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3:52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篇1

*乡位于*区东南部,总面积93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17408口人,耕地1.8万亩,是个人均一亩田、*的*区农业乡,是全国小流域治理先进单位和淄博市自然生态恢复区。

近几年来,*乡通过坚持不懈地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已经形成黄烟、林果、中草药三大农业主导产业。20*年,被区委、区政府命名为特色农业乡。*乡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农副产品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目前全乡已建成水厂13家,年产大桶水360万桶;建成了有机食品生产基地2000亩;成功开发了瀑布群、*、*三个景区。20*年,全乡完成生产总值6790万元,乡镇财政收入151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70万元,全乡人均纯收入778元。

二、存在问题

一是全乡农村人口占了90%以上,人均占有资源少,与城区和近郊乡镇相比差距较大,且每个村的情况不一,经济基础薄弱,相对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待提高。

三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落后。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四是受交通、区位等各种条件制约,经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三、下一步措施

结合乡内实际,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以路、水、学、医为重点,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搭建发展的新平台

1、加快建设交通干道、通村路、生产路互连贯通的道路网络。投资100万元,重点抓好峨—池路硬化。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尽快硬化峨—临路。在通村路建设上,抓住村村通优惠政策,今年计划硬化8条共20公里的通村路,全乡通村路硬化率达到100%。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实施道路升级改造和村内路硬化,力争5年内全乡村内路硬化率达到60%。在生产路建设上,下半年动工建设第三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修生产路14.8公里,全乡基本实现山腰生产路环绕、田间生产路遍布的生产路网。

2、建设生产用水、生活用水一体化的供水网络,解决人畜吃水难和农业用水难的问题。加快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抓住村村通自来水的政策机遇,今年计划解决6个村的吃水问题。完成6个村通自来水工程。

3、加快公益事业建设,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以建设寄宿制学校为抓手,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年内计划投资220万元,完成*中学学生公寓建设。明年投资160万元完成乡中心小学新教学楼建设。同时,加快合班并校进程,计划到明年年底,完成5处小学及教学点的撤并,全乡保留一处中学、三处小学。以卫生院改貌、村卫生室改造为契机,切实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水平。今年全面完成投资90万元的乡卫生院改貌扫尾工程,切实抓好4个村卫生室的改造。按照要求,明年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并确保群众参保率达到85%,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快敬老院建设。抓好新老年公寓内部设施配套,完成原住房的维修改造,形成80人的供养规模,提高五保户集中供养率。尽快启动敬老院三期工程建设,五年内实现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80%。同时,加强宣传,积极开展对外代养,以代养促内养。

二、以建设特色农业乡、生态旅游乡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在经济发展上主要是抓好“三二一”工程,即抓好“三大产业、两大基地、一大开发”。

1、做大做强林果、黄烟、中药材三大农业支柱产业。一是大力发展林果。加大投入,实行政策引导,建设面积达300亩的三处高标准林果示范园,力争用五年的时间,新发展经济林5000亩,粮经比例达到1:9。二是稳定发展黄烟。努力提高单产和质量,增加效益,今年确保黄烟面积达到6000亩,三年内黄烟发展到8000亩。三是积极发展中药材。推广果药间作模式,引进中药材新品种,积极探索中草药荒坡种植,今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三年内达到8000亩。积极培育干杂果、中药材购销大户,以销售带动林果、中药材发展。同时,加强以黄烟、林果、中草药为重点的专业村建设,力争村村都有主导产业,村村都有行业协会,村村都有产品品牌。

2、加强矿泉水、写生两大基地建设。建立矿泉水和写生基地两个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矿泉水要打响*品牌,大桶水产量由目前的350万桶,提高到500万桶,提高市场占有率,建成全市最大的矿泉水基地。同时引进资金发展小瓶水。写生基地建设主要是保护好现有写生资源,对写生价值较高资源进行划片保护,责任到人。积极探索有偿写生的路子,形成资源保护良性机制。三年内接待写生人数由目前的5万人上升到8万人,建成全省最大的写生基地。

3、加快旅游开发步伐,实现旅游开发的新突破。积极发展山乡休闲游,整合利用现有接待设施,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在“五一”启动*生态休闲游的基础上,做好*生态休闲游的文章。同时投资600万元,建设西石休闲度假村。充分利用“*旅游”网站等媒介,加强对*旅游资源的宣传,进一步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力争今年实现旅游发展的新突破,五年内叫响生态旅游乡品牌。

三、加强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建设环境优美*,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是坚持不懈地抓好荒山绿化。今年全面完成3100亩的上级机关、部门荒山绿化任务。坚持每年政府投资荒山绿化至少1000亩,同时,持之以恒地抓好护林防火和封山禁牧等专项整治活动,力争5年内,使全乡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47%达到56%。加强对主干道的绿化美化。因景植绿,扩大杏花谷、梨花坡、红叶溜的面积和规模,为旅游发展打好基础。二是加快小流域治理步伐。创造条件,争取每年治理一个小流域。今年全面完成投资120万元的纱帽流域治理,完成投资60万元的紫峪流域西石段治理。三是积极推广沼气池建设。在投资10万元,对6个村、15户进行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乡推广,争取建成沼气规模化乡镇。四是科学制定乡村规划。围绕全乡的总体规划,对政府驻地和沿主干道各村进行旧村改造和整治,坚决制止乱搭乱建,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功能配套的乡村建设格局。加强政府驻地的规模扩张,开发建设商住两用房5000平方米,形成集政治、教育、卫生、文化与一体的生活中心。五是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建设整洁*。深入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探索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每个村建立一支卫生清洁队伍,乡里配备垃圾清运车,分片设垃圾集中填埋点,形成垃圾“定点放、定人管、定期运、集中埋”的运行机制。

四、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结合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化“三级联创”和“强基工程”,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成领导、组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二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确保村民自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测等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三是提高村级工作规范化水平。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继续实行村帐乡管和每年对部分村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加大监督力度,促进村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五、深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在农村形成和睦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文明的社会风尚。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篇2

关键词:后税费时代;农村公益事业券;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1-0023-03

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程度的高低事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全局。但自从2006年农业税全面取消以后,农村基层政府的可支配财力不断下降,农村公益事业的供给水平和供给数量也有所降低。尽管中央和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农村微型公益事业的财政奖补政策,但由于其提供模式仍然具有原来“供给主导型”的痕迹,该政策的执行效果和瞄准强度不佳。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我们需要借鉴国外的教育券、食品券、培训券等公共资源的分配模式,构建一种有利于农民需求表达的“农村公益事业券”制度,真正有力地促进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

具体而言,构建以“券”投票的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全面整合支农资金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各级政府对“三农”投入不断增加。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4 318亿元,同比增长22.8%,但是,支农资金使用管理分散现象比较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政策效应的发挥。以湖南省永州市为例,2007年,该市冷水滩区4 150万元支农资金中,就有“农业综合开发及商品粮基地建设资金1 158万元、乡村道路建设资金1 080万元、国土整理资金560万元、农业产业化资金800万元、测土配方施肥资金50万元、良种繁育资金242万元、农民培训资金87万元、水利建设资金143万元、能源建设资金30万元”[1]。支农资金的分散混乱、名目林立的现象可见一斑。因此,进一步整合支农资金,必将有利于逐步规范政府支农资金投向,合理有效配置公共财政资源,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必将有利于促进政府及其部门转变职能,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必将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支农资金的整体合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2005年4月财政部下发《关于做好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江苏、安徽、河南、江西等地根据实际实况,开展形式多样的资金整合试点。按照中央的意图,此次支农资金整合要以主导产业和项目为基础,打造支农资金整合的平台,从而摆脱过去支农资金分散低效使用的困境。为此,在2006年5月颁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财政部就特别强调各试点县市要在整合方式方法上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定。“如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切入点,打造水利资金的整合平台;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打造农村发展类资金和扶贫资金的整合平台;以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抓手,打造生产类和产业类资金的整合平台;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打造生态保护和治理资金的整合平台。” [2] 但是,中央政策的执行效果如何呢?事实表明,有些试点县市把其简单地理解为打造大型种植基地;有些县市虽然对资金做了用途界定,但真正的使用过程中却往往会与既定的计划发生偏差。除了政府部门外,农户行为也是如此,即使是发到农民手中的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支农资金,农户也不一定会把它真正用来购置农机,进行长远投资。因此,笔者建议,倒不如待这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起来后,把其中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部分划分出来,单独设立专户列支,为后期的量化折合成“公益事业券”做准备。“公益事业券”不能直接兑换现金,所以发行出去以后,既能防止支农资金挪作他用的风险,又能赋予农户更多的选择机会,从而真正建立“自下而上”的公益事业建设中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二、将支农资金折合成面值相等的“公益事业券”

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的改革方案中,由于财力的限制,试点县市采取了“重点倾斜、兼顾一般”的原则,即重点扶持试点村和模范村,兼顾非试点村和普通村。河北省财政厅就规定,“将列入当年省文明生态村创建行列的村兴办的一事一议项目,作为重点项目,在村民每人每年筹资20元限额内,由中央和省财政按照村民筹资总额1:3给予奖励补助;将没有列入当年省文明生态村创建行列的村兴办的一事一议项目,作为一般项目,在村民每人每年筹资20元限额内,由中央和省财政按照村民筹资总额1:1给予奖励补助。”[3]这种区别对待的试点方案,本身就有失社会公平的性质,为什么生态村和模范村得到的补助更多,而非生态村和普通村得到的补助更少,这岂不成了“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了吗?并且,这次试点改革措施也具有一些缺陷之处,如“自下而上、先建后补”,“村民委员会收缴村民筹资并全额交存所在乡镇一事一议筹资专户后,即可申请财政奖补”。那么,那些集体经济不甚发达、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下的村落,如果收集不齐统筹款,岂不是永远也争取不到上级政府的奖补资金了吗?那么,这些落后村落岂不是永远要陷入低水平均衡陷阱了吗?这可能是试点方案有悖社会公平的另一个方面。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不如把整合起来的支农资金,或者上面所说的财政奖补资金,按照试点县市从事农业人口的总数加以均分,如每张“公益事业券”折合现金50元、100元等发放到农民手中,让农民实实在在地拿到一张家乡建设的凭证,从而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民利,建设更加美好的村庄和家园。

三、“公益事业券”的计值和流转

国外“公益事业券”的雏形——教育券和食品券,一般有两种计值方式,一是“公益事业券”正好可以充抵所需付费的公共产品及服务,不需要受益人再支付额外的现金,如美国的教育券可以支付一个中学生全年教育经费的大约95%;二是“公益事业券”可以部分充抵所需付费的公共产品及服务,如国外盛行的“食品券”必须和少量的现金相配合,才能从商店获取相应的食物,在这里,“食品券”起到了一种价格补贴的作用。那么,在税费改革后,我国农村的“公益事业券”又应该如何设计呢?是采取国外的“教育券”还是“食品券”计值模式呢?允不允许它在农户之间流转呢?笔者认为,鉴于中国地域的广大,农村“公益事业券”可分为两种方式计值:一是对于村内大型公共物品(如小型水利、村内道路、环卫设施、植树造林等)来说,按票面计值,不需支付额外现金,通过投票和集中使用来完成公益事业建设目标;二是对于农民受益明确的公共物品来说(房前屋后的修路、建厕、打井、植树等),可以采取按票面抵扣,农民仍需付少量现金才可获取相关建设材料(水泥、沙子、石灰、钢筋等)的方式,这种方式相当于政府对原材料行业进行了补贴,农民能够低价买到相关材料,收益能够极大的内在化,再加上自己充足的劳动力,必能把房屋前后建设得更加美好。至于“公益事业券”能不能在农户之间流转的问题,笔者认为是可以的,就像现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一样,如果农户现在想在城市务工一段时间,或现在还没有实力建设自己需要的公共产品,那么为什么不让闲置的资源流动起来,达到优化配置的目标呢?不过有一点需要引起注意,就是“公益事业券”流转集中起来以后,绝对不允许用于农村公益事业以外的建设,如用在商业工程建设、自家修房盖屋上,而只能用于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乡村公共产品和服务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农村“公益事业券”制度实行后,还必须有村委会等集体组织或农民自我合作组织的监督。

四、农民以“券”投票选择公益事业建设项目

在此阶段,乡村社会治理真正进入了“自下而上”的标尺竞争阶段,农民以“券”投票,选择自己迫切需要的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的形式又属于“自下而上”的标尺竞争模式的雏形,这是因为以“券”投票,农民选择的只是自己关心的公益事业项目,表达了自己对某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真实偏好,但还没有达到运用“公益事业券”,来监督基层政府运行,使其和其他经济组织展开竞争,没有效率就要被弃之一边的程度。但无论如何,这种以“券”投票的公益事业发展模式和以前讲的“供给主导”模式、“财政奖补”模式相比都要好多了,毕竟,农户拥有了最终的投票权和发言权,可以通过某个项目上“公益事业券”数量的多寡来表达自己的呼吁和心声。这一阶段农村公益事业的建设主体仍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它可以根据本村实际情况,为村民罗列出几个公益事业发展的待选项,让村民自己决定应该优先发展什么,满足哪个方面的公共产品需求。这一阶段的农村公益事业选择模型,见图1。

图1 以券投票选择实施项目

五、农民以“券”投票选择公益事业建设主体

这一阶段基本接近于理论中的标尺竞争模型。农村的其他经济组织、社团、协会发展壮大起来以后,农民在公益事业发展问题上,就有了多个承担主体可供选择。他们可以把“公益事业券”投给传统的集体经济组织,让它肩负起新农村建设的使命。但若集体运行低效、官僚贪污违纪,农民则可以运用“手”投票,把公益事业券投给其他经济合作组织,让效率更高的主体来承担其公益事业的重任。在农民的“自下而上”的“选票”压力之下,农村基层组织必然不敢低效运行、贪污受贿,而是兢兢业业为民服务。当然,公益事业券所代表的资金和公共工程本身所需的成本之间可以有一个适当的差额,也就是说,发展公益事业的主体必须能够获得一定的利润,不然,哪个组织会去劳心劳力、竭诚服务呢?但这个差额应该多大,多少合适,恐怕还需要村民讨论决定,或通过竞争性的投标让价格机制去发挥作用,公益事业建设成本低者,质量好者即可中标。这一阶段的农村公益事业选择模型,见图2。

图2 以券投票选择实施主体

六、建设主体凭“券”到县市财政部门领取相应资金

最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单位——村集体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拿到公益事业券并建成完工后,即可到县市相关部门或在乡镇的派出单位领取相应的财政奖补资金,县市财政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为借口拒绝或拖延支付资金给这些单位。当然,通过农户“自下而上”和政府“自上而下”的对公益事业完工情况的监督和考核也是必不可少的,不然的话可能会出现建设单位冒领资金而不干实事的道德风险行为。

参考文献:

[1] 欧阳日辉,欧阳运瑞.从支农资金整合看我国“大部门”制改革[EB/OL].中国农业信息网,.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篇3

关键词:农村 一事一议筹资筹劳 经济发展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乡统筹和村提留后,村级公益事业项目所需资金,不再固定向农民收取。采取“一事一议”的筹集办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的贯彻和实施,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一事一议”的积极作用

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是指对村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道路桥梁修建、村集体植树造林等各种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所需的资金或劳务,有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讨论决定的一种采用民主形式,向受益者筹集公共物品供给财力的一种筹资方式。积极作用表现在:

1.1有利于增强农民集体意识、加速村民自治进程

“一事一议”制度的推行,可以让广大农村群众通过交流讨论,就建设本村集体公益事业达成共识,集群体之力,办群体之事。“一事一议”制度的推行,可以为农村群众参与村内社会事务管理、提高参政意识,加快村民自治的步伐。

1.2有利于提高生产生活水平、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通过“一事一议”,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地关心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兴办集体公益事业,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产生活水平,顺利实施公益性事业建设的目的,为新农村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1.3有利于防止农民负担反弹,杜绝“三乱”现象发生

开展“一事一议”,必须遵循“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策、上限控制、使用公开”的原则,“一事一议”制度的推行,可以明确农村群众的负担水平,杜绝“三乱”现象发生。

2、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管理办法

2.1加强宣传引导

建设公益事业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村内的修路、架桥、改水等事业是公益性较强的准公共产品,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都有义务承担建设责任。要加大政府宣传力度,提高干部和群众对“一事一议”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乡、村两级应利用各种形式,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宣传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政策规定,提高认识,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筹资筹劳积极性,不断强化村民的议事能力和水平,有效促进农村“一事一议”规范有序开展,引导农民正确看待个人与集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增强农民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政府扶持、农民参与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合力。促进农村集体各项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2.2在项目确立上要由农民说了算

完善议事规则、议事程序,让农民感到一事一议和自己的利益紧密相关,干成了能直接受益,农民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兴办公益事业项目应量力而行,不能超出农民的承受能力,加重农民负担,在项目确立上由农民说了算,使“一事一议”成为推动新农村物质基础建设的动力。

2.3在议事形式上要灵活多样

在议事形式上,群众接受哪种形式,就采取哪种形式,哪种形式能办好,就支持哪种形式。在时间安排上要根据农时季节、传统习俗和农民外出打工的实际;在议事形式上要灵活多样,营造一个良好的议事氛围;要通过各种媒介,大力推广典型经验,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4在项目建设上要加强监督

各级税改办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要严把政策关,加强对农村“一事一议”的监督和指导,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规范议事程序,真正体现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定。一事一议实施过程和结果都要由群众全程监督,做到从立项、审核到实施、竣工和验收,都阳光操作,民主管理,保证质量,增加透明度和信任度。筹集的资金、劳务使用情况,要及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地方政府也要加强监管,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5在政府财政奖励补助上应不断加大力度。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篇4

思考一:发展村级公益事业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事要怎么办的问题

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财政投入,是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也是统筹城乡公益事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归根结底,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的核心问题还是一个“钱”的问题。目前,县、乡财政都很紧张,兴办农村公益事业困难很大。为此,国家要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教育、文化、科技以及其他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力度,出台一些有利于社会合力兴办农村公益事业的政策措施,使城乡经济和社会公益事业同步发展。在具体操作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建设投入,即转移支付解决一点、村集体拿出一点、发展经济注入一点、向上争取拨一点、财政投入增一点、金融部门贷一点、在外人员捐一点、政策优惠让一点、县乡补贴奖一点、多方参与集一点、市场运作引一点、部门帮扶助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涉农资金捆一点、设立发展基金储一点、使用权转让收益一点。但一味地躺在国家身上要钱等着建设新农村不可取,立竿见影建成新农村也不现实。因此,村级公益事业还是要立足自身发展,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协力共建。建议设立乡、村公益事业发展基金,在基金来源上,通过上级争一块(争资金、争项目、争政策)、财政拨一块(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把用于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优先安排)、外商投一块、集体积累拿一块、社会资本助一块、个人捐一块、“一事一议”筹一块、资源发包一块、企业赞助一块、省市两级组织帮建一块等办法,多渠道筹集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基金。这个办法的好处是可以规范资金的来源,稳定资金渠道,把各种渠道的资金集中管理使用。

思考二:发展村级公益事业必须解决建管脱节、重建轻管的问题

村级公益事业的性质不同,管理的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在经济发达地区,依靠村集体积累和乡村财力支持,管理方面的投入压力较轻。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乡村两级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下,村级公益事业管理、维护方面的资金缺口较大,压力也最重。由于管理跟不上,资金短缺,有的公益事业项目一次性投入后,得不到及时的维修、保养和管护,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甚至几年内就达到瘫痪、报废的程度,不能长久受益。因此,村级公益事业的后期投入和长期管理问题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对于建成后能获取一定收益的经营型公益事业,如自来水、农机合作社、卫生所、沼气、“五小”工程等,面向社会,实行市场化运营,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采取转让、出售、承包、租赁等经营管理模式,解决依靠集体管不好、管不了的问题。对于只能投入不能产出的福利型公益事业,如学校、道路、农村五保供养、绿化、亮化、文体设施等,坚持“国投、民决、民建、民管、民享”原则,实行行业管理与村管民管相结合,管理主体必须承担起维修、管护之责。

思考三:发展村级公益事业必须解决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问题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篇5

为进一步推进我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调动全镇广大农民群众筹资筹劳建设村内集体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建立完善村级公益事业长效机制,按照镇党委提出的“生态文明亮镇、设施农业富民、项目建设兴镇、二三产业强镇”的发展理念,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镇村社干部抢抓机遇促发展的思想意识,根据这次培训会议的安排,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规划、申报、实施等一些环节的工作进行辅导,同与会的同志们一起学习、交流、沟通,不妥之处,请大家提出意见。

一、财政奖补资金筹集和奖补的范围、标准、方式

(一)奖补资金筹集

奖补资金包括中央和省、市财政安排的财政奖补资金、县财政安排的奖补资金和整合支农资金、奖补资金利息收入等。同时,倡导社会各界捐赠赞助,逐步形成政府补助、部门扶持、社会捐赠、村级自筹和农民筹资筹劳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投入新机制。

(二)奖补范围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限于以村民筹资筹劳为基础、村民直接受益的集体生产生活公益事业项目。主要包括:村内道路(行政村到居民点)、村内水渠(灌溉区支渠以下的斗渠、毛渠)、桥涵、机电井、小型提灌或排灌站、人畜饮水等小型水利设施、户外村内环卫设施、植树造林、村容村貌整治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跨村以及村以上范围的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按现有投入渠道解决,原则上不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办法来解决。农民宅前屋后的修路、建厕、打井、植树等投资投劳,由农民自己负责。

(三)奖补标准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标准根据普惠制和重点项目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农民群众筹资筹劳的情况确定。村民筹资筹劳严格按照《甘肃省村级范围内筹资筹劳管理办法(试行)》(甘政办发〔20xx〕61号)执行,实行上限控制。其中筹资每年每人不得超过15元,筹劳每年每个劳动力不超过10个标准工日。对筹劳确有困难的,在坚持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允许以资代劳,每个标准工日不得超过20元。试点期间,如遇上级政府调整筹资筹劳标准,按新标准执行。对一般性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实行普惠制,可根据项目大小和农民直接受益程度,财政奖补比例为群众筹资筹劳额的50%-100%。对事关群众生产生活重大改善、农民需求迫切的重点公益事业项目,财政奖补比例不超过群众筹资筹劳额的3倍。

(四)奖补方式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为支持基层积极开展改革试点,县财政部门根据奖补资金筹措情况可先预拨付试点乡镇一定比例的奖补资金,在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并结算后,由县财政部门兑现全部奖补资金。

二、充分认识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的重要意义

农村税费改革前,村提留、乡统筹和农村劳动积累工、义务工(以下简称“两工”)是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主要资金、劳务来源。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了村提留、乡统筹和“两工”,规定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所需资金、劳务,实行村民一事一议。但是,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开展不平衡,整体覆盖面较小,不能满足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的需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总体上呈下滑趋势。农村基础设施脆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障碍,需要采取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近年来,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对农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进行财政奖补试点,积累了有益经验,取得了较好效果。实践证明,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有利于激发村民参与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热情,引导和鼓励村民出资出劳,调动农民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主动性,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调动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民主议事积极性,运用民主方式解决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并不断完善民主议事机制,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形成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渠道投入的新机制,让农 民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财政资金带动作用。有利于完善和激活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让农民依靠自己的双手,在政府支持下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有利于充分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村级公益事业,带动农民就业,拉动农村投资和消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继续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为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开辟新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流入农村,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推进以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村民民主议事决策实践,转变基层政权组织职能,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三、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奖补资金为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基础、广泛争取各方支持为补充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筹资筹劳建设村内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加快以村内道路、小型水利建设、人畜饮水、村容村貌整治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步伐,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民主决策、筹补结合的原则。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必须尊重民意,议事主体必须与受益主体相对应,以村民民主决策、自愿出资出劳为前提,政府给予奖励补助,实现政府投入和农民出资出劳的有机结合,共同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2.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必须考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承受能力,要统筹规划、加强引导,优先支持农民积极性高、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受益最直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适当向贫困村倾斜。

3.规范管理、阳光操作的原则。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确保筹资筹劳方案制定、村民议事过程、财政奖补项目申请、奖补资金、筹资和劳务使用管理等环节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4.普惠制和重点项目相结合的原则。既要集中财力抓重点村、示范村的建设,又要保证一定的试点面,让惠农政策惠及更多的农民群众。在推动全县村级公益事业整体发展的同时,分年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对一些事关群众生产生活重大改善、农民需求迫切的重点公益事业项目进行重点支持。

5.竞争与淘汰的原则。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奖优罚劣”的工作要求,引入竞争淘汰机制。对试点工作不扎实,年终检查验收未通过的项目村,县财政不予报账和拨付财政奖补资金,待整改工作结束后,可视整改情况确定是否继续实施试点。

6.以县为主组织实施的原则。县政府担负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组织协调、规划指导和管理监督责任,并结合实际,分轻重缓急,组织实施县内村级公益事业发展规划。

(三)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建立新形势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使全县绝大部分村村内道路实现硬化,村民用上清洁安全的饮用水,村容村貌有较大改观,小型农田水利、环境卫生、公共文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为整体提升全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水平、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

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程序

(一)项目的规划

1.项目规划的基本原理

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要求,分清轻重缓急,结合当前与长远,认真研究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群众认可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规划,按照要求编制项目,建立健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项目库。

2.项目规划过程包括

(1)收集资料,明确和收集制定项目计划的资料,数据,依据和前提。

(2)方法、工具和技术。

(3)写出项目计划书和有关辅助文件。

3.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规划

(1)项目提出。由村民委员会提出,也可由1/10以上的村民或者1/5以上的村民代表联名提出。实践工作中多以村民委员会提出为主。对提交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审议的事项,会前应当向村民公告,广泛征求意见。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和表决的事项,会前应当由村民代表逐户征求所代表农户的意见并经农户签字认可。

(2)乡镇统筹规划。在村级上报的一事一议的基础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农村公益事业现状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类指导,科学制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规划,建立一事一议项目库。

(3)填写项目申请书。在项目规划的基础上,填写项目申请书。

附件:

①关于成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②乡镇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三年规划的报告

③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请书

④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预算书

⑤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征求意见表

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情况,在深入调查,倾听民意、民愿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规划,建立一事一议项目库(规划制定和项目库的建立以乡镇为主体)。

(二)项目的选择。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必须符合《甘肃省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规定的议事程序、范围,且筹资筹劳数额在规定的上限标准以内。对于村内道路、人畜饮水、小型水利、村容村貌等村民需求迫切、积极性高的建设项目,优先进行支持。

(三)项目的申报

1.申报时间

项目规划好,每年3月底前,按照轻重缓急,从项目库中选取群众急需办的项目,着手申报。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行项目申报制。村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建设村内公益事业项目、需申请财政奖补资金的,由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并将书面申请和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形成的筹资筹劳决定一同报乡镇政府,乡镇政府对村级申报奖补项目的合规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报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综改办)和县减负办进行复审;复审部门对符合筹资筹劳议事程序、范围和限额标准等规定的项目进行分类整理,对不符合筹资筹劳适用范围、议事程序以及筹资筹劳限额标准的,县减负办应当在收到书面申请和筹资筹劳方案的10个工作日内提出纠正意见。

(二)申报材料

    1.关于《××乡(镇)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实施方案》的报告

2.《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审批表》

3.《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请书》

4.《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申请审批表》

5.《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申请报告》

(三)项目的审批。

对乡镇人民政府上报的项目申报材料,由县综改办牵头,会同县财政局、减负办等相关部门,对所申报项目一事一议程序的合法性、合规性以及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工程预算、村民筹资筹劳、乡村投入等情况进行审核。经审核确认符合财政奖补范围的项目,由县综改办和减负办负责指导督促乡镇政府及项目村予以公示,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公示内容包括:议事主体、项目内容、工程概算、施工期限、村民筹资筹劳数额、社会捐赠、乡村投入和上级财政奖补资金安排情况等。经公示无异议后,一般性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由县政府审核批准,并报省税改办备案,财政奖补项目的覆盖面应控制在全县行政村总数的50%以内。重点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由县综改办和减负办审核确定,并逐级上报省税改办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批。

(四)项目的实施。

村内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筹资、筹劳的开展,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农业部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xx]4号)和村级范围筹资筹劳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甘政发〔20xx〕87号)的规定履行相关程序和手续。

1.筹资筹劳的原则。村内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筹资、筹劳(一事一议),必须按照《通知》和《条例》的有关规定,坚持“村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合理限额”的原则,实行一事一议,逐项表决。

2.筹资筹劳的项目范围。村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道路修建、植树造林、农业综合开发有关的土地治理项目和村民认为需要兴办的集体生产生活等其他公益事业项目。属于明确规定由各级财政支出的项目,以及偿还债务、企业亏损、村务管理等所需费用和劳务,不得列入筹资筹劳的范围。

3.筹资筹劳的议事范围。原则上为建制村,但是相邻村村民共同直接受益的筹资筹劳项目,应当由受益村协商、乡镇人民政府协调,按照分村议事、联合申报、分村管理资金和劳务的办法实施。根据受益主体和筹资筹劳主体相对应的原则,也可适当缩小议事范围,以村民小组或者以自然村为单位。

4.筹资筹劳的标准。村内筹资,以村为单位,按照本村实际参与筹资人口,人均总计不超过15元的限额,分摊筹资额。除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经村民代表会同意可以按田亩进行分摊外,其它筹资项目一律应该按照筹资人口进行分摊。村内筹劳,以村为单位,按照本村实际劳动力数,劳均总计不超过10个工日的限额,分摊筹劳额。

5.筹资筹劳的对象。筹资对象为本村户籍在册人口或者所议事项受益人口;筹劳对象为本村户籍在册人口或者所议事项受益人口中的劳动力。五保户、现役军人不承担筹资、筹劳任务;伤残军人、在校就读的学生、孕妇或者分娩未满一年的妇女不承担筹劳任务。对于家庭确有困难,不能承担或者不能完全承担筹资任务的农户可以申请减免筹资;因病、伤残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承担或者不能完全承担劳务的村民可以申请减免筹劳。

6.筹资筹劳的程序。

(1)、议事项目的提出。需要村民出资出劳的项目、数额及减免等事项,应当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或者经村民会议授权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筹资筹劳事项可由村民委员会提出,也可由1/10以上的村民或者1/5以上的村民代表联名提出。对提交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审议的事项,会前应当向村民公告,广泛征求意见。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和表决的事项,会前应当由村民代表逐户征求所代表农户的意见并经农户签字认可。

(2)、村民(代表)会议的召开。应当有本村18周岁以上的村民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2/3以上农户的代表参加。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应当有代表2/3以上农户的村民代表参加。

村民委员会在召开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前,应当做好思想发动和动员组织工作,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民主议事。在议事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吸收村民合理意见,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进行表决。

(3)、村民(代表)会议表决。村民会议所做筹资筹劳方案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表决时按一户一票进行,所做方案应当经到会村民代表所代表的户过半数通过。

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后形成的筹资筹劳方案,由参加会议的村民或者村民代表签字。

7.筹资筹劳的审批。筹资筹劳方案报经乡镇人民政府初审后,报县级人民政府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复审。对符合规定的,县级人民政府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方案的10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对不符合筹资筹劳适用范围、议事程序以及筹资筹劳限额标准的,县级人民政府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提出纠正意见。

一般性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经县政府审核批准后即可实施。重点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由省税改办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实施。

五、筹资筹劳的管理

(一)纳入监督卡管理。对经审核的筹资筹劳事项、标准、数额,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省级人民政府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统一印制或者监制的农民负担监督卡上登记。

村民委员会将农民负担监督卡分发到农户,并张榜公布筹资筹劳的事项、标准、数额。

村民委员会按照农民负担监督卡登记的筹资筹劳事项、标准、数额收取资金和安排出劳。同时,应当向出资人或者出劳人开具筹资筹劳专用凭证。

村民应当执行经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经县级人民政府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核的筹资筹劳方案。对无正当理由不承担筹资筹劳的村民,村民委员会应当进行说服教育,也可以按照村民会议通过的符合法律法规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进行处理。

(二)筹资管理。筹集的资金应单独设立账户、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村民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筹资筹劳情况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筹资筹劳的管理使用情况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后,定期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平调、挪用一事一议所筹资金和劳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立项或者提高标准向村民筹资筹劳;不得以一事一议为名设立固定的筹资筹劳项目。

(三)筹劳管理。属于筹劳的项目,不得强行要求村民以资代劳。村民自愿以资代劳的,由本人或者其家属向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可以以资代劳。以资代劳工价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公布。由村民筹资筹劳,开展村内集体生产生活等公益事业建设的,政府可采取项目补助、以奖代补等办法给予支持,实行筹补结合。

(四)专项审计。乡镇农经站应当将筹资筹劳纳入村级财务公开内容,并对所筹集资金和劳务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五)违反规定的处理。违反规定要求村民或村委会组织筹资筹劳的,县级以上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提出限期改正意见;情节严重的,应当向行政监察机关提出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的建议;对于村民委员会成员,由处理机关提请村民会议依法罢免或作出其他处理。违反规定强行向村民筹资或以资本代劳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将收取的资金如数退还村民,提出相关处理建议。

六、项目审核

乡镇人民政府根据乡镇一事一议项目规划要求和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需要,对村级上报的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进行初审,经初审同意后报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和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

七、项目审批

乡镇上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经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进行审核汇总后,报县人民政府审定批复,批复文件和项目汇总表报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违反村民议事程序和有关规定的,县级人民政府不予审批。

八、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程序

奖补资金的申报实行自下而上、先建后补,由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村申请,乡镇人民政府对村级申报奖补项目的合规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初审,县级财政、农业部门按职责复审并汇总上报省级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农业部门审核确定奖补项目。中央根据试点范围和工作进度拨付奖补资金,省级财政部门接到中央奖补资金后,按照省级审定的奖补资金申请汇总表,连同省级奖补资金,拨付到县,由县级人民政府统一负责管理,专项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项目奖补。政府奖补资金列入地方各级财政决算“对村级一事一议的补助”科目中反映。乡镇依据项目竣工验收报告、出资人交款凭证、经公示群众认可的奖补资金明细表,直接发放给该项目筹资筹劳的议事主体。

  九、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的相关配套措施

(一)建立健全一事一议民主议事机制。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农业部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xx]4号)要求,遵循村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合理限额的原则,规范议事程序,明确议事范围,确定限额标准,细化管理措施,正确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要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有关规定,所议之事要符合大多数农民的需要,议事过程坚持民主程序,实施过程和结果接受群众监督。特殊原因确需跨年度筹集资金和劳务,须经全体村民同意,报省级人民政府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不得超出规定范围向农民筹资筹劳,不得以行政命令方式下达筹资筹劳任务,不得平调使用筹集的资金和劳务,不得强行以资代劳,防止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变成加重农民负担的口子。

(二)建立健全监管制度。一是建立财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的内容、筹资筹劳的数量、奖补金额等应作为村务财务公开内容,及时向村民公布。二是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县乡要建立一事一议奖补项目档案或数据库,将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会议记录、村民签字、筹资筹劳方案、奖补项目的申请表等相关原始材料汇总归档,规范管理。三是建立监督检查制度。试点省份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农业部门每年要对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及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对违规操作、截留挪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和奖补资金的行为,要责令纠正,追回资金,并按照规定,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

(三)推进村级公益设施管护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明确小型公益设施的所有权,落实养护责任主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形成的资产,归项目议事主体所有,可成立相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承担项目的日常管理养护责任。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农村公益事业,对现有的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可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实行市场化运作,提高使用效率和养护水平。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xx]49号)要求,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逐步增加国家对水利设施运行维护的投入,探索农村小型水利设施运行维护的新机制。

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组织领导

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为了切实加强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工作的组织领导,镇上在去年九月份成立了沙河镇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各村的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进一步落实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努力做好具体组织工作,鼓励和引导农民开展好一事一议工作,加强在实施过程中的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政策,确保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十一、项目实施

    1.项目实施主体

经批准的财政奖补项目,由村民委员会负责实施。村民委员会成立3-5人的村民监督小组或理财小组,具体负责对一事一议的项全程监督。对专业技术性较强、安全性要求高的项目,由县综合改革部门组织有关部门配合村民委员会或村民监督小组或理财小组,对项目的设计、施工及安全进行管理监督。

2.招投标管理

5万元以上项目(含5万元)项目由乡镇采用打捆招标形式将所有项目汇总一起公开招投标,5万元以下的项目,各乡镇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公开招标以外的方式进行。

所有项目必须实行合同管理,由村民委员会与施工单位(或个人)签定正式合同。

3.竣工决算

项目完工后,必须编制竣工决算,投资较大的项目,原则上由村民委员会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实施项目进行审计,并提交竣工决算报告。

4.项目的检查验收。

项目竣工后,由村委会向乡镇政府提出验收申请,乡镇政府验收合格后,出具验收意见,对验收合格的项目向县综改办提出验收申请,县综改办会同县财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等部门,根据相关的考核评估要求,采取实地核查、听取汇报、查阅有关资料、征询村民代表和群众意见等方式,重点对财政奖补资金的监督管理、档案管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公示制、设施管理、养护制度、社会捐助、村民自愿出资以及项目工程质量和效益等情况进行全面验收。同时,对跨年度建设项目和验收达不到标准要求需要整改的项目,待竣工和整改到位后组织验收。

十二、项目资金

1.专户管理

中央、省和县财政安排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纳入“临泽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专户,同时,将村民筹资、村集体资金、社会捐赠资金也要纳入“临泽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分乡镇村核算,县级财政报账制,项目实施完成并验收合格,并经村民监督小组或理财小组审核同意报村民委员会批准后,按有关规定的程序将资金直接拨付给施工单位或施工个人。

2.资金监管

乡镇财政所应加强对村民筹资、村集体资金以及社会捐赠资金的监管。

乡镇农经站应将筹资筹劳纳入村级财务公开内容,并对所筹集资金和劳务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严防只筹资不办事、或为了套取上级奖补只议事不筹资。专项审计的结果将作为下一年度村开展一事一议事项的审批依据之一。

由乡镇填写《临泽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报帐申请表》,对申请县以上财政奖补资金的还应填写《临泽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审批表》

十三、项目档案

1.总体要求

乡镇要建立健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档案,将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会议记录、村民签字、筹资筹劳方案、项目报告、公示结果、项目奖补申请、竣工验收报告等相关原始资料汇总归档,做到一项一的档,规范管理。

2.项目档案目录

第一部分  一事一议

1.未做工程前的图片资料

2.村民代表大会会议复印件

3.会议记录簿复印件

4.筹资筹劳报告书

5.筹资筹劳分户清册(签字)

6.县减负办批准复印件

7.公示(图片资料)

8.一事一议筹资款进入专户复印件

第二部分 项目招标议标

1.项目公示(图片或报纸公示复印件)

2.参与投标人员登记簿复印件

3.参与投标各企业人员资质证书

4.议标会址、参加人员、见证人

5.乡镇对各企业资质预审通知书

6.招标议标各投标人的报价情况

7.招标人的拦标价

8.会议仲裁结果

9.中标公告(及在村政务公开栏图片)

10.中标通知书

第三部分 合   同

1.甲乙双方签订施工合同

第四部分 施工过程

1.组织领导机构

2.群众代表对工程的监管

3.材料的组织、群众上工地签到表

4.筹劳情况报告书

第五部分 竣工验收

1.工程量汇总表

2.施工单位要求的工程验收的报告

3.验收组成人员:领导组及成员签字表

4.验收报告

第六部分 账务记录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篇6

一、财政奖补资金筹集和奖补的范围、标准、方式

(一)奖补资金筹集

奖补资金包括中央和省、市财政安排的财政奖补资金、县财政安排的奖补资金和整合支农资金、奖补资金利息收入等。同时,倡导社会各界捐赠赞助,逐步形成政府补助、部门扶持、社会捐赠、村级自筹和农民筹资筹劳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投入新机制。

(二)奖补范围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限于以村民筹资筹劳为基础、村民直接受益的集体生产生活公益事业项目。主要包括:村内道路(行政村到居民点)、村内水渠(灌溉区支渠以下的斗渠、毛渠)、桥涵、机电井、小型提灌或排灌站、人畜饮水等小型水利设施、户外村内环卫设施、植树造林、村容村貌整治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跨村以及村以上范围的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按现有投入渠道解决,原则上不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办法来解决。农民宅前屋后的修路、建厕、打井、植树等投资投劳,由农民自己负责。

(三)奖补标准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标准根据普惠制和重点项目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农民群众筹资筹劳的情况确定。村民筹资筹劳严格按照《省村级范围内筹资筹劳管理办法(试行)》(甘政办发61号)执行,实行上限控制。其中筹资每年每人不得超过15元,筹劳每年每个劳动力不超过10个标准工日。对筹劳确有困难的,在坚持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允许以资代劳,每个标准工日不得超过20元。试点期间,如遇上级政府调整筹资筹劳标准,按新标准执行。对一般性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实行普惠制,可根据项目大小和农民直接受益程度,财政奖补比例为群众筹资筹劳额的50%-100%。对事关群众生产生活重大改善、农民需求迫切的重点公益事业项目,财政奖补比例不超过群众筹资筹劳额的3倍。

(四)奖补方式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为支持基层积极开展改革试点,县财政部门根据奖补资金筹措情况可先预拨付试点乡镇一定比例的奖补资金,在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并结算后,由县财政部门兑现全部奖补资金。

二、充分认识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的重要意义

农村税费改革前,村提留、乡统筹和农村劳动积累工、义务工(以下简称“两工”)是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主要资金、劳务来源。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了村提留、乡统筹和“两工”,规定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所需资金、劳务,实行村民一事一议。但是,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开展不平衡,整体覆盖面较小,不能满足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的需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总体上呈下滑趋势。农村基础设施脆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障碍,需要采取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近年来,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对农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进行财政奖补试点,积累了有益经验,取得了较好效果。实践证明,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有利于激发村民参与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热情,引导和鼓励村民出资出劳,调动农民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主动性,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调动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民主议事积极性,运用民主方式解决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并不断完善民主议事机制,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形成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渠道投入的新机制,让农民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财政资金带动作用。有利于完善和激活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让农民依靠自己的双手,在政府支持下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有利于充分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村级公益事业,带动农民就业,拉动农村投资和消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继续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为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开辟新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流入农村,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推进以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村民民主议事决策实践,转变基层政权组织职能,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三、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奖补资金为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基础、广泛争取各方支持为补充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筹资筹劳建设村内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加快以村内道路、小型水利建设、人畜饮水、村容村貌整治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步伐,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民主决策、筹补结合的原则。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必须尊重民意,议事主体必须与受益主体相对应,以村民民主决策、自愿出资出劳为前提,政府给予奖励补助,实现政府投入和农民出资出劳的有机结合,共同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2.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必须考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承受能力,要统筹规划、加强引导,优先支持农民积极性高、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受益最直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适当向贫困村倾斜。

3.规范管理、阳光操作的原则。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确保筹资筹劳方案制定、村民议事过程、财政奖补项目申请、奖补资金、筹资和劳务使用管理等环节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4.普惠制和重点项目相结合的原则。既要集中财力抓重点村、示范村的建设,又要保证一定的试点面,让惠农政策惠及更多的农民群众。在推动全县村级公益事业整体发展的同时,分年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对一些事关群众生产生活重大改善、农民需求迫切的重点公益事业项目进行重点支持。

5.竞争与淘汰的原则。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奖优罚劣”的工作要求,引入竞争淘汰机制。对试点工作不扎实,年终检查验收未通过的项目村,县财政不予报账和拨付财政奖补资金,待整改工作结束后,可视整改情况确定是否继续实施试点。

6.以县为主组织实施的原则。县政府担负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组织协调、规划指导和管理监督责任,并结合实际,分轻重缓急,组织实施县内村级公益事业发展规划。

(三)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建立新形势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使全县绝大部分村村内道路实现硬化,村民用上清洁安全的饮用水,村容村貌有较大改观,小型农田水利、环境卫生、公共文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为整体提升全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水平、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

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程序

(一)项目的规划

1.项目规划的基本原理

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要求,分清轻重缓急,结合当前与长远,认真研究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群众认可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规划,按照要求编制项目,建立健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项目库。

2.项目规划过程包括

(1)收集资料,明确和收集制定项目计划的资料,数据,依据和前提。

(2)方法、工具和技术。

(3)写出项目计划书和有关辅助文件。

3.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规划

(1)项目提出。由村民委员会提出,也可由1/10以上的村民或者1/5以上的村民代表联名提出。实践工作中多以村民委员会提出为主。对提交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审议的事项,会前应当向村民公告,广泛征求意见。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和表决的事项,会前应当由村民代表逐户征求所代表农户的意见并经农户签字认可。

(2)乡镇统筹规划。在村级上报的一事一议的基础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农村公益事业现状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类指导,科学制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规划,建立一事一议项目库。

(3)填写项目申请书。在项目规划的基础上,填写项目申请书。

附件:

①关于成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②乡镇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三年规划的报告

③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请书

④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预算书

⑤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征求意见表

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情况,在深入调查,倾听民意、民愿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规划,建立一事一议项目库(规划制定和项目库的建立以乡镇为主体)。

(二)项目的选择。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必须符合《省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规定的议事程序、范围,且筹资筹劳数额在规定的上限标准以内。对于村内道路、人畜饮水、小型水利、村容村貌等村民需求迫切、积极性高的建设项目,优先进行支持。

(三)项目的申报

1.申报时间

项目规划好,每年3月底前,按照轻重缓急,从项目库中选取群众急需办的项目,着手申报。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行项目申报制。村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建设村内公益事业项目、需申请财政奖补资金的,由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并将书面申请和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形成的筹资筹劳决定一同报乡镇政府,乡镇政府对村级申报奖补项目的合规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报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综改办)和县减负办进行复审;复审部门对符合筹资筹劳议事程序、范围和限额标准等规定的项目进行分类整理,对不符合筹资筹劳适用范围、议事程序以及筹资筹劳限额标准的,县减负办应当在收到书面申请和筹资筹劳方案的10个工作日内提出纠正意见。

(二)申报材料

1.关于《乡(镇)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实施方案》的报告

2.《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审批表》

3.《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请书》

4.《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申请审批表》

5.《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申请报告》

(三)项目的审批。

对乡镇人民政府上报的项目申报材料,由县综改办牵头,会同县财政局、减负办等相关部门,对所申报项目一事一议程序的合法性、合规性以及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工程预算、村民筹资筹劳、乡村投入等情况进行审核。经审核确认符合财政奖补范围的项目,由县综改办和减负办负责指导督促乡镇政府及项目村予以公示,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公示内容包括:议事主体、项目内容、工程概算、施工期限、村民筹资筹劳数额、社会捐赠、乡村投入和上级财政奖补资金安排情况等。经公示无异议后,一般性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由县政府审核批准,并报省税改办备案,财政奖补项目的覆盖面应控制在全县行政村总数的50%以内。重点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由县综改办和减负办审核确定,并逐级上报省税改办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批。

(四)项目的实施。

村内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筹资、筹劳的开展,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农业部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的通知》(4号)和村级范围筹资筹劳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甘政发〕87号)的规定履行相关程序和手续。

1.筹资筹劳的原则。村内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筹资、筹劳(一事一议),必须按照《通知》和《条例》的有关规定,坚持“村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合理限额”的原则,实行一事一议,逐项表决。

2.筹资筹劳的项目范围。村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道路修建、植树造林、农业综合开发有关的土地治理项目和村民认为需要兴办的集体生产生活等其他公益事业项目。属于明确规定由各级财政支出的项目,以及偿还债务、企业亏损、村务管理等所需费用和劳务,不得列入筹资筹劳的范围。

3.筹资筹劳的议事范围。原则上为建制村,但是相邻村村民共同直接受益的筹资筹劳项目,应当由受益村协商、乡镇人民政府协调,按照分村议事、联合申报、分村管理资金和劳务的办法实施。根据受益主体和筹资筹劳主体相对应的原则,也可适当缩小议事范围,以村民小组或者以自然村为单位。

4.筹资筹劳的标准。村内筹资,以村为单位,按照本村实际参与筹资人口,人均总计不超过15元的限额,分摊筹资额。除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经村民代表会同意可以按田亩进行分摊外,其它筹资项目一律应该按照筹资人口进行分摊。村内筹劳,以村为单位,按照本村实际劳动力数,劳均总计不超过10个工日的限额,分摊筹劳额。

5.筹资筹劳的对象。筹资对象为本村户籍在册人口或者所议事项受益人口;筹劳对象为本村户籍在册人口或者所议事项受益人口中的劳动力。五保户、现役军人不承担筹资、筹劳任务;伤残军人、在校就读的学生、孕妇或者分娩未满一年的妇女不承担筹劳任务。对于家庭确有困难,不能承担或者不能完全承担筹资任务的农户可以申请减免筹资;因病、伤残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承担或者不能完全承担劳务的村民可以申请减免筹劳。

6.筹资筹劳的程序。

(1)、议事项目的提出。需要村民出资出劳的项目、数额及减免等事项,应当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或者经村民会议授权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筹资筹劳事项可由村民委员会提出,也可由1/10以上的村民或者1/5以上的村民代表联名提出。对提交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审议的事项,会前应当向村民公告,广泛征求意见。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和表决的事项,会前应当由村民代表逐户征求所代表农户的意见并经农户签字认可。

(2)、村民(代表)会议的召开。应当有本村18周岁以上的村民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2/3以上农户的代表参加。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应当有代表2/3以上农户的村民代表参加。

村民委员会在召开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前,应当做好思想发动和动员组织工作,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民主议事。在议事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吸收村民合理意见,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进行表决。

(3)、村民(代表)会议表决。村民会议所做筹资筹劳方案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表决时按一户一票进行,所做方案应当经到会村民代表所代表的户过半数通过。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后形成的筹资筹劳方案,由参加会议的村民或者村民代表签字。

7.筹资筹劳的审批。筹资筹劳方案报经乡镇人民政府初审后,报县级人民政府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复审。对符合规定的,县级人民政府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方案的10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对不符合筹资筹劳适用范围、议事程序以及筹资筹劳限额标准的,县级人民政府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提出纠正意见。一般性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经县政府审核批准后即可实施。重点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由省税改办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实施。

五、筹资筹劳的管理

(一)纳入监督卡管理。对经审核的筹资筹劳事项、标准、数额,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省级人民政府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统一印制或者监制的农民负担监督卡上登记。

村民委员会将农民负担监督卡分发到农户,并张榜公布筹资筹劳的事项、标准、数额。

村民委员会按照农民负担监督卡登记的筹资筹劳事项、标准、数额收取资金和安排出劳。同时,应当向出资人或者出劳人开具筹资筹劳专用凭证。

村民应当执行经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经县级人民政府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核的筹资筹劳方案。对无正当理由不承担筹资筹劳的村民,村民委员会应当进行说服教育,也可以按照村民会议通过的符合法律法规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进行处理。

(二)筹资管理。筹集的资金应单独设立账户、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村民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筹资筹劳情况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筹资筹劳的管理使用情况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后,定期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平调、挪用一事一议所筹资金和劳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立项或者提高标准向村民筹资筹劳;不得以一事一议为名设立固定的筹资筹劳项目。

(三)筹劳管理。属于筹劳的项目,不得强行要求村民以资代劳。村民自愿以资代劳的,由本人或者其家属向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可以以资代劳。以资代劳工价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公布。由村民筹资筹劳,开展村内集体生产生活等公益事业建设的,政府可采取项目补助、以奖代补等办法给予支持,实行筹补结合。

(四)专项审计。乡镇农经站应当将筹资筹劳纳入村级财务公开内容,并对所筹集资金和劳务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五)违反规定的处理。违反规定要求村民或村委会组织筹资筹劳的,县级以上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提出限期改正意见;情节严重的,应当向行政监察机关提出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的建议;对于村民委员会成员,由处理机关提请村民会议依法罢免或作出其他处理。违反规定强行向村民筹资或以资本代劳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将收取的资金如数退还村民,提出相关处理建议。

六、项目审核

乡镇人民政府根据乡镇一事一议项目规划要求和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需要,对村级上报的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进行初审,经初审同意后报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和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

七、项目审批

乡镇上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经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进行审核汇总后,报县人民政府审定批复,批复文件和项目汇总表报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违反村民议事程序和有关规定的,县级人民政府不予审批。

八、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程序

奖补资金的申报实行自下而上、先建后补,由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村申请,乡镇人民政府对村级申报奖补项目的合规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初审,县级财政、农业部门按职责复审并汇总上报省级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农业部门审核确定奖补项目。中央根据试点范围和工作进度拨付奖补资金,省级财政部门接到中央奖补资金后,按照省级审定的奖补资金申请汇总表,连同省级奖补资金,拨付到县,由县级人民政府统一负责管理,专项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项目奖补。政府奖补资金列入地方各级财政决算“对村级一事一议的补助”科目中反映。乡镇依据项目竣工验收报告、出资人交款凭证、经公示群众认可的奖补资金明细表,直接发放给该项目筹资筹劳的议事主体。

九、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的相关配套措施

(一)建立健全一事一议民主议事机制。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农业部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的通知》(4号)要求,遵循村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合理限额的原则,规范议事程序,明确议事范围,确定限额标准,细化管理措施,正确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要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有关规定,所议之事要符合大多数农民的需要,议事过程坚持民主程序,实施过程和结果接受群众监督。特殊原因确需跨年度筹集资金和劳务,须经全体村民同意,报省级人民政府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不得超出规定范围向农民筹资筹劳,不得以行政命令方式下达筹资筹劳任务,不得平调使用筹集的资金和劳务,不得强行以资代劳,防止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变成加重农民负担的口子。

(二)建立健全监管制度。一是建立财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的内容、筹资筹劳的数量、奖补金额等应作为村务财务公开内容,及时向村民公布。二是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县乡要建立一事一议奖补项目档案或数据库,将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会议记录、村民签字、筹资筹劳方案、奖补项目的申请表等相关原始材料汇总归档,规范管理。三是建立监督检查制度。试点省份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农业部门每年要对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及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对违规操作、截留挪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和奖补资金的行为,要责令纠正,追回资金,并按照规定,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

(三)推进村级公益设施管护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明确小型公益设施的所有权,落实养护责任主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形成的资产,归项目议事主体所有,可成立相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承担项目的日常管理养护责任。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农村公益事业,对现有的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可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实行市场化运作,提高使用效率和养护水平。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49号)要求,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逐步增加国家对水利设施运行维护的投入,探索农村小型水利设施运行维护的新机制。

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组织领导

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为了切实加强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工作的组织领导,镇上在去年九月份成立了沙河镇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各村的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进一步落实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努力做好具体组织工作,鼓励和引导农民开展好一事一议工作,加强在实施过程中的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政策,确保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十一、项目实施

1.项目实施主体

经批准的财政奖补项目,由村民委员会负责实施。村民委员会成立3-5人的村民监督小组或理财小组,具体负责对一事一议的项全程监督。对专业技术性较强、安全性要求高的项目,由县综合改革部门组织有关部门配合村民委员会或村民监督小组或理财小组,对项目的设计、施工及安全进行管理监督。

2.招投标管理

5万元以上项目(含5万元)项目由乡镇采用打捆招标形式将所有项目汇总一起公开招投标,5万元以下的项目,各乡镇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公开招标以外的方式进行。

所有项目必须实行合同管理,由村民委员会与施工单位(或个人)签定正式合同。

3.竣工决算

项目完工后,必须编制竣工决算,投资较大的项目,原则上由村民委员会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实施项目进行审计,并提交竣工决算报告。

4.项目的检查验收。

项目竣工后,由村委会向乡镇政府提出验收申请,乡镇政府验收合格后,出具验收意见,对验收合格的项目向县综改办提出验收申请,县综改办会同县财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等部门,根据相关的考核评估要求,采取实地核查、听取汇报、查阅有关资料、征询村民代表和群众意见等方式,重点对财政奖补资金的监督管理、档案管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公示制、设施管理、养护制度、社会捐助、村民自愿出资以及项目工程质量和效益等情况进行全面验收。同时,对跨年度建设项目和验收达不到标准要求需要整改的项目,待竣工和整改到位后组织验收。

十二、项目资金

1.专户管理

中央、省和县财政安排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纳入“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专户,同时,将村民筹资、村集体资金、社会捐赠资金也要纳入“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分乡镇村核算,县级财政报账制,项目实施完成并验收合格,并经村民监督小组或理财小组审核同意报村民委员会批准后,按有关规定的程序将资金直接拨付给施工单位或施工个人。

2.资金监管

乡镇财政所应加强对村民筹资、村集体资金以及社会捐赠资金的监管。乡镇农经站应将筹资筹劳纳入村级财务公开内容,并对所筹集资金和劳务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严防只筹资不办事、或为了套取上级奖补只议事不筹资。专项审计的结果将作为下一年度村开展一事一议事项的审批依据之一。由乡镇填写《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报帐申请表》,对申请县以上财政奖补资金的还应填写《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审批表》

十三、项目档案

1.总体要求

乡镇要建立健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档案,将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会议记录、村民签字、筹资筹劳方案、项目报告、公示结果、项目奖补申请、竣工验收报告等相关原始资料汇总归档,做到一项一的档,规范管理。

2.项目档案目录

第一部分一事一议

第二部分项目招标议标

第三部分合同

第四部分施工过程

第五部分竣工验收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篇7

关键词:农村;文化事业;公益性文化事业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党的十报告进一步指出,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作为一项面向农村、服务农民、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利的文化惠民工程,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涉及文化和政治、经济、社会诸多因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研究已经是政要和学者研究的热点,并已形成了以下观点。

一、国内关于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研究现状

(一)从多维角度发展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阐述

李桂红认为要理性认识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以解决建设中各种困难和问题,从农村本土文化资源、文化事业的公益性和社会力量多元化参与这三个维度来统筹思考总体推进。

(二)从政府作为主导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角度阐述

徐传湛等认为从各国历史和实践经验来看,任何社会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都是在政府主导下发展起来的。从政府行为的角度而言,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内容可以分为外部制度的改革、内部制度的改革和保障措施的改革。蔺光认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蓬勃发展需要有相对完善的文化经济政策及多方财政支持和法制的保障,这样才能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政策和舆论环境,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三)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划分角度阐述

程建平认为如何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区别开,即如何进行相关的分类研究,是构筑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理论框架的重点,也是难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对文化事业和企业的划分进行过专题研究,认为文化单位的企事业性质要在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确定,但事业和企业分类是相对的、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四)从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角度阐述

张晓明、齐勇锋、崔健民等认为分类改革是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途径,而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塑造文化市场的微观主体,并在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之间,建立起一种科学、合理、高效和可持续的合作模式,保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得以充分提供。

综上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研究,无论是学术界的理论探讨,还是职能部门的政策分析,或是来自基层的调查研究,都为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但是,由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复杂性使该项研究存在着许多不足。

公益性文化事业具有明显的社会共享性和极强的外部效应,肩负着发展民族文化、对广大公民实施教育、知识传播、文化娱乐等社会功能。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是实现广大农民文化权利的重要途径,也是配置农村地区非经营性文化资源的有效载体,它的发展同文化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息息相关。因此,大力发展黑龙江省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黑龙江省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文化事业是指主要由国家兴办,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不以营利为目的,面向社会、面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化事业及相关载体。因此,以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为主要社会职能的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的总和构成了公益性文化事业部门。凡国家兴办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科技馆、群众艺术馆、美术馆等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单位,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

(一)黑龙江省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1.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通过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将有助于发展壮大黑龙江省农村地区公益性文化事业,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是繁荣文化事业,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的要求。既要注意搞活机制、繁荣事业,又要适应市场、保障农村基本文化权益,这是在新形势下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由之路。

3.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是政府实现社会管理职能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会不断地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费投入,承担社会文化公共服务的职能, 也就是说公益性文化事业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二)黑龙江省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事业与产业的混淆使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方向一度偏移。省内有些地方把所有文化单位统统由财政供养,该进入市场的没有进入市场,财政不堪重负,文化单位也丧失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对公益性文化事业而言,这种混淆也有悖于它的公共物品属性,严重损害了其公益性、服务于大众、实现人们文化权利的固有品质。

农村公益性文化设施和环境的落后与社会实际需求不相符合。从黑龙江省目前来看,公益性文化设施和环境的发展水平远没有达到农村发展对它的实际需要。首先,从数量上看,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与实际的人口数量不成比例。其次,从内容上看,公益性文化活动内容的陈旧也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很多公益性文化机构几十年如一日。再次,公益性文化事业部门服务的落后也使其发展呈现出低靡状态。

文化体制滞后使公益性文化事业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艰难。黑龙江省当前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普遍存在着管理体制落后、投资体制不完善以及人事制度不合理等诸多体制和机制问题,对黑龙江省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多内部机制上的障碍,严重束缚着公益性文化事业应有的巨大社会作用的发挥。

经营性大众文化的兴起对公益性文化的发展造成一定冲击。经营性大众消费文化吸引着消费者更多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公益性文化事业在大众眼中的位置,抑制了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需求和重视,对其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三、黑龙江省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对策选择

(一)黑龙江省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模式和路径

1.立足本土,抓住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文化根基。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必须立足于农村本土,抓住本土文化资源这个发展根基。一方面从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和精华,为黑龙江省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提取深层源动力;另一方面对农村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并赋予其时代的特色和内容,为黑龙江省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添加强大驱动力。

2.正确定位,发挥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政府主导作用。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坚持公益性原则,保证全体人民无差别地享有广泛的文化资源。公益性的原则决定了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运营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的竞争机制来运作。因此,用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来弥补市场的失灵,使其在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主导作用:例如加大投入,建立政府主导的投资机制;理顺关系,建立健全运营管理机制;整体布局,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关怀人本,发挥农民的主体力量等。

3.多元参与,构建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在坚持政府作为管理和投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逐渐改变一元化的单一管理模式,将广大的社会力量吸入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中来,积极鼓励非政府组织、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办或捐助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形成一个有力的多元参与的社会支持系统。

(二)推进黑龙江省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1.政府兴办公益文化事业,鼓励、扶持、资助各种公益文化事业发展。政府除了提供直接的财政资助外,还应通过提供各种优惠条件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投资民族文化产业和兴办社会公益文化事业;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政府应直接投资兴办一些公共文化设施和重要的文化事业,主要有公共文化场所、公共图书馆等,尤其针对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地区加大投入力度和服务标准,陆续把公益性文化单位向全体社会成员免费开放,以满足各地区群众对于文化事业的需求。

2.制定科学而有力的公益性文化发展政策。首先,通过立法来保障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完备的立法和有效的执法是确保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资金及时到位、落实相关文化政策的有力途径。当前,从整体上看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相关法律规章还不够完善,尤其是针对农村公益性文化发展现状和规律的法律制度还比较欠缺。因此应切实加强农村文化事业立法,为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其次,做好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分类管理。从公益性文化事业自身来看,转变政府职能,实行分类管理,也是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通过实施分类管理原则,对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及文化产业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才能真正实现行业归口管理。

3.鼓励多方参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公益性文化事业资源大多为国家所有,要使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就要按照市场需要和公共事业的要求来合理配置资源。首先,面向市场,鼓励企业参与。运用一些商业手段实现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与企业的合作共赢:既为自身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企业提高了社会影响。这是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有力补充力量。其次,扶持农村民间组织。这些社会民间组织可以起到“企业不为、政府不能”的作用,填补政府功能的空白,如农村老年人协会、扶贫协会等有利于增强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后劲。

4.鼓励农村主体自办文化。农民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主力军,首先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等措施积极扶持热心文化活动的农户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室等;支持农民自筹资金兴办民间艺术团、书社等群众组织,使农民直接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发挥农村“文化能人”的带头作用。总之,使黑龙江省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从本土出发,找准立足点,让农村文化活动更具活力。

总之,大力发展黑龙江省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地走符合龙江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的要求,也是切实解决黑龙江省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需要,从而真正实现本省社会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建民.试评我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研究现状[J].中 国青年政治学院学,2008,(6).

[2]李桂红.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三维思考[J].洛 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

[3]游祥斌,毋世扬.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历程、理论 经验和问题[J].中国行政管理,2011,(4).

[4]徐传湛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中的政府作为 研究[J].中国财政,2008.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篇8

民选机构,为农民当家作主提供了保证

2006年,盐亭县玉龙镇钟沟村为彻底改变“晴通雨阻”的落后交通状况,村党支部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由村民选举产生村“公益事业理事会”,成员由老干部代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驻村的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负责全村公益事业的建设和管理。“公益事业理事会”成员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听取群众意见,召开广播会、坝坝会,对公益事业建设的目标要求、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讲解,得到了全县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截至目前,“公益事业理事会”采取“国家政策补助,农民自愿集资,在外能人捐助”的办法,已解决了近100万元的资金问题,建成了6公里长的通村水泥路。

盐亭县“公益事业理事会”的民主议事机制,引导群众树立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搭建了村民参与管理集体事务的平台,减少了群众对干部的误解,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去年,盐亭县总量同比下降了54%。

民主管理,使新农村建设驶上了“快车道”

在实践中,盐亭县“公益事业理事会”对公益事业建设的动议和决策均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通过召开理事会、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讨论决定。盐亭县柏梓镇八角村将本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进行公示,向社会公开招标。而标的的确定、中标者的认定、协议的签订,均由村“公益事业理事会”、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按事先议定的程序召开联席会议进行民主决策。同时,“公益事业理事会”还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资金的筹措、使用,均由理财小组专人负责、专户存储,管钱管物管账分设,人员职责明明白白,投资投劳张榜公布,收支往来清清楚楚。

通过运行,盐亭县“公益事业理事会”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使全县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去年,全县共投入6800万元,新建各类水利工程2000余处,新增灌溉面积3.03万亩;建成通乡、通村公路351.5公里……

延伸推广,为灾后重建创造了新模式

“5・12”地震发生后,盐亭县及时总结、深化“公益事业理事会”的成功做法,将其作为推进民主重建、科学重建的一种模式进行推广,着实加快了灾后重建的步伐。巨龙镇梅花村“两委”干部和“公益事业理事会”成员挨家挨户地做好重建户的思想工作,将42户受灾农户集中安置在紧邻绵(绵阳)盐(盐亭)公路处,并规划打造走马岭千亩梨园和梅花果业合作社,重点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实现了灾后重建与科学发展的有机统一。目前,盐亭县正积极推广“公益事业理事会”的运作模式,大规模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恢复重建工作。

上一篇:医院人才培养计划范文 下一篇:教育教学艺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