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专业建设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28 16:24:42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篇1

[摘 要] 我国高校品牌和特色专业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基于约翰・密尔的个性理论,认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针对我国地方高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现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我国地方高校专业建设有所启示。

[关键词] 地方高校;品牌;特色专业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7. 115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7- 0253- 03

0 前 言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始实施“211” “985”工程建设,我国集中优质资源培育重点高校和学科,带动了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普通高等学校的数量逐年增加,从1978年的598所增加到2015年的2 529所。高等教育已从数量满足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加强高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显得尤为重要,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着重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高等学校综合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1 关于我国地方高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文献综述

1.1 关于我国高校品牌的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后高校合并现象频频发生,高校品牌问题受到热议,学者也就此做出相关研究,如2002年方慈提出品牌战略对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阐述了实施品牌战略的具体原则[1]。宁永红、马爱林则从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和科研水平提出高校品牌建设的策略[2]。张宗伟2014年在《地方高校品牌的创建研究》一书中,将品牌经营管理理论与地方高校品牌创建相结合,从多学科角度研究地方高校品牌创建的途径与策略,深度剖析各地方高校创建和打造品牌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为地方高校品牌创建的定位、设计、延伸、保护提供了建议。

1.2 有关高校特色专业的研究

黄伟九教授2006年提出以确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为目标进行专业分类建设,把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有机结合[3]。盛大申教授总结了特色专业的显著特点,具体包括教学环境好、师资力量强、教学设备先进,教育教学水平走在前列[4]。杨健康等人2007年指出加强专业建设的路径,大众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的基础上,依托学科交叉的优势,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优化课程体系、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等对策,最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5]。胡婷婷,王辉 等2015年10月发表的《民办应用技术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提出以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型高校模式。

可见,学者对于高校品牌建设、特色专业特征和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等问题基本得到共识,但地方高校如何差别发展、把品牌和特色专业结合发展可参考的内容不多,所以本文重点研究高校品牌和特色专业结合的必要性c建设路径。

2 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是地方高校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2.1 品牌和特色专业是高校的“招牌”

近年“弃考族”规模扩大,高校生源危机渐有愈演愈烈之势,各高校作为竞争的主体,要想脱颖而出,必须要有独特的品牌和特色专业。高校品牌和特色专业能综合反映一所大学的社会地位,是其在发展历史进程中积淀于名字之中跨越时空界限的社会认可度[6]。人们习惯将具有品牌效应的优秀学府称之为“名牌大学”,许多学生考学的目标就是名牌大学,品牌就是高质量的代名词,“品牌”二字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2.2 高校需要品牌特色的专业支撑

如哈佛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商学专业、教育学专业世界知名,早稻田大学的政治经济学是日本首相的摇篮,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专业是其品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生物医学专业具有优势特色,普林斯顿大学的工程领域专业、历史政治专业最具吸引力。

西方教育领域的近代伟大思想家――约翰?密尔认为世俗教育容易导致社会集体的平庸,甚至是人类文明的倒退,所以应将个性培养作为教育的核心[ 7 ],呼吁以精英主义主导的大众教育提升教育质量,主张培养具有首创性和自主性的自由性格的人。对此,伯特兰・罗素认为“艺术上的、道德上的和思想上的”所有进步都取决于有个性的个体。

所以高校需要品牌特色专业的辅助,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加高校品牌和特色专业的满意度。

高校的品牌特色专业效应会吸引众多的优质生源和师资力量,师生之间在一流的专业学习氛围和健康的校园文化中教学相长,也会提高学校的美誉度,这种马太效应在高校品牌和特色专业建设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3 地方高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地方高校品牌和特色专业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3.1 地方高校品牌特色专业国内外的社会认同度不够

2004年以来留学生人数不断攀升,如图1所示,为何我国有众多高校却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花高价、费大力气送孩子出国留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高校缺少如哈佛商学院主推案例教学培养商业精英之类品牌、特色专业,很多高校定位不准、专业求全不求精,品牌和特色辨识度不高等问题,不能满足家长、社会的需求。

3.2 部分高校低层次重复办学

2004年以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总体招生人数呈现上涨趋势,如图2所示,出现重扩张、轻质量的现象,一些高校无视市场的需求,低层次重复办学。如近年来不管是师范大学还是医学院都开设热门的会计学专业,没有扬长避短,根本无法创出品牌、特色专业来。

3.3 同质化人才就业难问题突出

招生数量越来越多、毕业生也年年攀升,如图2所示,所以就业难问题严重,加之,低层次、同质化人才更是雪上加霜。如会计毕业生,社会需要应用型、综合能力强的或高端会计人才,而很多毕业生学而不精,学但不会用;学企业财务会计的人很多,而证券会计、期货会计却招聘不到毕业生,供给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造成“学非所用”和“用非所学”的尴尬局面。

地方高校应建设品牌专业、特色专业,根据约翰?密尔的个性理论教育经验对症下药,提倡个性化和精英主义主导的大众教育,以应对教育市场激烈的竞争,满足市场对人才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4 地方高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是提升学校整体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地方高校应将精力投放到最有实力、最具发展潜力、最能体现学术优势的专业方面。

4.1 高校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利用其区位优势准确定位,创建自己的品牌特色专业

独具一格的区域资源不仅可助高校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人新我特”的品牌和专业特色,而且还是其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为其发展提供了具有区域特征的空间[8],比如苏州大学,坐落于古城苏州,受到姑苏丝绸刺绣文化的熏陶,纺织类专业成为国家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建设点,连续两年评为江苏省唯一优势重点学科。加入欧盟“水平线2020(Horizon 2020)”计划,构建了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平台,扩大了学科在世界纺织领域的影响,特色品牌不仅助其招收了大量的纺织类专业学生,而且就业率也能保持在97%以上,可见地方高校教育资源和区域资源相融合会产生倍增效应,实现资源优化和高效配置,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品牌专业。

4.2 提高实践能力,培育创新思维,培养高校品牌特色专业

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践能力的培育,也是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乔布斯的母校――Reed College,硬性规定人文必修课程以奠定学生的文化基础,校园随处可见美丽的手写字。乔布斯也就是在如此深厚文化底蕴的氛围中学习了Serif与San Serif字体,偶然而直接地促成了世界第一台能印刷出漂亮文字的计算机,Reed College也因乔布斯而名声鹊起,一跃成为学生追捧的学校。

全球创客教育的兴起可为高校品牌、特色专业的建设提供一种新思路。“创客”主张通过动手实践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9],本质是以创新满足需求,通过实践做到知行合一,体现“做中学”的思想。2009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教育创新运动”中提倡“每一个学生都能应成为创造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经过六年的发展,美国将创客教育视为“美国大众文艺复兴”。

如今,我国也正处于万众创新的浪潮中,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主张“让众多创客脱颖而出”。那么,高校品牌特色专业的建设可借鉴实践与创新的教育方式,高校通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育创新思维,注重塑造应用型人才,有助于培养高校的品牌特色。

4.3 校内校外协同发展,打造高校品牌特色专业,解决就业问题

4.3.1 从学校内部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地方高校可优化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学科前沿动态情况和最新的科研成果,通过教学与实践结合、实习与实训结合,教师与名师结合、创新与创业结合,强化师资队伍,提升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从实践、创新和教学等层面协同发展,丰富并精炼教学内容,打造品牌特色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4.3.2 立足市场需求,校外协同发展,创新产学研形式

促进高校产学研道路的发展,借鉴“创客”教育思想的协同思维,强化地方高校与政府、企业和家庭的全方位互动,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培育高校品牌和特色专业,在品牌特色专业的不断壮大过程中深化经济水平。高校培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受共生效应的影响,形成高校良性的品牌效应,增加其美誉度和知名度。

总之,地方高校品牌特色专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进行认真地人才需求预测调研,精心规划设计,不断实践完善,时时改进提高。并从社会需求和自身基础出发,利用区位优势,准确定位,校内校外联合,坚持不懈地努力方能慢慢打造出高校自己的品牌特色专业。

主要参考文献

[1]方慈.品牌战略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J].中国高等教育,2002(8).

[2]宁永红,马爱林.高校品牌塑造策略 [J].职业技术教育,2003(2).

[3]盛大申.当前高校特色学科建设与专门人才培养探讨 [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

[4]张宗伟.地方高校品牌战略的内涵与构建[J].当代教育科学,2012(11).

[5]李荣亮.约翰・密尔论个性教育[J].教育学术月刊,2015(9).

[6]杨刚.创客教育:我国创新教育发展的新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6(3).

[收稿日期]2017-02-23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GH16251)。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篇2

我们来看海尔张瑞敏先生在市场竞争中对建立品牌的观点:“我们是充分竞争的行业,利润像刀片一样薄,要想有利润只有一条,品牌。如果是品牌就可以赚大钱,如果不是品牌什么都不是,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我在海尔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潜心希望打造一个让中国人骄傲,为中国人争光的世界级品牌。多年来海尔的发展告诉我,品牌,对中国企业来讲太重要了”。

既然品牌这么重要,那么,怎么去进行建设呢?张瑞敏先生在海尔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榜样,那就是:在扁平化的世界里,世界品牌就是消费者可以听得懂的语言。那么,“做品牌往往要十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这种看法是怎么出现的呢?是谁制造了这样的言论而让我们众多的、完全可以创造一个大品牌的企业望而却步,从而与品牌失之交臂了呢?根据笔者十余年来对品牌的研究与实践认为:

一、来自世界一线强势品牌的误导

在今天的市场上,进入我们眼球和成为我们购买首选的大量国际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他们需要一个品牌进入的空间,所以制造了这个“品牌建设的艰难论”,让我们诸多的企业产生望而却步的想法,从而放弃了进行品牌建设的机会,让他们轻而易举地就称霸中国市场。这正如《孙子兵法》中所言“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精辟观点。这一点上,老外对中国文化中“兵法”的研究,显然并不比我们差。

二、一些“学者”、“专家”的误导

品牌是个外来词,在中国市场经济的早期引入品牌观念的专家和一些学者功不可没,但是,由于对品牌的研究没有脱离翻译过来后的书卷气息,故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与现代企业需求脱节,将企业引入了歧途,这是他们应承担的责任。

不错,品牌观念的引入确实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了市场竞争的春风。但是,做为以振兴中华民族品牌为己任的这些“学者”、“专家”,大多数并没有发挥推动中国品牌高速发展的作用,相反地,在某种程度上阻扰了中国企业进行品牌建设的发展。其言论为:打造品牌不能一蹴而就,打造品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涉及品牌个性、品牌灵魂、品牌符号、品牌文化、自主品牌、品牌识别、品牌形象、品牌联想、品牌忠诚、品牌资产、品牌传播、品牌活化、品牌延伸、品牌结构、品牌评估、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认知度、品牌偏好度等等,于是得出结论,打造品牌极其艰难。

事实上,打造品牌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笔者从近十年来对品牌建设的研究与观察来看,从来就没有见到国际品牌在进行品牌建设的时候去考虑象我们的这些“学者”、“专家”想的那么多。而是去确定品牌的观点后就着手进行品牌的建设了。

所以,我们的企业在进行品牌建设的时候,要正确地认识这些“学者”、“专家”是哪个方面的“学者”、“专家”,因为一些“学者”、“专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品牌专家,而是只会把品牌建设复杂化的“学者”、“专家”。

领域不同,将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在我看来,就连美国的世界营销泰斗菲利普科特勒都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品牌专家,更不要谈中国的一些所谓的“学者”和“专家”了。 从严格的角度来看,中国品牌的缺失与这些“学者”、“专家”照本宣科所传播的的言论相关,对品牌建设的误导他们难辞其咎。

三、对品牌建设望文生义的误导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寻找有效的策略来推动市场竞争时,考虑到进行品牌建设是向市场竞争迈进的有效策略。但是,由于不了解品牌建设的方法与策略,在加上一些连品牌建设为何物,只会照本宣科的一些所谓的“学者”、“专家”的误导,没有去进行市场的分析,只会将品牌的“品”由三个“口”组成,所以要通过口碑来宣传的无知方法,致使一些品牌在建设过程初期就夭折,要莫就是出笼后三五年消亡。

另外的就是我们的一些企业在自我的意识上对市场的认识和品牌的认识不高,而固执己见,放弃了做品牌的机会,将大好的市场供手让人。

品牌的建设有一定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建设的策略。但进行品牌的建设并不象我们这些所谓的“学者”、“专家”说的那样一定要去考虑那么多的品牌建设元素,因为你还没有将品牌建设起来,就去考虑那么多,就会失去你品牌成长的机会。

市场告诉我们,拥有经验只能让你勉强维持生存,只有知识才能让你长大。

品牌是个市场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平面设计的概念,你拥有了一个漂亮的LOGO和包装并不是一个品牌,只是品牌元素中的一片树叶而已。尤其是一些“专家”提出的“品牌VI”、“品牌BI”,更是让人笑掉大牙,为什么?这是因为这些“专家”将品牌的建设与“企业形象识别CIS”相提并论了。更有甚者,自己尚未进行品牌的建设,就大谈“品牌营销”,不能不让人担心。

原则上来看,目前的中国产品距离品牌营销的时代还有一定的差距,很多企业能够做好产品的营销就已经不错了。在面多世界金融危机时,我们要做的是品牌的建设,然后推进品牌的发展壮大,这个时候你谈品牌的营销也不晚。

四、非常时期的品牌建设创新思路

品牌建设一定要简单,这是笔者十余年来市场一线的经验所得,这是个需要并迫切要搞清楚的问题。

可是,我们的很多、很多的中小企业不知道怎么进行品牌的建设,怎么办呢?

我的意见,还是找行业里真正的的“营销专家”和“品牌专家”来辅导你!

十余年品牌江湖,让我接触了一些“专家、学者”,在他们的行业里面,确实不缺一些有着实战的真正在市场一线滚打多年的名副其实的“营销专家”和“品牌专家”,而让人感动的是一支活跃在中国珠三角和长三角、中国大西北的中国××中小企业营销专家团的专家。他们之所以让人感动,其原因是这支专家团的专家在市场一线的实战经验基本上都在九年以上,其成功的个案大大小小三十余起。

在今年,他们还专门针对中国企业面对金融危机的内需市场推出了新的服务模式,就是:整个专家顾问团的收费是按月进行收起,每月4000元至8000元不等,对于这样的收费。在我看来,非常符合我们的中小企业的要求,因为让我们的一些中小企业在面对外贸无订单的情况下很容易就可以转型,不仅为国家减轻了负担,还能为社会解决一些就业的难题,于自、于家、于国都有好处,谁不欢迎?

这种咨询服务的收费方式,让我们的中小企业在以往请咨询公司辅导费用问题上的讨论得到了大力的改变,而请××中小企业营销专家顾问团的专家并支付其咨询费用则绰绰有余。 如果我们的中小企业有着营销、品牌、文化的需求,我建议你不妨打他们的咨询电话15099555239看看。我相信你一定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中国需要品牌,这是整个企业界的声音,也是中国华夏子孙共同的愿望。关于品牌,在我看来是这么的一个过程:品牌观点、品牌建设、品牌管理、品牌延伸、品牌维护,这五大过程是铸就强势品牌的五大步骤。如果你感觉成不了国际品牌,为什么不愿意成为一个本土品牌,再就是小一点的区域品牌呢?在中国市场,一个省就比一个法国、日本的国土面积与人口多得多,我们为什么不可以?

我们完全可以去打造一个区域品牌。

打造品牌一定要简单。

在今天的中国市场,在我看来,进行一个品牌的建设三年就足够!

期望,未来的品牌建设少一些误导。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篇3

人人都在关怀品牌、注重品牌,然则品牌却没有一个一致的界说,很多理论专家、实战专家、企业的运营者、治理者们都根据本身的特性、常识程度、阅历、经历对品牌有着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界说有:品牌标记说、品牌承诺说、品牌关系说、品牌是认知和形象说等等,不胜枚举。

一个企业的品牌建设往往没有那么容易,企业到有品牌影响力是经过时间的积累的。企业是卖产品的,消费者是买产品的,企业走品牌化的道路能够“杀出”一条企业价值的道路。

那么,品牌终究是什么?如何将企业品牌化?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记者走访了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的秘书长兼任品牌联盟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品牌中国网CEO王永,分享一下他的独特见解。

《现代企业文化》:众所周知,您是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的秘书长,兼任品牌联盟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品牌中国网CEO,有多年的品牌宣传工作经验,您对企业品牌建设有哪些独特的理解?

王永:企业的品牌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从企业层面来说,品牌是一种溢价工具;而对消费者来说,品牌则是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作为市场关系来研究,品牌可以用“关系”两个字来概括: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因此,对于企业品牌的建设和打造,我把它归结为“一度、三心二意和五讲四美”。“一度”是指客户满意度,又可分解为品牌三度,即: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三心”是下决心、树信心和有耐心,“二意”是指诚意和创意。五讲指讲定位、讲设计、讲营销、讲公关、讲传播。四美是终端美、服务美、价格美、体验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一家企业来说,品牌建设,企业家是主体。唯有专一、专注、专心的企业家,才能成就专业,才能成为专家,只有那些专注于自己梦想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在自主品牌建设的道路上,我们应做到“胸怀高远,脚踏实地”。

《现代企业文化》:您更多的是致力于打造中国世界品牌吗?

王永:是的。品牌是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是民族产业的核心财富,优秀的民族品牌更是国家的脸面。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在成立之初,便发出了“品牌,让中国更受尊敬”的呼唤。六年来,我们倡议举办的“中国品牌节”“品牌中国年度人物”“品牌中国女性高峰论坛”“品牌中国区域/行业高峰论坛”等各项活动,也得到了各级政府、企业界、消费者、学术界、媒体的认同和支持。同时,我们也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品牌事业,不仅是伟大的,也是艰巨、复杂的。 改革开放30多年,世界公认中国已是生产大国、制造大国,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依然是品牌小国,品牌弱国。无论是中国品牌面对“自己看不起自己”的尴尬,还是面临四面楚歌,更或是在浴火重生的外部环境,中国品牌真正要做一棵世界品牌之林的参天大树,必须从优化企业自身开始。有一天,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支持我们的自主品牌,品牌中国也已经不再遥远了。

《现代企业文化》:您怎么看中国企业品牌在世界的影响?

王永:当把中国放在世界来思考的时候,我们发现在中国的弱项中,品牌是最大的弱项;当把提升中国经济各项措施综合对照的时候,我们发现最重要的环节是品牌;当展望未来中国发展前景的时候,我们发现最关键性的战略应该是品牌战略,最具标志性的业绩是自主品牌的崛起。经过30年熔铸着无数国人血与泪的奋斗,中国品牌努力地去实现自己的光荣与梦想。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跨国并购还是合作,中国品牌都强势地参与了世界平台的竞争,多领域多途径地进行品牌的建立和推广。只要有好的产品,在未来,中国企业不仅能赢得尊重更能影响世界。

《现代企业文化》:您认为中国的企业还需要做怎样的努力,来更好地宣传企业品牌?

王永:因为是传播品牌,而非传播其他:品牌认知的五个由浅入深的量度分别是认知度、美誉度、购买率、满意度、推荐率,唯有口碑营销方可登峰造极,在保证前四个量度的基础上推高推荐率。因为品牌传播归根结底也是一种市场营销方法。市场营销的英文Marketing,亦即市场进行式。这个进行式也就是让市场自己动起来,让消费者主动来买,让消费者主动持续地来买;而唯有让消费者主动告诉别人来买,才是市场营销的不二法门。在宣传企业品牌的方面,比较主流的方法还有公关与广告。对公关与广告无感的原因是广告历来只是锦上添花,公关亦是少雪中送炭。可以概括为这样一句话:口碑是最低成本最高传播品牌定位,公关是强化品牌定位、广告是捍卫品牌定位。所以,只有将品牌宣传的方式多样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现代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品牌口碑,除了经济利益之外,对于企业还有哪些益处?

王永:品牌是企业的灵魂,但是,品牌,又绝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事情。尤其是在当今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企业的品牌已经与其所处的行业,所在的区域甚至整个世界都紧密联系在一起。塑造良好的品牌,除了经济利益之外,我认为还有以下几个作用。

企业品牌是企业形象最直接的表达。良好的企业品牌背后是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信誉度和认可度。

企业品牌与企业领导人的个人形象密切相关。一个成功的品牌离不开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企业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与企业家个人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一般是成正比关系的。

企业品牌形象还与区域品牌塑造密不可分。正是因为有了海尔、海信、双星等知名品牌,才进一步推动了青岛整个城市的品牌影响力。比如福建晋江的鞋业品牌、服饰品牌等,都与当地品牌的提升有着直接影响。

良好的企业品牌能够有效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良好的企业品牌对创造和提升当地就业率、刺激配套产业发展,改善当地人们生活水平都有重要作用。可以说,一个企业带动一个区域的发展。

良好的企业品牌能够为企业赢得尊敬。鉴于以上原因,良好的企业品牌将赢得社会的认可和赞同,拥有各种荣誉。赢得从政府到市民及消费者的充分尊敬。

《现代企业文化》:您怎么看待中国企业品牌建设的未来?我们从哪些方面着手去实际操作?

王永:我坚信中国企业品牌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企业越来越注重品牌建设,从贴牌加工到走向世界,从日本电器遍布市场到自主品牌快速崛起,我们发现,中国企业在品牌建设上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但是,中国企业品牌群体性的崛起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我认为,中国企业品牌美好时代的来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篇4

两年前,陈禹州曾在互联网上的各大知名网站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品牌建设与快速打造品牌的文章,这些文章对品牌的建设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也因此得到了许多企业、媒介人士的关注。今天,陈禹州将重新审视品牌建设的技巧与策略,将多年来对品牌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总结、提炼后贡献给读者,让大家进行分享。

陈禹州经过多年来孜孜不倦的研究发现,我们许多的企业与品牌建设、规划专家对品牌建设的观点没有多少的变化、品牌理论也没有进一步地精炼,到今天反而越来越变得复杂了。虽然现在许多企业对于品牌建设与快速打造品牌的呼声已经不那么热烈,但是仍然可以窥见品牌建设对我强国富民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那么,品牌建设如何才能做得又快又好?我相信,新一轮的品牌建设“简化论”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事实上,品牌建设原本就不那么复杂,只是许多所谓的“专业人士”把它搞复杂了。

陈禹州在品牌建设与快速打造品牌的观点上可能与许多的“品牌专家”不同,但最终目的肯定一样。陈禹州主张的是品牌建设的“简化论”并快速到达目的,从而找到方法并建立理论。近十余年来我们对于品牌的建设基本上认同以下由全球新一代最知名的品牌专家凯文凯勒博士(Dr. Kevin Keller)给出的品牌建设理论:

1、深入了解品牌的意义,以适当的方式营销适合的产品。消费者对于特定品牌,存在着特定的预期。厘清品牌的意义之后,无论是产品、营销活动或消费者的体验,都将较为一致,不致给人突兀之感,并且符合公司的价值。

2、正确的品牌定位,凸显自身的差异点,并强调共同点。思索品牌定位时,凸显自身的差异点固然重要,但是让消费者和顾客知道自己和竞争品牌之间有着哪些共同点,也同样重要。强调共同点的作用在于:抵销竞争对手的差异点。值得注意的是,“共同点”意味在某些方面,你和竞争对手旗鼓相当,但不是雷同。

3、发掘顾客尚未被满足的渴望或需求,提供超值的服务和产品。成功来自机遇。看到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立马跟进,这就是一些著名互联网品牌,雅虎、谷歌、亚马逊等成功的原因。这个原则适用于建立新品牌。

4、持续创新,让品牌和顾客始终保持关联性。若是行之有年的旧品牌,关键就在于不断地创新和维持品牌与顾客的关联性,并且确保方向是正确的。

5、建立品牌可信度,为品牌营造适当的个性和形象。品牌可信度来自于专业、可靠和讨人喜欢这三个特质。一个可信度高的品牌,必须长于自己所做的事情,关心顾客的需求,还要给人有趣、欢乐的感觉。

6、及时且不时地传递出一致的讯息。很多品牌犯过频繁改变品牌讯息的错误。好的品牌管理则逐步发展品牌,不必强求讯息前后完全一致,但要像写小说那样,要有一条主线,沿着这一条主线,发展故事。

7、运用各式各样互补性的品牌要素,以及支持性的营销活动。英特尔(Intel)的例子非常典型,因为它创造了一个“元素品牌”(ingredient brand),让原本只是“商品”的微处理器,变成一个受到消费者和客户认同的品牌。

8、策略性地设计和执行品牌架构和品牌组合。当企业同时拥有许多产品,而每个产品各有不同的品牌名称时,就必须建立起品牌架构,或是适切地安排品牌组合,确保每个品牌都能吸引不同层级的消费者,但彼此又不至于重叠、甚至相互竞争。

以上八点,适用于企业在打造强势品牌时,可作为参照的指标进行评分,评估你的品牌建设现行做法和未来努力方向的重要依据。

那么,如何在以上八条品牌建设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品牌建设的“简化论”并能够得到有效地执行,将品牌建设的理论变成可以实施的步骤呢?陈禹州通过不断地思考和查阅大量的资料,经过策略性地分析与总结,最后终于得到进行品牌建设“简化论”的“钥匙”。那就是陈禹州新提出的“品牌型格”。可以说如果你是在2011年前在做品牌,你可以按常规的方法来进行品牌的建设,可以从产品研发、品牌的logo、色彩、包装、定位、核心价值(品牌DNA)、传播……等做起。而2011年后你仍然这样做的话,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打造你的产品或服务的“品牌型格”来统领你的品牌元素,才有可能建立你的品牌竞争优势。

一、品牌型格的提出

“品牌型格”来自于企业与产品的高度统一,在现今诸多产品纷纷进行融合的时候提出了企业与产品的高度统一而铸就品牌建设的“简化论”。在“品牌型格”一词中的“品牌”早已耳熟能详见诸于各种媒介、网络、书籍、报刊,同人们理解的意义一样。在此,陈禹州将着重对“品牌型格”的“型格”进行诠释以及进行品牌建设时在于着重打造“品牌型格”的意义,因为这是进行品牌建设最直接、最实效的品牌建设“简化论”的“金钥匙”。简单而言,2011年后的品牌建设在于打造企业的“品牌型格”。

“型格”不是一个词语,在此,陈禹州将其分开来进行分析与释义。但,从今天起“型格”将是个性与理念相融合的一个词,是打造品牌并进行品牌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型格”在《汉典》中的基本释义:“型”——1、铸造器物用的模子:砂型。型砂(制造砂型的材料)。2、样式:类型。新型。型号。脸型。血型。而“格”则是——1、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格子纸。方格儿布。2、法式,标准: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资格。3、表现出来的品质:格调。风格。人格。国格。性格。4、阻碍,隔阂:格格不入。5、击,打:格斗。格杀。6、推究:格致。7、树的长枝。8、至,来:格于上下。9、感通:格于皇天。10、变革,纠正:格非。11、某些语言中的语法范畴。

我们都知道,决定一个产品在市场上的畅销程度是由产品或服务的品质与包装来构成的,所以在最后这个产品或服务就成为了大众群体或者定位群体所认知与消费的品牌。那么,陈禹州在“品牌”上加上一个“型格”后与品牌有什么不同呢?通过以上对“型”、“格”的释义,“型格”一词可以总结为:遵循人性原则,创造个性品牌。用在企业、产品身上,“型格”就是指将企业创立或者后期提炼的理念与产品相结合,就是回答我为什么要创立企业或产品、服务、品牌,并与时具进地融为一体。将以往打造品牌并进行品牌建设时为建立一个看了也记不得、知道了也不会用的品牌价值观或不知所云的DNA纠缠不清的事放一边去。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全国律师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律师代表大会精神,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和谐社会和殷实小康社会建设,积极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律师工作专业优势,进一步提升我市律师队伍的服务水平,进一步扩大我市律师队伍的社会影响力,努力实现我市由律师大市向律师强市的新跨越,为我市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二、主要内容

律师事务所品牌化建设是律师事务所为提高自身竞争力,向社会展现的一系列长期性的、带有根本性的总体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规范化管理创品牌。规范化建设是品牌化建设的基础工作。要大力加强事务所的规范管理工作,从加强教育、严格管理、完善监督、强化自律等多个基础环节入手,进一步提升律师事务所规范化建设水平。提倡管理创新,要积极探讨、大胆引进专职合伙人管理制度和职业经理人制度,使律师事务所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向深度推进,并在此基础上打造规范化管理品牌。

(二)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创品牌。着力培养2—5个执业律师在50人以上的律师事务所,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专业分工。律师事务所要注重整合本所律师资源,通过培养、引进等各种方式储备人才资源,通过参观学习、交流等多种方式设计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事务所要优化配置各种人才资源,进行部门设置、业务规划、业务培训、业务协调和业务指导,大力推进项目服务,使项目服务专业化、专业服务团队化、团队服务具体化。业务部门要根据业务特点、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国家政策和相关判例制定一套完整的、规范的、实用的业务流程,实行流程化管理,把法律服务业务变成法律服务精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事务所建立业务部门联动机制,从业务上对各业务部门进行指导、协调、管理、监督。要注重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实现业务捆绑、资源共享、团结协作。把业务部门打造成金牌团队。不断提高我市律师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市律师参与国际业务提供基础。

(三)律师个人创品牌。律师个人要在专业定位的基础上,设计个人法律服务的专业品牌。事务所要为律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提升律师专业素质,打造专业化律师。要通过评优活动宣传、培养专业化律师,努力造就一批在相关专业领域对业务知识有精准把握和了解,并能利用这些知识熟练地为客户提供深度法律服务的律师队伍。

(四)党建工作创品牌。事务所要把党建工作写入合伙人章程。通过表彰“先锋律师”、“先锋基层党组织”,推进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创新完善律师党建工作制度,不断推进律师党建与律师事务所发展的有效结合,使党建工作深层次融入律师事务所的发展进程中,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过程中发挥政治保障作用。

(五)社会责任创品牌。积极倡导全所律师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重视面向弱势群体的法律服务工作。要把律师职业道德与执业纪律作为律所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全所律师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自觉性。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公益法律服务活动,积极参与普法依法治理各项活动,认真履行法律援助职责,发挥专业优势,化解各种矛盾,规范律师的执业行为,服从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的指导和监督,自觉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职责使命。

(六)文化建设创品牌。律师事务所要注重律师事务所的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对品牌建设特别是对律师事务所团队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要不断创造条件,创立所训,创办所刊,开通网站,包括在媒体、法律文书上广泛宣传事务所文化。律师事务所要根据办所理念、发展规划以及人力资源状况等因素,从基本规章制度中高度提炼,从而确立自己特有的文化。通过树立先进典型,感召全所律师。坚持开展理论、业务研讨,形成互相沟通、互相交流、互相合作、互相促进的良好氛围,把律师事务所的文化精髓作为全体律师团结奋进的纽带。

三、创建措施

(一)品牌创意。品牌创意是品牌化建设的首要工作。提倡律师事务所组建专家顾问委员会,由资深律师、法学教授、媒体人士和企业高管组成,为律所品牌化建设出谋划策。律师事务所要坚持质量第一、诚信至上的原则,分析行业环境,寻找或创造特色业务。要借鉴商业领域的品牌理念,结合律师法律服务的特点,设计品牌创意,确定品牌建设的方向。

(二)品牌打造。在品牌建设方向确定的基础上,着力进行品牌化打造。品牌打造过程中要注重运用多种方式方法,积极争取司法行政部门、律师协会以及社会各界支持,品牌打造要定位准确、个性鲜明。品牌个性包括品牌命名、品牌标识、品牌理念、品牌价值、品牌风格、品牌形象、品牌适用、品牌承诺等。品牌打造要重点突出质量,要具有合法性、科学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将品牌做成精品,为做大做强我市律师业搭建平台。

(三)品牌营销。事务所要把品牌营销上升到战略发展的高度,有组织、有计划地做好律师品牌营销工作。要刻意制定策划营销方案,进行品牌传播和推广活动。品牌传播,包括广告风格、传播对象、媒体策略、广告活动、公关活动、口碑形象、品牌代言、品牌销售、终端展示等。律师事务所要创造条件,通过网站推广、宣传材料、内部刊物、律师论坛等多种方式做好品牌营销推广工作。

(四)品牌管理。品牌管理包括品牌维护、品牌创新、终端建设和人员更新等方面的工作。律师事务所要对品牌进行持续的传播、推广。要建立法律服务的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与客户的工作反馈制度和关系维护制度,注意收集品牌应用效果,更新内容,改进服务。

四、工作要求

1、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品牌化建设活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组织专门人员认真组织实施。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篇6

艺术设计品牌专业建设要素 精 品 源自中 考备 战 业课程体系亟待健全正是由于我国艺术设计专业起步较晚,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因此目前所采用的课程体系亟待完善。很多高校在学生入学初还在对艺术素养和美术基础进行再培训,专业核心课程时间相对就被削弱了,选修课程和主干课程的布局也不太合理。教师根据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计划,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随意性大,而二级教学督导又没有办法根据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来进行约束。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评价标准主观性很强,不像工科类课程有明确的考核标准。

理论和教材建设跟不上学科建设的需要清华大学杨教授认为:一个学科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撑,就不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比起其他学科,艺术设计学科在理论建设方面一直比较薄弱,理论建设亟待加强。在以实践和应用为主的学科和社会大环境下,这方面的工作更容易被忽视,发表的高质量论文少之又少。1.5 盲目扩大规模带来的不良后果首先,是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教学条件和实验设施无法满足教学和科研的要求。其次,生源质量的降低和参次不齐,使得专业建设的教与学都大大增加了难度。第三,教学质量的无法保证,使得学生的毕业水准下降,就业也成了问题。

艺术设计品牌专业建设要素

扩招后的一些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办学定位不明确,办学质量下降,教育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些对现代的艺术设计专业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要使得艺术设计专业能在现代激烈的艺术设计教育竞争中取得优势,推进艺术设计教育事业并大踏步发展,就必须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专业品牌优势,提升品牌竞争力,从自身建设、师资、精品课程、社会合作、实验室、国际交流、证书考核、学生就业等方面提升,创建一流的品牌专业。建设品牌专业是高校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和获得持续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作为品牌专业,在教学大纲、课程体系、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名师培养等方面都要具有鲜明的亮点和特色。

(1)专业建设目标是艺术设计专业品牌建设实施的根本导向。其中即包括外部环境:国家教育政策,政府产业政策,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等。也包括高校自身的条件:办学历史、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社会声誉及高校所在的地理位置等。

(2)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是品牌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①创建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得以实施的保证。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本科生人才的培养模式把课程体系分为通识类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类:专业课程又分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实践和专业选修课;这些课程从基础到专业、从专业到方向,循序渐进,层层递进,遵循着学习知识的客观规律,有利于专业学习的进度和效率。②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3)师资队伍建设是艺术设计品牌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只有具备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专业建设才具有坚实的基础和生命力。因此,专业建设管理模式中必须要确保师资队伍建设环节处于核心地位。①专业学术带头人是专业建设的领导者与组织者,是高校师资队伍中的骨干与核心。一个专业如果没有专业带头人,这个专业在社会上很难被承认。②专业建设带头人。由于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科研、人事管理、各部门协调等多方面的内容,专业建设带头人是如何处理好学术权利与行政权利的关系问题的协调者。③专业师资梯队建设。首先是要拥有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都较合理的学术队伍,如此,才能开展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活动。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鼓励积极参加各项教学改革项目、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等活动,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④项目成果建设。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实体项目成果、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有计划地选择若干领域的课题进行研究,做好产、学、研结合工作,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使学校办学之路愈走愈宽。促进相关专业建设的良性循环。除了项目成果之外还有教学成果。师资梯队应该齐心协力完善精品教材、精品课程建设;完成优秀学术论文、学术着作的发表;取得专业实践的获奖项目。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就更应该脚踏实地、增强实力、勇于创新,不断出新成果。

(4)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是专业品牌建设中的支撑条件。本科生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等个人素质的培养是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素质优劣、关系到高校专业建设能否为社会所承认的关键所在。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不能单靠课堂教学,还要有实践环节。首先,是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如基础设计实验室、模型制作实验室、展示设计实验室等。其中重点建设好一到两个具有鲜明企业特征的实验室。同时,应完善艺术设计专业图书馆与资料室建设,逐年增加专业所需的各类图书资料,包括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教材、专着、国内外有关艺术设计类专业期刊等各类教学资料、声像光盘等。图书馆与阅览室分类管理,有效发挥专业教学中资料的辅导作用。其次,通过产学研结合,建立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基地。坚持开放办学,增强竞争能力。加强校校、校企合作,建立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多家企业和机构建立并开展实质性的人才联合培养实习基地,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5)实践体系建设是艺术设计品牌专业建设的重要方向。采用多元化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凝练学科方向,制订“厚基础、宽口径”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对以实习、实训为主的大学生项目创新活动进行重点推广和应用。鼓励学生多参加国家和国际的设计大赛,参加企业和协会组织的比赛。着力在实践中强化专业的应用性,提升品牌。

(6)学术交流和建设是艺术设计品牌专业建设的高级指标。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交流与合作,了解最前沿和行业发展动态,打破“学科壁垒”,定期举办学术报告,通过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和学术思想的碰撞、切磋、互相渗透和融合,启迪教师的学术思想,激励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将能很快地吸收、消化学术前沿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信息,能够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思维模式的变革,对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将有极大的启发作用。

(7)管理制度建设是艺术设计品牌专业建设高校运行的保障。一个专业的品牌建设要想取得良好的实施成效。关键在各个工作的系统整合,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完善相应的人事制度、财务制度、激励制度、后勤保障制度等,为高校品牌专业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制度条件。

艺术设计品牌专业建设原则 我校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思考与回顾: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

艺术设计品牌专业建设要素 精 品 源自中 考备 战 结论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篇7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校;品牌建设;路径分析

一、研究背景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国际流行的专科教育学制,采用五年一贯制的教育模式培养初中毕业生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五年制高职教育在教学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办学效益等方面具有独有的特征,优势明显。然而,在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五年制高职教育面临的困难也不容忽视。比如说对五年制高职教育宣传力度不够,社会上对高职教育特别是对五年制高职教育还不是很认可,加上起步较晚、经费不足、企业共建度不高、升学渠道狭窄、升学通道不畅、生源质量较差、毕业生素质不高等问题也制约了其发展和进步。尤其是职业教育的残酷竞争,致使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更加复杂。针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很多五年制高职学校转变办学理念,狠抓内涵建设,把创建知名的学校品牌成为学校发展的新突破。因此,开展品牌建设研究对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二、五年制高职校发展现状分析

(一)品牌认识不清,品牌意识不强

品牌是一种巨大的无形资产,就像微软、可口可乐、联想等品牌一样。在教育领域,品牌就是当人们想到高等教育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的名字,比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清华、北大等等,这就是品牌效应。我国的五年制高职教育起步晚,发展快,很多高职校为了生存不得不在扩张规模方面狠下功夫,忽略了内涵和品牌建设。精英教育的理念使得五年制高职教育一直徘徊在普通高等教育之后,造成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科研成果稀少、毕业生就业薪酬较低、社会影响力不大等困难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品牌效应便无从谈起。

(二)社会认可度不高,招生就业形势严峻

社会对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认可度不高。首先,对于家长和学生而言,接受高等教育就是要通过高考进入本科院学习,这种思想一直在整个社会根深蒂固。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只有学习成绩差的才去上五年制高职,毕业后成为一名蓝领,工作辛苦,薪水不高。其次,在人们心中五年制高职教育就是低层次的高等教育,迫不得已才上了高职校,并且很多学生也把它视为专升本的跳板,最后还是要进入本科院校学习。第三,很多企业在用人招聘方面片面追求高学历,忽视技术能力,使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受到严重影响。随着生源数量的不断减少,各高职校为了维系生存,只能根据社会的需要盲目的开设热门专业以扩大招生规模,同质化现象严重,更加剧了招生就业的竞争。

(三)办学经费不足,办学特色不鲜明

近两年,国家逐渐重视职业教育,加大了国家投入,但从教育资源的分配来看,五年制高职教育仍然大大低于普通高等教育,特别是地方财政的资金投入更是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基础设施、师资培养,还是专业建设、设备投入都成为五年制高职校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为了争取财政支持,五年制高职校被迫开设一些热门专业,抢抓生源,壮大规模,却忽视了内涵建设,造成办学质量不高,同质化现象严重,办学特色不鲜明。

(四)师资力量欠缺,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由于五年制高职校的各方面条件限制,引进和留住人才难,人才匮乏的现象严重,师资力量欠缺,师生比高居不下,尤其是适合高职教育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双师型”教师是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特色,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是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虽然各五年制高职校都非常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一直在想方设法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但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无暇去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中锻炼成熟,而且,相当一部分教师仅仅是取得了一纸证书而已,实际动手能力并没有达到相应程度。这些情况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制约五年制高职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五年制高职校品牌建设的路径

(一)专业品牌建设

在市场经济社会,五年制高职校的专业品牌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打造一批知名品牌专业是学校品牌建设的坚实基础。1、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能让人们脱口而出的名校并不是这个学校的名字,而是这所学校的一些专业或学科在社会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如提到法学专业,我们会想到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说到建筑学专业,首先会提到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正是这些名牌专业在同一所学校的聚集,才使得这所学校成为一所名校。五年制高职校的品牌建设要首先打造一批专业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课程改革先进、授课内容新颖、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效果好的品牌专业,由品牌专业来辐射、带动品牌学校的建设。2、五年制高职校专业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企业、学生、师资、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知名度的品牌专业,应突出专业建设的前瞻性,必须适应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市场变化的需要,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预期和趋势,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其次,要建立由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相应岗位的优秀人员及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培养目标调控系统,对企业与毕业生追踪调查、研究,及时掌握企业对专业人才技能需求的变化。并且要加快“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专业为依托,不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着力提高校企合作层次和水平。订单培养、企业冠名班、产学研项目合作、参与职教集团建设等方式都是校企合作的新形式、新机制,将企业用人需求与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进行了无缝对接。与此同时,要尽力减少专业设置的同质化现象,加强传统专业改造,适度开发一些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急需的新兴专业,坚决调整或撤并一些社会需求少、不适宜五年制高职教育且建设水平低的专业,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二)师资品牌建设

五年制高职校师资品牌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重视师德教育,树立教师形象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一方面坚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帮助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三德”活动。形成学校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层服务的同心圆体系,通过这些举措,引导全体教师共同创造优良的校园环境,形成了良好的师德师风。2、强化科研意识,提升教学水平教育教学科研是五年制高职专业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的重要手段。首先从狠抓各学科教研室的建设入手,根据五年制高职校专业的学科特点,定时开展各专业学科教研和备课活动,学校领导和各教研组负责人随时进行检查,并积极开展师徒结对工作,加快年轻教师成长,整体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鼓励教师撰写、,特别是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批有影响力的专业论文,从而带动学校品牌的影响力。3、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高职校品牌五年制高职校不仅要致力打造出一支具有较强的理论教学能力,而且还要具备娴熟实践动手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此,建立健全教师顶岗锻炼的管理制度,完善保障机制和监控措施,有计划的选派专业教师进入企业锻炼,努力在企业建立一批专业教师实践基地,以提高教师产、学、研结合能力为目标,采用走访企业、撰写报告、专题汇报等形式加强考核,努力提高教师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和现场指导的能力,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成效。4、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和管理首先要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制定培养方案及奖励机制,为专业带头人营造好的教学氛围。其次要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鼓励并选拔一批德才兼备、具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作为后备力量,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梯次有序的专业带头人队伍。

(三)文化品牌建设

五年制高职校文化品牌建设可以发挥教育导向、激励凝聚、协调美育等功能。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适应主流社会的价值取向“教育为本,德育为先”,五年制高职校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俗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一个艰辛、漫长的工程,在短时间内提高德育实效,孕育更多社会栋梁。所以对于学校的品牌建设,我们要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以人为本,注重健全人格教育,增强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特别是职业道德。从学生的身上来折射出高职校的品牌效应,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2、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五商”教育活动五年制高职教育要持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开展以“智商、情商、逆境商、财商、心商”为主题的“五商”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普遍提高,职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增强,为社会提供专业技能强,心理素质好,协作精神佳,创新意识浓,持续发展的潜力大的优秀人才。3、以课程建设推进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五年制高职校的培养目标需要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才能实现,要以自己的特色出发,实行体现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整合,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培养健康人格,提高综合素质。让道德教育润物无声地渗透到专业课程中去,体现出专业的德育个性,使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择业观,深刻理解和认识专业岗位的用人要求;开设选修课,制定完善的选修课教学大纲和计划,开设包括社会实践、人文素质拓展、专业素质拓展课程以及职业技能竞赛课程和兴趣爱好等其他课程。4、以校企文化对接推进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为了实现校企文化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的完美对接,应创设全新的五年制高职教育情境,使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纵向是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横向是指坚持“服务社会为宗旨”,将优秀的企业文化渗透进校园文化的各个角落。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实现学生在毕业前就能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缩短从校园到社会的适应期,打通“最后一公里”。

(四)学生品牌建设

教育相对于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介入生产过程。一般产品是完全脱离消费者而被生产出来的,而教育服务产品则是在消费者直接参与下被制造出来的,学校与学生是教育生产体系的直接参与者,因而学生更能明显的凸显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成果。那么,优秀的学生就是学校的品牌,也是旗帜,代表了学校的形象,是我们品牌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树立品牌学生,首先要从思想政治方面重视和爱护他们,更要积极发挥他们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无可替代的作用,突显他们的闪光点,营造效仿的模型,带动整个环境的联动。再次,要充分利用技能大赛的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学生在大赛中的出色发挥更能提升学校的品牌价值。最后,要注重毕业生的后续教育。毕业生的素质和技能高低直接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成果,五年制高职校不仅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更应注重售后服务,形成口碑效应,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和美誉度。当然,我们不仅要让那些招牌学生这面旗帜在广大师生心中牢牢扎根,还要通过放大和扩散效应,带出更多的牌子和旗帜来。

作者:张超 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分院

【参考文献】

[1]范艳春.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究[D].苏州大学,2009

[2]彭江.大学品牌文化的内涵及其塑造路径[J].高教探索,2009(6)

[3]程友元,李碧芬.简析“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及其队伍建设方案[J].科技资讯,2010(1)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篇8

关键词:国有企业;品牌建设;品牌意识

一、坚持依法治企,统筹提升全员品牌意识

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建立和完善适应进一步改革发展需要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就必须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深刻认识推进时代赋予国有企业品牌建设工作的新使命、新要求。确保品牌长治久安的根本之道在于始终不渝地规范严格管理、持之以恒地抓好全员品牌意识教育。

1.坚持依法从严治企不动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打造“百年老店”,确保国有企业基业长青,必须将品牌安全意识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坚持以国家法律法规、企业管理规章作为不可逾越的“底线”和“红线”,用规范、严格的管理为国有企业品牌形象打造坚固的“保护伞”和“挡箭牌”。

2.充分考虑社会舆论的接受程度。在社会思想空前活跃、信息传播一日千里的社会,很多过去认为天经地义的观念、举措,自认为理所当然的福利、待遇,现在已越来越难以为社会舆论所接受。在交往过程中,企业的经营作风、服务水平、质量水准等都会给公众留下一定的印象。[1]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在企业出台重大决策前,充分考虑社会舆论的宽容度和承受力,从促进企业、员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统筹解决好内部管理和舆论监督、局部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同时,严守企业的承诺,公司作出的承诺将成为公司业务的核心。[2]一个言而无信、不守承诺的企业很难面对社会舆论的挞伐。

二、健全运行机制,大力提升集团化运作水平

抓好国有企业品牌建设工作,须强化品牌建设联动机制,充分整合企业品牌建设的核心资源,形成既横向协同,又纵向贯通,既明确分工,又通力协作的品牌管理格局。品牌建设要迈上新台阶,必须切实转变零敲碎打的“作坊式”管理模式,全面扭转“条块分割”的不利局面,积极构建权责清晰、流程顺畅、管理高效的运行机制,大力推进品牌建设集团化运作。

1.构建一体化运作格局。借助绩效管理等各种管理工具,国有企业要进一步明晰品牌建设工作界面,落实归口管理责任,深入整合管理资源、媒体资源和人才资源,变“碎片式”输出为“一体化”传播,变“个别亮相”为“整体记忆”,变“点点萤光”为“星火燎原”,形成上下协同、分工协作、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确保企业的决策一贯到底。

2.突出整体联动。“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品牌建设不能搞单兵作战,更不能自说自唱,必须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对内统一策划、统一实施、统一评价,强化信息共享、协调节奏步点,关键时刻要做到一呼百应、群策群力;对外加强与政府部门、专业机构、意见领袖、重要媒体的沟通联系,推动建立社会共识,凝聚工作合力。最终实现重要新闻宣传“齐步走”,重要舆论引导“大合唱”,彰显规模效应,体现集团化运作优势。

三、注重学习创新,不断提升新媒体应用功效

当前,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方兴未艾,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猛、影响巨大。作为国有企业,应积极适应传播手段和舆论环境的变化,高度重视运用新媒体传播手段,提升国有企业的话语权和迅速反应能力。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科学运用新媒体是外联品牌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1.深入学习、跟踪新媒体的规律及特点。用好新媒体,首先必须充分认识新媒体的运作特点及巨大社会影响,要紧密跟踪新媒体的应用和发展态势,加强前瞻性研究,深入探索、遵循新形势下信息传播规律、舆论生成规律和演变规律,不断提升智商、情商与“媒商”。尤其是善于借助论坛、微博等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使之为我所用。网络为电子论坛提供的时间和空间的延展性,使它能吸纳不分国界的用户广泛参与,并由此造就了在重大问题上迅速形成舆论的能力。就这一点而言,网络媒体的影响远非传统媒介可比。[3]国企品牌建设从业人员必须学会与新媒体打交道,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改进国有企业品牌传播、品牌维护的方式方法,让国有企业的诉求有人听、有人看、有人懂。

2.借助新媒体输出价值。新媒体具有便捷性、草根性、互动性等特点,在传播速度上更快、在受众覆盖上更广、在信息交换上更活,充分代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品牌建设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利用微博、微电影、数字影像、短信等更富于艺术表现、更利于迅速传播、更易于广泛接受的传播形式,反映国有企业发展成果和价值诉求。通常情况下,消费者对于具有亲和力的品牌在情感上更容易接受,并与之产生互动的关系,使得品牌的诉求和形象能够得到持续的传播。国有企业品牌建设从业人员要探索感性传播的新路径、新形式,让受众爱看、爱听、爱读,进一步拓展企业的价值传播渠道,增强价值传播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形成社会公众对企业的集体记忆,打造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国企品牌。

四、加强作风建设,持续提升品牌队伍素质

国有企业的品牌建设工作者必须以加强作风建设为立足点,全面提升队伍综合素质,以之有效应对国企品牌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1.调整心态,积极适应环境变化。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非主业从业人员和机构数量势必减少。改革带来的机构调整、职能归并和人员分流,对品牌建设队伍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一方面,国企品牌建设工作者要正视挑战,经得起考验,“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以从容淡定的心态适应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要以奋发有为、时不我待的精气神,用心工作、专心做事、尽心履责,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和谐共进。

2.转变作风,主动超前谋划工作。品牌建设工作“等不起”、“拖不得”、“闲不住”,好的宣传时机稍纵即逝,舆情处置“一步落后、步步被动”。推动国企品牌工作提档进位,必须把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作为提升专业素养的基础,在战略上高度重视,在战术上迅速主动,充分认识和把握价值传播重点、关键群体诉求、负面舆情风险点和社会沟通策略,从而做到主动发声、防控风险、优化形象,积极输出价值、传播文化,为企业中心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上一篇:软件开发专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涉外护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