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扶持范文

时间:2023-10-09 08:27:36

创业扶持

创业扶持篇1

中国就业压力巨大,换句话来说,就是人才过剩,很多有志于创业的青年部面临着有能力无资金的起步难关。保健公司正是通过解决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对创业者进行“领跑式”的支持与服务,从而帮助青年成功创业。保健公司加入“中国青年就业创业行动”的项目,一方面说明了保健公司对中国就业压力问题的关注,另一方面也证明保健有能力去实质性解决问题。“保健项目”真正能使一些有能力的青年,得到创业的机会,开店营业成功率更是高达99%。每一个加盟店的产生,标志着一个成功创业者的产生,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又能提供一系列的就业岗位,以及引导另一个创业者成功,如此良性循环;每一个加盟店的产生,也标志着保健市场的进一步扩大。简介

宝健(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简称:宝健(中国)]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健康理念传播及健康营养保健、日化用品、健康器材等领域的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香资企业。

问题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并把这项工作摆在共创和谐社会的高度。同时,中国城市青年总体上文化水平较高,市场适应能力较强,最适合、最有条件成为创业型人才。据调查显示:80%的青年都考虑过自主创业,但只有16%在积极筹备,大部分考虑过却没有付诸实施的主要原因是“实际困难”,其中有74%的准备创业者缺少启动资金,大部分青年缺乏专业导师辅导以及资金、技术、网络支持。

解决方案

为了帮助更多的青年切实解决创业中面临的难题,青工部与宝健(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联合推出了“中国青年就业创业行动宝健项目”。宝健公司以首期500万元产品及资金、总值50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和产品投入,每年扶持300名左右的青年自主创办“宝健健康生活馆”。该项目作为“中国青年就业创业行动”项目化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符合条件的青年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平台――加盟“宝健健康生活馆”,帮助有志青年有效规避资金周转、项目选择以及经营管理经验等方面的风险,实现创业梦想。此外,宝健设立在各省的管理机构将直接对创业者进行领跑式支持与服务。

其一,免收加盟费及管理费,并免费为每家新开设的“宝健健康生活馆”提供一定金额的货品作为库存周转;

其二,物流支持,在日常运营中提供完善配套的物流服务;

其三,在开设过程中及开设后期为创业者提供系统全面的辅导与培训,设立经营管理培训课程。

家住青岛的青年韩涛获得了青工部授予的“中国青年就业创业行动・宝健项目加盟点”的牌匾。作为“宝健项目”的受益者,他将免费得到2万元的产品支持、完善配套的物流服务、为期3-9个月的技术辅导和2次免费来京培训的机会,以及电话、网站、内刊、邮件等日常业务辅导。当拿到这些资助时韩涛激动地说:“我大学毕业后没有适合的就业机会,一直想自己创业。但因为缺乏好的项目和必需的资金,创业一直是我的梦想。在我最绝望的时刻是团中央推出的‘中国青年就业创业行动・宝健项目给了我实质性的帮助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宝健公司总裁李道先生表示:“在选择合作企业的过程中,团中央对企业各种资质、实力、经验等进行了全方位考核,最终选择宝健作为中国青年就业创业行动首批合作伙伴之一。这充分说明,宝健事业及其独有的‘自主’理念得到了团中央认可。我们希望将一个成熟的、对全社会有意义的健康项目、一个在其它地区得到验证的青年自主创业模式带到山东,与众多有志青年分享宝健的成功和未来,并希望通过‘宝健自主创业项目’为减轻国家就业压力,构建和谐社会尽绵薄之力。”成效

截止到目前,宝健(中国)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创办了300余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宝健健康生活馆,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创业模式,同时,进一步拓展了宝健的市场,从“宝健自主创业项目”启动至今,开店营业成功率高达99%。展望

此次团中央和宝健(中国)的合作,将进一步促进政府创业政策的落实,帮助青年提高创业能力。同时对整合社会资源,推广创业精神,形成创业氛围,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共创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信随着“宝健自主创业项目”的顺利开展,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其他企业参与并发挥主力作用。

由宝健(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提供资料

相关链接

团中央中国青年就业创业行动

创业扶持篇2

2013年7—8月本课题组以三峡库区重庆段9个区县的微型企业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40份,在剔除企业雇员超过20人及数据严重缺失的调查问卷之后,得到有效问卷230份。问卷的基本结构是:巴南区企业占113%、南岸区企业占10.0%、江北区企业占4.8%、长寿区企业占14.8%、涪陵区企业占4.3%、丰都县企业占5.2%、石柱县企业占31.3%、忠县企业占87%、万州区企业占9.6%;从行业分布看,农林牧渔业企业占15.0%、制造业企业占15.0%、批发零售业企业占43.6%、住宿餐饮业企业占6.4%、居民服务业企业占11.8%、教育卫生和文化体育业企业占2.7%、信息服务业企业占4.1%、建筑业企业占1.4%。

1.微型企业创业者的群体特征(1)微型企业创业者主要为社会弱势群体。调查发现,三峡库区微型企业创业者以返乡农民工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为主,分别占33.2%和26.2%;与当地平均水平相比,多数创业者家庭经济情况处于“贫困”或“中等”水平,分别占23.8%和68.2%;创业者父母职业以农民和企业单位职工为主,分别占67.1%和22.1%。这表明目前三峡库区微型企业创业者主要为社会弱势群体。(2)微型企业创业者人力资本缺乏。调查显示,三峡库区微型企业创业者文化程度以初、高中(含中专、技校)为主,分别占41.0%和38.4%;713%的创业者在创办该企业时没有创业经历;581%的创业者在创办该企业时没有同一行业工作经历;72.6%创业者在创办该企业之前没有参加过与管理相关的培训;61.3%的创业者在创办该企业之前没有参加过与专业技术相关的培训;74.2%的创业者在创办该企业之前没有参加过创业培训。由于创业者综合性职业技能缺乏,常常导致创业失败或微型企业不可持续发展。(3)微型企业创业者社会资本缺乏。对微型企业创业者社会资本的测量采用了创业者网络规模和网络关系强度2个指标①,统计结果显示:目前三峡库区微型企业创业者网络规模和网络关系强度都不大,尤其是创业者与金融机构或人员、政府部门或官员的交往少且不密切。如创业者“有较多可以交往的金融机构或人员”“有较多可以交往的政府部门或官员”的均值分别为2.52、2.41,创业者“同与创业活动相关的金融机构或人员交往次数”“同政府部门或官员交往次数”的均值分别为2.33、2.21。

2.微型企业创业面临的困难(1)创业资金缺乏、竞争太激烈是微型企业创业遇到的主要困难。调查发现,64.8%和58.3%微型企业者反映创业资金缺乏和竞争太激烈是创业遇到的主要困难。此外,有26.1%、25.7%、25.7%和20.9%微型企业者反映缺乏创业技能、缺乏管理技能、信息获取不充分、缺乏营销技能也是其创业遇到的主要困难。(2)金融机构贷款比例低。调查显示,分别有64.9%和71.1%样本企业选择创业资金依靠“个人存款”和“亲戚朋友借款”;仅29.4%样本企业选择创业资金依靠“银行贷款”,2.2%样本企业选择创业资金依靠“民间借贷”。这表明个人存款和亲戚朋友借款是目前三峡库区微型企业创业资金的主要来源。金融机构贷款比例低,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尽管近年来三峡重庆库区信贷政策向微型企业倾斜,各家银行也制定了微型企业贷款细则及流程,但由于微型企业的现金流不稳定、固定资产比重过小,多无抵押担保,往往需要第三方担保才能融到资金,这就使得微型企业很难直接参与到融资过程中。第二,微型企业可融资额度太少,影响其融资的积极性。以重庆市为例,按照现行规定,微型企业可以获得注册资本金的50%以内的贷款额度,但最高不超过5万元,贴息时间一年,难以满足其创业资金需求,影响创业者融资的积极性。第三,少部分微型企业创业者反映,通过个人存款以及亲戚朋友借款能够满足其创业资金需求,因而不需要从金融机构贷款。

(3)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微型企业存在两难困境。调查发现,目前三峡库区部分有一定实力的个体工商户对转型升级为微型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原因有三点:一是申办微型企业的手续较麻烦;二是申办微型企业的要求比个体工商户相对高,且税费较多;三是微型企业补贴较少,并要分几次到位,其作用十分有限。相反,部分实力非常弱小的个体工商户却非常渴望转型升级为微型企业,这部分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微型企业创业补助资金①,但由于自身实力非常弱小及社会关系等的限制,无法转型升级为微型企业。

二、三峡库区微型企业创业扶持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综上所述,由于目前微型企业创业者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缺乏、金融机构贷款比例低且创业资金缺乏、竞争太激烈等原因,导致当前型企业创业者对创业扶持政策(包括财税金融支持、配套扶持、信息服务、人力资源培训等)需求较强烈。目前,政府专门针对微型企业创业的扶持政策相对较少。2010年6—7月,重庆市政府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若干意见》(渝府发〔2010〕66号)和《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扶持管理办法(试行)》(渝办发〔2010〕192号),这是国内最早专门针对微型企业创业的政策性文件,首次明确了微型企业的范畴,着重对“九类人群”创业进行大力扶持,并确立了扶持微型企业的“1+3”模式,即让投资者自己投资一些,政府财政进行一定的补贴,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并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2011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制定《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首次将微型企业从中小企业中分离出来。之后,政府专门针对微型企业创业的政策供给有所增加,代表性文件有:《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大力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兴业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企业〔2012〕347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通知》(财税〔2013〕52号)。总体上看,目前的微型企业创业政策主要从创业审批、创业培训、融资渠道、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对微型企业创业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扶持,也是基本符合微型企业创业者的政策需求的。但是,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是否能让微型企业创业者满意?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为了解目前三峡库区微型企业创业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基于创业者角度并采用了9个指标(参见表5)进行测评。每个指标包括“完全不同意、不太同意、一般、比较同意、完全同意”5个等级,并分别赋值1~5分,得分越高表明创业者对微型企业创业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越好。统计结果显示:除了“税收减免政策”“创业审批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均值超过3之外(分别为3.16、3.15、3.04),其余各指标的均值都低于3。这表明目前三峡库区创业者对微型企业创业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较低,尤其是对融资担保、市场开拓及供应等方面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更低。此外,与城区创业者相比,三峡库区乡镇(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对创业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更低。由表6可知,三峡库区乡镇(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对各指标的评价得分均低于城区微型企业创业者,其中差距最大的指标是“政府积极为新创微型企业开拓市场、构建供应体系及合作联盟”,城区微型企业创业者评分为30221,而乡镇(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评分为23956。

三、促进微型企业创业的建议

1.完善促进微型企业创业的政策体系一是完善财税扶持政策体系,对微型企业实行低税率政策,如税率减半,对无纳税能力的微型企业免税等。在三峡库区,微型企业创业财政补贴政策应尽量走上限,对于农村(乡镇以下)的微型企业还可以再上浮10%~20%的比例给予财政补贴。二是完善金融扶持政策体系,如制定激励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对微型企业贷款及贷款优惠的政策,引导和鼓励地区银行部门履行社会责任,在融资贷款方面给予微型企业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在三峡库区,可由政府出面组建专门面向微型企业融资的小额贷款公司,加快发展由政府出资、企业参股的专门面向微型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等。三是完善技术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如设立“微型企业技术创新特别补助基金”,主要用于微型企业自主研发、技术升级改造等方面的经费补助。四是完善行政性规费减免政策。对微型企业办理证照、年检、年审、变更登记及营业执照换照、补领等手续实行费用减免政策。

2.加强微型企业创业政策实施的监管,尤其应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监管应建立实施微型企业创业与发展责任制,将微型企业创业与发展工作纳入对地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综合目标考核中;同时,应加强对微型企业创业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研究,及时为有关决策提供参考。尤其应加强对微型企业创业补贴金发放、使用的监督和管理:一是对微型企业创业补贴金的发放宜从资料审核转为现场督察;二是对符合条件的业主,要简化补贴金的申领程序,尽快发放;三是对发放创业补贴金的微型企业主,要监督创业补贴资金的使用流向,确保创业补贴金的有效使用;四是要尽快建立涵盖项目实施情况和资金运行全过程的项目数据库,加强对项目实施情况和资金拨付使用情况的动态监控。

3.加强规划和引导,完善促进微型企业创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第一,各地政府应结合本地优势对重点发展的产业进行规划,将产业发展规划细化到乡镇一级,引导发展本地主导产品,并重点扶持与本地优势产业链相关的微型企业创业。第二,各地要组织和引导生产商、销售商为微型企业创业提供服务。第三,各地应建立微型企业创业孵化园,有条件的乡镇或街道还可设立微型企业创业基地或示范街,吸纳微型企业入驻孵化;建立专门面向微型企业的创业培训基地,加强对微型企业创业者的指导。第四,建立专门面向微型企业的营销服务平台,对微型企业产品销售给予帮助;构建政府主导的微型企业技术服务中心,对微型企业自主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给予技术指导;构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向微型企业创业者公布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划、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提供法规政策、项目、信用、融资、技术、市场、行业经验等各类信息及咨询服务。

4.加强微型企业创业、创新文化与政策宣传,鼓励创业者积累各类社会资本建议在“政府公众信息网”上开辟“微型企业发展”专栏,介绍相关政策和信息;开展“优秀微型企业创业者”评选活动;组织微型企业成功创业人士宣讲团巡回宣讲,大力宣传创业的典型事迹,营造崇尚创业、勇于创业、善于创业、支持创业的氛围。同时,应鼓励微型企业创业者积极扩大并密切与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等之间的交往关系(李爱国等,2013),积极扩大并密切与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之间的交往关系,以便获取更多的创业资源和信息。

创业扶持篇3

关键词: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创业扶持政策

一、大学生创业扶持

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指的是政府部门在特定的时期,为了缓解就业问题,从创业方向着手,为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维护大学生权益、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和机会而制定的一些指导方针。

当前,为了促进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关创业扶持政策,为各地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便利。创业扶持政策主要体现在资金扶持、服务政策、普及创业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从不同角度帮助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二、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必然要求

随着大学生毕业数量的不断增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而大学生的自主创业除了能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外,还能较好的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所以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有着较大意义。创业则需要资金、平台等多方面的支持,就需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效的扶持政策作为保障,以减少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阻力,缓解社会就业问题。

(二)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是大学毕业生的主观需求

大学毕业生在创业初期往往面临着资金、经验、场地等多方面的问题,如果缺乏外界支持,将会使得创业过程中遇到较多阻碍。大学生有创业的想法和思路,有必要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但是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以及对社会关系的认证,因此,有更强烈的政策指导、扶持需求。因此,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有助于满足大学生的主观需求,帮助大学生的创业事业尽快走上正轨。

(三)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是服务区域经济的必然要求

在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作用下,大学生创业团队及其业务更快的步入正轨,以多种政策条件为基础开展相应的创业活动,能够尽快吸收到一定的订单,同时,这些创业企业也成为其他企业的客户群体,进而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现状及问题

(一)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现状

1大学生创业税收减免和创业贷款扶持。在《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关于做好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中,规定符合相关条件的自主创业企业月纳税起征点从月营业额2000元提高至5000元[1]。《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稳定就业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中,规定高校毕业生在创业初期时按每户8000元减去应缴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费,并根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情况按每人每年4800定额减去营业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内容。在《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关于做好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中,规定将大中专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低保人员等创业人员纳入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范围,如人员符合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条件,即可获得每人最高额度为5万元的贷款[2]。若大学生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自主创业,每人最高可申请10万元贷款,贷款期限为两年以内。沈阳市为了更好响应国家要求,将小额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提高至10万元,若创业大学生存在资金困难问题,则可一次性获得4000元左右的创业补贴。大学生创办的非公有制企业注册资本允许分期到位,相应的注册资本首次出资额允许为0。

2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扶持。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可共享学校面对所有学生开放的实验教学平台,包括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科技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辽宁省斥资1500多万元对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进行了改造,共11万平方米,创业孵化间有80间[3]。仅大连市稍大规模的创业孵化园已超过60个,计划于2016年11月建成的大连金州新区金玛创业园正在建设中,能够容纳500多户创业企业入驻。辽宁省目前的市级创业孵化基地有38个、区创业孵化基地有98个、产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有11个、街道级创业孵化基地33个、乡级创业孵化基地4个,能够带动就业68000多人[4]。

3大学生创业培训。创业大学生可以享受各高校所实施的“卓越计划”,参与进专业交叉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自主创业大学生可以享受各种专业课程以及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就业指导以及创业基础等方面的课程,有助于大学生提高创业实践能力、明确创业目标及计划,为顺利就业准备条件。辽宁省凌源市至目前共举办7期创业培训班,共培训创业人员200多人,有100多人成功创业[5]。其开设了白天以及晚上的创业培训班,让学员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参加创业培训班,而且开创了一些实体店创业、电子商务创业培训班,聘请优秀的创业讲师分享经验,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教育机会。

(二)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

1创业资金少,落实困难。在2015年,辽宁省创业资金所扶持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共400多个,总共发放的创业资金为3200万元,共有400多名大学毕业生享受到了小额担保贷款。广东省大W生“U势界”创业项目大赛设置了5000万元的广东大学生创业基金,且每年举行创业策划大赛,一等奖为50万元、二等奖为30万元、三等奖为20万元、特别奖金300万元;浙江省杭州市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2亿元,设置了西湖-星巢天使投资基金,总额为1亿元。上海市政府每年拨款的创业基金为5000万元,且提供免费政策培训、部分创业项目基金给予补贴扶持、对招聘应届生的中小企业给予一定的减税。较其他省份地区,辽宁省虽然提供了一定创业基金,颁布了扶持政策,但是政策的受理部门多,兑现时间较长,手续繁杂,而且很多大学生对相关政策不够了解,致使创业资金的落实面临一定困难。

2贷款流程繁琐,渠道单一。辽宁省目前的贷款流程大致有6步,首先办理营业执照,然后填写《创业小额贷款申请表》,其次选择担保证明,之后由社区向区人力资源审批,由相应财政担保中心审批,最后发放贷款。繁琐的贷款流程导致大学生难以在短期内获得贷款,而且贷款渠道较为单一,主要渠道橐行,致使大学生在资金获取上遇到了较大困难,难以支持创业项目的正常运作。

3创业项目服务和信息交流平台建设滞后。创业项目服务和信息交流平台能帮助大学生了解创业项目的各种知识,明确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而减少大学生的创业阻碍。目前辽宁省虽然在创业资源、创业实践基地、创业教育实验班、创业园等方面给予了学生一定的共享扶持,但是这些扶持项目往往难以发挥出显著作用,同时,辽宁省在创业项目服务和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处于初级建设阶段,缺乏现代化管理,信息更新不及时,致使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不能及时解决,降低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4缺乏与高校创业教育和实践的有效对接。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时,大都偏向理论知识的讲解,帮助大学生明确创业项目的基础知识,但是缺乏实践演练,致使大学生在开展创业项目时缺乏创新性。很多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教育队伍综合素质也不高,而且创业教育内容大都只是介绍一些基础的创业准备、创业流程等,没有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缺乏与创业实践的良好衔接,致使创业教育效果不理想,没有较好的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四、完善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具体策略

(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丰富资金来源

1设立创业专项基金,专款专用。有关部门可以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经费,建立多级创业孵化体系,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对各种配套扶持措施进行优化,对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根据不同专业的市场走向、创业需求建立创业基金会,以创业大学生的实际困难为基础,发放专项创业资金,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加强对家庭困难大学生创业的援助,设立专项援助资金,落实政府兜底安置政策,积极解决大学生创业的资金问题。

2举办创业活动比赛,丰富资金来源渠道。银行可以举行一些创业活动比赛,并设置相应的比赛基金。通过奖金形式来扶持有能力的创业大学生,满足大学生各方面创业活动的需求。同时,政府部门可联合社会各界力量,设立贷款创业失败人员救助金,整合相关资源,促进各部门的配合,将创业者纳入社保体系,完善关于创业的商业险种,以降低创业风险,让大学生能够积极进行创业,减少大学生资金方面的后顾之忧。

(二)优化贷款流程,降低贷款难度

1优化大学生创业贷款体系,完善贷款服务政策。有关部门须优化大学生创业贷款体系,明确贷款标准,整合审理部门,提高贷款服务效率,并调整贷款期限,扩大贷款范围,适当提高最高贷款额度,降低贷款门槛,让创业大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取到自己所需的创业资金、享受到贷款扶持。同时,完善贷款服务政策,调整贷款发放政策,减少外地大学生在本地创业的限制,增加优惠政策,并与各高校加强联系,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更加直接有效的贷款服务,以更好满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为成功创业准备条件。

2延缓贷款期限,简化贷款流程。高校可以设立相应的创业基金,加大扶持力度,根据大学生的创业表现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延缓贷款期限,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调动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简化贷款流程,适当延缓还款时间,并提高贷款额度,以更好满足大学生的自主创业需求,解决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政府可通过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向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投入,吸引多方投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中小企业孵化器,完善创业指导服务机构,为大学生提供信息、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三)完善创业项目服务和信息交流平台建设

建设创业项目服务和信息交流平台可帮助学生与一些成功创业人士进行交流,获取创业经验,明确创业流程及所需的各项准备,以减少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阻力,提高大学生创业率,所以加强创业项目服务和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势在必行。有关部门必须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对各类创业项目进行整合,设置专门的服务人员,实时为大学生解决创业疑难,为大学生提供最新的创业信息。另外,积极建立创业服务信息反馈平台,实时了解创业大学生的创业需求、问题,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后提出解决措施、建议,帮助大学生明确创业目标、方向、计划。

(四)加强与高校创业教育和实践的对接

高校创业教育大都偏向理论,而创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生活性,所以各高校应尽快实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良好对接,加强创业基地的建设,完善创业教育设施及设备,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能力。高校可以与一些创业科技园、创业研究中心合作,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实践平台,将高校教育与创业实践进行紧密结合,加强创业指导,鼓励大学生自主解决创业实践中遇到的困难,让大学生在掌握创业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技能、实践技能、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德侠政策支持与大学生创业困境分析――基于北京四所高校研究生的调查[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1):98―102

[2]刘龙尚,张兰娣关于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探讨[J].商,2015(11):34―34

[3]王惠政府创业扶持政策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评价及其优化――基于浙江省的分析[J].企业经济,2014(3):168―172

[4]陈洪源大学生创业扶持体系的国外经验借鉴及国内现实构建――基于广州6所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调查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4(11):215―220

创业扶持篇4

关键词:残疾人;就业现状;扶持政策;思路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一、残疾人就业及就业扶持政策现状分析

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是残疾人就业的主渠道,以莆田市涵江区为例,涵江区现辖14个乡镇、街道、管委会,199个行政村(社区),面积752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人,其中残疾人26283人,占总人口6.25%。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占总数的46.8%。其中残疾人集中就业占6.8%,按比例就业占14.7%,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占35.8%,失业、未就业占42.7%。

(一)集中就业:福利企业是残疾人集中就业的主渠道。在特定时期缓解了残疾人就业困难问题。近年来福利企业经历多次转型和政策调整,对解决残疾人就业发挥的作用有逐步退化的现象。2010年之前在涵江区属地管理的福利企业有19家,2012年后有16家,企业存活率下降15%。2010年之前福利企业共安置残疾人1875人,安置率占全区有劳动能力残疾人的7.1%,当前共安置残疾人1795人,安置率占全区有劳动能力残疾人的6.8%,下降0.3%。个别福利企业存在与残疾人签订劳动合同但私下协议,按最低工资标准发放,不用在岗达到安置残疾人就业比例,赚取国家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损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二)按比例就业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按比例就业是以安置为主、收金为辅的调节政策。根据国家规定: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按不少于本单位职工总数1.6%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规定比例的须交纳残保金。企业在没有适当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缴纳残保金作为代偿社会责任来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涵江区目前共有机关、企事业等各类用人单位共2028家,其中有安置残疾人的企业469家占23%,共安置残疾人2133人;缴纳残保金单位1135家占55.9%;其余424家单位为无安置无缴纳单位。数据显示残保金平均每年递增15.6%。形成就业人数不增,残保金递增的怪象。

(三)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涵江区当前有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5122人,其中城镇登记就业823人。农村登记就业4299人,未就业残疾人5868人,占就业年龄残疾人的42.7%。由于残疾人总体受教育程度不高,职业技能水平较为单一,从事的工作替代性高。农村残疾人实用技能培训大部分采取大班制,基本存在短、平、快现象,培训效果不显著。据调查显示,登记就业残疾人也处于就业、失业、再就业的不稳定状态,人均工资为1150元上下,工资水平是健全人工资的50%—70%左右。特别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转变,残疾人由于技能单一,成为下岗的排头兵。部分失业残疾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据调查数据显示涵江区共发生残疾人参与的犯罪案件2010年9件13人,2011年13件18人,2012年9件19人呈逐年递增趋势,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二、创新政策扶持残疾人就业优势视角的思路。

(一)巩固和发展残疾人集中就业:基于当前残疾人就业结构,在政策扶持优势视角下探讨完善残疾人就业扶持途径以期推动残疾人就业工作。1.专产专营就业政策:优先采购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生产的产品与服务,如国家救灾物资,福利产品等,提高福利企业的生产线和利润空间。2.开展专项技能培训: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调研企业需求,根据企业需求做好专项培训,用现金直补的方式给予企业相应的培训费,形成企业自主培训长效机制,提高残疾人实际就业能力。3.强化优惠政策:通过优惠电价,社保、免息贷款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企业发展。以莆田涵江鑫祥工贸有限公司为例,2011年共安置残疾人95人,享受2011年中央康复扶贫贷款200万元贴息12.62万元;2012年共安置残疾人118人,较2011年残疾人安置率增长24.2%,被省政府列为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并获得5万元奖励补助,通过政策的激励导向促进福利企业更多安置残疾人。

(二)推行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安置残疾人就业既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也是一项社会责任。做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减免残保金及国家税收优惠,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单位的社会形象。利用近年来残保金持续增长的趋势,落实奖惩措施。对超比例安置的部分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对安置一名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并签定一年劳动合同的企业给予一次性5000元的奖励。涵江区有36家企业受惠,增强企业对按比例安置残疾人的信心。

(三)扶持残疾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就业、社区就业、居家就业、辅就业等就业形式将成为残疾人就业新的增长点,缓解残疾人就业的结构性矛盾。1.增加点对点专项扶助。将有自主创业愿望的残疾人列为专项扶助对象,依托乡镇定点扶助残疾人。近年来在芦镇梅样村开展的茶叶种植项目,除理论培训外,邀请农科院,农办专家下乡入户,开展指导示范培训。在茶季来临时下到田间,引导残疾人掌握制茶工艺和流程。几年来经扶持的茶户每年创收数万元,成为该镇残疾人中的“万元户”。2.培养电子商务残疾人:针对残疾人生理、教育程度、对时空间限制较少等特性,满足残疾人创业就业的需求。辅助电子商务系列培训及实操课程:使残疾人熟悉初级电脑操作、增强与他人沟通能力;电子商务创业专题培训, 培养实践经验的实用型人才,提高实际创业能力,帮助残疾人提升电子平台的运营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一批残疾人通过开设网店或担任网店客服实现居家就业。

通过创新残疾人扶助政策充分有效地挖掘残疾人创造潜力,提高残疾人就业层次,扩展残疾人就业渠道,基本实现了由提供福利和现金补助为主向转化为残疾人创造与健全人享有同等就业机会转变,为残疾人创造真正的无障碍工作及生活环境。做好托底保障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残疾人工作文件选编.

[2]《残疾人研究》杂志,主办单位: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

[3]王雪梅.残疾人就业问题与就业保障政策思考[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

创业扶持篇5

为贯彻落实《通知》(〔〕3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政办发〔〕24号)和《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的通知》(劳社工字〔〕85号)文件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资金扶持力度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在完成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后,经过当地劳动保障和财政部门的审查,可给予以下项目的补贴:

(一)实行开办费补贴。高校毕业生在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满六个月后,可给予一次性的自主创业开办费补贴。

(二)实行所得税补贴。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创办企业(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的,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三年内,对其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给予一定的补贴。

(三)实行房租补贴。高校毕业生租赁房屋用于自主创业的,自租赁之日起两年内给予一定的房租补贴。

(四)实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补贴。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办理了小额担保贷款的,可享受最长不超过两年的全额贴息。

(五)实行还贷补贴。对自主创业失败的高校毕业生,确因家庭困难无力清偿小额担保贷款的,对逾期贷款债务给予一定的补贴。

(六)实行创业成功奖励。每年对拉动就业明显、缴纳利税较多、影响比较大的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典型给予一次性奖励。

二、本意见所扶持的对象范围限定在劳社工字〔〕85号文件确定的专项资金扶持对象。

各地在发放补贴和奖励前,应组织专家进行审查评估,优先扶持发展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和家庭生活困难的高校毕业生。

扶持资金的额度标准由各地根据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的规模、创业高校毕业生家庭生活状况等因素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三、本意见所涉及到的各项补贴从高校毕业生创业专项扶持资金中开支,不足部分从同级财政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中开支。

四、各地可结合当地实际制定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其他政策措施。

创业扶持篇6

劳动者创业意识不强,创业经验缺乏,创业资金不足,创业政策了解不够等。

行动目标:

使参加创业培训的劳动者数量有一个大的增加,新增创业人数及其带动就业人员数有一个大的增加,创办新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且企业存活率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当地创业环境和创业工作的满意程序不断提高。全年开展创业培训4000人,扶持4500人创业,带动就业18000人。

行动内容:

(一)推进三千创业培训计划

依托××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开展千名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圆梦行动;依托三峡大学等在宜高校高职开展千名大学生青春创业行动;与市工商局联合开展千名小老板创业富民培训工程。

(二)实施千名创业者资金扶贷计划

完善创业培训、信用社区、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投入,扩大发放范围,提高贷款额度,加快贷款发放。扶持千名小老板做大做强,实现市场主体由个体向微小型企业、小型企业向中型企业转变。

(三)开展百名创业典型宣传引导工作

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展示百名创业者的创业风采,在全市弘扬创业精神,积极引导城乡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走自主创业的道路,形成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

具体措施:

1、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拓展创业培训对象,面向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复转退伍军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残疾人等不同群体,免费举办“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创业培训(简称siyb创业培训);创新创业培训模式,探索适合不同对象需求的培训模式,丰富创业培训的内容和手段,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和三峡大学等院校,注重困难群体、青年、妇女和大学生各自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创业培训。

2、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劳动者积极参加创业培训,对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免费给予接受不少于3个月的后续服务;加大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扩大贷款范围,提高贷款额度,降低担保门槛,简化办理程序。2009年,市级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新增1500万元,县、市、区担保基金新增100万元。全面开展小额信用担保贷款,劳动密集型企业贷款额度提高到200万元,全市小额担保贷款发放突破1亿元。

3、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依据国家有关创业优惠政策,协调工商、税务、城建、卫生、文化、公安等部门按照创业者所办企业的类型或自谋职业以及企业吸收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实际情况,落实相关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4、加强创业指导服务。建立覆盖市、县(市)区、街办(乡镇)、社区四级联动的创业服务平台,为劳动者创业提供一切便利。建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增设创业服务窗口,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小额贷款、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投资少、见效快、带动就业效果好的创业项目,向社会积极推介创业项目;建立创业孵化基地,认定30个创业孵化基地,报请市政府授予“××市创业孵化基地”匾牌;建立创业专家指导组,为创业者提供持续有效的专业化、针对。

5、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相关创业政策、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组织开展声势浩大、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行动之二:返乡农民工就业帮扶行动

针对问题:

受金融危机和经济形势变化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总体放缓,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沿海等一些出口外向型企业停产或倒闭,导致我市部分农民工返乡。自去年9月份以来,全市共有15.55万农民工返乡,其中受经济因素影响而失去工作岗位的近7万人,目前仍有2万返乡农民工尚未就业。

行动目标:

为返乡农民工提供3万个用工岗位;帮助2万名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对1万名有培训意愿的返乡农民工进行储备式培训;扶持1000名返乡农民工创业。健全农村基层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农村劳动力无缝隙创业就业服务,确保每一位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重新就业或成功创业。

行动内容:

1、设立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窗口。主动上门开展返乡农民工登记,及时掌握返乡农民工的愿望和要求。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免费就业服务,着重引导他们进入我市工业园区企业就业。

2、开展“为返乡农民工送岗位”专项活动。组织就业服务小分队、用工需求量大的企业,送岗位到集镇、到村头、到农户。

3、开展系列招聘活动。各级人力资源市场每月采取集中送岗位进社区、进乡村等多种方式,举办返乡农民工就业专项招聘活动。

4、开展促进创业活动。每月开展一期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积极推荐创业项目、提供小额贷款、完善创业服务,积极引导有技术、有资金、有创业能力的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扎实推进农民工“回乡创业工程”。

5、开展“一对一”重点援助活动。各县市区选择50-100名返乡农民工,提供免费职业培训、免费职业介绍服务。

6、开展送信息活动。广泛收集创业项目和扶持政策、培训就业信息,编印“春风卡”等宣传册,通过新闻媒体、通讯、广播和现场咨询等方式,为返乡农民工送信息上门。

7、开展送信心活动。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各级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稳定就业局势的工作部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系列举措和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具体措施。开展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的先进典型的表彰活动,激发返乡农民工自立自强、自主创业的热情。

具体措施:

1、建立农民工返乡情况监测统计机制。依托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立返乡农民工台账,密切关注农民工返乡变化情况,及时对本地返乡农民工人数、返乡原因及发展趋势做出统计分析。

2、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就业。开展本市城镇就业岗位信息专项调查活动,抓住我市扩大内需、加强基础项目建设的机遇,鼓励本地企业使用当地农民工,实现岗位信息与人力资源信息对接。进一步加强与输入地及用工单位沟通联系,开展劳务协作。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促进返乡农民工重新实现转移就业。

3、扶持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加快农民工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建设,对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免费开展创业培训,提供政策咨询、项目信息、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等服务,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创办各类企业,集中经营、聚集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4、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加大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鼓励各类企业招用返乡农民工。鼓励进入停产或半停产的市内企业,在不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前提下,组织农民工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享受培训补贴。

5、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加强企业用工监控,落实企业裁员提前申报制度,严格控制随意裁员。开展劳动用工专项执法监察活动,督促用人单位按规定支付农民工工资和经济补偿金,依法查处用人单位侵犯农民工权益的违法行为。

行动之三:扶企稳岗促就业行动

针对问题:

部分行业企业在招聘用工方面,存在“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有人无事干,有事无人干”的现象突出。

行动目标:

建立企业用工快速通道,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的问题,使我市企业用人需求得到及时满足,保障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不受到影响,同时稳定就业岗位促进就业。

行动内容:

通过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平台,为企业用工提供方便快捷、全方位、立体式无缝隙服务,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及时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具体措施:

××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推出为企业招用工搭建立体服务平台,提供无缝隙服务的措施:

一是完善客户经理服务。职业介绍工作人员对用人单位实行一企一策的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服务,对企业招聘用人、办理录用备案手续、职工档案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及时响应,主动帮助企业解决用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对用人单位进行定期回访,上门服务,跟踪服务,直至满意为止。

二是开展个性化职介服务。根据用人单位需要,提供多样化的职介方式。在人力资源市场开展现场招聘、委托招聘、专场招聘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试行网上招聘、远程面试等服务形式,为企业招聘用人提供方便。每个季度组织不少于一次主题招聘会,如二季度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三季度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等。近期(4月中旬),拟组织一批用人单位在部分乡镇开展与农民工面对面招聘洽谈活动。

三是建立校企合作平台。结合企业对员工的技能需要,组织部分职业培训学校为企业提供定点、定向培训,选择部分企业作为实习见习基地。采取合作培训、定向分配的方式,使企业得到合适的技术劳动力。

四是企业推介服务。市场信息区设立专门的宣传展示栏,以《企业园地》、重点企业展示等形式,免费对企业进行推介;

五是强化用工指导。针对目前部分企业“招不到人”和“留不住人”等问题,结合就业形势和工资指导价位的宣传,帮助企业进行分析,做好用人策划,提出合理化建议;

六是畅通信息渠道。建立多种形式的信息收集渠道,每季度开展一次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每季度一次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分析预测报告。在电台、电视台、市内各大报纸等媒体上开辟固定栏目,通过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等多种渠道职业需求信息;

七是实行会员制服务。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用人单位联合会的作用,定期开展企业座谈、联谊或评选诚信用人单位等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经济工作目标,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企业服务,如对××全通涂镀板厂等我市2009年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实行专人专班一揽子服务。

八是拓展劳动保障服务服务。丰富和完善劳动保障事务服务的内容,在搞好档案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聘用人、工资、社保代缴等全方位的劳动保障事务服务。

行动之四:农民工工伤保险平安行动

针对问题:

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受自身条件和岗位供给的限制,较多地在危险性较高的行业和岗位从事体力劳动,特别是建筑行业,工伤事故易发,农民工遇到工伤事故,工伤保险权益得不到保障,医疗待遇难以得到落实,身体和心理受到双重创伤,同时也对工伤后的就业造成严重影响。

行动目标:

80%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使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医疗有保障,伤残有补助。维护农民工的工伤保险权益,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稳定就业局势。

行动内容:

1、扩大农民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将建筑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作为推动农民工工伤保险的首要任务,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及时办理农民工工伤保险。

2、确保农民工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在医疗期内医疗有保障,医疗期终结后伤残有补助,解决农民工工伤的后顾之忧。

3、为参加工伤保险农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简化流程,规范服务,设置农民工工伤保险服务窗口,专门配置农民工工伤保险咨询及报案电话,简化业务流程。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市医保处三天内送问候到医院、送关心到床头、送政策到手上。

具体措施:

1、领导重视,部门联动。建立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建委、市安监局、市总工会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相关问题,齐抓共管,推动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

2、加强宣传,引导参保。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建筑农民工工伤保险办法,统一印制《农民工工伤保险服务指南》及《农民工工伤保险平安服务卡》等,深入到农民工密集的项目工地上,深入到建筑企业单位上门宣传。与建委部门联合举办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促使建筑单位和农民工积极主动参保。

3、严格把关,强制参保。争取建委部门的支持,对于不参加工伤保险的建筑企业,建委部门不得允许其参加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对于中标的建筑总承包单位不缴纳项目工伤保险费的,不办理工程合同备案,不得办理《施工许可证》。

4、部门联动,督促参保。与市建委、市安监局等部门配合,将农民工工伤保险纳入施工企业专项检查考核内容,督促各建筑企业参保。与劳动监察等相关单位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市建筑项目施工现场进行拉网式检查,督促建筑用人单位参加农民工工伤保险。

行动之五:社保窗口进社区行动

针对问题:

1、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排队时间长,缴纳社保费往往要跑几个部门和窗口,浪费过多的时间,以致用于就业创业方面的时间不够。

2、广大群众了解社会保险政策、就业创业信息的方式较少,获知信息的渠道较窄。

3、基层社区在为辖区居民提供社会保险服务、就业创业信息方面还有很多空白,其贴近基层群众的服务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行动目标:

逐步将部分社保经办业务窗口前移到区级劳动保障部门和社区,简化参保人员的办事程序,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就业创业;将社保政策、就业信息、创业宣传等资料放在社区社保经办业务窗口和区级劳动保障部门,使广大的群众更迅速更方便掌握就业服务信息,增加创业就业机会。从而使政策宣传更到位,参保缴费更便捷,工作流程更高效,人民群众更满意。

行动内容:

1、“送政策”:编印社会保险政策宣传资料、就业创业优惠政策,通过基层劳动保障机构、社区和银行网点向市民发放,把政策送到老百姓身边。

2、“送服务”:开通三峡农行各网点代核社会保险费业务,实现灵活就业人员家门口参保缴费。

3、“送信息”:将就业创业信息,及时通过报纸等媒体,传递到千家万户。

采取措施:

1、加大对基层社区和劳动保障服务站的投入和指导力度,提高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社会保险政策水平和服务能力。

2、加强信息系统的研发,提高基层社区信息化水平,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畅通。

3、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优势,让广大群众了解行动的内容和意义。

行动之六:减负解困保就业行动

针对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的暴发,对技术含量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小私营企业受到很大冲击,企业生存面临较大问题。同时,随着社平工资基数的逐年上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压力增大。

行动目标:

通过实施“五缓四降一不变”措施,帮助创业就业群体顺利渡过金融危机,维护社会稳定,确保社会稳定不受影响,社保基金支撑水平不降低。

行动内容:

1、在社会保险基金不出现缺口的前提下,对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允许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执行期限为2009年之内,缓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

2、对2009年度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保险四项险种中企业承担的缴费费率作相应调整,以减轻企业负担。医疗保险费率由7%下调为6%,失业保险费率由2%下调为1.5%,生育保险费率由0.8%下调为0.6%,工伤保险中二、三类行业的缴费费率分别由1%下调为0.8%、2%下调为1.8%(一类行业费率0.5%暂时不变)。

3、对缴费确有困难的灵活就业参保人员,2009年允许按照不低于所在市州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80%-100%,作为本人当年缴费基数。

具体措施:

1、摸清企业参保及经营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2、做好缓缴社保费的困难企业的认定工作,由符合条件的企业提出书面申请,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财政局、市经委、市地方税务局联合审查后,报市政府、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3、及时为符合条件的缓缴企业办理相关手续。与经核准缓缴社会保险费的企业签订缓缴及补缴社会保险费协议,明确还款期限,缓缴期内,不加收滞纳金。如逾期则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4、对经核准的困难企业在缓缴期间,继续划拨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对企业和职工缴费年限连续计算。困难企业在缓缴期间发生人员转移、退休等业务时,按照“减一补一”的原则缴纳社会保险费。

5、对缓缴期满后,能够正常缴纳社会保险费但无力补缴其所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或企业仍不能正常缴费及补缴所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的,转入正常欠费单位管理。同时,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行动之七:和谐用工示范街创建行动

针对问题:

超市、餐馆、歌厅、茶楼等第三产业员工流动性大,劳动用工管理难度大,有的用人单位不重视劳动用工管理,有的甚至没有专职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导致这些企业中劳资纠纷频发,员工不稳定也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

行动目标:

通过创建活动促进用人单位自觉遵守和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引导用人单位建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协调的新型用工管理机制和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推动劳动保障诚信评价制度建设,鼓励和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稳定职工工作岗位,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帮助企业应对困境,共渡难关。通过创建活动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扩大参保覆盖面。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0%以上,单位参保覆盖面达98%以上,引导更多的用人单位规范用人行为,全面促进我市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行动内容:

根据市政府“三产兴城”发展战略,选择就业岗位多、人员流动性大、用工管理乱、投诉概率高的餐饮娱乐行业以及小商铺小公司密集的街道(路段)为创建对象。一是有针对性宣传法律法规,为创业、就业者提供劳动保障法律支撑,引导用人单位正确解读《劳动合同法》等法规,督促用人单位履行法律责任,帮助规范用工行为,增强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意识;二是鼓励和督促用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稳定职工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不减薪,签订《共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职工权益履责承诺》,引导企业与职工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共谋发展;三是为创业就业者免费发放和提供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劳动合同等文书范本、劳动保障监察办事指南。

具体措施:

一是在创建活动过程中认真贯彻寓服务于执法之中的理念,把努力为创业、就业者服务放在首位,实现企业、劳动者、政府三赢;二是做到四个结合。即创建活动与推行网格化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好对用人单位的信息采集工作。创建活动与年检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扩大年检单位的覆盖范围。创建活动与开展守法诚信评价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完善用人单位诚信档案。创建活动与劳动用工专项检查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劳动监察的效率;三是举办1-2期劳动保障监察协理员培训班,帮助企业建立法律监督和协调劳资纠纷基层组织。

行动之八:农民工特别职业培训行动

针对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东部沿海等企业停产、限产、裁员、减薪,导致许多农民工失去工作。返乡农民工失去工作,造成生活困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大部分返乡农民工技能水平低下,不利于顺利就业、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

行动目标:

以“提升技能、稳定就业、促进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提升技能和促进就业的重要作用,组织全市各技校及相关培训机构,认真开展返乡农民工特别职业培训行动,对7000名返乡农民工进行3个月以上培训,努力促进95%以上的受训返乡农民工重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帮助返乡农民工掌握一定技能,促进技能就业,减少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冲击,提高返乡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进一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社会的发展储备大量的技能人才。

行动内容:

省、市、学校及培训机构三级协调统一,配合联动,共同搞好返乡农民工特别职业培训计划项目。

在××市工业技校、市第一技校、市第二技校、市第三技校、市商业学校、市机电技校、市纺织技校、秭归技校及市劳动培训教育中心等9家培训机构认真开展返乡农民工特别职业培训。

具体措施:

一是健全机制。为顺利完成省厅下达的特别职业培训计划任务,市局召开“××市技工学校特别职业培训管理工作会”。各技校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特别职业培训,先后建立由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落实的专班工作机制,加强对整个培训工作的管理,使培训有序、规范地进行。

二是营造氛围。充分利用三峡日报、三峡晚报、三峡商报、××三峡电视台及县市区的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宣传特别职业培训,营造“人人了解培训、个个参加培训”的社会氛围。主动承办夷陵广场举行的送岗位、送培训、送信息、送信心的“四送”活动。在三峡日报劳动保障专栏整版刊登各技校特别职业培训的招生简章。深入乡镇、街道、社区,进村入户上门宣传特别职业培训政策。

三是规范管理。出台实施细则,详细规定特别职业培训的对象与时间、开班申请、系统录入、开班检查、日常抽查、结业考核以及补贴审核等内容。组建专班,不定期分批对培训机构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有关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是创新模式。开展“送教上门,驻地培训”活动,对长期学习班学生和短训班返乡农民工实施昼夜和周末交替培训,减少学生教学和农民工培训的冲突,确保学生教学和培训农民工学员两不误。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实践操作设备,学校、企业合作采取由学校派老师教授理论知识、企业出专家传授技术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充分调动学员积极性。

行动之九:技能鉴定进社区行动

针对问题:

街道、社区符合补贴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民、返乡农民工享受到技能鉴定补贴政策不充分,职业技能鉴定取证率不高,影响他们的就业质量和稳定性。

行动目标:

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用好2009年度政府安排的30万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为2000名符合补贴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开展免费职业技能鉴定。

行动内容: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技能鉴定强培训、素质就业促民生”为主题,认真贯彻省政府创业促就业文件精神,落实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依托街道、社区为2000名进城务工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开展免费职业技能鉴定,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鉴定取证率,提升他们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

行动措施:

一是深入摸底调查。依托街道、社区等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分辖区对进城农民工人数、就业状况、从业工种、技能培训情况、鉴定取证意愿等进行摸底,并建立台账。

二是广泛宣传发动。会同三峡晚报、三峡商报、××三峡电视台·直播××等主要媒体和栏目,采取新闻、公告等形式将行动内容、步骤、免费鉴定对象条件等公之于众,同时适时在城区主要街道社区集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政策现场咨询报名活动,免费发放《政策宣传单》、《办事指南》等资料,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为活动造势,营造氛围。

三是免费开展技能鉴定。选择农民工相对集中的街道、社区,就近就地分片分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活动,让技能水平达到国家标准的农民工顺利取得就业的绿色通行证——《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四是典型宣传扩大影响。努力培养、挖掘、发现一批在技能鉴定进社区行动中实实在在得到实惠的农民工典型,通过媒体对个案典型的宣传报道,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巩固活动效果。

行动之十:农民工维权行动

针对问题:

农民工在工资收入、劳动安全、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特别是劳动保障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也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行动目标:

农民工工资被拖欠问题得到进一步遏制和有效解决全面促进我市农民工平等就业、劳动和合同签订、社会保险、工资支付等问题的有效解决;进一步提高农民工法制意识,促进他们通过法律渠道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行动内容:

落实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切实发挥源头治理拖欠工资违法行为的保障作用;强力推行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月支付、季结算”制度,落实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欠薪应急资金制度,提高劳动保障监察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健全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合力;完善诚信评价制度和激励引导机制,落实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披露制度;大力推广农民工维权夜校制度,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完善劳动监察与法律援助合作机制,开辟农民工维权法律援助快速通道。

具体措施:

创业扶持篇7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本身就是一种跨界式发展,要打破传统区域经济的思维,打破传统的行业思维,甚至打破经济学思维,需要从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进行综合的思考。长江经济带的经济互动中智库合作是很重要的一块。目前,内地很明显不是创业型经济,是就业型经济,是传统的以国有体制为基础的制造型经济;创业人才的缺失、创业经济的薄弱是内地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而在东部沿海地区,如浙江省,创业型经济已有了较好的发展。同时,传统劳动力区域格局由于产业分布和人口流动产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出现了农民工返乡潮,大量的农民工回到了家乡。我们做过调查,农民工70%有创业梦,但是有一半的人不想回乡创业,想留在上海、浙江创业,回乡创业的不到5%。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能否建立一个沿海扶持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制?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民工返乡创业选择及其绩效明显受到沿海相关因素的影响,沿海对内地的产业转移与投资会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尤其是浙商在外地的投资项目推动了农民工返乡创业,这样的案例不少于十个),沿海与内地创业资源整合可助推农民工返乡创业,“沿海―内陆”创业环境互动可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温床”。实际上,“内地创业,沿海扶持”这种现象早已存在,比如浙江上虞案例、河南固始案例、浙江磐安案例等。但这些“点状”案例未能自发扩散,农民工返乡创业还未形成规模、形成气候。目前环境下,要真正建立起上下游之间的创业互动,我觉得需要国家、沿海和内地的政策扶持。

从国家层面讲,应将沿海扶持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推进内地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为沿海发达地区下达扶持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目标任务,将沿海产业转移与创业转移联动推进;通过“沿海―内地”市县对接互助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沿海扶持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示范园区;对沿海扶持的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在税收、财政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从沿海地区讲,应将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沿海反哺内地的重要机制,鼓励企业、行业协会向内地转移或投资,并将带动内地创业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为在本地区打工的农民工提供专门的创业信息及培训服务,主动与内地主要农民工来源地建立创业扶持机制,并建立基金,在内地建立与本地区产业直接相关的创业基地。从内陆地区讲,应将吸引沿海地区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本地区经济振兴的重要战略,主动与沿海地区对接,将招商引资与农民工返乡创业紧密结合,从政策上与沿海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对接与配套;主动输出创业型青年农民到沿海发达地区进行“创业演练”,并及早扶持其创业。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沿海地区扶持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实践提供了一条“沿江路径”,我们在长江上下游经济协作中,从经济模式到产业供应链,要把模式变成政策。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很小的一个点,如果一个点一个点链接起来,区域经济互动将更加活跃,更有成效。

创业扶持篇8

一、培育壮大创业主体

(一)扶持初始创业。凡我市以自主创业方式实现就业或再就业的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和农村劳动者等七类人员,从事初始型创业活动的(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均属创业扶持对象,可享受《再就业优惠证》中有关鼓励创业的扶持政策,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创办个体、私营企业的,可将应享受剩余期限的失业保险金一次性发给本人。对领取低保金创业、家庭人均收入达到或超过保障标准的人员,实行低保渐退制(即在保障期结束后,可继续享受6个月的低保待遇)。

(二)鼓励科技人员创业。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以各种形式在我市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市属科研机构、高校和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离岗留职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允许其5年内回原单位竞争上岗,并享有与连续工作的人员同等的福利待遇;5年后与原单位脱钩的,按政策为其补办相关保险手续。

(三)抓好回归创业和农民就业创业工作。按照《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实施回归创业工程的意见》的要求,积极为回归创业者提供用地、税收、金融、财政、用工、维权等方面的帮扶,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对从事种子、种苗产业或其他新品种生产的,提供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从事规模种植、养殖的,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综合开发以及农村公用事业建设。

(四)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创业。政府设立的各类人力资源市场要向高校毕业生免费开放,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职业介绍费、求职登记费、报名费、入场费等;政府设立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在劳动合同管理、社会保险缴纳和保险接续等方面提供服务,并免收两年档案托管费。

(五)鼓励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创业。凡符合条件提前退休的,可以提前晋升工资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计算到法定退休年龄)。把离岗创业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形式,允许机关工作人员离岗创业,5年内保留薪级,发基本工资,5年内回单位工作的,比照机关同类人员由单位统筹安排岗位。辞去公职创业的,按工龄每满1年发给本人1个月上年月平均工资(含津贴)的标准发放一次性补助金,并按有关政策为其补办相关保险手续。

二、拓宽全民创业空间

(六)放宽注册登记条件。除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前置审批外,其他前置审批一律取消。企业申请登记涉及前置审批暂时无法提交审批文件、证件的,除涉及公共安全外,可核发筹建登记的营业执照,在取得前置审批手续后,再办理营业执照的变更。对大中专毕业生以及下岗失业人员、老弱病残人员等弱势群体申报个体工商户登记,除经营前置审批的事项外,实行6个月试营业;6个月后继续经营的,核发正式营业执照。个体工商户经批准的临时商业用房可视为有效经营场所,租房协议可作为有效的经营场所使用凭证;提交经营场所产权证明有困难的,可由两名以上调查人员实地调查,经核实后确定申办者经营场所。申办企业时,可提交经房产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出具的使用证明进行场所登记。允许经过分割的同一法定地址注册多家企业。凡符合安全和环保要求,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后,允许以家庭住所为经营场所。从事个体工商业、创办合伙企业或独资企业,一律不受注册资本限制;开办科技型、环保节能型有限责任公司,首期出资额可为注册资本总额的10%,首期实收资本最低可为3万元;投资设立其他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允许在2年内分期注入资本,首期注入资本放宽到注册资本总额的20%。投资人可以用专利技术、科技成果、工业产权、土地使用权、林权证及其它法律未禁止的非货币财产作价为注册资本金。创业主体可自行选择规范的企业名称、字号,凡依法申办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均可冠市名,鼓励并全程帮助各类主体申请冠省名和国家无行政区划的企业名称。

(七)打造创业平台。市、县(市、区)创业孵化园要全力支持创业者入园创业,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充分利用存量用地和闲置厂房等,因地制宜实施规划、改造、再利用,搭建创业平台,充分整合利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现有促进创业的各类服务资源,鼓励、引导和扶持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科技创业园、回归人才创业园、专业领域创业园以及下岗职工创业和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妇女创业中心等创业平台。各级政府要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加快规划和建设各类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商业街区,为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引导服务。对有合法产权的经营场所和证照、连续经营两年以上、年纳税额在5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可以设立集体户口户头,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及其配偶、子女户口可以迁入投资所在地;民营企业跨地区聘用高校毕业生,可凭聘用合同和单位购买的社会保险证明办理落户手续。对到我市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创业人员,为其子女入学提供优质义务教育服务。

三、落实创业扶持政策

(八)建立健全担保体系。市和县(市、区)以工业经济部门为主体,通过财政注资、个人融资、企业参与等投入方式,组建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以市场运作方式为创业者提供担保服务。鼓励法人资本、民间个人资本和外商资本,按照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设立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和企业间互助担保机构。鼓励金融机构根据担保机构的信用等级,合理确定放大担保倍数,对A级以上信用担保机构应放大担保贷款5倍以上。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免征3年营业税。进一步简化小额担保贷款手续,鼓励担保机构降低反担保门槛或取消反担保。初始创业者均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扶持。创业者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办理房产抵押手续时,免予评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各种管理费、服务费和证照费一律免收。市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公司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最低担保额要降至10万元。大力推广信用联社联保贷款模式,引导农户、商户加入行业协会获得贷款支持。创新信贷产品,重点推广林权质押贷款、应收帐款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金融新产品。

(九)加强金融支持。银行监管部门要积极支持地方商业银行增资扩股,督促各商业银行设立专门部门负责小企业贷款工作,加强小企业贷款业务专项指导和分账考核,增加中小企业贷款和授信额度,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重。金融机构对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可发放信用贷款,对负债率低、产品技术含量高、有市场潜力、管理规范的企业适当放宽对抵押或担保的要求。鼓励企业通过委托银行的方式把多余资金放贷给需要资金的其它企业。鼓励和支持银团联合贷款、银团协议存款,最大限度地将存款转化为我市的贷款,支持和协调银行间贷款规模互相调剂。鼓励向外地银行转让票据业务,并争取总行回收票据,腾出贷款规模。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开发性金融信贷支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国有商业银行要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投入,设在县域的金融分支机构要将当年新增存款(剔除缴存资金外)的80%左右用于当地信贷投放,农业发展银行当年新发放贷款要全部用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并逐年增加。加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加快村镇银行的组建步伐。各县(市)区、开发区要积极筹办小额贷款公司,多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各商业银行要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创新金融产品,疏通结算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鼓励、支持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经有权机关批准面向社会发行债券、实行股权融资、项目融资。鼓励发展信托、租赁、财务公司、抵押、典当等机构。加大对自主创业人员的小额贷款支持,额度一般为5万元左右,贷款期限一般为2年以内,到期确需延长的可展期1次。对合伙经营创业的,可按人均不超过5万元发放。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节能环保型、劳动密集型企业,要提高贷款额度。对创业业绩突出、个人信用记录优良的创业者实行授信制度,可发放100万元以上的信用贷款。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达到企业在职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享受最高1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优惠政策。具有市直公务员、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身份以及经市小额贷款担保中心认定的效益较好的企业员工,可以为创业人员反担保10万元、3年以内的短期贷款。

(十)实施财政扶持政策。设立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和扶持初始创业过程中减免的行政事业性相关费用补贴、税收的返还、创业补贴、奖励等政策落实。从**年起,市财政整合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扶持中小企业成长、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等。

(十一)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本意见第(一)条中列举的七类创业人员从事初始型创业的,除可享受市政府招商引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外,并对每户每年以8000元为限额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费、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期限为3年。由个体工商户新发展成为私营企业的,在2年过渡期内,经企业申请可实行核定税收管理方式征税。对从事销售业务的个体工商户月销售额不足5000元、从事劳务月收入不足3000元的,免征增值税。对缴纳增值税的出口企业,依法享受出口退免税政策。对专门从事农业排灌、植物保护以及家禽、牲畜、水生动物配种和疾病防治的创业企业,免征营业税。对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向农业生产者购进的免税农产品和向小规模纳税人购进的农产品按13%抵扣进项税额。对创业者创办高新技术产业、环保节能节水及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农林牧渔生产、农机作业及维修、农技推广、安置“四残”人员的企业,在所得税和增值税上给予优惠。

(十二)扶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对专利人获得的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在本市推广的,由同级政府全额补贴专利人3年内按年缴纳的专利年费;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以高新技术成果向有限责任公司或非公司制企业出资入股的,其作价金额可占企业注册资本的35%(另有约定的除外)。单位以职务技术成果出资设立科技型企业的,可将技术成果作价出资入股部分中20%至40%的股份奖给技术成果的主要完成者和实施者。科技人员个人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年纳税额在200万元以上的科技型企业的经营者和技术骨干,年缴纳个人所得税达到2万元以上的,3年内按个人所得税当年市、县(市、区)所得的50%给予奖励。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留学归国人员和科技人员新创办的科技型企业予以重点支持,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对企业研究开发的属高新技术范畴的新产品、新工艺,市政府予以奖励。

(十三)加大用地协调力度。对创业者利用符合土地规划的临时加工场所用地办理用地手续的,免收土地管理费、耕地恢复保证金。对创业者使用自有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的,免收土地登记费。允许通过迁村腾地、用地置换、宅基地换房等方式盘活农村非农建设用地,腾出来的土地优先用于创业。兴办规模化养殖场用地,凡不涉及建设永久性建筑的,视同农业用地,使用完后依法恢复原状。从事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享受农用电价。建设廉租厂房的,经批准可优先获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使用存量建设用地。

四、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

(十四)加强创业辅导体系建设。各级创业服务局要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市场动态、技能培训、融资辅导、用工信息等创业服务以及个性化、专业化的开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建立创业者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设立创业服务热线,提供及时有效的后续服务和跟踪指导,注重对创业失败者的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重树信心,再创新业。鼓励建立为各类创业主体服务的商会、协会、同业工会等自律性组织,加快发展法律服务、验资评估、产权交易、信息咨询、管理咨询、知识产权等各类创业中介服务机构。对从事初始型创业的,行政服务中心免费提供企业开办、项目建设等全方位、全过程投资手续代办服务。

(十五)实施创业培训工程。全市城乡劳动者可在市内经认定的“**省技能培训定点机构”参加创业培训,并享受“市创业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免费咨询指导及个性化服务,接受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及论证、开业指导、项目进展跟踪等“一站式”服务;培训合格并成功创业的人员,可凭《创业结业证书》及《工商营业执照》享受一次性创业培训补贴[补贴标准为市直1200元/人,县(市)1000元/人]。

五、营造良好创业环境

(十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推进行政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市直部门“一个窗口对外”的审批工作机制。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和企业交费登记卡制度,确需保留的收费项目,要通过政府网站、政府公报、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等及时全面地向社会公布。加大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清理力度,对可通过市场机制运作的有偿服务项目,一律下放到社会中介组织,在行政审批中不得指定中介服务组织。

(十七)优化执法环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转变观念,一切以发展为中心,支持创业者发展壮大。要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检查,除食品药品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政法机关和税务机关依法执行公务及上级安排的突击性检查等应急公务或突发性事件,可先检查后备案外,其它检查必须事先报市政府审批。不得随意以检查、收费、罚款等理由约见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慎重对涉案企业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等限制财产权利的强制性措施。对市场主体或企业财产慎用侦查强制措施。未经法定程序不得冻结、没收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合法财产,不得查封经营场所。切实规范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实行违规违法预警提示制度,及时告知创业主体可能或已经发生的轻微违规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提醒其主动改正,做到“首过不罚,首罚从轻,送法上门,帮扶为主”。严厉打击危及投资人及其合法财产安全的行为,加强对经济犯罪案件多发领域的专项治理,及时侦办黑恶势力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妨碍企业经营发展的案件,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保护创业者的合法权益。

(十八)抓好各项创业措施的落实。市纪委、监察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办公室、创业服务局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监督检查各部门落实支持鼓励全民创业政策措施的情况,及时处理创业者的投诉。对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以及“吃拿卡要”、滥用自由裁量权等行为的公职人员,一经查实,要在全市通报批评、严肃处理。要把鼓励和支持全民创业措施的落实情况列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

(十九)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要开辟公益性专版(栏),开展创业标兵评比和宣传表彰活动,尤其要注重对初始创业者、创办个体私营经济者的宣传表彰。加大创业文化、事迹、法律法规、政策信息等宣传力度,促进全市上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破除官本位意识和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等心态,倡导敢闯敢试、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的创业精神,努力在全市形成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投身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新风尚,使想创业、敢创业、善创业、创大业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追求。要推荐更多的个体工商户、初次创业者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等,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政议政,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尊重。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上一篇:参数估计范文 下一篇:物价走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