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投资风险范文

时间:2023-11-17 06:47:58

如何防范投资风险

如何防范投资风险篇1

投资者需防范多重风险

2015年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政治局势看,各国表现差异较大,部分国家完成选举和政府更迭,政治格局稳定,部分国家则继续饱受战争和恐怖主义威胁,仍处在新一轮国家秩序和地缘政治格局重塑期。

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总部总经理陈代娣告诉《经济》记者:“‘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经济方面表现不一,但增速普遍受到大宗商品价格不振以及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部分沿线国家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大宗商品,出口优势缺失显露无疑。”可以说,政治经济局势变动推动了“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社会形势的变化和营商环境风险的增加。

目前看,东南亚地区的大规模选举已经结束,但政府面临着解决社会不平等、提高治理能力等挑战。我国投资者势必要摆正位置,积极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真正造福于当地社会,同时处理好与执政党、反对党的关系。我国与印度尼西亚在修建雅加达-万隆高速铁路的合作项目上一波三折,反映出来的问题就是国内企业对印尼佐科政府面临的国内挑战认识不够深入。

东南亚国家的法制建设和行政现代化程度比较有限,各个地区存在大大小小的利益团体,中国投资者更需要注意规章制度之外的隐性成本。此外,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落后,老挝全国仅有一条长3.5公里的客运铁路,而柬埔寨全国只有两条年久失修的铁路。

中东地区局势更为复杂。长期的政局混乱使个别国家出现权力真空,而叙利亚、利比亚等地区武装派别的内战还在继续,处于战争区域或附近的外国项目,非常容易受到波及。投资者还需要注意,外部需求萎缩和油价下跌使得大部分中东国家的经常账户恶化,外汇收入减少,汇兑限制风险较高。

中亚地区虽然比较平稳,但大国在该地区的博弈程度加深,中国投资者也面临越来越多竞争。中亚地区因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地缘政治角逐的对象,一方面,俄罗斯作为传统地区大国,将继续通过经济能源合作维持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另一方面,美国不仅通过国际石油公司、跨国油气管道进行油气资源的争夺,还通过多种方式扩大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另外,部分中亚国家对能源行业设置了准入壁垒或政策限制,中企业在投资时也需要考虑其中影响。

本土化是规避风险关键

鉴于“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他们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颇高。据估算,“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不包括埃及的西奈半岛),基础设施合意投资需求(能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投资需求)至少达10.6万亿美元,其中中国之外的投资需求约为1.4万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丽平告诉《经济》记者,“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投融资风险有两个层次:其一是基础设施投融资本身特点带来的风险,包括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等;其二,“一带一路”特定条件带来的风险,如政治制度、法律体系、政策体系、文化、宗教、地缘政治等。

发展中国家最大问题是汇率不稳定,这对企业的影响非常大,甚至无法估算投资成本和回收期限。目前我国对外投资的风险防范体系尚未健全,也没有政局险或汇率险,构建风险防范体系将成为“十三五”期间一项既艰巨又迫切的任务。

很多国家的贸易规则、法律体系不同,企业若不了解对象国的法律环境,按照国内的思维“走出去”通常会“碰钉子”。不同国家的标准差异较大,如环保标准,即使是发展中国家对环境非常严格,污染的企业不让开工。企业“走出去”一定要了解当地的法律、行业规则,要本土化,否则很难生存。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风险防范也需要国家来保驾护航,比如提供必要的法律风险保障及信息服务。企业掌握信息越多、越全、越准,对国家、行业、项目的分析和把握度则越高,越可以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

此外,“走出去”也对国家的监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企业在境外的恶性竞争现象颇为尖锐,包括相互压价、拆台,甚至在投标过程中,使用不规范的手段等。这些都需要政府去进行行业规范,否则只会让中资企业倒霉,让别人坐收渔利。

“打铁还需自身硬”,同样的项目,有的企业做得风生水起,有些企业做得一败涂地。这与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技术、管理水平和国际化视野有很大关系。国际化程度越高的企业在市场遇到的困难越少。联想、华为等企业在采用统一的国际化经营管理模式,首先是本土化,选择当地人做首席代表,如此一来,可以解决很多当地的问题。

如何防范投资风险篇2

一、金融投资的主要风险

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指的是由于汇率、利率、股市价格等的变化导致的投资收益或本金没有预料到的潜在的损失风险。由此可以看出,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商品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权益风险。在金融投资的市场中,市场风险习惯上也被称为价格风险,主要原因是金融投资者利用金融投资工具(权证、期货、外汇、黄金等)展开投资的行为,但是金融投资工具的节奏、市场价格等是变化的,投资行为会随着变化而引起损失风险。同时,金融工具价格的波动周期比较频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金融投资过程中最大的风险就是市场风险。按照形成风险的原因,市场风险又可以分为外部因素风险与投资者自身内部因素风险。市场外部因素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宏观因素造成的,包括购买力风险、政策风险等;投资者自身内部因素风险指的是由投资者自身内部因素引起,与市场不存在全面、系统的联系,如新产品的开发失败,公司销售业绩不好等。市场外部因素风险这种风险是无法消除的,而投资者自身内部因素风险是可以消除的,可以进行投资整合等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

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被成为违约风险,指的是交易对方没有能够按照约定合同中的义务履行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风险。即受信方没有能够履行按期还本付息的责任,使授信方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的可能性,是金融投资风险的一个主要类型。信用风险的特征主要有周期性、可控性、传染性、客观性。周期性是指信用收缩与扩张交替出现;可控性是指风险可以同一系列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到最低;传染性是指一个或者少数的信用主体由于破产或者经营困难就会导致整个信用秩序的混乱和中断信用链条;客观性是指风险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货币基金、债券等固定收益类的金融工具逐渐成为了重要的一个投资品种,伴随着融资债券发行主体的不断扩大,风险也同时在不断地累积。由于信用风险控制的艰巨性、破坏性、长期性、潜在性等特点,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是人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3.破产风险。破产风险是债券和股票投资者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风险。当公司由于操作与转不良、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所导致的负债累累难以维持时,公司有可能会申请破产。按照国际惯例,破产公司偿还债务的先后顺序为,30天到期的管理费用、租赁费用、拖欠贷款;90天到期的银行的短期贷款、拖欠的工资、税款、债券、优先股、普通股。所以,当一家公司宣布破产时,债券和股票价格会急剧下跌,尤其是处在偿还最后面的股东们有可能会血本无归。

4.利率风险。利率是我国政府控制货币供应的主要手段,由于其官定性质,所以相对比较稳定。但是,国际市场当中的利率变化幅度比较频繁而且幅度较大,难以捉摸,所以利率风险也是债券投资者所要考虑的一个风险。债券的价格由市场利率和债券收益决定,当债券收益一定的时候,债券的价格与市场的利率是成反比关系的,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化的时候,债券的价格就会向反方向移动。与破产风险相比,利率风险时效性更长,影响力更大,辐射度更强,涉及面更广。

二、金融投资风险防范措施

金融投资的主体要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检察、控制、组织、计划等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防范风险的发生,使风险的影响程度最大化的得到削弱,投资主体以获得最大的投资效益。由于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例关系,投资的风险越大,得到的收益就越大;投资的风险越小,而得到的收益就越少。所以,投资主体基本上都偏向于投资风险较高的项目,因此,金融投资风险防范就显得更为重要。

1.投资主体要选择科学的风险应对措施。由于在投资过程中,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它们的风险是不同的,所以投资主体在防范风险的过程中,要根据投资的风险选择合理的、科学的风险防范措施。一般来说,投资主体可以选择风险保留、风险转移、风险消除、损失控制四种方式。风险保留是风险防范比较经济的一种方式,如果发生风险,投资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支付;风险转移指的是风险转移的形式主要是保险和合同,风险转移指的是通过合同等契约形式,将让渡人风险转给受让人承担风险的行为,通过风险转移有时候可以大大地降低投资主体的风险程度;风险消除指的是通过预测和分析等,预期投资后果不理时,将风险化解,主要有风险终止、风险排除、风险化解、风险避免。其中,风险避免是比较消极的一种风险防范措施,因为在放弃风险行为的时候,也放弃了一些潜在的目标利益;损失控制指的是采取措施、制定计划减少实际损失或者降低损失的可能性。控制的过程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事前控制是为了降低风险损失的几率,事中与事后是为了减少实际的风险损失。

2.建立健全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在投资主体在进行投资时,从可行性研究到最后的投资决策,将风险防范管理制度融入到投资主体的投资全过程当中,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渗入到企业的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这样风险防范管理才会充分发挥作用,减少各种风险的发生。如果等投资决策做出来之后再进行风险评估等,风险管理者没有全过程参与的话,第一手的资料比较匮乏,在进行风险评估的时候有可能无法做出更加全面的评估,导致不必要的风险损失。

3.加强多元化投资。多元化的投资模式是投资主体分散投资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多元化的投资是投资主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市场情况有选择的在各种理财产品、权证、期货、外汇、黄金、债券、股票、基金等方面进行投资,选择合理的搭配,进行组合投资,以分散风险。多元化的投资模式分散风险的理论依据是,从概率统计原理上来讲,不同产品的利润率是不完全相关或者独立的,投资多种产品多种产业在利润、空间、时间上相互抵消,相互补充,可以降低投资主体的利润风险。

三、结语

如何防范投资风险篇3

关键词:国企;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一、中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

企业运行不得不面对一定的风险,通常企业面对的风险包括资金运行的风险、投资的风险、收益风险等。对于这些风险企业一定要做好防范准备,随时留意可能发生的潜在危机,不过企业风险一般表现为一下几个方面。

1.从目前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资金结构普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容易导致企业出现周转困难的问题,是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隐患。而从企业负债机构的角度看,也存在过度依赖银行,导致容易出现财务危机的问题,不仅造成信用问题,也会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资成本升高。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国企对企业资金进行管理时根本没有根据资金的来源对资金进行分类管理,对于不同资金的合理使用时间也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资金的使用没有规划性这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又一大因素。

2.企业的长久发展合理的投资也是十分关键的,不科学的资金投入只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在我国国企一直都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这就导致国企在竞争方面一直缺少危机意识,使得很多国家企业投资决策者在风险投资方面一直缺乏前瞻性的目光,盲目投资,损失严重。最主要的是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很多国企根本就没有分析投资是否合理就盲目的进行投资,他们所得到的信息也不周全,信息的准确度不高,使得投资面临巨大的风险。

3.]有及时的进行资金的回收。企业资金的回收是事关企业盈利状况的重点,所以只有采用合适的回收策略,及时的将企业的资金及时回收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提高企业的信誉度。一般企业为了加快资金的回收会采取一定的促销手段。考虑到国企资金市场中超储积压存货现象普遍,资金被债务人和存货占用,导致资金流动性差,也使得企业面资金安全的风险。

二、中国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中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两方面。

1.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环境也随之而不断的变化,企业想要适应外部市场的发展要求就必须不断的进行财务调整,同时企业还有进行高效的理财活动,以免市场波动给企业的发展造成影,理财活动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而一旦如果缺乏风险意识,那么,就会使财务方面处于松懈的管理状态,风险必然产生。

2.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决策缺乏科学性我国国企普遍存在着财务管理主体和财务责任制不明确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企财务运营的风险。国有企业的财务主体缺乏整体性,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如何解决财务风险的问题关键在于防范,国有企业在日常运行的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一旦发现有不正常的地方要及时的采取预防措施消除隐患,保证资金的正常周转。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了如何进行企业风险的防范。

1.防范企业风险第一步需要识别风险,如何及时有效的发现企业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风险这需要一套完善的风险识别系统,这对企业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一般国有企业会采用以下几种风险防范系统。

(1)一般企业内部都存在一个财务风险指标,在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检测的时候,可以根据指标的恶化情况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风险。财务指标一般都是比例指标,他们一般代表了企业资金能力的强弱,也能预示企业财务运行中存在的风险。

(2)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能否生存不止取决于是否盈利,更取决于流动资金是否充沛,因此,要想实现对国企财务风险的管理和防范,就必须做好资本的预算规划,使企业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

2.建立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增强抗险能力。随着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在国企中的不断推行,虽稍有成效,但建立一系列风险处理机制,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才是当下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方面实行:首先,为了避免意外企业可以参加社会保险,这样在风险发生时就可以由保险公司来承担这一风险,这种将风险转移给他人的方法是企业有效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次,除了参加保险外企业之间的联合也是企业规避风险的一大有效措施,这样的互帮互助是企业生存的法则。

3.完善风险管理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要充分实现财务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明确划分职责范围,建立有效地管理机制,并与利益关系相关联,实现组织化运作。才能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目前,国有企业存在的缺乏整体性,财务责任制不清不明的问题较为普遍,问责制度并没有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实施,笔者建议,企业需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将各项职责落实到个人或部门管理人员,以期各管理人员明确被赋予的权利和需要承担的责任,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其次,在利益方面,企业应将责任与利益相关联,以完全激发部门和个人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和质量。保证企业朝着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我国的国企也面临着改革的危机,因此,在国企中建立现代化企业的财务制度势在必行

国企想要进行改革首先需要了解自身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再根据这些问题采取合理额的解决方法,一般进行改革之前国有企业需要事先了解企业运行的基本状况,然后再对财务进行调整实现资金的合理利用。国有企业想要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以及核心竞争力,除了进行改革外还要做好资金的规划和利用,及时的发现并解决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秀霞.浅议如何防范国企财务管理风险[J].财会学习,2016(12).

[2]张帆.浅谈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经营管理者,2016(4).

如何防范投资风险篇4

一、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

1.财务结构不断恶化。突出表现在医院营运资金供应困难;资产负债比例过高,偿债能力持续减弱;业务收入增长速度持续低于业务支出的增长速度。

2.财务经营信誉持续降低。财务信誉是医院的无形资产,是医院理财的重要条件。良好的财务信誉,对医院的筹资、信用结算、药品卫生材料的采购等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个信用很低的医院,举债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当债务到期而又缺乏现金时,它就不太可能举新债还旧债。

3.盲目投资,对投资项目缺乏客观、科学的认证,对市场的预测又过于乐观,把过去的业务增长当成未来的市场成长率,却忽略了该种医疗技术或医疗设备已到生命周期的饱和期或衰退期,没有考虑到高投入造成的高负债、高风险、低产出的不良反应;管理不善、人浮于事、缺乏具体的管理体系、管理者盲从经营,使医院缺失发展后劲,影响医院的长远利益。

4.财务制度不完善,收支管理混乱,财务工作只停留在管钱记账的账务,财务规划、控制、监督等管理职能不健全;短期资金分配不当,以短期资金挪作长期用途;财务管理理念滞后,没有资金成本的概念,没有筹资方式、筹资决策组合方案,决策失误导致的财务风险对医院的损害是可想而知的。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做好财务计划和预算编制工作,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最基本要求

财务计划是医院预先拟定的有关资金筹集和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是医院编制预算的基础,它把医院继续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可能取得的收入与发生的成本和费用这三个方面紧密联系起来。它为调控医院的日常经济活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医院要更新预算管理观念,通过制度安排使财务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成为一种规范和机制。预算的编制要细化到部门和项目,使预算执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并有具体时间表,以便监督。另外还要加强预算执行的分析评价,及时、定期向院领导汇报,做到适时监督和及时控制医院的全面预算则是财务计划工作的最终成果,它能为医院内部管理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是医院控制资金、成本和利润的重要参考工具,也是避免财务风险的最基本要求。

(二)科学地投资理财是防范财务风险的保证

1.资本性投资风险防范。资本性投资回收时间长,其投资风险主要在于投资的盲目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筹性差和设备的利用率不足等。因医院的经营活动受国家的宏观调控、资金筹措和医疗设备的市场供求状况、未来竞争者的潜在威胁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医院投资后的业务收入和业务成本不能正确预测。所以在资本性设备购置之前,应认真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主要评价设备投资技术的先进性、适宜性,经济上的盈利性、合理性,重大设备的投资还要考虑患者负担、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因素。对投入运行的设备,要从效率、效益、质量等多个层面进行追踪分析评价,建立分析评价指标,实行动态实时控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防范资本性投资带来的风险。

2.稳健投资、谨慎理财。投资活动作为一项复杂的、多层次的经济活动,每时每刻都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结果使得医院既可能从中获利,也可能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应在探索、认识投资风险发生、发展和消亡规律的基础上,采取措施以防范或减少投资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在现有财经法规、财务制度框架下,结合医院资金流量及其发展需要,充分利用财会人员的专业优势,依托其他行业的优良业绩与优质服务,对暂时闲置的资金、应收账款等进行科学的理财筹划,实现医院资本和现金的保值、增值。首先要科学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投资风险,并制定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其次要科学周密地进行可行性分析,使投资决策科学化,根据资金实力,选择投资机会及投资对象;最后,制定最佳投资组合,使投资风险分散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资金,防范因投资失误带来的种种风险。

(三)有效筹资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

1.筹集资金的要求。首先,要合理确定医院发展资金需要量。其次,正确选择筹资渠道与方式,力求降低资本成本。无论选用任何一种渠道或方式进行筹资,都要付出相应的筹资用资等成本代价,因此要综合分析考虑各种渠道和方式的优劣,研究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选出最佳的渠道和方式,以降低综合资金成本。最后,资金的筹资与投放相结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筹资是为了投资,在大多数情况下,首先要确定有利的投资方向,安排明确的资金用途。在资金筹措中要防止那种把资金筹集同资金投放割裂开来的做法。

2.要对医院资金结构、负债状况和财务杠杆效应等进行系统分析评价。优化资本结构是一个动态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负债经营的前提:一是要保证投资利润率高于借债的资本成本,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得到保障;二是负债的多少与资本金的多少保持恰当的比例。准确地把握负债的量与度,达到最佳负债规模。选择最佳资本结构,管理者不仅要考虑筹资的资金成本,在选择时应根据医院发展的不同时期,充分考虑业务收入及其增长、财务杠杆、医疗市场、金融市场情况,选择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融资组合,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在动态的筹资过程中实现资金结构的优化。

3.实行财务风险预警信息分析报告制。财务风险预警就是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对医院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预测预报的财务分析。风险预警即对经营运行过程进行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识别,判定监测到的经济运行过程特征属于何种景气状态以及预示着何种景气状态。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使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经营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监测预警的重点是对业务经营中的资本、负债资产和投资等进行监督预警,使其保持在合理正常的范围之内,一旦超越警戒线,则给予经营管理者预报。其目的在于优化医院财务经营结构。

(四)完善财务监控体系是防范财务风险的组织保障

1.对会计业务质量及财务监督实行标准化管理。会计业务质量标准化管理就是要对会计工作流程及每个财会岗位制定量化的质量考核标准,定期对会计业务质量进行标准化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奖金分配、年度考核成绩和职称聘任挂钩,把经济性会计业务质量考核作为财务监督的主要内容。充分发挥财务监督职能,尤其要加强对财务活动的事中控制和事后稽核。事中控制需要通过具体的复核的岗位来实现,重点是对预算、定额、合同的执行、资金的收付程序和审批权限进行把关、审核。稽核检查则是传统意义上的财务监督,更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稽核检查要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内部控制工作规范》进行。通过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检查,在医院财务活动的关键环节或岗位建立安全防范屏障,杜绝和有效防范岗位舞弊和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2.内部审计制度化。内部审计是医院最高层面的制度性监督。内部审计的重点是对财务收支状况、科室经济分配、基建维修工程决算和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等开展经常性的审计检查,通过经常性的审计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会计控制系统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经济管理的措施和对策,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经济运行的安全性,增强医院的抗风险能力。

(五)加强风险有关部门的领导与管理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

风险有关部门是医院对财务风险防范的主要部门,负责分析医院风险的来源、产生原因,制定风险防范的措施,实施风险防范的方案。因此,必须加强对风险有关部门的领导与管理:(1)要建立日常报告制度,有关部门必须对平时发生的事故予以记录,分析原因,制定防止漏洞的措施。(2)例外管理。重大的风险事件予以特别解决,一般采用集体讨论或者专家咨询。对特定项目的风险评价应由风险有关主要部门主持,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参加,同时还应适当地咨询相关专家,才能做出风险方案供管理层决策。(3)其它部门的配合。医院的其它部门必须配合风险有关主要部门的工作,在制定相关管理决策时考虑风险对医院财务目标的影响。(4)提高技术性操作的水平。为了有效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有关部门必须熟知各种风险控制技术,通过比较各种技术的成本和效益,采取最佳对策来实现医院对财务风险的防范。

(六)优化医院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是处理会计信息及进行会计核算的当事者,他们对于财务风险既能及时发现,又能起到为领导提供建议的参谋作用。为此,首先要通过培训和学习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提高责任心和自觉性。其次,要经常组织会计人员学习新制度,研究新问题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再次,要对会计人员经常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以提高其政治思想素质,使其严格按制度办事,及时、真实、全面地提供财务信息。

总之,财务风险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它损坏性强,形成的原因也比较复杂,其总体情况是由各个环节的财务风险水平构成的。这就要求财务管理部门敏感应对医院财务风险,及时作出诊断,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减少财务风险的损失,确保医院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香彩.如何防范医院财务风险[J].中国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8,1.

[2]刘新颜.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体会与思考[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7.

如何防范投资风险篇5

【关键词】防范;法律风险;企业利益

引言:企业法律风险是指法律法规因素所导致由企业承担的潜在经济损失或其他损害的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越来越多,企业要想实现稳定持续经营、获取利益最大化,就必须重视法律风险防范。

1.企业法律风险的特点

1.1企业法律风险的特点

(1)风险根源的确定性

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企业没有按照法律的规定来行事:在主动型法律风险,原因为企业没有按照法律规定履行其应尽的义务,包括对国家的义务、对社会的义务、对直接关系人的义务等等;在被动型法律风险,则是因为企业没有根据法律的规定来行使其权利,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包括对政府的权利、对交易相对人的权利,对受其管理者的权利等等。

(2)风险范围的广泛性

法律调整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每个社会主体从孕育到消亡过程中的每一个行为都受到法律规范的调整,因而,企业法律风险可能发生于企业的各个阶段上:设立筹备阶段、设立中、运营中、终止清算阶段;也可能发生于企业的各个行为中:生产、经营、管理、投资等

(3)损害结果表现形式的特定性

企业法律风险造成的损害结果其表现形式是特定的。在主动型法律风险中,其损害结果表现为:刑事责任,例如企业因违反刑法而受到刑事制裁;行政责任,例如企业因违反劳动法规而受到行政处罚;民事责任,例如企业因侵犯他人权利而承担赔偿责任。在被动型法律风险中,则主要表现为合法权益的丧失,例如撤销权的丧失、经济利益减少等等。

(4)风险的可预见性

我国属于成文法国家,何种行为是法律允许的,何种行为是法律禁止的,何种行为是法律鼓励的,都有明文规定,企业的行为将产生何种后果在行为之时就是可以预见到的;企业在合法权益受到他人侵害时可以采取何种救济途径也是有法律指引的,故而所有的企业法律风险都是可预见的。

(5)风险的终极性

企业除了面临法律风险,还存在诸如自然风险、社会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等等其他种类的风险,风险一旦通过诱因被促发,则必定会对企业的权利义务重新洗牌,而权利义务是法律的调整对象,故而这些风险最终都将转化为法律风险。

在这之中,风险范围的广泛性、损害结果表现形式的特定性、终极性,决定了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必要性;风险根源的确定性和可预见性,决定了对企业法律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的可能性。

2.防范法律风险的重要性

2.1构建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机制是增强企业依法经营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从某种程度上讲,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逐步完善,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必须依法经营和管理,依法开展各种经济活动,这是对企业的基本要求。如果企业没有专门的法律人才,就有可能会因自己不懂法,而承担法律责任或蒙受经济损失。例如盲目担保、合同诈骗、债务拖欠等等。

2.2日益严重的市场竞争环境决定了企业建立法律风险防控机制的紧迫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背景下,国内外市场逐步走向融合,市场的法制环境更加多样复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更多投资机会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法律风险。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是我国企业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争取市场优势的一项基本工程。

2.3有效防范企业的法律风险是我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有力保障。企业在改革和发展中的各种行为,例如改制、并购重组、对外投资、契约合同和产销行为等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法律风险。这些法律风险的发生,有些会使企业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有的会使企业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因此,构建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机制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有力保障。

2.4构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是增强我国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面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走出去”是我国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而“走出去”给我们带来高回报的同时,也伴随着更多的法律风险。了解和熟悉被投资国的法律环境,重视和加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3.1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模式选择

1.纵向集中模式。也叫派驻制,在此模式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由企业班子成员、企业法律顾问、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公司总部总法律顾问全面负责公司的法律风险防范工作,领导公司法律事务机构工作。其分、子公司法律机构由总公司总部统一设立,法律机构负责人员由总部委派。分、子公司法律事务机构直接向总公司法律事务机构报告工作并对其负责。

2.横向分散模式。在此模式下,由于具体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不同,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讲求实效。企业的每一业务领域以及分、子公司都分别配有法律顾问,法律顾问直接受分管业务的副总经理或分、子公司总经理领导,而不是受总法律顾问或总部法律事务机构的直接领导。

3.2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重点

1.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制度体系

建立一套合法、实用、规范的企业规章制度,使人们有所遵循,工作有程序,办事有标准,从人治走向法治,建立重大决策法律论证制度。企业应在对外投资、产权交易、企业改制、融资担保等重大决策上建立一套可行完备的法律论证制度, 强制推行重大决策法律论证程序, 避免重大决策失误。同时,一个企业制度的出台, 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 确保企业规章制度的规范性、实用性。

2.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组织体系

企业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组织体系是搞好企业法制工作,保证企业依法经营管理的组织保障。建立诉讼风险管理组织, 确立诉讼风险预警体系。企业应逐步建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领导、总法律顾问牵头、法律部门与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的法律风险防范组织模式和工作机制,从而保证企业的研发生产、基础管理、对外投资、合同交易、市场拓展、劳动用工等各项活动都能严格依法运作。

3.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工作流程。

企业可根据法律风险防范的基本环节,建立快捷、有效的工作流程。定期评估法律风险,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法律风险防范工作方案,实行动态管理:第一,广泛收集相关法律风险信息;第二,清理排查法律风险点;第三,对法律风险定期进行评估;第四,分类处理法律风险;第五,总结效果。

结束语:

化解企业的法律风险,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经济利益是企业法律顾问的职责所在。要想实现上述目标离不开公司领导的支持、各业务部门的配合,只有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做好法律风险的防范工作,才能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

参考文献

[1]包庆华:《现代企业法律风险与防范技巧解析》,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版。

[2]王宾容 王霁霞 孙志燕:《企业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如何防范投资风险篇6

一、企业财务风险与控制活动

企业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一种盈利性组织,面临风险是常有的事,而如何做好风险的防范控制则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何谓企业财务风险?它是指在企业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的财务结果与预期结果发生偏离的可能性。

企业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资金收益分配风险四种。《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认为,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程度之内。

二、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控制与方式

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原则有企业所筹资金量应与需求量相结合、资金的筹集与投放相结合以及资产结构与筹资结构相匹配等。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方式有:

⑴选择最好的筹资结构,能够降低筹资成本和减少财务风险,能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偿债信誉;

⑵建立合理的的筹资规模。企业筹资过多易导致资金闲置或企业负债过多,增加企业经营风险,若筹资不足将对企业投融资计划等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建立合理的筹资规模能减少一定的企业财务风险;

⑶选择最佳的筹资时机。利率变动能产生相应的筹资风险,企业应明白资金市场供求的基本情况,随着利率的变化作出相应的筹资决策;

⑷确定合适的筹资期限。企业融资按期限分为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两种,企业应根据融资的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筹资期限与方法。例如,融资用于企业流动资产适宜短期融资方式,如商业信用、短期贷款等;

⑸制定适宜的筹资方案。企业在建立合理的筹资规模、选择最好的筹资结构、确定合适的筹资期限、选择最佳的筹资时机后,就可以指定行之有效的筹资方案;

⑹提高资金的使用率。企业筹集资金大多数都是用来投资,企业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预测项目的报酬率等都是为了减少企业的投资风险。因此,只有加强企业对资金的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率,才能有效的降低风险。

三、投资风险的形成原因与控制原则

1、投资风险形成的原因

⑴投资过程的不科学,导致产业结构风险、投资决策风险、投资执行风险、投资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等。例如,投资过于分散化,许多产品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要,大量产品就积压起来。研究投资项目时,缺乏缜密系统科学的思考和研究分析,造成资本的浪费;

⑵金融投资组合的不分散。依据有效市场假设、证券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企业投资风险和报酬相匹配关系的存在是以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完全分散化为前提条件,其中的期望报酬率仅与对应的系统性风险相关,假如投资者不能使其投资组合完全分散化,那么他就要承担额外的风险;

⑶金融投资与实业投资的相互作用。金融投资的利润来源是实业投资,金融投资的效率、效果由实业投资的效率、效果直接决定。

2、企业投资风险的控制原则

⑴审慎原则。这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第二十四条是相对应的,企业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⑵创新原则。随着金融投资环境的日益复杂,影响企业投资风险的因素和作用都在发生改变。所以,投资风险的度量方法、风险控制手段和风险预警系统等应适应环境的变化,我国应在借鉴国外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开创与更新;

⑶分类控制原则。企业将投资风险按资产项目分割使之成为独立的风险主体,把与该资产项目有关的投资风险予以捆绑和锁定,把风险转嫁给不同的投资主体。《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第二十八条为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⑷有效原则。它是指企业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风险控制策略,可操作性较强,使企业管理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四、资金回收的风险防范控制与方法

企业控制资金回收风险的要点有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品种齐全适销对路的产品,降低产品成本和加大广告宣传四个方面。企业为了使产品顺利出手避免积压,出现资金回收的风险,一般重视以下几个方面:评估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评估对方的资信度、合理利用折扣手段来促进货款的及时回收和加强销售货款的回收。

五、资金收益分配的风险防范控制

收益分配风险的避免,主要在于企业制定的分配政策是否合理,在不侵犯企业的利益、投资者的利益和企业长远利益三方面利益的基础上,控制资金成本和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资金收益分配的风险控制关键在于:合理制定利润分配办法和会计核算办法,确定收益分配额度需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作用,企业应每年向投资者进行一次收益分配等。

如何防范投资风险篇7

【关键词】 房地产;投资决策;风险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业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引导带动了很多其他产业的发展,是现阶段乃至很长一段时期的投资热点。为了适合国际、国内的总体需要,如何用科学的、先进的理论研究作为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南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一、房地产建设项目的特点和风险来源

1、房地产建设项目的形式与特点

(1)房地产投资的基本类型。房地产投资,根据其经济内容不同,房地产投资基本的形式分为以下几种:土地开发投资、房屋开发投资、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投资、房地产中介服务投资等。

(2)房地产投资的基本特点。房地产投资和其他投资一样,都是为了获取利益。但是由于房地产投资的不动产性质和不可移动性等特殊性,加之房地产投资占用资金庞大,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所以房地产投资自身有着其特殊性,具体是:投资成本高、投资回报高、回收周期长、投资风险大、受政府政策影响较大。

2、房地产投资的风险来源

(1)投资初期阶段的风险。在房地产开发的过程中,投资阶段具有最大的不确定性与机动性,也是整个项目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一旦出现失误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在这个阶段,房地产投资的风险主要源于政策和经济两个方面。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尚未完善,这就导致了政策风险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首先要考虑此时的国家政策和地方性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其次,要考虑当地市场的供求关系,密切关注市场的行情变化,同时还要防范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成本上升风险。

(2)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项目实施阶段是指投资计划具体实现的过程,从获得土地开始到项目完工为止。在这个阶段面临的风险就非常的具体了。一方面,在土地获得时,选择获得土地的方式就具有一定的风险,在获得土地后,还要面临征地拆迁的风险;另一方面,如果在项目建设阶段管理不当,就会使企业面临工期拖延风险、质量风险和成本风险。所以在项目实施时,一定要全面掌握欲购土地的情况,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方法获得土地,同时要全力打造项目建设的管理层,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才能将企业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降至最低。

(3)经营管理阶段的风险。在房地产项目建成之后,就进入经营阶段。这个阶段决定着房地产投资收益能否实现,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主要面临的风险有营销策划风险和物业管理风险。当房地产项目进入到经营阶段的时候,要制定详细的营销策划,准确的定位房产的价格,使消费者对该项目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由于房地产业竞争激烈,物业管理水平关系到企业的声誉,为了长远的发展,售后服务工作一定要做到令所有消费者满意,给企业创造良好的信誉。

二、房地产建设项目的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1、房地产建设项目的风险识别

房地产投资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漏掉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投资的失败。根据房地产建设的具体情况,其投资过程中主要面对以下五种风险:政策风险、自然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时机风险等。

2、风险评价

在房地产开发的过程中会遇到多种风险,其对项目的影响程度也有很大差距。风险评价的目的就是从众多风险中,找出对项目可能造成较大损失的因素,为之后的风险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减少其盲目性。

3、房地产建设项目的风险控制

(1)主要风险分析。风险因素分析是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基础,只有在投资前理清项目思路,把握主要风险的发展趋势才能为以后项目的顺利投资做好铺垫。房地产投资主要面对的风险包括:时机风险、建造成本风险、建造工期风险及销售价格和时间风险。本文以“浪漫之都”房地产建设项目为例,分析如下:

近几年来,国内建材资源丰富,市场总体价格趋于稳定,预计建设期内不会有太大的波动,同时该公司已经有了多年房地产开发的经验,所以建造成本应该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随着我国整顿的力度加大,建设和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也逐步提高,更重要的是企业对项目提前入市的高度重视,相信项目的建造工期会缩短不少。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应的对住房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高档住宅小区一定会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所以,“浪漫之都”房地产建设项目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方案,在科学妥善的管理下,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2)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根据以上分析与评价,本项目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对重要风险采取一线五种策略进行控制防范。

一是预防风险。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对风险进行合理的预测和预判,努力调整项目本身的结构,增加各种替代方案,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各组成部分的可靠性,从而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二是减轻风险。减轻风险是在充分分析风险的危害基础上,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和带来的损失。对于风险应当划分出风险发生和产生危害的等级,重点风险应作为项目控制的重点,有的放矢,因此,在实施减轻风险的策略时,要尽量控制重点和最大的风险。

三是转移风险。转移风险是通过和外包,把风险适当转移,当风险事件发生时候,风险损失会有一部分转移到自身以外的第三方从而降低风险给自己带来的损失。采取这种策略所付出的代价大小取决于风险的严重程度。当风险发生的频率不高,但潜在的损失很大时可以采取该策略。保险与担保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四是回避风险。回避风险是指当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大,盈利概率过小,又没有其他防范风险的策略可用时,而采取的主动放弃的方法,用来规避风险的一种良好策略。放弃策略是最彻底的回避风险的办法,但是发展的机会也随之烟消云散了,一般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因此,除非是对风险出现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有着足够的把握,一般不采取该策略。

五是自留风险。自留风险就是指当风险发生时项目管理者自愿把风险带来的损失接受下来。自留风险是简便的风险防范方法,当采用其他风险防范方法失效的时候,通常采用自留风险方法。

三、结语

为了提高企业的利润,就要扩大投资,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风险越大,成功后获得的回报也就越多。我国房地产业起步时间不长,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对房地产投资开发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是一个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

本文从房地产投资过程中产生风险的种类入手,进而对风险的控制和规避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我们坚信,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房地产风险理论的研究也必将随之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苏亚莉,张玉.浅议房地产开发的政策风险应对[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2] 尹阿东,何海凝.房地产信托融资项目风险评估体系的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04.

[3] 丁松,申琪玉.房地产开发的风险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2.16.

如何防范投资风险篇8

关键词:财务风险;物流企业;风险防范

一、物流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成因

物流企业因为其特殊的服务性质和自身经营模式,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筹资风险

物流企业的筹资风险不同于其他企业。物流企业往往投资大规模固定资产,需要筹集的资金金额较大,因此风险指数高,不容忽视。

物流企业筹资风险成因:(1)物流企业起步阶段固定资产投资量大,需要金额较大的资金,这就要求企业筹集权益资本或债务资本,筹资风险应运而生:(2)部分物流企业筹资方式选择不当也是企业筹资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

(二)投资风险

相比其他商业企业,物流企业前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巨大,且建设期相对较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物流项目投资的投资风险。

物流企业投资风险成因:(1)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2)目标客户需求状况的不确定性;(3)物流服务中技术创新的适度性。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先进的信息技术无疑是企业能否提供领先的物流服务的重要因素。但同时,技术的创新及先进性是需要投资成本作为支撑的。如果所投资的技术过于超前,与市场对该技术的实际需求能力脱节,则新技术的使用效率无法提高;如果技术落后,物流企业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

(三)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是指资金不能及时周转或资金流出后不能及时收回的风险,本文中主要是指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物流企业资金回收风险成因:(1)内部控制不完善。目前很多物流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力;(2)缺乏信用标准。物流企业属服务行业,大部分情况下是先提供服务后付款,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留住更多的客户,很多物流企业甚至长期让客户拖欠账款,这就容易出现应收账款数额大,账龄长等问题,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资金回收风险。

(四)现金存量与支付风险

现金存量风险是指若企业的现金存量不足,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及经营管理的风险。支付风险是指与资金流动性和股权稀释有关的并购资金使用风险。

物流企业现金存量与支付风险成因:(1)特殊经营模式所致。物流企业先提供服务后付款的经营模式决定了企业必须先支付运费、人工费用等,且所需运转资金较多,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必然会加重企业的资金费用负担,形成现金存量与支付财务风险;(2)物流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存货周转率低一方面占用了企业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并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导致企业费用上升,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风险防范措施

在明确了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影响后,物流企业如何有效地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实现公司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

(一)加强筹资、投资决策管理

1.合理使用缓解资金压力的筹资、投资策略

物流企业前期固定资产的投入规模大,占用资金多,特别是在流动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所以物流企业可以更多地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车辆、设备和仓库等,或者以质押监管等财务手段筹集资金、购置设备。这样就能将更多的流动资金用于企业物流运营,缓解资金压力,同时也可适当降低企业筹资、投资风险。

2.加强投资决策管理

物流企业为了实现投资目标,在对一个投资项目进行决策时,除了应进行宏观投资环境分析和微观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外,还应专门分析投资项目风险和投资策略的可行性等,综合考虑每个方案的优劣,最后做出取舍,以将企业的投资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二)加强信用及应收账款管理

1. 限定客户授信额度

公司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同时,要设法规避滞后付款方式下的资金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解决该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业务量等实际情况,限定客户的授信额度。针对不同的客户,确定不同的授信额度。同时,还应关注客户的经营状况,及时做出策略调整等,最大限度的规避资金传递风险,保证公司的合法利益。

2、更新员工观念,提高风险意识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基本目前企业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的现实情况,企业应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风险意识培训,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风险意识。

(三)加强企业营运资本管理

广义的营运资本就是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是由企业一定时期内持有的现金和有价证券、应收和预付账款及各类存货资产等所构成的。企业营运资本的持有状况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风险两个方面。物流企业主要提供物流运输、仓库储存、货物装卸、搬运、配送及相关货物流信息处理等服务,其营运资本涉及服务各个环节的资金需求及相关费用。加强物流企业营运资本管理,就要从服务的各个环节抓起,加强物流企业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的管理控制。

(四)优化资金流

企业的资金效率越高,降低成本的幅度越大,经济效益就越明显,财务风险也就越低。通过加速收款、控制付款的方式可以加强企业的现金管理,通过建立高效率的配送体系和具有增值服务能力的物流中心可以提高企业资本周转速度,降低财务风险。

鉴于财务风险的不可避免性,物流企业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物流企业在经营管理的各阶段应不断加强和完善财务风险防范,结合企业实际构建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从而达到有效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的预期目的。(作者单位: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财政局)

参考文献

[1]金江军,潘懋.细说第三方物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2]邹颖.企业筹资风险的根源探析与防范研究[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2005年8月

[3]何青.企业融资政策与资本结构形成机理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7月

[4]田芬.物流企业财务风险综合预警研究[J].物流技术,2009,28(11)

上一篇:安全隐患原因分析范文 下一篇:技工学校办学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