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17 16:30:14

社会发展计划

社会发展计划篇1

基于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和对我区发展机遇与现状的把握,年全区经济工作围绕打造“对外开放第一门户”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突出“抢机遇、促开放、惠民生、求突破”十二字方针,重点抓好开放高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城乡统筹、“六个”、民生民利等方面的工作,掀起新一轮大开放大发展的热潮,力争在“”收官之年取得重大实质性突破。

二、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12345”:

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增长25%;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亿元、增长25%;

3地方财政收入(不含北部新区)突破30亿元、增长13%;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0亿元、增长5%;

5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增长15%。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2%;引进到位资金150亿元,引进外资4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到18亿美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不低于320天。

三、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和措施

(一)抢抓外环时代机遇,加快开放平台建设。面对“外环时代”、两江新区和开放高地建设机遇,迅速实现思想观念、发展思路、工作方法的大对接大转变。配合推进江北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确保年内完成机场第二跑道和新航站楼主体工程,配合做好四期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完成西部国际会展中心6000亩土地征用工作,开工建设一期工程。完成保税港区一期2.37平方公里征地工作,推进国道319改线等交通路网建设。加快推进空港国际新城悦来片区开发,开工建设悦来大道一期工程,启动建设张家溪生态谷,推进悦来水厂一期工程和中环线悦来段建设,建成嘉悦大桥。完成保税出口加工区4平方公里征地工作和2.39平方公里“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完成投资15亿元,引进2-3个重大电子产业项目入驻,到位项目资金30亿元以上。启动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拓展区,完成一个村的土地流转,年内完成建设投资5亿元,引进农业高科技产业化项目10家以上,到位项目资金20亿元以上,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5000亩。加快推进台商工业园建设,实施玉峰山、黄桷坪片区土地整治,启动建设石港大道、东西大道、南北大道,年内完成基础建设投资10亿元,到位项目资金30亿元以上。完成洛碛化工物流基地规划,推进洛碛铁路客货运站建设,开工建设洛碛污水处理厂。

(二)实施千亿投资计划,着力提高投入强度。以大项目推动大基地建设,以高投入拉动经济高增长,计划实施重点项目246个,总投资1005亿元,年内计划投资315亿元,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0亿元。全力配合支持轻轨三号线、怀铁路二线、利铁路、两路换乘枢纽等16个市级在区重点项目建设,年内计划投资85.5亿元。计划实施区级重点建设项目230个,年内计划投资229亿元。加快推进140个市场主导类项目建设,其中工业项目100个、房地产项目18个、商贸流通项目10个、其他服务业项目12个,年内计划投资147亿元。切实抓好“五个”建设等90个政府主导类重点项目建设,年内计划投资82亿元。主动对接年中央新增投资计划,力争全年争取中央新增投资1亿元以上。认真策划储备具有区域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项目100个、储备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深入实施招商选资战略,继续举办十大主题招商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国内知名展会和投资洽谈会,重点引进以电子信息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和以现代物流、会展商务、总部经济、研发设计等为重点的新兴现代服务业,确保全年引进到位资金15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

(三)建成千亿工业大区,推动结构优化升级。实施万亿工业战略,全力建设大项目、培育大基地,确保实现开工项目100个,竣工项目100个,培育重点龙头企业100个,完成工业投资100亿元,工业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年内计划实施工业项目256个,其中技改项目132个、入驻项目124个,力争开工建设146个、竣工投产109个。实施汽摩制造“千亿产业”工程,抓好长安4万辆CM9和V101生产线、港鑫锂电池摩托车、银翔摩托扩能等69个汽摩产业项目,确保年末生产能力达到1000亿元。启动电子信息“千亿产业”培育工程,力促英业达1000万台电脑项目入驻,跟进富士康笔记本电脑项目,实施光大汽车倒车雷达、深汽车电子等5个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年末生产能力达到50亿元,3年内达到1000亿元。实施“百亿产业”成长工程,抓好泰山500KV交联电缆和海底电缆、鸽牌轨道电缆和风电电缆、凯嘉2000万套通机缸头等49个机电装备项目,确保年末生产能力达到300亿元。实施金粤服饰、段记西服和梦之诗服饰技术改造等77个纺织服装项目,确保年末生产能力达到50亿元。实施天友10万吨酸奶扩建、华牧肉制品深加工扩能等28个食品产业项目,确保年末生产能力达到50亿元。实施江北化肥扩能改造、春瑞医药扩能等45个医药化工项目,确保年末生产能力达到50亿元。实施百个重点龙头企业扶持计划,突出抓好30户重点工业企业,培育70户成长型企业,区属板块年内培育100亿级企业1个、20亿级企业3个、10亿级企业5个、5亿级企业5个、亿元以上企业35个。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开发新产品,培育名牌产品。实施32个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新创市级技术中心2家、部级技术中心1家,全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经费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新产品产值达到550亿元,创建著(驰)名商标3个、名牌产品5个。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空港大道木耳延伸段,启动建设台商工业园石港大道、南北大道、东西大道和黄桷坪片区松鹤路等道路,完成空港工业园区B区连接农业园区排洪箱涵及排污管网建设,完善现代农业园区道路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新建空港新城110KV和220KV等2座变电站,建成投用高屋220KV、台商工业园110KV、农业园区110KV等3座变电站,建设空港工业园区、空港新城、悦来、龙兴等4座20万方/日配气站。

(四)推进千亿商贸战略,增强消费拉动作用。着力推进“一线两圈”大商贸发展战略,加快打造商贸大区、美食名区、会展新区、物流枢纽,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亿元。加快推进SM购物广场、中国际等商业中心建设,促进金港国际购物中心发展,加快打造百亿商圈。积极支持机场高速沿线的三亚湾水产市场、灯博中心、涌鑫家纺城等消费市场建设,着力打造黄金消费走廊。加快推进十大专业市场建设,启动建设灯博中心,加快建设西部工程机械交易租赁中心二期工程,积极支持国际五金机电城、龙溪建材城等专业市场发展壮大,年内汽车零售额突破100亿元。加快推进十大酒店建设,年内新增三星级酒店3家、四星级酒店2家、五星级酒店1家。加快推进十大特色商业街建设,加快建设北城国际、盛世北辰等商业步行街区,大力引驻国内外知名连锁经营企业,连锁经营销售额占社零总额比重超过50%。加快发展重点餐饮企业,推动安龙都等特色美食街上档升级,力争餐饮业营业额突破30亿元。加快推进十大现代物流企业建设,建成庆荣物流、中盐物流等项目,开工建设中邮物流、领盛物流、中百仓储物流、领先公共物流等项目,新引进物流企业3家以上,货物运输总量达到3000万吨。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规范化管理,继续组织实施家电下乡和汽摩下乡,着力扩大农村消费。

(五)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发展镇域经济。认真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和支农强农惠农方针政策,着力推进农村改革与开放。促进特色优势农业升级,建设茨竹等3个万亩蔬菜基地,新发展蔬菜1万亩。建设以兴隆杨梅、统景柑橘为重点的优质水果基地,新增水果种植面积2.5万亩。着力打造大盛南方肉兔之乡,配套建设10个肉兔专业村。新增出栏肉兔50万只、生态草鸡50万羽。实施“消费下乡”战略,加快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开展龙兴古镇、统景温泉旅游主题年活动,举办放牛坪梨花节、玉峰山樱桃节、重桥葡萄节等“四季欢歌”旅游节会活动,推进木耳白云湖、大湾团丘湖、茨竹华蓥山旅游项目建设,启动草坪温塘河流域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全年接待游客6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实施农产品和农民“双进工程”,推进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做大做优重桥葡萄等10个特色专业合作社,新发展农村专业大户3000户。扶持发展10个产销一体化重点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开展农村与社区、农产品基地与超市对接活动,举办优质农产品展销会,拓展农产品进城渠道。抓好在家农民全员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万人、非农就业技能培训1万人。建立农民工就业基地,促进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实施强镇兴村工程,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新增农村土地流转2万亩,集约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建设标准厂房5万平方米,策划包装农业板块重大招商项目20个,引进农业高科技产业化项目10个以上,到位项目资金4亿元以上。加强农村环境改善,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和农房风貌整治工程,启动建设康居示范点14个,新建“巴新居”1000户,改造农村危旧房700户,搬迁地灾隐患区农户500户。开工建设统景等7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和兴隆垃圾收运工程,新建农村沼气池3000口,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率达到45%以上。完成苟溪桥水库建设前期工作,新建13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六)着眼国际化标准,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突出规划引导、新城建设、旧城改造、精细管理,加快建设现代化大都市。扎实开展“规划工作年”活动,调整优化分区规划,高标准完成都市功能区、卫星城镇、综合交通等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编制,切实搞好城市风貌设计。强化《市城乡规划条例》宣传和执法力度,重点抓好二环以内违法建设整治工作,年内拆除违法建筑20万平方米以上。全面拉开空港新城骨架建设,全力支持西部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工程建设,提速建设等骨干道路和高岩配电站等配套设施,年内新拓展城区面积2平方公里。积极推进旧城改造,完成市级危旧房改造片区余下的4万平方米拆迁扫尾工作,完成丁字口扩大片区等8万平方米旧城拆迁,基本完成两路农贸市场片区等计划外单列的20万平方米危旧房拆迁。按照A类城市管理标准,下决心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城市数字化管理,建设城市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增设城市停车场所,规范交通管理,解决城市交通堵点。深入开展城区综合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城区卫生死角环境整治,消除无灯区、昏暗区,规范户外广告和占道经营,整治机动车违章鸣号和营业性娱乐场所噪声污染。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小城镇,编制二环以内城镇组团式规划和二环以外小城镇建设规划,启动统景、洛碛、茨竹小城镇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提高城镇化率2个百分点。

(七)推进“六大”建设,着力打造新亮点。加快推进宜居建设,着力提升居住品质,优化公共空间,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创建全国绿色建筑示范区,推进南方玫瑰城、旭辉尚北郡等高品质住宅区建设,建设商品住房250万平方米,销售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城区危旧房拆迁改造和30万平方米城市景观整治,实施重点街区和干道节点夜景灯饰建设改造。建成公园、黄桷坪公园、骝马山桃源公园,完成碧津公园和盘溪河公园改造,启动建设环山两江公园。建成宝桐路广场,改造安龙都广场。实施“三河七湖”治理工程,水质提升到IV类标准。实施城区三级管网改造,新建城区供水管网10公里、排污管网20公里。持续推进环保“四大行动”,实施重工业“退城进园”搬迁工程,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不低于320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3%,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92%以上。加快推进枢纽建设,全力配合轻轨3号线、两路换乘枢纽、万城际铁路、机场专用道等市级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推进同茂大道、春华大道等区级重点项目建设,启动建设双凤桥立交、机场立交,打通城区断头路10条。完成国道319和国道210大修工程,改造建设、连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启动建设,新建村道100公里。加快推进生态建设,完成公园景观大道、大道等城市干道节点景观绿化和双凤支路拆危建绿任务,新增城市绿地136万平方米。实施16万亩森林工程建设,完成外环高速公路25.6公里通道绿化、现代农业园区拓展区周边5000亩生态绿化、大湾镇邻高速公路两侧万亩苗圃基地建设,启动实施洛碛万亩库周森林屏障工程,新建后河流域木耳兴隆万亩笋竹基地和御临河流域石船统景大盛万亩柑橘基地。加快推进健康建设,启动区医院外建一期工程,完成双凤桥、双龙湖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等4个中心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实现34个社区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建成体育馆,启动建设巴武术训练中心,新增农民体育健身设施64个、村级健身路径60条、社区健身路径20条、登山步道4条,14个社区各新建塑胶篮球场1片、羽毛球场2片、乒乓球台2张,建设盘溪河运动公园和黄桷坪体育休闲运动公园,建成学校塑胶运动场27块、塑胶篮球场33块,积极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加快推进平安建设,实施城区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建设工程,建设GPS、CIS扁平化指挥高度系统,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系统、食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和GPS定位监控系统,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实施道路安保工程、危旧桥整治工程和危桥码头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文明建设,抓好第二轮城乡文明共建工程,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继续开展“唱读讲传”活动,以红色文化提振人民精气神。

(八)更加注重民生民利,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扎实开展“学校建设年”活动,完成城乡学校资源整合及校园布点规划,新建龙塔、冉家坝、空港新城3所城区小学校,启动37所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和47所城乡学校校舍安全工程,消除学校D类危房。全面建成校园网、“班班通”,中小学教育设备配置基本达到教育部2006年标准。加快推进“双高普九”工作,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达到95%以上。推行小学生“一杯奶”工程,提高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补助标准,完善高中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办法。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经济适用房10万平方米、廉租房3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3万平方米、安置房2万平方米,支持企业修建倒班房3万平方米。落实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企业缴费率优惠政策,新增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参保5万人次以上。争取纳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推进农村敬老院标准化建设,完成双凤社会养老中心和6个社区托老所建设,敬老院床位利用率达95%以上。完善落实以就业培训、就业援助和就业扶持等为主的就业促进政策,完成就业培训3000人,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累计建成“充分就业村”80个、“充分就业社区”70个。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工作,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0万人。积极参与全国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完成区生殖健康中心和9个镇街计划生育服务站改扩建工程,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6%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启动建设空港两江文化艺术中心和新华空港文化城,完成村文化室和社区文化室建设,实施有线电视、固定电话、互联网络“村村通”工程和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鼓励精品文艺作品创作。稳步推进城市社区分设工作,完成100个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改造和所有城镇社区办公阵地建设,实现社区办公阵地全覆盖。深入开展干部大下访活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社会发展计划篇2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3%,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3%和4.8%。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今年重点要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方针的关键,加快构建现代化交通体系和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围绕构建快速铁路系统,以实现各市州地有快速铁路通过并进而规划建设用快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联结各市州地首府为目标,大力推进贵广快速铁路建设,开工建设贵阳至重庆快速铁路;加快推进贵阳至成都快速铁路和贵阳至昆明、贵阳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规划建设各主要产煤地区之间的煤炭运输铁路。围绕构建高速公路体系,以十年左右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为目标,加快我省已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在“*”期间全面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建设投入机制,加大省财政投入力度,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54公里以上。改造国省干线公路461公里。开工建设通乡油路3194公里,使“*”规划的1万公里通乡油路提前一年全部开工建设,新增90个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建设通村公路1.3万公里,新增1000个建制村通公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农村通组公路建设。进一步加快民用航空和内河航运建设。

加快构建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开工建设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和一批“滋黔”工程。实施18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8个在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争取开工建设盘江灌区。完成130万亩烟水配套工程。建设100个以上农村饮水安全和烟水配套地下水开发利用项目。开展统筹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实施长距离管道送水的高效集约用水项目建设试点,新增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启动实施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完成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任务。依法足额征收水资源费和水能资源有偿出让金。

(二)把解决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将油菜纳入良种补贴范围,确保国家各项涉农补贴资金一分不少地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按照三个“大幅度”的要求,加大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扎实抓好以县为主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逐步建立整合各种支农资金发展农业、农村的新机制。进一步强化涉农资金使用监管。

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实施杂交水稻、杂交玉米、马铃薯各1000万亩增产工程,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50万吨以上;认真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完善粮食风险基金和地方粮食储备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国家下达我省的437.07万公顷耕地保有量指标不突破;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加大中低产田造力度,加快实施沃土工程,提高耕地质量;大力开展造地,整理复垦开发土地100万亩,不断补充耕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减轻城市和工业发展给保护耕地带来的压力。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良种繁育、疫病防控等畜牧业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建设,扎实推进33个县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建设,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加快优势蔬菜产业带和规模化商品蔬菜基地建设,进一步巩固烤烟、油菜生产,大力发展马铃薯、茶叶、油茶、精品水果、中药材、花卉等大宗特色优势农产品。培育发展一批面向珠三角、东盟市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重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培育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加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大力推广普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整合农村信息资源,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支持供销合作社面向农村搞好服务,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经纪人队伍。

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实施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上,按照新的扶贫标准,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扶贫开发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坚持先易后难、样板先行,按照打捆使用、滚动发展的资金使用原则,以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提高人口素质为重点,深入实施开发式扶贫,着力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0万人以上,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万人和农村贫困人口就业转移培训10万人。继续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加强村庄规划整治和生态示范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大农村工业、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新增使用沼气农户26万户以上,建成200口大中型联户沼气池。

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确保农民拥有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积极推进配套改革。完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大力发展小额信贷,着力解决农村资金短缺、金融服务网点不足等问题。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三)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民生建设的重中之重,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全面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加快改善广大农村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坚持租售并举,新增解决9.3万户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以下的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在抓好地质灾害户一期搬迁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将二期搬迁列入中央专项并启动实施。完成盘江、水城、六枝3个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2.3万户改造任务,力争全省棚户区改造任务全面完成。解决最后2.9万户无电户通电问题,比规划提前一年实现全省户户通电目标。

把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作为民生之源。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力度,全面落实中央提高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水平政策,全省安排农村低保资金20亿元以上、城市低保资金10亿元以上。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切实抓好中央对优抚对象、建国前老党员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离休干部相关补助政策的落实。

把扩大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抢抓中央扩大内需机遇,积极引导劳动力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就业。加大劳动力就业培训力度。大力推进跨地区劳务协作和对外劳务输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低保、临时救助等途径,积极帮助困难返乡农民工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帮助“零就业”家庭实现再就业。积极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新增劳动力就业创业。力争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监察执法,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

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民生之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全覆盖,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启动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工作。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启动大学生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力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15万人、255万人、137万人、128万人和143万人。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低保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动态管理,确保实现应保尽保和应退则退。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确保供养水平达到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新建和改造一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缓解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帮助低保边缘群体、低收入群体解决特殊困难。健全灾害救助制度,提高灾害救助能力。进一步加快社会福利、慈善、老龄、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事业发展。

把扩大居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关键。认真落实国家扩大消费需求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增收入、促消费并举,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体制和政策障碍,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大力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加强城乡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把开拓农村市场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启动“家电下乡”工作,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工程建设,推进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便利农村居民消费。

把煤矿、道路交通和消防作为安全生产监管的重点,继续打好煤矿整顿关闭和瓦斯治理攻坚战,深入开展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强化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降”。深入开展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及“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妥善安置水电站移民,完成11座水电站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兑现工作。加强和改进工作。积极推进“平安*”建设,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四)把推进绿色工业化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大力提高工业生产力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工业化是建设现代生态文明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必须按照绿色工业化的要求和循环经济的理念,以高水平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抓紧制定和部署优势行业振兴计划。把大矿建设作为煤炭工业发展的关键来抓,深入推进大矿帮带小矿工作,加大小煤矿整合力度,力争新增煤炭生产能力1500万吨。加快电源项目、输电通道和城乡电网建设改造,合理调度电力生产和电煤供应,千方百计扩大电力生产和向外送电规模,力争发电量达到1100亿千瓦时以上。以煤化工、磷化工、煤电化和煤电铝、煤电磷、煤电钢一体化等为重点,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促进原材料工业资源整合,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产业内部利益最大化。加大勘查力度,提高优势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加快贵阳烟厂易地技改项目建设,提升卷烟装备水平,以“贵烟”为龙头,着力提高高档卷烟的比重,加快实现由烟草大省向烟草强省转变。实施茅台酒“*”年增2000吨技改扩能工程,进一步巩固茅台国酒地位,加快其他白酒品牌发展,提高我省白酒的综合实力和市场占有率。加快推进30座级通用飞机项目发展,积极推动以贵阳、遵义、安顺为重点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部级研发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特色食品、民族制药和旅游商品等特色产业。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继续做好重大科技专项的遴选和实施,加快自主创新公共研发平台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和特色产业化基地(园区)建设,推进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重点支持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原材料精深加工等重点领域高新技术发展。开工建设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建设。加快“数字*”建设,推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基本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统一的电子政务骨干网络。

当前面临的国际金融危机,既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压力,又为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必须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因企施策,积极引导和帮助具有市场优势的行业和企业降低成本,保持竞争优势。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和国家扩大信贷规模的机遇,加快工业企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对于效益差、污染大、没有市场优势的企业,要借助市场力量予以淘汰。

(五)把加快城市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途径,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深入实施大中城市发展带动战略,紧紧抓住城市综合交通、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三个关键环节,高质量编制城市规划。坚持以路网规划建设引领城市发展,按照“拉开建设、优化布局、新区先行、带动老区”的建设思路和时序,加快城市建设,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人口承载能力。抓好在建和拟建快速铁路通道沿线城镇规划建设,将县县通高速公路与城市化结合起来,把高速公路网的重要节点作为区域中心城市重点建设。切实保障城市建设用地,严格实行土地招拍挂制度,努力实现城市建设用地效益最大化,有效解决城建资金缺口问题。把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与推进城市化、扩大内需结合起来,稳定房地产投资和消费预期,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坚决杜绝圈地囤地行为。启动遵义市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把在城市中有相对固定住所和相对固定工作的本省籍农民工农村户口转变为城市户口。积极探索在城市周边集中安置移民的路子。高度重视新增城市人口的住房和学校、医院、供水、供气等公用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保障新增城市居民合法权益。坚持绿色城市化理念,加强城市生态系统规划建设,加大重点城镇整治和建设力度,优化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增强城市环境承载能力。

把大力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容量与推进城市化有机结合起来。以城市为依托,积极推动面向工农业生产和民生的各项服务业加快发展。围绕重要交通通道、枢纽、节点,建设一批物资集散中心、物流园区和现代物流基地。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来抓,深入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加快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和有条件的特色旅游区建设,支持通达旅游区的交通建设,加快旅游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六)把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围绕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组织实施一批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改造、节约或替代石油的重点技改、重点耗能行业利用工业废渣生产节能建材、利用成熟技术改造现有生产工艺等工程和工业节水项目,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管理和技术改造。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进一步细化企业在生产规模、能耗物耗等方面的准入标准,对达到准入标准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降低能耗物耗和生产成本,并鼓励这些企业兼并和扶助同行业小企业,带动整个行业提高节能降耗水平。对于达不到准入标准的落后产能,综合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等措施予以淘汰。继续抓好列入国家规划的循环经济试点,加快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基地项目。在用好去年省财政安排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的基础上,省财政再投入3亿元以上,基本建成县级以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抓紧完成尚未开工的城镇垃圾处理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全部开工建设。在清水江、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等重点流域新开工建设一批环境污染防治项目。加大环境执法和行政监察力度,严格实行行政问责和区域限批制度。深入开展全民节能减排活动,积极倡导节约型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

扎实推进55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加强重点流域和区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治理石漠化面积7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1300平方公里。加快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扎实推进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建设,继续实施长治、珠治和世行贷款水土保持项目,完成营造林300万亩以上,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工作,依法督促企业足额缴存并切实用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益。重点建设一批磷石膏、粉煤灰、煤矸石和建筑弃渣等主要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项目,鼓励瓦斯抽采及综合利用,加快推进建筑墙体材料革新和污水再生循环利用、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价格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土地、水、矿产等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七)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

终结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法律程序,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任务。坚持有进有退和多兼并、少破产,鼓励优强企业兼并重组濒临破产的企业,帮助濒临破产企业职工就业。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实施企业联合重组,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对于纳入国家政策性关闭破产计划的省属国有企业,先妥善安置职工,后进行土地等资产处置变现。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长效机制,培育壮大职业经理人队伍,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继续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以优化发展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服务体系为重点,全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规范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关系,积极推进环保收费改革,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认真落实国家推进增值税、成品油和天然气价格、医药卫生体制等改革的政策措施。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按照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强化财政预算刚性,加快预算执行进度,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能力。积极为金融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实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按照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方向和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充分利用我省物流条件加快改善给广大投资者带来的良好预期,在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农产品生产加工、国有资产重组、旅游资源开发和产业承接基地建设等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一批优强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参与我省开发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在出口退税、外贸发展基金、财政贴息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变化,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努力扩大机电产品、磷化工、汽车零部件以及特色农产品、民族工艺品等特色优势产品出口规模,促进外贸出口稳定增长。支持企业进口先进技术设备、节能环保设备、关键设备和重要原材料。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国际经济技术交流。

(八)把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发展滞后问题作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完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确保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和改造22所县级医院、15所县中医院、14所县级妇幼卫生保健院和378所乡镇卫生院、4000所村卫生室。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卫生工作。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坚持保大病与防小病、住院统筹与门诊统筹相结合,完善补偿方案,降低补偿门槛,简化补偿程序,使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早就医、早诊治,使广大参合农民得到更大实惠。强化医疗服务和医药价格监管,严格控制医药费用增长。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确保完成地氟病病区家庭的炉灶改良任务。加强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积极应对人口结构性回升压力,继续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着力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势头,不断完善计生管理和服务体系。适当提高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全面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并提高补助标准。新建、改扩建150个中心乡镇计生服务站。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确保“两基”通过“国检”。完成农村“普九”债务化解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适当提高农村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着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继续拓展高中阶段教育,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达60所。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5所。改善高等院校办学条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毛入学率。加强民族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规范社会力量办学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快文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成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设备配置和30个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建设,完成一批县级图书馆维修改造和设备配置,新建农家书屋3000个。全省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积极保护和合理开发文化遗产。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强文化市场监管。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县城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和60万户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800个,支持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竞技体育发展,做好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筹备工作。进一步加强人事人才工作。继续做好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档案、参事等工作。

(九)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不断开创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有效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高政府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

第一,切实提高系统谋划发展和推动工作的能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可供利用的资源有限,要做的事情很多,需要系统地思考发展战略和解决方案。在具体工作中更加需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跨越式发展与渐进式发展的关系,做到“一手抓适应,一手抓提高”;更加需要遵循客观规律,正确处理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关系,坚持先易后难、由点到面、依次推进,整合各方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点带全局、以关键促突破;更加需要坚持“市场出效率、政府保公平”,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将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第二,切实提高应对危机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大力加强政府危机管理,不断增强政府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应对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形成统一指挥、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机制,以最快的反应速度、最有力的物资保障、最有效的应对办法和及时准确客观的信息,妥善处置各种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切实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以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调整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严肃纪律性,做到令行禁止,全面提高行政效能。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大力推进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完善政府新闻和信息公布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强化目标绩效考核,加大督查督办力度。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预防和严惩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第四,切实提高依法行政和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完善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同级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接受新闻舆论和人民群众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地履行监督职责。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健全职工代表大会等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利。坚持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主题,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贯彻“一法两规定”,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确保党的各项民族政策落到实处,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切实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大力支持国防和武装警察部队建设,加强拥军优属工作,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积极支持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加快推进司法行政体制改革。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坚持特事特办、能快则快,创造性开展工作,千方百计加快发展。

社会发展计划篇3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方针政策,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呈现出经济运行平稳、增长速度较快、质量效益提高、民生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外,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初步预计,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可完成年度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9%,与计划目标3%左右相比,超过2.9个百分点。

(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700亿元,增长12%以上,呈现出农业稳步发展,工业持续增强,服务业增长强劲的势头。发展质量明显提高,财政收支双双跨上1000亿元台阶,全部工业利税跨上1000亿元台阶。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全省铁路营运总里程达2327公里,公路通车里程20万公里,拥有民用机场11个;电力装机规模突破2000万千瓦;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0户。

(二)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麻栗坝大㈡型水库、青山嘴大㈡型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进展顺利,17件中型水库实现大坝封顶,94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建成山区“五小水利”20万件。预计全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400亿元,粮食产量1546.68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390亿元,肉类总产量335万吨,冬季农业开发面积达1800万亩。

(三)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昆钢大红山铁矿项目竣工投产,富瑞公司“836”二期工程试车成功,天安化工50万吨/年合成氨、云南三环中化120万吨/年磷铵等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700亿元。

(四)消费需求稳中趋旺

推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4.54亿元,增长17.3%。旅游“二次创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旅游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80亿元。

(五)投资适度平稳增长

昆明市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完工。沾益-昆明铁路复线竣工试通车,昆明-安宁、嵩明-曲靖、罗村口-富宁高速公路竣工试通车,新增高速公路1000公里。李仙江龙马电站、滇东煤电一体化等项目投产发电,新增电力装机421万千瓦。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城镇化率达31.6%。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99亿元,增长26.1%。

(六)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

首批20个循环经济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编制完成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建立了我省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关停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对黄磷、钢铁、建材、水泥等高耗能工业行业实行新的电价加价标准。预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可完成年度目标。

(七)生态环保取得成绩

“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全面启动,编制完成《滇池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一五”规划》,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开工建设,滇池船房河截污综合整治、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等工程基本完成。全省州、市、县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加快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逐步实施。生态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全省共完成营造林6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00平方公里。

(八)改革开放成效明显

省政府八项工作制度开始实施。48个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项目全部进入破产法律程序。富滇银行组建成立。农垦系统改革有序推进。129个县全部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小学教材招投标工作顺利实施。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取得新进展。成功引进武钢集团与昆钢、中铝集团与云铜等战略合作。预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87.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引进省外资金530亿元。

(九)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新建农村寄宿制学校校舍40万平方米,排除中小学危房80万平方米。新增5个县实现“普九”。610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261万名学生免除教科书费,公用经费补助600万人次,对200多万名寄宿制学生给予生活补助。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17.24万人,创历史新高。呈贡高校搬迁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云南师范大学新校区已部分投入使用。科技进步不断推进,52项重大科技项目顺利实施。支持140个乡镇卫生院、5800个村卫生室建设,新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个和社区卫生服务站33个,疾控体系基本建成。边境“两馆一站”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完成5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任务,启动20户以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启动农村体育健身工程试点工作,成功举办全国第七届残运会。

(十)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预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96元,净增142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净增350元。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8.3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37万人。及时下达10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和230万平方米左右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投资计划,完成16.6万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改建任务。预计全年减少贫困人口50万人,完成整村推进1万个。新建沼气池20.6万户,农村改灶13万户。顺利完成第一轮“兴边富民”行动计划目标任务。

(十一)价格监管调控不断加强

出台成品油调价措施,实施了油运价格联动政策。暂缓出台昆明、曲靖、普洱等城市第二步水价调整,昆明市煤气价格调整等项目。继续推进糖蔗价格联动政策,适当提高烤烟收购价格,差率控制化肥批发和零售价格。严格执行教材新的中准价标准,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依法告诫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不得以协议、决议、会议纪要、协调口头约定等方式合谋涨价。大力整顿价格收费秩序,继续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

二、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宏观预期目标建议为:

——云南省生产总值增长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分别增长7%和6%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低于上年实际涨幅。

为实现上述宏观预期目标,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任务,力求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落实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切实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认真领会、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的走向,强化经济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主动性,把落实“双防”作为促进云南转变发展方式的机遇,作为促进云南好中求快、科学发展的动力,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保持价格基本平稳。

(二)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粮食安全综合示范和退耕还林口粮田等项目建设,巩固提升30个农产品生产基地。落实支持生猪、奶业等发展政策,力争实现农业增加值920亿元。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引导农民优化种植结构,加快建设一批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重点扶持100户龙头企业、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服务组织。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滇中调水工程前期工作,抓好以“润滇工程”为重点的大中型水库建设。新增高稳产农田和基本农田各100万亩,解决12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开展500个省级改善村容村貌试点。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大力推进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

(三)突出特色优势,推进新型工业化

牢固树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集约型工业、特色工业、多元工业的思想,培植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矿产业,壮大电力产业,发展钢铁、有色、化工等精深加工,培育新材料产业,发展装备制造业。积极培育烟草配套产业,着力加快医药、食品、生物、环保等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粮油、蔗糖、茶和橡胶制品等特色产业。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组织实施一批生物高技术产业化及公共服务、公共研发平台等重大建设项目。

(四)加快三产增长,发展现代服务业

研究制定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出台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配套政策。落实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各项措施,积极推进旅游业发展改革综合试验区相关工作。加快实施云南省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推进物流重要节点城市、物流通道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促进农业、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鼓励发展高端服务业。着力提升公共服务、酒店餐饮、体育文化、休闲娱乐等行业,加快发展会展产业。

(五)扩大消费需求,增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增强消费能力,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推动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全面落实中央、省对农业农村的各项利民惠民政策,有效增加农民收入。适当增加对低收入困难群体补助。继续引导住房、汽车合理消费,扩大通信、旅游、休闲、文化、健身等热点消费。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大对农村商业网点连锁经营、农资连锁配送和专业批发市场建设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实施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六)夯实发展基础,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

切实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前期工作和重大问题研究,严格控制产能过剩项目和“两高”项目,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国家鼓励发展、能带动新农村建设、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民生的领域。健全投资项目管理,严格市场准入条件,提高项目资本金比例,进一步落实“双百”重点前期工作项目责任制。抓好铁路、农村公路改造、高速公路、机场、水运等交通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能源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用好银行信贷资金与信用资金,鼓励通过企业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200亿元左右。

(七)强化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

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持久战,落实严格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严格控制“两高”产业发展。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技术,编制好节水规划,推行工业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中水回用,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大城市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尽快启动并做好全省发展循环经济规划编制工作,积极启动并做好云铜、云锡和云天化等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方案制定和实施工作,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和生态工业园。强化生态环保工作,继续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加强以滇西北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编制完成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八)深化体制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

推进财税体制、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立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扩大代建制范围,建立重大项目公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探索建立产业投资基金。继续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垦系统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有控制、有步骤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各项改革,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并稳步推进试点工作。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城乡统筹、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九)继续扩大开放,拓宽经济发展空间

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扩大有比较优势的现代生物、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有色金属深加工、建材、花卉、蔬菜、林果、畜产品等特色产品的出口。加快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出口加工和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基地建设,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步伐。努力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及我省具有资源优势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加大推进省级重点利用外资项目工作力度。

(十)努力改善民生,着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社会发展计划篇4

一、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主要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

全市生产总值完成929亿元,同比增长12.1%;全部财政收入完成77.4亿元,同比增长30.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7.3亿元,同比增长3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7.2亿元,同比增长30.4%;进出口总值实现29亿美元,同比增长40.2%;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06元,同比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5355元,同比增长22.5%;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同比增长26.1%。上述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二)主要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3.4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氨氮排放量预计分别消减1.5%,完成年度计划;氮氧化物排放量预计增长5.91%,未完成年度控制目标。

二、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安排

(一)主要预期性指标

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全部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预期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二)主要约束性指标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和氨氮化物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3.03%、0.42%、3.84%和4.9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13‰以内。

三、审查意见和建议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认为,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以及国内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经济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突破,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投资和项目建设迈上新台阶,生态湖城建设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总的看,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大多数指标完成了年度计划,并且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较好。

市人民政府提交的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贯彻了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综合考虑了我市经济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指导思想明确,提出的主要预期目标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主要工作措施具体可行。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建议:市第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辉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提交审议的《关于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认为,全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当引起重视:投资力度与加快发展的要求相比仍显不够,增量投入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引导作用有待增强;大项目少,产业聚集和支撑力不强;企业创新能力薄弱,特色产业改造升级步伐较慢;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压力仍然较大,中小企业融资难、经营困难;部分约束性减排指标不降反升,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

社会发展计划篇5

2009年是贯彻落实“粤东会议”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第二之年。要加快发展步伐,关键在于扬长避短,挖掘潜力,发挥优势,发展特色经济。首先,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我镇的农业产业结构。要利用全面建设生态示范县的机会,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效益型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次,要继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通信、能源、水利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再次,要坚决搞好社会管理工作,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空间。特制定出几项工作计划如下:

一、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

我镇将成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加强对农业的领导。要适应形势发展,大力引进农业优良品种工作力度,逐步淘汰原有的产量低、质量次的品种;要适应入世新形势,善于打破常规,打破自给自足、满足现状的思想,树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意识,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引导农民发展种植经济效益高的作物,巩固和发展原有的青榄基地。落实上级有关“扶贫到户”政策,鼓励农民有计划、成规模地发展种养业,帮助农民挂靠龙头企业,拓宽农产品销路,以市场为导向,以销促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

二、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加快工业发展

首先要继续加强管理,充分发挥水电企业的作用。镇要把拦河闸电站这个项目当做今年的头等大事来抓,帮助协调和处理好各种关系,确保电站正式运转。其次,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在巩固同成工艺公司、春燕玻璃厂的基础上,扩大其辐射带动力,并创造条件,以良好的环境,优质的服务,文明安定的治安,以诚招商,以商招商,加强与外面的沟通和联系,加大宣传的力度和广度,提高引资水平,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要不断完善镇区域的建设,抓紧完善各村基础设施建设,早日实现村村通公路。其次,水利方面,要尽快动工改造水渠,完善水沟、保证农田的灌溉用水。第三,要不断美化村容村貌,建设社会注意新农村。

四、要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要认真抓好殡葬改革工作,要多想办法、采取强硬措施,采取宣传教育与打击震慑相结合的办法,加强殡改执法巡查,加强综合治理,确保遗体火化“一刀切”,坚决制止二度土葬和封建迷信活动的发生,把殡葬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二是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教育与打击刑事犯罪两手联动,共保稳定,继续深入开展以打击利用“”活动的专项行动,保持对“”活动的高压态势,为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三是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把计生工作做好,巩固和发展几年来计生工作的成果。四是要认清发展形势,全力做好社保工作,发动群众自觉参加社保,确保群众老有所养。五是警钟长鸣,落实责任,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和森林防火工作。六是积极妥善化解基层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七是继续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彻底解决群众“病不起、看病难”的问题。

上述四点为2009年工作计划,各领导一定会严格按照计划带领群众共发展、同致富。为我省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文章有: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普法工作计划

社会发展计划篇6

**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力实施率先崛起战略的关键之年,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重要一年。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要求和部署,围绕增强实力、激发活力、彰显魅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创新破难,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和统筹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5%;

——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计算分别增长14%和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其中地方工业性投入增长1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

——外贸出口增长20%;

——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下降8%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2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5‰以内。

按照上述要求和目标,各地、各部门要在今年的计划安排和组织实施过程中扎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1.加快结构调整。继续实施工业经济“六大工程”,积极推进“二三三”结构调整,加快改造提升纺织、建材两大传统产业,做大做强金属材料、机电制造、现代轻工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节能三大高技术产业,加快打造四大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十个全国先进制造中心。优化高新技术投资和创业环境,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25%。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成淘汰12条水泥机立窑、32座粘土砖瓦窑的年度目标任务。

2.加快产业集聚。加强规划衔接,加快标准厂房建设,提升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工业功能区的产业集聚承载水平。延长产业链,加强配套建设,提升工业强镇的综合竞争力。加快主体工业园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和明星企业,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达到15家以上。大力发展块状经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加快行业技术检验监测、金融服务、信息共享和培训交流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3.加快项目推进。重点抓好省市重点建设项目、100项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建设项目、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确保工业性投入达到235亿元。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强化企业服务,优化投资环境,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为企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二、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城市

1.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根据我市高等级对外交通网络逐步形成的新格局,加强市县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完善与衔接,制定中心城市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加强重点街区、地段、景观、建筑的城市设计。特别是做好西南分区和太湖旅游度假区的规划调整,完善西山景区、环城河景观的规划设计方案,加快启动建设,形成新的特色和亮点。

2.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强势推进“六大百亿”工程建设,建成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段,加快申嘉湖(杭)高速公路**段、二环东路、三环北路西延一期、老虎潭水库、南太湖垃圾焚烧发电厂、天然气管网等重点工程建设,确保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50亿元。加快市县旧城改造,加大中心城区“中间整治”和绿化、洁化、美化、亮化的力度,推进中心城市仁皇山公园建设,启动人民路拓宽工程,积极开展“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的改造。大力推进市县城市园林绿化、人行道改造和社区环境整治等工作。

3.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巩固四城联创成果,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提高市政设施养护水平,加大市容市貌、环卫保洁和巡查力度,加强城区内河水环境治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强出租车管理,完善城乡公交一体化体系。抓好城管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三、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1.提高吸引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源头招商、专业化招商和委托招商,进一步探索“以民引外”、“以外引外”举措。积极参与省里组织的美国、欧盟等**周活动,举办“南太湖—****•港澳经贸活动周”。不断健全重点外商投资项目绿色通道制度,建立和完善外商生活便利绿卡制度。努力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和“大、高、优”项目。全年合同利用外资18亿美元以上,确保实到外资7亿美元,力争8亿美元。坚持内外并举,加大对市外内资的招商力度。确保引进内资65亿元,力争70亿元。

2.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外贸新兴市场,重点开拓东盟、拉美、非洲市场。鼓励企业争创品牌,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力争有更多的企业和品牌进入省、国家出口名牌行列。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外贸进出口力争突破30亿美元。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更多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支持企业参加各种贸易展览会、交易会,设立境外窗口和加工生产基地。

3.全方位推进接轨上海。精心组织“’**接轨上海系列活动周”,强化与在沪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和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在承接产业转移、服务世博经济、引进急需人才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1.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积极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吸引工商资本投资农业领域,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农产品基地,新增省级以上农产品名牌、著名商标、国家绿色食品15只以上,新增省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5万亩,新增投资超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10家、“亿千”企业5家。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加强资源节约、绿色安全和加工增值技术的推广应用。

2.加快建设农村新社区。进一步完善村庄布局和中心镇、中心村建设规划,加快建设农村供水、供电、信息、排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深入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村庄整治受益面达到72%以上,建成15个市级以上示范村。加快推进中心村建设,建立农民宅基地流转机制,引导农居向新社区集中。高度重视农村教育,认真落实城乡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的有关政策规定。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农民健康素质。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扎实开展“双建设、双整治”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3.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稳定、完善、强化各项行之有效的惠农支农政策,防止农民负担反弹。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农业信用担保公司,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深入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完成培训10万人。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网络,促进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

五、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着力做强科技创新平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积极引进“大院大所”和国内外研发机构,推进产学研合作,开展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大力整合科技资源,完善科技和产业服务支撑体系。

2.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手段,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组织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50项,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500项。强化知识产权工作,扶持企业创建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和驰名商标。大力支持企业申报专利、注册商标、争创名牌,新增省名牌、著名商标各10个。

3.营造科技创新良好氛围。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力争培养和引进人才各1万名,重点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政策性风险投资资金的作用,完善科技投融资体制,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

六、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1.做大做强旅游业。加快景区景点建设,整合各类旅游资源,提升档次品位。进一步打响“太湖、竹乡、古镇、名山、湿地、古生态”六大特色旅游品牌,提高**“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知名度。进一步拓宽旅游客源市场,联合苏锡常,共打太湖牌,吸引京津鲁、珠三角等地的长途客源。进一步推进“现代农庄”、“农家乐”、“渔家乐”等生态休闲旅游业态健康发展。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3亿元,增长15%以上。

2.改造提升商贸物流业。加快市县商贸中心建设,启动中心城市步行街区和专业特色街建设,打造多业态、多功能、高品位的区域特色商贸区。大力推动商贸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着力培育“十大现代商贸旗舰”,重点培育50家商贸流通骨干企业。建设和培育专业市场,提升商品交易批发市场的经营管理水平,重点做好南浔建材市场、织里童装市场、中心城区西南市场群、杭嘉湖家居大市场、长兴金陵商城和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安吉转椅市场等专业市场的建设和培育工作。大力发展新型业态,加快发展连锁经营。认真落实鼓励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政策措施和物流发展规划的要求,重点培育和发展3家以上市场竞争力较强、经营规模合理、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积极引导工商企业运用先进物流技术改善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

3.积极发展其他服务业。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和社区、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创意等新兴服务业。深入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年”和“外汇服务推进年”活动,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大信贷有效投放,加快信贷结构调整。力争新增存款90亿元,新增本地贷款70亿元,新增异地银行融资50亿元。

七、加快建设文化大市

1.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认真落实《中共**市委关于加快文化大市建设的决定》,全力抓好文明素质等“工程”。深入实施群众文化“十百千万”工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继续开展文化先进县、东海明珠工程创建活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兴办文化企业。加快建设市体育中心、市民健身中心和南太湖全民健身活动基地。

2.加快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提升高标准“普九”的整体水平,义务教育主要质量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强高中教育,确保初中升学率达到88%以上,优质高中招生比例达到80%以上。全市高考上线率继续保持省内领先地位。大力发展职业与成人教育,加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新建2个省级示范性专业,建成4-6所区域性中心成校。抓紧实施中心城区第二轮高中段学校建设规划,加快高校东扩和**信息工程学校、**艺术与设计学校等易地新建。

3.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统筹发展城乡卫生事业,建立健全新型公共卫生体系,形成“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格局。加强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和职业病、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建成市传染病医院和市公共卫生中心。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乡镇小额补助、县区大病统筹和困难群众救助“三条医疗保障线”,全市人均筹资水平达到50元以上。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6%以上。

八、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

1.推进资源节约和合理高效利用。大力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组织实施一批重大节能工程,抓好重点耗能行业、企业的节能,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节约用水。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努力保障重点急需项目用地。实施“1036”工程,全市年内完成土地整理10万亩,土地开发和建设用地复垦3万亩,优质园地建设划归基本农田6万亩。

2.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工业“3911”行动计划、农业“4612”行动计划、服务业“3551”行动计划,构建企业、园区、社会等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框架,培育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实施一批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改造规划项目。

3.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水、大气、噪声、固体废物、环境辐射等污染整治为重点,深入推进“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积极开展河道清淤,全面加强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切实保护饮用水源。全面推进生态葬法。发展环保产业,逐步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加快公益林体系建设,加强湿地保护,构筑生态屏障体系。强化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饭店、绿色企业等系列创建活动,安吉县力争成为全国首批生态县。

九、不断深化各项改革

1.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继续推进企业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投资领域,引导民营企业制度、管理、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积极构建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平台、投资服务体系等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做大做强,发展成为主业突出、市场竞争能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

2.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企业多渠道、多形式上市,力争全年新组建股份有限公司6家以上,上市融资有新的进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依法打击经济领域违法犯罪活动,营造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社会发展计划篇7

根据县十一届二次党代会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大、*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以扩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经,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以改善保障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为根本目的,突出抓好经济增长、项目建设、民生改善“三大任务”,切实解决“六个问题”(紧紧围绕经济增长,注重发展方式,着力思考投资效益,解决好加快发展的问题;紧紧围绕“三农”热点,注重结构调整,着力思考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农民增收的问题;紧紧围绕项目建设,注重抢抓机遇,着力思考对接政策,解决好项目落地的问题;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注重弱势群体,着力思考政策落实,解决好社会保障的问题;紧紧围绕社会稳定,注重化解矛盾,着力思考打击犯罪,解决好“平安*”的问题;紧紧围绕社会事业,注重统筹兼顾,着力思考社会效益,解决好协调发展的问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1%以上,确保完成4.2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以上,确保完成2.023亿元;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7.3亿元;完成煤焦税费1.3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9万吨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今年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牢牢抓住经济增长这条主线,增加经济总量,全面增强综合实力

今年的经济工作,要充分估价宏观环境的各种影响,稳定现有经济存量,努力寻求新的增量,确保各项主体指标稳定增长,增强综合实力,务求省级经济强县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1、以农村改革为重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要求,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农村融资体制、农村市场化等各项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在粮食、烤烟、蔬菜以及其他经济作物和畜牧养殖等产业方面,实行规模化生产经营。落实农村房屋产权、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四荒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政策,大力发展小额信贷,解决农村资金短缺等问题。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农产品,进一步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村市场化程度。

二是保障粮食安全。保持耕地面积总体稳定,提高粮食生产的良种化、规范化水平,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9万吨左右,适度扩大县级粮食储备规模。

三是加快发展四大产业。方竹产业要坚持改植并举,加强抚育管护,新造2万亩,改造15万亩,提高方竹笋产量,扶持方竹笋加工企业发展,继续开展*方竹笋地理标志认证申报工作,树立“中国方竹笋之乡”的品牌形象。

畜牧产业要在楚米、茅石以及北部乡镇引资建设*白山羊基地,申报*白山羊原产地地籍品牌,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力争新增规模养殖场20个、养殖大户500户、养殖小区50个,在基地建设上实现重大突破,稳步提高全县畜禽产品存栏和出栏总量。

烤烟产业要确保烤烟种植面积6.5万亩以上,进一步提高种植管理水平,积极探索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方式,收购上中等烟叶15.27万担,担均价650元以上。

商品蔬菜面积要稳定在8万亩左右,娄山、楚米、九坝、新站、天坪、木瓜等高速公路沿线区域和气候适宜、基础较好的乡镇,要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帮助解决好技术、市场等问题,把发展商品蔬菜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大力发展其他经济效益明显的产业。积极实施好新站、高桥、坡渡等11个乡镇的3.5万亩脱毒甘薯基地建设;在新站、小水、夜郎、大河4个乡镇规划3万亩太白酥李基地,三年内完成基地建设任务;在官仓等乡镇规划1万亩精品苹果基地,今年第一期在官仓、娄山、燎原3个镇发展5000亩;在狮溪、水坝塘、芭蕉等乡镇规划1万亩芸豆基地;在风水、花秋、容光、高桥等乡镇规划1万亩高粱基地。

四是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以崇遵高速公路沿线“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为重点,加快“黔北民居”建设,高标准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加强村庄规划和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突出抓好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实施病险水库治理、农村安全饮水、土地开发、农村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等工程,启动芭蕉乡开发利用地下水试点。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

五是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将2007年人均收入1067元以下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以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提高人口素质为重点,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减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数量。认真组织实施黄莲乡集团帮扶。

六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除了加大各级补助、稳定农民工就业和在种植业、养殖业上要实现增收外,还要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各种措施,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稳定增长。

抓好今年的“三农”工作,要重点落实三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大县级资金投入。烤烟产业方面设立100万元的专项发展基金,畜牧产业方面计划投入100万元,“四在农家”创建和农村危房改造计划投入800万元,继续实行补助或贷款贴息政策。城郊风景林绿化计划投入200万元。对涉及“三农”的其他投入,根据发展需要和县级财力状况,在*年的基础上只增不减。二是落实国家的鼓励扶持政策。国家决定提高农业补贴标准,预计全县的综合直补、良种直补、农机具补贴等直接补贴资金总额将突破1亿元,要严格按照规定直补到户。“三农”是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投入重点,预计今年投入到我县农村的各类项目资金至少在1亿元以上,要严格管好用好上级专项资金,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三是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功能。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切实抓好畜牧防疫工作,确保防疫密度和质量,保障畜牧业安全。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继续提高农机普及应用水平。加强重大气象灾害预测预警,建设花秋、天坪两个人影炮站,增强防灾抗灾能力。

2、以达产增效为重点,强化工业经济支撑作用

工业经济是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必须进一步巩固其主体地位,为全县发展作最大的贡献。

一是全力搞好工业生产。市场稳定的企业,要开足马力生产,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暂时停产的企业,要力争尽快恢复正常生产。海绵钛、电解铝等在建和技改工业项目要加快进度,尽快建成投产,增加工业产值。突出抓好规模工业企业生产,规模工业增加值要确保完成7.3亿元以上。

二是发展壮大煤炭产业。煤矿企业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市场变化情况,合理安排生产,提高煤炭产量。13对9-30万吨煤矿要全部试运行或正式投产。28对整合煤矿和8对技改煤矿要按照设计方案全面开工建设,力争50%以上建成投产。全县要生产销售计税煤炭产量200万吨以上,确保完成煤焦税费1.3亿元以上,力争1.4亿元。

三是认真抓好工业技改。对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标准,加快工业企业技改,完成技改投资11亿元,加快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步伐,增大产品科技含量,促进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四是加强工业运行调度和协调服务。进一步提高工业管理水平,对工业生产特别是规模工业企业生产实行经常性调度,全力搞好协调服务,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好贷款、原料和产品运输、供电、市场销售、厂群矛盾等各种问题。

3、以乡村旅游为重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一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加快乡村旅馆建设,创建申报星级乡村旅馆20家,集中打造娄山关、天坪、九坝、楚米、茅石等12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办好第三届乡村旅游节。创建1-2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继续推进“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启动娄山关休闲度假区、木瓜水银河、官仓钓鱼台和楚米镇清凉河休闲山庄、夜郎水寨等一批旅游项目建设。

严格执行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全县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和黔北渝南旅游区规划;制订完善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解决好乡村旅游发展资金问题,县财政投入100万元,作为配套和引导资金,完善部分公益设施;切实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业服务水平,加强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建设;面向重庆等周边城市消费群体,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努力开拓新的客源市场。

二是大力发展流通服务业。抓住黔渝高速铁路和其他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的机遇,加快发展运输、餐饮、娱乐等流通服务业,努力增加居民收入。进一步规范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严厉查处打击非法营运行为,大力发展农村客运,方便群众出行。加快其他流通服务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4、以统筹发展为重点,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

一是加快城镇化步伐。坚持规划、建设、管理并重,全面推进城镇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认真实施《县城总体规划》,着力构建20万人口规模的县城框架。全面完成乡镇集镇规划修编工作。进一步强化城镇土地和规划监管,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为。

加快以县城为龙头的城镇建设,县城建设要坚持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同步推进,重点抓好南部新城建设,逐步扩大中心城区范围。加强县城道路、路灯、垃圾中转站、公厕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县城功能。根据各个乡镇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扶持政策,解决好乡镇集镇建设中的规划、用地、资金等关键问题,务求花秋、新站、水坝塘三个县城副中心和松坎镇集镇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其他乡镇集镇建设也要取得新的进展。

在城镇管理方面,县级计划投入1000万元左右,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和“整脏治乱”专项行动,以卫生与秩序为重点,注重源头管理,坚持标本兼治,管好关键区域,整治死角死面,打造宜居城镇。

二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我县是省市规划的黔北综合经济区中的核心区域,要充分发挥优势,按照中部崛起的要求,率先拓展城市规模、率先加快工业化进程、率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率先实现全面小康,进入全省第三轮经济强县县、市序列前十位。开展黔北渝南区域合作规划编制工作,力争在部分领域的合作取得明显进展。积极支持娄山、燎原、花秋、楚米、松坎、木瓜6个经济强镇和其他经济基础较好的乡镇加快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高度重视北部和基础较差两类乡镇的发展,计划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以上,扶持困难乡镇和边远乡镇的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坚持抓大不放小,大力发展各类中小企业,在项目审批、资金、用地等方面提供积极支持,开辟绿色通道。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和服务力度,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提高其贡献率。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积极向上争取宽松的信贷政策,力争尽快落实县内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县内发放贷款的政策,组建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努力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四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加强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和管护,落实退耕还林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续配套政策。切实抓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认真实施城郊风景林、长治、天保工程。切实加强城乡饮用水源保护。认真处理好煤矿地质灾害问题。

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严格落实企业责任制,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督促企业完善环保设施,严厉查处打击非法排污行为。大力发展煤化工为重点的循环经济,提倡清洁生产,切实抓好节能降耗工作。全面完成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

(二)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核心,加大投资强度,全面夯实发展基础

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拉动内需的一系列重大举措,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大型工程项目、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关键项目是投资的重点领域,为我县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项目申报建设是落实国家政策最好的载体,事关全县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大局,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务求取得重大进展,做到申报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储备一批,滚动推进,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增长20%以上,全面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1、加快在建项目进度

加快六大工业项目建设。煤化工项目一期工程要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尽快启动建设供水管网、铁路专线等配套项目,落实好煤炭资源配置,为2010年建成投产试运行奠定基础。海绵钛项目要抓紧完成工程建设和设备安装调试工作,确保在上半年建成投产,尽快启动扩建工程。及时完成电解铝技改工程,在上半年实现试投产。花秋二矿、容光煤矿要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力争在上半年完成巷道掘进工程,帮助解决好其他各种问题,确保在年底前投入试生产。彩阳电热毯厂扩建工程要尽快建成投产。

加快四大城建项目建设。县城南部进出口主干道工程、县城河道治理一期工程确保上半年全面完工。加快四星级宾馆主体工程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工程确保在上半年建成投入使用。已开工的旧城改造区域要加快工程进度。

加快两条二级公路建设。桐容二级公路要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在今年内基本建成通车。全面完成习新二级公路*段征地拆迁安置工作,搞好工程建设协调服务,确保建成通车。

加快其他各类项目建设。全力实施好*年中央新增投资1000亿元计划中下达到我县的项目,包括2000口沼气池、2.7万人农村安全饮水、县城100套廉租住房、2个乡镇卫生院、23个乡镇卫生院设备购置、3个村级卫生室、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等12个项目,确保在3月底前基本完成。认真实施好17个乡镇的地质灾害危房搬迁工程,确保在4月底前完工。确保天门河水库上半年蓄水。尽快完成高桥、坡渡、羊磴三所受地质灾害威胁学校的治理。

2、确保开工部分项目

开工建设六大工业项目。继续加大*火电厂项目申报争取力度,全力搞好协调服务,力争第一季度开展平场工作。花秋一矿和吉源煤矿要抓紧完成开工准备工作,确保上半年开工建设。完成官仓煤矿、槐子煤矿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抓好100万吨煤基合成燃料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一期10万吨工程。

南部和北部矿区规划中的*煤矿扩建工程、大河坝煤矿、松坎煤矿、大竹坝煤矿、水柴坝煤矿要启动前期工作。加快推进120万吨水泥厂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

开工建设四大城建项目。把燎原大道建设作为县城南部新区开发的重点,完成规划设计等工作,力争全线开工建设。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开工建设县城垃圾填埋场,确保在年底前完工。尽快开工建设县医院异地搬迁工程,完成门诊大楼建设,力争完成住院部主体工程进度50%以上。积极筹集资金,启动实施县城河道治理二期工程。

启动马鞍山片区一期、冬青南路三期、兰家坡片区、官渡河片区改造工程。建成老干部活动中心。力争开工建设县城农产品批发市场。

抓好黔渝高速铁路开工建设协调服务工作。全力配合做好黔渝高速铁路项目规划、征地、拆迁、安置等工作,搞好工程建设协调服务,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开工建设部分矿区公路和旅游公路。通过争取专项资金和企业筹资,力争完成松木公路新线、羊坡公路新线铺油工程。

开工建设一批水利、教育等民生项目。实施7座小型病险水库治理。实施烤烟五配套工程3.7万亩。继续实施义教阶段学校改扩建工程。完成一中、二中扩建工程,启动职高扩建工程。实施玛瑙河、茅坝河、官渡河、水坎河小流域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投入1257万元,在松坎、天坪、芭蕉等乡镇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补造、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生态移民等项目。规划申报项目总投资1亿元以上,积极争取实施黄莲乡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溱溪河小流域治污工程、2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城乡电网改造工程、环境监测站、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等一批项目。

3、筛选储备部分项目

启动煤化工项目二期工程前期工作。根据省政府“县县通高速公路”的规划,重点争取在北部乡镇规划建设一条横向高速公路或立项建设302省道,启动桃子垭隧道前期工作。依托铁路、高速公路和210国道等骨干交通网络,做好元田铁路货场、元田仓储物流园区规划,打造黔北物流集散中心。力争立项建设新桥水库。继续加大力度申报争取城镇公共设施和农村水利、危房改造、通讯、电力、教育、卫生、文化等各类基础设施项目。积极申报争取*循环经济型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配套工程、*煤矿瓦斯综合治理、海绵钛环保治理、伟明电解铝厂环保治理、*采煤沉陷区治理等项目。

4、扎实做好项目申报建设工作

一是组建工作机构。建立高规格、强有力的项目申报建设工作机构,抽调专人负责项目跟踪落实。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牵头抓项目,全力搞好协调服务。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县财政计划安排资金200万元以上,作为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同时计划县级投入2000万元以上,用于各类项目建设。三是保障项目深度。要扎实做好项目规划、可研、环评、用地、水保等基础性工作,确保每个项目均有完整的资料,具备立项开工条件。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满足项目建设需求。四是认真实施项目。项目建设中对照有关政策,认真处理好征地、拆迁、安置等问题,加强项目招标、质量和安全管理。五是建立奖惩机制。把项目申报建设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建立激励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5、大力推进招商引资

投资拉动将是我县经济加快发展的主要力量,招商引资是解决投资问题的重要途径。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把招商引资作为一项关键性工程来抓,全民重商,全民招商,全民扶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切实加强优质项目储备和推介工作,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增强招商引资效果。把招商引资和优化投资环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确保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

(三)牢牢抓住民生改善这个根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民生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严格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健全完善“十大保障机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完善教育保障机制

全县计划投入1500万元,用于“两基”迎国检工作,重点对照“七项指标、五个一票否决”的要求进行整改完善,确保顺利通过国家督导检查。加快高中教育发展,积极解决好师资和投入问题,逐步扩大办学规模。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逐步优化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比例。积极支持民办教育,统筹发展学前教育。

2、完善就业保障机制

积极鼓励投资创业,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就业岗位。对返乡农民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城镇困难家庭、被征地农民、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等特殊群体,在创业就业上给予大力扶持。积极推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进一步加强劳动监察执法,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努力构建规范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3、完善医疗保障机制

重点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保障制度建设,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医疗保障的目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要稳步提高参保比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要达到8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比例要稳定在90%以上,县级配套投入250万元,进一步调整完善报销政策,让参合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切实抓好免疫规划、初级卫生保健和艾滋病、结核病控制以及职业病、地方病防治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医疗卫生队伍,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加强食品药品和医疗服务监管,减轻群众医疗负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4、完善养老保障机制

强化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提高覆盖率,扩大基金规模,确保县内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按照国家政策规定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及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切实抓好中央对优抚对象、建国前老党员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离休干部相关补助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加强敬老院管理,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大力实施“三关”工程,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各类老龄活动,加快发展老龄事业。

5、完善住房保障机制

重点抓好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等安居工程建设。计划投入1080万元,建设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工程,逐步解决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以下的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计划投入2800万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工程。整合“四在农家”、重点项目拆迁安置、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等各类资金,坚持群众自筹资金为主、政府适当补助,逐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6、完善计生保障机制

县级计划投入1100万元,巩固“国优”创建成果,切实抓好宣传教育、协会建设和利益导向工作,强化“三基”建设,突出抓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性别比综合治理,加快“三推进”步伐,加强计生队伍建设,严格控制主体指标,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

7、完善维稳保障机制

高度重视工作,严格落实包案工作责任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妥善处理各种问题。严格按照《条例》要求和市公检法等有关部门意见,维护正常的秩序,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置到位。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落实人防、技防、物防措施,增强公安机关力量,建设县城治安视频监控系统,不断提高公安机关装备水平和战斗力,继续整治“两抢一盗”问题,严厉打击刑事犯罪行为,坚决打击黑恶势力,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全民法制意识。

8、完善安全保障机制

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压倒一切的意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全面落实政府、部门、企业业主的责任,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努力实现“双降”目标。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继续以煤矿、道路交通、社会消防为重点,全面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确保安全生产不突破控制指标。强化煤矿瓦斯、顶板隐患排查治理,加快煤矿安全技改,积极推广先进生产方式和工艺。扎实抓好其他各类行业的安全专项整治,认真防范各类自然灾害事件。

9、完善科技保障机制

以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工程为载体,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大先进技术、工艺、设备推广应用力度。加快科技试验示范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和科技管理目标责任制。做好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复核迎检工作。深入宣传和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10、完善文化保障机制

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为目标,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公益性文化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规范文化市场管理。设立政府文艺奖,鼓励创作优秀精神文化产品,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特别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文明社会风尚。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馆、文化馆建设,继续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办好第四届娄山艺术节。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和海校陈列馆布展。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县志》续修进度,力争年底定稿。

健全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全面落实国家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的政策,强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认真开展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准备工作。切实抓好民族宗教、史志档案、残疾人、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双拥、人防战备、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认真办好十件实事:(1)继续推进“三点一线”示范带建设,新建和改建黔北民居500户,拓面普惠2000户;完成市级下达沼气池建设任务。(2)完成农村茅危房改造1000户(其中地质灾害点搬迁580户),力争2000户。(3)启动县城汽车客运站建设;建成通村公路100公里。(4)加快县医院异地建设,完成麻风病院建设和2个乡镇卫生院建设。(5)完成六中等16所农村义教阶段薄弱学校改扩建工程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6)建设廉租住房10000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2000平方米。(7)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县城河道治理一期工程,启动县城河道治理二期工程;完成县城垃圾填埋场;建成5间县城公厕、2处垃圾中转站。(8)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一期、二期工程;解决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9)绿化城郊风景林1000亩;实施西流水公园等县城5万平方米绿化。(10)完成周公祠维修改造工程。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坚定发展信心,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推进工作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判断形势,做到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善于在危机中找转机,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是外贸出口,其次是固定资产投资,我县的经济结构有利于应对危机。我们目前面临的困难,主要是受急剧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性措施影响,随着市场恢复平稳和国家出台政策的见效,工业等行业将会逐步得到恢复。中央调整宏观政策特别扩大投资的政策出台后,给我们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县人民政府有信心和决心,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化解各种矛盾,在抵御风险和推动发展中发挥中坚作用,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实现预定目标。

(二)不断解放思想,以开拓创新的思维推进工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解放思想就是要敢想、敢干。敢想就是要冲破固有的思想观念,以创新的思维、独特的视角、崭新的方法,去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实现新的突破。敢干就是要克服怕担责任、怕担风险的思想,只要没有,只要政策没有禁止的事项,都可以大胆探索试验。解放思想最终要体现在干事创业上来,对能干事、肯干事、会干事的人,要给他们广阔的舞台,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在不违反禁止规定、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备案的前提下,允许干部职工领办乡村旅游业、种植业、养殖业等各类有利于促进居民就业、增收的产业。

(三)坚持高效行政,以雷厉风行的作风推进工作

重点加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建设。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我们要有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转变工作作风,在讲执行、抓落实、比效率上狠下功夫,只争朝夕,雷厉风行。切实加强效能建设和行风建设,强化政府督查和效能监察,推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健全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奖惩机制。认真抓好应急管理工作,增强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能力。着力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增强政府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认真组织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做到科学执政、民主理政、依法行政。健全完善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监督,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加快依法治县进程。切实抓好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增大政府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启动实施非税收入收缴改革,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强对各类资金和项目的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廉政建设主要领导负责制,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反对和制止奢侈浪费。

各位代表:

社会发展计划篇8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全县上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县委“一二五五一”思路举措,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强力推动十大攻坚行动,加快推进秀美文明活力幸福临朐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经济运行平稳有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1.8亿元,同比增长4.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1.01亿元,同比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5.7亿元,同比增长3.2%;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77.4亿元、364.3亿元,分别增长13.7%、18.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646元,同比增长4.5%;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等各项约束性指标圆满完成。

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明显,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8%、7.6%、74.6%;铝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成功举办第11届窗博会,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改革活力持续迸发,“拿地即开工”模式在全市推广,创新企业融资“价值重置”机制,释放企业抵押价值300多亿元。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实现进出口总额40亿元,同比增长16.3%,获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实际到账外资6500万美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62%。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临朐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冶源、辛寨撤镇设街道,增加城区面积19平方公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年完成民生支出35.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8%,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二、2021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更是临朐奋力赶超的关键之年。根据县委确定的任务目标和思路举措,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量质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三、2021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和措施

为确保实现2021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培强壮大工业。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全面启动工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全力提升工业发展质效,力争年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均增长10%以上。提升产业档次。加快推进高端铝加工、新材料、高端食品等园区配套建设,加强项目引进落户和现有企业培强壮大,大力提升磁电装备、绿色建材等产业,着力完善特色产业体系。做优做强企业。深入实施“1236”工程,加大10大骨干财源项目、20家骨干财源企业、30家重点成长型企业和60家“小升规”企业扶持力度,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0家,营业收入过10亿元、纳税过亿元工业企业均达到5家以上。培植隐形冠军、单项冠军、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15家以上,“小升高”企业发展到54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达到70家以上。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企业创新“双覆盖”工程,扩大工业技改专项资金规模,继续推动“百企扩能”行动,完成技改及新上项目投入70亿元以上,新认定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0家以上,市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达到36个。深化“两化”融合。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和5G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动实体经济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年内建设智能制造试点项目、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10个以上,新增上云企业50家以上,新建5G基站200处。突出品牌建设。大力实施“品牌临朐”战略,深化质量品牌标准化建设,中国驰名商标、山东优质品牌达到35件,新增授权发明专利20件以上。

(二)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统筹用好国内、国际市场,加快推动扩大投资与提振消费有效结合。精准扩大有效投资。聚焦优势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加大招引力度,年内招引投资过亿元项目30个以上。突出“要素跟着项目走”,大力推进土地整治挖潜,加大能耗空间、环境容量争取力度,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年内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000亩以上,新增贷款60亿元以上,新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0亿元以上,全力保障洪泰智能家居产业社区、山一镁铝合金等107个重点项目顺利建设,年内完成投资150亿元以上。提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济潍高速临朐段及山旺互通连接线建设,统筹推进九铜路、克黄线、滨九线绕城段改线建设,开工建设新冶五路、桲柳路等。有序实施弥河流域、汶河流域河道拦蓄水工程和石门坊等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城区西部防洪工程。挖掘消费需求潜力。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改造提升旅游基础设施,举办第五届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争创4A级景区2处,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20个,完善提升文旅云平台,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加快推进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华建国际大酒店、金成国际金融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0家、限额以上贸易业企业20家,拓展、改造城区中心店、社区和镇街直营店、村级加盟店20家以上。加大培育“夜经济”,升级完善以全福元、佳乐家、隆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为核心的“夜临朐”商圈。持续壮大会展经济,加快推进国际会展中心建设,高标准举办家居门窗博览会、乡村文化旅游节等重要节会。抓好专业市场建设,打造高标准农贸市场1处、便民市场2处。加大电商培育力度,建设县级直播带货中心和镇级网红直播基地,实现网络销售额45亿元、农村网络零售额20亿元,新增市级以上电商示范单位5家以上,改造升级农村电商服务站点200个。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举办“2021潍坊临朐国际建材展贸周”,创建中国精细化工出口基地(山东临朐),加强外贸主体培育,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大外资项目招引力度,实际利用外资8000万美元以上。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以“两村两园两主体”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科学规划大樱桃、薰衣草等8个乡村振兴发展片区,更新发展大樱桃8万亩,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持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万亩,新增设施农业1万亩,水肥一体化面积达到10万亩,选育推广优良品种200个以上。加大培育农业经营主体,销售过亿元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5家,培育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及示范家庭农场3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500人次,组建县级行业联合社10家,培训农民1.2万人次以上。开展农产品品质品牌提升行动,打造200个“一村一品”产业强村、“三品一标”农产品100个。大力发展高效畜牧业,完成生猪存栏量35万头的稳产保供任务,加快建设沂荷万头奶牛牧场、中新振荣农业产业园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综合处理中心1处、农牧循环示范区3处。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改造提升农村道路路网,县乡道三级以上农村公路占比达到54%以上,加快推进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标和100个村供水管网改造提升,美丽庭院示范户达到60%以上,打造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村5个。深化乡风文明行动,全县98%以上的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标准。扎实推进宅基地规范化管理,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强化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年内新流转土地2万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稳妥完成村(居)民委员会换届。增强农民安全感,“雪亮工程”视频监控“村村通”在线率保持在95%以上。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政策兜底保障,稳定扶贫项目收益,拓展消费扶贫渠道,努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加快提升城市品质。深入推进“绿满城乡·秀美临朐”专项行动,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系统优化生态环境,全力打造独具风貌的“山水园林宜居城市”。全面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完成全县国土空间规划评审报批,积极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专业规划编制,编制海岳新区、滨河新区等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深入推进“四街”一体化发展,规划建设南二环及弥河大桥,加快推进骈邑路南延、城冶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提升中心城区,高标准推进滨河新区、海岳新区、龙泉片区、化肥厂片区、城西片区等大片区组团开发,有序改造开发顺河教育园区、秦池酒厂家属院片区、百货大楼家属院片区等,建设安置楼1万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3个,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加快推进粟山路、青年路、盘龙路等5条主次干路及重要支路建设,开工建设粟山弥河大桥,搭建海岳新路网框架。打通沂山路、黄龙路、民主路、黄山路、青山路、站后路等断头路、梗阻路。系统完善城区路网,统筹提升镇域道路承载能力。绿化提升营龙路等道路12条,新增绿化彩化面积60万平方米。新建、提升城区燃气、供水、供热管网63公里,全面淘汰城区供热蒸气管道,完善城区雨污分流系统。加强城市精细管理。大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优化提升智慧城管系统,深入推进“非接触性”执法,严格落实“门前五包”,加强沿街店铺店外摆放、流动摊点占道经营整治。开展净化“天际线”行动,提升城区户外广告。持续推进住宅小区违建、烧烤餐饮油烟、渣土运输等专项治理,切实打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市容市貌,争创“国家卫生县城”。持续优化生态环境。系统保护林业资源,完成国土绿化1.5万亩。深入落实河湖长制,高标准推进全域美丽河湖建设。加大环境问题执法检查力度,统筹推进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持续加大违法用地查处力度,扎实推进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绿色矿山建设,完成第四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严格落实能耗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措施,加强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切实维护良好环境。

(五)统筹增进民生福祉。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常态化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突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提升核酸和抗体检测能力,落实新冠疫苗应种尽种,加强冷链货物全链条管控,确保新冠疫情不反弹,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大力提升社会事业。加快推进新华中学、实验幼儿园南区等31处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育特色品牌创建,促进各学段优质均衡发展。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各类医疗惠民政策,提升老幼群体卫生健康服务,加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事业发展,开工建设县医院卫生医学中心、县中医院综合病房楼、康德护理院医疗养老综合楼,加强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提升,创建示范标准卫生室30处以上,持续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提升中医事业。启动沂山转播台迁建工程,建成启用县文化中心,提升镇域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30处以上,广泛组织“一村一年一场戏”、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举办建党100周年暨第五届群众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文化节会,切实提高文化惠民效能。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举办好第五届全民运动会、航空运动文化节,完善提升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就业创业培训力度,高质量实施新增就业“万人”计划,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服务率90%以上,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落实全面参保计划,深化社会保险精准扩面行动,确保参保人数、基金征缴同步稳定增长。完善医保政策体系,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力争参保率达到96%。全面落实惠民政策,不断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及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发挥兜底保障作用。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街道综合养老服务机构和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编制实施公益性公墓规划。改造提升人民英雄事迹陈列馆,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权益保障各项工作。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双拥”工作。切实做好妇女儿童工作,着力推进残疾人事业提升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党建引领,健全网格化基层管理服务机制,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实战化运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健全应急救援体制机制,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能力。启动实施“八五”普法,深入推进法治临朐建设。统筹推进平安临朐建设,落实不稳定因素排查预警、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大风险防范化解力度,统筹保障经济和社会安全,全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上一篇:职业技术教育学范文 下一篇:就业指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