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投资需求范文

时间:2023-09-24 15:31:42

创业投资需求

创业投资需求篇1

在大学生创业实践中,由于多数大学生都缺乏一定的创业经验,因此在创业资金需求量上存在资金预估不足或估计不准确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创业活动的开展。创业投资评估理论的出现,弥补了大学创业实践理论知识的空白。

二、创业投资评估推动了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有效开展

鉴于创业投资评估的专业性,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应对创业投资评估理论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将其作为有益的理论支持,认识到其对大学创业实践的促进作用,学会正确使用创业投资评估手段。

三、创业投资评估保证了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创业投资评估保证了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科学性

在大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创业投资评估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支撑,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支持作用比较明显,创业投资评估手段的运用,保证了大学生创业实践过程满足科学性要求。

(二)创业投资评估保证了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有效性

从当前大学生创业实践来看,创业投资评估理论的运用,使大学创业实践获得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保证了大学生创业实践在整体效果上满足实际需要。因此,创业投资评估对保证大学生创业实践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创业投资评估保证了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合理性

对于大学生创业实践而言,科学性合理的投资计划是创业成功的一半。基于这一认识,创业投资评估理论的出现,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了完善的理论支持,保证了大学创业实践更加合理。

四、创业投资评估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了投资管理手段

(一)创业投资评估实现了对大学生创业实践资金规模的评估

在大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创业投资评估手段的运用,不但解决了投资资金规模计算问题,同时也提高了资金规划评估的准确性,保证了大学生创业实践获得了有力支持。

(二)创业投资评估正确了解了大学生创业实践的资金需求

利用创业投资评估手段,大学生创业实践中的资金需求得到了量化处理,对满足大学生创业实践需要和资金需求计算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创业投资评估手段作用十分突出。

(三)创业投资评估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了先进的资金管理手段

从创业投资评估手段来看,该手段作为一种专业的资金管理手段,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支持作用非常明显,只有正确了解创业投资评估手段的特点,并保证创业投资评估手段的有效运用,才能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五、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结合大学生创业实践经验,在大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掌握必要的创业投资知识,既能满足创业实践需要,同时也能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水平,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更多的支持。所以,正确认识创业投资评估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影响,对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创业投资需求篇2

【关键词】 风险资金; 技术创新; 融资成本

一、风险资金与技术创新特征

风险资金是投资者协助具有专门科技知识而缺乏资金的人创业并承担失败风险的资金,特点是甘冒风险而追求较高的投资回报。风险投资家不仅帮助企业寻求合作伙伴,让这些利益相关的企业在生产、营销、技术转让及融资等方面展开合作;而且能在企业治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风险投资家运用风险资金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一方面利用自己的经验、知识及社会网络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另一方面通过现金流与控制权分配的融资契约积极介入企业的技术或者财务管理。风险资金具有双高特征,即高风险性与高收益性,该特征决定着该资金主要流向高新技术产业,周期性明显。

技术创新主要是改进现有或创造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低成本时代已经过去,以粗放型模式的增长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生产需求,唯有技术创新是我国企业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陈瑞,2008)。然而目前,融资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瓶颈,要想成功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必须拓展企业技术创新资金融资渠道。技术创新融资需求阶段性特别明显,技术成功的转化费用远远高于研发费用,面对融资困难现象,风险资金可考虑成为破除融资障碍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基于创新阶段的融资需求矛盾分析

技术创新主要经过创新构思、项目确定、研究开发、工艺设计与产品试制、规模投入与批量生产和产品销售六个阶段(王英、李梅,2008;曹宗平,2009)。考虑到企业的发展过程符合生命周期理论,即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本文将企业生命周期与技术创新相联系,探讨不同阶段技术创新与融资成本的关系。

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得发展,必须依靠技术创新,但是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将面临不同的困境,影响技术创新的实施,尤其是资金的缺乏将直接影响技术创新的成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必须考虑内外部融资,然而不同渠道的融资成本与企业现金流量息息相关。因此,企业必须明确自身所处发展阶段,开展技术创新,寻找融资成本与企业收益匹配的技术创新模式。由于企业进入衰退期时,不再对技术创新投资,资金逐渐枯竭,不存在融资成本,鉴于此,本文不对衰退期进行详细讨论。

(一)创业期的资金供需矛盾

由图1可观察,企业在创业初期现金流量充足,科研人员可以进行创新构思,对具有前景的产品进行技术与效益分析。从图2可知整个环节中企业仅支付科研人员工资,或者可以称为自由资金的融资成本,为技术研发或者产品生产做准备,该时期对资金需求不大,企业自有资金即可满足。在创业后期,经过科研人员精心构思的创意通过管理层审核后进行研究开发与产品试制阶段,进入产品孵化期。研究开发阶段主要费用支出是科研经费、专利转让费用、中试等项目费用;产品试制阶段需要投入固定设备、人员费用以及相关产业信息,用来试制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此时,资金成为研发与产品试制的保障。观察图1,在创业后期,企业现金流量急速下降,大幅度低于现金流量底线;观察图2,企业自有资金已经不满足该阶段发展,企业需要以股权为主的外部融资,当风险资金融入企业,企业获得持续发展,但融资成本快速上升,销售收益的滞后性特点明显,此阶段将面临产品风险与市场风险。

(二)成长期的资金供需矛盾

企业发展到了成长期,所研发出来的新成果已经转化为产品对外输出,在该阶段,一方面企业需要购买大量的生产固定设备、原材料等,保证产品高质量、高性能;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快速扩大销售队伍,扩展销售市场,投入一定比例的市场广告等费用。虽然该阶段产品已经开始盈利,但资金需求仍然保持在高水平上,因此会存在资金缺口。从图1观察到销售额较大幅度增加,但现金流量仍保持较低水平;从图2观察,企业融资成本在产品批量生产前一段缓慢增加,到达顶点后,出现缓慢下降趋势。由于在批量生产前,企业未转化成品还未得到市场认可,融资成本在一定范围缓慢增加;当产品转化成功,增加了市场对产品的信心,企业面临多样化融资渠道,所以融资成本缓慢下降,但这时候增加的销售收益还不足以抵消融资成本。

(三)成熟期的资金供需矛盾

进入成熟期后,随着市场份额的增加,产品盈利能力也在增加,由图1可知,企业具有充裕的现金流量,可以作为留存资金以备下一次技术创新所需;观察图2可知,企业销售收益增长较快于融资成本增长,企业获得盈利,面临的产品风险性最小,企业为了保持一定市场占有率,主要通过债权等方式进行融资,无疑大大降低融资成本,且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可以用充裕的现金流量回购股份,集中控制股份,更有利于公司治理。

三、风险资金介入的阶段时机选择

风险资金主要是根据风险投资者不同而有所差异,依据不同风险投资者,将资金来源渠道可划分为所有者投资、天使投资人、科技银行、政府扶持、风险投资公司、大型企业股权投资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投资。本文建立的技术创新资金支持结构,如图3。

(一)创业期的分析

企业创业初期研究人员只是针对具有可能的产品方案进行分析探讨,面临较大的来自技术、产品、市场的风险,此阶段项目方案淘汰率较高,企业不易从其他途径获取资金,并且考虑自有资金融资成本率最小,所以该阶段融资方式主要为自有资金。根据甄选出来的产品方案,企业进行研究开发和产品试制进入创业孵化期,产品风险与市场风险加大,资金需求量剧增,自有资金很难满足,企业则通过天使投资人和政府投资获取资金来源。所有者投资主要是指企业利益关系人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而发生的投资费用,所有者投资是自有资金的根本来源,是经过留存收益和折旧形式对企业再投资。天使投资人主要指对企业技术创新感兴趣的投资者;政府扶植投资主要是指政府成立的技术创新基金,专门对有前景的企业进行投资。

当资金仍存在缺口时,企业考虑与科技银行及风险投资公司合作,虽然此时融资成本增大,但科技创新蕴藏的高收益性刺激企业扩大融资,进行技术研发与产品试制。此时创业期的融资方案为所有者投资、天使投资人投资以及政府投资、科技银行以及风险投资公司。

(二)成长期的分析

在成长期,企业需要用大额资金来完成产品转化,并投入市场。随着企业产品的研制成功,技术风险基本排除,与之相适应服务开始运作时,产品风险和市场风险逐渐降低,企业越来越被市场所看好,企业规模逐渐形成,企业形象与产品品牌逐渐具有一定影响力度。此时,企业融资来源相对丰富,融资成本慢慢下降。寻找风险投资公司以及大型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是最佳融资方案,这样不仅可以获取资金,而且可以获得较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企业治理。

近年来,除了风险投资公司和大型企业进行一般股权投资外,面对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短缺,科技银行的兴起犹如一匹黑马让许多企业看到希望。科技银行打破了传统中小企业贷款模式,引入风险投资,突破了债券式投资和股权式投资限制,将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完美连接起来。科技银行贷款主要对象为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等,为技术研发、产品试制等与科技创新有关业务提供服务,而不用于普通房地产开发投资。科技银行不同于风险投资公司,其特有融资特性使得能贯穿于整个技术创新过程中,在企业创业期与成长期,市场风险和产品风险均较大,科技银行以股权式投资方式进行投资,在成熟期阶段,企业现金流量逐渐宽裕,科技银行可以债务方式投资,这时它相当于普通的银行金融机构。当然这属于理想化的融资方式,国内科技银行还处于初级阶段(谢林林,2012),但科技银行的前景已经很明朗,运用科技银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指日可待。

(三)成熟期的分析

随着企业进入成熟期,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盈利急剧增加,拥有较多的现金流量,这代表企业有能力扩大生产,将盈余转化为资本。同时企业在成熟期一般会实现蜕变转型,进行组织创新,优化管理机制以提高盈利能力而在资产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改变,这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企业技术已经成熟,市场风险降低到最小,企业拥有足够的信贷能力,所以此阶段主要以债务性融资为主,以扩大规模生产。从收益滞后性效果上看,债权型资金对技术创新影响最大,所以在成熟期间利用债权筹资,不仅能降低融资成本,而且能够对技术创新绩效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四、结论

通过对技术创新阶段融资需求的矛盾分析,发现融资需求与融资成本具有一定关系,本文提出新的资金支持体系。从创业初期到创业孵化期,一方面自有资金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亟需大额外部融资进行研发与产品试制;另一方面企业承受来自技术、产品、市场等多方面的风险,融资成本急剧增大,可以从风险投资公司、科技银行获取资金。企业进入成长期后,产品成功转化增加市场的认可力度,企业融资渠道逐渐扩大,虽然资金需求只增不减,但融资成本缓慢下降,此时,可以采用股权融资,特别是依靠科技银行融资。进入成熟期,企业需要一定数额的资金去维持市场占有率,并且蓄势等待下一次技术创新,这时利用债务融资可以使企业融资成本降低。

【参考文献】

[1] 陈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困境及出路——基于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角度[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6):52-57.

[2] 李梅,王英.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支持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7):105-107.

[3] 曹宗平.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的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9(4):112-116.

[4] 谢林林.我国科技银行发展路径探讨[J].改革与战略,2012(1):79-81.

创业投资需求篇3

[关键词]金融产品;创新;信息;需求

[中图分类号] F83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09-0069-0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BTQ02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05M-02)。

金融产品创新作为一种高技术含量、高风险、高度依赖团队配合的过程,集中地体现了金融企业信息的获取、利用、转化和集成。在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信息保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渗透到产品创新的各个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产品创新的成败[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不断推进,金融自成长的动力不断被释放,近年来各级各类金融机构积极投入到金融产品创新的行列中,但其成效往往低于预期。造成金融创新产品不适用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金融企业对投资者的需求了解不全面,金融创新过程脱离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创新产品不能满足大多数投资者的需求。美国次贷危机也显示,金融危机的爆发一方面是源于金融监管的不力,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由于金融产品的创新脱离了市场需求及投资者的需要[2]。

一、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产品创新的启示

(一)金融产品创新不能脱离市场实际需求

美国金融机构在创新产品时以追求利润为首要目标,产品创新大多以“供给创造需求”的形式产生,金融机构通过复杂的技术手段创造出预期收益率较高的产品来吸引投资人购买,,使得金融创新产品严重脱离市场实际需要。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设计过程中缺乏对市场调研的足够重视和有效的信息交流,在不完全了解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就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工作,形成了所谓的“三边”作业,即一边提需求、一边设计、一边开发。不仅新产品的开发质量不高,而且常常是未经市场试验便匆匆将产品推向市场,从而导致金融机构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出来的产品与市场的需求有相当大的差距,产品没有明确的市场目标,难以得到市场的认同,金融产品开发出来后,无人问津。

(二)金融产品创新不能脱离投资者的实际需要

美国金融机构创新出的一些产品,如抵押担保债券(CDO),在设计之初是为了逃避政府的金融监管,减少交易费用,专门为专业投资者设计的。鉴于这些产品的复杂性和高风险,在其推出的时候,主要投资者都是一些有专业背景的机构投资者或有足够承受风险能力的个人投资者。然而,这些产品在美国房地产泡沫膨胀的过程中创造出的高额利润吸引了商业银行、共同基金以及养老基金等投资者,因此,贷款公司、投行、信用评级机构把新产品大量推向市场,使得金融创新产品与投资者的风险能力严重脱节。

当前中国的金融产品创新,更多的是跟随和学习国外金融产品,基本上以吸纳性和移植性的创新为主导,结合国内实际的原创性产品比较少,金融机构间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使各家金融机构金融创新品种大同小异,没有对投资者需求进行细分,市场适应性有限,不能够满足不同投资者、不同时段、不同空间上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在产品创新后,缺乏对投资者定位的把握,没有根据创新产品的风险程度来正确地确定它的投资者群体,导致金融创新产品和投资者的抗风险能力脱节,造成投资者投资风险的加大。

(三)金融产品创新不能脱离现实服务技术水平

次贷危机从某种程度上看是由极其复杂的创新产品造成的,华尔街很多结构性产品的研发都是通过极为复杂的公式推算出来的,复杂的数学模型和产品结构使得一般投资者甚至机构投资者并不清楚如何估值及控制风险,导致创新产品适应性较差。

在我国,由于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权限高度集中在上级管理部门,而上级管理部门在产品开发中过于偏向于和国际接轨,难以充分考虑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排斥效应,以及创新产品的适用性及市场潜力,有的产品甚至在发达国家至今都还仅仅是处于尝试阶段,难以适应大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投资者需求,和目前金融整体服

务的技术水严重脱节。

二、金融产品创新中信息需求的类型

(一)市场信息

金融机构在创新和开发金融产品中,要在加强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促进创新和开发的产品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实际,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投资者为中心”,推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产品创新要有投资者群体和市场需求,且要对当地经济、区域特色和发展趋势作出合理的定性、定量分析后,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根据不同的区域性差异、投资者的群体性差异设置产品的内容和要素。

(二)投资者信息

金融创新是金融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创新的目的在于通过有效配置收益和风险来配置稀缺的资本资源。在配置收益和风险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个基本问题,即风险必须由那些愿意且有能力承受风险的市场参与者去承担。投资者在参与市场过程中,既是风险的承担者,也是市场风险的发现者。在创新金融产品时,金融机构要充分了解投资者的身份、财产与收入状况、证券投资经验和风险偏好,根据投资者获取、解读信息和风险承受的能力不同,对投资者进行类别区分,为风险承受能力不同的人创造不同的产品,产品与投资者的承受能力要配套。事实上,在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投资者参与已经成为提高金融创新成功率的关键。由投资者提供的知识、市场信息和额外的资源,都代表着竞争优势的潜在来源,因而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将顾客纳入他们的新产品开发流程,希望借此降低不确定性、分担财务风险[3]。

(三)金融机构自身的信息

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金融创新下,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应该也必然会体现出差异化和个性化。市场对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需求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样化特点,面对纷繁复杂的金融产品需求,每一家金融机构都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市场或优势市场,金融机构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各自的优势市场上进行产品创新,也只有在自己熟悉和具有优势的市场上才能真正产生有效、安全的创新。因此,作为金融产品的创新主体来说,金融机构的创新活动必须与其自身的服务功能以及技术水平相结合。要真正结合自身实际,根据自身的金融服务功能,以发挥自身金融服务优势为切入点,开发符合自身金融服务特色的金融产品[4]。

三、金融产品创新中信息需求的特征

(一)全面性

信息需求贯穿于金融产品创新的各个阶段。在金融产品创新战略制定阶段,金融企业最重视对竞争对手、产品本身和企业自身所有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在计划制定阶段,金融企业更加注重对企业自身和产品技术本身的分析,以谋求制定出符合本企业总体战略和技术能力的创新计划。在计划实施阶段,金融企业注重对产品本身的分析,以求跟踪前沿,开发出最先进、最有价值并最适用的产品。在评价阶段,金融企业主要评价企业产品创新工作的效率,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与市场需要的匹配程度以及消费者对创新产品的满意程度,相比竞争者的优势和弱势,并在此基础上谋求持续的改进。因此,在这一阶段最重视对企业自身、市场环境、消费者及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分析[5]。

(二)预测性

金融机构之间竞争的激烈化是促使金融机构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外在压力。但是,金融产品的同质性和无专利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明显的易模仿性。一家金融机构推出一种新的业务品种,其它金融机构可以迅速开发出同样的产品。这样,金融产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服务上,包括服务的质量、服务的效率、服务的方式和服务的设施等。同样一种产品,由于不同金融机构的不同服务,便会产生差异性,因此,金融机构在推出新产品的同时,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服务功能,要用一种不同的个性化服务来区分自己和竞争对手,发展属于自己的特殊优势,提供有竞争力的,有别于他人的差异化服务。因此,金融机构自身要进行大胆的超前分析和科学预测,及时掌握本企业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调整产品结构,准确把握未来市场变化的趋势,争取未来竞争的主动权。这些都使得企业对信息预测性的需求越来越强烈[6]。

(三)及时性

时间就是效益,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信息的更替速度日益加快,而且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企业竞争比的是效率,比的是速度,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及时地获取相关的信息。随着经济发展,尤其是金融全球化,金融市场上消费需求逐步多样化,这就要求金融机构提供更高效、快捷的服务,从而促进了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产品的创新贵在“新”字,若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够及时,也许就会被他人抢先一步而失去了创新产品的机会。

四、金融产品创新中信息需求的满足途径

(一)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广泛搜集信息,提高信息敏感程度

利用外部信息资源,多方了解相关企业和个人财务状况,为金融机构的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同时,借助其他金融机构的信息资料,加大金融机构间信息的共享共用,比如不同的金融机构对某企业或个人经济实力的调查材料、其主要收入来源等。

在金融机构内部加大信息整合力度,打通信息沟通环节,消除信息孤岛,信息应当渗透到经营管理决策的各个层面,帮助高层领导深入了解和把握金融机构自身乃至市场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预测问题,这样才能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和利用效果。

做好产品创新中信息维护,掌握新产品的风险信息。同时,要充分的搜集和国内经济信息和同业信息,引导决策经营。

(二)充分重视和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提高与投资者关系互动的能力

数据挖掘技术的最直接作用,就是能帮助金融机构在数据海洋中分析投资者,了解投资者,挖掘投资者价值,提升投资者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决策与管理,搞好金融产品创新。

对金融机构来说,在管理投资者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需要用到数据挖掘技术:一通过数据挖掘确定投资者的特点,从而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大多数投资者都可以从其业务记录中发现他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商品或服务。利用所掌握的交易数据,金融机构能建立高度准确、按等级分类的单个投资者实际偏好的记录,金融机构可以根据投资者的消费偏好信息确定合作伙伴,并根据其消费偏好提供金融服务,从而密切与投资者的关系;二通过数据挖掘,发现购买某类金融产品的投资者的共性,然后有针对性地对这类产品进行营销,从而可以扩大业务;三通过数据挖掘,可以寻找到流失投资者的特征,然后在具有相似特征的投资者还未流失之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尽量减少投资者的流失。

(三)打造系统化的信息支持平台,提高金融产品创新能力

金融机构可通过创建和利用一系列的信息平台,如金融产品需求采集平台、产品标准化平台、产品试点平台和产品创新质量平台等,进行金融创新产品的各项分析,如产品创意分析、需求分析、成本收益分析、风险分析、市场和投资者维度分析,定价和市场推广分析等,以提高金融创新产品的成功率,从而提高金融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另外,金融机构也要充分利用央行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功能,从中筛选出有用的投资者需求信息和投资者诚信、资金实力等。并通过逐步扩大征信信息的覆盖范围,实现两个系统征信数据和信息相互共享,为金融产品创新开发提供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王 川, 刘向阳. 基于新产品开发成功因素的情报信息需求分析[J]. 情报科学, 2008,(9):1367-1370.

[2]黄 勇, 吴小北. 对目前金融机构创新和开发金融产品情况的调 查[J]. 西南金融, 2008, (8):43-44.

[3]周 密,葛 敏.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路径选择[J]. 商业研究, 2007,(2):121-122.

[4]徐 琼, 朱 奕. 后WTO时代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现状与对策研究[J]. 财经论丛, 2007,(1):54-58 .

[5]Wells RMJ. The Product Innovation Process: Are ManagingInformation Flows and Cross-functional Collaboration Key? [J].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008, 22, (1): 58-60.

[6]张铁强,蔡 键.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研究:广东案例[J]. 南方金融, 2006,(6):27-33.

Analysis on the Information Demand by China’s Financial Product Innovation through American Sub Prime MortgageCrisis

Ding Linghua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510275, China)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financial product innovation, informa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which penetrates into all aspects of product innovation and to a certain extent determines the success of product innovation. Through the outburst of American sub prime mortgage crisis, this article reveals the problems of China’s financial product innovation,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s of information demand by China’s financial product innov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avenues of gathering information of financial product innovation for the financial enterprises 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product innovation.

创业投资需求篇4

【关键词】创投企业 财务管理 创新 风险 探索

一、引言

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一方面,创业活动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推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为创业投资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泉;另一方面,创业投资作为一种新型投资制度,通过自身的制度创新,有效地减少了信息的不对称,使之成为支持创业活动的重要资本力量(刘健钧,2003)。国外经验表明,所有政策工具和投融资工具中对高新技术市场化和产业化最有力、最不可或缺的一种现资形式就是创业投资(庞跃华,2011)。

作为新兴产业的创业投资行业属于高端服务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是缓解企业创业难、融资难、发展难的重要手段,是对现有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和完善。因此,创业投资通常被比喻为是连接科技创新和金融资本的重要桥梁,是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创投企业即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企业的概念出自《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是指在我国境内注册设立的,向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期在所投资创业企业发育成熟或相对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获得资本增值收益的企业组织。

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科创集团”)由上海科技投资公司与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经战略重组建成,是上海第一家具有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科技金融等完整功能的国有创投集团。上海科创集团作为上海最大的国有创投企业,从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推进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使命,其财务管理也积极探索创新之路。

二、国有创投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必要性

上海科创集团是由两大服务功能不尽相同的创投企业战略重组而成立,创投行业具有风险性、系统性、周期性的基本特性,而国有企业又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实现保值增值,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相关要求,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兼顾这些特性和要求,才能适应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需要。

(一)深化全面预算工作的需要

现有国有资产预算工作的体系,主要是根据传统制造业的流程来设计的,其特点是系统性很强,从销到人才物,从最原始的基础资料,到预算结果,组织勾稽关系很严密,流程很完善。而创投企业的组织形式一般比较简单,以对外投资项目为主,作为投资人,一般只派出人员参与跟踪管理,但不会参与具体的经营管理事务,其管理形式与传统企业不一样。且当年投资项目与当年产生利润的项目不匹配,往往是当年投资的项目,要经过几年培育后才能产生效益,而当年收到的利润,是以前年度投资的项目所产生的利润。所以,在管理形式的不一样和实现利润周期不匹配的情况下,用通常的预算方法就很难达到理想的预算效果,需要不断深化和发展。

(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控制的需要

风险管理工作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若轻视或疏忽风险管理工作,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效率低下,甚至经营失败。

现有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工作,主要是根据传统制造业的管理要求建立的,主要分析债务风险、现金流风险、盈利风险和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等四大类风险。而国有创投企业的特点是:轻资产、少债务;股权结构复杂、资源耗费少;没有主营业务收入、营业亏损;实现利润不均衡。所以,按传统企业确定的风险管控点,不能反映国有创投企业的管理要求,需要根据创投企业的特点,选择不同的风险预警管控方法。

(三)正确核算长期投资价值的需要

根据现有国有资产财务制度规定,国有创投企业与其他国有企业一样,对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原则是一样的,对投资企业采用权益法或成本法核算,一般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而国内外创投行业通行的方法是,对投资企业是按公允价值来计量的,这更能反映创投企业所投资企业的投资价值,两种计量方法既具有会计理念上的不同,也有实际计量结果的差异。

(四)反映投资失败项目核销和清算的需要

创投企业投早中期项目比较多,项目投资存在着“成三败七”的规律,因此,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定比例的失败投资。当投资企业经营状况恶化难以扭转时,创投企业可以结算或破产清算,也有的直接采取停止营业形式宣告失败。由于创投企业有存续期的要求,应在存续期内完成处置或核销。

目前国有创投企业对核销和清算存在两方面难点:一是国有资产管理对核销证据、流程等要求很严格,有些已经失败的项目因难以满足这些要求而无法予以核销;二是即使通过了国有资产核销,更难的是由于无法满足税务和工商清算的要求,无法完成失败企业的清算,产生了一批“僵尸企业”。

(五)国有创投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国有创投企业在很大程度上都与由行政主导的、过于单一的科技管理体制有关,表现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项目立项、评估、投入、产出、成果转化等方面,仍主要由政府主导,很多科研项目都要通过行政力量来推动,市场化的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和企业自身财务管理能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通过财务管理创新,不断完善企业的机制创新,大力提高企业内在的创新动力,抓好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有创投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国有创投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探索

国有创投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既要符合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又要体现创投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这就决定了这种创新并非建立一套新的制度和方法,是对两个要求融合后的灵活运用,是在原来管理基础上的提升。

(一)全面预算工作的重点是充分反映投资策略

当前国有企业的预算模式,主要是按传统行业统一建立的,按销全流程,人财物全过程来制定预算,反映结果。但国有创投企业与传统行业有着明显的差异:一是没有会计意义上的主营业务收入,收益主要体现为项目投资后的分红、转让增值等收入;二是轻资产,没有厂房、机器、设备等国定资产,现金是资产的主要形式;三是效益产生时间的不均衡性,项目没有退出时往往收益不高,而一个好项目的退出会有成倍的收益,波动很大。所以,统一的预算模式在国有创投企业作用不大。

上海科创集团做法:一是建立健全集团公司管控体系,科学设计集团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建立从集团公司到子公司,再到参股公司的管理权限,提高集团管控的科学性;二是改进业务部门和所属单位对预算指标体系、编制方法、流程的设计、理解和贯彻,重点体现对投资策略、投资方向、项目管理、项目退出的要求;三是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预算管理方法,用以监控项目经营情况,提示风险,针对投资业务决策点进行预算检查。

(二)围绕项目投资管理开展财务风险管理

国有创投企业的主要业务是项目的投资、管理和退出工作,财务风险管理的重点应该围绕这些工作来展开:一是制订以职责为核心,以流程控制为重点的投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明确项目投资管理的各项要求,建立项目风险激励机制,深化项目风险管理能力;二是完善投资项目风险管理流程,优化以流程控制为核心的投资内部控制管理程序,主动监控投资全过程的各类风险,完善投资退出与处置机制;三是在投资项目退出后,对投资项目的效果,经验教训等进行总结,完善投资管理退出的管理流程,并搭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四是按照监管层级的不同,对不同投资股份和不同类型的企业,实行差别化的风险管理要求,细化风险控制点的设立,有针对性的实施风险管控措施。

(三)建立国有创投企业会计核算体系

根据2014年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经上海市国资委同意,试行将上海科创集团确定为投资性主体,采用公允价值方法计量方法,迈出了探索具有国有创投企业特色会计核算体系的步伐。

创投企业采用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方法,在国际、在行业内是通行的做法,如何判定投资企业的公允价值是关键。经过充分讨论和沟通,企业根据投资类型的不同,按照谨慎性的原则,确定公允价值的估值方法和程序为:(1)上市公司股票报表日市价;(2)一年以内最新的交易价格;(3)一年以内最新的评估价格;(4)年度内投资企业的投资成本;(5)按年度审计报告净资产比例;(6)按合伙人权益比例;(7)按投入的原始成本;(8)按计提减值准备后的净值比例;(9)净资产为负值的确定为0值。这些方法覆盖了上海科创集团所投资的各类项目和基金,经过实践的应用,具有相当强的操作性,也客观地反映了企业的价值水平。

(四)建立集团财务信息一体化平台

上海科创集团根据国资管理和自身管理水平提升的双重要求,大力推进集团财务信息化工作,按照现代化财务核算、集团化财务管控、智能化决策支持的功能要求,在财务核算、报表合并、资金控制、资产管理、全面预算、成本费用、风险管控、决策支持等八个方面,建立了高度统一的集团财务信息一体化平台。

通过这个财务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对集团和所属单位预算编制、执行、评价的全流程管理控制,并实现与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等模块以及各业务系统的相互关联,增加不同模块和财务模块的有效关联度,发挥信息系统在预算管理中的智能化作用,实现业务和财务的各项指标在系统中勾稽、关联。各级负责人和管理部门,能根据不同权限,从各类同源数据中各取所需,高效地实现对业务的监控、预警,为各级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财务信息一体化的建立为国有创投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工作提供了技术手段上的保障。

四、国有创投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对策

国有创投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创新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协调过程,有时还会有曲折。所以,在思考和实践创新的过程中,要周密思考,循序而进,不能操之过急。

(一)要始终立足“国有”和“创投”基本立场

首先要立足于“国有”,这是企业所有制性质决定的。国有企业要严格遵守国有资产管理各项制度和规定,严密决策的各项流程,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创投企业要充分体现国际、国内行业的通行做法和规则,体现市场化运作的基本要求,才能在市场搏击中充分翱翔。“国有”和“创投”两者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不能因为“国有”而排斥、不接受市场化要求和做法,也不能因为“创投”而不接受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要求。

(二)创新是提升管理水平而不是推倒重来

我国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经过长期的运作,已形成了完整的管理体系,管理严密、流程规范是这一体系的基本特点。要充分发挥这一管理体系的优点,在此基础上,思考有所创新,以不断完善和提高,而不是推倒重来。特别是要通过创新,来不断提升国有创投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为创新国有创投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进行有益的探索。

(三)财务创新一定要体现国有创投企业的特点

探索创新国有创投企业的财务管理,一定要体现其特点。国有创投企业在所有国有企业中是一个很小的小众群体。因为是小众群体,只有体现特色,才能引起管理者的重视。在预算工作中强调投资策略,在风险管理中寻找不同的风险点,在会计核算上采用公允价值方法,这些都体现了国有创投企业与其他国有企业的不同特色。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在不良资产核销、风险项目监管、僵尸企业处置等方面,探索一些与传统国有企业不同的方法。当然,这也需要取得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

(四)财务创新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对国有创投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探索,一定要有一个中长期规划。要符合国有资产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与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相配套,制订财务创新的中长期目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既可在条件成熟时实施,也可创造条件实施。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要失去机会,要有序地稳步推进。

我国国有创投企业是在政府主导下发展起来的,国有创投企业在创业投资行业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为培育市场化的创业投资机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前我国的创业投资也正由政府主导型在向政府引导型转变,从直接参与向间接引导和扶持转变,这就要求国有创投企业在理念和管理上,要跟上转变,国有创投企业的财务管理也要经过不断的创新,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健钧.创业投资原理与方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2] 骆品亮.产业组织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创业投资需求篇5

    高科技企业发展初期的风险特征,必然决定了企业在各个阶段可获的资金来源的可能途径。结合不同阶段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可以设计出我国高科技企业发展初期的融资路径图,如图1所示:

    (一)种子期资金需求及融资路径分析

    种子期阶段,企业资金需求量并不大。资金的主要用途是用于产品的研发,一般依靠企业创业者的初始投入资金即可满足企业资金的需求量。有些高科技项目如风电等项目可能需要的研发资金会比较多,此时企业投资者的初始投入资金无法满足资金需求。这个时候企业应当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贷款支持或者争取政府补助。由于该阶段,企业还无法产生现金流入,所以现阶段企业要想获得银行等金融结构的贷款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该阶段企业也可以积极寻求天使投资人的投资,天使投资是企业科技积极考虑的一种外部融资渠道。

    (二)初创期资金需求及融资路径分析

    初创期阶段,企业资金需求量很大。企业创业者自己投入的资金已无法满足发展所需,此阶段企业必须寻求外部的帮助。然而此阶段企业的管理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又比较大,而收益相对比较少,且不确定性很大。从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关系来看,商业银行并不乐意贷款给高科技企业,这主要与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技术的不足有关。那么现阶段企业可供选择的融资路径主要是争取政策性贷款、政府补助以及风险投资。此阶段企业的特征更容易吸引风险投资者,企业在选择相应风险投资人的时候,不可来者不拒,而应该有所选择。在选择风险投资人的时候应该考虑在引入风险投资人资金的同时,更要考虑引入的投资者能否改善公司的管理水平,能否有利于公司销售渠道的拓展等。另外,近年来我国也在大力发展企业集合债。企业集合债是一种非常适合高科技企业发行的债券,企业可以在此阶段积极参与集合债的发行。

    二、完善高科技产业发展初期融资环境的政策建议

    (一)种子期阶段融资路径的完善建议

    1.政策性贷款机制的政策建议。目前种子期阶段的企业能够获得政策性贷款的数量相当有限,而此阶段的企业更需要获得政策性贷款的支持。造成目前不良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与贷款机构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贷款机构无法真实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造成了不具有成长性的企业由于一些特殊关系反而获得了政策性资金的支持。要改变企业与贷款机构之间的矛盾,就需要贷款机构建立一套项目选择机制,将资金投向真正有成长潜力的项目。在考核项目是否具有高成长性的时候,传统的项目评价方法显然并不适用,因为种子期阶段的企业没有财务数据值得分析和评价。所以项目的选择机制必须以其他衡量指标为主,如技术新颖性、技术可实现性、技术未来可改进性以及创业者的背景等指标。在进行项目评价过程当中,应当举行专家论证,而不是单纯由贷款机构来决定。另外对政策性贷款的发放也应该是逐步发放的过程,对于发放贷款的使用效益要跟踪分析,从而为下一步贷款的发放提供依据。2.天使投资发展的政策建议。目前,我国天使投资得到了长足发展,大多数天使投资都是由民间资本构成。然而从我国民间资本的数量来看,绝大多数的民间资本仍游离于健康的市场之外。大量的民间资本进入房地产投资、地下钱庄等渠道,这主要与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有关。政府需要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天使化,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天使投资以优惠,使得民间资本能够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

    (二)初创期阶段融资路径的完善建议

创业投资需求篇6

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一方面,创业活动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推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为创业投资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泉;另一方面,创业投资作为一种新型投资制度,通过自身的制度创新,有效地减少了信息的不对称,使之成为支持创业活动的重要资本力量(刘健钧,2003)。国外经验表明,所有政策工具和投融资工具中对高新技术市场化和产业化最有力、最不可或缺的一种现资形式就是创业投资(庞跃华,2011)。

作为新兴产业的创业投资行业属于高端服务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是缓解企业创业难、融资难、发展难的重要手段,是对现有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和完善。因此,创业投资通常被比喻为是连接科技创新和金融资本的重要桥梁,是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创投企业即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企业的概念出自《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是指在我国境内注册设立的,向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期在所投资创业企业发育成熟或相对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获得资本增值收益的企业组织。

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科创集团”)由上海科技投资公司与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经战略重组建成,是上海第一家具有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科技金融等完整功能的国有创投集团。上海科创集团作为上海最大的国有创投企业,从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推进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使命,其财务管理也积极探索创新之路。

二、国有创投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必要性

上海科创集团是由两大服务功能不尽相同的创投企业战略重组而成立,创投行业具有风险性、系统性、周期性的基本特性,而国有企业又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实现保值增值,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相关要求,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兼顾这些特性和要求,才能适应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需要。

(一)深化全面预算工作的需要

现有国有资产预算工作的体系,主要是根据传统制造业的流程来设计的,其特点是系统性很强,从供产销到人才物,从最原始的基础资料,到预算结果,组织勾稽关系很严密,流程很完善。而创投企业的组织形式一般比较简单,以对外投资项目为主,作为投资人,一般只派出人员参与跟踪管理,但不会参与具体的经营管理事务,其管理形式与传统企业不一样。且当年投资项目与当年产生利润的项目不匹配,往往是当年投资的项目,要经过几年培育后才能产生效益,而当年收到的利润,是以前年度投资的项目所产生的利润。所以,在管理形式的不一样和实现利润周期不匹配的情况下,用通常的预算方法就很难达到理想的预算效果,需要不断深化和发展。

(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控制的需要

风险管理工作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若轻视或疏忽风险管理工作,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效率低下,甚至经营失败。

现有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工作,主要是根据传统制造业的管理要求建立的,主要分析债务风险、现金流风险、盈利风险和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等四大类风险。而国有创投企业的特点是:轻资产、少债务;股权结构复杂、资源耗费少;没有主营业务收入、营业亏损;实现利润不均衡。所以,按传统企业确定的风险管控点,不能反映国有创投企业的管理要求,需要根据创投企业的特点,选择不同的风险预警管控方法。

(三)正确核算长期投资价值的需要

根据现有国有资产财务制度规定,国有创投企业与其他国有企业一样,对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原则是一样的,对投资企业采用权益法或成本法核算,一般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而国内外创投行业通行的方法是,对投资企业是按公允价值来计量的,这更能反映创投企业所投资企业的投资价值,两种计量方法既具有会计理念上的不同,也有实际计量结果的差异。

(四)反映投资失败项目核销和清算的需要

创投企业投早中期项目比较多,项目投资存在着“成三败七”的规律,因此,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定比例的失败投资。当投资企业经营状况恶化难以扭转时,创投企业可以结算或破产清算,也有的直接采取停止营业形式宣告失败。由于创投企业有存续期的要求,应在存续期内完成处置或核销。

目前国有创投企业对核销和清算存在两方面难点:一是国有资产管理对核销证据、流程等要求很严格,有些已经失败的项目因难以满足这些要求而无法予以核销;二是即使通过了国有资产核销,更难的是由于无法满足税务和工商清算的要求,无法完成失败企业的清算,产生了一批“僵尸企业”。

(五)国有创投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国有创投企业在很大程度上都与由行政主导的、过于单一的科技管理体制有关,表现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项目立项、评估、投入、产出、成果转化等方面,仍主要由政府主导,很多科研项目都要通过行政力量来推动,市场化的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和企业自身财务管理能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通过财务管理创新,不断完善企业的机制创新,大力提高企业内在的创新动力,抓好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有创投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国有创投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探索

国有创投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既要符合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又要体现创投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这就决定了这种创新并非建立一套新的制度和方法,是对两个要求融合后的灵活运用,是在原来管理基础上的提升。

(一)全面预算工作的重点是充分反映投资策略

当前国有企业的预算模式,主要是按传统行业统一建立的,按供产销全流程,人财物全过程来制定预算,反映结果。但国有创投企业与传统行业有着明显的差异:一是没有会计意义上的主营业务收入,收益主要体现为项目投资后的分红、转让增值等收入;二是轻资产,没有厂房、机器、设备等国定资产,现金是资产的主要形式;三是效益产生时间的不均衡性,项目没有退出时往往收益不高,而一个好项目的退出会有成倍的收益,波动很大。所以,统一的预算模式在国有创投企业作用不大。

上海科创集团做法:一是建立健全集团公司管控体系,科学设计集团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建立从集团公司到子公司,再到参股公司的管理权限,提高集团管控的科学性;二是改进业务部门和所属单位对预算指标体系、编制方法、流程的设计、理解和贯彻,重点体现对投资策略、投资方向、项目管理、项目退出的要求;三是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预算管理方法,用以监控项目经营情况,提示风险,针对投资业务决策点进行预算检查。

(二)围绕项目投资管理开展财务风险管理

国有创投企业的主要业务是项目的投资、管理和退出工作,财务风险管理的重点应该围绕这些工作来展开:一是制订以职责为核心,以流程控制为重点的投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明确项目投资管理的各项要求,建立项目风险激励机制,深化项目风险管理能力;二是完善投资项目风险管理流程,优化以流程控制为核心的投资内部控制管理程序,主动监控投资全过程的各类风险,完善投资退出与处置机制;三是在投资项目退出后,对投资项目的效果,经验教训等进行总结,完善投资管理退出的管理流程,并搭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四是按照监管层级的不同,对不同投资股份和不同类型的企业,实行差别化的风险管理要求,细化风险控制点的设立,有针对性的实施风险管控措施。

(三)建立国有创投企业会计核算体系

根据2014年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经上海市国资委同意,试行将上海科创集团确定为投资性主体,采用公允价值方法计量方法,迈出了探索具有国有创投企业特色会计核算体系的步伐。

创投企业采用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方法,在国际、在行业内是通行的做法,如何判定投资企业的公允价值是关键。经过充分讨论和沟通,企业根据投资类型的不同,按照谨慎性的原则,确定公允价值的估值方法和程序为:(1)上市公司股票报表日市价;(2)一年以内最新的交易价格;(3)一年以内最新的评估价格;(4)年度内投资企业的投资成本;(5)按年度审计报告净资产比例;(6)按合伙人权益比例;(7)按投入的原始成本;(8)按计提减值准备后的净值比例;(9)净资产为负值的确定为0值。这些方法覆盖了上海科创集团所投资的各类项目和基金,经过实践的应用,具有相当强的操作性,也客观地反映了企业的价值水平。

(四)建立集团财务信息一体化平台

上海科创集团根据国资管理和自身管理水平提升的双重要求,大力推进集团财务信息化工作,按照现代化财务核算、集团化财务管控、智能化决策支持的功能要求,在财务核算、报表合并、资金控制、资产管理、全面预算、成本费用、风险管控、决策支持等八个方面,建立了高度统一的集团财务信息一体化平台。

通过这个财务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对集团和所属单位预算编制、执行、评价的全流程管理控制,并实现与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等模块以及各业务系统的相互关联,增加不同模块和财务模块的有效关联度,发挥信息系统在预算管理中的智能化作用,实现业务和财务的各项指标在系统中勾稽、关联。各级负责人和管理部门,能根据不同权限,从各类同源数据中各取所需,高效地实现对业务的监控、预警,为各级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财务信息一体化的建立为国有创投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工作提供了技术手段上的保障。

四、国有创投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对策

国有创投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创新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协调过程,有时还会有曲折。所以,在思考和实践创新的过程中,要周密思考,循序而进,不能操之过急。

(一)要始终立足“国有”和“创投”基本立场

首先要立足于“国有”,这是企业所有制性质决定的。国有企业要严格遵守国有资产管理各项制度和规定,严密决策的各项流程,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创投企业要充分体现国际、国内行业的通行做法和规则,体现市场化运作的基本要求,才能在市场搏击中充分翱翔。“国有”和“创投”两者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不能因为“国有”而排斥、不接受市场化要求和做法,也不能因为“创投”而不接受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要求。

(二)创新是提升管理水平而不是推倒重来

我国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经过长期的运作,已形成了完整的管理体系,管理严密、流程规范是这一体系的基本特点。要充分发挥这一管理体系的优点,在此基础上,思考有所创新,以不断完善和提高,而不是推倒重来。特别是要通过创新,来不断提升国有创投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为创新国有创投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进行有益的探索。

(三)财务创新一定要体现国有创投企业的特点

探索创新国有创投企业的财务管理,一定要体现其特点。国有创投企业在所有国有企业中是一个很小的小众群体。因为是小众群体,只有体现特色,才能引起管理者的重视。在预算工作中强调投资策略,在风险管理中寻找不同的风险点,在会计核算上采用公允价值方法,这些都体现了国有创投企业与其他国有企业的不同特色。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在不良资产核销、风险项目监管、僵尸企业处置等方面,探索一些与传统国有企业不同的方法。当然,这也需要取得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

(四)财务创新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对国有创投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探索,一定要有一个中长期规划。要符合国有资产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与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相配套,制订财务创新的中长期目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既可在条件成熟时实施,也可创造条件实施。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要失去机会,要有序地稳步推进。

创业投资需求篇7

关键词:创新模式;投资结构;关联分析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投资结构是指投资总量中各个分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由于在一定时期内,投资的总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满足各地区、各产业等的投资需要,而且各地区、各产业等发展阶段和环境的不同,它们对投资的需求也会存在差异,因此投资结构是决定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因素。

1. 投资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概述

1.1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推动力

在经济增长理论界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投资决定,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推动力,也是经济增长的必要前提。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Delong和Smmers.1992),即固定资产投资率越高,经济增长速度越快。[1]必须合理地安排投资的各种结构关系,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1.2投资结构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投资结构是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先导,只有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优化的投资结构,才能保证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的重要因素。因此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与创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存在高度相关的联系。本文基于宜宾十二五阶段经济发展与投资结构关联分析创新模式西宜宾经济发展的途径。

1.3投资结构创新对经济增长具有叠加效应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表明资产投资具有重要作用,改善及创新投资结构对对经济增长也具有“需求”和“供给”的双重叠加效应。投资结构的创新与投资的需求效应同时存在时,可以对经济增长挥着双向作用,扩大投资需求,会拉动经济增长;相反缩小投资需求则会抑制经济增长。投资的供给效应是在形成资产交付使用或投入生产并与流动资金相结合之后才能显现,所以对投资结构创新的反馈相对对滞后性。只有着眼于未来的产业创新,才能建立有效的供给侧投资供给与有效的投资需求形成对经济增长的叠加效应。

2.关于宜宾“十二五”期间投资结构创新与经济增长分析

2.1宜宾“十二五”期间投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分析

“十二五”期间,宜宾累计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35.7亿元,是1986年到2005年20年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总和的2.1倍。2010年达到534.2亿元,是2005年148亿元的3.6倍,五年的年均增速达到29.3%。三次产业年均增速分别为4.38%、37.53%和23.29%。比重从“十五”末的2.75:39.51:57.74,演变为3.56:53.87:42.57。

图1“十二五”期间宜宾投资产业结构图

从“十二五”期间宜宾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图(如图1)来看:宜宾市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占比较小,目前在总投资中占比不到3.56%,最高的年份也不超过5%,前四年虽呈增长态势。根据经济发展理论,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增长必然推动经济的大幅增长,与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快速扩张相对应“十二五”期间,宜宾GDP总量累积达3173.4亿元,是1986年到2005年20年GDP总和的1.2倍。三次产业年均增速分别为3.9%、20%和11.5%。

2.2宜宾产业结构优化创新与经济增长分析

从“十二五”期间宜宾GDP三次产业结构图(如图2.)来看:“十二五”期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逐年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下降1.34个百分点。产业增长表现出二产业加快,一、三产业增长放缓的特征表现出高度的相关关系。 宜宾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以能源生产为支撑,拓展延伸能源产业链,形成关联产业配套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体系为优化结构重要举措,继续加大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投入,严格控制高消耗、高排放、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在加快发展中优化产业结构。在互联网+时代下调整宜宾三大产业比重,提高互联网+对第三产业创新能力及创新技术转化,同时促进互联网+协同产业创新模式实现企业与合作伙伴在用户市场资源与技术资源上的分享,降低企业产业升级的门槛。

图2 “十二五”期间宜宾GDP三次产业结构图

2.3宜宾产业结构调整创新驱动与资金优化配置关联分析

“十二五”期间宜宾投资资金到位率分别为92.1%、93.3%、99.7%、103.2%和107.9%,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从各种资金来源看,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以及其他资金等各类资金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虽然投资率的高位运行表明宜宾生产成果投入扩大再生产的比重持续增长,呈现逐年攀升的态势,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降低大量附加值低、污染重、资源消耗大的生a能力和产业体系,提供企业科技创新平台与拓宽资金渠道,增加科学研究与发展的经费投入比例,优化投资结构,创新发展科技附加值高的产业产能,带动宜宾整体产业结构的创新与升级。

3. 创新模式下宜宾产业经济驱动发展的路径选择

3.1改善宜宾投资环境,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宜宾作为西部内陆城市,现阶段正处于国民经济工业化的中级阶段 ,工业化信息化的任务尚未完成。虽然各类资金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重复投资产能落后资金的环境依然存在,因此吸引及转化科技成果,改善投资环境,通过互联网+创新模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一直是宜宾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

3.2创新利用资源禀赋,促进供给侧投资结构改革

宜宾是国家“五纵七横”国首主干线规划南北交通干线和长江经济轴线的交汇点之一,具备相对优越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基础。利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创新模式加速提高投资效率,挖掘产业与市场的大数据,优化产业结构来提高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拓宽有效供给侧的需求。限制高能耗行业发展,创新发展特色产业链,减少中小企业产业升级发展的障碍。

3.3提升产业区域要素流动性,协调产业平衡发展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如何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产业有序转移,引导宜宾融入成渝经济区是宜宾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只有平衡产业结构,协调发展,通过创新模式改善宜宾产业发展环境,完成宜宾产业投资结构调整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 赵歆. 科技政 策 视 角 下 的 竞 争 与 创 新[J].科 技 管 理 研 究, 2012(5): 10-13

[2] 罗思平,于永 达. 技 术 转 移、“ 海 归” 与 企 业 技 术 创 新[J].管 理 世 界,2012(11):124 -132.

[3] 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加强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资料汇编[C].2008.

[4]“十一五”规划战略研究―――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创业投资需求篇8

论文摘要:创业板市场是专门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而设计的新型资本市场。同时,其做为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主要退出方式之一,又是创业资本市场制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创业板市场的推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构建仅仅是时机问题。在我国目前市场还不甚健全、监管仍不够完善的现实条件下,构建创业板市场应与健全资本市场监管相结合,发展创业板市场应与完善公司监管机制相结合,完善创业板市场应与培育理性市场投资者相结合。

创业板市场是专门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而设计的新型资本市场。同时,其做为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主要退出方式之一,又是创业资本市场制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创业板市场的推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构建仅仅是时机问题。然而,在我国目前市场还不甚健全、监管仍不够完善的现实条件下,有必要对如何建立我国创业板市场做一深入分析。

一、创业板市场建立的前提

1 严格的市场监管机制

创业板市场是面向高风险的新兴中小企业,上市标准低于主板市场。上市公司普遍规模较小,与主板市场相比,企业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其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也较大,资产与业绩评估分析的难度更高,出现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的可能性更大。因此,要保证创业板市场的运作质量和运作效率,就需要相对严格、完整的市场监管制度。创业板市场的监管理念是“披露为本”、“买者自负”,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必须对日常交易进行监管,执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使股票价格真实、全面、迅速地反映其内在价值,投资者可以根据披露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理性地选择投资对象,以保证证券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

2 健全的上市公司机制

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必须有一个前提是产权明晰,明确持股主体,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与组织制度,实现价值形态分割;其二,创业板虽对企业无最低盈利要求,但上市企业必须有两年以上活跃业务记录,而且主管业务突出;其三,对公司管制有严格的要求,以促使上市公司遵守上市规则及符合适当的商业守则。以香港创业板市场为例,创业板上市公司必须委任至少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聘任一名全职合资格会计师负责监督财务、会计及内部监管职能;指定一名执行董事为监察主任,督促公司及董事遵守上市规则;成立审计委员会审查有关内部监管事宜。健全的公司管理机制是创业板市场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

3 成熟的机构投资者

创业板市场的风险偏高,因此要求其投资者应是有能力对公司的业务情况及其风险作出透彻、客观评价的熟练投资者。通常,由于散户理解和处理信息能力相对较差,绝大部分以做短线、追求买卖差额获利为主,投机成分较大,易造成股市的动荡。创业板市场所具有的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及其“买者自负”的监管理念急需理性的市场投资主体,其主要是指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资金优势、拥有专业的投资人员和分析人员,因此可依据市场分析形成科学的投资决策,追求稳定的中长期投资收益,有利于稳定市场、减少投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分配效率。

二、对我国建立创业板市场的建议

在我国特定的市场条件下,仍存在许多制约创业板市场建立的外部制度环境因素,而这些因素正是我们在构建创业板市场应的过程中必须协同解决的:

1 构建创业板市场应与健全资本市场监管相结合

积极规范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管理,降低市场系统风险。在规范信息披露方面应尽量减少信息披露的突发性和频繁性,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统一性,杜绝政策、法规由内幕渠道传出。监管机构对违规情况,应积极主动采取整顿和执法行动,加大执法力度。健全市场法规,使投资者可以通过法律渠道对违规者采取诉讼行动。在非系统信息中,会计信息是影响上市公司股价的最重要因素。我国目前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和国际接轨,因此应借鉴国际管理对信息披露的要求,那些已经在国际证券市场上被证明有信息含量的会计信息,我们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要求披露。同时,由于我们投资者的素质有待提高,需要上市公司和信息媒介在披露方式、披露语言的运用、信息披露的顺序、披露的范围等方面注意投资者的需求,向投资者的需求靠拢。

2 发展创业板市场应与完善公司监管机制相结合

香港创业板市场的建立,使国内的中小企业看到了希望,纷纷要求上市。然而,在第一批上市公司中,国内竟无一家,究其原因是国内许多企业规模已具备,业绩也不错,但离国际化的差距还很大。在公司财务管理、规范运作方面有许多亟待加强的地方。创业板市场的建立与完善需要有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因此,现阶段国内企业应在解决好产权明晰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机构,设立有效的内部监控系统,确保公司遵守财务及监管规定,并按照香港联交所的有关规定,实行专业化管理,突出主营业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起对公众股东负责的有效机制,以促使其遵守上市规则和商业规则。

3 完善创业板市场应与培育理性市场投资者相结合

创业板市场的上市公司大多资产规模较小,经营年限较短,市场风险较大,一般中小散户无力承担如此风险,故入市参与交易的多为机构投资者。创业板市场运作的成功有赖于专业投资者的成熟。因此,在构建市场制度的同时,也需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与风险投资机构。1997年美国那斯达克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占44%,正是接近半数的做市商们繁荣和稳定了那斯达克市场,可以借鉴美国那斯达克市场的做市商制度,适当修改有关法律和规定,培育以基金为龙头的机构投资者,允许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社会公益基金借助专业投资公司投资创业板市场,批准设立专业的风险投资基金、中外风险投资基金、国家科技创业基金等等,从而壮大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队伍。引入做市商制度,培育机构投资者,崇尚理性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我国创业板市场平稳发展的必备条件。

上一篇:技工学校办学管理制度范文 下一篇:广告市场存在的问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