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析及评估范文

时间:2023-11-01 20:17:47

风险分析及评估

风险分析及评估篇1

[关键词] 住院患者;跌倒;评估;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a)-0142-02

跌倒是患者突然或非故意的停顿,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1]。患者跌倒是医院常见十大医疗事故之一[2]。跌倒在我国全人群的意外伤害死因顺位中排在第四位,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位居首位,并且随年龄的增加跌倒的死亡率急剧上升,在8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达到最高[3]。本院为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率先在本科开展老年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根据跌倒评估情况对患者进行了跌倒风险告知、跌倒预防措施及跌倒健康教育,现将该开展项目的具体方法及其成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12月共对本科156例≥65岁的患者进行住院跌倒风险评估,其中65~75岁66例,76~85岁74例,86~95岁16例,男性80例,女性76例。

1.2评估方法

自行设计住院患者跌倒评估表(图1),对≥65岁住院患者进行评估,首次评估在患者入院时进行,评估结果直接在首次护理记录单上体现,由管床护士执行。评估为低危者(≤25分)不续评,中危者(26~45分)1次/7 d,高危者(>45分)1次/3 d(或每周2次)。患者病情变化或口服易致跌倒风险的药物(、镇静催眠药、抗焦虑忧郁药、降压药、利尿药、扩血管药物、抗过敏药物),随时评估,跌倒后需评估,病情有变化随时续评。

1.3护理方法

1.3.1低危组

1.3.1.1 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洗手间铺有防滑垫及防跌倒标识,保持通道的通畅。

1.3.1.2 指导患者及家属预防跌倒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穿防滑鞋,患者服不可过大过长,病情要求卧床的情况下要在病床上大小便,助行器要放于患者可触及的地方。

1.3.1.3 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特别是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被公认为是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4-5]。

1.3.1.4 放置物品于患者所及之处:如水杯、电视遥控器、纸巾及助行器等。

1.3.1.5 指导患者正确的使用呼叫铃:告知患者有需求时使用呼叫铃,等待护士到来后,由护士关呼叫铃。

1.3.1.6 需要时提供合适的助行器:根据科室特点,设有拐杖、助行器、沐浴凳等,供患者免费使用。老年人心理不服老,有行动能力者对辅助工具多有排斥心理,护士要做好解释工作,加强护患沟通,积极开展健康教育[6-7]。加强宣教、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辅助工具,使其认识到合理使用辅助工具是一种安全措施。

1.3.2中危组

除执行低危组1~6项措施外,加以下两项:

1.3.2.1 按要求上好床栏,每一次查房、治疗,护士主动为患者上床栏,告知上床栏的必要性。

1.3.2.2 协助患者行走及上下床:在病情容许的情况下,由护士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助行器,并指导患者使用。

1.3.3高危组

除执行低、中危组共8项措施外,加以下措施:

1.3.3.1 悬挂跌倒风险的高危标识:高危跌倒风险患者(>45分),管床护士除了在患者床头悬挂“谨防跌倒”警示牌、还要在患者一览表插上粉红色标识,进行交班,引起值班护士的重视(加强巡视)。

1.3.3.2 必要时予肢体约束:根据患者情况上约束带,但定时观察肢体的血运及受压情况。

1.3.3.3 根据情况留陪护:要向陪护告知防跌倒知识及助行器的使用。

1.3.3.4 安置患者于容易观察或近护士站的病房。

1.3.3.5 告知主管医生:有跌倒风险的患者要向主管医生报告,并及时记录在病历上。

2结果

根据跌倒评估情况对患者进行了跌倒风险告知、跌倒预防措施及跌倒健康教育,该开展项目的成效见表1、图2。

根据统计数据表明,老年人中、高危跌倒风险占90%以上,故在老年病区开展老年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首要措施。我科通过跌倒风险评估,保障患者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跌倒发生率由2009年4~6例,下降到2010年的0例。

3讨论

住院患者发生跌倒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给医院造成不良影响,跌倒的重点在于预防,准确根据跌倒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识别高危人群,能全面而有效地减少患者跌倒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实施保护性预防措施[8]。2010年从最初≥65岁以上的患者进行评估到2011年开始所有科室的住院患者都进行跌倒评估,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进入护理电子病历系统,评估者从管床护士逐渐过渡到当值护士。通过跌倒风险评估,全体护理人员均掌握评估方法、预防措施及相关的宣教知识,根据数字化评估,确定目标人群,使护士能主动关注患者的安全问题,自觉落实安全护理防范对策。通过住院患者跌倒处理指引,完善跌倒上报制度的指引,当患者跌倒发生后,由当班护士填写《基础护理质量24小时直报表》,并上报护士长,护士长根据情况24 h内通过内网上传护理部。1周内科室提交跌倒不良事件分析报告。为患者提供专科化的基础护理服务,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 Oliver D,Brillon M,Martin F,et al.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evidence-bascd risk assessment tool(stratify)to predicl which elderly inpatient swill fall.case-control and cohort studics[J]. Br Med J,1997,315(7115):1049-1053.

[2] 张秀芳. 医院风险与病人安全管理[J]. 广东省医院护理管理,2005,2(5):29.

[3] 覃朝晖,于普林,乌正赉. 老年人跌倒研究的现状及进展[J]. 中华老年医院杂志,2005,24(9):711-714.

[4] 姜旭雯,陈影影.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8):348.

[5] 解宇英. 健康教育在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1,17(16):122-123.

[6] 王兆琴. 老年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护理学报,2006,13(8):47.

[7] 何月霞. 人文关怀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18(4):89-90.

[8] 王凤英. 医院突发事故的预防与急救[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5):201.

风险分析及评估篇2

关键词:国际工程;承包商;政治风险;评估

一、 引言

中国承包商从1978年开始进入国际工程市场,经过三十余年的曲折发展历程,如今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gineering News Record,ENR)的统计,在2013年,全球Top250承包商海外总营业额达到5439.7亿美元,有62家中国承包商进入Top250,营业额达到790.1亿美元,占国际工程营业额的14.5%,其中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海外营业额达131.6亿美元(ENR排名第9)。另据商务部的统计,2013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企业约3 000家,工程项目遍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签合同额约1 716.3亿美元,同比增长9.6%;完成营业额约1 371.4亿美元,同比增长17.6%。中国的对外承包工程已成长为超千亿美元的国际业务。

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中国的国际承包商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取得了跨跃式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国际市场上的政治风险也给中国的承包商造成了灾难性的损失。遗憾的是,政治风险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中国承包商的海外开拓风险管理计划,甚至就没有政治风险的考量;中国政府每年为鼓励和引导中国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投资而的《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几乎从不涉及对相关国家的政治风险评估。因此,对国际工程项目的政治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并采取科学的决策势在必行。

二、 国际工程中的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历来是跨国企业在国际扩张中不可回避的热点问题。政治风险源于政治事件(如革命、、内战等)、社会事件(恐怖袭击、抗议等)、政府行为(如腐败、法律变更及政策规制),以及一些强力社会组织的行为(如工会组织的罢工、环境保护组织的抗议行为),导致国际工程承包商经营环境的改变,政治风险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利润带来潜在的巨大影响和不利后果。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衰退加速了国家干预市场的趋势,以及传统因素和非传统因素的相互交织,使得政治风险呈现出高发性、破坏性和复杂性的发展态势。现在的跨国企业所面临的政治风险与以往相比更加宽泛更加复杂,其形式也更加多样。从国有化、战争内乱、恐怖袭击的极端行为,到较为温和的政府干预行为(如政策法律变更、蚕食性征收),以及环境问题导致的公众反对。各种政治风险以更快的速度、多样化的渠道、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进行非线性、连锁性、跨时空的耦合传播。

但学术界对于国际工程项目的政治风险关注不够,相应的理论研究极为匮乏。在实践中,跨国企业的政治风险评估的水准非常低,且未能形成制度化的评估。现有的政治风险评估体系不正式、不系统、难以胜任、主观性强、可预测性差,并且许多评估方法是反应性的,而非前瞻性的,存在数据获取困难、信息失真、评估滞后等问题。

三、 国际工程中政治风险水平的评估

现有的对于政治风险的评估多集中于国家层面。一些国际权威机构了相关的评估报告,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国际国家风险指数(ICRG),商业环境风险评估公司(BERI),以及经济学人杂志(The Economist)和欧洲货币论坛(Euromoney)。国内则从2005年之后,有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国际贸易投资风险指数”,该指数对100多个国家从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政策风险和支付风险四个方面分析国际贸易投资风险状况;以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该报告对全球 190多个国家的风险水平进行评估。从行业层面来看,对政治风险的评估则主要有金融行业的CAMEL模型、和美国银行模型,石油行业的IHS模型等。此外,一些大型的跨国企业建立了自己的评价指标和体系,如荷兰的壳牌集团、英国石油公司、美国的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公司。

对于国际工程项目而言,其政治风险水平的评估可以从两个层面: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宏观层面主要涉及到东道国的国情(政治、经济、社会状况等)、其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政治和经济冲突及联系);微观层面的风险则涉及到建筑行业的一些规制及准入、项目的具体属性及承包商的情况。

1. 宏观层面政治风险水平评估。在遍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于影响宏观层面的政治风险水平的因素归纳为六个方面:社会政治稳定性、国内经济绩效、正式制度质量、非正式制度质量、国际交互联系和外部经济干预。

(1)社会政治稳定性(Sociopolitical Instability,SPI)。东道国的社会政治稳定性对于国际工程项目的政治风险水平有着极大的影响,决定了项目的政策和规制环境。社会政治稳定性又受制于政府的稳定性、政府为民众拥护的程度、派系冲突、宗教和宗族关系、种族歧视和仇外心理等因素。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大选和改革进程等都会影响到其政治社会的稳定性。杨帆等通过研究刚果(布)的国际EPC项目,指出政局不稳定是最重要的风险因素。

(2)国内经济绩效(Internal Economic Performance, IEP)。东道国国内的经济绩效不仅仅会导致经济风险,也会导致政治环境的不稳定和政府政策的调整。经济气候(Economic Climate)是政治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经济状况恶化(如货币的不稳定、通货膨胀、汇率波动)将会导致社会政治的不稳定。许多国际评级机构,如国际国家风险指数(ICRG),商业环境风险评估公司(BERI),以及经济学人杂志(The Economist)和欧洲货币论坛(Euromoney)都将经济绩效作为政治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

(3)正式制度质量(Formal Institution Quality,FIQ)。制度造就社会的一般行为准则。所谓正式制度是指一些成文规定,由各级政府或立法机构所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构成的规范体系。正式制度是明确的,通过国家的一些权力机构进行监督和强制力来保证实施。一套高质量的正式制度会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并消除、权力寻租等现象。相反,低效的执法机制和法律体系、模糊的法律法规和不利的法律规制,则会极大的增加国际承包商所面临的政治风险。

(4)非正式制度质量(Informal Institution Quality,IIQ)。非正式制度,又称非正式约束、非正式规则,是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得到社会认可的约定成俗、共同恪守的行为准则,包括价值信念、风俗习惯、文化传统、道德伦理、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对于正式制度发挥着支持、补充等作用。高质量的非正式制度下,社会环境会秩序化,不确定性也会降低。尤其是在一些正式制度并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非正式制度显得尤为重要,一套良好的非正式制度将会消除外国承包商对环境的陌生感,从而降低外国承包商的政治风险水平。

(5)国际交互联系(International Interactive Relations,IIR)。国际交互联系涉及到外交和经济方面,包括东道国和承包商的母国的交往、贸易保护主义的程度、自由贸易的程度等因素,意味着东道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一体化的程度。国际环境的冲突和变化,如东道国与承包商所在的母国之间的敌对行为、国际协定、贸易协定(如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议),将会带来东道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从而给国际承包商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6)外部经济干预 (External Economic Interference,EEI)。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东道国所面临的国际经济形势,如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通货膨胀或金融危机,以及国际商业争端和贸易战、经济制裁或禁运等,将会给东道国国内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带来难以预测的变化和后果。国际工程项目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了政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 微观层面政治风险水平评估。微观层面也会影响到一个国际工程项目的政治风险水平,如行业特点、项目特征、承包商的属性,以及互动参与等因素。

(1)行业特点(Industry Specifics,IS)。许多研究指出,政治风险呈现出鲜明的行业特色,如: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行业与国民经济目标的一致性、行业的收益率和行业的成熟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一个行业所面临的政治风险水平。一个对于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要比其他的行业遭遇到更多的来自政治方面的规制。能够有益于促进东道国政治和社会目标的行业所受的政治风险相对较小,而一个暴利行业也会较其他行业招致更多的政府干预。此外,相对成熟的行业意味着行业的透明度高(如行业的信息披露很全面、标准化的市场操作、较少的腐败等),将使行业的政治风险水平降低。

(2)项目特征(Project Features,PF)。国际承包商的海外业务是项目驱动型的,项目的一些特征也会影响到政治风险水平的高低,如项目的吸引力、项目的资金来源和合同条件。项目吸引力(Project Desirability)是指项目对于东道国政府的重要性,尤其是由于东道国国内的承包商能力不足,难以承担的项目将具有更高的吸引力,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和更少的政策限制。项目的资金来源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因素,也体现着项目的业主类型。如果项目的资金来源于承包商母国(如母国的投资或援外),其政治风险会比较低;如果是世界银行等的贷款或援助项目,政治风险也会比较低;而如果资金是东道国的政府资金,则项目的政治风险相对会较高。如果是PPP/BOT类型的项目,对于资金紧缺的东道国而言,则政治风险相对较低,但漫长的特许经营期也会给未来带来不确定性。此外,有利的合同条件(如来自东道国政府的保证)将会降低项目的政治风险水平。

(3)承包商的属性(Contractor Attributes,CA)。国际承包商的属性也是影响其所面临的政治风险水平的重要因素。如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承包商在中东所遭到的政治风险(如恐怖袭击)就比较高,中国的承包商在东南亚一些具有“排华”情结的国家(如菲律宾、越南、印度、马来西亚等)遭受的政治风险也会比较高。承包商自身的一些能力也会决定了政治风险水平的高低,如承包商与东道国政府和强力社会组织(如工会、商业协会、环境保护组织等)的关系、企业被当地社会接受的程度、企业的本土化程度,以及承包商在应对政治风险的经验和能力。

(4)互动参与(Interactive Participation,IP)。互动参与,包括公众对项目的反对或支持、项目对当地经济的贡献、项目与当地经济的联系程度等因素也影响了项目的政治风险水平。积极的或有利的互动参与,将会降低国际承包商的“外国人”的形象、加强承包商和当地居民之间的联系、满足东道国的国家目标和增强社会福利,使得承包商和当地政府联系更为密切。这些将为承包商营造一个可持续的运营环境,从而降低政治风险水平。典型的例子如中国最大的海外投资水电项目--缅甸的密松大坝由于公众的反对而被停建。

四、 实证应用

为了评价国际工程项目的政治风险,为此选取了7个典型的项目,以里克特量表(1-5)从前述的10个方面(每个方面还有若干指标,总计34个指标)对政治风险水平进行测度。分值越高,则政治风险水平也越高。这7个项目的所在地分别为阿尔及利亚(P1)、土耳其(P2)、新加坡(P3)、沙特阿拉伯(P4)、利比亚(P5)、阿拉伯联合酋长国(P6)、安哥拉(P7),其政治风险水平如图1所示。从宏观层面而言,P5项目政治风险水平最高,而P3项目政治风险水平最低;从微观层面来看,P6项目政治风险水平最高,而P2(位于土耳其)和P3项目(位于新加坡)政治风险水平最低。

图1还可以体现这些项目在政治风险在具体方面的优势和劣势。P7项目的政治风险评价表明,在安哥拉的正式制度质量和非正式制度质量得分很高,意味着在这两个方面蕴含的政治风险较高。

五、 政治风险应对策略

按照政治风险在宏观和微观层面的高低,可以分为四种状态,如图2所示。

在第一象限内,政治风险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都很高,如P5项目。这种状况对于承包商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宏观政治风险水平高,承包商应该采取低风险的进入模式。移动进入模式(Mobile Entry Mode),如联营体方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是个比较好的选择。微观政治风险水平高,承包商可采取高参与策略(High Involvement Strategy),通过与本地的一些利益相关者(如工会、社会组织、地方政府等)结成联盟,以求降低政治风险。

在第二象限内,宏观政治风险水平高,但微观政治风险水平低,如P1项目和P7项目。移动进入模式的选择可以应对宏观政治风险水平高的状况;采取低参与策略(Low Involvement Strategy),如保险、保证等,则适合较低的微观政治风险。较高的宏观政治风险则对准备进入东道国的竞争者形成壁垒,位于此象限内的承包商据此可形成竞争优势。

在第三象限内,宏观和微观政治风险水平都比较低,其总体政治风险水平也是最低的,如P2项目和P3项目。对于承包商而言,这种状态是比较理想的。但承包商也不能掉以轻心,仍然需要对影响政治风险水平的各个变量进行监控并预警。承包商可以采取永久进入模式(如设立公司或分支机构等)和低参与模式实施这种类型的项目。

在第四象限内,宏观政治风险水平低,但微观政治风险水平高,如P4项目和P6项目。位于此象限内的国际承包商可以采取永久进入模式和高参与策略。较低的宏观政治风险水平同时也意味着较低的市场进入障碍,较高的微观政治风险水平,则意味着承包商在这种状态下不具有竞争优势,承包商应持续地积累在东道国的经验,以降低微观政治风险水平。

参考文献:

[1] Jakobsen J.Old problems remain, new ones crop up: political risk in the 21st century[J].Business Horizons,2010,53(5):481-490.

[2] 宋剑.境外铁路PPP模式项目决策路径研究[J].建筑经济,2012(6):23-26

[3] Ling Y Y, Low S P.Legal risks faced by foreig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and con- struction firms in China[J].Journal of Professional Issues in Engineering Educa- tion and Practice,2007,133(3):238-245.

[4] 杨帆,朱毅,蒋超,张娟,史瑞凤,李小冬.国际EPC项目风险因素研究――以刚果(布)国家一号公路为例[J].建筑经济,2013,(1):58-61.

[5] Rice G, Mahmoud E.Political risk forecasting by Canadian fir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ecasting,1990,6(1):89-102.

[6] 李志刚.国际EPC项目投标中外汇风险的量化研究[J].建筑经济,2012,(8):64-67.

作者简介:邓小鹏(1972-),男,汉族,湖北省随州市人,东南大学管理学博士,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工程管理;Low Sui Pheng(1960-),男,新加坡人,伦敦大学管理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风险管理;高莉莉(1990-),女,汉族,江苏省盐城市人,东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国际工程管理。

风险分析及评估篇3

一、医院选择负债经营的原因

医院为了在短时期内扩大自身的经营规模,拓宽服务的范围,一般都会选择负债经营方式,从而快速的提高自身在医疗市场内部的竞争力。但是从根本上出发,主要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1.相关的政府部门对医院没有实行有效的监管

医院要想扩大规模,就需要有大笔的资金,资金的主要来源就是从银行贷款,从而实施负债经营。但是政府内部的相关部门没有制定出具体的管理措施,使得医院的贷款以及融资的规模没有收到限制,无法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管,导致近几年来医院筹资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最终形成了大规模的医院负债经营现状。

2.政府没有给医院投入充足的资金

在政府内部都设有相关的医疗卫生事业部门,主要的职能就是对公共事业、基层的卫生和公共医院进行管制。由于医疗卫生事业对公共事业以及基层的卫生比较关注,因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医院的资金投入就有所降低。与此同时,医院本身的流动资金比较有限,只能满足于当前的经营管理,无法满足医院的扩展需求。因此,很多的医院都选择了负债经营的经营模式,以脱离目前资金紧缺的财务困境,更能快速提高自身在市场内部的竞争力,扩大规模满足更多患者的服务需求。医院一般都采用银行贷款的方式来进行负债经营融资,也会采用分期付款或者是租赁的渠道来进行融资行为。

3.医院对负债经营缺乏相应的防范机制

医院内部的负债经营风险防范机制还不够健全,相关的债务责任追究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这就导致了医院的院长没有责任意识,不需要对医院内部的一切财务情况负责,为了追求自身的业绩或是政绩,就为自身创设有利的环境来扩大整个医院的经营规模,没有节制意识大量的购买相应的医疗设备等等。缺乏防范机制的主要原因就是医院自身的经营流动资金不足,政府对医院的投入资金也有所降低,从而导致了医院出现了负债经营情况。

二、医院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

医院为了扩大规模和提升服务质量,一般都会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从而选择负债经营的经营模式,虽然这种方式能够缓解医院的资金问题,提高医院自身的影响力,但是过度的负债不仅不能环节医院的资金问题,反而会限制医院的长期发展,为其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1.医院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财务危机的几率增加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具有两面性,负债经营也是如此。从积极的方面看,负债经营能够快速的促进医院发展,扩大医院的影响力,但是从消极的方面看,负债经营可能会增加医院在经营的过程中,出现财务危机的几率。因为医院的管理层在监督管理的时候没有有效的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从而导致了医院在进行负债建设的时候没有科学合理的考虑发展的规模,只是单方面的对医院进行资源投入,提高了医院在经营过程中的资本投入,转向了高成本、高风险和高负债及高科技的经营。由于没有有效的机制支撑管理,导致了医院在进行负债经营时,无法进行科学控制,容易出现负债的失控现象,引发医院的经营财务危机的几率大大增加。

2.医院的再筹资能力大大的降低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力度在逐渐的降低,对医院的贷款建设政策也做到了逐渐放宽,在为医院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的机遇。大部分的医院都会为了稳定经营或者扩大规模而出现了资金不足的现象,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医院会选择银行贷款或者分期付款等方式来实行融资计划,从而有效的应对政府对医院经营的投入资金转变。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政府对医院的投入资金减少的同时,对医院的贷款和负债行为的监管机制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导致医院在筹集资金时的随意性过大,完全没有考虑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盲目的筹资只会导致医院再筹资的能力大大的降低,为今后医院的经营带来的无法预估的影响,阻碍了医院的未来发展道路平稳及可持续。

3.医院的医疗风险快速提升

从目前的医院发展情况看,我们发现,患者在进入医院进行治疗的费用与医院的负债情况有关,负债的增加会提高相应的医疗费用。很多患者本身并不具有较强的经济能力,无法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而医院负债的增加将会为患者及其家属带来较大的医疗经济负担,医患关系将进一步加剧,导致医院的医疗风险快速提升。并且,我们也意识到医院的公益性日趋下降,究其缘由还是医院的过度负债经营造成的,医疗服务费用的快速增加引起了医疗的整体费用提高,使得社会对医院的怨言极大,打击了医院的整体公信力,增加了医院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降低了医院的社会效益,从医院的长远发展角度看,这样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三、医院负债经营财务风险的评估

1.财务指标设计原则

财务风险具有系统性,贯穿于医院价值活动的全过程,它不是离散的,而是连续存在于医院的整个经营活动。基于财务风险的特征,医院构建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系统性原则。财务风险指标体系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应对各类风险的各个影响因素都给与充分考虑;其次,目的性原则,设计医院的财务风险评估指标,应当目的明确,;最后,适宜性原则,设计的评估指标应能够适时、准确的反映医院财务活动的变化情况。 2.建立风险指标体系

遵循上述的标准,我们把风险指标体系进行分成两个等级。一级指标包括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状况及发展能力这四个方面:其中,获利能力指标包含净资产收益率、业务收支结余率以及百元固定资产医疗收入三个二级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包含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以及利息保障倍数三个二级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包含应收医疗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三个二级指标;发展能力包含资产保值周转率、收支结余增长率以及固定资产增长率。

3.风险指标的分析

(1)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前提,是医院获取利润的能力,是衡量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包含净资产收益率、业务收支结余率以及百元固定资产医疗收入三个指标,指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小。

(2)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是医院负债总额与资产的比率,这个比率越高,医院的风险越高,反之风险越

低;流动比率,他表示每一元流动负责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债务的能力,这个比率越高,说明偿债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利息保障倍数是衡量医院长期偿债的能力,该指标越高,长期偿债能力越强,风险也就越小。

(3)营运能力指标

营运能力直接关系到医院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包含应收医疗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这三个指标,指标越高,资产营运能力就越强,财务风险越低。

(4)发展能力指标

发展能力指标是衡量医院后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包含资产保值周转率、收支结余增长率以及固定资产增长率三个指标,这三个指标越高,表面医院的医院未来的发展能力强,财务风险就小。

综上所述,各类指标是相互独立但有相互联系的,对于财务风险的评估,医院可以通过建模、评分等方法来对指标进行综合考虑,评定风险的大小,进而采取防范措施。

四、提高医院负债经营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现如今,医院要想实现快速发展一般都是依靠负债经营,虽然这样的经营模式能够给医院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但是过度的负债经营只会给医院的长期有效发展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医院整体的实际经营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防范对策来提高医院在负债经营时的有效性,降低风险,保障整个社会群众的利益。

1.相关的政府部门要对医院的负债经营情况进行长期有效的科学监管

医院要想实现长远的发展,就要有效的控制自身的负债经营情况,这不仅仅关系到医院自身的经营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情况,以及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的要求,医院要考虑到社会群体的切身利益,从大方向上考虑,才能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政府的监督管理,特别是医院在进行负债经营的过程中,政府就要对医院进行宏观上的管理规划,认真的实行自身的监管职能,从而确保医院在进行负债经营时是科学合理的。首先,政府要对医院的贷款额度进行限制,对于重大项目的贷款要制定相关的标准;其次,政府对医院的经营进行有效的监督,对贷款行为和负债行为进行宏观上的管理,监督其负债经营是否超额度;再次,政府不能对医院的经营不顾,放任自流,要建立起相应的监督机制,对医院进行严格的监督,并且健全考核体系,定期对医院进行科学全面的考核评估;同时,政府要在医院内部每个项目中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对医院进行评价,健全绩效目标评价体系,保障社会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最后,对医院院长的任命要科学全面,改革医院高层的考核机制,确保医院内部的清正廉洁等等。政府为了有效的降低医院在进行负债经营时的风险,避免出现财务危机,要不断的强化医院内部对于负债经营的风险意识,给医院高层灌输管理之余医院的重要性,能够严重影响到医院的经营状况,也要加强成本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推进医院平稳和谐的发展。

2.提高医院对于资金的利用效率

要如何防范医院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呢?关键的要点就是对负债规模的控制,只有有效的控制了医院负债的规模,才能提高医院内部对资金的利用率。我们一般将一个经营规模较大的企业的负债规模,用资产负债率来表示,医院作为半公益性的产业,在负债经营时也可以用资产负债率来作为重要指标,以便于将医院的经营发展控制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通常来说,若是当医院的负债经营的资产负债率在0%~30%之间时,这所医院的经营处于安全的正常范围内;但是当医院的负债经营的资产负债率超过了50%,那么这所医院可能在对已有资金进行周转时会出现问题。因此,医院要着力关注自身的资产负债率情况,对其进行时时的监控,从而有效的提高医院可用资金的有效性,增加资金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医院负债经营的科学合理性。

3.提高医院负债经营的其他对策

提高医院负债经营的对策除了相关的政府部门要对医院的负债经营情况进行长期有效的科学监管和提高医院对于资金的利用效率外,还有构建相关的系统和建立合理的机制,例如医院内部应该构建相关的风险预警系统,在医院经营还未将要出现危机时能够及时的提醒医院的高层管理人员做出有效的应对;也可用建立有效的债务化解机制,医院在面对自身的负债情况时,可用做出科学有效的应对来达到发展经营的目的,以化解财务危机。医院也可以健全和完善内部的控制制度,对医院内部的资产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后,能够有效的对医院资产的管理进行强化等等,从而达到提高医院负债经营的目的。

五、结束语

风险分析及评估篇4

[关键词]污泥;干燥;空心浆叶

1、工程内容

本工程拟在焚烧发电厂内新建处理能力50吨/天的污泥干化生产线一条,污泥来源为某水务公司的脱水污泥,干化产品与垃圾共同进入现有的垃圾焚烧炉内焚烧发电,蒸汽来源为电厂的余热蒸汽。建设内容主要有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调试运行,验收使用等。

1.1设备选择

在当前国内外现行的污泥干燥处理技术以及国内主要的工程实例中,空心桨叶式干燥体现出了它的很多优点,并且它优异的环保性能,节能特性适应了当代社会对环境和能源的要求,因此在本工程中选用空心桨叶式干燥剂来干燥污泥。

本工程污泥干燥要求以及其物料特性如下表1所示,根据条件可以计算出需要干燥机每小时蒸发的水为1.336t,选用型号为GS-11的空心桨叶式干燥机。

1.2 设备性能参数

GS-11的空心桨叶式干燥机具体的性能参数如表2所示。

2、风险评估

2.1技术风险

本项目采用技术成熟并已有良好业绩的空心桨叶式干燥机。该技术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污泥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该工艺技术可真正实现污泥干化产品的含固率可调,这一点从根本上保证了本项目的技术可行,因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根据实际的运行状况来实时的调整出口污泥的含固率,以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化运行。

2.2安全风险

安全性问题是污泥干化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针对污泥处干化过程,国际上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来评估化这个过程的安全性。如1994年,欧共体颁布了两个有关潜在爆炸危险区域的安全标准,1995年开始逐步成为欧共体成员国国家标准,于2003年6月30日完成.从那时起,94/9/EC标准在各成员国强制执行。具体的一些标准可以参照附件1。

针对本项目的污泥干化过程,其安全性与干化过程中的含氧量和粉尘控制有关,因为干化本工艺技术没有干泥返混,系统中不存在全干污泥,具有较小的物流量,因此粉尘量基本为零。且系统中的工艺气体主要为蒸汽和污泥中的臭气,为全惰性化的运行环境,因此系统的含氧量要求十分宽松。

2.3政策风险

虽然目前污泥问题以成为政府越来越重视的一个环境问题,但是还缺乏实际可行的鼓励和促进措施,没有出台针对污泥处理处置的立法以及相关的优惠政策。

项目的经济性主要由污泥处理补贴和享受优惠上网电价决定,能否享受有关优惠政策还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还存在较大的经济风险。综上所述,本项目基本上不存在技术风险和安全风险,但是具有一定的政策风险。

3.经济分析

3.1工程成本预算

对于干化污泥工程中涉及到的各种设备,以及设计、土建、安装等总的费用做一个工程的成本预算,预算的结果:设备费用为232万元,设计费用为29.5万元,土建费用20万元,安装费用15万元,总共296.5万元。

3.2单位污泥处理成本

以1吨污泥为单位量来核算单位污泥处理成本,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3.3年效益分析

根据相关政策,污泥处理按政府补贴150元/吨,污泥处理厂按每年运行300天,每天处理50吨污泥计,这样每年干化污泥项目的利润就为92.52万元,其计算公式为:(政府补贴-污泥处理成本)×日均处理量×年均工作日=年效益

但由于干化后的污泥具有热值,可以使之与垃圾混燃进行发电,若将干化污泥的热值与标煤进行换算(污泥热值取1000kJ,标煤的热值为5500kJ),则1吨污泥相当于0.18吨标煤。标煤的价钱为570元/吨,那么这项工程每年处理的干活污泥的价值是56.6万元。这样,干化污泥工程每年带来的总的利润是149.12万元。

3.4技术经济性分析

本项目的建设工期设为12个月,项目的计算期为21年,取现在的年利率为8%,根据项目的投资成本以及效益分析,对项目做一个技术经济性分析。计算结果显示本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为2.23年(包括建设期),财务净现值是2067.7万元。

4.结论

本工程属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环保项目,是国家重点鼓励和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本项目完成后,可将目前需要大量堆弃场地的污泥进行干化后焚烧,使垃圾的排放量大大减少,同时还有效的杀灭污泥中的病原体和微生物,解决了污泥的腐化发臭等问题,使污泥得意无害化和稳定化。另外,干化后的污泥通过与垃圾混燃焚烧,回收了污泥的热值,实现了污泥处理处置的资源化。这样,本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江阴市目前的污水、污泥处理问题,改善城市环境,促进了城市生态建设,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必要的保障。

风险分析及评估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通过开展风险评估,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精准防治,有效控制事故风险,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规范基层风险管理,落实“一案三制”,提升全市事故灾难应急处置能力,为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工作目标

镇街的风险评估完成率达到90%以上;各有关部门对本行业(领域)进行风险评估,重点行业(领域)完成率达到80%以上。重点风险目标得到有效防控,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治,基层应急管理进一步规范,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升。

三、工作内容

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实际,按照《基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导则》(见附件1)要求,做好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一)前期准备

各级各部门应制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分区域、分行业落实责任单位和人员,明确评估对象与范围,确定方法程序和时限要求,组建评估组;收集相关法规、标准和事故案例等资料。

(二)风险评估

各级各部门按照确定的评估程序开展风险评估,认真梳理地区、行业(领域)的风险类型和级别,明确防控目标,核查应急资源。

识别风险类型。在合理划分评估单元的基础上,梳理危险有害因素,明确危险点,识别风险类型。上级网格要以镇街、行业、主要生产经营单位等下一级网格为基础,结合评估对象所在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行业特点、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及状况等划分评估单元;从厂址、总平面布置、建构筑物、物质、生产工艺与设备、公用工程及其辅助设施、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分析风险程度。加强事故隐患较多单位、危险源较集中区域、高危行业的风险分析,重点做好风险承受能力与控制能力的分析。依据同类(或相近)企业发生的事故案例进行类比分析,对高危行业采用重大事故模拟分析,并结合危险、有害因素及周边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可能受影响的周边单位和人员。风险承受能力的分析可从风险影响范围内人群的心理素质、防灾应急知识、经济能力,设施的承受能力等方面进行,可采用情况报告、专家分析和专项调研等方法。风险控制能力的分析可从预警预测能力、应急预案、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处置能力、应急资源保障水平等方面进行。可选择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法等定性、定量评价方法。

评定风险等级。评估风险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可利用LSR等方法判定风险级别。

形成评估结论。提出危险有害因素引发各类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给出评估对象在评估条件下是否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的符合性结论。明确评估对象可能存在的主要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确定重点防控目标。

(三)风险控制

各级各部门针对评估中梳理出的隐患风险,要加强整改防控并积极落实相关应对措施。

加强防控,及时预警。各级各部门要指导督促企业结合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和风险监控点上报,明确风险目标并加强防控;对于新发现的重大危险源,要按规定程序立即报区市安全监管等部门;对于重大隐患,要立即采取必要的预警防控措施,并在第一时间报至上级有关部门核实。

落实责任,及时整改。各级各部门要对评估分析出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实施分级管理,落实属地安全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以及安全隐患和风险点单位的主体责任,各级领导要加强对基层定点单位的监督检查。针对安全隐患和风险,要及时制定整改防控措施并积极落实。

完善预案,核实资源。针对评估中核实的隐患和风险,制定科学应对措施,调整完善有关应急预案;依据应急能力与风险相适应的原则,落实各类应急资源;规范基层应急管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四)评审总结

各级各部门按期完成评估报告的编制并报至上级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要组织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各级各部门完成评估后,要及时在网格化监管平台提报评估报告及工作总结。

四、工作步骤

结合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安排,年风险评估工作按“准备、评估、评审、总结”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时间:4月30日前)

各级各部门制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落实责任人员,明确评估对象与范围,确定方法程序和时限要求,组建评估组;收集相关法规、标准等资料和相关事故案例等内容。

(二)评估阶段(5月1日至6月10日)

各镇街应在5月15日前完成本辖区风险评估,并将风险评估报告提报至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各有关部门于5月25之前完成本行业(领域)的风险分析;在6月10日之前完成本网格的风险评估,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并上报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

(三)评审阶段(6月11日到6月30日)

市政府安委会将于6月底前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完成对各镇街及各有关部门的风险评估报告的评审工作。

(四)总结阶段(7月1日到7月10日)

各镇街及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评审意见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各级各部门须于7月3日前通过网格化系统提报本网格的风险评估报告和工作总结。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镇街及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成立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在组织领导本级网格风险评估工作的同时,指导督促下一级网格落实风险评估责任,鼓励引导社区级网格开展风险评估。

(二)统一部署,分级实施。各级各部门要制定工作方案,统一部署风险评估工作。根据本地区、本行业(领域)的特点、企业类型、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及状况等情况,做好分级实施的工作安排,合理分配任务,逐级负责落实,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评估工作。

(三)完善机制,巩固提升。各镇街及各有关部门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切实推进评估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总结制定适合本地区、本行业的评估实施方案,确定每年年底前完成基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为制定下一年度的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提供支撑,推动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的深入开展,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落实应急措施,促进安全生产应急能力大幅提升。

(四)重点指导,典型示范。市政府安委会将结合实际,对重点行业企业分布较多的镇街予以重点指导,督促其按照《导则》,切实开展风险评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行业区域分布特点,指导镇街做好风险评估工作。

风险分析及评估篇6

在我国学者就土地资源管理建设投资风险评估分别作出独特见解,董连胜分析指出动态性研究不足导致投资风险评估方式欠佳。刘晓娥与王传美提出解决变量与度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把控问题结构方程模型,此模型在土地资源管理建设投资风险实践了统计数据评估。而吴国付则针对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发展现状,强调项目投资风险评估管理重要性及相关理论性的指导方案。雷冰峰的观点则认为经济评估是土地资源管理项目建设的核心工作,他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法来作经济评估分析,然而实践中因干扰项目经济评估的要素繁杂,结合蒙特卡罗模拟法与项目实际情况,对项目最终的决议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风险管理在我国八十年代早期就被采用,而如今土地资源管理投资风险评估完全处于起步时期,我国学者在此方面的文献仅是凤毛麟角,仅有的部分文献成果也只是基于土地资源管理项目风险的冰山一角进行剖析。简而言之张娟、王志征、欧阳斌等学者所运用的蒙特卡罗法模型均是针对土地资源管理项目经济风险的资金流动性这一方面。而蒙特卡罗法仅凭传统的历史概率数据进行模拟,而无法控制实际运作中所产生的不特定风险概率,所以无法有效的达到对土地资源管理项目全面具体的剖析。就我国当前现状对于土地资源管理项目投资进行风险评估的难点颇多,集中来讲主要为:1、发达国家均有专业的风险评估机制及相关作品,对于风险识别可以有效提供参考。在我国因为企业对风险意识的忽视加之国内并无风险评估相关成果,所以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项目投资只能从风险源进行,从而大幅提高风险研究及管理费用。2.风险评估在我国的误差大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风险识别阶段是后期工作的基础,在此阶段一旦出现差池就可能导致整个风险评估功亏一篑。3、在政府引导下,投资者基于过去土地资源管理投资的收益预估未来的可得利益,忽视项目本身投资风险,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最关键的限制因素则是政府和投资者对风险意识的漠视。

风险管理在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保险部得到提倡,美国风险评估及防控于1960年已成为管理类的学科并得到飞速发展。在国外概率分析、敏感性分析、现代数学分析和蒙特卡罗模型分析等方式为项目投资风险定量分析的主要方式。影响项目经济评估指标分析法则是采用推算风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的概率分析法。敏感性分析主要是对项目投资效果的情况下对指标变化的敏感度作出评估。此种方式通过参数恒定的状态下优先分析出影响项目总成本的单一参数。蒙特卡罗模型法则是庞大的过去数据的汇总分析,无法达到将来变量的全面反映。采用现代数学理论对项目经济效益指数的影响程度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预测及分析就是现代数学分析方式。美国项目管理者学会多数学者分析认为在风险评估中模糊风险评估及蒙特卡罗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较为普遍。在单一事物评估中经常会涉及很多因素,那么就要求对多个不特定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模糊综合评估对不特定因素的评判是受到学者肯定的。1965年加州大学自动控制专家查德教授,首次采用“模糊集合”对不确定疑问的数学探讨方式。

模糊风险综合评估仅是模糊数学中微小的一部分。模糊方法可以对不特定事物做概括描述。模糊方法在国外很多行业都得到了认可并在很多领域得以实践。对于土地资源管理项目投资风险评估,所涉及的因素很多无法通过指数反应出来,同时很多客观因素存在不特定性,无法用统一标准进行评估,根据以上分析在土地资源管理项目投资的风险评估中,采用模糊分析评估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达到土地资源管理项目投资正确标准,采用模糊分析法可以有效的分析出土地资源管理项目风险中的不确定因素,将分析结果与土地资源管理项目投资的实际情况保持一致。其次模糊分析法可以全面分析土地资源管理项目投资风险情况并结合土地资源管理项目投资的实际情况,为土地资源管理项目发展决议提供多重保障。与此同时很多专家都将风险评估纳入到很多不同的领域进行研究,最初投资风险评估一般采用定性分析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此项评估人们所采用的方式越来越多,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促使针对土地资源管理投资风险项目的风险评估的很多软件应运而生。

当今,笔者之所以认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项目风险评估及实践应用的重要性,最主要的原因是填补土地资源管理项目投资风险评估及防控这一方面的空白。就我国而言土地资源管理项目建设呈飞速发展的态势,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项目与日俱增的同时,投建项目规模日益宏大,而且土地资源管理项目如今所跨领域范围日益增多、土地资源管理项目内部结构日益繁杂等,导致土地资源管理项目建设的发展风险日益凸显。结合部分优秀企业的管理方式,解决迫在眉睫的土地资源管理项目建设风险评估及预防举措是相当必要的。在土地资源管理建设项目投资中如何做到用防患于未然的方式避免投资者盲目随从,减少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让投资者认识到项目潜在的风险,并能够及时采取补救防护措施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呢?笔者认为结合各种风险识别理论方式择优选用系统化的方式对土地资源管理建设项目投资进行:识别、分析评估、防护及控制。本文在未来各个领域中的适用前景不容小觑。

风险分析及评估篇7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对于信息安全,以及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战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保证其科学性、先进性与可行性。为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我们必须了解信息安全所处的环境和状况,这就需要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系统对其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信息系统管理;风险评估;信息安全

在信息安全风险系统评估中可以采取很多评估方法,来确保有效地评估信息安全风险的内容。在定量评估中,可采用层次分析法来处理出现的问题,并效评估和判断各种风险。

一、信息安全风险在信息系统管理中分析

1.1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的关系。通过人与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模式,来储存、传输、和采集信息,从而实现具体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和网络是最重要的部分。信息的可用性、完整性、以及保密性,是信息安全的主要内容。在信息系统中,信息安全主要指的是人、网络、与环境相关的管理安全、技术安全、结构安全等,要确保信息安全的进行传输、处理,还要保证其在过程中的可用性、完整性、保密性。

1.2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在信息系统配置安全运行的过程中,在特定的时间点内,非法人员利用网络窗口中的漏洞,来攻击整个网络系统,盗取访问特定的基本信息的权限,从而造成网络安全风险,致使系统失去保护信息资产特定对象的功能,大量泄露了用户的信息,其后果非常严重。信息系统存在风险,并不表示其不安全,在信息系统管理中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信息安全风险的评估方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技术依据,为系统平稳运行以及安全建设提供了保障。

1.3威胁性。威胁性是指对信息安全造成的一种潜在的危害,组织的资产所引起的恶意破坏从而对资产可能受到的潜在危害进行系统性的评估称为威胁性评估,安全信息的威胁因素包括: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对每一项资产都要做好威胁性分析,关键资产的威胁性分析更是很重要。

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措施

2.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内容。评估分析已有安全措施和对资产的威胁性和脆弱性进行评估。在信息安全评估中,信息资产是重点保护对象,它包括软件、硬件、数据、以及人员等一切可对信息资源产生一定利用价值的资源。为有效分析安全风险需求,建立风险防范措施,我们需按照每个资源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对其进行等级划分包括间接威胁和直接威胁等,对组织系统中资产的威胁性进行评估。

2.2风险评估方法。在信息系统管理中,评估信息安全风险方法有很多,如:定性评估法、人工评估法、定量评估、工具辅助评估等其他评估方法,本文主要分析前两个方法。第一,定性评估法,定性评估法侧重于对风险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而风险的发生频率为得到重视,该方法在主要是通过专业机构或专家来判断分析风险,因此,该评估方法具有较高的主观性;第二,人工评估法,又叫做手工评估法,在整个风险评估的过程中,通过人工作业的形式来评估信息安全风险,通过评估资产、投资成本的风险的安全需求、脆弱性、威胁性、安全措施等,同时结和其风险效益,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2.3层次分析方法。在建立信息安全的评价体系时,可使用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综合评价风险。为给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提供可靠依据,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信息安全风险中包括的所有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的权数进行评价,结合所有要素的排序进行横向比较分析,评估信息安全的风险。使用层次分析法评估信息安全风险可提高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准确性。在分析评估安全风险中主要分析了以下四个评价指标体系,即安全措施、脆弱性、威胁性、资产,这种一定程度上降低安全风险系数。

结语

降低信息安全风险应采取合理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来评估信息安全系统中的风险。通过对各个风险因素进行等级划分,从而准确地判断与评估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风险,然后结合所有要素的排序,采取有效措施,对信息安全系统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安全改进,从而提高信息系统管理中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作者:陈绮琦 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阳江供电局

参考文献

[1]张良乾.信息系统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方法研究[J].信息通信,2014,05(12):158.

[2]黄仲.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08(14):8-9.

风险分析及评估篇8

关键词: 科技评估 风险投资 风险管理

1 科技评估

1.1 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 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 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 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 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2.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 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最后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2.3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 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

风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 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 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准确、可信。

3.3 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 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

3.5 科技评估促进风险投资实现动态管理

风险投资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风险,实施某项投资决策前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各种存在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投资后,还应深入到所投资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市场竞争状况,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步骤等,经常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与判断,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它的发生或降低它的危害;风险投资退出后,还要对风险投资的效果进行测评,总结经验与教训,作为今后投资决策的参考。可见,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管理目标需要实施一系列的评估,科技评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促进风险管理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 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编.科技评估规范,科技评估概论[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2 杜沔.关于风险投资中的风险控制工具的探讨[J].中国科技产业,2001(7)

3 曹红辉,彭作刚.创业投资——知识经济时代的创业新概念[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

上一篇:小学常规教育教案范文 下一篇:古代文学成就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