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07 21:20:08

美术鉴赏知识

美术鉴赏知识篇1

关键词:农村高中; 美术鉴赏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052-001

近日,我在我班学生中进行了课外美术鉴赏活动开展情况调查,对影响农村高中学生课外美术鉴赏活动开展的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并对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课外美术鉴赏活动质量进行了探讨。

一、农村高中学生课外美术鉴赏的现状分析

1.时间制约着课外美术鉴赏的兴趣

本地区农村高中学生大多以寄宿生为主,高考压力,导致学生以完成考试科目学习任务为主,每天完成作业,自修结束,返回寝室,已是“身心俱疲”。此时也正是他们打理宿舍事务,洗漱休息的时间,根本无暇关注与考试无关的美术鉴赏活动。周末假日,不是在电脑、电视前度过,就是出去和同伴游玩,能静下心来参与美术鉴赏活动的寥寥无几。而且,大部分学生鉴赏美术作品时不具备良好的美术鉴赏习惯,美术鉴赏效果并不理想。

2.环境制约着课外美术鉴赏的兴趣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农村里,家长们空闲之余,聊天、打牌、看电视是正常消遣,看休闲、文学杂志是修身养性,欣赏美术作品的,属于凤毛麟角。很多家长从来没有想过要用自己的好学,给孩子一种示范和榜样。客观环境的影响也不可避免,迫于生活的压力,许多家长日夜工作忙碌,无暇顾及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由于农村家庭没有浓郁的美术氛围,好多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积极性不高。虽然老师也强调他们要多看、多参与美术活动,但他们缺乏良好的美术鉴赏环境、习惯和方法,不会主动参与美术活动,对于地方美术又知之甚少。

二、提高农村高中学生课外美术鉴赏质量的几点措施

1.家校联合,改善美术鉴赏环境

家庭教育是学生学习的后盾,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首先要改变农村家庭中父母的教育观念。很多父母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学习,为了考上大学,至于那些“闲书”,看了没什么用。甚至有些父母认为课外美术书中出现,内容不健康,耽误时间,影响学习,根本不允许孩子看美术鉴赏课外书籍。美术鉴赏对扩大孩子知识面、塑造心灵所起的作用因为是非常潜在的,所以很多父母根本意识不到。这就需要老师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课外美术鉴赏对丰富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美术素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美术书。

2.开展实践,培养美术鉴赏兴趣

一切活动和求知,兴趣是内动力,只有学生对课外美术鉴赏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美术鉴赏中,提高课外美术鉴赏活动质量。

2.1以身作则。一直以来,榜样有着较强的号召力。教师自身一定要有计划地开展鉴赏活动,同时还要经常与学生交流自己最近鉴赏心得;要有意识地介绍古今中外美术大师的故事和作品;经常表扬班级里美术知识丰富的学生,树立身边的小榜样;鼓励学生寻找身边的美,从中汲取无尽的知识和精神食粮。真正做到潜移默化,言传身教。

2.2正确引导。在现实中,不少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美术鉴赏习惯,从而影响课外美术鉴赏的效果。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加强对学生的课外美术鉴赏指导,使学生善于发现美,增加课外美术鉴赏积累。作为美术老师,要做好学生美术鉴赏的指路人,要指导学生选好作品;指导学生正确选择鉴赏时机,学会挤时间;指导学生会用不同方法参与美术鉴赏;指导学生课内外结合。

2.3活动激趣。努力创造条件开展与美术鉴赏有关的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课外美术鉴赏的魅力。如走进博物馆、美术馆,感受地方美术,参加民俗活动,走近美术家,美术比赛等。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活动中,学生们都有展现自己的成果,得到别人肯定的需要。在展示中学生与同伴合作、快乐交流,分享收获的喜悦,引发更大的美术鉴赏兴趣。

3.多种手段,拓展美术鉴赏空间

高中课外美术鉴赏信息量大,直观性强,通过信息技术与美术鉴赏的整合,开展研究性学习,依托校园文化,给美术鉴赏教学带来了更多的资源,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3.1资源利用便捷,学习内容多样。信息技术运用于美术课外鉴赏,既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概念,也提供了极好的课外鉴赏活动空间和基础,给鉴赏内容的选择、利用,鉴赏学习的深度、广度带来了更大的自主性。如了解古今中外美术流派、地方美术的发展、风格、特点,直接利用网络十分便捷的就能获取知识,供学生参考和运用。学生可通过网络搜索,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美术发展的情况,开拓视野,不仅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更加贴近现实社会生活。

3.2开展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探究精神。美术鉴赏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实践性较强的美术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教师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参加课外美术鉴赏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美术能力。课题选择、资料搜集、调查研究、结题展示,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开放性、团队的协作性,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了学生开展课外美术鉴赏活动积极性。

3.3依托校园文化,创设美育氛围。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涵盖全校教职员工,以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为导向、融合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一种群体文化。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的特点,结合校园建筑设计、校园人文景观、绿化美化场所、名家书画装饰、师生美术作品,立足教材,就地取材,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鉴赏活动,发挥更大的美术教育功效。

美术鉴赏知识篇2

新课程标准的快速出台,让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有了新的教学目标与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高中美术教师需要利用美术鉴赏教学落实素质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在美术课堂参与过程中感受美术知识的魅力。让学生在鉴赏学习中了解美术基本知识,体验美产生的过程,对于学生个人价值观的端正有积极作用。但新的美术教育环境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质量被一些因素所限制,没有达到教育改革的要求。

一、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影响因素分析

1.1教学观念因素

在应试教育实施过程中,高中美术一直都被当成副科对待。在高中教育体系中,美术学科是其它所谓主科学科的陪衬。许多学校管理者与教育工作者没有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更忽视了美术鉴赏教学活动的实施。得不到重视,美术学科的地位就很尴尬,教师也没有热情创新美术鉴赏教学活动。高考,是高中学生学习的目标。大多数学生与家长在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没有正确的美术学习观念。这会导致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影响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1.2学生自身因素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认为如果自己以后不学美术专业,就没有必要学习美术知识。大多数学生缺少基本的美术知识,也没有掌握正确的美术作品鉴赏方法。在初中美术学习阶段,虽然课本上有美术鉴赏内容,但出于种种原因,教师只向学生传递了美术绘画技术,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走进高中,学生仍然不能有效鉴赏美术作品,导致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效率不高。另外,大多数学生没有美术鉴赏的手段,在老师引导学生去鉴赏某一作品时,会出现冷场情况。

1.3教师能力因素

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的开展十分重要。在长期的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认为美术技法教学最重视,一直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画画,却忽视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内容的理解不足,影响了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加上美术学科一直不被重视,美术教师逐渐轻视自己的教育工作价值,很少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头脑中的知识得不到更新,甚至落后。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能满足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的需求,自然会影响教学质量。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加强对策分析

2.1加强美术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转变

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师不再是课堂中的主体,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与评价者。高中美术老师应当对教育角色进行转变,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转变课堂角色。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做思维运动。但师生互动中,师生关系是平等、和谐的。作为新时期的高中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建立正确的师生关系理念。认可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用自己的教学行为为学生服务。教师应当是美术鉴赏课堂中的知识传递者,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引导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是鉴赏活动的推动者。

2.2丰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手段

加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手段的丰富,会让学生有更好的美术鉴赏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爱上高中美术鉴赏学习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更加便捷地开展教学活动。多媒体设备具有形象性与生动性,可以在同一时间或者同一界面上显示不同类型的信息。如果教师一直通过张贴作品让学生欣赏的方法教学,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鉴赏教学活动,应当是形象的、生动的、快乐的、多变的学习活动。

比如在讲解《瓷器》的时候,如果教师要用实物教学,只能拿一些生活中的瓷器,但这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个瓷器作品发展过程的课件,让学生在丰富资源的支持下全面了解瓷器。或者,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纪录片,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欣赏瓷器。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高中学生的美术鉴赏学习积极性会提高,他们更乐于表达自己的鉴赏观点。

2.3应用多元化教学评价手段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换鉴赏结果与美术意见。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期待学生与自己具有一样的想法,不能容忍任何个性化的意见。一些教师甚至会批评学生的独特想法,让学生认同大多数人的看法。要让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鉴赏看法,给学生空间去分享,也给学生权利去鉴赏。

比如在讲解《宫殿建筑》的时候,一些学生会感叹宫殿建筑的奇妙与宏伟,一些学生则会从实用性的角度批判宫殿建筑。无论学生有什么样的鉴赏看法,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要用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鼓励。教师更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评出最好鉴赏意见,促进美术鉴赏课堂氛围的活跃。

三、结语

美术鉴赏知识篇3

【关键词】 初中生;美术;鉴赏;素养

美术与美术鉴赏密不可分,初中生学习美术的目的有很大一部分也是为了提升美术鉴赏素养。美术鉴赏是一种能力,一种凌驾于美术基础之上的能力。美术鉴赏是一种态度,即要审美性的、尊重性的态度欣赏美术作品。在初中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学习美术知识,还要时刻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提高初中生的美术鉴赏素养,培养学生对待美术作品的正确态度。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现这一诉求具体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学习相关艺术知识,加强理论修养

想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离不开必要的艺术功底。这就好比,叫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美术的人去鉴赏一位大师的作品,是不会有什么心得体会的。因为这个人对艺术并没有完善的认知。初中生教育也是一样,只有打好艺术基础,才能够更好地进行美术作品鉴赏。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艺术鉴赏相关的知识,可以加强同学们的理论修养。

七年级有一部分中国古代书画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向同学们普及中国古代书画的知识。例如向同学们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相关知识:《清明上河图》总体上看,可分为田野、汴河、街市三个地方。情节连绵不断,高潮迭起。图中街市,屋宇栉比,货摊沿街,人物众多,神态各异,人喧马嚣,车轿穿梭。这幅画通过对北宋都城汴梁繁荣的经济生活与民俗风物的描绘,歌颂了创造历史和社会财富的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教师向同学们普及这些知识,既丰富了学生对中国古代书画的见识,又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打下了基础。在日常的初中美术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向同学们进行知识的普及。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相信同学们的理论修养会有所加强。

学习与鉴赏相关的美术知识,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基础步骤。基础的重要性想必不用做过多的解释,因为只有基础性的存在,才可能有发展鉴赏素养的潜力。因此,希望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向同学们普及相关美术鉴赏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使学生学习到如何鉴赏。

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鉴赏能力

鉴赏表象固然重要,但是对一件美术作品进行鉴赏,除了要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之外,还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联想这幅作品的内在深意。艺术作品在创作之前,作者一定展开了丰富多彩的想象,因此,想象是艺术创造的必然因素之一。在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时,首先要了解其创作背景、构造技巧,然后也是最关键的一部分,就是要试图揣摩作者的观念、思想。

九年级的教材中,有一课与故乡相关。教在进行授课之后,可以向同学们展示版画《江南仲夏――我的家乡》。关于这幅作品,作者是这样讲的:这里,再谈一下我1993年创作的套色木刻版画《江南仲夏》的过程。事情的起因是在1963年,那年是我外出多年后第一次回到浙江台州的老家,见到了亲人――年近八旬的母亲,也画下了多幅我特熟悉而又亲切的村舍和自然环境。在时隔二十八年后的1991年,我第二次回到浙江台州的家乡,原来的村舍早已被三层、五层楼的方盒子式的现代农村住宅所代替,公路也修起来了!童年时我家离东海岸的距离只有四、五华里,常去捉鱼捉蟹十分方便,而今几十年的地形自然变化,海岸线已大大外扩,在那新的海积平原上早已办起了大型的国营农场,真是沧海桑田啊!

因此,在欣赏时,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切身经历,这幅画既画出了变化前家乡的静谧与安乐,也画出了变化后人们的快乐。结合想象,可以得知这一切虽然是歌颂一派生气勃勃的江南仲夏景象,但也透露出了现在作者对家乡和对童年的深深怀念。

三、发现作品独特个性,改善态度素养

在当下的绘画艺术之中,有着丰富的风格和流派,可谓是万紫千红,争奇斗艳。无论是水墨清山还是花鸟鱼虫,无论是抽象艺术还是多彩油画,每一幅作品都具备着自己独有的特色与个性。因此,在学习美术鉴赏时,不能追求统一性,对待每一个作品都要有全新的态度。艺术家匠心独运,思想活跃,也正是因为他们不一样的个性,才有了美术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黑格尔曾经说过,一件美术作品存在着外在与内在两种因素。因此,我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首先要通过画面所表现的人物、场景、情节、色彩等元素感受和理解画家要表达的内容情感。但对于相对较为抽象的美术作品,就要对其抽象画面的象征性、代表性、暗示性和形式美进行欣赏,着重注意那些夸张的点、线、面。众所周知,毕加索是知名的抽象派艺术家,他的很多作品都被广为流传。《哭泣的女人》就是其中之一,在鉴赏这幅作品时,人物的眼睛、嘴唇、鼻子似乎杂乱无章,支离颠倒,具有常人难以理喻的特点。但就是这样一幅抽象的作品,利用粗放的颜色和劲利的笔触反映出一位极其悲伤的女人,悲凄的命运和感情。

因此,鉴赏美术作品一定要根据作品的特点和个性来进行,对每一个个性的作品都要保持尊重的态度,发现作品的特点,是美术鉴赏能力的一部分。

美术教育与鉴赏教育密不可分,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要适当加入一些鉴赏的元素。使同学们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也学习鉴赏,提高鉴赏素养。提高初中生的鉴赏能力,对学生的审美、艺术感知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希望教师和家长可以多多关注初中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律钦.关于高中美术鉴赏导入的探索与实践[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年07期

[2]张圆.美术鉴赏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J].长江丛刊2015年13期

[3]何丽红.浅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创新策略[J].吉林教育2015年22期

[4]谭世刚.美术鉴赏教学中问题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年14期

[5]王辉阳.中学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年17期

美术鉴赏知识篇4

关键词:美术;鉴赏;性质;特点;分析

所谓的美术鉴赏,可以被理解为鉴赏者在对美术作品观摩的过程中应用自身的认知能力、生活阅历、道德素质以及审美观念对作品的意境与内涵进行体会、分析、辨别、理解、认可以及想象的过程。其作为一种特别的美术接受形式,具有娱乐、享受等多样化的性质,有助于陶冶欣赏者的性情。本文作者结合相关美术作品,进而达到对美术鉴赏的性质与特点客观而深入分析的目标[1]。

一、分析美术鉴赏的性质

由上文简要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美术鉴赏是一种性质特殊的美术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鉴赏者的情趣、品位得到提升,身心得到放松与调节,同时调动了鉴赏者对艺术境界追求的积极性,此时他们也会客观的去认识以及挖掘艺术作品的价值深度。总之,一部优秀美术作品的完成时建立在建设的基础之上的;美术鉴赏具有使心情愉快、陶冶情操以及塑造自我的功能。此时,美术鉴赏的性质大体上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美术鉴赏使一种审美享受。其携带这一性质主要是因为距离感、假定性和超越感的存在。所谓的距离感,就是说被鉴赏的美术作品能够将人类思想的改变、文化发展的情况以及文明更替演变的过程展示出来,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这一美术作品以素描的形式将观者对事物观察的准确性表现出来,真实的将15世纪末期犹太人生存的面貌展现出来。鉴赏者隔着时间的跨度对本部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之时,将会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会,此时现实与美术作品之间产生了距离美;所谓的假定性就对鉴赏者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充分的利用自身的想象力,将美术作品中虚设的背景、情节等勾画出来,将特定的美术语言转化为惟妙惟肖的形象图,这是非现实的,但是对鉴赏者来说是审美上的再创造;超越感就是鉴赏者对作品进行赏析的过程中思想与现实之间的跨度,不考虑个人功利以及物质实用性等因素,而专注于审美价值的方向;二是美术鉴赏可以被视为艺术再创造的一种形式。通常认为,鉴赏是在创作之后才出现的一种行为方式,作品的质量直接关系着鉴赏的效果这一定论是较为肤浅的,因为美术鉴赏不是对艺术作品价值评判的一种被动回复方式。而之所以认为美术鉴赏可以被视为艺术再创造的一种形式,主要是因为观赏者始终是积极的、主动的去参与艺术作品意义的构建等环节,此时若没有鉴赏者的加入,艺术家笔下的作品就不够完美。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的是一件优秀的作品的出现出来需要创作者的努力,还需要鉴赏者的认知理念以及审美情趣去将空缺有效的弥补,此时美术作品的意义更加的丰满,因此可以说鉴赏环节的落实使作品得以再创造,此时鉴赏演化为观者审美能力再创造的一种行为方式;三是美术鉴赏时观赏者对其艺术价值的判断。观者在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之时总会对其造型结构、色质优劣有所评价,对其主旨以及内涵做出评论,这是普遍存在的理性现象。而对于美术鉴赏而言,其主要包括情感的、艺术的判断,此时情感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其将鉴赏者爱憎好恶、抑扬褒贬等品质体现出来。例如鉴赏者在对梵高的《向日葵》进行欣赏时,在辩证思维的引导下,能够体会出梵高在最为痛苦煎熬的生活中对自然、朴实、阳光精神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这件色彩对比强烈的作品对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效果。总之,这一性质存在于美术鉴赏中,使欣赏不再是单一化、公式化、概念化,同时也使鉴赏意识与审美情趣建立健全。

二、探究美术鉴赏的特点

1、使鉴赏者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这是因为美术作品将丰富多彩的世界展示给观者,自然景观也好,人文景观也罢;此外美术作品中渗透率创造者的情感与情绪,或激愤或低沉,鉴赏者超越了文字的局限性,去感悟精神世界,开拓眼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术鉴赏的又一特点是能够协助欣赏者强化自身的审美能力,在艺术的熏陶下,欣赏者的思想道德素养明显的提升,此时的对美术作品的赏析使观赏者的身心得到了良性的发展与成长;另外,不同的美术作品中涵盖了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的民族精神以及境界的差异性与共同性,此时鉴赏环节的启用,协助鉴赏者开发自身的智慧,建立健全了审美情趣;当然,鉴赏环节的开展具有的最大特点是使美术作品得以再创造,这是因为鉴赏者在情绪情感的变化之中,传承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将新鲜的元素再一次融入进行美术作品之中;

2、鉴赏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

主客体同时参与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这才是对艺术的鉴赏。而美术鉴赏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心理、情感活动的复杂性,主客体之间在情感对话以及精神境界融合的基础上,才会使审美活动具有再创造的意义;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结合的特点

有些美术作品中带有某些学者对其理解、认识、评价的字眼,这是对美术艺术作品价值与本质的揭示,但是只有在鉴赏者情感接受与肯定的情况下,它们才成为理性上被认可的事物,此时鉴赏者认知上的感性方式与艺术作品所传播的理性内容统一化,也是鉴赏者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整合的形式。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结合衍生出的意义是重大的,其促使鉴赏者认清事物的本质,端正了情感态度,走向了实践路线。

三、结束语

总之,美术鉴赏的性质与特点是多样化的,美术鉴赏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性质特殊的审美消费行为,是生产到消费的过程;特点还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再创造、制约性与能动性、享受与判断、教育与娱乐的统一性。美术鉴赏对审美理念的培养发挥了巨大的辅助作用[2],因此,艺术领域提高对美术鉴赏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协助鉴赏者感受艺术特色与魅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同时升华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凯.浅论美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J].美术教育研究,2012.

[2]白晶莹.美术鉴赏在美育中的作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

美术鉴赏知识篇5

关键词:美术鉴赏高校素质教育作用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美术鉴赏课逐渐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美术鉴赏课在高校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为造就合格的人才服务。那么,美术鉴赏课对大学生的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以美引善

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就是因为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美术有辅助道德进步的教育功能。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家庭,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鉴赏课就是学校的教育课程之一。

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并以美作为追求的价值取向。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把中外美术精品直接呈现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产生“直观”的美感。“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黑格尔语),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美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高校的美术鉴赏课是普通美术教育工作在高校的一种延续,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教育是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的意境、线条、色彩、构图、肌理、空间及作者创作背景等完成的,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直观的、生动的感性形式,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直观的构思,给青年学生以启迪、以感动,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美,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了很多人文知识,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人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以美启真

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美术鉴赏课可以使学生以愉快的心理体验展开想象,现代心理学揭示,兴趣和愉快的心情可以为复杂繁重的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好的美术作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感知、注意、记忆联想、幻想、创造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通过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对各种色彩的象征义和引申义的理解会更加敏锐、协调,可以这样认为,美术鉴赏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一种视觉思维的过程,也是鉴赏者审美创造的过程。它是鉴赏者通过对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和鉴别等一系列视觉思维活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扩大认知领域,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在美术鉴赏过程中,由于鉴赏者面对的是富于启发性的典型视觉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种种有关的联想和想象。在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下,通过特定艺术形象可以感知和认识更为丰富的内容。中国古代诗论中就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之说,宋代诗人梅尧臣要求“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中国画的留白处理,正是留给鉴赏者想象的空间,这是鉴赏者对艺术作品再创造的过程。艺术作品不管表现得多么完整、具体,都留有广大的想象空间,这些空间需要鉴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丰富和发展,使鉴赏者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美术鉴赏与美术创作一样,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鉴赏过程也是培养鉴赏者创造力的过程。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鉴赏正适合这种创造心理的培养,尤其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对作品的色彩、比例、空间、节奏等视觉思维的训练,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开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以美怡情

身心素质包括体质、体能教育和心理教育。

首先,美术鉴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如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就是力量与健美的和谐统一,这表明体质体能的发展过程就是按照美的原则、美的规律塑造美、追求美。在对《掷铁饼者》深入分析、鉴赏并进一步了解作品来龙去脉的同时,还能以健康的美感引发学生强健体魄的自觉性。如鉴赏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时,引导学生围绕人体美的标准进行讨论,通过美术鉴赏课帮助学生认识美的时代性、阶级性和多层次性,并转而欣赏“维纳斯”的古典、和谐、健康、自然之美。

其次,美术鉴赏对学生健全心理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美术鉴赏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美心理,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概念,学会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理解,是创作者心灵的表露,所以在美术鉴赏中,广大学生可以通过艺术作品这一媒介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使自己的心灵得到熏陶、感染、净化与提升,从而使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性心理、社会心理得到和谐发展。此外,美术鉴赏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宽容心理和创造心理等。

总之,美术鉴赏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无一不关联着素质教育,关联着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2004年9月10日,主席发表了关于美育的讲话,在讲话中他这样讲道:“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造就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自由和谐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道一主编《美术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2]陈洛加主编《美术鉴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美术鉴赏知识篇6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育方法;基础知识;浅显化;形象化;鉴赏层次;鉴赏能力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培养与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形成以美术学科为特征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个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学校办学条件和当地人文特点,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美术鉴赏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讲透基本知识,奠定美术鉴赏基础

要想使美术鉴赏教学收到实效,其前提则是,美术教师应给学生讲透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为学生进行鉴赏奠定基础。点、线、面、色是构成美术语言的基本元素,美术作品的不同种类都是在这四个基本元素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而来的,在组织和表现这些元素的过程中,则形成了独特的美术语言表达手段。如西方绘画中的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等,中国绘画中的笔墨、章法、皴法等。教师只有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构成美术语言的基本元素及其表达手段,才能使他们的鉴赏之路变得通畅。

二、将美术理论浅显化、形象化

教学中避免过分强调美术学科特征。上课时大量使用美术专业名词和术语,或直接套用教材中的语言,将学生本以为生动有趣、轻松愉快的美术鉴赏课上成深奥难懂的“学术研究课”,这是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大忌,既不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不符合美术鉴赏课的学科特点,学生享受美的愿望得不到呵护,美术鉴赏的学科目标也难以实现,更严重的是导致学生对美术鉴赏兴趣的丧失。笔者在教学中,尽量将教材内容融会贯通,自我消化,再根据学生情况,深入浅出地表述出来,利于学生理解。如上《独树一帜DD古代中国画》一课,为使学生理解“客观形象”与“艺术形象”之间的关系,在黑板上重重写出词语“江山如画”,学生都知道这个词的意思是形容自然风光非常优美。进一步引导:“形容风光优美,为何用‘画’形容呢?”学生通过讨论并踊跃发表看法,教师适时肯定学生的答案并归纳:“这里的‘画’泛指艺术形象,这个词说明,艺术形象比自然形象更美。”教师继续发问:“为什么艺术形象比自然形象更美呢?”由此引发学生对艺术形象特点的思考和理解。

三、明确鉴赏程序,搭建美术鉴赏之桥

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会感到十分茫然,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鉴赏的程序,找不到美术鉴赏的切入点。为此,教师要告诉学生美术鉴赏的基本程序,为学生搭建进入美术鉴赏世界的桥梁。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下列问题式程序进行鉴赏:(1)你看到了什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叙述所鉴赏作品的内容,尤其是作品的细节部分。(2)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受?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促使他们与作品产生共鸣。(3)你认为作者想通过作品表达什么?引导学生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理性思考和分析,解读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4)会对作品作出何种评价?引导学生通过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态度和认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和评价能力。

四、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教学中紧扣《普通高中艺术鉴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及美术教材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融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和情感性于一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如在课堂教学结束前几分钟,针对下节课教学内容提出几个相应的研究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到校图书馆、阅览室、网站、书店去收集、下载和整理信息,课堂上,展开讨论,教师点评。如教学《新的探究DD现代绘画、雕塑和工业设计》一课,教师在课前提出研究性问题:现代商业美术的门类有哪些?现代商业美术的发展现状如何?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信息,或逛大街、逛商銮鬃钥疾欤结合电视广告、报刊杂志广告,了解现代商业美术的特点,门类以及现状,针对问题写出报告,每小组由中心发言人在课堂上所写的报告。实践证明,美术鉴赏课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生自主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地获取知识的同时,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

五、拓展教材内容,提高学生鉴赏层次

高中美术鉴赏教材是学生进行美术鉴赏的载体,其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在组织美术鉴赏教学时,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并合理拓展教材内容,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层次。如在《民族文化的瑰宝DD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一课鉴赏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对教材内容予以了适当的拓展,给学生详细介绍了青花瓷用色的特点及其产生、发展过程。然后,利用一个课时让学生对青花瓷艺术进行专题鉴赏,并播放歌曲《青花瓷》,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鉴赏兴趣。最后,为学生展示表现青花瓷造型的剪纸作品,并用深浅不同的蓝色颜料在其上绘出花鸟图案,从而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青花瓷是青花艺术与中国水墨画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这样做,既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青花瓷艺术的魅力,又使他们的鉴赏层次和鉴赏品位得到了提高。

高中美术课时安排不多,教学班也不多,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去感受生活中的美,难度很大,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到大自然中,到大街上、到大商场中拍摄一些DV,在课堂上播放,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就在我们的身边,美术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一切人造物都是美术家和设计师精心设计的产物。

参考文献:

美术鉴赏知识篇7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激发兴趣;创造氛围;美术语言。

鉴赏,是高中美术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对初中阶段美术欣赏和评述的一个飞跃和拓展,是对学生观察能力和品鉴能力的一次全面考验。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感官感知、经验和相应的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体验、联想、分析判断的一系列过程。事实上,鉴赏高于一般的“欣赏”,欣赏只是表面的感知,而鉴赏则是要求学生从专业的角度,用心去体验美术作品,在感受美术“美”的同时,也形成对民族文化艺术、对世界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一般来说,鉴赏包括对形象、色彩、创作风格等艺术因素的审美,同时也包括对其中所蕴含的社会历史文化、性格心理、人文情怀等因素的鉴赏和体验。由此可见,高中美术课程中的鉴赏,其实是一系列较为复杂和深刻的情感和心理体验,对高中学生有较好的要求,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从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创造美术氛围、从美术语言的运用等方面指导学生进行鉴赏。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快乐鉴赏

在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育对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的纲要,在实践中实现教学目标。但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达成这些标准,是值得教学共同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鉴赏能力的第一步,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因为,学生只有对美术鉴赏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才能不断地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教师首先要具备广阔的知识和深厚专业知识,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和分解,提炼出教学核心要点,其次,要充分的运用自身的教学能力,用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以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说,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对作品的色彩关系是很难辨别的,尤其是具体到色相关系、明度关系、纯度关系,还有冷暖关系以及它们的整体对比关系时,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在鉴赏学习的过程中,对色彩关系的辨别,却又是最为核心的一个内容,学生必须要掌握,这样才能了解作品。所以,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去辨别色彩,只是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去面对,那很难收到好的效果。所以,笔者别出心裁,挑选几个衣服颜色各异的同学,在课堂上进行排队,让他们代表一种颜色由同学们进行观察,并且不断变换位置,形象地展示了色彩之间的对比和次序。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同学们认识色彩。学生也在这样的活动中,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能够在学习中掌握色彩关系的变化规律,对学生在鉴赏中的色彩分辨极为有利。

二、营造鉴赏氛围,渲染课堂教学

美术,本就绚丽多彩。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也应该是绚丽多彩的。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过于单调,那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影响美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在鉴赏教学中,如果教师所展示的美术作品过于单一,展示的方式过于单调,那就很难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也就很难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笔者认为在鉴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注意加强课堂教学氛围的渲染,改平面教学为立体教学,让学生在多视觉的角度中,完成鉴赏之旅。比如说,在人物肖像画的鉴赏系列教学中,笔者就采用了影音与画面结合的方式。如在鉴赏《蒙娜丽莎》这一世界名作的过程中,笔者就以“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主题,在课堂上观看一系列的“世界微笑”视频资料,让学生在沉积在“笑脸”中,慢慢地回到蒙娜丽莎本身,从不同的“微笑”进行对比,感受蒙娜丽莎那令全世界着迷的微笑,并能够深化到情感深处,体验这一笑脸所代表的文化意蕴,或是意大利式的微笑,或是整个欧洲式的微笑,或是达・芬奇自己内心的浅笑,无论是何种结论,都是学生鉴赏的升华。

三、让学生用美术的语言看美术

对高中学生而言,学会运用美术的语言,去鉴赏美术,是最基本的任务之一。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主要有点、线、面、色。但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各个民族又产生了较为独特的美术语言,比如中国绘画中讲求笔墨、意趣、虚实、章法等,西方绘画中的透视、质感、空间、色彩等。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语言,看不同的美术作品。当然,因为学生知识结构、生活经历、个性等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创造。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鉴赏教学中,高中美术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在鉴赏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努力让学生从感性的描述转化到理性的分析,最好再对作品进行有效的解释和评价,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美术鉴赏知识篇8

关键词 高中美术;教学;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高中美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有一定的美术素养,进而掌握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这是学生在创作和设计等活动中必须具备的能力。美术课程的重要价值首先就表现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对美的敏感度,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最终达到学生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还有责任感。美术鉴赏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锻炼达到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共同完成,在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中潜移默化的完成。

二、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原因

1.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存在对美术的误解

高中新课改以来,为了改变学生直线条的思维方式以及教师单纯的教授学科知识等情况,美术课程目标划分了创造、设计、鉴赏以及探索四个阶段和领域,为的是使学生能够多角度综合的了解学习美术课,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综合素养,但是研究发现,这四个阶段和领域中,学生对鉴赏几乎没有什么兴趣。大多数学生对美术课的理解就是教师教他们怎么学会画画,他们对美术的范畴几乎不了解,对高中美术课中的鉴赏课也缺乏印象。

2.学生学习美术课时丧失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所有为人师表的教师都知道的至理名言,但是现在的高中生对美术鉴赏课几乎毫无兴趣,使得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成为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其中的原因不外乎有三点:首先是,家庭教育因素,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家里的父母就告诉孩子美术就是画画,在孩子画的好的时候给予鼓励和奖赏,误导了孩子对于美术概念的判断。其次是,教师虽然在努力执行新课改的各项任务,但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教学模式已经让教师很难改变过来,陈旧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不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甚至讨厌美术课上的理论知识讲解。最后是因为学生对美术鉴赏课了解甚少,认为那是一种高不可攀的境界,自己是不可能掌握这样高雅的鉴赏能力的,信心的缺乏也是学生缺少兴趣的原因之一。

三、培养和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方法

1.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应强化理论学习,提高综合素养

美术鉴赏课需要教师拥有良好的系统的与美术有关的史学知识和美术专业知识,美术教师在课堂上作为主导,本身就应该具备扎实的美术功底,广泛涉猎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体库。不断的学习和强化自己的理论知识,厚积薄发,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将美术课上的有声有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审美教育需要仰赖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只有将自己装备好,才能带给学生以美的感悟和体验,启发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探索审美意识,建立审美观念。美术老师要根据学生各个阶段的认知规律因材施教,让学生发现、欣赏和创造美。

2.联系历史实际,发现作品中的美

高中的美术课强调美术作品的人文性质,要重视美术和生活、美术和历史文化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创设情境,针对教学过程中的美术作品,可以用与作品相关的历史故事、音乐或者其他材料进行教学,让学生能感受到作品中的审美意境,体悟作品包含的精神。在有限的美术教学时间里充分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引导他们树立美术鉴赏能力的观念和意识,然后让学生自己发现作品中的美,进而发现生活中的美,最后自己欣赏美和进行艺术创新。

3.善于运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体,课本是中心,学生作为学习者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学习是很局限的,并且学生缺乏听课的兴趣,效率非常低下。现代教学当然不能再因循守旧了,信息化的社会,不仅是教师,包括学生自己都可以从网上了解到很多讯息,所以课堂上更是应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工具,让美术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营造美术鉴赏的一种氛围,让学生通过过程性的了解和学习,处理艺术信息,提高美术鉴赏能力,构建良好的艺术认知体系,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方法和审美意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美术鉴赏课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更加生动形象的课堂氛围中产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能力。

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不仅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开创新的教学欣赏模式。动态的视屏和相关的美术作品等资料相结合,影片欣赏和启发性的问题相连接,带给学生全新的课堂体验,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并且还提高了课内的教学效率,使美术学习的过程得到优化。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鉴赏能力也会进一步得到提高。

四、结语

在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备课,探索多样且有效的教学模式,注重美术作品中人文情怀的显现,激发学生自己对美的探究,让学生在比较研究的过程中掌握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并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最终提升自己关于艺术方面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养成健康的良好的审美情趣。学生在综合的立体的教学模式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作家、艺术现象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掌握运用文字和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审美感受和认识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 杜雯雯.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在艺术教育中升华[J]. 科学大众. 2008(08):15-16

[2] 凤.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不可忽缺的审美教育[J]. 科技致富向导. 2010(06) :40-41

上一篇:公司保密工作制度范文 下一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