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消费信贷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10 05:16:31

汽车消费信贷论文

汽车消费信贷论文篇1

【关键词】汽车消费;信贷

1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现状

我国消费信贷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1年,我国金融机构消费贷款余额为6990亿元,比97年增长了近40倍。随着消费信贷在我国其它消费领域逐步发展,以金融机构与汽车生产厂家联合为主要方式的汽车消费信贷开始出现。

1.1我国汽车消费情况

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量占全球汽车市场增量的23.2%,中国在国际汽车市场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市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当前,汽车工业已成为我国很多地区的支柱型产业,在各地制定与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背景下,合理的的配置资源、更好地发挥区域经济优势,使我国的汽车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不断的进步。

②全国汽车消费状况:(1)私人轿车占有量情况: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已由潜在的需求变成现实的市场。私人汽车保有量占总保有量的55.3%。(2)购车者消费倾向:调查结果提示,82.4%的轿车拥有者为26-45岁的青壮年,轿车族中男性占93.8%、女性占7%。消费者购车欲望强烈,36.7%的人把质量放在第一位;32.4%的人把价格放在第一位;此外,油耗低、维修费低、零配件价格低的轿车较受消费者欢迎。

1.2汽车消费贷款的主要方式

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经过近几年来的摸索,汽车消费信贷已基本上进入可以大范围推行的阶段。

①“间客式”汽车信贷:是由银行、保险、经销商三方联手,资信调查和信用管理以经销商为主体,保险公司提供保证保险,经销商负连带保证责任。这种模式一方面给消费者带来较大便利,另一方面也给消费者带来较大负担。

②“直客式”汽车信贷:是由银行、律师事务所、保险三方联合,以银行为信用管理主体,委托律师事务所完成资信调查,保险公司提供保证保险。这种模式下消费者除承担银行利息外,还要承担保证保险、费等各项支出。

1.3汽车信贷市场现状

事实上,我国只有5%的购车人办理了购车贷款。有关调查显示,有29%的人因手续繁多而放弃贷款,有35%的人表示宁愿攒钱一次性付清,也不会贷款买车。可以说,我国汽车消费信贷还远未发挥推动汽车需求快速增长所应当发挥的作用,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2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

虽然信贷呈迅猛发展之势,但目前就消费信贷拉动我国GDP增长的空间和速度来看还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诸多因素使得消费信贷发展缓慢,严重影响了扩大内需和贷款结构的调整。

2.1我国汽车消费制约因素

①汽车消费信贷的担保和保险制度上存在较多问题

一般来说,汽车消费贷款大部分都用自有住房作抵押。目前,在银行办理的汽车消费贷款中,大部分由保险公司提供履约保证保险,但许多地方的保险公司根本没有此类业务。

②贷款机构和贷款支持的车型太少

在消费信贷支持的车型方面,商业银行不约而同地把范围局限于几种较高档的汽车,其他品牌车型的销售却不能得到银行的消费信贷支持。另外,汽车消费贷款的标的一般为新车的消费。

2.2汽车消费信贷存在问题

汽车消费贷款虽然在推出之初发展迅速,但随着汽车信贷保险政策变动、贷款违约率上升,从2003年开始各地汽车贷款余额快速下滑。汽车消费贷款累积放量的快速下滑,导致消费信贷近年来消费贷款整体周转率下降,贷款周期长期化趋势明显。从信贷购车占汽车销售总额的比例来看,全球70%的私人用车通过贷款来实现。而在我国,这一比例仅为15%~20%。

3对于汽车信贷发展的对策分析

针对制约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主要问题,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3.1发展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对策

①尽快建立个人资信评估机构和登记制度

研究和制定个人信用评估办法,统一评估标准,建立科学有效的个人信用体系。另外,也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的经验,由政府牵头,多部门相互协调配合,成立个人资信公司,实行个人信用实码制和计算机联网查询,这样为银行选择优质目标客户,减少消费信贷风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②尽快对消费贷款立法

汽车消费贷款作为消费贷款中的特定商品,理应在法规中加以规范。立法的原则应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金额机构和商业机构的合法权益出发,并通过消费贷款调整社会商品供求关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

③通过灵活多样的手段解决汽车消费信贷中的“担保瓶颈”。(1)车辆抵押。为了配合推出汽车消费贷款,一些地区推出由保险公司“返款保险”业务,与银行共同承担返款风险。银行由于得到了保险配套保障,不仅降低了资金风险,而且贷款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2)银企合作的法人担保。这种法人担保具有可靠性强、风险小、方便快捷等特点。

④找准现阶段的市场定位

市场细分是指根据消费者之间需求的差异性把一个整体市场分解为两个或更多的消费者群体,从而确定企业目标市场的活动过程。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划分,消费者的需要、动机、购买行为的差异性是市场细分的理论基础。

3.2探索适合我国的汽车信贷模式

目前,“间客式”和“直客式”这两种汽车信贷模式都存在着弊端。一方面,经销商缺乏信贷专业知识,风险控制能力差。另一方面,银行不懂汽车,虽然它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资信调查能力,但缺乏汽车服务知识,给消费者购买汽车带来不便。对于银行而言,像汽车信贷这样的零售业务,到最后也会和储蓄一样,产生20%和80%效应。因此,既懂汽车又懂信贷的专业汽车信贷公司是我国汽车信贷较为理想的模式。

参考文献:

[1]任泽珠.发展个人消费信贷的对策选择[J].哈尔滨:哈尔滨商大学报.2003(2)

[2]何苗.发展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思考[J].焦作.焦作工学院学报.2003(8)

汽车消费信贷论文篇2

关键词:汽车消费贷款;风险管理;对策建议;成因

中图分类号:F832.4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9-0188-03

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总体保持复苏的良好局势,全球汽车市场出现明显回暖的现象,我国汽车消费增长速度也是一路飙升,同比增长幅度在30%以上,汽车市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促进汽车企业和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相比欧美发达国家起步虽然晚了一些,但是近年来多元化的消费信贷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我国的汽车行业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目前,我国的汽车分期付款购买方式逐渐成为主流,占据了汽车销售额的很大一部分;汽车消费贷款已经成为汽车消费的主要购买方式,对汽车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与防范成为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汽车消费贷款的基本情况

(一)我国汽车消费贷款的概念

1.汽车消费贷款的含义

所谓汽车消费贷款(Automobile consumption loan)就是银行对在汽车特约经商处购买汽车的借款人发放的一种新型的人民币担保贷款方式。

2.汽车消费贷款的主要方式

(1)银行为客户提供汽车消费贷款。

(2)汽车生产商与汽车特约经销商合作推出汽车消费贷款。

(3)汽车特约销售商单独推出的汽车消费贷款。

(4)汽车销售商与各个商业银行合作推出的汽车消费贷款。

3.汽车消费信贷的特点

(1)经营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公司形式层出不穷,花样百出。除了有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公司、汽车经销商外,还有专业化经营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公司主要为汽车消费信贷机构。

(2)汽车消费信贷的资金来源渠道广泛。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资本金和利润,银行信贷和资本市场也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资金不足的空缺。子公司资金不足时,还可以向母公司申请帮助。

(3) 汽车消费信贷公司的政策及监管规范。

(4)汽车消费信贷公司的收益稳定增长。

(5)汽车消费信贷公司加大调整变革力度,出现新的发展趋势。

(二)汽车消费信贷在我国的兴起

现阶段,宏观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和汽车消费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住房消费贷款与汽车消费贷款热潮已迅速席卷全国。越来越多的汽车消费者倾向于自己首付一部分再贷款一部分的汽车消费贷款方式,汽车消费信贷的销售量占汽车销售总量的比例逐渐攀升,要求汽车消费信贷市场更加完善,专业化程度更高,消费信贷产品更趋于市场化。自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后,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在各大国有银行相继得到开展,随后部分股份制银行也陆续开展了此项业务。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个人消费贷款指导方针》为各金融机构办理汽车信贷业务指明了方向。2003年《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随后筹建了多家金融公司,促使汽车消费信贷业务迈上新台阶。

(三)汽车消费贷款的积极作用

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汽车行业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汽车消费信贷的支持,因此汽车消费信贷在现阶段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有效促进工业经济乃至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纵观现今发展现状,几乎每个经济大国都是汽车工业强国,而汽车工业的发展又离不开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比如,美国19世纪20年代由于汽车行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每年可高达0.6%。

2.盘活汽车行业巨大资产存量和提高资本运营效益

汽车消费者获得了汽车消费贷款,消费者就可以选择购买质优价廉的汽车产品,加大了各个汽车生产厂商之间的竞争,这样就促使生产商关注市场,提高自身产品质量,以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3.方便居民生活,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21世纪以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逐渐缩小。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逐渐减少,而住行方面的支出比重逐渐提高汽车消费如今已经成为消费机构的主导,汽车消费信贷对推动汽车消费结构升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4.促进金融机构优化贷款存量和增量,提高资金利用率

通过汽车消费信贷,解决了我国融资主体单一、范围狭窄的不良局面,能够提高对银行贷款对象的素质要求,扩大资金需求,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二、汽车消费贷款的主要风险及成因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消费信贷机构业务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稳定的利息收入、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产生的衍生效益受到金融机构的重视。但是,以汽车信贷业务为主的汽车消费信贷机构在迅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一)信用风险及成因

1.信用风险的含义

信用风险是指汽车消费信贷的购买者,不能按照合约的规定履行其还款

义务而给汽车消费信贷机构公司造成的损失。

2.信用风险的成因

(1)信息不对称

交易信息的不对称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于汽车消费信贷机构无法完全了解消费者的信息,只能根据消费者的收入状况来判断还款能力,在借款人不能按约定履行还款义务时,单靠担保措施,无法对借款人的个人信用及财产形成有效的制约。因此汽车消费贷款很容易引发信用风险,给汽车信贷机构造成损失。

(2)汽车信贷合约的不完整性

由于汽车消费信贷机构的消费对象具有人多、面广、情况差异很大的特点,既不可能在签订信贷合约前把与特定消费对象的全部信息认识和掌握清楚并写进合约条款中,也无法预测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的偶然事件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则信贷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3)信贷资产的专用性

汽车消费信贷机构信贷资产的专用性可能诱发机会主义行为,形成信用风险。

(4)高负债经营

按照《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为8%,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仅为4%,汽车消费信贷机构的资本充足率也大致相当。由于其高负债性,可能引发信用风险。

(二)管理风险及成因

1.管理风险的含义

管理风险是指汽车消费信贷机构由于操作不合规或管理不善造成的风险。

2.管理风险的成因

(1)盲目与经销商合作

汽车消费信贷机构对汽车经销商的担保情况了解不全面。在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推出的初期,合作伙伴单一,大多仅仅限于汽车生产商,银行为提高市场份额,放松了对经销商准入的制度限制,经销商为拓展业务往往把有问题的车辆销售给购车者,购车者则因为汽车质量问题不及时归还贷款或要求退还汽车产品,等等。由于汽车经销商为赚取更多利润,在汽车消售阶段只会注重增加业务、扩大市场份额,将为以后贷款收回埋下极大的安全隐患。

(2)贷前调查不全面

汽车消费信贷机构往往把对购车者相关信用评级的调查手续寄托于保险公司、经销商等机构去办理,对借款人的信息没有全面掌握,且经办工作人员对借款人的申请及资料未进行认真核实,可能造成某些缺乏还款能力的借款者也能轻松过关,获得贷款。

(3)贷中审查不严格

相关经办人员对购车者还款能力没有做到严格的调查,而且对还款能力证明的程序没有达到有关标准。

(4)贷后监督未跟上。未能督促购车者按照汽车消费信贷合同及时还款,对逾期贷款也没有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三)环境风险及成因

1.环境风险的含义

环境风险是指汽车金融机构的外部经济环境因素变化而造成的信贷资金风险。

2.环境风险的成因

(1)担保物的监控及其处置存在风险

在用所购车辆作为汽车消费信贷担保物的情况下,如果出现到期贷款无法偿还,则银行处理担保物难度较大,不能够偿还所欠款项。因为现阶段汽车更新换代比较快,价格下降也相对严重,如果借款者实在无力归还所欠款项,即使银行处置了担保物汽车,也会遭受一定的损失。

(2)个人和汽车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的风险

如果购车者所购车辆用来营运,如果经营环境恶化就会直接导致贷款不能按期归还;如果借款人收入水平突然下降,也可能导致借款人不能如期归还贷款。

(3)恶性竞争的风险

为了扩大汽车消费信贷业务,越来越多的汽车金融机构会采取很多不正当竞争的手段来增加业务量,比如给借款者一定的优惠政策、降低首付比例和延长贷款期限等不正当手段,形成恶性竞争将会造成一定信贷风险。

(4)政策性风险

国家对汽车行业和汽车消费信贷行业的政策调整,将或多或少地对贷款如期归还造成一定影响。比如,国家提高借贷利率,就会提高汽车消费借款者的还款利息额,增加借款者负担,造成借款者不能如期归还或者不愿意归还贷款的情况。

三、防范和化解汽车消费贷款风险的应对措施

防范和化解当前汽车消费信贷所面临的风险,必须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在工作中坚持“分类指导,分别处置”的原则,在实施中采取有针对性的办法和措施,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一)信用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1.健全个人征信制度

加快信用立法步伐,建立健全信用建设的法律法规,注重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建立不良信用惩诫机制,利用健全的个人征信系统有效防范个人信用风险的发生,一定程度上公开个人征信信息,促进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

2.选择优质的经销商合作

全面了解经销商的状况,其良好的信誉度、强大的经济实力、稳定的客户源将减少信贷风险发生。

3.建立金融机构信息共享机制

加强银行与保险公司、汽车信贷机构和征信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形成信息共享机制。

(二)管理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1.建立有效的担保制度

汽车消费信贷担保可以选择用汽车做抵押担保、由保证人担保、用财产抵押,或者用动产或权利凭证质押,也可以由保险公司提供担保等等。当借款人出现还款能力下降或缺失时,可以向保证人要求偿还,以降低汽车信贷风险。

2.认真开展贷前调查

贷前检查工作应从听、查、核、析入手,听取借款申请人对所需汽车贷款的介绍和陈述,查实借款人的相关资料,核对汇报资料、申请材料的内容,以及抵押物、质押物的真实性,据以分析借款申请人经营效益及其借款风险。

3.严格实施贷中审查

贷中认真审查贷款的直接用途、借款人的借款资格条件及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和还款能力,认真核查保证人的情况;审批人员对经办人员提供的汽车消费贷款申请资料、调查报告、首付款证明情况等进行严格核查,再发放贷款。

4.强化贷后监督

贷后监督核实借款人是否用所贷汽车款项未按约定使用,而是挪作它用;应该加强对担保物的管理,防止丢失或损坏,还应该随时了解借款人的收入状况和还款能力。对可能造成无法按期还款的因素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5.提高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工作人员的素质

随着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快速发展,要求经办工作人员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从源头上防范风险。作为一名称职的汽车消费信贷工作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勤恳的工作态度应该学习和钻研汽车金融业务新知识,掌握汽车消费贷款法规规定,努力提高汽车消费贷款工作水平。

(三)环境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1.慎重保管抵押物

努力保全抵押财产的安全性、完整性,防止抵押物遭受较大损失;可选择易保管、贬值率较低的票据等权利凭证作为担保物。禁止借款人或经销商在未还完贷款的情况下将抵押权利证书拿回;如果汽车抵押物的所有权发生变更,则应该及时办理汽车消费抵押贷款有关手续。

2.掌握借款人的工作状况

及时了解借款人的工作环境的改变,如果借款人的收入水平下降或是有故意拖欠款项的行为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减少损失。

3.反对不正当竞争

政府应指导各金融机构实施正当竞争,对正当的竞争政府应该予以支持、鼓励;对不正当的竞争应当予以阻止并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减少信贷风险的发生。

汽车消费信贷具有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等优点,是现阶段汽车行业的最重要消费形式。然而,汽车消费信贷的诸多风险不容忽视。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做好风险的事前预警、事中检查和事后监督;进一步完善借款人的征信调查,选择优质的经销商,建立有效的担保制度等,努力把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发展成为健康、稳定、有序的消费信贷市场。

参考文献:

[1] 李文亮,黄长征.我国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风险评估研究[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

[2] 张新星,刘勇.我国汽车金融赢利模式分析[J].经济论坛,2011,(2).

[3] 曹伊.我国汽车消费信贷风险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9).

[4] 张旭.2010年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0,(8).

[5] 刘丽,张祥,简晓彬.汽车消费信贷中的风险分析[J].现代营销,2011,(1).

[6] 钱莉,陈晓.浅析我国汽车信贷发展存在的风险与对策[J].科教文汇,2011,(4)

[7] 佘佳蔓,等.汽车金融业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9] 唐文琳,秦砚之.“十二五”期间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业务风险防范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10] 张晓萌,郝蕴.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0,(7).

[11] 岳竹.浅析汽车贷款的风险与控制对策[J].绥化学院学报,2010,(1).

[12] 俞茜芝,梁丽娟.汽车消费贷款的风险防范相关性研究[J].商情,2012,(37).

汽车消费信贷论文篇3

关键词 消费环境;汽车消费;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9)05-0135-04

作者简介 田晟,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讲师,硕士,在职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广东广州510640)

我国汽车产业、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完善,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汽车消费时代,汽车消费将直接带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我国私人汽车消费水平总体上仍然偏低。虽然私人汽车拥有量增长加快,但与国外相比,无论总量还是人均汽车拥有量都有明显差距。从国内一些城市横向比较来看,也存在着私人汽车的消费水平(每百户家庭的汽车拥有量)与经济发展速度、人均GDP水平和居民的实际收入不相符合的情况。这说明我国还存在着一些汽车进入家庭的消费环境障碍问题。家庭汽车消费潜能的释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消费环境与条件的改善。据在广州抽样调查显示,在目前没有购车的家庭中,有33%的计划在近5年内购车(其中大部分是计划在3年内购车),还有22.7%的人表示“不确定”。计划购车和对购车计划“不确定”的家庭都可以看作是潜在的消费者。汽车消费环境的状况(包括用车费用、道路交通及停车条件、汽车服务体系等)对这一部分消费者的汽车消费计划有很大的影响。现阶段制约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发展的瓶颈问题得不到解决,汽车消费市场将不能按照市场演变的规律发展,这也将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同时,公务用车制度的改革也将成为私人小汽车市场重要的影响因素。

汽车消费环境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概念,涉及用车费用、汽车消费政策、汽车消费信贷、汽车售后服务、交通基础设施等有关汽车消费的各个方面。

一、我国汽车消费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用车成本高。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与一般消费品不同的是它有各种使用成本。消费者的用车成本主要包括油费、养路费、路桥费、停车费、保险费、年检费、保养费、维修费、还有各种违章的罚款等。后两种费用情况比较复杂,我们这里谈的养车成本不包括在内。

市场典型调查表明,在广州市区内高档、中高档、经济型3种不同类型的家庭轿车的月平均养车费用是3800元。即使一辆上海大众生产的POLO这种比较省油的纯家庭用的轿车,一个月的养车费用也将近2500元。抽样调查结果也表明,在拥有汽车的居民中,平均每月的养车费是2235元。如果再算上购车的各种费用与折旧以及维修费,汽车的消费仍然是非常昂贵的。在广州市民中普遍流行着“买得起车养不起车”的说法。

在养车费中最大的开支是停车费。每月的停车费,一般上班地停车300―400元不等,住处露天停车300~350元,室内停车400-650元不等,加上平时在市内的临时停车(一般一次10元,酒店宾馆1小时10-30元不等),一个月的停车费就在1000元以上,停车费在养车费用中一般要占到50%左右。

高昂的养车费已经成为我国家庭或个人汽车消费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抽样调查显示,在已买车的居民中有58.6%的人认为养车费高。在没有买车的居民中,有45.8%的人是因为养车费用太高。准备在5年内买车居民能接受的养车费用平均为1100元左右,与实际费用有较大的差距。

(二)汽车信贷体系建设滞后。一是贷款手续烦琐,由于个人信用体系没有建立,银行为规避风险,制定了一系列复杂的核查、担保手续。购车人必须先找一个有稳定收入和当地常住户口的人作为担保人,带上双方的身份证、户口薄、收人证明,才能到银行指定的汽车经销商处选车,在交付首纳金后,再要经销商派人到税务部门交纳汽车购置税才能提车。获得一份普通的汽车贷款至少需要经过银行、保险、税务、车管所等7个环节,需要近一个月时间。二是首付比例高,还款期短。一般首付30%,还款期为3年。三是担保方式少。由于保险公司退出车贷险,对汽车消费信贷影响较大。据在广州抽样调查表明,已经购车的居民中86.3%的居民是选择一次性付款,在计划近年内购车的居民中69.5%打算一次性付款,其中一个原因是信贷手续烦琐。

(三)消费者的权益保障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一是消费者在汽车使用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如信贷、保险、维修、交通事故等,有些问题投诉无门,或出了问题互相推诿。二是由于汽车维修市场良莠不齐,无证经营的维修店用假冒伪劣配件以次充好,损害消费者利益,甚至引发交通事故。三是有些保险公司在理赔上拖延时间,或在合同上做手脚。四是有的经销商不能履行卖车时承诺,甚至以次充好。五是有的停车场乱收费,甚至出现丢车。六是有些消费者出了交通事故得不到及时处理,或损害得不到赔偿等等。消费者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直接影响汽车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汽车市场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汽车市场体系由新车交易市场、零配件市场、二手车市场、汽车租赁市场、汽车后市场(包括维修、维护等)组成。目前新车销售市场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二手车市场、租赁市场、售后服务市场均显得滞后,整个市场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同时,售后服务需要健全的服务机制和保障制度,需要高素质汽车经纪人和维修技术人员,显然我国售后服务体系的建设跟不上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需要。

二、完善汽车消费环境的对策

(一)降低汽车消费的成本和费用

要推动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降低养车成本,让老百姓买得起车也养得起车。降低养车成本可从以下方面人手:

(1)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取消养路费和车船费,改收燃油费。去年底燃油税的实施已初见成效。

(2)降低路桥费。一方面降低市内路桥费,另一方面将已经收回投资的高速公路和大桥费用降低或取消。现在全国收费的路桥多,收费高,应该呼吁国家有关部门专门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3)调整和降低停车场收费。降低停车场的收费标准应及早纳入物价部门的议事日程。应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出合理的,即有利于消费者也有利于投资者的停车费的标准。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地点,对停车位的需求不同,应细化停车场的收费标准,给消费者选择空间。同时,及时清理依附在停车场的各种收费,彻底取消那些不该收取的费用,切实减轻停车场经营者的负担。

(4)清理汽车消费其他环节的不合理或乱收费现象。

(二)加快汽车消费信用体系的建设

(1)加大汽车消费信贷的力度。汽车消费信贷对于汽车消费者而言,可以缓解资金压力,促进合理消费,对于汽车生产者可以减少资金占用,对于汽车经销商可以向银行转移欠款风险,对于银行则可以开辟新的业务。所以,汽车消费信贷被称作启动汽车消费市场的“金钥匙”。目前,全球汽车销售量中,70%是通过融资贷款销售的。近年来,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呈迅猛发展态势,是仅次于个人住房贷款的第二大信用市场。但通过贷款销售出去的汽车占新车销售总额的比例不足20%,与国外的70%相距甚远。

各金融机构应该积极研究国家已出台的汽车消费信贷政策,根据市场需要不断创新信贷消费品种,拓展服务对象,加大汽车消费贷款的力度。要进一步简化程序,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服务。在首付比例、担保方式上多为消费者提供选择。积极探索、开展二手车的消费信贷业务。

(2)整合“银行+保险+汽车经销商”的信贷链。1998年底国内保险公司推出了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后,汽车消费贷款业务迅速发展,既加快了汽车消费的增长,也为国内保险业拓展了发展空间。但其风险也开始显露,主要来自一些人的恶意欠资和有预谋的诈骗,导致汽车消费信贷及保证保险陷入困境。有关数据显示,目前私车贷款约30%违约还贷,10%的汽车贷款难以收回,多数保险公司在车贷险上亏本,最终导致该业务停办。我国应加快“银行+保险+汽车经销商”信贷链的整合,加快制度创新与政策创新,以推动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

(3)加快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目前,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严重阻碍了汽车消费市场发展。在信用体系中,个人信用处于基础地位,是一种基本支撑力量。由于我国个人信用体系未建立起来,缺乏信用评价机制和对失信者的惩罚机制,无论是汽车消费贷款、车贷保险、二手车交易还是汽车租赁市场的发展都受到严重制约。从汽车消费信贷来说,消费者普遍抱怨的信贷手续烦琐、抵押登记过长、担保方式太少等等,从银行来说是为防范风险不得已的举措,因为没有健全的个人信用资料,银行很难掌握客户的综合信用情况,只能靠不断提高“门槛”来防范风险。车贷保险也遇到同样问题。同时,二手车交易、汽车租赁等市场的发展也受到个人信用体系的制约。

加快建立个人资信征集系统。建立个人资信的征集系统是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建立个人资信的征集系统必须靠政府来推动,因为构成个人信用的信息包括个人资产、个人收入、公用事业的付款记录、个人消费信贷、信用卡还款记录、诉讼记录等,分别掌握在银行、公安、公用事业单位、法院、人事等部门手中。现行的公民身份证、户口信息由公安户籍部门管理,房屋产权信息由房管部门管理,而汽车牌照等信息由公安车管部门管理。个人信用的信息还涉及到商检、海关、税务、教育、卫生保健等部门。所有这些信息资源都是一个个孤岛,无法在部门之间沟通和共享。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制有关部门和社会有关单位将个人资信以商业化或义务的形式贡献出来。

同时,加快培育资信市场的主体。资信公司是社会信用体系的载体,它的任务是以市场运作的形式,汇总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其他信用信息资源所拥有的信用信息,建立完备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对外提供信用相关的产品,并以市场化的方式形成全社会有效的自动惩戒机制。权威的资信公司出现,需要政府与金融机构共同努力。

近期,应尽快在公检法、工商、税务、金融等领域实施个人资信的资源共享。也可考虑,在汽车信贷业务中建立一个专门对汽车消费信贷风险进行管理的中介机构。这个机构可以通过专门收取服务费用,接受银行或保险公司的委托,对个人信用进行调查评价,并对信贷、保险合同的履行进行有效的管理。

(4)筹建汽车金融公司。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主体是商业银行,而在国外,汽车信贷服务的主体是专业性的汽车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是一种专门从事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并提供相关汽车金融服务的专业机构,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汽车与一般消费品不同,售前、售中、售后都需要专业的金融服务。汽车金融公司与银行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专业化,它的业务核心就是汽车金融服务,不仅为用户提供首期贷款购车、上牌照、保险等一条龙的服务,还能提供汽车保养、维修及远程求助等多项服务。汽车金融公司的重要作用还表现在它为汽车生产厂商拓展与维护销售体系、提供市场信息等,为汽车经销商提供存货融资、营运资金融资、保险等业务。汽车金融公司在整个汽车消费的链条上,成为联系各方的剂。

(三)建立和完善汽车消费的服务体系。改善汽车消费环境,必须加快汽车消费的服务体系建设。汽车消费服务体系,涉及到汽车消费的整个过程,从售前的咨询服务到信贷、保险、上牌、技术咨询、售后服务、维修、保养等环节。目前大的汽车交易市场和汽车专卖店开始重视服务体系的建设。由于汽车消费的特殊性,培养高素质的服务人才显得非常重要。

一是培养高素质的汽车经纪人。汽车是很复杂的商品。专业性强,普通的汽车消费者很难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汽车刚进入普及的时候。目前购车的消费者中有60%的人对汽车、购车环节和各种利益保障不熟悉,而大部分汽车销售顾问都达不到售前咨询,售中保险、信贷、上牌,售后的理赔、维修、保养、汽车俱乐部等方面的服务要求,接受过系统培训的汽车经纪人不到从业人员的1/4。因此,培养高素质的汽车经纪人,不仅是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汽车消费的服务体系,推动汽车消费市场发展的需要。

二是提高汽车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汽车是高科技的结晶,目前新车型的零部件大多是高科技的电子产品,修理时若不懂得控制原理,不懂得使用电脑手段来判断故障,寸步难行,特别是一些运用高科技系统的车辆。某汽车俱乐部年度满意度调查的数据显示,在汽车修理工人中真正掌握汽车故障诊断能力的优秀技工不足20%。快速提高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是提高汽车售后服务水平的关键。

(四)完善消费者权益保障体系。随着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随之而来的纠纷也凸显出来。关于汽车消费方面的投诉主要涉及到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的保障、配件交易的隐患,还有二手车市场中的欺诈行为、停车场管理混乱造成的问题等。据有关资料显示,由于维修质量引发的交通事故有80%来自配件,直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甚至是生命安全。完善消费者的权益保障体系,是改善我国汽车消费环境的重要方面。

建立消费者的权益保障体系,首先要使消费者投诉有门,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有投诉的渠道。其次,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三是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惩罚机制。

(五)整顿和规范汽车消费市场的秩序。整顿和规范汽车消费市场的秩序,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方面。贸易、工商、公安、交通、质量监督、物价等部门要紧密配合,坚决打击走私进口汽车、拆解、拼装报废汽车等违法行为;加强对汽车

配件销售、汽车清洗、汽车美容等行业的清理整顿;严厉打击不法企业以次充好,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利用假冒、不合格配件进行汽车修理、服务等违法行为;规范汽车经销商的中介行为,查处和纠正汽车经销商在兼业保险、上户、按揭过程中的不合理收费、违规收费、自设项目收费等违法行为。

(六)拓展汽车后市场

(1)汽车后市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所谓汽车后市场,就是指汽车实现销售以后,围绕使用和维修保养而形成的服务市场。有关专家指出,当消费一辆汽车时,购买汽车的费用只占整个汽车从购买到报废所需支出费用的20%,后续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支付80%的费用。按这个比例计算,汽车后市场这块蛋糕的规模是汽车销售的4倍。随着汽车销售利润的不断下降,汽车后市场正在成为我国汽车市场的“第二桶金”,汽车生产企业的营销方式将从单一的产品推广向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营销过渡,汽车后市场的竞争将加剧,世界一些大的汽车维修商、养护商,纷纷看好中国市场,有些已抢滩登陆。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要充分重视汽车后市场,利用本土优势抢占市场先机,以战略眼光积极开拓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

(2)提高汽车维修维护市场的规模和水平。国外汽车售后服务发展主流是4s形式,即整车销售、售后服务、零件供应、信息反馈四位一体,销售和服务是结合在一起的。售后服务的另一个趋势是从事后的修理转向汽车的定期维护保养,注重对用户的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在国外,汽车保养业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而完善的服务和技术质量经营体系,形成了一个有着巨大市场和丰厚利润的行业。在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汽车养护企业已占到整个汽车保修行业的80%以上,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减少车辆报废率达21.7%。

(3)拓展汽车休闲、文化、娱乐市场。汽车消费是综合性的消费,并形成了独特的汽车消费文化,从而形成一系列有关汽车文化的产业。如汽车娱乐,包括音响系统、CD系统、电视接收系统、DVD系统、电子游艺系统等。汽车娱乐系统的营业额可能超过汽车本身,因为一套高档音响中心的价值就要超过汽车本身的价值,而人们驾车里程越多就越需要消遣。还有汽车俱乐部,汽车俱乐部有多种形式,如品牌俱乐部、车迷俱乐部、越野俱乐部、维修俱乐部、救援俱乐部等,在国内方兴未艾。汽车文化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汽车模型、汽车体育、汽车知识、汽车报刊、汽车书籍、汽车影视、民间风俗、国际交往、服装服饰、车迷、汽车与社会等。

随着汽车进入百姓家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有关汽车休闲、文化、娱乐、运动的市场需求将日益显现出来,市场前景广阔。我国应该积极鼓励和扶持汽车休闲、文化、娱乐市场的发展。

(七)充分发挥汽车消费者协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随着汽车消费群体的扩大,诸如汽车消费者协会、汽车俱乐部、私家车协会、驾驶员协会、旅行房车俱乐部、汽车维修工程师协会等民间组织已出现并且将会有大的发展。这些民间组织发展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技术培训、交通安全教育、信息交流等职能,对于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如广州市私家车协会自2002年5月成立以来,已有会员4800多人,与42个汽车维修站签订了合同,会员可在签约的维修站享受优惠服务。对汽车消费者协会等民间组织应给予积极支持和引导,充分发挥这些民间组织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推动汽车消费市场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八)制订鼓励和方便外籍人士购车的政策。目前外籍(包括港澳地区)人员在我国境内购车,需要办理暂住证,并且居住一年后才能购车。一些在境内工作的外籍人士感到购车不方便,有的采取变通方式如借用本地居民身份证购车。目前,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大多落户中国,有相当多的国家和地区客商在我国设立了多个办事机构和研发中心。在中国内地就业和生活的外国人以及港澳台同胞越来越多,这是一个消费实力很强的群体,如果在购车条件上有所放松,如放宽居住的时间,手续更简便,将有利于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

(九)逐步开展公务用车制度的改革。在计划经济时代,公款汽车消费占绝对主导地位,在我国现有的汽车消费群体中,公务用车仍然占主导地位。由于汽车的购置与使用均由公款包揽,各种费用都很高。公务用车虽然有定编管理,由于是财政出钱,各单位都千方百计争指标,公车消费队伍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财政负担越来越沉重。由于公务用车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公车私用、私车公养比较普遍,既加重了财政负担,也易滋生腐败。同时,日益庞大的公车消费队伍,也严重制约了私人汽车的发展。无论是从反腐倡廉的角度,还是从节约政府开支的角度,公务用车走向市场的意义重大。公务用车市场化也将成为轿车进入家庭的催化剂。

三、结语

在当前世界经济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下,将汽车消费作为拉动我国内需新的增长点并将汽车消费市场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坚持汽车消费市场与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汽车消费与汽车生产和流通联动发展,做大做强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建立和完善汽车市场体系,营造汽车消费市场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汽车消费市场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忠诚.中国汽车消费环境研究[J].北京汽车,2003,(2).

[2]胡小军,张希良,何建坤.家庭汽车消费意向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消费经济,2007,(3).

[3]尹筑嘉.广东省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现状及其发展探讨[J].消费经济,2002,(6).

[4]罗亚明.武汉家用汽车消费市场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

[5]马长海,于树胜,王秀芳.我国个人汽车消费问题探讨[J].经济师,2004,(2).

[6]邵世风.影响我国家用汽车消费的主要因素[J].统计与决策,2003,(8).

[7]詹正华.我国汽车消费环境与税费分析及政策建议[J].消费经济,2000,(1).

[8]吴京芳.政府税费政策对引导汽车消费的效用[J].中国物价,2000,(6).

汽车消费信贷论文篇4

关键词:人汽车消费信贷;汽车消费信贷服务体系;发展思路

国家各项鼓励消费政策的出台激活了家庭汽车消费,使之成为居民消费的又一热点。然而相对于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速度,现有汽车消费信贷规模远不能满足需要,通过贷款销售出去的汽车仅占销售总额20%左右,而目前全球汽车市场有70%的私人汽车是通过贷款销售的,仍有诸多因素制约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

一、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的制约因素分析

1.信贷消费环境的制约

制约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的环境因素诸多,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信贷的政策,但基本是政策性文件,缺乏法律约束力。如《汽车消费信贷管理办法》、《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而没有一部对违约背信者强有力的制约和惩罚的法典规章。法律约束的软化无疑会使消费者权益缺乏可靠的保障,不利于汽车消费信贷的长远发展。第二,国内信用体系的缺失。首先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未得到较好解决。政府在制定法律和行业规范、社会信息披露和共享、培育信用市场及加强对信用服务机构的监管等方面工作欠佳。其次我国的信用市场发育不成熟。目前还缺乏专门性信用评估机构,可供社会共享的国家诚信数据库没有建立,大量的信用信息资源沉淀在公安、工商、人事、税务、统计等部门,至使个人信用评估标准不统一,对个人财富的计算无法做到真实、准确和透明,难以对个人信用状况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第三,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医疗、住房、就业等改革的深化都加大了预期支出。因此人们的即期消费缩减,更为重视资产的增值,而汽车作为保值性较差的高档消费品,其消费倾向受到遏制,影响了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

2.以银行主导的汽车信贷服务体系的制约

首先,我国目前的汽车信贷服务模式存在缺陷。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是汽车信贷服务的主体,产生了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汽车生产商和销售商到汽车消费者的汽车信贷服务模式[1]。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参与汽车金融服务业的诸多主体各有诉求,行为目标不一。各方为了自身利益,无节制的放大本部门、本环节的业务量,致使行业风险迅速累积。其次,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主体功能不全。目前国内汽车消费信贷95%以上由各大银行提供,尽管市场的增长还比较稳定,但在产品开发、抵押担保、风险评估及业务处理等环节上,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专业化不足。致使贷款对象选择条件苛刻;申请贷款手续繁琐;信贷品种单一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最后,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的专业汽车金融机构。目前我国汽车金融公司无法开展赢利最为丰厚的汽车租赁业务,同时在资金来源、资本充足率等方面有很多的限制。真正为厂商提供维护销售体系、市场信息服务;为经销商提供营运资金融资、设备融资等服务;为用户提供消费信贷、保险等服务的专业汽车金融机构目前在我国还不存在。

3.消费者方面的阻碍

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也受到来自消费者方面的约束。一是中国人奉行的自足型消费观念的制约。汽车本身是一种奢侈品,要用信贷方式购车有违中国人“无债一身轻”的传统观念。二是消费者收入水平不高且预期收支不确定,限制了其实际购车和还贷能力。我国经过20年的经济改革,居民收入得到成倍的增加,但由于基数较低,收入的绝对水平还相当低。真正具有购买力的消费群体并不是很大。同时我国目前也正是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大多数人收入不断增加,但是对未来的收入感到难以预测,甚至担忧。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使很多人把钱存入银行以备万一,就更不用说贷款消费了。

针对以上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其发展的原因分析,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发展。

二、目前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思路

1.树立现代消费观念

个人汽车消费信贷要发展,需要国家,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汽车生产企业树立现代消费观念,做好汽车消费信贷的宣传和市场营销工作。首先,国家要调整消费政策,树立刺激消费的新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短缺经济下为抑制消费而制定的政策抑制了我国的消费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清理与调整。二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将消费信贷的现代观念溶入业务发展之中。消费信贷具有分散性、繁杂性的特征,因此,商业银行开展高水平的消费信贷业务要实行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资源为手段的现代消费信贷业务发展观念及运行模式。三是缩短我国汽车企业与国外同行业间理念上的差距。目前国内许多汽车厂商仍停留在产品竞争方面,重制造,轻服务,对后期服务的竞争方法及形式缺乏认识及重视,为适应现代国际汽车业营销的发展,应将这种观念纠正过来,促进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最后,在发展经济、提高居民承贷能力的同时帮助居民树立现代信用消费观念。

2.提高居民收入,促进收入结构合理化

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扩大,最终取决于居民收入的增加。只有全面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从源头上培育汽车消费信贷的增长点,才能扩大整个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因此,一方面要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汽车消费信贷的收入弹性较高,只有高收入人群对鼓励汽车消费政策才会比较敏感。据资料显示,未来20年内,城乡居民可承受的消费信贷负债金额10%的最高收入者为10万元;20%的高收入和中等偏上收入者为5-10万元;20%的中等收入者为5万元以下;另外30%的居民不具备消费信贷能力。因此采取多种措施发展经济使更多的消费者能够拥有稳定的收入,提高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才是推动汽车消费信贷的最大动力。另一方面要加快社会改革,促进收入结构合理化。目前要尽快改变国家对收人分配的调控能力,调整社会公众的收人分配结构,提高社会公众的购买能力。同时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强化国家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增加社会的整体消费倾向。

3.完善个人汽车消费信贷服务体系

一是银行应利用传统优势继续提供汽车消费信贷服务,提升服务品质。银行有充足的后备资金、专业化的资本运作、营销网络、社会信誉等传统优势。这些意味着商业银行还应凭借其传统优势继续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加强对客户的信用管理;灵活运用多种营销方式,简便贷款手续;建立汽车贷款预警系统,增强风险防范的能力;实行贷款对象多样化,发放多种品牌、多种车型的汽车贷款。让客户感到服务的方便性、多样性、丰富性,提高服务的品质。二是正确把握商家、银行、保险三者的利益关系。银行与汽车经销商或制造商合作,即可了解汽车市场的情况,又可利用其销售网络推销自己的消费信贷产品以获得投资收益;经销商有了银行的支持,即减少了资金周转的压力,又利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有了经销商的担保,保险公司在低风险的条件下又多收了保费,扩大了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只有三者利益均享,才能保证合作长久;只有三方责任均担,才能保证市场健康有序。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三者关系的重中之重。三是推动银行与专业金融公司的融合。随着上汽通用、福特、丰田等汽车金融公司的相继开业,其涉足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己进入实际操作阶段。目前,通用、福特公司占据北美市场汽车信贷60%以上的份额,远远超过了银行类机构。我国汽车金融服务模式远期来看汽车金融公司也将是市场的主导。但近期专业化的汽车金融机构的设立及运营均受到诸多限制,还难以撼动商业银行在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上的主导地位,所以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合作应是汽车金融模式的主流。

4.加快汽车消费政策的健全完善

政府要通过政策、法规努力创造良好的汽车消费环境。一是加快汽车消费信贷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规范市场秩序。首先,制定专门的汽车消费信贷立法。特别是研究和制定个人破产法,一方面杜绝和严惩逃避债务的贷款人,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债权,另一方面也要确保那些确实无法偿还贷款的消费者可以解除债务负担。其次,完善分期付款制度。结合我国目前的汽车信贷消费市场的情况,逐步完善与分期付款有关的法规。如《经济合同法》、《担保法》、《商业银行法》以及汽车分期付款销售条例等[2]。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良好的收入预期,有效解除人们进行大额消费的后顾之忧,将未来收入通过消费信贷的方式提前转化为现实消费。同时继续深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提升居民的消费水平。三是逐步推进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健全社会和个人信用保障体系[3]。结合我国国情,目前应采取由政府和中央银行为主导的模式设立股份制的信用中介机构。同时,各金融机构要打破各自为政局面,实行跨系统联网,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流。此外,依靠政府力量,将银行、证券公司、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开放信息建立起统一的信息检索平台。进而建立起公正的个人资信咨询网络,实现跨行业、跨系统的资源共享。

我国目前汽车市场实际需求的年平均增长率将至少在10%以上,而潜在需求的年平均增长率将超过20%。到2011-2020年间,汽车需求增长会进一步出现超常规的高速度和加速度。我们相信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必将迎来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春天。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丽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辽东学院学报,2006,(1):110-112.

[2] 王丽辉,张宗浩.浅论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J].企业经济,2006,(7):102-104.

汽车消费信贷论文篇5

【关键词】 汽车金融公司个人汽车信贷风险管理Credit Metrics模型

一、引言

中国人民银行1998年正式批准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以来,我国的汽车信贷规模发展迅速。2001年的全国汽车消费信贷余额为436亿元,截至2008年底,全国各金融机构共发放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583亿元,增长了2.63倍。

汽车消费信贷的出现,实现了消费者支付方式由全款支付向分期付款方式的转变。发达国家健全的汽车消费法律法规、完善的信用体系、多元化的信贷模式、一站式人性化的信贷服务,为汽车消费信贷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和法制环境,为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顺应了汽车产业发展的步伐。

卖者有货而买者无钱,这是汽车金融业务出现并发展的需求因素;汽车金融公司作为附属于汽车制造企业、为中国境内的汽车购买者及销售者提供金融服务的专业化服务公司,可以通过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的市场营销网络,与客户进行接触和沟通,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作为发达国家第二大个人金融服务项目的汽车消费信贷,在全世界近1.4万亿美元的汽车销售总额中,已经达到1万亿美元左右,汽车金融公司的汽车消费信贷成为了汽车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

二、汽车金融公司的地位与业务优势

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个人汽车信贷业务领域内的优势和挑战不尽相同,因此,风险防范体系的构成要素也各有侧重。

1、汽车金融公司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的优势

汽车金融公司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为中国境内的汽车购买者及销售者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汽车金融公司以提高由经销商销售的新车和二手车在中国的销售为目的,在银监会审批的经营范围内,为经销商提供有竞争力的车辆贷款,为大客户或个人客户提供零售汽车消费信贷,以及从事与上述业务相关的其他辅助业务。通常,汽车金融公司的主要出资人为生产或销售汽车整车的企业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因此,汽车金融公司与其品牌建立了紧密的、专属式的伙伴关系;一般只为本品牌用户提供金融服务,专门针对本品牌用户量身设计金融产品。其汽车金融服务的主要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母公司利益关联度强。汽车行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性,其产量的形成,取决于产能的发挥和需求的规模。因此,作为汽车制造商附属财务公司的汽车金融公司,与母公司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其首要任务是促进母公司汽车的销售,以保证对汽车业连续稳定的支持,既追逐利润,也配合母公司进行灵活的资金运作,支持母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同时,把经销商当作合作伙伴,以降低贷款利率与薄利多销组合模式扩大企业收益;而银行则不然,也很难做到。

(2)经营管理专业化程度高。在服务过程中,汽车的售前、售中、售后都需要专业的服务,这要求融资机构在进行融资评估时掌握广博的专业知识,能对产品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了解;在流程管理中,专业汽车金融公司能够针对汽车消费的特点,开发出专门的风险评估模型、抵押登记管理系统、催收系统、不良债权处理系统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在业务营运中,专业汽车金融公司有一套标准化的业务操作系统,对金融产品的设计开发、销售和售后服务进行管理,不但大大节省了交易费用,而且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从而赢得了规模经济优势。

(3)汽车消费综合服务优势。汽车金融公司不仅能帮助终端客户轻松实现购车梦想,还能让客户放心用车。除了为客户提供购车贷款,还为客户提供汽车消费过程金融服务,如保险、燃油、维修、驾车旅行、租赁等服务。汽车金融公司的综合服务将延伸到汽车消费领域,既增强了对客户的吸引力与还款意愿,还增加了金融服务的收益,也有利于监控和防范客户风险。

(4)汽车消费零售贷款优势。汽车金融公司能为终端用户和商业客户提供专业化、结构性和多样性的金融解决方案及相关服务。贷款门槛低、手续简便:无需贷款购车者提供任何担保,没有户口限制要求,只要有固定职业和居所、稳定的收入和还款能力、个人信用良好等即可。首付比例低、贷款时间长:首付最低为车价的20%,甚至更低;贷款年限最长可达5年;无需缴纳抵押费,贷款成本低。贷款速度快:审批流程短,提交资料1―7日后客户就可以提车。

汽车金融公司开展汽车金融服务的主要短板就是贷款利率偏高:比银行的同类业务的利率高,比商业银行高10%~30%。

2、商业银行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的局限性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汽车金融服务是其贷款业务的拓展,而非主营业务。因此,其局限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1)非专属性。商业银行与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的关系较为松散,属于合同关系,而非利益共同体。

(2)专业性差。从业务的角度看,汽车消费信贷仅为其种类繁多的业务之一;从专业人才的角度看,汽车行业的专业性很强,银行缺乏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才。

(3)利润率低。汽车信贷业务的授信操作和控制成本高,审核期长,风险较大。

(4)业务单一。商业银行的相关产品和服务相对刻板单一,缺乏相关的拓展服务。

三、汽车金融公司的信贷风险分析

根据《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的风险主要来自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8种。

由图1可知,汽车金融公司的风险主要有源自授信者(汽车金融公司)的操作风险、源自受信者(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和因外部宏观环境变化而导致的其他风险,本文主要分析前两种。

1、受信者的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Credit Risk)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方未能履行合同中的义务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受信者因家庭、工作、收入、健康等因素的变化不能按期还款而造成授信者损失的可能性。受信者的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信息不对称会造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发生在贷款前,是指信贷交易双方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贷款成本上升,优质受信者(低信用风险)被驱逐出信贷市场。

道德风险是发生贷款合同签订以后,文中是指虽然授信者与受信者在合同签订时是信息对称的,但是在合同签订之后授信者(拥有较少信息的人)只能观测到受信者(有信息较多的人)的行为结果而无法观测到受信者行动本身或者无法预测受信者的行动,从而使受信者有机会利用信息方面的优势给授信者带来利益损失。如在贷款合同签订生效以后,因汽车价格变化导致受信者蓄意拖欠还款。

2、授信者的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系统不完善、内部工作人员以及外部偶发事件所导致的资金损失的可能性。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操作风险主要表现为7类: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工作场所安全性、产品及业务做法、业务中断和系统失灵、交割及流程管理以及实物资产损坏等。

3、消费类信贷风险的成因

(1)信息不对称的成因。一方面是缺失完整有效的个人征信系统。真实、全面、系统的个人信用信息是一个有效的个人征信系统建立的最基本条件。虽然近年来中国已开始建立个人征信系统,但整个征信系统仍有待改进,如央行所建立的征信网只包括了上海和广东地区的个人信用信息。总体而言,个人征信系统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个人信用信息的不完整上,而目前我国的个人信用信息还太过于分散,并没有一个全面概括个人信用信息的系统。并且,贷款申请者能够提供的个人信用资料仅有身份证明、所在单位人事档案、个人事务资产证明和存单证明,虽然这些证明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自然以及经济状况,但无法客观评价个人的道德品质。

另一方面是缺乏信用评估与资信调查机构。虽然在实际中每个金融机构,无论是银行还是汽车金融公司,都会对贷款申请者进行信用分级,但是不同金融机构会有不同的信用分级标准,业内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去评估贷款申请者的信用状况。由于统一的信用评估标准的缺失,自然就没有专业和权威的资信调查机构。

(2)汽车金融公司操作风险的成因。一方面是源于贷款审批人的主观判断。由于目前中国仍没有一个较全面有效的个人征信系统,汽车金融公司对于贷款申请者信用风险的判断主要是建立在国家现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和有合作的商业银行内部信用信息系统基础上的。但当这两个信息来源无法提供确切的信用信息时,对于贷款申请者信用风险的判断是建立在贷款审批人员的主观判断之上的,由此就产生了操作风险。

另一方面是风险预警机制尚不完善。我国汽车金融公司是2004年刚刚兴起的,汽车金融风险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在使用量化模型来度量风险和预警风险方面仍旧十分不成熟。如经济环境对于汽车金融风险的影响的研究仍旧十分欠缺,所以有关数理模型参数的设置仍旧存在障碍。

(3)相关法律条款不健全。虽然有关部门颁布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等条规,但这些法律层次依旧不高,且缺乏可操作的保障措施。现行的法律条规主要是针对法人制定的,很少有针对于个人消费贷款的专项条款,对失信、违约等行为的处理办法不具体、不全面,使汽车金融公司在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上缺乏法律和制度的系统性约束和保护,对所出现的问题往往无法适从。

四、汽车个人信贷风险的定量分析

目前国际上运用较多的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主要有:KMV公司的KMV模型、JP摩根的信用度量术模型(Cedit Metrics Model)、麦肯锡公司的宏观模拟模型(Credit Portfolio View)、瑞士信贷银行的信用风险附加法模型(Credit Risk+)、死亡率模型(Mortality Rate)等。本文则运用Credit Metrics模型对汽车金融公司开展个人信贷业务的风险进行分析。

1、Credit Metrics模型

Credit Metrics模型是J.P.摩根1997年推出的用于度量信用风险的风险管理产品,是一种基于风险机制VaR(Value-at-Risk)方法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该模型用简单的期望和标准差来表征资产信用风险的变化,通过计算在确定的置信水平下信用资产的最大损失额,将Var方法引入到信用风险管理中来。模型的核心思想是组合价值的变化不仅受到债务人违约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债务人信用等级转移的影响。

2、模型参数的选取

根据年龄、婚姻等个人自然状况、单位经济状况和行业发展前景等职业情况,以及家庭收入、存款余额等对贷款申请人进行评分,并根据得分对贷款申请人进行评级,得到各贷款申请人的信用评级(见表1)。

3、信用评级转移矩阵

债务人的信用评级会因信用事件而发生转移:有利的信用事件会使下一期的信用评级上升;相反,不利的信用事件则会使下一期的信用评级下降,最极端的一种状态就是违约。债务人的信用评级发生转移的概率可以用信用评级转移矩阵来表示(见表2)。

4、合同金贴现矩阵

根据各种信用等级的公司债券的第一年远期零息票利率可以得出合同现金流的贴现率表(见表3)。

5、贷款回收率

若债务人违约,贷款就不会再产生已承诺的还贷现金流,贷款的残值能收回的价值就取决于贷款的回收率和资产的优先权等级。优先权等级不同,贷款在违约时的回收率也不同;优先权等级越高,贷款违约时按贷款面值计算的回收率也越高(见表4)。

额;再对上述现金流使用远期利率进行贴现,假设贷款申请人处于AAA级,则使用AAA级的合同金贴现率,且贷款期限为3年(36个月);AAA级的贷款申请者在以后仍旧为AAA级时的贷款价值:A1。对于一年末发生违约情况下的贷款价值按照“本金×贷款回收率”来计算。而对于实际中一个贷款案例(本金35,000,年利率6.2%)而言,可以得出关于各个评级的申请者在一年末各个评级的贷款价值表格(见表5),进而得出贷款年末的均值μ=16036以及其标准差σ=356.2。在正态分布下,未来一年X%的VaR为σa为标准正态分布95%所对应的值,如5%对应于1.65),得到95%的概率下的VAR。

五、结论

汽车金融公司开展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需求呈上升趋势,其市场发展空间很大,值得汽车金融公司着力开发个人汽车消费业务。

针对授信者的操作风险,则需要从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汽车金融公司自身管理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思考,研究集成完善的方法和手段,达到风险受控的目的。

针对因汽车金融公司贷款便捷性所伴随的受信者信用风险的上升,应采取组合型风险防范体系,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在客户静态信用评价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信用等级评价要素,不同的要素赋予不同的信用权重。根据静态信用评价和信用等级转移矩阵的信息提示,细分客户群,从而有效降低信用风险所带来的资金损失,即对于信用等级呈上升趋势的客户,即使静态分析的信用等级并非最佳,也要重点关注和改善客户关系管理;对于信用等级呈下降趋势的客户,即使是静态分析的信用等级最佳,也应考虑附加风险系数。

【参考文献】

[1] 苏磊: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0(32).

[2] 黄荣、何有世、王步祥:失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5).

[3] 汤显新: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7).

汽车消费信贷论文篇6

    来推销汽车的尝试。从1997年开始是由汽车生产商用购车分期付款、担保公司进行担保的方式,到1998年的9月,应该看作是拉动内需、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现,中国人民银行了《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规定了银行的贷款程序和贷款担保中的保险公司的连带责任等等,随之而来的就是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的推出和财产保险公司的全面参与。

    连续几年的汽车消费热潮,使得银行和保险又有了一次合作机会,双方欲借房贷险成功合作的东风,再下车贷险一城。于是由汽车销售商将汽车销售给消费者,消费者向银行申请贷款,并到银行指定的保险公司购买车贷保险,银行凭车贷保险放款,就成为双方合作的基本模式。

    车贷险与房贷险一样,也是一种保证保险。而保证保险的实质是由保险公司承担的一种担保责任。但保险公司在保证保险经营的方式上与经营通常的人身和财产保险是有着显的区别的。

    第一,保证保险不是以保险的大数法则来测算风险的,这与人身险和部分财产险不同;第二,保证保险通常年限长,三年、五年甚至二三十年,这和一般为一年期的财产保险不同,更难以分摊和结算。

    鉴于保证保险的这些特征,所以最高人民法院在起草保险法的司法解释中就保证保险应适用保险法还是担保法,一些专家学者法官律师也是争论不休。而这些特征和争论也说明了保证保险的风险由于没有科学的精算作基础,就变得难以估计、难以预测。

    在房贷险上保险公司是避实就虚,而在车贷险上却大包大揽,笔者看到的一些旧车贷险的保险责任中都有这样或类似的规定:投保人逾期未能按《汽车消费贷款合同》规定的期限偿还欠款满一个月的,视为保险责任事故发生。保险责任事故发生后6个月,投保人不能履行规定的还款责任,保险人负责偿还投保人的欠款。或者,购车人连续三个月拖欠购车款即为保险事故发生。

    如同房贷险一样,做这类信贷保险业务,保险公司不得不看银行的脸色行事,为了获得银行的恩准,保险公司之间互相竞争:你降低门槛,他就放宽要求,我则选择减少银行责任。为的是争取银行指定消费者购买我的车贷险。于是原来保险条款对银行的种种制约迎刃而解,便出现了对风险的控制成了汽车销售商、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结合部,对风险谁都有责,却谁都放任不管,以致风险聚集:一是近乎不设防的车贷险,使得骗保骗贷的案件大量产生,如最近深圳法院正在审理的一起汽车贷款诈骗案,11个案犯利用虚假文件骗取购买了汽车贷款保证保险,进而在银行骗贷36次,金额超过1600万元;二是车价大幅下降,出现了汽车负资产,消费心理发生变化:用来还贷的款不如去买一辆更好的车,长期拖欠不还;三是超贷和挪用汽车贷款的现象严重;四是购车从事经营,但经营不善导致无力还贷等等。而一旦出现汽车贷款的拖欠,即为保险事故的发生,保险公司就成为风险的第一个承担者,以致以经营管理风险见长的保险公司自己出现了难以承受的风险。以某市为例,各财产保险公司的平均赔付率达到136%,个别保险公司甚至达到400%.

    最近,有银监会要清查汽车贷款、1000亿元将覆水难收的传闻。而保监会则早在今年1月中旬就痛下杀手,了《关于规范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随着车贷险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营风险也日益显现,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车贷险业务在保险责任界定、条款设计及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加强车贷险业务的规范化管理,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进一步促进车贷险业务和汽车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保监会决定,各保险公司现行车贷险条款费率截至2004年3月31日一律废止,各保险公司应根据该通知要求重新制定车贷险条款费率,规范车贷险业务。

汽车消费信贷论文篇7

消费信贷是在技术水平得不到长足发展的供给不足的背景下产生的,供给不足和收入分配的不合理影响到消费不足,再生产便无法继续下去,所以各企业便开始刺激没钱的消费即信贷。

维多利亚时代的美国,是一个人人都遵循储蓄、节约和克己等生活规则的国家。南美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民众的生活愈加拮据,维持正常的生活是可以的,但只要出现失业、疾病等微小的家庭变动,人们便无法支付能力范围之外的费用。唯一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只有借钱。因此典当和赊账成为了当时比较盛行的融资方式,这就是消费信贷的前身。然而随着“镀金时代”的到来,生产者们为了购买土地、扩大生产、开展业务、种植庄稼,越来越依赖于来自正规和非正规的隐蔽放贷网络的信贷业务。

基于以上背景,1904年费城的里特兄弟百货公司请它的记账客户推荐三位熟人,并给予他们在本店享有赊账业务的特权。随后,零售商、商业银行、个人财务公司、融资公司开始大量开展信贷业务。在1915年之后的20年间,放贷机构采取了新策略,以便以积极进取的方式追逐在消费信贷市场上可被获取的利润。他们创新性的分期付款方式,给人们的借贷方式带来了一次革命。在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大多数百货公司实施了管理改革,其中包括对赊账的集中管理,这使新的业务得以展开。管理制度的改革带来了更多愿意赊账消费的顾客,为了能够加快身份认定的速度、促进交易量的增加,商人们在世纪之交开始向经过评估的赊账顾客发放小金属身份牌———现代信用卡的鼻祖。

与此同时,来自廉价商品分期付款零售商的压力迫使之进行现金交易的商店不得不做出让步。1903年,沃纳梅克百货公司可以分期付款购买钢琴……。到了20年代,美国的中产阶级可以任意在他们喜欢的百货商店,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缝纫机、点唱机、橱柜等生活耐用品了。对于分期付款,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值得一提:美国福特公司分期付款购买汽车。1908年福特公司针对大众市场推出了一款T型车。然而在第一年的投产中,T型车旅行版售价为800美元,这相当于一个一般产业工人几乎半年的收入,而一名白领会计也要花掉一年工资的1/4来购买汽车。汽车在家庭收入中占如此之高的比例,即便低档汽车的高花费也树立了一道明显的障碍,阻止了真正的汽车大众市场的形成。因此,福特公司开始向符合条件的买主提出分期付款,美国的汽车产量在五年之内长了两倍之多。至今,美国通过消费信贷而购买的汽车占汽车总销售量的80%~85%。消费信贷在美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美国消费信贷的现状

完备的信用报告体系是信贷业发展的坚实基础。美国的三大信用报告公司(TransUnion、Experian、Equifax)拥有上亿消费者的信用数据,各信用机构与银行、商业企业都可以实现即时准确的数据交换。在消费信贷运行的同时更有法律的有力保障。针对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公平授信和稳定美国经济等问题,美国国会制定并完善了相关的信用管理法律。同时,还制定了失信惩戒机制,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一但失信,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在消费信贷业超级发达的美国,信贷产品种类繁多:有旅游贷款、装修贷款、奢侈品贷款、学生贷款,更有个人债务重组贷款等新型贷款。也就是说,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可以在美国一一被满足。而与中国提供信贷的单一机构不同,美国的多个组织都可以提供上述多元化的信贷产品,商业银行、储蓄机构、财务公司、信用社甚至是非金融机构的商业企业均可以提供上述服务。

三、影响消费者信贷决策的因素

1.预算约束:即平均收入水平。长期来看,消费者的各期消费之和应该等于各期收入之和。而对于每一期而言,未来收入不仅要偿还借款的本金,还要支付利息,剩余的才能用于消费。消费者要把一切支付都计算进去,将剩余作为基础资金来进行信贷决策。

2.未来收入预期增减:在未来消费额稳定的情况下,当未来收入预期高于当其收入时,消费者往往会选择满足当期需求,实行消费信贷;而当未来收入预期低于当期收入时,保守的消费者便不会超支消费。

3.消费习惯:笔者认为,消费习惯是一个人进行消费信贷决策的基础性原因。偏好保守、谨慎型消费者,往往也会偏好储蓄,使当期收入始终大于当期消费;而偏好超前消费的消费者,无论当期收入负于当期消费之差有多大,即使是借款消费也会选择消费。

4.利率水平和还款周期:当期利率水平和消费者对未来利率水平的预期都会影响信贷决策,一旦消费者预期未来利率水平变动幅度过大,往往不会进行信贷消费或使信贷金额尽量达到最小,因为此时的信贷是不划算的。而还款周期的长短也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决策,大多数消费者会选择消费周期短的信贷产品进行购买。

四、我国之借鉴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社会总需求一度下降。生产领域,特别是出口加工业严重受损,而企业为避免遭受更大损失,只能缩小生产规模甚至是裁员。失业率提高、消费锐减是其必然趋势,致使整个社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消费信贷是我国金融事业中较有发展潜力的一个领域,我们可以利用消费信贷的发展机遇来刺激内需,这不单是一项应急措施,更是一项有利于我国经济长远发展、行之有效的举措。

在我国,开展消费信贷业务的机构只集中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应当适当放宽该业务的机构准入标准,让更多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开展此项业务。但要注意对准入机构的评估监管,做到“松而不滥”。积极创新、完善信用报告体系,扩大个人信用数据库,使相关数据信息能够迅速、无阻碍地传递。政府还应加强信用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制度漏洞,使消费信贷业务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法律保障。

消费信贷能够满足消费需求,将收入购买力的未来预期增量提前转化为现实的消费购买力,同时与即期的购买力汇合,形成更大的消费能力,既拉动了内需又促进生产,最终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然而在这繁荣的背后,更应该注意消费信贷的信用监管和准入制度,一旦维系此系统的规则被破坏,便会造成大量不良资产的产生,银行债务不断积压,最后威胁到整个金融体系。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学会如何利用这把双刃剑,才能使它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伦德尔·卡尔德.融资美国梦:消费信贷文化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黄小军.美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J].国际金融研究,1999(5)

3.王再祥,贾永轩.汽车—消费信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分期付款信用体系扩大内需

汽车消费信贷论文篇8

[关键词]汽车金融;汽车金融公司;现状;发展建议

一、我国汽车金融现状

汽车金融服务是在汽车的生产、流通与消费环节中融通资金的金融活动,主要指与汽车有关的金融服务,包括为最终用户提供的零售性消费贷款,为经销商提供的批发性贷款,以及为汽车维修服务的硬件设施投资建厂等,它是汽车业与金融业相互渗透的必然结果。我国的汽车金融公司,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为中国境内的汽车购买者及销售者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汽车金融公司是近几年来进入我国金融组织体系的新一类金融机构,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金融公司的诞生改变了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业务主体单一的现状,促进了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也将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发达国家,通过信贷和租赁买车,是汽车销售的主要方式。欧美国家的汽车消费贷款比例普遍在70%~80%,甚至更高。大量使用贷款买车的不仅是发达国家,实际上,消费能力有限的发展中国家才是贷款购车的主力。目前我国汽车贷款比例低于20%,在低潮期,贷款比例甚至在10%以下(2006年3.8%,2007年7.4%),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中国汽车金融市场的逐步成熟,中国消费者选择贷款购车的比例在10年后会增加到40%至50%,按此保守估计到2025年,我国汽车金融行业会有5500亿元左右的市场。通过汽车金融服务来普及汽车消费,对国民经济意义不可小觑。

二、我国汽车金融业发展分析

(一)汽车金融市场潜力巨大

2009年6月份汽车产销延续了3月以来的良好发展态势,连续4个月产销超过百万辆。其中乘用车产销近90万,增幅近五成,创历史新高。上半年,全国汽车累计销量已超过600万辆。2009年6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5.32万辆和114.21万辆,比上月分别增长4.18%和2.0%。6月乘用车产销创出历史新高,分别完成89.86万辆和87.2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7.49%和48.36%。这意味着,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无论是销量还是盈利的增长都使中国的汽车市场炙手可热,以致国外汽车巨头都把我国视为“香饽饽”。我国在汽车产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汽车需求的增长和关联性会引发市场对汽车金融服务的强烈需求,汽车金融服务市场的潜力巨大。

(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2007年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了2,456美元。2009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3677美元,同年中国汽车销量已突破千万大关。按照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当一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便开始进入消费信贷时代,当人均GDP达到5,000~6,000美元时,居民汽车消费将出现高峰。目前,我国有购车能力的人口在5,000万左右,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有七成以上的居民考虑将在今后几年购买汽车。收入的提高提供了汽车消费的基础。随着社会观念、生活方式的变迁,为改善生活品质的适度超前消费深入人心,35岁以下的消费者购买能力较强,且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将是汽车金融服务的主体,为汽车金融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享有相关政策、制度的支持

2008年出台的《汽车金融管理办法》放宽了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推动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迅速发展;新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的,为我国设立专业的汽车金融公司提供了制度基础,为外资进入我国市场打开了大门,意味着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从此迈入了多元化、专业化,金融与非金融公司并存竞争的新时代,推动了汽车金融产业的发展。在业务范围方面的不断扩大,使得汽车金融公司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能为我国汽车市场提供更好的产品。

(四)汽车金融公司发展势头良好

在经历了多年的起伏之后,从2007年起,汽车金融市场开始回暖。来自中国银监会的消息称,截至2008年底,中国汽车金融公司总资产达到381,15亿元,首次实现全行业整体扭亏为盈。截至2008年底,我国各金融机构发放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583亿元中,汽车金融公司已占比达20%,发展势头良好。虽然目前专业的汽车金融公司的力量还比较薄弱,但其与汽车厂商关系密切、具有风险专业化控制和管理技术,汽车金融公司将成为汽车金融市场一股强大的力量。

三、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和不完善

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起步较晚,还未形成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尽管《贷款通则》、《担保法》针对消费信贷有一些介绍,但还没有形成汽车消费信贷的相关立法、司法、执法成套的法规。此外,虽然在新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渤中增加了提供汽车融资租赁业务,但是受部分法规和政策制约,汽车融资租赁业务难以开展。由于业务受限较多,跨国汽车金融公司在欧美市场成熟的商业模式一直不能在国内复制。

(二)投融资问题依然突出

在我国,汽车金融公司成立的相关法规规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亿元人民币,高额的注册资本阻碍了我国国内汽车公司的进入。目前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主要依靠股东存款、转让汽车贷款和银行借款。股东存款虽然有着很高的可行性,但数额有限,而且主要是短期资金,很难长期有效;我国没有汽车贷款的转让市场,无法进行该渠道的融资;银行贷款的再贷款难度更大。虽然新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拓宽了融资渠道,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并且在2009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9)14号,对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开闸,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汽车金融公司获准发行金融债。目前国内汽车金融公司还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融资:一是接受境外股东及其所在集团在华全资子公司和境内股东3个月以上定期存款:二是向金融机构借款。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依靠银行贷款的汽车金融公司,面对高企的资金成本,只能将车贷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且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存在竞争关系,融资能否畅通也存在不确定性。此外,融资担保过程比较复杂,造成了很多不便。

(三)缺乏完善的信用征信体系

目前我国个人信用等级评定办法标准和体系尚在探索阶段,汽车金融公司防范风险的能力比较弱。汽车金融公司无法及时了解贷款客户的基本经济变化情况,对客户、担保人等在

贷款期间经营状况、经济情况的变化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对出现的贷款风险不能及时采取保全措施。信用体系的不完善直接增加了汽车金融公司的风险,一些汽车金融公司主要针对经销商开展信贷业务,致使消费信贷市场未能迅速发展的现状。

四、我国汽车金融发展建议

(一)制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虽然新《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等法律颁布填补了我国汽车金融服务领域的法律空白。我国汽车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仍然不健全:一方面需要出台一些新法规,填补法规缺失的空白;另一方面对不适应汽车金融公司发展需要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逐步完善和制定汽车信贷管理办法、抵押登记办法、经营审批管理办法、规范汽车信贷方式等。从有利于促进汽车金融行业发展和提高监管有效性的角度,从机构准入、业务界定及风险管理等方面对汽车金融公司做出一般性的原则规定,着重体现监管机构监管理念和规制监管与原则性监管相结合的监管要求,尽快使汽车信贷市场趋于成熟。

(二)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汽车金融公司在当前利润来源单一的情况下,仅靠贷款利差和有限的中间服务是不足以支撑自己发展的,必须寻求其他的利润来源。国家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尝试扩大业务范围,给予更多的经营自;鼓励和支持各商业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开展多领域的业务合作;可以将尝试将保险资金车金融信贷市场:合理引导国外资金进入汽车金融信贷市场。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扩大吸收存款范围,通过发行债券、票据、抵押融资等渠道筹集资金,探索和创新融资渠道,扩大汽车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规模,扩大汽车消费信贷利率的浮动范围,多方面增加资金来源。

(三)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在我国建立完善的信用环境还需要一个漫长过程。在目前条件下,汽车金融公司不能被动接受现状,应与银行、经销商、加油站等加强合作,实现专业化分工来加快信用购车服务体系的建设。详细说来,就是由汽车金融公司负责建立专业的汽车消费信用评估部门,并对汽车购买者进行信用考察与评估,制定相关的风险防治预案,银行向汽车金融公司发放贷款时,只需要对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管理进行一般的监督即可,经销商主要负责汽车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与此同时注重与加油站等合作,共同协助汽车金融公司获得汽车消费者的信息,从而更好的进行风险跟踪管理。

(四)加强与商业银行合作

商业银行对于汽车金融公司来说极其重要,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不能离开商业银行的支持。具体合作可以通过以下两点开展:第一,汽车金融公司可以利用自身的汽车消费客户群体广泛的优势与商业银行的信用优势相结合,进而提供金融服务;第二,汽车金融公司通过把银行密集的网络优势、充足的资金优势引入到业务开展过程中,更好的进行汽车金融服务,同时通过自己掌握的客户个人信用信息与银行进行共享,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

(五)加大业务领域的延伸和创新

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发展受到制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业务服务单一,业务领域过于狭窄导致的。汽车金融公司在做好上文中提到的相关事项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大业务领域的延伸,不断进行业务创新。例如汽车金融公司不能只局限在新车市场,在二手车和汽车租赁市场依然有很大的业务空间。我国二手车和汽车租赁的金融服务基本上处于空白,急需相关的汽车金融公司将其业务延伸到该领域,同时二手车和租赁车市场的售后也需要相关的金融服务予以支持。业务领域的创新与延伸是市场的需求更是自身发展的必要准备。

参考文献

[1]王再祥,汽车金融,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赵玉峰,中国汽车金融现状及策略思考,市场研究,2007(1)

[3]刘清涛,汽车金融服务业的比较研究及借鉴,北京汽车,2006

[4]汤清,基于不同收入水平的汽车消费信贷行为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5(4)

[6]iZn~,我国汽车消费贷款发展与完善的对策,农村金融研究[J],2004(6)

[6]李振新,《市场研究》[J],2010

上一篇:健康经济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保险机构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