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实践教育范文

时间:2023-06-27 16:59:00

德育实践教育

德育实践教育范文第1篇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文章从多方面分析合唱在学校德育教学中的独特优势,并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总结在合唱实践中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途径与方法,以期用发展的视角不断推进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

【关键词】

音乐教育;合唱;德育教育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德国作曲家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也曾说过:“假如我的音乐只能让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让人们高尚起来。”这说明音乐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它不单纯是为了娱乐,更重要的作用是塑造人的灵魂,提高人的素质。高中音乐新课程内容结构六个模块中(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创作),歌唱是实践性、可操作性最强的模块。在该模块教学中,合唱占据主要内容。合唱这种和谐的多声部音乐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提高其艺术素质、人文修养,促进其全面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合唱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独特优势

(一)合唱便于施行,易于学生接受

合唱是学校音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合唱作为声乐艺术,其作品均是由人声进行表达,合唱队员的嗓子就是天然的“乐器”。另外,合唱只需要简单的排练场地和伴奏就可以进行。与其他音乐表演艺术形式,尤其是与器乐表演相比较,合唱更加易于实施,也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

(二)合唱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音乐素养

合唱是多声部的音乐,每个声部的旋律、和声有所不同,这有利于训练合唱队员在音准、节奏等方面的基础音乐能力。此外,置身于合唱队中,学生在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必须兼顾到其他声部以协调自身和整体的关系,这对于训练学生的音乐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和音乐感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合唱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合唱是一种把人声编织起来的立体声音艺术,与其他声乐形式比较,其最大特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协作。同声部队员之间、不同声部队员之间、所有队员与指挥之间,都需要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可以说合作无处不在,团结才是演唱成功的保证。因此,学生在合唱活动中能够找到归属感,积累与他人协作的经验,并且培养团队精神、群体意识以及合作能力。

(四)合唱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

合唱可以通过音乐作品中塑造的艺术形象,展开故事情节,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且将情感体验上升为理想的道德判断。合唱能够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美的追求。在进行合唱表演时,队员们精力高度集中,感情格外投入,台上台下的演出气氛紧张而热烈。在这样扣人心弦的气氛里,队员的身心受到极大的震撼和鼓舞,心灵的境界往往与音乐一同升华。

二、在合唱实践中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方法

(一)强化音乐课堂教学,推进德育教育的深入实施

音乐课堂是音乐教学的第一阵地。课堂上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相关的音乐知识外,同时也担负着德育育人的重要职责。因此,音乐教师在把握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用心挖掘教材内涵,寻找蕴含其中的德育资源,在音乐中激发学生汲取德育力量的热情。

1.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

合唱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声音艺术去表现美,还要通过合唱作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例如,《黄河大合唱》是我国作曲家冼星海最重要和最具影响的一部声乐代表作。该作品创作于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图景,热情颂扬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辉历史和中华儿女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教师在讲授这部合唱曲时,首先要介绍作者及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表现主题,进而激发其内心情感,使学生自觉地将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自豪感融入到作品的演唱中。以此达到良好的演出效果和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2.指导学生进行歌词朗诵

一部优秀声乐作品的歌词往往就是出色的文学作品,它或许是抒情的诗歌,或许是优美的散文。好的歌词能够给人以鼓舞,振奋人心。《祖国颂》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大型合唱作品,该作品是1957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8周年所拍摄的文献纪录片《祖国颂》的主题曲。激扬的歌声与影片生动的纪实画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颂赞了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伟大成就。“太阳跳出了东海,大地一片光彩。河流停止了咆哮,山岳敞开了胸怀。鸟在高飞,花在盛开,江山壮丽,人民豪迈……”歌词意境高远,大气磅礴,撼人心魄,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在合唱排练时,教师可以通过个人朗诵、集体朗诵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诵歌词,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深刻内涵,在朗诵中体会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进而激发其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高尚情操,以此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3.欣赏作品的旋律

教师在合唱教学实践中,要有重点地选择旋律优美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在欣赏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感受和领悟音乐之美,使其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例如,被西方音乐界誉为“东方小夜曲”的《小河淌水》,该曲运用清新优美的云南地方特色旋律,描绘出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宁静的夜晚,皎洁的月光,静谧的远山,潺潺的流水,淡淡的青草香,远处款款走来的阿妹……音乐将学生带入到如诗如画的美好情景中,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4.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

我国民族传统唱法强调“声情并茂”,要求演唱者以情促声,以声传情。“声”与“情”两者之间相辅相成,这一审美原则同样要贯穿于合唱的全过程之中。教师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唱实践的同时,要引导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去歌唱。通过这样的音乐实践,有助于学生感受并把握每首歌曲的情感基调,唱出有情感的歌声。

5.排练多声部合唱

人声是最美的交响乐,合唱尤其强调声音的统一。在合唱指导中,教师要将所有声部融为一个整体,做到包括音准、节奏、起声、换气、发声技巧、声部均衡等全方位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所有学生高度集中,听从指挥的安排,不能出现思想松懈、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因此,合唱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定期举行合唱比赛,增强校园德育氛围

在音乐教学中,合唱具有独特的优势。学生在欣赏和演唱歌曲时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作品的艺术美,并与之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获得德育的力量。《保卫黄河》《七子之歌》《共筑中国梦》等作品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相信》等作品可以激励学生勇于拼搏、不断进取的精神;《乘着歌声的翅膀》等作品可以让学生体会艺术所包含的浪漫主义特质;《欢乐颂》等作品可以使学生感知人文主义情怀。学生在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合唱比赛和演出的过程中,在舞台上能够体会到集体付出所带来的荣誉和快乐,这个过程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定期举行合唱比赛或演出等校园音乐活动与德育教育在内容与形式、手段与目的等方面是统一的,是实施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这不仅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增添了校园的青春活力,同时能够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通过班歌合唱,引发学生对学习生活的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受、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意思是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兴趣是推动学生创新的一种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上课前进行班歌大合唱,以此振奋精神、昂扬斗志,激发学生确立奋斗目标的潜在动力,进而对学习产生兴趣。

(四)用发展的视角不断推进德育教育的渗透

德国音乐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说过:“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也有一句至理名言:“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数字、字母、音符。”这说明音乐教育不仅是培养音乐家的教育,更担负着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任。社会在进步,教育也随之不断发展变化,更加注重德育工作是新时代教育的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树立发展的教育理念,明确学科与德育结合的重要性,使德育精神与德育理念不断渗透到教学中来,为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不断努力奋斗。

结语

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能够将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紧密地联系起来。教师应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将德育的内容与形式转化为“一支动人的歌”,让学生乘着“歌声的翅膀”在真、善、美的世界里翱翔。合唱作为音乐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能够让所有的参与对象都感受到音乐的熏陶,培养其高尚的情操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合唱实践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作者:周阳君 单位:山东省日照实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廖星露.合唱在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J].北方音乐,2016(10).

[2]曹旭康.论开展班级合唱活动的有效策略[J].音乐时空,2014(15).

[3]李玲.浅谈合唱活动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4(1).

[4]马秋英.奏响灵动的合唱教学四部曲[J].音乐时空,2015(19).

[5]张琳琳.中小学音乐教育应加强合唱教学[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

[6]李劲.浅析合唱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与作用[J].大舞台,2010(12).

[7]李楠,陈家海,段续.合唱作品《黄水谣》的艺术实践[J].中国音乐教育,2011(2).

[8]戴海云,毛文泉.学校合唱的教育功能探析[J].艺术百家,2010(S2).

[9]李莉.中学合唱艺术教育活动现状调查[D].广西师范大学,2015.

德育实践教育范文第2篇

小学阶段的启蒙教育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如何解决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让德育扎根心灵,落实在实践中,是广大教师与教育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1.选取典型,做好示范教育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为薄弱,主动思考能力较差,被动的接受、吸收速度又快,模仿能力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多元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选取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典型素材,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在选取德育教育的教学素材时,应当避免那些观念陈腐的教学内容或者影视题材。多进行道德情景设置,结合现实生活,选取当代出现的具有典型性的新人新事新理念,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对于德育教育的兴趣。

2.改变传统德育教育模式

经常开展各种丰富的课堂内外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得真知。为深入渗透德育理念,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义务劳动,学雷锋活动。在班会活动上表扬那些在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起到树立典型模范的作用。让学生多在参与实践后互相交流心得体会,自由分享,共同进步。

3.用爱感化,丰富心灵

低年级学生对于是非标准判断能力较弱,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经常会不自觉的发生一些例如偷盗别人的铅笔橡皮等小错误,或者是把说脏话当成一种乐趣,有时出现爱欺负弱小的同学,不按时完成作业等情况,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时常发生,难以避免。教师不应当采取严厉的措施去惩戒学生,应当采取合理的事后处理手段,调解矛盾。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以说服为主,通过感化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正确。培养学生的羞耻心,自觉改正不良行为。树立典型榜样,通过表扬奖励和关心爱护的方式帮助学生成长。

4.家庭德育教育不可忽视

学生不仅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还受到来自家庭教育的熏陶。学校教育具有普遍化、统一化的特点,家庭教育具有独特化、个性化、不可复制的特点。每个家庭的教育成本、资源、方式、投入精力都不同,从而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对德育理念的接受。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沟通交流,让家长也树立起德育教育的理念。当学生在家时,有意识的帮助学生纠正不良行为,自觉实践德育理念。将学校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互相融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教育的萌芽时期,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至关重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深化德育理念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部分。德育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做到知行合一、坚持不懈,在生活与实践中不断磨练学习。还要加强引导教育,规范行为模式,多阅读有益书籍,对心灵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德育实践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德育教育;实践策略

幼儿园时期是幼儿未来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幼儿良好品质的重要阶段,并且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是为幼儿后期进入小学校园学习知识奠定的教育基础。在幼儿园教育中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和语言活动能力,也要培养幼儿德育修养和良好品格等,进而更好的促进幼儿未来成长与发展。

1在幼儿日常生活当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

在幼儿园德育教育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将其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活动当中,并且也要对幼儿生活当中的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确定好相关的文明行为以及良好的习惯标准等,比如,让幼儿保持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并在饭后学会收拾餐具,游戏活动结束后学会整理好用品等内容。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常规教育着手,将道德教育活动与幼儿生活实践内容紧密相连,进而让幼儿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到德育知识。例如,周一时,园内固定举办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同参加到其中,在升旗时,幼儿们要面向国旗方向,并行注目礼,一同来唱国歌,之后再由老师在国旗下进行讲话,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向幼儿开展爱国教育,并培养幼儿的爱国精神。并在活动结束后要教育幼儿见到老师与同伴时要问好,放学时要与教师和同伴说再见,他人给物品时要养成说谢谢的习惯,并且幼儿也要学会用“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进而让幼儿在生活当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幼儿优秀品德,促进幼儿良好成长。并且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中,必须要考虑知识、智能和品德三方面,并且要充分研究每一领域的特点,也要深度挖掘不同领域当中的德育因素与知识,在通过有效的策略将德育内容有效渗透到其中,进而培育幼儿良好习惯,推动幼儿健康发展。

2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不同的领域教学当中

在幼儿园开展教学中,其主要的教学渠道就是领域教学形式,因此教师要有效运用领域教学形式来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与品德。在语言领域中,幼儿是比较喜欢听不同的故事的,而且故事也是吸引和影响幼儿的重要文学载体,所以教师要有效的运用语言领域,通过给幼儿讲述幼儿德育内容的故事,进而养成幼儿良好的品德和素质,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良好成长。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传统的故事来向幼儿传达德育知识,包括《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故事,教师也可以通过编创新的故事来向幼儿传达德育内容。例如,《小兔子拔萝卜》的故事,一个小兔子无法拔起一个大萝卜,但是五只或十只小兔子就可以拔起大萝卜,这个故事给幼儿的启示就是人多力量大,只有团结才能创建更大的目标。在讲授故事的过程当中,很多幼儿都是全神贯注的,通过有趣的故事不仅能够将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激发出来,还能让幼儿在听故事的时候参数共鸣,进而加深幼儿对德育知识的记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的促进幼儿身心良好发展。

3在开展课外活动中要渗透德育教育内容

幼儿园教师要带领幼儿多参加课外活动,多带幼儿去参观一些名胜古迹或是纪念馆等,让幼儿通过参加活动来感受生活,并将幼儿的爱国、爱劳动、爱家乡等情怀,并让幼儿在参加活动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与习惯。例如,在带领幼儿参观战役纪念馆时,教师要先想幼儿讲述参观过当中的规则,让幼儿知道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到处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大小便等行为都是错误的,要让幼儿在参与活动当中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进而提升幼儿的品德素养。在活动当中,教师也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吸引幼儿注意力,并运用良好的方法加深幼儿对活动的记忆,进而从中养成良好的品德,提升幼儿的爱国情怀,这样才能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良好发挥出来。

4在家庭与幼儿园中共同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家庭环境是开展幼儿德育教育活动的基础部分,也是最关键的教育环节。德育教育不仅要在幼儿园中开展,也要在家庭和社会当中来进行实施。现在每个家庭当中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都会受万般宠爱于一身的,导致很多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甚至还有些孩子养成了任性、骄蛮、无礼、自私、冷漠等坏习惯。因此德育教育不仅要在幼儿园中开展,也要在每个家庭当中开开展,进而让幼儿在家庭生活当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更好的促进幼儿未来成长。并且每个孩子的家长也要参与到德育教育当中,让幼儿在家中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妈妈干家务等,家长要大胆的放手,让幼儿自己动手去尝试,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幼儿良好品质的养成。

5利用榜样作用来开展德育教育的实施

对于幼儿同伴群体来说,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内容,也是幼儿成长环境当中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幼儿的同伴群体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在幼儿园中幼儿交往最多的还是身边的同伴,因此教师要将同伴群体的模范作用良好发挥出来,让幼儿在同伴的亲身体验下,更好的促进幼儿良好发展。幼儿天生爱玩游戏,所以教师就可以通过开展游戏来完成榜样作用,让幼儿通过游戏来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提升幼儿综合品质,更好的促进幼儿未来发展,并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性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6结束语

对于幼儿品德教育来说,是一件非常漫长却重要的教育过程,而在幼儿园中幼儿的品德教育是无法离开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的帮助,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来开展德育教育,也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领域来开展德育活动,还要在课外活动当中开展德育教育内容,让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身边,进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素养,并为幼儿未来健康稳定的发展奠定坚实有利的基础。

作者:梁莲笑 单位:广东省江门市培英实验幼儿园

参考文献:

[1]胡迎春.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的途径[J].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1:58.

德育实践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英语 德育教育 实践探讨

中职英语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课程,是进行课堂德育教育的主要对象。因此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将英语教材的内容和必要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加强学生的自身英语能力,同时还要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渗透进德育教育,保证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1 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现状

1.1 中职院校的学生自身行为准则和生活习惯较差

在目前。大多数的中职院校的学生在自身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良好的学习精神和心态,学习过程过于放纵,沉迷于网络游戏、吸烟喝酒的现象频频出现,甚至出现了中职学生拉帮结伙的情况,这些都不符合生成长阶段的年龄成熟度。另外,大多数学生在就读中职院校之前,初中的基础知识并没有得到更好地巩固,对初中学习中的必要能力技巧并没有完全掌握,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生活行为也较差,这也使得这些学生在进入中职院校后,很难更上中职院校的教学进度,难以吸收重要的知识点和学习内容,学习成绩得不到有效提高。

另外,中职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学科的学习并不够重视,并且对中职院校有着太过偏执的思想观念,自身也存在着自卑的心理问题,这些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知识教育都有着严重的影响,甚至使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偏激。大多数的中职学生都会认为就读于中职院校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相关的资格证书,有利于自己以后的就业问题,导致中职学生大体上过于注重自身的技能掌握,而对英语学科和相关的德育教育严重忽视。相比于其他的普高院校,中职学生自身还觉得自身较为低下,认为家长和同学对自己存在轻视态度,这也使得自身的心理问题处在消极自卑的状态。

2 中职英语德育教育的实施

2.1 学生自信心与意志力的提高

中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之前,要整体认识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想法,与学生加强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困难和观点。同时要改善学生对于中职教育的偏执观念,提高学生对中职教育的自信心,增加学生的学习意志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同时渗入对学生自信心与意志力的培养,在学习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生活上对学生加以慰问,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调整对中职教育的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的意志力,培养勇敢无畏和坚持不懈的优秀精神。学生在自身价值得到认可之后,意志力的增加也会使其的英语水平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具有教学意义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例如在教材第一册第九单元中的Famous figures的“Helen Keller”文章教学中,教师可以营造艰辛困难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让学生生活中的困难和学习上的难题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积极面对;另外,教师在课文讲解中可以通过对课文人物的描述,让学生能够深入感受角色的思想,认识这些受到打击的人物是如何克服了困难和获得成功,激励学生敢于挑战和克服困难的决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和意志力。

2.2 有效进行哲学教育

中职英语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哲学教育,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哲学的感染中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培养学生优良的处世态度,让学生能够形成自身的价值体系,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和思想。例如,教师在《A Watch from My Grandpa》的文章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实际的生活学习过程,让学生意识诚信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可以列举相关不诚信的反面教材,对不诚信引发的后果进行讲述,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不诚信后果的严重性,从而加强学生对于诚信态度的意识,端正学生的思想。另外,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明白当自身没能有效落实承诺时,应该用于道歉,让学生能够改善自身的处世态度。

2.3 构建职业道德体系

中职学生与普高学生相比,更早步入社会,然而,中职学生的自身思维能力和心理状态还没能得到有效培养和调整,思想观念还不够成熟。因此,教师应该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德育教育让学生树立优良的职业道德,健全自身的职业道德体系。例如,教师在《shopping》一文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对话,让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交流态度有所认识,提高学生文明礼貌、真诚友善的道德意识,让学生能够构建健全的职业道德体系。

3 结语

德育实践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感恩 素质教育 德育课堂

一、当代学生感恩意识现状

感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感恩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然而,当代学生的感恩现状并不乐观甚至令人担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淡漠,对教师、学校培育之恩的淡化,对社会和他人关爱之恩的冷落。

1.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淡漠

世界上有一种伟大,那就是养育之恩。而现在的一些学生,没有体会到父母辛勤付出是为了什么,没有意识到要对父母感恩。他们认为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是一种理所当然,是天经地义。花着父母用劳动换来的血汗钱,有的沉迷网络、有的追求奢侈。没有对父母的问候,打电话也是索要生活费,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微乎其微。

2.对学校和教师培育之恩淡化

在教师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话:“现在的学生是一届不如一届,对老师的感情越来越淡”。学生对老师的感情仅限于课堂上,课后形同陌路,“敬而远之”。老师管多了,学生有意见。2013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一位高三班主任在办公室备课时,被其学生割颈杀害。据相关部门通报,学生是因不满老师的严格管理而动杀念。

3.对社会和他人关爱之恩冷落

2007年8月中旬,湖北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第九次“金秋助学”活动主办方宣布: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接受资助的资格,原因非常简单,是因为这些接受资助的大学生在一年的时间里,只享受资助的金额,却从来没有和帮助过他们的资助者联系过,5名受助大学生的冷漠逐渐让资助者寒心。

二、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1.社会原因

现在的社会,人们物质文化精神水平都得到了提高,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淡漠了。老人摔倒了,没有人去扶,怕惹祸上身;看见坏人行凶,没有人去管,怕自己吃亏。从社会大环境看,许多学生不知感恩,不知道感恩是一种回报。曾经,一位农民父亲写给大学的儿子一封信,信中痛斥儿子不知感恩:“不知道你在大学除了学习文化,还能否学到良心?”原来这位大学生每次写信回家只有几行字,而且不清楚,只有一个“钱”字最清楚。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2.家庭原因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居多,父母从小过于溺爱,凡事替孩子包办,好吃的给孩子留着,铅笔替孩子削好,书包替孩子背着,家务不让孩子碰等等。都是无条件的给予,没有从小培养孩子的回报意识和感恩意识,从而养成了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只顾一味地索取。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学生,把一切都看做是理所当然的,怎能学会感恩?

3.学校原因

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仅限于满足课堂需要,仅限于对学生的说教,没有真正做到深入学生心中。其次,现在的学校教育中没有感恩的学习内容,学生不懂得如何表达感恩,更何况现在学生多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也不太关心对他人的感恩。所以有许多学生对家长的辛劳没有感受,对老师的苦口婆心置若罔闻,我们的许多教育显得无奈而力不从心。

三、感恩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实践

感恩教育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本要求。它不同于其他的德育教育,感恩教育是一种心灵的教育,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目的。在实施感恩教育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引导者,积极创造各种环境,从而达到感恩之心长存的效果。

长期以来,学院在学生德育教育中,感恩教育已作为一项素质教育纳入德育教育体系。学院将感恩教育贯穿每一学期,并将每年的9月份作为学院的“感恩月”,结合新生入学、教师节、国庆节、母亲节、父亲节等契机,开展形式多样、有实效性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心有感恩的人。

1.感恩教育走进德育教育课堂

德育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化的过程,其最重要的目的不是教而是化,将道德认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并转化为道德行为。教育的本质,一个字是“教”,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一个字是“育”,通过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感恩教育重在育人,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在学生中深入开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校团委利用上党课、讲团课的形式,将感恩教育融入党团课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感恩教育授课计划,从理论和精神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精神成人,让感恩之心融入到每个人的心中。

2.感恩教育走进教室

学院在学生中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感恩教育作为教材其中内容之一,教师在教授过程中,结合案例和互动,从理论到实际,从认知到情感,利用各种形式向学生开展感恩教育。积极开展学习《弟子规》《二十四孝》故事,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弟子规》《二十四孝》的深刻含义,把孝道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如把图书馆五楼建成二十四孝文化走廊,每间教室张贴弟子规和新二十四孝展板,把教室都打造成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形成一种“抬头见文”的视觉效应,充分营造浓厚的感恩氛围。学生普遍反映很喜欢这样的德育课程,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互动过程中,许多学生在讲到自己的感恩故事时,真情流露;在学唱《感恩的心》歌曲时,潸然泪下,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3.感恩教育走进活动

在学校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如:开展感恩教育讲座、“懂得感恩、珍爱生命”签名、感恩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我身边的亲情故事”、评选感动人物等活动。围绕对学习《二十四孝》的感悟,对照《新二十四孝》标准,开展感恩父母的一系列活动,我们通过开展“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算一笔亲情账”、“写亲情日记”等活动,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劳,让学生知恩在心,感恩重行,使其通过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鼓励学生每周给父母打一次电话、利用假期给父母洗一次脚、陪父母看一场电影等。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氛围浓厚,以点带面,用故事、事迹、音乐去感染学生,形成良好的氛围,用情绪带动行动。

4.感恩教育走进社会实践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感恩教育要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我们通过开展“大手拉小手”感恩教育进幼儿园、“关爱老人、奉献爱心”感恩教育进敬老院、“清理白色垃圾”感恩教育进社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感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懂得关爱社会,回报社会。

四、小结

感恩教育的内容是丰富的,感恩教育的形式是多样的。在学生中实施感恩教育、培育感恩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要素之一,也是促进学校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有效载体。通过感恩教育,让我们的学生有情感、有灵性、有爱心、知耻知荣、知恩图报,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根本,是我们教育的目标。

德育实践教育范文第6篇

自我教育是对人性的尊重,人有一个与生俱来的根本特性—自主性。自我教育是对内因的重视。那么社会的规范、学校的纪律、老师的要求怎样才能变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呢?从根本上说要靠学生这个“内因”的作用,才能把外在的规范化为内在的要求,自我教育是培养新时期人才的需要。当今的中国社会正在进行着历史性的深刻变革,教育总是要为社会的发展服务的。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独立自主的、强大的自我,而强制性的教育,培养的是彬彬有礼的君子,俯首听令的“驯服工具”。只有自我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人才。自我教育既是教育的手段,又是教育的目的。学校德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不用他人教育,而能自己教育自己。当然,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学生的自我教育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育。我认为,老师的指导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现代德育的目的。

2让学生理解德育的基本策略

我班胡某同学,玩电游,欠作业,自由散慢,同学们都认为他是一个坏得不得了的学生,自己也认为是差生,生活在大集体中老是独来独往。于是我找他谈话:世界上没有绝对坏的人,任何人都是先进的自我和落后的自我的统一体。先进的自我当家,人在整体上就表现为先进;落后的自我做主,人在总体上就表现为落后。确实,你存在许多缺点,但要下决心去改正,老师认为你是一位愿接受教育的学生,也相信你有信心去改正缺点的,你在学习上思维敏捷,有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尊敬老师等优点。经过一番谈话之后,我问胡某同学,你采用先进的自我当家,还是用落后的自我作主呢?他高兴地回答:我一定改正缺点,向班上表现好的同学学习,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争当三好学生。我认为,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制约变化的因素,一是自己,二是环境。前者是决定性的因素,所以,德育的基本决策是:助学生长先进的自我,压落后的自我,塑造一个不断完善的自我。因此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让学生理解德育的这些基本策略,在学习与生活中能认识自我,重塑自我。

3寓德育工作于各项活动中

德育实践教育范文第7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中发〔2004〕8号,以下简称“中央8号文”)关于“广泛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的要求,深入推进我省中小学德育基地建设,促进德育基地管理规范化,促进我省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现就进一步办好德育基地、强化学生实践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办好德育基地、强化学生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践育人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中央8号文提出,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广泛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活动。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德育基地是实践育人、综合实践活动的平台,是广大中小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劳动技术教育、专题教育、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科技文化活动及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德育基地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形式,为学生实践教育提供必要的场所和条件,德育基地具有其他教育资源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育环节,对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教育部门和各地德育基地要深刻认识办好德育基地、强化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进一步加强德育基地建设,规范德育基地管理,为学生实践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和优质的服务。

二、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育内容体系

(一)认真抓好德育基地建设的规划和发展。各地教育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把德育基地建设纳入本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在教育经费中安排一定额度的经费用于德育基地建设。尚未建设德育基地的地区要尽快规划,加紧建设;已建成德育基地的,要逐步完善设施设备。要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设法借助社会团体、企业、社会热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德育基地。

(二)进一步明确德育基地的条件要求。我省中小学德育基地建设原则上须符合以下要求:

1.具有相对独立的、满足青少年实践活动需要的空间和充足的接待学生活动的时间。德育基地占地面积不少于80亩,基地内的建筑面积不少于5000平方米。基地每年70%以上的时间可用于开展学生的实践活动。

2.具有供教师、学生用于军事训练、生产劳动、专题教育、文娱体育和科技等实践教育活动的设施和设备。主要包括礼堂、专题展览室、体育活动场、教师办公用房,和符合卫生安全标准的食堂、宿舍、浴室和厕所。此外,还应具有能处理一般伤病的医务室,以及遇急诊或意外伤害事故时有紧急送往大医院就诊的条件。

3.具备安全设施和安全环境。德育基地内所有场室要有防火、防毒、防盗、防雷击、安全用电等防护措施;通风采光良好。训练设施要符合安全规定,并定期检查维护。基地环境做到净化、绿化、美化且有一定的特色。基地内不得铺设过境架空高压线。基地周边环境要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不得与市场、医院太平间、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和加油站为邻。不得有游戏机室、歌舞厅、桌球室、网吧等经营性文化娱乐场所。位于交通要道、过境公路旁的基地要设立交通安全标志。

(三)积极拓展德育基地的实践教育项目。各级教育部门要充分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德育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扩展德育基地的教育和训练项目,尤其要重视德育基地的文化建设,发挥德育基地文化的导向性、激励性、规范性作用。各地级以上市、县(区)教育部门和德育基地要加强与公安、司法、消防、农业、科技、环保等有关部门的合作,丰富实践教育和训练项目,为德育基地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军训和国防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三防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技教育、科技教育、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题教育提供条件,促进德育基地由单一项目向综合发展,引导德育基地形成完整的教育内容体系。

三、规范德育基地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各地德育基地要设立行政管理、教育训练、后勤服务等职能部门,配备人员编制,由在编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根据工作需要聘请教官和职工,分别负责训练和后勤工作,明确管理部门和岗位的工作职责,将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这些制度主要包括:定期向主管部门报告制度、安全教育和保卫制度、常规教学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功能场室管理制度等。依据制度规范管理,确保德育基地的有序运作。

(二)规范收费制度,保证基地的公益性。德育基地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为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服务,接收中小学生实践活动不得以赢利为目的。根据《关于规范中小学“一费制”以外收费的通知》(粤价〔*〕256号)的规定,军训(或实践活动)发生的食宿费已列入中小学“一费制”以外可统一管理的收费项目。要严格按照当地物价、教育、财政、纠风部门核定的标准收费。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训练水平。建设一支有较高素质、较为稳定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是德育基地发展的重要保障。教育部门要选派有较高思想政治水平、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熟悉德育工作的干部管理德育基地。对于在德育基地管理工作中有突出成绩和研究成果的干部在评优评先中要优先给予考虑。要选聘热爱教育事业、具备实践教育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师担任基地的专任教师。基地的专业课教师可参加相应专业学科职称评聘。各级教育部门和德育基地要重视对管理干部和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组织参加培训、观摩学习等途径,不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指导水平。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德育基地教师开展课题实验研究,以教育科研促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加强教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四、坚持德育基地的公益性质和服务宗旨,强化实践育人功能

德育基地要以育人为根本,坚持公益性质,坚持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的宗旨,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要求,结合地方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学生实践教育计划和训练活动方案。各项教育和训练活动要注重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参与,自觉实践,并得到体验和感悟。德育基地的教育和训练活动要注重与课程教学、团队活动、专题教育相结合,逐步建立体现基地特点的校本课程系列。要突出德育基地的教育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要把握德育基地教育对象的“青少年”特点、教育内容的“素质”特点、教育活动的“阶段性”特点,加强德育基地教育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德育基地教育训练活动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扩展和延伸。

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按照中央8号文件“广泛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的精神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按照教育部制订并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广东省义务教育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导意见》的规定,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实践教育活动。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集中时间参加实践活动,应安排在当地教育部门主办的德育基地或由教育部门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合办并挂牌的德育基地进行。高中阶段学生由学校组织到德育基地参加1周的实践活动,可获得2个学分;初中阶段学生由学校组织到德育基地参加实践活动,可根据学生的表现列入综合实践课成绩评定。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积极探索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各中小学校要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情况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五、建立健全协作制度,促进各地德育基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各地德育基地之间要加强联系和交流,互相学习和借鉴,促进自身进步,带动整体发展。广东省中小学德育基地协作会要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以整合力量、合力促进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发展为宗旨,以交流信息、协同攻关为工作内容,以互相观摩学习,研究探讨解决德育基地发展热点难点问题为主要形式,促进交流,盘活力量,推动合作,并认真承担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任务。各级教育部门要指导和帮助德育基地协作会有效运作,并提供必要的政策和条件支持。

六、切实加强对德育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领导

加强德育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中央8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具体行动和重要措施。各级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抓实抓好各项工作。要加强对德育基地的领导,加大工作指导的力度,协调和整合各方力量,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加强对中小学实践教育的督促和检查,把加强实践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措施加以落实。

德育实践教育范文第8篇

德育教育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它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德育教育贯穿于小学全部日常生活各个方面,渗透在德、智、体、美、劳教育中。德育教育培养小学生爱祖国、爱人们、爱劳动的道德情感,训练小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与其他教育相辅相成,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二、德育教育与小学综合实践课相结合的必要性

(一)德育题材广泛

小学生在综合实践中亲身体验实际生活,而德育题材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其中包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等题材,还包括助人为乐、互相帮助、关心他人等题材。这些题材一方面让学生融入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树立道德榜样。

(二)德育形式多样化

小学综合实践课形式多种多样,为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寻找优秀道德榜样让小学生学习,还可以从身边例子中挑选德育题材,并让小学生亲自体验学习,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劳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的行为习惯。实践中接受德育常识方式多种多样,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小学生心理特征。

(三)德育教育过程需要实践

小学的德育教学不能只依靠书本知识学习,学生一味学习书本知识不去实践的话会对知识产生怀疑,不利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而综合实践(课)改变传统德育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亲自体验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真正掌握德育知识,塑造良好道德品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小学综合实践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生活实践中学习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要贴近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优秀榜样。学校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制定不同的综合实践课程。在实践活动中,教师亲自做示范。同时要求学生利用一些废旧资源,亲自动手实践做一些小制作,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感受资源的再利用,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品质。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让学生热爱劳动,亲近大自然,陶冶情操。

(二)分工实践培养团队精神

综合实践课活动性很强,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些难度,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教师可以采取做团队合作方式进行德育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让每个组(的)学生完成不同的实践任务,看看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对于好的组给予奖励。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团队胜利时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通过)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锻炼了社交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德育教育中观察体验

在德育教育中一味地学习理论知识不能达到教学(育)目的,要将德育知识与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助人为乐事件,并将它记录下来。学生在记录过程中体会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质。在观察体验中学到德育知识,并将知识渗透到实践操作中,让小学生在摸得着、看的见环境中体验德育内容,塑造优秀道德品质。

四、小学综合实践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一)综合实践课有助于培养小学生道德行为

综合实践课以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为主,将德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活动中有许多优秀道德行为规范让学生亲自体验学习。小学生在体验中收集一些信息,在处理这些信息的过程中将一些道德现象与自己所学的德育知识结合起来,使书本上的德育知识变的生活化、形象化,让小学生从根本上能够接受并学习。综合实践课上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引导学生用自己思想情感去体验生活中道德准则,为学生建立良好道德情操。

(二)综合实践课有助于培养学生个人品质

综合实践课强调小学生个人生活实践体验。实践活动内容包括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体验,体验内容丰富,各类学科高度综合。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期间,对个人和社会理解不多。书本上德育知识非常抽象,学生不能很好理解。通过综合实践课能够让学生接触美好生活和优秀道德准则,潜意识里培养小学生的一种“形成性影响”,让小学生受到优良传统道德熏陶,培养学生优秀个人品质。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以小学生体验为主,通过实际体验让学生学到知识。在综合实践课中渗透德育教育非常重要,它改变传统书本上德育教学方法,让小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学习优秀道德行为,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从而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德育实践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职校;德育课;公民教育;实践研究

公民教育是对全体公民进行的,以培养公民在民主与法制的框架内积极参与政治和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为目的,与公民作为法定权利和义务的主体相关的政治、法律、道德、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如何有效地开展公民教育已成为各国教育者共同探讨的问题。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借鉴西方教育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已经摸索出了多种教育模式,如开设公民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等。但由于各种因素,此两种教育模式还只能在部分地区、部分学校或班级试点进行,它的推广还需要一个过程。在现实条件下,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除了借鉴以上经验外,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学应承担起进行公民教育的职责。

职校德育课教学中进行公民教育的可能性

职校德育课教材中具有公民教育的内容由于公民教育的内容广泛而复杂,各国基于本国国情,在公民教育内容上的选择和侧重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也存在一些基本的和共同的东西。穆伟山撰文指出:当前我国公民教育内容应包括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生活态度教育、权利义务教育、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政治教育、经济教育、技能培养、知识教育、环境教育等。根据教育部规定,职校生德育主要开设的四门课程中就有很多公民教育的内容。如《职业生涯规划》中有自信、自强、热爱专业、劳动光荣、勤奋学习、敬业乐群、积极进取、终身学习、珍惜时间、培养成功者的心态、遵守职业道德、适应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培养人际沟通能力等内容;《职业道德与法律》中有遵守职业道德、关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民事权利与责任、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遵守国家法律、增强质量意识、环保意识等内容;《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中有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支持社会公共事业保护环境、依法平等竞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保障人权等内容;《哲学基础知识》中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等公民教育的内容。由此可见,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已包含在职校德育的内容和要求之中,为德育课教学中开展公民教育提供了前提。

职校德育课的任务与公民教育具有一致性公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公民。学校公民教育的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和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为社会进步提供所需的人才。现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两者的任务和目标是一致的。

职校德育课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是正式的、系统化的公民教育渠道,而德育课又是学校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必修课,可以保证公民教育的课时需要。另一方面,职校德育课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的主阵地。德育课程内容又具有较强的人文性、社会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德育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地位以及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能够承担公民教育的职责。

职校德育教学中进行公民教育的实践

德育课并不专指公民教育课,公民教育课也不能完全代替德育课。要在德育课教学中开展公民教育,使学生在德育课教学中习得公民知识、培养公民情感、提高公民能力,进而提升公民素养。应号召德育课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德育知识和教学水平。笔者拟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一课为例,谈谈德育课教学中开展公民教育的实践。

教学内容的选择德育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抓住德育课程中进行公民教育的内容来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实效性。上文中已经列举教材中关于公民教育的一些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如进行《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课教学时,教材在重点讲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时,提到了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能忽视社会效益,笔者认为这是开展公民教育的切入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个别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危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课程目标要求德育课教师在教学中应渗透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诚信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的教育,因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会成为某企业中的一名员工,他们的整体素质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所以本节课中渗透的公民教育,是德育课和公民教育的有效结合。

教学目标的设计 本节课的重点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如何设计教学三维目标?唐·罗威在《价值多元、民主和公民教育》一文中将公民教育模式分为认知模式、情感模式和经验模式三种。所谓认知模式就是通过教学,让学生获得公民知识;情感模式就是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感和公民之间的相互责任感;经验模式即通过各种经验锻炼学生,使之具备履行公民权利的能力。由于本节课不是专门的公民知识教育课,要在本节课中渗透公民教育,应着重考虑情感模式和经验模式两个方面。笔者认为应重视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和运用目标的教学设计以开展公民教育。因此,本课的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定为乐于探究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体验科技创新、科学管理、劳动者素质对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培养自身科技创新意识、诚信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责任意识。目标定为:运用经济效益相关知识分析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公民经验。

教学资源的筛选德育课教学中开展公民教育,教师应导入具有公民教育效果的教学素材潜移默化地进行情感渗透,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本节课采用情感模式完成公民意识的渗透,即通过精心选择有效的教学资源,让资源暗含的主题精神“自己去说话”,以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情感。如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导入了两份素材:一是播放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视频,视频中讲述了三鹿集团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造成婴儿患病甚至死亡,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另一段材料是某超市在经营过程中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行为受到等领导人称赞的文字材料及图片。正反材料的鲜明对比使学生感受到企业经营中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培养了职校学生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教学过程的设计公民教育是主体性教育,因为公民的本质决定了必须以人格的独立性为前提,作为公民社会的要求,它承担着培养公民民主素质的使命,缺乏人的自觉意识,或只有教师而没有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民主素质就无从谈起。德育课的课堂设计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民主,使学生获得公民经验。在设计本课时,课前让学生分小组调查身边超市的经营状况,周边环境,社会信誉等;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潜移默化,自觉培养公民意识。如学习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时,教师首先请各小组在课前调查的基础上讨论,如果你是超市经营者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经济效益,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组可以质疑发言组的观点,被质疑组应解释说明其观点。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同时也对其他组的观点提出异议,论证其可行性。学生在这样一个平等、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开展课堂讨论和探究活动,既培养了民主意识,又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引导各组给课前调查存在不利于周围居民生活的超市提出意见和建议,培养公民责任感,获取公民经验。

教学后的总结和反思在教学中,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了经济效益的含义及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特别要提出的是通过教学资源的展示和教学的精心组织,学生的公民情感得到了培育和体现,学生的公民能力得到了提高。当然,课堂教学并未结束,课后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向超市提出意见和建议,获得公民体验,使他们的公民精神延续和深化,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穆伟山.学校公民教育:传统学校教育的转型——学校公民教育的内容、目标、途径和保障[ol].(2008-02-01).http.//www.cpce.gov.hk/civiceducation.hk/pdf/e44.pdf.

[2]dow rowe. value pluralism,democracy and education for citizen-ship[g].mal leicester,celia modgil and sohan modgil(ed).politics,education and citizenship. falmer press,2000:194-203.

[3]唐克军, 蔡迎旗. 当代西方公民教育的模式[j].未来与发展,2009,(1):88.

[4]江凤. 德育课教学渗透公民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09,(9):113.

德育实践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学;渗透;历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68-02

现在的中职学校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还是比较重视的,基本上每个学期都开有一门不同的德育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较之以往每一年才开一门德育课的做法是一种较大的进步。这既是为了响应国家教育部门的号召,也是顺应当今中职学生的发展特性。因为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存在较大不足,急需全社会对他们进行长期的不懈的正面教育,中职学校当然也应该有所作为,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职责。但是笔者在多年的德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对于中职生的德育教育还应该适当渗透相应的历史教育,这对于提高中职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思想道德素质是大有裨益的。本文仅从中职德育教学渗透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1.中职德育教学渗透历史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中职德育教学渗透历史教育的内容选择

我国历史书籍、材料浩如烟海,可以不费什么力气信手拈来。但是中职生相对于接受正常正规的历史教育的中学生来说,还是有其特殊性和差异性的。所以对其渗透历史教育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须在汗牛充栋的历史书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中加以选择、取舍、使用,以期发挥相得益彰的作用。

2.1 利于培养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原则。现如今,幼儿园的孩子也能信口背出几句《三字经》古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并且在吃饭前必须熟练地齐背诵才开饭。这是因为行为习惯的教导须从娃娃抓起,从小重视。但是可悲的是我们有相当部分的中职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在中职学校还需继续进行一些灌输良好行为习惯的古语教育。如:"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的古训并不过时,老师们还需时常拿来教育、引导那些形体姿态不够端正、不大注重仪容仪表的同学们。又如: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这么浅显的交往礼仪也时常有借用的必要。借用古语的训诫既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又可多次挖掘古语的"古为今用" 培养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之功能。

2.2 利于加强中职生爱国情操的原则。

2.3 利于培育中职生优良人品的原则。如果某位同学的手机出现信号不好之现象,现在的中职生喜欢用"人品不好"来调侃。诸不知,人品不好恰是许多中职生存在的重要问题:上课吃东西、迟到、早退、旷课、乱扔垃圾、说脏话、流连网吧。培育中职生优秀人品可以"以史鉴今"。 历史教材中所介绍的墨子主张"节俭"之典型事例,就是培养学生形成勤劳俭朴的良好品德的极好素材;孟宗哭竹冬生笋,是流传中华大地一千多年来的动人故事,已成为富有悠久传统的中华孝文化的精髓;名医扁鹊周游列国,为民治病的善行;罗盛教为抢救落水儿童而英勇牺牲的壮举,凡此种种就充满了对人民的关心及热爱之情。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保持了高尚的节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历史素材可以使这些优良品德在青少年一代的身上发扬光大。

2.4 利于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原则。

3.中职德育教学渗透历史教育的教学方法

面对个性各异、活泼好动的中职生,德育老师一言堂、刻板教条的中职德育课堂是绝对不会受中职生欢迎的。在中职德育课堂上可以使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来有效进行历史教育的渗透。例如可以布置学生查阅相关历史人物的相关事迹作为课后作业从而受到教育;可以把全班学生分组,各组查阅不同的历史事迹在竞赛中渗透历史教育;可以让学生就历史人物的作为之对错进行正反方的辩论,在辩论中明事理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可以提前布置人物,让学生上台进行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表演,进入角色"感同身受"提升道德层次,不露痕迹的历史教育渗透是中职德育老师在中职德育课堂的追求目标。

中职生学习历史模范人物的优秀事迹还应当密切联系自己的实际,注重实效。在学习历史模范人物的优秀事迹时,要努力探索,认真模仿,通过对比和自省,找到自己和历史模范人物的差距和原因,然后力争思考和发现出一种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方法来弥补差距、提升层次,在精神和行动两个方面切实落实历史模范人物的优秀道德品质和行为,从而达到学习模范的最佳效果。只有这样的渗透、教育和实行,才能真正从这些历史人物的身上汲取精神营养,完善自己的道德素质,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中职德育老师在中职德育课堂渗透历史教育的初衷才能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1] 朱力宇 张伟:《职业道德与法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上一篇:教育教学管理范文 下一篇:施工道路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