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控策略范文

时间:2023-10-04 11:09:47

风险防控策略

风险防控策略篇1

[关键词]港口物流企业;税务风险;风险防控

受贸易环境等因素影响,港口物流企业在经营及发展中面临多重挑战,此背景下,进一步做好港口物流企业税务风险防控为港口物流企业的经营及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对港口物流企业税务风险防控策略展开探究。

1港口物流企业税务风险含义

港口物流企业税务风险,是指港口物流企业在开展税务相关工作时没有做到“依法纳税,合法避税”,最终可能导致港口物流企业出现损失。港口物流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未依法纳税,简单来讲是港口物流公司在理解或执行税收政策时出现错误,没有严格按照税收政策规定进行纳税,此时港口物流企业可能会面临高额罚款;二是未合理进行税收筹划,就是企业对税收政策理解不够透彻,税收筹划工作质量与效率偏低,导致港口物流企业错失本可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

2港口物流企业税务风险的特点分析

港口物流企业税务风险有四个特点:特点一,损益性。是指税务风险发生会导致港口物流企业出现利益损失,比如未合理进行税收筹划致港口物流企业多缴纳税款、未依法纳税导致港口物流企业面临高额罚款等,都是税务风险具备损益性的常见表现。特点二,客观性。是指港口物流企业税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无论企业采取何种措施该风险也不会消失。特点三,普遍性。是指税务风险普遍存在于港口物流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过程中。特点四,不确定性。尽管港口物流企业可通过采取管理措施对税务风险进行防控,但依旧难以准确预料到税收风险出现的时间、地点与后果。

3港口物流企业在进行税务风险防控时主要存在的问题

3.1涉税事项工作流程缺乏完整性

导致涉税事项工作流程缺乏完整性的原因在于部分港口物流企业多沿用旧制进行管理,会计人员只负责纳税申报、会计核算与记账等流程,未对港口物流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进一步梳理与审查,导致整体工作质量较低,最终增加了港口物流企业税务风险,对企业长远发展较为不利。

3.2税务风险预警机制不能有效识别税务风险

导致税务风险预警机制不能有效识别税务风险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部分港口物流企业的税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够完善;二是税务风险本身具备不确定性。税务风险预警机制不能帮助港口企业有效识别税务风险,会增加税务风险防控工作难度,港口物流企业不能提前对税务风险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无法提前制订出有效的税务风险应对方案,可能令税务风险导致的损失进一步扩大。

3.3税务政策未能得到有效执行

部分港口物流企业可能存在税务政策未能得到有效执行的情况,令税务风险防控工作难度增加。比如,港口物流企业对当地的税收优惠政策未充分了解,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忽略了某些优惠政策的执行,最终缴纳了本不必缴纳的税收,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港口物流企业的自身利益。

3.4忽视税务资料管理

部分港口物流企业忽视了税务资料管理,未对税务资料进行整理与保存,可能会导致企业税务风险增大,比如,某些港口物流企业在开展税务相关工作时未保留纳税申报表等税务凭证,后续在开展内部审计、核查工作时,因缺乏税务凭证,会降低内部审计、核查等效率与质量。

3.5税务风险自查不到位

在开展税务风险防控时,港口物流企业可建立一套自查体系,借助自查体系对港口物流企业日常经营进行监管,以此预防、控制企业税务风险。然而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港口物流企业并未建立有效自查体系,导致这部分港口物流企业对税务风险预防和控制能力较差。

4关于提升港口物流企业税务风险防控能力的策略研究

4.1严格遵守港口物流企业税务风险防控原则

要提升港口物流企业税务风险防控能力,港口物流企业必须遵守税务风险防控原则。主要原则如下:原则一,遵照“内容完整”原则。税务风险防控范围应包括所有涉税风险。原则二,遵照“重点控制”原则。必须对常见危害大的涉税风险进行严格防控。原则三,遵照“相互监督”原则。若完成某工作内容时容易遭遇税收风险,则由两人同时负责该工作内容并互相监督。原则四,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不侵害港口物流企业正当利益前提下开展税务风险防控工作。

4.2加强税务风险防控意识

加强税务风险防控意识是港口物流企业做好税务风险防控工作的前提,加强税务风险防控意识,主要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港口物流企业管理层必须对税务风险防控有一定了解,且清醒认识到做好税务风险防控对企业长期发展有利;二是将税务风险防控意识进一步融入港口物流企业的实际管理当中,通过落实税务风险防控工作,进一步增强相关人员税务风险防控意识。

4.3提高税务岗位专业能力

提高税务岗位专业能力是港口物流企业做好税务风险防控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税务岗位专业能力时,主要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岗位人才招聘时提高招聘门槛,通过笔试、面试等方式重点考察应聘人员税务专业能力;二是港口物流企业要重视对税务相关岗位上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比如可在税收政策发生变动时请专业人士介入,帮助员工深度解读新税收政策。

4.4提高税收筹划活动的水平

伴随税收筹划活动水平提升有助于港口物流企业“依法纳税,合法避税”,减少税务风险威胁,此时,港口物流企业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时刻关注筹划方案时效性,提高港口物流企业对税务风险中政策风险的应对能力;二是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进行税收筹划,同时考虑多个税种,追求港口物流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

4.5强化涉税政策执行

通过加强涉税政策执行进一步提高港口物流企业的税务风险防控能力具体做法如下:将港口物流企业内部的税务政策执行情况与绩效考核体制、奖惩体制联系起来,通过绩效考核与合理奖罚促进涉税政策执行,进而减少港口物流企业税务风险。比如,在根据当地税收政策进行税务筹划时,将税收筹划方案质量与绩效考核联系起来,若税收筹划方案可合理、合法帮助港口物流企业避税,即该筹划方案质量较好,则绩效考核评定为优,并将绩效考核评定结果与税务筹划人员的奖金挂钩。

4.6加强涉税档案管理

加强涉税档案管理是提高港口物流企业税务风险防控能力的手段之一,通过保存、整理涉税档案,可进一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降低港口物流企业的税务风险。在加强涉税档案管理时,港口物流企业可采取以下措施:在港口物流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并将涉税档案纳入管理范围进行统一的、规范的流程化管理,严格对涉税档案中的信息进行采集和核查,以保障涉税档案信息真实性。

4.7加强税务信息传递与沟通

加强税务信息传递与沟通,可帮助港口物流企业及早发现自身税务风险并做出应对。关于加强税务信息传递与沟通:一是加强港口物流企业与当地税务部门之间的税务信息传递与沟通,以便企业及时了解税收政策变动;二是在港口物流企业内部建立并完善信息系统,加强港口物流企业内部信息传递与沟通,从而促进税务筹划等税务相关工作高效、高质完成。

5结语

风险防控策略篇2

关键词:企业风险;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是企业当下的重要任务,是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不断地发展中可以得到很多机遇,但是机遇同时也具备着风险,所以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面临着很多挑战和风险。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不稳定性,是因为财务风险的出现是不确定的、不能预测的。而现在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大问题或者直接失败的企业,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财务管理不到位,导致企业在财务上出现了问题。因此,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要把控好财务风险,必须要从财务管理出发,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对于财务上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寻找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法,防患以未然。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及其特点分析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

企业财务风险将视野对焦于企业的各类生产制造业务范围和行业,紧紧围绕资金的筹集、资金投入回收和利润分配等事项,开展潜在性风险的辨别和剖析,可以说,企业财务风险具备极其广泛的基本概念和含义,它是企业在进行各类经济活动中遭受到不同原因的制约性的作用下,而致使其财务具体运作情况与预估相偏移而产生的状况。从总体上,可以将企业的财务风险划为下列一些不同的类型:在财务活动各类步骤看来,关键就是指财务资产在筹集、资金投入、回收利用、利润分配等领域的风险。在财务风险的可控性情况看来,表现为可操控性和不可操控性的风险。在财务风险的多方位分散化方法看来,表现为不能分散及可分散的财务风险。在财务风险的运作情况看来,表现为静态数据、动态性的财务风险。在财务风险的范围看来,又可以区分为微观上的和宏观上的。在财务风险的目标看来,表现为资产、人身安全、义务层面的财务风险。别的还包含有自然风险及社会带来的风险等。而这种财务风险的细分又大致包揽了全部有关风险的运用范围,组成相对性的全方位统一系统。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特性

企业财务风险有其自己的表现特性,实际可以从下列层面进行分析和了解:客观性。企业财务风险围绕于企业开展财务活动的全过程,是客观现实、不因人的信念为改变的,在企业资产运行的环节中不可避免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而导致其存有对企业的风险和危害性。不确定性。企业财务风险虽然是客观现实的,但是还与此同时存有不确定性的特性,因为各种因素不能预料而且可以随意转变,这就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存有未知性和偶然性。可认知性。企业财务风险虽然是客观性、不能明确的,但是也是可以为人们所了解的,可以利用对企业目前存在的、发生过的财务风险的统计分析、测算和剖析,获知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害水平等,并选用合理的、有目的性的对策进行预测分析、评定、考量和预防。行为关联性。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有差异的环境当中,可以明显的呈现出财务领导者的实际个人行为与环境的关联特性,因为在不一样的环境下选用的财务管理决策不一样,这就使企业遭遇不一样的财务风险。根据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特性展开学习并且提高把控能力,以实现科学的、全方位的了解和分析财务风险。

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加大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实行资金的集中和统一管理,有利于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监督等方面的有效运作,使企业的资金流动处于积极状态,提高企业资金链的活跃性,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经济收益份额。

(二)有利于管控企业经营流程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有助于企业财务计划的开展和完善,实现企业内部财务收支的平衡,合理有效的管理资金,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发展。此外,还可以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对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全方位地监督资金的筹集、组织、分配和使用,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扩大其发展空间,保证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三)有利于优化企业财务资源

加大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建立、完善一个严格的、有效的风险规避机制,为促进企业内部资源整合,优化企业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企业资金链的可流动性,有效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经济份额。

三、企业财务风险

(一)筹集资金存在的风险

要保证企业的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需要有强大的资金库来支持,而少了资金库的基础力量,企业想要得到良好的发展基本上是不存在的。企业开展长期投资有许多形式,且都有着一定的风险,企业对于此事要不断衡量,要进行不断的筛选,选出综合性资金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企业的资本整体结构要融入于本身的具体情况,那样才会使企业的发展趋势更加具有实力。如利益筹集资金的方法,企业必须依照运营的情况合理的分配给投资人收益,投资人与企业一同对企业的赢亏承担,这在一定水平上提高了企业的整体实力,但也使企业的资本成本较高,决策权也较分散化;而债务筹集资金的方法,则要求企业不管经营状况怎样都需要按时向债务人交付利息,这样的话筹集资金速率较快,延展性强,还可以平稳企业的决策权,但其筹资的资产金额却比较有限,且不可以产生比较稳定的企业资金库,风险比较大。企业在筹资方式上的挑选错误就有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投资存在的风险

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环节中,可以通过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得盈利外,还能够以项目投资的方法来获得利润。而项目投资的过程不可能每一次都能盈利,这在其中就存有一定的风险。企业开展项目投资的形式有现金、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和存货等。项目投资全过程中的利益和风险是并存的,较高的盈利代表着也存有较高的风险。企业必须在资产的流通性与盈利性中间做出挑选。可流动的资产项目投资太多,会提高资产的流通性,使企业的盈利水准提升,但与此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周转资金的负债比率。长期性的项目投资也出现资产金额大、执行时间长、将来盈利可变性复杂等难题。这些投资方面存在的风险都给企业的财务产生了一定风险。

(三)资金运营存在的风险

企业在资产经营环节中的风险关键表现为企业为了更好地开展生产必须在生产制造的时候贮备一些产品,这些产品一方面对企业的资产形成了一定的消耗,另一方面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管理经费。库存商品时间一长还有可能导致市场价的下降,在管理过程中发生损坏等状况。此外,企业未收帐款商品的总数太多,额度过大,也会给企业的财务带来一定风险。企业的资产流通性受限制,其债务的还款也不可以借助商品来填补,便会使企业长期性肩负较多负债,乃至发生债务违约的状况,这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极其不好。所以在资金应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运用情况对企业造成财务风险也是十分明显的。

(四)收益分配存在的风险

利润分配是企业财务系统循环的最后一个阶段。利润分配其中又包含了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这两个部分。留存收益是扩张投资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企业股东资产扩张的规定,二者既互相联络又互相分歧。企业假如发展速度更快,基于市场销售与生产规模的快速发展趋势,必须增添很多基础的资产,税后利润绝大多数留用。但假如利润率很高,而分配股息小于一般水准,就很有可能危害企业的股票估值,从而产生了企业利润分配上的风险。如企业因为会计制度的出错或处在通货膨胀阶段,就很有可能产生虚盈实亏。分配过度的风险;企业保存留存收益太多,又会造成公司股东及职工短期内权益与长期性权益的矛盾,存在公司股东职工工作积极性减少的风险;而企业过多派发盈利,又会造成企业周转资金的不流通,容易造成不可以在期限内交付债务的风险。

四、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企业财务管理不适应当前经济环境

企业在进行经营生产活动时,容易受到市场大环境的影响。而企业就是在这样一个市场经济大环境中进行日常经营发展,所以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各个方面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与外部经济环境不相适应,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国家经济政策变化、银行利率和汇率变化等都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密切相关。一个企业由于不考虑大的财务环境而导致其内部财务管理无法适应整个经济环境,从而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

(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企业的财务工作是否到位,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对企业各项工作缺乏指导和控制是目前企业存在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例如企业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市场等在协调配合上事务较多,容易出现混乱甚至是失误,如果企业没有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对财务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考核,很有可能会造成企业财务工作上的失误,造成企业资金损失。它还给企业的财务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企业内部的财务监管机制不够完善

在企业财务管控中,建立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机制,是有效管控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之一。有些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到位,没有相应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在应对在企业财务风险时,没有做到责任到人,使财务人员在工作中没有以严格的制度约束自己,放任财务管理工作的问题不管,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财务风

险意识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上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到防范财务风险的必要性,否则容易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在不断地发展经营过程中,经常会伴随着企业在财务上风险,而且,财务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全面的,极有可能造成企业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也是企业财务风险易发生的原因之一。

(五)企业在财务决策的失误

企业在发展经营过程中总要经过重大的决策决定方向,而决策的正确性关乎着企业的未来发展,而企业在财务工作上的决策正确性更是会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当前许多企业的财务工作决策仍以一人为主,决策科学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影响企业财务决策的判断和实行,增加企业在决策上的不确定应性,最终会损害企业的自身发展。

五、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

(一)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

企业要从根本上降低财务风险几率,要从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入手,增强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当企业在财务工作上做决策时,要对当下的实际状况有完全的掌控,在考虑可能影响决策的各个方面因素时,要加强对决策可行性的研究,科学的进行决策的实行,减少决策的失误。关于各种可行方案的决定,切忌主观臆断。对于在经营活动中随时可能出现的财务问题,要及时进行把控,要提前想出对策,加以控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旦出现风险,在进行财务处理时,要有效的控制企业的损失,并从中总结经验,积极应对企业财务风险,以促进企业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经营。

(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

为了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还应注意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保证企业经济活动中各环节之间能够相互配合,提高整体工作的协调性。为了使财务决策符合企业的根本利益,一是企业必须建立科学完整的决策机制和激励机制。二是要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上的监督管理机制,用监督管理的制度对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管理,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三)筹资、投资的科学性

筹资过程中,企业应从自身实际财务状况出发,掌握负债规模的大小,从筹资的所获得的收益和风险等方面进行多角度思考,按照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筹资途径,避免筹资过程中的资金风险;而企业在进行投资时,也应对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给予审慎考虑,并对投资项目进行合理评估,多方面了解投资的可行性,提高投资的科学性。

(四)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为了促进企业财务工作的有效进行,应该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财务知识的储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财务人员应该熟悉并且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在企业发生财务风险前,财务人员应该提前规避风险,做好应对的措施和方案,并进行总结,化解处理好存在的风险问题。因此,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十分必要。改善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防范制度和处理机制,财务人员作为财务工作的直接实施者,使其在日常工作中掌握和分析财务状况,更好地了解财务风险,从而使财务风险得以控制。

(五)优化企业资本结构要使自身的产品处于提升的位置,可以很好地吸收项目投资,要依据自身的风险承受力,选择最好的资本成本和投资效益的计划方案,要选择恰当的筹资方式和途径,以完成企业内部资本结构的提整体优化,要确保企业内部的资金积累,使本身处于相对性平稳的总体目标收益,并维持相对性平稳的营运能力,持续调节自身的运营方位和构思,使企业能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创设和健全财务风险的提示警报系统,要在忽然遭遇财务风险的情况之时,可以快速地运行风险预警系统,进而可以在较大程度上维持企业的现况,降低财务风险所产生的损害。

六、结束语

在目前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制度的环境下,促使在我国目前的企业主体在这样的一个大市场环境中,在所难免地要应对一定程度上的财务工作中所面临的风险性,并且企业基本的生产制造运行流程中的众多事情和关键点,通常都是会对企业具体受到的财务风险状况产生外界主要表现形态的直接性作用,总的来说,进一步加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预防与管理方面,针对助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环境之中的企业实体要维持长久稳定性的发展壮大的状况,具备着极为深入的实践助推作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会与之而来,所以为了企业能够健康的发展,从企业自身寻找原因,根据风险存在和产生的根源,制定有效的、合理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以及监管机制对风险的把控,可以有效的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的产生,以促进企业长期的、健康的经营活动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惠.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1(17):159-160.

[2]张林玉.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中国外资,2019(14):124-125.

[3]佘浩.论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风险控制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10):102-103.

[4]付玉兰.论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J].中国市场,2021(17):155-156.

[5]吕建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与风险控制策略研究[J].纳税,2021,15(12):100-101.

风险防控策略篇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金融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当前金融形势总的来说是好的,在有效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了国民经济适度、健康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金融风险是金融与生俱来的属性,近年来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金融风险不仅制约着金融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很有可能危及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因此,采取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策略是十分关键的,

1.金融风险的定义及危害性

1.1金融风险定义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金融风险是指所从事的经营活动给自己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由于受到法律、政策、决策、市场、形势、操作等各种因素变化的影响,而造成金融机构的实际收益与预期不相吻合的不确定性,以及金融机构蒙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由8种风险构成,即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战略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国家风险、法律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

1.2金融风险的危害性

金融风险不仅会对金融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造成影响,使金融业的抗风险能力被严重削弱和诋毁,其还会危及金融安全以及国家经济安全,一旦有系统风险的发生,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转就会失灵,从而混乱了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甚者,还会引发政治危机。一次严重的金融风暴可以瓦解一个国家的经济,造成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

2.金融风险产生原因

2.1信息具有不完全性与非对称性

在进行金融交易过程中,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投资者之间,对交易信息的不完整,导致在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利益出现失衡的现象。对于企业资金运用情况、资产、负债、现金流动情况、偿债能力、发展前途和规划等企业的全部信息是由企业筹资者所直接掌握。而对于企业的经营信息,作为债权人的金融机构通常知道得太少。此外,在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过程中,企业融资出现多元化,企业的资金流量不明显,较隐蔽,流向出现多变性,这就使得金融机构对于企业信息的了解和掌握难度更大。这样一来,企业所有者和金融机构投入的所有资源以及这些资源的运转状况信息被企业掌控。加上对于市场相关信息,企业掌握量大,而在目前条件下金融机构却无法掌握众多企业的市场相关信息,且市场信息是不断变化的,掌握充分的市场信息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确实具有很大的难度。

2.2金融体系具有内在脆弱性

金融脆弱性的主要表现:一是金融机构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金融体系不够完善,不具备较强的自身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二是金融体系治理结构以及控制机制不健全,具有长期投资理念的机构投资者较为匮乏,市场违规炒作严重;三是在金融机构之间出现风险相互转嫁的现象,混业渗透现象严重;四是缺乏健全的相关的法律制度,在法律制度上存在法律空白以及法规过时等问题,社会信用意识不高,信用体系建设速度过慢,存在大量的道德风险。

2.3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

金融创新只是转移和分散部分金融风险,对于整体性的金融风险却无法消除。金融创新只是降低了金融系统中的风险,从宏观上来看,只是将风险由风险回避者转移给了风险偏好者。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未来的金融风险将会更加复杂。一方面,随着金融创新,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得以不断的加强,从而促使以资金联系为基础的伙伴关系的形成,使得其联系更加紧密,如果其中的一家金融机构有问题产生,就会产生多米诺效应,最终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威胁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随着金融创新,出现了新的投资手段,对投资手段如果运用不当,同样也会造成更大的风险与危害。此外,金融创新不断深化了金融市场国际化,国外资金大量地涌入我国,这就会撞击我国银行体系资金的流动性,使得银行信贷规模缺乏稳定性,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风险。

3.金融风险的防范策略

3.1加强完善金融市场的法制化建设

首先,要不断完善金融制度,健全服务体系,减少风险隐患。作为经济的核心内容的金融,金融体制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金融体系要以国情需要为依据,确保资源得到有效配置、推动经济快速增长、使金融风险得到合理分散,同时还要让人们感受到经济增长的财富效应。其次,要加快金融业内的法律体系的完善,健全相关金融立法。金融立法的制定要以金融业的发展规律、特点及动态为依据来进行,制定出的金融法律必须是专业的、严谨的,树立其金融法律的权威。再次,加强金融执法及监管,对于金融犯罪行为要予以严厉打击,以确保金融秩序的顺利展开。最后,对于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家要予以继续实行,以使经济得以稳定增长,降低通货膨胀率,确保国际收支的平衡,最终使得抵御国际金融风险冲击能力得以增强。

3.2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

首先,要尽快将一套高效、严密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建立起来,这对于金融危机的防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将健全的贷款档案建立起来,将贷款的发放、管理、回收情况做好真实、详细的记录;另一方面,将金融风险防范分析机制建立起来,对于风险早期的预警信号要投入更多的关注,这样才能掌握金融风险。其次,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将完善的监管体系建立起来,强化监管,金融管理要尽快提升其当局的管理能力,使其有限理性降低,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再次,进一步完善银行内部的自我约束机制,确实使得行业自律组织发挥其应有的监督鉴证以及评价作用。最后,强化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力度,对于国际协调合作发展的管理要处理好,同时要保持自身所具有的特色,使其影响力有所提高。监管内容要包含所有从业的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从机构的市场准入到市场退出的全过程的经营活动;要改变监管方式,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及法律手段有效结合。

3.3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金融风险

防范银行经营不善首要条件就是要加强对银行内部的管理。一是通过内部和外部的审计程序,银行董事会对管理层要实行有效控制,要督促管理层高效地履行相应职责;二是提高银行全体员工内部控制的意识,每个员工要树立起自控的观念,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办事;三是将完善的组织结构建立起来,这样内部控制才能得以实行;四是按照相关法律和政策,金融机构要严格对所有的贷款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查,以降低贷款风险;五是对于内部控制要加强定量分析以及过程控制,提升内控的科技水平;六是要根据相关原则,如授权分责原则、财务核对原则、规范化员额、监督制约原则以及谨慎性原则等,将严密的会计控制制度建立起来。

3.4重视金融创新,加快金融市场建设和发展

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是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一方面,金融产品的品种要尽可能丰富,技术成熟、且市场需求大的产品及交易方式要大胆尝试。另一方面,在金融产品和市场不断创新发展的情况下,还要注重创新管理制度以及监管手段。在信息化时代,要改变传统银行监管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技术,通过科技创新来不断使金融管理效率和管理精度得以提升,进而可以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更好地防范金融危机。

结束语

风险防控策略篇4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原因;防控

财务活动的各种不确定性,导致偏离预期的金融收益回报,导致机会损失,这就是金融风险。由于事业单位的性质是非营利性的,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是非操作风险。在业务管理中,变更管理和投资策略会产生财务风险,这种风险具有客观性,规律性和可预测性的特点。

1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

1.1核算方面的风险

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更新和完善,财务人员对新知识的接受,新政策的掌握,知识结构的更新,核算水平的提高等方面不能跟上财务制度更新的步伐,财务处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偏差,导致会计核算质量下降,相应的,财务风险随之而来。

1.2支付方面的风险

部门预算改革的制度性缺陷是事业单位产生支付风险的主要原因。希望通过预算经费支出的调整和优化,解决预算经费间的固有矛盾,但在预算指标的设置上,比较分散的项目经费结构的现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为了保证预算收支平衡,出现了专项经费被挤占,来弥补资金缺口的现象。因此,财务部门在支付方面存在极大风险。

1.3投资方面的风险

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是事业单位投资方面面临的财务风险。不能准确预估投资项目的预期报酬率是事业单位对外投资面临的财务风险,由于项目投资本身就存在较高的风险,而且事业单位自身资金紧张,如果投资失败,事业单位会面临很大的财务风险。在单位内部的基础设施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产生的风险属于对内投资财务风险,由于大量流动资金的迅速减少,资金产生了周转困难的现象,将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1.4管理方面的风险

不健全的管理制度体系导致在财务管理活动中产生了死角和盲区。由于不能切实落实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由于不能全面的实施监督措施,使财务监管的控收稿日期:2016-12-06作者简介:安媛媛(1981-),本科学历,经济师,现在晋中市就业指导中心工作。制力不能充分发挥。由于不能及时更新管理手段,使管理效率的提高受到了制约。以上致使会计信息在管理全过程中发生不精确的产生、传递、审核等,无法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严重地影响了会计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财务决策,造成决策失误风险的增大。

1.5道德方面的风险

为了使自身利益得到极大的满足,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做出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称之为道德风险。在事业单位中,有效开展财务活动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不能深刻认识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是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导致在财务工作和财务关系的处理中,相关职责权限部门的人员中出现了隐瞒事实真相、上报虚假数据的情况,最终产生道德风险。

2事业单位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

2.1内部原因

(1)缺乏风险意识。公共服务是事业单位主要业务,但不是以获利为主要业务目标,所以在管理机构中没有财务风险或风险管理意识,或有偏差,即使只是为了管理资金而缺乏风险管理或财务决策,没有对可能发生的经济风险进行综合考虑,也不从事经济活动,导致长期的财务风险,使其发展受到影响。事业单位发生财务风险,可能是由于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负债经营状况引起的。由于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没有意识到单位的健康发展与财务风险的控制程度存在着紧密相连的关系,所以没有建立与完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所以当财务风险发生时,单位的财务负责人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规避。(2)财务决策不科学。在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中缺乏科学的财务决策以及合理的判断,只是单一根据以往的经验来作为决策的依据,是大多数事业单位领导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这样的现象致使在事业单位中不经过集中研究,单纯依靠单位领导一人的意见就做出盲目的重大的财务决策。不科学的财务决策产生的财务风险使事业单位的偿债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削弱,最终导致事业单位的正常发展受到影响。(3)内部控制体系的缺乏。对内部控制意识薄弱是大多数事业单位领导普遍存在的问题,财务部门要负责全部的财务工作,内部控制体系没有进行建立与完善。虽然有些事业单位在内部建立了相关的控制体系,但与会计核算部门没有及时地沟通,在发生财务风险时没能将风险有效降低,最终未能顺利开展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2.2外部原因

(1)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不断发展、改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使事业单位外的经济环境展开了迅速的发展,而且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方面也出现了新的要求。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要想适应其变化,财务管理模式就必须调整、创新。(2)存在缺陷的国家预算制度。事业单位正常运营、健康发展依靠的是国家财政预算的扶持,国家财政出现问题,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财政,并且,国家财政也间接受到事业单位财政的影响。

3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3.1风险监测机制的建立

即使金融风险具有变异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它也具有可预测性的特点。依靠此功能,可以有效地采取措施,避免或降低不利影响的风险,从而减少单位损失,提高收入。因此,风险监测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迫切需要解决。涵盖所有层次,链接,财务管理是风险监控机制必须具备的,但也需要能够同时检测内部和外部宏观环境,准确,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变化适当调整外部环境,进行全面详细的风险信息收集风险识别,分类和分析工作准确,做出风险信息,决策风险级别必须科学合理。

3.2合理确定风险控制目标

操作性目标,信息性目标,合规性目标是事业单位风险控制应达到的三个目标。操作性目标指规范有序地进行资金核算、资产管理、项目实施、内部监督、队伍建设等财务活动中的主要工作环节;信息性目标指财务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全部财务信息与其真实情况应大体一致,达到可靠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的要求;合规性目标指要遵守现行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规定,使财务工作的合法性得到保障。

3.3风险问责制度的完善

责任制是指因有意或疏忽,对相应的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执行,影响工作秩序和工作效率,或国家或其他合法权益的损害,不利影响或后果的内部监督问责制。建立问责制,问责制对象要求明确,统一规定责任,遵守法律,执法必须严格原则。

3.4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高

财务中的核算风险、投资风险、管理风险、道德风险要想得到有效的控制,前提是财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所以,对财会人员的职业培训力度在事业单位需要加强,使财会人员的风险意识、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得到提高。

4总结

为推进事业单位的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避免财务风险产生的各种问题,虽然逐渐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与规避提高了重视,但依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针对风险监测机制的建立、合理确定风险控制目标、风险问责制度的完善、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高等措施实施。

参考文献:

[1]赵霞.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控[J].新疆农垦经济,2013,12:85-86.

[2]梁琪.试论基层气象部门的财务风险与防控[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1:38-39.

风险防控策略篇5

关键词:内部控制;分析;策略

在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重经营、轻管理一直是其长期发展中的短板。我国不少房地产企业没有充分的风险意识,在内部缺少风险管理文化,没有充分地认识到风险因素对于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难以满足房地产行业的现代化发展要求。在新时期下,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调控的越来越严格,加强内部控制,做好风险管理,有利于房地产企业的稳健运行,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最终实现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资金、技术实力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在进步的同时,还存在着管理方面的隐忧,例如部分房地产企业重视开发而忽略了内部控制管理,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难以令人满意。部分房地产企业在内部控制意识方面比较薄弱,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过分地追求企业的规模和短期的利益,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于房地产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一些房地产企业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导致风险问题频发,严重地干扰了企业的正常运行。此外,内部控制风险意识的薄弱,导致企业难以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从而不能对风险进行充分地管控,最终造成了企业经济上的损失。特别是在一些民营房地产企业中,由于过分地追求业绩,而忽略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没有充分地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在管理理念等方面比较落后,没有相应的风险防范意识,最终影响了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内部控制执行力度薄弱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房地产价格不断地走高,房地产行业的繁荣也隐藏了不少严重的问题,例如部分房地产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由于没有良好的执行环境,导致内部控制难以真正地落实。近年来随着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的政策,例如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等,但是由于其内容比较宽泛,缺少可以执行的细节,导致难以操作。在执行的过程中,一些房地产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符合企业的实际,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相脱节,都影响了内控制度的执行。此外目前我国在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人才方面也比较缺乏,很多房地产企业缺少专门的人才来实施内部控制,再加上内部控制所需要的综合能力比较高,例如需要懂得金融、工程、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我国在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氛还不够成熟,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

(三)缺少完善的监督机制

目前我国不少房地产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缺少严格的监督,导致内部控制的效果大打折扣。部分房地产企业重视内控制度的建立过程,而忽略了其效果的评估,导致内部控制缺少有效的约束。在部分房地产企业中,由于业务繁忙,所以对于内部控制缺少科学的评价,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比较大的自由度,最终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效果。对于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缺少完善的问责和惩罚机制,使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违规甚至舞弊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将内部控制与员工的发展结合起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最终促进内部控制的实施。

二、房地产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策略

(一)提高内部控制意识

房地产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充分地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积极地参与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工作中,促进内部控制的实施,提高广大职工的风险意识。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是一项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其施工周期长,资本消耗比较大,通过不断地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将风险管理和控制贯穿到企业发展的各个过程和各个阶段中,只有通过这样不断地推进,才能真正地发挥内部控制的功效。房地产企业面临着不少经营中的风险,风险的存在和发生对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威胁。因此充分地认识到风险的危害,才能提高内部控制的意识,才能加深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在房地产企业管理活动过程中,要不断地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管理风险。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组织

一些房地产企业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组织,导致内部控制制度难以得到真正地落实,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组织,对于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内部控制组织应当平衡好企业发展与风险评估的关系,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最终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理。内部控制部门应当做好风险的分析和识别工作,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模型,在日常的工作中以模型为指导,建立严格的风险指导线,确保风险能够真正的可控,例如合理地配置企业的贷款、债务比例等,做好资金的短期和长期的有效配置,分散风险,控制风险。内部控制部门应当做好风险的预测工作,准确地判断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对于风险影响的大小等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有效识别。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其波动性比较大,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要综合性地采取有效的方法,判断风险的来源和类别,从而准确地评估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在建立内部控制组织部门的过程中,要提高其独立性,能够摆脱其它部门的掣肘,独自行使其监督管理权力,切实地防止风险的发生。此外,还应当加强内部控制人才建设,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使财务人员能够熟悉房地产行业的各个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地了解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到内部控制的有的放矢,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三)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

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对于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管理人员要加强内部管理,明确相关的责任人,对员工的职权进行严格的限定,将风险管理责任落实下去,从而实现对内部控制流程的监督。在企业内部应当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检查测试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这样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要对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各项业务的风险进行追踪,及时地发现其中的风险漏洞,从而进行相应的优化,减少风险的发生。为了明确企业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可以由企业内部组织审计或者由第三方审计部门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监督,不断地提高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在监督的过程中,要围绕风险关键点作为审计的重要对象,对于一些财务支出大、而且频繁的项目应当做好其后期追踪,从而达到风险检查和预警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应当对内部控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这样能够突出监督机制的重点,使监督机制能够随着风险的变化而变化,及时地发现内部控制活动中的薄弱环节,从而切实地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

三、结束语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具有重要的帮助。企业管理人员要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将内部控制真正地落实到企业管理活动中,落实到具体的个人,落实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中,贯穿到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最终促进企业的风险管理,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最终能够使企业获得长期的发展,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完善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制度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秦文曙.房地产内部控制实施现状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5,24:72-73.

[2]金晓丹.房地产企业基于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11:110.

[3]王璐.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学习,2016,01:181-182.

[4]张述宽.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6,20:153.

风险防控策略篇6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策略

引言

经济全球化已经处于成熟阶段,而我国经济高度的开放使得中小民营企业面临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其既是中小民营企业的机遇同时其也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中小民营企业在日常运营环节中进行的各项业务操作都会对财务风险直接或者间接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中小民营企业要想确保其能够稳健的发展就必须要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此外,我国对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情况是大型企业十分重视财务风险,而中小民营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通常会对财务风险防范缺乏投入,所以,在中小民营企业的日常运营过程中通常会由于财务风险而陷入财务困难,因此中小民营企业加强对财务风险防控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主要就是由于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受到外部后者是内部的因素影响,从而给企业财务带来负面影响,致使企业形成一定损失的情况。而中小民营企业则是由于其规模较小,现金流量并不像大企业那样充足,可能在未来规定的时间内没有能力对之前的融资或者债务等进行偿还,就会致使中小民营企业资不抵债的情况产生,从而给中小民营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防控原则

(一)局部风险和整体风险防控机制相结合

通常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通过层次可以划分为局部风险与整体风险,而该原则就是中小民营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防控机制时应该加强部门间的协同作用,将部门所面临的局部风险与整个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的整体风险相互结合。通过该原则构建的财务风险防控机制能够从企业整体财务风险出发进行考虑,而且在落实后能够优先降低企业整体的财务风险,从而带动分散财务局部风险。

(二)风险防控与风险处置相结合

当前阶段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就是将风险防控与风险处置相互结合,具体就是指企业在对财务风险具备足够的认识上制定出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率的一系列措施。正是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的外部环境较为复杂多变,而且企业自身内部控制缺乏漏洞,就需要通过风险防控与风险处置相结合使得风险发生给企业带来最小的损失。

(三)动态适应性原则

我国市场企业中,中小民营企业占据较大的部分,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效益,同样需要面对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且由于缺乏财务风险防控的经验,其可能在构建财务风险防控机制上并不是十分完善,因此在制定时就要遵循动态性适应原则,要让整个财务风险防控机制灵活化,能够在中小民营企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实时的优化。

三、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1.政治环境因素的影响: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是基于政治环境基础之上的,政治环境涵盖了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法律法规对企业财务所造成的影响。而且政治环境因素当中对中小民营企业影响最深的就是行业标准、行业政策等的制定。同时利息以及汇率也有着极大的影响。例如我国对银行中的贷款利率进行提升,企业的财务、经济负担都会增加,同时也降低了企业资金的流动性。2.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经济的发展是周期性的,不管企业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其必定都会受到经济大势的影响。而且中小民营企业面对经济大势,其形势将会更加严重,其财务运营必定面临更大的风险。而且当前阶段,通货膨胀的情况时有发生,必定会增加中小民营企业的生产成本,其在融资过程中也会增加相应的风险。3.自然以及行业环境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就是企业完全无法应对的,诸如地震、火灾等等,为企业带来不可抗风险,企业财务自然会受到影响。而行业环境的影响,就是同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产能是否过剩等等都是能够影响中小民营企业的因素。但是该因素给财务带来的风险通常是较小的,通常在企业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二)内部原因

1.融资策略的失误:倘若中小民营企业的投资规模资金大于融资规模,那么企业就会面临不小的财务风险,或者是其融资规模过大,造成资金闲置的状况,最终造成企业的资金运营成本,为企业财务带来不小的风险。而且由于现在融资模式多元化,诸如股票、债券、债转股、融资租赁等等方式,融资渠道多元化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且在融资策略上由于制定失误可能直接对企业财务造成影响。而且融资期限也是融资极为关键的内容,其同样也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2.投资决策失误:首先就是对于投资方的信息缺乏了解,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诸如其运营管理不善、重大事件信息没有披露等等,都有可能为中小民营企业投资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而且随着投资模式的多元化,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式也会使得企业面临不同的财务风险。而且中小民营企业可能存在盲目投资的情况,总觉得投资越多越好。3.资产流动性不强:资产流动性主要指的就是中小民营企业将现有的资产转化为现金的能力。倘若企业的资金缺乏流动性,其在突况发生时不能够通过变现降低风险。而且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的流动资金链本来就是十分脆弱的,一旦缺乏资产流动性的支撑,财务管理面临的风险将会增大。

四、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策略研究

(一)健全财务制度以及风险防控机制

健全财务制度就是通过账目计算,对其构建统一的计算标准,同时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化对各类账目进行定期审查;此外加强职工进行针对性的账目处理培训,从而提升他们的工作准确性。其次是财务审查,中小民营企业应安排企业的财务部负责人定期对财务进行审查,一旦发生漏洞应该对其进行调整。最后就是要加强对于银行账户的管理,要切实的跟踪与管理好各个银行账户的资金情况,对于银行账户资金应该做到定期审查,确保与账面一致。而风险防控机制就需要风险事前防范以及事后控制两个方向进行,在风险发生前要对其极力防控,在风险发生后要积极处置,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二)强化企业融资活动的监控

首先需要优化资本结构,针对中小民营企业来说,要想实现最大的资本收益率就必须要充分的利用财务杠杆,也就是通过债务与股本才能够为企业降低总资本的实际使用成本。但是必须要严格控制资产负债率,还要对资本结构不断地进行优化;其次改善股东权益融资活动,通过构建合理的红利政策,来提升企业的股东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信任程度,必须结合企业实际运营情况科学的制定红利分配方式。最后就是增强企业现金流量,中小民营企业最大的财务风险就是现金流的不足所带来的,现金流关系到企业的偿债能力。

(三)强化企业的投资管理

首先中小民营企业要对投资决策机制进行完善,针对技术投资要对技术研发的可操行性进行科学的评估,同时做好相应的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对其研究方向、市场前景、产品测试等等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一旦对其财务风险评估确认过高后应该对其进行放弃,而不是一昧的进行资金投入,只有及时地止损才能够减低企业的损失。而且通过科学论证投资的可操行性也是避免企业资金有去无回,降低财务风险。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民营企业主要的财务风险就是各财务指标以及财务内控机制所带来的风险,在构建财务风险防控机制时领导者必须要重视相关问题,必须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同时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机制不断的进行优化才能够促进中小民营企业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婉桐,王海东.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及其防范[J].商场现代化,2016,(09):160-161.

[2]王晓菊.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分析[J].北方经贸,2014,(12):140-141.

风险防控策略篇7

关键词:会计柜面业务;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控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1

当前,我国的银行业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运作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商业银行想要在金融市场中取得更高的成就,就必须放眼未来。即从细节出发,不断增强自身经营成效,降低经营风险。会计柜面操作作为银行经营的最基层面,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商业银行不仅应当清晰认识其对于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而且还必须全面认识柜面会计在日常业务办理中潜在的操作风险。

一、柜面业务操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柜面会计职业素质与业务要求不适应。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将柜面会计作为最基础的岗位。很多柜面会计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缺乏专业的财会管理人才。由于自身专业素质(如:财会管理、财会操作技术等)不足,同时缺乏必要的培训和岗位适应期,导致柜面会计常常在业务操作时,由于业务、政策等不熟悉而导致在具有操作中出现技术性差错,严重时可能引起重大经济责任案件。此外,商业银行结合宏观政策与自身发展等情况,需要经常修改内部制度,或是推出新产品。各项业务又涉及到了各项业务类型与不同管理制度中,增加了柜面业务的适应难度。此时很多柜面会计缺乏扎实的基础,难以快速地掌握并熟练操作,也进一步增大柜面业务风险。

(二)柜面操作的相关制度执行力不强。我国商业银行最初发源于国有银行。直至今日其管理制度还未能从国营企业的管理结构中脱离出来。其本质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脚步不能完全吻合,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始终未能根治。正是由于制度不健全、执行力低下,导致柜面会计的操作容易出现不循章不遵令的情况。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制度实操性不强。银行内部制度多以部门为单位进行制定,未针对具体业务或具体岗位制定;部分制度制定不具体,难以落实;制度与实际情况存在冲突;制度制定过于理想,人力或财力成本过高;由于缺乏监督,使得柜面会计私下偷奸耍滑,应付了事。譬如,不执行预留印鉴审核操作而直接将支票做一折痕以图省事。

(三)柜面操作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柜面会计的道德风险是银行业务操作中的风险之一,容易诱发经济案件[1]。不同的人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也不同,最后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就会出现巨大的差别。特别是当前,柜面会计在专业学习和上岗工作中都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够充分的认识到会计职业的特性。因此使得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忽略从业准则。同时我国日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对社会经济分配制度产生了显著影响。利益来源的复杂化,使得柜面操作中容易滋生不正之风。此外由于商业银行内部的监管人员由于专业技能不足,未经过系统、专业的财务知识培训,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与经验,导致其监督职能不能有效履行,这也进一步消极促进了柜面风险的增长。

二、商业银行会计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防控策略

(一)健全会计柜面业务操作的各项制度。商业银行在风险管控中应当重视建立包括柜面操作风险在内的全面化、全程化风险管理流程[2]。将不同类型的客户、不同的业务产品、不同的业务操作都归入整体风险管理体系之中。首先,完善柜面风险防范控制机制。商业银行应当结合自身财会管理及柜面业务操作实际情况,制定相关防范与控制制度。在制定操作规范管理时应当尽量涵盖所有的柜面操作及相关操作,避免出现制度盲区。其次,严格贯彻执行相关防范与控制制度,尤其是需要严格执行财会权限管理制度与岗位制度。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积极确保各项各业务操作都能依法依规开展,并善于发掘管理盲点与误区。通过不断调整、完善柜面管理制度,才能提高制度的适用性与科学性。同时将加强柜面会计的风险责任追究纳入制度之中,对于部分未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而导致发生风险者进行严肃处理。

(二)加强业务培训与人才队伍建设。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必须要有优秀的团队做支撑,这样才有发展的可能。柜面会计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参与者。商业银行必须要加强柜面会计队伍方面的建设步伐,并且要注重培养发展柜面业务所需要的“通用型”人才、“管理型”人才以及“专家型”人才,从而有效加强柜面业务的凝聚力。商业银行应当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教育培训工作,包括各类实务培训与理论知识培训。尤其是对于刚入职人员必须进行财务管理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培训和电脑操作技能,提高其专业技能,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甚至消除操作失误。通过人才引进以及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稳步提高柜面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从而逐渐培养一支拥有保险、理财、证券等复合型知识的人才队伍。

(三)提升柜面会计的风险防范意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包括柜面会计在内的很多的工作人员都缺乏风险意识。由于对银行信用风险不够了解,认识不够深刻,致使其工作表现跟当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不能很好地衔接。因此,必须要培养柜面会计风险意识,定期开展风险教育,让风险意识深入到银行的各个工作环节。风险教育应当注重多种形式,努力形成客观公正、敬岗爱业,依法办事的工作氛围。譬如结合柜面会计容易出现的操作不规范与违规行为,开展案例分析;经常组织讨论会,鼓励柜员积极发言,共同查找不足。在开展风险教育时,还要积极引导柜面会计树立出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建设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从业人员的规则意识是最主要的方向,这样不但让柜面会计清楚的认识到规则,同时也能够让其形成风险意识与规范习惯的愿望。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当要求柜面会计积极增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只有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才有利于最大化的发挥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功效,才能够确保柜面业务操作合规合法。

长期以来不断完善的会计体系,已经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商业银行应当重视柜面业务的操作规范,从队伍建设、思想意识和内控建设多个层面入手,积极规避柜面操作风险。这对于银行防范经营风险和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申波,王峰.浅议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范[J].河北金融,2010,01(15):27-28.

风险防控策略篇8

【关键词】自学考试 考务管理 风险防控

近些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规定来对自学考试考务管理进行规范,对维护自考的安全性、严肃性及权威性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各种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目前高教自学考试考务管理方面仍存在着不少风险问题,并严重影响了自考的有序进行,因此,必须对这一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确保自考的顺利进行。

一、自学考试考务管理的内涵

自学考试考务管理主要指的是为确保自学考试整个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并获得预期目的,对所开展各项活动进行组织计划、协调指挥及控制等过程。高教自学考试考务管理主要包括了考试计划、命题、组织、报名、考场的设置、考试过程的实施、分数的评定与公布、考籍和后勤管理等方面。

二、自学考试考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及问题

这些年来,我国高教自考考务管理工作在确保自考的顺利开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不少风险问题,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部分考点考试管理过程存在着薄弱环节

考试组织过程不够精细化,没有对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考虑,致使相关预案工作准备不充分。随着规范化考场标准的不断升级,部分考点的硬件设备还不能完全满足考试需要,技术力量很难完全解决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二)考风考纪问题仍然严峻

考风、考纪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作弊等行为的不断增多、作弊形式的日趋多样化及隐蔽化,随着科技的发展,作弊也带上了浓重的高科技色彩。例如,不少人采用无线耳机进行作弊,此手段较之前的偷看、夹带等更具隐蔽性。还有些人甚至找“”,团体进行作弊,监考甚至考务工作人员与考生之间相互串通进行作弊,这些均严重损害了我国高等教育自考的权威性、严肃性以及公正性。

(三)监督处罚力度缺乏强硬性

近些年来,我国高教自学考试考务管理工作均是以相关行政法规为依据来实施的,虽然在确保自考的顺利开展、维护其声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目前已然难以适应越来越复杂的考务管理情况,由于考务监督处罚缺乏强硬性,仅仅对考生违规进行处罚,而未对实施的主体进行必要的处罚,执行时因各种原因并未完全实现依法治考。

三、自学考试考务管理工作的风险防控策略

(一)强化考务管理工作责任,提高风险意识

部分考点考务管理责任落实不清、防范不够,这种现象明显同考试的安全性和公平性相违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了强化考务管理工作,应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层层把关,将责任理念充分灌输到每个负责人心中,避免一旦出现问题,却不知追究何人责任的现象。追究责任时应严格执行,切不可。

(二)推动考务管理高科技化

为考务管理工作营造一个高科技环境,这对于提高考务管理工作的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进行自考高科技化建设时,应以“三个建成,一个实现”为目标,即分别进行高教自学考试办公信息网、自考信息资源库、自考学习服务系统等的构建,实现我国高教自学考试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应坚持“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突出重点”“分部实施”。此外,可利用高科技技术来防范作弊等行为,已成熟的技术除了采用手机屏蔽仪以外,还有电子化标准考场的构建,同时配合互联网来对自考考场进行即时监控。近些年来,指纹对照等技术也开始逐步应用,报名过程中进行指纹的收集,将考生所有信息录入计算机中,当考生进入考场时应进行指纹的验证,以防替考等情况发生。

(三)加强考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及其利用

应在自学考试管理机构中进行有关部门的设立,以专门负责考务信息资源的收集、管理及其有效的开发、利用,此方面可借鉴欧美及日本等国家,通过考试信息,及时发现考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表述,对决策及方案进行制定和选择,并对考务管理状态进行及时反馈,来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及时的调整。

(四)规范考务管理工作

考务管理工作是繁杂而又细微的工作,各项工作都要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 每一处疏漏都会影响全局,有关工作人员必须进一步规范考务管理工作,为考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及优质的服务。同时,在监考队伍管理方面,应加强监考人员的选拔及考评,完善激励制度。一方面,针对目前贿赂及拉拢监考人员进行作弊的各种不正之风,应严格把好选聘关,将大胆、负责、作风正派、敢抓敢管的优秀教师放到考试的第一线上,以确保考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还应加强监考工作人员的考评及管理,除了加强思想教育以外,还应通过立法形式对监考行为进行规范,防止不正之风出现。

总之,考务管理工作是各个考点工作中十分复杂的一个阶段,并直接反映了各考点机构的管理水平高低,只有不断加强与完善考务管理工作,将风险降到零,方可实现考试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雷中怀. 论自学考试管理规范化[J]. 中国考试,2011(2):42-45.

上一篇:投资价值估值方法范文 下一篇:最基础的中医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