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建设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4 12:52:20

品牌建设工作经验总结

品牌建设工作经验总结篇1

 

光阴荏苒,时光流逝,2018年瞬间已去。自2018年8月23日举行揭牌仪式以来,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农服公司全体员工上下一心,团结协作,努力推进各项目进行,为农服公司起步踏出了坚实的一步。回顾2018年,虽然我们没有骄人、优异的成绩,但是我们能平安、顺利的过度、在项目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是最大的收获。展望2019年,坚信公司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为了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认真吸取经验教训,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现将2018年度工作总结及2019年度计划汇报如下:

一、2018年工作总结

(一)厘清土地流转思路

2018年,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土地流转任务目标,经前期充分考察筛选,农服公司选定拟流转地块分别为位于400亩农地。

在600亩土地流转的协商过程中,由于该地块现有经营者种养殖合作社无法拿出前期投入凭证,且在流转费用问题上与永丰村委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经慎重考虑,暂时暂停此地块流转事宜,将全部工作重心放在地块流转事宜上。

通过与进行了多次沟通,并结合实地踏勘情况,对运营情况、项目所在地情况、流转相关程序与材料等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流转的经验教训,总结经验明确了流转方式,目前流转事宜已获得村民大会通过,与当地村民签署委托协议,并已与达成合作意向,委托办理土地流转前置鉴证相关手续。

经过两宗土地流转项目,农服公司对土地流转相关程序有了全面的了解;对流转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经过全面总结流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农服公司厘清了土地流转的思路,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明确公司发展方向

2018年,为落实“项目优先”的发展战略要求,农服公司先后考察多个农业项目,考察确定了嘉年华项目,并与有限公司就合作展开了深入的沟通。

其中,嘉年华项目已经完成前期概念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报告编制,根据报告结论,该项目建设符合各级政策及公司战略要求,建设方案可行,布局合理。下一步将继续跟进此项目,积极推动规划落地。

健业方面,在进行细致的市场调研和深度沟通之后,农服公司最终明确了获得海鲜菇产品独家经营权的合作方式,但由于在尽职调查问题上与健业方存在分歧,该项目暂时停止,但仍继续跟进联系。

经过对农业项目的接触和深入了解,农服公司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先行”的工作思路,肯定了“独家”的营收模式,并对公司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清晰的构思,确定了公司业务发展从项目营销、农产品销售、专业农业服务以及争取政策扶持四方面开展。

(三)园区基建项目稳步推进

2018年,农服公司先后承担了园区内“智慧农业展示厅”及“果蔬花卉试验园”的建设任务。

其中,果蔬花卉试验园项目已经进行多个品种的试种植,产量及质量均可,在此基础上联合公司食堂对初级农产品进行加工进行售卖,反响较好。下一步将对更多优良果蔬品种进行种植,并尝试多种销售模式扩大影响,打响品牌。同时对试验田的土壤成分及农残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根据结果对试验田的种植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根据试验园种植需要,拟将平房进行温控室改造,进行花卉种植。目前已经进场施工,年内完成此工程。

智慧农业展示厅项目已与设计方确定内部布局方案。拟建“展示厅”分为三个部分。前区为农耕文化、企业文化及农资产品展示厅。中区为阳光房,进行无土栽培展示,后区为农资超市。目前设计效果图已经制作完成,下一步将开始投招标等建设前准备工作。

果蔬花卉实验园及智慧展示厅项目是公司转型发展的试验田、公司形象展示和后期品牌打造的重要载体。2018年,在全体成员的努力下,农服公司稳步推进两个项目的建设,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科企合作初现雏形

2018年,公司与农科院达成战略合作意向,通过整合双方人才、科研、技术、资金、平台、渠道等优势,建立长期稳定、深层次的“产学研”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更高的站位开展务实合作,共同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农业种植养殖和科技研究的“试验田”、农业科技人才交流的“实战所”。合作内容包括开展农业种植、养殖和加工技术培训、共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立现代农业生态项目合作机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相互宣传、建立长效沟通机制等。

计划等流转地任务完成,进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五)积极推动品牌建设

    根据农服公司业务开展计划及发展要求,品牌建设与推广至关重要,2018年,公司先后完成了包装袋、包装盒的设计工作,品牌logo及商标注册工作也在积极推进当中,并作为参展商参加了于11月17日至11月20日举办的第十五届武汉农业博览会,展会上,公司集中展销集团特优农产品,和同行企业、单位交流,展现了地区带头形象,达到了很好的品牌推广效果。

 

二、2019年工作安排

根据集团公司要求与农服公司发展规划,结合2018年工作经验,2019年,农服公司将以项目基地为载体,从项目营销、农产品销售、专业农业服务以及争取政策扶持等四方面开展工作,并分为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1)黄陂1400亩种养示范基地落地实施。

2)探索公司内部试验园、展示厅与种养殖基地的联动机制。试验园进行前期种苗试验,预种植,同时对消费者偏好进行摸底,展示厅进行宣传推广,最后根据实际摸底及宣传情况确定种养殖基地种植方案。

2)引入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商进行合作,对其产品进行销售,获取利润。

3)针对种养殖基地特色创立农产品品牌。

4)推广三农服务中心农资农家店,并使用其标识创立渠道品牌,开设农产品直营店。集中售卖自产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及合作商优良产品。

5)农产品品牌和渠道门面品牌进行统一设计与宣传,形成产前农资农家品牌,产中特色农产品品牌,产后渠道品牌“三位一体”格局。并通过报刊,展销会,自媒体等形式扩大影响。

6)以三农服务中心为载体,开展并推广农机具、田间指导等农业服务项目。

7)初步建立起公司包含生产、销售、服务全产业链的服务体系。

第二阶段

1)进行有机认证、初步建立公司有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探索建立有机农产品可持续生产体系。

2)完成以黄陂基地为基础的田园综合体规划及开展建设前期工作。

品牌建设工作经验总结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品牌建设;途径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物质生活丰富之外对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国民对“洋货”的趋之若鹜和对本土品牌的不信任都对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给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济做大做强、得到长足发展,就必须打破传统的生产模式,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结合企业自身的特色,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出具有特点和影响力的品牌。

一、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研究背景

我国多年的计划经济影响和中小企业自身条件和发展经验的不足,使得企业在品牌建设路上投入大量的财力后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品牌建设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很多中小企业在的产品在质量、市场和管理上有很大进步,但眼光局限,对品牌建设的认识不足,尤其是把品牌建设简单理解为花钱打广告、提高知名度而已;品牌的回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大企业的竞争压力下,中小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是面临的首要问题,中小企业往往因为实力不足,不愿意在品牌建设上投入精力,就只能将企业停留在粗加工上。结合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品牌消费已经是当前市场重要的消费形式之一,作为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抓住机遇建设品牌提供充足后劲。

二、中小企业品牌建设劣势不足

1.品牌意识不强,对品牌的理解不够

在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对品牌的意识不强,对品牌的理解和定位也比较模糊,使企业在品牌建设时没有找准方向,单纯地理解为只要产品好就受消费者喜爱,或者利用各种媒介宣传企业就能获得市场认可。结合世界知名品牌可如三星、可口可乐、苹果、通用,宝洁、香奈儿等可知道产品的附加值、亮点才是保证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方法。我国许多企业正是缺乏对品牌文化精髓的学习、了解,以为先是做品牌口号、写真和个性,接下来就是媒体排期,品牌就形成了,但是最终许多品牌在市场中销声匿迹了。

2.追求眼前利益,不愿意过多投入成本

在中小企业看来,做品牌不仅时间需要长而且投入成本高,经济效益获得慢,企业宁愿进行简单的生产加工迅速获得利润也不愿意花费精力做品牌。经济实力也是品牌建设的关键,中小企业限于发展规模和积淀,难以像蒙牛、美的、格力这类大型私企那样进行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品牌建设道路漫长而艰辛。即使有志于投进行品牌建设,但是在人才、技术等方面也会受到制约。

三、山西中小企业品牌建设成功的案例

每个企业的发展都是从小到不断发展壮大的小企业不断的,企业的品牌建设也是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不断总结经验的结果,下面就以陕西有关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历程作为案例对进行分析。

1.陕西华林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华林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1998年,位于陕西秦岭华山南麓的华县金堆城,是集科工贸一体化发展的民营科技企业。公司总部注册资金8550万元,总资产2.1亿,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下属两个分公司,两个加工厂,十个茶叶生产点,年销售额上亿元。

作为一个比较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该公司充分利用当地温和湿润的气候,优美的环境,丰富的物产,拥有野生黄寿丹茶叶基地5130亩,主导生产华山野生黄寿丹健康系列茶。并依托中国华山金杉技术研究所和陕西师大生命科学学院,采用纯天然野生原料黄寿丹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最大限度地保存天然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生产具有健康和环保特点的黄寿丹健康系列茶,为特定人群提供食之有益效的“金杉”牌系列食疗茶产品。

该公司在品牌建设上的主要特点是以技术为核心,获得行业的认可。早在1998年公司发明的“黄花茶生产与方法”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并荣获中国第八届专利金奖,中国杨凌第六届农博会后稷金像奖。1999年被渭南市联合市场调查评为群众喜爱的品牌。2003年非典时期,该产品经台湾职业医学研究所郑隆炎医学博士推荐,对SARS(严重呼吸道症喉群)病有预防抗阻作用。

2.西安凤玺工艺品厂。西安凤玺工艺品厂位于西安市灞桥区,2007年成立,注册资本30万,是典型的小微企业。公司主营陕西民俗特色工艺礼品其中涉及泥塑、脸谱、梭子、剪纸、皮影、挂件、脸谱、布艺、农民画、麦杆画、等民俗特色文化礼品。在品牌建设上,公司拥有设计、制作人员,能自主开发、设计、制作产品,保证工艺品的原创性;提供企业雕塑的设计、加工及企业民俗礼品的开发制作,并提供香包及其他工艺品的来样制作加工,并提供设计摄影的产品服务。特别是作为避邪吉祥物的“香包”,融手工织诱和纯天然香草于一体,外美内香,寄情寓意,有着浓郁的中国传统风味。

在品牌宣传上采用走出去战略,1998年6月美国克林顿访问西安,艺人为克林顿夫妇现场表演,制作了《千千结》和《小勺脸谱》,并送去了中心制作的《斗牛》,得到了克林顿夫妇的高度赞扬。其中产品“小熊猫请客”被誉为中国孩子礼物中的最佳产品。泥塑“老虎”等四件作品被中国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的殊荣。

3.西安天达能源设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天达能源设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5年,总部地处西安市东关正街,生产制造分公司位于西安市洪庆工业园,占地15000平方米,其中综合办公区1200平方米,结构机加车间(含补偿器车间)1800平方米,铸造车间1100平方米;是一家集科研、设计、生产、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设计、技术和生产技术),专门从事能源工程设备开发、研制、技术咨询及成套设备技术服务,承担新建、改建、扩建电厂的机电设备、压力容器及非标准设备、部件的成套供应,老电厂的技术改造及小火电的设计、安装、调试工作及国外优秀品牌产品的。主要产品有:风门、补偿器、耐磨弯头、声波清灰器、粗细粉分离器、电动旋转滤网、双芯可调缩孔、自动冲洗滤水器。

在品牌建设上,公司先后开发出一系列技术先进、结构合理、性能优越、安全可靠的产品及系统,并具有各种非标产品的设计制造能力已经取得五项国家发明专利技术,其生产、设计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曾获得过低碳先锋2010陕西绿色企业,企业信用资质认定企业等荣誉。

4.陕西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经验

以上列举三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共同点都是有自己独立的生产基地、产业园,采用先进技术,采用能自主研发、设计、生产产品,利用产品特色增加产品内涵。或者以健康、绿色纯天然为宣传点;或以西安悠久的传统文化为依托,将产品赋予吉祥幸福寓意;或以过硬的专利技术为核心。通过参加参加大型比赛、活动,获得各种荣誉等提高企业知名度。

四、西安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途径

1.建立具有企业文化的特色品牌

中小企业要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首先要做好企业的文化建设,明确企业自身的使命和愿景,增强内涵,因为企业的文化会直接影响到员工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的结构主要分为物质文化、组织制度、行为文化以及精神文化。企业要根据所处地域特色和企业自身特色进行定位,正如西安具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结合产品特点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品牌,每当消费者在消费时自然而然联想到企业。

2.渠道多样,利用媒体进行品牌宣传

中小企业要在成功案例中吸取经验,提高品牌建设意识,根据市场定位打造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让消费者认同品牌并产生依赖性,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发展。“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经成为过去,在当今信息量巨大的情况下必要的宣传的手段也是不可忽视的,甚至一句经典的广告词可以成为成败的关键。宣传手段包括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等,选择与企业形象相当的代言人代言,定期开展促销活动实现聚拢效应,人际传播在业类赢得好口碑等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传播时一定要有策划地进行,有创意有亮点,打造真实而又有内涵的传播内容,提高大众的品牌认知度。

3.提高品牌维护意识

随着我国中小企业的不断突起,品牌建设的意识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品牌认证机关应对企业品牌制定相应的制度,对品牌的质量、数量和规格进行严格检查、规范,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是在利益驱使下,市场上各种品牌鱼龙混杂,很多没有资质的生产企业冒用他人品牌,包括制造包装性能相似的产品,甚至直接生产假货,这使消费者对正宗品牌产生不良影响。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要尽可能对市场上自己所属产品进行监管,利用法律武器,对已经发生的品牌危机事件及时公关处理,在宣传中教育消费者辨别真伪。

4.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品牌形象

几乎每一次国家面临大的灾难比如地震、洪灾,总能在媒体中见到一些企业的身影,或捐款或援建,这些都不失为企业形象提升的手段,中小企业尽管力量薄弱,但也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作为企业,提供安全、健康、环保的产品和服务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一旦危害社会的事件被曝光对企业的生存是致命的,譬如曾经的“三聚氰胺”事件,中小企业不可不引以为戒;企业要自觉承担国家规定的税收义务,杜绝偷税漏税现象,为国家发展尽一份力量,实现长远发展。

5.充分利用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

中小企业的品牌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要善于利用政府的扶持政策,争取财政资金上的支持如贷款等,以及优惠政策用于解决经营中的纳税困难或不能按期纳税问题,降低融资成本,积极参与国家扶持投资品牌项目,提高技术水平。

五、小结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品牌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面临各方面的困难,但是品牌战略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作为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政府的扶持政策,树立品牌意识,通过增强企业内涵,采用多种营销渠道,提升企业形象,建立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

参考文献:

[1]王慧灵,朱亚莉.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企业经济,2013,01:69-72.

[2]高金城.关于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4:50-51.

[3]王锁明.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意义、问题与对策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07:27-28.

[4]吴群.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品牌建设[J].理论探索,2013,05:80-82.

[5]刘馨遥,林丽敏,余江,伍伟坚.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2,15:52-53.

[6]王昕兵.中小企业的品牌建设之路探微[J].中国商贸,2013,14:53-54.

[7]胡彦泽.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策略分析[J].电子制作,2013,13:280+269.

品牌建设工作经验总结篇3

为了促进我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省商务厅与省财政厅和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同举办这次有关进出口政策培训班。参加这次培训班的有各市州商务局分管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工作的同志,以及部分进出口企业的负责人。刚才,省财政厅和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同志,分别就进出口关税政策及关税调整等相关政策和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相信,通过他们的介绍和讲解,使各位对国家进出口的相关政策有一个更全面、更深的了解。

下面,我就扩大我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湖南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情况

近些年来,湖南机电产品出口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年,全省机电产品进出口累计30亿美元,同比增长57%,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1%。其中出口累计17亿美元,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的26%,同比增长73%。进口累计13.10亿美元,占全省外贸进口总额的41%。全省高新技术产品(97版,下同)进出口总额3.91亿美元,其中出口1.88亿美元,同比增长29%;进口20256万美元,下降0.64%。

今年1-6月,全省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20.11亿美元,同比增长48.6%,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3.21%。其中,出口总额11.46亿美元,同比增长56.7%,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的29.44%;进口总额8.65亿美元,同比增长42.5%,占全省外贸进口总额的39.99%。

湖南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基本特点:

1、出口主体不断壮大。

*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企业的数量及规模迅速扩大,共有机电产品出口企业553家,出口超过一亿美元的企业2家,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16家,出口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18家。

从企业性质分类,今年1-6月国有企业出口1.74亿美元,同比下降4.07%,民营企业出口7.52亿美元,同比增长98.07%,三资企业出口2.19亿美元,同比增长18.76%。

2、出口市场进一步扩展。

*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涉及全球165个国家或地区。其中出口超过一亿美元的国家或地区3家,超过1000万美元的国家或地区36家。与重要国家或地区市场的贸易关系进一步加强。

3、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新的增长点快速成长。

近些年来,以机械设备、电子电器、汽车及零部件等产品为主的企业出口高速增长,成为我省机电产品出口醒目的亮点和希望所在。一批新的出口增长点已经形成,如以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为代表的工程机械产品,以磐吉奥拉线、火炬进出口、博世汽车、日立汽车电器、长丰集团、江南汽车等为代表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品,空调、铁路交通、电子电器、新材料、动力机械、纺织机械等一批产品的出口均呈高速增长之势。

二、加快外贸增长方式,努力扩大产品出口

(一)着力优化我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

国家非常重视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期间加快转变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方式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外贸增长方式,优化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要充分利用政策手段鼓励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用好优化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结构调整资金、进一步规范相关产业出口秩序。

今年以来,我省外贸增长方式正在发生转变,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优化,这对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有重要影响。

但是,目前我省进出口贸易中存在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在整体外贸出口增长中,粗放、数量扩张型产品出口仍占相当的比重,而质量、效益集约型增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结构上,存在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不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少等问题。另外,出口商品结构中,还有一些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产品,且占一定比重。这不符合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把好进出口这个闸门,可以更好地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因此,我们应当顺应形势、抓住机遇,强化优势,弥补劣势,夯实外贸出口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质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研发投入,提升品牌的科技含量和市场价值,进一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二)深入推进科技兴贸工程,积极开展创新基地建设

建设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重要举措。其主要目的在于培育一批具有战略意义、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推动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产品国际竞争力。2008年我们将重点抓好*国家科技兴贸(新材料)出口创新基地、株洲国家科技兴贸(轨道交通装备)出口创新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同时还要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产业基地,各市州要积极配合,结合各地实情共同开展培育和创建工作。目前我省部分地区已经形成了具备产业集聚特征、特色比较突出的区域产业,如:*的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等,株洲的轨道交通装备、电力电瓷等,湘潭的矿山机械、电机,郴州的电子电器,娄底的农业机械、矿山机械,邵阳的打火机五金工具、小水电设备,益阳的农业机械,永州的汽车及零部件,衡阳的输变电、矿山机械,岳阳的电磁起重设备,等等,都有成为我省特色产业基地的条件。

为了促进科技兴贸出口基地建设,我们将制定关于建设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的指导性意见、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不断完善创新基地的功能。探索、扶持基地中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对基地的管理,使基地成为我省自主创新的龙头和重要载体。

我们将加大对科技兴贸出口基地及基地内企业的支持力度,在政策及财政资金方面向出口基地倾斜。各市州要加强对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的指导,要鼓励生产企业自主创新,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加大对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特别是对于能优化、提升产品出口结构、大幅提高出口能力的行业和企业,要在研发资金、技改资金和市场开拓资金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

(三)进一步做好产业联系机制工作

要进一步深化贸易与产业的联系,推动商务工作与产业的有效结合而开展产业联系机制工作。近二年来,我们在抓产业联系机制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2008年产业联系机制将进入深化阶段,要以提升我省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做好产业联系工作。

1、进一步加强与行业部门、企业的互动。围绕当前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扩大先进技术设备进口、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等难点、热点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广泛听取行业和产业的意见,做好政策的影响评估和效果跟踪;在各项具体工作中,发挥产业联系机制的作用。

2、完善重点企业联系机制建设。在广泛开展产业联系机制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商务部关于产业联系机制工作的指示精神和我省经济发展的现状,建立产业联系机制,重点产业包括: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装备、电子电器、生物制药、新材料、输变电及发电设备、农业机械、精细化工、现代农业、轻工机械及通用机械等。商务厅从上述产业中确定了4个出口基地、12个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以及60个企业作为重点联系对象。各市州商务局结合各地工作的实际情况,整合、完善原有的重点企业联系制度,也相应确定了一批重点联系企业。从全省范围内筛选覆盖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组成的基本队伍,形成政策、信息互动。

3、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

一是优先支持重点联系单位申报国家优化产品结构调整资金、进口贴息资金,中部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对条件相对成熟的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积极推荐申报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

二是加强对重点联系单位的服务与扶持,充分利用科技兴贸等方面的专项资金积极搭建和完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共性技术研发以及基地龙头企业的品牌建设。

三是重点支持参加各种国际性商品会展,其摊位费用按照有关政策优先给予补助。

四是省里扶持有关进出口、科技发展扶持政策将重点联系单位纳入重点扶持对象。

五是加大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利用优惠利率贷款、贴息、担保等方式,加强对重点联系单位的金融支持。灵活运用政府资金、风险投资、金融信贷、上市融资、信用保险等多种方式,形成对重点联系单位产品研发、产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发展的全过程支持体系。

(四)以品牌建设为龙头,提升我省商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

经过多年努力,我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实施出口品牌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了一批知名自主品牌和优势企业,一些支柱产业出现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群体,一些自主品牌逐步走向国际市场。但是总体上,我省自主品牌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标准水平低,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低,品牌知名度不高,缺乏世界级的名牌产品。这种状况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一些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创建品牌积极性不高,投入不足;品牌促进体系不健全;市场秩序仍然不够规范,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屡禁不止等不利因素仍然阻碍我省品牌建设的发展。实施品牌战略,是增强综合实力、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提高创牌能力,进一步增强实施名牌战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建立健全品牌推广体系

一是建立商务系统出口品牌评定机制。制定和完善出口品牌的评定标准,鼓励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企业申报评定“出口品牌”。要重点加强对现有国内名牌的培育。

二是突出品牌展示,提高品牌知名度。积极推进展示活动,支持自主品牌企业在境内外举办自主品牌展,在各级商务主管部门举办的重要展会上设立自主品牌展区;在深圳高交会等有条件的展会上设立品牌展区,安排最佳位置,展示推广我省自主品牌。

三是注重舆论宣传,提升品牌形象。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推进媒体报道和广告宣传,与电视台、电台、报刊、网站等大众媒体合作,开设自主品牌专栏,介绍品牌知识,宣传品牌政策,推介创牌经验,形成全社会培育自主出口品牌、争创自主出口名牌、保护品牌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加强公共服务,发挥商务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提供信息服务的功能,及时与品牌建设活动有关的信息,向社会公众介绍品牌建设扶持政策、宣传推介自主品牌产品和企业,扩大品牌消费,促进品牌发展。

2、加强政策扶持,支持品牌建设

一是加大对出口品牌建设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财政资金将重点支持已获得“出口名牌”、“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中国名牌”、“湖南省名牌”企业产品的出口。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品牌建设活动,鼓励企业参加自主品牌展览、展示和推介,支持开展品牌宣传推广经验交流活动,支持品牌企业在国外注册商标、获得国外相关认证、设立境外营销服务机构及应对知识产权纠纷。支持和引导自主品牌企业提高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自主品牌产品和企业使用科技兴贸资金、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结构资金、出口产品研究开发资金及技改贷款贴息等专项资金。

二是支持品牌企业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充分利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中部地区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和“省外贸发展资金”,支持和引导自主品牌产品和企业提高开拓国际市场和开发境外资源的能力,支持自主品牌企业在国外投资建立和扩大加工、研发、生产、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

3、加强领导,夯实基础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品牌”的领导,要落实品牌建设工作的责任单位和负责人。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中介组织和新闻单位联系协调,争取支持,建立跨部门的工作机制,主动与财政、质检、工商等部门加强沟通,及时解决品牌企业遇到的政策问题,研究出台专项扶持措施,完善品牌扶持政策体系。

要做好品牌建设基础性工作。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摸清本地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自主品牌的现状,掌握自主品牌在国内外的认证、注册及出口情况;要制定本地区出口品牌培育目标,确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及重点产品,努力提高出口中自主品牌的份额;要做好宣传发动及培训工作。向企业宣讲有关出口品牌建设的政策、经验和好的做法。

4、建立自主品牌出口统计制度。

要在摸清自主品牌出口现状的基础上,建立出口品牌统计制度。今年商务部将会同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等部门,组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专业机构,在全国开展出口自主品牌抽样调查。各市州商务局要指定专人负责品牌统计工作。

品牌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指导,行业组织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商务领域品牌工作机制。我们要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将工作重点从评价转移到推广促进,转移到为品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加大进口力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一)进口的意义

扩大进口主要体现在扩大先进技术设备进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使我国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改革初期引进的彩电和冰箱生产线,以及大量的进口纺织机械,对家电、纺织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全球生产基地,发挥了巨大作用。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就是不断引进和消化吸收的过程。虽然我国产业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引进仍然是我们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不少企业都是在通过引进、吸收、提升,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二是加快引进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指的是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下,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有针对性、超越式的创新。创新和超越都有个过程,不能静态地看待自主创新,也不能闭门搞创新。鼓励引进的对象是国内急需的技术设备。我们并不是一概鼓励、盲目引进。那些技术性能不高、价格没有优势的产品,即使鼓励,国内企业也不会购买。

三是引进提升了产业竞争层次,加快了技术创新的步伐。这方面效果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汽车业,国内机床行业发展的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前几年,国内需要大量高性能数控机床,但主要是进口产品。高性能进口产品的普及使用,提高了整体应用水平,竞争层次也相应提升。

经过几年的“贴身近战”,通过加快技术创新,我国机床行业取得长足发展,市场份额扩大到34%。去年产值居全球第三位,出口上升到第八位。*金岭机床厂过去只生产普通机床,现在可生产数控机床,向发展中国家出口。

四是扩大先进技术设施进口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产能过剩集中表现在结构性过剩。落后产能偏多,先进产能不足。加快结构调整,就是要增加和扶持有效产能,淘汰过剩的落后产能。扩大先进技术设备进口就是一个便捷手段之一。

有资料显示,我国先进技术设备的配置率不到8%。大中型企业主要专业设备达到国际水平仅占25%。被称为“工业母机”的机床行业,全行业装备数控化率平均还为7%。用普通机床来生产数控机床,怎么能保证精度要求?!这与制造大国和出口大国的地位不太匹配。这表明,我国对先进技术设备的需求潜力很大,但国内有效供给不足,需要加大引进力度,尽快提高配置率。这也是增强综合国力储备的需要。

五是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先进技术和设备,代表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尤其体现在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减少能耗和污染排放等方面。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在这方面,我们既有差距、也有现实的紧迫压力。我们大力引进国外先进高效的节能环保设备,用市场换环境、用市场换资源。如果采用低水平的设备,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环境、消耗更多的资源,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现在要认识到进口先进技术设备的必要性,增强紧迫感和机遇意识。

(二)做好贴息工作的几点要求

如何加大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有很多办法,国家对扩大出口采取进口贴息政策,我们要在总结去年工作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好进口贴息鼓励政策,加快建设进口管理公共服务系统,创新进口管理模式,积极推动重大项目、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鼓励先进技术设备进口的贴息工作

*年9月22日,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出台了《进口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进口贴息资金的申请条件、贴息标准、申报材料、申报程序和审核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年9月27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商务部联合了《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对鼓励进口的产品和技术进行了细化,主要分为鼓励引进的先进技术、鼓励进口的重要装备、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鼓励进口的资源性产品和原材料四个部分。文件已发至各市州商务局,请各市州商务局负责该项工作的同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二是要促进进口管理工作向更深层次推进。扩大进口是商务部门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重要任务,赋予了进口管理更多的工作内涵,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紧紧抓当前有利时机,把那些切实对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产业竞争力有显著作用的进口项目组织好,充分发挥贴息政策的带动作用。同时要严格把关,把宝贵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三是要扎实工作、务求实效。进口贴息是进口鼓励政策体系的核心之一,是做好进口促进工作的重要抓手。完成好进口贴息这项新任务,还有许多具体工作要开展,也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具体做法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改进,有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如何创造性开展工作,争取年内取得最大、最好效果,是对全省商务系统工作能力的一次新考验。也体现我们为企业服务的意识程度。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全力以赴地开展各项工作,用好用足进口贴息政策。

四是各相关企业要熟悉和掌握进口贴息政策和审报程序。按要求及时申报。在进口先进技术设备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可及时反映。

品牌建设工作经验总结篇4

[关键词]服装品牌;泉州;消费者认知;区域效应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9―0027―04

一、问题提出

近几年来泉州服装整体竞争力明显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迅速扩大。但同时,作为晋江和石狮经济支柱的服装产业,七匹狼、劲霸、安踏、鸿星尔克、九牧王、匹克等知名品牌已经把企业部分功能机构搬离了晋江和石狮。

分析此类现象,促使服装企业机构转移的隐性原因中有没有可能是在无意识地突破品牌认知的区域效应?即不同地区消费者的泉州印象效应,具体来说:一是不同区域消费者对泉州品牌的认知是否存在差异?二是如果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三是对于泉州品牌如何突破消费者认知区域效应有哪些策略可以考虑?

在已有的关于服装品牌研究的文献中进行检索,关于区域印记的研究尚没有,可以查阅到的主要是品牌的国别效应研究。至今已有大量的关于品牌来源国效应的研究,并且也证实了来源国效应在产品评价中存在显著的效果。作为来源国效应的最早的系统性研究是Schoolerl965年在Jour-hal of Marketing Research上发表的论文,认为消费者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家形象认知,这种不同的国家形象会影响消费者对这个国家所生产产品的不同认知,而这种不同认知又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国内黄合水教授(2003)系统总结了来源国效应的证据、来源国效应的影响因素、来源国效应的理论解释、来源国效应的研究方法及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随后采用实证研究支持了Kninght&Calantone用来解释来源国效应的弹性模型。李晓力(2007)系统梳理了国际上关于来源国效应的研究,是我国比较早开始关注这个问题的学者之一。

回顾品牌的国别效应研究后,发现对泉州服装品牌消费者认知区域效应的研究可以借鉴该类问题的研究思路。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比较不同区域消费者对泉州服装品牌的认知情况,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建议。

二、闽粤两省消费者对泉州服装认知区域性的实证研究

泉州服装品牌指创建成长于泉州的服装品牌。“泉州”是大泉州的概念,包含泉州市区、所管辖范围内的各县市和县级市全部区域规划。不同区域消费者的认知到底有哪些变化呢?该实证研究选择福建和广东两省(下文简称为闽粤两省)的消费者进行对比分析。

选择该两省消费者作为对比对象主要基于以下分析:广东省是全国重要的服装产地与集散地之一,地方经济相对发达,毗邻香港,商业信息量大,市场上品牌众多,消费者的商业意识相对较强。福建省消费者对省内品牌往往有更多关注,这两个省的比较更能说明问题。具体研究如下:

(一)研究核心问题的界定

品牌认知的界定涉及品牌资产研究的相关结论。许多学者认为品牌资产是通过品牌名称加到品牌或服务上的效用增值,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品牌资产是一种财务测度。科勒(Keller)提出的“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Consumer2Based BrandEquity)”,是指对该品牌营销活动消费者反应的差异性影响,包括消费者对该品牌营销组合要素的反应,这种反应是相对于其他假想或未命名品牌和服务的营销组合的反应而言的。当消费者对某品牌比较熟悉,并在记忆中对其有喜爱、强烈和独特的品牌关联时,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就产生了。

借鉴科勒(Keller)提出的“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模型,从顾客感知的角度界定对泉州服装品牌消费者认知衡量的维度,包含有品牌知名度认知;品牌质量、品牌款式认知:面料、做工和技术含量等品牌个性认知;销售终端的品牌体验:商品陈列、招牌设计、海报设计、服务态度、整合营销意识和橱窗设计等方面。

品牌名称上直接以泉州服装品牌作为研究对象,不出现具体品牌名称。对于被调查对象的区隔主要以常住地为标准,同时设计有年龄、职业、收入等常见变量。

(二)研究方法说明

从调查设计及结论的信度分析简要说明调查的相对科学性。

1 本研究主要是了解泉州的品牌印象,所以问卷中的认知性问题中并没有直接出现品牌的名称,排除了品牌自身的影响。泉州服装品牌知名度较高的除了运动休闲装外,主要以男装品牌为主,在品牌认知态度测量上以泉州男装作为切入点,更能提高调查的效度。品牌认知内容上主要分为品牌印象评价和品牌展示接触点评价两个大方面。在基本资料设计中除了性别、年龄、职业和收入的考虑外,特别针对本次研究需要设计了关键性的常住地选项。对使用本研究调查问卷所取得的资料进行信度分析,得出克朗巴哈系数为0.816,在较大程度上说明本次问卷设计是比较合理的。

2 样本规模确定上,将调查的置信度确定为95%,5个百分点的误差范围通常被认为是适当的误差水平,即E为5。关于调查结果的期望值。最保守的标准50:50,即P为50。样本量随机的前提下,5%的误差范围和95%置信度下的样本量至少为384份。

研究主要是面向泉州品牌服装的主力消费群体展开调查,调查对象按地域划分为福建、广东、上海及周边等。问卷回收455份,其中有效问卷为427份。

样本分布情况如下:男235人,女192人;18―25岁198人,25―30岁160人,31―35岁45人,36―45岁16人,46岁以上8人;收人统计剔除学生,1800元以内的有28人,1801―3000元的90人,3001~5000元86人,5001~8000元42人,8001~12000元15人,12001元7人;研究生及以上78人,本科262人,专科71人,高中14人,初中及以下2人;现居住地福建271人,广东114人,其他42人。

其他调查对象主体落在品牌主力消费群体上,同时广东地区有114人,达到大样本量的要求可以与福建地区的消费者对比分析,被调查对象中广东与福建两省的人数总和为385人,达到研究所需最低样本量的要求,可以直接进行对比。

(三)研究分析及结论

研究所得数据资料在计算机上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假设针对品牌认知的各个维度,闽粤两省消费者的认知是没有差别的。以闽粤消费者为分组变量对态度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如下:

1 对“泉州城古老而又现代”的认知进行分析。方差齐性检验结果F值为1.346,对应的P(sig.)值为0.247,给定的显著水平为0.05,这显

然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从而不能拒绝原假设,即两个总体方差相等,应该看表格的第一列所对应的内容,可以看到独立样本t检验的P值为0.451,显著水平为0.05,则应该接受原假设,即两个地方的消费者对泉州城古老而又现代的看法上是没有差别的。

2 对“泉州是我国重要的服装产地”的认知进行分析。方差齐性检验结果P值为0.171,对应给定的显著水平0.05,两个总体方差相等,应该看表格的第一列所对应的内容,可以看到独立样本t检验的P值为0.000,显著水平为0.05,则应该拒绝原假设,即两个地方的消费者对泉州是我国重要的服装产地的认识上是很大差别的。

3 对“泉州男装面料舒适”的认知进行分析。方差齐性检验结果P值为0.326,对应给定的显著水平0.05,两个总体方差相等,应该看表格的第一列所对应的内容,可以看到独立样本t检验的P值为0.689,显著水平为0.05,则应该接受原假设,即两个地方的消费者对泉州男装全国有名的认识上是没有差别的。

4 对“泉州运动休闲鞋服技术含量高”的认知分析。方差齐性检验结果P值为0.017,对应给定的显著水平0.05,两个总体方差不相等,应该看表格的第二列所对应的内容,可以看到独立样本t检验的P值为0.716,显著水平为0.05,则应该拒绝原假设,即两个地方的消费者对泉州运动休闲鞋服技术含量高的认知上是有差别的。

5 对“泉州运动休闲鞋服有个性”的认知分析。方差齐性检验结果P值为0.435,对应给定的显著水平0.05,两个总体方差相等,应该看表格的第一列所对应的内容,可以看到独立样本t检验的P值为0.009,显著水平为0.05,则应该拒绝原假设,即两个地方的消费者对泉州运动休闲鞋服有个性的认知上是有差别的。

6 对“泉州服装销售场所橱窗设计吸引人”的认知分析。方差齐性检验结果P值为0.039,对应给定的显著水平0.05,两个总体方差不相等,应该看表格的第二列所对应的内容,可以看到独立样本t检验的P值为0.313,显著水平为0.05,则应该拒绝原假设,即两个地方的消费者对泉州销售场所橱窗设计吸引人的认知上是有差别的。

逐个对问卷中的品牌认知的细化体现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第一,不同区域消费者对泉州品牌认知上相同的地方:在城市印象上一致认可泉州城古老而又现代;认同泉州男装品牌的下列特点:面料舒适、做工精细、款式大气;认为销售终端的商品陈列有特色,服务态度好;认同泉州运动休闲鞋服是全国有名的。

第二,不同区域消费者对泉州品牌认知上不同的地方:对泉州运动休闲鞋服的技术含量和个性明显的认知有较大差别;在销售终端――橱窗设计的魅力、造型的整体感、招牌的设计及海报使用――的体验上有较大差异。

三、突破消费者对服装认知区域性的策略建议

分析上述的研究结论,可以知道泉州城市的区域印象是统一的,但对于泉州服装品牌的各特性认知却是有较大差异的。回顾泉州各品牌发展的现状,存在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有:首先,塑造整体区域品牌的核心概念缺乏,无法让该区域内的品牌分享区域城市本身的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其次,品牌本身产品研发等方面重视不够;再次,忽略销售终端的品牌体验功能,销售渠道承担的功能相对单一;最后,缺乏整合营销的意识,品牌终端的形象塑造没能有效支撑与提升品牌形象。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泉州服装品牌突破消费者认知区域性的建议。

(一)创新产品研发的平台

协助企业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构建产业孵化器,自主研发与借用外部科研院所相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消费者的进一步穿着体验改变泉州服装品牌技术含量不高的认识。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攻破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后续环节的进行,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把技术创新界定为包括新产品、新工艺以及产品和工艺的显著的技术变化。

(二)开展城市与服装品牌的互动营销

泉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的服装产业聚集地,历史文化积淀浓厚,城市知名度高,人们的身上有着独特的海洋文化特征,服装品牌当前的内涵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体现该地域的文化特征。但是区位文化内涵打造上视野过窄,不能在本区位以外的消费者中产生共鸣,缺乏明显的个性特征识别。笔者建议应该以更高的视野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开展城市与服装品牌的互动营销。而在设计师方面,可以与国际著名服装设计师达成协议,成立服装研发中心,通过不断深入的交流来对国际服装趋势进行把握,同时可以借国际设计大师之名来提升自身品牌的竞争力。有效利用设计师的知名度,实现“借力打力”,为服装品牌增光添彩,使品牌之光放射得更加明亮,使其设计风格与世界设计风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面料选材、款式设计等方面可以实现“时尚”、“现代”、“潮流”的气息。

(三)营销渠道建设上既要重视产品数量更要重视质量

泉州服装企业要关注如何实现企业规模与市场效益的最佳配比,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一方面,整体考虑自建或寻求有较强市场控制力、规模较大的渠道成员合作,通过渠道反向带动企业规模扩张的同时,提升渠道成员的品牌建设与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充分重视渠道所承担的品牌建设功能,建立有效的渠道培训体系,提升渠道的营销理念及品牌形象展示水平。

(四)提升品牌的整合营销传播能力

整合营销传播要求不同沟通手段所传递的信息是一致的,共享品牌最核心的含义,清晰地将品牌定位传递给品牌利益相关者,不同的沟通手段能相互补充、优势彼此衬托、劣势互相弥补。品牌整合营销传播要求全员参加。泉州服装品牌整合营销传播还处在初级阶段,普遍存在着无法执行一致的预定品牌信息的问题,主要问题在企业的基础层面上没有达成共识,以及缺乏以客为尊的营销哲学。这里的企业基础层面还包括所有加盟店中的工作人员。

(五)认识品牌终端与创造品牌体验

品牌终端是指品牌面向顾客销售的所有场所。自1995年起,国内服装业进入到形象竞争的阶段,商家们开始通过树立品牌形象来争夺生存机会,由此展开企业形象设计、产品设计、品牌代言人等战略。而作为品牌形象最直观的店铺形象,却被忽视了。随着国内服装行业品牌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正视卖场的展示设计,以实现更多的销售利益、扩大品牌影响力。泉州服装品牌应重点从橱窗、店内展示及店面视觉传达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李晓力.一个品牌来源国效应对品牌策略的影响与启示[J].开发研究,2007,(3)

[2]吴春胜,郭建南,吴巧英.中韩女装品牌竞争力比较研究[J].改革与管理,2008,(6)

[3]吴春胜.中国女装市场变革与品牌发展战略[J].商情,2006,(3)

[4]李光斗.卓越品牌七项修炼[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5]陈宏辉,罗英.贴牌是一种过时的战略选择吗[J].中国工业经济,2008,(1)

品牌建设工作经验总结篇5

一、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推动创建“机关服务品牌”活动深入开展

在创建“机关服务品牌”活动初期,市直机关工委明确提出创建活动目标,制定有效的创建措施,建立高标准的服务规范,提高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使广大机关干部积极投入到创建服务品牌中去,为创建服务品牌活动而努力。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制定方案。一是健全机构,加强领导。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支部和行政直接抓,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从组织上确保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二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在市直机关开展创建“机关服务品牌”活动是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树立市直机关“廉洁、勤政、务实、高效”良好形象,增强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转变机关工作作风的重要手段,增强了机关干部主动参与创建活动的自觉性。三是制定方案,明确任务。根据总体创建任务,市直机关工委在各年度制定创建活动《安排意见》时,明确提出每一年每一阶段创建的任务。做到创建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措施,使创建活动有序进行。

2、集思广益,突出特点,确立品牌。一是宣传发动,普遍开展了创建“机关服务品牌”活动大讨论。发动机关干部认真思考,集思广益,广开言路,统一思想认识。二是学习借鉴外地经验。通过外出考察、网上查询等形式,学习外省、市创建活动的好做法,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并将之融入本单位的创建活动中。三是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反复研究、论证,提出和确立了具有本部门特色的服务品牌名称、理念和标识。

3、深入宣传,营造氛围,提高知名度。一是加强单位内部的宣传。通过政治学习、支部学习、办黑板报等形式,明确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具体要求等,提高广大干部对开展创建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通过制作桌牌、胸牌、标识宣传牌,让本单位每一名机关干部了解本单位的服务品牌名称、理念和标识,增强创建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积极投身于创建活动中。二是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和服务对象认知。各单位在宣传服务品牌的过程中,还将本单位、本部门的服务项目、办事程序、工作纪律、监督电话等向社会公布,让同行、上级主管部门和全社会了解,自觉接受基层、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二、精心组织,抓好载体,树立典型,整体推进

一是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开展创建。各单位把开展创建“机关服务品牌”活动同开展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和“创建文明机关、树立公仆形象”、建设“学习型、效率型、服务型机关”等活动结合起来,取得了明显效果。许多单位结合岗位和行业特点开展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党员星级达标”、“党员示范岗”、“爱我国税,构建和谐社会”等创建活动,把创建“机关服务品牌”活动融于各项工作中。二是强化管理,建立机制。在开展创建“机关服务品牌”活动中,各单位借鉴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功经验,以转变作风、提高效率、优化服务、规范行为为目的,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规范机关行为。从增强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服务效率、转变工作作风入手,建立机关公务人员的政治行为、廉政行为、业务行为、语言行为、职业道德行为和仪表举止行为等规范服务机制,为创建活动提供制度保证。三是加强指导,总结交流。市直机关工委定期对各单位创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解、督查,同时通过召开座谈会、观摩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对好的做法进行总结、推广。开展评选“创建‘机关服务品牌’活动先进集体”活动,对申报单位进行全面考核,并在《**晚报》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和服务对象监督。召开表彰会,对市委办公厅等9个荣获“市直机关创建‘机关服务品牌’活动先进集体”称号的单位进行了表彰。并将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在《**晚报》上分批进行刊登,以促进互相交流和学习。实践证明,以上这些做法对于引导和推动市直机关创建“机关服务品牌”活动的深入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创建“机关服务品牌”活动是加强机关建设的有效载体

实践证明,创建“机关服务品牌”不仅是一种理念的转变和提升,更是加强机关建设,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

1、创建“机关服务品牌”活动带动了机关文化建设。许多单位在提出和确立服务品牌名称、理念和标识的过程中,努力研究和探讨并实现机关文化的创新,给名称、理念赋予丰富的机关先进文化内涵,不断总结和发展健康向上的、丰富多彩的、具有本单位特色的、体现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机关文化和机关精神。许多单位将服务品牌名称、理念、座右铭、格言等,制作成标识牌,以激励机关干部更加做好每一天的工作。机关文化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规范机关干部的工作行为,促进机关各项工作更加科学、合理、规范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创建“机关服务品牌”活动推进了机关作风建设。机关作风建设是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树立党政机关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从提高干部素质入手,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发挥党员干部在创建活动中的作用。从提高服务质量入手,规范工作机制,树立党政机关的良好形象。

品牌建设工作经验总结篇6

[关键词]体验经济管理模式雇主品牌体验需求体验管理策略核心竞争力

一、引言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战略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只有充分发挥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目标。雇主品牌作为企业的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有非常强的凝聚力。优秀的雇主品牌可以帮助企业改进管理水平,吸引优秀人才。留住核心员工,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高的绩效打下人力资源基础:

在体验经济时期,企业可以借鉴客户体验管理的成功经验,把握好员工的体验维度,真正从员工的角度对其内心需求进行深层次地分析和理论总结,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实施对员工的体验管理,塑造企业独特的雇主品牌。不仅有利于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而且能最终提升企业价值,实现企业战略。

二、雇主品牌的内涵及企业雇主品牌建设

雇主品牌(Employer Brand)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雇主品牌意识已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

雇主品牌主要针对的是企业的目标人才。它是以雇主为主体,以雇员为载体,以为雇员提供优质与特色服务为基础,旨在建立良好的雇主形象,提高雇主品牌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从而汇聚优秀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战略性品牌建设。雇主品牌不仅体现了企业的文化,也是宣传和衡量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了企业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价值定位,反映了员工的感情诉求。优秀的雇主品牌可以为企业人才创造出独特的体验价值,意味着社会对企业的认同,员工在这样的企业内工作会拥有自豪感和荣誉感,可以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雇主品牌建设一方面有利于帮助企业在现有员工中巩固品牌形象。使企业与员工产生强大的亲和力,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的潜在员工树立品牌,吸引其到企业工作。因此。打造优秀的雇主品牌已经成为企业提升自身品牌吸引力和竞争优势,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雇主品牌建设必须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价值观、行为准则相结合,必须对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研究目标人才的特征,识别出驱动目标人才的关键因素,提炼出员工对于雇主品牌的关键诉求,并据此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策略,为员工创造独特的工作体验,使员工更好地融入到企业中去,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体验管理的内涵及其对雇主品牌建设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对人才的竞争。管理是一项社会活动,而任何社会活动的主体都是人,因此,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如何充分发挥和调动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很多企业开始将客户体验管理的成功经验应用到对公司员工的管理上,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管理活动的有序及可持续进行。

体验管理既是一种管理策略,又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员工体验管理就是以提高员工整体体验为出发点,通过了解员工的内心需求,确定关键体验,就员工的理想与实际体验进行差距分析,并据此制定具体的体验活动来弥补差距,为员工创造独特的、差异化的工作体验,强化员工的归属感、成长感、参与感与成就感,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雇主品牌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它是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以向员工提供有价值的体验为主旨,把实现员工内心的需求体验融入到雇主品牌建设中,力图通过满足员工的体验,赢得员工的参与感、满意度、忠诚度的同时,塑造和巩固企业的优秀雇主品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雇主品牌体验性价值实施策略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企业应充分发挥雇主品牌的体验性价值。在雇主品牌建设的过程中,为员工提供体验的舞台,注重员工的体验感受,提高员工对实实在在工作体验的满意度;更多地关注员工的情感生活,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价值形成的全过程。使企业与员工真正成为事业、情感和利益的共同体;借助企业雇主品牌的优势,使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员工的自身动力,从而进一步巩固企业雇主品牌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系,确立员工体验的经营理念

实行体验管理对企业的经营理念、作业流程和部门关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企业要实施对员工的体验管理不仅要有与体验管理相适应的管理理念。还要有良好的运营体系和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和支持。因此,企业应以员工体验为导向,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企业的管理系统,把员工的现实利益、合理需要的满足程度作为衡量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据,确立“加强员工体验”的经营理念,持续地为员工提供差别化、高质量的体验活动。

2.为员工提供公平的体验舞台

企业要按照既定的管理制度和运营体系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员工,从提高员工体验水平出发,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中,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体验机会。

3.加强与员工的互动,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让员工全过程地参与企业的管理活动,对于各项工作的推进、士气的提高、组织的巩固、心理气氛的改善都有很大的作用。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因此,企业有必要加强与员工之间的双向沟通,认真发掘他们内心的渴望。企业应站在员工体验的角度,主动提供环境和条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活,对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要看重他们,依靠他们,激发他们的心理推动力,发挥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另外,企业应多组织一些与员工的互动活动,这样既可以宣传企业文化,向员工传递体验管理的经营理念,又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4.帮助员工获得成功,激发员工的成长感和成就感

在工作中,体验无处不在,员工在一个企业工作,除了希望获得合理的工资报酬外,其工作本身也是一种实际体验。因此,企业应该采取多种方法,为员工创造适宜的环境,将各种体验活动融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给员工提供展示其才华的机会,从公平的机会和待遇、良好的内部沟通和融洽的气氛、信息和知识的共享、充分授权和强有力的内部支持、部门之间的良好协调沟通、与员工家庭及社区建立良好的关系等方面,积极开发内部的体验价值,发挥出员工的潜力,并使员工在为实现企业目标贡献

力量的同时,自身也能够获得相应的提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效率和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有助于培养员工的成长感和成就感,使他们树立信心,进而更好地留住关键员工,确保企业的良性运转。

5.加强情感交流,以沟通提升体验,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信任感

每一个人都愿意承担责任,渴望承担责任,责任本身就是一种激励。企业应将员工的工作体验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有效结合起来,主动了解员工在工作中的期望,并据此制定相应的体验活动,在工作中赋予员工一定的责任,充分尊重和信任员工,使其在权责范围内发挥自己的潜力,对员工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要予以适时地、适当地肯定,这样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从而产生强烈而持久的精神动力。同时,企业要充分信任员工,相信他们会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履行自己对工作做出的承诺,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从而使员工产生强大的信任感。另外,企业应将体验管理引入到日常工作中,努力贴近员工,对员工进行“情感管理”,真正了解员工内心渴望,满足员工合理的心理需求,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6.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企业与员工的价值认同

企业应在管理过程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让员工在体验过程中增强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自觉遵守。同时。企业应努力获得员工在价值观方面的认同,以便实现员工满意度的持续改善和提升。有力促进企业更加科学、和谐、稳健的发展。

五、结论

员工体验管理是提升雇主品牌的关键,企业对员工实施体验管理可以增加员工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参与度,让员工真正融入企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从而更好地留住人才,最终形成优秀的雇主品牌。同样,员工高水平的工作体验需要以完善的雇主品牌建设作为支撑,优秀雇主品牌的建设需要依靠员工体验的提升来实现。员工在一家拥有优秀雇主品牌的企业工作,心中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和快乐的感觉。一个优秀的、充满生机的企业就是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发挥出员工体验管理的优势,并将其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塑造出优秀的企业雇主品牌,在创造员工体验价值的同时提升企业的总体竞争优势。

品牌建设工作经验总结篇7

关键字:吉林省农产品 品牌建设 现状 问题 对策

1 吉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吉林省是农业资源大省,也是我国两个“生态建设示范省”之一,创立名牌农产品有明显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已成为吉林省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的大米、人参和葡萄酒等农产品在全国已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仍然存在上述问题。

解决吉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农产品品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因此,对吉林省现阶段农产品品牌化经营问题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2 吉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

近年来,吉林省各级工商机关积极实施“一所一标、创建品牌村”的商标富农工程,不断加强商标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引导企业和农民运用商标发展生产、开拓市场,取得良好成效。全省大米著名商标发展的主要特点[1]:

(1)农产品商标注册量逐年上升。近年来,吉林省涉农商标的申请量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现已拥有涉农商标3538件,特别是延边、白山、辽源等地涉农商标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2)在新认定的驰名商标中,农产品商标占较大比重。截至2009年底,全省驰名商标数量由2005年的8件增至29件。从各地区具体分布看,作为经济发展的标志,驰名商标主要集中在吉林省经济发达地区,前三位是长春、通化、吉林,分别拥有11件、6件、5件。

(3)在全省培育和认定的著名商标中,农产品商标所占比重较大。目前,吉林省著名商标413件,其中农产品著名商标94件,占著名商标总数的23%。这一现象折射出吉林省重点扶持产业加快发展的态势,也是吉林省委、省政府重点扶持“三农”政策的具体体现。

(4)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快速增长。全省已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6件。2009年,吉林省的榆树大米、集安边条参等11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核准注册。另外,四平的伊通梅花鹿、四平孤家子大米、白城的草原红牛和延边黄牛等特色品牌也正在申请注册过程中。

(5)特色效益农产品商标在农产品著名商标中占主导地位。目前,各市、州的农产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已分布在吉林全省十大特色效益农业产业中,其中粮食、食用菌、人参3类农产品拥有的著名商标数量最多,分别占十大特色效益农业产业所拥有的吉林省著名商标总数的36%、6%和5%。

(6)商标战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有效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商标品牌建设令龙头企业强劲扩张,加快了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在“龙头企业(基地)+商标+农户”的发展模式中,商标品牌发挥了联系市场、联结农户、凝聚生产要素的作用。

3 吉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过实地调查与分析,吉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总结起来有几下几点:

(1)品牌意识淡薄

在走访的这些小企业和小农户过程中发现,他们大多认为“品牌对我的销量没有影响”“产品质量好,能够得到人们的喜爱,不必要做品牌宣传”等。大多数生产经营者存在品牌意识淡薄的问题,而且很多企业不注重品牌的宣传,这是现阶段农产品产业存在的普遍问题。

(2)生产经营活动分散,同类企业多、生产规模小,形不成合力

以万昌镇大米产业为例,仅在万昌镇已经注册商标的大米企业就有26家,虽然在政府的引导之下农户的品牌意识加强了,但为了自身利益,这些小企业不愿进行整合,各自为战,不能形成合力,很难做到大规模生产,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企业缺乏产品开发力度和品牌创新力度

很多企业“安于现状”,没有对产品的开发做出具体规划,没有想到应引进新技术等更多满足消费者需求,而且对于品牌及品牌的创新没有太多的关注。

(4)同名异品、同品异名和有牌无品问题严重,品牌之间竞争激烈

同名异品,即同一品牌的产品出现了质量不一的现象;同品异名,即同一个企业的同一个商品用不同包装进行销售;比如经营者把自己生产的农产品换成其他知名品牌的包装进行销售以扩大销售量,构成了有牌无品的恶劣现象,这严重影响到知名品牌的声誉,而且影响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力。

(5)企业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品牌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与指导

品牌整合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造成经营者的盲目自营。虽然吉林省政府在这方面有了具体的政策,但缺乏具体的实施步骤,加上各地方政府监管力度不够,造成生产经营者对品牌建设不是很重视。

4 吉林省大米品牌建设问题的相应对策

(1)转变观念,树立品牌意识。

政府要对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加大宣传,对生产经营者进行统一的教育,引导农户用正确的方式经营产品。具体步骤:一,总结现阶段农产品品牌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二,下发文件型政策。三,加强事后监督管理,做到政策与实地指导同步。四,在吉林农业报刊或新闻上普及品牌知识,灌输品牌建设重要性的思想。

(2)整合中小规模的企业,加强协作,形成合力[2],增强竞争力。

借鉴盘锦大米集团等企业的成长经验,有效地组织中小企业联合,在规模上做大做强,然后不断加大品牌的管理力度,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具体做法:一是在政府的帮助下,整合中小规模企业。二是在质量和技术上做出标准化规范,统一收购。三是加大品牌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品牌竞争力。

(3)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满足现有市场需求的条件下,企业要不断引进新技术,或者培育新品种,更大的满足消费者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

(4)提高产品质量水平,规范质量标准。

同名异品和同品异名的现象是很常见的问题,在政府普及品牌建设重要性的同时,要制定好质量规范化标准,严格把守质量关,每一个品牌都要有质量保证,使得低质量产品没有充斥高端市场的机会,在起点上避免以次充好现象的发生。

(5)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营造健康的品牌生态环境。

政府要根据吉林农业产业的特色及变化的政策,及时作出正确的分析,提出相应建议,全力支持打造吉林驰名商标。比如黑龙江省政府每年在资金上给予农业大力支持,并且安排专家在田间亲自指导,使得其农产品品牌文明于全国。

全面分析吉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带动农村经济,整体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具体做到总结并吸取各品牌建设成功的企业经验,切实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生存、发展的模式,全力打造吉林知名品牌,提高吉林大米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曲春林.让商标成为农业发展的新动力-对吉林省农产品著名商标发展现状的调查[N].中国工商报,2010-05-20

[2]结合资源产业特色,加快地理标志培育[N].中国特产报B3版,2011-02-06(1760期)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成果合同编号:2010072

品牌建设工作经验总结篇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质量工作全局,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紧紧围绕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总要求,深入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质监牵头协调、部门共同推动、企业积极参与、政策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健全”的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新格局,大力推进品牌建设、质量振兴工作,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期间认真实施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通过二年左右的努力,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结合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有较大提高,推动竹木等行业研究制定企业联盟标准和地方标准,提升标准水平;

——企业质量管理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市场准入比例在全市领先,县重点工业企业通过ISO9000、ISO14000、OHSAS1800、HACCP等体系认证达到60%以上,强制性认证达100%;

——产品质量明显提升。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产品质量指数稳定在95%以上;

——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名牌产品。“*”期间,力争有1个产品列入中国名牌产品或国家免检产品目录,争取实现中国名牌或国家免检产品零的突破,浙江名牌产品达到7个,丽水名牌产品达到20个,品牌经济数量和规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质量兴县、名牌兴业工作不断深化,质量提升、质量监管的新机制进一步形成。

三、工作重点

1、分类指导。在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规模、质量水平、管理现状、技术支撑能力和产品质量诚信度等情况,结合名牌培育、创新提升和监督规范,针对不同类别企业的具体情况,对培育提升企业实施分类指导。

2、强化基础。结合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夯实标准、计量、合格评定、现场管理、出厂检验把关等基础工作,积极引入质量管理新方法,推广质量管理新经验。

3、加强监督。构建国家抽查、省级定期抽查和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的质量监管体系,形成企业自律为基础,政府质量监督为主要手段,社会监督为补充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不断提高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4、形成政策。认真分析名牌培育质量提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总结工作经验,形成一套完整的政策措施、方法途径和管理制度。

5、建立机制。按照统筹、开放、协作、互动的原则,建立政府领导、质监部门与经贸部门共同实施的技改推动采标工作机制,与科技部门共同推动专利融入标准、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实施机制,与外经贸部门共同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合作机制。在“以质取胜”的旗帜下,财政、工商、环保、工业园区管委会、农业、林业等部门形成合作互动、相互融入、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四、时间方法

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培育提升阶段)的实施,从*年5月份起至*年6月底结束。认真组织实施《*县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和《*县竹砧板行业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重点抓好竹砧板行业和66家规模以上企业、30家重点工业企业的质量提升工作,发挥综合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服务等各项职能优势,实行定人、定责、定时服务,落实指导责任,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年6月份,做好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的各项总结工作,完善政策,建章立制,形成机制,实现长效管理。

五、工作措施

(一)提升技术标准,促进产业升级

1、夯实企业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解困工程,消灭无标生产。通过2—3年的努力,列入省千家名牌培育企业符合《企业标准体系》要求。推进“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有计划地推荐名牌培育企业纳入国家试点和省级创建活动。

2、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化活动,提高产品采标水平。围绕名牌培育企业和实施质量提升的重点行业,实施采标计划。通过政府对技改推动采标激励政策,对重大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立项提供采标要求和采标信息支持,确保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项目的采标水平有实质性提升。

3、提高科技成果的标准转化率。政策推动和重点帮扶结合,促进核心专利技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工作,快速形成现实生产力。

4、研究建立产业技术标准体系,鼓励制定企业联盟标准和地方标准。以省级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为依托,研究编制产业技术标准体系,为技改和实质性采标提供服务。指导行业协会或竹筷、竹砧板、竹炭制品等行业龙头企业按照自主、自愿方式联合相关企业研究参与制定地方标准和企业联盟标准。

5、促进企业跨越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通过标准的提升,跨越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实现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

6、引导企业生产和使用节能循环型设备产品导向目录产品。

(二)强化基础管理,提高企业素质

1、推动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推动企业贯彻《卓越绩效管理评价标准》,开展质量管理知识培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

2、强化企业计量基础工作。组织名牌培育企业贯彻执行《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推行《中小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规范》。贯彻落实国家强制性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帮助、督促企业严格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

3、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认证实际问题。对生产强制性认证产品的企业,要帮助其通过技术改造、解决认证技术难题,引导调整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模式,实现技术共享,降低成本,促进质量提升;做好农产品认证和管理体系认证的证前监管工作,帮助企业通过认证;对获证企业帮助查摆问题,督促整改,确保认证的有效性。

4、加快建设适应本区域食用菌、竹木产业(行业和产品)的检测机构,利用系统资源建立公共检测服务平台。鼓励检验检测技术机构进区入园。指导企业建立或完善出厂检验制度,鼓励、帮助企业联建实验室,提高中小企业的自我检测能力。

5、建立*县质量工作联络员工作制度。

(1)建立企业质量联系人制度。要求企业确定一名高层管理人员作为质量联系人,负责规划并协调企业质量工作。

(2)建立质量行政主管部门质量工作联络员制度。质量工作联络员由县质量振兴、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组成,负责对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管理的信息通报、总结、分析、督促、反馈,提出意见或建议等工作。

(三)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加大打假治劣力度

建立健全质量预警机制,将实施质量预警方案上升为政府行为。充分运用三级监督抽查和执法手段及时发现重特大产品质量问题、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苗头,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为质量预警提供有力支撑。

确保特种设备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督促企业产品达到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加强监管,落实区域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引导小企业小作坊联合做大、整合做强。建立食品市场准入、食品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食品质量安全执法“四位一体”,从源头抓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体系。

要采取一曝(曝光严重不合格企业)、二查(依法查处、查清去向)、三找(找原因、找到责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四验(抽样检验、整改确认与验收)等措施,强化后处理力度,认真落实“四不放过”原则。

(四)引导企业建立产品质量诚信自律机制,强化自律

在主导产业和块状产业集中的区域开展产品质量守信承诺活动。引导企业用标识明示质量、建立产品质量档案并进行质量跟踪等多种形式的质量自律机制。

(五)完善政策措施,建立激励机制

在现有政策扶持的基础上,完善对名牌产品、国家免检、QS、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农产品)认证等相关奖励扶持政策。大力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专利(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和参与应对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项目)工作,支持企业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化活动,完善相应的奖励措施。

六、工作要求

1、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在县质量振兴、品牌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组织下,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要形成企业自抓、质监总抓、乡镇主抓、部门齐抓的工作格局,共同推进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的深入开展。

2、加强工作指导。在县质量振兴、品牌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县质监局建立由有关科室、技术机构、协会(学会)人员组成的实施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指导组,加强对我县实施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的指导。

上一篇:课程顾问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品牌社区工作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