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艺术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3:52

教育教学艺术

教育教学艺术篇1

关键词:教学方式;教育技术;教学改革;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019-02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艺术教育备受世人瞩目。近几年来各大学也纷纷开设了相关专业课程。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艺术教育,学习艺术,并且选择艺术专业的人数还在逐年增加,可以说艺术教育已成为继英语、计算机之后的热门专业之一。很多学校为了适应社会和市场对艺术教育人才的需求,陆陆续续开设了艺术教育专业课程。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艺术专业知识和艺术表达技能,为今后毕业找工作提高就业竞争力、进一步学习参加考研等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各高校的艺术教育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普遍滞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出现各种难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不能真正地达到艺术教育的教学目的。这种情况下,学校方面应为艺术教育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方面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笔者结合艺术教育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对艺术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一、合理选用艺术教育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必备工具。教材选用的合理与否以及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选择一套合适的教材,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必备的知识,教师也更容易统筹安排教学计划。现在市面上的艺术教育教材五花八门,如何选择艺术教育教材呢?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难易度要与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相适宜。我校艺术设计学院校学生相对重点、一本院校的学生来说,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如果一味的追求和重点及一本院校材、提高教材难度,这样将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艺术教学的效果。

2.教材内容要丰富多彩。艺术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有的教材过于强调理论知识部分,实践内容较少,不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材教学实践部分占比较重,理论知识基础较少,这样的教材对学生的引导是重实践轻理论。由此可见教材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3.教材要具有实用性。艺术是一种表现形式,我们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运用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思维,这就要求我们的教材必须具有实用性,与时俱进,让学生学后能运用自如。

综上所述,我们要选择内容新颖与时代同步的教材,培养的人才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

二、改变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学校对艺术教育课重视程度不够,普遍存在着课时不足这一情况。由于课时非常有限,授课内容又较多,很多艺术教育教师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多讲些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艺术教育知识而采用比较传统的”满堂灌”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满堂的讲解,学生满堂的听讲与记录,课堂气氛十分匆忙紧张。老师讲得累,学生学得累,课堂教学乏味无趣,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减退,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满堂灌”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改进“满堂灌”这种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要多发言,加强教学互动,趣味性教学,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艺术教育教师如果能很好地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不仅会使枯燥乏味的教学生动化、趣味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此外,教师应尽量使用诙谐幽默,且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语言,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喜欢艺术教育课。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想提高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传统的“以书讲书”、“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枯燥而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艺术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在艺术教学中适当地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

现在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力量,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艺术教育教学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在艺术教学中,教师除了制作教学课件、搜集下载教学资料和共享教学资源外,在课堂上还可以播放一些跟教材内容相关的短片、艺术教育电影、动画片等。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享受的同时,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在学习,反而觉得很有趣、很轻松、很愉快。学生渐渐的对艺术教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艺术教育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引进艺术教育课堂,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四、提高艺术教育专业教师的素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指导作用,尤其是艺术专业教师,其综合素质影响着课堂的有效性。现在艺术教育专业的老师偏年轻化,有的老师刚刚走出校门,没有教学经验,教学语言生硬、无感染力,教学思维不够清晰;有的理论课老师照本宣科、考试前给学生划重点;有的实践课老师不能顾全大局、指导不够到位。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应注重提高艺术教育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具体措施如下:

1.组织新教师听课。教学经验不仅仅要靠自己积累,还可以通过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而获得。听课是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它不仅让新教师感官认识到前辈教学的整体情况,还能很好地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不仅能够识记前辈的教学语言,更能提高自己语言的感染力。可见,听课是新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好办法。

2.组织艺术专业教师进行深化学习。好多艺术专业教师自步入大学的讲台,就很少有充电学习的机会。平时工作比较繁忙,课时上的安排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放假期间,其他专业的教师还有机会出去交流学习,艺术专业方面的交流学习相对较少。鉴于这种情况,校方应积极主动地给艺术专业教师联系交流学习的机会,以便教师能在假期这段闲暇的时间进行充电,从而提高艺术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提高其综合素质。为人师表,要勇于提高自己,不要仅仅局限于院校考核范畴之内,要积极汲取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丰富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为教育事业做贡献,才能在专业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艺术教育教师应从本校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努力使艺术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以上是对艺术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几点建议,供广大艺术教育教师参考,希望大家多交流,共同努力为艺术教育事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明娜.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35).

[2]杨俊志.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改革[J].科教导刊,2012,(11).

[3]康红娜,冯军.艺术类专业课堂兴趣驱动教学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2,(10).

教育教学艺术篇2

戏剧艺术通过自身强烈的艺术包容力和形式的丰富性,在训练孩子的艺术感知、欣赏力和创造性、端正审美、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幼儿园戏剧艺术教育的重要性:1、激发幼儿的审美创造力。孩子年纪较小,判断能力较差,对外界事物又具有强烈的模仿能力,幼儿戏剧演出节目一般展现的都是真善美的艺术形象,可以给孩子们提供可模仿、学习的好榜样。老师在给孩子挑选或撰写剧本时,通过选择可以体现正面形象的作品。戏剧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在观看戏剧节目时,能够完全融入情节,并通过剧情的进行与发展,逐步影响孩子的是非价值观。在幼儿戏剧课程过程中,剧本排练是课程的核心。需要幼儿根据剧本内容为主体,以小组为单元来排练剧本,这是一种十分有创造性的过程。过程中,孩子们认真分析人物、揣摩语句、自由发挥,以直观体验、自主感知、大胆想像等方法,把文本内容转换为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剧情,并灵活运用肢体语言和脸部表情诠释戏剧内涵。而这种教学活动不仅是对戏剧的二度创造,更是对孩子们所学经验的进一步深化,其本身便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戏剧教学不但能够调动孩子的想像力,而且可以培养其创造性。通过寓教于乐的剧目排练,有效地扩大了孩子的想像空间,调动了孩子的审美创造力。2、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幼儿园阶段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在进行戏剧教学时,通过注重戏剧教学的方式,通过选择幼儿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去对幼儿进行教学,能够使幼儿去更好的进行戏剧学习,使幼儿在戏剧学习的过程中去培养自身的语言能力。比如,教师可以依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可以将戏剧作一些细节上的修改,使细节能够更加贴近幼儿的身心发展,也能够使幼儿能够更好地融入戏剧学习当中,使戏剧学习中能够更好地去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

现实的戏剧教育中,由于一般老师都习惯于直接给孩子们灌输艺术基础知识和技巧,却忽略了孩子们自主参与、探究、感受艺术的过程。因此,我们经常可以在戏剧教学中,老师们往往都是首先和孩子们一起记词,然后再由老师们逐句地教孩子的记词。而每次听完后,教师们会再选择几个小朋友来表演,以了解孩子的戏剧艺术掌握情况。在练习和表演完毕之后,教师们又会奖励一些表现出色的小朋友们,接着整个教学就完成了。由于戏剧是视听和观看的艺术作品,学生必须用心去感受和感知戏剧。如缺乏深入的体会,将无法感受戏剧的乐趣。因此孩子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体会戏剧艺术,感受快乐,从而释放情感,获得艺术作品。而如何让孩子们更好地接受呢?

主要做法:1、加强互动,依据学习兴趣进行教学。在幼儿园戏剧教学方面,还要从幼儿感兴趣的方面去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去引起幼儿对戏剧的兴趣,才能够更好的在戏剧中对幼儿进行语言教学,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同时,在戏剧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戏剧人物的鲜活性,能够使幼儿从根本上去了解戏剧人物,拉近幼儿与戏剧之间的距离,促进幼儿对戏剧的深度学习,能够使幼儿受戏剧的影响,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去培养自身的表演能力以及与小伙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并且教师应该在戏剧表演中去营造一种和谐友善的表演氛围,鼓励幼儿在这种轻松的氛围能够大声的说话,主动的张嘴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种教学氛围中,既达到了教师在细节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对戏剧的认识,还能够增加幼儿对戏剧的喜爱之情,使幼儿在戏剧中既学习到了语言的多样性也能够促进幼儿表达能力的提升,还能够使幼儿学会与同伴之间进行交流互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健康成长。2、宽松和谐,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宽松和谐的艺术气氛又是幼儿戏剧艺术教学顺利开展的最主要前提条件。营造的戏剧艺术气氛大致包括二类,一类是为幼儿园实际的艺术教学服务,另一类则是为孩子们自觉开展的艺术欣赏。从而构成了幼儿园戏剧艺术教学的整个氛围。具体来说,透过营造宽松和谐的艺术气氛,使孩子们从实际的教学中得到丰富而深入的艺术审美感受,从与戏剧教学的互动中训练认知能力,增强情感感受与感知能力,达到与戏剧艺术教学的有效交流,从而全面感受戏剧艺术的巨大魅力,从而提高孩子的对戏剧艺术认同感。由此可见,幼儿园戏剧艺术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浓郁的艺术气氛的营造,任何戏剧活动都必须借助孩子各种感官活动来感受。所以,我们要根据戏剧艺术的基本规律和孩子的认识实际,给孩子营造宽松、快乐、自然的戏剧艺术气氛,提升戏剧艺术教学的效果,并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与影响,使孩子在良好的艺术气氛中身心健康发展,活跃孩子思想,发掘孩子创造力,提升孩子素质。3、加强拓展,将戏剧艺术融入幼儿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场景,都可以让孩子自由调动和利用已学的理论知识和已有经验,从而增强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已有知识体系。孩子们都有着强烈向往美的天性和学好戏剧的潜力,所以,我们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给孩子们创造生活化的戏剧情境,使戏剧艺术与教学和生活充分地融入,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相应的戏剧基本知识和技巧。

戏剧教学活动和孩子日常的活动融为一体,让孩子们学习以艺术的方法去表达、去审美生命中的美好事物,在学习戏剧艺术课程的整个流程中,能够提高生命体验,丰富生命感受,享受生命快乐。我们可以说,艺术来源于生命,艺术大于生命,也属于生活。幼儿园的戏剧教学和生活密切是联系的,它既要接近儿童的实际生活,也要以儿童的现实生存为出发点,对孩子的生活加以发掘,并对其加以教育,为孩子精心创造戏剧情景,并引导孩子从实际生活情景中感受戏剧艺术。现实生活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情境下,都可以让孩子自由调动和利用已学的艺术理论知识和已有经验,增强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已有知识体系。孩子们都有着向往美的天性和学好戏剧艺术的潜力,所以,我们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给孩子创造生活化的戏剧情境,使戏剧艺术教学和生活充分地融为一体,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相应的戏剧艺术基本知识和技巧。通过戏剧艺术教学和孩子日常生活的融为一体,让孩子学习以艺术的方法去表达、去美化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在学习戏剧艺术的过程中,增长生命体验,丰富生命感受,享受生命快乐。

作者:谷妤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镇中心幼儿园

教育教学艺术篇3

一、授人以渔的教学艺术

教育的意义不是单纯的知识赋予,而应是培养精神、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多重富有者,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很多人把云师大附中的教育特色形象地说成是“放羊吃草”,我们理解的放羊吃草实际上就是“授人以渔”或者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即“教是教给学生会学”,所以我们的校训是“不但要学会,关键要会学”。

爱因斯坦有一个著名的公式:w(成功)=x(刻苦努力)+y(方法正确)+z(不说空话)。成功,绝非偶然,特别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资讯时代,知识高速更新,社会快速发展。环境迅速变化,只有拥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者才能应付这种变化,才能在这种环境中求得进步和生存。

古人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在成语“点石成金”的故事中,那个书生很聪明,他知道成千上万块黄金也抵不上一个点石成金的“手指头”。他要仙翁的手指头就是要仙翁教他点石成金的方法,因为掌握了这种方法一辈子受用。这就启示我们:教学也要重视教会方法,要教会学生自己去学习,这样,就能使学生终身受用。正如古语所说:“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

学习是动脑的事,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作为教师,不能授人以鱼,而应该授人以渔。就是说,教给学生正确的方向和方法,任其跌打摔爬,在浮沉起伏中锻炼独立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新颖、富有见地观点,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做中学,学会自主学习。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高品质的学习。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让学生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他们对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肯定,看到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自己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在教学中,我们学校是这样要求老师的:

从人学教育抓起,在高中第一课中,让学生知道学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学习方法;立足学科教学,引导学生寻求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教师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和时间;尊重学生个性和特长,开设选修课和校本课程;给学而优的学生创设自修的时间和空间。

二、多渠道、多角度开展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在有高考升学压力的情况下,往往得不到重视,认为是浪费时间。艺术教育处于不利地位。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艺术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所起到的作用是积极的。特别是在情商培养、缓解压力等对学生起着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做了这样的努力:

(一)校园环境呈现艺术美

校园环境是师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优美的学校环境对师生的人文素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艺术教育的隐性课程。因此,精心打造学校的环境,使其具有自然美、艺术美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我们的校园有山石,它能给人以“力”气;校园有水榭,它能人以“灵气”;校园有繁枝茂叶,它给人以“生气”。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校园有文化,它给人以文明;校园更要有艺术,它给人以灵魂!

校园环境包括景观环境和文化环境。驻足师大附中校园,墙廊流韵,环境优美。经过近7年的认真规划,精心设计,师大附中的新校园已经呈现出四时花开不断,常年绿树葱茏,一步一景的优美景观。更为可贵的是,在学校环境的营造中,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推出了“温暖命名”、“毕业纪念树”等活动,让师生的智慧与对母校的爱,艺术地融入校园环境的建设中。徜徉于树影斑驳的梧桐、银杏之下,畅游于翠柳环抱的学海旁,流连于芬芳的桃李园中,无不令人心旷神怡!

在校园文化环境中,我们特别注重渗透师大附中的办学思想,使之与环境文化相结合,从而优化了隐性艺术教育的功能。文化环境还要以人为本,让学生既融入环境,又能从环境中凸现,形成环境与学生相融的和谐人文环境。在学校走廊,随处可见学生的书法绘画作品,学校的宣传橱窗绝大多数地方是由学生自主创作完成的,使校园文化环境成为学生思想情感交流的平台,使环境艺术发挥其无形的教育作用。

(二)传播美育的艺术课程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学校德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养、开发学生的智力、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学校课内课外的艺术教育,尽力为艺术课程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艺术课有专用的办公室、教室和排练场地以及相关的设备,如配有学生钢琴房。艺术课的老师在教学中,尽量挖掘教材内涵,结合学生实际,利用视频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补充、拓展,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培养学生的鉴赏品味。通过书面作业或小节目表演,以及选修课、合唱队、艺术节、艺术作品等形式,展示学生的歌舞和绘画表达情感,赞美生活,体验艺术感受艺术魅力,丰富精神世界。

(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

师大附中十分注重艺术教育对学生全面、长远发展的教育作用。学校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学生社团活动。学校以此为载体,培育以社团文化为落脚点的校园文化,积极引导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交往、学合作、学沟通,会生存、懂生活、有品位。在学校团委、学生会的指导下成立的社团联合会,负责联络学校44个社团的活动。这些社团除了传媒类、文学类、体育类、社会心理类、自然环保类、生活技能类外,尤其注重艺术类。门类齐全的社会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引领着学生的课余生活。这些活动不仅让广大同学施展了才华,而且成为“三生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各种健康、科学的活动中,锻炼了能力,提升了素质,使教育功能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活动中。

事实说明,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基础教育,它能引发、释放学生的潜在能力,促进素质教育的内化,这是每个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因此,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得身心的局长。学校每年的艺术节,高一年级的合唱,高二年级的话剧深受学生欢迎。活动期间,一定是全班总动员,合唱的班级从排练到走台再正式登场,从指挥到伴奏再到第一个合唱队员,都倾情投入,热情参与,积极体验,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话剧表演从选材到编剧,从导演到演员,从灯光到道具,无不浸透着整个班级的智慧与心血,剧里剧外,台上台下,艺术的熏陶浸润着青春的心灵。真正体现了文化、艺术与教育的结合。

教育教学艺术篇4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最能穿透感性、理性的重重壁垒直接震撼人们的心灵,因此,它更应是情感的艺术。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托尔斯泰也认为,艺术的本质是表达情感并感染大众,而优美的音乐主要是通过优美的旋律来感人的。优美的旋律通过歌词的直接引导,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从而进一步达到提高审美素质的目的。由于音乐旋律在个体鉴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每首歌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基调,如亲切、自豪、神往、风趣、热情奔放或天真活泼。对于这些独特的情感基调,一定要抓住它们的特点,然后形成联想构成画面,再在审美之中产生相应的联想记忆。这种记忆体现在心理结构之中,并形成音乐的心理图式,运用这种心理图式可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我们聆听《十五的月亮》那种温柔、令人陶醉的旋律,会唤起崇敬战士的情感;又如云南民歌《小河淌水》,那质朴自然、富于想象的歌词,从容舒展、节奏自由、回环起伏、清新优美。具有云南特色的旋律,使学生陶醉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中。因此,通过培养学生不断地聆听、欣赏和熏陶,优美动听的旋律一旦化为想象力,同样会形成对低级趣味的音乐旋律进行排斥和否定的力量,形成正确的心理情感和兴趣。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勤于思考

浓厚的创新意识是创造发明的前提,只有创新意识强的人,才可能对每件事物进行思考,并设法改进它。只有不断改进,才可能有创造发明。因此,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意识潜于每个人的头脑之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在于激发他们的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创新思维不断地在脑海中闪现。那么,怎样做才能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看书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在学生看书时,要求学生对课本中所述事物问三个问题:第一,事物为什么处于这种状态?第二,事物这种状态有缺陷吗?第三,事物的这种缺陷怎样弥补?有了问题学生才会去思考,有了问题学生才会去多思考。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懂得创造,因为艺术就是创造,艺术美的主要特征是独创新颖,不可重复。通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可随机应变,思维开阔,不局限于某种形式,不受消极定势的桎梏,以新的角度看问题,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音乐创作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一个四小节的音乐动机,让学生动手、动脑创编音乐旋律,每个学生积极开拓思维,在这一思考、分析、比较、判断的过程中,促进了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当编出各种不同的旋律后,让他们唱一唱、奏一奏,再议一议,哪一条最好听,最具终止感。通过分析,训练了学生集中性的思维能力,这样长期训练的结果是大大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进而通过学生的勤于思考发展到善于思考来达到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三、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稳定学生的创新心理

所谓创新心理,是一种勇于探索、勇于开拓、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心理;是一种敢于走前人没有走的路、敢于挖掘前人没挖掘的真理、敢于创造前所未有的新事物的进取心理。所以在教书育人方面,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不怕困难和勇于战胜困难,而且还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稳定学生创新心理。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开拓创新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会经常遇到一些困难,如乐理知识记不住,好的方法掌握不了,和声习题做不出来,不会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等。有的学生一遇到困难就缩手缩脚,甚至产生退却心理。作为教师,既要启发他们去解决问题,又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特别是在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中,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同一个习题练习,可能有多种答案;同一首歌曲,可能有多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多种理解。教师应采用以“激励为主”的方法,在关键时刻,教师哪怕是说一句“我相信你能解决”的话,都能给学生力量,给他们增添信心。这样他们就会从书本上、从同学那里、从一切可能达到的途径中找出克服困难的办法,学生的创新心理也自然得以稳定。

四、磨练学生意志,打造学生创新毅力

创新活动是人类一种最伟大最艰辛的劳动,历史上每项发明创造都包含着发明者的心血和汗水。为了一项研究,有的花费了一辈子的精力,也有的不惜自己的生命,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去奋斗、去拼搏。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历经几十年才成为“杂交水稻之父”就是一个典型的(转第47页)(接第52页)例子。具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创新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因此,磨练意志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如何磨练学生意志?笔者认为:找出学生薄弱环节,才能打造学生创新毅力。如和声教学,为旋律编配和声是学生之弱势,教师应有意多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一个个排除,运用不同的方法,编配丰富的旋律,然后通过钢琴演奏、声部演唱,使学生感受实际音响效果。对和声配置所欠缺的地方,再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反复修改。这样,学生就有了自己最圆满的答案,对学生而言,攻克了一道难关,也就是一次创新活动的尝试。在创新尝试中,学生既经历了艰辛,又品尝了苦尽甘来的滋味。通过不断地磨练,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上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五、鼓励学生善于动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所谓创新能力,就是为社会提供新的精神和物质产品的能力,这种能力集思维与现实,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展现,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培养与提高。因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着重体现在动手与音乐活动上。

音乐实践包括创作、表演、欣赏三大环节。在音乐创作中,创作者主动寻求和创作符合自己审美意愿的音乐,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从乐谱变为生动的音响,必须通过演唱者、演奏者的表演活动。在音乐表演活动中融汇了表演者的心血和对音乐的再创造,即音乐的“二度创造”。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第二课堂活动,采用“多实践、快反馈”的方法,开展班级演唱会、学校歌唱擂台赛,社会文艺演出等,学生有了从小舞台到大舞台的锻炼机会,通过开展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快速反应方式,让学生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只有通过创作、演唱、演奏、表演这些充满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学生才会发现自己知识的贫乏,才会体会到知识运用是否灵活,他们从中真正领悟到:只有发奋学习,才能充实自己;只有善于动手参与,才能改进和完善实际能力;只有不断改进,才能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学习知识比被动接收知识,记忆得更深刻、更牢固。

现今,创新教育的提出与实施,已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十分良好的前景,作为音乐教师,应该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积极探索有效的音乐教育教学方法,投入到创新中去,大胆实践和探索,去寻求一种全新的适合自身及学生特点的教学之路,这样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与创造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周懿《论创新素质教育》.原载于《三湘高校论坛》。

[2]王家强《刍议音乐教学的创造性原则》.原载于《中小学音乐教育》

内容摘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文章针对音乐这一特点,从几方面阐述了音乐教育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育教学艺术篇5

〔论文摘要〕本文探讨了工科大学开展艺术教育的必要性,即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艺术教育应遵循的规律性,即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正确定性定位,尊重客观规律;进行艺术教育的现实性,即采用科学方法安排教学,并优化教学课程。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如何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之巅,关键是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而艺术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早在本世纪初,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指出,应当把美育列为国民教育的宗旨之一,并规划了全民艺术教育的实施蓝图。[1]一个世纪过去了,国家对发展艺术教育高度重视,颁布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以及实施办法,如《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等,中国大学艺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艺术教育正迎来姹紫嫣红的春天。

一、我国工科大学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工科院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而艺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跨世纪的新一代大学生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工科大学的学生来说,感受艺术的魅力,了解艺术的内涵,也同样是出自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发展的内心的渴望。国家“面向二十一世纪高校美育课程方案研究”的基础性工作——问卷调查,于1998年初就在全国部分地区展开,以广州地区为例,向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七所高校部分大学生发出2900份问卷,回卷2376份。[2]从对工科院校回收问卷的分中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日益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当代大学生中,普遍表现出对艺术选修课的高度热情,他们在对中外优秀传统艺术表现了浓厚兴趣的同时,也对中西方现代艺术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在重视艺术理论修养的同时,也积极从事艺术实践活动。

因而,在工科大学开展艺术教育十分必要。它可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塑造良好的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市场经济的残酷竞争,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彬同志在1996年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美育是非常重要的,美育是运用艺术学、自然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不仅是自身,而且渗透在诸育之中,以美辅智,以美促劳,以美健体,美育对德、智、体各个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工科大学开展艺术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一个社会的国民艺术素质不高,势必会影响到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而工科大学生作为大学生阵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的文化代表,要提高全社会的艺术素养,首先必须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高等教育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而,当代大学生不仅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过硬的专业技能、健康的体魄,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通过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一定艺术素养的大学生群体,并通过他们带动整个社会的艺术氛围,以提高全社会的艺术素养。

再次,工科大学开展艺术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既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也具有一些负面影响。它的趋利性往往使一些人急功近利、心态浮躁,工作的快节奏又使人们倍感劳顿、疲乏,很容易使人变成“经济动物”。而艺术具有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升华精神的作用,是人们烦躁时的镇静剂、劳累时的栖息地,是人生宁静的港湾,是人免于沦为“经济动物”的一大引力。市场经济越发达,艺术在这方面的作用就越突出。而工科大学生一毕业,就将置身于市场经济的最前沿,如果不具有一定的艺术精神,就很难能够保持平静的心态和旺盛的精力。此外,对他们而言,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创造力,培养一定的艺术素养,无疑更增强了他们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二、我国工科大学艺术教育的规律性

由于种种原因,工科院校艺术教育发展水平与一些综合类、师范类院校相比还存在差异,因而,工科院校必须充分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并遵循教育规律,科学有效地开展艺术教育、教学活动。在教育的诸单元中,艺术教育自身的规律具备了“感染人类追寻美感的欢悦”的特点,因而具有巨大的灵魂感召力和震撼力。正如法国艺术家罗丹所说:“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所以使人感动,不但因为它使人得到多少适意的感觉,实则因为它所惊起的思想”[3]可以说,艺术教育对培养人的人格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具有关键作用。

从全国大学生艺术教育状况的抽样调查来看,一些状况令人惊诧:许多人不知道中国当代艺术大师齐白石、徐悲鸿、梅兰芳、盖叫天是何许人也,不知道中国四大名著出自何时、何处、何人,不识五线谱者大有人在,更惶论国外的名家、名著,这其中工科大学生此种情况则更为突出。本来,有些是属于中小学艺术教育中要解决的基本常识,到了大学,还要补这一课,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要提高艺术教育的水平,使艺术教育能够适应新世纪的挑战,就一定要彻底破除“应试教育”的思想,彻底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走出一条以“素质教育”为主的道路。

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虽然是一种艰难的转变,但已越来越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艺术教育要面向新世纪,就必须建立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指导思想,只有坚持这一指导思想,艺术教育才有可能摆脱种种偏见,全面地、辩证地认识艺术学科的性质,进一步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形成一整套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艺术教育新体系。

工科大学艺术教育的本质是素质教育,是向所有在校大学生打开大门的艺术教育,是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完善人格、塑造灵魂的艺术文化教育,而非以艺术中的某个门类为业,求其专、攀其高的专业技能教育或尖子教育。

工科大学开展艺术教育首先要遵循艺术教育本身的规律。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一些类型的教育,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具备三种功能:一是“教育”,二是“净化”,三是“”。[4]艺术可以帮助人们获得知识,陶冶性情,得到。艺术教育作为特有的审美教育,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首先,艺术审美教育是“以情感人”。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作品,使受育者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从中得到教育:其次,艺术审美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艺术作品对于人的教育,是在长期作用下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形成高尚的思想情操,最后,艺术审美教育是“寓教于乐”,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精神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身心得到积极愉快的休息,而且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其次,艺术教育也要遵循人类素质形成发展的规律。艺术教育在人的素质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这不是哪个人的好恶,而是客观规律。人的素质是分层次的,优秀素质需要多方面的滋养,需要长期细致深入的充分的培养过程。“素质教育”不是一门课,如果不溶于各门课程、不落实于教学过程之中,便不过是一句空话;同样,离开了具体、生动的优秀艺术形式,以及与其相应同样具体、生动的艺术课程的教学活动,艺术美育、艺术素质教育乃至全面的美育、素质教育的完成与实现,都是难以实现的。

艺术教育、教学活动作用于对象,逐步积累,潜移默化,形成素质的过程,是一个既连绵不断、渗透融合、贯通始终的统一过程;又是一个相对有序、曲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由不同环节组成,相衔递进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序列是有规律的,这一规律同人的生理、心理、认识、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规律保持一致。由于工科院校艺术教育不仅取决于它的性质、目的,也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下的素质形成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的制约,因此,其开展艺术教育教学的安排和要求的基本顺序是:

——使学生增强对高雅艺术、高文化含量的经典艺术的兴趣与爱好;

——使学生了解、掌握一些基本的艺术知识;

——使学生提高感受、理解、鉴赏艺术作品和表演的实际能力;

——使学生养成欣赏美好艺术的生活需求和文明习惯;

——使学生积累起较丰富的艺术修养;

——使学生逐步形成高尚的艺术审美情趣,审美理想;

——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高全面素质的目的。

与艺术教育的规律及形成人的素质的基本过程相适应,艺术教育教学的原则归纳如下:

1、在与普通高等教育一般课程相应的水平上起步,以艺术作品和学生参预艺术审美实践活动的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为顺序安排教学的原则;

2、以加强和深化对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感受、理解、表现等审美实践为主线组织教学的原则;

3、以对艺术作品整体特点的把握、评价、表现等为主要内容展开教学的原则;

4、以正确的观点,按照揭示艺术作品的表现及其规律的实际需要,介绍、练习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原则。

三、我国工科大学艺术教育的现实性

面对21世纪,艺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如何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实现艺术教育的现代化,是探讨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而又系统的教学方法,优化整个教学过程,探索出一条符合工科院校的艺术教育的新模式,使艺术教育更科学、更合理、更具挑战性。

首先,注重优秀的传统教育方法。开展艺术教育,应注重继承和学习中国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中国画的气韵轩昂、笔墨淋漓,中国民族音乐的悠扬、自然,中国文学的灿烂、辉煌,中国民间艺术的质朴、浑厚等,都是艺术教育的源泉。而中国传统教育方法一向是提倡教学相长、由浅入深,传统艺术教育也注重理论指导实践活动,沿袭了中国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学习教育方法,临摹、模仿,学习前人的经验是传统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工科院校开展艺术教育离不开中国教育的大环境,更要积极吸收和借鉴传统教育方法,即以讲授理论为主,实践为辅,循序渐进地开展艺术教学活动。

其次,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科学。国外一些先进国家的现代教育理论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其共同的特点是运用现代系统论、现代心理学、现代信息学等最前沿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成果作为科学基础,从教育、文化、科学、审美等方面对现代教育的体系做出思考和重构。比如美国的《零点项目》的研究,就对未来人才素质的培养,对如何通过实施艺术教育来进一步完善人格作了深层次的研究,为美国21世纪的战略决策提出重要的科学依据。

近年来,工科院校艺术教育在教育方法的科学化方面做出不少有益探索。比如,艺术教育主要以普及艺术知识为主,相对提高为辅的原则,在开展艺术教学课程的同时,结合课外艺术活动实践,让学生参与体验艺术创造过程,提高其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这种开放性教学解决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课时少、内容多,学生很少在课堂上直接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问题。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办法,不但进一步提高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而且根据艺术教育的特点,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从理性到感性的认识。总之,在如何实现艺术教育方法科学化的问题上,只要我们善于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科学并与中国优秀和传统教育方法相结合,就一定能够实现艺术教育方法的科学化。

艺术教育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即根据教学理论、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所做出的最佳选择,以期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工科院校开展艺术教育,根据国家教委的相关规定,从大的方面分为美术、音乐和影视三大部分,美术方面又包含中国画、书法、美术鉴赏、环境艺术赏析、商业美术赏析等课程内容;音乐方法包含了声乐演唱艺术、器乐基础、合唱与指挥、舞蹈、音乐欣赏等课程内容;影视方面则包含了影视剧作引论、电影学原理、电影名片赏析等课程内容。根据艺术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从教学方法出发,大致分为两大部分:一理艺术鉴赏(即理论部分),二是艺术实践(即技能、技巧的训练)。作为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艺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浓厚兴趣,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

1、艺术鉴赏

根据工科大学生的年龄差异、专业特点和文化层次,选择中外优秀的美术、音乐、影视等艺术作品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以其不同的形式开展教学。

(1)赏析。教师从作品的思想内容、精神内涵、时代背景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贯彻美学原理,让学生鉴别作品的优劣。通过大量的古今中外优秀艺术作品的展示,从而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加以赏析,以增强学生审美能力的认知广度和深度。

(2)课堂讨论。艺术作品的赏析,采取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通过互相切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开启学生的艺术想象力。这一教学方式,对于大学生层次的教学阶段是非常需要的,它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3)提问。在教学中运用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学生对艺术作品鉴赏的兴趣以及对作品的思考。提问指的是双向,即教师问学生、学生问教师。教师在提问题时,要注意到工科大学生对艺术理解的综合起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充分思考;反之,学生向教师提问题,往往更尖锐、更深刻。这种双向的提问,摆脱了传统教学中只是“教师问,学生答的家长式教法,有利于调动教学积极因素,加深教与学之间的磨合和沟通。”

(4)现代教学媒体。根据艺术教育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是提高艺术教学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因为艺术教育通常以艺术作品作业鉴赏对象,特别富有直观性和生动性,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可以直接感受到。此外,采用媒体组合教学方式,有利于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场景声情并茂,图文并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使艺术教育课程真正成为一门艺术,学生也可从中得到高品位的艺术熏陶。

2、艺术实践

艺术教育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因而,工科院校进行艺术教育,除了应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之外,还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一定的艺术实践,增强从理性到感性的认识,这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很有必要。

(1)观察法。苏联教育家马申斯基认为:“没有观察就没有明确的观念,没有明了清楚的观念就没有绘画。”[6]观察是人类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智力开发的基础,知识的百分之八十源于观察。这一点突出表现在艺术教学中的美术技法训练。比如说要表现物象,不论是个体或组合物体,都必须从整体观察出发,而表现整体的方法是从整体出发直线取形,局部深入,再回到整体。那么,在深入作画过程中,就要不断进行比较观察,如形态的大小、宽窄,位置的高低、远近,色彩的明暗、冷暖等,通过观察对比,从中找到物体富有共性和个性的地方。在教学中,要根据绘画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观察、比较,找出形体、结构、虚实、光影等的变化。

(2)练习法。艺术实践课中,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如“声乐演唱艺术”、“舞蹈”、“器乐基础”、“合唱与指挥”、“中国画”、“书法”等,都是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声乐演唱艺术”除了让学生了解歌唱器官的构造,正确的歌唱姿势以及歌唱呼吸、共鸣、咬字等的基本知识以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声乐基本技巧的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进一步得到感性上的认识,初步掌握声乐演唱技巧,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参与组织一些演唱活动。又如“书法”,除要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知识和中国书法史纲要,理解书法何以为中国独特的传统艺术,结合欣赏历代书法作品,提高书法审美能力之外,还要通过对历代书法碑贴范本的临摹练习,逐步掌握各种书体的写法,为今后进一步创作书法作品打下一定的基础。在练习时,教师始终处于辅导地位,应及时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差错。

(3)示范讲评。艺术实践本身是一种直观性较强的课程,技能、技巧通常通过教师的示范表演、辅导来进行。比如中国画的用笔、用墨以及各种技法,都离不开教师的示范表演。示范可以是课前准备好示范图例,也可以在课堂即兴示范表演,学生通过模仿、训练,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所以,这种直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另外,对学生所完成的作品进行讲评,通过教学和学生的双向交流,以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实习。实习是让学生参加具体社会活动,把在课堂上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技巧,应用到实践中去。由于工科院校艺术选修课时有限,不可能安排太多的时间让学生去实习,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可以根据所授的课程内容,结合社会、校园的热点宣传活动、文艺活动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从中得到锻炼。

(5)参观博览。艺术教育通常采用大量的视觉形象资料以及视听材料,开阔学生的眼界。在教学中,有目的、有组织地让学生到各类艺术馆、博物院、音乐厅去参观学习,百闻不如一见,实地参观考察,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中外优秀文化艺术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开拓艺术视野。

〔参考文献〕

[1]蔡元培·蔡元培全集[M]·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中国教育年鉴1998[M]·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法]罗丹·罗丹艺术论[M]·傅雷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4][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教育教学艺术篇6

艺术是最接近生活的,读懂艺术就懂得了生活,艺术的秘密也是生活的秘密。在生活中情感真挚,人格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才会有王羲之、顾恺之、陶渊明、嵇康这样中国艺术史上一流的艺术家。达・芬奇是一位具有丰富情感的举世瞩目的艺术家,除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之外,在科学上也有着巨大的贡献。他的成功告诉人们,人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会逐渐养成一种用艺术的思维方式去洞察人生的行为模式,用这种艺术的眼光去观察人生,才能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真正体味生命所赋予人生的特殊含义。

一、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21世纪对人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世界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素质教育”,在普通中学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既符合教改精神,也符合年轻人的情感特点。艺术欣赏过程中艺术作品的带领与宣泄作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艺术表现过程中自由表达的作用,能让学生体验快乐、形成自信,塑造健康和谐的人格。

广义上讲,艺术教育是一种启迪人的智慧、挖掘人的潜能的教育。艺术教育能引导一个人自觉地完善道德、人格,使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并能最大程度地发展创造力。狭义上讲,艺术教育主要是艺术知识、艺术技巧、艺术鉴赏与创作的教育。中国近代大教育家蔡元培认为:“艺术是使一个民族素质得以提高和振兴的关键。”爱因斯坦指出:“要使学生对价值即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最基本的就是他必须具有对美和善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有效载体,所以在教育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中学艺术教育的现状

艺术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有效载体,在教育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没有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因为艺术不是为了功利的目的而是为了人性的完善。由于教育体制、社会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的艺术教育比较薄弱,中学生的艺术素质不高,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充分表现出来。

三、中学应高度重视艺术教育

在中学发展艺术教育事业,重要的一点是要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和文化环境,让更多的人关心和支持艺术教育。首先是要加强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一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具有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唤醒和激活人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二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推动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教育改革一个方向性的大问题,重视和加强素质教育,就要重视艺术教育;三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贯彻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方针的需要,艺术教育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艺术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和途径,能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情感,塑造完美和高尚的道德人格,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中学艺术教育的课程应是面向全体的,它应当是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一方面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培养人的艺术方面的素质。建议在中学可增加美学、诗歌、戏曲、影视、音乐欣赏、艺术欣赏、声乐、器乐、舞蹈、素描、绘画、书法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应以科学性、生动性、趣味性相结合为方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尽量做到边教、边学、边实践。让学生真正感受艺术的魅力、美的魅力。例如:可开设艺术素质教育系列专题讲座、名曲欣赏、音乐艺术概论、音乐基础理论与视唱练习、舞蹈艺术概论与形式表现等艺术素质选修课。一幅好的艺术作品能丰富学生的情感,能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要讲求艺术形式、艺术风格、艺术语言的时代特征及创新点,要注重艺术家的情感和作品的精神内涵。我们要给予学生最能代表人类优秀文化的艺术,使其充分认识到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功能。

当然,在实施艺术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也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加强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修养,并不断深入到社会以及学生中间进行真切的交流,在良好的互动过程中把素质教育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众所周知,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道”不仅仅是艺道,“业”也不仅仅是艺业,“惑”也不仅仅是对艺的思索与困惑。自古以来,学艺必先修身,艺术教育应该充分运用它独特的教育内容、灵活的教育方式、多渠道的教育途径,紧密结合时代,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努力促使学生情商及智商的双重提升,使学生形成接受美、排斥丑的心理定势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意识。艺术教育不仅能给人以美的愉快、智的启迪,而且还给人以善的引导。

教育教学艺术篇7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本文论及的工科大学主要是指我国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以后组成的以工学为单一主体和特色的大学。美国作为世界上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中以艾斯纳(Etliot W. Eisner)为代表的“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理论(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即 DBAE)和定位于人文教育的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理论为主。在国内,清华大学和东南大学则代表了两种实践模式:“由技入道”和“由理入道”。

 

但从工科大学整体来看仍然存在以下困境:艺术教育地位不高、机构不健全、体制不顺畅,缺乏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美育课程缺乏顶层设计,导致因人而设,杂乱无章,质量不高;艺术活动背离普及初衷,陷入应试教育的窠臼。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思想上重视,政策上不重视;口头上重视,措施上不重视;表面上重视,行动上不重视”,而没有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高等学校办学理念的高度来认识通识艺术教育,从艺术教育的实践层面看,往往缺乏思考和设计。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士德所提出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其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心智,探究真理。1909年,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洛厄尔首次对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进行区分。他认为,传统自由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通识教育主要是专业化教育前期的知识准备,并指出通识教育是关于人性修养的教育。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召集人仲呈祥教授则认为:“文化化人,艺术养心……靠高素质、高境界的人去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正是我国工科大学开展通识艺术教育的充分性与必要性所在。

 

二、工科大学通识艺术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及研究内容

 

(一)原则

 

我们认为,工科大学通识艺术教育应遵循下述原则:定位于人文教育;以课程为中心,艺术实践和鉴赏并重;遵循艺术学和教育学的内在规律,把握艺术教育以情动人、重视体验等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艺术活动。

 

(二)研究内容

 

根据上述原则,工科大学通识艺术教育研究应主要包括课程体系、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艺术实践活动三个方面。

 

1.课程体系

 

以艺术类必修课程为中心,以艺术类选修课程和讲座为补充的“一体两翼”体系。必修课作为核心,让学生从宏观角度认识艺术;选修课程引导学生根据兴趣进行艺术鉴赏;讲座则旨在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2.高雅艺术进校园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重视亲眼亲见、亲耳亲闻的真实感受,为学生创造高雅艺术审美体验的机会,培养学生“有音乐感的耳朵”和“形式美的眼睛”。

 

3.艺术实践活动

 

工科大学通识艺术教育中的实践活动并不以技法训练为中心,而是为了让学生亲身去体验艺术创作的欢愉,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比照国内外工科院校通识艺术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工科大学通识艺术教育的理想实践模式是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工科大学通识艺术的理想教育模式,需在实施中整合师资力量,把握教学水准,为通识艺术教育深度开展注入动力。

 

(一)着力解决师资缺乏问题

 

当前工科大学必须充分利用和发展校内资源,并不失时机地积极邀请著名的艺术大师与高水平艺术院团来校演出、展示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努力提升通识艺术教育水准

 

由于我国地域发展的不平衡,目前我国工科大学通识艺术教育对象组成复杂,基础和水平参差不齐;工科学生的艺术基础较为薄弱,必须加快普及通识艺术教育并提升教育水准。

 

(三)大力推进通识艺术教育的深度展开

 

引导学生朝着积极向上、健康博爱的方向发展,完善学生人格,在心灵的最深处接近真正的自我,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四、总结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工科大学非艺术专业的通识艺术教育目前存在着认识不深、地位不高、师资不强、教育内容不够合理、教学方法有待改进等问题。本文立足于目前工科大学通识艺术教育的现实情况,构建工科大学通识艺术教育的理想模式,并制定具体措施推进这种理想模式的实现,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模式的研究深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育教学艺术篇8

体育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动态概念。从目前一些研究资料分析表明,其看法不统一,有的强调体育“三基”,认为体育课堂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体育素养高;有的注重组织教法;有的强调课堂讲解和示范的艺术;有的强调个人风格等,这些只是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体育课堂教学艺术的因素和实践表现。结合以上的教学艺术因素和实践表现,体育课堂教学艺术定义为:是指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在遵循教学原则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方法的艺术。它是教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将体育的“三基”与审美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愉悦中高效率地进行乐学乐练的教学技能技巧,取得终身锻炼效益;它是教师学识与智慧的结晶,是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式、方法的升华,同时也是教师独特教学风格的再现。

2体育课堂教学与艺术的关系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到“大教学论是简明把一切事物给人类的全部艺术”,这已经说明前人已把教学和艺术融为一体,现在我们探讨体育课堂教学艺术,首先要探讨课堂教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艺术是由语言、动作、线条色彩、音响等不同手段构成的,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并表达作家、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艺术家多以人为表现对象,对社会发挥认识、教育、审美三大功能。课堂教学同样也运用语言、动作、图像、色彩等手段,尤其是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图像、色彩、音响等直观因素更得到广泛运用和发展。课堂教学的对象是人,而且是思想感情富于变化的青少年一代,其活动过程也发挥认识、教育、审美三大作用。形声色、语言、动作、方向、角度、路线、速度、幅度、图像是构成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创造性地结合,从而体现出课堂教学艺术的高超,语言用于传授知识、交流感情;动作示范用于传达情意;图像(图表、教具、实物)用于感性直观;现代教学手段(音像、多媒体)用于调动视听和一切注意力。

艺术的加工有现实的,也有虚构的;而体育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整体,它既要遵循科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教学中各种规律、原则,又要注重表达方式的艺术性,表达方法的灵活性、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艺术创造者是艺术家,而体育课堂教学艺术的创作主体是体育教师,教师就是学生的欣赏对象(如服装、动作等),其本质也是欣赏者、感受者,教师的欣赏对象是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教学要遵循科学,探求体育课堂教学艺术是为了效益的提高。因此,体育课堂教学艺术不应华而不实,要有机结合各种艺术表现手段于一炉,可听、可视、可触。体育课堂教学不但是一门学科,而且是一门艺术。

3体育课堂教学艺术的内容

3.1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语言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师履行神圣职责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手段,而体育课堂教学语言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和艺术性。教师语言艺术性越高,则教学效果越佳。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莲柯说:“同样的教育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所以许多教育家很重视教师的语言培养。讲话的技巧就是语言艺术性的表现,因此体育教师通过良好的发音、明晰的声调、语调、准确的术语、果断有力的教学语言,可以迅速组织调动队伍,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马上进入学习状态,还可以美化学生的心灵。这种语言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体育教师语言的艺术性要渗透到知识的传授、运动技术的讲解、美好心灵的培养等方面,达到全面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3.2课堂教学演练示范艺术

体育教学是一种独特的演示艺术,它区别于其它任何舞台表演艺术,这是由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着复杂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活动,这些活动又是一切行为综合性的示范演练,即语言和非语言的演示。非语言行为是指运用眼神、举止、神态等无声语言将众多信息输送给学生的行为。从某种意义说,非语言表达的方式更加直观形象,也更加复杂、丰富和普遍。许多高难的技术动作、复杂的技术、动作的内在联系,有时是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的,教师必须用自己的身体姿势将它具体生动地表达出来,教师运用准确合理的手势、目光、面部表情、头部方向、距离、保护与帮助、演示的方向与位置和语言等组织教学,并与其它教学艺术手段相结合(例如:录像、多媒体课件教学),赋予体育课堂教学艺术的生动和活力,必将产生极大的功效,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和愉悦,使我们教学跨越一个更加理想的境界。

3.3课堂教学组织艺术

上一篇: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范文 下一篇:动画片配音技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