为主,通过相应设备来利用自然能源的方法也在住宅的应用上得以实现。

3 环境艺术设计生态理念审美特征

环境设计关系到人们的居住环境的设计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环境也需要设计。人们的生活活动是各种各样的所以对环境的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环境设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环境设计的多学科性。环境艺术设计包含了很多学科专业需要建筑学、城市规划和设计等学科的相互结合共同设计完成。所以,环境艺术充满了广泛性和丰富性。

(2)环境设计的多层次性。环境设计首先要满足人们最基本的需求。让人们在生活中达到使用安全、方便、经济的目的。不同的设计对象其设计要求和方法也各不相同。

(3)环境设计的关联性和空间的统一性。在环境设计中必须要稳扎稳打考虑到设计的整体综合性。

(4)环境艺术设计的实用性。环境艺术设计不仅展现出设计的美而且必须具有实用性。就像房子内的装修设计最基本的就是要满足人们在生活中的使用和需求。

(5)环境设计的审美特征对环境设计教育的影响。由于环境设计的学科专业比较多,所以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专业性和综合性。

4 影响传统设计理念与审美特征的主要因素

(1)生产力与经济基础的制约。环境设计观念受到生产力与经济基础的制约。古代,生产力低下,农业、手工业生产占据主导地位。农民希望天遂人愿、但愿风调雨顺以至五谷丰登。达到“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天人合一”是最高的追求。人们的环境观念则是将自我融于大自然中,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反映在环境设计上则是建筑选址注重“背山面水”,营造小气候。19世纪随着蒸汽机的发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大生产所追求的高效率与高利润,打破了封建社会时期人们恬静悠闲的生活。当人类还自我陶醉在工业文明“人定胜天”信念中的时候。工业污染所带来的全球温室效应,洪水、旱灾等异常自然灾害的发生,使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在工业领先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环境治理已经从简单的单一治理转向可持续发展。在生产技术落后的时代,人类对自然持消极的态度,高科技的今天,人类步入创造自然的时代。设计应该从创造第二自然的观念出发去美化生活。

(2)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古中国地处温带地域,温和的气候形成了以长江、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农业文明,环境理念也紧紧贴合这一“温和”特征,表现出以农业文明为主导,期望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天人合一”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士人得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仕途失意,归隐田居、遁迹山林。这些思想都导致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审美特征――融于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理念也成为中国园林遵循的亘古不变的法则。

美术环境艺术设计篇5

环境设计中美的表现可以分为3类,一种是自然保存下的生态形式,自然生长状态下植物表现出来的美;第二种是纯人工创造下的构造形式,非自然的存在,较有很强的意识表现;第三种是自然与人为构造或意识影响下的结合形式,它即可以直接是绿色植物人为组合的存在方式,也可以是提取自然元素后的构造形式。景观设计中采用哪类完全在于场地特点和设计者的意识需求。我们要在努力与探索中也要改变原有的思维定式,从而设计更多可持续的和更长久的景观作品,让人们生活在“美”的环境中。

关键词:自然美;未来;美的价值

一.美来源于自然

现在的环境设计越来越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而自然中最原始最神秘的美学存在却需要我们去深究和利用。当我在众多书籍中寻找有关大自然创造的精髓时,我发现大自然最原始最纯粹的美是曲线。自然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曲线形式是自然规律作用下的结果,也是美的最原始形态。 自然中的曲线不仅仅是为视觉享受而存在的,它涉及到数学、植物学、动物学、天文学、建筑学、艺术诸多学科。从某种角度来说,曲线作为自然之美能用科学的方法来总结美的规律是遵循事物的客观性,而我们的设计也是客观的反应出人和社会,更多是整个生态环境的客观存在,其中的"美”必然有共同之处。

英国的特奥多·安德列·库克在《生命的曲线》中揭示来了自然界和美学的本质。本书属于科学的范畴,其中还介绍了许多学科研究的方法。通过学习本书对螺旋曲线在宇宙发生,生命起源以及美学艺术诸多领域的重要性加深认识。螺旋曲线存在于我们的DNA,存在我们的身体组织,存在于植物生长,存在于大气流向,地球自转,存在于星系形态等等。一切都在证明它的美的联系。我完全赞同他在书中提到的一些观点,这种自然形式和机械系统一样,能量是按照一定的途径平均分配的,该途径可以用几何结构的方法进行研究。自然中的螺线曲线按照自然能量的规律形成,其几何结构正因其中蕴含的自然能量而感到美的存在。这一点在力学要求最高的桥梁设计领域最为明显,单纯的力学结构,无需多余的装饰结构就能让它魅力无限。

实际上有许多的伟人很早就对科学和艺术拥有广博的知识,他们迫切的研究世界显示的一切。因为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广见博识的人也越来越少。达·芬奇与丢勒在他们的绘画中都对自然中的螺旋形式有非常细致的研究,并在其他的领域中运用。如果没有他们这样的精神,也许绘制的艺术作品中就缺少一份“美”的感受。

二.美在未来设计的发展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未来的“美”在设计中必须的完全数字化的。以后的设计是在电脑操作下的量化信息设计,所有的分析数据会因为电脑的强大和实际的需要而更加繁琐,数据也会更精确,这是人脑不能完成的。以往和现在,徒手绘制设计草图是一位设计师的表现风格,或者说是艺术表现,但在不久得将来,我们已经无法考绘制方式来表现更复杂和准确的结构。比如设计建筑中曲线变化的力学结构。这种数字化到来时设计体验会反映在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中。表现的载体会是二维成像,也会是三维成像,甚至是四维的。它是新的美的形式。

从美学的角度来说,未来的“美”在设计中会是曲线中求变化(也可以说是变化中求曲线)。随着动画的发展和影响,客观存在的景观实体可能也会变得能动起来,到时候就会完全颠覆景观多样性的概念,一处环境就能“包罗万象”。

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我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产生了更多的灵感。螺旋曲线的利用能在对自然、生命、生长、回归自然等设计中散发出洗染规律的魅力,因为螺旋曲线本身就是一种变化,适应的象征,是美学和自然力量的代表。比如设计师设计了泰国芭提雅 - 希尔顿酒店的一楼大厅,17楼大堂,酒吧,餐厅以及建筑内的主要交通空间。在这里先介绍17楼大堂与酒吧部分。在室内吊顶的设计中加入了流线感的破浪纹理,在室内中体现了如潮水般的自然体验。吊顶的设计必然是需要电脑3维的辅助,起伏的纹理变化而不重复,并每一处衔接得当。如类似的复杂结构,需及时出曲线的每一个部件并预制所有的特殊组件。这样在现场是实施中才不会有差错。

扎哈哈迪德是炙手可热的普利策奖建筑大师,最近她刚刚完成了位于伦敦切尔西海港区英皇道的新 乐家展廊。建筑外观清晰地展示了乐家致力于设计和创新的承诺,其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建筑正面成为乐家 伦敦展厅独有的身份特征。参数化设计工具和发展的技术让这一切得以实现。空间自然,没有垂直投影的地方。建筑师享受这样的天份性和复杂性设计。

未来的设计知识构想,但它并不远。到那时环境中“美”将是变化多端,也会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在未来,景观设计师应该意识到,建筑正在变成一个更加明确的信息传递媒介,而依附于它的外环境也应该起到同样的作用。他们都应该在视觉文化中扮演自己的角色。鲜艳或者灰暗的颜色,交错或者开阔的空间,特异或者统一的元素将成为景观和建筑的语言。当然,这个前提是已充分考虑到主体的功能化、人性化还有技术层面。

三.结语

环境中有设计,设计中有环境,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多种多样,本文虽侧重于自然中曲线美的形式,但并不表示其它的形式就差,只是在理解自然有关的设计时,可能曲线的形式更优于其他的选择。我们应在以后的设计和学习中多积累相关的知识来发觉“美”的价值,美化我们所热爱的生活环境,实现我们对环境艺术事业的理想与期望。

参考文献:

[1]《生活在景观中》 阿诺德·柏林特著

[2]《环境美学;理论、研究与应用》 【美】Jack·L·纳斯 编著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出版时间:1988

[3]《人类与地球母亲》 【英】阿诺德·汤因比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社 出版时间:1992.

美术环境艺术设计篇6

关键词:环境艺术,功能美与形式美,城市建设,创造

中图分类号:TU97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环境艺术是包含着多方面的一门艺术,形式美与功能美的结合是创造绿色科学的环境艺术的必要手段。环境艺术的设计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城市规划等等。那么如果使它发挥自身的形式美又体现出功能美呢?从不同空间类型的使用功能出发,遵循美的形式法则,理解特定设计对象的多重需求和体验要求,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形式美是按一定的格调和法则表现出来的,主要体现在和谐、对比、对称、均衡、比例、节奏、重心等几个方面。

1、环境艺术的形式美法则

在西方自古希腊时代就有一些学者与艺术家提出了美的形式法则的理论,时至今日,形式美法则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在设计构图的实践上,更具有它的重要性。 形式美法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和谐 :宇宙本身就是和谐的。和谐的广义解释是: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所给我们的感受和意识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和谐的狭义解释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单独的一种颜色、单独的一根线条无所谓和谐,几种要素具有基本的共通性和溶合性才称为和谐。

对比与统一 :对比又称对照,把反差很大的两个视觉要素成功地配列于一起,虽然使人感受到鲜明强烈的感触而仍具有统一感的现象称为对比,它能使主题更加鲜明,视觉效果更加活跃。对比法则广泛应用在现代设计当中,具有很大的实用效果。

对称 :在平面构图中运用对称法则要避免由于过分的绝对对称而产生单调、呆板的感觉,有的时候,在整体对称的格局中加入一些不对称的因素,反而能增加构图版面的生动性 和美感,避免了单调和呆板 。

衡器 :在衡器上两端承受的重量由一个支点支持,当双方获得力学上的平衡状态时,称为平衡。在平面构成设计上的平衡并非实际重量×力矩的均等关系,而是根据形象的大小、轻重、色彩及其他视觉要素的分布作用于视觉判断的平衡。

比例 :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是精确详密的比率概念。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活动中一直运用着比例关系,并以人体自身的尺度为中心,根据自身活动的方便总结出各种尺度标准,体现于衣食住行的器用和工具的制造中。

重心 :重心在物理学上是指物体内部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对一般物体求重心的常用方法是:用线悬挂物体,平衡时,重心一定在悬挂线或悬挂线的延长线上;然后握悬挂线的另一点,平衡后,重心也必定在新悬挂线或新悬挂线的延长线上,前后两线的交点即物体的重心位置。

节奏与韵律 :节奏本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节奏这个具有时间感的用语在构成设计上是指以同一视觉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感。

联想与意境 :平面构图的画面通过视觉传达而产生联想,达到某种意境。联想是思维的延伸,它由一种事物延伸到另外一种事物上。

2、环境艺术功能美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艺术题材、使用材料的变化及其他原因,建筑师们更积极地利用现代材料和现代技术,更加重视功能,努力创造新的视觉语言,出现过一种各自为政的分裂状态。所以在建筑上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它的功能美。例如在1999年竣工的首都国际机场第3航站楼,因为人们在这儿停留的时间长,同时需要适宜的室内环境来调节人们的心理和感受;另外,在对着作为追求高效、准确、安全、舒适的交通性建筑,以人为核心,在注重信息的公共传播并在保证信息传播功能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和生活情趣。

在家具设计中影响环境的不仅是它的外形的美观还有它的色彩,在功能美上来看,我们知道家具设计的色彩,必须考虑各种不同环境下的功能特性,以及不同人群对不同色彩的喜好。消费者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家具色彩喜好的差异:不同的、文化差异、气候环境以及特定时期的流行色,常常体现出不同人种的心理状态,以及对社会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家具设计师只有深刻把握住色彩的特性,才能有助于家具设计的色彩运用家具的色彩有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环境艺术设计形式美与功能美的统一

在规则设计中,设计师对主体服务对象-使用者-的充分理解是很必要的。它也和规划是分不开的,人们规划,先是确定的用途或体验,其次才是随形式和功能的有意识的设计,以实现希望达到的最佳效果。场所、空间或物体都根据最终目的来设计,以最好的服务并表达功能。在景观规划设计中,人首先具有动物性,通常保留着自然的本能并受其驱使。任何场地的土地扰时,微妙的自然平衡就会发生偏移,甚至可能影响较大的范围。而在很好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完美的表现科学美对具有生产价值的土地加以利用时,规划设计应给予明确的界定和保护。对缺乏生产价值的闲置自然土地,应逐步给予土地条件的改良和优化。最大限度地给设计的服务对象带来生活的便利、融洽和乐趣,最大可能地使设计的服务对象获得与动物、植物“和平共处”的自然生态空间,最大可能地让设计的服务对象在设计的空间里得到精神的升华,找到人“神”沟通的桥梁。从中体验到在规划这种为具有为人类服务的功能,它必须在以科学为前提巧妙的掌握好科学。

现代的环境艺术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是所有的环境艺术的设计都来源于生活,往往却予人以比生活本身更完美的欣赏和玩味,它美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赋予静态的事物鲜明而生动的主题、独特的精神内涵和艺术魅力。在满足人们视觉欣赏的同时,要注重它的实用意义,因此,除艺术造型美观上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实用功能及技术的要求。如园林中的栏杆具有各种不同的使用目的,因此,对各种栏杆的高度就有不同的要求;又如园林坐凳,就要符合游人就坐休息的尺度要求;再如作为园林界限,园墙就应从围护角度来确定其高度及其它技术上的要求。现代园林强调“以人为本”,在园林设计中应注意在满足了装饰要求外,更应满足技术与功能方面的要求。许多街道绿地旁,都有为了保护绿地而设的栏杆,这些栏杆常因人走累了坐在上面休息而破坏。不妨设置成栏杆和坐凳结合的形式,这样既符合科学美观要求,又符合功能要求。

总之,环境的艺术性需要形式美的要素,也需要功能美的要素来实现。为打破传统上生活与艺术相隔离的状态,需要创造出一种能使观众有如置身其中的艺术环境。这也对现代环境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同城市园林化思想的提出和城市园林艺术的发展一样,环境设计以及大地景观规划等学科的进展,都从不同的方面促进了环境艺术观的形成和发展。环境艺术与人的生活空间是结合在一起的,在功能使用上我们要结合它的本身形式,以形式美为前提,表现功能美,以功能美为基础来完善形式美,以创造出某种艺术氛围或艺术境界,从而使环境艺术实用功能与形式审美功能达到统一。可以说随着审美主体欣赏角度和视点的变化,在静态和动态的发展关系中,环境艺术就会表现出多样变化的形式和形象,但总是以人为中心,以创造空间形态美为目的,将各种要素和艺术手段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 曾令秋、周晓兰;试论建筑的功能美与形式美[J];广西轻工业;2007年07期

2、 章福平;关于建筑设计中“形式追随功能”的质疑[J];科技资讯;2007年19期

3、 和晓艳:现代环境景观设计的形式美[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美术环境艺术设计篇7

【关键词】审美视角;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到来,社会经济也不断发展起来,生活经济水平更是有了显著的提高,于此同时,人们的审美观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传统的建筑环境设计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他们对建筑和环境设计有了更高的审美标准。现在的文化建筑提高了城市建筑的实用性与美观性,已不同于传统的文化建筑。基于审美视角,我们需要探究现在社会的审美需求,分析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与审美的关系,并提出要基于人们的审美视角的设计构思。

1审美心理

1.1审美概念

审美心理,往往人们将其释义为对美的感受及体验。具体来讲,最主要的其实是人们在美的体验中享受情感自由的过程,审美是客观存在的感受和体验,更多的是来源于人们的心理活动。审美具有直观性、模糊性、和大众化性。审美的直观性就是建筑、环境设计通过具体的文字、图案、颜色等传递给人们的视觉与感觉上的审美;审美的模糊性是通过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一些传达主流思想不明确的事物进行修缮;审美的大众化性是现在在更多的关注文化传承的同时,并结合大众需求,创造出与大众的日常生活相贴近的设计。

1.2审美需求

审美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感受,是在心灵活动中对于事物的一种主观性的评价,马洛斯关于人类实现愿望和要求中对审美的需要通常有对称、井然有序、外观美、平衡。审美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对于建筑与环境设计的审美而言,现在更多的融入了文化传统和人们对文化和艺术的审美需求,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是多样化的,但是主体发展趋势还是崇尚自由与阳光。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人们对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也间接的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是人们的思想、审美毕竟是在不断的除旧更新,自由与阳光、大众化是现在的文化建筑与环境设计中传统文化与新的审美需求相结合的审美趋势。审美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其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受众者需要的是多层次、多感官、立体形态的一种体验方式,而非传统的单一取向性的审美体验,第二受众者还需要将多元文化风格和艺术风格一起进行审美体验,并非单一文化风格和艺术风格的体验,现如今审美的体验已经不依靠于视觉进行简单的判断,而是通过我们每位大众多种感官共同协调而形成多方面、综合性的一种体验,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的工程模式,其中方方面面都是文化中的体现,我们从当今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发现,设计者更多的是通过综合性的方式,给我们进行全方面的审美体验,影响我们审美体现的手段已经越来接近于自然,朝着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方向发展。

2文化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

文化建筑与环境设计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信息交流中心场所。在建筑设计中,环境艺术设计要创造出满足人民群众生活的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的设计,是要结合整体的建筑以环境作为衬托、辅助与美学原理;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既能展现建筑的室内外环境使用价值,又能体现建筑的精神层次和建筑特征。

3文化建筑与审美

建筑的文化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产生的物质内容,它充分反应了地域文化的特点及体现周边特色的靓丽风景。文化建筑中的审美,可从审美大众化、模糊性、直观性这几方面创造出供人们欣赏并提供服务的公共交流场所。文化建筑是人们日常社会活动中缺一不可的公共建筑,并且文化建筑越多,水平越高,更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与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人民群众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日益增高,文化建筑也在不断的追求着人们的主体审美趋势,以视觉为文化基础,创新出新的形象,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以自身的文化特性与大众需求来吸引更多民众。

4环境艺术设计与审美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首先要遵循美的法则,其中基本的审美原则为:第一、比例和尺度:比例在建筑环境之中是一种重要的审美要素,选择合适的比例,能提高文化建筑环境设计的美感。第二、均衡和主次:主次可以有效避免设计作品的松散和单调的现象,均衡和主次是相互联系的。第三、反复和韵律:合理采用反复和韵律可以增加节奏感。因此在结合人们需求的同时美的法则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审美要素会使得建筑环境设计中的整体感更和谐,视觉上会富有生动、活泼的美感,整体会显得具有节奏感。环境艺术设计基于人们的审美视觉角度,并依靠于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承载着文化传统,为生活提供更多艺术环境。

5结语

总而言之,在保证建筑的环境设计功能方面,我们的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都是建立在人民群众的审美视角之上的艺术构思,在当今世界的多元化的艺术审美形式中,注重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才能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与活力的建筑与环境设计。因此,文章从审美的主流、文化建筑、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三方面分析审美视角,对日后的设计水平有着很大提升帮助,以提升国内城市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万然,朱华亮.基于审美心理角度的我国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6).

[2]霍迪.从审美角度探讨文化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5(03).

[3]胡玉珍.公共空间老年人无障碍设施设计研究[J].江西建材,2015(07).

[4]郝佳.环境艺术设计在文化建筑中的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5(06).

美术环境艺术设计篇8

【关键词】审美心理 文化建筑 环境艺术设计

引言

环境艺术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外环境。通过设计使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一切围绕为人的生产生活创造美好的室内外环境。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综合的室内外环境设计,它包括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文化内涵等内容。

一、审美心理学

是研究和阐释人类在审美过程中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学分支,主要是指美感的产生和体验,而心理活动则指人的知、情、意。因此审美心理学也可以说是一门研究和阐释人们美感的产生和体验中的知、情、意的活动过程,以及个性倾向规律的学科,由此可见,审美心理学也是介于美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心理学能够阐明那些有助于设计师们进行创作的理论问题。因此,设计师通过把握现当代人们审美心理的共性和倾向来指导文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多样化的艺术设计语言的发展和综合运用又可以引起人们审美情感上的共鸣。

审美心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审美经验。这种心理体验是人的内在心理生活与审美对象之间交流或交互作用后的结果。审美心理学研究的是一种高级的精神现象,是人在满足基本的生物性需要之后向更美的精神境界的追求,是一种涉及多种高级心理功能的复杂心理状态。

二、环境艺术设计创作与审美活动

环境艺术设计是人的合规律、合目的相统一的审美创造活动。艺术设计创造着前所未有的合乎自然规律和人类需要的生活环境,这就是它的审美创造意义之所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创造意义,表现在它是一种汲汲于美的追求的创造性活动。环境艺术设计与技术设计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有审美观赏意义。所谓审美观赏,是指在对审美对象的感受、鉴别、体验、玩味中获得审美愉快和审美享受。例如艺术设计的家居空间,已不再是一般的使用空间,而是生活的审美需要。人们在挑选家具时,不仅重视它的性能、功用,常常更重视它的款式、色彩、造型是否与居室谐调,是否时尚,是否符合自己的审美爱好,即更重视它的审美观赏意义。

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观赏意义的大小,与人们对它在感觉上产生愉悦和精神满足的程度成正比。固然,对艺术设计的审美观赏,一般要以功利价值作为基础;如果在技术上、使用上存在缺陷,那么它的外形就不会让人喜爱。但是,艺术设计之所以具有审美观赏意义,其直接原因却在于它的形式完善地表现了它的内容,人们的情感愉悦和精神满足是直接因为它的内外形式的合理、悦目产生的。

三、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

文化建筑始终伴随着人类文化需求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文化信息需求是文化建筑产生与发展的原动力。一方面,文化建筑有效的促进了社会的精神文化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不断发展的人类精神层面的需求也促使今天的文化建筑形式处在日新月异的变革状态之中。随着文化建筑类型的多样化发展,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建筑将更加强调人的情感与精神需求,重视物与物,物与人,物与环境的情感互动关系,更加关注信息传播的实效与提高信息的质量,注重传播方式的人性化,也更加接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更加接近人类科学技术,环境的今天与未来。文化建筑作为文化传达场所和文化交流机构,对整个城市的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容纳了社会各阶层的文化交流活动,反映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和文化内涵。并且文化建筑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涵盖了工业到农业等各领域,与大众文化息息相关,因此文化建筑室内外环境空间的职能性是弘扬地区文化、增进人们交流、为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起到重要作用,是文化建筑功能的继续和深化。

(一)审美主体的大众性

在信息社会促进室内外设计发展的同时,“大众文化”亦随之崛起,这是一种“在工业社会中产生,以都市大众为其消费对象,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无深度的、模式化的、易复制的、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文化产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境艺术设计也是在传达着一种大众文化。社会文化的民主化推动了旧的价值体系的瓦解;多样性的价值观念和隐藏其下的渴望得以显露,公众的多元文化需求受到尊重。当代社会中的文化民主化还有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就是文化的世俗化,敌视大众的精英文化受到了批判。文化建筑应为不同文化需求开辟新的空间和新的形象。波普艺术所倡导“一切都是艺术”,可以表述为日常生活就是艺术。而文化建筑就是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的场所。大街上正在发生的日常生活应该作为文化建筑体现的人文景观。文化建筑存在于都市中,为大众服务,就应拥抱大众的生活。

(二)信息传达的发散性

几千年来,人类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在家庭、邻里、村落、社区等社会群体参与的过程中交流思想,获得知识。人们通过礼俗文化,如风俗、习惯、礼仪制度等实现文化的传承,其主要媒介是语言和文字,这是一种受地域限制很大的传播媒介。人们无论是学习、交流、生活,都是在一种群体性的状态下进行,不同群体之间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承袭着不同的文化模式。人们不再依靠风俗、习惯、礼仪制度等实现文化的传承,群体之间的隔阂逐渐被打破,各种人群因为各种缘由都聚在了一起。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协调与沟通,不仅仅靠语言文字,更主要是靠图像,靠视觉。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共同的一种观察方式和体验方式,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所创造的视觉信息的传播不仅可以跨越民族和国界、时间和空间,更能跨越传统的社会群体,打破以往文化信息从上到下的传播模式。它有效地排除了人与人之间,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的需要,从而使文化传播成为一种世俗性的便捷方式。文化不再需要从一个群体到另一个群体的传播,而往往是许多社会群体同时获得同一文化信息。文化信息借由视觉信息不再以“线形式”的,而是以一种含盖面极广的“网状式”的方式传播,每个人的生活维度都不再是单维的,而是集体网络关系中的一员,具有相互交往的深层因素和变异的可能性。

(三)文化传达的模糊性

信息有“约束性的”和“非约束性的”两种类型,前者是可以用明确的语言来表达的,而后者则要借助于模糊的语言来表达,凭感觉去感受。环境艺术设计所传达的文化信息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当其语意不清楚时可以由人去补充,想象,因而相对信息较多。当然,最终所接收到的信息量的多少是因人而异的。大量的模糊概念是由学科本身特征造成的,由于室内外设计是研究人与建筑内部关系的学科,而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变化的有机体,人有大量的模糊性思维,很难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述。

(四)审美知觉的视觉直观性

环境设计中的文化传达以“视觉”为其存在基础,“看”的动作贯穿了其整个过程,而在人类所有的感官中,惟有视觉和听觉是认识性的感官,意指视听与其他感官形态不同,可以直接理解和把握世界及其意义。且在人的视听感知中,视觉又有某种优越性而超越了听觉。如果我们不是从感官通道本身,而是从感官形态与文化联系上来思考,视觉的优越性不但体现在其直观、感性和理解的直接性上,而且与图像或形象密切相关。这样一来,我们便可把视觉和听觉的关系问题,转化到视觉-图像和听觉-语言的二重结构上来。即是说,视觉对听觉的优越性也就呈现为图像对语言的优越性。可见,对审美知觉的直观性体现是室内环境设计显而易见的属性,亦是其相对于其它艺术方式的优势所在。室内设计的一切信息都以文稿、图形、色彩、纹理、形状、大小、明暗等视觉形式而存在,通过各种视听媒介展示给受众,以设计图像的形式进行信息的传递,与受众进行沟通,实现文化的传播。有人说,现代社会正经历着从文字文化向图形文化的转变,进入视觉传达时代,当代文化正变成一种视觉文化、图像文化。

参考文献:

[1]辛艺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探索[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04,8.

[2][英]罗伯特霍尔登蔡松坚.环境空间---国际景观环境[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工业出版社,1999.

[3]蔡涛.传达空间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4 李砚祖.环境艺术设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李鸿祥.视觉文化研究——当代视觉文化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M].东方出版中心,2005.

上一篇:注意饮食卫生安全范文 下一篇:文物保护面临的问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