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讲话

时间:2022-08-28 08:08:48

农村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8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刚才,秀生同志传达了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尽忠同志宣读了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全市*7年度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和后进村的通报》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表彰全市粮食生产大户、先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标准化养殖场的决定》,大会还进行了表彰,四个县市作了很好的发言,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向过去一年为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作出积极贡献的全体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五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

*7年,我市各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惠农富民政策,加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力度,有效激发和调动了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全市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粮食总产首破80亿斤关口,达84.4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5%。蔬菜总产122.7万吨,增长3%。肉蛋奶总产52万吨,增长12.7%。水产品总产26.3万吨,增长6%。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优质水稻、专用小麦、双低油菜比重分别达78%、53%和98.6%,同比分别上升2个、3个和0.4个百分点。家禽、生猪、山羊良种比重分别达96%、95%和80%,分别提高1个、3个和20个百分点。猪、禽、羊和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50%、65%、96%和98%,分别提高10个、20个、1个和2个百分点。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比重达63.5%,提高8.5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明显加快。全市新增13家龙头企业,总数达205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0个,总数达270个。绿色食品由69个增加到91个。无公害农产品由32个增加到47个。名牌农产品由29个增加到35个(含中国名牌1个,省名牌21个)。名优农产品进超市数量由47个增加到65个。

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21元,增加588元,增长18.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65元,从位居全省第10位上升至第9位。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示范村镇规划基本形成,并以此为基础成功推进了乡镇村区划调整,全市乡镇(办事处)由180个调整到109个,行政村由2193个调整到1438个。这是去年农村工作的一个重头戏,进展平稳,为今后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行政基础,为今后农村工作、新农村建设创造了很好条件。“两主两辅”投入机制逐步完善。“市县共建、主抓靠县、实施在乡村、实惠到农户”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格局已经形成,一大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镇逐渐涌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广大农民群众新农村建设积极性显著提高。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事业显著改善,截止*7年底,全市农村已改水40万户,改厕37万户,改扩建乡镇卫生院79所,发展户用沼气2.7万户,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74%,建成通村水泥路3114公里,建成农田林网180万亩,农田旱涝保收面积达504万亩。农机综合作业水平上升到75%。8万农民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实现了转移就业,农村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面推行了新型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

二、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当前,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农业和农村正经历着深刻变化。农业资源环境和市场约束增强,保障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要求加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产品贸易竞争加剧,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和适时适度调控进口难度加大,要求加快提升农业竞争力。农业比较效益下降,保持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要求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缩小城乡差距难度加大,要求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农村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兼顾各方利益和搞好社会管理难度加大,要求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把握新机遇新挑战,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8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区域一体化的要求,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改善农村民生为方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生”目标。

(一)以小麦高产攻关、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等为抓手,着力提高粮油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要认真实施国家粮食战略工程,积极贯彻落实3月27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突出抓好粮食生产。各级财政要加大资金投入,深入推进小麦高产攻关和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提高单产、提升品质、研发品牌,重点加强粮食生产大县、大片、大户建设。要切实落实各项粮食生产扶持政策,集中力量建设好粮食核心产区。要抓住省委、省政府把淮河流域作为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积极争取主要粮食作物的政策性保险试点。积极参与省玉米振兴计划,扩大山芋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积极参与实施国家油料振兴计划,争取开展食用油料作物政策性保险试点,促进油料恢复发展。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检测防控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切实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二)高度重视“菜篮子”产品生产。从今年起,实施生猪产业发展“462”计划,力争到2010年全市年出栏商品猪达到400万头,规模养殖比重增长到60%以上,年规模加工能力达到*万头。大力推进奶牛业跨越式发展。大力发展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市财政将继续选择20个规模较大、带动力较强的畜禽养殖小区实行以奖代补。切实落实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政策,各级财政要保证配套经费的安排。加快推进兽医体制改革,完善村级防疫员制度。深入推进渔业“三进工程”,大力实施渔业富民“六个二”行动计划,每年支持建设20个水产健康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10个规模增殖小区。推动蔬菜规模化种植,促进蔬菜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启动《滁城*8—2020年蔬菜基地建设规划》,*8年新建滁城蔬菜基地3000亩。

(三)狠抓农村水利建设。编制完善县乡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积极开展编制滁河及淮河支流的治理规划。以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为重点,加大河湖堤防防洪保安工程建设力度;改善民生,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要优先保证改水资金,确保完成年度改水任务;加快大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强化渠道清淤,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完善国营水库、排灌泵站的水管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水利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增加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启动实施新一轮江淮分水岭地区综合治理开发工作。

(四)继续加强生态建设和耕地保护,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应急机制和专业扑火队伍建设,抓好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认真实施国家林油一体化生物柴油原料林示范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建设,市财政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深入推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强化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观念。认真实施长江淮河防护林、退耕还林、绿色长廊、种苗基地、林业血防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建立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逐年安排森林生态补偿基金,确保生态安全。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开发,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推广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严格控制工业污染项目向农村转移,做好农村面源污染普查和综合治理。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从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投入中,切块安排基本农田整理、灾毁复垦和耕地质量建设等专项资金。

(五)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重点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和小麦“两深一精”技术,加大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以及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着力推进玉米、花生、豆类作物播种及联合收获机械化和畜牧、渔业机械化,积极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无公害农机化技术。进一步加大农机购机补贴、现代农机装备推进和“以机代牛”等项目的争取及落实力度。继续实施农机富民工程和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重点抓好机耕道路、机库棚等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农机作业服务实行减免税、对从事农田作业的拖拉机免征养路费和对参加跨区作业农机免收过路过桥费的农业机械化“三减免”优惠政策。积极推广凤阳县实行“三权”在县、分区域设立乡镇农机中心站的改革模式,切实搞好乡镇农机站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扶持和引导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农机协会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发展。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和农机经营维修市场管理,保障农机安全生产。

(六)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在全市省、市级龙头企业中深入开展“523”龙头企业实力提升活动,争取“十一五”期间,全市年营销收入达5亿元的龙头企业达5个以上,年营销收入达到3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20个以上,年营销收入达到1亿元的龙头企业达30个以上,争创部级龙头企业。各地要认真利用好省、市对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开展技术改造、提高经营水平。围绕农业优势和主导产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行订单生产,按照“一个产业、一片基地、一批龙头企业、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套工作班子”的模式,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购销合作,建设稳定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区域化生产。

(七)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认真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积极引导农民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生产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加大对农民进行组织合作的引导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与扶持力度。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培训,促进其规范运作、有效服务。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承接财政支农项目的重要载体,在开展科技服务、申报财政支农项目时优先考虑。加大对制度规范、管理民主、运行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农产品品牌、组织标准化生产、提品初级包装和加工服务工作的扶持力度,争取用3-5年时间,使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500个左右,农户参合率达40%以上,形成100个以上实力强、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高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

(八)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着力抓好农产品生产源头治理和质量安全检测。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销售和使用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培训,依法整顿农资市场经营秩序,杜绝违禁农药、兽药、添加剂等生产和销售,牢固构筑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基础建设。建立和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全面建立农产品标识和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程监管。继续扶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和农产品认证,今年争取新创建20个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开展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创建活动,争取今年新增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2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20个,新增绿色食品20个,新增有机食品4个。

(九)深入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农村商品流通体制改革,认真组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鼓励各类批发企业与农村零售企业合作,开展商品配送,发展农村自愿连锁经营,力争连锁农家店村级覆盖率达60%。深入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实施,加快乌衣农贸批发市场建设,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和直采基地。切实发挥供销社网络资源优势,加快建设“新网工程”。加快推进粮食现代物流建设,建立健全粮食、生猪和食用油等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加强全市重要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积极组织实施好农村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综合应用“三电合一”服务手段,扩大农业信息站、点服务功能。

(十)推进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在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上,按照强化公益性、放活营利性、引导非营利性的原则,加快对现有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总结推广凤阳县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做法,积极探索农技推广新机制,建立以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农科教、产学研、科工贸相结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政府农技推广机构要加强农技队伍建设,充实一线技术推广力量,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分片或分区域设立中心站,集中力量为群众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对国家政策规定必须确保的各项公益,各级财政必须确保必要的经费,通过3至5年的努力,力争使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具备必要的办公场所、仪器设备和试验示范基地。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大力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继续深入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工程,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各类教育资源在实用人才培育中的作用。依托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各类新经济组织、农业示范基地、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岗位培训、技术指导和成果展示,在农村生产经营实践中培育实用人才。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的培育力度,着力培育一批善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乐于带领群众致富的人才。通过在土地流转、技术支持、项目设定、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政策倾斜,支持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兴业,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服务。

(十一)认真贯彻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一卡通”,健全完善财政补贴农民资金发放和管理办法,及时足额把粮食直补、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等各项补贴发放到农民手中,严禁任何单位、任何个人以任何名义截留、挪用农民补贴资金。探索利用水稻、小麦等良种补贴资金集中统一供种、良种良法配套的办法,发挥财政补贴资金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要加快建立资金捆绑使用和协调配合机制,强化资金使用管理,确保有限的资金花在当处、用出效益。要认真执行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继续开展重点领域农村乱收费专项治理工作。

三、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努力提高农村社会发展水平

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依法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建立健全助学金、奖学金和资助特困生制度,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全面实施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薄弱学校建设工程。集中力量消灭农村中小学校危房。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落实新的补助标准,提高参合人员比例。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和药品监管,规范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今年将完成31个标准化乡镇卫生院、205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到2010年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标准化卫生院,每个村至少有1所标准化卫生室,基本实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房屋、设备、技术及管理“四配套”。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着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和农民书屋工程建设,实现广播电视信号“村村通”。加快农村道路建设。今年完成农村道路“村村通”1*公里,市财政继续每公里补助4万元。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到2010年解决全市11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今年解决2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积极发展农村户用沼气,组织实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从今年起,市财政根据中央下达我市农村沼气建设任务,安排每户配套资金100元。积极推进村庄治理,全面整治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开展创建“绿色家园”行动。

完善农村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标准。农村“五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群众平均生活水平,到2012年每个乡镇至少建1所中心敬老院,集中供养率提高到45%,今年新改扩建农村敬老院和五保老人之家88个,集中供养率提高到26%。加强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灾害救助机构功能。强化劳动执法监察,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健全农民工工资保障机制。

四、坚持面上推进,点上突破,深入扎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按照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加强农业基础和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这些都是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以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确保新农村建设不松懈、不走样。今年,我市新农村建设要以“面上推进、点上突破”为总要求,坚持“领导联系制度、单位帮扶制度、指导员驻村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做到“四个结合”,扎实深入地推进新农村各项建设。

(一)做到新农村建设与经济强镇和城镇化建设结合。以县域镇村体系规划为基础,结合乡镇区划调整,完成乡镇总体规划和50%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集镇、中心村和一般村庄建设。继续把培植经济强镇和工业园区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化扶持措施,强化督查考核,推动其快速上台阶,并发挥产业吸纳带动作用,让更多的群众包括农民群众就近就业、就近安居。积极推进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置换,改善基础设施,促进农民居住向城镇和规划居住点集中。

(二)做到新农村建设与争取项目、招商引资相结合。要抓住国家加大农业基础建设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各类涉农项目和扶持资金,优先安排试点村镇,调整产业结构,支持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改善公益性基础设施,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示范村建设步伐。要积极做好与南京、上海、潍坊等地的农业合作与对接工作,努力引进一批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我市投资,建设长三角地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三)做到新农村建设与民生工程结合。要利用民生工程建设资金,加快农村饮水、交通、教育、卫生、医疗及保障等多项事业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让更多的群众受益。

(四)做到新农村建设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结合。一要进一步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深化为农服务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为农服务全程制,学习定远县加快乡村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经验,加快建立农村公共服务新机制,提高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二要进一步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到公共财政支出向公共服务倾斜、向基层倾斜。三要继续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规范征地程序,健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四要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业体制机制创新,确立农户的经营主体地位。五要积极探索化解债务的措施和办法,妥善处置乡村债务,力争用两年时间基本化解农村义务教育的历史债务。六要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补发工作任务,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流转试点,引导进城务工经商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流转承包土地,促进农村土地适度集中,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七要抓好水利管理、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尽快落实已出台的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争取在4月底全面完成改革任务。要按照市编办《关于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批复》要求,尽快整合资源,健全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三类机构。

五、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新转变

当前,我市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革,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新任务,对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适应形势的变化,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的新转变。

(一)推进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30年前,起源于我市小岗村的“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且作为现阶段中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写进了宪法,我市由此展示的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被世人所称道。但是,不能否认,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后,我们在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上,步子的确放慢了。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在全国上下深入开展纪念活动中,我市作为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更应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大力弘扬小岗村那种敢为人先、一往无前的精神,勇于站立新一轮改革的潮头,探索具有*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韩先聪书记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纪念30周年最重要的就是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毫不动摇地改革创新。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上,面对挑战和机遇,我们又到了一个解放思想的重要关头,又到了一个需要观念突围的节骨眼上。当前,我们已经有了明确的工作思路,探索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关键要继续弘扬“大包干”的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农业要崛起,各地各部门精神状态首先要崛起的意识,“三步并作两步走,一天当做两天用”,以为争位,做改革的促进派。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主题实践活动,树立大局观念,处理好城乡协调发展的关系;树立居安思危观念,处理好温饱与致富的关系;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处理好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关系;树立改革创新观念,处理好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不断增强改革创新意识。要破除传统的思维定势,学会用工业化、城市化和产加销一体化的理念研究“三农”问题,从全局战略的高度抓“三农”工作,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用创新的工作思维和视角,指导“三农”改革实践,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上来。要坚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各项“三农”方针政策,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律,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创造性地做好“三农”工作。

(二)强化自身建设,提高工作能力。强化自身建设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保证,必须把不断提高各级党委、政府自身建设水平作为履行职责的重要任务,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按照懂政治、懂经济、懂技术、懂管理的要求,建立完善人才能力提升机制,建立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考核制度,激励广大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各项“三农”工作方针政策和现代农业科技、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等知识,消除对政策一知半解,对业务工作说不清、道不明的现象,不断提高做好“三农”工作的行政能力。

(三)加强作风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各地各部门要适应形势的变化,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切实转变指导和服务“三农”工作的方式方法。在职能转变上,要根据宏观经济环境、体制转轨、结构转变、社会转型的新变化,变领导为指导,变管理为服务,把工作的重心放到加强对“三农”的宏观指导和公共服务上来,把财力物力更多地投放到农业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上来,把政策的着力点更多地放到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切实把中央“重中之重”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工作方法上,要摒弃传统的行政命令的做法,学会运用市场规律、民主程序、法律手段推进“三农”工作。要多注重对工作方式方法的研究,多深入群众、多倾听民意、多换位思考,切实简化办事程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及时解决农民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积极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志们,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上一篇:市长建设动员会讲话 下一篇:粮食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