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技术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24 11:22:50

农村技术培训

农村技术培训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动员组织农村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在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同时,对在乡农村劳动力普遍开展适合当地生产需求的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普遍提高,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和农民持续增收服务,为扶贫开发服务,为解决“三农”问题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目标任务

*-*年,要在现有培训规模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培训规模。全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数逐年增长1500万人以上,农民培训率逐年增长5个百分点以上,争取到*年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人数达到1亿人次,农村劳动力年培训率达到35%以上,每个农户有一个劳动力通过培训掌握1-2项实用技术,农民家庭人均收入有明显提高,促进贫困农户摆脱贫困。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增强为“三农”服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结合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的培训任务。

三、政策措施

1.加强领导,确保计划顺利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统筹领导下,加强“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与农业、科技、扶贫等部门密切合作,广泛动员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培训。各地要充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拓展其工作内容,加强对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的领导和组织实施工作。

2.加强培训网络建设,提高培训能力。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发挥高等农业院校和“高校农业科技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技术带动与辐射作用,利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远程教育资源,努力形成以农业院校为科技源头,覆盖县、乡、村的实用型和开放型的农民实用技术教育培训网络,使广大农民能就近学习先进的实用技术和科学文化知识,为在农村地区逐步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创造条件。每个县要办好一所示范性职业学校,使之成为面向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开放的、多功能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要继续办好乡镇、村化技术学校,继续开展骨干学校建设活动,形成一大批技术引进、实验示范、教育培训、推广服务能力较强的学校,发挥其在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机遇,调整充实成人教育资源。普通中小学要利用现有的师资、校舍和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积极支持农村劳动力培训。在没有独立设置乡、村化技术学校的地方,普通中小学要一校挂两牌,日校办夜校,安排人员负责此项工作,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

要充分利用农业、科技、扶贫、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研究、推广、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服务。

3.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培训质量。要按照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确定培训内容和推广项目,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实用技术培训。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以多种合作方式,引进适合当地需要的新技术和新品种,进行实验、示范、培训和推广。要按照成人学习的特点,把课堂教学、现场培训、远程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卫星电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平台,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努力做到培训一批农民,推广一批技术,发展一项产业,振兴一方经济。承担培训任务的学校都要建立包括培训人员、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效果跟踪等内容的培训台帐制度。

4.加强农村成人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是搞好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重要保证。要抓紧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2001]74号)精神,落实农村成人教育教师编制。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岗位聘任制和目标责任制,进一步调动农村成人教育干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对农村成人教育干部教师和普通中小学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成人教育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资格或中级以上技术等级证书。成人初等、中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在职务评聘、专业技术考核、福利、评选先进等方面与普通中小学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5.多渠道筹措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经费。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的“各级财政要大幅度增加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投入”的要求。继续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的“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使用农村科技开发经费、技术推广经费和扶贫资金时,要安排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时,要安排一部分农村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的建设经费”、“在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同时,也要增加对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和扫盲教育的经费投入”的要求,实行政府、农民个人共同分担的经费筹措机制。加强与扶贫部门协调,争取在中央和地方扶贫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量的经费,用于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实用技术培训。在政府补贴的同时,按照有关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由农民个人支付一定的培训费用,有条件的学校对家庭经济贫困的农民适当减免费用。要采取培训券、报帐制等方式,真正发挥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参训农民直接受益。教育部安排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专项经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农村技术培训范文第2篇

一、培训对象

根据残疾人的培训需求,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残疾人应分别具备下列条件:

1、参加培训的残疾人应持有农村户口,符合法定就业年龄,生活能够自理,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人。

2、实用技术培训对象是纳入扶贫部门建档立卡脱贫范围的就业年龄段中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农村贫困残疾人。

二、培训项目

种植业、养殖业培训(包括辣椒、玉米、高粱种植技术等及猪、牛、羊、鸡的饲养和防疫等内容)等。

三、培训方式

委托培训机构开展,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四、培训任务

共培训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711人次。

五、培训时间

2021年4月

六、培训地点

有关乡镇

七、培训程序

农村技术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民 科技  实用技术 培训

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科技为支撑。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更要把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作为各级政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进一步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应用能力,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效益农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科技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让他们通过学习农业科技,科学种植,依靠科技致富。

必须有强烈的意识。做任何工作,都要以先进的理念来指导。要把霍山建设成绿色产品、绿色产业、绿色经济的集聚地,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绿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没有相应的绿色技术,就不可能有绿色产品、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在我县已经获得国家和省有关部门认证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品牌的背后,都是以无公害技术为支撑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要降低成本、扩大规模,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靠的还是技术。对此,农民群众已经有了比较具体、深切的认识。在今年组织 “科技列车下乡”活动中,农民参加咨询、培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出现了一个个抢资料、抢种苗、抢专家的画面。老百姓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我们政府在转变职能过程中要把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作为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工作来抓。

必须有实用的教材。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不能照搬全国、全省的教材,而要着眼于实际。要选一些通俗易懂,实用性和操作性强,适合农民阅读的好教材。对此,今后还要继续完善。

必须有敬业的队伍。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需要有一支敬业的农业技术员队伍。农技员在过去的工作中为效益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其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这支队伍本身却存在着数量少、素质低的状况。必须十分重视乡镇农技员队伍的建设。首先是要把好“进人”关,要把具有农业专业技术知识的大中专毕业生招聘到农技员岗位上来。其次是要关心农技员,落实好他们的待遇。第三是要十分重视农技员队伍的知识更新。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农技员每年有一次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的机会。第四是鉴于乡镇农技员普遍不足和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实际情况,要求乡镇党政干部也必须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每个干部对本乡主导产业的生产、销售、加工、技术情况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提高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指导能力。第五是重视农技员队伍的延伸,在村一级专业户、重点户的基础上培养科技示范户。

必须有市场化的机制。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要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那种“讲大课、满堂灌、搞运动”的方式,努力探索建立一个市场化的机制。首先是要改革乡镇农技站的管理体制。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农技站必须“推墙入海”,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专业公司或协会组织,实行企业化运作。要通过农技员种植“示范田、示范地”、技术入股或参与市场销售,一方面为农民提供样板,做到典型开路;另一方面增加自身收入,改善生活待遇。其次是要建立健全各种农村新经济组织,把具有市场头脑和技术专长的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专业生产、加工、销售或服务组织,通过这些专业经济组织带动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完善标准化的生产、市场营销和社会服务体系。第三是实行部分配合,形成全社会统抓共管的合力。宣传部门要把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推广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新闻媒体要加大效益农业和农村实用技术的宣传力度,农林部门要把它列入本部门的工作重点,具体深入地抓。

农村技术培训范文第4篇

一、泽州县沼气技术培训的现状

泽州县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辖14镇3乡,633个行政村,14万户,52.6万口人,其中农业人口45.4万,耕地面积72.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42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于2002年开始大规模发展沼气事业,截止目前,全县共有沼气工程32个,秸秆气工程18个,户用沼气池6209个,服务网点102个,从业人员600余人。

随着国家投入的增加,沼气工程(池)数量的增多,农民发展沼气事业的热情高涨,沼气工程的建设和后续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需要更多的沼气技术人员为之服务。为此,泽州县把沼气技术培训工作作为一项同沼气建设同等重要的工作来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培训人数多。除了省市组织的培训,每年县里至少集中培训1次,培训人数在150人次左右。截止目前组织各级各类培训近百次,培训人员1000余人次。

二是培训的层次不断提高。2008年以来,先后组织参加省里培训15次,培训353人次。其中,2008年培训43人,2009年培训130人,2010年培训180人次,培训人数逐年增加。

三是突出了高级沼气工培训。几年来共培训高级沼气工176人次,提高了沼气服务的水平。

四是培训内容比较全面。既有建池技术、发酵技术、沼气池管理及三沼综合利用等初级培训内容,也有沼气发酵装置运行维护等高级培训内容,以及沼气安全使用管理等。

通过培训,泽州县沼气工程(池)的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后续服务水平不断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沼气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沼气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从这些年的培训情况来看,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部分县乡村干部对沼气培训工作不够重视。认为泽州县煤炭资源丰富,用不着发展沼气事业,不值得在这方面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发展沼气事业不重视,更不用说对沼气培训工作了。

二是对沼气技术的宣传力度不大。部分干部群众认为沼气建设没有什么高深的技术含量,没什么可学的,一看就会,对培训不积极、不热情。

三是培训对象主要是农民,他们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有限,大部分知识培训后得不到巩固,影响最终效果。

四是培训缺乏统一科学的教材。每次培训都使用不同的教材,虽然内容基本相似,但没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教材,不利于培训对象自学。

五是培训时间较短。大多数培训的时间一般在6天左右,时间较短,农民群众本来文化素质就较低,时间过于仓促,不利于培训内容的消化吸收。

六是实践不足。虽然有的培训也有一些实践课程,但大都只有短短的一天,根本达不到培训的预期效果。

七是培训地点有时选择不合理。有的培训地点较远、较偏,有好多次培训人员转好几圈都找不到地方,而且食宿条件差强人意,有的人参加过一次就不想再参加第二次了。

三、加强沼气技术培训工作的对策

一是将沼气技术培训列入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凡是本县、本乡镇、本村培训人数不达标的,一律不申报相关沼气项目,并在年度考核中进行奖惩。从制度上促使有关领导把沼气技术培训工作放在心里、抓在手上。

二是加强沼气技术的宣传。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板报、宣传单等多种媒介宣传沼气技术。宣传其重要性、宣传其基本常识,使广大群众耳熟能详,调动其了解沼气知识的好奇心和掌握沼气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是组织编写一套统一的全面的规范的沼气技术培训教材,使培训的内容更加统一、规范。这样既不会因主讲人不同而使培训内容不同,也使农民群众有了一套系统的自学资料。

四是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采用“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等非正规成人教育方法,通过“四个结合”,确保培训效果。即:将课堂理论讲授和现场实际操作相结合,注重提高建池技术;将多媒体教学与熟练技工现身说法相结合,统一制作沼气生产工培训用幻灯片,图文并茂,注重提高学习兴趣;将沼气灶具、配套管材等实物教具搬上课堂,理论讲授与现场演示相结合,注重提高安装技能;将课堂提问答疑与案例点评相结合,注重解决疑难问题。

五是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由于客观条件所限,每次培训的时间一般都不能太长,所以每次最好确定一个专题,只培训一项内容,不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把这项内容讲深讲透,让培训人员完全掌握。同时针对不同受训人员,实施分类指导。对实际操作能力强、建池技术较好,但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从业人员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对新参加培训鉴定的人员,则采取“以师带徒”的办法,重点加强实际操作技能培训。

六是增加培训的实践时间。以往的培训实践时间一般都较短,有的人根本轮不上动手实践就结束了。而沼气技术又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同时培训对象对实践的兴趣要比书本的知识更感兴趣。所以适当增加实践内容和时间,可以得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对针对项目建设中暴露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重点实践。如沼气池、厨房、厕所和圈舍的平面布局规划问题;砖砌体、抹灰密封层、护池坝施工以及沼气配套管材安装不规范、故障诊断问题等。

七是建立培训档案制度。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要建立档案,将其相关信息全部录入档案,主要包括其文化程度、培训次数、培训内容等。这样,一方面便于实行分类管理,分类培训,增强培训效果,另一方面也可避免重复培训,防止浪费培训资源。

农村技术培训范文第5篇

一、培训项目

(一)县(市、区)卫生局局长和业务股长集中培训。培训重点: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普查情况通报和中期评估情况讲评等。培训期5天。该培训由省卫生厅组织实施,具体时间待省厅通知。

(二)乡镇卫生院院长集中培训。共培训6期,每期5天,由省卫生厅组织实施,具体安排另行下达。

(三)乡镇卫生院卫技和检验类技术人员集中培训。医技和检验类技术人员包括放射、b超、心电图和医学检验四类技术人员。根据乡镇卫生院医技人员“缺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以县(市、区)为单位,每个卫生院按照1名的名额分配,各县(市、区)卫生局可根据辖区乡镇卫生院的具体需求进行调节。在分配名额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派不出的可不派,不需派的不必派,派得出的可多派。分期分批进行,每期10天。由省医院协会负责组织实施。

(四)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骨干集中培训。以内儿科专业技术骨干为重点培训对象,每个乡镇卫生院培训1名内儿科专业技术骨干。重点培训内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和应急医疗救治知识等。由市卫生局医学考试培训中心组织实施。

(五)乡镇卫生院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人员考前强化培训。培训对象为往年多次参加全国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未通过,2009年技能考试合格的临床类别考生。培训内容以2009年全国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为蓝本,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培训。免费培训,教材自带,伙食费自理。培训期25天。由省农村卫生协会商省医学会组织实施。

(六)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内儿科专项技能集中培训。培训重点:内儿科专项技能和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计划培训每所村卫生室1名乡村医生,培训5天,由县(市、区)卫生局组织实施,在2009年10月底前完成。

(七)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普训。按照《湖南省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方案》,以乡镇卫生院为单位,组织有关卫技人员集中开展“三基”培训和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训练。普训由各县(市、区)卫生局组织安排,年底前考核验收。

二、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培训安排

(一)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进修培训对象及要求:每所乡镇卫生院选送一名内儿科专业技术骨干参训,卫生院确无内儿科人员,可安排急需进修培训的其它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时间:130天(其中理论学习30天)。培训地点:集中培训设在市卫生局医学考试培训中心,集中培训后,中心卫生院医师安排到市级医院进修,其他卫生院医师由所在县(市、区)卫生局安排到县级医院进修。

(二)培训日期和参培人员名额分配

第一期:5月29日-6月27日,5月28日报到。

参训单位:北湖14人,桂阳39人,宜章27人,安仁23人,汝城20人,共123人。

第二期:7月17日-8月15日,7月16日报到。

参训单位:苏仙17人,资兴26人,永兴23人,嘉禾18人,临武23人,桂东18人,共124人。

三、培训经费

省卫生厅对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安排了补助经费,补助标准为县(市、区)卫生局局长集中培训140元/天·人;乡镇卫生院院长集中培训120元/天·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骨干培训4000元/人(含集中授课培训费2000元/人);乡镇卫生院医技和检验人员培训60元/天·人;村卫生室乡村医生集中培训30元/天·人。实际发生费用的差额部分,属于市局培训的,由市卫生局负责;属于县级培训的,由县(市、区)卫生局负责。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普训所需经费由卫生院自行解决。

农村卫生人员短期集中培训的食宿费、培训费等费用在培训补助经费中列支;乡镇卫生院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人员考前强化培训的住宿费、培训费和进修培训的进修费、住宿费、资料费等费用,从培训补助经费中列支,伙食费自理;卫生行政部门和培训基地以及受委托的单位不得向学员收取上述列支费用。农村卫生人员培训经费务必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

四、培训要求

(一)加强领导

各县(市、区)卫生局要切实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安排专人全程负责每一个培训项目,保证规定的培训时间、内容、师资力量、培训质量和效果。市卫生局成立郴州市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局长王东任组长,副局长谭明仁、钟庆红任副组长,周勇、姜首晴、钟茜园、邓晖、刘春林、廖甲新、张志红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张志红同志兼办公室主任。

市直及县(市、区)有关医疗单位要认真做好培训进修任务的承办工作,安排好师资,为学员提供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各选派单位要按照通知要求,认真选派思想好、能安心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专业人员参加培训,并保障培训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有条件的酌情给予一定伙食补助。:

(二)制定方案

各县(市、区)卫生局要按照我局统一布置,制定2009年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方案要具体,操作性要强。各县(市、区)要对辖区内农村卫生人员进行全面摸底,认真选派相关人员参训,各类参训人员名单按要求及时上报市卫生局农合科。培训计划与实施方案于2009年5月20日前上报市卫生局农合科和医学考试培训中心。

(三)落实责任,严格考核

农村技术培训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甘肃;实用技术;培训现状;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为了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更快实现农村产业化,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逐渐得以发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可以使农民掌握丰富的科学技术,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获得技术带来的效益。当前,甘肃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效果不理想,实用技术培训中面临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技术的应用水平。因此,本文对甘肃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以供参考。

1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1.1 农村实用技术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

农业技术的应用可以充分保证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业科技含量,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农业的发展。现今,传统的以人的劳动力作为第一要素的时代已经远去,当前农业的发展要依靠科技来提升生产力。因此,实用技术培训就可以充分保证科学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使农民收入逐步增加。

1.2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服务于农村的改革和发展

当前,随着农村的不断改革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逐步形成了以农、林、牧、副、渔以及建筑业和服务业多种产业结构并存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因此,要想使广大农民成功过渡到现代农村产业结构,就要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力度,从而使农民掌握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能力,培养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永不脱产的实用型科技人才,保证现代农业技术的健康发展,从而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2 甘肃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培训内容过于单一

当前,甘肃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培训内容单是其中较为显著的问题之一。甘肃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农业技术层面,适用性较差,难以适应农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当前,甘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除了农业方面技术需求之外,对第二、三产业技术培训覆盖面较窄,因此农民难以受益于实用技术培训,并且,由于缺乏对科学技术的认知,使得农民缺乏开拓产业的信心,阻碍了农村的现代化发展。除此之外,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过程中,培训过于理论化,农民大多文化程度水平较低,纯理论培训内容使农民难以充分掌握和接受,由此降低了培训的效用。

2.2 培训普及面有待拓宽

当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普及面较窄,培训仅仅针对一些有需求的农民,这就对农村实用技术的宣传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培训难以在所有的农民中开展,就使得大部分农民由于不能真正认识到技术的重要作用而止步于农业科技化,因此,就间接导致农民的收入损失。除此之外,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过于重视技术层面的培训,而对经营管理的培训涉及较少,而随着现代化步伐的推进,经营管理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农民逐步从生产者过渡到管理者,因此农民就需要更多的掌握经营管理的实用技术,保证经营的顺利进行。

2.3 培训缺乏组织体系的建立

在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过程中,培训过于松散,没有固定的培训地点,培训设施过于简陋,组织水平较低,培训缺乏系统体系的构建。因此,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农民很少能够自主参与培训的过程,降低了培训的有效性。除此之外,一些实用技术培训的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理论水平严重与人文素质相脱节,造成了培训教师与农民学员之间的沟通障碍,因此,农民难以充分理解理论化的培训内容,使培训技术难以充分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再者,一些培训组织效率低下,培训的教材更新缓慢,一些当下不适用的培训技术仍然出现在培训教材当中,培训过于形式化,导致农民对培训缺乏热情,难以充分满足农民对技术的需求。

2.4 培训方式缺乏多样化

除了理论培训以外,在特色产业生产过程中,缺乏专家型的技术人员在实际生产的关键环节,现场指导农民掌握新技术,带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帮助农民更快的掌握实用技术。

3 甘肃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发展的建议

3.1 扩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普及度

针对甘肃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的问题,就要扩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覆盖面。要在每个农村设立固定的培训基地,并且针对培训内容的特点进行分层培训。在培训的初期,可以不断给农民渗透常规农业技术,使农民逐步了解农业技术的精髓;再根据农民具体的技术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的推广,从而增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适用度。在培训班级的设计上,要争取在每个农村建立一个培训班级,从而使农民切实参与到培训的过程中,加大科技的推广力度,使培训逐步正规化和系统化。

3.2 建立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体系

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过程中,要改革培训的教材,充分保证教材的质量,要提高培训人员的素质,从而使培训内容更贴近农民需求。针对培训教材,要根据当前农村产业结构的特点进行修改,要剔除已经过时的技术,引进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技术,从而保证实用技术培训可以为农民提供指导作用。要优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教师,使教师在具备技术水平的情况下提高沟通能力,从而便于培训教师把理论化的科技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便于农民理解和接受,只有这样,才能加大农业实用技术的使用效果,切实为农民创造效益,真正使农民分享科技成果带来的收益,并且激发农民的学习积极性,使农民乐于参加到农业技术培训过程中,并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为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

3.3 让当地的多余劳动力在生产现场学习

围绕特色主导产业,有计划的让当地的多余劳动力在苹果、反季节蔬菜、肉牛养殖等生产现场学习。例如:在苹果生产疏花、蔬果、套袋、修剪等关键技术环节,组织幼树果农到丰产果农的果园打工,既解决了果农劳力不足的困难,又使非果农掌握了苹果树生产的关键技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减少了他们远赴外地打工的路途幸苦。

4 结语

三农问题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社会的和谐,因此,解决三农问题至关重要。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可以提高农民的素质,使农民真正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服务于农业生产,使农民增加收入,有效解决农民收入过低问题。甘肃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现状就要求加大培训改革的力度,从而真正发挥实用技术培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产力的提高,改善农民收入状况,解决三农问题,逐步建立城乡和谐的社会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守聪.探索具有我国特色农民教育培训途径[J].农民科技培训,2012(03).

[2] 杨亚琴.桃源新型农民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民科技培训,2012(03).

[3] 刘广强.构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J].农民科技培训,2012(03).

[4] 张也.新形势下创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思考[J].农民科技培训,2012(02).

[5] 张宏平.做好移民培训 提高移民素质[J].农民科技培训,2012(02).

农村技术培训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成效;问题;对策;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341-02

到2011年末,云南省总人口4 63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占63.2%。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水平、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措施,因此成为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高度关注的民生工程之一。据了解,云南省级财政筹集资金从2008年的不足2亿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近3亿元;2010年省农业厅和省扶贫办分别比2009年增加了2 390万、2 000万元以上,各州、市投入资金达7 000万元以上,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筹集的培训经费达3.6亿元,为转移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1]。

然而在项目快速推进的背景下,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培训资金集中于市郊而偏远地区缺乏、培训内容与老百姓需求不一致、实用技术的培训变为理论讲授、培训重数量轻质量、群众对培训的长远效益认识不到位等,导致部分地区群众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培训的效果,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通过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用好政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缩小城乡差别做出努力。

1 云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取得的成效

1.1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多年来,云南省先后开展了“失地农民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等多项对农民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项目。据悉,云南省委、省政府2010年启动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在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65万人中,已培训农村劳动力162万人。截至2011年底,全省累计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逾850万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由2009年的20.33%增加到2011年的24.12%[2]。

1.2 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结合云南花卉、橡胶、小粒咖啡、烟草、核桃、板栗、蔬菜等产业的发展,开展了大量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管理水平,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仅2011年中央下达云南的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人数就达10万人,培训资金4 000万元,培训工种涉及种植业生产服务、畜牧和渔业生产服务、兽医服务、农机服务、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涉农企业、农业创业等7个方面[3],面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农村社会管理领域开展短期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新农村建设。

1.3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传播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

因为历史的原因,云南农村依然存在大量的文盲和半文盲,尤其是很多农村中年妇女,在子女离开家乡进城读书或打工的背景下,她们成为农村的主要劳动力。但她们一直为自己的没文化而自卑,因而成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主要受众和积极支持者,她们往往学得很认真,虽然写字对她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期培训下来,很多人说,她们不仅学到了实用的种植技术,还捡起了忘了多年的字,以后要坚持读报和看书了。一些之前羞于看书学习的农民,也不再认为这是丢人的事了,不再认为读书写字有那么困难了。很多调皮的孩子甚至从父母认真的学习态度上受到感染,而好好学习。

1.4 推动了三农问题的解决

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传授实用知识和技术的同时,还引导群众针对当地的生产实际,利用现有的书籍、广播电视、技术宣传手册等资源,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达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带动脱贫致富和地方产业发展的目的。基层组织者很多也利用培训的机会,发放《外出务工手册》《防艾知识》,宣传国家的有关政策,促进农户与地方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村寨的建设。

2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2.1 资源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城市附近

近年云南实施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大多集中在市郊、地方产业发达地区,尤其是昆明周边地区,而州、县地区的培训资金投放、培训力度要小得多。尤其是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主要针对的是城郊土地被征占的区域,有些农民甚至参加了4~5次不同培训,其中不乏有些工种的培训是被动的,为了完成上级的培训任务而被说服参加的。而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很多农民一次正规的培训也未接受过。

2.2 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市场存在无序竞争

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资金主要来自国家和地方财政,少量来自征占地补助。掌握培训资金的地方政府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因目前的培训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主要靠人情关系,而不是通过公开、公平竞争的程序来选择实力强、专业的培训结构。同时,对培训机构的资质认证不够严格,一些既无师资,也无规范办公场所和实训器材的培训机构,通过非正常手段取得了培训资格,进入培训市场后,往往只着眼于短期经济效益,强调应付上级的检查而不是认真地考虑如何提高培训的质量,使农民真正受益。

2.3 培训多为短期行为和行政任务,缺乏持续性

一方面,因为培训项目为财政资金,往往以行政任务的形式下达,完成任务情况与工作人员的考核挂钩,而有些培训科目的设置事先没有进行详细的民意调研而脱离现实,加之管理环节多,任务下达时间晚,导致一些出发点很好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成为为完成任务而凑人数、赶时间、应付检查的行政任务,而农民实际需求、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实用操作技能条件等核心内容没有得到重视。最终大多数培训仍然是计划经济条件下那种“讲大课、满堂灌、搞运动”的方式,甚至走过场。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因工具缺乏、班级人数过多、交通、场地、教师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原因而不能开展。培训结束后,也很少有对培训效果、农民意见和需求的反馈调查,更谈不上后续跟踪服务。

2.4 农民对培训的认识不足,被动接受培训

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有些农民认为他们多年凭经验生产,照样收入不错,培训没有用;二是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担心听不懂、不会写字,怕考试不过丢人;三是忙于农业生产和打工,时间上有冲突,保眼前利益更重要;四是培训内容与群众的需求脱节,群众不感兴趣。而有的教师培训中不顾群众实际,语言过于书本化,群众不易接受,导致群众不感兴趣,需要地方政府多次说服,甚至通过分任务派指标、给予误工补助、提供餐费等手段来组织培训,完成培训任务指标。

2.5 现有教学资源未得到充分整合利用

据调查,为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科技部、民政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人口计生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至今已组织编写了大量针对农民、农村的书籍,仅云南省的农家书屋就涵盖了种植、养殖、病虫害防治、卫生防疫、劳动力转移、农民素养6个方面共85种图书;配合农业部正在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建设,农业出版社、金盾出版社还出版了大量有关农村种植、养殖、卫生等方面的光碟,内容形象直观,非常适合农民使用。但据了解,很多农民并不知道农家书屋有哪些书,大多书籍锁在柜子里,利用率很低。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因为多数培训管理人员不懂专业,教师又多是临时聘请,教材的选用很多脱离农村实际,现有的很多针对农民的培训书籍、光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当地的很多土专家、技能人才的能力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挥。

3 对策

3.1 结合全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更多的农民受益

2012年8月7日,云南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提出推进“高原粮仓、特色经作、淡水渔业、山地牧业、开放农业、高效林业”六大特色农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是最直接、有效传播现代农业知识和技术并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途径。云南94%的国土面积为山区,农村人口占到63.2%,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直接影响到农业产业的高效、安全、优质及“三农”问题的解决。因此,建议把这一有效的惠农措施继续向全省扩大,使全省更多的农民受益。

3.2 以行业项目的形式,进行公开招投标选择培训机构

建议以行业或工种为单位,整合培训项目,以项目的形式对社会进行公开招投标,选择声誉好、专业对口、实力强的培训机构,这一方面可增加培训市场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也引导培训机构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做精做强某一领域,从而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果。促使一些短期行为、弱小培训机构的自然淘汰。

3.3 与行业产业协会合作,严格培训机构及培训人员的资格准入制度

在很多发达国家,行业产业协会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承担着重要任务[4]。而我国的农业行业产业协会经过多年努力后,虽然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但在行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依然受到行政权利的强大制约。建议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把认定、考核专业培训机构及培训人员的工作交给行业协会承担,建立行业协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才库,发挥行业协会中专家、技师的的业务专长,保证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有效进行。

3.4 逐步建立村寨实用技术辅导员体系

云南的烟草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离不开其完善的烟草种植和管理技术服务体系。苗木的培育、园地规划、整地、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和烘烤,每一个环节都有技术服务,每个生产队、每户烟农都有技术员。任何一项技术,不是一次培训就能解决问题的。建议在地方农林产业的发展中,设立专项技术服务资金,建立由返乡技校、乡镇农科员、中专毕业生、远程专家、当地技术能人等组成的技术骨干队伍,使农村实用技术的传播做到有针对性和可持续性[5-6]。

3.5 开发并整合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教学资源

目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涉及项目和资金渠道多,建议地方政府做好协调工作,整合与农村书屋、科技下乡、示范基地建设、乡土人才培养、劳务输出与培训基地、特色产业发展、中介服务组织、驻外劳务机构、信息网络建设等多方面的资源,做实做强农村技术服务[7]。农村实用技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不能照搬全国、全省的教材。建议结合全省实际,设立专项资金,在已编写的通俗易懂、实用性和操作性强、适合当地农民阅读和使用的图文并茂好教材的基础上,由专业人员制作一批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光碟、挂图等,利用培训、科技下乡、农家书屋建设等途径,促进农村实用技术的持续传播[8]。

3.6 做好培训前的调研工作,因需开展培训

目前的培训项目,因为任务下达晚、各部门协调配合不到位,加上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有些宣传也不到位等原因,培训前往往缺乏调研,或调研仅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入。建议充分利用目前的互联网、手机短信、村社负责人等资源,认真听取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地点等方面的意见,在考虑群众培训需求、文化基础、农业劳作时间安排、接受能力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合理务实地安排组织培训,提高培训效果[9]。

4 结语

在全国关注“三农”问题的大好形势下,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但云南省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偏低、技能人才不足、总量过多的矛盾仍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全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如笔者一次在农村调研时偶然发现,农民在稻谷、玉米等粮食贮藏中,大量使用剧毒农药甲胺磷来防虫。另一方面,农民平均工资性收入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3,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因此云南在“十二五”期间的培训力度还需加大。针对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完善有关管理机制,才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培训效果,落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达到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传播农村实用技术、服务全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目标,促进缩小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社会。

5 参考文献

[1] 浦超.云南今年将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投入[J].农村实用技术,2010(9):29.

[2] 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做好2012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通知,云农劳转〔2012〕2号[EB/OL].(2012-07-04)[2013-12-04].云南农业信息,http:///km/news934/20120704/1751700.shtml.

[3] 冯稚进.云南省2011年阳光工程项目全面部署[EB/OL].(2011-09-07)[2013-12-04].云南农业信息网,http:///news13/20110907/1137626.shtml.

[4] 刘立仁.现代农业呼唤职业农民——关于做好职业农民工作的有关建议[N].新华日报,2012-10-07.

[5] 吴敬才.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的成效分析与拓展对策[J].农学学报,2013,3(1):64-70.

[6] 庄文彬,蔡一生.创新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模式的若干思考 [J].福建农业科技,2012(11):73-75.

[7] 蔡淑芳,吴敬才,蔡培良,等.基于传播学理论的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11,26(5):870-876.

[8] 翁伯琦,郑回勇,陈敏,等.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实施成效与调研分析[J].发展研究,2011(10):105-108.

[9] 朱田香.结合新形势和新要求 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J].上海农业科技,2010(4):2,4.

基金项目 2012年度中国民主同盟云南省委“云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调研课题。

作者简介 牛焕琼(1968-),女,云南陆良人,硕士,副教授,从事林业教育和研究工作。

农村技术培训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村换岗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6―0127―06

一 引言

山西师范大学是一所有50多年历史,以培养合格中学教师为主要目标的大学。为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突显教师教

育特色,加强与基础教育的联系,学校提出了熟悉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的指导方针。在此方针指导下,从2006年开始探索实践了“顶岗支教实习”这一特殊教育实习模式,首先在农村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目前基地主要集中在吕梁山、太行山一带农村,然后选派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进行“顶岗”实习。这样, 一批农村中小学教师从岗位上被换下来,有了进一步进修的时间与机会。学校根据与当地教育局的协议,对这些教师进行培训。培训时间与学生“顶岗”实习时间同步,为一学期(约四个月) 。培训内容重要的一部分是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教育技术作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交叉领域,迫切需要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理论研究,这表现为教师学员既是被重塑提升的客体目标,又是教学过程中身体力行的实践者。所以教育技术培训不仅是培训教育技术和理念的过程,也是在实施教育技术和理念的过程,在设计培训时, 必须体现系统性、持续性,注重培训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同时,由于教师各自专业领域不同,其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不同,所以教师个体的学习目标应该建立在一定教育技术标准底线基础上,针对不同教师的自身教学需求而确立[1]。

面向农村换岗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一方面要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使其真正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内涵,会进行有效整合,并成为有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的人才;另一方面希望他们回到农村教学生活,去改造、超越和重建农村原有的课程与教学生活模式,以此推动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入,缩小城乡教学差距,

达成教育和谐。为此, 我们对农村换岗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进行了设计和实践研究。

二 农村换岗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前的分析

培训前我们随机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SPSS软件对问卷做了较详细地分析, 初步了解教师的基本情况与培训的现状和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本文调查在2008年9月初进行, 随机对4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收回有效问卷38份,并对10名教师进行了单独访谈。问卷内容包括:教师年龄、性别、学历、教龄、职称等基本情况,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态度、学习渠道等基本认识问题,以往参加培训的情况及对培训方式、内容等的要求。

1 教师的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教师学员全部来自非重点的农村基层学校,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年龄在26~35岁之间,占到73.7%;学历本科及本科以上占50%;职称集中在中教二、三级。所以这次教师在专业学历上比较高,绝大多数是学校青年教师。

根据国内关于中学优秀教师成长发展规律的相关研究[2],我们依据教龄将教师分成的 五个阶段:无教学经历(职后0~1年); 胜任阶段(职后2~3年) ,特点是已适应新的环境和工作,形成了教育教学最基本的能力和技能,逐步获得胜任感;积累阶段(职后3~5年) ,是为今后工作有质的飞跃而进行等待、积累的过渡时期;成熟阶段(职后5~10年) ,特点是教师开始进入研究和创新阶段;研究阶段(职后10年以后) ,已经成为专家型教师,在教学中有自己的研究和创新成果。数据分析如图1示,本次教师学员在各个阶段都有, 有教学经历的占到78.9%,处于积累阶段与成熟阶段的教师占到55.3%,教师有较强烈的学习需求。

2 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认识等相关问题的分析

从表2教龄分布与对整合的认识的交叉表分析,本次培训中39.5%的教师不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47.4%仅了解。

处于胜任阶段的教师80.0%不知道整合,积累阶段的教师66.7%仅了解,成熟阶段的教师不知道和仅了解的各占46.7%。从表3理解渠道与对整合的认识的交叉表分析,就了解的教师而言,大多通过教育类杂志、书籍和公开课、参观学习来获悉相关信息,从教学实践中了解的只占11.1%,从各类培训中得知的占16.7%; 能理解的教师60.0%进行过教学实践。由此可知,要解决认识、理解问题,在培训中必须注意让教师进行教学实践。表4是对整合的认识与态度交叉表,从表格 百分比看出,不管对整合的认识如何,65.8%的教师持欢迎态度,34.2%的教师持接受态度,没有排斥者;从行百分比来看,对整合的认识在同一层次时,欢迎多于接受; 从列百分比来看,随着对整合的认识加深,欢迎与接受出现了波动。这反映出基层教师对教育信息化下的新教学模式普遍欢迎,但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认识还存在模糊概念和实践中的困惑。由表5数据可分析,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在新课改中的地位,44.7%的教师认为非常重要,52.6%的教师认为重要,这说明大家已经把新课改与课程整合联系在了一起。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对学生素质提高的影响上,26.3%的教师认为非常重要,68.4%的教师认为重要; 在课程整合中遇到困难时,68.4%认为应该努力克服。这反映了大家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愿意调整自己的教学技能去努力学习、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3 关于以往培训情况的分析

对教师以往参加教育培训技术的情况分析,31.6%有时会参加培训;50.0%的参加过, 但很少;18.4%从来没有参加过。从表6是否参加培训及级别情况可看出,53.3%的教师参加过县级培训,46.7%参加过其它形式培训, 级别 比较低且次数少。

在参加过培训的教师中,27.6%的人认为培训对其教学实践产生有很大影响,55.2%的人认为影响一般,17.2%的人认为没影响。用SPSS对制约教师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教师认为的有效培训方式、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问题的途径等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如图2~图5所示。在图2中,制约培训效果的各种因素一共被选了52次, 其中选培训内容理论强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3.3%,认为接受培训的教师原有素质不高的占40%,认为培训内容不合理的占26.7%,指导教师的因素占20%。这说明在培训时要结合教师原有教育技术水平,选择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内容,并注意指导教师自身的角色定位问题。由图3教师认为的有效培训方式可分析,83.9%的人选择参与实践式,41.9%的人想听观摩课。这反映了成人学习的特点,喜欢在做中学, 在具体实际环境中观察如何运作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培训时要根据这一规律,必须提供教师实践的机会。图4数据表明,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或研究中遇到问题时,77.4%的教师采用传统的与其他教师交流的方式,54.8%的教师可以上网寻求帮助。所以,部分教师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有了应用技术的意识与态度。图5数据说明,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农村基层学校教学信息化条件相对滞后(80.6%),教师自身技术有限(64.5%) ,使新的理念与教学方式较难实践。另外,由于受传统应试制度的制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也受到较大影响。通过培训,要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4 对培训的希望和要求

在对本次培训希望的调查中(表7所示),71.1%的人要求培训内容有具体整合课教学设计的内容,57.9%的人希望提供视频案例来学习,55.3%的人希望对整合课如何做给予具体的案例分析。从培训方式可看出,无论学习内容如何,86.8%的教师希望有视频案例及观摩课的教学分析,并且给予实践机会。由此,我们知道学员最希望得到的是实效性较强,能让其课堂教学能力确实提高的培训;参与度高,能够发挥其主动性的培训;实践性强,能够做 中学的培训。

三 农村换岗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案设计与实践

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教育技术能力有4个能力素质维度: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包括信息需求意识、信息应用与创新意识、对信息的敏感性与洞察力及对信息的兴趣与态度等) ;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包括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基本操作技能、信息的检索加工与表达、信息安全与评价等) ;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等) ;应用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包括信息利用及传播有关的道德、法律、人文关怀等) 。要以“意识与态度”为动力,以“知识技能”为基础,以“应用创新”为目标,以“社会责任”为价值导向。从内容上看,标准并不简单地限于应用信息技术、应用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的软硬件知识和操作技能,而是注重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教与学资源和过程的设计与开发、有效学习环境的构建、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以及教学实践创新与教学改革实验研究等[3]。该标准的颁发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提供了依据,我们依此标准,结合学员的特点与需求,对农村换岗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进行了设计与实践。

1 培训目标与定位

教育技术培训的目标和定位, 决定了培训工作整体质量的高低,所以要根据不同对象及社会和教育的不同需要,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培训的目标一般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能够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三是能够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自我提高,利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这三种培训目标,实际上就是三种不同层次的定位: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基础;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主要是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是核心; 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并使教师能利用技术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进行教学实践创新与教学改革实验研究,这是根本[4]。

根据前文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访谈,农村教师传统教学的能力普遍比较高,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自己教学的能力比较低,即使是技术比较熟练的教师,对于技术的应用仍然停留在做课件的教育理念上。他们中的大多数,对于现代学习理论和教育理念的理解,通常是零星的, 认为所谓理论是一些空洞的说教,可操作性差,对工作没有实际的帮助。不过,参加这次培训的大多数是中青年教师,他们的共同优势是: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对教育理念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对教育的热点问题非常关注。因此,他们能够非常理性的思考新技术和新理念,对于他们认为有用的内容会有很强的兴趣和动机。中青年教师学习精力充沛,正处于教师发展的积累和成熟阶段,迫切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所以我们将培训目标具体确定为前两个方面,希望通过培训,绝大多数教师能达到第二个层次的目标。

2 培训内容的确定与培训方法的选择

根据前文的分析和访谈,我们设计了两个层次的培训内容。第一层次的基本内容有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常见应用软件和编辑软件(如常用办公软件、几何画板、Authorware、网页制作软件等) 、网络基础知识和常见的网络交流工具等三方面。通过本层次的学习,使教师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的教学应用打下技术基础。第二层次的基本内容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专题,包括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基本理论,整合课案例分析与教学设计,整合课的教学实践。

培训环境选择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室安装有传奇网络教学软件,同时安装学习时常用的各种软件。在第一层次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结合教师日常教学应用,选取典型案例,突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员在真实情境的任务驱动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最终能完成一个融入了技术的可用于课堂教学的产品。以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学习为例,内容设计如下:通过教案编写、审阅作文、通知的制作等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编辑操作;通过制作学生成绩表、个人简历等学习表格;通过班级小报、贺卡制作及试卷模板设计等学习图文混排;通过数学、化学等试卷编写学习公式编辑; 通过论文、书籍编排学习长文档复杂的编辑等等。教学活动可以以协作学习方式展开,采用的具体步骤是:

(1) 欣赏作品案例(激发学员学习兴趣) ,分析案例的制作意图及制作技术。

(2) 学习简单实例,学员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方法。

(3) 制作准备。学员分组确定创作案例的主题(以自己所教学科某单元知识为主题) ,将主题和作品构思写成文字材料;收集制作案例所需的素材等。

(4) 制作自己的作品。在制作过程中会发现原有知识和方法的不足,在教师指导下扩展知识,如需要插入艺术字、背景图案、上网查找素材等。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学员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以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完成作品。

(5) 作品评价。通过交流展示和讨论,让学员们自己评比,看谁的作品最受欢迎。通过这种方式, 既可以提高学员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审美能力,又可以客观地评价学员完成的作品。

(6) 完善作品。通过作品评价,学员进一步明确了改进作品的方向,从而开始作品的改进、完善、新的创意等。在这个过程中,学员深化了原有的知识,拓展了许多新的知识,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层次是整合专题的学习,基本理论知识部分与案例分析部分与第一层次内容同步进行,整合课教学实践则在第一层次学习内容基本结束时进行,在该层次学习中主要采用案例培训方式。由于学科不同,教学中使用的信息技术也不相同,这就要求学科不同的教师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学科不同的教师就必须具备不同的信息技术能力,以适应不同学科教学的需要。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我们根据中小学的课程设置,每门课选取两、三个优秀整合课教学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同时将各学科的整合课教学光盘发放给教师。教师学员以协作小组的形式共同学习案例,总结其中的教学规律,学习信息技术具体应用于教学的方法,并结合自己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时,要求学员运用整合课教学设计的思想,准备45分钟课,在多媒体微格教室进行教学实践,并将讲课过程录制下来。然后,大家一起对教学实践分析评价,交流教学设计思想,讨论各教学设计中的教学法知识,并对之进行价值判断。学员本人根据录像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切身体验怎样将理念与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实践中,感悟整合课的核心思想。

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各种培训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 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各种方法配合起来,灵活使用。本培训在学习不同的教学内容时穿插使用了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等不同方法,而且注意运用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学设计模式,如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设计、主题活动课教学设计等。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能够改善培训过程,另一方面可以使学员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技术给学习过程带来的支持。

3 培训指导教师的定位

从前文分析中可以得知,在教育技术培训中,指导教师的作用不能忽视。培训指导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教育技术职后培训的设计应该考虑那些因素?依据哪些理论给予支持?指导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促进教师学员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都是培训指导教师必须考虑的。作为培训指导教师应该承担的职能[5]如下:

(1) 为预期行为做示范:根据群体心理学,一个个体本来不具备某些特征,但一旦进入某一群体后就会被这一群体所产生的心理场所磁化,从而产生某些不具有的个性特征行为与情绪,这种效应称场化效应。产生场化效应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群体人群的模仿心理、行为暗示、行为传染、心理感应、从众行为增强、认同作用和统一意向。作为培训指导教师,应该营造一种这样的群体心理场所,首先,在进行培训时就应尽可能的以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为指导,采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模式授课,这样就有示范性, 把新的课程理念和需要传授给学员的知识通过行为暗示示范给学员,利用学员的模仿心理和从众行为,通过行为传染达到认同作用,形成统一意向。这种示范性,正是常说的“言传身教”。这要求指导教师注意:讲授教育技术一定要使用教育技术; 所采用的内容传递方法一定要“对症下药”,要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联系起来,要运用教育技术的教学应用案例进行示范教学。

(2) 营造民主学习的环境:培训是一种合作, 如果指导教师把握不住这点,就得不到教师学员很好的配合。我们必须对教师学员的反应持兼容并收的态度,本着开放和灵活的原则与教师学员一道发现问题可能的解释或解决方法。如同在教学中我们主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需求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一样,在教师培训中,也同样存在着以教师学员的需要为出发点,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这样的考虑。要以民主的方式进行导学培训,让学员发挥其主体地位的作用,在培训指导教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采用相互商量、共同研究、共同讨论和共同解决的方式,达到有效的沟通。

(3) 确保实践和演练机会:根据前文对教师学员的分析和成人学习的特点,要学员们接受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技术,并在实际中应用这些理念和技术,必须提供教师实践的机会。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说过“生活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只有经历过才能够懂得”,要让教师学员不断地“经历过”,不断演练和实践, 直到这种行为变成自觉行为。指导教师要担当起“督促者”的角色,确保学员的实践和新的行为的持续演练。

(4) 培训案例库资源的建设: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鼓励与引导教师学员挖掘自己的应用案例,并将这些案例加以整理、完善,组建教育技术培训案例库,与全体教师学员共享,实现教与学的双赢,从而真正促进教师学员充分利用所学教育技术对课程进行整合,全面推动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总之,营造一个平等的环境,以民主的方式进行导学培训以及督促他们形成新的行为应该是培训指导教师重要的定位。

4 培训效果的评价方法

培训效果的评价对培训过程起着控制和指导的作用,也指引和促进培训工作的提高。培训评价的定位是鼓励教师学员、让教师学员参与体验。

在培训过程中,对学员学习情况的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方法。形成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培训采用的形成性评价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培训重视教学过程,强调广大教师的参与和体验,关注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特别是动手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使学员的应用能力和创造性得以体现。另外, 通过形成性评价可以获取反馈信息用以调控培训过程。形成性评价系统的指标参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如学习态度、合作学习情况、培训期间创作的学科教学软件、教学案例,撰写的相关论文和研究报告设计成果、最终作品展示等。目前,形成性评价系统的指标主要是指导教师通过校园网邮件系统和群体BLOG来获取。我们正在设计学习过程绩效评价网站。培训结束时,要对培训工作进行总结,让教师用自己的作品来进行总结,用绩效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并给出评价的结果,确定培训是否达到目标,是否发放证书。

参考文献

[1]乔爱玲,王楠.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新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5,(10):21-22.

[2]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3]何克抗.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05,(4):39

[4]刘世清.互映射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方案设计与培训方法创新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4,(2):23-24.

[5]徐力.关于教师教育技术职后培训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

Designing and Practising a New Project on Train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or Rural Area Teachers

LIU Jing-yi

(Teacher’s Education Institut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Shanxi, 041004, China)

Abstract:Rural teachers’educ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is the key to realize the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in the wide rural area. Basing on analyzing the situation of teachers in rural and their training needs and according to 《The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ility Standard for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tryout) 》, the paper designs a kind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project that covers ascertaining training aim, selecting training content and training methods, evaluating methods to training effect, making certain the job of the instructors , and so on. The project constructs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s of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provides workable training methods that can improve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level and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in rural area.

农村技术培训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信息化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1-136-1

当今社会,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与此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也快速的融入到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进程当中去,那么对教师进行信息化培训也就提上日程。2002年2月,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实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逐步普及和应用,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是关键。”下面我们以银川市永宁县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为例来探究教师信息化培训的一些特点。

一、实施培训的原因

(一)“基础教育改革”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必然要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四项第11条明确指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同时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育应用信息技术水平。

(二)“跨越式课题”的实施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永宁县2008年引进跨越式课题,跨越式课题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更是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那么对永宁农村小学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日益紧迫。

(三)培教育均衡发展要求进行农村教师信息化训。20世纪以来,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在永宁,农村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和素养与城区小学教师相差较大,信息化资源分配不均衡。

二、永宁县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的实践

(一)培训目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技术水平,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永宁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要求教师能够切实利用信息技术去优化学科教学,切实根植于教育实践。

(二)培训内容

1.培训模块

2.培训内容设计与分组

此次培训内容依据调查问卷教师培训需求而设计,更加注重受训教师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根据受训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分为初次参加培训的教师和已参加培训过的教师。

(三)多样化、数字化培训教材。永宁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主要使用“文本教材+培训讲师讲稿+资料包+微博博客反思平台”的多样化、数字化的培训教材。

(四)基于任务驱动的培训方式。“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蕴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轻松的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永宁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就采用基于任务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效果。

(五)以博客和微博搭建培训评估反思平台。永宁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主要依靠微博和博客来搭建培训评估反思平台。有针对的进行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培训。

三、对培训的反思

(一)优化培训内容和分组。按照教师是否参加过培训进行划分,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差异性,但是忽略了受训教师接受能力和基础知识的差异,可根据教师是否参加过教师信息化培训,将受训教师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层次,根据受训教师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基础的差异,将初级和高级两层各分为两个班级。

(二)在培训评估体系中引入“绩效管理思想”。为了提高受训教师的培训动机和提高受训教师的认识水平,在培训中可以引入“绩效管理”的思想,这样利于提高培训效果和受训教师的培训动机。

(三)培训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永宁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要注重培训过程中增强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和教学整合的意识,将信息技术彻底融合到教学中去。

四、小结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要求不断提高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永宁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但是教师信息化培训是一项艰巨而意义深远的任务,还需要在今后的具体实践中继续探索,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孔凡士.基于ICT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实践研究[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08.

农村技术培训范文第10篇

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技术培训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各级交通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快农村公路发展方式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和“深入开展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年活动”的要求,帮助全县各项目乡镇、村场及施工队掌握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操作程序和质量管理办法,全面提高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推进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下面,就当前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认识,切实增强抓好农村公路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为加速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2006年以来,我县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实事工程,受到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特别是2007年,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完成220个项目522.8公里,占省、市计划任务292.1公里的178.97%,占县定目标任务374公里的139.78%,居全市第二。2007年是华容农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也是对农村生产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一年。

今年,我们按照各级交通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结构调整,控制建设规模,适当提高建设标准,加快农村公路发展方式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的要求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县人大十五届一次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科学提出了280公里的奋斗目标,并已列入县定实事考核内容。但从目前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的整体情况看,全县农村公路建设进展比较缓慢,形势十分严峻。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与其他兄弟县市相比,都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盲目争计划。今年280公里的年度计划,目前尽管已经衔接到位,并以正式文件逐项目下达到了各乡镇、村场,但仍有部分乡镇、村场无视计划的严肃性,不管申报的项目进没进规划,有没有路基,有没有资金来源,盲目争计划,典型的“叶公好龙”现象。

(二)准备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路基建设严重滞后。今年全县计划实施项目166个,从县交通部门最近现场督查的情况来看,路面建设开工的项目仅仅只有9个,路基基本达到开工条件的项目不到20%,启动路基改造的项目仅占30%,较去年滞后了整整一个月;二是资金无着落。从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配套资金有着落、有具体筹措方案的项目仅占20%,画饼充饥的多,实际可能到位的少,将造成计划落空、质量得不到保证和拖欠民工工资引发上访闹事事件等隐患。

(三)验收难推进。去年以来,县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交通部门精心组织开展了多次活动,面对面的逐乡镇、村场进行迎检验收的培训指导,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项目的路肩培土、错车台、标志牌等配套工程不能到位,以致县自检验收合格率不到70%,严重影响省市对我县整体项目的检查验收和国省补助资金的顺利拨付。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执政的第一年,也是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前三年完成“十一五”总任务70%的奋斗目标的攻坚年,更是国家“十一五”期间大投入建设农村公路的最后一年。当前各地都在抢抓机遇,你追我赶,唯恐落后,广大农民群众更是翘首以待。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要从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高度,本着对事业、对群众、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增强抓好农村公路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领导,科学筹划,精心运作,扎实工作,坚决完成今年农村道路建设任务,为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迅速掀起农村公路建设高潮

尽管今年农村公路建设的任务较去年相对要小一些,但从当前的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来看,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关键环节,努力保证农村公路建设快速推进。

(一)要进一步明确目标要求。今年280公里建设任务是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县人大十五届一次会议确定的,并已列入省、市、县实事内容,年底严格考核兑现。面对这样的目标,我们没有任何退路可走,没有任何价钱可讲,也不能有任何幻想可留。特别是进展较慢的乡镇,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对策,迎头赶上。所有乡镇要确保在今年11月底前不折不扣完成年度建设计划。尽管农村公路建设中确实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无论困难有多大、问题有多少,我们的决心和信心都不能动摇。同时,我们也要深刻地认识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正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对我们执政宗旨的检验和执政能力的考验。因此,我们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昂扬的斗志,扎实的作风,科学安排好各项工程的建设,确保既定目标如期如实完成。

(二)要进一步严格技术标准。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扎实开展农村公路建设,特别是要在抓好主体工程的同时,同步实施相关配套工程。重点要抓好道路的路肩整治、错车道设置、交通标牌设置、绿化工程和排水系统等工程实施,做到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同步设计,同步签订施工合同,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三)要进一步把好质量关口。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始终是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和热点。由于我县农村公路建设任务重、战线长、时间紧,加之施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将给工程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各乡镇和交通主管部门都要把公路质量工作作为首要目标和头等大事来抓,从严要求,从严把关,确保农村公路建设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一要落实质量责任制度。乡道、村道的施工及质量管理的责任主体是所属乡镇人民政府,县交通局负责对乡镇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考核、评比。同时要建立农村公路建设质量责任人档案,将每条公路的负责人、施工单位、技术责任人的名字挂牌明示,并存入档案,实行施工质量终身追究制。二要健全质量监管体系。要建立健全三级质量监控体系,坚持施工单位自检,乡镇人民政府初检,县交通部门抽检,做到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特别是交通部门质量监督人员,必须要身临一线、现场检查、跟踪督查,严格把握质量标准。要加大对影响结构稳定和安全的重点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监督力度,最大限度地消灭质量管理通病和实体质量通病。三要从严查处质量问题。在质量检查中,如发现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要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施工单位立即进行整改,该返工的坚决返工。对整改不到位的坚决不予拨付补助资金,并对施工单位和工程建设主体予以一定的罚款;对返工造成损失的,全部由施工单位承担;对屡整屡犯的施工单位,要给予清除出场和终止施工合同的处罚,并在3年内不得进入农村公路建设市场;对质量监督人员造成质量问题和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其行政、经济直至法律责任。总之,要力争将每一条农村公路建成“长寿工程”、“精品工程”、经得起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放心工程”。

(四)要进一步落实配套资金。资金投入是公路建设的基本保障和决定因素。由于我县经济基础薄弱,配套资金很难及时足额筹集到位,为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统筹安排,认真研究农村政策,积极推进多元化投资体制,千方百计解决资金短缺的难题,科学合理调度建设资金。一是乡财政补一点。对农村公路建设,有条件的乡级财政要通过盘活资金,以“以奖”的形式适当安排一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二是向外争取一点。各乡镇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挖掘对外关系资源,积极争取,弥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缺口。三是“一事一议”筹一点。要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在不违规、违纪的前提下,多方筹措资金。要严格履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程序,科学调度使用“一事一议”资金。四是社会赞助一点。要广泛宣传发动,激发农村党员、机关干部、个体大户和在外打工、经商人员捐资修路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这里还要强调的是,不管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怎么紧张,都必须要严格地按照上级有关政策规定筹集资金,决不允许乱集资、乱收费和搭车收费,并妥善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要妥善处理好资金使用与严格管理的关系。资金筹集十分不易,在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精打细算、从俭节约,特别是要严防跑、冒、滴、漏,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口上,切实提高资金利用效益,防止资金浪费。要设立资金管理专户,确保建设资金专款专用,坚决杜绝随意挪用、占用项目资金现象的发生。二是处理好加快公路路建设与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乡镇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建设的主体,不仅要履行好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的职责,更要履行好维护一方稳定的职责,绝不能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转移困难和转嫁矛盾。除农民自愿捐款、捐物、助工外,坚决不允许搞强行摊派,这必须作为一条严肃的工作纪律来执行,任何乡镇、任何个人都不得触犯政策“高压线”。同时县交通部门要继续开展“零”收费服务。

(五)要进一步强化培训指导。2006年以来,县交通局已对各乡镇农村公路建设参与人员进行了多次培训。但从目前的工作状况看,各乡镇仍存在管理经验不足、技术水平偏低的问题。为此,必须进行再培训、再提高。一方面,要加大培训密度。县交通局每隔一到二个月就要组织一次技术培训,也可以通过以会代训,使这项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另一方面,要丰富培训内容。要针对乡镇在道路建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在继续抓好施工规范培训的同时,重视加强工程检测、资料整理、竣工验收和政策文件等方面的培训。

(六)要进一步完善内业工作。要认真吸取往年的教训,从现在起,对去年已竣工未验收的项目以及今年的所有计划项目,交通局和各乡镇都要严格按照内业资料的标准,从开工准备、施工过程到交竣工验收的整个程序,逐项、及时、全面地进行收集、整理和上报,做到“一路一设计,一路一档案”。同时,要将各乡镇项目资料完备情况作为年底工程验收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基础资料不齐全、不规范、收集不及时的乡镇,定期予以通报批评。对今年开工的项目,在拨付资金时,县交通局要严格把关,在主体及配套工程检测验收合格后,还必须要求每个项目的招标文件、合同文本、开工报告和其它必备资料齐全、规范,符合要求,否则不予拨付资金。

三、强化领导,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有序开展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是推进工作的可靠保证,落实工作责任是推进工作的主要抓手,在农村公路中,乡道和村道建设主体是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当前,各乡镇要把农村公路建设列入当前的重要工作日程,乡镇长要做到亲自挂帅、亲自上阵、亲自组织、亲自参与、亲自督查,沉入第一线了解情况,研究对策,协调矛盾,解决问题。会议以后,各乡镇要迅速召开农村公路建设动员会,进一步明确任务,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做到目标再细化,责任再明确,措施再落实。

二要强化时间观念,抢抓工程进度。时下已进入打路的黄金时节,各乡镇要克服一切困难,想尽一切办法,在月底掀起建设高潮。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只争朝夕,一着不让,抢抓时机,大干当前,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加速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对每条路都要制定组织严密、安排科学的工作计划,要倒排工期,实行工程竣工倒计时,做到以日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年,以村保乡,以乡保县,确保按照规定时间、规定标准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任务。

三要强化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工程建设中,各有关部门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自觉地把地方工作、部门工作与农村道路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只要有利于农村公路建设的事就办。交通部门是公路建设的主要业务部门,对农村公路建设责无旁贷,要从组织上、管理上、技术上,服从服务于农村公路建设,要将承担的指导、监督和服务职能充分履行好。要把所有技术力量毫无保留地派遣到农村公路上,切实加强业务指导。

四要强化监督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加强督查考核是确保农村公路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抓手,有督查才有促进,有考核才有鉴别,有奖惩才有动力。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必须将督查考核、奖优罚劣贯穿于工作的始终。要严格督查要求,县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各乡镇每条公路的工期安排进行跟踪督查。对每条公路的质量和进度情况,每二周汇总一次,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公布,并及时通过相关载体向县领导汇报。年终时,我们将严格按照华政发[2006]15号文件的规定进行考核,做到奖惩分明,坚决不打和牌。对因工作不力致使既定目标未能按期完成的,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在这里,我还要强调一点,要切实维护项目规划的严肃性,对擅自降低项目标准、未按计划建设进度实施、挪用公路建设资金以及由于主管部门把关不严、监管不力致使规划变更的,将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同志们,农村公路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负重拼搏,艰苦奋斗,扎实苦干,为圆满完成全年农村公路建设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最后,希望同志们要珍惜这次难得的培训机会,虚心学习,认真领会,把握会议精神实质。祝今天的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技术培训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上一篇:银行信息化管理范文 下一篇:土地流转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