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面临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0:21

文物保护面临的问题

文物保护面临的问题篇1

产保护工作中的急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经费投入;完善法制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自2005年正式启动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广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批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局面。然而,由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较晚,正处于探索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政策法规问题、人们认识观念问题、保护、工作经费不足等,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地加以解决,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就很难进一步深入扎实地进行。为此,我特就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几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资金投入不足,带来种种隐患

(一)申报工作弄虚作假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见》后,各地闻风而动,开动员会、下发普查表、搜集情况、整理资料、申报公布保护名录、举办各种演展等等,可以说是轰轰烈烈,成绩裴然。在这一片大好形势下,我们应该保持清醒头脑,要看到很多地方虽然申报了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政府投入的资金却很少很少,个别的甚至为零。这就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隐患。有不少地方由于没有专项经费,但又出于工作压力,不得不就申报而申报,填上申报表,搞点上报资料就了事。同时,我们有的主管部门出于各种原因,也给予了方便,因而出现了虽然有的项目成为了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实则没有保护实体,没有完整的音像视频资料和文字记录资料等弄虚作假现象。

(二)重申报,轻保护

我们许多地方,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还是很重视的,我们的工作人员不辞辛劳,不怕天寒地冻,不怕天寒酷暑,深入山区、乡村、社区实地走访,搜集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为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党和人民感谢他们,大家是不会忘记他们的。但由于工作经费不足,一方面申报资料不完整,存在缺陷。另一方面,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后便无法问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工作仅仅停留在一张纸上,在一个美好的规划中。

(三)抓重点,忽略普查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经费少或没有,但又要完成工作任务,怎么办?很多地方只有采取突出重点抓特色,在原有的各种民间艺术集成卷中去选择申报项目,然后在下基层采风的基础上,填好报表,制好光碟上报项目。然而对于大面积的普查却无法进行。

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我们以前搞的艺术集成,总的来说是较全面可用的,但是由于受当地社会政治的影响,我们的搜集到的资料也是不全面的。同时受工作和办公工具的局限,我们搜集的资料仅停留在文字和图片上,也是存在重大缺限的。再者,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范围不仅仅是民族民间艺术文化遗产,还包括医疗、建筑、传统手工艺等十多个项目,因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普查是必不可少的。

(四)重展示,轻基础工作

从中央到地方,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展工作历来十分重视,短短四年间,我国就举办了两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当然,各省、市、县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展活动也是举办得非常多的。这项工作一方面充分地展示了我国丰富多彩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重视程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展工作是十分花费资金的,当然也是应该和必须的。但是,据我了解,很多地方,他们愿意(当然也是被迫)拿钱出来搞演展,从而提高他们的知名度,然而很难让他们拿点钱去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工作。如添置录像、录音、摄影设备,下乡采风,搜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培训及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补贴基金等。

(五)重工作,轻培训

在我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经历中,我感觉到,不少地方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知识、技能等方面培训重视不够,档次不高。即使搞培训,专业性、针对性也不是很强,采访、录音、摄影的技能培训也搞得很少,有的根本就没有涉及到,有的地方以会带训走过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实实在在的工作,从设备、人员的准备,到下基层实地采风、搜集资料,再到整理、筛选、制作多媒体光盘,再到申报材料,没有充分的资金作保证,是很难圆满完成该项工作的。因此,我呼吁国家拿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费实施办法来,切实地把该项工作抓实抓好。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进一步做好法律法规的完善工作

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法律法规只有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遗产保护的通知》两个文件。个人认为,仅靠这两个文件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有不少地方的领导,口头上大讲特讲与中央保持一致,而行动上对中央的文件并不是不折不扣地执行,而是强调地方的特殊性,有选择性地执行,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致使很多中央政策在地方得不到实际意义上的执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央强调是十分重要,紧迫的工作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安排专项资金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顺利进行。然而总有一些地方不这样做,他们总是以“吃饭财政”为由,拒拨或少拨工作经费,致使该工作不能有效地开展,很多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及时地抢救。像这种因工作经费不落实而造成的损失、责任由谁负,该不该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我们期盼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出台。

我个人认为现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缺乏措施。政府是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整体规划、纳入文化发展纲要的量化指标是什么?专项工作经费投入了多少?有多少项目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保护?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是如何开展工作的?研究解决了哪些问题?成效怎样?要回答这些问题,不能只听汇报、看材料,应该有一套检查识别的办法措施,从而杜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虚假现象。

文物保护面临的问题篇2

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深入,药师以药品供应为中心逐步向药学监护转化,特别是临床药学的兴起,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根本的转变,医院药学的发展在历史上经历了3个时期:(1)以调配为主的传统时期;(2)以药学服务为主的临床药学时期;(3)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为目标的药学监护时期。临床药学的主要内容是:药师参与临床,探讨药物应用规律,保证临床病人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达到药物使用安全,有效的目的[1]。药师参与临床,深入临床第一线,参与查访、会诊、抢救、病案讨论会等,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向临床推荐和介绍新药及药物信息。及时解答医护人员提出的有关药物治疗、相互作用、配伍禁忌及其不良反应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咨询服务,对病人进行用药指导,建立药历,对药物治疗的全过程进行监护和处理。

1 药学监护的定义

药学监护是提供负责的药物治疗,目的在于实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既定结果。参与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的药物治疗为职责;以治疗效果为质量标准,它与医院临床工作紧密接触。执行和监测将会对病人产生特殊的治疗效果。包括3种功能:(1)发现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2)解决实际发生的用药问题;(3)防止潜在的用药问题发生。药学监护的目的是使药师直接对病人负责,以保证药学监护的质量。负责与药物有关的监护,目的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这一定义把医院药学的全部活动建立在以病人监护为中心的基础上,以最大限度地改善病人身心健康为目标,药师要承担起监督、执行、保护病人用药安全及有效的社会责任[2]。

2 药学监护的主要内容

(1)内容广泛性:在医院环境中有关药学专业领域的业务均包含在内。(2)综合实用性:药学监护是应用学科。在为病人治疗的统一目标下,它把药理学、药剂学、药物经济学、临床药学等药物各专业学科综合应用于为病人服务。(3)积极参与疾病的预防、检测、治疗和保健。(4)指导、帮助病人和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5)定期对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科学评估。根据药学监护的上述内容,医院药师的工作方式将发生改变,不仅仅是调制药品,而是要与医生、护士一起直接面向病人,参与治疗,指导用药,工作在临床第一线。

3 药学监护中药师的职责

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药学监护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监护。药师在药学监护实践中的主要职责是:(1)与医生一起决定病人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明确治疗目标。为这一目标设计药物治疗方案,监测病人用药全过程,对药物治疗做出综合评价,发现和报告药物过敏反应及不良反应,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及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2)密切配合临床,努力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建立药品信息网络,搜集整理药品情报资料,宣传用药知识,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新药临床疗效评价工作,收集药品不良反应。(3)深入临床科室,了解用药情况,征求用药意见,介绍新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4)药学监护药师,不仅照方发药,还要讲解药物的不良反应、配伍禁忌,最佳服药时间,以及服药注意事项等。目的是使病人正确用药以发挥药物的最佳药理效应。(5)保证合理用药,即安全、有效、经济地用药,还要审查药物配伍禁忌和药物相互作用,以避免不合理的处方出现。发挥药师的专业特长,保证病人安全有效用药[3]。

4 开展药学监护的重要性

药学监护在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从实践情况看效果很明显:(1)它促进了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2)能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预防某些药源性疾病的发生;(3)病人的疾病得以治愈,病症得到消除或减轻,从而达到了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根本目的;(4)由于大幅度减少或杜绝了不合理用药,节约了药物资源,因而降低了医院费用;(5)提高了药师在医院及社会的地位和形象。药学监护是21世纪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人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对药学监护的社会需求将日益增加,药学监护必将在我国逐步开展并形成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5 讨论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已不再满足有药可用,要提高治疗质量甚至生存质量,提供优质、高效、低消耗的药品服务。药学监护应运而生则是一种必然趋势[4]。21世纪的药师的基本任务就是实施药学监护。药师的职责不仅是给病人发药,更主要的是给病人用药。其基本工作内容有:血药浓度监测与解释,临床治疗咨询和会诊,病人出院后药物使用教育,门诊病人药物咨询,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与鉴定,参与新药临床评价方案制定等。药师应发挥自己独有的长处,发挥自己在药物使用与控制方面的特长,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来保证药物合理使用[5]。尽可能使每例病人在接受药物治疗后能够恢复正常的机体功能和精神状态,生活得健康、幸福。

收稿日期:2006-11-09

文物保护面临的问题篇3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问题;改进措施与对策

我国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是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之一。五千多年的农耕文化发展历史以及五十六个民族各具特色的多元化的文化生态,彰显了我国的民间艺术资源是十分丰富多彩的,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很多种类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接近87万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近七万多项被国家或省、地市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其中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就达到了1028项,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7109多项,进入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达到18000多项,进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更是达到了53000多项。先后建立了徽州、闽南、四川羌族等10个文化生态保护的实验区,有专题博物馆520多座,民俗博物馆197座。怎么样去保护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我们必须准确对待的一个重大课题。

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成为了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在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名列第一位的就是的我国昆曲。日本的“能乐”同时也进入这个名录,当时日本新闻媒体把“能乐”进入非遗名录当成一个非常大的荣誉进行了整篇幅的报道,甚至用了通栏的大标题,而当时我国所有的新闻媒体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却都只是用一个很小很小的篇幅。这就说明了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没有一个足够的认识。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个社会对文化传统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议题也成为了焦点。目前,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仍然还是处在初级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各级政府对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力度还不够深入。由于政府部门的长期不够重视,普查工作力度不大,导致了对种类繁多和文化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的存在种类、整体状况、数量以及消失状况的认识不清,还缺乏更广泛和深入的了解。

第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保护的意识落后,技术、资金严重缺乏,没有正确的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意识落后的几个表现:一是忽视或轻视民间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二是文物取代了文化遗产,致使文化遗产的保护得不到重视;三是认为某些民间艺术的消失是客观必然,可以任其自生自灭,没必要保护;四是个别人认为目前我国的国力还是很有限的,可以等经济再发达一些以后进行保护。

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严重缺乏法律依据。

第四,缺乏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特定民族或群体文化精神,它的独特性与现代社会产生的文化是截然不同的

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大多数都是没有形成文字记载的口耳相传,常常是转瞬即逝的而且是不可再生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流失或者是消亡了,基本上都是无法恢复或再生。目前在我国一些依靠口授或者是行为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很多很多的传统民间技艺也濒临消亡,很多具有一定文化价值或者历史价值的珍贵实物或者是资料不是遭到毁弃就是流失到了国外,时常发生过度开发或随意滥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很多很多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技能都后继无人,面临了马上就要失传局面;一些少数民族特有文字、独特的语言和民间习俗正在迅速地消亡;严重短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的研究专业人员,例如一些地方戏剧、民间戏曲正在走向在衰落。古琴、岔曲已经濒临绝灭。

3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工作的建议

目前在我国主要是行政保护也就是公法保护模式,像《文物保护法》和《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以及福建、贵州、云南等省颁布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草案)》增加了私权保护的内容,确立了以公法保护为主、私法保护为辅的具体制度。

第一,加强组织管理。可以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合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施行规划管理,确立管理制度,鼓励专项资金和多渠道筹。

第二,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工作,促进研究与保护利用的结合。可以设立专项课题等鼓励多学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

第三,设立民俗文化保护机构和保护区以及专门展示及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机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搜集、整理成果用影视、文字图片等形式加以保存,通过网络实现资源的整合共享。鼓励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通过师传、家传、社会传承等方式,把一些珍贵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发扬光大,并得到科学保护与传承。

第四,大力促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与弘扬工作。一方面通过各种媒体工具形象具体地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通过手工产品、艺术品、商品等物化载体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推向全社会。

第五,分发挥民俗文化的特色优势,塑造各具特色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转移式保护。

第六,加强立法保护,把保护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以法律来确认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要从法律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第七,在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更要学习世界的先进文化。吸收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尽快建立完善的保护和申报制度。

4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也具有重要价值的、珍贵的文化资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关系到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及国家的文化安全。充分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处境与对策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5(05):135-147.

[2] 谭宏.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理论探讨,2008(02):84-88.

[3] 周婷.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问题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

[4] 徐卫.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策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02):87-91.

文物保护面临的问题篇4

关键词:博物馆;历史文物;保护

对于历史文物的保护,既是对先人留下的财富的保护,更是对历史文明的保护,也正是因为如此,历史文物保护工作始终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普遍重视。目前我国的博物馆承担着大部分历史文物的保护责任,特别是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整个国际社会呈现和平发展态势,所以我国有更好的条件保护和研究历史文化。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目前保留的历史文物总量居世界首位,大量的历史文物彰显着我国过去的辉煌文明同时,也增加了博物馆历史文虎保护的难度。从目前博物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除了基本的利用历史文物开展历史教育和爱国教育之外,更多的工作都是对于历史文物的保护。

对于博物馆历史文物保护情况的研究,首先就是要正确认识当前博物馆历史文物保护的实际情况,既要看到博物馆历史文物保护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要注意当前博物馆历史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1 技术保护不断提升,但是基本人力保护出现不足

博物馆在进行基本的文物保护工作时,既需要技术保护,也需要人力保护。可以说,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就开启了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在不断促成这新技术的出现,在这样的环境下,技术成为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支撑,新技术渗入到各行各的发展当中,从企业的流水线生产到科学研究的空间模拟,可以说,能有技术解决的问题,已经很少见到人力的身影。而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也在逐渐引入新的技术,比如智能化文化监控、系统化文物清洗等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博物馆文物保护的效果,实现了历史文物的现代化保护,克服了过去单纯依靠人力保护存在的种种困难。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技术保护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出现了技术保护与人力保护失衡的问题,博物馆的文物保护过程中,人力保护呈现出不足的态势,特别是在当前的环境下,愿意从事文物保护的人本来就不多,技术的应用更是让很多人直接放弃了文物保护的工作,而事实上,技术保护对文物保护的作用固然明显,但是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人力保护是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一方面是由于一些保护工作技术替代不了人力,比如对于历史文物的时时检查,技术检查只能进行设定内容的检查,而一些新问题,只有人力检查才能实现。另一方面,技术保护的应用,仍需要通过人力的保证,比如一些技术设备出现问题式,仍然需要人力来解决。所以说,人力保护对于博物馆文物保护而言,同样非常重要。总之,技术保护不断提升,但是基本人力保护出现不足是目前博物馆历史文物保护的基本现状。

针对人力保护不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主要需要通过博物馆适当招聘,获得专业的保护人才,同时对于现有保护人员,也要进行适当的培训,保证他们保护能力的提高,这样也可以适当改变博物馆历史文物保护过程中人力保护不足的问题。

2 宏观保护工作不断增加,微观保护工作比较匮乏

宏观保护和微观保护是博物馆历史文物保护的两个方向,其中的宏观保护通常是指对于历史文物的防火、防盗、防破坏等大的方向,而微观保护则是对文物的细节性保护,比如历史文物部分位置出现腐蚀或者破坏时的修复工作等。从目前博物馆历史文物保护的实际情况来看,宏观保护工作做的比较到位,特别是上面已经提到,目前技术保护的水平在不断提高,所以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博物馆整体的监控,实现防火、防盗、防破坏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目前文物的损害,更多的是一些细节上的,比如在很多博物馆都面临拍照以及曝光导致的文物损害这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需要从微观上对文物进行保护,能够有专门的人员对历史文物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找到不利于历史文物保护的因素,有效的避免历史文物的破坏。但是目前博物馆中人力越来越少,专业的文物保护人员更是逐渐减少,并且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做历史文物保护的微观工作,缺乏持久性,也缺乏专业性。所以说,宏观保护工作不断增加,微观保护工作比较匮乏也是目前博物馆历史文物保护面临的一个问题。

对于微观保护匮乏这样的问题,同样需要增加人力保证来解决,上面已经提到了博物馆增加人力保护的基本措施。除此之外,对于文物的微观保护,更需要每个文物保护人员对于文物保护有足够的技术,对于文物的特征有足够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及时发现文物细节中出现的问题。

3 制度保护不够完善

对于博物馆的历史文物保护工作而言,除了基本的保护工作践之外,还需要完善的保护制度,只有制度完善健全,才能指导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别是对于当前博物馆的历史文物保护工作而言,文物越来越多,文物面临的破坏因素也越来越多,文物的保护环境越来越复杂,这些都决定了历史文物的保护必须要一个比较科学的制度指导,这样才能规范博物馆历史文物保护工作。但是从目前博物馆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保护工作都是工作人员自己安排的,对于一些特殊的问题,并没有明确的制度作为指导,而对于一些比较常规、经常出现的问题,同样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直接造成了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的不规范性。所以说,对于博物馆的历史文物保护工作而言,完善的制度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

制度保护不完善,就需要不断完善现有的历史文物保护制度,各个博物馆可以根据本馆内历史文物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文物保护制度,同时国家也需要制定统一的文物保护制度,来规范博物馆历史文物保护的大方向,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慧清,分析博物馆历史文物保护的途径[J],旅游管理研究,2015(04).

[2]杨帅,博物馆历史文物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文化研究,2016(11).

作者简介

文物保护面临的问题篇5

一、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缺少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队伍。基层的文物工作队伍,人员结构复杂,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业务素质存在着差别,这使得基层文物工作者对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认识和判断事物的能力存在着极大差别。加之长期缺乏必要的文物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和深造,缺乏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自己业务素质的自觉性,造成目前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新形势。因此,要避免基层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中的不规范性、不科学性和不完备性等情形的发生,就要不断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学习,不断加强专业技术力量和知识的储备。

(二)工作环境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许多基层文物管理机构的办公条件简陋,没有必要的经费保证,没有畅通的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甚至没有相对安全的库藏条件和安全预防设施。文物安全隐患无法及时排除,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三)机构不健全和体制不顺。由于各地区的整体经济实力不同和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同,致使基层的文物管理机构所肩负的任务繁多,绝大多数肩负着“一揽子挑”的任务。由于各种事务繁多,基层的文物工作就更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而恰恰是因为基层的文物管理机构是作为当地一个二级机构核定的,尽管国家在文物保护工作上制定了许多政策,但在实际工作中,各地政府在执行文件的过程中大打折扣,在经费投入、人员编制等诸多方面,文物工作都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四)宣传力度与重视程度不够。基层文物管理单位由于经费的严重短缺,往往导致在《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方面力度欠佳。正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一是难以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二是难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难以形成群防群治的网络。宣传力度和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出现法人单位不经过文物保护和勘探调查的基本建设擅自开工;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被侵占和破坏;政府职能部门的审批混乱,难以把关;司法部门难以有效配合打击文物犯罪的行为和活动等一系列的问题。

(五)开发与保护失调。应该说,文物保护单位的开发利用是体现文物价值的重要内容,但目前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旅游开发的热潮,对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却造成了新的问题。在基层的文物管理工作中,往往受到地方政府经济建设总体目标的影响和行政的干预,往往是文物保护为开发和经济建设让道,文物法规难以有效实施,文物保护难以有效落实,管理工作造成失控。

二、对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

针对当前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所面临和存在的诸多问题,作为文物工作者应认真分析、冷静思考。在认真贯彻执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的文物工作方针和原则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文物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这是搞好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基础;二是提高领导干部对文物工作的认识水平,加强领导是搞好基层文物管理工作的关键;三是加强对文物工作者自身业务水平和素质的提高,增强责任感,培养敬业精神,这是做好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保证。

(一)加强管理,强化管理职能。基层文物管理职能主要表现在行政执法管理和业务监督管理上。基层文物管理部门要加强业务管理,加大监管力度,认真履行保护职责及有关管理措施,将文物保护单位纳入科学、正规的管理体系,使业务管理、监督真正落到实处。

(二)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问题。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纯粹的保护是没有意义的,但片面地进行开发也是有危害性的。所以仍需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进行开发利用。但针对一个地区来说,众多的文物保护单位,全面开发利用也不现实,而要结合实际,二者兼得,走出适合当地发展要求的路。因此,开发利用应有主次,要贯彻“重点开发,全面保护”的原则,先以一个或几个点为突破口,不断探索经验,循序渐进,促进整个地区文物保护单位工作的开展。

(三)理顺基层文物机构的管理体制。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地区重视的差异,往往导致基层文物工作现状的差异和各种不平衡。所以对文物工作的垂直管理,进行上划管理,笔者认为是体制改革的良好出路。对文物工作进行上划管理,集中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权、物管理,有以下几个好处:一是便于推行统一的政策标准和规范管理;二是便于进行专业技术人员的统一调配;三是便于财力的统一平衡调配使用;四是免受地区差异带来的各种冲击和地方政令的干扰。最大的益处是便于统一的行政领导和统一的业务指导及监督。如此,就会使基层文物工作有一个统一的工作思路,打破小框框,放开手脚,统一思想,发展有序。这种机制的改革,将会解决许多基层文物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有利于国家文物事业整体的健康发展。

三、保证基层文物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文物保护面临的问题篇6

【关键词】工程施工 用电安全

临时用电的风险常出现在紧急抢修、设备异常处理、改造项目、外来施工等过程中的用电。边生产、边施工、周围遍布易燃易爆管线、危险品物料,施工条件苛刻,稍有不慎即可引发火灾爆炸、环境污染、人员中毒或触电等安全事故。

为此,油田施工项目过程中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加强对现场临时用电的管理,确保临时用电的安全。

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的主要问题1.1 石化企业临时用电行业技术标准缺失

目前实施的临时用电安全类技术标准主要是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和建设部编制的建筑施工行业标准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编号为JGJ 46-2005)。这两个标准主要针对的是建筑施工行业,而不是石化企业。一些石化行业的中央企业,为规范本行业的临时用电安全,就制订了本系统的企业标准,如中国石油制定的《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规范》(QSY1244-2009)等。

1.2 施工现场常用电气设备使用问题

1.2.1外电防护和接地接零保护问题

由于场地的局限,施工用电的外线小于安全距离,不采取防火防爆、防触电、防破损的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不符合安全要求。线路过道无保护的电线老化、破皮未包扎。

接地接零系统不规范,如保护零线和工作零线混接;为保证安全使用,电机、照明器具、手持式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必须做保护接零。

1.2.2配电箱及开关箱安装使用问题

施工作业的空间和通道堵塞,施工现场的配电箱或开关箱安装高度及与用电设备的距离不符合安全要求,分配电箱、开关箱周围周围存放大量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化品,物料一旦发生泄漏容易引发火灾或爆炸等次生事故。手持电动工具大部分不设置移动式开关箱。

电箱内的电气配置不符合安全要求,如安装的隔离开关不具有可见分断点,有的安装搬把式开关(此类开关不得在施工现场使用);有的开关箱内漏电保护器和隔离开关顺序倒置;有的仅安装漏电保护器,不符合“一机一闸一保护”的安全要求。

另外,还存在施工现场使用木质开关箱和明装隔离开关,或使用倒顺开关代替隔离开关;开关箱(末级)无漏电保护或保护器失灵;安装位置不当、周围杂物多等不便操作;电箱存在无门、无锁、无防雨措施等问题。

1.2.3电焊机械和手持式电动工具、照明等现场使用问题

电焊机是石化行业施工现场使用较多的电气设备机械之一。电焊作业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电焊机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电焊机的电源不使用自动开关;一次侧电源线过长,远远超过5m,一旦破损易发生触电事故;二次线不采用防水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而采用金属构件或结构钢筋代替二次线的地线;电焊机无防雨罩,电焊工冒雨从事电焊作业;电焊工的劳保用品穿戴不规范,不戴绝缘手套,不穿绝缘鞋等。

另外电焊作业期间,对周围的易燃物品不采取有效的安全隔离措施,也是导致电焊作业时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手持式电动工具也是施工现场使用较多的电气设备之一。如手电钻、电锤、冲击钻、手提砂轮、电动螺丝刀、电动板手、手持式切割机、手持式角磨机等。手持式电动工具由于振动、受潮、接线错误等原因造成手持电动工具漏电,发生触电事故。

手持式电工工具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具的电源引线任意接长或拆换,中间有接头;擅自拆卸和修理电动工具;工具存在绝缘损坏、护套破裂、保护接地或接零线脱落、插头插座裂开等问题时仍然继续使用。另外,使用前不检查工具是否正常,无人操作时不切断电源的现象也较多。

对于石油项目,现场照明的突出安全问题是安全电压和防爆安全问题。手持照明灯未使用36v及以下电源供电;使用36v安全电压照明线路混乱和接头处未用绝缘布包扎;易燃易爆场所的照明灯具不防爆等问题。

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的对策措施

要做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的管理工作,须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建立健全临时用电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要解决临时用电安全的问题,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石油企业内部的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临时用电行为。例如,可通过实施临时用电作业安全的许可审批制度,作业前对临时用电危险源识别并采取措施;作业期间加强安全巡查监管,作业后加强临时用电的完工验收工作。

2.2 提高施工现场电气设备安全技术水平

施工现场使用的许多电气一般为通用型。不一定适应施工现场和使用环境(如多尘、室外、潮湿、移动,防爆、高温季节等),很多电器(如漏电开关、空气开关等)新的产品参数正确、状态正常,使用一段时间后动作迟缓,漏电动作数据不准确,甚至失效。

对施工现场使用的各类电气设备,首先要加强对新购置电气设备的验收管理,杜绝不合格电气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再次,对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设备如配(用)电设备、漏电空气开关等关键电气设备必须进行现场巡查监控,及时发现劣质电气设备;第三,对质量与稳定性存在问题的产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处理;另外,对漏电开关、手持电动工具等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如果无检测能力,可委托专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另外还要强化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的定期保养、维修工作责任制,确保施工用电设备安全防护装置齐全、有效。

2.3 严格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用品配备

安全防护用品是保护施工人员的最后一道防线。企业必须根据临时用电的现场作业特点,为在施工现场有可能直接使用电动设备人员配备合格的防触电方面的防护用品(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等),并督促操作工人按规定正确使用劳防用品,教育操作人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杜绝违章操作,严禁在无监护人员的情况下带电操作。2.4 强化用电安全技术知识教育

为保证临时用电作业的安全,作业前,针对施工临时用电的特点,相关部门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针对性的临时用电安全教育和交底,让其了用电的基本知识,特别是防火防爆安全知识和触电事故应急处置方面的教育。另外,在日常的教育培训过程中,应加强对员工安全用电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培训。教育员工正确使用电气设备、手持电动工具的电气设备,提高预防触电的防范意识,严格持证上岗制度。另外,还要加强对用电过程中引起的各类事故的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开展安全用电方面的应急演练,掌握科学的应急处置程序,防止和减少用电过程中事故的发生。

3 总结

油田项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技术管理工作。涉及到的部门多,工种多,施工现场突变因素多,需要通过企业有力的组织协调、技术支撑和科学管理方能实现临时用电的安全。

参考文献

文物保护面临的问题篇7

关键词:文物保护;缺乏保护原因;合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K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258-02

一、全国及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保存文物的现状

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文物价值和安置文物的重要载体,国家文物事业不断发展,这就更加要求文物保护单位跟的上时展的潮流,执行国家关于文保单位新出台的政策,处理文物保护所面临的突发性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国土部、环保部、住建部、文化部、林业局、文物局联合下发通知,明确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储备库的项目计有1170项,其中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地200处,抢救性文物保护599个国保,新建62个文物库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209个,非遗保护100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其中安徽省项目48个,有4个风景名胜和森林公园,14处名城名镇名村,其余30项是文物保护项目,除6处文物库房项目,其余24项有3处遗产地(明中都城与皇陵石刻,广教寺双塔,西递、宏村古村落),21项抢救性文物保护。安徽省政府加大了对省内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投资力度,通过探究摸查,确立了一批急需保护的文物的名单,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完善保护程序,抢救濒临破坏边缘的文物。

但是在具体的保护过程中,也存在文物保护缺乏情况。安徽省金寨县境内丰富的红色历史遗迹,如“位于汤家汇镇内红色邮政支局,主要担负鄂豫皖苏区红军通信工作和秘密为20多个地下组织传递信函等工作任务。它是安徽省境内惟一一处红军邮局旧址(全国仅有两处,另一处在遵义),于1998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曹会芹,2005)但是由于白蚁的蛀蚀等,这所清代建筑的宗祠里的12根方木和部分木结构已经腐朽,复原困难重重。汤家汇镇姚氏祠(红军保卫处)及金寨县南溪林氏祠等或被用作猪圈,或成为危房。文物保护单位的修建与合理利用成为急需考虑、重视和急待处理的问题。

二、制约文物保护部门开展全方位保护的因素

文物保护部门开展全方位的保护工作会受到诸如资金,文物保护部门的监管力度,文保工作的细致性等不可避免的制约因素,需要深层次了解缺乏保护的内在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实施保护方案,最大限度的保存不可再生的,记录人类发展足迹的宝贵资源。

(一)资金问题是制约发展的瓶颈

文物保护部门资金来源有限,需要靠政府的先期投入大量资金,还要面对文物开发利用效果滞后性问题。另外,很多部门资金引进渠道方面狭窄,因规划不合理会出现困难局面。

国家“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划中规定要从“已公布的23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选取存在突出紧急问题的、急需支持的项目以及拥有重要遗址遗存并出土大量珍贵文物的文保单位进行抢救性保护”。(国家发展改革委员,2012)国家投入资金支持,但是笔者联想到一些基础条件恶劣的贫困县级保护单位,因资金匮乏干扰文物保护力度,甚至出现只能维持原状或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小范围的修补的情况。金寨县的红军邮局的修复与展览陈列的所需9万元对于贫困县而言不是凭一己之力可以解决的。

同样作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徽省濉溪县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1985年5月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文物局拨发专款对旧址进行全面维修,市、县拨发专款布展陈列,充实资料。2010 年文昌宫第一次使用国家文物局下拨的二百万文物经费进行维修。”(王丽娟,2012)因为资金的短缺,文昌宫的全面有效保护在几十年之后才能开展,文物场所的整修因资金问题不得已出现延期情况,文物保护也会因为资金短缺而受损。

(二)文物保护的人员工作量大,因地区差异,保护工作的细致性的问题上达不到要求

在文物保护部门日常的工作中,由于人员的编制不充足,日常的工作量大,文物保护工作者很难全方位的覆盖每一项保护,和上级领导部门对一些地方政策性的支持,

笔者在资料整理中发现,由于市县博物馆的条件差异,淮北市博物馆展出的汉画像石“双龙穿五壁”保存完整,规格较高史料资源丰富。作为市级博物馆,在资金、人员技术方面有着县级博物馆或文化站所不能相比的优势。而在参观临焕文昌宫遗址时,看到该陈列馆外面放着“双龙穿五壁”的汉化像石,受外部环境和保管人员不重视的因素石壁表面模糊不清,石壁出土时有一定的破损,研究价值有限。馆藏资料中关于当时文物出土的情况资料比较匮乏,不能做深层次的探究。这是文物保护的一大损失。临焕文昌宫遗址只是作为一般的县级保护单位,在出土文物管理和研究上不能媲美市级博物馆。作为具有同等价值的文物因为地域原因,出现有差别的对待现象,不得不值得文物保护部门深思。

(三)文物保护部门监管力度不够,预防措施有限,与其他部门配合保护力度有限

文物保护部门监管文物力度有限,文物分布范围广,对于全省共登记26397处不可移动的文物。如何加强文物的监管 集中保护,杜绝违法案件是很多地区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泗县的文物保护单位释迦寺作为北宋的千年古寺遭到毁坏,是因为该县为开发房地产,将此处的原址通过竞价拍卖。另外宣城广教寺违法建设的事件已经纳入了国家文物局督办的案件。“该案违法事实清楚、法律依据充分、性质恶劣、影响广泛,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依法纠正的态度明确。但违法案件发生已近两年,违法行为并未得到有效纠正。”(国家文物局,2008)个案不能代表全部,但是出现问题值得文物工作者深思。若土地管理部门、文物保护部门、公安部门等能及时的介入,加强监管并将保护文物遗址上升到法律层面,国家文物局及时督促地方政府制定相关保护规划,坚决杜绝类似违法案件的发生就可以避免很多历史文化遗迹的湮灭。

三、针对缺乏文物保护问题的一些合理性建议

第一、避免因地区的问题,在同等的文物在保存方式和保护理念上有区别的对待现象。加强市县级博物馆的交流与合作,在技术缺乏的情况下由上一级文物保护部门监管。

第二、针对文物工作的细致性方面的问题,在保证专业人员的能力基础上,更要制定出因地制宜的保护方案。历史名胜古迹、文化名城的管理与保护,可以依托旅游部门设置旅游景点进行合作展览,并在旅游景区借助景区工作者全方位的管理文物。既实现文物的广泛传播,又缓解文物工作者的工作量。更重要是拓宽资金渠道,缓解保护压力,实现资金投入、文物保护工作量缩小化和文物利用最大化的合理目标。

第三、针对一些缺乏文物保护地区,相关部门需要加大立法投入,使文物保护做到有法可依,建立“谁保护,谁负责”,出现任何问题追究到具体实施管辖的文保单位。可以制定激励措施,让文物工作者工作成果与自身经济效益和法律职责相挂钩,奖罚分明。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2012.

[2]曹会芹,靳生.谁为大别山文物遮风挡雨[N].经理日报,2005-3-30.

[3]王丽娟.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的保护利用与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位论文,2012.

文物保护面临的问题篇8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问题;对策

近年以来,经济发展速度的提高使得患者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地发生了改变,这不仅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出现升高,也导致了心血管类疾病的发病率出现了明显的升高。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诊疗与护理工作不断地优化,而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医院的治疗与临床护理的一系列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医院来说,临床护理工作与治疗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只有保证优质的护理服务,建立起护患间的和谐关系,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才能够保证临床治疗具有着更加理想的效果。

1心内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技术水平较差

医疗技术的发展不仅表现在药物的应用方面,也表现在对新设备的引进上,而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新的医疗设备在操作与技能方面也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不仅在精神与工作量上对患者造成了压力,在技术方面也将会造成较大的风险,许多护理人员由于对于医疗设备操作的不熟练,很容易造成失误,对患者的治疗造成延误,甚至导致患者的疾病加重,导致医疗纠纷的出现,这对于临床护理的正常工作将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1.2护患间沟通的不足

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说,其在进行治疗时对于心内科疾病均不会具有十分专业的认知与了解,对于住院治疗会存在着恐惧的心理,而绝大多数的护理人员更加重视的是基础性的护理,很少同患者进行沟通,也就无法发现患者内心的负面情绪,这将会使得患者长期性地处在紧张的状态之下,降低了临床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治疗的依从性[1]。

1.3用药规范性较差

在对心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最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便是药物治疗,但在当前,绝大多数的患者对于疾病与药品并不具有准确的认识,很容易出现不去医院诊断并开药,私下服药的情况,另外,当前许多医院在设计用药方案时具有着一定复杂性,这就很容易导致错服与漏服药物的情况十分容易出现,由于患者用药的不慎甚至会出现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2对临床护理工作进行完善

2.1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性进行培训

对于医院来说,应该认识到护理人员专业性护理技术的重要性,对护理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并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考核,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护理技术,并且,技术培训还能够使得护理人员学习到当前护理中的新技术,并且,对于新引进的设备也能够提前进行操作训练,保证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尽可能少地出现失误,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与安全性[2]。

2.2加强同患者的沟通

加强护理人员同患者之间的沟通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疾病的特点,选择易于患者接受与理解的语言来编写相关疾病的资料,并且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时供患者进行阅读,将患者内心之中恐惧、紧张的心理得以消除,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度,使其在进行治疗时能够更加配合;另一方面则是对护理人员进行礼仪方面的培训,使得患者理解到自身所应履行的责任,许多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时本身便具有恐惧以及暴躁等负面情绪,属于弱势群体,急需医生与护理人员的安慰,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同患者的沟通中需要保证平和的心态并使用文明用语,消除患者的恐惧感,使得患者感到温暖,避免护患间出现矛盾与纠纷[3]。

2.3完善对于用药环节的管理

对于医院所规定的各项制度,护理人员需要严格地遵守并执行。对于患者在不同时间所应服用的药物,护理人员应按时送到,并亲自照顾患者服药,对于抗拒服药的患者,应耐心地对其讲解服药的目的,能够到怎样的治疗效果,对于办理出院手续但仍需服药继续进行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用药的方式与用药的时间。对于进行输液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用药方面的治疗,对于含有特殊药物的药液,一定要向患者讲明,并严格禁止患者私下调整输液的速度,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并且,护理人员还应定时对病房进行巡查,当出现问题时应及时联系主治医生并进行处理。

2.4明确岗位与职责

想要保证护理程序能够得到执行与贯彻,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保障便是对岗位的职责进行确立,因此,对于管理部门来说,设计并制定出一套可行的、科学的广为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按照工作量的不同,设定不同的工资与奖金,对于工作量大,工作技术性较高的工作岗位,应给予工作者更高的工资与奖金,便于对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进行激发,以此来保证程序执行的质量。

2.5弹性排班

心内科的患者具有着药物调整十分频繁、病情变化极快、危重症的患者较多等特点,对此,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对护理人员进行弹性的排班,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充足的休息时间,以饱满的精神来迎接工作,例如,对于心内科的患者可以分成口服药班、早班、晚班、监护班以及机动班等,每一个班都有自身所需要负责的内容,每班各司其职,互不影响。弹性排班的设定对于护理人员的休整十分游离,并且,对于工作经验的积累与总结也更加方面,能够激起护理人员你的成就感与进取心,提高患者临床的护理质量。

3讨论

护理人员工作的态度与技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心内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因此,想要对患者临床的护理质量进行提高,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便是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进行提高,在当前,大多数医院中均存在着护理人员素质差、数量少等问题,因此,提高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手段则显得十分重要,值得医院管理层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王文霞,马霞.国内访视护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际护理学杂志[J].2011,30(2):238-239.

[2]刘海红,谢少清,童风玲,汪澄,杨胜菊.某科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及质量改进[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0).

[3]陈亚娟,冯宇翔,孙环,李丽.浅析心内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问题与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19(02):51-52.

上一篇:美术环境艺术设计范文 下一篇:教学艺术的特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