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导师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0 09:29:40

创业导师培训总结

创业导师培训总结篇1

编者按:在返乡创业的大潮中,很多农民工带着梦想和积蓄回到家乡,准备施展拳脚,大干一番,但是,在市场中打拼,并不容易,在一次次挫折中撞得头破血流,甚至赔光积蓄的大有人在。如何才能让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们少走些弯路?信息时代,新生事物很多,必须加强学习,才能把握主动权。要能够在学习别人经验的同时,悟出其中创业成功的关键。理性的思考、谦虚的学习对于创业非常重要。本期经验交流刊登湖北省东西湖区、山东省农广校、河南省创业兴业推动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创业兴业推动型培育模式指以提升农民学员创业兴业能力为主线,系统设计培训内容,采取集中培训、考察实习和创业设计等多种方式,使农民学员从具备初步的创业技能转变为具备综合创业能力和素质,帮助农民学员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创业兴业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在培育过程中,政府负责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宏观管理、过程监控和考核评价;培训机构负责教育培训全过程,在培育中占主体地位;农业企业(实训基地)负责为农民学员提供实操实践的产业基地,拓展学员思维,开阔学员视野,增强学员实践能力,让新型职业农民在创业兴业实践中发展成长。

近几年,党和政府连续对“三农”问题出台了相关优惠的创业扶持政策,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工作,以培养农民创业激情,传授创业知识,改变创业理念,增强创业能力为主要目的,这是当前解决山东省农民发展自身产业的有效途径。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自承担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工作以来,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采用了“三段式”培育模式,切实提高了培训效果,达到了培训的预期目的。

一、“三段式”培育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一)培育模式内涵

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三段式”创业培训模式,即:集中培训、考察实习和企业规划设计。采用互动式、案例式、情景式教学形式,使学员亲身融入到创业实践的过程中来,讲授过程中强调让学员自己思索、探究和发现问题,真正把学习知识和探究知识的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互动游戏培养学员合作意识,不仅使参训学员放松身心,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增加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能够从轻松的游戏中明白创业过程中的一些道理。

(二)培育模式特征

每期培训班通过全景式企业模拟训练的方式,培训内容从理论学习到指导实践,再到从实践练习升华到理论总结和创业设计上来,使每一位学员经过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指导理论的全过程。

二、“三段式”培育模式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为进一步规范实施每年度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培训初期,省农广校专门成立创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发相关培训文件,并多次召开项目专题会议,研究和改进工作方案,明确各级分工职责,规范培训形式,提出具体要求,保证了培训工作的科学规范、扎实有效。

(二)提升培训服务能力

为保证培训授课水平,省农广校从全省行业内外100多位教师中,通过试讲课、示范课和过关课三级选拔,选聘优秀创业培训讲师,组建了“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讲师团”,由省农广校统筹调度安排,持证上岗,统一选派到各个培训基地授课;为确保后续跟踪服务效果,又选聘了300名农业行业专家和辅导员组建成“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跟踪服务导师团”,为学员在今后的创业过程中提供企业创办、企业经营等方面的技术、信息、法律帮助。

(三)完善培训基地建设

随着近几年农民培训任务的不断增加,省农广校按区域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基地,经过实地考察认定,在相关培训基地的附近,选择了部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通过签订协议有偿使用的形式,配套建设市场考察和专业学习实训基地。各市县根据农民学员考察实习的需要,挂牌建立农民创业实训基地和农民创业园。

(四)强化自主招生形式

按照相关培训要求,省农广校在广泛摸底调查和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积极组织相关市(县/区)分校,通过电视广告、赶大集发传单、农村大喇叭广播、农广校乡镇班主任下乡进村张贴招生简章、老学员带新学员、建立招生报名点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发动,闯出一条自主化招生路子。在选拔过程中严格资格审查,优先遴选文化素质高、创业愿望强烈的农民参加培训,为培训班取得预期效果,打下坚实基础。

(五)创新培训管理模式

针对农民学员时间观念不强、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较差等特点,在集中培训期间,省农广校专门聘请军事教官,全程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全省做到培训“六统一”:统一规范编班、统一房间安排、统一各级职责、统一军事训练、统一作息时间、统一资料配发。增强了学员们的时间观念和纪律观念、培养了团队意识,保证了学习时间和到课率,从而确保了整体培训效果。

(六)科学设置培训内容

主要研究设置了4个模块22个专题的授课内容。

模块1:创业意识与理念模块,包括:向军队学管理、时代与创业、农业创业理念、农业创业扶持政策、成功创业者的基本素质与要求、评价创业者自身等6个专题,主要培训目标是激发学员创业激情,培养学员创业意识,增强需要创业胆量。

模块2:创业知识与技巧模块,包括:农业创业的市场机遇、农业创业市场分析、评估创业市场、组建创业团队、预测创业利润筹措创业资金、创业风险的识别与防范、农业创业项目介绍、选择农业创业项目等8个专题,培养目标是使学员掌握基本创业知识与创业技巧。

模块3:创业训练与实践模块,包括:模拟训练1、模拟训练2、市场考察、企业实习等4个专题,培养目标是使学员巩固所学知识,体验创业过程,切身感受创业经历。

模块4:创业计划与企业创办模块,包括:选择企业类型、构思创办企业、创业计划书的制定、创办你的企业实施创业计划等4个专题,培训目标是为学员实施创业,做好充分准备。

(七)注重丰富培训手段

1. 案例式教学。省农广校组织专家编写了种植、养殖、加工、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5个产业的案例分析,进一步研发完善了捕捉战机、商战对抗、沙盘推演、迈进殿堂四个创业模拟训练,分别针对学员的市场应对能力、决策与运营能力、企业规划与设计能力和创办企业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培训;编写了农民创业典型案例;建立了包括7大产业30个项目的农民创业项目库;组织创业培训教师通过研究学习熟练掌握,在具体的培训实践中加以运用,以真实生动的实例,向学员们传授创业的知识,贴近农民、具体形象、易于理解,除创业基础课程之外,在其他环节基本实现了案例教学,有效提高了培训效果。

2. 参与式培训。培训全过程采取以学员为中心,以满足农民生产经营培训需求为目的,自下而上,学员交流互动、讨论发言,教师现场指导、提炼总结,使农民积极主动参与到培训的每时每刻。

3. 情景式模拟训练。在创业技巧理论授课结束后,设计了企业创办的每一个情景模式,对学员分组进行模拟训练,实行全景式创业模拟训练。分别从项目的考察确立、资金筹措、原材料采购,市场风险的防范与抵御等各个环节,设计了模拟训练模式。分别是企业策划训练、企业生产经营风险训练、企业营销训练和企业申办登记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设置了大量的模拟道具(原材料、成品、信用社、货币等)和场景(市场、情景卡等),尽可能地让学员们感觉是在真实的经营。模拟结束后组织教师和学员进行研讨、分析、评价和展示,由专业老师现场对学员模拟训练情况进行点评和考核打分。

4. 强调学员团队意识。通过“组建你的团队”专题授课、团队拓展训练以及拓展训练解析,提高农民学员团队意识。有效提高农民学员组织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程度,有效防范和抵御农民创业的市场风险。

(八)建立培训工作机制

1. 学员培训考核机制。省农广校统一编制了“农民创业培训班学员考勤记录表”,对学员每天的训练、活动、上课及作息等到位情况进行定时和不定时的抽查。对课堂主动提问、积极回答问题,课下积极参与活动训练的学员予以表彰奖励。在培训整个过程中,对培训学员、班级的综合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对优秀学员、优秀集体颁发荣誉证书和一定物质奖励。

2. 教师授课评价机制。学员对授课教师的讲课情况进行评价打分,客观反映出教师的授课水平,把教师的聘任授课量与学员评价挂钩,并作为今年优秀教师评选和今后创业培训教师聘任的重要依据。

3. 培训组织评价机制。学员对整个培训的组织、管理、教学设施、食宿、后勤服务等情况进行量化打分,真实地了解培训的整个组织保障情况,为创业培训基地的确定提供客观依据,也是市县两级分校组织管理工作的客观体现。

(九)加强培训考察实习

根据农民学员一般要立足与当地农业产业布局实施创业的特点,积极与农广校中职教育实训基地相结合,与相关农业企业、产业园区、合作社等联合,培植建设一批适合农民创业发展的省农广校农民创业培训实习基地,由省校统一挂牌。用于学员实习考察,保证农民在培训过程中,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省农广校将学员的考察实习分以市为单位集中考察和以县为单位分产业考察。在市场考察过程中,首先由所参观市场的主要负责人对市场主要农产品营销的情况进行介绍;再由带队指导老师引导,学员对市场主要农产品进行考察了解;最后聘请专家对农产品市场情况进行总评。

在实践实习过程中,由于时间和企业限制,全程顶岗实习的难度较大,于是采取了按照一听、二看、三干、四查、五了解的形式进行实习。一是听取由企业负责人讲述企业的发展历史;二是学员参观了解企业原材料的供应;三是学员到生产一线对企业生产加工的进程进行实地操作;四是查看企业产品定价与销售的过程;五是了解企业利润的形成和企业资金的筹措方法。

最后学员对市场考察和企业实习进行讨论总结,形成市场调查报告和企业实习报告。

(十)实施培训督导制度

为了加强新型农民创业培训过程中的培训管理,完善项目质量监控体系,维护良好的培训秩序,专门出台了《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督导员管理制度》,由省农广校专兼职教师承担培训全过程的督导任务,采用听课、调研、评价、反馈、沟通等方式,对培训班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分析和考核,保证全省培训质量不走样。

(十一)搭建后续服务平台

1. 建立网络服务平台。对省农广校现有的“山东省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网”农民创业培训栏目进行扩容改版,将农民创业培训过程、后续跟踪服务、创业典型宣传等纳入统一规划,做到有章可循,进行全方位管理服务。构建了农民创业培训班QQ群和微信平台,使学员在培训后,能够利用提供的交流平台沟通联系,相互提供致富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帮扶互助,共同致富。

2. 建立创业联谊会平台。为便于向参加创业培训的农民学员提供培训、交流、合作、发展、维权的交流平台,省农广校成立了“山东省农广校创业培训联谊总会”,下设 “农民创业联谊总会秘书处”,各市分校成立了“市分校创业培训联谊会”,县分校成立了“分会”。

3. 建立后续跟踪平台。培训结束后,统一编制了“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工作教师跟踪服务手册”,要求每名跟踪服务教师辅导的学员不得超过15人,一年中对学员要进行不少于6次的技术、信息、法律、管理等方面的跟踪服务,其中现场指导不少于两次,建立和巩固好学员与创业指导教师的长期互动关系,并采用电话回访、手机短信相关创业信息等其他跟踪服务方式,指导学员在创业的过程中持续健康发展,真正做到“扶上马,送一程”,从而提高了学员的创业成功率。

(十二)加强培训资金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项目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制定下发了《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严格了项目支出范围,明确了项目资金结算程序和要求,按规定使用资金,做到了账实相符、账表相符、账账相符,支出凭证和财务账表真实、准确、齐全、清楚,确保了专款专用、确保了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十三)注重培训档案管理

为加强培训后的档案管理工作,省农广校召开各实施分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会议,本着“应收尽收、该归尽归”的原则,将每期培训班的全过程档案,统一格式整理装订,建设了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三个档案展室,便于今后培训学员参观学习。

(十四)强化培训总结宣传

为扩大全省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影响,切实引导农民创业致富,充分利用中央农广校网站、山东省农业信息网、山东省农民教育培训网和农民日报、大众日报、山东省农科频道、广播电台等各大主流媒体,及时报道培训过程和涌现出的典型学员事迹,并专门组织了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记者行”活动,扩大了创业培训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三、“三段式”培育模式成效

“三段式”培育模式真正做到了全省上下一盘棋,一个模式不走样的培训效果,使每一位参训学员,实现了“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也受到了广大农民学员的一致好评。山东省农广校连续实施了六年的“三段式”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工作模式,受到了农业部科技司和省农业厅领导的一致肯定。

创业导师培训总结篇2

企业大学是人力资源、知识、学习组织和学习系统的集合,它可以创新制度文化、组织学习、知识管理和开展员工教育培训。

一、内外兼顾,构建长征学院

2007年,在经历了50年的建设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一院”)进入二次创业、市场化转型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航天一院的员工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年轻员工的大量进入,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要求企业探索出更有效的手段来传承航天精神。

(一)内部:分析战略需求

人才是二次创业的第一资源,人才的“选、用、育、留”工作是否能满足企业需要,是影响企业二次创业成败的关键。在这个大背景下,长征学院的创建工作被提上日程。

作为“人才兴院”的重要实施平台,长征学院能够发挥培养人、影响人、启迪人的作用。在院领导的指导下,人力资源部抽调人手,成立了“筹建长征学院项目组”。项目组接到任务后,充分运用航天系统工程的理念和方法,将组建工作当成一项系统工程,并明确长征学院的建设必须服从航天一院战略发展的总体目标。

从航天一院的战略发展来看,首先需要快速培养人才。当前,航天一院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是高密度的发射任务――过去每年只有1~2次发射任务,现在则是每年20次以上。所以,单靠传统的“师带徒”、工程实践锻炼、给年轻人压担子等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且型号队伍因普遍年轻化、经验不足导致的质量问题屡屡出现。因此,必须创新培养方式,采用更多元、专业的培养手段,将组织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并传递给需要的人,快速进行知识基因的复制,以培养出大批急需人才。

其次,航天精神的传承在现阶段也是重要的课题。没有先进的文化,就没有先进的生产力。航天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深厚的航天文化,航天领域的“三大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永不止步、永攀高峰。航天事业之所以能够成功,靠的不仅仅是系统工程、技术民主,更是航天文化。在当前文化多元、浮躁情绪泛滥的现实情况下,如何将航天文化传承给年轻一代,帮助他们成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攻关、特别能战斗”的群体,已成为航天一院在新阶段必须解决的问题。

最后,组织战略只有转化为员工的行动才能取得成功。二次创业的目标提出来以后,航天一院必须进行大量的战略宣贯工作,使之不断内化成员工的共识。只有当每个员工都认识到了二次创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按照二次创业的要求做好自己的工作,航天一院才能实现二次创业的目标。

(二)外部:总结企业大学成功创建基因

基于以上三点原因,航天一院决定组建战略支撑型企业大学。从业务上看,企业大学要做好创新人才培养的工作,引入多样化的培养手段;从教学内容上看,企业大学要将战略导入、思想启迪、文化传承当成重要的课题,并在项目策划和实施、课程开发中以此为重点,实现启迪人、教育人的目标。

航天一院“筹建企业大学项目组”先后调研了北京西门子管理学院、华为大学、中兴通讯学院和广州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企业大学研究中心,又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与座谈等调研手段,总结了其他企业大学的创建经验,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组建工作计划。

1.世界500强企业基本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大学,企业大学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2.企业大学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企业大学是为推进企业发展战略、人才战略落地而建立。

4.要建设好企业大学,使其在企业战略落地中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得到最高领导层的强力支持,同时,最高领导层需要明确企业大学的定位。

5.一个实用、高效的企业大学并不能承担企业的全部培训工作,而是有其明确的业务、功能定位。

6.企业大学是分阶段建设、实施的,一般3年左右建成并试运行,5~10年进入良性发展期。

7.一个适应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培训体系,一套规范的培训项目流程,一支懂业务的培训师队伍,一个适宜培训的场地,是建好企业大学的前提。

8.E-learning学习平台的建设是必须的,它可以承担企业员工培训15%~20%的必修课程,以及大部分的选修课程。

从2006年开始,航天一院人力资源部以项目组的模式开始了长征学院的论证工作,由此,长征学院的组建工作进入了筹备期。在经历了周密的部署和多方面的考虑后,2009年12月21日,长征学院正式揭牌成立。

二、组合式学习策略的形成

长征学院成立以后,学院围绕中心任务,制定了面向全院员工的学习策略,构建了学习地图,打造了具有航天特色的课程体系和内外结合的师资队伍,并积极应用外部资源,加强对外合作,通过为学员提供针对性强、优质的培训服务来达到支撑企业战略的目标。

根据成人加速成长的理念及成人的学习特点,并结合航天一院的实际情况,长征学院为航天一院的员工制定了学习策略。在该策略的指引下,一院可根据学习资源投入性价比最高及培训方法最优的原则,选择合理的人才培养方式。

三、推出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打造精品课程

领导干部是长征学院的核心培训对象。长征学院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干部教育规律,甄选合适的培训内容和培养方式,建立、健全了一套针对性强、指导性强、模块化的培训学习项目体系。

为了有效支撑航天一院的人才战略,长征学院有针对性地设置了“鹰系列”培训项目。该项目对应人才“高地、绿谷、方阵”的培养要求,开发了“航天之道”精品课程体系,满足了“把成功当成信仰”的企业文化传承要求,并全力打造“党校”“3D虚拟长征学院”等学习发展品牌,为一院人才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雏鹰计划

面向新员工,以文化洗礼、文化认同为主要目标,已成功举办3期,培训人数总计2442人。

新员工的培训特点是培训人数多、组织工作开展难。对此,长征学院采取了创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管理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充分挖掘航天一院的专家资源,设计了院士见面会,邀请多名在航天一院工作的院士寄语航天新人,在新员工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邀请航天英雄杨利伟和翟志刚走进新员工,受到了新员工的热烈欢迎。在管理方式上,针对80后员工自主性强的特点,长征学院成立学员自主管理委员会,疏通了学员与教学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渠道。

(二)鹰雁计划

面向中层领导干部,举办多期培训,培训人数近千人。“鹰雁计划”既面向普通领导干部,也面向中层型号领导干部。

“鹰雁计划”针对中层领导干部的发展需要,设计了系列管理课程,丰富了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提升了他们的管理水平;针对中层型号领导干部,特别设计了质量培训。航天系统有一个重要的文化是成功的文化。航天一院要求干部员工把成功当成信仰,保证成功既是工作任务,也是政治任务。要想确保成功文化落实到工作中,主任设计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航天一院的现实情况是主任设计师普遍年轻、经验不足。鉴于这种情况,“鹰雁计划”针对主任设计师培训,加强了案例教学,邀请资深专家讲授成功和失败案例,强化主任设计师的保证成功意识,提高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雄鹰计划

面向厂所级领导和院本部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目前已经举办多期,全部培训对象均覆盖。

2012年,以“航天一院党政一号文件宣讲”为契机,长征学院举办了多期面向厂所级领导和院本部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培训班,收效显著。培训班结束后,部分厂所专门要求联合办班,加强对本单位领导干部的形势任务宣讲。2012年,以提高领导干部的哲学、国学素养为主要目标的长征大讲堂开讲,并邀请《梁山政治》一书的作者赵育平等名家授课。

(四)鲲鹏计划

面向型号“两总”(有关型号的总指挥、总设计师)和院领导,共举办4期,培训人数约百人。

“鲲鹏计划”的目的主要是引入前沿理论,加强型号“两总”之间的横向交流。培训中安排了较多的课堂研讨、主题交流,使“术业有专攻”的型号“两总”跨出本专业、本领域,倾听其他专业“两总”的想法和思路,从而激荡思想、碰撞思维。

在二次创业的关键时刻,长征学院按照院党委要求,策划了“铸魂工程―党员领导干部井冈山理想信念轮训”,将井冈山精神和坚定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与坚定推进航天一院新体系建设、坚定推进市场化转型的创新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在井冈山革命圣地的所听、所看、所议、所思,对领导干部进行一次思想、心灵洗礼。该项目计划用了三年时间,对全院共计2908名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副主任设计师及以上型号干部进行轮训。

四、多种培训模式结合,加强航天特色

长征学院借鉴航天系统工程思想,采用项目化管理方式,策划实施培训项目。学院对培训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打破学院内部各处室间条块分割的管理格局,由教研室负责培训项目的研发和前期策划工作,后续培训实施工作由教务处根据前期成熟的教学流程组织实施,校办公室负责培训支持和宣传等工作;二是教研室在策划实施新项目、教务处在实施成熟项目时,均采用项目化运作模式,做到常规项目注重标准化,重大项目注重流程化,通过编制和落实项目实施手册、学员手册等方式,有效保证了培训实施的专业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在高密度发射的形势下,工、学矛盾尤为突出。对此,长征学院建立了“课堂面授+在线学习”的培训模式,积极探索并引入先进的教育培训方式,引入领先的“3D虚拟学习技术”,构建3D虚拟长征学院;引入领先的“SABA学习管理系统”,构建在线学习与培训管理中心;引入领先的知识管理系统,构建侧重知识挖掘和积累的知识管理中心。

长征学院针对中层干部、厂所级领导干部及型号主任设计师等关键人才,采用课堂面授的方式开展定制化培训。针对课堂面授无法覆盖的领导干部,通过将长征学院举办的重要培训课程以录像的形式引入SABA在线学习平台,供其自学和自主管理。

五、弘扬航天精神,发挥积极作用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长征学院在职业化队伍建设、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和为航天一院提供战略决策参考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培训提升,推动了员工职业化队伍建设

长征学院提供的多层次、多类别的学习发展解决方案,满足了员工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发展需要。学习产品和服务以职业化队伍建设为目标,以员工的任职资格要求和员工年终考核结果为主要的需求输入源,设计满足不同级别、不同岗位的员工知识和能力提升需要的项目和课程模块,加快了建立知识结构合理、能力素质突出的员工队伍建设工作。

2010―2011年,长征学院共完成培训项目63个,培训5008人次,共计280205个学时;课堂教学对员工的覆盖率达到11%,网络教学对员工的覆盖率达到100%。

长征学院通过多种培训手段,坚定了航天一院员工二次创业的信念。如“铸魂工程――党员领导干部井冈山理想信念轮训”,通过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和主题研讨,达到了坚定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素质、强化岗位责任、永葆创业激情的目的。通过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形成了二次创业的统一信念。

长征学院的学习服务促进了员工思想的市场化转型。面对“体制重建、机制重构、能力重造、文化重塑”的要求,航天一院要切实推动员工转型,首先要进行员工意识的转变。长征学院抓住历史机遇,以培训为切入点,对员工进行了形势任务教育,举办了以市场化为主题的讲座,在课堂上反复讨论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挑战性,促进员工统一“二次创业、市场化”转型的思想认知,增强市场化意识,转型为符合要求的新型员工。

(二)积淀智慧,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

长征学院以培训项目与培训课程为载体,总结和沉淀了大型航天企业二次创业道路、航天新体系建设、航天型号质量管理等科研生产和管理的新思想和集体智慧。在航天一院内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促进了学习氛围的创建。

为配合航天一院知识管理平台的建立,长征学院在培训中积极应用知识管理的成果,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长征学院选取航天一院管理创新奖等奖项的获奖案例作为主要的案例来源,引导学员讨论和本职工作息息相关的问题,提高了培训效果;邀请老专家、老一辈航天人为年轻领导干部授课,传播思想、工具和方法,使原本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知识通过分享成为可以传播的知识成果,助推了年轻领导干部的成长。

(三)教学相长,为航天一院的战略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人才培养是长征学院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超过50%以上的航天一院高级管理人员、型号“两总”及院级专家担任了长征学院的内部讲师:院领导层,包括院领导、本部各部门领导、厂所领导,身体力行地传递公司的战略与业务要求和自身的管理思想,传播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型号“两总”、院级专家、主任设计师,担任系统工程兼职讲师,传递航天系统工程方法与经验;各单位党群领导干部,担任企业文化兼职讲师,弘扬航天精神,统一员工思想。这些内部讲师的教育与示范意义重大,是教学相长理念的集中体现。

创业导师培训总结篇3

一、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为高校大学生搭建创业服务平台,促进创业优惠政策落实,进一步弘扬创新精神,激发创业热情,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崇尚创业的良好氛围,实现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

二、活动主题

激发创业热情放飞创业梦想

三、活动群体

辖区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

四、活动时间

“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共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从现在到八月底与各高校联系,制定培训计划、聘请教师并做好开办准备等工作。

(二)第二阶段。九月上旬、中旬、下旬分别组织各讲师到省商业学校、科技职业学院、经贸职业学院为大学生传授创业培训的有关知识。

(三)第三阶段。培训结束后,对有创业意愿的学员进行后期服务,如:创业扶持政策的咨询、创业项目的推荐、论证和创业地点的选择等。年底之前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

五、活动内容

“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共分六个部分。

(一)创业培训进校园。年底之前对辖区3所高校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开展一次创业培训和实训,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发展的方针,引导和扶持大学生创办企业,集中打造一批创业带头人。

(二)创业扶持政策进校园。认真梳理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政策,通过开展政策巡回讲座、宣传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活动,使大学生全面了解就业帮扶、创业培训、创业实训、创业扶持、创业资助等相关政策。

(三)创业成功人士进校园。聘请创业联盟网、“区大学生创业交流俱乐部”负责人、“省十大创业之星”、大学生成功创业者为在校大学生讲述自身的创业事迹,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四)创业服务进校园。为大学生创业培训提供优秀的创业培训师资、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加强大学生创业服务工作。年由区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主办的创业联盟网作为新型创业交流平台投入使用,网站贴近当代大学生生活,内部单独开设大学生创业专栏,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咨询、跟踪辅导等“一条龙”服务。

(五)女大学生创业就业扶持行动进校园。针对女大学生创业就业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女性“四自”精神、影响女性职业生涯因素等讲座,引导女大学生树立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

(六)创业讲师进校园。聘请部级创业培训师,围绕创业培训教育理论、创业实训行动导向教学等内容开展培训。

六、活动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通过为高校大学生实施创业培训,落实优惠政策,激发创业热情,完善创业服务等具体措施,促进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为保障活动顺利开展,我区成立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任组长,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区总工会纪检组长、团区委副书记、区妇女儿童服务中心主任杜笑迎及区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切实把“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落到实处。

2、强化配合,建立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能和优势,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协商合作机制。区教育局负责聘请创业培训理论方面的老师;区总工会负责聘请有一定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团区委负责聘请青年成功创业者或大学生成功创业者;区妇联负责聘请妇女创业成功者;区人社局负责该项活动的组织、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宣传创业政策、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开班结业、创业跟踪服务、建立培训人员就业创业信息库等一系列工作。各单位各部门要切实把活动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共同推进“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的开展。

创业导师培训总结篇4

一、农民创业培训的实施支撑体系

(一)基地保障体系

农民创业培训具有时间长、环节复杂、针对性强等特点,在培训基地的确立上与其他培训的基地确立存在差异,有自身独特的要求和条件,还要建设和确立一批优质的培训场所和考察实习基地,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和达到培训的效果。在培训地点的选择及确定上要按照“远离闹市区、清心静气”的要求,选择具有满足集中培训的食宿场所、安全保障措施、教学场所和教学设施,并确立考察实习基地所在地区范围。

(二)组织服务体系

为使农民创业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严密细致,山东省农广校在组织农民创业培训的过程中,结合农民自身实际和创业培训工作的特点,设立了三个工作组、成立了三个评委会、组建了六支教师队伍。三个工作组包括教官组、教务组和会务组;三个评委会包括模拟训练工作评比委员会、日常管理工作评比委员会和创业计划评估工作委员会;六支教师队伍包括集中授课辅导教师队伍、考察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模拟训练指导教师队伍、军事与拓展体验教练队伍、培训工作组织管理队伍和跟踪服务指导教师队伍。

(三)师资队伍体系

为有效提高农民创业培训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培训效果,以实现“互动式教学”为目标,在加强培训机构内部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聘请外部的高水平创业培训专家充实师资队伍。在内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积极争取,系统内培训了一批国际劳工组织认证的创业培训(SYB)课程培训师;在外部师资力量充实方面,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邀请了从事创业培训的优秀教师和专家担任授课任务。

(四)跟踪服务体系

为巩固和发展农民创业培训效果,向参加创业培训的学员提供优质的培训、交流、合作和发展的平台,学校不断建立和完善农民创业培训跟踪服务环节的教育培训和服务体系,建立起系统的、多元化的培训后问题解决和咨询服务平台,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跟踪服务队,举办了创学员业联谊会,负责农民创业培训跟踪服务的组织、协调和调度工作。

二、农民创业培训的组织流程与组织形式

(一)农民创业培训组织流程

为进一步加强农民创业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培训工作科学规范、扎实有效开展,根据农业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规范》,特制了山东省农广校农民创业培训组织流程。从培训前的准备阶段到培训后的跟踪服务,每天具体培训内容、准备工作、主要方面以及负责人都体现在培训流程中。事件上事无巨细,时间上具体到分,并做好充分的预备应急方案。

(二)农民创业培训组织形式

1. 准军事化管理

为解决农民学员时间、纪律、组织观念不强等问题,培养农民学员吃苦耐劳、能打善战、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从而有效提高农民学员的学习效率,保证培训效果,在培训班管理形式上探索新的管理形式,采用准军事化管理,做到“六统一”,即:统一规范编班、统一各级职责、统一房间安排、统一资料配发、统一作息时间和统一军事训练。同时,设立值班室,实行点名、签到、评比和量化等制度,有效调动学员在各项培训活动中的积极性。

2. “三段式”培训模式

每期培训班实行“三段式”培训模式,即:集中培训、考察实习和创业设计。从理论学习到理论指导实践,再到从实践练习升华到理论总结和创业设计上来。使每一位学员经过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指导理论的全过程。

3. 参与性互动教学

农民创业培训项目的参加人员都是成年人。成年人喜欢自我导向型的学习方式,而不喜欢以科目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他们自身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对学习有自己的见解,追求学以致用、立竿见影的功效。使用参与性互动式培训方法是农民创业培训项目的关键所在。这包括让学员通过主动介入教学活动的方式参加学习,并帮助学员通过接触某些在他们创办企业时将会出现的问题来进行学习。使用参与性互动式培训方法,可以使学员更加专心致志地学习,学会怎样应用新知识。不过,这种学习方法也有不利的一面,即可能要耗费更多的时间,这样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传递大量的信息。

4. 实行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融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专家诊断于一体,新颖的参与式教学方式,强烈的竞争环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员兴趣,保证培训效果。学员在短期的训练过程中,会遇到企业经营决策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他们必须和同事们一起去发现机遇,分析问题,制定决策,组织实施。他们的经营或许成功、或许失败,学员就是在这种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中,掌握经营管理技巧,感悟经营决策真谛。难怪受训企业认为它是一种在犯错误中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提高自己而又不使现实公司蒙受任何实际损失的理想课程。

三、农民创业培训工作机制

(一)学员培训考核机制

在农民培训实施中,学员习惯于将培训视作一个被动的过程,他们只感兴趣于教师所教的内容以及布置的作业,培训学员了解的知识面过于狭窄,培训效果无法得到“质”的提高。农民创业培训与传统的农民科技培训相比,培训对象由培训技术操作者变成了培养经营管理者,培训内容要求将技术应用与经营管理相融合。如何实现农民创业培训学员从“被动地接受组织培训”到“主动地寻求组织学习”的转变,山东省农广校经过认真调查研究,认为应根据培训学员的从优、自律、敬业的心态,加以引导,构建相匹配的学习培训考核机制。在农民创业培训实施中,对学员学习培训情况进行考核,对表现优异的学员进行表彰奖励,可以提高农民创业培训学员的自主性和满意度,促进农民创业培训与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相结合,形成生动活泼、竞争有序、团结友爱的培训氛围。在全省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实施过程中,山东省农广校及时引入了学员培训考核机制,不断推进和创新农民创业培训考核工作。

(二)学员培训评估机制

有效的农民创业培训评估机制,在培训过程中起到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价的作用。创业培训评估,依据评价的对象划分为培训学员评价、培训教师评价和培训组织评价。培训学员评价是指培训实施者对申请参加创业培训农民的思想品德、文化程度、年龄特征、创业意愿等进行了解,并作为学员选择的基础。培训教师评价是指参加培训学员对授课教师认可程度,学员对授课教师的讲课情况进行评价打分,客观的反映出教师的授课水平,把教师的聘任授课量与学员评价挂钩,并作为优秀教师评选和今后创业培训教师聘任的重要依据。培训组织评价是指对培训组织单位的评价,学员对培训实施者的培训组织情况进行评价打分,分析培训组织单位在培训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及产生的原因,并作为全省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项目安排及培训基地选择的主要依据。

山东省农广校对农民创业培训分农民创业培训反应评估、农民创业培训学习评估、农民创业培训行为评估和农民创业培训成果评估四个层次评估,利用评估结果不断改革完善农民创业培训模型,实现了以评估促改进、以改进促提高的效果。

四、农民创业培训的考察实习

考察实习是农民创业培训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对于巩固前一阶段集中授课所学的创业技能知识和制定好下一步的创业计划书意义重大。在集中授课完成后,安排7天的企业实习和市场考察时间。根据农民学员一般要立足与当地农业产业布局实施创业的特点,采取以市为单位集中考察和以县区为单位集中考察两种方式组织学员进行考察实习。

具体做法是:一是建立实习基地。市、县两级分校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立足当地农业特色优势,选择部分生产经营业绩优秀、品牌知名度高、在行业中具备一定的优势或特色、示范带动能力强等条件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作为实习基地,签订协议,统一挂牌。二是采用灵活形式。在实践实习过程中,由于时间和企业限制,全程顶岗实习的难度较大,学校按照“一听、二看、三干、四查、五了解”的形式进行实习。三是形成两个报告。考察实习完成后,集中组织学员对市场考察和企业实习的认识和收获进行讨论总结,通过分组讨论、个人发言、集体发挥等形式,对考察实习收获一一总结反馈,并撰写市场调查报告和企业实习报告。

五、农民创业培训的跟踪服务

为了巩固和发展农民创业培训工作效果,各级农广校应充分发挥农广校体系和远程教育优势,进一步加强农民创业培训后续服务工作,促进农民学员从无到创业、从创业到守业,从守业到壮业,从壮业到强业,确保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一)成立一个创业支持服务中心

建立农广校农民创业服务中心,制定农广校培训教师跟踪服务制度,打造农广校专业创业培训服务平台,制定目标责任制和任务考核制,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强化两支服务队伍建设

发挥农广校体系和远程教育优势,成立技术指导与信息传送教师队伍,利用集中培训、现场指导、远程信息、电话回访、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对参训学员进行技术、信息、法律和管理等方面的跟踪服务。一是成立专职教师服务队伍。以农广校专职教师为骨干,教师与学员建立相对固定的联系,对学员定期开展跟踪服务,并认真填写教师跟踪服务手册。二是建立兼职专家服务队伍。根据农民创业服务需求,聘请专家经常性开展咨询活动,对学员创办的企业或经营实体进行诊断,及时解决学员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三)打造三个服务工作平台

为增强学校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联系沟通,农广校通过各种渠道强化交流平台建设,一是打造面对面交流平台。在每期培训班结束前成立各级联谊会,为跟踪服务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搭建起一个聚会联谊、交流讨论、沟通信息、融汇理念、增进友谊、共同发展的平台。二是打造学员网上交流平台。三是打造学员电话交流平台。

(四)开展四项跟踪服务工作

一是开展信息技术服务。将跟踪服务的学员和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人,实行“面对面”的服务和技术指导。二是开展教育培训服务。根据学员需求,将参训学员组织起来,经常性开展继续培训,进一步提升学员综合素质和能力。三是开展项目推介服务。建立项目库,根据农民学员资金、技术、人才等诸多方面因素,推介项目围绕中小型创业项目,催生中小企业,逐步培育小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四是开展政策扶持服务。处处为学员创业着想,时时为学员发展谋方便,根据学员遇到的政策难题,积极主动联系有关部门,争取政策方面的扶持。

山东省农广校在严格遵循农业部农民创业培训实施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培训的学员在种植、养殖、生态旅游以及社会服务等行业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实现原始创业的占10%左右,实现产业升级的占52%左右,帮助他们走上了就业和自主创业的道路,为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拓展出一片新天地。

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创业导师培训总结篇5

勺窝乡中心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校培训工作能认真落实区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能按计划组织进行且富有特色。本年度校本培训工作以提升教师整体素质,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安排、分类指导、按需施教、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原则,进一步明确目标,强化管理,确保该项工作正常开展,收到一定成效。现将这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更新理念,明确目标。

我校将教师培训工作列为学校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充分认识到全面实施教师培训是更新教师知识结构,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举措。为了更好地落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校本培训三至五年工作思路,在开学初特制定我校教师培训工作计划,在计划中规定培训内容及形式,落实措施保障,明确校本培训目标。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并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确保教师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狠抓常规,注重落实。

为了更好地开展培训工作,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必须参加,以学校为单位,为了整体提高全体教师的基本功,我校于本学年着重于训练教师的基本功,以进行集中研讨和培训为主。在每次培训前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培训时查出勤、查记录、查反思,从制度上保证了培训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同时各教研组根据教师们对学习内容的需要,在开学初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有针对性的安排培训内容,确保内容是教师们需要的能在教学中产生实效的东西,避免了吃力不讨好的现象,确保内容的实效性。为了加大教学常规管理,学校行政具体指导。教导处进行随堂听课,不定时检查教师的备课、上课和作业批改情况,同时要求各教研组长经常深入各班听课,评课,参与各备课组的教学研讨活动。

三、强化管理,创新模式。

教师培训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同时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强化管理,确保措施到位十分关键。本年度突出以下培训重点:

一是突出对新课程内容的培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师的自身素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扎实地学好新课改理论,提高对新课改的认识,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行为。课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此,我们这个学期对青年教师们进行了大量的新课程培训,学习新课标,进行教材解读。

二突出教师师德的培训。为了整体提高我校教师的素质,本学年我们着重培训教师的师德,学习师德的各种理论的同时,要求全体教师多多学习各种法律,通过一学年的学习,全体教师整体的师德有了一个较好的提高。

三是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学习:

组织教师开展新课程、新理念的培训,学校积极创造机会让老师出去学习参观,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此外,根据年初指定的规划,开展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的全员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把握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得最新动态,适应新课程标准得要求,

创业导师培训总结篇6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围绕省、市、区实施的重大战略部署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培训对象,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总体要求,组织开展培训,强化监督管理,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生产经营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2014年,全区计划农业专业技术培训3230人,重点培训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合作社成员等。

二、实施内容

主要面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包括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合作社成员(不含合作社管理人员)和村级农技员等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其中突出培训种养大户和农机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内容以农业科技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等为重点,同时辅助开展以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经营管理、科普知识等为主要内容引导性培训。

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3天。补助标准为人均440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人均340元,区配套每人100元。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与部署(2014年1-2月)

1.摸清培训需求。通过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摸清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申报年度培训需求计划。

2.组织申报项目。根据省下达培训任务,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工作。

3.认定培训机构。区农委和财政局根据培训需要,严格按照培训机构认定条件,公开招标、择优认定培训机构,经公示后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

4.制定实施方案。区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培训工作。

(二)实施与验收(2014年3-10月)

1.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合同和分类培训内容,结合我区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培训需求,制定培训实施方案,经区农委批复后实施,在此基础上制定每期培训班教学计划,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

2.确定培训对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培训政策和进行招生,充分发挥乡镇和村“两委”的力量组织生源,引导和鼓励农民参训。

3.落实培训教师和教材。择优选聘培训教师,确保培训师资质量。根据培训需要,科学选用培训教材,确保受训农民人手一册省级以上统编教材和地方编印教材(讲义、明白纸)。

4.集中授课与实训实践。因地因时制宜,分类办班,组织教师进行集中授课。在开展理论培训的同时,安排学员到实训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操作,给予现场指导。

5.督查与验收。开展项目检查,加强培训全过程监管,及时研究解决培训中存在困难和问题。培训机构在完成培训班次培训任务后,适时向区农委提出验收申请,区农委会同财政局组织进行验收,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整改后再验收。验收结束后,对验收合格及时拨付培训补助资金。

健全培训档案,每期培训班要建立培训台账(台账后附学员身份证复印件)、学员签到簿、培训过程影像资料等。学员签到簿、项目验收表和档案目录等继续按照省农委《关于印发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培训台账、验收表格和档案目录的通知》执行。

(三)总结与评价(2014年11-12月)

区农委在项目验收基础上,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对年度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自评,接受省农委年度评价。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培训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重要举措,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职责明确、分级负责管理机制,逐级落实责任。完善议事协调制度,定期研究、统筹谋划培训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多部门协作、多方面参与、上下联动培训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合同、管培分离等各项管理制度,推动培训规范化、制度化实施。

(二)注重能力建设。严格培训机构认定和管理,确保培训机构具备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培训条件。健全区级新型农民培训讲师团,增强师资力量。实行省级以上统编教材和地方编印教材(讲义、明白纸)相结合,提高教材质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训机构要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协作共建培训实训基地,适应农民学习技术技能需要。

(三)创新培训工作。一是围绕需求培训。紧密围绕粮油棉高产创建、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农民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组织开展培训。二是创新培训方法。实行培训与农时农事相结合、培训与指导服务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训实践相结合,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强化跟踪服务。采取培训教师入户指导、建立电话咨询、手机短信和QQ群服务平台、在媒体开设专栏等形式,开展培训后跟踪服务,提高培训效果。

(四)强化项目监管。坚持实行第一堂课制度,上好每期培训班第一堂课,宣讲新型农民培训政策,督查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培训工作情况,了解学员到课情况和参训要求等。建立满意度调查制度,每期培训班结业时,现场调查每位参训农民对培训的满意度。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培训机构开展检查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严格项目验收程序,确保项目实施到位。完善项目绩效评价办法,创新评价机制,实行日常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根据省统一安排,全市重点组织开展中期和年终两次评价活动。改进培训效果回访制度,原则上采取随机走访方式回访学员,市级在中期和年终评价时采取按适当比例电话抽查的方式了解学员参训情况及效果。

(五)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及时下拨财政补助资金,落实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并按要求预拨项目资金,保障培训工作及时开展。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抓好项目资金进行审计,规范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确保项目资金足额用于培训。

创业导师培训总结篇7

一、班级情况

我园具有一支充满生机,乐于进取,奋发向上,大有希望和活力的0—5年青年教师队伍,共计14名教师:其中新招聘非专业教师2名,一年工作经验与二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青年教师各有6名,在此群体中,非专业教师有7名,占总数比例的50%。从数据上分析,刚结束见习期的老师还是占了较大的比例,这也意味着新教师的后续基础培训仍需加强,同时提升非专业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不能忽视。另从期初青年教师专业化水平问卷与日常观察中获悉,教师们对于二期课改理念的认识还比较表面化,当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行为时还存在着一些偏差,环境设计与活动设计驾驭的能力还需不断加强与提高。

二、指导思想:

依据我园青年教师发展现状与实际,立足课堂研究与实践,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着眼于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提升、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园本培训,不断优化过程管理,从解决问题入手,从关注薄弱环节为着眼点,实施关注教师成长、幼儿发展的青年教师“园本研训”,全面提高我园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培训目标及要求:

结合《纲要》,从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教育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坚持政治上高标准,严要求;业务上压担子、放手使用;生活上热情关怀,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促使他们上一个台阶并迅速成长起来。通过培训,力争使每位青年教师在政治思想、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和教学育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达到合格水平。在此夯实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发现并培养一批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园级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一)见习期新教师( 0—1年):

1、领会“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具有一定的教育责任感。

2、学习掌握学科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前沿信息,理解掌握二期课改的有关课程标准,熟悉学段教材,掌握学段教材的知识体系。

3、深入了解、亲近孩子,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促进孩子发展。

4、熟悉班级常规工作,提高管理班级日常事务的能力。

5、学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逐步积累自己的教育教学心得和经验。

6、学习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并尝试将其运用于实践。

(二)适应发展期青年教师(2—5年):

1、深刻领会“以儿童发展文本”的教育理念,爱岗敬业、团结协作。

2、主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升专业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善于观察、了解不同孩子的差异,并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3、进一步熟悉班级常规工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并提高与家长沟通、管理班级日常工作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活动设计以及环境创设的能力,学会实践与反思、,逐步形成一定的教学风格,体现班本教学特色。

5、尝试承担幼儿园区级和校级课题的研究,有初步的课题研究能力。

6、积极参与园本课程建设,并能大胆地创新与实践,积累一定的课程实践经验。

7、积极申报并主动承担幼儿园的各类公开教育教学展示活动,勤于反思与调整自身教学行为,能结合幼儿园运动特色发展,确定自身运动特色发展方向。

8、掌握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并大胆将其运用于实践。

四、具体措施:

1、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建设,把师德修养放在首位。

组织青年教师学习《规程》、《纲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德育纲领性文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等,用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激励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幼,安心于教育教学岗位的思想观念。

2、通过一对一以老带新结对子,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基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因此,我们把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作为培训重点。在培训中,我们将以“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等方式,牵动整体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通过幼儿园高级教师对青年教师一对一的结对带教,即指导——听课——评课——总结等环节,不断推进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另展开分层结对和带教,不断发现与培养苗子,为建构梯队式的教师队伍作好铺垫。

3、挖掘、利用园内、园外、区内、市内的各种学习资源,创设学习共享的机会。

本年度我们将从青年教师需求出发,从课堂实效入手,扩宽外出学xxx台,让更多的青年教师有外出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如选派青年教师到李蔚宜培训中心导学班学习、奥林幼儿园结对学习、邀请专家专题培训(美术基础培训)等方式,拓展青年教师视野及发展的空间。

4、创设平台,注重实践与相互的观摩评析。

园方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教学的平台,在“新教材观”的引领下,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主体能动性,在实践中学会选择、学会应用、学会创造,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努力实现在青年教师队伍中打造3——4名园级骨干青年教师。

5、重视加强教科研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提倡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引导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展开教育教学的研究,学期结束围绕这一方面撰写论文和教学心得。

6、开展定期的青年教师园本培训工作,解决青年教师普遍困惑的核心问题。

即通过每月至少一次的青年教师园本集中培训学习和研讨的形式,帮助青年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新的教育行为,学习运用新的教育观念来指导实践。预设青年教师园本培训专题:探讨幼儿一日活动环节中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日常教育教学设计与组织的思考。

五、培训过程:

时 间

预 设 安 排

调整

筹备阶段

07.8至07.9

1、 了解情况,听取结对意向,制定交流、调整培训方案。

2、 启动师徒结对签约仪式,明确结对任务与目标。

3、 发放结对带教手册,制订带教结对计划。

4、 联系安排各类外出培训、结对园学习活动。

5、 青年教师专业化能力问卷摸底,确定青年教师园本培训专题。

实施阶段

07.10至08.5

1、启动青年教师园本系列培训活动。(内容包括:解读幼儿一日活动作息的操作提示、探讨有效的班级常规管理、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思考等。)

2、开展一对一日常带教听评指导活动。

3、安排个别青年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李蔚宜导学班学习,包括音乐、美术、运动教学、活动设计等)

4、轮换、推荐2—3名青年教师前往奥林幼儿园结对学习。

5、推选1名青年骨干教师跟从参加教研组长骨干研修班学习。

6、开展夯实基础的专业技能系列培训。(美术专题培训等)

7、组织青年教师教学实践展示评比、学习汇报活动等。(如开展五四杯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绘画技能展示。)

8、在青年教师队伍中发动教研组长岗位竞聘活动。

总结阶段

08.6

1、结对带教经验交流暨年度园本培训总结活动。

2、评选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带教指导老师活动。

创业导师培训总结篇8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基地 校企合作 机电一体化

部级高技能人才基地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方向)专业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提升校企合作培训能力、总结高技能人才培训规律建设三个方面。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方向)专业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双赢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岗位能力的需求分析,创新“三元二翼一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典型工作任务为特征,融工学于一体”的课程体系,并辐射引领系部相关专业的共同发展;完成核心课程标准的制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成省级精品课程的申报评审以及多门校本教材的撰写工作;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促进了教育的信息化与网络化;建成专业教师工作室,在技能竞赛和教科研等方面为教师提供了学习提升的平台。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师徒结对、学习交流、内培外引等途径,优化构建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较强、富有热情的师资团队;与大中型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建成维修电工技师(高级工)实训场地,电气故障检修室、电气仿真模拟实训中心,实现了校内外实训实习的有机衔接和区域职教的共同发展。

一、项目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1.成立机构,加强组织保障

为了保障部级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任务的顺利进行,本专业建设以系主任总负责,实行项目建设责任制。系部建设领导小组对所有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监控,定期召开例会,沟通信息,保证建设项目的进度和质量,保证项目的良性运行。

2.建章立制,规范项目建设

项目组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管理办法,按照学校的要求对建设任务进行层层分解、有效落实,遵循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专家指导与小组研究相结合,为建设项目的有效推进、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

3.细化任务,明确工作职责

系部成立专业建设日常工作组织机构,对各建设模块确定具体负责人,并落实参与建设人员,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项目组将重点建设专业落实分解为三级子项目,并逐级指定专人负责;对具体参与建设的人员进行工作细化,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通过制度的激励与约束,进一步强化“全员创建”意识。

4.学习借鉴,加深沟通交流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建设工作会议及相关培训,与参与部级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的兄弟学校广泛交流,积极调研,取长补短,共建共享,互相促进。

二、项目建设特色

坚持以校企合作办学为平台,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双赢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与实践躬行。通过全体师生的锐意探索和孜孜追求,本专业在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总结技能人才培训规律三大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1.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学校依据“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双赢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参照德国“双元制”的培养要求和自身情况创新了“三元两翼一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元”即学校元、公共实训基地元、企业元,“三元”为基础,同轨并重;“两翼”即产教融合模拟工厂和企业师生工作站,“两翼”为支撑,围绕“工学结合”,深化校企合作;重视职业素养的教育,贯彻“德技双优”,最终实现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这一“目标”。并以此为框架,实现了国家职业标准内容、德国工商联合会职业标准内容以及学历教学内容的“三融合”,形成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产业与专业设置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师与企业管理者对接、学生与企业员工对接的“五对接”。

2.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

本专业与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在教科研及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进行深度交流合作。充分利用本专业多年与德国合作的积淀优势,在企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结合国情校情,积极探索“双元制”本土化的切实可行之路。

灵活采用企业师生工作站、订单式冠名班等多形式创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直接与生产一线对接,促进校企间的项目合作和课题研发,切实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实现校企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强化社会服务意识,承担社会服务责任。充分利用专业师资与教学资源,不断扩大社会培训规模,积极开展退役士兵、省级机关事业单位技师等各类专项培训等,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与经济效益。

三、建设成果

本专业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内涵建设,通过不断地挖掘积累与提炼优化,形成了突显本专业特色的多个典型案例,内容涵盖了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与校企合作等各个方面,充分展示了本专业的建设过程与取得成果。

1.引进国际化职业认证,推动品牌化专业发展

关注本专业实现德国“双元制”本土化的过程中,建立创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成功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转型升级的实施过程和具体做法。

2.借力国际化课证融合,创新实践型评价模式

关注本专业根据项目教学法的理念,创新改革评价考核模式,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实施过程和具体做法。

3.建成企业师生工作站,适应产教研融合发展

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和企业的技术人员进学校任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大方向。本专业通过搭建企业师生工作站这一平台促进了教师与企业零距离对接,为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4.试点兴趣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科研争创新

目前职业院校正在大力开展教学改革,本专业尝试让兴趣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相结合,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寓教于乐,提高学习效率。

5.多元意识晨会谱新篇,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本R到岷献ㄒ堤厣,融合学校“树型”教育体系的优势,借鉴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创新晨会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由于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本专业在探索“双元制”本土化的过程中取得了诸多成绩,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尤其在校企合作方面,需要继续总结、不断优化,借助职教集团的资源优势实现与区域大中型企业的深度合作。同时,通过项目建设,本专业的师资队伍总体水平显著提升,在后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阶段,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培训模式的形成与建设成效的体现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后续还需不断进行调整与完善。

部级高技能人才基地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方向)专业建设期间,制订了正确的建设规划、完整实施了建设的各项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建设成果仍可进一步挖掘。将充分总结项目建设的积淀经验,借助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环境,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急救技能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培训效果评价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