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童话故事范文

时间:2023-10-29 14:12:46

数学童话故事

数学童话故事篇1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抽象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解题思路使数学变得枯燥乏味,这种“冰冷的美丽”让孩子感到毫无乐趣,“学数学”被很多孩子认为是最无趣的事情。如何让孩子会学、乐学、善学,这是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我尝试将数学与童话这一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内容结合起来,结果怎样呢?当枯燥乏味的数学遇上五彩斑斓的童话,作为一种严谨的思维训练,数学演绎出了它独有的精彩;丰富多彩的童话故事让枯燥的数字变成了具有某种意义的快乐精灵,平凡的数学知识变得光彩照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了儿童的记忆,使儿童在轻松和快乐中获得了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

通过对本校一年级207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 207名学生中有只有27名学生非常喜欢数学, 95名学生喜欢数学, 85名学生不喜欢数学;而207名学生中有201名学生非常喜欢童话, 6名学生喜欢童话,无一人不喜欢童话;95%以上的学生非常喜欢数学老师能运用做游戏或讲故事来上课,老师在数学课上讲童话故事,学生能很认真地听。

调查说明,童话走进数学课堂可以更好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个性心理学》表明:孩子“读书兴趣发展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4~6岁)为绘画期,第二阶段(6~8岁)为传说期,第三阶段(8~10岁)为童话期,第四阶段(10~15岁)为故事期,第五阶段(15~17岁)为文学期,第六阶段(17岁后)为思想期。”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第二和第三阶段,童话传说无疑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用它来巧妙地包装课堂中的学习素材,无疑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接受并消化。

面对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的低年级学生,教师只有在课刚开始的五分钟抓住学生的思想,才能有效开展后续的教学。如果教师在课始创设童话情境,会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比多少”时,我采用了这样的方法:

(1)多媒体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

师:小朋友们爱听故事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片,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

(2)讲故事。

生: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雨冲倒了,要重新盖房子,小猪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它们终于盖好了新房子!

师: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在盖房子?

生:从房子上面的兔子头像知道的。

生:小兔还给小猪准备了好吃的呢!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水中的小鱼也在为它们加油呢!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把观察到的讲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个动画片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下面我们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在这个案例中,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件形象地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童话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展开学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让学生在深刻理解主题图意义的基础上,“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逐渐转入正题,给人自然有度、水到渠成之感。

实践表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对童话入迷。《白雪公主》、《小红帽》等故事伴随着他们长大,阅读童话故事能使孩子从中懂得许多道理。例如,在学习“8的认识”时,教师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让学生装扮“白雪公主和小矮人”,从而引出“8”,还可不断变换“白雪公主”的位置,让学生区分“8”和“第8”的不同含义。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胆量也得到了锻炼。

除了利用已有的童话创设情境,还可以教师自己编。如“10的认识”可这样创境导入:在数学王国里,数字“9”总是认为自己最大,常常欺负比它小的数字,特别是“0”, “0”非常伤心,这时“1”站出来和“0”手拉手组成“10”(板书10),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这个新朋友“10”,这样不仅使抽象的数字形象化、生活化,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又渗透着思想教育,一举数得。

华应龙老师在《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一文中指出,我们的教学要成功,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启迪智慧,更要点化生命。数学童话,为数学穿上了一件美丽的外衣,努力为孩子们打造一个飘满数字音符和充满人生智慧的数学王国,实实在在地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

创设童话情境可以短时间内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是很难长时间维持下去。这时我又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用数学童话故事串联整个数学课堂?实践证明,用数学童话故事串联整个课堂,让学生走进已经熟悉的数学童话故事里,用故事演绎数学知识,故事结束了,学生对数学知识也理解了。例如在教学《认识角》时,我就采用了创设数学童话的方式来授课。

在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时,我告诉孩子们:“同学们,这就是我们数学上的角了。在很久很久以前,数学家为了研究角的方便,给角的每个部分都取了好听的名字,你们想不想知道?”在辨认角时,我说:“角王国来了几个冒牌货,你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吗?”在找生活中的角时,我说:“我们都生活在角的王国里,你能在我们周围找一找哪儿有角吗?”在找图形中的角时,我对孩子们说:“角很顽皮,它不仅隐藏在我们的周围,它更喜欢隐藏在一些图形里,你们想把它找出来吗?”在比较角的大小时,我鼓励孩子们说:“其实在很久以前,数学家就发现了这个方法,并给它命名,叫重叠法。你们太了不起了。”在游戏小结时,我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说:“老师课前特地编了一首儿歌《角》,你们想听听吗?”学生异口同声的说:“想。”接着我有感情的朗诵:“角儿角儿真奇妙,有的大来有的小。一个顶点两条边,比比画画就知道。”

在总结延伸时,我是这样进行总结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其实我们就生活在角的世界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生活中奇妙的角吧。(电脑配乐播放图片)冬天来了,大雪纷飞,角减轻了厚厚的积雪给房屋的压力,未来的天空中有了角,运动员可以操纵滑翔机自由地在太空里翱翔,先栽种的小树有了角可以帮助它茁壮的成长,在学校的操场上,在社区的橱窗上,在我们每天学习的教室里,角每天都在默默地陪伴着我们。在赛场上,角除了带给我们力与美的震撼,同时它也带给我们骄傲与自豪,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队夺得的一枚枚金牌让世界又一次记住了中国,记住了北京。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其实关于角还有更多的奥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学习,下节课老师将再次带领同学们走进角的世界,共同地去探索角的更多的奥秘!”

数学童话故事篇2

    儿童写作文,处于马不停蹄的“奔波状态”:才写了“事”,又得写“人”;才写了“人”,又得写“景”;才写了“景”,又得“状物”;才“状”了“物”,又得写“建议”……

    你方唱罢我登场,教师教得力不从心,学生学得应接不暇。“教得力不从心”,老师要对付那么多种类的作文,真不是个简单的活儿;“学得应接不暇”,这个刚上手,还没焐出点热气,又塞来个新东西。“猫头上抓抓,狗头上挠挠”,什么都学,什么都没学出个样,只好“猪头肉,三不精”。

    这怨不得教师。教材里,看图作文、编写童话、状物作文、写景作文、写人作文、记事作文、写日记、写新闻、写建议书、写请假条、写调查报告、搜集资料写作文、扩写改写、写信、写读后感……教材这么编,老师自然这么教呀。

    钢琴、手风琴、小提琴、大提琴、琵琶、吉他、笛子、箫……乐器种类繁多,学乐器,没人说要从“钢琴”到“箫”,所有乐器,通学一遍;篮球、排球、台球、乒乓球……球类很多,也没人说,学球要把所有的球通学一遍。

    一个人再有天赋,也禁不起瞎折腾。每个人只有找到自己的“点”,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一个人若浑身上下都是“点”,这些“点”还要同时“开花结果”,那就不是“人”了。人身上的“花”,大都一朵一朵地开;果,要一个一个地“结”。“全面发展”,不是一上手,什么都要学,“全面展开”地学。“全面展开”的“全面发展”,产出的往往是“全面平庸”,“全面平庸”又生出“全面憎恶”:人,处在平庸的位置上,要么憎恶“位置”,要么憎恶自己。

    作文这东西,放眼望去,哪个学生适合写童话,哪个学生适合写诗歌,哪个学生适合写新闻,谁也没那个眼力啊。

    那么只有挨个儿去试?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问题在于,你试出了这个孩子适合写新闻,那个孩子适合写童话,另一个孩子适合写报告,接下来,你怎么教?你若还跟着教材一个接一个地教,所有的“试”都是“白试”。

    儿童作文,要从“全面展开”的“全面平庸”里解放出来。

    抓住“故事”这个“牛鼻绳”

    其实,作文教学不必在外在形式上折腾;要在内在的“核”上做文章。

    找到儿童作文的“核”,也就找到了突围之路。我以为,儿童作文的“核”,名叫“故事力”——让儿童讲清、讲好自己的故事,那是一个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作文能力。

    “故事力”训练是作文的“童子功”,好比练武之人的桩功、掌功;而各种文体训练,便是各路拳术的一招一式。桩功、掌功没练好,招式再漂亮,一上阵,马脚尽露,花拳绣腿,禁不起人家结结实实的一巴掌。

    童子功,什么时候练最适宜?——当然是“儿童期”。

    小学三到五年级的作文教学,要让孩子老老实实地学写故事。咬定“故事”不放松,就能打好“写故事”的功底。六年级,再学写信、写新闻、写读后感,一点也不迟;桩功、掌功练好了,其他的都好办。

    盯住故事,写上两三年,每个孩子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一个会写故事的人,不用担心他不会描写、抒情,乃至议论;一个会写故事的人,也不用担心他不知道写外在的景、内在的情;一个会写故事的人,更不用担心他不会其他文体的写作……抓住故事这个“牛鼻绳”,儿童作文便能从千头万绪中解脱出来。

    儿童天生的“故事属性”

    “最简单的写作就是最好的写作”,因为“简单”到你不以为自己是在“写作”,那才是真正的写作。

    儿童作文,一旦指向儿童自己的故事,便有了写不完的事儿。儿童的生活本身就是由故事构成的,他们是天生制造故事的高手。只要他们讲起自己的故事,便会手舞足蹈,忘乎所以;只要他们写起自己的故事,很容易忘了作文这回事,只是一次重新经历,这是最好的作文状态。

    你要知道,没有一个儿童想过“平静的生活”。孩子憧憬故事,迷恋故事,渴望故事。没有故事,儿童似乎就失去了“活泼”的气息:学习平平而在伙伴中有较高威信的孩子,往往都有制造故事的“领袖”才能。他们还把握不住“故事”和“事故”的差别,一不小心,“故事”成了“事故”,于是,一个个可爱的“调皮鬼”,都成了“可恶”的“捣蛋鬼”。对于作文而言,“事故性”故事,更曲折、更迷人、更吸引读者。

    “后进生”、“头疼生”,往往拥有丰富的故事。他们只是没有意识到,也从没有人告诉他们,他们经历的“事故”到了作文里,居然会是“宝藏”。作文很简单,无非是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事儿。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很少真正让儿童写自己的故事。有老师说,我也让学生写自己的故事,他们没故事呀。——不是儿童没有故事,而是他们没有老师“要的”那种故事。

    儿童故事的价值观和大人“要的”故事的价值观,是如此的不同。小时候,裤兜有一回破了个洞,烟壳从洞里跑掉了,好一阵子,我都提不起神来。那烟壳,在大人眼里只是扔掉的垃圾而已。反过来,大人眼中重要、重大的事情,在孩子的眼里,可能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一个幼儿园孩子的眼中,脖子上的白金挂件,远不如伙伴们手里正玩着的“肥皂泡泡”。

    一位同学在作文里称吴凡为“狗凡”。我说,绰号是美好童年的一部分,不过,绰号不应伤害当事人,当事人若不接受,以后就不要叫了。我问吴凡:“你接受‘狗凡’吗?”我原以为,吴凡一定不会接受,我可以顺着“不接受”往下“教育”。没想到,吴凡说“我接受”。课后吴凡告诉我,狗,在他们眼里,是跑得很快的动物,叫他“狗凡”,是夸他跑步速度快。

    不充分认识儿童、儿童故事,不充分尊重儿童、儿童故事的价值取向。作文教学不可能指向儿童的心灵,不会有实质性突破的一天。有人说,一切教育的幸福,在于我们理解了儿童;一切教育的不幸,在于我们误解了儿童。作文教学亦然。当儿童写出了自己眼里、心中的故事,成人一棍子打过去:你那也叫故事,这些也能写成作文?——一切都完了。

    成人眼里毫无“价值”、“意义”的游戏,儿童可能制造出纯粹的故事。游戏的本质是故事。有游戏、有故事的儿童,才生活得精神抖擞;排除在游戏、故事之外的儿童,总显得萎靡不振。儿童与故事的关系,恰似人和影子的关系,只有阴暗的日子,影子才会消失。哪怕一丁点的星光,影子就回来了。然而,儿童自身并不清楚,自己一天到晚活在故事里。生活在故事中的人不知道真相,正如地球上的人时常忘了地球引力一样。没有感觉到在制造故事,这本身说明,儿童天生具有“故事属性”,儿童与故事浑然一体。

    有人说,“故事”是人的基因遗传的组成部分。这话不一定能从“遗传学”角度考证,不过,儿童真的离不开故事,有故事的童年才是充满生命质感的童年。儿童的作文指向自己的故事,那么,作文一定具有童真、童趣;儿童的作文指向自己的故事,那么,作文就成为儿童心灵的窗口,经由这个窗口,语文老师将步入儿童的心灵世界,作文将成为师生之间一座心灵的桥梁。

    进入作文训练的“核”时代

    儿童天然具备讲故事的冲动。当然,这不等于说,不用老师教,儿童便能写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指向“故事”的儿童作文,学生的学,有了向心力;教师的教,有了主心骨。这个主心骨,即“故事力”。

    孩子怕作文,第一怕“字数”不够。如果拿起笔来,能轻而易举写上五六百字,作文还有什么可怕的?大凡写不长的故事,故事里的“人”都是不开口的“哑巴”。如:

    有一天晚上,我有一道数学作业不会做,她就跟我仔细解题,但我怎么搞也搞不懂。妈妈就跟我一字一句地慢慢说,最终我们在11点前完成了。

    妈妈“跟我仔细解题”,说了多少话呀;“我怎么也搞不懂”,“我”又说了多少话呀。可小作者呢,偏不让妈妈和“我”说一句话。所以,只有让故事里的“人”“开口说话”,学生才能摆脱“字数”的困扰。

    “故事力”训练,从“对话”入手,最直接、便捷,因为听觉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基本上是听到什么,写下来便是了。

    “说话句”具有较强的包容性,能将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理,全都“揉”进来。人物的对话,由“提示语”和“说的话”组成。提示语,往往要描写“人”说话时的种种表现、想法。

    作文中的“对话”练习,大致要有如下步骤:(1)认识作文中的“人”原来如此会“说话”。(2)“说话句”的五种形式。(3)表示“说”的字词有很多。(4)精彩藏在“提示语”中。(5)提示语位置的细微差异。(6)说的话要符合人的特点、身份。(7)各种说话句的综合使用。(8)“直接说话句”和“转述”的差异。(9)哪里写“对话”,哪里不写“对话”。(10)返璞归真的提示语。(限于篇幅不展开,下同。)

    绝大多数的故事,都伴随着一连串的“对话”,写好了“对话”,故事也就“有声有色”地写出来了。

    也有的故事,极少有人物“说话”。如:

    到了考试,我领到卷子一看,还好,这都是我做得来的题目,我认真地做考试卷,终于写完了,然后,我一丝不苟地检查,下课铃响了,我趁着最后的时间再次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问题后,才放心地交了试卷。

    考试,没有“人”说话,要写“考试故事”,怎么办?

    与“外部语言”相对的是“内部语言”,一个人会闭上说话的“嘴巴”,但内部的心理语言,则永远也断不了,哪怕你睡着了。因此,做考题、检查考卷,嘴巴不动,内在的心理语言却几乎可以把人“淹没”。

    有了内部语言的注入,看似无声无息的故事也能讲得绘声绘色。“下节是语文课,老师说要检查背诵情况”,“老师说”就那么几个字,注入内心的感受,文字便飞起来了:

    糟了、糟了,我以为明天老师才检查,昨天做完作业,还上了一小时的网。怎么办、怎么办,要是背不出来,传到妈妈的耳朵里,不骂死我才怪呢。

    我有两个地方不是很熟,老师都有火眼金睛的,专门抽你背不出的地方。要是抽到我不熟的段落,那就惨了。快,趁课间还有几分钟,临时“抱佛脚”,“抱”得熟一点……

    “故事力”训练的第二步,即关注内部语言,大致步骤有:(1)讲故事:认识到内部语言是相对外部语言的真实存在。(2)猜谜语:体察活跃的内部语言。(3)闭气60秒:感受并捕捉内在的心理感觉。(4)谁写的:有一种内部语言叫“推理”。(5)选哪个:内部无处不在的隐性选择。(6)突然袭击:有层次地写出内心体验。(7)一次特殊的听写:作文要忠实自己的内部语言。(8)经常性练习:和内部语言对话。

    好的故事,不需要构思。但世上完美的故事实在太少,故事也要“化妆”,好的构思,能补救故事的不完美。

    比如一只小鸟和一只驯鹿在森林里一起游玩。这故事初听没什么吸引人的。但某版教材的课文《会走路的树》这么写:春天的早晨,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小鸟看见了,好奇地问:“你能让我到你身上坐一坐吗?”“当然可以。来吧!”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一会儿,才把小鸟送回家……这里,作者巧妙的构思,将故事救活了。

    如何帮助学生构思好的故事,小学可有一些适当的训练:(1)构思,一件十分常见的事情。(2)构思,弥补故事的不完美。(3)构思,有一定的游戏规则。(4)起步,让读者看出你的构思。(5)升级,力争拥有几条“构思线”。(6)高明,高明地藏起你的构思。(7)构思,发现内在的关联。(8)构思,把“布”想成“衣服”。(9)构思,材料的整理与取舍。(10)构思,寻找故事的“曲折点”。(11)构思,只是一种新习惯。

数学童话故事篇3

丹麦作家安徒生是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被世人称为“丹麦童话大师”,开创了作家创作童话的时代。这位童话大师一生都在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其中,以《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野天鹅》《皇帝的新装》为代表。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好看的童话故事书。比如古代印度的《五卷书》、阿拉伯民族的《一千零一夜》等,都是经过搜集整理而成的民间童话集。英国作家金斯莱的长篇《水孩子》,刘易斯・卡罗尔的中篇《艾丽丝漫游奇境记》,意大利作家科洛迪的长篇《木偶奇遇记》。我国的作家叶圣陶创作的童话故事集《稻草人》,还有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等,童话大王郑渊洁的《舒克和贝塔》《皮皮鲁和鲁西西》等,当代的《指甲壳里的海》《一座颠倒的医院》《我的影子保镖》《巫婆的院门》《幽灵电话你别接》等等。哇,有这么多,清扬姐姐都数不过来了!相信你们看过之后,一定会迷恋上这些好看的童话故事的。

童话创作最重要的当然是要张开想象的翅膀,经常用到的艺术手法有很多,比如夸张、拟人、象征、神化、变形、怪诞等等。

比如说夸张的手法吧,描写“大”和“小”时,大可以大到爱尔兰童话中的巨人:

身躯比山岳还庞大,他们声如劈雷,吹一口气就是一阵狂风,迈一步便是几公里乃至几十公里。

小可以小到安徒生童话里的拇指姑娘:

这是一朵真正的郁金香,在这朵花的正中央,在那根绿色的雌蕊上面,坐着一位娇小的姑娘,她看起来又白嫩,又可爱。她还没有大拇指的一半长,因此人们就将她叫做拇指姑娘。

拇指姑娘的摇篮是一个光得发亮的漂亮胡桃壳,她的垫子是蓝色紫罗兰的花瓣,她的被子是玫瑰的花瓣。这就是她晚上睡觉的地方。但是白天她在桌子上玩耍――在这桌子上,那个女人放了一个盘子,上面又放了一圈花儿,花的枝干浸在水里。水上浮着一些很大的郁金香花瓣。拇指姑娘可以坐在这花瓣上,用两根白马尾作桨,从盘子这一边划到那一边。这样儿真是美丽啦!她还能唱歌,而且唱得那么温柔和甜蜜,从前没有任何人听到过。

尽情夸张的童话世界可比现实世界奇妙得多。

拟人的手法就是赋予人类以外的种种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使之“人格化”。自然界里的一花一木、动物植物都可以成为童话中的主角,有思想、有感情。比如,郑渊洁的《舒克和贝塔》中的主人公就是两只聪明机灵的小老鼠。

象征是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去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或他类事物。比如,我们都知道,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就是贪婪、愚蠢的象征。神化就是赋予童话形象以超自然的力量,让童话中的主人公拥有某种魔力或超自然的能力。比如,《灰姑娘》中的老婆婆就用魔法把南瓜变成了马车,把老鼠变成了车夫和马匹。

此外,还有变形和怪诞,就是运用极度的夸张,使现实中的形象变成别的形式或者具有离奇怪异的形式。比如《格林童话》中的“青蛙王子”,就是王子被施了魔法后变成了青蛙。

总之呀,就是用自己奇特的想法让故事中的一切都具有不同的魔力,在故事中尽情表达你的想法、抒发你的感情。

新兴童话“微童话”来了!

小朋友们,除了清扬姐姐上面提到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如今你们可以读到一种新兴童话――微童话了。先来欣赏两则微童话吧:

比试

起风了,山上的风铃又唱起了欢乐的歌,小鸟不服气,要和风铃对歌比赛。风铃很不屑地说:我能一天唱到晚,你能吗?小鸟更不服气了,请来了小松鼠做裁判。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比赛正式开始,小鸟一连唱了三首歌,风铃一首歌也唱不出来,小松鼠笑着对风铃说:你输了,今天没风。

大鱼和虾米

大鱼看到一条小鱼,它追呀追呀,要吃小鱼。小鱼看到一只虾米,它追呀追呀,要吃虾米。虾米躲石头缝里,不敢出去。可是,虾米肚子饿了怎么办呢?虾米只好吃泥巴。小小的虾米虽然小,但是它们的数量非常多,千万只虾米吃啊吃啊,这才发现,这不是泥巴,而是一副大鱼的骨架。

怎么样,如此短小又很有意思的童话好看吧?就在最近几年,微童话突然跳进了人们的视线。微童话就是指在140字以内写作的童话。在短短的140个字的故事中,写尽童真与童趣。微童话的“微”,可不只是小、字数少,它同样要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鲜明的人物和主题,使得微故事具有见微知著的力量。在微博上,赵冰波、王一梅、白冰、王勇英、余雷、谭旭东等儿童文学作家,都在尝试微童话的写作。一些少儿出版社也关注到了这一新体裁,不久,我们就能看到微童话的书出版了。

微童话怎么写

微童话很短,容易记住,可以朗诵、能够复述。微童话虽然短小但情节完整而且充满了智慧,能充分表现作者的聪明才智。要怎么样写好微童话呢?

来听一听一些儿童文学作家的看法吧――

赵冰波(儿童文学作家):微童话不好写。首先要简短,在140个字的限制内有铺垫、有结尾,也就是说要有完整的故事结构,这很重要,否则人家就会看不懂。再者是对“智慧”的把握。微童话要写得有意义,充满阳光。

王勇英(儿童文学作家):微童话因为字少,需要在100多个字里营造有童话氛围,有故事情节,有童趣意味的画面感,所以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要用好,都要能起到推动故事的作用。

余雷(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微童话是一种新文体,兼有童话、寓言和儿童散文诗的特点。创作微童话的构思和一般童话相同,但结构和语言的要求更为严格,用语不仅要“经济”,更要精准。

白冰(儿童文学出版人):微童话以幻想为特质,以单一情节为线索,以浅语化为语言特征,在140字以内,实现童话故事的跌宕起伏,为读者提供鲜明的童话形象、难忘的童话意境、无限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的思想意蕴。

看来,微童话这种新文学样式创作起来也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小朋友们可不要害怕被束缚哦,听了这些儿童文学作家创作微童话的体会,怎么样,亲爱的小朋友们,有没有创作微童话的冲动了呢?如果你创作了让自己都十分满意的微童话,就赶紧向新作文杂志社砸来吧!啊,清扬姐姐已经摩拳擦掌了,期待你们创作的新鲜的热气腾腾的微童话出现在小编们的面前了。

微童话投稿信箱:

关于童话的小知识

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最贴近儿童的心理,是儿童文学特有的体裁。童话起源于神话传说,最早属于民间文学,流传于人民的创作之中。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就已经出现了童话式的人物。比如志怪小说《搜神后记》中的田螺姑娘。后来,经过千百年的演变,童话从民间童话发展到文学童话,成了文学中一种独立的体裁。

数学童话故事篇4

一、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

利用童话来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而且有利于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我在教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时就是利用童话来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的。上课伊始,我给学生讲“熊猫宝宝”的童话故事,说熊猫宝宝如何聪明,能够用竹枝在地上列竖式来计算乘法,但后来,熊猫宝宝被动物园的叔叔阿姨们请进了动物园,动物园的地面是水泥的,熊猫宝宝再也不能用竹枝在地上列竖式了,聪明的熊猫宝宝再也不聪明了,他不会算乘法了……学生们听到这里,都瞪大了眼睛,他们也为熊猫宝宝焦急。这样,整体的教学情境开始形成。这时,老师话锋一转,说:“隔壁的数学博士大象伯伯安慰熊猫宝宝,他可以帮助宝宝寻回聪明,不用歹竖式就能计算乘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完全行动起来了,他们也急切地想知道“不用列竖式来计算乘法”的方法。这样,生动的教学情境产生了。随着故事情节的步步发展,学生在童话故事营造的欢快气氛中掌握了利用乘法分配律来简便计算的方法。整节课的内容寓于一则故事之中,教师的讲解以“大象伯伯教熊猫宝宝”的形式出现,。巩固知识时又以“与熊猫宝宝比聪明”来激发学生练习,这样,教者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练得有劲,整堂课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多向活动过程,其中,学

生的学占主体地位。如何让学生更准确、更完整地获取知识并且把这些知识转化为技能,形成能力,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学习热情问题。只有学习者焕发出学习热情,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过程,才能学有所获,获有所丰。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呢?只要我们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都调动起来了,他们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童话激趣,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譬如,练习课是对刚刚学习的知识进行及时巩固和深化。学生没有了获取新知识的新鲜感,学习起来热情就会相对降低。针对这一情况,在练习课中我采用童话激趣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热情。

以教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练习课为例我就是以改编(狼和小羊>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狼和小羊的故事学生已经非常熟悉,尤其对“狼扑向小羊”的结尾很有兴趣。上课伊始,我就接着那故事向下发挥:“就在狼凶狠地扑向小羊的时候,突然传来一声大吼:‘慢!’――原来,是山大王老虎来了……”老虎不准狼吃小羊,狡猾的狼便说羊如何如何笨,留在世上纯属多余。愚蠢的山大王相信了狼的话,但为了显示自己的“公正”,决定亲自考考小羊,而且规定小羊如果做错了一题,狼就可以向前进一步,去吃小羊;如果小羊做对一题,狼就得向后退一步,远离小羊。规则讲清了,有狼和小羊画面的活动教具也挂好了,于是,一场以“救救小羊”为主题的练习课开始了。学生练习l、2题时,因一心要救小羊,做得异常的认真,好像他们的笔就是判生死的朱笔似的,小心翼翼地做,一丝不苟地检查,生怕自己一时疏忽而要了小羊的命。在进行改错题的训练时,我就进一步发展故事,说狼为了引诱小羊将题做错,好尽快吃掉小羊,故意将错误的计算方法告诉小羊。我的话刚一讲完,好多学生就大声嚷:“别听狼的话,那些题是错的。”而且纷纷要帮小羊纠正错误。这样,学生酌学习情绪空前高涨,所学知识也得到了很好的巩固。

三、推动课堂教学的高潮

童话激趣,往往能推动课堂教学的高潮产生,因为它具

产生高潮的最好的铺垫,那就是兴趣、热情。 以“救救小羊”的练习课为例,学生学习热情一直很高,着学生一次次正确的练习,狼被迫步步后退,当狼渐渐退“河边”的时候,高潮产生了,学生有让狼“恶有恶报,掉进河淹死”的愿望,整个课堂的气氛高潮到极致的地步,当狼真掉进“河里”的时候,学生们禁不住欢呼起来。

四、拓宽学生思维层面

小学生的思维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阶段。利用童话激趣的方法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这种思维形式的过渡,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层面,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五、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我们选择的童话类型或者自己编的童话内容必须具有科学性,而且童话的旨意必须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有教育意义,寓德育教育、科学教育于童话之中。

2.讲童话的目的是为了激趣,激趣的目的是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所以童话是起“导”的作用,童话的篇幅切不可过长,切不可本末倒置,大讲故事,变成教师一言堂,数学课成为故事课。

3.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殷,所以我们在利用童话激趣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利用直观手段,如投影、卡片、演示等,让学生获得鲜明的表象。

4.童话激趣的方法,弄得不好,会造成虎头蛇尾的格局,也就是说在新课导入,传授新知上教者有可能大肆喧染,而忽视了知识的识记、保持、重视和回忆,所以,童话激趣,要尽量贯穿一堂课的始终。

数学童话故事篇5

关键词:《格林童话》 《安徒生童话》共同性 差异性

・ I106.8

《格林童话》与《安徒生童话》在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的流传与推广填补了中国儿童文学的空白,同时也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写作提供了依据和借鉴,对儿童文学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格林童话》与《安徒生童话》创作背景简介

《儿童与家庭童话集》,俗称《格林童话》,是一部由格林兄弟出版的著名童话集。《格林童话》产生于19世纪初,德意志地区长时间的结构松散,导致各公国和自由城市之间形成了语言、文化、风俗等的差异性,成为形成统一民族精神的障碍。为了消除这一障碍,部分知识分子开始宣扬民族文化主义。1806年,格林兄弟开始对民间流传的童话故事和古老传说进行收集整理,共历时数十年,同时格林兄弟对文体措辞欠优雅的地方进行重新描写和润色。

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安徒生是丹麦作家和诗人,他创作的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世界闻名。他一生中共创作童话故事168篇,被翻译成150多种语言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地。安徒生的童话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作品充满了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结合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中期作品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增强。晚期作品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该时期作品基调低沉,揭露了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

三、共同性

是非观。《格林童话》与《安徒生童话》的是非观都比较模糊。例如《格林童话》里的《没有手的女孩》,讲述的是磨坊主为了钱财,将女儿卖给魔鬼,还砍掉女儿双手的故事。为了一己私利,迫害他人性命,而磨坊主的这一行为竟得到了自己女儿的理解,“您要把我怎么办就怎么办好啦,我是您的孩子。”安徒生写的故事《打火匣》中,士兵因为巫婆不肯告知打火匣作用就抽出剑将巫婆的头砍了下来,之后继续上路,对于自己杀人的行为,士兵不以为然。

亲情观。收录于《格林童话》的《十二兄弟》讲述的是一个残忍的故事。生活和睦安宁的国王与王后相继生了十二个孩子,可是都是淘气的男孩,于是国王对王后说,“要是你生的第十三个孩子是女的,我就下令杀掉那十二个淘气鬼……”接着,国王“下令做了十二具棺材……”。抚养子女是父母应尽的义务,家庭伦理道德里强调,父母要抚养和教育子女。故事中的国王在生了女儿后,便要将自己的儿子处死,足以见得国王对于亲情的淡漠,这一行为应受到谴责。《安徒生童话》里的《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同样讲述了一个为了钱财,亲兄弟也不惜谋财害命,互相残杀的故事。

爱情观。与模糊的是非观,淡漠的亲情观不同,两本童话都有着强烈的爱情观。《格林童话》中,男孩女孩历经磨难,最终都过着“王子”与“公主”般美满的幸福生活。《海的女儿》中的小公主,为了自己心爱的王子,忍受鱼尾变成人腿的难耐痛苦,牺牲自己美妙的歌喉,成为一个哑巴。她为爱情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她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令人动容。

教育意义。《格林童话》与《安徒生童话》对于人物都有着严格的划分,即美丑、善恶。在历经磨难之后,美战胜了丑,善战胜了恶。其主题思想简洁明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对于思想性格正在形成与发展的儿童而言,有很正面的教育意义,对构建儿童正确的价值观有重要作用。

四、差异性

《十二兄弟》与《野天鹅》都源于丹麦的一个民间故事。故事的主线是,国王有很多个儿子和一个小女儿,主要人物小女儿是一个柔弱的女子,但她以自己强大的决心和坚定的毅力拯救了自己被魔法控制的哥哥们。这是一个通过完成具有死亡威胁的难题而获得幸福婚姻的故事。

两个故事在描写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十二兄弟》强调情节的描写,且情节发展较快。故事是由“从前有一个国王和一个王后”开始,接着就描写国王对十二个儿子的不满,表示若下一个生的是女儿,就将十二个儿子杀掉,让女儿得到更多的财产并继承王位。伤心的母亲便要儿子们逃往森林避难。王后生了女儿后,十二个儿子只好继续在森林深处流浪。女孩长大后得知自己还有十二个哥哥,便出发寻找,找到后却因失手摘下十二朵百合,误将哥哥变成了乌鸦。为了救哥哥她必须不说不笑七年,在刑期将满之时,却因为别人的谗言而被火烧死,哥哥们在最后一刻赶到,救下了小妹妹,小女儿说出了实情最终获得幸福。全文采用正叙的形式发展,中间没有任何间断,主要写了故事的发展,对环境及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描写极少。

《野天鹅》开篇便是对环境的描写,“当我们的冬天到来的时候,燕子就向一个辽远的地方飞去。在这个辽远的地方住着一个国王。”这句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冬天,燕子要往南飞,这个辽远的地方就是在南方。短短一句话,既引出了故事,同时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对比两篇童话,可以看出《野天鹅》是经过安徒生改编加工而成的。安徒生完善了整个故事,同时对一些情节给予了更好的设定。例如哥哥们为什么会离开自己的家。《十二兄弟》里是因为国王要杀死自己的孩子,而《野天鹅》则是因为恶毒的继母。从伦理道德方面来说,继母的设定更加符合逻辑且易于接受。同时安徒生在故事里加进了“善与恶的斗争”这一新主题。善良的女主人公艾丽莎,要以一己之力对抗有权有势且恶毒的王后和主教,救出被王后施了魔法变成天鹅的哥哥。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格林童话》与《安徒生童话》有许多共通点,也同时有许多差异性。教育性、形象性、趣味性、故事性和知识性是二者共有的特性,也是我国儿童文学创过程中应具备的特性。同时二者在风格形式,叙述方式,创作手法的不同,也为我国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优秀的借鉴。《格林童话》与《安徒生童话》,一个为我们提供了瑰丽奇异的想象空间,一个给予了我们丰富的人文情怀,二者相辅相成。

主要参考文献

[1安徒生著 叶君健译. 安徒生童话全集[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

[2]格林兄弟著 魏以新译. 格林童话全集[M]. 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

[3]付晶晶. 格林童话在中国[M].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0.

[4]王姗. 格林童话与安徒生童话比较[J]. 芒种,2013(12).

数学童话故事篇6

在我国有民间口口相传的儿歌,外国小孩子也有他们口口相传的儿歌。儿歌也是儿童诗。所以最早的儿童文学也是口头文学。后来把口头相传的儿童故事记录下来才开始有了书面的儿童文学。

欧洲流传下来最早的一本童话,是法国贝洛编的《鹅妈妈的故事》,也称作《贝洛童话》,出版于1697年。这本书被列进了古典儿童文学的宝库。

把适合儿童阅读的民间故事记录下来,并对后来的儿童文学起到最大影响的,要数家喻户晓的《格林童话》了。德国格林兄弟也许根本没有想到过自己是儿童文学作家。他们两位原本是语言学者,深入山乡僻壤,忠实记录民间故事,后来为了研究日耳曼语,他们把讲给儿童听的故事编在一起(第一部分出版于1812年),这一大部书便是流行至今的儿童文学名著《格林童话》。稍后德国作家豪夫也根据民间故事写成他的《豪夫童话集》(1826),但他已不是单纯记录,而是用文学语言来写的。

当然,在《格林童话》发表近120年之前,英国中有两部小说已成了儿童爱听的故事,那就是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1719)和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1726)。但从文字来说,这两本书成人读也有点费劲,所以给儿童阅读需要经过改写,因此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改写本,其时间自然要晚些。,在传统的儿童文学中,成人作品有因为内答极其适全儿童阅读而稳固地成为儿童文学作品的,这两部小说就是明显的例子。

再往后,儿童文学出现了自己的专门作家,如,丹麦的安徒生。他一生热爱儿童,为儿童写作,他的全部作品我们称作《安徒生童话》,最早的一本集子出版于1835年。

在安徒生以后,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儿童文学在各国有了更大的发展,儿童文学各种体裁都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作品。在童话方面有:英国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1865)、吉卜林的《丛林之书》(1894)、格莱姆的《柳树间的风》(1908)、特拉弗斯的《玛丽・波平斯阿姨》(1934),意大利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1883),美国霍桑的《奇书》(1852)、哈里斯的《里马斯叔叔的故事》(1880)、洛夫汀的《杜利特尔医生》(1922)、瑞典拉耶洛芙的《骑鹅旅行记》(1906)、奥地得萨尔滕的《小鹿班比》(1923),等等。在儿童小说方面有:美国马克・吐温的《汤姆・莎耶》(1876)、《哈克里里・芬》(1884)、意大利阿米契斯的《爱的教育》(1886)、瑞士斯皮丽的《海弟》(1881)、德国克斯特纳的《埃米尔捕盗记》(1929)。在儿童诗方面有:俄国叶尔肖夫的《小驼马》以及英国斯蒂文生、米尔恩等人的作品。在儿童剧方面也有巴里的《彼得・潘》。此外还有青少年都爱看的法国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英国斯蒂文生的惊险小说、加拿大西顿的动物故事。

苏联的儿童文学

苏联儿童文学在世界儿童文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在旧俄,许多大作家都很关心儿童文学,如列夫・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等还专门为儿童写过作品。普希金的童话诗、契诃夫描写儿童的一些小说。

十月革命后,高尔基一直关心并亲自指导苏联儿童文学工作,马雅可夫斯基主动为儿童写了十几首儿童诗,用有趣的诗歌语言对儿童讲革命道理,为苏联儿童诗开辟了道路:阿・托尔斯泰写了童话《金钥匙》,改变了《木偶奇遇记》的主题,写被压迫的木偶同木偶戏班班主的斗争,他还为儿童编写了《俄罗斯民间故事》。

在20-30年代,苏联已经形成了一支专门的儿童文学队伍,其中写儿童诗的有楚科夫斯基、马尔夏克、巴尔托、米哈尔科夫,写小说的有班台莱耶夫(他的《表》发表于1928年)、盖达尔(他的《学校》发表于1930年,40年代初又写出了《铁木儿和他的队伍》),写科学文艺的有伊林、瑞特科夫、比安基。

苏联儿童文学作品的数量很多,我们从1941-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金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略知一些重要的作品。在儿童诗方面:马尔夏克、巴尔托的作品;在小主方面:卡塔耶夫的《团的儿子》、穆萨托夫的《北斗星村》、瓦西连科的《小星星》、卡西里等的《小儿子的街》、奥谢叶娃的《瓦肖克和他的同学们》、诺索夫的《维加,马列耶夫在学校和家里》、别利亚耶夫的《古堡》;在儿童剧方面:马尔夏克的《十二个月》、柳比莫娃的《小雪花》、米哈尔科夫的《我要回家》。这个时期,苏联儿童文学作家在向儿童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并满足儿童的艺术享受方面进行了探索,并作出了自己的成绩。

其后获得过列宁文学奖金的有马尔夏克、巴尔托和米哈尔科夫的儿童诗,获得过国家文学奖金的有杜波夫的《一个人的苦难》、特罗耶波尔斯基的《白比姆黑耳朵》、阿列克辛的中短篇儿童小说。

儿童文学中的国际大奖――安徒生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儿童文学有了空前的发展,国际交流也多了。1951年的瑞士成立了“国际少年儿童读物委员会”,有几十个国家参加,参加国分别设有支部。该委员会决定设立国际安徒生奖,从1956年开始,每两年发奖一次,表彰长期对儿童文学作出贡献的当代作家,1966年又增发画家奖。这个奖在国外被称为儿童文学中的“诺贝尔奖金”。除了大奖,还颁发数量较多的优秀作品奖。

下面介绍一下自1956-1980年间历届获奖作家,以帮助读者对当前国际上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品有个大概的了解。

1956年,英国法杰恩(1881-1965)。她在1916年就出版了第一部童话集《伦敦的街头摇篮曲》,1955年出版的童话集《小书房》获得过英国卡内基奖。

1958年,瑞典林格伦(1907-)。她是国际上最受欢迎的儿童文学女作家。在1945年出版第一部童话《穿长袜子的皮皮》,一举成名。由于童话中力大无穷的小姑娘皮皮十分胡闹,这部作品起先受到瑞典教育界非议,后来因为本作品在儿童中反应很好,教育界又改变对作品原有的看法,承认作品反映了儿童的那种受到大人压抑的幻想和他们的好动性格。林格伦随后写了几十种作品,有童话(如在著名的《小飞人》三部曲中创造了一个为世界各国儿童喜爱的新童话形象:背上有螺旋桨。一按肚子上的按钮就能飞的小胖子),有小说(包括没有曲折故事但富有儿童情趣的小说,写儿童侦探迷的惊险小说),还有图画故事。

1960年,西德克斯特纳(1899-1974)。他1928年就因发表《埃米尔捕盗记》而享有盛誉,这小说写一群孩子帮助一个遭窃的外地小孩侦察、监视、追踪并智擒一个盗贼的故事。希特勒上台后作者遭到迫害,战后担任西德笔会主席,1949年又写了儿童小说《两个小洛特》,内容讲父母离婚后分别抚育的一对孪生姐妹如何使父母重新合好。

1962年,美国德・容(1906-)。他生在荷兰,8岁随父母定居美国。1938年写出第一本儿童小说《大鹅和小白鸭》。1954年写的小说《学校上面的车轮》获美国纽伯里奖。他除了写小说,还写童话。

1964年,法国吉约(1900-)。他曾长期在非洲教书,并在那里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50年回国,同时发表第一部动物小说《象王子萨马》,写象王子被捕,卖给马戏团。最后逃回森林。他写的大多数是动物小说。电影《白鬃野马》就是根据他的故事改编拍摄的。

1966年,芬兰扬松(1914-)。她是位作家、画家。1945年出版《小特罗尔和大洪水》。小特罗尔是斯堪的纳维亚民间传说中的一种生物,她的作品大都以它为主角,还自编自画了许多图画故事,根据这些童话拍摄的木偶片多达30多集。

1968年,西德克吕(1926-)。他的代表作是《曾祖父和我》,获1960年德国的儿童文学奖。本作品写一个孩子因妹妹出麻疹,暂住曾祖父家,听到的各种传说的故事。

1970年,意大利罗大里(1920-1980)。他是意共党员。用童话和儿童诗的方式给孩子讲各种革命道理。他的代表作《洋葱头历险记》、《假话国历险记》和儿童诗集很受我国小读者的喜爱。

1972年,美国奥德尔(1903-)。他担任过电影摄影师、报馆编辑,原先写。以后从事创作儿童文学。1960年写出儿童小说《蓝色海豚岛》,获美国纽伯里奖。本作品讲一位印第安姑娘在孤岛上生活了18年的故事。

1974年,瑞典格里佩(1923-)。她在1957年开始发表儿童作品,主要是写一些少年自立谋生的生活小说。作者热情希望少年做有益于社会的人,同时规劝父母关心和了解子女,不要和他们对立起来。

1976年,丹麦伯德克尔(1927-)。他在创作上早有成就,为了响应为儿童写作的号召,在1967年写了《西拉斯和黑马》,获丹麦科学院儿童读物评比大奖。读者认为她的小说受卡夫卡影响,带有寓言性,称她为“儿童文学中的卡夫卡”。

1978年。美国福克斯(1923-)她1973年写的《奴隶舞者》获得过美国纽伯里奖。

1980年,捷克日哈(1907-)。他原是教育工作者,曾任布拉格儿童文学出版社社长,现任捷作协常务理事、《文学月报》编委。他写的很有成就,为儿童写作也已有40年历史,主要写童话和儿童小说。1954年写的小说《冈济克到农村》讲一个城里孩子到农村过暑假而受到深刻的教育。此书亦拍成电影。

数学童话故事篇7

后小河小学2014年元旦“智慧园”活动方案

我校书香校园的创建将学生的读书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教师专业化成长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凸显出强有力的教育功能,促进了学校和谐发展。打造书香校园,为我们学校的品牌发展找准了支点。我们在校园内播撒读书的种子,强化阅读的理念,营造阅读的氛围,构建阅读的课程,开展阅读的活动,努力使阅读成为师生的生活方式,成为师生的自觉习惯。“让人人爱上阅读”是我们的活动主题,“我的阅读我做主”是我们这次读书活动口号,读书活动,使教师树立享受读书,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一生与书香为伴;读书活动,使学生真正地认识到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要与好书为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以读书长知识,以读书增智慧,以读书促养成,以读书树理想,以读书育人格,形成浓厚的校园读书氛围,使师生读书活动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工程。我校将在元旦积极开展“读书成就梦想”智慧园活动,方案如下:

活动时间:2013年11月30日——31日(周一、二)

活动地点:后小河小学至善厅及各班教室

参加人员:全体少先队员

指导思想:为推进全民阅读,尤其是在少先队员中倡导阅读风尚,我校大队部推出“我的一本课外书”达人秀活动。

活动宗旨:阅读是精神意义上的存储,希望全体少先队员能多读书、读好书,这样在人生的道路上就可以随时提取所需要的经验、智慧和能力。我们此次活动的目的,就是“今天存储知识,明天提取智慧,读书成就梦想”。

活动环节:

一、每个中队选出小河八大家“小小安徒生”、“小小李白”、“小小司马迁”、“小小朱自清”、“小小哥白尼”、“小小曹禺”、“小小华罗庚”及“小小曹雪芹”等八个方面的优秀小读者各一名作为选手。

二、每个参加的选手需要准备:

一本课外书及介绍本书中的主要内容的演讲词

我最喜爱的十本课外书的书单

小河红领巾“阅读银行”储蓄册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2013年12月16日——20日)

以各中队为单位开展“我的一本课外书”活动,评选出优秀的代表参加后小河小学2014年元旦“读书成就梦想”智慧园活动,每个中队推荐参加选手,剧作类、小说类、散文类、童话类、数学类、科学类、历史类、诗歌类各一名。

第二阶段:(2013年12月23日——27日)

1、在各中队推荐的基础上,开展学校海选工作,评选出优秀选手进行组合训练,准备智慧园汇报展示。

2、方案制定策划组织成员:

赵红校长、高爱玲校长、刘丽萍主任、孙丽丽主任、聂峻梅老师、

评委组成员:

韩芳老师(“小小曹禺”剧作类)、 郝怡老师(“小小曹雪芹”小说类)、

赵蓓老师(“小小安徒生”童话类)、许学梅老师(“小小朱自清”散文类)、

常林老师(“小小华罗庚”数学类)、杜磊老师(“小小哥白尼”科学类)、

任众老师(“小小司马迁”历史类)、白志红老师(“小小李白”诗歌类)

3、“我的一本课外书”达人秀活动考核细则:

“小小李白”(诗歌类)

低段:1、学生能熟读熟记书中内容。

2、学生要了解书中的作者、朝代,了解大意。

3、学生会用歌曲的形式演唱、表演古诗。

中段:1、学生能够背诵书中的好段落,熟知作者、朝代、大意。

2、学生要了解有代表性的诗人,并且能够讲出诗人的历史故事。

3、学生能够归纳总结出诗歌的分类,例如:描写四季诗、出塞诗、送别诗等等。

4、学生能够创作出简单的诗歌,能够将创作的诗歌集汇集成册。

高段:1、学生能够在熟记书中内容的基础上,非常熟悉本书的作者、创作朝代、大意、写作背景。

2、学生能够知道古诗、词、现代诗歌等等各类诗歌的特点,积累创作诗歌的知识,掌握诗歌的规律特点,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作品,汇集成册。

3、能够将经典名作,诵、演、说、唱等等形式呈现。

“小小曹雪芹”(小说类)

低段: 1、了解所读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三要素)

2、能够流利的朗读小说中自己喜欢的片段。

3、能将所读的小说插图并汇集成册。

中段: 1、了解小说的分类: 按篇幅长短分类 、按作品类型分类 、按艺术表现分类、按写作语言分类、按作品内容分类 、按写作风格分类、 按文字语言分类 、按作品载体分类、 按写作人称分类、 按主义流派分类、 按年代分类、 按进程分类分类。

2、知道一些著名小说作者及著作、朗读小说精彩片段并积累。

3、将自己读过的小说制作成“好书推荐”交流册。

高段: 1、了解创作小说的细节、创作的技巧、创作的经验、创作的误区。能知道网络小说创作技巧及分类,(玄幻类 奇幻类 武侠类 仙侠类)掌握一些当代作者、古今小说主要作品、古代小说、 现当代小说的知识。创作小说汇集成《小说集》。

2、背诵积累经典片段。

“小小司马迁”(历史类)

低段:通过阅读历史类书籍学生可以绘制历史人物形象,

写出历史人物姓名。

中段:通过阅读历史类书籍学生可以根据历史故事情节绘制小报。

高段:通过阅读历史类书籍学生要进行经典故事演读。

“小小曹禺”中队、个人(剧作类)

低段:了解什么是剧作,知道一些著名的剧作家和剧作类书籍。

中段:通过读剧作类的书籍,表演喜欢的故事情节。

高段:阅读剧作类的书籍,以阅读指导的形式呈现阅读班会课。

“小小安徒生”(童话类)

低段:1、喜爱阅读童话故事,能借助拼音自己读童话故事。

2、可以以亲子共读与师生共读的形式阅读童话类书籍,并共同写出阅读感受。

中段:1、有阅读童话故事的浓厚兴趣,主动阅读中外童话故事。

2、将自己读过的童话制作成“好书推荐”交流册。

高段:1、能够主动而独立的去阅读童话类的书籍,能从童话中感受人物性格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阅读积累童话的写作特点,创作各类童话汇集成册,以各种形式体现所阅读的童话故事。

“小小朱自清”(散文类)

低段:1、阅读经典散文,精读精彩的片段。

2、能够有感情的配乐朗诵优美片段。

中段:1、了解散文的基础知识,名人名作。

2、精读散文名著,交流心得,创作简单的散文汇集成册。

高段:1、能背诵名家名作,开展漫步散文殿堂知识竞赛。

2、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文章中的优美语言,结合具体的描写能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小小华罗庚”(数学类)

低段:1、有兴趣的去阅读数学类书籍,了解书籍中的数学知识及数学家的故事。

2、用亲自共读、师生共读的形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生活中的数学。

中段:1、主动去阅读数学类的书籍,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课本上的知识掌握数学学习的技巧。

2、通过阅读数学类的书籍,养成良好的数序学习习惯。

高段:1、结合阅读数学类的书籍,讲出成功数学家的故事。

2、通过阅读数学类的书籍,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生活中的数学》编辑成册进行智力竞赛。

“小小哥白尼”(科学类)

低段:1、通过阅读科学类书籍,了解中外的科学家及著作。

2、制作所读书籍的读书卡。汇集成册《我知道的科学家》。

中段:1、通过阅读科学类书籍,能够让学生有创作和研究的愿望。

2、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制作小发明或小创作。

高段:1、主动的去阅读科学类书籍,能够了解科学家的分类及科学家的实验课题,掌握科学家对发明及创作的历程。

2、对科学知识要熟悉,智力竞赛。

第三阶段(2013年12月30日——31日)

数学童话故事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阅读;学生心理

目前,对于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的研究大多数还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反思的探析上,而从学生视角下对童话阅读的教学研究还不全面。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向成熟心理过渡的关键时期,因此,应该从学生的视角下,有效地分析童话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作用。

一、童话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误区

1.童话阅读教学的作用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通过阅读提高语文的语感和心理情感的表达,从而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具体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话阅读可以促进学生好奇心态的培养,促进发散思维的形成。(2)通话阅读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语言发展能力,提高语文成绩。(3)童话阅读可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情感表达相应提高,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

2.童话阅读教学的误区

(1)童话阅读教学的“低幼稚化”

主要的表现就是在童话阅读的内容上创新不足,老师不能将幼儿童话和小学教学童话进行区分,依然采用幼儿童话教学的模式,不能将幼儿教学和小学教学加以区分,再者也不能对小学各个年级的童话阅读加以区分。因为儿童到了小学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意识,所以,低幼稚化童话语文教学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2)童话阅读教学的“重功利化”

现在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存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重功利化的误区,老师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通过童话阅读来丰富自身的语文知识,如,阅读能力的培养、生字的熟记等。或者通过童话故事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却忽视了学生对童话故事本身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如,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的童话故事《纸船和风筝》,整个故事的内容是松鼠和小熊因为纸船和风筝而成为好朋友,后来发生矛盾后又因为纸船和风筝化解了矛盾。主旨是让学生能够反思自己的言行,从而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品质。老师在上课时通常只是向学生直接灌输童话的思想,而不是通过悬念式的提问让学生自主地想象童话的故事内涵。

(3)童话阅读教学的“形式化”

现今老师为了调动课堂的气氛,就存在着每遇到童话故事的文章,就组织学生进行表演,给学生分配任务和角色,基于小学生理解能力的有限,学生有时只是简单地根据课本进行表演,而童话故事究竟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根本就不了解,所以,根本就没有表现童话阅读本身的价值。

二、以生为本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

1.绘声绘色地进行童话讲解

小学生正处于儿童玩乐的时期,所以,他们很难对一件事情做到集中精力,所以,老师在童话阅读的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不能将学生“拴在”课堂上,而是让学生真正地喜欢课堂而自愿地进行学习,所以,老师在讲童话故事时要做到绘声绘色,用多种形式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丑小鸭》的故事时,老师应该以丑小鸭的角色进行讲解,可以加强学生的认同感。

2.运用“巧设悬念”的教学方法

语文知识是与我们的生活接触最为密切的一门学科,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情感的培养,还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这就需要教师在童话阅读的教学中要将巧设悬念的方法应用到课堂中。巧设悬念是教师通过简洁的语言以及生动传神的表情,设置谜团,让学生产生好奇心理,诱导学生去想象和猜测,这样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在讲授童话阅读时也应该巧设悬念。

如,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的童话阅读《失踪的森林王国》,主要通过森林王国失踪前后的故事,来告诫人们不能乱砍滥伐,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品行。教师在课堂中先进行前面的故事讲解,然后提问:“可是有一天森林王国却失踪了,同学们知道是为什么吗?”这样就会给学生留下悬念,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3.注重教学工具的辅助作用

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他们正处于个性发展的童年时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具有强大的好奇心,但是还不能做到对童话故事的深刻理解,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地利用教学工具,将童话故事的内涵简单化,如,展示童话故事的精美插图,或者采用视频的形式播放动画和音乐,然后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促进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学习和了解。

总之,完善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的目标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视角下考虑,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运用巧设悬念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上一篇:运动会方队口号范文 下一篇:探索勾股定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