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范文

时间:2023-12-04 00:37:51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篇1

1、在学期初加强学生课堂常规的训练,在学期初的几个星期宁可少学点知识,也要肯花时间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2、学生的学习和做作业是否专心认真,其实跟做父母的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有些父母这边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业,而边一边又跟别人聊天或看电视,甚至在家里打牌或打麻将,这样,除了极个别自制力非常强的孩子,其他孩子是根本不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下专心学习的,所以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协调,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宽松的家庭学习环境。

3、作息时间表,其实就是给学生制定生活、学习规矩,即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休息。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剥夺孩子玩的权利。孩子不玩痛快,学习时就不能很好集中注意力,也不会精力充沛。我们只需要让孩子从小养成了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那么孩子到了学习时间,他自己都会比较自觉地坐在自己的书桌上开始看书做作业了。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篇2

一、家庭教育中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习惯要从小时候开始培养,儿童时期养成好习惯特别重要。儿童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既容易养成好习惯,也容易养成坏习惯。而坏习惯一但形成,就很难改变。有些坏习惯,还会继续发展,对人一辈子起坏作用。有些家长把孩子的坏习惯不当回事,不加注意。有的家长嫌麻烦,不肯多下功夫。人们常说:小孩子面前无小事。小事不重视,将来就可能发展成大事。小事怕麻烦,长大了就会出大麻烦。

二、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哪些良好习惯

既包括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的养成教育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比如,培养文明礼貌的习惯、孝敬父母的习惯、生活讲秩序的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等。

1.好的生活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其他方面就无从谈起。健康的身体是1,其它都是1 后面的0,没有1,后面的0是没有意义的,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幼儿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整洁的生活环境,建立合理的作息时间,科学的饮食搭配,要求孩子讲卫生,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逐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避免过度保护,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为今后步入社会奠定自我生存的基础。

2.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

行为习惯是个人与环境、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言谈举止、接人待物的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在这方面的习惯形成。 因此,家长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把孩子培养成具备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优良品质,文明规范的行为举止,做事专心、诚实守信等良好习惯的幼儿。

3.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习要专心致志。家长要告诉孩子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不要做小动作,更不要说话影响别人听课。回到家后及时做作业,并做好预习和复习,养成按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之后再做其它事情的好习惯。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做作业时磨磨蹭蹭,对于这样的孩子,应该怎么训练他呢? 应该限制写作业的时间。把作业当考试。考试是限时完成,完不成也得收卷。我们在家里不妨试试,把孩子写作业当“考试”,限时完成。一般来说,家长对孩子的作业只检查对不对、整齐不整齐,而没有时间上的要求,孩子爱做多长时间就做多长时间,只要做对就行。这往往是孩子形成磨蹭习惯的一个重要原因。家长应该要求孩子,每次作业不但要写对写整齐,还要尽量缩短时间。

幼儿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为学生进入小学进行系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良好人际交往行为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包括礼貌待人、尊重他人、团结友爱,平等和谐与人相处,与老师、同学关系融洽等方面。养成了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就会为自己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在愉悦的环境中心理上没有压力,身心才会放松,才会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三、为了能帮助幼儿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就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幼儿良好习惯养成中的作用,为此家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有足够的耐心,教育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每位家长都望子成龙,但操之过急是不会达到预期目的的。良好习惯是经过多次反复逐渐形成的,有的是从不良习惯转变而来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能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面对孩子的不良习惯要冷静处理,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循序渐进、耐心指导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2.“多用正面教育,慎用责罚”

要多给孩子鼓励和赞扬,少责骂和殴打,但是过于严格或是过于宽容都不适合孩子发展。有个小女孩很乖巧,生活学习都不用家长操心,可就是性格胆小,缺乏自信心,在与孩子的妈妈交流了以后我们才知道,孩子的爸爸对其特别严格,他自己就是接受棍棒教育长大的,他觉得孩子就得打更何况是个女孩,不严加管教是不行的。爸爸的态度使孩子唯唯诺诺的,在爸爸身边不敢做错事情,可是孩子做的好的时候,爸爸又很吝啬去赞扬孩子,觉得表扬多了就会骄傲。于是孩子对什么事情都没有自信,不能大胆的表现自己。其实每个孩子都会翻错,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让他懂得道理,所以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如何改正,才是主要的。而对于自我管理,自控能力弱的学生,要更加耐心,不断用语言强化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3.家长的日常行为习惯对孩子具有示范作用

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的某些习惯可以在他们孩子的身上找到。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改掉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惯,避免把这些不良习惯传染给孩子。用好的思想、品质作风去熏陶和影响孩子,处处做孩子的表率,给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好的示范作用。例如,家长习惯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孩子看电视时也不会坐在沙发上;家长喜欢读书看报,孩子也会养成喜欢阅读的好习惯;家长孝敬自己的父母,孩子也会孝敬他们。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篇3

关键词:习惯;引导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249-01

一、培养习惯的四大原则

(一)习惯的关键期原则

习惯的培养应该是越早越好。孩子在五、六岁才进入关键期,把握关键期能在教育上省时增效,这对孩子的一辈子都是有用的。比如在几年前的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时,记者曾询问其中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的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仔细的观察事物。”这位科学家的回答,说明了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二)习惯培养的差异性原则

从遗传学上来讲,世界上没有一摸一样的两个人,所以人们的行为方式也会有差异。教育孩子不要把习惯的培养变成机械的训练,要注意差异性原则,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三)习惯培养的一致性原则

这是很重要的原则,教育的有效性来自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一致。现在的教育不足的原因之一就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不一致性。

二、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何为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下自动的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到了一定时候,孩子会自动地学习。如:家长每天晚上带孩子看图书,有一天家长有事了,孩子会自己拿起书在小桌子前看起来,那就是习惯。

(二)学习习惯的主要行为指标

1.主动学习――其人格特征是自我能动性。

2.独立思考――其人格特征是独立性。

3.学用结合――其人格特征是勇于实践。

4.总结反思――其人格特征是敢于创新。

三、科学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

孙云晓教授的公式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而贵在长久坚持。

(一)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孩子兴趣的产生往往是在小时候。孩子的兴趣往往有自已的独特性。孩子兴趣的发展和表现,往往是他天赋和素质的先兆。那么,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1、增强学习快乐感,培养直接兴趣。2、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二)有效的注意力训练

在“集中注意力”的针对性训练中,一定要创造出“层层递进,出人意料”的梯度感,让孩子的心神不会焕散。主要方法有:1.复述性练习;2.拼图及七巧板练习;3.多米诺骨牌练习;4.抗干扰练习。

(三)养成看书的习惯

1、陪读;就是陪孩子一起读图书、讲故事等,使孩子对文字产生兴趣。2、演戏:就是读完一个故事或儿歌进行动作表演,让孩子认识到书中的儿歌故事可以做游戏,从而使他更喜爱看书。3、提问:家长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孩子充分思考。其次让孩子创编,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四)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让我试一试……”使孩子体会到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乐趣和成功感,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要多留一些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多鼓励孩子主动探索,在孩子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自己去发现去做这些事情。

(五)一般学习行为习惯的内容及培养要求

1.听故事:聚精会神,每天定时。2.用笔画画:每天画一页画。3.观察说话:每天观察一两件东西或一两个事情,能简要说出。4.正确握笔:训练正确的握笔书写姿势。(中大班)

5.喜爱图书:不撕毁,不折叠,不乱扔,很珍惜。6.整理学习用品 :摆放整齐,有序,会分类。

哲学家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好习惯的确能带来好人生。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篇4

【关键词】家校;习惯;育人

【Abstract】In this four years of the boarding make the form master of class the work, I tight tight around the student be good of life hygiene habit of become education, hold hands with parent, together teach a person.Each Monday letter, pay attention to a school contact;Training parent, common exaltation teach person's level;In time communication, the point speed up.Learn through playing in the student the normal regulations the training, the study become, let the student is in the activity and in the environment smoked under the pottery, promote good life hygiene habit betterly become.

【Key words】School in the house;Habit;Teach a person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学生成才需要健康的体魄,养成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是前提。

然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时常发现由于生活环境、文化水平、职业特点、教子方法、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在家养成的行为习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小学生到学校寄宿后,一切都得自己料理,刷牙、洗脸、叠被、系鞋带、清理房间、洗餐具、洗澡、洗袜子等小物件,妥善保管自己的东西,要合理安排好自己一周的零花钱,还要适应学校的膳食。刚接受寄宿制班级的班主任工作那阵,我发现,他们的生活卫生习惯存在很多问题:如不会洗脸洗澡的孩子不少,不爱刷牙的孩子很多,乱丢果皮纸屑,随地吐痰,好吃零食、随手扔包装纸,在墙上、桌椅上乱涂乱画,读书、作业时不注意用眼卫生,环保意识淡薄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训练,学生的生活卫生习惯有所好转。也有学生的卫生习惯还停留在学校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中,特别是一些男生,一旦放松监管就会呈现出不良的卫生习惯。我意识到,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往往需要花较大的精力,反复坚持,才能成功。只有加强家校联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才有保证逐步养成。因此,在这四年的寄宿制班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紧紧围绕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与家长携手,共同育人。

1.家校联系,形成合力

1.1 每周一信,家校联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此,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强调互访,要求互励,注重互谅,以期获得更佳的效果。特别是学生刚入学的那一学期,我坚持每周给家长发一封信,阐述自己的教育思想,希望家长能跟上来,特别是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更是特别要求。如:我在2006年11月16日给家长的信中写道:孩子们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星期天回家请丝毫不要懈怠.有一个值得家长重视的问题是:每个星期一孩子们显得特别野,不能静下来搞学习上的事,上课有一些孩子吃零食,下午打瞌睡的也特别多。老师分明感觉到有一部分家长不能较好地与学校配合,共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上几封信都说过,星期天不能让孩子太疯玩,晚上让孩子早睡,让孩子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很多家长体会到了我的苦心,跟着一道严格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1.2 培训家长,共同提高。

每学期都要定期召开多种形式的家长会,每一次家长会,我都高度重视,认真准备。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按学生生活习惯的差异分类开家长会,并和家长进行交流和探讨。内容有自己亲自办讲座,指导家长如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为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做好榜样;请一些生活卫生习惯好的孩子的家长来给其他家长传经验……这些既提高家长的素质,也更加密切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及时沟通,重点督促。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只有真正做到教育上的一致性,才能发挥对孩子的最大教育。而前提是学校尤其是班主任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经济水平、思想情操等有全面的了解。从一年级到现在四年级,我班星期五放学都有一个习惯,如果学生在学校有问题,我会把家长找来,交流沟通,取得教育的一致性。我班有一个女生,是个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上海打工,跟乡下的爷爷、奶奶生活,生活卫生习惯特别差,入学后,既不喜欢洗脸、刷牙,头发时常也是乱蓬蓬的,课桌里的书籍、本子一团糟,衣服穿不到一天,准会脏脏的……为了改变这个孩子的生活卫生习惯,我找来她临时监管的姨妈,请她帮助督促这孩子周末回家后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通过几年的共同努力,这个孩子已经逐步爱卫生了,也能把书包整理得比较整齐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寓教于乐,学习养成

我班充分利用晨会、读报课、班队活动等阵地开展以培养学生生活卫生习惯为主题的宣讲、督促活动

2.1 活动育人。

班队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我班每学期至少五次开展以培养学生生活习惯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如:如何保护眼睛;如何洗袜子等小物件;如何形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一天的时间;如何提高晚上睡觉的质量……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生活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生活习惯好了,也更爱卫生了。难怪有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最喜欢班队活动课了,它教给了我许多以前不会的知识……。”

文明寝室评比活动对于寄宿的孩子来说,寝室就像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如何让家更舒适,更温暖,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寝室卫生好了,走进去让人感觉舒服了,学生也能睡个好觉了。在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我特别重视充分发挥生活老师的指导督促作用,配合生活老师教会学生一些日常的生活卫生技能,并和生活老师一道检查督促,持之以恒,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组织每个寝室的室长和生活老师一道进行文明寝室的评比活动,在评比中激励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开展日常行为规范竞赛我班每天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分别从教室卫生、公共区域卫生、自我形象、文明、桌椅餐柜五方面入手。由值周班长和劳动委员记好检查表,写清扣分情况,评出一周生活卫生星级学生并在星期五向全班学生汇报。日常行为规范竞赛促进了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

2.2 环境育人。

良好的班集体犹如一个大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因此,我十分重视教室的布置,有队角、好人好事栏、行为规范栏、图书栏等等。充分利用教室的四周,教育学生,随时随地让学生注意自己的习惯。我还和生活老师一起,美化寝室环境,在墙壁的四周贴上文明标语,如:被辱整齐、讲文明、讲礼貌、团结同学、按时就寝……这样有利于学生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

2.3 责任育人。

建立班级监督岗为了强化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我班成立了值周监督岗,负责教室、公共区域的卫生监督。对全班学生早、中、晚三餐就餐情况进行监督。通过记录和星级学生评比挂钩。这样促进了学生良好卫生、生活习惯的形成。

开展个人卫生检查每星期都定时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由值周卫生委员对每个学生逐个检查:是否经常洗头、洗澡;衣着是否整洁;指甲是否勤剪等方面来督促学生自己动手,整洁一身。

3.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3.1 循序渐进,形成训练。

从学生的发育成长的规律,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把培养卫生习惯的目的意义讲清楚,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如一年级刚入学第一个月,我着重教给他们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第二个月着重教会学生能正确地做眼保健操,注意用眼卫生。在低年级时逐步培养学生服装整洁,书包干净,不留长发和长指甲,每天刷牙,养成刷牙习惯,不吃零食,不喝生水,不乱扔果皮纸屑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现在到了中年级我要求学生自己做到勤换衣服、勤洗澡洗头,自己洗袜子等小物件,能够整理自己的床铺,清扫教室以及公共区域的卫生并注意保持。

3.2 严格约束,规范训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如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摆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课间行为的训练:看到地上的垃圾能及时捡起来,不随地吐痰、扔垃圾。个人卫生的训练:要保持指甲、手、脸、衣服要清洁,饭前、便后要洗手等。

3.3 个别指导,全面训练。

培养学生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班集体的卫生习惯状况是通过每个学生表现出来的。我对班里各种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坚持正面教育个别卫生习惯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孩子的思想实际,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习惯。同时,让生活卫生习惯好的学生成为骨干,作为榜样带动卫生差的学生,当他们有点滴进步时,及时肯定,予以鼓励。

4.齐抓共管,成效显著

经过几年的养成教育实践,我班学生的生活卫生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善:已经有80%的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卫生习惯不理想的学生明显少了。许多学生从以前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成长为今天的自理能手,明确了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对习惯培养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刚住校的那段时间,我什么都不会,晚上睡觉不洗脸、不洗脚,有时连衣服也不脱。早上起来系鞋带也要花上好几分钟。现在,在班主任和生活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很多。我能自己穿衣,叠被、系鞋带、洗碗、洗袜子、红领巾。在家里也变得勤劳了,爸爸妈妈都夸我长大了爱劳动!我真高兴啊!……”

家长普遍反映:“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对他们的启发很大,感触更深的是学生的各方面习惯都得到有效培养,促进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生活老师也时常说:“学生习惯好了,我们工作轻松多了。”这是一个可喜的成绩,也是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篇5

我所任教的学校地处山区,百分之八十的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都是由在家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从平时的交谈中了解到:部分家长不识字,只认识少部分字。即使是父母在家带的,也只是忙于生计,闲暇时三五个聚在一起打牌、打麻将,对学生的教育只重分数不重习惯。每次家长会,每次与家长的交流,我都在给他们强调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可他们依然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就行,其他都不重要,因此,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凸显出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了老师的职责。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意识还很淡薄,只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事。这就要求教师利用一切有利时机,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这样学生在以后学习、生活中就会有所规划,事半功倍。

同时,孩子的良好习惯意识越早培养越好。很多孩子喜欢边做作业边看电视、写字时弯着背或不按笔顺写,写字潦草……就是因为他们从小没有良好的习惯意识,逐渐长大后,由于意识的形成,又改不过来,有的人还会伴随一生。因此,在孩子一开始学习时,就要坚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意识。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预习习惯

提前预习是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做简要了解,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老师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如圈出生字,在不认识的生字下做上符号,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不理解的地方写上“?”等。而我们班上的孩子认为,只有书写的作业才算作业,老师布置的预习、复习作业很多孩子都不会完成,这让课堂效果大大打折。布置预习时,可以考虑将这些转化为书写的作业或第二天上课时提问预习作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慢慢养成预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系到教学目标落实。而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发现很多孩子不认真听讲,回答问题不积极,课堂显得死气沉沉,教学效果不佳。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强学生倾听、思考习惯培养。有些孩子喜欢把自己的文具当做玩具,老师讲解时,有的孩子在玩笔;其他学生回答问题时,有的孩子在玩直尺等一些现象是我们课堂中经常出现的,这说明他们根本没有认真倾听,就要对他们的坐姿提出明确要求,并监督学生按要求进行,让学生慢慢改正玩东西的习惯。

教学中,我们还应该重视学生倾听习惯培养,相信每一位老师都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可怎样听才是“认真听”呢?学生是比较模糊的,这就要求老师提出一个可操作性的、具体的、细化的要求。我主要从两方面对学生的听提出要求:一是要专心,老师在讲、同学在发言的时候,要听清老师或同学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要想其他的事情,可以判断学生说得对不对,也可以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回答”。二是要耐心,发言人没有说完时,不能随便插嘴打断别人的发言,必须等发言人说完后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里,老师平时要做好学生的榜样,有时一位学生发言时吞吞吐吐,说很久还没说到重点上,我们就开始着急,迫不及待地“帮助”学生表达,这给了学生一种很不好的示范,在学生心里留下的是:老师可以打断学生的发言,我们也可以。所以不管学生的表达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都不要随意打断学生。当然,为了让学生更注意倾听,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提醒,慢慢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

四、加强监督

行为习惯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细致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反复抓,反复强调,在这反复过程中,使学生由被迫遵守习惯变成自主习惯。

五、重视教师的示范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二行。”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教师不能只在口头上提出一些要求,还要在行动上成为学生的楷模,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如上课时,板书要整洁美观、一丝不苟,留下圈点划记的痕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篇6

通过近一年地学习,使我感受到家庭与学校紧密联系,共同合力会更有效的培养好孩子。

一个一年级的学生,他经历着人生的第一次转变,从纯粹性的靠兴趣学习向接受义务教育过渡,所处的学校的学习环境和幼儿园甚而家庭都有着天壤之别。在这中间,他经历着转变,我们家长也经历着改变,这就需要我们和老师多做充分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动态”,以便全方位的帮助他成长。

这个时期正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的习惯会受益终身。孩子在学校的习惯有老师会教导,还可以学习其他同学;在家里我们家长会督促和引导。因此在家里就要从孩子的书写习惯、做作业的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着手。比如,我们要求孩子定时睡觉、起床;吃饭要快速;做作业要认真快速,做完后还要自我检查,多读课外书等。希望孩子在不经意的小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家长应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多鼓励,少批评。孩子有许多事情做得不好,家长要善于帮助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而不是一味地训斥、怒骂。家长应该做是孩子的朋友。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应当相信孩子,并教会孩子如何应对困难,而不是替孩子解决困难,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也能使孩子更信任我们。

多和孩子沟通,是对孩子最好的关心。家长工作再忙、再累,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谈天,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重视孩子与老师、同伴间的关系,及时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除此还要时刻关心孩子的学习,帮助孩子纠正不良的学习方法。现阶段我们可以不要太注意成绩,而是重点培养学习习惯并有效地保护和提高孩子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篇7

关键词:幼儿 行为习惯 培养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人世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师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学前教育的对象都是3~6岁的孩子,他们幼小,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这时就需要教师用春雨般的爱去滋润,春阳般的爱去熏陶。对于正处在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萌芽时期的幼儿来说,品德教育、常规培养、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对其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教师应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中让幼儿时时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捧出一颗火热的心去热爱孩子,熟悉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真心实意地交朋友,使他们感到师生之间的真诚和依赖,教育才会成功。

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可采取如下方法:

一、言传身教,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

好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在孩子的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平时能够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潜移默化的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为此,教师要做到仪表大方,衣着整洁,精神振作,语言亲切,经常给幼儿加以帮助,提高其自理能力。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时刻注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的闪光思想,及时发现,及时提出,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孩子们的帮助,如晨间拿玩具时,我们真诚地对孩子说声“请”,拿好后对孩子说声“谢谢!”教师这样以身作则,使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受到礼貌的熏陶,从而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二、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首先,幼儿的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反复,他们的行为时常变化,表现不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幼教工作者要不厌其烦,勤说勤做勤教育。

其次,要正确看待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不能因为某个幼儿的行为习惯差而歧视和冷落他。每个幼儿的家庭和父母受教育的程度,以及对孩子重视度都不同,每个幼儿在行为习惯上存在个体差异是正常的。我们必须要以良好的心态,认真负责的态度,针对每个幼儿的习性去教育培养。家长要转变重学习轻行为习惯的观念,形成共育局面,保证幼儿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才能使其长大成为有用之才。

三、创设良好的环境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有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作为教师要想法设法为孩子们创设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和宁静、温馨的居室,并创设爱清洁、爱花草树木、爱护公物、尊师爱友的环境氛围。用这些无声而具有强大感染力的环境氛围,随时提醒幼儿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用具体的目标和生动活泼的各种活动,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在教育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时期的小朋友,不懂得开展教育活动时的一些规范和要求,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的坚实基础。我就把课堂习惯归纳为“坐、听、站、看”四个方面。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坐姿时,利用教儿歌“身体坐直抬起头,小脚并拢放放好”的方式,使幼儿乐于接受,便于学习。在培养倾听习惯时,做游戏猜猜我是谁”,提示幼儿不能用眼睛看,只能用耳朵听,从而懂得耳朵的作用以及倾听时必须安静,全神贯注,才能听清事情的道理。在培养正确回答问题的习惯时,要求幼儿身体立正站直,双手垂直放在身体的两侧,不准乱动,声音响亮,从而养成良好的形体。通过采取树立典型、正确示范、比赛等形式,引导幼儿练习并加以巩固,最终使之成为习惯。

学习知识时,首先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不仅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指导和训练,也需要家长在生活中有意无意地培养。比如外出旅游、散步、逛超市等,都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好机会。其次,培养幼儿质疑发问的好习惯。大部分幼儿的天性都好奇,愿意问: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有时让大人也难以回答。这时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千万不能训斥孩子,更不能随意搪塞,要把握好时机,引导幼儿探索未知。再次,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在“咿呀”学语时,家长就应该把带有色彩鲜艳图画的幼儿读物读给幼儿听,幼儿稍大时则可以让其根据图画说出意思。在幼儿园更要在教师的引领下每日与书相伴,让幼儿觉得书中意趣无穷。最后,养成背诵的好习惯。“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何况熟记在心?教师、家长应指导幼儿把好句、好段、好篇背诵下来,有利于幼儿积累更多的知识并增强记忆力。

五、教师应对幼儿的表现及时地给予鼓励和夸奖

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我们可以把幼儿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小朋友给贴上小贴纸以示鼓励,促进其互相模仿行为。同时,鼓励和表扬应该适时适度,这样才能达到鼓励和表扬的预期目的。我们要在幼儿出现良好行为的时候及时表扬幼儿,使幼儿能够及时地明确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不正确的,及时强化,比日后的大量说教效果要好得多。而过多的表扬和鼓励有时也会给幼儿造成一种误解:表扬来得太容易,行为好坏的区分不是很明确,不一定达到好的效果。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以及幼儿的发展状况适时适度的加以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总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要和家长们紧密联系,要处处留心幼儿的行为,悉心洞察幼儿的心理,对症下药,循循善诱,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曹连春.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版), 2009,(05)

[2]张玉欣.浅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及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0)

[3]于荣霞.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点滴做法[J].吉林教育, 2011,(30)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篇8

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

王少卿:习惯的养成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等途径,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习惯的教育和培养应占据怎样的位置?

孙云晓:中国俗语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之说,其含义之一就是儿时的习惯可以影响孩子的未来。

前几年,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时,曾有记者问一位科学家,他在哪所大学学到最重要的东西。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我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

用一个日本教育学家的话来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作为父母,尽管口头上不一定承认习惯教育的重要性,实际上,每一个家长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孩子的习惯,每个孩子都有家庭的烙印,习惯是家庭教育最本质的东西。

王少卿:现在家长有一种看法,认为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孩子长大以后也许会吃亏。比如按理说,家长应该教育孩子讲诚信,但是家长担心社会险恶,把孩子培养成一只羊,在狼群中难免被狼吃掉。

孙云晓: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觉得有良好习惯的人生存能力更强,机会更多。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之所以能在20多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起决定作用的是件小事:在确定人选前一个星期,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进入飞船前,只有加加林一个人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节一下子赢得了设计师的好感,这个27岁的青年如此懂得规矩,又如此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他大为感动,于是决定让加加林执行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神圣使命。

我们可以用木桶理论来解释良好习惯对于人发展的意义:一只木桶盛水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不是最长的那块,这块木板,就是习惯。

好习惯以健康人格为目标

王少卿:对普通家庭来说,在培养孩子习惯方面有哪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和规律性的东西?

孙云晓:最大的误区就是家长只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忽视做人、做事的习惯培养。现在有一种观点对家长的影响很大,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把家长们弄得非常紧张,孩子还不会走路就习字,一上幼儿园就上各种特长班,不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重视孩子之间的沟通。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现在的孩子80%都带有攻击性,在与人相处中不顾别人的感受,只顾自己,这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我认为在这个方面,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认识到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与孩子取得共识。比如要按时起床,这是孩子应该养成的好习惯,对于没有这种习惯的孩子,家长应该即时提醒,刻意培养。

第二,要使孩子产生情感。告诉孩子很多英雄人物和他们喜欢的人都是这样做的,让孩子也自觉地跟随。

第三,要形成意志。取得好习惯的认识,必须教育孩子有一个正确的判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需有一定的行为规范。

第四,要持之以恒地训练。如果一种行为能持续20多天,就可以说离形成习惯不远了。

第五,要进行评估指导。孩子做得怎么样,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和评价,这样孩子才知道做得对不对。做得对,给予奖励,做得不对,给予纠正。长期下去,孩子的好习惯慢慢就养成了。

王少卿:人的习惯有一定的层次性,这一点对于孩子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您能详细说一下吗?

孙云晓:低层次的是生活习惯,比如要勤洗澡,每天要刷牙等。第二是学习习惯,比如说看书的习惯,思考的习惯等。第三是品德,如待人诚实,关心别人等。习惯的培养有一定的规律,3岁前,主要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比如按时吃饭,按时起床,对自然的兴趣,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等。因为这个时期给孩子讲大道理不容易讲通,而从细微的生活习惯着手反倒容易让孩子接受。3岁之后则要注重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事大家在一起商量,有玩具大家一起玩,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使习惯变成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培养孩子的习惯要以培养健康人格作为目标,即做人要有爱心,做事要遵守规则,学习要创新,还有诚实守信,自强不息,团结友善,敢于负责等。一位俄罗斯教育家说,习惯是人生的道德资本,有了一个好习惯,一辈子都会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而一旦有了一个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

孩子童年时期养成的习惯一旦形成了,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为孩子改变成人世界

王少卿:中国传统教育非常注重习惯的训练和培养。您能谈谈家长习惯与孩子习惯的关系吗?

孙云晓:良好习惯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标志。然而,习惯教育在中国是壶烧不开的水,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只把水烧到50度,实际上更重要的是后面的50度,就是如何把一个良好的行为转变为一种习惯。比如我们告诉孩子,你应该这样做才是对的。然后问孩子:“你明白了吗?”孩子说:“明白了。”我们的教育往往到这一步就完了。其实我们还应该告诉孩子,你应该如何做,做完了还要让他多重复几遍。只有到这个时候,我们才能说把水烧开了。

王少卿:对习惯的价值判断非常重要。同样一种行为,有的家长认为是好习惯,有的家长认为是坏习惯。家长的素质决定了孩子的素质。这个问题您认为如何?

上一篇:家庭装饰合同范文 下一篇:网上开店计划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