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22 05:56:28

多媒体课件设计论文

多媒体课件设计论文篇1

1.1课堂生动化

在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些以往无法表述或演示的内容,通过具有生动的画面、立体式的视觉信息以及伴有声音的图像内容等得到了有效的呈现。其打破了传统空间上的局限,使教师的讲述更加形象化、生动化,简化了以往课堂教学中部分较为繁琐的过程。

1.2质量最优化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以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也最大化地提高了教师教学的质量。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运用,教师在较为短暂的时间里可以向学生传授较多的知识,使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也得到了最大化的激发,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接受。

1.3知识复制化

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另一个优点是具有重复教学(学习)的功能,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在课下通过自行点播课件进行自主学习。当然,教师也可以将学习包放在网络上让学生课下观看多媒体教学的内容,从而有效地进行对知识的温习、复习以及重难点巩固。

2高中政治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运用

2.1立足于教学内容的熟知

教师要进行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其前提必须要对所教内容充分了解与掌握,只有基于这样的一个前提,我们所设计出的课件才能是有效的。作为政治教师应该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让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脱离或者偏离这一前提,所设计的课件必然会成为分散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精力的导火索。

2.2立足于学生的充分分析

教学的实质是服务学生,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而实现这样实质问题必然要在充分分析好学生的前提下实现。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因人而异地推进政治课程的开发,建立富有特色的多元化课程。分析学生,必然要知晓他们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学习现状等诸多问题,所以教学经验的积累非常重要,同时,教师也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了解与分析。

2.3立足于技术的熟练掌握

多媒体软件的设计除了上述条件之外,更大程度上还要立足于软件技术的掌握。换句话讲,如果要设计出一个具有较强效果的课件,对所应用的软件熟悉程度是有很高要求的。计算机水平不同的教师设计出的课件教学效果是不同的,所以,掌握一种或几种课件设计软件是当今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2.4立足于教学资源的积累

如果试图设计出一个较为满意的教学课件,平时的积累很重要。因为,在设计过程中仅仅靠教学用书或者参考书所提供的资源远远不够。这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者自行研究的过程中所积累下的一些资源就有了用武之地。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资源有重点、有计划地加以积累,从而在实际需要时对其最大化的使用,发挥它的使用价值。

2.5立足于教学实际的需要

鉴于一些教师对于多媒体课件认识的偏差,笔者建议我们的教师应该注重课件设计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而不能被多媒体课件所支配。课件仅仅是辅助我们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载体或者手段。我们也会常常看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占用了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导致一节课中,教师自说自讲,学生在看戏,最后形成了课堂无亮点、重点不突出、目标无实现的结果。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一些教师在课件设计上过于追求完美,尤其是在显示效果上花费了大量时间,而在实践中其所发挥的促进教学的作用却很小,因此,类似这样的课件就属于无效之作。

3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课件教学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开辟了一条捷径。其多样的教学手段将抽象变为具象,将枯燥变得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收知识。但是,万事万物都需要把握一个度,过度就意味着适得其反、事倍功半。笔者所提倡的是基于传统教学的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融合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集思广益地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多媒体软件的最大特点,真正意义上发挥其应用的价值。

多媒体课件设计论文篇2

关键字: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 电灌效应 适量运用 开放设计

随着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d Assisted Instruction——CAI)系统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在课堂上使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被称为课件或多媒体课件。根据课件的使用对象不同,多媒体课件可分为两类:供教师使用的是演示型课件,供学生食用的是导学型课件。在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演示型课件在学科教学中更常用,是CAI应用的主流。由于种种原因,相当数量的演示型课件不尽人意,CAI的应用现状也不令人满意。因此,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应用的问题,与学习理论及教学理论的结合问题,值得探索。

一、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原则

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展现了一个新的天地。为了使演示型多媒体课件更有效地发挥其作用,运用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应把握如下原则:

1.适度运用原则

计算机不仅具有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的功能,而且还可以把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图象等多种媒体有机地集成一体,建立在多媒体技术上的多媒体课件,使得教学内容的表达方式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了本质的改变。但是,在浓厚的传统教学理论背景下,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并非令人满意。出现了课件满堂演示,出现了新的形式的满堂灌。学生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主动性被抑制。课后,回忆教学内容,除了多彩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外,实质性的课程内容所剩无几,更谈不上主动学习。李克东教授尖锐地批评之为“口灌”加“电灌”。

适度运用原则就是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的,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根据教学设计,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如果没有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思考,让他们理解,让他们交流,让他们质疑,那么多媒体课件(包括电子计算机)在学科教学中的使用效果将打大折扣。

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的优势是明显的,但不能滥用,否则,多媒体课件便有花拳秀腿之嫌。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在学科教学中应适度运用,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理解、思考、合作交流、激发创新。

2.适量信息原则

演示型多媒体教学课信息量太大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一种看法认为多媒体课的信息量就是要大,只有大信息量,才能体现多媒体的优势。信息量太大使学生囫囵吞枣,甚至是听课的同学科教师产生“累”的感觉。这就是“电灌效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线式地点击鼠标。有教师感慨地说:“不是我们在用课件,而是课件在用我们。”

信息量太大,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机智受到制约,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现场表现及时做出反应。只能回避学生的临时问题,师生交流受到限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被淹没。太大的信息量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都挤满了,剩下的只有一项工作枣点击鼠标。在大信息量的制约下,有限的师生交流也仅限于一些简单的知识性问答,对质疑性问题、创新性问题无法正视。显然,太大信息量有勃于创新教育。

适度信息原则就是以优质的教学资源为主要手段,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量的信息,在解决教学难点重点扩大视野的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加工。

3.有机结合原则

是否所有的课都用多媒体技术表现效果最好,回答是否定的。“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教学媒体的采用也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可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不同教学媒体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选用恰当的表现媒体和方式,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数学的方程求解、物理的公式推导等,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不会比教师与学生一起边推导边板书好;化学实验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就不会比演示实验更直观更有说服力;至于立体几何教学,宜按教学的不同阶段,或用实物模型、或用多媒体课件、或用文字描述,实现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理论问题、微观世界的活动、宏观世界的变化等,采用多媒体课件则有其明显的优势。

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各有特点,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就生动活泼,事半功倍。教师以富有情感的启发式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以表情、姿态、板书、演示、实物等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能适应学生变化,督促学生学习,言传身教;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视听信息,高科技表现手段,加上虚拟现实技术和图形、图象、三维动画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宏观为微观,化微观为宏观,形象生动;创设情境,使学习理论中情境学习、问题辅助学习、激发兴趣和协作学习等在教学中得以体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独立学习为群体合作学习,变复制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因此,只有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用,取长补短,才能真正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二.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原则

应用多媒体课件,首先要设计制作相应的课件。如何设计制作课件,笔者认为也有三个原则:

1、理论指导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目标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以实现教育和教学的优化。对多媒体课件设计影响较大的理论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初期,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基于框面的、小步骤的分支式程序设计方式,这是早期CAI课件开发的主要模式。它对今天的课件设计仍有影响。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阶段是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在CAI课件设计中,人们开始注意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开始研究并强调学习者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不再把学习看作是,对外部刺激被动地作出的适应性反应;而是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利用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对当前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主动作出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

以建构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标志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成熟阶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 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所谓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由于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在上述学习理论中,认知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对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促其学会学习有积极作用。建立在学习理论上的教学设计理论不论是对整个一门课程的设计,还是对一个单元、一节课的设计都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2.开放设计原则

设计制作过多媒体课件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设计制作课件较常规教学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若能直接采用现成的课件或对原有课件作少量修改就能为己所用,必将使多媒体教学大为普及。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涉及到任课教师与课件设计制作者之间教学思想兼容问题,如果教师使用的课件不是教师自己开发设计或参与开发设计的作品,那么溶解在课件中的思想、行进的思路、表现形式、体系结构和技巧运用可能与任课教师相去甚远,若再加上教学对象的差异,课件的针对性问题就暴露出来。这也是影响多媒体课件被广泛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关调查也证明这一点。因此,教师使用不经再加工的课件的可能性不大。设计制作开放性的课件有其必要。

基于积件思想的微软产品Powerpoint,是一个很好的开放式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容易上手,用它可以很方便的创作出一个演示型课件。与其它创作工具相比,用它制作的课件很容易被修改,如果提供给学生自学使用,学生的误操作可能使它被改的面目全非。这既是它的短处也是它的长处。用它制作的课件容易修改,而教师使用误操作的情况基本为零。那么,利用现成课件,为减轻教师劳动提供了条件。

表面上看,Powerpoint的缺乏定轨动画功能,缺乏交互功能,实际上可以通过挖掘它的功能实现。如动画功能有多种方式实现,其中一种是通过“自定义动画”的闪烁定义加以实现;交互功能通过“动作按钮”或“链接”来实现。Powerpoint还有“控件工具箱”及VBA提供功能扩展。

开放式课件设计工具还有金山公司的“WPS2000”, “几何画板” ,CSC的“CSC多媒体课件创作工具”等;Frontpage也可以用作制作开放式多媒体课件。WPS2000 和Frontpage 相对于Powerpint更有优势。不打包的AuthorWare等课件也应列入开放式多媒体课件。

3.动态交互原则

演示型课件似乎不存在交互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点击鼠标,按预先设计的的步骤一步一步往下走即可,这是静态交互。静态交互远不能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不同的教学班级,不同的教学对象,参与课堂教学交流的学生不同,针对学生的反映,教师的教学节奏及教学流程也应作适当调整,这就需要动态交互。动态交互就是为更好的配合教学,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件中加入的一种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课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等,都需要动态交互才有可能实现,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教学策略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动态交互与静态交互相结合,有效组织教学资源,动态展示教学内容。大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多媒体课件设计论文篇3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类型 功能 教学应用

一、认识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简单来说就是教师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创作人员根据自己的创意,先从总体上对信息进行分类组织,然后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使他们融为一体并赋予它们以交互特性,从而制作出各种精彩纷呈的多媒体应用软件产品。

概括起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课件主要指以下几种类型。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成败,关系着教育改革的成败,多媒体信息技术也在渐渐地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观念,改变着教育教学的方式。研究表明,多媒体教学在开发学生智力、强化学生记忆、开发学生潜能方面具有优越性。

二、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对教师的教来说,教师可以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随时删减、补充内容,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脱出来,提供一个广阔的资源库,大大缩短教师查阅资料的时间,从而使教师有精力进行教育科学研究。

对学生的学来说,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强烈的探究热情,将学生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与现象,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发展能力;能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形式,多渠道地向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开阔视野,拓展知识,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多媒体课件本身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独一无二的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根本特性。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在内容的学习使用上提供良好的交互控制,而且可以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学习,更好地体现出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学。

三、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盲目跟风缺乏理念指导

选择媒体信息的出发点在于明确每一媒体信息的使用目的是什么,是用于呈现事实,或创设情景,或提供示范,或解释原理,设疑提问,探究发现。但是在实践中,由于一些老师对教学模式,尤其是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的应用问题研究得不是很充分,在推广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只是出于好奇,出于跟风,关心更多的是技术本身,为制作而制作,为使用而使用,不进行理论研究,缺乏必要的教学设计理论指导,仅把多媒体课件作为向学生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用多媒体和网络代替整个教学过程,忽视了教学对象的感受,忽视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影响了教学效果。

2.认识上的误差导致技术上的失误

由于认识上的误差导致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出现以下三大失误现象:缺乏通用性方面和信息量大小方面的考虑;简单地以计算机代替一切;不能体现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2]由此带来的结果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学生接受的信息过多,来不及消化;传统的教学手段被抛弃,教师的主导性被荒废;为了制作课件而制作,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和网络功能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不能得到发挥。

(二)反思及对策

反思一:理论研究必须走在前面。

多媒体课件的重点不在“技术”上,不在制作上,关键在于,任何技术的背后总是暗示了某种的理念,而是蕴涵了大量的新的、进步的理念的新问题,在于理论研究。教师在设计、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要树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的教育观念,课件设计要创设有利于学习者意义建构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帮助学习者形成学习动机。

反思二:课件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年龄特征、科目、交互性等因素。

第一,学习目标可以是知识掌握与运用、训练技能、培养能力、情感态度改变中的一方面或者多方面的综合,课件中各种媒体信息不能游离于具体的学习目标而滥用,更不能背离学习目标或者与学习目标相去甚远。为此,在设计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应深入钻研教材,使课件能根据多媒体的功能,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可根据知识不同类型选用适宜的媒体表达。在选择内容时应该找本学科中的重点、难点,用其它方法不容易讲清楚的,而采用多媒体课件则能很方便地讲清楚的部分,从而充分体现多媒体的优势。如化学学科中的分子运动、物理学科中许多现实做不到的实验等都可以利用课件做成虚拟实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在课件设计的选材上特别要注意“新”、“奇”、“趣”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他们处于主动地位,形成直接的学习动机。第三,不同科目的多媒体课件的功能、制作、评价、应用是不一致的。有的科目适合使用多媒体课件,如:在物理教学中FLASH的制作与应用就有短小精悍、兼容性好、趣味性强、高度交互、因材施教、重现力强、界面友好、操作简便等优势。但也有学者指出培养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学科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课件,过于形象化,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第四,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不同时期,儿童的思维发展不一致。学习者不同阶段的年龄特征、认知特征、文化基础、学习风格决定媒体种类与内容。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课件制作要把握好学生,了解其智力状态、学习态度,使课件能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适应教学对象的口味,以充分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个性。第五,反思过程情景学习的研究表明: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学生之间的合作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对于多媒体交互式教学,应该设计一些过程和内容,让学生进行讨论,合作解决,以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率。应该留给学生反思的时间,不能因为使用课件教学而一堂课讲到底。[3]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方式适当结合,扬长避短,相得益彰,才能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反思三:在多媒体课件使用过程中要精心选择呈现方式。

媒体的运用必须“适时、适度、适当”。“适时”就是要求媒体的运用要使学生的训练效果达到最佳的时机。“适当”就是媒体要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之处。“适度”就是当用则用,不用则弃,不要为“装饰”课堂而使用课件。

总之,在选择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应充分考虑到其利弊,切不可盲目跟风,而要根据其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科目等因素进行设计,在使用中也要做到适时、适度、适当。

参考文献:

[1]周中云.基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新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1,(12).

[2]茅育青.对高校多媒体课件创作的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1,(6).

[3]朱国平.多媒体教学弊端的几点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

多媒体课件设计论文篇4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形、声、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

高中生已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课件,选择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表现形式,例如:播放影片,播放录音,图片与声音结合,演示文字,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状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获得将要学习的文章的有关背景知识,让学生尽量再现教材内涵的真实生活,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和整体理解。引导学生在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后,再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文章的自我理解或对课文的某一话题的自我理解,大胆张口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小组讨论或课堂辩论,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论学习课文的感想,并利用课文里的词句,叙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以及要求改写、缩写、编写课文英文等。当然,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具备很强的教学组织能力,而且要做好引路人的角色,让学生乐于加入课堂活动中来。

三、巧妙设计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

课件的设计和制作要有针对性,不能为了应用而应用,不能追求花哨和热闹,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在设计课件脚本的过程,教师应亲自创作,把自身的风格融入课件中,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不要从互联网上下载一些不相关的东西,造成主次不分,重点不明,搞得花里胡哨,枝叶繁杂。这样只能使学生满头雾水,不知所措,也就背离了多媒体教学技术对教学起提高作用的本意了,更弱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四、明确教学目标,熟悉教学内容,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在选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时,作为教师必须了解计算机多媒体的特点,充分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作为多媒体突破的关键,并注意教学内容与多媒体功能之间是否具有“亲和”性,有没有使用多媒体的必要,所选用的多媒体功能在教学中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一堂课中尽可能多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甚至误认为,多媒体用得越多,学生参与率就越高,所教授的语言材料越易于让学生掌握,效率就越高。把英语课上成一堂“图片展示课”或“音乐欣赏课”,而忽视了英语的交际性和交互性。殊不知,多媒体不论有多么强大的功能也仅仅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最终还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争取要做到:最佳教学效果,最低教学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真正体现其实效性。

五、多媒体教学技术与高中英语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都能够提供强大的支持。但是,在整合过程中还是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的:

1.注意正确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多媒体可以起辅助教学作用。但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依据具体教学内容确定是否使用多媒体。不要为了用而滥用,不但不会提高教学效果,反而会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2.注意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完全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而忽略了传统教学媒体的作用,结果只会使得学生像观看影片一样,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这样多媒体技术不但不能优化教学,相反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

3.注意要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多媒体教学技术与高中英语课程的整合的教学设计。现阶段流行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两大类,但是由于两种教学理论各有其优势和不足,所以讲两者结合起来形成“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样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这样教学理论可以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从而有利于建构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新型教学结构。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对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作为辅助教师“教”的形象化工具,而且还可以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认知工具和协助交流工具。在整合过程中,要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合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即包括多媒体课件也包括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等,这样才能营造一种更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转变传统教学结构。

多媒体课件设计论文篇5

Abstract: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contests, teachers design and produce courseware according to the grade criterion purposefully. This process improves teachers' skills of teaching design and employment of computer.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teaching skills on the basis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contests so as to offer some advic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teaching skills.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竞赛;教育技能

Key words: multimedia courseware;contest;teaching skills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227-02

1 研究背景

为了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全国各级各类单位通过举办多媒体课件竞赛(以下简称“竞赛”)等形式的活动,为课件制作者提供了广泛的平台和学习、交流的机会。大批教学设计好、制作精良、实用性强的课件被遴选出来并进行推广,为现代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提供优质的服务。截止2012年7月,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已成功举办11届,由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也已经举办了15届。多媒体课件竞赛的规模和影响逐渐和成功举办,说明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竞赛的重视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在不断提升。那么,什么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呢?下文将首先进行阐述。

2 教育技术

教师为了进行理论研究或发现与创新,运用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教育技术科学理论,通过对教学活动及发展动态的预测、设计、实施以及对其理论上的探究与发展,提升理论水平、应用技能以及教师专业素质等一系列研究活动的方式就是教育技能或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经历了古代的“口耳之术”、17世纪中期的手工技术(黑板、粉笔、图片等)、19世纪的幻灯片和20世纪的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等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根据美国教育传播协会(ACET)1994年给出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在2005年,又将该定义重新修订为“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为了更快更好地达到教育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有效应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包含有形技术(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物体上的科学知识)和无形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技巧、方法和理论)。从理论基础的角度来看,教育技术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行为主义、20世纪80年代的认知主义和20世纪90年代的建构主义。时至今日,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

在完成了教育设计后,教师要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这个媒体通道就是教学媒体。一切承载教育载体都可以称为教学媒体。通过形式多言的媒体制作的课件和软件被统称为多媒体课件。

3 多媒体课件竞赛与教师个人教育技能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用来辅助教学使用的,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整体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组织,把文字、图片、音频、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进行编排,使这些素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形成多媒体课件。这些多媒体课件应该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交互性,学习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按照传播渠道来划分,多媒体课件分为单机版和网络版;按照用途分,多媒体课件可以分为演示类、操作类和考试类;按照所使用的软件来划分,分为PPT课件、Flash课件、Authorware课件等;按照运用的主体分,多媒体课件分为辅教课件与辅学课件。

多媒体课件不是简单的书本搬家、多媒体课件容易出现文字表现形式单一、媒体应用单一、逻辑性差、动态或界面设计出现问题。那么,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应该注意什么呢?首先,课件的开发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其次,课件的设计要联系实际,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再次,教师需要经过不断反思,完善课件。最后,课件需要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开发“菜单式”的课程计划,使学生的学习实现个性化。总之,多媒体课件的开发要遵循优选原则、前瞻原则和实用原则。目前国内对多媒体课件的评价主要是评价其科学性、技术性与实用性。在此评价标准下,课件的评价一般实行“三审”制。首先,有工作人员检查程序的可靠性、稳定性。其次,有专家检查程序的教育性、科学性、实用性、技术性和艺术性价值。最后,由各方面的专家汇总评价意见,确定等级。

那么,多媒体课件竞赛与教师个人的教育技能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多媒体课件竞赛到底如何提升教师的教育技能呢?通过以下的“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评分标准”(见表1)和“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评分表”(见表2)可以看出,通过参与多媒体课件竞赛,教师的教育技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结合表1和表2,评分标准主要包括四个板块,即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技术性和艺术性与实用性。下文将结合这四个板块分别进行阐述。

3.1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板块的分值约占总分的20-25分,其中涉及科学性、规范性、知识体系、知识覆盖和逻辑结构等。可以看出,在对多媒体课件进行评估时,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是很受重视的。对教学内容的正确把握是教师教育技能中最基本的内容。授课教师应该首先明确教学目标与对象,这样才能更好地选择教学策略。

3.2 教学设计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分值占的比例最大,基本在30-40分之间。教学设计板块主要包括教学理念设计和教学策略与评价。教育设计包括教育理念、目标设计和内容设计;教学策略与评价包括教学交互、活动设计、学习评价等。这些内容是教师教育技能中的核心内容。教师所选择的内容应丰富、科学、准确规范;选材要适当,表现方式要合理;语言应该简洁、生动、规范;素材的选择要适当,结构要合理。

3.3 技术性 多媒体课件的技术性在两个竞赛中都占25分,这部分主要对课件的运行状况与设计效果进行评估。运行状况主要考察课件的运行环境与操作情况;设计效果主要考察课件的使用、媒体应用和设计水平。课件运行时应该流畅,操作便捷、媒体可控,导航应该方便,界面友好。另外,新技术的使用应该是有效的。

3.4 艺术性与实用性 在完成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技术设计后,课件最后会对课件整体的艺术性与实用性进行评估。界面设计涵盖界面效果与美工效果,媒体效果包括媒体的选择与媒体的设计。媒体的设计要新颖、具有想象力和表现力,能够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具有推广价值。

4 结语

评价是一种判断实际行为或系统在多大程度上达到目标要求的活动和程度,其根本目的在于实行行文或系统的完善。优秀的多媒体课件能够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大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等。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强调教师不再单纯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综合来说,参与多媒体课件竞赛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教师基本的教育技能都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以上四个板块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多媒体课件不是单纯的文字搬家,多媒体课件竞赛时对教师教育技能的以此全面考察。多媒体课件竞赛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正确把握、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技术工具的合理选择与设计以及整体的艺术性与实用意义。可以说,参加以此多媒体课件竞赛就像是对教师又进行了一次教育技能培训。

参考文献:

[1]Jeremy H. The Practical of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M]. London Longman, 1983.

[2]Kenning,M.and Kenning,J:Computer and Language Learning: Current theory and Practice[M]. New York: Ellis Horwood,1990.

[3]Beatty, K.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M]. Harlow: Pearson Education,2003.

[4]贾国栋.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何克抗等.2007,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多媒体课件设计论文篇6

关键词:交互式;多媒体课件;情境教学

随着最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得到了极快普及,多媒体课件被广泛应用于教学环节。提到多媒体课件,人们想到更多的是用PowerPoint制作的电子讲稿,教学信息孤立,表现形式单一,交互缺乏,效果较差。实践证明,要想有更好教学效果,教学互动必不可少,无论是课内外教学指导还是学习者自主学习,交互式多媒体课件都可达到更正确的引导、更突出合作与探究能力培养、更优势与高效教学效果的目标。

1 基础理论研究

1.1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是指利用数字处理技术和视听技术,以计算机为中心,按照教师的教学设计,将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以实现对教学材料的存储、传递、加工、转换和检索的一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1]。

交互式多媒体课件将教学互动与多媒体课件设计相结合,运行于计算机或网络终端,具备极强交互性和多媒体性的教学课件[2]。交互性是交互式多媒体课件核心体现元素,是教学过程的体现。优秀交互式多媒体课件中的多种丰富教学媒体信息彼此互相联系,构成立体、具备联想思维特点、符合教学规律的逻辑结构。

1.2 研究理论依据

本文研究主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和互动式教学理论为依据[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是我国提倡的一种学习理论体系,强调学习者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认为知识传授应实施于一定的教学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本研究有以学习者为中心、多种学习情境创设、协作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充分利用、组织教学材料和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等参考与指导作用。

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设计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为依据,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3]。

互动式教学理论:互动式教学是一种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信息传播方式,强调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资料等元素间的联系、协调和影响。

1.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现有诸多研究与作品普遍存在界面元素设计杂乱、内容交互设计被淡化、人际交互设计缺失、学习者自身特点被忽视、学习者体验平淡乏味等缺点。本文研究时需要重视情境创设问题,综合考虑激发学习者交互兴趣、激励学习者交互动机、整合学习交互环境、指导学习者交互行为、关注学习者适当交互体验等问题。

2 交互式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应用

2.1 设计原则

交互式多媒体课件基于教学性、交互性、简约性、科学性、艺术性与开放性等原则设计。交互性教学内容更多应呈现正常条件下难以演示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交互界面足够友好,便于学习者查看与控制;课件过程中有足够多的信息反馈结点,方便教师掌控教学节奏和调整教学内容。

2.2 课件交互设计

2.2.1 交互方式

交互式多媒体课件按照参考对象和途径,可分为人机交互和人人交互。人机交互是指人(教师和学习者)以计算机为媒介使用课件。教师的教学准备与实施、学习者的知识获取都通过课件实现,教学资源通过互动设计被存储在计算机或网络服务器中,学习者通过计算机动态获取教学资源,通过交互实践学习知识与技能,进行异步自主探究式学习。人人交互是指人与人之间直接或间接的沟通,存在于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

2.2.2 交互策略

交互式课件中的人机交互可通过界面及网页元素设计实现,如导航菜单、站内搜索、交互按钮与文本等,属于技术层面,相对较易实现,而基于人人交互策略的人人交互设计则是研究难点。⑴课堂内的人人交互。课堂教学的人人交互可以由教师与学习者之间通过讲授、提问、答疑、指导、作业、项目评价表等方式直接构建,学习者彼此之间可通过构建讨论组的形式实现。⑵基于网络的交互策略。a、课件内部集成。根据课件建设需要和网络情况,基于网络的交互式多媒体课件的系统内部可以集成站内短消息、论坛、实时在线交流等功能实现人人交互。站内短消息实现站内端端数据交流,实施简单,效果明显。论坛通过发、回帖交流,是异步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和学习途径,方便教师与学生的答疑与提问。b、第三方软件支持。课件设计时,可将电子邮件、即时通信软件、博客、视频会议系统等与课件整合,它们是课件互动的强有力工具。电子邮件是经典互动方式,是异步教学互动的重要工具。即时通信软件通过编写代码与课件系统整合,可进行远程教学指导与远程协助,效果非常好。博客是一种较流行的互动方式,参与者可上传学习资源、记录学习心得等,有利于知识积累与回顾,有利于教与学的体会交流。视频会议系统通过视频设备传输声音与影像,实现多人同时在线互动交流,可用于构建更直观的现场讨论教学和在线协作教学体系。

2.3 信息技术交互式课件的交互设计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知识点多而散,教学难度大,课时紧张,很多内容需要学生课后自主和强化学习,交互式多媒体课件对课程教学有重要作用。

2.3.1 超文本交互

将课件中的文字、图像等元素制作成超链接的形式,实现课件内容非线性的交互,是多媒体课件交互设计常采用的方式,特别是基于网络的特性。参与者通过点击超链接元素,根据需要选择页面文件及内容进行观看学习。这种方式表现形式多样,操作简便、快捷,具备良好的交互效果。

2.3.2 导航设计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繁多,知识点零散,数据量大,所以良好的课件导航设计非常重要。在课件交互设计中,我们设置了全局导航(主功能栏目分类模块,如课件介绍、教学信息、实验实训、作品赏析、资料下载、论坛等)、子导航(各主功能下了子功能导航,可采用多级菜单的形式实现)、位置导航(当前页面在课件内位置的导航,方便返回上级目录)、网站地图(表现整个课件的逻辑结构概况,添加内容时自动生成)和友情链接导航(信息技术课程辅助学习的网站与资料导航)等。

2.3.3 论坛

基于开源的论坛构建信息技术学习互动论坛,是网络课件学习的重要补充和主要交流渠道。参与者在论坛里完成与自己角色对应的任务,如学习者提问、教师答疑、学习者互助等。为论坛配置版块管理员,保证对论坛及言论的正确引导。

2.3.4 QQ答疑

通过代码实现网络课件与QQ对接,学习者可以选择QQ在线的教师提出学习难题,教师解答其疑问。实际操作时还可以通过QQ软件的远程协助功能,为学习者进行操作演示,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互动效果非常好,答疑效率非常高。

3 结束语

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互动式教学理论为基础,进行互动机制和策略研究,构建立体式、全方位、多对象的有效互动体系,满足不同应用与学习群体个性化、协作式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需求。后续研究中,我们还将进一步研究课件的交互性实现策略,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一步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朱爱光.多媒体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

[2]刘伟伟.互动式多媒体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13.

多媒体课件设计论文篇7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教学工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 多媒体教学工具

课堂教学中教学工具必不可少,在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中,常常强调多媒体课件与电子教案这两重教学工具的区别。其中电子教案是将教学内容提纲挈领地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现给使用者,通常用PowerPoint开发,用光盘或网络服务器存储。它的最大优点在于开放性好,教师在拿到范本后可随意修改,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学需要,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而多媒体课件又称CAI课件(CAI,英文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的缩写,可译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是可以单独运行的教学软件,通常用专用的开发工具开发或者直接用高级语言编程,主要目的是用动画、仿真等技术讲解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辅助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际的应用中,它们都是多媒体教学的有力工具。

2 计算机课程的分类

2.1 根据专业性分类

根据课程是否为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可分为:非计算机专业课程和计算机专业课程。

非计算机专业课程一般指计算机基础科学,包括计算机概论、软硬件、信息安全、数据库、网络、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程、多媒体、信息检索等领域的基础内容。重点在于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的普遍应用的各个方面,在有些高校分为两个阶段(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介绍。

计算机专业课程包括数据结构、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体系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方法、编译原理、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制图等课程,重点在于对计算机领域各个方向的专业知识介绍。

2.2 根据学科性分类

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而言,根据课程内容所属的二级学科可分为系统结构、软件与理论、应用技术三大类。

系统结构类课程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单片机、计算机系统结构、微机原理、接口技术、计算机系统性能分析、计算机系统设计、计算机结构仿真、操作系统设计与分析、数字信号处理、ASIC设计技术、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程序设计等。

软件与理论类课程包括程序设计语言原理、程序设计方法学、面对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方法、软件工程、数据挖掘、算法分析与设计、密码学与安全计算理论、可计算与计算复杂性理论、数据库技术、数理逻辑、数据安全与保密技术、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计算机网络工程、计算智能等。

应用技术类课程包括:电子商务、多媒体技术及应用、Internet技术及其应用、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WEB系统开发、ASP编程、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与分析、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系统仿真、人机界面与虚拟环境技术、数据挖掘、智能接口与控制等。

2.3 根据理论性分类

根据课程偏重于理论还是实践可分为:理论型、实践型、理论与实践结合型。

理论型课程指课程内容偏重于理论介绍与分析,包括的课程有:离散数学、微机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性能分析、程序设计语言原理、程序设计方法学、数理逻辑、计算方法、编译原理、人工智能、密码学与安全计算理论等。

实践型课程指课程内容偏重于实际操作与应用,包括的课程有:网页制作、图形制作、动画制作、计算机辅助制图、图像处理与分析、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WEB系统开发、ASP编程、计算机结构仿真、系统仿真、人机界面与虚拟环境技术等。

理论与实践结合型包括:汇编语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数据挖掘、计算机图形学、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工程、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程序设计等。非计算机专业课程一般属于理论与实践结合型。

在研究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时,相对来说,以上三种常用的分类方法中按专业性区分时,课程性质不够明确;按学科性区分时,涉及课程不够全面;而按理论性分类的方式基本区分了所有计算机课程的性质,适合于研究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3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3.1 理论型课程

对于理论型课程,完全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也是可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因为在没有引入多媒体之前,传统的授课方式就是讲解。在讲解中,教师为了把一些抽象的概念、难懂的重点讲清楚,往往借助挂图、模型等比较直观的教具来实现,这些教具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挂图仍然不够形象,而模型制作会花费教师大量时间,还有像化学反应等瞬间效果不能持续。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促使多媒体技术在理论型课程的教学中日益广泛的应用。在课堂上由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师,将教师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和在难以以实物演示的抽象难懂的重点、难点,跨越时间与空间,形象、生动、有趣地向学生展现,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例如在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中的图片素材来展示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的外观,因为它是庞大的,与当前使用的微机完全不同,教师不可能用语言描述和实物展示使学生对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印象深刻;接着可以使用多媒体中的视频素材来介绍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继而引出这四个阶段的实质区别在于计算机所使用的电子元件不同;然后可以利用演示软件的功能,通过缩放、旋转等一系列功能,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这四个发展阶段的电子元件的构造和特点展现给学生。也许有人会说,对于以上知识的传授,我们似乎用挂图和文字也可以达到效果。的确,用挂图可以让学生了解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知道各种电子元件,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许就足够了,但是作为计算机专业内容的一部分,对于计算机的发展史,不仅仅是让学生认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认识各种电子元件,还要让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在不同阶段使用的电子元件的构造和实质的区别,为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这也是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理论教学的优势所在。

又如计算机硬件故障检测时,往往会给学生讲授通过声音判断故障来源,例如在AMI BIOS 中: 一短声表示内存刷新失败,内存损坏比较严重; 四短声表示系统时钟出错,维修或更换主板;六短声表示键盘控制器错误;一长八短声表示显示测试错误,显示器数据线松动或显卡未插牢;一长九短声表示主板FLASH RAM或EPROM(BIOS损坏)错误;不停的响(长声)表示内存没有插牢或者损坏;不停的响(短声)表示电源、显示器和显卡未连接好;等等。那么什么是长声,短声又是怎样的呢?不是个个教师都会用嘴发声来模拟的,也不可能破环性的让计算机产生故障,这个时候多媒体中的声音元素正好就发挥了他的强大作用。教师可以把以前或实验机器出故障时的短声和长声录制下来在课堂上播放,这样学生就可以分辨长声、短声,进而判断计算机的故障。这是传统的“粉笔加黑板”以及挂图、模型等教具不能实现的,在这里声音元素的应用必然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3.2 实践型课程

对于实践型课程,与理论型课程相比较而言,可以说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课程是无法正常进行的,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开发工具和软件日益专业化,在计算机课程中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目标的需求,不可避免地要讲授一些开发工具的使用和软件的操作,传授这些知识的课堂教学,离开多媒体的应用,课堂教学寸步难行。首先,一般开发工具和软件的安装使用,需要多媒体计算机作为硬件平台,没有多媒体计算机,开发工具和软件将无法使用;其次,一般开发工具通过程序编写生成一些实际的界面、图形、图像等各种各样的结果,这些结果的展示离不开多媒体设备,一般软件的操作过程更需要多媒体设备的连续使用才能保证学生掌握操作方法好技巧。

例如在可视化开发工具Visual Basic(简称VB)课程中,要解决一道习题:创建窗体,在其上实现通过输入半径控制得到圆面积。在这道习题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展示窗体、文本框、按钮这三种不同的对象和控件它们各自的外观形态和属性;其次要指出编写程序的位置,讲明为什么在此位置编写;接着给出具体实现的程序代码,并运行调试程序;最后,演示程序的运行过程和结果。在这四个步骤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每个步骤都离不开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窗体、文本框、按钮、编程的位置,这些都不可能用语言来描述清楚,程序的编写、运行、调试、结果的显示也都依赖计算机软件的实际操作。

又如在动画制作课程中,讲到形状渐变时,如果没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不会有形状渐变的产生。在形状渐变的具体制作过程中,只需要在两个关键帧中绘制原始形状对象和目标形状对象,然后创建形状渐变,而中间的渐变帧由软件本身经过一系列的计算自动生成,这些渐变帧反应了形状的逐渐变化过程,其中的每一帧都根据各自所处位置包含在这一阶段由软件自动生成的具体形状对象。形状渐变由多媒体软件产生,变化过程由多媒体设备展示,在这一过程中,多媒体的应用尤其重要。尤其是对于两种不同形状对象之间需要设计形状渐变时,形状的变化过程更加需要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出来,供学生对这一渐变过程进行深入的理解。

3.3 理论与实践结合型课程

无论是计算机专业还是非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型课程都具有理论的知识和实际的应用紧密结合的特点,在这种类型的课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具有在理论型和实践型中应用的特点,不仅能够辅助教师准确清楚的表述概念,而且能够将理论知识的应用效果生动的表示出来,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供了牢固的基础。

例如在介绍Excel软件中的公式及应用时,教师往往先介绍什么是公式,公式由哪些成分组成,接着介绍公式在Excel中的作用是什么,然后介绍公式在Excel中的使用方法,最后给出实际应用的例子。而在具体实例的讲解中,就需要先通过理论分析,再进行实际的验证。假设给定公式E3=$A1+B$1,它表示E3单元格的结果由A1和B1单元格中的值相加得到,那么复制E3单元格直接粘贴到F4时,F4中的结果是什么,它的公式又怎么表达呢?对于这个问题,解决时可以先根据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的原理,确定F4单元格的公式中应为A2和C1的值相加,这是理论的分析,然后通过在Excel中实际的复制、粘贴操作,看到单元格的结果和其中的公式,以验证理论分析;反过来,也可以先在Excel中通过实际的复制、粘贴操作,看到单元格的结果和其中的公式,然后分析推断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的应用规律,这两个方向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正是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达到。

又如对于数据库的查询功能,有学生成绩表(表1)和学生基本信息表(表2),通过这两个表查询籍贯为“山西太原”的学生的成绩,理论上应该得到如表3的查询结果表,当然这是理论的结果,实际实现查询结果时就需要用特定的形式来表示,就是用编程语言了实现。比如使用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语言实现,如果仍然以表格形式来显示,那么这种特定的形式是否可以按照设计正确显示出来,也就是说编写的程序是否正确呢,就需要进行调试了。在运行调试的过程中,每一条语句的作用都要通过多媒体设备演示给学生以供理解,这样学生才能够不仅知道怎样写,还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是否可以用其他的方法,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这也正是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效果。

4 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教学关系密切,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教学,已体现出其辅助理论教学、形成实践教学的优势。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其应用也必然更加深入,如何更加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组织课堂教学,继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是进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李晓枫,黄重庆,高晓虹,张翠丽,马莉,王洪伟. 多媒体教学利弊分析[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4,26(4):317-318.

[2] 胡光顺,叶延君. 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和应对策略[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3):235.

[3] 周任慧. 多媒体教学在高校中应用之探讨[J].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2):115-116.

[4] 李川. 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2):83-86.

多媒体课件设计论文篇8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的辅助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影响,分析了成功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关键因素,以及实践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以真正体现并提升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0引言

    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对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全新的环境。其中,多媒体技术极大地丰富了“思政课”教育内容,也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的辅助手段。“思政课”如何有效、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这一辅助手段,加大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尝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和探索的课题之一。

    近年来,学校通过政策扶持,出台各项激励机制,开展教师培训、多媒体教学大赛进行交流、示范,极大地提高了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积极性,促进了校内多媒体教学水平的发展。今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在教学方法上尝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和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探索“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以适应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通过使用,教师们体验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结合一轮教学实践与学生意见反馈,也发现了有待进一步改进和研究的方面。下面是在该课程教学中制作使用课件的一些体会。

1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影响

1. 1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学年教学中,前半部分内容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后半部分内容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便于了解学生对教学手段改革的反馈。经使用两种方法对比,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克服了过去“思政课”教师“一支粉笔打天下”、“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效果,引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学生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吸引力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吸引力,培养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兴趣的引导,产生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多媒体教学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  内容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概念、理论观点变得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2增加了课堂容量,增大了信息密度,有助于提商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方法中,由于受时间和条件限制,教学内容难以扩展,教学信息的传递只能用粉笔黑板和语言较单一的方式进行,学生缺乏感性直观的认识,信息的获取很有限,影响学习效率。而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画面、声音、文字,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这有利于学生大量信息、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课堂教学知识和各种信息,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学生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例如:在讲解改革开放时,由于今年正值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有大量的视频和记录片资料,在课堂讲授的同时,我选择中央台制作的大型文献记录片《复兴之路),重点插播了《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三节中的部分内容,使学生对中国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发展里程,即拨乱反正、开设经济特区、转变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传统的认识误区、加快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中国人民为探索国家发展道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思考和实践有了直观清晰的认识。因而,使学生能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所观看的录象资料,总结掌握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以及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必由  之路等结论,大大增强了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自觉拥护和支持改革开放的政策和决策。

   1.3拓宽了教育渠道,强化了“思政课”教学的德  育功能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和确立  的重要时期。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基本  的理论观点、知识,更重要的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  责,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事,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依据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根据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诚信遵纪教育,优化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从而能够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如在讲“建设创新型国家”、“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专题时,在课件中加人相关内容的资料、视频介绍,并在看完后设问并交流“面对‘创新’这一国际潮流,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怎么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人人有责,你准备如何做?”“如果你是一位村官,在当前的背景下,你准备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你的观察,请列举目前我们校园比较突出的不和谐现象,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你打算为建设和谐校园做些什么?”等等。典型的片段剪辑、资料介绍、设问及交流,虽然只有很短时间,却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广泛共鸣及思考,不仅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道德教育课,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更好地发挥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2成功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关键因素

2. 1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是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前提

    在《概论》课教学中,调查发现教学方法的改革,受到学生欢迎和喜爱的同时也存在很多局限,还远未充分发挥教学课件的作用和优势。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还有局限,目前,有部分教师片面认为政治理论课进行多媒体教学就是将电子教案输人到计算机中,课件中的大量图片是花架子,不适用。还有部分教师把多媒体技术作为演示工具,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教学内容的演示和知识呈现上,而未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分析其根本原因,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缺乏认识,对多媒体了解不深,不清楚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对其在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更不知道如何创作与开发;有的人还因为没有掌握计算机使用技术而排斥抵触,直接影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作用的发挥。要发挥多媒体教学这种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和灵活的教育手段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的灌输模式,教师首先应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教师是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研究性探索学习的条件的主体,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是使用多媒体并发挥其应有效果的前提。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学习,积极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要深人研究现代化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特点及规律,研究教学课件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要探索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将教学信息以最佳和最有效的方式呈现传递给学生等,这些是制作使用发挥多媒体课件的认识前提。

2. 2提高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是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作用的基础

    目前,学校“思政课”教学中,计算机技术应用仍然是零散的、随机的,较多地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志和对课件制作技术的掌握程度,主要是制作使用了ppt课件作为课堂辅助教学,以 word文挡和图片为主,并进一步发展为电子教案。处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较低层次,尚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写好教案,教学任务就能顺利完成。而面对全新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当现代化媒体引人课堂教学时,接受并有效利用现代化课堂教学手段是大势所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势必将成为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硬件”要求。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了解教育技术的概念、特点、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的功能及其教学适应性,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知识与技能等,并运用其指导教学实践。如果思政课教师,不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各种现代教育资源去进行教学,不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工作方法与技术去优化教学的过程,就不可能设计和制作较高水平的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难以发挥,教学改革的效果难以显现。

2. 3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质量,是发挥多媒体技术作用的关键

    目前,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多媒体教学时间比较短,处于起步阶段,使用效果并不十分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多媒体教学课件质量不高,教师运用技术不熟练,以至于影响到教师和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方式及其作用产生怀疑。多媒体教学课件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于课堂辅助教学的助教型课件,另一种是用于学生个人自学的自学型课件。这些多媒体课件应主要由教师亲自设计制作。由于目前第一论使用课件过程中,是教研室集体分工协作,资源共享,未及仔细修改与完善,和个人讲课思路不完全相符,加之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课件开发与制作的系统专门培训,对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理缺乏了解,对全新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缺乏研究,制作的课件质量不高,因此,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是广大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

3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要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效果和应有的作用,必须在课堂上恰当地使用,在教师讲解和启发的同时,辅之以多媒体课件的及时演示和补充,使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达到理解和接受的目的。否则,不分内容和时间,满堂课都用冗长的文字和大量的图片,很容易造成学生感知的困难和文字信息在传播中的损失,使学生抓不住重点,思维抛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思政课的功能在向学生传递理论知识、提高理论素养的同时,更要教书育人,更要用教师的丰富知识、经验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其中课堂中教师的肢体语言、启发交流、情感互动也必不可少,师生面对面的感情交流、教师人格力量的感染熏陶等等,是任何现代媒体难以替代的。尽管在多媒体教学中,大量的图片、表格、动画、影音等资料代替了传统教学语言的描述,但不等于语言已经不重要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两课”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口语和肢体语言的利用,这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另外一件必备“武器”。语言的生动活泼与否、准确与否、流畅与否,都直接影响着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信息交流。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语言也是教师把课件与课堂教学连接起来的纽带。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是在教师合情合理而又富有激情的讲解传授中,调动学生的情绪,才能提升课堂效果。教师的“教”,只有融人了感情、激情、启发、互动,使课堂里充满了“情”,才会打动吸引学生,才会有学生响应进而积极主动地“学”,课堂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上,多媒体课件同任何一种教具一样,应用目的在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内学到知识,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其效果应是很理想的,可一旦在教学使用中陷人盲目,流于形式,把手段当成目的,则是对教学效果的严重干扰。因此,多媒体课件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主角,不是目的,不能过度依赖甚至滥用课件,尤其不能用技术代替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

3. 2把握节奏。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余地

      多媒体课件可以依靠计算机技术将教学内容和大量信息以屏幕放映的的方式演示给学生,省去了板书的时间,因而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如果教师把教学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在增加课堂信息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在课堂重点和难点的地方,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地思考。不能把课堂教学变成课件演示,更不能把讲课变成做报告。如果文字、图片、信息太多,演示速度太快,教学信息不能完全被学生接受吸收,学生索性只看不记,甚至只听不言,最后造成的结果是学生上课桌上无本,手上无笔,课堂教学启而不发,互动不力。课堂教学中的动态交流,不仅仅是知识的流动,还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在具体运用课件的时候,往往主要是以教师操作、演示为主。教师成了操作者,学生成了观众,电脑则成了一种中介工具,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常常会被忽视,学生的积极思考、创造性思维无法调动,不利于对学生的人格、个性等人文素养的培养。

3. 3及时总结经验,改进提高

上一篇:建筑装饰装修论文范文 下一篇:自制课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