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与投资范文

时间:2023-06-04 11:42:38

创业与投资

创业与投资范文第1篇

我国创业投资起步晚,尚未完全形成体系,存在着包括资金来源不足、投资基金的规模不大、有关的法律政策尚未建立等问题。没有发达的创业投资制度,就不能在投资资本与创业企业之间搭建出通道。

2创业投资特点分析

与传统融资方式相比,创业投资有如下特点:

2.1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创业投资的投资周期长,过程复杂,需要应对企业团队和市场各类不确定性;但一旦成功,其获利十分丰厚。

2.2投资人参与管理。创业投资机构往往会先对创业企业的团队、技术等进行尽职考察,以鉴别出真正有前景的项目。而在投资后则为企业提供丰富的“服务包”,如金融、会计、营销、财务、战略规划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增值。

2.3创业投资机构能为企业提供信誉,有利于吸引新的资金。经过创业投资家的筛选、观察和增值,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提高了企业的信誉,有利于其进一步融资。

2.4对投资者而言,创业投资背景意味着某种“信号”。研究表明,有高信誉的创业投资背景的企业往往有更好的IPO原始收益和后期绩效。原因是创业资本介入已经说明创业企业潜力得到承认,经过投资管理团队的督促与引导后又实现了增值。此外,信誉高的管理团队在监管企业时,通常更注重投资研发,更注意培育市场开拓,因此企业往往有着较强的增长潜力。

2.5创业投资能够满足创业企业长期的资金需求,是一种价值投资,而非控股该企业,企业不用担心经营权丧失。表1是2011-2012年样本创业投资机构投资项目的持股比例统计,前三位依次是5%-15%,5%以下以及15%-25%,充分说明创业投资并不追求控股。同时,创业者在获得较大的股权比例后,也会更加努力工作,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6创业投资最终目的是成功退出,我国现存的主要退出方式包括IPO,收购和回购等。表2说明了收购和回购方式是我国创业投资机构的主要选择。而选择IPO退出只占16.7%,这可能是基于难度、成本等原因。

3相关建议

首先,鉴于创业投资仍未发展成我国创业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政府应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创业投资,建立多元化的创业资本供给主体。例如适当放宽对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介入创业投资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扩大创业资本来源渠道;或加大对创业投资的环境建设。其次,政府要引导创业资本向初创企业倾斜,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通过设立科技孵化园,创新“基地+基金”模式,利用优惠政策促进创业资本服务于创业企业。

创业与投资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创业投资 政府扶持 政策优惠

自1985年中央文件引入“创业投资”概念至1999年,中国的创业投资事业始终裹足不前,其教训就是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及扶持性政策缺位。目前,中国的创业投资体系建设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如何发挥作用及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事关中国创业投资事业的前途及命运。

一、外国政府和地区对创业投资的政策扶持

由于各国技术创新力度、融资方式不同,政府扶持创业投资的介入程度和具体方式是有所区别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直接拨款

即政府为鼓励创业投资的发展,向创业投资者和创业投资企业提供无偿的补助。这种补助实质上是政府部门共同出资筹集创业资本,分担创业投资者的投资风险,鼓励民间创业投资。如(1)加拿大安大略省对向高技术创业投资企业投资的个人入股者给予其投资总额30%的补助金。(2)美国1982年通过的《小企业发展法》规定,年度R&D经费超过1亿美元的联邦政府部门必须依法实施“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每年拨出法定比例的R&D经费支持小企业开发技术创新活动。(3)英国贸易和工业部门将政府支付的高技术发展专款的20%作为支持高技术产业的开发费用。1981年英国政府成立了专门投资于高技术企业的英国技术集团。(4)新加坡政府规定,凡投资于高技术的企业如果连续亏损三年,则可获得50%的投资补贴。

从各国情况来看,政府可以提供的创业资本是相当有限的,它的作用主要是带动民间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起政策示范和引导作用。

(二)政府担保

创业投资企业不具有可担保的资产,很难从常规信贷和传统投资渠道筹集创业资本,因此,许多国家选择了政府担保手段。通过担保,政府可以少量的资金带动大量民间资本向创业投资业发展。根据国外的实践,政府提供1元资金用于创业投资担保,就可带动10—15元的资金流向创业投资业,转化为创业资本。(1)英国从1981年开始实施信贷担保计划,支持银行向小企业提供中长期贷款,最高限额10万英镑,偿还期2-7年。贸工部为借款人担保,若借款人不能如期偿还债务,贸工部负责按2.5%的年息偿还债务款的70%。(2)美国于1955年成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局,承担对高技术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担保,贷款在15.5万美元以下的提供90%的担保;贷款在15.5—25万美元的提供85%的担保。1993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一项法案,规定银行向创业投资企业贷款可占项目总投资的90%,如果创业投资企业破产,政府负责偿还债务的90%,并拍卖创业投资企业的资产。(3)日本通产省于1975年设立了“研究开发企业培植中心”,其主要业务是对创业企业向金融机构借款提供债务担保,担保比例为80%。日本科学技术厅下设新技术开发事业团,对拥有新技术、风险较大、商品化困难的项目提供5年期无息贷款,成功者偿还,失败者可不偿还。

(三)税收优惠

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了鼓励创业投资的发展,制定了许多税收上的优惠政策。诸如给予R&D费用的税收抵免,准许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实行加速折旧,提供技术转让和损失报批方面的税收优惠等等,具体情况各国不一。如(1)美国将创业投资公司的所得税率由1970年的49%降至1980年的20%。具体做法是:创业投资所得额的60%免除征税,其余的40%减半征收所得税。美国政府规定,凡是当年R&D支出超过前三年R&D费用平均值的,其增加部分给予20%的税收抵免。对于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实行加速折旧,折旧年限为3年,是所有设备折旧年限中最短的。(2)法国1985年颁布的85—695号法案规定,创业投资公司从持有的非上市股票中获得的收益或资本净收益可以免交所得税,免税额最高可达收益的1/3.公司出让技术取得的收入按19%的税率征税(否则,需交纳33.33%的预提税)。(3)新加坡政府规定,创业投资最初5—10年完全免税。1984年政府宣布,凡是向得到政府批准的新技术工业项目投资的本国公司,如果投资项目赔本,可以从本公司收入中免交相当于投资50%的所得税。1986年,政府又进一步允许创业投资公司可以从所得税中扣除从被批准的创业企业购买股票而造成的任何损失,同时,创业企业可以从以后的所得税中扣除损失金额。(4)英国1983-1993年实施企业扩大计划,通过向英国未上市公司的投资人提供个人收入税减免优惠来刺激投资,每年可减免4万英镑的收入税。投资人可以直接投资或通知投资基金进行投资,但投资必须是新的创业性股本,并至少持股5年。1994年美国政府颁布了《创业投资信托法》,对符合该法要求的所谓“创业投资信托”实行全面税负豁免与优惠,如个人投资者股利收入税的豁免、资本利得豁免、基金公司在资本利得上的豁免,以及其他税负上的特别优惠等。

从各国税收优惠来看,一般都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优惠的税种主要是所得税,很少采用间接税优惠;(2)优惠的多为创业投资企业,而对创业经营企业采取的优惠政策不多;(3)优惠的方式为减免税等实质性优惠方式,这是与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回报形式有关的。创业投资企业不具有固定资产等财产,因而加速折旧、税前列支等优惠方式大多不适用。

(四)建立“股票二板市场”

“股票二板市场”以发行创业企业的股票为主,而且发行的标准低于一般证券市场,只要创业企业的规模和资金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在这种市场上发行股票。“二板市场”的建立,使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直接融资成为可能,也为创业投资的增值、退出提供了方便。(1)美国“股票二板市场(NASDAQ)”已成为仅次于纽约证券交易市场的第二大证券市场。据统计,1970年在美国3000万持股人当中有1/4是持有“二板市场”股票或期权的。这种情况对处于创业初期的高技术企业筹集资金是非常有利的。(2)美国于1980年底建立“未上市公司股票市场”后至20世纪末约有350个高技术企业在“二板市场”发行了约10亿英镑的股票。(3)日本政府于1983年分别在大皈、东京和名古屋建立了“二板市场”,只要资产达85万美元以上、税前利润率达到8%的公司都可以上市。(4)建立于1996年的韩国“二板市场(KOSDAQ)”至2001年上半年便已累计募集了近40亿美元的资金。

(五)政府干预和法律保护

为了加速创业投资的发展,各国政府和地区相继制订了一系列新技术开发方面的法律法规,并成立独立的主管部门促进创业投资的发展,这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表现的尤为明显。如韩国政府1986年颁布了《中小企业创立支持法》、《新技术财政资助条例》促进创业投资的发展。截至2001年,韩国已有145家创业投资公司,掌握资本近60亿美元。

二、缺乏政府扶持的创业投资产业状况(以台湾地区为例)

自1983年台湾引进创业投资以来,台湾的创业投资公司已核准设立近200家,累计投入的实收资本额达新台币1300亿元。由于台湾特有的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型态,加上当局积极发展高科技的产业政策,以及逐步健全与活跃的资本市场,使得台湾创业投资的活跃程度仅次于美国排名全球第二,逐渐成为包括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以色列、德国、瑞典、法国及中国大陆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学习的典范。但出于对创业投资业与其他投资行业之间租税公平的考虑,台湾于2000年取消了创业投资业的投资抵减税收优惠政策,对创业投资业的持续扩张和科技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直接的影响(其中亦有全球经济景气因素的影响)。

(一)取消投资抵减政策前后台湾创业投资产业状况的简单比较

截至2000年底,台湾创业投资公司累计达184家(2001年10月已有193家),实收资本额为新台币1280.76亿元,累计投资案件数为6343件,累计投资高科技资金更高达新台币1255.09亿元。台湾的创业投资事业在1998及1999年迅速增长,在这两年之中,其资本额从1997年的新台币426.31亿元增至1998年的新台币729.32亿元,1999年更是一举冲破千亿台币大关。取消投资抵减政策后,2000年实收资本额(指全部创业投资公司)的增加从1999年的304.93亿元减至246.51亿元,增长率降低了近20个百分点。1998年和1999年的新设公司资本额为225.1亿元和231.3亿元,但2000年新设的31家创司(基金)的资本额仅为135.9亿元,增幅明显变小。

在1995年前台湾创业投资公司都是以个位数成长,自1984年台湾第一家创业投资公司设立到1995年止,在长达12年的时间之中,累计设立34家;但自1996年开始,台湾创业投资可业可谓进入高成长期,从1996年的14家、1997年的28家、1998年的38家,一直到1999年的46家,在这四年之间,累计新设创业投资公司119家。在2000年,新设创业投资公司31家,较1999年少了15家,与1999年底取消台湾创业投资业的投资抵减优惠有着极大的关系。

(二)取消投资抵减政策对台湾创投产业的影响

由于投资抵减优惠的取消,过去积极参与创业投资事业的个人与产业将大幅减少其对创业投资事业的投资。同时,由于直接投资新兴的战略性产业依然可以适用投资抵减,因此产生资金的排挤效应,直接影响个人及法人股东投资创业投资公司的意愿。台湾创业投资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产业界的法人机构及个人(两者合计超过80%),此一资金来源将告萎缩。而一般金融、保险、证券等金融相关产业及退休基金,迄今投资创业投资均仍有限制或不被许可,而无法弥补产业界及个人投资资金的流失。因此,台湾的创业投资事业将因资金来源的逐渐匮乏面临愈来愈严重的经营困境。

投资抵减政策取消后,政府对创业投资事业设立所施行的特许制亦将同时终止,这意味着将彻底消除创业投资公司与一般性投资公司的区别,创业投资公司的融资优势和便利将荡然无存,银行和保险公司投资创业投资将更加困难。创业投资公司因资金来源辰乏而导致萎缩,则台湾早期科技产业的资金募集将陷入窘境,进而危及台湾的科技产业发展及整体经济成长。

三、我国现行的相关产业优惠政策

1987年前后,我国的一些知识、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相继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991年,国务院首批批准了2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目前为止,国务院已批准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立,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也使高新技术的相关领域、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许多地区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成为该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高成长性,创业投资一般将其作为主要的资金投向,在目前我国还尚未将创业投资作为一个独立行业对待(表现在工商注册及税收规定等方面)的情况下,一般将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发展的科技产业政策视同创业投资的产业政策。我国政府为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及科技进步陆续出台了一些财税优惠政策,虽然实际效果并不尽人意。

(一)税收优惠政策

1.增值税、关税。现行政策规定,对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进口仪器、设备免征增值税、关税。为推动我国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自2000年6月起至2010年底以前,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对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所退税款用于企业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不作为企业所得应税收入,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自2000年6月起至2010年底以前,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集成电路产品,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对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6%的部分实行即征即返政策。所退税款用于企业研究开发集成电路产品和扩大再生产,不作为企业所得应税收入,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

2.营业税。对科研单位取得的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

3.企业所得税。(1)在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两年。(2)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服务于各业的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所取得的技术性收入暂免征收所得税。(3)企业事业单位进行的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收所得税。(4)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咨询业(包括科技)、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所得税。

(二)财务优惠政策

1.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费用的投入。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整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验费、技术图书资料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试验费、研究机构人员的工资,研究设备的折旧、与新产品的试制、技术研究有关的其他经费以及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实验的费用,不受比例限制,计入管理费用。

2.企业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应逐年增长,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企业,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应税所得额。

3.企业为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所购置的试制用关键设备、测试仪器,单台价值在1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用,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不再提取折旧。

4.企业为验证、补充相关数据,确定完善技术规范或解决产业化、商品化规模生产关键技术而进行中间试验,报经主管财税机关批准后,中试设备的折旧年限可在国家规定的基础上加速30%—50%。

5.企业可根据技术改造规划和承受能力,在国家规定的折旧年限区间内,选择较短的折旧年限。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技术进步快的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企业、飞机制造企业等,其机器设备可以采用加速折旧。

四、我国现行政策扶持和优惠的作用明显有限

(一)关于R&D费用的扣除

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中允许企业R&D费用按150%在税前扣除,但该措施的优惠范围明显偏窄。其适用范围仅限于国有、集体工业企业,因而对其他企业来说是一种政策不公平。而且,对国有、集体工业企业来说,优惠也只限于R&D费用比上年实际增长10%以上的赢利企业,且其50%的超额扣除部分不应超过其应纳税所得额。为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规定R&D费用的增长幅度是必要的,但在当前亏损企业、微利企业比较普遍的情况下,这项鼓励企业科技投入的优惠措施的作用缩水不少。而且以赢利水平作为优惠条件,也不太合理,因为当前企业的盈亏情况,不仅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受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当前赢利水平是以前经营成果的反映,而科技投入是影响今后赢利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对非赢利企业的税收歧视政策可能会人为造成或加剧“亏损——不能享受优惠——缺乏科技投入——进一步亏损”的恶性循环。

(二)关于加速折旧

我国现行政策规定:(1)企业为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所购置的试制用关键设备、测试设备,单台价值在1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用,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不再提取折旧;(2)进行中间实验,报经主管财税机关批准后,中试设备的折旧年限可在国家规定的基础上加速折旧30%-50%;(3)企业可以根据技术改造规划和承受能力,在国家规定的折旧年限区间内,选择较短的折旧年限。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技术进步快的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企业、生产“母机”的机械企业、飞机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化工生产企业、医药生产企业和经财政部批准的其他企业,其机器设备可以采用双倍余额定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计算折旧。这些措施,从优惠力度和优惠范围看都相当有限,且主要的并不是直接针对技术进步方面的设备。

(三)关于科技成果转让

我国对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技术转让收入和技术服务收入给予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而且从1999年7月1日起,规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转化科技成果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个人的奖励,获奖人在取得股份、出资比例时,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但取得按股份、出资比例分红或转让股权、出资比例所得时,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就此而言,现行的优惠措施是不够的,不仅涉及范围窄(仅限于职务成果),而且优惠也仅限于延迟纳税,其股权实际转化为现金收入时仍需照常纳税。正因为如此,它将阻碍这种“科技股”资本的正常流通,因为如果不转让,则仍不纳税,从而产生“资本锁住”效应。

(四)关于个人所得税

现行个人所得税政策也不利于调动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对高新技术人员的优惠范围较窄,如对企业颁发的重大成就奖、科技进步奖等就不在优惠之列,仍征收个人所得税。此外,现行规定中房补也不能作为个人所得税扣除项目,如深功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人才来自全国各地,从业人员众多,住房问题十分突出,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在住房上无力统一租赁,而是发放房屋补贴由个人自行解决。税法没有明确规定个人住房补贴能否作为个人所得税的扣除项目,或按多少标准扣除,在实际执行时一般要全额征收个人所得税,极大地增加了高新技术企业人员的税收负担。

(五)关于双重征税

按照《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1993年)规定,合伙企业也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适用税率为33%。而按照《个人所得税法》(1993年修订)规定,对合伙人从合伙企业分得的利润还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两项合计,合伙企业投资者实际缴纳税率高达46.4%。不但如此,合伙企业投资者还要对外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合伙企业法》(1997)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合伙企业对其债务,先以其全部财产进行清偿。合伙企业财产不足清偿到期债务的,各合伙人应当承担无限连带清偿责任。”

五、确立政府在创业投资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取向

政府在创业投资体系建设中的基本作用有三:制定政策、创造环境和控制风险。在培育和建立创业投资体系的初始阶段,政府能否采取积极的倾斜性政策予以支持、选取恰当的方式予以管理,将直接影响这一重大改革举措的发展进程。2000年台湾地区取消投资抵减政策后产业迅速滑坡的景况便是一非常确凿的佐证。对于中国大陆而言,具体做法应为:

(一)加速建设“创业板市场”并尽快推出,开辟创业资本的撤出渠道

近几年来,国际市场上的创业资本已看好中国市场,不少创业投资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已经登陆中国或准备参与中国创业企业的投资活动,它们对资本撤出的市场条件和政策的稳定性有着强烈的心理期望。而且,由于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明显加速了参与科技竞争的步伐,连印度这样的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也已在计算机软件产业水平上大大领先于我国。按照一般规律,一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其教育、科技的基础投入强度,还取决于其科技成果转化的比重和效率,而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需要一个强大的金融支持体系,因为任何创新性科技成果的推广和产业化都需要突破一定的资本或资金界限才能实现。我们近年来推动创业投资体系和创业板市场建设,其目的就是弥补中国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的结构性缺陷。自1985年中央文件中首次引入“创业投资”概念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已经浪费了许多宝贵的发展时间,现在在创业板市场推出问题上,我们如果再踌躇不决,贻误时机,又会在将来留下某种遗憾。

(二)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北京市创业投资条例》

应加紧制定出有关的法律、法规及管理条例等,使创业投资在具体操作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盲目性,降低风险,增强可信度与透明度,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北京地区作为国内最早的创业投资发祥地,应尽快制定和出台《北京市创业投资条例》以规范和促进创业投资活动。其内容包括:创业投资公司的审批程序、经营范围、运作规范、法律责任、监管措施;科技创业投资基金设立方式、发起人资格、基金规模、对基金管理公司的要求;比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税收政策,对创业投资公司的所得税、奖金税等实行优惠,使创业投资者可以享受到较高的收益;在3—5年内,市政府可以划出专项资金,对经认定。投资于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投资公司给予财政补贴;对创业投资公司依股权转让(或交易)收入应缴纳的地方税实行减免等。

(三)出台并明确创业投资的行业优惠政策,实现真正的倾斜和扶持

1.税收优惠政策。培育创业投资主体,事关高新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的健康发展。为促进创业投资的快速发展,应给予必要的扶持政策。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各类创业投资公司与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同等税收优惠;参与创业投资的个人、企业或其他机构,该项资本利得免征所得税;对创业投资公司投入高新技术企业的股权转让(或交易)收入,只征收印花税,免征其他税;非高新技术企业投资购买高新技术企业的股权、证券或技术成果,该项交易额可从其税基中扣除;只缴纳印花税,等等。

2.投融资政策。创业投资是一项具有较高风险的投资活动,政府应提供一定的投融资政策支持,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我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政府,可以出资参股创业投资公司或作为创业投资基金的发起人;对各地政府部门掌握的处于周转使用状态的科技经费进行存量调整,使之成为规范的创业资本的构成部分;财政收入状况良好的地方政府,可采取一定的方式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中央政府可通过政策性银行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对成长性好且能迅速打入国际市场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外债指标特批待遇;对各类国有非银行金融机构放松限制,同样允许其拿出少量资金参与创业投资活动,等等。

(四)加强国际合作,实行开放政策,促进国际化发展

欧美及其他国家的创业投资在几十年的历史中积累了丰厚的经验,有许多做法可供借鉴。巨大的国际游资和广阔的企业交易渠道,也可能为我所用。应当加强创业投资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利用外部资源,提高北京创业投资业的管理水平,推动创业投资业的发展。同时,吸引国外创业投资资金,可能成为新的历史时期引进外资的重要方式。可以通过行业协会开展经常的国际交流活动;鼓励组建中外合资创业投资中介机构;鼓励建立中外合资创业投资公司;允许建立外资创业投资公司、中外合资创业投资公司和中介机构,在现行的《关于设立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的暂行规定》(2001年9月)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监管、税收及退出等方面的内容。中国加入WTO在给我们提出很多挑战的同时,未尝不是一种历史机遇和发展契机。

(五)允许多种组织形式的创业投资活动,提供尝试和探索的宽松环境

各国创业投资的组织形式归结起来大体上可分作三类,即有限合伙制、公司制和信托基金制。而我国现有的200多家创业投资机构的组织形式还比较单一,基本上以公司制为主。在公司制构架下,无论设计多么周密的治理结构,最终都难以解决高运营成本、高成本和弱激励机制等三个基本问题。所以,美国目前80%以上的创业投资机构均采取了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完美结合的有限合伙制的组织形式。日本通过10年的探索,也开始推广有限合伙制,即所谓“投资组合”。德国也在1997年前后出台了有关有限合伙制的法律。台湾地区则干脆将此类活动统称为“创业投资事业”,无论是公司制、合伙制,还是基金制,均同样享有创业投资优惠政策,其目前称为公司的近200家创业投资企业,主要的运作实则采用了基金模式。基于目前的创业投资发展态势,断言中国未来创业投资组织的主流模式似乎为时尚早,但作为政府却应该尽早创造环境,允许并提供尝试的可能空间。如现行《合伙企业法》仍停留在作坊式生产的初级阶段,只允许自然人之间的组合,而且不具有投资职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六)创业投资需要政府的参与和支持,关键在于尺度的把握

目前我国的创业投资正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创业投资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一方面民间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的动力和热情不足,另一方面个人投资者中经济实力类似美国富裕家庭和个人的仍然是极少数,机构投资者受各种各样的限制,参与创业投资的力度还很不够。这种现状决定了政府有必要直接参与创业投资领域,提供创业资本。但是,从成熟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可以得出,目前这种政府主办创业投资、将政府资金作为创业资本主要来源的做法却是不可取的。最终应该确立“政府资金有限度地参与创业投资,而又不干涉创业投资企业的自主运营”的合理模式,政府在其中充当类似有限合伙人(但不是唯一合伙人)的角色,体现出资次要,以扶持、引导和示范为主的宗旨,由官办官营向民办民营过渡,最大限度地启动民间资本。

(七)尽快解决我国合伙企业投资者的双重纳税问题

当今世界各国征税严格遵循法律主体资格的原则,即只有在法律上具有独立主体资格的营业组织,才作为纳税主体,缴纳所得税;而在法律上不具有独立主体资格的营业组织由其业主缴纳个人所得税即可。在法律上承认合伙制(包括有限合伙制)的国家和地区,合伙人只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不承担企业所得税。而长期以来,我国征税坚持市场主体资格的原则,即税收体制实行企业所得税而不是法人所得税。由于受到“市场主体”思维定式的束缚,我国现行的合伙企业立法及相关配套的税收法律,为合伙企业投资者在法律上设计了一套既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又要承担双重纳税义务的“中国特色”形式。这使得很多投资者对合伙企业这种新型组织形式望而生畏。

(八)成立并赋予行业协会自律职能,管理模式逐渐转为间接监管为主

创业与投资范文第3篇

其实,从出现风险投资以来,创业团队和投资方的爱恨情仇就从来没有中断过。就连商业传奇人物乔布斯,也曾经被自己创立的公司踢出局,并在苹果最低谷的时候力挽狂澜,造就了一段商界神话。

能进入公众视野的公司风云,创业团队和投资方大抵都已经一起经历过创业初期和高速发展阶段的诸多生死劫。不了解其中的原由,大多数人会不由自主地站在“悲情英雄”――创业者一方。然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面临的问题截然不同。因而,创业团队和投资方争斗的焦点也必将大相径庭。那么,创业团队与投资方之间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博弈?

早期阶段的风雨与共

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初创阶段的企业,好的项目和好的团队是成功的关键。所谓好的项目,既应有内涵真实的市场需求,又有足够多的市场和技术资源做支撑;好的团队,既需要有担当、有凝聚力、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团队成员的核心价值观也必须高度一致。在创业这条艰辛的道路上,要满足以上种种条件,即便集合创业团队和投资方的努力,也未必能够做到。

早期创业企业5%左右的成功率决定了创业团队和投资人从一开始就进入博弈状态。

站在创业者的角度,一旦全职创业,创业期间超越预期的投入周期和力度还可能让前期准备不足的团队成员经受生存的考验。创业压力带来的身心煎熬自不必说,甚至工作的压力和家庭压力交织在一起,创业阶段婚姻破裂的创业者不在少数。

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同样充满考验。如果创业者是一无所有的“小菜鸟”,缺乏资源是必然的。如果创业者经过足够的打磨,意识到资源的重要性,从零开始到处求人要资源,似乎还比较容易做到。但是资源能否靠近,团队是否有足够的能力留住资源,则是巨大的问号。没有经历过重重打磨的创业团队,在面临重重困难时,很容易产生心理畏惧或厌倦,放弃是许多人的选择。

比如,在一年前的早期风险投资热潮中,大量的资金涌向所谓名校在读大学生,甚至出现了资金投入方四处找资源追着创业团队走的现象。但是由于创业团队感性大于理性,加上大学生还有学业压力,导致许多资金血本无归。

如果创业者本身就是“社会高端人士”,全职创业后平台的改变也就意味着缺乏资源几乎是必然。虽然有人脉、有经验甚至有资金的创业团队具有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但是曾经成功的管理经验未必适用于创业,自我否定是这类团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且新企业的资源诉求与此前很可能天差地别,“放不下面子求人”是这类创业团队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更大的陷阱埋藏在花钱方式上,大企业稳定的现金流有能力也有必要维持较高的管理费用,而初创企业却必须处处担心市场测试是否能够带来现金。

比如,有公司高管下海创业后表示:“我必须要对那些八零和九零后的小孩客客气气”,能够调动的资源远非当初可比,太难受了;也有高管辞职创业后仍然保持在职时候的霸气,这种霸气自然有利于给人带来信心,但也会把一些资源方震跑;还有些高管认为需要靠办公室“装门面”,一开始就花大钱租高端写字楼,投资人的钱很快花完之后,现金流断裂而不得不放弃。

由此可见,在创业早期阶段,资金方与创业团队一样,承担了巨大的风险。如果双方都有丰富的经验,资金和项目结合之前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了解,双方资源高度互补,而且都具备站在对方角度相互理解的能力和胸襟,那么两者之间“婚后”的摩擦会小很多。反过来,创业作为挑战极限的心理体验过程,双方都无法在“冰与火”之间保持平静和激情,而在“诱惑”和“恐惧”之间徘徊,那么两者之间的摩擦会非常厉害,达到“积怨已深”的状态实属正常。

发展阶段的价值转换

创业团队一旦经过了天使客户的测试,便开始进入关键价值转换的过程。

首先,看一下初步复制阶段的价值转换特征,以及在这个阶段中创业团队与投资方之间的博弈。

经过市场初步测试的产品,已经完成了初步的研发工作。虽然仍然需要不断的产品迭代以提升客户体验,但是与此前从零到一的产品突破有所不同,精雕细琢的优化过程需要更加复杂的管理系统作为支撑。

与此同时,通过市场测试的新产品会逐渐引起市场的注意,竞争对手随时可能模仿。通过迅速扩大销售额既能降低单位产品成本,也可以增加利润、巩固成果。市场对创业团队的价值由软约束变为硬约束,即市场对创业团队的关键点从需求调研、需求判断、需求感觉等,转变为市场营销战略的实施和销售团队的构建等。很显然,后者对团队的市场营销技能要求更高,也更综合。

创业团队进入全新的阶段之后,必须快速实现能力转换,如果事先已经有铺垫,团队中预设了经验丰富的市场营销核心成员,转换阻力会比较小。而能够得到风险投资青睐的团队,大多都有比较强的技术基础,创业初期技术团队的绝对优势很可能会带来市场推广阶段的新问题。

技术和市场的交替配合,对于许多创业团队来说是必须经历的,有经验的风险投资方则司空见惯,会要求创业团队的人员和股权结构必须合乎要求,否则创业团队会被强行调整人员和股权结构。

其次,成功的市场推广会将企业带入高速扩展阶段,企业由创业管理向企业管理转变,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至关重要。

对于年轻企业,快速扩张既是喜讯,也可能将企业带入混乱的漩涡。在中国企业发展史中,由于增长速度过快而死亡的企业比比皆是。其中原因大体在于,企业在种子期并没有走通所有的环节便匆匆扩张,在复制期没有做好标准化和流程化的工作便急于提高速度。也就是说,进入快速扩展期的企业,已经逐渐向成熟企业靠拢,企业内部控制能力的重要性逐渐超越外部扩张能力。

由于习惯了创业企业的打法,许多创业团队无法适应规模化管理,而这恰恰是决定创业企业胜败的关键。例如拉手网,虽然在 B+C 轮融到了美团网两倍的钱,但人员的管理与商家的服务没有到位,依然被美团网后来居上。与之相对应的是,前者尽管成功进入到C轮,在许多专业人士看来,C轮死的魔咒不亚于种子轮。

通常情况下,经过了多轮融资,创业团队的股份会在不同程度上遭到稀释,这就为创业团队与投资方的博弈埋下了导火索。一方面,创业团队会认为投资方不懂业务;另一方面,投资方会认为创业团队管理能力不足。如果一家独大,一定会朝着控股方的意志前进;如果股权结构复杂,双方冲突的结果难以意料;如果处理不当,投资方派出具有丰富大企业管理能力的人出任CEO就不足为奇了。乔布斯当年的情况大抵如此。

成熟阶段的再创造

即便是到了成熟阶段,企业经营管理进入稳定状态,创业团队与投资方之间的博弈也不会停止。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进入成熟期之后,一般会有稳定的现金流,融资渠道的多样性也意味着企业不太容易死掉。但是,即便经过多次的流程再造,成熟企业还是很容易出现繁文缛节,同时公司政治几乎难以避免。

要走出繁文缛节和公司政治的漩涡,企业文化是关键。与之前高度不确定下求生存的中小企业不同,大企业相对稳定而不易推动新生事物。其中的原因在于,为了能够管理好大企业,难以避免要用强硬的规章制度。许多时候,走一遍流程足以吓跑一个客户。然而,放任员工剑走偏锋,又很容易让企业失去控制。借助企业文化,以上悖论可以迎刃而解。一方面,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良性且强势的企业文化可以降低企业对制度的依赖;另一方面,企业文化还能强化制度的可执行性,从而降低制度执行成本。

从文化本源上来说,任何一家企业的文化都是创始人文化与继任者文化的叠加。如果创始人本身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企业,那么,企业文化中一定会深深烙印创始团队的理念。也就是说,公司势必拥有十分强势的企业文化。

强势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降低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增强企业的活力。但是强势企业文化也会与新进入企业的力量产生剧烈的文化冲突。解决冲突的难点在于,价值判断本身就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因此,冲突处理不当,很可能演变成公司政治。我们看到的故事大都发生在这个阶段,万科股权之争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此时,创业团队如果能通过企业内部创业激活新的成长空间,双方从分割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再次聚焦于高度不确定下的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以实现潜在的增长,将成为主要矛盾,而之前的主要矛盾则转变为次要矛盾。很显然,不管是万科股权之争,还是其他一些企业案例,由于没有能够让投资方看到创业团队创造未来的空间,拥有更强的“分蛋糕”的权利便显得更加诱人了。

创业与投资范文第4篇

投资者往往以致富为目的,对投资回报的预期较高,一年10%-20%的回报并不能令他们满意。然而,如果真能普遍达到这一水平,已是奇迹了!复利的神奇效应将会使其成为超级富豪!

复利计算中,有个“72法则”,就是用72除以年收益增长率,可以得出资金翻番时间。例如,你有1万元,投资了基金,每年赚20%,用72除以20,得3.6。也就是说,大约3年半的时间,你的1万元就会翻番成2万元。如此类推,如果足够长寿,全世界的钱可能就是你的了。

然而,区区万元本金加上足够的耐心,岂能让人变成千万富翁?问题就出在“20%”上。真可以轻轻松松实现每年20%的增长吗?还是看一看古今中外的历史吧。

前段时间,晨星评出了美国的最牛基金经理,而他们的表现“出人意料”!史上最牛债券基金经理比尔•格罗斯,10年之内,他的基金的每年平均回报率只有7.7%;明星股票基金经理布鲁斯•博考维茨,过去10年,每年的平均回报率仅13.2%而已;明星经理大卫•赫洛的两只国际股票基金,10年中,年平均回报率也只分别是10.1%和8.2%。

可见,即使把钱交给美国最牛基金经理打理,每年的收益也不过如此!中国情况如何呢?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发行于2001年,目前还不到10年。最早的封基诞生于1998年,虽超过10年,但找不到哪个基金经理能连续掌舵某只基金达到10年之久。中国经济这20年来一直高速增长,GDP增速世界领先,但上证指数平均年涨幅仅16%左右,约为GDP增速的两倍。也就是说,投资者如果在上证指数刚推出时,就持有其指数基金至今,扣除管理费,平均年收益率少于15%。

有人说,美国最牛基金经理10年平均收益率最高不到15%,可能由于中间经历了金融危机,换个时间段,结果会不同。我们把时间段拉长,会发现,整个20世纪的100年间,英国股票年收益率大概只有10.2%,瑞典是8.2%,澳大利亚7.6%,美国6.9%,德国、日本则都低于5%。中国股市已经经历了黄金般的20年的高速发展,平均年涨幅为16%左右。然而,如果把未来拉到一个足够长的周期,我们可能要把股票年收益预期降至10%,即长期可持续的GDP增速的两倍左右,这应该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预期。

也许有人拿巴菲特做反例,说他管理的资产,年均回报率就达到了20%。而全球仅一个巴菲特而已,是真正意义上的小概率事件。

通过以上分析,您不难明白,依靠投资理财创富是不现实的。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20年间,涌现了成千上万的富豪,但还没见到哪一位是通过简单的股票二级市场和基金投资创富成功的。他们致富的共同特点是实业积累加上资本运作。致富是需要一搏的,而它多半是依靠创业或创投。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设定投资理财的合理回报预期,这是投资理财能否实现其既定目标的关键。如果预期过高,以创富为目标来进行股市或基金投资的操作,在频繁追涨杀跌之际,往往事与愿违。

那么,预期只有10%左右的年化回报,是否不值一提呢?根据前面所述的“72法则”,7年间,财富可以翻番,通过投资理财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已达到。只要有适当的期望值,不也其乐融融吗?

创业与投资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业投资;风险评估;层次分析;优化控制

1.引言

创业投资是以具有高发展潜力的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投资对象,以在企业成熟期顺利退出资本并获取高额收益为目标,为创业投资者、创业资本家和创业企业家搭建合作平台的复杂系统工程。

创业投资与普通投资的最主要区别在于项目评估,它既缺乏事前信息可供借鉴,又无法对项目后期运营的不确定性因素实施有效把控。所以投资决策犹如理性经济人开展的理性投资与侥幸冒险的博弈抉择,若要取得成功,必定先要见微知萌,见端知末;其次要能舍近求远,长期运营,关注企业未来价值,运筹帷幄,提升取得资本收益的机率,因此,科学系统的进行创业投资风险评价与控制,成为项目抉择的首要关键所在。本文在评价创业投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G1法和层次分析法,并对结果优化控制,设立了一套与之特性相符的评价模型。

2.创业投资资风险概览

2.1 创业投资内涵与创业投资风险特质

从财务管理角度,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最低形式是不确定性,能测度的不确定性是风险敞口,狭义的风险是可以量化的风险敞口。狭义的风险是可以量化的风险敞口。

创业投资作为一种新颖特殊的投资,其风险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客观存在性。创业投资由于信息不对称性、投资对象特殊性、目标的长远性和投资本身的不确定性等特点,投资风险如影随形,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二,主体相关性。创业投资不仅与投资所处的资本市场和经济周期等关系,还与投资项目本身有关系,所以,不同的投资者、不同的投资项目或者不同的投资预期目标,都将得到不同的评价结论

第三,大小波动性。创业投资风险大小在时间和空间的二维向量中,随着现实因素的变化而波动起伏,是对现实因素多变的一种反应,并非一成不变。

第四,发展可预测性。基于目前的数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事前分析,人们可以预测当客观或者主观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项目会发展到什么结果,可以预测。

2.2 投资风险分类

不同的角度,风险分类标准不同。目前,从投资者的角度,目前最典型的分类是将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企业无法将其避免、控制或分散的风险,并针对所有的企业,具有普遍性。比如,经济周期变动,金融市场震荡等等;非系统风险是指企业无法将其避免、控制或分散的风险,只针对特定的工程项目或企业,易受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影响,且具有普遍性。比如企业科技研发失败,产品纠纷等。

有以上分析可知,创业投资风险高,资本需求高,占用周期长,在项目抉择前,项目风险评价就显得颇为重要。

3.创业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

对项目风险评价,本文采用层次分析与优化控制模型,通过层次分析,先将被评价对象的影响指标分成层次,对处于同一层次的指标两两比较并定量赋值,然后利用数学公式计算出各指标的重要性权重,最后利用优化控制,在评估总风险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最优解对各评价指标风险等级优化配置,指导项目运营风险管理。

步骤如下:

第一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步: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单排序权重和总排序权重,分别一致性检验。

第三步:建立优化控制模型,对投资项目后续运营风险优化控制。

假设本文待评价投资项目是关于新材料生产类,本文根据创业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的特点,在询问有关专家的基础上,查阅相关文献,运用层次构建,设计了如下的三层风险投资评价指标体系:

3.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3.2 建立判断矩阵和一致性检验

将归属于同一个上层主指标的从指标单排序,按照重要性程度两两比较,并按照下表给出的标度赋值,求得判断矩阵。

(1)判断矩阵如下:

第二层次投资项目风险指标的判断矩阵:

WQ-M=

第三层次投资项目风险指标的判断矩阵:

(2)求评价指标体系单排序权重并一致性检验

在层次分析法中,权重向量的计算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对判断矩阵按列向量归一化;

第二步,将归一化的矩阵按行求和;

第三步,对第二步的矩阵再次归一化,得到标准化后的权重向量T T=(t1、t2、t3、……、tn), 计算结果如下:

由于层次分析法是主观赋值,为科学检验评价人员主观片面性和其他干扰因素能否在可容忍误差范围内,需要对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只有通过检验,赋值才科学合理。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般有四个步骤。第一步,先将判断矩阵和权向量矩阵相乘;第二步,根据最大特征值计算公式求得最大特征值λmax;第三步,讲求的最大特征值代入一致性检验计算公式,求得一致性指标CI;第四步,根据一致性指标表计算一致性比率CR,最后做出判断:若CR

(1)

式中w为判断矩阵,ti为权重向量,n为元素个数。

(2)

式中λmax是公式(1)中的最大特征值,n为元素个数。

(3)

式子CR为一致性比率,判断标准为:当CR

CR(Q-M)=0;CR(q1)=0.012;CR(q2)=0.016;CR(q3)=0.008;CR(q4)=0.008

由上面计算结果可知,所有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率都在可容忍误差范围内,即所有的评分都是可行有效的。

3.3 确定第三层次评价指标总排序权重向量并一致性检验

上面求得的是一组从评价指标相对于主评价指标的单排序权重,我们还需要知道第三层所有指标相对于第一层的指标重要性权重,也就是第三层次指标总排序。总排序计算需要将单排序指标自上而下重新整合:

(1)风险投资指标总排序整合如表4:

表4 项目风险指标体系总排序权重

第二层权重 Q1 Q2 Q3 Q4 第三层总排序

AT=(a1a2…a12)

第三层权重 0.1 0.4 0.3 0.2

q1 0.7 0.070

q2 0.19 0.019

q3 0.11 0.011

q4 0.62 0.248

q5 0.24 0.096

q6 0.14 0.056

q7 0.54 0.162

q8 0.3 0.090

q9 0.16 0.048

q10 0.16 0.032

q11 0.29 0.058

q12 0.55 0.110

(2)对总排序权重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

计算公式:

(4)

判断标准为:CR

式中:TQ代表第二层指标体系的权重向量,CI代表公式(2)中一致性指标值,RI是公式(3)中随机一致性指标。

由此可见,总排序依然通过了一致性检验,说明,主观赋值矩阵误差在可容忍范围内,第三层所有指标相对于第一层指标重要性权重科学可行。

3.4 风险投资综合评价

求出风险投资评价指标体系权重,我们还需对项目的风险大小进行综合评价,由于创业投资风险等级是定性指标,对其评价要先量化,以Vj表示风险等级,取值如表5。

风险 低 较低 一般 较高 高

Vj 1 2 3 4 5

令C=(1,2,3,4,5)

假设有Z位专家对各指标最可能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价,Zijz表示:

根据专家给出的0-1判断结果,构造评价矩阵H=(hij)12×5

(5)

式中:hij代表qi处于Vj等级风险的概率,根据模糊数学定理,项目风险大小评价结果为:

R= AT * H (6)

式中:R代表了该项目处于咯咯风险等级的概率。

最后得出项目风险综合评价值:

R总= R*CT (7)

在有多个项目需要做出选择时,投资者可以根据综合评价值,结合自己的风险偏好,做出抉择。

3.5 优化控制

根据运筹学理论,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优化控制。其基本思路是:在选定的项目总风险值不变的情况下,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如何使项目的收益最大化。

首先,假设在风险等级Vj所对应的预期收益率rk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事先确定。

第二步,建立线性规划模型:

式中:ai代表总排序权重下qi对应的权重,hij是公式(5)中的概率值,Xij是第i项指标处于Vj风险等级的状态变量,Xij=0表示第qi在Vj风险等级,Xij=0表示qi不在Vj风险等级。

模型经济释义:在总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R总),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将各风险指标在风险等级V1到V5之间重新分配,以期项目获利最大化。模型的线性最优解只是对评价指标风险等级一般化的控制,如果某个指标已经事前被赋值,则只需将相应的Xij=1即可。

第二步:模型求解

由于是线性规划问题,现在许多数学软件工具可以直接对其求最优解,这一步不是难题。

第三步:结果测试与修正

模型最优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能保持一致是最优解,还需进一步检测。可以采用回溯测验的方法,将历史数据输入模型,研究求得的解与历史值是否吻合,若误差较大,则需要对模型重新修正。

4.总结

风险投资最显著的特征是缺乏历史数据,风险大小评价是定性指标,评价存在困难,现有风险评价模型,如多因子定价模型,VAR风险测定法等,依赖历史数据,这与我国风险性质无法耦合,而层次分析法恰能解决以上难题,再结合0-1模型,对风险投资事后信息有效反馈、把控和控制。

风险评估并非最终目的,我们是为了面对多个可供选择项目时,做出最佳抉择;或对某一特定项目,明晰影响风险的主要指标,有针对性性预防与监控,优化风险运营过程。虽然风险评价只能不断提高其评估精准度和科学性,无法消除创业投资风险,我们仍可以通过不断完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加入代表性的定量指标,创新投资工具,完善资本市场等方式,不断完善我国风险投资体系。我国目前的科技转化率很低,这与科技缺少有效转化手段为其保驾护航有密切关系,而风险投资恰好弥补这一市场空缺,风险投资产业必将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胡振兴.创业资本运营风险控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蔡建春,王勇等.风险投资中投资风险的多层次评价[J].管理工程学报,2003.

[3]徐宪平.风险投资的风险评价与控制[J].中国管理科学,2001.

[4]刘希宋,曹霞等.风险投资及投资风险评价[J].科技管理,2000.

创业与投资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创业教育 创业投资 政策措施 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9-0076-01

一、我国创业教育与创业投资发展的主要政策分析

1.对高校创业教育与创业投资的优惠政策分析

1.1人社部在《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中提出3年引领45万名大学生实现创业,并规定:大学生创业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享受注册资金优惠、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鼓励支持大学毕业生开办网店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创业辅导和便利条件。建立一批大学生创业园,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低成本的生产经营场所和企业孵化服务;将创业实训、创业孵化、创业指导相结合,细化、规范服务流程,建立不同阶段大学生创业的全方位、阶梯型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制定大学生创业园区房租补贴、经营场地补贴政策等。

1.2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通知》精神极大的促进了大学生创业活动,将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实践、创业训练、创业投资等创业活动推向新的阶段。

1.3我国《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政府从设立政策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税收政策扶持、完善创业投资退出机制等三大方面对创业投资企业的政策扶持措施,为创业投资企业提供特别法律保护。

2.对创业投资的模式研究成果分析

2.1“中国政策性创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探讨” 的研究提出5种政策性创业投资基金可以采取不同的运作模式:①政策性创业投资基金直接投资于创业企业的模式;②政策性创业投资基金通过参股方式支持设立商业性创业投资基金,商业性创业投资基金再投资于创业企业的模式;③政策性创业投资基金委托商业性创业投资基金机构管理的模式;④政策性创业投资基金通过提供融资担保,支持商业性创业投资基金提高资金运作能力的模式;⑤政策性创业投资基金通过为商业性创业投资基金提供风险补偿,间接提高商业性创业投资基金的收益率的模式等。上述前4种模式可以采取有偿方式进行,并能够实现政策性创业投资基金的自我循环;而第5种模式则只能采取无偿方式进行,无法实现自我循环,目前已经较少使用。

2.2“天津创业投资模式、问题与对策的思考研究” 综合国内研究提出主要观点为:在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现阶段,政府应该以“官助民办”、“引导、支持,而不包办”作为目标,以政府资金和民间资本相结合的形式作为直接手段,逐步引导与培育多元化的民间投资主体进入我国的风险投资市场,最终形成以商业性风险投资为主体的市场主导型风险投资运行模式。

2.3“加强常州市创业投资发展的对策研究” 中就下一步如何加快发展创业投资提出建议:①加强理念引导;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③壮大资本规模;④加强专业合作;⑤健全市场体系;⑥鼓励创投企业积极进行项目投资;⑦完善退出机制等,这些建议值得参考。

3.对创业投资政策研究成果分析

3.1“基于创新导向的创业投资领域公共政策” 的研究是从公共政策、创业投资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入手,从创新的需求和供给角度建立模型,研究了创新产品市场和创业投资市场,并采用均衡分析方法研究了整个市场的均衡状态,根据社会效用最大化目标,分析了政府最优公共政策组合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3.2“发展创业投资促进企业创新产业升级转型的对策研究” 总结了上海、江苏在发展创业投资方面主要经验:①及时落实和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政府分担一定风险和实行税收优惠等;②建立政府引导基金(母基金),实现创业投资资金的快速放大和社会资源的充分整合;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按市场化规律运作的创业投资委托管理模式;④借鉴国外“风险投资+孵化器”经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早期项目培育的成功率;⑤让创业投资企业参与当地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的部分管理工作等。并提出促进企业创新产业升级转型建议:①尽快完善和落实创业投资的扶持政策;②将建设创业投资基地作为发展创业投资的抓手;③加快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创业投资;④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创业投资退出渠道;⑤鼓励创业投资企业建立有限合伙制,促进私募基金的发展;⑥促进创业投资与相关领域的互动;⑦加快集聚和培养创业投资专业人才等。

3.3“创业投资理论与应用” 的研究专著系统论述了:我国多层次的风险资本市场的培育和创业投资体系的建设,有利于我国民间权益资本的发展;我国风险资本可供选择的运营组织和激励约束机制、创业投资的投资工具和财务结构等方面的投资管理创新、风险项目的选择评估与风险识别和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实证分析了我国不同创业投资机构的监管、干预程度及其和投资效益的关系;我国创业投资服务支撑体系的作用,及创业投资的区域发展战略及其对策。

3.4“农民工返乡创业对策研究” 是从政府和农民等两方面提出了引导和扶助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建议:①为返乡创业提供融资优惠政策;②为返乡创业提供资源使用优惠政策;③为返乡创业充实人才等资源;④为返乡创业提供税费减免优惠政策;⑤为返乡创业创建良好硬件环境等。根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国农民工有1400万~2000万人具有了创办企业的能力,未来吸引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的潜力巨大。

二、促进创业教育与创业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

1.为创业投资公司营造良好的创业投资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政策的建议

通过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市场投资环境政策,借鉴国内外创业投资公司的好的做法,发挥创业投资公司的提供资金+所有的资源和支持及提供直接丰富的创业指导作用。加强创业投资的法制环境建设,出台有利于创业投资的市场进入、税收优惠、投融资管理等方面扶持性政策。

2.完善创业投资运行机制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渠道的措施建议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步建立完善资本供给、资本运作、资本退出的创业投资的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出台鼓励除政府和银行之外的社会民间组织及国内外个人投资者积极参与创业投资,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创业资本金资源,以解决创业投资资本金供需矛盾。

3.建立有效的政府引导基金提升政府主导调控和服务功能的政策建议

建设服务型政府,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及服务功能,加大政府引导资金的投入,依托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解决创业投资资金短缺难题,为大学生、农民工、企业者创业活动提供创业投资资金支持。

4.加强创业教育与创业投资专业人才培养的政策建议

贯彻十精神,开展创业活动、发展创业投资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培养在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因此,应进一步落实促进创业教育与创业培训的激励政策,培养一批创业活动的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新生力量;吸引国内外高层次创投人才投身于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中来,不断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业务管理水平,使其知识结构达到创业投资运作的要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健钧.中国政策性创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探讨[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4年10期.

[2] 杨旭才,张维,关春祥.天津创业投资模式、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01

[3] 赵心悦.加强常州市创业投资发展的对策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6月 第27卷第3期.

[4] 买忆媛,彭一林. 基于创新导向的创业投资领域公共政策[J]. 管理学报,2006,3(2):199 - 203.

[5] 王立军.发展创业投资促进企业创新产业升级转型的对策研究[J].浙江社科网,总第268期.2008,9.22.

[6] 杨华初.创业投资理论与应用[M]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79870065). 科学出版社,2002.11.

上一篇:外贸市场范文 下一篇:中学数学教育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