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学范文

时间:2023-07-14 10:56:13

德育教育学

德育教育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校;德育教育

一、师德教育

首先,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敢于直面困境等等这些都是职业教育学校老师所必备的素质。职业教育培养的一线的劳动者,学生在毕业之后大部分人要下工厂、进车间,并且与各种各样的机械和劳动工具打交道,战斗在条件相对艰苦的生产第一线。所以,教师必须要为人师表,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学生要勇于面对困难,艰苦奋斗。

大多数人认为教师工作轻闲、干净,工作环境好,而且每年还有两次长时间的假期。其实,这只符合普通中学老师的状况,职教老师并非如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职业教育老师,不能心存对艰苦条件的厌恶,更不能把类似的反面情绪传递给学生,这样对职教生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其次,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的师德更应该提倡奉献精神。大多数职教教师都具有专业的技能,甚至有的拥有多个职业资格证书。如果他们在社会上兼职,大多数都会被作为得力人才,甚至供不应求,而且多数具有不菲的收入。如果没有献身教育的精神,只是追求名利,职教教师就会像陷入名利场,放弃收入微薄的教师工作。这样职业教育学校就会越办越糟糕,在教师的漠然和轻视中成长,学生就很难成为有奉献精神和专心本职的道德良人。因此,职业教育学学教师的师德教育,必须要更加注重奉献精神,为了更多地学生舍弃小我,要做到“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全心全意去带好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程职业道德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学生品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目前,职教生的道德文化素质现状是:

1、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受教育程度较低,自信心严重不足,怕吃苦、怕受累;

2、思想上道德意识淡薄,自私自利,不会辩证思维;

3、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不守纪律,自律能力较差,小偷小摸等行为时有发生。

这样的学生进入社会也许会迫于生计而付出热血和汗水,但很难以睿智的头脑来分析在社会中遇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很难正确判断是非善恶,很难在个人利益以及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上做出正确选择。必须通过职教学校、支教老师的共同努力来改变这一现状。

其一,应该吧热爱劳动当作是职教生的品德教育的重点。职教学校要想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就必须给学生营造一个劳动的环境,通过教育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劳动的观念。

在如今的职教办学中仍然存在纸上谈兵的错误。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摇篮,一味讲授基本文化知识、进行道德上的说教,完全没有任何劳动的艰辛是不行的。必须把学生引入一个劳动的环境,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练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基本劳动技能离不开动手苦练,因此,笔者提倡把“寓教于劳”广泛应用到各个职教学校。

其二,除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之外,必须要加强学生的兴趣培养。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日复一日的听大道理、看空文字不会产生直接的效果,反而会让他们产生逆反的心理,对其所学的知识完全失去兴趣。必须要寓教于乐,把知识出输给学生并让他们产生兴趣,让他们把眼光投向社会、投向更广阔的生活。除此之外,在各门文化课、专业课的学习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德育内容,通过书本中的知识和内容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帮助他们树立起起码的是非观念。另外,创造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课外活动,例如建立各种兴趣小组,节日庆祝活动,表彰优秀学生成员等等,通过这些有意的活动来宣传传统文化、树榜样、弘正气、立新风,让学生在积极进取、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中完成对思想品德的完善。

其三,在职教生的品德教育方面,应该将重点放在责任感的培养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职教生也是祖国的未来、承前启后的下一代。在职教之外,还要加强他们责任意识的培养。要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对祖国的崇高感情,并且让他们意识到他们自身的成长肩负着兴旺祖国的责任,让他们切实认识到祖国未来的发展壮大需要他们贡献力量。通过这些教育,让他们树立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历史使命感,充分发掘自身潜力,自觉担负起历史的使命。

除了学校职教老师的培养和熏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请回已经在工作岗位上做出贡献的毕业生到学校现身说教,讲讲劳动模范、技术标兵以及行业状元的故事,通过这些来砥砺志气,培养情操,帮助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正当做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友谊与国家的人。所以,笔者坚决提倡“寓教于责、寓教于志。”

三、关于职业教育学校道德建设的几点意见

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内容之一,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必须要从娃娃抓起、必须要从改善社会环境抓起。职业教育学校道的德育建设只是社会道德建设的一个环节,但是也坚决不能脱离社会这个大的环境。

从娃娃抓起可以通过改良课本进行,在课本中充分融入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集体、热爱家庭的教育,并且鼓励社会上的好人好事,积极宣扬劳动光荣等优良思想。改善社会大环境抓起,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制度,给年轻人积极向上的一个目标,放眼世界,放眼未来。

四、总结

德育教育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特殊教育 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学校教育

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1],学校教育又是未成年人德育教育的主要教育途径,所以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在未成年人的人格素质和思想品格的形成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2]。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障碍、生活障碍和心理障碍等不同于普通学生的特殊性,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教育相对于普通学校的德育教育显得更加复杂。于是如何将德育教育如何更好地融入到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特殊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便成为值得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

一、正确认识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德育教育

在中国当前的特殊教育学校发展的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发展程度往往被有关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于课程的认识程度影响。特殊学生表面上与正常儿童无异。但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举止上的表现看却存在很大差异,特殊教育学校中的特殊学生往往存在智力低下、反映愚钝、性格怪异、情绪偏激等障碍。也正是因为特殊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存在障碍,一些地方的相关部门和学校往往忽视对特殊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3]。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指出特殊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具有良好的品德,养成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掌握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掌握一定的口常生活、劳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补偿自身缺陷的基本方法,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初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形成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在特殊教育中的地位也十分重要。如何将特殊学生培养成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合格的学生,使特殊学生在经过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后可以融入整个社会,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4],也正是相关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所应该正确认识的。

二、常规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

特殊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只看到表面的、形象化的事物或现象,不能正确进行分析,认识到事物的本质[5],往往只需要稍微进行欺骗,特殊学生便很容易受骗,甚至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对特殊学生进行德育时要更加重视常规教育,让特殊学生可以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让特殊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很长的周期性和反复性。为了更好地对特殊学生进行常规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在保证学生安全和学校稳定的基础上通过制一系列切实可行规章制度强化对于学生的管理,诸如设立《在校一日常规》完善学生在学校的日常行为管理,培养学生在学校规范的行为和遵守纪律的意识。

三、抵制诱惑,提高特殊学生道德素养

现代各种传媒的普及,促进了每个人的学习与生活,但是也导致很多不良信息充斥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往往这些不良信息会直接影响与干扰我们的生活。对于分辨能力相对于我们较差的特殊人群,大量影视制品直接教唆和宣传低级庸俗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书刊、画报大肆泛滥与流行,更是严重腐蚀了一大批文化程度有限的特殊人群[6]。因此,提高对特殊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也是特殊教育学校应该十分重视与关注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校园环境对于特殊学生的教育作用是长期的、持续的。特殊教育学校可以从自身环境入手,将校园文化、教育理念与宗旨融入学校环境,比如可以将一些关于诚实守信、勤俭自强的字画挂到学生经常可以接触到的地方。特殊教育学校还可以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生活安全和法律教育主题班会,夯实特殊学生的基本安全常识和基本法律常识。特殊教育学校甚至可以开设情景模拟课,让学生分辨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做到让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触一些危险的人和事,降低学生受骗、受诱导的几率。特殊教育学校还需要加大对教师的德育教育培养,强化教师的与人责任意识,提高教师对于特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教育质量,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四、个别化教育,重视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特殊教育学校思德育教育重点应符合特殊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状况,重视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学习和掌握他们独有的行为和理解他们独有的“语言”。由于特殊教育学校中的特殊学生障碍种类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特殊教育学校在对特殊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应该符合特殊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将对特殊学生的德育教育内容融入其《个别化教育训练方案》当中,做到以人为本。在日常教育教学之中,特殊教育学校应该重视对于学校教师的德育教育培养,让学校每一名教师可以真正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进行课堂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渗透。比如,在语文《认识人》中穿插一些基础性道德认识;在体育课堂中可以让特殊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体会友谊的力量;在美术教育中通过认识我国古代画作认识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培养特殊学生的爱国精神。

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教育是复杂的、持久的,如何更好地对特殊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该不断探索与实践的,也更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只有不断探索与研究,才能更好地促进特殊学生真正走向融合,融入社会,甚至建设社会。

参考文献:

[1]朱小蔓,其东.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4(10).

[2]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9.

[3]王辉.特殊教育学校脑瘫学生康复模式研究――“学校、医院、社区与家四位一体的综合化康复模式”构建[J].中国特殊教育,2012(04).

[4]雷小波,叶玲.职业培训:特殊教育的亮点[J].现代特殊教育,2005(11):12.

[5]刘伟.浅析听残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不良心理要素及预防途径[J].中国特殊教育,2003(4):41.

德育教育学范文第3篇

上学年,经过全校师生的齐心协力,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学生思想稳定,德育优良率达93.7%,违法犯罪率保持为零,普遍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校风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的氛围中。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德育为首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三、工作目标

以“争当现代文明人”为学期教育目标,以人为本,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重教重管,广开渠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以德治校的实效性,保持违法犯罪率为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各年级德育工作目标

低年级:勤奋自信

中年级:求实向上

1、规范日常行为,培养良好习惯。1、唤醒学生向初中挑战的意识。

2、树立自信心,艰苦奋斗教育。2、强化纪律意识,培养耐挫能力。

高年级:拼搏冲刺

1、始终做好向学习的精神激励。

2、加强学习焦虑的心理辅导和方法指导。

3、布置、落实各阶段工作,保持学生兴奋点。

四、工作要点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每月举行1-2次班主任工作例会,学习理论,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思想素质;特别加强青年班主任的培养工作;继续开展青老“传帮带”活动。

2、落实班任常规工作,如班会课、周记评阅、“问题学生”转化等。①主题班会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主题、有实效。要求精心设计一两次对学生影响较大、质量较高的主题班会,并做好班会记录;②规范周记的评阅,充分发挥周记教育特殊功效。③有的放矢地建立“问题”学生的分类档案,有针对性地采取及时有效措施,跟踪教育,进行帮教工作,减少违纪现象,保证犯罪率为零。

3、各年级长带头营造级组良好教书育人氛围。如整洁氛围、诚信氛围、友爱氛围、全勤氛围、竞争氛围和教研氛围等。

4、加强督促检查,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树立全程全方位大德育观。通过评比考核评估制度,构建学校——级长——班主任(科任)——学生的逐级管理体系,层层落实,在竞争环境中实行动态管理,以促进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争创“文明班”、“先进班”、“优秀级组”。

5、及时彰先励后,拟在12月份召开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

6、深入进行德育科研探索,鼓励班任积极撰写德育论文,要求每学期班任至少交德育论文一篇以上。

(二)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

1、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紫阳小学一日行为规范》(①监督②自查⑧自律④自爱,深入持久地抓好“建设文明校园,告别不文明行为”的活动。

2、抓反复,反复抓,加强“六项十次评比”的检查、督促,约束极少数同学的不文明行为,净化、美化校园环境。

2、继续深化月教育主题活动。本学期要充分结合教育主题活动,努力营造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把教育贯穿到各项活动之中。

3、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诚实、守信、正义,勿偷窃、勿剽窃等,提高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意识。

4、充分发挥少先大队作用。拟定召开第二届少代会,吸纳优秀干部,发扬学生当家作主精神,增强他们工作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学校管理的得力助手。

5、继续督导好学生会“爱心基金”的管理工作,帮助校内“急、危、困”学生,奉献爱心。

6、抓好宣传阵地建设。本学期除了继续发挥宣传橱窗、黑板报、校刊、广播站的宣传作用外,并准备开辟板报心理专栏,丰富宣传内涵,加强环境育人效果。

7、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加强宿生管理。

(三)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点一面网络功能。

1、落实家访工作,办好家长学校。要求级长组织1-2次较大影响的级组家长会,每学期班任到家访率要求达40%以上,力争全学年普访率达100%。校拟定11月、12月各召开一次后进生家长座谈会和后进生转化工作探讨会。

2、加强警校共建文明活动。本学期联合潘村派出所落实“交通安全学校”与“学校预防教育”各项工作,并拟定9月份组织学生观看“安全与法制教育”有关方面录像。

3、继续抓好德育阵地建设,构建校内外德育网络,组织好年级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德育教育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方法;途径

德育教育为教书育人之基础和核心。听障学生由于听力的缺失,在学习上容易产生片面性、碎片化、现象化等问题。如何使听障孩子能克服先天能力缺陷,形成完整、理性、全面的判断事物的能力,进而形塑、培养自食其力的能力,教学期间的德育教育尤其重要。笔者根据多年的听障学生教学经验,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塑造德育教育情境,灵活选取教学德育教育的阵地

人们常说“文以载道”,一篇篇文章,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丑、恶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洁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写照……无一不是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渲泻,其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我们语文老师就应该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的优越性,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

1.精心设计生动、巧妙的导语,触动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

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时,我设计了故事导入,创设情景,让学生来交流自己了解的刻苦求学的小故事,班里的小敏同学平时上课总是无精打采的,这一次却主动到台前讲一凿壁借光的故事,讲得非常好,不仅自己的学习兴趣浓厚了,也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

2.积极创设情境,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利用课文素材来解决

学生的实际问题,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时,班里有几名学生因为高中学习太累,想从高中部转到学校的职专部去。针对学生的这一情况,我创设情境,让学生讨论分析“我”脱险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并适时地问学生:“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怎么办?是当逃兵,还是勇敢地一步步地去克服困难?”孩子们有几秒钟的沉默,然后就有同学勇敢地站起来,说:“老师,我不想转专业了,我会继续上高中。”我不由得为他鼓起了掌,同学们也都为他的勇敢而鼓掌!就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在课文课堂教学中就迎刃而解了。

3.多媒体辅助、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方式,丰富德育渗透形式

《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资料,把课文中艰苦学习条件与现在的学习条件作对比,在对比中学生感受到了现在学习条件的优越,体会到了国家对残疾学生的特殊照顾,爱国感情油然心生。同时,学会了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灵活采用德育教育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

1.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丰富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情操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我们的听障学生由于听力的缺失,和普通孩子比,知识面比较狭窄,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因此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倡导的“书香校园”活动的引领下,我们教研组也积极开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老师们都给学生推荐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阅读书目,通过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性情,丰富学生的思想,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更加理性地看待现实问题。

2.开展校园征文、成语故事大赛、手抄报评选等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我们的听障学生不能进行演讲比赛,不能进行诗歌朗诵比赛,但他们可以写,可以画,可以表演。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发挥他们的特长,组织一些适合我们听障学生的语文活动,能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坚强的意志、良好品质和个性。比如,我们的校园征文系列,已经成功举办两次,作文展活动成功地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感受生活及语言表达的能力,激发了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济南特殊教育中心的校园里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成语故事大赛,手抄报评选等活动,让听障学生们既能发挥自己的表演天赋和绘画才能,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3.在作业批改中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的作业既能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也最能及时反映出他们的思想动态。所以,在作业批改中,我们应该随时注意各种苗头,及时加以引导、纠正,并不失时机地渗透思想教育。例如,我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的同学写的不认真,这是一种对他人不尊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在评语中及时引导与纠正。经常在班级树立榜样,搞作业展览,这样不但规范了作业,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日记,更是能反应出学生当天的学习生活情况,在一天当中有什么高兴的事情与我们分享,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我们的指点,有什么疑问需要我们来解答,这时,老师的评语显得尤为重要。有一名寄宿学生在日记中写到:“今天我心情不好,不想写日记,也不想值日了。”想到这几天发生的事情,我连忙在日记中写了这样评语:“你心情不好,是因为昨天老师没带你去配眼镜吗?对不起,老师因事未能带你去,老师向你道歉。今天下班后,老师一定带你去配眼镜。值日还是要坚持的,同学选你做值勤生,说明同学们信任你,你不能辜负同学们对你的信任,老师也相信你能做好这项工作!”在意识到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导致学生心情不好时,我勇敢地、真诚地向他道歉,让学生感受到我的真诚态度,让他从心里感觉老师是在乎他的,老师是尊重他的,同时告诉他做为一名值勤生应该承担的责任,让他有责任感,不能因为自己的心情而置班级工作于不顾。

三、打造从心理沟通到活动渗透到行为教育的德育教育立体教育模式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情操,以自己至诚至真的人格力量去影响我们的学生,与学生做好心里的沟通交流,辅之以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情景塑造,教学环节的互动,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德育教育阵地。虽然课堂教学仍不失为学校开展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还要注意德育教育的递进性和长期性原则。因为不同的学生主体,其知识结构、心理成熟程度不同,我们应根据这种不同施之以不同内容的德育教育。低年级进行简单的、基础的德育教育,高年级学生,可进行高层次的、复杂内容的德育教育。同时,要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生活,这比空洞的说教产生的效果要好得多。在日常要激发学生有意识地配合老师,发动和组织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动员他们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高年级学生,则更加放开手让他们自己去干,只不过加以指点或提些修改建议而已。这样做,可以很自然地培养他们团队合作意识。

德育教育学范文第5篇

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它是以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标,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没有活动就没有德育,活动使主客体发生联系。在学校,活动是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感染的过程。活动是德育的生命。

我们过去对于校园中德育活动范畴的认识常常陷入一种误区,以为它仅指那些课堂教学以外的专门组织的有很强政治性的活动,比如升国旗、听报告、学雷锋做好事等等。这些确实是必要的德育活动,但如果仅限于此,那我们实际上就等于放弃了德育活动的最主要的形式——课堂教学。学校中师生最基本的交往活动就是课堂教学,一个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如果德育活动不和学生的主要实践活——课堂学习相结合,就难以实实在在地按教育者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这恐怕也是我们过去德育活动缺乏实效性的症结之一。

一、教学活动就是德育活动

1.教学活动中的德育功能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活动和交往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功能。首先,教学活动中师生交往是最严密的、目的性计划性最强的交往。课堂教学是神圣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它是一个整体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其次,它所使用的教材具有很强的教育性,这使得教学本身充满了教育性,真正领会并贯彻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就会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同时,通过教学过程的严格训练,培养学生刻苦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学科知识的规律性、严谨性,学习的氛围,都是隐性的教育因素。尤其重要的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育者——教师的人格魅力,高尚师德,他的言谈、举止、穿戴、情感(特别是对学生的情感)、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都将给学生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以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2.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教学活动包含三个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内容和方法。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将学生看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完成认识性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与“听众”。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使教学本身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它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有着巨大潜力的人的存在。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课堂教学目的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认识方面的发展。我们应该提出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完整的人的教育,把学生看作是活动的主体,调动其积极性及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好学、会学,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能力等等。这一切虽不是一节课上能够完成的,但必须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每节课来实现,将其渗透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才能体现出育人的本质。

二、课堂教学应定位在育人高度

1.从育人高度看课堂教学的德育过程

如果我们能把课堂教学活动定位在育人的高度,真正把它看作是德育过程,我们就会自觉地将学生看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一个人只有作为主体,独立自主地支配自己的意识和活动,才可能是有个性的人。弘扬人的主体性,就是要发扬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创造性。文同志在《素质教育与人的发展》一文中谈道:“促进人作为人而不是作为工具的发展,促进受教育者独立人格意识与生存能力的逐步形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性要求。无论是‘建设者’还是‘接班人’,他们首先都是人,不是知识的容器,也不是被动的任由教师去捏塑的泥巴。只有抓住学习者作为人的全面主动发展,才算是抓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精髓所在。”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按既定目标去培养人,那就要求教育者要设法激活学生的内部动机,使他们感到自己的不足而自觉地去求足。教育人的艺术就是使教育者的意图由受教育者自己提出并转化为自己的要求,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受教育者自我教育。

2.站在育人高度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必须具备如下的学生观:学生是资源主体,是未开发的富矿,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别差异的活生生的人。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先天禀赋,它是学生的资源基础,这个基础决定其可以被开发成才。学生之间又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表现在接受教育的不一致性。社会对人才要求是多样的,教师就要注意扬每一个学生之长,避每一个学生之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只要条件具备,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学生是有发展权利的和需要理解尊重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生命力,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有自尊心,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是学生生命力的表现。如何使学生处于主体能动状态是使他们生命火花迸发出来的基础,而学校的问题常常是忽视了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学校要为学生这个资源主体创造适合其开发生长的条件。学生的主要经历是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就是这个资源主体开发的中心活动,提高学生主体素质是围绕教学活动开展的。

辽宁省特级语文教师魏书生可以说是成功地开发了学生资源主体的光辉典范。他从教育对象,从人的整体性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把德育过程与智育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他的语文课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而是一个“大语文”。他站在培养21世纪人才的高度,使整个社会和课堂息息相通,他把教育学、心理学、信息论、控制论引进课堂,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他加强了德育、智育、体育的互相渗透和影响,加强各科教育之间的横向联系,贯穿在“知情行恒”统一的过程中,形成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自学能力等一整套新的教育方法,使语文教学进入一个新天地。而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民主和科学。他尊重每一个学生,他用民主的方法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间架起了一座可以自由来去的桥梁,在学生的心里培养了一个终生相伴的老师。他把学生看作是自己教学的助手,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自主意识。他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为己任,他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博大精深的知识功底影响和教育着自己的学生。

德育教育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行业作为拉动市场经济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环节,其影响巨大。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因素,为了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培养是非的观念,提高其语文成绩。以下是针对把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一些思考。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2016年9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一)充分发挥其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2016年9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其更充分地发挥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目前,少数学生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且经过相应的措施得到了较好的结果。然而,对整体学生而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全面意识到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少数教师对教学内容分析不彻底,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教材使用需要充分发挥其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意识到渗透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2016年9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二)充分完善了德育教学内容

2016年9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是对学生开展积极向上的热爱学习方面的教育。教育孩子爱家乡、爱朋友、爱家人、爱护班集体,让学生热爱环境、热爱同学、热爱劳动等。对于德育教育,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要将其细细划分,让其在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中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2016年9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三)为实现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016年9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工作,为实现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小学开展德育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培养爱国、爱家人、爱朋友、爱集体、爱劳动等思想;让学生养成懂孝道、理解父母、遵纪守法、懂文明讲礼貌的好品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而小学语文和德育教育很多层面都是类似的,因此把两者融合,对于提高语文成绩和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都是非常有效的 。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式

2016年9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一)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教学申通德育教育

2016年9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作为学校的教师,其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其关系着学生的道德水平是否良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教师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丰富知识,还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道德提升。比如:教师通过举办爱国主义人士的故事会,开展革命诗歌朗诵活动或者其他比赛活动等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并且学生会更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学生的未来道德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6年9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二)教师从语文课本中探索德育教育内容

2016年9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有序地进行,教师根据小学语文课本知识为主体,从课本中提取德育教育的内容,坚持把德育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在一起。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小学语文课本知识仔细分析,积极探索其中包含的德育教育内容。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刘胡兰》这一篇课文,教育学生和主人公刘胡兰一样拥有坚强不屈的精神,教师要进一步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要求学生进一步对文中的敌人进行深刻思考,并且对为人民奉献生命的人进行歌颂,教育学生拥有不屈不挠的坚强品质。教师让学生和学生之间展开交流,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帮助学生明白是非对错的道理[2]。

2016年9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三)从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2016年9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教师教学小学语文课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也要结合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到的情操教育,这对德育教育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教育学生多多阅读书籍,不是只有学校发的课本才能学到知识,要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籍,进行每周推荐,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让学生明白无止境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对教育学生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学校课本知识非常有限,教师教育学生从课外学习中获取相关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形成优秀的品质[3]。

2016年9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四)加强师生情感

2016年9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教师对学生家庭关系方面和同学关系以及学习方面都应当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教师掌握了学生的基本信息,才能对症下药。在教室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某方面有缺陷的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并且把德育教育内容的渗透进学生的脑袋里,这样做可以拉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教学时,应当把学生看做教育的主体,从学生的立场看待事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教学,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信任感。教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活跃起来,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增加学生教师之间的交流。

结束语:

2016年9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把德育教育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给学生造成的影响,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课本知识中探索德育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的品质,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积极拉近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1]王玉香.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03:187-188.

[2]苏锟.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探析[J].中华少年,2016,32:20-21.

德育教育学范文第7篇

1.1道德教育素质目标

小学生各方面的心智、价值观念都不成熟,正处于学习的大好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培养他们遵守社会的公德,养成文明的好习惯,树立坚韧的意志和品格。小学生的道德素质还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手段等。

1.2法纪素质目标

小学生要具备一些常规的法律知识,了解基本的法律,树立法治观念,并遵守法律法规要求。教育学生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优秀品质,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懂得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学习法律知识的自觉性。

1.3心理素质目标

德育工作中,诚实守信是比较重要的部分。教育学生实事求是,讲信用。此外,要培养学生坚韧、勇敢、不畏困难的精神品质。教导学生树立独立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觉学习,最尊自爱。德育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学生,敢于创新,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创造属于自己的人身。

1.4思想素质目标

小学生要初步具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热爱学习,关心集体,培养小主人的意识。另外,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创造幸福的美好生活。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畏险不畏难的精神,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周围发生的事和人,树立正确的处事观念。

1.5政治素质目标

小学生要从小学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学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主义思想,认识到共产党的重要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树立团结集体的思想,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

2.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2.1德育教育目标理想化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对德育教育目标的定位不准确,忽视了学生心理、生理的实际情况,满足不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德育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得不到学生的认可,自然不能在学生心里产生强大的影响。

2.2德育教育过程简洁化

传统的德育教育片面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工作者重视学生对德育教育工作的掌握,忽视德育教育的实践作用,影响德育教育的效果。理论和实践脱节,教育过程过于简洁。

2.3德育教育方法单一化

说服教育是德育教育使用频率最高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是知识的单向输出,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差异,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德育方法的单一化导致学生养成依赖的心理,不积极主动思考,不利于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

2.4德育内容统一化

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学生的道德水平发展也存在着高低之分。传统的德育教育使用统一的德育教材,忽视学生的实际诉求,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受到学生的排斥,影响德育教育的效果。

3.信息技术给小学德育教育带来的机遇

3.1更新教育观念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点,它为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教育平台。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学生更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充分开动大脑思维。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能更好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从信息技术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这种新的获取信息的方法革新了传统的教学。德育教育工作者要不断革新观念,革新德育知识结构,提升德育教育的水平。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德育教育的资源,拓展出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信息技术为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3.2丰富德育资源

德育教育需要大量的德育教育内容和素材。信息技术使得资源能够实现有效共享,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结合起来。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德育教育内容和德育教育形式,让德育教育更加生动、形象。信息技术可以全方位吸引人们的视觉、听觉,帮助小学生在最大程度上获取更多的德育教育知识。现在的德育教育模式更加自由和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学习德育知识。

3.3发展学生个性

德育教育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但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与教师在网上进行交流。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肯定,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权。德育教育者要转变传统的观念思想,大胆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正确面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得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很大的发展。

4.总结

德育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持,把现代德育教学思想充分灌输到德育教育中去。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德育教育中去,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德育教育工作依靠多方的努力,离不开学生、家长、教师的支持和努力。

德育教育学范文第8篇

德育教育课堂教学实施途径德育教育是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直非常重视德育教育,把它贯穿在我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班级文化建设、学习榜样等方式、途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德育情操。

一、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使课堂成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还是应该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教学过程重点又在课堂上,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明确意识到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样是基本任务,而且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完善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素质,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是中小学德育的根本目标,可见德育是一个直接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首先就要与时俱进,更新德育观念,明确在新课程中德育的内涵。在新课程中,对德育、德育课程必须有一个新的认识。要改变一讲到德育,总是偏重于政治教育,甚至在政治与德育之间划上等号的习惯。在上课过程中,我对课堂的德育教育非常重视,通过和学生的双边交流,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谈出来,让学生知道高尚的思想和做人的道理,并且重视培养学生的向善之心、仁慈之心、友爱之心、感恩之心、爱国之心。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力争做到“五个结合”,即把爱国主义教育同我国近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在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我们教育学生必须具备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报效祖国,造福人类。在国际主义问题教育中,我们教育学生主持正义、不畏、热爱和平,并把爱国主义同狭隘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在我国和日本争端中,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把精力用到学习中,用努力学习的实际行动来表明自己的爱国之志,而不是不理智、不冷静的对待。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引导学生爱护公物、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倡导“看百部电影,读百本图书,知百名人物,唱百首歌曲”等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同时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进而形成良好的德育素养,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二、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

班级文化作为课堂的补充和完善,覆盖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良好的班级文化会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去影响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我结合班级文化建设把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到各项活动中去,例如组织书画比赛、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创建文明宿舍、“爱班、爱校、爱国”等系列活动开展有自己特色的德育教育。通过周一的升旗仪式,升国旗,唱国歌,在国旗下演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德育教育效果。在这一活动中我们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即正面灌输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德育意识,把德育教育工作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三、通过榜样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榜样有远距离的,如历史人物、当前名人等。一般来说,远距离的榜样,我用来对学生进行远景教育和人生观、世界观等大的方面的德育教育,重在让学生理解他们的精神实质,学习他们的精神,并不是去模仿他们的行动。例如通过、等老一辈革命家从小立大志的做法,教育学生要树雄心,立大志,不要虚度光阴。

榜样也有近距离的,如学生的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对于近距离的榜样,我用来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重在从小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要求学生学习他们的行动,模仿他们的一言一行,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提高自己的德育情操。例如让学生放月假回家时,观察父母一天的活动,体会父母的辛劳和不易,进而内化为自己在校学习的动力。

另外,“其身正,不令而行”的古训我们也要注意,这就要求教师自身也要起到榜样的作用。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示范作用。过去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主要是以说教为主,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按教师的要求做。现在我们努力转变角色,尽量成为学生德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就要做到。教师成为德育教育行动的执行者、带头者。教师首先树立教人求真的思想,知道自己的角色位置,并认真当好这个角色,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作好表率作用,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就是辛勤耕耘,以身立教,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来教育学生,力争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我要求。

德育教育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德育工作;解决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时期德育教育工作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中小学德育教育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教育实效性有待提高,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这一问题,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学校德育教育是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成长发展有计划和目的地进行思想道德影响,德育教育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做好德育工作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民族情操、健全人格,促进个性发展,对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德育优先意识淡薄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教育的现象十分普遍。加上学校抓教学成绩能够看得见,家长看重孩子的分数,学校唯分数评价教师等,德育教育显得教学效果不够明显。还有的教育工作者自身对德育教学就不够重视,片面认为德育教育没有什么用,可有可无,完全没有德育优先的意识。

(二)德育工作队伍不优

我国目前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来看,德育教师队伍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没有专门的德育教师,由其他教师兼任,而这些兼任教师又以其所任教的语文、数学等学科为主。多数教师只是凭工作经验教学,没有专门为德育教育总结教学方法,德育工作的教师队伍质量亟待提高。

(三)德育工作目标空泛

中小学德育教育中学校教学有时候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一种理想化的境界,口号多,行动少,对学生实际德育教学的效果影响很小,表面上看起来强化了德育教育,本质上并没有。

(四)德育工作方法简单

学校开展德育教育通常也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和理论考试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活动,亲自参与体验培养、提升德育水平。由于部分德育教师在教学中思想观念陈旧,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不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行为,阻碍了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缺乏创新和实践能力。而且很多时候教师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也会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厌烦心理,觉得枯燥,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五)德育工作的社会环境差

中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成长的重要阶段,思想和心理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上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的歌曲、影视作品等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学生即使受到了全面的、科学的品德行为教育,难敌两天时间在社会的消极环境及其负面影响这种尴尬状况。

三、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对策

(一)强化德育意识,增强育人责任感

加强中小学德育教育需要从根本改变中小学教育中只注重分数的现状,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强化德育教育的意识,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把德育工作的教学成绩纳入教师教学考核中。

(二)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中小学德育教育水平的高低和学校德育教师素质有直接因素。学校要做好班主任教师的选择工作,班主任教师对于学生的德育水平引导作用不能忽视。学校要抓好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更新年龄较大教师的思想观念,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师生交际中对学生施以积极影响。同时学校也要注意对青年班主任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传统道德方面的再教育。

(三)明确德育目标,实现层次化、具体化

学校要对德育工作有明确的目标,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还要学会团结同学,热爱班集体;要懂得爱自己的家庭,孝顺父母;要懂得为社会做贡献,爱自己的祖国。教师要积极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主要要注意三点:

一是要具体,不要脱离生活实际,让学生不能理解。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有行动目标,从而有进步的动力。二是要不断与时俱要与时俱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不断进行调整,紧跟时代步伐,这样才能主动适应社会变化。三是德育教育要有可操作性,从学生思想和心理实际出发,依据其德育水平的高低,相应确定各个年龄阶段和教育阶段的具体目标,选择相应的教育方法。

(四)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方法

学校应积极探索德育教育工作的新方法,一是通过课堂教学,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杜绝德育和教学两张皮现象出现。二是在活动的点滴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三是通过校园文化,如在校园中张贴宣传画,名人名言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

(五)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

现在中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通过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有时候可以对德育教育有好的辅助效果,特别对于性格比较孤僻,或者由于家庭原因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从心理教育方面来加强德育教育效果很明显。

参考文献:

[1]李祥兴,程晓敏.实效性视域中的中小学德育主体缺失及其对策[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

[2]李世奇.21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及其趋势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3.

[3]刘慧,朱小蔓.多元社会中学校道德教育: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世界[J].教育研究.2001.

[4]郭定芳,肖长生.基于大学生视野的中小学德育现状探析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

德育教育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 德育教育 教学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要求: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个学科的基本教学任务。历史学科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德育教育的最佳素材

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从人类告别愚昧迈入文明时起,到公元15世纪以前,我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几个先进国家之一。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和能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由中国人民培植的优秀文明传统,从古至今,一代代相传,一脉相承,因此它与我们正在建设着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分不开,割不断的。我们要积极地从古代文明中汲取营养,同时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前进,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当代社会主义文明,以崭新的面貌重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要进行这方面的德育教育。中华民族具有优秀的传统,她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又培育了为世人称道的道德风尚。到社会主义阶段,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这些优秀传统被继承和加以弘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进行德育教育。

二、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必然性进行德育教育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而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痛苦摸索,从多次失败中找到的,我们要教育学生应当珍惜这一正确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空前的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国家的富强。我们要在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中教育学生,让他们了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有光明的前途。

三、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开展德育教育

在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中,要给同学生讲清讲足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使他们了解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和前途的无限光明。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我们的生产仍然落后。经济不发达,我国当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个国情,教育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还要广大青少年学生艰苦奋斗,努力学习,以便将来担负起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

四、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策略

1、从思想上要明确认识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德育教育,是广大历史教师义不容辞光荣使命,要认真钻研《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学习教育部颁发制定的《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中小学历史学科思想和政治纲要》,认真钻研历史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运用。德育教育必须寓于历史教学活动之中,紧密结合历史教材,以便得出结论,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在讲授时,要充满感情,表现出主观上的爱和憎,赞美和批判等鲜明的阶级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以生动的历史事实感染学生。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进行德育教育。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历史、分析历史的基本方法,也是认识、分析历史的基本原则,是正确认识历史的前提。进行德育教育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对历史知识,进行科学分析,去教育学生认清历史发展的真正规律,预见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才能使德育教育对客观世界及事物的发展以正确地反映。以真实的历史,真实的德育教育广大的青少年学生,就能使广大的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我们所走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无比正确的。

3、运用比较方法进行德育教育。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求同存异,或者求异存同,从而探寻正确的道路和适宜的措施。德育教育要进行历史的纵向比较,这样才能认识中国现实社会所处的阶段,才能看清中国的历史进步,发展趋势和前景。开展德育教育只有社会主义放到同一历史时期内,进行不同国度的横向比较,才能找出长短差距,探求适合本国国情的国家制度,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的,才能发人深省,催人奋起。

4、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以正面教育为主,要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中国近现代史。在历史教学中,要讲历史积极有利因素方面,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讲历史中消极不利因素方面,要深刻分析产生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使学生心理能够产生出一种民族的紧迫感和忧患感,归纳到一点,通过历史教学,增强青少年一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感。

5、从实际出发,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必须从教育的对象学生出发,必须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思想与现实存在的一些不够正确的认识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我国近现代史,接受爱国主要熏陶。

6、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除课堂讲授外,还可组织一些其它的活动。如参观、调查、访问、搞专题报告会等等。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使用教学挂图、课件、录像等,使之真正把课内外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风险防控工程范文 下一篇:电气施工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