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10 01:23:57

教学改革工作经验总结

教学改革工作经验总结篇1

一、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准备工作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任务,认真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宣传发动,提高认识。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项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我们深知必须提前进入状态,提前进入角色,充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提高政府、社会、学校的认识。今年来,区政府分管教育的有关领导、教育局的有关领导、中小学的校长教师们已多次参加课改专题讲座、市政府的基教工作会议,月日至日,全区多人到泉州七中听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兼教授所作的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讲座,在校长会、教导会上我们也确立了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要求重视做好实验前的基础工作,创造机会让老师们多接触、多学习,月日至日,我们分别召开了区校际教研中心组语文、数学、技能组会议,动员大家及早更新观念,并发挥龙头作用,在各学区的教研活动中宣传贯彻课改精神,带领大家把新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学习培训,做好师资准备。为确保课改这项专业要求高的工作能顺利进行,我们着力于抓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省、市级的纵向联系及兄弟县区、校际间的横向联系。多次派人参加省普教室举办的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等科目的研讨、观摩活动,省第五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参加人数达人之多,省第五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也有人参加,还派人到福鼎、永安、厦门等地学习,到永春、南安、市直小学等兄弟县、市、校取经,受条件限制,没能请专家、学者开课、讲座,但购买了北师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总编委会制作的新世纪( )教材教师培训光盘盘,分学科由校际教研中心组的人员组织各学区相关老师观看,对全区的老师进行一次包括课改背景、理念与目标、课标解读、课例等较全面的学习培训,月份举办了一次全区美术老师的课程标准培训,努力培养一支具备实验新课程标准,完成新教材试验任务,具有一定课程研究开发能力和承担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教师队伍,为年介入实验做好师资准备。

、深入课堂,指导教学实践。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实验的基本途径,只有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新的教学行为,课程改革才能取得实效性发展。本学年,我们结合教学常规工作管理检查,深入课堂,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帮助教师形成由主客体关系转向相互交往关系、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由接受学习转向发现学习、由黑板粉笔的单一手段转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新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评价观(关注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三维度的有机结合、开拓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立足于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等)贯穿于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引导学校和老师改变评课方法,从而改变教学方法,在旧教材中体现了新理念,为顺利过渡到新教材实验做好观念上的准备。

二、积极开展教改课题实验研究工作

教育科研是能否成为现代教师的重要标尺。一年来,我们重视抓教改课题实验研究,促使教师成为科研型人才,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年市立项语文科"自学辅导式"课题,能融入新课程理念,开展现场研讨,扩大参与面,年市立项数学科"小学生实践教育"课题,继去年两次现场研讨会传递有关信息和思想后,又开展了多次教学设计、经验论文的征集及实验老师集中学习交流等活动,两个课题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月底都送材料接受市教科所的结题验收,已顺利通过。"小学生实践教育"课题还于今年送省立项,被确立为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研究课题,打破了 省课题的记录。各学区、学校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把典型的、成功的经验发展为实验课题,已有万安个、河市个、罗溪个共个课题向区教研室申报立项。这些课题的实验研究,对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改革,都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举办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

开展群众性的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有利于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扩大教研工作的参与面,推进教学研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一年来,我们针对本区实际,结合省市普教室的评优活动,会同初教股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月份在罗溪奕聪小学和河市中心小学举行了区小学青年教师业务技能竞赛,评出一等奖名,二等奖名,三等奖名,其中一等奖的黄应花、陈婷婷、赖梁军三人送市参赛皆获二等奖;四月份在南少林武术学校举办了一次由老外执教的别开生面的英语研讨课;十月份又在马甲中心小学举办了一次最多英语老师参加的英语研讨课;月份在河市中心小学举行了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优活动,评出一等奖名,二等奖名,三等奖名,其中获一等奖的余文琳参加市赛获第六名。此外,为了交流展示学习新教材的成果,区校际教研中心组语文学科的教师主动承担指导任务,分别在各学区举行了语文新教材研讨活动,通过开课、评课,进一步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提高了驾驭课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

四、开展教学设计、经验总结、论文的交流、评选活动

时值基础教育全面大改革之时,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改革大潮中,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为了推广和交流这些教改成果,我们先后征集了次"小学生实践教育"教学设计,举行了多学科的经验总结、论文评选活动。其中,三月份举办了区小学数学优秀教研论文评选,评出一等奖篇,二等奖篇,三等奖篇,戴文胜、陈婷婷、彭乃聪、林秀珍四位老师的论文送市参评,篇获二等奖,篇获三等奖;月份的泉州市第届基础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中,我区有篇获二等奖,篇获三等奖;十二月份举办了社会科教学论文评选,评出一等奖篇,二等奖篇,三等奖篇,送市参评篇,一等奖篇,二等奖篇,三等奖篇;在年小学教育研究会年会经验论文征集中,老师们踊跃投稿参评,收到了二百多篇论文。另外,老师们在参加各类培训、活动中,也撰写并发表了许多较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论文。这些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方面的文章,有的被我们推荐到上级教育刊物发表,其余大部分也结集发表于《洛江教育》和《洛江区小学教研通讯》上,以此传递教研动态,促进我区教研水平的提高。本年度洛江区小学教研工作在区教育局和市普教室的直接领导下,以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带领我区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任务,多渠道加强师资培训,加大教科研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现把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回顾如下:

一、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准备工作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任务,认真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宣传发动,提高认识。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项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我们深知必须提前进入状态,提前进入角色,充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提高政府、社会、学校的认识。今年来,区政府分管教育的有关领导、教育局的有关领导、中小学的校长教师们已多次参加课改专题讲座、市政府的基教工作会议,月日至日,全区多人到泉州七中听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兼教授所作的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讲座,在校长会、教导会上我们也确立了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要求重视做好实验前的基础工作,创造机会让老师们多接触、多学习,月日至日,我们分别召开了区校际教研中心组语文、数学、技能组会议,动员大家及早更新观念,并发挥龙头作用,在各学区的教研活动中宣传贯彻课改精神,带领大家把新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学习培训,做好师资准备。为确保课改这项专业要求高的工作能顺利进行,我们着力于抓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省、市级的纵向联系及兄弟县区、校际间的横向联系。多次派人参加省普教室举办的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等科目的研讨、观摩活动,省第五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参加人数达人之多,省第五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也有人参加,还派人到福鼎、永安、厦门等地学习,到永春、南安、市直小学等兄弟县、市、校取经,受条件限制,没能请专家、学者开课、讲座,但购买了北师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总编委会制作的新世纪( )教材教师培训光盘盘,分学科由校际教研中心组的人员组织各学区相关老师观看,对全区的老师进行一次包括课改背景、理念与目标、课标解读、课例等较全面的学习培训,月份举办了一次全区美术老师的课程标准培训,努力培养一支具备实验新课程标准,完成新教材试验任务,具有一定课程研究开发能力和承担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教师队伍,为年介入实验做好师资准备。

、深入课堂,指导教学实践。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实验的基本途径,只有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新的教学行为,课程改革才能取得实效性发展。本学年,我们结合教学常规工作管理检查,深入课堂,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帮助教师形成由主客体关系转向相互交往关系、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由接受学习转向发现学习、由黑板粉笔的单一手段转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新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评价观(关注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三维度的有机结合、开拓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立足于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等)贯穿于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引导学校和老师改变评课方法,从而改变教学方法,在旧教材中体现了新理念,为顺利过渡到新教材实验做好观念上的准备。

二、积极开展教改课题实验研究工作

教育科研是能否成为现代教师的重要标尺。一年来,我们重视抓教改课题实验研究,促使教师成为科研型人才,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年市立项语文科"自学辅导式"课题,能融入新课程理念,开展现场研讨,扩大参与面,年市立项数学科"小学生实践教育"课题,继去年两次现场研讨会传递有关信息和思想后,又开展了多次教学设计、经验论文的征集及实验老师集中学习交流等活动,两个课题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月底都送材料接受市教科所的结题验收,已顺利通过。"小学生实践教育"课题还于今年送省立项,被确立为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研究课题,打破了省课题的记录。各学区、学校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把典型的、成功的经验发展为实验课题,已有万安个、河市个、罗溪个共个课题向区教研室申报立项。这些课题的实验研究,对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改革,都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举办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

开展群众性的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有利于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扩大教研工作的参与面,推进教学研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一年来,我们针对本区实际,结合省市普教室的评优活动,会同初教股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月份在罗溪奕聪小学和河市中心小学举行了区小学青年教师业务技能竞赛,评出一等奖名,二等奖名,三等奖名,其中一等奖的黄应花、陈婷婷、赖梁军三人送市参赛皆获二等奖;四月份在南少林武术学校举办了一次由老外执教的别开生面的英语研讨课;十月份又在马甲中心小学举办了一次最多英语老师参加的英语研讨课;月份在河市中心小学举行了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优活动,评出一等奖名,二等奖名,三等奖名,其中获一等奖的余文琳参加市赛获第六名。此外,为了交流展示学习新教材的成果,区校际教研中心组语文学科的教师主动承担指导任务,分别在各学区举行了语文新教材研讨活动,通过开课、评课,进一步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提高了驾驭课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

四、开展教学设计、经验总结、论文的交流、评选活动

教学改革工作经验总结篇2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紧密结合发展改革工作实际,按照自治区发展改革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对“五五”普法以来工作的完成情况、取得的成效及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进行全面总结评价。要将总结验收与提升普法工作水平、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相结合。通过总结验收,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为更好地履行各级党委、政府赋予发展改革系统的宏观调控职责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一部署、统一要求。自治区发展改革系统应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总结验收工作的统一要求,明确总结验收的内容、步骤和方法。结合实际,对总结验收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二)坚持分级实施、全面总结。各地、州、市发展改革委对下一级发展改革委进行检查验收。通过验收,实现全面总结全系统“五五”普法工作的目标。

(三)坚持统一标准、确保公平。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根据全系统指导标准,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总结验收标准,全区各级发展改革委应严格对照标准开展总结验收工作,确保公平公正。

(四)坚持以总结促交流、以交流促提高。以总结验收为手段,以进一步提高普法工作和依法行政水平为目的,认真总结交流“五五”普法期间积累的经验做法,为深入推进普法工作奠定基础。

三、主要内容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中发[]7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以及《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2010)》的贯彻落实情况。

(二)《关于印发〈自治区发展改革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2010)〉的通知》(新发改法规[]1058号)的贯彻落实情况。

(三)发展改革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普及学习情况。主要是:《招标投标法》、《价格法》、《反垄断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及其配套规章。

(四)加强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落实普法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普法保障机制的情况。

(五)发展改革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的学法用法情况。

(六)结合发展改革中心工作,突出重点,创新形式,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情况。

(七)通过普法推进立法、执法、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机关内部制度建设等情况。

具体总结验收内容参照《自治区发展改革系统“五五”普法总结验收指导标准》。

四、基本步骤及工作方法

(一)自查阶段(4月—6月)。各地发展改革部门根据总结验收工作方案和指导标准(见附件)进行认真地自查,并将“五五”普法以来的主要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取得的实际效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今后普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情况形成总结验收报告,于6月中旬前将正式报告(一式两份)连同电子版报送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

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地组织评估,适时召开座谈会,对照总结验收工作方案和标准,全面、真实、客观地对本地区、本部门“五五”普法工作进行自查。

(二)检查交流阶段(5月—8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对各地“五五”普法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组织交流,共同研究探讨进一步做好普法工作的思路。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将成立检查组,于5月初对南北疆开展为期20天的检查验收,通过现场交流、听取汇报、查阅档案材料、询问等方式对各地普法工作情况及成效进行实地检查,确保总结验收质量。

(三)评比表彰阶段(8月—11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根据总结验收指导标准,综合各地自查、检查交流和平时工作情况,择优确定全区发展改革系统“五五”普法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并推荐参与全国发展改革系统表彰的先进典型。

评优选优工作采取统一标准,按照规范的评选程序进行,确保评选公正、透明。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做好本地区、本部门“五五”普法工作先进典型的评选表彰工作。:

五、基本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总结验收是全面完成“五五”普法规划目标和任务的重要保障,对加强依法行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将总结验收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计划,周密部署,落实责任,确保总结验收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统筹协调,突出特点。各地在做好总结验收工作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条块关系,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的配合、协调和沟通。要紧密围绕发展改革工作的中心任务,认真检查总结与发展改革工作和依法行政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情况,以及普法依法治理制度的建立、落实情况,充分体现发展改革系统普法依法治理的特点。

教学改革工作经验总结篇3

一、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准备工作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任务,认真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宣传发动,提高认识。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项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我们深知必须提前进入状态,提前进入角色,充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提高政府、社会、学校的认识。今年来,区政府分管教育的有关领导、教育局的有关领导、中小学的校长教师们已多次参加课改专题讲座、市政府的基教工作会议,月日至日,全区多人到泉州七中听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兼教授所作的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讲座,在校长会、教导会上我们也确立了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要求重视做好实验前的基础工作,创造机会让老师们多接触、多学习,月日至日,我们分别召开了区校际教研中心组语文、数学、技能组会议,动员大家及早更新观念,并发挥龙头作用,在各学区的教研活动中宣传贯彻课改精神,带领大家把新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学习培训,做好师资准备。为确保课改这项专业要求高的工作能顺利进行,我们着力于抓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省、市级的纵向联系及兄弟县区、校际间的横向联系。多次派人参加省普教室举办的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等科目的研讨、观摩活动,省第五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参加人数达人之多,省第五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也有人参加,还派人到福鼎、永安、厦门等地学习,到永春、南安、市直小学等兄弟县、市、校取经,受条件限制,没能请专家、学者开课、讲座,但购买了北师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总编委会制作的新世纪( )教材教师培训光盘盘,分学科由校际教研中心组的人员组织各学区相关老师观看,对全区的老师进行一次包括课改背景、理念与目标、课标解读、课例等较全面的学习培训,月份举办了一次全区美术老师的课程标准培训,努力培养一支具备实验新课程标准,完成新教材试验任务,具有一定课程研究开发能力和承担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教师队伍,为年介入实验做好师资准备。

、深入课堂,指导教学实践。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实验的基本途径,只有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新的教学行为,课程改革才能取得实效性发展。本学年,我们结合教学常规工作管理检查,深入课堂,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帮助教师形成由主客体关系转向相互交往关系、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由接受学习转向发现学习、由黑板粉笔的单一手段转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新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评价观(关注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三维度的有机结合、开拓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立足于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等)贯穿于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引导学校和老师改变评课方法,从而改变教学方法,在旧教材中体现了新理念,为顺利过渡到新教材实验做好观念上的准备。

二、积极开展教改课题实验研究工作

教育科研是能否成为现代教师的重要标尺。一年来,我们重视抓教改课题实验研究,促使教师成为科研型人才,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年市立项语文科"自学辅导式"课题,能融入新课程理念,开展现场研讨,扩大参与面,年市立项数学科"小学生实践教育"课题,继去年两次现场研讨会传递有关信息和思想后,又开展了多次教学设计、经验论文的征集及实验老师集中学习交流等活动,两个课题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月底都送材料接受市教科所的结题验收,已顺利通过。"小学生实践教育"课题还于今年送省立项,被确立为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 研究课题,打破了省课题的记录。各学区、学校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把典型的、成功的经验发展为实验课题,已有万安个、河市个、罗溪个共个课题向区教研室申报立项。这些课题的实验研究,对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改革,都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举办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

开展群众性的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有利于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扩大教研工作的参与面,推进教学研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一年来,我们针对本区实际,结合省市普教室的评优活动,会同初教股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月份在罗溪奕聪小学和河市中心小学举行了区小学青年教师业务技能竞赛,评出一等奖名,二等奖名,三等奖名,其中一等奖的黄应花、陈婷婷、赖梁军三人送市参赛皆获二等奖;四月份在南少林武术学校举办了一次由老外执教的别开生面的英语研讨课;十月份又在马甲中心小学举办了一次最多英语老师参加的英语研讨课;月份在河市中心小学举行了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优活动,评出一等奖名,二等奖名,三等奖名,其中获一等奖的余文琳参加市赛获第六名。此外,为了交流展示学习新教材的成果,区校际教研中心组语文学科的教师主动承担指导任务,分别在各学区举行了语文新教材研讨活动,通过开课、评课,进一步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提高了驾驭课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

四、开展教学设计、经验总结、论文的交流、评选活动

教学改革工作经验总结篇4

课程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课程改革是关系到教育的长远发展和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大事,应重视下列几个关键问题。

组织统筹的问题。进行课程改革,是一项重要任务,组织统筹便成为首要问题。组织统筹得好,课程改革便有了组织保证;组织统筹得不好,课程改革的组织便难以落实。从目前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看,省 (区)一级及其以下的组织统筹还是不错的,倒是省(区)一级以上的组织统筹不到位。表现在缺乏一个极具权威的政府专门领导机构来统筹协调课程改革的全面领导、整体规划和系统实施工作。好像课程改革只是某个部门或某个部门领导“一厢情愿”的事情,以致课程改革的“上限”失去应有的协调,如政府部门与教育部门的协调,教育部门内部各个机构的协调,课程改革各个层次关系间的协调,使国家课程改革没有“主心骨”,学校实施课程改革没有“定心丸”。

课程改革是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 “大事”,加强党和政府对课程改革的领导十分必要。只有加强党和政府对课程改革的领导,课程改革的方针、政策、计划等方面才能真正贯彻落实,各级部门才能真正重视课程改革,切切实实把课程改革作为“大事”来抓,科学统筹安排,合理调配人力和物力,促使各个部门协调地进行工作,也才能促使各行各业都来关心、支持课程改革,共同推动课程改革健康、顺利地向既定目标前进和发展,为国家、民族的未来造福。

经验传承的问题。教育是传承性的事业,有较为系统、完整的历史发展链条。教育经验是教育发展的源泉,任何教育改革都是以历史传承为前提,都离不开对教育经验的传承,都需要一个基础,一个凭借,决不能割断历史。

据此,当前的课程改革要记取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教训,全面、系统地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科学的教育理论,用以指导课程改革实践。决不能把课程改革视为对基础教育的 “彻底革命”,完全否定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经验成果,盲目搬用国外的理论应付课程改革,割断历史传承与课程改革的内在联系。如果这样,广大教师实施课程改革就会失去必要的经验基础,缺乏传承性和创造性,只能教条式地理解和执行课改纲要和课程标准,导致在课程改革中迷失自我。

课程改革的过程是教育思想完善、发展的过程,只有从我国的教育实际出发,重视对民族教育经验的传承和创新,课程改革才有理论的凭借,才有实践的根基,才能获得健康的发展。正如美国教育家罗恩指出的 “未来的思想必定会超越杜威……可是很难想象,它在前进中怎样不通过杜威”一样,没有传承就没有创新。

教材建设的问题。教材既是课程实施的物化形式,又是教育质量获得的物质载体。好的教材,会使千千万万学生受益;不好的教材,会对学生贻害无穷。根据教材的要素特点,选编教材要体现科学性与先进性的统一,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规范性与适应性的统一,接受性与应用性的统一,并且在内容上少而精,在使用上适用于教学。尤其是在当前打破国家统编教材一统天下、教材呈现百花齐放的情况下,更应把好教材审查关。一方面要杜绝教材的商品化运作,杜绝教材的地方保护主义;另一方面要杜绝教材编选的庸俗化倾向,杜绝不健康的内容编入教材。

教材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教材的试用和推广工作。在严格按照教材的使用规律办事,加强教材试验环节的监控和管理,加强教材试验全程的追踪和指导,加强教材试验的案例分析和经验积累等的基础上,全面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尤其要认真倾听教材试验区关于教材使用的意见,特别是教材试验者的真知灼见。对教材试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客观、理性地分析,以修订、完善好教材,为教材的推广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值得指出的是,当前我对教材试验环节的监控和管理工作十分薄弱,甚至流于形式,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要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各试验区调研,实事求是地正视教材试验中出现的主客观问题,把问题切实解决在试验过程中,由此总结经验,完善教材建设,避免在今后的教材推广工作中出现大的偏差。

教师培养的问题。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者,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教师。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建设一支适应课程改革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十分迫切和必要。为此,一方面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切实抓好在职教师队伍,包括教学管理队伍的全员培训提高,并逐渐形成教师 “自我培训、自我提高”的机制;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力,全面提高整个师范教育的质量水平。师范教育的整体水平得不到提高,课程改革就失去强大的后劲。这就告诉我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基础教育的事情,还是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师范教育的事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只有赢得师范教育的全力支持,使整个师范教育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由此着眼,课程改革要摒弃狭隘的门户偏见,实现 “强强”合作。一是基础教育与师范教育要团结协作,共同担负起课程改革的大任,共建强有力的课程改革结构,联手解决课程改革中遇到的根本问题;二是师范教育要积极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师范教育课程改革,完善师范教育的课程目标任务;三是基础教育要主动为师范教育提供课程实验基地,帮助师范生全面、迅速地成长;四是基础教育和师范教育要注意联系双方的实际,及时总结课程改革的经验,为对方提供有利于课程改革纵深发展的经验借鉴,实现双方“互利共赢”,把教师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基础教育与师范教育的团结协作有着光荣的传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国家、民族发展的宝贵财富,在课程改革中理应倍加珍惜和充分利用。

教育科研的问题。课程改革的过程,既是检验、论证教育思想的过程,又是发现、解决教育问题的过程,非常需要教育科研的引领和支撑。就目前来说,以教育科研引领和支撑教育改革已形成广泛的共识,但是不少地方的教育科研仍表现出 “积极性很高,盲目性很大,功利性很强”的态势,没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潜心积极研究,反思教育的历程,总结教育的经验,揭示教育经验与教育改革的密切联系,反映教育过程内部的、普遍的、稳定的、必然的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来指导教育改革实践,解决各种教育改革问题。这种态势反映在课程改革上仍然十分突出,这对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面对这种态势,围绕课程改革的教育科研尤其需要记取教育科研的历史教训,总结教育科研的丰富经验,确立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新的教育科学观,倡导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方法。一是要调动各级教育科学专业研究人员、师范院校学科教学研究人员、基础教育的广大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及其他教育研究人员,共同开展课程改革研究,形成自上而下的课程科研网络和专、兼、群相结合的群众性教育科研队伍,体现教育科研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二是要集中力量,攻克课程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难题,及时解除课程改革过程中的疑惑问题,确保课程改革的健康、顺利发展。三是专业研究人员要善于引导课程实验教师发现、把握课程改革的规律性知识,使教师 “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通过准确把握教之兴废的诸多条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自觉地创造和利用促使课程改革成功的条件;要善于指导实验教师认真地分析、研究、综合课程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帮助教师廓清理论和实践的错误认识,当前尤应廓清的是漠视教师主体、弱化知识教学、架空文本学习、过分追求西方教学模式等偏颇现象,引领教师通过课程改革,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省时高效的中国化教育模式;要善于指导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真问题”,抓住主要问题进行针对性、实效性的研究,切实提高课程实验的效率和质量。四是要倡导教师通过记录教育故事,分析教育个案,撰写教学随笔等,自觉总结实验的得失,积极参与实验经验交流,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五是要尊重教师的首创精神,帮助教师完善、升华课改经验,及时发现、推出课改先进典型,为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提供理论和实践保证等等,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科研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教学改革工作经验总结篇5

本学期美术学科教研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国教学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充分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要认真总结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深入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搞好基地建设,抓好课题研究。

二、主要工作

(一)更新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1、进一步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更新教学理念,明确课改方向。在改革的实践中进行理论探索,在实践积累中进行理论创新,在教改实践中反思。通过学习和培训、实践和反思、改革和创新,全方位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提高教育教学认识。开放教育观念、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空间、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教育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

2、认真学习和研究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搞好课改年级课教材的集体备课,并结合课堂教学组织观摩研究课。

3、学习有关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推进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

4、应用现代教学理论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认真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刊物、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一切学习资源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

(二)改进教研方式,做好教学工作。

1、组织学科新教材的培训,组织教材分析和教学研究,领会新教材的结构体系和单元教学要求。

2、组织教师学习《常州市美术学科教学建议》。

3、注重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日程安排

第一月份

1、召开全体美术学科教师会议,布置新学期教研工作。

2、一年级苏少版课标本教材以及四年级教材的培训工作。

3、美术学科协进组活动

第二月份

1、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研究课、教材教法研讨座谈。

2、学科常规调研。

3、美术一年级集体备课。

4、小学美术学科协进组活动

第三月份

1、新教材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2、课题研究工作。

3、小学美术学科协进组活动

第四月份

1、组织参加常州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

2、小学美术学科协进组活动

3、课题研究工作。

第五月份

1、课程改革经验交流座谈会。

2、参加市区美术学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会议,商讨下学期工作。

3、学期工作总结。

教学改革工作经验总结篇6

高职院校 电工实验 教学改革

《电工基础》课程,是工科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及强的技能型的课程,在高职教育及各有关专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院发电厂及电力系统、机电一体化、机械加工、煤开采、煤加工、汽车应用与维修等专业中开设,在以上专业课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的桥梁。我教研组根据学生实习单位岗位群的调研结果,结合当前对毕业学生的反馈意见和用人单位的技能要求,针对面临的教学内容与企业技能要求脱节的问题,对我院电工实验教学的特点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以便毕业学生更适应就业岗位技能水平的需要,从根本上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水平和技能素养。因此我们需要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评价方法等方面全方位的进行改革研究。

一、转变教学观念,以工学结合为主线,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接、拉电线、常用仪器仪表的应用等基础实验教学已无法满足培养毕业生就业所必需的技能要求因此导致实验项目与岗位技能要求脱节。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做好系统的整体性实验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改革紧紧围绕专业技能要求标准来确定教学内容,突出“实践、实用、适用”。具体措施是:

1.改革实验内容

对原有实验项目过时、陈旧、多余的、不符合培养目标的课程内容坚决摒弃。

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知识,增加新的、实用的、必需的技能知识。增加开设适合岗位群技能要求的实验项目内容。

2.专业训练内容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接轨

培训并让学生拿到初、中级“电工证”书。实行“双证书”制度,增加毕业学生就业上岗的机会。实践教学与行业标准相结合。为地方工厂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增加就业水平,提高就业率,为学生拿到跨入企业的钥匙。至少取得一门以上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3.校企结合

将学生带到企业现场工作岗位上教授实验课程。加大投入,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将学到的先进的生产流程和技术应用到实践教学当中来,另外,增加校外实训基地,把工厂企业变成教学课堂。让学生直接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学到实验项目知识,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学以至用,记忆深刻,事半功倍。

二、改变教学模式

1.项目教学法

教师把课程内容模块分成单一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独立思考,设计工作过程,并应用与实际工作过程当中来。在电路图连接和启动设计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小组合作,取长补短。例如,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实验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要根据本实验项目的具体目标――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不同启动方式及其参数特点上确立项目由学生分组合作来完成。引导学生去探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师生通过模拟工厂企业使用电动机的不同启动场合和应用领域进行实验教学,在不同应用场合分别启动电动机,观察和测量启动参数,让学体会这个实验项目的技能要求。

2.任务教学法

教师设计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内容,向学生提出要求,达到什么样的技能水平,列表准备资料和工具,比如实验器材,课件,网络资源资料,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对目标认为有充分的了解,为什么做,怎么样做,需要哪些必备的知识准备,通过整个过程的实践、思考、运用、解决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以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验证教学任务,使学生记忆深刻,学以至用,灵活掌握,变教师的灌输为主动的探索。结合本学期的技能要求,总结各个任务目标,让学生理解知识模块的连贯性和相互关系,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喜欢。因此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设计能力、综合应用的实践能力为主。

3.实践教学法

将学生带到周边企业进行教学是最好的实践教学方式,建校中厂,将企业的骨干技术人员聘请到学院实训实,请教企业人员参编教材,将工厂工作要求的内容写入自编教材,做到有的放矢,深浅适度,用岗位群的知识技能指导教师实践教学,观摩发电厂等合作企业的工作管理过程,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体验亲身操作电工设备及线路连接调试过程,充当学徒,总结学习工作经验并反馈到课堂教学当中来,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

三、优化实验器材,先进实验设备,全面面开放实验室

以电力电拖实验室为基础,配备基本仪器仪表,以列表的形式,补充电力拖动设备,例如三相异步电动机,灯泡,保险丝,小功率发电机,水泵,绝缘服装和绝缘手套,各种导线若干,日光灯管和接触器等常用开关,让实验的学生每人都有设备和开电调试的机会。

四、科学配备教师

将实验室教师经过企业实际工作半年以上培训,熟悉技能水平的要求和操作方法,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对设备的维修维护,调试安装了如指掌,应用自如,才能更好的传输给学生。最好是理论课程教师与实验室教师共同教授实验课程,达到共同实验教学的目的,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的搞好实验教学改革。

五、改变角色,让学生处于实验的主体地位

传统高职院校电工实验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错位。教师应确立“为学而教”的教学思想,不应该包办代替。应帮助学生学习,促进他们独立学习电工实验的能力,可以推选搭配实验的方式,有学生先根据图纸自己动手连接使用电工图,完成后教师一一检查,连接无误后开电试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指导,以机械的运转正常和不正常情况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实验,总结实验经验。

六、完善实验考核办法,加大技能测试分数比例

要改变实验报告单一的来进行考核方式,避免导致一些学生不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应采用单个实验操作分开打分的方式,每个实验项目规定为10分,错误一处扣掉1分,学期结束以总的实验标准给出技能成绩,并在期末考试中占50%的比例,提高实验成绩比例,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我院电工实验教学的改革是创办省级师范性高等院校所必须的举措,为改变学生动手能力差,就业水平低的不良现象所必须之举措。我们需要通过高职院校电工实验教学的改革并积极实施它,才能提高就业率,才能更好的培养出国家和地区所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改变毕业学生高分低能的不正常现状,学院才能更好的为地方企业服务,教师才能真正地做到守土尽责,厚德精技,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张巍山.电工基础.中国电力出版社.

[2]赵建彬.高职《物理学》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3]金国砥.《电工实训》高职贯通制教材.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教学改革工作经验总结篇7

1课程体系改革

本次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其主导思想是: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分设,并进一步强化实验教学。

1.1在课程总学时受压缩的情况下,仍确保实验教学学时数足够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多次修订,《建筑材料》课程总学时由最初的60学时压缩至现状的48学时。而教学内容则随着时展、现实需求还得不断的充实拓展。本着“力求革新教学方法手段,不容实验教学缩水打折”的改革思想,在教学组织中,实验学时则由8学时提高到16学时(理论课时相应压缩至32学时),这样确保了在完成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增设与工程实际紧密相连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这正是“卓越计划”有力推进的坚强“后盾”。

1.2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剥离”,单独开课拿学分以往实验教学并非独立开设,而是与理论教学共修一门课程的学分(3学分)。这一做法虽体现了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理论成绩的综合性评定,但也存在不小弊端:因实验成绩占比不大,再加上建筑材料实验是个相对比较脏、累的活计,所以实验小组三、四位成员间相互推诿、或“分任务式”的分次轮流负责操作等现象普遍存在,这样一来,即使期末总评时拿到了该课程的3个学分,但也只能是“高分低能”的结果,毕业后将很难去解决实际工程中的相应问题。针对上述症结,我们打破了实验、理论“捆绑式”教学考核,即将实验教学从中脱离出来,实现实验教学1学分、理论教学2学分的各修各学分开课方式。通过连续三年的实施检验证明,为了拿到实验课程学分,学生们能真心、主动投入到实验操作、数据测定、结果分析处理、报告编写等每一个环节中,从中扎扎实实锻炼其实验基本功,在实践动手能力、实验操作技能等方面收到实打实的训练和提高。

2理论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改革

“卓越计划”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应并重,如果说强化实验教学是学生实践能力得以提高的“根基”的话,那夯实理论基础则是他们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得以展现和持续发展的“源泉”。为此,我们把改革落脚点放在最后的考核评价关上,采用“倒逼法”促进理论教学改革。

2.1构建“加强过程控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考核评价体系从加强过程控制、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并举、适应未来执业资格考试需求等多角度出发,进行课程理论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理论考试采取了“两次中间检查考试+期末考试”的阶段性考核方式。总评成绩=中间检查考试成绩(50%,组织两次、每次以25%计入)+期末考试成绩(40%)+平时成绩(10%)。《建筑材料》理论教学32学时,授课约8周,平均每3个周左右组织一次考试。通过2012年—2014年实施来看:考试改革后,期末总评成绩的合格率对比改革之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优秀率变化不大,良好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各次阶段性考试的效果呈阶梯状逐步爬升,最后一次期末考试的及格率已提升至90%上。表明“两次中间检查考试+期末考试”的阶段性考核方式明显改善了教学效果,而且影响意义深远,现深入分析如下:1)既注重结果,更强调过程。多次阶段性考核方式,既可通过每次的考试情况及时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性,也让学生和老师能及时发现前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在后阶段的教与学中能够更好地扬长避短。对学生而言,为了适应3个周左右一次的考试并取得好成绩,他们逐步养成了课前做好预习准备、课中认真听讲学习、课后及时复习消化的习惯,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强化了学习过程并提高了学习效果。对任课老师而言,必须按照课程组事先制定好的教学计划和要求进行授课,从而避免或控制了随意调停课、加快或放缓教学进度等不良现象。2)既注重本门课程学习效果的提高,更关注学生长期学习能力的培养。书本知识是静态的,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则是动态变化的,所以课程教学应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强化学生的平时学习、并对遇到的问题积极思考解决,以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在未来工作中能够通过自己终身不断的自学钻研,去积累新知识、丰富经验、提升专业技术技能,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真正成为顺应时展的“卓越工程师”,更好地去解决工程中所面临的新问题。

2.2采取“客观题形、开卷形式”的考试形式,以适应未来工作需求“卓越计划”培养的后备工程人才,应在以后工作中能够通过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建造师、质检员等对应岗位的执业资格考试,做到“持证上岗”。这些执业资格考试对建筑材料相关知识均会有不同程度的涉及,并主要通过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建筑材料的性质、技术指标、应用等方面。为此,本次改革后的《建筑材料》三次考试,均以客观题型、采用填涂机读答题卡的标准化考试组织形式,使学生提前了解未来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为以后工作考取“执业资格上岗证”做好准备。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工程技术人员解决问题强调“活学活用”,往往需要通过查阅大量资料、规程规范,在借助原有专业理论思想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地分析、判断,在做出正确理解之后去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同样的问题经过多次磨炼后,才会自然而然地印在脑子里面成为经验。所以,《建筑材料》考试并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采用了开卷形式,考试时学生可以携带课本、笔记本、实验指导书、规程规范等资料进行查阅,要求他们能正确理解所学的课程知识点,并形成一定的专业理论思想。总而言之,改革后的考核评价方式将能更好地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结语

基于“卓越计划”背景,《建筑材料》课程组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通过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剥离”后单独开课单独拿学分,并在课程压缩的情况下确保足够的实验教学学时,以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在理论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方面,通过“两次中间检查考试+期末考试”的阶段性考核方式、“客观题形、开卷形式”的考试形式,有效促学、督教,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这是在水利、土木类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中做出的有益探索,其经验可供教育届同行分享和借鉴。

教学改革工作经验总结篇8

一、围绕一个中心

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全省教研系统必须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二、做好两个服务

教研工作要为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教师教学服务。全年在两个“服务”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教育决策服务

.以“全面规划、稳步推进”为方针,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考察全国高中课改实验省,深入实验样本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我省实施高中课改的优势和困难,协助省教育厅制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具体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课程设置和管理指导意见、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等。

.加强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的教学指导。在对部级实验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实施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抓好一批学校和教师典型,组织召开义务教育课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

.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对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继续完善修订通用地方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教材。指导各实验区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制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细则。

.调查全省教学用书使用情况,制订教学用书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的指导性意见。

.加强课程改革的协调和宣传。协助省课改办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会议。积极联系宣传部门及多种媒体,宣传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

.认真做好全省个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业务指导。加强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以及对市地命题工作的指导,做好全省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加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继续完善高中会考制度。加强考纪考风建设,规范会考管理,提高会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会考信息公布和运用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加强对普通高中教学的监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轮高中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积极研究高考改革趋势,协助做好我省高考试卷命题和阅卷的相关工作,研究与高中课改相配套的考试和评价改革。

.探索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和部分县(市、区)合作进行试点。

.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园)本教研制度的内涵和实施策略,积极推进全省校(园)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评比标准,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

.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信息化,继续做好“浙江省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的教学设计和现场拍摄任务。

.研究高中学科建设,开展普通高中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

.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学研究的指导,建立民办学校教学研究联谊会制度。

.召开省、市教研室主任会议和教研室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课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创新模式以及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的新思路。

.加强省际教研工作交流和协作,承办华东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会议。

.以展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为重点,做好第三届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

.做好××年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和成果评比工作。

.协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级教师的评选工作。

.开展新课程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先进的德育模式。

(二)为教师教学服务

.做好义务教育和高中新课程学科的培训工作。改进省级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启动全省教研员培训。制订全省教研员培训实施方案,分层分批培训各级教研人员。

.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参与园长和幼教教研员全员培训。

.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携手行动”,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课程改革的引领和指导。

.加强教学用书的开发和管理。继续组织编写与新课程配套的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考试标准、地图册等,全面修订已经出版的教学用书。

.召开全省高考情况分析报告会,加强对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指导。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指导,建立高中课改实验学校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

.进一步规范“三项教学评比(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制度,本年度开始,“三项教学评比”省教研室不再收费。

.提高各类学生学科竞赛的质量和信誉,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协助做好“环宇建设”杯首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

.建设“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共享资源提供平台。

.编辑印发期《浙江教学研究》杂志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年年鉴》。

.加强对教研室附属小学和厅属学校的业务指导。

.举办××年度浙江省优秀教研员评比。

三、提升三个水平

.提升教研活动水平。珍惜有限的教研资源,重视教研活动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延伸,提高教研活动组织水平,实现教研活动的多重效益。首先要有教育效益,能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利于发挥教师参与的主体性,教师受益面较大。其次要有社会效益,教研活动成果能成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受到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支持和欢迎。最后,还要讲经济效益,用同样多的钱做更多的事,以同样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做同样的事却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教研员要从课程改革理念的高度看待学科教学改革,提高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评价、指导能力。在改革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抓住一些普遍的教学现象和问题,深入思考,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现象观察、找准关键、正确归因、开展实验、总结提升、资源整合等能力,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同时指导和帮助基层教师开展校本教研。

.提升自身生存和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一步明晰内部各部门的职能,以及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提高教研工作效率。鼓励教研员参与课程建设、著书立说、攻读学位和出国考察。教研员要统一思想,认清使命,以学习完善自我,以有为争取地位,以合作获得成功,以成功提升影响。

四、狠抓四个重点

.抓好高中课改。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不同,高中课改近似于一场“教育革命”,改革内容不仅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还牵涉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方式、乃至教学场地安排的变革。必须集中精力配合省教育厅完成改革实验方案、相关规章制度和指导性意见的制定任务,及时准确地为学校和教师答疑解惑,提前编好新课程学习资料和教学指导用书,同时通过网络同步教学设计栏目,使全省高中教师能及时共享教学资源。

.抓好网络教研。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是改变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动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教学研究大众化、民主化、精细化的高度看待网络教研,努力实现常规教研和网络教研一体化。争取在上半年初步建成“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制定网站运作和管理规则以及教研员网络教研工作评价指标,试验各种网络教研和培训模式,尤其是发挥教研网络在高中课改中的独特作用,争取使教研室网站进入全省教育网站的前列。

.抓好校本教研指导。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加强示范校和其他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充分发挥示范校的研究、示范和辐射功能。完善省级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评比细则,使之导向明确,操作方便。科学提炼各种学校教研模式和教学典型,编写和出版《校本教研丛书·第二辑》,向全省同类学校推广。同时充分利用“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开展个性化教研提供技术支持和交流场所,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存方式。

.抓好教学评价研究。我省已基本普及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正走向大众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中考和会考的选拔功能不断淡化,逐步成为衡量学生基础学业水平和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已更名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要花力气进行水平考试评价理论和操作技术的研究,逐步建立相应的试卷评价体系和信息利用机制。重视研究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要逐步建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尝试评价区域性整体教学质量的动态变化。

五、实施五个策略

.活动统整。课程改革是系统工程,许多问题不是单一学科所能回答和解决的。教研员应增强课程意识、合作意识、研究意识和决策服务意识,用项目统整学科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合力和效益。能以学科整合出现的活动,原则上不分学科单独进行,如“携手行动”、“同上一节课”、“新生代教师教学风采展示”等活动。一年中,每个业务部(室)要有一项集体调研活动、一项多学科整合教研活动,出省考察原则上也要以部(室)为单位。鼓励跨学科、跨学段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调研。

教研员要打消顾虑,积极参与统整教研活动。第一,统整活动有利于教研员参与热点问题研究和重要教学决策,有利于改变学科教研随意、分散的状况,扩大学科教研的影响力,提升学科教研水平。第二,统整活动并不否认单科活动,不否认学科个性,只是改变某些学科教学游离于新课程整体之外的状况,使学科教研活动的价值得到更好的挖掘和体现。第三,统整活动的主体仍是教研员,纳入统整活动的学科教研,主持人不变,活动经费不变,活动程序不变,成果归属不变。

.分类管理。从本年度开始,教研活动分为两大系列四个类别。一个系列是教研室主办的活动,以“教研室文件”发文,规定参加人数和活动时间,参加对象原则上不能缺席,不收费。另一个系列是学科教学分会或其他学会主办的活动,以“学会文件”发文,根据活动内容和目的自定人数和时间,自愿参加,可以收费。四类活动规定如下:

一类活动(全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综合性教研工作会议、新课程学科培训、大型总结和推广会、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会、教学用书编写会、学业考试和会考命题会议、网络建设会议、综合性调研活动等。

二类活动(限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三项评比活动、学会换届选举年会、课题研讨活动、小型学术研讨会等。

三类活动(自收自支):以学会的名义举办,如,各类学科竞赛和学生参加的评比活动、省教学分会常务理事会、全国学科教学研讨会、教学论坛、名师送教下乡、承办全国学科研究会年会等。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四类活动(可以创收):以学会的名义,组织学科教学观摩活动;承办全国学科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与其他单位和民间团体合办的有创收意图的活动。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成果物化。教研员要设法显现教研活动的过程和价值,做到活动必有总结,研讨必有纪要,调研必有报告,外出开会和考察必有书面汇报。承担的研究课题,要扎扎实实组织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著,争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或在公开报刊、专业网站上发表,扩大成果的影响力。鼓励教研员写文章,出专著,到全国讲学,上网络交流。尽可能把教研成果物化,能为更多的教师和教研员所共享。

.规范运作。省、市、县三级教研活动应有所侧重。省教研室要尽量为市、县教研室留出活动空间,为教研员的业务学习和调研留出时间。一年之内,除了整合活动外,单一学科的省级活动不超过次;除了两次学科培训以外,要求大市学科教研员参加的省级活动不超过次;原则上不单独举办学科大市教研员会议和学科教学分会年会;除省教研室统一安排外,教研员出省参加全国会议不超过次。市一级教研活动希望省教研员参加的,应事先给省教研室发正式文件或邀请函,省教研室领导审批后,安排相关人员参加。

省教研室从本年度开始,教研经费采用项目预算制。每次活动必须做到“五有一能”:有策划、有预算、有决算、有报道、有纪要(总结)、能上网。没有做到前项,不能预支经费;没有做到后项不能结账报销。

活动安排尽量避开教育行政部门活动和全省性统一考试的时间。三项评比、考试评价、课题管理和教学用书编写等工作,请参照《××年三项教学评比的若干意见》、《××年度会考和中考的常规考务安排表》、《××年度教研系统课题管理常规安排表》、《××年度各类教学用书的编写、修订和送审、定稿、出版日程安排表》执行。

.上下联动。各级教研室应根据《浙江省教研工作条例》的规定,明确定位,合理分工;互相照应,步调一致;紧跟形势,尽力作为;服务基层,发展自身;队伍精良,状态积极;上下联动,共担风险。省教研员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教研员的积极性,尽量通过规范的工作机制,实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

六、打造品牌

我们要努力打造以下教研品牌:

.高品位的教研活动。教学专题研讨会、教师发展论坛、高考改革研讨会、农村课改研讨会、教学调研诊断、名师巡回讲学等。

.高信度的考试评价。高中会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高声誉的教学评比。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教研系统课题研究成果奖、教学调研报告评比、教学论文评比、教学案例评比、课堂教学评比等。

.高规格的学科竞赛。高中数学竞赛、高中物理竞赛、高中生物竞赛、初中数学竞赛、初中科学竞赛、文学之星征文比赛等。

.高层次的教研报告。教学专题调研报告、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评估报告、高中会考信息分析报告、高考情况分析报告、新教材的分析评估报告、学科教学改革年度报告等。

.高质量的教学用书。教学研究论著、国家和地方课程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考试标准、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等。

.高水平的教学培训。新课程学科培训、校本教研培训、教研员培训、教学管理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

.高效益的教研网站。浙江教学研究网、“携手博客”网络。

我们将从科学性、参与面、影响力、介入教学程度、可推广性等方面研究制定每一个品牌的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评选省年度优秀教研员和浙江省特级教研员。

上一篇:科研管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统计分析工作经验总结范文