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经济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07 11:02:16

创业经济管理

创业经济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新农村建设;发展

当前,中国农村其实正走在新一轮结构性变迁的起步阶段。在新一轮的农业发展过程中,要扎实抓好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现代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农业面临成本上涨,增收趋缓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滞后,这给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把握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提升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增加农村和农业的吸引力。在这一条件下,进一步分析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中问题,寻求农村经济发展的成长空间,探寻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

一、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趋势

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农村现代化建设而言,需要拓宽视野,用好外部力量,尤其是在城市受过现代化产业训练后重返农村的“城归”。事实上,随着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和制度利好的释放,近年来从农村走出去的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增加,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人员流动的这一基础上,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现代化趋势势必必行。此外,农村市场不断扩大,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因此,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国经济管理方式和思维,是当前农村发展,农业改革中一个重要突破口。随着农业政策的倾斜,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外转移就业,仍是一个趋势。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有有意愿、有条件的人变成农村的主要建设者。在榜样的的带动下,开始实现农业管理的现代化转型,促使农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由此可知,当城市的资本和人才以更合理的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把更多的农业认可更平稳地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才能为中国的新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二、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农村市场经济长期不受重视,农村尚未建立健全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和农业社会结构不相适应,导致农业经济管理难以有效执行,难以提高农业发展的效益。除此之外,农村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高,难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意识不足,不能开拓思维,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工作中,有些经济管理人员不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不能及时研究了解;第二,有的管理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工作的执行力差;第三,有些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水平低下,难以适应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三、做好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鼓励对农村有认同感的“城归”加入农业经济管理队伍

经济学家厉以宁对“城归”寄以厚望,甚至视之为中国新的人口红利。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达到了450万人,还有约130万居住在城镇的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等下乡创业创新。在农村经济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要通过不断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来完成。一方面,要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放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位置,采取多种不同方式定期培训,并颁发结业证书,对于在培训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另一方面,提高业务人员的思想认识,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帮助他们树立现代化的农村经济管理意识。

(二)健全农村金融服务机制

政府的政策支持,要想方设法引进更多的资金,农村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发展农村金融,有利于盘活农村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吸引和招收更好高素质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投入新农村建设当中。在农村金融的扶持下,有利于培育特色农业、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是建立相应的合作社,支持农民自主创业。为农村自主创业人员提供金融知识培训与技术指导,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加强对高风险项目的风险评估,帮助其规避风险。二是引导和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做好其符合国家新农村建设体系的产业项目。帮助农村地区构建地方龙头产业,支持优质项目,促使农民、企业和市场三者的联系。三是相关部门进一步给予政策上优惠,扩大农业现代化资金覆盖面,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虽然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但我们应该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和信息化充满信心,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作者:管继红 单位:临沂市兰山区柳青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

[1]徐素芬.新农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16:210

[2]张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22:199

[3]刘喜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5,24:16-17

[4]陈艺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02:57

[5]薛敏.浅谈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商,2016,07:280

创业经济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3-0150-03

创业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这些素质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强我国人才在国际大环境中的竞争力。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创业教育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的教育,是以能力而非以学历为导向的教育,它是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深化,是开展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和创业精神的教育,更是巩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最有效途径。

1 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面临着困境:一是几十年形成的重理论的经典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二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协调;三是实习实训手段与内容相对落后,为了各自课程的需要而设计实习实训,没有形成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概念,直接影响了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因此,转变培养观念与方式,走出一条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的新路,重实践技能培养,加强专业的整体概念,是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各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在我国研究并实施创业教育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如何在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各专业实施创业教育更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需要认真的研究与实践。本文探索的是把创业教育放在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各专业通识教育理念的大环境中,作为专业课程来开设,希望创业教育能在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基本技能和以后的创业实践能力上获得更好的帮助,借助于创业教育强化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建设,形成专业的特色。

2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的认识

2.1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比较规范的解释是《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的解释:第一层是进行从事事业、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第二层是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笔者认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创业教育应该包含:第一层是指通过竞争获得某一现成的职业或岗位,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主动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第二层是指能独立开业谋生以图发展;第三层是通过创业教育使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2 创业教育促进专业建设的完善

对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分析发现,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都偏重于培养学生适应某一职业岗位的能力,例如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课程。从在校学生与毕业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认为虽然在校学习了各自专业的专业课程,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没有整体的概念,仅仅有一些局部的概念。创业教育涉及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使学生深刻理解与掌握一个企业从开创到成长、发展的过程,了解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活动。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更是涵盖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各专业所有的专业课程和实习实训的内容,围绕创业教育的课程建立经济管理类专业各专业的课程体系,系统的设计实习实训内容,强化专业建设的整体性,就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2.3 帮助明确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张,多数的高职院校扩张最快的就是经济管理类专业。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如何办出特色?如何与其他院校的经济管理专业形成差异化?高职经济管理专业要围绕着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开设怎样的课程可以使不同专业、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都能接受,同时又能培养创业型人才共同需要的素养?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就是可以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的课程。我们要明确认识到,我们所定义的创业型人才并不要求每个专业每个学生都去开公司办企业,而是指具有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并且较好地掌握了专业知识和基本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发现机会、把握机会的能力和创造业绩、创立事业的潜能的人。这又恰恰是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最高境界。

2.4 经济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的目标

第一,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创业意识,丰富学生创业知识,强化学生创业体验,提升学生创业能力;第二,建设目标。成为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第三,师资培养目标。担负创业教育教学要求教师必备“双师素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创业教育使教师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指导能力全面提高;第四,经济管理专业专业知识串联整合的目标。通过创业教育课程的学习,可以使整个的专业课形成一个系统,达到串联与整合的作用。

3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缺失

经济管理类专业开展创业教育普遍认为没有必要,即使开设也只是限于就业指导的范畴,或者,为了参加各种比赛。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主体是就读的所有学生,而绝不仅仅是部分专业的学生甚至极少数的学生。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开展创业教育,要从根本上变革现有的教育教学体制,简单的通过增设与创业教育有关的课程或是在其他方面作部分的改变,忽略了创业教育中最本质的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有些学校甚至将参加创业大赛能否取得好成绩作为衡量创业教育的标准。事实上,这类活动演变成经济管理类专业各专业极少数学生和指导老师的个人工作和努力。致使创业教育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使得创业教育变得流于表面。

3.2 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开展创业教育必须依赖于专业知识的教育,和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绝不能脱离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而孤立地进行创业教育。目前,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创业教育还没有做到很好地融合于整体教学体系中,与学科专业教育并未形成有机的联系。只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业教育,使创业教育脱离于学科专业,使学生失去自身专业优势的有利依托。

3.3 胜任创业教育的师资匮乏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教学和培训的教师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原先从事企业管理学科教学的教师;二是学生就业工作指导教师。其共同的弱点是自身缺乏创业经历,在为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训时,纯知识的讲授多于实践经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创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第一,起码是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第二,具有企业经营管理全面的理论知识的教师;第三,拥有丰富的企业工作实践经验或创业经历的教师;第四,较强的实践指导和课程整合能力的教师。具备这些要求的教师在普通高校都是稀缺的,在建校时间不长的高职院校更是凤毛麟角。

3.4 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脱节

高校沿袭高等教育中的重理论、重知识传授的教育理念,致使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又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院校也不例外。即使近几年实习实训手段有所丰富和改善。例如,电子沙盘、物理沙盘、模拟操作等。但学生得到的仍然还只是局部的感性认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仍然难以形成一个整体。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围绕创业教育开发实习实训项目,毕业生缺乏实际工作技能,所学习的理论和实际工作难以接轨的状况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得到巩固和发展,更能提高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

4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建议

4.1 加强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认识

进一步明确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经济管理类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适应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结合我国国情,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企业家思维的新一代复合型经济与管理人才”。分解成具体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丰富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

第一,经济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首先,是使受教育者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在深入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具备高层次的创业能力,形成稳定的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特征,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性,能够创业致富,开创新的事业。其次,通过开展创业教育提高经济管理类专业整体教育水平,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的特色。最后,开展创业教育丰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实习实训项目。

第二,充分认识创业教育对专业的反哺作用。对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分析发现,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都偏重于培养学生适应某一职业岗位的能力,例如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课程。与之相比,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中融入了模拟企业经营实战、创业实务等课程,使学生深刻理解与掌握一个企业从开创到成长、发展的过程。创业教育还对已进入企业就业的学生起到一定的帮助。所以,笔者认为创业教育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更是经济管理类专业进行教学计划设计、培养目标制定、专业课程整合的一个参照系,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追求办学特色的探索路径。

第三,能够提高经管理系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根据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各专业的特点来看创业教育,它不同于就业指导的创业教育。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各专业的大部分学生会进入中小企业就业,从事的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小企业对员工的普遍要求是要具备较强的外联公关能力、处理多项事务的能力和广阔的知识面,能够在企业中胜任多个岗位,而接受过创业教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恰恰能很好地适应这种要求。

4.2 结合创业教育建设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无论是专业理论和实践指导能力都必须加强,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首先,要加强对创业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同时制定激励措施,鼓励现职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有计划地选派有潜质的青年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实践;其次,聘请一些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到任兼职教师,或兼职从事创业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扩大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最后,要积极探索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例如,有的学校开辟创业园,要求教师参与和进行指导。鼓励教师参与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研讨和科学研究,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4.3 强化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

经济管理类专业逐步开设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运筹学、生产运营管理、市场营销学、公司理财、企业战略管理等涵盖涉及创业构思、融资、管理等方面的课程,但这些课程只是某个专业的课程,不是一个企业经济管理整体概念的课程。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创业教育应从最初注重传授创业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功利性职业教育,到今天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和开拓精神,创业教育从一种教育理念发展为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品质、心理意识、创业技能、专业知识。因此,笔者认为,应把创业教育融入高职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各专业教育教学体系,形成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活动等诸方面相互融合的一体化新课程体系。

4.4 开创创业实践基地

经济管理类在创业教育过程中,更要注重其实践性和应用性。创业教育体系中不仅需要包括创业课程的普遍开设,还需要通过建立相应的创业基地、创业孵化器和大学生科技园,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提供实践基础和必要帮助。如争取政府、风险投资商和学校提供的资金,建立创业孵化器,指派专职教师负责指导创业小组,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创业意识,适时解决学生在创业学习中的种种难题,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免费场地和其他帮助等。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更要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锻炼,广泛联系社会各界,建立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构建创业教育的新平台。

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给高职院校带来了很多发展的机遇,同时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对许多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而言,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创业教育的理念与模式等都还处在模仿和引进的阶段。尽管如此,创业教育却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探索建立面向大学生和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创业教育体系,以创业教育带动专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塑造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特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夏维力,路艳.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改革探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8(4).

[2]严毛新.高校创业教育的两难选择及展望[J].浙江社会科学,2009(2).

创业经济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吉林省;榆树市;农村;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榆树市属于吉林省境内较大的县级市,辖28个乡、镇(街),全市土地面积超过4700km2,耕地面积超过38万hm2,林地面积超过2.7万hm2,盛产玉米、水稻、红薯等农产品,要的经济作物有药材、瓜果、烟草等。截止2013年,榆树市畜牧业总产值超过60亿元,累计造林超过1.6万hm2,经济林超过66.7hm2。由此可见,榆树市农业产业比重较大,农村经济管理发展较为复杂,对吉林省榆树市农村经济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吉林省榆树市农村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榆树市农村经济管理面临着一定的外部压力,这是由于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带动了农村各个层面的需求引发的。相关财政部门对于榆树市农村经济建设的投入总量较少,资金投入使用的结构比例存在一定的问题。所投入的资金多用于大中型农村建设使用,忽视了中小型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一些建设性相关资金的利用率不高,无法发挥经济管理的相关作用。农村企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制约性,农村中小企业存在贷款申请难的问题。同时,还面临着一些内部压力,主要体现在榆树市农村经济管理发展中专业性科技含量较低,导致了生产效率无法最大限度的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知识程度不高,新观念接受度较低,农村农业经济的生产方式较为落后,农业科技推广度过低。榆树市内部经济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排灌、防洪、水利等设施设备建设不协调,设备后期维护能力落后等现象。

2吉林省榆树市农村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2.1主打现代化农村经济管理,升级产业核心力量

榆树市根据实际的地理情况和行政划分情况对“五大发展理念”进行建设和发展,是推动实现现代化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发展管理战略,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稳健发展。主打现代化农村经济管理,实际上就是对榆树市特色工业产业、生态产业、农副产品产业统筹协调管理,不仅能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能实现产业核心力量的升级。现代化农村经济管理需要将农业视为原始产业基地,通过对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实现和促进管理机制的现代化发展[1]。对榆树市环城工业集中区的相关设施设备的完善和突破就是典型的产业核心力量的升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关产业结构,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的活性发展。

2.2壮大全民化创业经济产业,引导统筹城乡建设

榆树市农村经济管理需要会相关产业服务体系完善发展,这是由于截止2013年榆树市已经对“三大商圈”开展升级,对“专业街区”和“专业市场”的规模进行拓宽和建设,随着创业经济产业的地区辐射性,全民创业的预期有得以实现的可能。以高标准的眼光对榆树市相关建设进行原则上的制定,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完善农村供水、供电等基本生活建设,对城乡绿化建设,街道建设逐渐列入日程,实现农村城镇化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

2.3提高民生化农村生活水平,深化农村经济管理

对榆树市农村经济管理的目标进行有效的制定,坚持实现每年改革建设目标完成比计划,从农村民生实事的层面,发动全民进行改革,共享改革建设的成果,对财政投入的资金合理进行分配,以结构比例化的分配方式,科学的对资金进行配比,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管理的均衡性[2]。修公路,建设居民房,通水电,建学校,升级教育事业,改革医疗,统筹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优化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的协调发展。投入科技化农业技术,提高榆树市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解放普通劳动力,实现农业产品产值的有效提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环境,提高抗自然灾害等能力,优化升级相关保障制度,完善农村金融保险政策,融合先进的互联网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物流产业、农产品超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模式,深化弄讯经济管理改革,提高经济管理的实效性。

结束语

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会受到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尽管当前吉林省榆树市农村经济管理发展势头较好,但仍然存在一些落后的现象,这就需要对我市农村经济管理进行改革和优化,在未来可以从产业核心力量升级,统筹城乡建设引导,深化管理机制改革的方面实现农村经济的有序、健康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朴香玉,崔洙男.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7):266.

[2]郭立轩.论新形式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7,(02):43.

创业经济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强化企业 创新方法 经济管理

总理多次在政府报告工作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随着这项政策的稳步推进,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随着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业界学界纷纷响应,各种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有效激发了社会活力,释放了巨大创造力,各个企业也在不断激活自身潜力,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完善自身发展。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创新方法和经济管理是两项重要的方面,需要企业管理层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层面,不断地为完善企业的创新管理和经济管理做出一定的努力。创新是F代企业的活力之源,经济管理是现代企业的奠基,这是企业界、经济学界的共识,创新管理和经济管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以下就针对强化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提出几点思考。

一、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恰当的管理机制往往是企业成功的前提之一。虽然目前企业界不断地完善管理机制,但依旧有很多企业共性的问题出现,总结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管理机制传统化。时代在不断发展,与时俱进、顺应时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但是,一些企业依旧存在应用传统的管理机制的现象。僵化、老套、落伍,这样的管理机制必然会被社会发展的大浪潮所淘汰,同时也更容易阻碍企业的长足发展了。二是管理制度中没有对各部门的相应工作进行明确分工。一个完整的企业应该像一个完整的链条,各项工作有相应的负责部门,每个部门应该各司其职,各方努力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但是目前依旧有很多企业缺乏明确的部门分工,这必然会导致企业管理工作的不健全。三是管理中缺乏奖惩制度。适当科学的奖惩制度能够充分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工作更好地完成。但是,目前许多企业的管理制度缺乏明确的奖惩制度。这将极大的减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会增加某些员工的惰性,对于企业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二)经济管理观念落后

先进、正确、科学的观念是引导正确实践的思想利器,管理层具备先进的思想管理观念,必然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的现状下,许多企业的管理层缺乏先进的思想观念,相反,还存在落后观念的问题。一是体现在许多管理者思想固化,固执地认为传统的就是好的,一味地按照传统的管理观念对企业进行管理,不懂得对传统的管理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观念。二是体现在管理层缺乏勇气。“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名言谁都不陌生,但是真正的实践起来并不是很容易。创业创新本身就需要极大的勇气以及果敢的精神,但是许多企业管理者畏畏缩缩,害怕失败,不敢大刀阔斧地向前走,这对于企业的长足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

(三)人员管理存在问题

所有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是经济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企业内部的人员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经济管理工作顺利开展遇到阻碍。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大多数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提不起兴趣,这主要和管理机制中缺乏适当的奖惩制度有很大的关系。二是员工的综合素质提不上去。大多数员工不具备全面综合的能力素养,这就难以创造良好的上升空间,对企业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对员工的能力培训不够。

二、加强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政策

(一)树立先进的管理观念

众所周知,国家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企业的发展同样如此。所谓的“先进”管理观念就是与时俱进的、顺应时展的管理观念。管理级要将眼光放长远,看待企业发展要高瞻远瞩,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利益。同时,还要摒弃胆小、犹豫不决的观念,要树立果敢、敢想敢做的观念,对于思想中的事情,要敢于付诸实践。以此坚持下去,企业必然会得到长远的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

上文提到,所有工作人员的权利积极配合是经济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人是企业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支撑着企业整体经营战略。当前国际管理的基本政策之一就是“以人为本”。人才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一个企业当中,应该形成培养人才、“以人为本”的氛围。注重运用“人本观念”以满足员工在生存需要、成长关心等各方面的需求。只有从员工的根本利益与需求出发,才能更好地激励员工,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强化和创新企业的组织结构

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科学的企业内组织结构是必不可少的。要想加强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必须思考如何构建科学的企业组织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时刻关注市场信息,着重切合公众的需求,进行充足的市场调查,力求生产出市场真正需要的产品。二是精简企业的内部结构组织结构,科学合理地进行人员分配,力求让所有的员工做到各司其职,避免出现员工冗杂、工作繁复进行的情况。三是增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团队之所以比单独个体更有效率,就是因为团队团结在一起有团队精神,能凝聚在一起。因此,管理层应该对增强各个工作部门的联系而努力,协调各个部门,让各个部门充分联系,及时交流信息,这样就更加有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

总之,虽然我国目前的企业发展稳步推进,发展势头猛劲,但是依旧存在着量多问题。当代企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获得发展活力,就要不断地强化和创新经济管理,针对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存在的种种问题,各方应该积极面对,响应好国家的号召,努力落实对制度不完善、思想观念落后、组织结构不合理、人员管理存在问题等等方面的改善。

(作者单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温国瑞.《基层建设》――强化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几点思考[J]. 2016(18).

[2] 李素英.《江苏商论》――加强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J]. 2007(12).

[3] 柳婷.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探析[J].全国商情,2016(34).

[4] 李静铮.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 (03).

创业经济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创业教育 经济管理类本科生 启示

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成为近几年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如高校怎样灌输和转变教育观念、怎样通过调整教学计划、怎样优化学校环境、怎样培养师资队伍、怎样通过加强开放式实验和实践教学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出了不少优秀成果,很有借鉴意义。然而,大多数的研究都把高校所有大学生作为一个研究整体,把创业能力作为普及教育的一部分,因此,所提出的对策措施比较空泛缺少针对性。事实上,大学生中具有创业能力的毕竟属少数,而且他们的创新能力或创业能力各不相同。同时,经济管理类学生与理工学生创业能力表现有很大差异,因此,需要我们通过细致调查和分析比较不同培养模式,对经济管理类学生中具有创业潜质的少部分人群的适应度,为因材施教提供参考。在此背景下,我们对学生创业意识、意向做了调查研究。

一、调查情况

1.调查组织形式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将要调查的问题设计成调查问卷,通过授课老师发放给学生,请他们填写后,交给老师,收集后再进行统一处理。

2.调查样本情况

我们对2008~200年第二学期全校选修《创业教育》和《创业管理》课程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年级分布没有限制。发放调查问卷496份,有效样本496份。下面的统计数据按照有效样本,采用SPSS10.0(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简称SPSS)进行分析。

(1)调查样本的专业分布

①理工类②经管类③人文类④艺术类⑤其他

调查的学生中,理工类占55.9%,艺术类占18.2%,经管类占14.9%,人文类占10.1%。

(2)调查样本学校的年级分布

调查样本学生中的一、二、三、四年级分布状况:收回的问卷分别为:112份、274份、110份和0份;分别占23%、55%、22%、0%(选课学生中没有四年级学生)。

(3)调查样本的学生性别分布

调查样本学生中男生、女生分别有308人和188人。

3.调查问题设计

我们设置了20个问题:家庭创业背景;所学专业;对创业的认识;对创业教育的了解程度;对创业教育感兴趣程度;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对象;所接受的创业教育;以什么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课程性质;必要的创业知识;创业课程教育的方法;有效的创业实践活动的形式;如想创业希望得到学校的哪些帮助;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是否要有创业经历或是相关的创业体验;对大学生毕业后不参加就业而是直接参与创业的态度;校园氛围和社会舆论中对大学生创业的态度;家长和朋友对创业支持程度;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寻求帮助的对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

二、对学生创业意识和意向的统计分析

1.对创业教育认识模糊

调查显示,有59.7%的学生认为,个人创立公司,创办企业的行为才称为创业;只有18.2%的学生认为,个人在某个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也是创业。对创业教育了解程度的调查显示,62.5%的学生“了解一些”,35.5%的学生表示“不太了解”。18.5%的学生认为,创业教育是对少数创新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开展的教育,大部分的学生群体是难以涉足的。可见,学生思想观念上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也包括部分教师),如有的人把创业教育理解为精英教育,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不适合培养英才;有的人把创业教育理解为创业能力的培养,认为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教育,不可能把全班培养成大小老板;有的人把创业教育理解为一种创造技能的培养,使创业教育仅仅局限于技术训练的范畴。总而言之,将创业教育与课堂教学看成是各成体系的两个独立体。创业教育要纳入教学,关系到教学计划和教学课时的调整,涉及到教学的系统改革和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对一般的学校来讲,进行教育体系的改革显得难度很大。显然,基于认识不足导致了创业教育理念无法融合于课程教学体系中,不利于创业教育的推广和普及。这其实是共性问题。

2.创业意向理工类学生强于其他类专业

从选修《创业管理》和《创业教育》课程的学生专业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修读这两门课的496名学生中,理工类就有276位,占56%。他们中大部分学生希望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如创业计划大赛、创业企业家和创业投资家论坛、组织学生参观成功企业、创办科技园与创业孵化器等。在调查的496名学生中,27.8%的学生家庭有创业史,其中,理工类有204名,占276名的74%(其中已有实业家庭背景的有41%)的学生未来有自己创业的打算,他们认为,自己有理工专业背景,再学习外贸或财务知识对创业非常有利;而经管类只有12名,占74名的16%的学生未来有自己创业的打算。

3.创业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最主要是就业压力

创业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就业压力等导致学生急功近利、学校大学生创新经费不足、学校硬件不足、个人的教育观念陈旧(重应试、重书本知识)、学校考试方式陈旧、老师在创新方面的引导和示范不够、学校缺乏自由创新的环境氛围、学校在大学生中没有实行导师制、学校考评方面对创新重视不够、学校教学方式陈旧、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社会对大学教育的认识观念陈旧、学生科技意识差、学校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统计处理结果见附件)。

当然,以上排序在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级以及男女学生的认识上是有差异的。

4.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匮乏

调查中,75.3%的学生认为,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必须要有创业经历或是相关的创业体验。学生普遍认为,教师必须经过系统的培训或有创业经历,因此,对管理类教师的教学效果表示怀疑或不满。而从教师的角度看,创业教育没有现成的教材,备课工作量很大,课堂教学要求高压力大,教师的奖酬金分配只与学时挂钩,同时,创业教育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教师自身有没有创业经历,因此,对创业课程的开设缺乏积极性。

创业教师缺乏原因:一是学校没有投入财力进行教师培训;二是学校考核体制上没有完全做到科研与教学并重。教师大多倾向于将主要精力放在撰写论文和著作上,教学工作已被认为是一项日常的、附加的、“几乎人人都可干的常规性工作”。

5.政府部门缺乏大学生创业的主心骨和引领者作用

从大环境看创业教育没有深入人心,更谈不上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家长和社会普遍认为有份稳定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从问卷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对政府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不了解,即使想创业也得不到所需的创业基金。有44.9%的学生认为,如果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了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寻求父母和亲朋好友的帮助,39.7%的学生寻求有创业经历的企业工作人士帮助,只要2.8%的学生认为可以寻求政府部门的帮助。

事实上,政府部门在引导高校推进创业教育和鼓励大学生开展创业方面确实没有很好发挥应有的作用,没能有效地利用信息优势和行政职能,在高校中有步骤地组织和推行创业教育。致使不少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的师生对创业教育缺乏深切的了解。

三、启示

1.统一思想认识

师生均应该正确认识创业教育的深刻涵义,创业教育是一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并在此过程中启迪学生思想智慧、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发展学生个性品质的教育。因此,完全可以融入现有的教学体系中,以课堂教学为实施载体,在教学中培养和发掘不同个性的人才,实施分层教育,受益的不只少数尖子学生,而是广大愿意受教育的学生。

2.教师要当好伯乐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分辨学生属于接受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中哪类群体,通常大部分学生属于前者。接受性学习指学习材料是现成的,学习目的就是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接受。而只有少部分学生具有自主性和探索性的学习特点,这些学生是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苗子,培养的重点就在于使其具备良好学习习惯,挖掘自我潜能。

其次,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和设计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的学生。创新型人才在学习上是探索性的,在行动上表现为“预”字,即行动之前一般都有比较周密的设计,这实际上反映了个体对事物发展状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因此,课余时间对教师所布置的思考题能准备充分资料并能提出高水平问题的学生,往往具备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潜质,他们思维灵活,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情势来调整自己的思维路线和行动方式,采取最有效的行动策略,对这部分学生启发式教育是最有效的。

3.因材施教,开辟经管类学生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不同类型的大学和学科专业,决定了其所培养的创新人才类型必然各有特色。经管类学科与理工类学科相比属于“软学科”,在知识成果转化、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不如理工类学科那么直接。因此,面对社会需求的宽泛性和细致性,经管类学科应该从学科特点出发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来提供相关的服务,才能发挥最佳效能,体现特殊价值。以“经世济国”的理念,立足财经特色优势为国家和地方培养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

首先,创业意识和创业基本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商贸、财税、经济、管理类基础知识,因此在经济管理的每门专业课中都要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设置与创业所需知识、技能相关的课程,如“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职业规划”、“工商法学”、“财务管理”、“国际金融”等作为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同时设置四大模块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课程:第一模块是创业理论专题,包括“创业原理”、“新企业创立”、“商业计划”、“风险投资”、“创业案例研究”,作为公共选修课,供全校学生选修;第二模块是创业论坛,主要是企业家讲座或专家讲座,定期邀请有先进的理念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学者型企业家”或“企业家型学者”来校讲座,学生可以自愿参加;第三模块是创业实践,主要是去企业实习或自主创业,学校和教师主要是为学生推荐实习单位或者为自主创业的学生给予政策支持和指导。第四模块是撰写创业计划书,主要通过参加学科竞赛的形式在教师辅导下完成。通过以上课程,不仅对经济管理类学生的进行了创新创业教育,同时让那些在创业实践中有专业优势,但在知识结构,性格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的理工类学生同样受益。

其次,利用区域经济、产业经济、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研究所以及省区域经济重点研究基地等学科优势,积极承接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决策咨询课题,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让一部分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优秀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通过软科学课题的研究,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既积极发挥了“智囊库”作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又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学生。

4.积极培养和引进创业教育的师资

创业教育师资的缺乏是共性的问题,学生在接受教育时都希望教师以身说法,我们虽然拥有许多高学历的经济管理教师,可以系统讲授有关企业和创业的专业知识,但是有创业经验、从商经验的老师很少,有时在进行案例分享、模拟操作等教学时,不免有纸上谈兵之感。为此建议从两方面组建创业教育的师资团队:一方面,是培养,即在目前经济管理教师中分批选拔部分教师进行系统的创业知识培训并到企业挂职锻炼,经过几年的积累,形成较稳固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是借用,即通过学校与地方政府及企业合作,聘请产业界的专家、企业家为学校的名誉教授或特聘教授。

5.“因地制宜”探讨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途径

浙江这片土地,历来具有重商的传统,个人创业已经成为一股全社会的潮流。浓厚的创业传统与创业氛围使浙江省成为民营经济十分发达的地区,作为地方高校必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特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我们的调查问卷也反映出,那些有家庭创业背景的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有较强烈的愿望。从历届经管类学生就业情况看,5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进入民营企业,而80%的民营企业是中小企业,因此我们在创业教育中,应该特别注重有关中小企业经营方面的知识和实习机会,让大学生了解私营中小企业如何运作,了解管理者在其中的角色和职责。这样,即使他们毕业之后不直接创业,对他们来说这方面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也有助于他们在企业、在职场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由于地处杭州市的有利优势,我们可以比较方便地聘请有着艰苦创业经历的第一代企业家以及受过高等教育的学者型企业家来校讲座,在大学校园大力弘扬“劳动为本,创业立身”的优良文化,营造“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强烈氛围。

参考文献:

[1]Stevenson H.D.,Jarillo J.C..a paradigm of entrepreneurship:entrepreneurship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0,(11).

[2]Timmons, J. A. New Venture Creation:Entrepreneurship for the 21st Century.

Fifth Edition, Boston, McGraw-Hill International Editions,1999.

[3]彼得F德鲁克.创新与创业精神.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张玉利.企业家型企业的创业与快速成长.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创业经济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065-03

自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高校经济学和管理学类专业一直是招生数量最多、最热门的专业之一。近年来,由于很多高校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导致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就业也出现困难。因此,面向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对于发挥学科优势、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和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从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特点入手,提出对其开展创业教育的遵循原则和有效路径。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指结合专业教育,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使学生毕业后大胆走向社会,实现自主创业和自我发展的教育[1]。创业教育需要与专业知识教育有机结合,普适性培养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基本品质和开创性思维,丰富实践经验,提升创新能力。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创业素质教育,旨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意识。它不是纯粹的鼓动学生在本科期间或毕业后就立刻去创业,而是为后期工作或者创业打下坚持的创新基础。

1.较为厚实的创业基础。一般而言,经济学和管理学类本科专业设置涵盖了工商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创业所需要涉及的市场、财税、营销、行政、人力、人际等企业管理知识和经济贸易知识,都可以在专业学习中得到培养,这使他们具备其他专业所没有的优势。

2.较为强烈的创业意愿。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通常头脑灵活,知识面宽泛,思维开阔,充满激情和活力,更容易接受新事物,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这对于创业者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品质。由于专业特点,他们经常接触经济贸易和企业管理领域,对于宏观和微观的经济走势、整体和具体的企业管理都有所涉猎了解,往往产生强烈的创业意愿。

3.较为突出的创业能力。经过专业学习,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具有扎实的企业管理知识。同时,由于目前高校积极倡导的参与式教学和实践教育,大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大量的实践实习机会,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对于创办、管理、运营企业具有更深入的体会,整体创业能力也相对较强。

4.较为浓厚的创业氛围。优秀的创业事迹可以激励在校本科生的创业热情。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有众多MBA校友,其中不乏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创业成功人士,他们可以向大学生传授创业经验,提供实习机会,投资创业项目等。丰富的校友资源,为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提供了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有效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除了以上特点外,经济管理类本科生也存在着大学生普遍具有的问题。调查表明:缺乏实际经验的有34%,眼高手低的有20%,过于自我的有10%,不能吃苦耐劳的有14%,过于追求享受生活的有13%,超级自信的有9%。而在这些不良特征里面,缺乏实践经验和眼高手低两项是直接影响大学毕业生创业的绊脚石[2]。大学生创业的阻碍还包括构建创业团队、募集创业资金等因素。因此,要根据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优势和缺点来开展创业教育。

二、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创业教育应注重的原则

1.注重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的结合。高等学校创业教育逐步迈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但是仍然存在不少缺陷,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由于资源不足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有比其他院系更多的企业实习机会,但在数量和质量上仍然不够。在对经管类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有必要增加更多的创业实践环节,让学生把创业教育理论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在实践环节加以运用,增强创业教育效果。

2.注重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的结合。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案例分析、企业实习、模拟创业为主,鼓励学生选修其他领域的课程。在设置课程时,可以把未来创业需要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技能等和专业课程结合;在创业教育的课堂上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创业构想相结合。这种课程结构有利于经管类大学生把专业课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创业教育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相融合,在创业时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

三、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1.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对高校经管类学生自主创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是加强创业教育的制度建设,扩大重视程度,在学校层面予以资源配置倾斜,起到顶层带动的效果,培养校园创业文化。二是优化创业环境,广泛开展创业教育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校内新闻媒体、网络、广播、院刊院报、板报、橱窗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创业宣传,使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思想深入人心。三是树立创业典型,宣传创业成功人士的事迹,使学生获得激励,营造勇于进取、乐于创业的良好文化氛围,引导经管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2.鼓励团队合作,丰富实践活动。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首先,经管类院系可引导学生组建创业者协会等学生社团,通过社团组织创业经验交流活动,学习创业经验,交流创业心得;其次,定期组织开展创业设计方案大赛,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广告策划大赛、公共策划大赛、模拟股市竞赛、企业管理软件大赛、模拟期货贸易等活动,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第三,与外校的经管类院系合作开展创业教育,让不同高校的学生共同参加创业比赛,加强团队合作,提高竞争意识,扩大沟通交流。第四,利用校友资源,建立一批校外创业实践基地,为创业活动提供实际的训练场所。

3.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是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关键要素[3]。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深化与国内创业教育突出的高校交流,借鉴国外高校成熟的创业教育经验,并充分结合学校和区域特点开展创业教育。同时鼓励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聘请创业成功人士或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全力打造创业教育的新型师资队伍。

行之有效的创业课程建设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经管类院系必须充分认识到目前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缺点是缺少实践训练,应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把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相融合。也可以与有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联手开发创业教育课程,加大与企业的合作,搭建创业教育实践课程平台,为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提供条件,使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成功创业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宪平.创业教育:高等学校亟待解决的课题[J].高等农业教育,2005,(4).

[2]席瑾,张思佳.提高我国高校经管类学生创业素质初探[J].新西部,2010,(11).

[3]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5).

创业经济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型农村;农业产业化;经济管理;职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0.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业发展中的产业化发展不断全面推进,我国政府重新调整农业产业发展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理念,解放农业劳动生产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专业的农业技术人才,同时也需要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以及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本文就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培养进行分析。

1农业产业化与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

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新型农村经济管理中需要的职业人才主要为三种类型:

1.1乡镇企业经营管理者

随着城市化的不嗤平,乡镇企业不断崛起,这就有效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同时也能够产生许多的新型农民以及农业企业家。但目前我国乡镇企业中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其组织管理落后,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还有待提高。随着多样化的管理模式在乡镇企业中的运用,一些产业集群、创业就业以及科技创新型的乡镇企业不断涌现,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乡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这些企业需要不断引进具有丰富经验并且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经营知识的高端管理型人才,进而在乡镇企业中发挥作用,更好地管理经营企业。

1.2新型农村组织经营管理者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型的农村组织机构需要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在经营模式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需要在生产中实现“产销一体化”,有效拓宽农业市场,生产中实现规模化,经营组织中实现品牌化,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平台,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新型农村组织需要具有丰富技术知识且善于管理、懂管理的领导者,提高组织的管理和经营水平。

1.3创业型农业管理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全面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能帮助农业经营者从传统的养殖种植业中脱离出来,根据他们所在地的环境、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形成乡村与农业旅游业,更加细化了农业经营者的职责。对于这些创业型的农业经营和发展来说,具有经营和管理能力、掌握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了解市场信息收集以及成本核算知识技术、能够对生产和产后商品安全技术进行研究的管理经营者是十分必要的。

2培养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的对策

2.1正确认识农村职业教育

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看,通过农村职业教育进行人才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其能将农村的劳动力转变为非农化人才,同时培养更多具有经营管理技术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新型农民。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行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为农业发展培养更多具有经营管理技术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新型农民。目前,为了能够提升农业在市场上的整体竞争水平,我国需要发挥农村职业教育的主导作用,加强职业农民的经营能力和管理决策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农村职业教育需要充分了解“三农”的作用和本质内涵,明确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人才的技术能力,使其能够在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基础上,学习如何进行管理和经营,继而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力资源。

2.2重视农村职业教育

政府相关部门要从思想上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在行动上要加大对农村的职业学校资金投入,在认识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基础上,改善学校的办学环境和条件,建立农村人力资源的教育基础和培养基地,同时通过一些项目或者平台,加大对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的培养,改善不同农村职业学校的设备,对职业农民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实行产研结合、社会实践等教学方式,提高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

2.3创新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要认识到农村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不仅要注重学历教育,还要对学院进行职业资格技术的培训以及知识技能的培训,采取职业教育互补的方式进行职业人才培养,保证农业技术人才的壮大和发展。创新农村职业教育模式,要与各个农民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区域性企业等进行合作和交流,采用合作办学的方式使学员们能够通过就业指导进行实习体验,满足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同时农村职业学校也可以创建农业产业化实习基地、校办产业等,帮助职业农民进行实践,使学员们主动参与到实际的农业产业化管理和经营中,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3结语

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培养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是十分迫切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大量有经验的、有技术知识的和管理经营才能的人才,所以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农村职业教育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职能和作用,政府和地方要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重要性,为农业发展培养优秀的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创建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从而帮助乡镇企业、农村合作组织等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淑梅.浅析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路[J].才智,2014.

[2]吴有庆.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现状与思考[J].现代营销( 学苑版),2012.

创业经济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专业 大学生创业 实际应用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222-02

根据杰夫里・提蒙斯的定义: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结合运气的行为方式,它为运气带来的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1]

身处高新科技前沿阵地的大学生,在这一领域创业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有意在这一领域创业的大学生,可积极参加各类创业大赛,获得脱颖而出的机会,同时吸引风险投资。[2]智力是大学生创业的资本,在智力服务领域创业,大学生游刃有余。另一方面,大学生能够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更容易赚到“第一桶金”。电子商务、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淘宝网的出现,的确改写了中国的商业格局,互联网消费成为人们当今生活的主流。[3]

一、经济管理专业知识

管理学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等5个一级学科,共有15个二级学科。与经济管理有关的专业有:经济学、财政税收、金融证券、会计、审计、统计学、国际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公共管理、文秘、保险学、旅游管理、物流、投资决策、管理学。[4]

经济管理专业学习的科目如下: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现代经济管理、工(商)业经济管理、农(林、渔、牧)业经济管理、运输经济、劳动经济、股份制经济管理、贸易经济、技术经济、国际经济贸易、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国际经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工业外贸、财政、税收、金融管理、农村金融、国际金融 货币银行学、投资经济管理、证券投资与管理、保险、统计学、会计与统计核算、应用统计与优化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公司管理、国际企业管理、乡镇企业管理、乡镇建设与管理、邮政通信管理 、财务会计、企业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农业会计、金融会计、税务会计、涉外会计、铁道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理财学、资产评估、企业财务管理、现代财务管理、基建财务与预算、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商品学、市场调研、工商企业营销、国际营销、经贸公关、旅游、导游、旅游经济、历史与文化旅游、饭店管理、酒店管理、宾馆管理、餐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工资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物业管理、房地产评估与开发、土地规划与地产市场管理、土地管理、管理工程等。

二、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在大学生创业中的运用

上面介绍了很多经济管理专业可以学习到的知识,下面我就这些知识具体在大学生创业中的可操作的运用,简单阐述一下。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收益和效率为目的,同时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和基层操作,提供给管理者需要的信息来实现对组织机构的有效管理。

现在有很多大型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可以应用于企业运行的方方面面,管理整个企业的流程,可以先通过沙盘模拟的方式进行熟悉,有利于同学们在创业之前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知道企业需要有哪些部门或人员,及其具体要做的事情。

(二)创业团队的建立

创业团队是指在创业初期(包括企业成立前和成立早期),由一群才能互补、责任共担、愿为共同的创业目标而奋斗的人所组成的特殊群体。

一般而言,创业团队由四大要素组成:目标、人员、团队成员的角色分配和创业计划。现代企业需要的是少走从前的弯路,而从一开始就走规范化管理道路。因此,创业者在注册公司时就应该组建创业团队,一个好的创业团队对新创科技型企业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型风险企业的发展潜力(以及其打破创始人的自有资源限制,从私人投资者和风险资本支持手中吸引资本的能力)与企业管理团队的素质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一个喜欢独立奋斗的创业者固然可以谋生,然而一个团队的营造者却能够创建出一个组织或一个公司,而且是一个能够创造重要价值并有收益选择权的公司。创业团队的凝聚力、合作精神、立足长远目标的敬业精神会帮助新创企业渡过危难时刻,加快成长步伐。另外,团队成员之间的互补、协调以及与创业者之间的补充和平衡,对新创科技型企业起到了降低管理风险、提高管理水平的作用。

(三)创业计划书的书写

创业计划书是一份全方位的商业计划,其主要用途是递交给投资商,以便于他们能对企业或项目做出评判,从而使企业获得融资。

通常一本创业计划书在前面需要写一页左右的摘要,接下来是创业计划书的具体章节,一般分成十大章。

第一章:事业描述。必须描述所要进入的是什么行业,卖什么产品(或服务),哪些是你的主要客户。所属产业的生命周期是处于萌芽、成长、成熟还是衰退阶段。还有,企业要用独资还是合伙或公司的形态,打算何时开业,营业时间有多长等。

第二章:产品/服务。需要描述你的产品和服务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色,你的产品跟竞争者有什么差异,如果并不特别为什么顾客要买。

第三章:市场。首先需要界定目标市场在哪里,是既有的市场又有的客户,还是在新的市场开发新客户,不同的市场不同的客户都有不同的营销方式。在确定目标之后,决定怎样上市、促销、定价等,并且做好预算。

第四章:地点。一般公司对地点的选择可能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如果要开店,店面地点的选择就很重要。

第五章:竞争。下列三种时候尤其要做竞争分析:1.要创业或进入一个新市场时。2.当一个新竞争者进入自己在经营的市场时。3.随时随地做竞争分析,这样最省力。竞争分析可以从五个方向去做:谁是最接近的五大竞争者;他们的业务如何;他们与本业务相似的程度;从他们那里学到什么;如何做得比他们好。

第六章:管理。中小企业98%的失败来自于管理的缺失,其中45%是因为管理缺乏竞争力,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解决之道。

第七章:人事。要考虑现在、半年内、未来三年的人事需求,并且具体考虑需要引进哪些专业技术人才、全职或兼职、薪水如何计算,所需人事成本等。

第八章:财务需求与运用。考虑融资款项的运用、营运资金周转等,并预测未来3年的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

第九章:风险。不是说有人竞争就是风险,风险可能是进出口汇兑的风险、餐厅有火灾的风险等,并注意当风险来时如何应对。

第十章:成长与发展。下一步要怎么样,三年后如何,这也是创业计划书所要提及的。企业是要能持续经营的,所以在规划时要能够做到多元化和全球化。

三、实践效果及思考

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中,对有创业想法的各个专业的同学进行了以上所介绍的经济管理知识的实践教学。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创业团队的建立、创业计划书的书写等,引导学生的实际创业活动,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得益彰。当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还在不停完善中。

【参考文献】

[1]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1).

[2]夏春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4(6).

[3]郭丽君,刘强,卢向阳.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2).

创业经济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状;创新;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到来,加上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在迎来发展了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全球先进企业的激烈竞争,我国企业想要不断发展壮大,必须加强生产、管理等各个领域,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与优化创新,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凝聚力。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经济管理是一项关键性内容,其管理质量关乎企业经济发展去情况。但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现状并不乐观,需要多角度、多层次采取各种措施,借助创新元素,采用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促进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方法,完善经济管理,使其更好地发挥自身具有的作用,不断增加企业的运营价值,促使其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企业经济管理现状

1、管理理念落后。在运营过程中,企业经营者、管理者没有以社会市场为导向,转变已有的观念,树立经济管理理念,导致已有的管理理念落后,无法满足社会市场的客观需求,严重影响自身的长远发展。同时,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经营者、管理者的危机管理意识较弱,不注重管理理念的创新,而在新时代下,危机管理理念、战略管理理念已成为企业必须具备的重要理念。

2、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就企业而言,想要不断规范经济管理行为,必须拥有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更好地约束经济管理活动的开展。但实际上,企业并没有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动态关注社会市场变化,健全已有的经济管理制度,导致已有的制度和发展存在不同步现象,也没有完善的监督制度,监督不到位,监督工作不协调,执行能力不高等,严重经济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3、内部控制管理缺位。瞬息万变是社会市场的显著特点,大部分企业都无法准确把握其动态变化,根据自身运营情况,科学决策,大大增加了自身运营成本,导致资金链断裂,出现财务危机。面对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在运营发展中,企业管理层并不具备较强的战略管理意识、危机管理意识,内部控制管理出现缺位现象,无法进行全方位的经济管控,导致企业生存发展非常被动,不具有其灵活性,急需要处理好管理权问题。此外,在日常运营中,企业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把它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中,导致经济管理处于理想化状态,经济管理部门流于形式,只是一个空位,无法有效而全面地管理企业各生产运营环节,存在孤岛现象,经济管理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策略

1、树立全新的经济管理理念。在生存发展道路上,传统管理理念是制约企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要素。企业经济管理方法的时候,必须首先创新管理理念,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经济管理理念,强化这种经济管理意识。企业经营者、管理者要多关心员工在工作、生活中的客观需求,要把员工放在核心位置,意识到他们的重要性,注重换位思考,多站在员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确保企业内部团结一致,具有较强的向心力、凝聚力。此外,在注重人性化管理的时候,也要意识到理性管理的重要性,要借助情感因素不断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也要利用规范化的理性管理,构建“规范、严谨”的管理制度,约束员工行为,更好地展现自身的价值。还要结合内外环境,加强文化建设,利用多样化的文化建设方式定期对员工进行系统化的培训,进行再教育学习,学习各种先进的思想与技术,专业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2、创新经济管理制度,创新组织结构。在运营过程中,企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构建经济管理制度,但必须建立在基本的规章制度基础上,构建全新的具有特色的内部管理制度,比如,定期培训制度。构建全员参与监督企业经济管理的决策机制,优化创新人员管理制度,采用“人性化、柔性化”管理,不断强化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促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内外部运营环境,满足社会市场的客观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经济管理效率。企业要不断创新管理战略,准确把握企业经济管理方向,能够在“战略部署、战略实施”中,把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

3、强化内部监控工作。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是企业的核心组成元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管理者不能依靠财务部门,要合理控制各部门,使经济管理部门巧妙地融入其中,避免出现孤岛现象,处于同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企业还要结合经济管理部门特点以及工作内容,层层划分责任,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中,充分发挥经济管理部门的作用,优化调整财务部门,使企业发展能够满足社会市场的客观要求。综上所述,在长存发展道路上,企业必须把经济管理放在核心位置,全面而客观地分析经济管理现状,采取各种措施优化创新经济管理,优化调整内部结构,采用人性化管理和理性化管理相结合的方法,不断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更好地面对复杂的社会市场环境,不断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合理控制运营成本,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作者:宋婵娟 罗江婷 单位:南昌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绍东.经济管理现状分析与创新经济管理的措施[J].科技创业家,2013(01)

[2]苏晓雪.经济管理现状分析与创新经济管理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06)

[3]尹秀峰.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中国商贸,2014(34)

上一篇:教育医学范文 下一篇:高中教育培训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