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02 09:04:40

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篇1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表达内容的形式。对老师来讲,语言是从事课堂教学的起码条件,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学是一门艺术,老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语言使得课堂教学显得轻松愉快又引人入胜,这样才能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

    课堂教学的语言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一、口头语言

    口头语言是人类之间交流、传递信息的最主要的工具。口头语言也是老师在课堂中最常用的授课方式。口头语言相对其它语言来说最大的特点的是它的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强,通过口头语言的,老师可以将知识和情感完整和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同时还可以利用语言引导和开发学生思维并培养学生的能力;缺点是时间的延续性差。所以,老师要充分掌握口头语言的特点,趋利避害,老师的口头语言应注意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做到准确、精练、生动、清晰,力求层次清楚,逻辑严密,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能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概念具体任务化,枯燥的问题有趣化。这在于

    ⑴准确精练的语言能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性。初中学生思维活跃,但注意的持久性差,抽象思维发展不够。口头语言和文字不同,时间延续性差,因此老师在讲课时最忌语言拖沓、冗长、繁琐复杂,否则学生就很难完整地记忆和理解。老师口头语言应该简短精练、富有层次,不拖泥带水、重复啰嗦。同时,口头语言的灵活性强,所以有些老师不免有些随便,但学生很难将整节课的老师所以有话都听完记住,如果学生刚好听到和记住“随便”的话而漏过正确的内容,会给学生的理解造成很大的影响,老师的口头语言应该强调严密准确和逻辑性。例如,对于同类项的概念如老师说字母与次数相同的项是同类项,学生就会造成“a2b与ab2是同类项”的现象。对于学生回答中的语言不严密的地方,老师也应该及时的予以纠正和指出,默移潜化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

    ⑵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和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对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首先要使学生对你说的话产生兴趣,而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最容易激起学生兴趣的工具之一。学生每天要上七八节课,对不断“重复”的40分钟总觉得枯燥无味,而且连续的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也使学生的的大脑很难始终保持兴奋状态,这时老师就可以利用口头语言灵活性强的特点,在恰当的时机和内容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打破课堂的沉闷、活跃气氛,起到调节学生情绪的作用,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收获。如在上“口头语言有理数的分类”时,我给学生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请把下面的小朋友(数1,2,3,,0,-1,-2,1/2,22/7,-1/3,-5/8,  4.5,-1.5)分别带回各自的家(正整数,负整数,零,正分数,负分数)”;接着,又提出问题"它们的家都在路边,现在由于公路改造,只能留两间房子,请你把长得像的小朋友安排在同一间房子里";最后,当“零”自己孤零零地站在屋外时,我有提出:怎么办,它站在外面会被大灰狼吃掉的”此时,学生们马上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后,学生纷纷表示这是他们读书以来最爱的一节课. 由此可见,枯燥的书面语言,如果能用简明幽默的语言描述出来,还可收到强化记忆和理解的功效。

    ⑶亲切和蔼的语言能增进师生感情。教学是双边活动,师生在课堂中不单是简单的知识授受关系,也是一个情感的传递过程。尤其在新课改中,这一点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新课改的课程要求教师走下千百年以来”师道尊严”的神坛,与一个合作者,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做一做,练一练,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那么,要想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不少的学生就是因为喜欢某位教师然后才喜欢上该门学科的。课堂上老师亲切、和蔼的语言能增进师生感情,沟通师生心灵,使学生热爱你和你所教的学科,产生良好的效果。亲切和蔼的语言还可以给学生足够的信心参与到教学中来,很难想象一位从来不苟言笑、语言生硬的老师能让学生大胆的进行质疑和回答。

    二、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指通过人的面部表情和手脚等活动来表现个人情感的身体动作。教学如果能正确运用体态语言可以为老师控制和调节课堂气氛节奏,增强教学效果,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与科学间的情感交流。

    ⑴表情语言 心理学家发现,当人们面对面进行交谈时,所获得的信息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对方交谈时的表情获得的。所以老师在课堂中应恰当利用表情来帮助教学,会起到出神入化的作用。如课堂上有学生开小差,一个严肃的眼神使他迅速改正;学生回答对问题,一个赞许的目光或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使他得到莫大的鼓励。学生在认真听课时,一般都会盯住老师的脸,如果一位教师总是一种表情,就会使学生的注意中心由于缺乏变化而容易分神。

    老师的在讲课中随着知识讲述而起伏变化的表情,还可以还是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的人性本质,避免知识的机械性。如讲述一位科学家的成就时,一个崇仰、神往的表情胜过任何的语言陈述。

    ⑵手势语言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凡是做老师这一行的人,说话时特别喜欢打手势,其实这是一个职业习惯。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都喜欢使用手势语言,因为手势动作和表情一样,都是老师个人情感的外在表现,能使满堂生辉,增强教学效果。手势有时还可起到口头语言无法取代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实验语言

    实验在验证数学知识的权威性、有效性方面是其它的语言无法比拟的。很多数学知识如果只是单纯从课本和老师的口中说出来,学生经常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信服,通过实验语言却可以无声胜有声。

    ⑴实验语言是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工具。按照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我们将不单要求学生机械的记住课本上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形成比较全面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思维,使用实验语言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手段。

    初中生的一个心理特点是特别喜欢亲自动手做一做、试一试,实验就是吸引学生的一个好方法,如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等知识,若能运用好实验语言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发现和创造知识的艰辛和快乐,使学生由感知兴趣提高到探究兴趣和创新兴趣。通过实验语言,我们可以让学生走完知识发现、形成、拓展(质疑、假设、验证、结论、运用)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形成正确完整的科学方法。而且数学的实验和科学典故、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通过实验语言我们可以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就是我们平常生活经验的提炼,避免科学的给人哪种冷冰冰的感觉,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本身的人文性、以人为本特点,从而产生科学情感和科学思想。

    ⑵实验语言是对学生各种感官的充分训练。要真正观察好一个实验,就要求学生充分集中精力,发挥动手、动脑等各方面的能力,在观察中分清主次,把握住观察的重点,训练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对注意中心调整和运用能力。

    ⑶实验语言是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运用、创造知识能力的最好训练。新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让学生在学习中训练他们的实践能力又是以前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如果我们运用好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和设计实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最好方式;再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和寻找规律,更可使学生完成了从实践中提炼理论的更高层次。同时这种让学生自己在动手中所形成的知识要比课本和老师讲述要真实和牢固得多。

    四、板书语言

    板书不是讲授内容课本知识的重复,而是对教学内容的提炼和概括,是画龙点睛的启示。板书语言受空间限制较大,但时间延续性、对重点内容突出性强,老师的板书应做到计划性、启发性、规范性。

    ⑴板书的计划性 要求老师事先要吃透教材,将学生最容易忘记、混淆的内容找出来,然后有针对性进行板书设计,让学生更清晰地把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的要点。板书的先后顺序还能使学生看到知识形成、发生、发展的过程,从中看到思路和方法。而通过板书的位置设计还可以让学生看到知识点间的联系和不同,把握到知识的脉络框架。

    ⑵板书的启发性 板书的空间限制性强,老师不可能也不应该将所有的内容都进行板书,所以对板书一定要强调其的启发性,利用几个简短句子甚至一个大的问号或文字所加几个点,将学生的心中的疑问和好奇心吊起来、引出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的探究,帮助学生去探究发现知识,促使学生形成积极思维的习惯。

    ⑶板书的规范性 板书的时间的延续性强,不象口头语言过了就过了,它会留在黑板上,所以板书语言的规范性、严密性的要求都更高。统一风格的规范性板书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把握知识的重点和记忆的规律,形成良好记忆和思维习惯。一个规范、完整的板书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美,还体现出老师个人对艺术和美的理解和表现,坚持下来可以薰陶、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使学生自觉地鉴别美、追求美和创造美。

    五、媒体语言

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121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一个热门话题,广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积极的将多种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小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小学数学也有其明显的学科特点,因此,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与数学学科的特点,将更多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另一方面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小学生较之于高年级的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师有更强的依赖性,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就显得更加重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小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温暖了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知识。

良好的师生关系,还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对数学学习不再畏惧,而是充满热爱,即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也能够鼓起请教老师的勇气,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如此大的帮助,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要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起重视,并积极主动的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巧妙运用游戏教学法

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需要,通过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游戏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游戏教学法,能够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游戏教学法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产生的作用。

1.与小学生的特点相适应。游戏教学法之所以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很关键的一点,在于与小学生的特点相适应。喜欢做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游戏引入课堂教学,无疑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快乐,学生对数学课堂充满了期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然对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与小学数学的特点相适应。将游戏教学法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对知识点的表达也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点比较基础,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也比较密切,很多知识点都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得以呈现,因此,教师将游戏教学法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三、多种不同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高效的获取知识。本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平淡的课堂教学,往往很难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反之,具有较强流动性的课堂,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启示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应该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通过多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使学生有多种不同的体验,仅仅将学生的注意力锁定于课堂之上。

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教学方法越多越好,要讲究恰当性,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教师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对教学方法及时作出调整。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解的知识点,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教师也要根据讲解内容发生的变化,对教学方法作出有效调整。想要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应该掌握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的教学进行实践,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应用。

四、加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现代教学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进行互动,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机械的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点的情况。在小学阶段的师生互动,教师占据主动地位,小学生不懂得如何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因此,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在对学生进行重点与难点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提出与知识点相关的一些问题,一方面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另一方面,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相应的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使互动更加有效,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进而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展开教学活动

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展开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本人认为,教师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从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出发。每个班级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活动,才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进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从个别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是一个教师在施教,然而学生的成绩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目前比较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分层教学法,通过有效分层,针对不同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篇3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高中数学 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完成比规定和平时更多的教学内容的课堂环境。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就是说教师如何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内容。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一种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效课堂和素质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是一致的,高效课堂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特点

1.课程信息内容量大。

自从我国实行素质教育后,数学的整体教学时间就相对减少了,但是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数学教学知识和内容却并没有减少,而在此基础上以数学学习内容为主的实践内容反而有所增加。

2.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当学生以一种高昂的热情接受知识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因为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够加大教学课堂的信息容量。

3.学习气氛浓厚,师生关系融洽。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和“学”的过程,而将这二者统一起来的基础就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浓厚的课堂学习气氛。它是建立高效课堂的基础。

4.课堂具有延伸性。

课堂只有45分钟,但是大量的课堂内容是并不能完全通过课堂完成的,而高效的课堂是可以将课内与课外进行完美的结合,是具有延伸性的课堂。学生能够通过课前预习,对课堂所学知识有充分的掌握,在课堂上解决自己所遇到的疑问,而课后则是对课堂知识巩固。

二、以高中数学特点为出发点的高效课堂

前苏联数学家亚历山大洛夫说,数学具有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和严谨性这三个特征。高中数学除了以上的特点外还有其作为基础数学的特点,以下将从高中数学的特点入手,探讨如何建立高效课堂。

1.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抽象性。

高中数学虽然是基础数学,但是也具有相当难度的抽象性。比如,在高中数学中对于函数的定义与初中相比就要抽象得多,在初中将函数定义为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到了高中则将函数定义在映射的范围内。这就明显地加大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很多学生从初中到高中都是因为抽象思维能力的缺失而导致对数学失去兴趣。

2.严密的逻辑性。

数学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逻辑上存在严密性。高中数学术语基础性数学知识,在很多时候并不要求通过演绎论证得到结果,而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要求。每一道数学题目都必须通过严密逻辑的推理而得到相应的结论。这一点明显地体现在对数学题目的书写中。在对历年数学高考数学试卷的分析中,数学题目解题思路是否严密是得失分的一个标准。可见,高中数学教学非常注重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3.知识的系统性。

数学所建构起来的理论体系是经过若干人经过严密的逻辑思维整理而成的。对于高中数学来说,其每个定义、习题、定理等都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系统而存在。例如在数列的学习中出现的通项公式可以与函数联系起来,简单地说就是数列的第n项an与n之间的关系可以写成an=f(n)的函数形式,也就是说,数列和函数之间是一个系统的转化形式,只有掌握高中数学的这种系统性规律才能循序渐进,最终扎实地学好数学。

4.运算的准确度,过程的简洁。

高中数学属于初等数学体系,并不要求进行复杂的运算,而是要求运算结果的准确性。高中数学题目在运算上并不很难,心算和笔算都可以完成,只有很少量的题目才会使用到计算器。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为将来的高等数学知识打基础的,因此,在学习和完成习题中应以简洁为主。

三、素质教育下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1.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素质教育要求。

建立素质教育下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首先要明确高中数学素质教育所要培养的学生数学素质,这主要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将基础教学理念贯穿始终。高中数学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又要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有将这两项基础内容作为教学的基点才能真正地使其将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衔接。第二,注重对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高中数学教学应该从变式训练入手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比如在每讲一道题时,就举例与其相同的题型,然后引导学生获得相同题型的解题思路。第三,注重对于各个知识点的链接。数学的学习本身就是对于一个庞大系统的学习,高中数学知识每一知识点其实都是一个小的系统,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征,想要提高数学素质,就必须将这些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进行连线,从而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线性系统。

2.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1)教师方面

第一,高中课堂一般都是45分钟,一节课数学教师应该放进多大的容量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对于一个老师来说,他们将教学容量安排得越多,那么他们的教学就会越容易,而对于学生而言,课堂的容量越小,他们就越容易掌握学到的知识,这是一个矛盾体,到底应该在课堂上安排多少的教学内容成为重中之重,它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所以,数学教师应该在一学期开始之前,对教学进度做安排。第二,高效课堂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上课时必须充满激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带入到一种积极自觉的学习状态。教师的作用在课堂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决定着学生和教师之间是否能够进行互动。第三,教师要在课前精心备课,这样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处于一种自觉进入的状态。总之,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不能脱离课本,都要有重点。

(2)学生方面

学生一定要听从老师的安排,这样可以让学生熟悉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将问题集中标记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在上课的时候有重点。对于学生的预习过程一定要把握分寸,不能让他们让预习变为自学。对于学生来说,学生是否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是数学学习成功的关键。学习是学生的事情,是教师不能代替的,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因而即使是对待同一道题目也会存在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而教师这时候应该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习惯,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志香.谈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途侄[J].柳州师专学报,2002.

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篇4

传统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的有效性评价停留在对于学生的成绩评估,这种把学生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并不能真正说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是片面的,甚至是一种误导。在现代教学评价中,对于有效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于传统的教学改革呼声也越来越高,在开展高中教学时,要紧跟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对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一、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指的是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的规律和要求,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特点,综合利用各种方法促进高中知识的和技巧的传授,从而实现知识、情感和价值的有效传递。其目标是完成既定的课程目标,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和希望,并且积极的引导学生发挥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有效课堂是教育学对于课堂教学开展和实施情况的一种评估标准,其中高校课堂应该具有以下五个特征,只有具备以下五个特征,才能够称为有效课堂教学。(1)教学思路清晰明确;(2)教学方法多样丰富;(3)教学目标和任务目确;(4)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5)课堂气氛较好。中国著名教育学家余文森认为,有效教学是促使学生能够获得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其中最为重要的评价标注是学生是否愿意去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以及教学方法是否科学。

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重要学科,也是高中阶段的难点学科,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来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在提出有效教学概念时,已经对于开展有效教学提出了相关的具体要求,以固定的时间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学生的理想。而如何才能实现高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针对课堂教学涉及的各个环节入手,深入分析在高中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二、课前备课策略

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来说,课前的准备备课对于课堂教学的开展非常重要,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开始时,课前准备策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课程的连贯性,梳理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对于课程的难点和重点问题需要着重的加强备课。教师只有充分的了解和明确课程的知识点,将知识点融汇贯通,才能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才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对于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极其重要。例如,在学习反函数之前,对于反函数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梳理清楚,明确反函数是高中的函数问题的重要组成,并且把反函数作为学习其他知识的必要储备,把反函数和函数与方程等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融会到一起,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认识函数的本质,从而促使学生对于函数有重新的认识,也为学习反函数增加必要的知识储备;其次,除了在课前对于知识点的备课外,还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的备课,根绝学生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重大分析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备课时,关注到学生所需要的知识,从而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有事可做,有知识学,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体验,引导学生树立主人翁地位。

三、学生主体策略

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策略,主要是根据新课标改革的具体要求,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摆脱以往的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摒弃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整个课堂的气氛也就能够得到活跃,重点从一下几个方面做,首先,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中主要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高中数学老师通过思想方法,,对数学的宏观思想方法进行传授和教育,而学生根据思想方法,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能够从表层学习向深层学习迈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其次,强调学生的个性发挥,根绝学生的学习掌握特点,强调扬长避短、补差补缺,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把课堂教学的效率最优化,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时,一些同学的空间概念掌握较好,就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去教授,而一些以函数见长的学生,对于立体几何的概念掌握价差,就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这些掌握较差的学生身上,而掌握较好的同学则能够利用课堂时间对立体几何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

四、创设课堂策略

课堂氛围是是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有限性的重要环节,高中数学知识面较广,并且较为枯燥,如果课堂的气氛较差,学生很容易产生排斥的情绪,从而降低教学质量。首先,加强学生合作教学,合作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不仅是老师和学生的合作,更是学生和学生的合作,在合作中加强数学知识的学习;其次,有效的提问是保证学生参与的重要方法,也能够活跃整个课堂的课堂氛围,教师根据备课和知识点,合理有序的安排提问,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力度,使学生爱上数学,爱上思考,并积极配合老师的提问。

五、研究拓展策略

高中数学知识点较多,但是相对浅显,其知识点主要是为高等教育数学做铺垫,所以在学生掌握较好的情况下,加强对于数学知识和研究的拓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奠定基础,也为高等教育数学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导函数时,高中数学对于导函数的讲解较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将大学的高等数学一些知识贯穿进去,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能够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李海涛.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实效性[J]华章, 2013(17)

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篇5

【关键词】翻转式课堂 高等数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25-02

高等数学,是一门理论性与逻辑性强的科目,虽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对工程等专业却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但是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和高职学生在入学前时数学成绩大多不太理想,给高等数学的教学也带来了难度。教师单一的教,学生枯燥的听,导致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弱,学生上课也越来越不集中听讲,课堂氛围越来越呆板,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差。随着“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从国外引进以来,引起了中国大中小学各科教师的注意,高等数学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探索,引入“翻转式”课堂模式,觉得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观。

一、“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

“翻转式”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下通过视频的学习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则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

1.教学视频需要短小精辟

大多数的教学视频都只有几分钟至十几分钟,每个视频是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集中讲解,对于多数高职学生学习持久力相对较差的特征,短的教学视频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注意力比较集中。而视频的暂停、回放等功能让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能够做到自我控制,对知识点的掌握进度做到游刃有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2.教学信息清晰明确

教室的各种物品等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要求录制视频唯一能看到的是书写所涉及的数学符号,每个知识点的讲解过程是屏幕的主要内容,视频使整个教学信息明确化、清晰化。

3.重新构建学习流程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行为完成了知识的传递,取代了教师现场讲授过程;第二,原来学生课下作业完成的过程现在需要课上完成,这种完成的过程并不是仅仅有学生单一独立完成,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或者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或者交流完成对知识的“吸收内化”。改变了以往课上授新知、课下写作业的流程。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基于“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我院部分高等数学教师在引入这种教学模式后,认为在高等数学课堂中,“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高等数学课程设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效结合,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由于数学科目逻辑性思维强的特殊性,再加上我校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限,我们并没有对数学课堂全面实施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并没有一刀切,而是根据科目特点和我院学生特点采用了翻转式课堂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较容易理解的章节或者知识点我们在课堂上一次性完成教学,因为对于较容易掌握的章节学生通过课堂的教师直接面授,完全可以理解和掌握,但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要改变往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多注意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在讲解新知识点时,要结合“最近发展区”的特点逐步引导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例如讲解线性方程组的解时,可以通过对高中数学知识中的消元法进行复习,由简单的数学例题让学生亲自逐步体验消元法在解线性方程组中的作用,从而解线性方程组的实质,并由学生讨论得出解一般线性方程组的方法。

而对于某些复杂的概念、公式、图形,则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翻转教学中,学生完全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学生可以通过课下看视频掌握知识,遇到复杂问题时,完全可以通过对视频暂停、反复看的方式,慢慢吸收新知。在此基础上还有未能理解的问题时,可以把它带入到课堂中来,教师可以对每个学生的问题进行汇总由学生分组讨论,最后以小组的形式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种分组、小组讨论、小组解决问题的模式,有效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例如在学习定积分 的几何意义即被积函数 及 四线围成的面积,但是对于这个问题通过视频展现,把整个围成面积的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反复看视频,更容易使学生理解,课上分组讨论并解决相关习题。能够保证学生真正理解并计算定积分。在此基础上更容易接受二重积分的计算及其几何意义。

2.高等数学课堂小组课堂展示讨论结果是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力验证,但同时更体现了对学生的公平评价。

课堂讨论后,各小组拿出各自的问题解决方案是学生自学的核心,但翻转课堂中,为避免有的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老师也要随即参与进来,避免有的学生滥竽充数,抛出相关问题随机点学生回答问题,小组根据各个成员的表现给出评价,教师综合各小组表现给出评价。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知识领悟力差的同学,通过视频的反复,为课下自我吸收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同时也节省了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的时间。这种教学模式,让老师与学生有了更充分的时间接触,更清晰的认识他们,公正的评价他们,同时他们也更容易了解自己,认识自我。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高等数学教学的局限性

由于高职类院校的学生有的学习习惯没有在高中时养成,以至于进入大学后学习习惯也有问题,他们习惯于被动学习,必须有老师督导才能进行学习,对于没有足够的主观能动性的情况下,课下并没有通过视频做好吸收内化,课上参与讨论往往是形式化,人云亦云,无自己的见解,所以教学效果并不好;另外数学毕竟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理论推理、空间想象力于一体的科目,特别是一年内学习从一元函数到无穷级数多章节,如果课下自主学习不及时主动地跟上,也会造成不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院结合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方向,翻转课堂的实施有一定的必要性,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设计出了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新模式,并反思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利与弊。但是整个理念是持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现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指导者"的转型, 如果适时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胡晓晓 白宝钢. 翻转课堂教学实践[J]. 中国校外教育,2014(3)

[2]林春田.浅谈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支持下的高职数学教学模式[J]. 教育与职业,2011(14)

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学数学;

课堂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场所,而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极大的困境,为了更好地解决这样的困境,教师务必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中笔者针对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出了如下几种有效的方法。

一、创设有效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主动进行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进人们认识世界的真正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创设相关的、有趣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要想创设合理科学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以故事为主体的问题创设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将有趣的课外内容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分数的教学时,可以以学生熟悉的东西作为依托,如《喜洋洋与灰太狼》,“有一天,羊村开会进行食物的分配,有一个饼,懒洋洋跟美羊羊都想要那个饼,但是怎么分才能使得两个人都有同样多的饼呢?”学生回答“一人一半”,此时,教师让学生用数来表示一半,学生愣住了,不知如何是好,此时学生的兴趣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了,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而教师正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来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从而有效地增强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2.创设课堂实验,调动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例如,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根据课本中的一部分具体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亲手进行制作实验,从而让学生从亲自动手中体会到成功的,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营造竞争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竞争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地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游戏、比赛来营造竞争情境,如知识竞答、算术比赛之类的游戏,并将新知识融入到游戏竞赛中,通过游戏竞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多、更大的动力和更广阔的空间。除此之外,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应当注意多多鼓励学生,用竞争情境的创设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从而消除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的缺点,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教学价值

小学数学是一门相对较难学的学科,其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以外,还具有实际运用性的特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是随处可见的,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实际运用性。因此,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拉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更多的乐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数学理论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让数学在学生眼中更加具体化,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从而突显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

三、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有效学习方法之一,通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并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从而促进学生的高效优质的发展,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讲解加减法时,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自行安排工作任务,并对该知识点进行共同探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促使优生更优,差生变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品质。课堂是进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进行师生交流、学生间互动的重要场合。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思考,从而使得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进步,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进而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四、注重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质量

反思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任何一堂课后,教师连同学生都应当进行充分的教学反思。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掌握教育教学的进度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而学生在不断地反思中进行学习,能有效地促进自身养成良好的课堂反思习惯。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地引导学生对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反思,以此来获得最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反思,然后在下节课上课时进行总结交流,并注意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改善,以此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小结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根据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寻求学生的真实需求。因而,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根本依据进行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密切联系实际、加强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加强教学反思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有效地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叶仁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杨洁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3-0068-02

[作者简介]陆如兵(1982―),男,江苏如东人,本科,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丰利镇丰利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课堂教学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已有知识、思维特点等开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提高数学知识和能力,并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一、阻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高的原因

阻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课堂教学目标不科学、不明确,教师在教学中抓不住教学要点;在教学目标设立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能力等,没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二是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呆板、乏味,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中,没有真正领会新课改理念,缺乏创新意识,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是沿用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提升也就难以实现。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认真研读教材知识,制定切实可行目标

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指南,也是行动的动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要认真研读教材知识,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阶梯性、全局性及层次性,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内容十分严密,也十分系统,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教师要在备课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解读,形成整体化的感知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才能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有效的教学方法完成课堂教学。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把知识内化为教学能力,才能灵活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乐学、善学、会学,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追求提升教学有效性目标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照新课改理念,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改革和创新中,走上不断提高有效性的课堂教学之路。要让学生的学习取得满意的效果,关键是学生要乐学,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这就需要教师要和学生建立亲近、平等、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要用大爱之心对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和鼓励,为学生营造一个融洽、宽松、能够张扬个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百倍的信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参加合作学习,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笔者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和学生交流的。“我们知道了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那么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时有几个学生抢答说。笔者及时鼓励这些学生:“很好,回答得不错,你们是爱动脑子的学生。”这时又有学生说:“我们小组采用了‘折一折’ 的方法,也得到了同样的答案。”笔者对其回答加以肯定,“很好,请你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好吗?”在学生演示完后,笔者又鼓励说:“你们的方法真好。其他小组是不是还有别的方法?”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笔者为课堂营造了宽松、活泼的学习气氛,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又能够小组合作,从而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激发了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提升了学习效率。

(三)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为小学生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动机需要一定情境的促发,特别是能够融合小学生特点的情境创设对他们更具“磁性”,也更能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着眼于能否引领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只有那些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故事激趣式、联系生活式、猜谜式、媒体演示式,等等。

比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笔者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出示一个储蓄罐,告诉学生这个储蓄罐是我们班丽丽同学的,她的奶奶快过七十岁生日了,她要用里面的钱给奶奶买一件生日礼物,这里面有多少钱呢?现在倒出来,请大家一起来数数。这个情境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因为储蓄罐对每个孩子都充满着吸引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练习设计面向全体,体现有效课堂教学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内容的特点结合起来。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丰富的个性特点。因此,教学活动的进行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练习的设计也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出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比如,在《认识分数》的练习环节,笔者设计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习题。第一步,强化学生分数的基础知识:1.数学来自生活,在我们的周围处处都能找到分数,请你找一找;2.“晶”字每个“日”大约占这个字的多少?第二步,让学生感受分数的应用:1.(出示一张分切好的蛋糕的图片)图片中分切好的蛋糕可以用分数表示,请你写出来,并比较一下大小;2.请用分数表示图片中红色的部分(出示图片)。第三步,了解分数的发展历史,感受数学的魅力。上网查阅关于分数的发展历史,并做好记录。

这样的练习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和数学的存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不仅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还要确保练习题的科学性、技巧性,只有每个学生在练习中有所收获,练习课的有效性才能体现出来。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尽快克服的障碍。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真正落实新课改教学理念,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科学设计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这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黎波.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新课程:小学版,2013(3).

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仍存在一些缺陷,制约了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搞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是新课改的要求,必须予以重视。

一、小学数学课程初探

1.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新课改规定,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是教会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发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基础性强,目的在于帮助小学生夯实基础,养成数学思维。课程内容贴近生活现实,富有趣味,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普及性,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小学数学课程难易程度适中,适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内容出现方式以提出问题为主。新课改尤其注重小学数学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倡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主动性。

2.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活泼好动,自制力差,上课时不易集中注意力,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小学生的智力仍处在发育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思维能力和自主能力,在学习中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因此,更加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高效课堂与素质教育的观点提出后,小学数学课程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不适合新课改目标的问题。受传统教育思想束缚严重,课堂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控制着教学进程,领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提出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性较差。

其次,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仍以单纯的传授知识为主,重结果轻过程,过于拘泥教材,不结合实际,忽视了对学生提问、观察、分析、思考等能力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差。

此外,不懂得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不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必须加以整改。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一) 有效课堂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崔允t教授所著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一书阐述了有效教学的内涵,他认为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花尽可能少的时间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较多的进步和发展。

(二)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的策略

1.教师应加深对新课改的理念的理解,使自己的教学活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有效课堂理论,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化理论知识为实践,发挥组织者与引导者的作用,优化教学策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 以基础知识为重。教师全面系统地理解教材,正确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理清知识点分布和编排线索,在此基础上,灵活有效地利用教材,开发教材,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改变低效的教学方法,结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特点,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借助形象直观的思维,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使教学活动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

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学习流程。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做到复习、树立学习目标、知识讲解、让学生提问思考、巩固提高、预习等环环相扣、互相促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实现有效学习。实际教学中做到重、难点突出,钟对数学课程中一些抽象的公式、定理等,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直观地呈现出知识点,帮助学生突破理解的障碍,牢牢掌握学习内容。重视尺子、圆规等数学工具的运用,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角度、长度,绘制几何图形,提高操作能力。有针对性地对课程内容进行复习和练习,有效地巩固知识。

4.因人施教,教师要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特点,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在课堂学习中鼓励学生相互之间提问、交流,建立学习小组,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共同成长。有效进行课堂提问,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鼓励学生发言。定期进行测验,检查学习成果,让学生认清自己的学习状况,对学生进行个别提问和及时恰当的评价,激励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的意义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树立有效课堂理念, 符合新课改理念,不仅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专业化,打造优秀的新型教师群体。

结语: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对教育和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的本质是发展学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收益最大化的教育成果,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发挥课堂的最大价值,提高教学质量,成形有效特色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学生的学习观,促进其全面发展,也是提高教师素质,发展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陈惠芳.问题导学:开展“对话式教学”的应然之道――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3,(8):64-67.

[2]罗爱民.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4,(65):73-73.

上一篇:团队建设思路和方案范文 下一篇:科技成果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