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与投资范文

时间:2023-06-04 11:42:38

创业与投资

创业与投资范文第1篇

《投资与创业》(CN:23-1517/F)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投资与创业》辟有金融与投资;就业与创业;产业经济;财税纵横;企业与管理;市场与营销;工业技术、百业论坛等栏目,是一本以投资、创业、金融、营销、人力资源与生产力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类刊物。

创业与投资范文第2篇

一、创业投资的含义

创业投资产生于美国,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很多富裕家族和个人向他们认为很有前途的企业提供启动资金。但是从事创业投资研究的学者及业界人士普遍认为,1946年拉尔夫・弗兰德斯和哈佛商学院教授乔治斯・德瑞奥特创建的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简称ARD公司)是创业投资行业诞生的标志性事件。面对二战结束初期美国中小企业,特别是新创企业的发展处于一个低潮期的状况(而这种状况主要源于创新性中小企业和新型企业的融资困境及缺乏管理技能的瓶颈制约),拉尔夫・弗兰德斯和乔治斯・德瑞奥特提出了一套独立的解决方案,即建立一家公开交易的、封闭型的投资公司,交由职业金融家管理,主要为那些新成立的和快速增长中的公司提供权益性融资。公司在选址时所以选定了马萨诸塞州,是因为处在该地的麻省理工学院在二战时期,开发出了大量具有广阔商业前景的新技术。随着美国创业投资业的发展,人们对创业投资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理解也不断在发生变化。

创业投资,亦称创业资本,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创业投资,是狭义的创业投资基金,是指当代创建高技术企业及使其产业化的投资,特别强调创业资本对启动期和成长期的创业企业投资的作用。这种创业投资对美国高科技产业群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创业投资的产生及其内涵,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创业投资之所以在美国产生、形成产业并对美国经济发展起到强大的促进作用,与创造文是密不可分的。

二、创业投资与创造文化

创造文化的主要精髓是指人的大脑功能。创造文化不仅包括人自身主体大脑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技能与各种知识与技术,特别是高技术的相互碰撞与交融,显示出的创造心理、创造行为、创造过程等活动表现出的创造力,即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体现的内涵;而且还包括各种创造活动环境反映出的创造氛围。而有利于发挥创造力作用的创造氛围,则体现了创造文化的外延。创造文化是一种将人的智慧形成于知识、技术、资金、艺术与设备等载体上,使各种载体增值的机制,这正是创造文化的价值与魅力所在。

1.创业投资的产生与创造文化的牵引作用

ARD公司的诞生,标志着美国金融领域中一种新的资本运作方式的出现,属于金融领域的创新成果。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高技术成果及其孕育的高技术创业企业,具有发展潜力大、风险也大的特点。这种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结合,本身就体现了创造力的发挥。据美国“考夫曼创业领导人中心”于1999年发表的报告,每12个美国人中,就有1个人期望自己创办企业。美国人认为,自己创办企业是“一项令人尊敬的工作”。正是这种创造文化,构成了美国硅谷成功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经济的灵魂。而创业者,其长处在于懂技术,或拥有高技术成果,但却缺乏资金或管理技能。这种企业很难从传统的产业投资中获得资金支持。正是拥有创造性思维的创业投资家们,基于对高科技产业市场需求的预测,本着鼓励尝试、挑战风险和宽容失败的精神,不仅提供将高新技术甚至只是一个好的创意转换成创新产品和企业的资金,还提供了建造成功的企业所需的合适的公司组织结构和公司发展策略。可以说,没有创业投资家,美国的创业投资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群难以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而创业企业家本身就是在美国独特的创造文化氛围中孕育出来的。

2.创业投资运作机制的形成与创造文化的动力作用

创业技术企业的投资,是高风险的投资,而且要取得巨额利润回报,因此运作起来要比其他金融投资复杂得多。

(1)创业投资行为是由创造文化驱动的。无论是在创业投资业形成与发展的初始阶段,即20世纪二、三十年资者集投资人与创业投资家于一身的阶段,还是后来的由投资者、创业投资家和创业企业家构成的创业资本支持高技术创业企业的发展模式,都反映了创造性思维对投资者和投资家们的行为驱动作用。正是由于创造性思维的存在,使得投资者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富于前瞻性,勇于冒险,为传统产业投资的空白区提供资金支持。而那些高新技术的创造者,也正是在大脑智慧的冲击下,勇于创新,不断为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2)创业投资家的选择是创业投资运作的关键。创业投资家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每天过滤掉大量的商业计划书。尽管这些商业计划书大部分都是其他创业投资家、行业内知名人物、成功的企业家或律师推荐来的,创业投资家还是会对投资项目进行详尽的考查,例如,该项目的市场前景如何?创业者的背景如何?市场是否已有或正在孕育类似产品?该技术是否受到专利保护?等等。从目前的高科技发展状况来看,创业投资最大的风险是技术风险和对产品未来市场的判断风险,从创意到产品研发,到市场销售,到公司盈利,这里面隐含着太多的不可预知性。面对这种巨大的不可预知性,创业投资家除了具备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外,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对于这种抗风险能力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

(3)创业投资运作的过程,不仅有创业资本自身的运作问题,而且还有其他金融投资无法兼顾的复杂问题。创业投资家必须针对创业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各个阶段所遇到的不同问题,不断地协助创业企业家发挥他们的各种大脑功能智慧,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任何一项高技术产品,都是经过科技人员从无到有的探索产生的,显然它的产生离不开创造文化。但是,它的成长发育,直至成为名牌,仍需大量的探索工作。由此可见,高新技术的产品化、商品化乃至产业化,都离不开人的大脑智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造文化。创造文化是创业投资运作的不竭动力。

3.创业投资孵化高技术企业的成功与创造文化的增值作用

高新技术企业及其所形成的产业,不仅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而且还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的风险。创业投资家经过对高技术项目的审查与论证,对创业企业投入首期资金,从而拥有企业的股权。创业投资家积极参与创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并根据创业企业的发展及其对资金的不断需求,再确定投入第二期、第三期,乃至第四、五期等等,以买股的方式向企业注入资金,加强了创业投资公司对创业企业的控制权;同时,又不断地向创业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即在协助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在其创建名牌、创新与开拓市场、发展产业时,不断地投入极为丰富的大脑功能智慧,增加其产品或服务的有用性,来满足人类不断变动的需求,才能提高创业企业的价值,并且创造出最具有价值的产业。创业投资公司在适当的时候会促成创业企业上市,或者说服大公司收购兼并,将其所有的股权全部或大部分出售以得到投资回报,使创业资本得到巨额增值收益。

美国的创业投资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其特殊的以创造文化为特征的文化背景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硅谷的成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硅谷的高技术产业以及创业投资业,之所以能在世界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是源于硅谷的创造文化。硅谷不仅绝对相信人类大脑的潜能,崇尚思考与试验,永葆科技创意与新知,而且还具有鼓励冒险与允许失败的工作方式以及勇往直前、无畏风险的创造精神等。正是这种大脑功能智慧体现的创造文化,融入创业资本、高新技术与先进设备中,使其不断增值或增加实用性,满足了人类不断变化的需求,并对高新技术、创业资本与先进设备加以整合,构成了新时期的新型经济。有鉴于此,要发展创业投资产业,并利用其促进经济范式转型和经济增长,就必须着手培育创造文化。只有以创造文化为背景的创业投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投资。

创业与投资范文第3篇

其实,从出现风险投资以来,创业团队和投资方的爱恨情仇就从来没有中断过。就连商业传奇人物乔布斯,也曾经被自己创立的公司踢出局,并在苹果最低谷的时候力挽狂澜,造就了一段商界神话。

能进入公众视野的公司风云,创业团队和投资方大抵都已经一起经历过创业初期和高速发展阶段的诸多生死劫。不了解其中的原由,大多数人会不由自主地站在“悲情英雄”――创业者一方。然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面临的问题截然不同。因而,创业团队和投资方争斗的焦点也必将大相径庭。那么,创业团队与投资方之间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博弈?

早期阶段的风雨与共

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初创阶段的企业,好的项目和好的团队是成功的关键。所谓好的项目,既应有内涵真实的市场需求,又有足够多的市场和技术资源做支撑;好的团队,既需要有担当、有凝聚力、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团队成员的核心价值观也必须高度一致。在创业这条艰辛的道路上,要满足以上种种条件,即便集合创业团队和投资方的努力,也未必能够做到。

早期创业企业5%左右的成功率决定了创业团队和投资人从一开始就进入博弈状态。

站在创业者的角度,一旦全职创业,创业期间超越预期的投入周期和力度还可能让前期准备不足的团队成员经受生存的考验。创业压力带来的身心煎熬自不必说,甚至工作的压力和家庭压力交织在一起,创业阶段婚姻破裂的创业者不在少数。

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同样充满考验。如果创业者是一无所有的“小菜鸟”,缺乏资源是必然的。如果创业者经过足够的打磨,意识到资源的重要性,从零开始到处求人要资源,似乎还比较容易做到。但是资源能否靠近,团队是否有足够的能力留住资源,则是巨大的问号。没有经历过重重打磨的创业团队,在面临重重困难时,很容易产生心理畏惧或厌倦,放弃是许多人的选择。

比如,在一年前的早期风险投资热潮中,大量的资金涌向所谓名校在读大学生,甚至出现了资金投入方四处找资源追着创业团队走的现象。但是由于创业团队感性大于理性,加上大学生还有学业压力,导致许多资金血本无归。

如果创业者本身就是“社会高端人士”,全职创业后平台的改变也就意味着缺乏资源几乎是必然。虽然有人脉、有经验甚至有资金的创业团队具有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但是曾经成功的管理经验未必适用于创业,自我否定是这类团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且新企业的资源诉求与此前很可能天差地别,“放不下面子求人”是这类创业团队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更大的陷阱埋藏在花钱方式上,大企业稳定的现金流有能力也有必要维持较高的管理费用,而初创企业却必须处处担心市场测试是否能够带来现金。

比如,有公司高管下海创业后表示:“我必须要对那些八零和九零后的小孩客客气气”,能够调动的资源远非当初可比,太难受了;也有高管辞职创业后仍然保持在职时候的霸气,这种霸气自然有利于给人带来信心,但也会把一些资源方震跑;还有些高管认为需要靠办公室“装门面”,一开始就花大钱租高端写字楼,投资人的钱很快花完之后,现金流断裂而不得不放弃。

由此可见,在创业早期阶段,资金方与创业团队一样,承担了巨大的风险。如果双方都有丰富的经验,资金和项目结合之前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了解,双方资源高度互补,而且都具备站在对方角度相互理解的能力和胸襟,那么两者之间“婚后”的摩擦会小很多。反过来,创业作为挑战极限的心理体验过程,双方都无法在“冰与火”之间保持平静和激情,而在“诱惑”和“恐惧”之间徘徊,那么两者之间的摩擦会非常厉害,达到“积怨已深”的状态实属正常。

发展阶段的价值转换

创业团队一旦经过了天使客户的测试,便开始进入关键价值转换的过程。

首先,看一下初步复制阶段的价值转换特征,以及在这个阶段中创业团队与投资方之间的博弈。

经过市场初步测试的产品,已经完成了初步的研发工作。虽然仍然需要不断的产品迭代以提升客户体验,但是与此前从零到一的产品突破有所不同,精雕细琢的优化过程需要更加复杂的管理系统作为支撑。

与此同时,通过市场测试的新产品会逐渐引起市场的注意,竞争对手随时可能模仿。通过迅速扩大销售额既能降低单位产品成本,也可以增加利润、巩固成果。市场对创业团队的价值由软约束变为硬约束,即市场对创业团队的关键点从需求调研、需求判断、需求感觉等,转变为市场营销战略的实施和销售团队的构建等。很显然,后者对团队的市场营销技能要求更高,也更综合。

创业团队进入全新的阶段之后,必须快速实现能力转换,如果事先已经有铺垫,团队中预设了经验丰富的市场营销核心成员,转换阻力会比较小。而能够得到风险投资青睐的团队,大多都有比较强的技术基础,创业初期技术团队的绝对优势很可能会带来市场推广阶段的新问题。

技术和市场的交替配合,对于许多创业团队来说是必须经历的,有经验的风险投资方则司空见惯,会要求创业团队的人员和股权结构必须合乎要求,否则创业团队会被强行调整人员和股权结构。

其次,成功的市场推广会将企业带入高速扩展阶段,企业由创业管理向企业管理转变,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至关重要。

对于年轻企业,快速扩张既是喜讯,也可能将企业带入混乱的漩涡。在中国企业发展史中,由于增长速度过快而死亡的企业比比皆是。其中原因大体在于,企业在种子期并没有走通所有的环节便匆匆扩张,在复制期没有做好标准化和流程化的工作便急于提高速度。也就是说,进入快速扩展期的企业,已经逐渐向成熟企业靠拢,企业内部控制能力的重要性逐渐超越外部扩张能力。

由于习惯了创业企业的打法,许多创业团队无法适应规模化管理,而这恰恰是决定创业企业胜败的关键。例如拉手网,虽然在 B+C 轮融到了美团网两倍的钱,但人员的管理与商家的服务没有到位,依然被美团网后来居上。与之相对应的是,前者尽管成功进入到C轮,在许多专业人士看来,C轮死的魔咒不亚于种子轮。

通常情况下,经过了多轮融资,创业团队的股份会在不同程度上遭到稀释,这就为创业团队与投资方的博弈埋下了导火索。一方面,创业团队会认为投资方不懂业务;另一方面,投资方会认为创业团队管理能力不足。如果一家独大,一定会朝着控股方的意志前进;如果股权结构复杂,双方冲突的结果难以意料;如果处理不当,投资方派出具有丰富大企业管理能力的人出任CEO就不足为奇了。乔布斯当年的情况大抵如此。

成熟阶段的再创造

即便是到了成熟阶段,企业经营管理进入稳定状态,创业团队与投资方之间的博弈也不会停止。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进入成熟期之后,一般会有稳定的现金流,融资渠道的多样性也意味着企业不太容易死掉。但是,即便经过多次的流程再造,成熟企业还是很容易出现繁文缛节,同时公司政治几乎难以避免。

要走出繁文缛节和公司政治的漩涡,企业文化是关键。与之前高度不确定下求生存的中小企业不同,大企业相对稳定而不易推动新生事物。其中的原因在于,为了能够管理好大企业,难以避免要用强硬的规章制度。许多时候,走一遍流程足以吓跑一个客户。然而,放任员工剑走偏锋,又很容易让企业失去控制。借助企业文化,以上悖论可以迎刃而解。一方面,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良性且强势的企业文化可以降低企业对制度的依赖;另一方面,企业文化还能强化制度的可执行性,从而降低制度执行成本。

从文化本源上来说,任何一家企业的文化都是创始人文化与继任者文化的叠加。如果创始人本身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企业,那么,企业文化中一定会深深烙印创始团队的理念。也就是说,公司势必拥有十分强势的企业文化。

强势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降低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增强企业的活力。但是强势企业文化也会与新进入企业的力量产生剧烈的文化冲突。解决冲突的难点在于,价值判断本身就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因此,冲突处理不当,很可能演变成公司政治。我们看到的故事大都发生在这个阶段,万科股权之争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此时,创业团队如果能通过企业内部创业激活新的成长空间,双方从分割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再次聚焦于高度不确定下的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以实现潜在的增长,将成为主要矛盾,而之前的主要矛盾则转变为次要矛盾。很显然,不管是万科股权之争,还是其他一些企业案例,由于没有能够让投资方看到创业团队创造未来的空间,拥有更强的“分蛋糕”的权利便显得更加诱人了。

创业与投资范文第4篇

无心插柳柳成荫,

最伟大的创业公司不一定是最伟大的投资公司投过的。

——孙陶然

孙陶然20年6次创办或联合创办企业,横跨媒体、广告、公关、消费电子、农业及金融服务业,目前经营拉卡拉,偶尔也做天使投资。他每一次创业都独辟蹊径。关于创业秘诀,他有自己的36条军规。在天使投资领域,他自言小有成就,因为自己投资的企业好多比自己经营的企业都要好,有些甚至已经完成上市。

日前举行的首届中国天使投资人大会上,拉卡拉董事长孙陶然接受媒体专访时,阐述了自己眼中的天使投资“铁律”和创业“军规”。

“投资首要看的是人”

雷军投的第一个项目是孙陶然创办的拉卡拉。1996年,在中关村组织的一次会议上,孙陶然和雷军相识。两人一见如故,很对脾气。 “孙陶然做什么都能成。”这是雷军对孙陶然的判断,也是他一贯对他认准的人放出的话,“无论他做什么我都投。”

雷军对孙陶然总是一句话:“你做什么我都支持。”“我认为这句话对创业者来说非常重要,这是对创业者最大的支持。尽管同样是投资,这是充分相信你这个前提下的投资。”孙陶然不无感慨地说,“被投资的经历无疑对我以后的投资行为产生了很大影响。”孙陶然比较倾向于熟人创业者,“投资首要是看人。我是用玩的心态在做天使投资,选项目说实话我首选熟人,不熟悉的人我会比较谨慎,微博上的几乎不会看。”目前投资市场大量涌现的创业孵化器,在孙陶然看来并不是万能的,他对记者分析道:“孵化器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创业者在孵化器中培育一段时间后,一定要去野外接受大风大浪的锤炼。创业能否成功,取决于创业者怎么应用这些孵化器,孵化器本身是好的,用好了是可以加速自己的成长。所有伟大的公司都是野地里长出来的,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最伟大的创业公司不一定是最伟大的投资公司投过的。”

“创业的3条军规:走正道、创新、放下身段”

2011年12月,经历了5次创业酸甜苦辣的孙陶然,写了一本书叫《创业36条军规》,将自己过去20多年的创业历程全部“吐槽”,总结成败得失。

孙陶然认为,创业者最需注重的三条是“走正道、创新、放下身段”。他解释称,“走正道”是做人的根本之道,也是做企业之道。而创业者一定要通过创新来创业,“不要总想着复制和模仿,找到了市场机会,找到空当。”

谈及“放下身段”,孙陶然分享自己的创业感受:“创业者一定要放下身段、死缠烂打,把西装脱掉,把裤脚挽起来,把每个机会当成最后的救命稻草,只要肉体上没有被消灭,精神上就不要垮掉。”

在孙陶然眼中,创业从最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做买卖,如果一个创业者5分钟内说不清楚自己的公司是做什么的,这就意味着他的商业模式有很大的问题,“你卖什么东西?卖给谁?这是最简单的问题,也是最基础的问题。这些东西搞不清,怎么创业?”

孙陶然说:“创业者在选择创业领域时,一定要在市场需要、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此外,作为一个创业者,在创业之前最重要的是把战略想清楚,而不是事必躬亲去做多少具体的事情,创业者大量的时间应该是脑力劳动而不是体力劳动,“当然,对于公司的领导人来讲,脑力劳动绝不仅仅是坐在电脑前面指手划脚作决策,而是要把自己公司发展的战略系统化,然后分段去执行,这才是脑力劳动。”孙陶然说。

论及很多创业者抱怨找不到投资,孙陶然说:“创业者第一步最关键的不是找投资,而是先把买卖做起来。先把产品做出来,然后再去找投资。拿不到投资就不创业,这是不可取的态度。”他对创业者的忠告是把投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把产品做出来,第二阶段是利用投资把产品推到市场上,第三阶段是利用投资扩大规模。“模仿和抄袭是大公司的权利,不是小公司的捷径”

长久以来,中国创业者的“山寨”模式一直为外界诟病,在孙陶然看来,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创业者的急功近利,“现在很多创业者甚至成功人士的价值观有问题,他们认为模仿和抄袭很正常,对模仿和抄袭不觉得可耻,使得许多山寨产品竟然登堂入室。”孙陶然认为,创业者应该树立这样一个观念:抄袭并不能使你更容易成功,“模仿和抄袭不是创业成功的捷径”。

而在互联网某些细分领域,创业者也总会遇到凭借“山寨”后来者居上的巨头,孙陶然调侃这些行为属于“天灾人祸,你要认命”,有些依靠山寨版成功的案例,即使你完全复制了,也不一定能让你成功。对于怎样避免被“山寨”,孙陶然认为,创业者首先要步伐稳健,不要因为有模仿者和抄袭者而乱了自己的阵脚;第二,要学会自我进化,自我创新,不断前进。

创业与投资范文第5篇

投资者往往以致富为目的,对投资回报的预期较高,一年10%-20%的回报并不能令他们满意。然而,如果真能普遍达到这一水平,已是奇迹了!复利的神奇效应将会使其成为超级富豪!

复利计算中,有个“72法则”,就是用72除以年收益增长率,可以得出资金翻番时间。例如,你有1万元,投资了基金,每年赚20%,用72除以20,得3.6。也就是说,大约3年半的时间,你的1万元就会翻番成2万元。如此类推,如果足够长寿,全世界的钱可能就是你的了。

然而,区区万元本金加上足够的耐心,岂能让人变成千万富翁?问题就出在“20%”上。真可以轻轻松松实现每年20%的增长吗?还是看一看古今中外的历史吧。

前段时间,晨星评出了美国的最牛基金经理,而他们的表现“出人意料”!史上最牛债券基金经理比尔•格罗斯,10年之内,他的基金的每年平均回报率只有7.7%;明星股票基金经理布鲁斯•博考维茨,过去10年,每年的平均回报率仅13.2%而已;明星经理大卫•赫洛的两只国际股票基金,10年中,年平均回报率也只分别是10.1%和8.2%。

可见,即使把钱交给美国最牛基金经理打理,每年的收益也不过如此!中国情况如何呢?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发行于2001年,目前还不到10年。最早的封基诞生于1998年,虽超过10年,但找不到哪个基金经理能连续掌舵某只基金达到10年之久。中国经济这20年来一直高速增长,GDP增速世界领先,但上证指数平均年涨幅仅16%左右,约为GDP增速的两倍。也就是说,投资者如果在上证指数刚推出时,就持有其指数基金至今,扣除管理费,平均年收益率少于15%。

有人说,美国最牛基金经理10年平均收益率最高不到15%,可能由于中间经历了金融危机,换个时间段,结果会不同。我们把时间段拉长,会发现,整个20世纪的100年间,英国股票年收益率大概只有10.2%,瑞典是8.2%,澳大利亚7.6%,美国6.9%,德国、日本则都低于5%。中国股市已经经历了黄金般的20年的高速发展,平均年涨幅为16%左右。然而,如果把未来拉到一个足够长的周期,我们可能要把股票年收益预期降至10%,即长期可持续的GDP增速的两倍左右,这应该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预期。

也许有人拿巴菲特做反例,说他管理的资产,年均回报率就达到了20%。而全球仅一个巴菲特而已,是真正意义上的小概率事件。

通过以上分析,您不难明白,依靠投资理财创富是不现实的。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20年间,涌现了成千上万的富豪,但还没见到哪一位是通过简单的股票二级市场和基金投资创富成功的。他们致富的共同特点是实业积累加上资本运作。致富是需要一搏的,而它多半是依靠创业或创投。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设定投资理财的合理回报预期,这是投资理财能否实现其既定目标的关键。如果预期过高,以创富为目标来进行股市或基金投资的操作,在频繁追涨杀跌之际,往往事与愿违。

那么,预期只有10%左右的年化回报,是否不值一提呢?根据前面所述的“72法则”,7年间,财富可以翻番,通过投资理财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已达到。只要有适当的期望值,不也其乐融融吗?

创业与投资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创业教育 创业投资 政策措施 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9-0076-01

一、我国创业教育与创业投资发展的主要政策分析

1.对高校创业教育与创业投资的优惠政策分析

1.1人社部在《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中提出3年引领45万名大学生实现创业,并规定:大学生创业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享受注册资金优惠、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鼓励支持大学毕业生开办网店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创业辅导和便利条件。建立一批大学生创业园,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低成本的生产经营场所和企业孵化服务;将创业实训、创业孵化、创业指导相结合,细化、规范服务流程,建立不同阶段大学生创业的全方位、阶梯型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制定大学生创业园区房租补贴、经营场地补贴政策等。

1.2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通知》精神极大的促进了大学生创业活动,将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实践、创业训练、创业投资等创业活动推向新的阶段。

1.3我国《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政府从设立政策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税收政策扶持、完善创业投资退出机制等三大方面对创业投资企业的政策扶持措施,为创业投资企业提供特别法律保护。

2.对创业投资的模式研究成果分析

2.1“中国政策性创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探讨” 的研究提出5种政策性创业投资基金可以采取不同的运作模式:①政策性创业投资基金直接投资于创业企业的模式;②政策性创业投资基金通过参股方式支持设立商业性创业投资基金,商业性创业投资基金再投资于创业企业的模式;③政策性创业投资基金委托商业性创业投资基金机构管理的模式;④政策性创业投资基金通过提供融资担保,支持商业性创业投资基金提高资金运作能力的模式;⑤政策性创业投资基金通过为商业性创业投资基金提供风险补偿,间接提高商业性创业投资基金的收益率的模式等。上述前4种模式可以采取有偿方式进行,并能够实现政策性创业投资基金的自我循环;而第5种模式则只能采取无偿方式进行,无法实现自我循环,目前已经较少使用。

2.2“天津创业投资模式、问题与对策的思考研究” 综合国内研究提出主要观点为:在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现阶段,政府应该以“官助民办”、“引导、支持,而不包办”作为目标,以政府资金和民间资本相结合的形式作为直接手段,逐步引导与培育多元化的民间投资主体进入我国的风险投资市场,最终形成以商业性风险投资为主体的市场主导型风险投资运行模式。

2.3“加强常州市创业投资发展的对策研究” 中就下一步如何加快发展创业投资提出建议:①加强理念引导;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③壮大资本规模;④加强专业合作;⑤健全市场体系;⑥鼓励创投企业积极进行项目投资;⑦完善退出机制等,这些建议值得参考。

3.对创业投资政策研究成果分析

3.1“基于创新导向的创业投资领域公共政策” 的研究是从公共政策、创业投资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入手,从创新的需求和供给角度建立模型,研究了创新产品市场和创业投资市场,并采用均衡分析方法研究了整个市场的均衡状态,根据社会效用最大化目标,分析了政府最优公共政策组合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3.2“发展创业投资促进企业创新产业升级转型的对策研究” 总结了上海、江苏在发展创业投资方面主要经验:①及时落实和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政府分担一定风险和实行税收优惠等;②建立政府引导基金(母基金),实现创业投资资金的快速放大和社会资源的充分整合;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按市场化规律运作的创业投资委托管理模式;④借鉴国外“风险投资+孵化器”经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早期项目培育的成功率;⑤让创业投资企业参与当地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的部分管理工作等。并提出促进企业创新产业升级转型建议:①尽快完善和落实创业投资的扶持政策;②将建设创业投资基地作为发展创业投资的抓手;③加快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创业投资;④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创业投资退出渠道;⑤鼓励创业投资企业建立有限合伙制,促进私募基金的发展;⑥促进创业投资与相关领域的互动;⑦加快集聚和培养创业投资专业人才等。

3.3“创业投资理论与应用” 的研究专著系统论述了:我国多层次的风险资本市场的培育和创业投资体系的建设,有利于我国民间权益资本的发展;我国风险资本可供选择的运营组织和激励约束机制、创业投资的投资工具和财务结构等方面的投资管理创新、风险项目的选择评估与风险识别和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实证分析了我国不同创业投资机构的监管、干预程度及其和投资效益的关系;我国创业投资服务支撑体系的作用,及创业投资的区域发展战略及其对策。

3.4“农民工返乡创业对策研究” 是从政府和农民等两方面提出了引导和扶助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建议:①为返乡创业提供融资优惠政策;②为返乡创业提供资源使用优惠政策;③为返乡创业充实人才等资源;④为返乡创业提供税费减免优惠政策;⑤为返乡创业创建良好硬件环境等。根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国农民工有1400万~2000万人具有了创办企业的能力,未来吸引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的潜力巨大。

二、促进创业教育与创业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

1.为创业投资公司营造良好的创业投资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政策的建议

通过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市场投资环境政策,借鉴国内外创业投资公司的好的做法,发挥创业投资公司的提供资金+所有的资源和支持及提供直接丰富的创业指导作用。加强创业投资的法制环境建设,出台有利于创业投资的市场进入、税收优惠、投融资管理等方面扶持性政策。

2.完善创业投资运行机制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渠道的措施建议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步建立完善资本供给、资本运作、资本退出的创业投资的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出台鼓励除政府和银行之外的社会民间组织及国内外个人投资者积极参与创业投资,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创业资本金资源,以解决创业投资资本金供需矛盾。

3.建立有效的政府引导基金提升政府主导调控和服务功能的政策建议

建设服务型政府,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及服务功能,加大政府引导资金的投入,依托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解决创业投资资金短缺难题,为大学生、农民工、企业者创业活动提供创业投资资金支持。

4.加强创业教育与创业投资专业人才培养的政策建议

贯彻十精神,开展创业活动、发展创业投资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培养在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因此,应进一步落实促进创业教育与创业培训的激励政策,培养一批创业活动的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新生力量;吸引国内外高层次创投人才投身于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中来,不断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业务管理水平,使其知识结构达到创业投资运作的要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健钧.中国政策性创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探讨[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4年10期.

[2] 杨旭才,张维,关春祥.天津创业投资模式、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01

[3] 赵心悦.加强常州市创业投资发展的对策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6月 第27卷第3期.

[4] 买忆媛,彭一林. 基于创新导向的创业投资领域公共政策[J]. 管理学报,2006,3(2):199 - 203.

[5] 王立军.发展创业投资促进企业创新产业升级转型的对策研究[J].浙江社科网,总第268期.2008,9.22.

[6] 杨华初.创业投资理论与应用[M]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79870065). 科学出版社,2002.11.

创业与投资范文第7篇

这种信息不对称包括外生的信息不对称和内生的信息不对称,所谓外生的信息不对称,是指由于创业项目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对于项目的发展前景而言,很难确定其究竟是否是一个好项目,即风险投资家和创业企业家都不能完全知道创业成功的概率。所谓内生的信息不对称,是指风险投资家无法准确地知道项目的具体情况,风险企业家团队的能力,以及风险企业家的努力程度。对于风险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家之间的内生的信息不对称,可以分为投资前的逆向选择和投资后的道德风险。

1信息不对称关系产生的原因

风险投资家和创业企业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由多方面的因素产生的,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1.1风险企业本身的特点

由于风险投资企业多数是高新技术企业,其特点决定了其信息不对称程度一定会比一般的企业要高很多。高新技术企业由于所需的有形资产的投入较少,主要是依靠开发者的才智以及积累的经验这些无形资产,因此其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比例要比其他企业的比例小得多,而信息时代人力资本的高流动性,使得风险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从而很难评价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另外,市场变化快,产品易被淘汰,进一步加深了风险企业价值的不确定性,使得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又进一步地加深[1]。

1.2创业者的机会主义行为

当创业企业家为潜在的不诚实的创业者时,他们会将对企业不利的信息隐藏起来,以求获得风险投资家的投资资金。不仅如此,当创业企业家与风险投资家的经营管理理念、控股心态不一致,以及创业企业家出于对内部核心技术的保密动机,都会使创业企业家出现隐藏信息的行为。而当创业企业家与风险投资家的目标不一致,或者是创业企业家缺乏创业精神时,创业企业家就会出现隐藏行动的行为。

1.3风险投资家的有限理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各类中介机构的发展,风险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是,信息的丰富程度越高,则信息中的“噪声”也就越多,这就对风险投资家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信息中提炼出有用的和真实的信息,对信息进行鉴别,这是风险投资家急需改善的问题。但是,对于大多数风险投资家来说,由于受知识、能力和时间的限制,从这些良莠混杂的信息中可能很难提炼出有效的信息。

1.4高昂的信息搜集成本

由于风险投资多数是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这些创业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信息的搜集成本会更加的高昂,甚至会超过投资创业企业的利润,因此,对于风险投资家来说,会放弃对创业企业的详细的信息搜集计划,从而造成信息的不对称性。

2投资前的信息不对称性

对于投资前的信息不对称而言,主要体现为风险投资家相对于创业企业家的信息不对称。由于创业企业家以及团队的能力作为一种私有信息在市场中是非显性的,创业企业家以往的从业经历、能力、人品、性格以及业绩水准受聘用者主观影响和媒体炒作的因素较多[2],导致了创业企业家能力与风险投资家对其判断的不对称性。DebiPrasadMishra(1998)指出,逆向选择问题通常可以通过信号理论方法来解决,但事实上,创业企业家往往愿意支付虚假信号的成本,而风险投资家常常无法有效地甄别创业企业家的信号示意。例如,某些创业企业家利用“海归”背景、高等学历等信号来显示其高能力,当风险企业家被这些信息所蒙蔽时就出现了逆向选择问题。

2.1投资前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

首先,风险投资家首先面临的创业企业家创意的可靠性问题。因为,当投资发生时,创业企业家的创意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甚至还仅仅存在于商业计划书的文字中,因此,相对于那些成熟企业的投资来说,正确的甄别和筛选创业企业家创意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通常会高得多。其次,风险投资家面临创业企业家刻意隐瞒自身所拥有的高新技术产品和管理团队能力的信息。因为,为了争取到风险资本家的资金投入,创业企业家往往会隐瞒对吸引投资不利的有关信息,例如,技术可行性、产品换代能力和市场竞争程度等潜在问题[3]。最后,风险投资家还面临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投资风险,即事后发现创业企业家组织管理能力不足。因为,风险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家接触时间比较短,对创业企业家能力的了解很难做到真实,而创业企业家撰写的商业计划书被认为是显示其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中介服务的发展,在他们的帮助下,任何一个创业企业家都可以做出高质量的商业计划书,这就把有关创业企业家能力的信息隐藏了。

2.2投资前信息不对称的博弈分析

假设风险投资家认为创业企业家成功(V公司)的概率为P,创业企业家失败(F公司)的概率为1-P,且创业企业家的融资成本为C1,风险投资家的融资成本为C2,所投资金为I。进一步假设,w1为创业企业家的保留收入水平,w2为风险投资家的保留收入水平,β(0<β<1)为激励强度,α为创业企业家固定收入。若V公司争取到风险投资,创业企业家可获得收益πV1=πv•β+α-C1,(πV1w1,风险投资家可获得收益πV2=πV•(1-β)-α-C2-I,(πV2w2);若F公司争取到风险投资,创业企业家可获得收益πF1=πF•β+α-C1,风险投资家可获得收益πF2=πF•(1-β)-α-C2-I。根据海萨尼转换,引入一个虚拟的参与人———自然[4],假设创业企业家之道自己的类型(V企业/F企业),但是风险投资家不知道,但是他知道V公司和F公司的概率分布。风险企业家与创业企业家的不完全信息博弈如图1所示。图1海萨尼转换后的风险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家之间的博弈当投资收益大于不投资收益(Pw2+πF2πV2+πF2)时,风险投资家的最优策略是“投资”,此时的贝叶斯策略均衡为(融资,投资);当Pw2+πF2πV2+πF2时,贝叶斯策略均衡为(不融资,不投资);当P=w2+πF2πV2+πF2时,同时存在两个均衡,此时,风险投资家无论选择投资还是不投资,他的预期收益都是一样的。

2.3投资前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措施

要解决投资前的逆向选择问题,实际上就是要增大不完全信息博弈中的概率,因此,一份好的商业计划书,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以及一项独特的产品都能够提高风险投资家对创业企业家成功概率的预测,这直接决定了风险投资家是否进行风险投资。首先,对于创业企业家来说,具体可以做如下方面的准备,以吸引善意的风险投资:撰写具有竞争力的商业计划书。商业计划书主要包括远景目标、近期打算和具体可行性实施方案,是企业家对整个企业的竞争优势、经营战略和管理思想的提炼。在投资前的信息不对称阶段,商业计划书是风险投资家对创业企业家认识评估的信息载体,因此,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商业计划书是创业企业家吸引善意风险投资的第一步。②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是健全的治理结构主要依赖的两种机制:激励机制能实现创业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目标一致,尽职敬业;约束机制能实现风险投资家的雇佣权利,降低风险。因此,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创业企业家吸引善意风险投资的第二步。③建立健康的企业文化。创业企业家在创立企业时,企业文化往往还只是企业家个人的价值取向,但在企业后继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企业文化不断的沉淀和完善,它最终会成为全体员工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因此,健康的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表现出对社会、对自己的利益相关方更为负责的积极形象,是创业企业家吸引善意风险投资的第三步。

其次,对于风险投资家来说,为防范创业企业家的逆向选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策略建议:

①强化风险投资的项目评估与选择机制。为了减少信息非对称性和投资的高风险性,首先,风险投资家应将资金投入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域,并且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严格的项目筛选,必须调查企业的产品、技术和市场情况,从繁多的商业计划书中有效地筛选出高质量、有发展潜力的项目[5],从而使投资价值最大化;其次,风险投资家应通过不同的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

②调查创业企业家团队成员的素质和能力。企业家的能力素质可用学历、经验等来鉴别[6],所以风险投资家应选择具有一定学历、经验丰富、敢于承担风险,以及具有创业精神的创业企业家。我们可以借助广泛的业务网络,或者是专业的创业投资中介机构,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从多方面对创业企业家团队的素质和能力进行审查,从而挑选出最优秀的创业企业家。

③考察创业企业家的声誉[7]。对于有过成功创业经验的创业企业家来说,再次创业时会更加有经验,并且会有一个自己熟悉的创业企业家团队,以及一个比较广阔的社交网络,因此会比较容易取得创业的成功。

3投资后的信息不对称性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风险投资家和创业企业家的私人收益与努力程度均不可观察,且在双方提供的努力需支付成本时,合作双方在谋求各自私人收益的基础上都存在道德风险[8],这就导致了风险投资市场上的双边道德风险问题。为了解决投资后的道德风险问题,下面从风险投资家的信息不对称性以及创业企业家的信息不对称性两个方面进行讨论,最终确定解决投资后的道德风险的策略建议。

3.1创业企业家道德风险

在以前对投资后的道德风险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都是站在风险投资家的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研究的,他们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作为人的创业企业家(信息优势)就会按照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做出决策,从而产生滥用资本、过度投资等行为,同时,由于创业企业自身的不确定性,例如技术、市场定位、运作、管理等方面的不确定性[9],这些都会进一步增加作为委托人的风险投资家(信息劣势)的投资风险。但本文认为,在风险投资中,投资后创业企业家的道德风险不是风险投资家面临的主要风险,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创业企业家并不完全是风险投资的人

创业企业家在早期对创业企业拥有相当的影响力,他拥有对企业的控制权和所有权,在风险投资家进入企业之前,创业企业家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已经渗透到了创业企业的方方面面。创业企业家与风险投资家实际上处于平等的位置,并不像公司的总经理和董事会、投资人和风险投资基金之间的委托关系,因此说这个企业并不是全部属于风险投资家的,风险投资家不能要求创业家的行为完全按照他的意图行事。

3.1.2创业企业家都具有强烈的自我激励精神

我们不能将创业企业家和企业经营者相互重叠,创业企业家并不需要在风险投资家严密的激励体系下才努力工作,创业企业家在选择创业时,他们的目标是创业成功,其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只有在其所创立的企业成功时才能实现,因此,他们都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渴望拥有成功的事业。创业企业家与普通的企业经营者则不同,他们通常有一个相当数额的固定报酬要求权,这就使其有了偷懒的倾向,但是,偷懒和偷窃现金流却不是创业企业家的理性选择。

3.1.3受企业生命周期中净现金流分布的情况限制

从企业生命周期中净现金流分布来看,与成熟企业拥有大量的自由现金流不同,创业企业家需要忍受着创业早期阶段连年负现金流的煎熬,只有大约到了扩张期或发展期才可能实现盈亏平衡。而要实现累计净现金流为正的则需等到IPO前期,由此可见,创业企业家要想盗窃现金流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能够盗窃,在风险资本家分阶段投资的情况下,其数量也必然是很小的。

3.2风险投资家道德风险

由于投资后的道德风险问题,风险投资家通常采取分阶段投资的方式,每次阶段性投资必须在创业企业家已达到前一阶段的要求的基础上,才会进行下一阶段的投资,分段投资已经成为风险投资家最常用的基本策略之一。但是,在进行分阶段投资时,风险投资家的道德风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2.1“锦标赛”的投资模式

青木昌严(2000)通过对美国硅谷的创投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风险投资家往往采取“锦标赛”的投资模式,即在第一阶段投资多家企业,然后观察各家企业的市场表现,最后抛弃其他企业,选定一家最受市场欢迎的企业,给予后期阶段的投资,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创业企业家的利益。

3.2.2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较小

Bachmann和Schindele(2006)研究发现,在风险投资家参与创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开发过程中,风险投资家可能会“窃取”研究成果、商业机密,以致影响创业企业的成功。同时,Kishida(2002)研究发现,大的风险投资公司掌握了创业企业的技术知识后以单独开发该创意相要胁,是导致创业企业家获利较少的主要原因。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们可以通过博弈基本时序图将分阶段投资情况下风险投资家的行为表现出来,具体如下图2所示:假设创业企业家首先投入资金A进行创业,其后于风险投资家签订契约,风险投资家首轮投入资金I1,由此创业企业家启动了该项目的商业化活动,此时,风险投资家要么继续注入资金I2(诚意合作、通力支持创业企业的发展;以后续的资金投入要挟创业企业家,要求提高利润分配比例),要么选择离开(不看好项目潜在盈利性、企业家才能等原因而撤资;窃取了核心技术资源自行开发[8])。

3.3投资后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措施

3.3.1创业企业家道德风险的策略建议

对于创业企业家道德风险的解决方法,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种方法:①所有权与控制权的较量。风险投资家和创业企业家在进行长期的重复博弈以后,会形成一个最优决策,即:首先,在创业企业初期,由风险投资家掌握控制权,而创业企业家掌握所有权。一方面,在创业企业初期,如果创业企业家拥有相对较大的股权,则其边际努力产生的边际收益中的较大部分将归其自己所有,这能够给创业企业家自身提供足够的激励[10];另一方面,在创业企业初期,创业企业家的主要资本为非人力资本,其能力大小不确定,担保能力相对不足,因此风险投资家为了减少投资中的风险和损失,必须掌握较大的控制权。其次,在创业企业逐渐成熟之后,如果企业经营不佳,风险投资家将仍然掌握全部的控制权,并且随着创业企业业绩的改进,风险投资家将逐渐将其掌控的控制权交予创业企业家;如果企业经营的非常好,风险投资家就将只保留剩余索取权,而将其掌控的大部分控制权全部交给创业企业家。②集体责任制度———辛迪加联盟。基于Greif(2004)得出集体责任制度能激励商人取诚实行为中的集体责任制度,投资辛迪加联盟包含了对联盟内部成员的道德风险行为进行惩罚的可置信威胁,从而抑制了道德风险的产生[8],因此也是一种基于集体声誉的制度安排。假设辛迪加联盟由个人风险投资家组成,如果他们都采取合作的态度,则他们的收益为:{r1,r2,…rn},假设联盟中的任意成员采取了不合作的行为,则此行为会给他带来的收益为:r'i(r'iri),但同时会使他付出声誉成本ci(ci0)。同时,当联盟中的其他成员对此成员采取措施进行制止或惩罚时,他们就会恢复自身的效益V=∑i-1k=1rk+∑nk=i+1rk,同时会使不合作的成员遭受损失Δ,但是,当联盟中的其他成员不对此成员采取措施时,他们就会遭受声誉的损失C=∑i-1k=1ck+∑nk=i+1ck。具体博弈情形见下图3所示。图3辛迪加内部成员之间的博弈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风险投资家通过构建一个声誉与规模合理的辛迪加联盟,可以使Cw,即联盟中投资经验丰富、声望很大的成员越来越多,由此,一旦其他成员有侵权行为,选择采取措施方案的概率就会越大。同样,对于新进入者而言,基于建立声誉的需要以及对自身利益维护,他们也不会任其他成员侵占自己的利益。因此,当辛迪加联盟的声誉和规模都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能够很好的抑制风险投资中投资后道德风险的产生。

3.3.2风险投资家道德风险的策略建议

对于风险投资家道德风险的解决方法,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种方法:①改善投资环境,实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我国的市场历史较短,市场信用机制尚未建立,相应的法律支持体系还处在建设的起步阶段[11],投资所在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弱,这导致了创业企业家无法有效地通过法律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从而最后有可能会导致风险投资市场逐渐萎缩。因此,法律环境的改善能够促使风险投资市场达到高效率的均衡状态,从而改善投资环境。但是,国际经验证明技术后进国家在赶超先进国时采取的有效战略是:刚开始采用较弱的知识产权保护以鼓励模仿创新,后来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12]。因此,分析我国当前国情,我国的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实施强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代价太大,可能性不大。②打造二次创新能力。创业企业家为了防止风险投资家在分段投资的后期采取离开或剥夺其合作剩余的行为,可以为企业打造二次创新能力,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但是,创业企业家采取这种冒险性的创新行为不仅会降低对原项目的投入,伤风险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也会增加联盟风险,导致合作创新出现新的困境。③开展联合投资。如果可以引入投资市场的中介人,开展联合投资,从而遏制大公司的知识窃取行为,进而解决风险投资家的道德风险问题,那么这对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4总结

创业与投资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绿色技术;创业投资;民间资本;市场驱动

近年来,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和能源问题日益严重,国际社会对于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开发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以新能源为核心的绿色技术产业应运而生。绿色技术(Greenteeh)即清洁技术,狭义上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环境友好型新材料、绿色农业、节能等,从广义上讲,只要是能够减低污染,减少对自然资源损耗的技术、产品、服务,都可以统称为绿色技术。在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基本国策,政府的政策支持不仅要关注绿色税收体系建设,而且要全面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张伟(2009)从广义环境金融视角,指出开展环境投融资活动必须突破狭义环境的束缚,进入所有环境友好型产业领域。这就意味着,环境投融资活动不仅涉及环境末端治理,而且也要覆盖绿色技术产业。但是,绿色技术产业具有高风险兼高收益特点,决定了传统金融(无论是间接融资还是直接融资)难以对其提供主要的融资支持,而创业投资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开辟了第三条资本途径,为绿色技术产业提供了重要资本支持渠道。

1 创业投资与绿色技术产业相适应的特征

1.1 创业投资与绿色技术创新在“高风险、高收益”方面的一致性

创业投资是把资金投向蕴藏着较大失败危险的高新技术开发领域,以期成功后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商业投资行为(成思危,1999)。按照“竞争陛经济”“把参与者引向最有效的市场解决方法”的“自动安排”,社会资金通过各类基金组织或其他相应渠道,或者进入普通投资领域,成为“普通资本”;或者选择高风险、高回报的创业投资领域,经由创业投资的操作成为“创业资本”。社会资金选择成为创业资本正是资本逐利本性之所在。绿色技术创新在起步设计阶段往往是一种具有不确定性下高风险的隐性产品,但一旦开发成功,将会带来十倍甚至百倍的回报。因此,绿色技术创新高风险下蕴含的高预期收益成为创业投资进入的关键。

1.2 创业投资与绿色技术产业在市场驱动方面的一致性

经济学家一致认为,市场力量驱动下的经济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从创业资本或天使资本的筹集、创业基金治理结构的组建,到创业资本投资流向的选择和创业企业的运作,再到创业资本退出的实现,创业投资无不是在市场机制的主导下完成的。而绿色技术产业经过多年的积累性发展,其适用性和经济性已经达到与市场接轨程度,推进绿色技术发展的利益驱动机制开始形成。在市场化原则下,创业投资与绿色技术产业相结合可以避免政府干预下效率的损失或无效以及相应的道德风险。

1.3 创业投资与绿色技术产业在运作周期方面的一致性

传统的组织结构与一般企业的生命周期相适应,而创业投资企业与技术创新活动的周期(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周期)相适应(吕炜,2002)。与传统的环境保护产业相比,绿色技术产业更注重“前端治理”和过程控制,而且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周期性特点。创业投资在创建期、成长期、成熟期和退出期等不同时期的资本运动和投资策略与绿色技术产业在构思、确定、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等阶段的创新活动是相适应的,创业投资可以根据绿色技术产业不同阶段的特点对其提供有差别的资金和管理支持。

2 创业投资推动绿色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

人们普遍认为,与传统的银行、股市融资方式相比,创业投资良好的融资绩效主要体现在创业投资家在投资过程中更好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sahlman,1988)。Chan(1983)认为由于创业投资家具有行业和技术的经验,消除了逆向选择问题,创造了创业企业融资的市场。而青木昌彦(1997)指出,创业投资者真正的作用在于信息协调和公司治理,这可分为三个阶段:①事前监控阶段;②事中监督阶段;③事后监督阶段。具体来说,创业投资主要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和管理支持来促进绿色技术产业的发展。

2.3 创业投资为绿色技术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资金是技术创新不可或缺的因素,创新项目的低成功率和高私人收益特征使得银行和内部资本市场在对创新项目的融资上不可避免地会遭遇预算软约束问题,创业投资能够通过限制融资量和分阶段融资等手段,形成预算硬约束,避免了银行和内部资本市场遇到的问题(Gebhardt,2000,2006)。在绿色技术尚未形成完整含义产品之前,其投资对象更多是预期收益的构想和创意,体现技术的无形资产和管理的智能劳动,有形物质投入的缺乏以及产品尚未成型,难以符合商业银行为求得资产安全性和盈利性须支付质押或抵押的信贷条件,也不能够满足资本市场须达到一定净资产规模后实现股权转让即上市流通的基本要求,因此,传统金融无论是间接融资还是直接融资都难以对绿色技术创新提供融资支持。当然,政府财政也能为绿色技术研发(R&D)提供资金支持,但是随着我国财政功能向公共财政转变,若过度向企业技术创新投资,会减弱财政对公共部门的支持,而且还会弱化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投入的积极性、自觉性,使企业处于被动局面(葛建新,2002)。因此,解决绿色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问题,创业投资是最佳选择。

2.2 创业投资为绿色技术产业发展提供管理支持

一个活跃的创业投资行业拥有大量富有经验的投资家,这可以大大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因而提高均衡状态下的技术创新率(Keuschning,2004)。天使基金和创业投资之所以在创业投资市场上同时存在并将其他竞争者逐出市场,是因为这两者都具有在风险管理上的比较优势(Fiet,James Owen,1991)。创业投资对绿色技术产业的管理支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监督和治理作用。创业投资家通过占据创业企业的董事会席位或非正式地监督,引导和要求企业改善治理结构,并激励管理层努力工作。通过设计保护条款,理性界定创业投资家和企业家的关系,来防止企业家以投资家的损失为代价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二是专业化。Thomson,RichardCharles(1993)认为创业资本家不仅将股本资金注入企业家的公司,而且将自己的专家技术也注入其中。创业投资家对企业进行监控的前提是创业投资家具有对项目质量较全面的了解从而决定投资行

为的丰富专业知识(Raphael Amit,1998),只有这样,才能提供诸如战略咨询与指导、高级管理人员选用和再融资安排等方面的管理支持。三是提高声誉。创业投资对企业声誉的提升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向外界传达有利于公司吸引人才的真正信号(Davila A.,2003);其次是有助于企业与其他拥有互补资源或能力的企业展开合作(Bertoni F.,2005);再次是有利于树立银行对企业的信心、吸引潜在顾客(FriedV.H.,1995)。四是创新商业模式。在新经济条件下,商业模式是自主创新的微观基础。在商业模式的引导下,可以保证自主创新的顺利实现,而技术也只有找到满足市场需求的结合点,才能发挥最大价值(王德禄,2007)。创业投资介入绿色技术产业,能帮助创业企业家实现从商业计划到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的一系列探索,包括经营策略的试验、实践,新技术的研发,各类技术的整合和其他商务资源的配置等等。

3 我国绿色技术产业创业投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我国绿色技术产业创业投资发展现状

近年来,绿色技术领域的创业投资呈持续式增长。据北美绿色技术投资协会统计,仅2006年第三季度绿色技术领域的创投资金达到9.44亿美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110%,占全部创投资金的14%。中国的绿色技术产业创业投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也势头迅猛,2008年已经成为第三大创投领域。自2006年以来,VC/PE对中国大陆绿色技术市场的投资处于不断上升状态。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06~2008年年间,中国绿色技术市场投资年均增长率为67.0%。投资案例从2007年的20笔激增到2008年的55笔;投资金额从2006年的4.67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5.90亿美元,2008年投资额达到13.00亿美元,同比增长120.3%,是2006年投资额的178.7%,2009年的投资额有望超过20亿美元。另外,绿色技术投资占总创业投资的比重从2007年的18.18%上升到2008年的30.88%,绿色技术产业有望成为国内第一大创投领域。

3.2 我国绿色技术产业创业投资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 投资结构不平衡第一是绿色技术投资行业分布不平衡。2006~2008年,中国绿色技术行业投资覆盖的9个一级行业中,新能源和水(污水)处理的投资额占了总投资的82%,为19.33亿美元。此不平衡可归因于新能源开发和水处理领域的政策倾斜和二者具备达到成熟市场开发的经济性。第二是绿色技术投资地域分布不平衡。在2006―2008年年年间总共97个绿色技术投资项目分布在全国18个省级地区,其中,江苏和北京的投资数为35个,占到总数的36.1%,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鲜有投资,甚至为零。笔者认为此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东部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以及较高市场化程度使其具备良好的绿色技术创新的经济基础。一是东部地区具有的较高区域创新效率推动了区域创新活动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池仁勇等,2004);二是东、西部不同经济发展政策导致的东、西部制度性差异、观念差异、资本及人力等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王晓鸿,2008),造成经济基础的差异。

3.2.2投资主体错位从国外创业投资资金来源,创业投资的主体是机构、LP(有限合伙人)基金和个人,政府投资所占比例很小;而中国(大陆)的创业投资机构主要以政府出资或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出资组建,民间资本和机构投资者还未能成为主流。这种政府主导的创业资本进入绿色技术产业,不仅使绿色技术产业的发展过度依赖政策支持,而且还会产生许多弊病,如难以形成严格的法人治理结构、激励机制,经常受到行政干预,难以进行商业运作,缺乏效率等。

3.2.3 产业集群度不高 波特(1990)在其《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集群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通过靠近专业的物质投入和信息、设施互补等提高生产率;②可以改善激励(incentives)和绩效的评估;③在提高创新率和创新成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④降低新企业形成的障碍,营造提高生产率的环境。在产业集群中,创新的主要特点体现为通过组织间的互动实现知识的产生、传递和积累的过程,这种新的特点被称之为网络式创新(steinle&Schiel,2002)。一方面,我国绿色技术产业刚刚起步,产业链条配置的明显不足阻碍了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生产率的提高,制约了很多创业投资机构的进入;另一方面,我国的创业投资业尚未形成集群性的组织形式,难以发挥象硅谷等创业投资网络产业集群通过创新分工以降低成本的优势,难以营造创新的人文环境,组建人才聚集平台和完备的中介组织体系。

3.2.4 政策环境不完善立法工作的滞后严重制约着绿色技术产业创业投资的发展。目前,《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已获通过,将有效推动美国国内以新能源为主的绿色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中国绿色技术产业法规以引导性的《办法》、《规划》等政策性文件居多,政策效果和作用强度未知。而且利用创业投资促进绿色技术发展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难以营造持续稳健的创业环境。税收政策的不合理也阻碍了绿色技术产业创业投资的发展。虽然我国从2009年开始逐步施行的消费型增值税政策减轻了企业负担,但是绿色技术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比一般产业要高,新进固定资产税款扣减额相对较少,使绿色技术产业负担相对较重。另外,国家虽然对高新技术企业已给予了一定的税收优惠(如享受15%的所得税率),但是仍对有限责任公司制下创业投资者的股息、红利等进行双重征税,加重了投资者负担。

4 促进我国绿色技术产业创业投资发展的对策探讨

4.1 优化绿色技术产业结构,打造绿色技术创业投资集群

4.1.1 促进绿色技术创业投资的产业均衡和地区均衡促进绿色技术创业投资的产业均衡,是要在保持对新能源和水处理投资的基础上,引导创业资本加大对新材料、废物处理、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投资。一是发挥政策引导和宣传作用,鼓励先进技术研发和创新;二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加大商业开发力度;三是增强公民的绿色消费意识,开发绿色技术产品需求市场。促进绿色技术创业投资的地区均衡,除了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外,要充分利用各地方高校和科研单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必要时把地方绿色技术产业发展纳入地方产业发展纲要和官员的政绩考核体系,给予绿色技术创业投资发展的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

4.1.2 打造绿色技术创业投资集群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理论界认为,区位因素形成的外生比较优势和集聚因素形成的内生比较优势是共同决定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报酬递增”(克鲁格曼,1990)的集聚因素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尤为显著。我国的绿色技术创业

投资集群发展,一方面通过出台种种优惠政策,如地方所得税优惠、土地使用价格优惠、提供奖励政策等,协助某些地区建立利用创业投资发展绿色技术的区位优势;另一方面重视集聚因素,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绿色技术产业的集聚来增强区域对创业投资的凝聚力。

4.2 转变投资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

国际经验表明,经济发达程度越高的国家绿色技术产业市场化程度越高。目前我国的很多创业投资公司具有政府背景,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商业模式运作效率等方面严重滞后。适宜的创业投资融资主体应该是政府引导下广泛参与的民间资本和海外资本。为促进创业投资对绿色技术产业的支持,建议在创业投资基金团队的治理结构中设立绿色执行董事,专职于环境投资,特别是绿色技术领域的投资。

创业投资基金是创业投资市场化的体现,一方面为民间资本的介入和收益分配提供了渠道,另一方面利用国内外同领域的广泛资源,给创业企业带来增值服务。我国应将基金重点投资在境内从事新能源开发与使用、清洁生产服务、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包括种子期、成长期、扩张期和成熟期的创业企业。采取国际通行的创业投资管理方式,准确调查后科学地选择投资项目,成功经营后选择退出以取得回报。

4.3 设立创业投资绿色引导基金,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直接参与创业投资会过分重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弱化经济效益和效率驱动,因此,其作用应该体现在引导和激励上。为促进绿色技术产业创业投资的发展,可以考虑设立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绿色引导基金。绿色引导基金的作用体现在:一是有利于克服绿色技术创新上的“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绿色引导基金通过对财政资金的规范使用和运作,可以防止市场的盲目投资和扩张而产生的“市场失灵”。二是能发挥绿色技术创业投资的杠杆作用。通过绿色引导基金与专业投资机构和管理团队的投资基金相结合,可以产生十几倍甚至数十倍的资金放大功效。建议将绿色引导基金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加以规范和考核。

4.4 完善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4.4.1 法律环境一方面,尽快制定创业投资促进绿色技术产业发展法案,完善现有的《公司法》等法律,为绿色技术产业创业资本的供给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目前,在创业投资机构组织形式中已占到24.58%(2008年数据)的有限合伙制,虽然在避免双重征税和激励机制上具有很多优点,但仍面临着“退出渠道不畅”、“无法真正享受税收优惠”等主要障碍,需要有关法律进行完善。另一方面,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充分保护。绿色技术作为一种独特的知识形态,如果不从制度上进行产权界定,会产生“搭便车”现象,而我国目前的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够,尤其是知识产权投资的规定方面存在着盲区,导致民间对知识生产和知识创新缺乏有效激励。因此,实现对绿色技术创新者的激励相容,必须从法律层面解决知识产权问题。

4.4.2 政策环境首先,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国外对创业投资的税收优惠较大,如新加坡政府规定,创业投资最初5―10年免税;美国政府为了鼓励私人创业投资,对创业投资的60%免除征税,仅对其余40%按照50%征收所得税。为鼓励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我国应加大绿色创业投资的税收减免力度。其次,提供政府采购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对于新能源、水污染处理、空气环保等绿色技术产品,政府应该采取优先采购的政策,并以信贷方式积极支持绿色技术创业企业开拓和占领市场。再次,提供融资政策。鼓励现有的政策性银行,通过政策引导现有的商业银行,为绿色技术产业的投资提供政府优惠利率贷款。

4.5 完善创业资本退出渠道

创业与投资范文第9篇

随着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中小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至今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据《2013中国中小企业管理健康度蓝皮书》中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达4200多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贡献GDP的58.5%,贡献外贸出口额的68.3%,解决了超过80%的就业。中小企业群体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市场经济,其生存状况如何,影响深远。具体来讲,中小企业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造就业机会。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之一,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为市场提供的产品数以万计,且多数产品生产流程较为简单,这就为多数劳动者提供了门槛较低的就业机会。通过中小企业的纽带作用,一方面吸纳了广大的就业群体;另一方面为市场提供了大型企业无暇顾及的产品及服务。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中小企业盘活了市场经济,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二是推动技术创新。翻开现代诸多大企业的成长史,无不印证着一个重要的道理:多数大企业都是由小企业发展演变而来的。中小企业由于经营思路灵活、高效,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相对较短。许多技术创新均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特别是在高科技、信息知识时代,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有力推动者。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资金、人力投入较大,创新产品也较多,特别是申请专利的数量在逐年增长,这是中小企业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例证。三是活跃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进程中,中小企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改革开放的历程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跃与否与中小企业关系密切,哪个地区的中小企业数量较多,则该地区的市场经济较为活跃,反之该地区经济缺乏活力。然而,由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信用级别低、管理水平低等自身缺陷,加之中小企业还频频遭遇正规金融机构的歧视,这些内外部因素综合交织在一起,造成大量中小企业无法从商业银行融资,使得它们不得不面临融资难问题,这是制约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发展壮大的一大障碍。融资难的表现有:首先,融资能力较弱。中小企业没有经历市场的考验,在创业初期主要依靠创业者的自有资金,伴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内源融资有限,必须依靠外源融资才能够获得持续的发展。与大企业相比,其没有与商业银行建立紧密的银企关系,且市场波动承受力弱、经营不稳定,这些因素使得其从银行获得贷款的能力较弱。其次,融资规模小。中小企业具有诸多缺陷,使得其无法与大型企业一样,从正统的金融机构获得发展所需资金,其融资资金来源大多来自于自身积累、亲朋好友借贷、职工集资以及非正规的民间借贷等途径,但是这些融资规模均较小,有时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这就大大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因其经营不稳定,容易受市场环境影响,且其信用水平较低,资产较少,这就使得多数担保机构不愿为其提供融资担保,形成了担保体系不够完善的局面,使得其获取资金的能力大打折扣。第四,融资成本较高。现代商业银行贷款实行责任制,且需要担保,为了获得贷款,中小企业往往要花费较多的费用。一些研究也证实了中小企业所支付的贷款利率要比大型企业高出50%以上。第五,直接融资市场门槛高。尽管我国于2010年推出了创业板市场,为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直接融资铺平了道路,然而由于较为严格的上市条件使得多数中小企业望而却步,无法借助这一平台融资。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健康成长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这就需要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融资难问题。而立足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创业投资是解决融资困境的一次有益探索,其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方面形成了一些较为重要的机制。

二、创业投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机制

创业投资作为一种新兴的权益资本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通过探索建立的对接机制、运行机制、退出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一)对接机制创业投资与中小企业建立了一个关系融洽的投融资平台对接机制。在对接机制中,中小企业与创业投资地位是平等的,是双向选择的,这又涉及到两个子机制,第一个机制是引入机制,即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入机制。中小企业在破解融资困境时,除了利用内源融资外,其也可借助创业投资来融资,然而中小企业与创业投资之间往往因为信息不对称,两者对接效率较低,这就迫切需要中小企业建立一个引入机制。这个引入机制的重点在于为中小企业吸收创业投资并寻求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中小企业发展成熟时创业投资通过股权转让全身而退做出铺垫。中小企业在引入创业投资时,应遵循如下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实际控制人不变更,二是管理层不发生重大变化;此外,还应把握引入时机,一般而言,存在两个重要时期应考虑是否引入创业投资:首先是企业改制前。此时中小企业尚属于有限责任制,由于创业投资对中小企业具有上市的预期,期待通过股权转让获得高额回报,中小企业是否能够上市还是一个未知数,企业的经营、会计、管理相对不够规范,因此,此时引入创业投资较为困难。其次是企业改制后。通过股份制改造后,中小企业具备了上市条件,此时引入创业投资则较为成熟,创业投资也愿意投资这一类的企业,现实中多数创业投资均发生在企业改制后。第二个机制是投资决策机制。这是针对创业投资机构而言的,创业投资的最根本目的在于获取高额利润。在筛选投资对象时,创业投资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企业投资收益率,这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企业投资收益率的高低是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重要表现,一个盈利能力相对较高的企业能够确保创业投资收回投资并取得回报;其次是创业者素质,创业者素质高低对企业未来成长影响深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对创业投资产生重大影响;第三是企业发展前景,企业所在行业是否属于朝阳行业,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认可程度如何,企业是否具备核心生产技术等,这些因素也应是考察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一个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可以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创业投资应该重点关注这一类企业。因此,创业投资在确立其投资决策机制时,应从上述几个核心指标对投资对象进行筛选与评估,研究投资前的考查、投资对象的选择等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多个政策以促进创业投资与中小企业的对接,比如2007年财政部、科技部出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就如何引导二者对接给予了指导性政策建议。据财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获得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支持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数量达到188家,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累计出资260亿元,引导带动的创业风险投资管理资金规模超过1000亿元,多家中小企业获得创业投资的支持。

(二)运行机制在创业投资与企业成功对接之后,创业投资首要考虑的是如何获得预期收益,而中小企业则关注怎样保证所融资金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以使双方获得长足发展。首先,对于创业投资基金而言,为了确保其投入资金保值增值,获得预期收益,需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辅助创业者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核心。创业投资基金通过委派专家进入公司的董事会,通过财务监管等措施,协助创业者管理风险,为增资、出售、上市等关键问题给出指导,不断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二是资金追加。首笔创业投资资金对于企业发展所需资金而言,相差较大,伴随着企业发展成熟,创业投资应适时追加投资,使得其具有更高的激励来关注公司的发展状况,提高创业投资的收益。三是动态监控。在对中小企业注资后,创业投资通过实施动态监控企业的投资活动来提醒创业者不断强化风险意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此外,还通过提供及时的决策信息、管理咨询,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其次,中小企业为了将创业投资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用,需要对资金优化配置做出全盘考虑。除了要提升技术水平外,还应做好市场调研,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够不断获利,这是吸引创业投资进行投资的根本保障。总之,在创业投资运行机制中,创业投资与中小企业应相向而行,互相协作,围绕着企业增值这一目标共同前进。否则,创业投资可能面临着资金收不回的风险,中小企业也将面临融资较难的局面。

(三)退出机制创业投资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步入成熟期后,创业投资应通过IPO、股权转让、转售、并购、回购等不同方式退出,以实现创业资本的再投资。创业投资以资产增值为目的,适时退出是创业投资的本质属性,这将为其寻求新的投资奠定坚实基础。创业投资退出对于创业投资自身发展十分重要,自借助对接机制筛选种子投资目标以来,经过对投资目标进行辅导,不断推动企业发展壮大,伴随着企业成功上市,创业投资的盈利水平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此时通过股权转让方式退出当为最优选择。退出一方面实现了创业投资资本的增值,另一方面也为下一轮投资提供了重要保障,从而实现投资——退出——再投资的良性循环。退出机制是否健全对于中小企业未来发展而言也十分重要。经过创业投资辅导后,中小企业熟悉了现代公司的投资策略、增资、经营管理及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创业投资退出公司管理层后,留给创业者较大的自主决策空间,这对于企业未来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倘若创业投资不退出,或者退出渠道不畅,这对于创业者将成为一种约束,不利于其自主发展。在实践中,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以IPO、兼并、股权转让为主的资本退出渠道,其中IPO退出逐渐成为主流模式。据《中国创业投资年度统计报告(2012)》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共有246笔创业投资退出,其中IPO是最主要的退出方式,占比58.5%;其次是股权转让退出,占比17.9%;此外,并购退出和管理层收购退出,占比分别为12.6%和7.3%。

(四)风险防范机制风险防范意识应该贯穿于整个创业投资活动的始终,这不仅是资本市场运行的基本要求,也是资金增值的内在属性。对于创业资本来讲,其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投资活动,包括甄别投资对象过程中的风险、隐藏在投资对象经营活动中的风险。为了防范风险,创业投资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应尽可能地搜集相关信息。具体地,创业投资机构应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来综合分析,宏观分析主要关注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国家产业政策;中观分析主要考察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及所处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政府的税收情况;微观分析侧重调查企业创业者素质、企业的技术水平、组织管理及产品等,在此基础上做出最优的投资决策。此外,创业投资还应采取委派人员进入董事会、定期不定期与创业者谈话、查阅企业财务数据等方式强化对企业的监督,对企业管理层施加一定的压力。通过上述措施,创业投资才能够不断地动态监控风险、防范风险。综上所述,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时,创业投资通过上述四个机制发挥作用,相互铺垫,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对接机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个双赢的平台;运行机制具备市场化特征,能够确保创业投资和中小企业的良性互动;退出机制趋于完善,在推动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创业投资获得高额回报,为下一轮投资做出重要铺垫;风险防范机制是保证中小企业创业投资的资金顺畅进入、运行、退出并实现价值增值的重要保障,这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引领中国创业投资健康发展。事实上,通过考察我国过去数十年间创业投资的发展实践不难看出,创业投资在增加就业、提高企业研发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均做出了显著贡献。据《中国创业投资行业发展报告(2013)》公开的数据显示,2012年,创投企业所投资企业的年末就业人数为236.72万人,所投资企业的研发投入达602.81亿元,所投资企业的销售额达18481.34亿元,所投资企业的工业与服务业增加值为4344.64亿元,这些指标与往年相比,增速均十分明显。

三、创业投资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在看到创业投资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优势的同时,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需给予重点关注:一是我国创业投资发展水平和质量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这主要表现在创业投资基金资本总量较小,创业投资机构较少,成功支持中小企业的案例较少,对接机制、运行机制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二是创业投资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这主要表现在创业投资服务中小企业的意识还不够强烈,主动对接中小企业的意识还有待提高,为中小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观念有待强化,资本募集、资本运作流程还不够规范。三是创业资本退出机制不够健全。IPO是创业投资退出的首选渠道,尽管我国于2010年推出了创业板市场,然而现有IPO审查制度较为严格,许多中小企业由于不符合条件而被拒之门外,从而导致了创业投资退出渠道不顺畅。为了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促进创业投资的平稳发展,我们应该采取如下措施:首先,要完善创业投资的财税扶持政策,拓宽创业投资的资本募集和资本退出渠道,激励和引导创业投资资本投资成长中的中小企业,这既保证了创业投资的收益,也使得多数中小企业获得了资金支持。其次,加强创业投资从业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帮助中小企业健康成长的进程中,创业投资的辅助作用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加强对创业投资高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创业投资与中小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为实现企业增值而努力。第三,健全创业投资退出渠道。根据我国创业投资的实际情况,应不断完善创业投资的退出渠道,在发挥好IPO、并购、股权转让等多种退出途径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其他退出渠道,形成多元化的退出格局。第四,完善创业投资市场的法律法规,不断规范其健康发展。我国的创业投资市场尚不够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机制还有待完善,这就需要政府继续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创业投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一个健全的制度环境。

创业与投资范文第10篇

在我们迈入2012新年之际,回顾刚刚过去的2011年,如果要盘点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引人注目的成就和亮点,中国股权和创业投资业(VC/PE)的快速发展无疑是一件可以浓墨重彩描述的大事。2011年VC/PE行业企业的增加,本土和外资股权投资基金规模的扩张,进入这一行业从业人员的增长,虽然不能以井喷形容,但也达到了相当高的速度。尤其是相对全年低迷的股市,在去年岁末几个月,创业板企业的上市速度大幅下降,但VC/PE行业参与的比例却较前三季度有所上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将VC/PE行业作为重要的融资渠道和战略合作者。

去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12年大政方针,创新依然是时代的主题。作为推动企业创新事业的重要资本力量,无论是在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还是在不断增强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方面,拥有巨大货币资本和优秀人力资本的 VC/PE行业,已经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行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动社会资金、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产业资本的紧密结合,带动创业、促进创新、支持创意,加快创造。因此可以预料,在新的一年,VC/PE行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仍将保持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展望新的一年,VC/PE行业要真正担当起推动创新的历史使命,必须加强自身建设,苦练内功。当务之急有两件大事需要抓紧抓好:一是加快培养更多的优秀的专业人才。毫无疑问,与我国VC/PE行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相比,目前的从业人员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一方面可以继续从海外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另一方面更应该加强现有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努力提高VC/PE行业从业人员在资本募集、项目决策、增值服务、股权退出等各方面的专业化水平,最大限度地规避和减低投资风险,为投资人和被投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二是要大力加强VC/PE行业自律管理。毋庸置疑,伴随着我国VC/PE行业的发展,个别地区个别企业也出现了非法集资等不规范的募资行为和不规范的运营行为。为此,去年末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了《关于促进股权投资企业规范发展的通知》,这是我国首个全国性股权投资管理规则,标志着我国股权投资(基金)企业规范发展进入了制度化的轨道。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文件的基础是建立健全、完善加强严格的行业自律管理。上述两件大事,也是作为全国股权和创业投资行业组织的中国创投委在新的一年的重要任务。我们决心和VC/PE行业广大企业一起,共同为促进中国股权和创业行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外贸市场范文 下一篇:中学数学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