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时间:2023-10-10 17:05:05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篇1

参考文献

[1]王洪波,石德时.当前大学生恋爱中不良倾向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9):23.

[2]余逸群.大学生恋爱心理与恋爱道德教育[.丨].北京青年政抬学院学报.2003(6):31.

[3]孙景艳.对当代女大学生恋爱价值的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01(10):30.

[4]骆文炎.高职生恋爱观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3(23):183-]84.

[5]方国庆.论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9(10):84-85.

*此论文为:2012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守兰.英美名诗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刘文荣.英美诗歌名篇研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9.

[3]宋启军.试论艾米莉・勃朗特诗歌的叙事艺术[J].作家杂志,2012.6.

[4]宋兆霖主编.勃朗特两姐妹全集第8卷艾米丽・勃朗特诗全集[M].艾米丽・勃朗特(著);

参考文献

[1]梁健.爱情本质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2]陈昕.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3.

[3]王凯.90后大学生爱情观现状与应对教育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2.

[4]闫军秀.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误区与教育对策[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7.

[5]罗琼.高校爱情观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09.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篇2

关键词: 学校德育 奉献教育 工作策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也正逐步完善中。在这一社会转型时期内,形成了多元利益关系、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人们在精神文明、道德建设方面与经济、文化的矛盾日益突出,德育中出现诸多问题,有些方面甚至出现了退行。社会上一些人对奉献精神产生误解和不理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况倘若持续下去容易造成社会价值观紊乱,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也不利于新时期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奉献意识的形成。本文将就学校德育工作中倡导奉献精神的必要性及如何加强奉献精神的思想道德建设进行一些思考。

一、学校德育中奉献精神的教育效果不佳

在学校中,传统的德育方法有:思想政治课授课;开展主题班会、座谈会等;开展社会实践,如志愿者活动等;找个别学生谈心交流沟通等。

在传统授课方面,单纯从学科地位上看,社会上普遍认为思想政治课远不及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地位。学生普遍认为政治课枯燥、乏味,和生活一点关系也没有。由于政治学科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较低、课本内容理论化且与生活关联不大、传授方式单一,以及考试制度导致偏科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地位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及重视。针对奉献精神的教育,传统政治课授课在内容和方法上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开展活动方面,有开展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开展座谈会、谈话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虽然形式多样,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主题单一化、陈旧化,明显削弱了学生参与性和积极性。如爱国主义教育,学生活动样式老套,停留在爱国诗歌朗诵这样传统的节目上,缺乏新鲜感、创造性,学生丧失了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第二,目的性不强。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某活动,学生往往在参加完活动之后,并不清楚参加该活动的意义何在,不清楚要收获一些什么。第三,参加对象限制性,活动并没有在所有学生当中普及。如志愿者活动,考察了上海市一些中学,一般情况下学校都会对参与对象进行筛选,对象一般为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代表。第四,活动次数不定,缺乏长效性。比如献爱心慰问孤老活动,只是在特定的某一天去敬老院打扫一下卫生,学生不会因为这一次的活动,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第五,活动受考试制度限制。在中学期间往往初三、高三的学生由于需要参加中考和高考,学校一般不会给这两个年级的学生安排什么活动。

在个别谈话方面,由于学生个体的情况不一样,且以说服法为主,谈话方式局限,教师在谈话当中并不能完全说服学生。

以上三种方法,传统授课、开展活动、个别谈话,虽然各有优点但也各有缺陷。总体说来,传统德育方法在奉献精神的教育上教育效果不佳,这直接导致了学校德育中奉献精神的教育缺失。

二、提倡奉献精神是学生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倡导和弘扬奉献精神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1.在校阶段是思想道德规范形成的重要时期。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发展与先天遗传素质有关,也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有着重要关系。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可塑性。古人云“性相近,习相远”,也说明后天环境与教育影响的重要作用。在校学生兴趣广泛,精力充沛,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进取心。在老师、家长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们逐步走向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理想中的自我与现实中的自我的统一、社会的自我与个体的自我的统一。所以说,在校时期是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在校学生进行奉献精神的教育是培养一个合格公民的重要时期。

2.奉献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

为祖国、为民族、为集体、为他人奉献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积累与沉淀。

(1)奉献精神与爱国主义

为国为民的爱国主义是奉献精神的一种体现,奉献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础与前提。

儒家学说的创立者孔子和孟子重视和提倡社会责任感,以社会责任的实现程度作为道德尺度,提出了“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最高道德标准,体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奉献精神。改革家商鞅提出“苟利国家,生死以之”,诗人屈原对祖国的热爱“虽九死其犹未悔”,也都体现了这种精神。

无论是在反抗外国侵略势力的斗争中,还是进入近代社会以来,在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斗争中,无数仁人志士都表现了为国献身的情操与壮举,在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爱国主义篇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更是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为祖国的独立、繁荣、富强而献身的伟大历史运动。

以爱国主义的情操来推动奉献精神,以奉献的实际行动来表达爱国主义的情操,二者紧密相连。否则爱国主义只是一句空话,而奉献则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奉献精神与助人为乐、先人后己、舍己利人

在日常的生活中,奉献的表现形式从最基本的初级层次上升到一定的高级层次,依次为:乐于助人、先人后己、舍己利人。古往今来,乐于助人的案例不胜枚举。3月5日纪念雷锋日,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再说先人后己,冯异驱车让路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故事。最后是舍己利人,其中较为典型的是见义勇为。《宋史·欧阳修传》中赞扬欧阳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陷在前,触发这,不顾。”现代有罗盛教为抢救落水的朝鲜儿童而英勇献身,有面对歹徒临危不惧的徐洪刚,有为落水儿童献出生命的程新安等。

奉献精神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它最本质的内涵是一致的,即为祖国、为民族、为集体、为他人牺牲个人利益,去换取他人的快乐和幸福。

由上可见,奉献精神的本质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所谓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就是要以某种形式对祖国和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奉献精神也是乐于助人、先人后己、舍己利人思想的道德基础。同时,也正是在对祖国、民族、集体和他人的奉献过程中,才培养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利他主义的道德情操。

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这清楚地表明,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基本要求和道德教育的范畴与方向,都是与奉献精神的本质、内涵保持一致的。

倡导奉献精神在思想道德建设领域中是一个关键建设,与此相应,奉献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也是关键教育。它的地位是无可取代、不可忽略的。

三、学校德育工作中加强奉献教育的工作策略

倡导奉献精神、突出奉献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奉献教育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活跃在全国各地的学生志愿者,参加无偿献血公益事业,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等,都是当代学生奉献精神在生活中的充分体现。

在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中要与时俱进地赋予奉献精神新的内涵,倡导新概念下的奉献精神,把奉献教育做得更深入人心,把口号变成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诉求、经典并且时尚,就要求学校德育工作在提倡奉献教育时做到方法上求活、效果上求实,变禁为导、变封闭为开放、变单一为多元。

1.教育者认识和理解奉献精神。

首先是教育者自身对奉献精神的认识。教育者要在道德层面上理解广义上的奉献精神,然后以身作则。教育者是学生为人处世的榜样,同时也是学生潜意识中模仿的对象。教育者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并理解传统意义上和现念下的奉献精神,然后把奉献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助人为乐、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教育紧密结合。这样就会使主题变单一为多元、形式相应多选择,也提升学生接受的可能性。

2.贴近学生开展适应性教育。

充分掌握各个时期的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情况,然后对症下药,开展适应性教育。学生在校时间较长,分为各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相应的特点,加上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家庭差异等情况的存在,教育者在进行奉献教育时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学生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教育方法上创新求变。

(1)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方式。在校园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德育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奉献意识。如用广播电视系统优化学校常规德育环境、用多媒体优化学生活动环境等。

(2)与学科教育相渗透和融合

学科教育是最常规的教育,但不仅仅局限于思想品德课或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教学,而广泛渗透于各门学科当中。如通过语文课教学实现。语文课本中选择了许多包含着德育思想的经典文学作品,如《白杨礼赞》、《谭嗣同》等,可以在教学中将奉献精神传授给学生。再说化学课教学,可通过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可以通过环境保护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

把奉献教育融入学生活动中,包括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志愿者活动等系列活动。也可以组织调查、参观、讲座、报告、劳动等,使平面教育向多样、动态、立体教育转变,向个性化、民主化、多样化、综合化的趋势发展。在活动中也可充分运用现在较为成熟的有情景陶冶法、榜样示范法、行为训练法等。

(4)实施“学生自我教育工程”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转变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者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实施“学生自我教育工程”旨在引导学生像建筑师一样,在完成一个个具体“建筑项目”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主要有:学生写“寒假日记”,真实记录“自我教育工程”实施情况;学生以多种形式上交总结或成果汇报材料,如活动照片、实物等;印发学生开展活动的家长评价表,由家长填写;印发居(家)委会对学生开展活动情况的鉴定表,由居(家)委会填写并盖章。这就把奉献教育落实在自身的认识、理解和实践中,提高了学生自主性和自觉性。

当代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着这个国家未来的国民素质。学校德育工作中加强奉献教育是一个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重视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任仲平.论奉献[N].人民日报,2003-4-15(1).

[2]巢峰.品德三字经[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

[3]于联凯,朱红霞.奉献精神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N].上海:上海中小学德育网,2005-5-19.

[4]李忠杰.论社会发展的动力与平衡机制[J].中国社会科学,2007,(1).

[5]季羡林.爱国与奉献[C].病榻杂记.上海:新世界出版社,2006.12:248.

[6]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06年上海市基础教育(含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R].2006,2.9.

[7]厉以宁.论民营经济[M].北京:北京大学,2007.

[8]埃德加·富尔.学会生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9]叶澜.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J].教育研究,1994(10):3-8.

[10]吴铎.德育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篇3

一、德语论文题目背景和意义(宋体小三加粗缩进2字符)

(内容宋体小四号)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应列示毕业设计的题目和选题的背景、意义和题目理论研究价值或应用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应充分搜集国内外研究此类论文的最新资料,全面反映国内外研究的最新成果。论述中应列示所选资料的出处、书刊的版本、期号等。)

三、德语论文中主要内容与待解决的问题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应列示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和预期解决的问题。)

四、德语论文设计方法与实施方案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对于毕业论文设计,应列出使用的设计方法和预期的实施方案。)

五、论文进度计划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应根据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写明的建议进度计划安排,制定个人具体的时间计划。)

六、论文参考资料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应列出开题阶段所用到的参考资料,并写明所选资料的出处、书刊的版本、期号等。包括德语和中文的材料)

德语论文开题报告填写说明

一、德语论文开题报告撰写格式按照学校规定模版填写,所有页面的页边距设置为上:3cm、下:2.5cm、左:3cm、右:2.5cm,装订线在左侧,论文开题报告正文的行距为20磅。

二、德语论文开题报告封面上的一些栏目内容如果为空,可以不填,但不能将空栏删去。

三、对于德语论文开题报告封面上“协助指导/联系教师”一栏,若填写协助指导教师姓名,将该栏改成“协助指导教师”;若填写联系教师姓名,将该栏改成“联系教师”,并且将宽度调整为与上一行“指导教师”对齐。

四、德语论文开题报告封面上的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填写,数字字体为TimesNewRoman,例如“2005年12月31日”,字号为小三号。

五、德语论文开题报告封面上填写学院名称时,学院名称前后各空一个汉字符。

六、德语论文开题报告内的页码格式为“-1-”、“-2-”等、字体为TimesNewRoman小五号居中。

七、本填写说明只供学生撰写德语论文开题报告时使用,不要装订在开题报告或毕业设计中。模版中红色字是对字体、格式和填写内容的说明,开题报告撰写完毕后,应将红色字删去。

青岛德语网

开题报告范文:

如何指导研究生作好开题报告

摘要:开题报告是研究生进行科研工作的起点,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从研究论文题目的选择、选题的可行性分析、文献综述的撰写以及研究计划的设计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在研究生开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有效地指导研究生作好开题报告,培养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开题报告;研究生;创新;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2-0186-02

引言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迫切需要有良好创新素质的科技人才。在我国,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从基础相对薄弱的国家一跃迈进高等教育大国之列,创造了世界高等教育史的奇迹。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高等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代表世界科研最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还不多[1]。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仅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更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

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幅度提高,在1999年时,我国招收的研究生仅为8.6万,其中硕士生为6.5万,到了2010年,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为53.4万,其中硕士生为47.2万,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已经到来,研究生教育事业也随之进入大发展时代,我国从此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研究生教育大国。但是,在学校教学设施与科研资源、研究生导师的数量与质量、研究课题与经费都没有跟上的情况下,如此大规模的扩招必然会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问题。李岚清同志在第十四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上指出:“研究生教育必须更加牢固地树立起质量第一的观念,在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上下工夫。”可见,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在经历了数量扩张的迅速发展阶段后,已逐渐迈入一个坚持质量导向、注重质量提升的新时期。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阶段持续不断地加强和完善。学位论文的开题是研究生进行科研工作的起点,也是对研究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2]。作好开题报告有助于研究生厘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把握研究重点,熟悉研究方法,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3,4]。本文主要结合作者在教学与科研实践方面的相关经验,详细介绍在研究生开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地指导研究生作好开题报告。

一、确定研究论文题目

论文选题是否得当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我国每年招收研究生数量逐年扩增,找一个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同时研究生又能胜任的选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5]。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课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现实背后,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去提炼,因此,一个好的论文选题常常需要多方面的讨论与推敲[6]。研究课题,无论是布置给学生还是学生自主选择的,都必须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一般情况下,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应尽可能地结合老师已有的科研项目来选,这样的选题常常是在导师的研究方向内,有利于学生和导师的交流,也有助于发挥本专业的优势。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研究生个体能力的差异,在选题中导师的引导是很重要的,要学生有选题的自主权,但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由。恰恰相反,导师要留给学生更多选题的余地,就要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6]。一个好的导师,会详细地询问学生的兴趣,考察课题是否合乎他们的兴趣,导师不应该凭着个人研究偏好来指导学生,同样也不能因为个人对某个课题不感兴趣就给学生泼冷水[7]。

二、论文题目的可行性分析

研究生开始论文研究前还需要对论题进行可行性论证。这主要是由于并不是所有具有研究价值的选题都能够取得预期的成果,制约科研选题的可行性因素有很多,这就要求对完成研究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尽可能充分考虑到,根据实际具备的和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去选择论文题目。研究生作为研究的新手,往往认识不到选题的可行性牵扯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导师在指导学生选题过程中要求学生既充分了解所选论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当前的研究动态,充分估计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又要对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个实事求是的、客观的评价。通常,导师可以要求学生尽可能现实地从“课题研究理论是否可行?所必须的实验条件是否具备?研究者的基础和能力水平是否能胜任?”等几个方面详细分析选题的可行性[7]。要鼓励学生主动就可行性问题与导师进行探讨,防止学生在设计一些不可行的研究课题上浪费时间。

三、撰写文献综述

在确定了一个重要的设想或选题之后,首先要进行文献查阅,查阅与本题相关的重要文献。无论是什么学科,研究生都必须很好地熟悉文献资料,学会如何查找、阅读、吸收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评论。真正的文献综述,在很大程度上是透彻理解前人的研究思路和独创性结论,从中了解在这个问题上前人已经做了哪些重要的工作?哪些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哪些是遗留下来尚待解决的问题?他们采用的是什么研究方法?他们所得出结论的科学性如何?这样的文献综述既能体现开题人对本研究领域的理解与把握,又很自然地把自己学位论文的创新点及学术价值凸显出来[8]。

通常情况下,许多本科生对自己学科领域内的各种期刊并不熟悉,但是,研究生在进行研究时需要弄清楚,哪些是与他们论文有关的重要刊物。在推荐学生阅读文献方面,有三类论文值得学生首选参考:导师自己的研究生论文对学生往往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可以从中看出学术领域发生的变化,领悟到导师也曾经历过一个起步阶段。第二类论文是本校学生就相同领域写过的优秀论文。学生们需要对这些论文的目的、方法及研究结论有大概的了解。第三类值得学生参考的论文是其他国家大学。作为导师,要经常与学生共同讨论哪些是最新的期刊,哪些是最具有权威的,哪些期刊的受众较小,哪些期刊的读者群较广。这些讨论对引导学生熟悉文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导师也可以谈谈自己的经历,比如你的论文在哪里出版的等。

导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指导学生如何查找、阅读文献,还要指导学生面对大量的文献,如何快速有效地提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只是占有文献材料还不能上升到理论层面,要想从占有的材料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理论,还得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导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到,运用文献是整个研究过程的重要部分,要将学生的研究与相关领域内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思路联系起来,要使学生在阅读文献的同时能够发现和探索新想法,他们的论文质量取决于他们是否对相关领域作了充分的研究,而他们在阅读时记下的笔记的质量则是衡量他们是否很好掌握相关领域的一项重要标准[7,8]。

四、设计论文研究计划

选题确定后,就要制定论文研究计划,以便能够及时地开展研究工作[9]。当学生设计他们的论文研究计划时,导师要保证学生们正在进行超前的思考。学生不仅应该计划好论文形成后的基本框架,还应该拟定一张粗略的时间表,并向导师展示研究设计、论文计划和工作时间表,而这些都需要规范的评价并进行修改,在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导师与学生定期地讨论计划和时间表是非常有益的[8]。目前,研究生开题报告的研究计划部分主要包括: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时间进度安排等内容。由于研究生缺乏科研经验,他们不一定知道该如何进行导师的学科领域的研究,正是因为他们正在学习如何进行设计和开展研究工作,他们需要导师的及时指导。导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确立论文研究目标,抓住论文要点,把论文的研究方案设计成具体的、可以操作的内容。研究方案设计是选题思路的展开和细化。对于研究方案中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分解成几个关键性问题,然后全力以赴,集中精力去解决它。研究方案设计的质量,是课题研究取得成功的保证。在研究计划安排过程中,导师通常比学生更具有丰富的经验,所以对课题的时间安排也会更合理一些。导师也应提醒学生在实际研究过程中要定期调整时间表,确保它始终是现实可行的。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有效实践活动。随着我国研究生培养教育质量问题的日益凸现,作为研究生导师,必须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积极做好引导工作,使他们能够对现实问题保持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观的敏锐眼光,学会选择新的角度提出问题,培养和锻炼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也为他们今后从事科研工作积累了经验和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其凤,王战军,郭,翟亚军.研究型大学与高等教育强国[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张红.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28(5):78-79.

[3]陈明功.指导化学工艺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的一些体会[J].化工高等教育,2005,85(3):112-114.

[4]曹正善.论开题报告的逻辑结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9-12.

[5]辛逸,黄延敏.开题报告质量控制的程序与要素[J].中国高教研究,2010,5:30-32.

[6]阿迪拉·艾山,秦洁.加强选题和开题报告管理,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10):1526-1528.

[7]萨拉·德拉蒙特,保罗·阿特金森,奥德特·帕里.给研究生导师的建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8]龚放.素质教育—南京大学的思考与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9]王彦.高等教育学实用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周利民 宋成文 李明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篇4

关键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31-02

思想品德课是中学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学习课程,俗语说"先育德再育人",它是保证中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的重要渠道,是保证完成新时代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所以,思想品德课在中学生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学阶段的教育为以后的学习和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为了培养合格、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重视中学学生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1.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

目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呈良好的发展态势。在中央及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各个学校以及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师积极探索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内容、新方式方法、新手段,使中学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中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有着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满意度较高。思想品德课提高了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但是也发现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是新时期中学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解决。中学生理论素质不高,存在厌学情绪,更有甚者,关注的是语、数、英的学习成绩,对思想品德课重视不够,造成吸引力不够、实效性不强。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2.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现实问题的原因

中学生对思想品德课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政治思想意识淡薄,行为养成不足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实。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革开放带来多元化的思想观念,思想的可控度大大降低了,再加上当前信息工具的日益发达,更加剧了思想可控制的难度。另外,中学思想品德知识对于以后学生的就业,看不到明显的益处,自然就不会受到中学生和家长的重视。二是联系现实解决实际问题不够。思想品德课不是务虚的,而应该是务实的。这种"实"表现在解决人的政治方向、思想认识及如何做人的大问题,针对的是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这些问题靠讲大道理、靠务虚是解决不了的,每位政治老师也有这样的共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过多地进行理论灌输而联系现实不够的现象,针对学生当中普遍关心的思想与实际问题无法在课堂中解决,课后又很少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存在问题难于解决,学生逐渐失去信心,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大大下降。三是教学方法未有明显的突破。当前要让思想政治理论受到学生的欢迎,进入学生头脑,必须进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3.增强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3.1理论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同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做好了,也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在教学中应该从理论教学想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大大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影响力。同时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学生日常行为量化分,作为评定成绩的重要部分。可见,理论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两者有机结合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3.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它是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及学生的人生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实践可以促进学生了解国情,开拓视野、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基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写调查报告、与写小论文相结合。通过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学生的理论认识得到提高和升华;而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和小论文,填补了学生在知识领域的空白。在理论课上,教师可以引进一些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来丰富课堂,同时可以紧密联系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社会热点、难点、疑点,联系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困惑,解疑释惑,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3.3系统教学与专题教学相结合。经过问卷调查得知,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形式最受欢迎的是聆听成功人士的专题讲座或者报告,学生自行组织的研究性学习,组织参观考察和相关的文化活动等。这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改变以往理论性太强的系统教学,深入研究中学生的特点,突出重点,把教学内容综合成几块形成几个专题,用专题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专题教学中,一问题分析为主,对某一问题理论进行分析,论述理论与实际应用,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的技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增强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4课堂讲授和现代化手段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改变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的简单形式,在现代社会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把课堂讲授和现代化手段紧密结合起来,尽可能的采用直观立体教学,让学生听、说、想、看并用,开启学生智慧的灵性,真正做到入脑、入心,使课堂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增强了吸引力。当然多媒体教学手段始终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因此而变成了一个单纯的播放人员或者解说人员,相反的教师要更好的利用多媒体手段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并力争创出品牌。另外,今后还可以通过建立思想政治课理论网站、网页来构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新阵地,利用网络特有的传输性、共享性等特点,真正提高实效性。

3.5成绩评定和实际表现相结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应该实行全面考核的方法,全面考核就是改变过去重知识轻能力、重卷面p行为的单一考试方法,采用卷面考试、学习态度、日常行为养成评定三结合的考试方式,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思想觉悟。学生的成绩由这三部分构成的,其中任何一部分不及格,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就定为不合格。通过成绩评定的改革,学生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理论教学和实际的结合更加紧密,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在新形势下,增强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是一项事关大局的重要紧迫的任务,作为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刻苦钻研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规律,不断改革并有创新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为培养新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做出教师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水彩萍.《提高学生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究》[M]中学教学参考2012.9

[2]陈金玲.《浅谈如何提高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M]学周刊2012.10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篇5

一、论文包括内容的顺序及要求依次是

(一)论文题目(黑体小二号居中)空两行

(二)作者姓名(楷体四号居中)空一行

(三)作者所在单位(楷体小四号居中)空一行

(四)作者有关信息:联系电话邮箱邮编

(五)中文摘要(摘要内容楷体五号,字数在200字以内,“摘要”两字黑体五号并用方括号括起,其前空两格)

(六)中文关键词(关键词楷体五号,数量为3—5个,“关键词”三字黑体五号并用方括号括起,其前空两格,关键词之间空一格)

(七)正文(具体格式要求请参见“三、论文正文格式”)空两行

(八)参考文献(具体格式要求请参见“参考文献格式”)空一行

二、页面及段落要求

1.全文页面设置:

纸型:A4,方向:纵向

页边距:上:2.5厘米,下:2.5厘米,左:2.5厘米,右:2.5厘米

2.全文段落:

缩进:左:0字符,右:0字符,特殊格式:(无)

间距:段前:0行,段后:0行,行距:1.5倍行距

三、论文正文格式

正文宋体小四号

正文中标题的要求为:(表示空二格)

一、××××××黑体三号

(一)××××××黑体小三号,标题号用圆括号

1.××××××宋体四号

(1)××××××宋体小四号标题号用圆括号

①××××××宋体小四号

正文宋体小四号

四、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黑体小四号,“参考文献”四字前空两格,其后加冒号)

[1]作者姓名,出版年份:《书刊名称》,出版社。宋体五号(书刊类)

[2]作者姓名,《论文题目》,《杂志名称》,出版年份,第×期。(杂志类)

[3]作者姓名,日期:《论文题目》,网址。(网络类)

小学教师论文范文欣赏:

摘要: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段。小学教师的品德修养尤为重要,小学教师应从“斜事做起,牢记学校无大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教诲。小学教师的师德应有以下几方面的师德意识和修养。

关键词:刍议;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必须有老师的“大”爱来呵护学生的成长。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爱心是打开小学生心扉,开启小学生道德和智慧,塑造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在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民主宽容、公平无私、刚柔相济的教师面前,小学生会觉得自由愉悦,与教师心灵相通,情感交融,小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面对升学竞争、面对分数第一的教育现实面前,老师一碗水端平,赏识好学生,喜欢“坏”学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换回学生真心的拥护和爱戴。对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持宽容的态度,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爱学生就不会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

二、理解是热爱学生的基础理解学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理解学生就是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学生,教师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理解学生就是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而是对学生的yulu.cc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教师真正理解了学生,在学生学习成长中出现困难时给予理解和帮助,就能化解学生一时的焦虑和胆怯,学生也必定会把教师视为自己永远的朋友。

三、尊重学生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小学生是公民,他们有一定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尊重学生首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也就是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存在,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蹲下来跟学生说话”,要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批评指责,多一点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要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的机会。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交往,才是真正的平等交往。

四、言谈举止的榜样示范是师德的具体表现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形象”。模仿是小学生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偶像”示范作用影响学生的一生。学校里的小学生、小事、小节,必须用教师的大德来哺育和感染,才能培养出参天大树。因此,无论是数学教师的简单的加减乘除,语文教师的听说读写,美术教师的画画写写,体育教师的蹦蹦跳跳,音乐教师的唱唱笑笑等等,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当成为楷模。一是仪表示范,教师随时随地都要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朴素干净、整洁大方的形象。二是语言示范,脸上表情写满了一个人的情绪。我们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应时时要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三是性格示范,教师良好的性格是积极的教育因素,性格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教师对现实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的品格。教师有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坚韧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毅的品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四是行为示范,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在讲课时应体现语言美,操作时表现出协调美,板书时表现出文字美,教态中展现气质美,运动、劳动和其他活动中的动态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五是人格示范,学生是教师的镜子,教师的人格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教师要做到诚实守信,求真求直。要按照我校的教师行为准则的要求。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学生能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保证做到、做好,决不失言。小学教师的事业就如同泰戈尔说的“: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篇6

关键词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1-0153-02

1 引言

高职院校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卓越功效,对人才培养工作具有很大价值。但是在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中,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依然是一块短板,需要进行切实改进。相信通过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高职教育的这块短板能够得到充分补齐,高职院校毕业生将会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2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进行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开展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环节 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衡量人才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专业能力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要求人才专业能力的同时,看中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长期以来的用人经验表明,无论是企业的长久发展,还是国家的安定繁荣,都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是我国进行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劳动者各方面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进行德育工作有助于培养合格的新时期工作者,使他们具备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技能和个人素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开展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是促进学生个人发展的必要途径 高职院校的教学不同于大学教育,教育的内容以专业技能为主,学生对社会人文科学以及理科综合类知识的涉猎较少,但是在学校中能够获得更加直接有效的职业技能,形成足以令他们立足社会的个人能力。进入社会不仅要求劳动者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而且要具有足够的安全意识、法律观念以及对产品质量的追求。不仅如此,还要拥有足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公德心,以保证在职业生涯中能够正确看待使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积极进取、勇于奉献,在个人的工作岗位上创造更大的价值。

开展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是院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方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越来越多学校认识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德育工作帮助学生做到知行统一,培养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与工作能力。高职院校具有更强的社会性、生产性,有着很强的职业性,因此,高职教育模式往往具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特点。高职院校在教学质量上不仅要考虑到专业教育的问题,更要深度考量德育因素,旨在为社会培养生产能力过硬、个人道德优秀的专门型高素质人才。

3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缺乏德育成果沟通 在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校企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对于德育的重视程度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有的学校重视德育工作,但缺乏企业的有效支持;有的企业亟待提高入职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但缺乏高职院校的有力支持。用人单位与高职院校之间缺乏一个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来对学生的德育考核工作进行交流。有的学院向用人单位提交的学生道德表现评估缺乏翔实准确的参考资料,不能为企业评估职工思想道德素质提供可靠依据;有的企业没有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提供的学生德育信息,未能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有效信息丰富人员选拔的内容。

高职院校缺乏健全的德育考核标准 高职院校德育评价标准是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而很多院校缺乏系统化的德育考察标准,德育考察工作缺乏真实、可靠的评定标准,德育工作没能与学生的评优相结合,对学生的言行缺乏有力的规范作用。在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学校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也进行了一定的德育工作,但在德育考察上缺乏经验,又没有创新,德育工作流于形式,无法对学生起到很好的规范和指引作用,德育课程形同虚设。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缺乏与学生的互动 在教学领域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无论是德育工作,还是专业教育,都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可是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往往停留在教的层面,学校在指引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的时候多为机械灌输,缺乏互动环节,学校对学生的领悟程度以及认知状况缺乏有效的了解,更加无法针对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课程调整,德育没有达到提升学生思想高度的目的。

4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进行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联动 高职院校不同于其他的院校,在其教育工作中实习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学校的教师负责向学生“传道”,而真正进行“授业”的往往是学生进行实习的企业。因此,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应当形成一定的联动机制,形成统一的德育考核标准,实行考核等级划分,学校与企业分别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进行评定,运用统一的考核标准,分别对学生的理论掌握情况和实践工作进行有效的评判,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行统一的重要性,在思想上接受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在行动上践行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准则,做一个具有工作能力、思想道德健康的优秀工作者。

量化考核标准,使德育工作具有可行的参考标准 当前德育工作无法实现其教育目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德育工作缺乏一个切实可行的参考标准,学校无法在德育工作中进行细致考核,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效检验。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建立专门的德育系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内容,进行有计划的教学;对德育工作不能抱着得过且过的放任心态,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学校可以对学生的德育成绩进行等级划分,进行常规性的考试,保证学生对德育教学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认识。

加强学校与学生间的互动 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学校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更应该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高职院校应当建立专门的思想教育组织或教研室,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习进行反馈和总结,听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困惑,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引,巩固教育成果,总结教学经验,进行及时的教学调整。

加强学生道德修养践行的自觉性 在生活中,思想道德修养的表现往往是一种较为自发的行为,学校能做的仅仅是认真教学、积极引导,但学生最终能够成为什么样子,依靠的是学生的自觉性。学校应当掌握教学尺度,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真正明白思想道德的重要性,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监督下实现自我完善,形成更加独立、健全的人格,在工作和学习中积极向上,创造更好的个人价值。

5 结论

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学生独立个性、健全人格的形成,关系到学生日后职业生涯的许多方面。高职院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在育人方面应该进行更多努力,使德育工作更加完善、有效。

参考文献

[1]黄素梅.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德育创新的探索[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2]张赛男.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篇7

一、继续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作为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重要措施,继续教育在人才开发与培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所谓继续教育是指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技能增新、补充、拓展和提高的一种追加教育。它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人员成长的必要环节,是使人们未来得到和谐发展的惟一途径,也是更新劳动力知识技能的战略性投资。图书馆事业着重于实践,国家利用继续教育之机会,施以馆员再教育,使馆员继续成长,以达提高服务质量、增进工作效率之目的。而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不但为图书馆业务带来革命性发展,更增加了馆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重视继续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的普遍趋势。

加强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继续教育有利于完善图书馆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它是图书馆员进行知识补充、拓展和更新的有效方式,是一次教育的补充和延续,对于培养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图书馆“复合型”人才十分重要。其次,继续教育有利于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结合业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需要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对于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运用于实际,提高综合业务技能增强应变能力是非常有力的。第三,继续教育有助于增强图书馆员的竞争意识,从而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对良好馆风的形成十分有益。

二、公共图书馆继续教育的内容

公共图书馆人员的在职教育内容总的要求是,以更新为主、实用为主,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切实做到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具体内容应根据受培训对象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而定。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表现,它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是从业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特别是在社会主义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图书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尤为必要,应列入管理者的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并落实到馆员的实际行动中。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道德规范、道德行为、道德修养,其核心思想是读者至上、服务第一、文明礼貌、全心全意为读者提供知识信息服务。

2.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教育

作为一名图书馆员,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是我们为读者服务的基础。无论何时,图书情报学基础知识如分类、编目等应该是从事图书馆工作的每一位馆员的必修知识。尽管文献信息载体多样化,但电子出版物在目前毕竟还不能完全取代印刷型出版物,而计算机编目、检索、咨询也离不开专业基础知识。因此,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学习是继续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新老交替时期,有必要对新馆员,特别是对非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馆员进行图书情报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训,使之尽早熟悉各业务环节,早日进人角色。必要时还可请馆内有经验的老馆员任教,边学习理论,边从事实践,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另外,作为一名合格的图书馆员,为了跟上时展的需要,也必须肯于钻研业务理论,努力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与补充,提高理论水平与管理能力。

3.相关学科知识教育

美国图书馆学家谢拉曾经说过:“最精锐、最有实力的图书馆员,是那些带着广博知识或某一门专业知识背景而进人图书馆行业的人。”这是因为图书馆员在文献资料的采访、加工、整理、检索、给读者提供咨询服务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本专业的知识,还需要运用文献资料所属学科和相关学科知识,运用这些相关学科知识,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进行深层次的拓展与信息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的从业者应该具有比较广博的知识基础。因此,除强化、补充、更新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外,还需通过继续教育学习综合学科知识,掌握有关法规知识.了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发展史、学科概况,并密切关注各学科发展的动向和趋势,从而扩大他们知识面的广度与深度。尤其要注意培养一批专科文献学家,以适应高层次文献信息服务的需要。

4.外语知识应用教育

据联合国发表的调研材料表明,世界上的文献有三分之二是英语,其次是俄语、德语、法语和日语。最新最前沿的科技动态往往在外文文献中反映出来,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应抓紧进行外语培训,努力掌握一门具有网络信息应用价值的外语,充分利用其开发国外信息资源,并将有用的信息快速输入到网络中去。

5.图书馆新技术引用教育

图书馆领域新的技术手段不断涌现,诸如图书馆管理系统,开发、购买的各种数据库,网络化的信息环境,各种数字化的信息资源等。图书馆馆员通过开展继续教育把新的技术手段尽快的熟悉和掌握,从而帮助读者解决问题,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三、对公共图书馆员开展继续教育的方式

公共图书馆应根据图书馆员的年龄、学历、职称、知识技能、工作岗位等不同情况,结合图书馆工作实际,统一安排,具体可采用以下方式。

在职学习 :指不脱离岗位,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包括个人参加单位组织的学习,也包括参加电大、业大、夜大、函大、自学考试、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学历教育形式。实践证明,这是不可或缺的继续教育形式。

脱产学习:鼓励在职人员攻读双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等脱产学习方式,培养图书馆研究开发型人才。

参加短期进修:组织馆员参加各种学习班、培训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以尽决适应新的工作需要。

参加学术会议和组织业务考察:适当安排一些业务骨干参加各级图书馆学会、图工委等组织的学术报告会、研讨会,了解图书馆工作的最新发展动态,理清本馆的发展思路。通过到兄弟馆参观考察。了解其他馆的新进展、新方法,通过交流,取长补短,使本馆工作更上一层楼。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篇8

一年来,我们取得了以下成绩和基本经验。

一、以抓师德、师能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女教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

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建立一支政治素质优、业务能力强、身心状态佳、师德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女教职工队伍是我校女工委员会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抓女教职工综合素质提高上,我校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与师德、师能建设结合起来。为此,我校女工委员会在学校党总支及工会领导下,深入开展了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教育法》、《教师法》的活动,广泛开展“师德大讨论”。在校总支的组织和倡导下,外学裘法祖、郑琦、罗忠秀、陈春晓等,内学董新民、袁黎。在全校教职工中掀起了相互学习、互相帮助、相互比拼的热潮,为女教职工完备自身业务素质,追求远大目标,实现自我价值,搭建了平台。大力激发了广大女教职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了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涌现出一批优秀女教职工。在2005年度,曹荣、钱玉红、曹萍、匡平、李艳群、徐珩、龚文红等七位女教师被光荣地评为“十佳园丁”,她们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有着高尚的职业道德,有着很高的教育教学水平,综合素质过硬,是学校众多优秀女教师中的代表。她们的事迹推动了七中整个集体的发展,激励全体教职工爱岗敬业,敢于拼搏,无私奉献,为加速学校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团结动员学校女教职工,为七中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年来,七中女工委员会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这个大局,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增强女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目的,努力调动女教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团结动员学校全体女教职工积极投身到素质教育改革大潮之中,在教育教学中大胆改革、大力创新,为构建高质量、现代化、服务型的七中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2005年女教职工委员会的工作计划,结合我校实际,女工委员会协同教务处,组织了优质课、优秀教案、优秀课件的“三优”比赛。在活动中,大家互学互帮,形成了赶超比拼的学习氛围,黄进、龙性情、山艳等一大批女教师巾帼不让须眉,以清新的教学风格、新颖的教学形式、科学的教学理念嬴得了学生们的喝彩,得到了学校的认可,成为了教学能手、教研骨干。女教职工工作热情高涨,对知识更新及扩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女教职工参加了各级各类继续教育。据统计,今年我校有90%以上的女教职工参加了新教材、新课标及课改的培训。由于掌握了新知识和新技能,大大提高了教学业务能力,为高考、中考结出硕果,夯实了基础。在2004年高考中,尤新红、贺伶莉、董芳、陈少凤等四位女教师分别获得市高考质量二等奖;2005年高考,许晶、陈少凤再次荣获市高考质量二等奖。高考质量连续获得肯定,这在非重点高中是很了不起的成绩。高考可喜的质量,大大激励了女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教研教改硕果累累。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有十六名女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优质课竞赛取得了好成绩;四十五位女教师辅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50多人次在竞赛中获得不同奖项,其中杜雪梅、曹荣、徐青老师辅导的学生分别获得了全国数学竞赛一、二等奖;一大批由我校女教师自行研究制作的课件报送市、省乃至国家参评,其中杨大兰老师制作的课件在中华叶圣陶杯大奖赛中获全国二等奖;女教师撰写的24篇论文获全国、省、市不同层次的奖励。

三、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载体,增强集体凝聚力。

上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题范文 下一篇:网吧网管职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